10181796
  • 我是米兰妮
    2020/12/11 14:59:50
    成长的力量——EP1-16

    更多请见公众号:米兰妮的影音世界,转载请注明

    更多请见公众号:米兰妮的影音世界,转载请注明

    13048271
  • 一劫半生
    2021/8/30 0:37:24
    个人觉得可以打6.5分
    13834227
  • 任嘉人
    2021/12/16 17:33:16
    野心很大,实力太差

    非原著党,看了六集,看的窝火,难看不至于,毕竟看点蛮多,笑点也多,质感也不错,但也没好看到哪里去,演技、滤镜、节奏、武打,一大堆的问题。

    先说演技吧,张若昀一直是我心中的实力派,但这次某些片段演得真的很夸张,离五官乱飞就差临门一脚了,但好歹大部分时间能带入,女主就离谱多了,是新人吗,为什么把可爱演得这么傻,颜值也很普,和鱼幼薇那场戏简直灾难,没有一点感动。鱼幼薇出场还好,妆容和舞

    非原著党,看了六集,看的窝火,难看不至于,毕竟看点蛮多,笑点也多,质感也不错,但也没好看到哪里去,演技、滤镜、节奏、武打,一大堆的问题。

    先说演技吧,张若昀一直是我心中的实力派,但这次某些片段演得真的很夸张,离五官乱飞就差临门一脚了,但好歹大部分时间能带入,女主就离谱多了,是新人吗,为什么把可爱演得这么傻,颜值也很普,和鱼幼薇那场戏简直灾难,没有一点感动。鱼幼薇出场还好,妆容和舞剑都拍的蛮好,但后面认亲那儿太出戏了,还有那个林探花和身边的女子,太尴尬了,演得跟闹着玩似的,这几个配角到底哪里找的?目前最佳的是老黄,无论是嬉笑怒骂,还是正经起来比武,由路人甲普通老头到神秘高手自由切换,还有胡军和张天爱也不错。

    接下来说说滤镜,第一集看着很舒服,很高级,有种琅琊榜的感觉,但你后面几集咋回事,为啥那么绿啊,一下子就回到了影楼风,还有几个女演员,孟子义在陈情令里很漂亮女神范儿,丁笑滢在斗罗大陆里美貌小公主,为什么一个丑了好多一个老了十岁的感觉,魔鬼滤镜吧还是妆容问题。

    然后说说剧情和节奏,剧情方面王倦简直有毒,看了庆余年和斗罗大陆,感觉都是一个套路,搞笑有,反转有,但常常为了反转而反转,庆余年还好,导演节奏把握得好,我还蛮受用,但雪中的节奏配上这故弄玄虚的剧情就让人很飘浮。六集大部分时间就是刺杀、失败,刺杀、失败,在刺杀、在失败,主角就是从头到尾就是我好牛我在装,杀他的都像傻叉的工具人,这么多个人物,走马观花一样,能不能对他们倾注些感情。这剧情节奏真的很没吸引力,你要拍得惊险些像第一集那样不好嘛,现在观众都知道刺杀必然失败,完全不慌,都知道老黄即将领盒饭,造就主角成长,你可以等老黄领了盒饭在拍回忆不好嘛,前面渲染了那么多,观众都猜到了,还有啥出乎意料的感觉,当然要是没死猜错了我滑轨。

    还有武打戏,这是我想吐槽的重点,前面一堆还可以忍,这个真的忍不了。没看过原著但听说有江湖有武侠,但这打戏是认真的吗?无数个慢动作,开了二倍速还嫌慢,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啊大哥,你这速度孟星魂能割你脖子五六次了,李寻欢能在你身上扎五六个窟窿了。还有能不能动起来,不要摆个pose人就全完了,你好歹耍几个招式啊,还有舞刀弄剑能不能站稳些,你演的侠客啊,武功最基础不是扎马步嘛,看着随时要倒是咋回事,手拿着刀抖是咋回事,你演出范儿来啊。剧组真应该请个厉害点的武术指导,在请几个武打替身,这么好的班底,不把武侠江湖这一面落在实处,可惜了。

    其实优点也是有的,片头做得很不错,还有制景那些看得出也是用了心的,刻画的世界观宏大,又是群像剧,希望后面能撑起来这个背景,塑造更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期待老黄和王仙芝的约战,不过看前面几集担心这打戏有点悬,后面可能会边吐槽边看,毕竟最近剧荒,也实在没看的了

    【详细】
    140701184
  • Venus
    2019/2/13 16:05:06
    为张国荣倾情

    打开写影评的页面,电影里的”为你钟情“还回荡在脑海里。

    那几首电影配曲,真好听——为你钟情、不羁的风、第一次、痴心的我、心中情、柔情蜜意、Monica。

    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营养,没什么经典台词,也没什么启发感,但是看得开心。

    毫无疑问,张国荣饰演的陈福水看起来就是个渣男,或者说是很多男孩子的真实写照,就是”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我感觉这部电影就是一

    打开写影评的页面,电影里的”为你钟情“还回荡在脑海里。

    那几首电影配曲,真好听——为你钟情、不羁的风、第一次、痴心的我、心中情、柔情蜜意、Monica。

    这部电影其实没什么营养,没什么经典台词,也没什么启发感,但是看得开心。

    毫无疑问,张国荣饰演的陈福水看起来就是个渣男,或者说是很多男孩子的真实写照,就是”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我感觉这部电影就是一群打工仔下班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几个片段还挺有意思的,但是吧,这些桥段得是看什么人去用了。

    05:35 公交车(感受到吗,要主动喔)

    26:10 借衣服+开锁(感受到吗,要让她欠你人情)

    30:54 医院(感受到吗,要想尽办法靠近,还有可爱的”下定“理论哈哈哈哈)

    37min开始的花、还有在喷水池的镜头。哇,简直可以作为教科书了。

    42:41 装肚子痛(苦肉计可以博取同情

    44:35 蛋糕(就是出其不意的惊喜

    45:01 盖住头(可以说是诡计多端了

    48:08 装睡(这个妈妈没有骂女儿而是予以同理心,很好

    49:39 电话哄人(hhh居然哄了1个小时,还在兄弟面前装

    50:37 ”下订“(盛装打扮哈哈哈

    53:10 “阿伟”(这种斗智斗勇很可爱

    如果不是后面沙皮跟阿珍解释说福水没有谈过恋爱的话,我是不会相信的,因为这些泡妞手段都太娴熟了。然后再一想想他的工作是骑师,那么一切就解释的通了,他也总是在这些风月场所与人打交道,自然耳濡目染,也学习到了各种人的泡妞手法。加上他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自然也能想出很多办法哄女孩子开心。

    就像他行走江湖用的名字是白金龙,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陈福水。不光表面上有多么的风光,可实际上内心很可能只是一个男孩。就是只会跟兄弟们吹水,而且说的都是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话,但是也挺开心的,不是吗?只不过如果是我可能就不喜欢这群人。

    沙皮很好。他既有一颗善良的心,很讲义气,也能够体贴人,而且他还是有一技之长傍身的,修车和会功夫,这种能够把一个能力锻炼得扎实的人,这真的很好。他还能主动去当和事佬,撮合福水和阿珍,这也说明了其实他是有情商的。他不争不抢不代表他没有能力去争去抢。

    至于海胆很讽刺是,其实他是最小胆的一个。让他反抗表哥,他不敢。让他去捐肾,也表现得很怂。连和女孩跳舞,也是懵懵的,可是其实这样的人我却觉得挺可爱的。只不过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吧了。

    剧里面的三个女生其实在我看来都差不多。最喜欢的可能就是福水的妹妹了。大概是因为妹头比较温和吧,而且她也比较单纯,我是喜欢这种会激发保护欲的女生的。

    豆瓣也是有心了,推荐了 ”我可能喜欢“ 的相关电影:偶然、杀之恋、柠檬可乐、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第一次、缘份、喝采、星月童话、烈火青春、恋战冲绳。都是leslie的作品呀,而且都是爱情气息浓郁的片子呢。

    【详细】
    99721297
  • 绯色_神仙
    2015/10/2 22:29:08
    女孩们的童话公主梦——《巴啦啦小魔仙之魔箭公主》观后感
    《巴啦啦小魔仙》是国内首部针对女孩(3至12岁)的真人动漫魔幻影视作品,其起初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推出7年以来,在央视一套、央视少儿频道轮番播出超过7轮,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收视率颇高。

    继真人电视剧开播后,《巴啦啦小魔仙》还推出了舞台剧、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2013、2014年再接再厉,登上大荧幕,相继推出了两部《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进一步扩大了这个少女品牌动画的
    《巴啦啦小魔仙》是国内首部针对女孩(3至12岁)的真人动漫魔幻影视作品,其起初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推出7年以来,在央视一套、央视少儿频道轮番播出超过7轮,受到了众多粉丝的追捧,收视率颇高。

    继真人电视剧开播后,《巴啦啦小魔仙》还推出了舞台剧、漫画等多种形式的作品,2013、2014年再接再厉,登上大荧幕,相继推出了两部《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进一步扩大了这个少女品牌动画的影响力。此番国庆长假,奥飞影业联手大银幕电影发行、卡酷少儿卫视推出了《巴啦啦小魔仙》大电影的第三部。

    显然,这是一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粉丝电影,这样的作品关键在于,如何讲好一个新故事的同时,又能延续原有作品的风味。《巴啦啦小魔仙》虚构的魔法神奇世界,不但充斥着奇幻的魔法,漂亮的魔仙,还有小伙伴们携手对抗恶势力的紧张剧情,是女孩子们心中完美的童话故事,实现了每个女孩的公主梦,堪称女孩版的奥特曼。于是乎,如何延续女孩子们的童话公主梦,成为了此次作品的重中之重,就个人的观影后的感觉来说,此片在这方面做的是相当不错的。

    首先,从场景布置到人物造型,此次作品延用了《巴啦啦小魔仙》一贯的梦幻风格,尤其是在色彩的应用上尤为突出。场景布置方面,影片采用了大量地粉色与紫色,不论是魔法仙界的城堡、花园,还是人类世界的女孩卧室,亦或是广阔的魔法森林,整个就是一个粉紫色的世界,营造出浓厚的童话氛围,非常具有代入感。而在人物造型上,从小蓝姐姐的亮黄色,到美琪、美雪的亮蓝色、亮粉色,都遵从了原版电视剧中的色彩搭配,不但看来五彩缤纷,赏心悦目,也让人物延续上做到了连贯。至于《巴啦啦小魔仙》中的招牌魔法,除了粉丝们熟悉的常用魔法,还有不少新增的魔法技能,魔法的展示中,在加入了大量特效制作之余,也不忘色彩的渲染,红的、粉的、紫的......没有一色是重复的,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可以说,影片仅仅凭借色彩的应用,就已经实现了众多女孩子们的童话公主梦。

     
    其次,在剧情方面,《巴啦啦小魔仙之魔箭公主》虽然讲述了一个崭新的故事,但依旧遵循着《巴啦啦小魔仙》的固定故事模式,即强调友情,伸张正义。小魔仙们偶遇来人间寻找魔法兽的波卡王国公主凯美莉,并在交往中,产生了深厚的友谊,随后小魔仙们不但帮助凯美莉找回了魔法兽,更帮助她打败了谋取王位的坏蛋叔叔,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小魔仙们和凯美莉的友情,教导了孩子们,真诚相待,互帮互助才是友情的真谛,而在与坏蛋叔叔及魔法兽对抗的过程中,影片刻意忽略个人力量,强调了团结的力量,教导了孩子们重视合作以及团队精神,而最终的胜利更鼓舞了孩子们,要自强自立,坚持正义,勇于与邪恶抗争。在这个童话故事里,魔仙们不但美丽,还很能干,不但勇敢,还很有爱,承袭了《巴啦啦小魔仙》的全部精神要义,满足了女孩子们对童话公主的所有幻想。

     
    最后,此次电影,启用了全新的演员班底,其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两位来自人气少女组合SNH48的团员赵粤和戴萌,她们分别担当了凯美莉和魔仙小蓝两个重要角色,相信依仗她们的青春与靓丽,能更好的诠释出一个童话公主梦。

    综上所述,此次《巴啦啦小魔仙》的第三部大电影将如期在国庆假期,继续为孩子们带来一个梦幻、美丽、神奇的童话公主梦。

    作为针对少儿的影片,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检视它,在我看来,一个能实现孩子梦想,实现孩子个人价值,并为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童话故事,就是好故事,《巴啦啦小魔仙之魔箭公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充满正能量的童话故事,非常适合带小女孩们去观看以寓教于乐,她们将会在梦寐以求的童话公主梦里,学会珍爱友情、自强自立、坚持正义的人生准则,我想如果我能回到童年,一定会成为《巴啦啦小魔仙》的忠实粉丝。
    【详细】
    76141584
  • CityTiger
    2007/12/4 9:15:11
    这一次,杨康赢了郭靖
    聚齐昔日无线的五虎将是本片一个最大的卖相,可惜偏偏少了如日中天的梁朝伟,就算陈奕迅再卖力再癫疯,五虎将缺一角的遗憾依然存在。

    上一次五虎将齐聚貌似是那部《五虎将决裂》,给我印象很深刻,最后基本死光光,当时因为电视剧的原因,非常喜欢黄日华和刘德华,前者的郭靖深入人心,后者在《猎鹰》中的出色表现也让人过目不忘,当时对苗侨伟和梁朝伟并没有投入很大热情。

    然而事事难料,最后梁朝
    聚齐昔日无线的五虎将是本片一个最大的卖相,可惜偏偏少了如日中天的梁朝伟,就算陈奕迅再卖力再癫疯,五虎将缺一角的遗憾依然存在。

    上一次五虎将齐聚貌似是那部《五虎将决裂》,给我印象很深刻,最后基本死光光,当时因为电视剧的原因,非常喜欢黄日华和刘德华,前者的郭靖深入人心,后者在《猎鹰》中的出色表现也让人过目不忘,当时对苗侨伟和梁朝伟并没有投入很大热情。

    然而事事难料,最后梁朝伟终成大气,无数光环笼罩下,其他四虎相形失色,苗侨伟早早脱离娱乐圈是非地也不失一种选择。此番,刘德华力邀之下,再度复出的他,却刺出他为杨康时都不曾掌握的惊艳一枪!

    电影的脉络相对简单,算是比较弱弱的香港黑社会题材电影,了无新意,加上没有什么卧底牌、两性牌、枪战牌、高科牌,实在是挺乏味,所以片子的好坏成败基本都靠演员了,所以说,刘德华应该感谢苗侨伟,如果不是三哥,这片子基本就报废了。

    三哥离开很多年,可演技貌似反而突飞猛进,难道说商场更能磨练人的表演才华?戏里面给三哥的表演空间也是最大的,多个角色身份之间的转换,既要隐忍又要睿智,既事无巨细又掌管全局,三哥把握这个角色是相当出色,眼神气度英风不减,举手投足儒雅依旧,着实难得啊!

    反观黄日华,真是老了,或是电视剧演多了,对大屏幕不适应,尽管戏份不多,但是这种忠心冷血的角色其实很出彩的,真是没有演出来,死的也算不上鸿烈,冒死将敌人拖住的戏简直就是被弱化处理了,完全没有张力,既没有面部特写,也没有很好的镜头剪切,死的窝窝囊囊,无法赚取观众同情,更不要说眼泪了,所以非常失败啊。

    虽然当年,一部射雕成就了郭靖,但如今,五虎兄弟中,郭靖败给了杨康,惨败!
    【详细】
    1252730
  • 百朝臣
    2019/2/4 19:36:22
    Raani sa

    首先我给电影的音乐打5分满分 尤其是raani sa和 Binte Dil这两首。

    其次大家要简单了解下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印度历史上的对立,萨蒂制是残忍落后的但在这电影里还有另层意义。

    相当于

    首先我给电影的音乐打5分满分 尤其是raani sa和 Binte Dil这两首。

    其次大家要简单了解下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印度历史上的对立,萨蒂制是残忍落后的但在这电影里还有另层意义。

    相当于印度版的特洛伊,历史真实性有待考证,所以影评只跟电影相关。

    男二阿拉丁对女主的感情是出于对美好物品的掠夺,他都没见过王后一面,只是在他人的怂恿和烟雾缥缈中一闪而瞬的身影就决定要夺取女主了。如同他以往一样,打下一座城除了财富宝藏,美丽的女人也要尽收其中,毫无尊严可言,女主永远不会对他产生爱,永远不会让他得到,连所谓的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都不会做,所以也只有死了。在国际法出来前,每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女性了,即使二战中女性境遇也是一样,但有人会说“死都不怕了还怕活着吗”“女人也是可以反抗的,有一个杀一个啊”“这是在宣扬美化殉葬”,没必要沟通,你不看就好了。你看枪战片会跟里面的人学吗?出了问题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看的人有问题。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对方的宗教,落后的时代+宗教衍生出来的产物,很简单的道理,没必要沟通,你不看就好了,因为正义的人士看到最后会呕血然后大肆批判一番,何必呢,其实电影没有任何问题,是你魔怔了。

    相反我觉得里面的女性都很高贵,在男主被阿拉丁囚禁后,阿拉丁让女主来换,男主的第一王后觉得拿女主能换回国王和国家的安全,很可行的操作(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呢),但宫廷其他女性坚决反对,如果真的如此绝望要拿女主像物品一样交易,宁愿做为人去死(这时什么国王国家已经退居二线了,她们想的是自己,是要保存自己的尊严,虽然这尊严在现代有的人看来是懦弱且需要批判的)。阿拉丁出征前,他的王后(也是于被掠夺过来的女人)平静地送给他一个祝福“愿你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但你得到帕德玛瓦蒂的梦想永远不会实现”。到最后女主走入火海,这都是女性的自我反抗,只不过这种反抗伴随的是残忍落后萨蒂制,印度很多电影有时候必须呈现落后野蛮的一面,因为这就是无法更改的历史,但想要表达的其实是现代的观点。

    阿拉丁和男仆的感情戏也好看,比男女主的互动还有趣,印度的大环境是不可能把两个男人的感情拍的有多激烈,哪怕男仆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导演可以通过舞蹈,唱歌,语言,眼神的方式表达这微妙的感情,效果还很好。

    阿拉丁「我们正接近帕德玛瓦蒂」

    服侍他的男仆「犹如埃及的美人,这里也有一具美丽的身体,她的心只为你跳动」说完就唱了起来,阿拉丁也接着跳起了舞,但下个场景就切换到将要侍寝的女子,男仆唱的是自己还是那位女子呢,导演这种模糊不清的设定特别有韵味。

    男仆作为礼物被送给阿拉丁「你能为我做什么呢?」

    「任何事,我可以为你献出我的生命」

    「你能为我杀人吗」

    「是,陛下」

    连男主身边的大臣都知道他是阿拉丁宠爱的人,「人们甚至称他为他的配偶」这种从他人口出说出来的话,这种表达方式,我只想赞美导演。

    但是这种宠爱……「天上的星星都想成为月亮,但是成不了」

    「就像我离你那么近,却永远无法取代帕德玛瓦蒂的位置」

    女主被阿拉丁的王后私自放走后,阿拉丁美梦破灭了,他特别低落的问男仆「我的手掌上到底有没有爱情线呢,你能为我书写吗」男仆感同身受,他有嫉妒心但更多的是跟阿拉丁同喜同悲,所以在最后阿拉丁和男主一对一的较量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暗算了男主,周围人阻止他说这是违反规则,他说为了苏丹王的胜利,一切都是值得的。

    导演在电影里用了很多双关,尤其是处理这条线,这条虽然是旁线,但前后贯通,非常完整。电影里唯一真爱阿拉丁的人2333

    印度电影缺陷当然会有很多,有的剧情反逻辑经不起推敲或者在严肃的时候来一段尬演,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详细】
    99361689
  • 小野洋葱
    2021/2/21 8:56:35
    不只是一部烂剧
    The whole show is a meme. 这剧上线第一天我正好跟朋友散步到时代广场,看到了这剧的巨屏广告,我当时还跟我朋友说:“看上去是个唐顿庄园风格的剧。” 哈哈哈,我错得不能更离谱了。 我开始看的时候这部剧已经上线很久了,所以我已经得到了一些对它的评价----好的评价。显然... &
    The whole show is a meme. 这剧上线第一天我正好跟朋友散步到时代广场,看到了这剧的巨屏广告,我当时还跟我朋友说:“看上去是个唐顿庄园风格的剧。” 哈哈哈,我错得不能更离谱了。 我开始看的时候这部剧已经上线很久了,所以我已经得到了一些对它的评价----好的评价。显然...  (展开)
    【详细】
    13266230
  • 井二
    2015/11/16 16:35:15
    十月初五的月光 | 月亮没看到 记忆倒是光了
    【故事梗概】
    初哥哥和君好在分别十五年后,已经远嫁美国的君好突然出现在Q姨(君好妈妈)的生日会上。此时的初哥哥身边已经有了天生聋哑的琪琪,一直爱恋着他。而君好之所以突然回来,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一起车祸里身亡。君好万分自责的回到澳门,情绪不稳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初哥哥的照顾下,君好恢复过来,但这却伤害到了琪琪。就在一切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文初查出脑补血块压迫神经,手术后的结果可能是
    【故事梗概】
    初哥哥和君好在分别十五年后,已经远嫁美国的君好突然出现在Q姨(君好妈妈)的生日会上。此时的初哥哥身边已经有了天生聋哑的琪琪,一直爱恋着他。而君好之所以突然回来,是因为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一起车祸里身亡。君好万分自责的回到澳门,情绪不稳定,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初哥哥的照顾下,君好恢复过来,但这却伤害到了琪琪。就在一切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文初查出脑补血块压迫神经,手术后的结果可能是失忆。文初手术醒来后,念着事先写好的字条。全剧终。

    写完这个梗概后,我很想回去把票钱要回来,我的梗概写的比电影好。
    姐姐我修身养性这许久,能够有这样的恼怒实属不易。
    当然票钱是要不回来了,所以必须要在这里把槽吐干净了,以免更多的人去要票钱。

    首先,我很可惜TVB配齐了这么多老戏骨的档期,拍完这部戏。

    其次,我也很可惜佘诗曼和张智霖,修炼了十几年,明明演技有长足进步,多好的时机重新亮相、致敬,却被这么部电影掩盖的无影无踪。

    最后,白瞎了这么好的一个前提设置。人生能有几个十五年,青梅竹马在有生之年再次重逢,最后还能走在一起,应该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竟然被叶导演拍到完全无感,我也是彻底的服了。我是真心的希望,您以后还是做点别的吧,别再祸害我们记忆中的TVB了!

    【花钱不是来看加长版MV】
    上次看到我想提前离场的华语电影是《一生一世》,没想到时隔一年,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于是也觉得《一生一世》也没那么糟了。虽然也是不会讲故事,但起码《一》拍MV还是有诚意的,各种视觉效果、灯光、调色都做的让你饱眼福。

    那么《十》呢,连弄得好看点的灯光和布景都舍不得做出来。从头到尾无穷无尽的音乐,莫名其妙的就丢在那儿,不管是不是剧情的需要,不管符不符合角色那刻的心境。明明有一场戏,哑巴琪琪伤心的坐在路边,一场很好的内心戏,根本不需要任何音乐,甚至应该刻意避免嘈杂的无源声,因为琪琪本身是聋哑人,而那会儿她发现初哥哥并不爱她。此时无声胜有声,多好的煽情点。结果,比什么动静都大的音乐哗啦啦啦啦的铺满整场戏。
            
    真想拿盒十月初五的杏仁饼砸过去。
    我一个路人甲都有如此觉悟,导演怎么想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自电影开场到四十分钟左右的样子,至多有两场戏用的上音乐。一场是君好第一次红裙出场(她的出场也是被导演处理的很梦幻,和整部电影基调完全不搭)。另一场是蹦极。再多就没有了。

    但事实上,导演几乎每场戏都在执着的放音乐,宝莱坞都不这么做很久了。我们花钱花时间不是来看加长版MV的。

    【观众又没失忆,闪回个毛啊】
    这部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无意义、既不支撑人物形象,也不推动剧情的闪回镜头,只让我明白了一件事,导演一定是怕观众集体失忆,或者怕大家看到一半去上厕所。

    我没有看过叶导演之前的电影,据说都是相似类型的相似质量,对此,我只想说,导演请您相信观众的智商,好吗?

    开篇不久,君好备受打击,初哥哥一直在身边,陪她疯陪她玩。这些都没问题。疯玩了一阵子后,君好依然自暴自弃,初哥哥带她去蹦极。蹦下来后,就开始闪回屏幕上几分钟前刚刚出现的那几场戏。

    我只想叹气。

    然后,还有一场,金勝守在陈伯房间门口,想等一个机会,这一等就是六个月。好不容易,陈伯在偶然的情况下,捡起那本金勝留在他桌子上那本计划书来看。虽然我们知道,您的剧本里写的是六个月后,但我们在电影院里只过了几分钟,所以,我们真的记得那是金勝留下的计划书。但是叶导演还是很不放心的,在陈伯拿起计划书的一刹那,果断闪回了。

    给跪。

    我无从知晓导演剪进去这些镜头的目的是什么,提醒观众?但是,这是电影,这不是电视剧。看电影的观众,是聚精会神的坐在这个小黑屋里盯着银幕90分钟,没有人会边扫地边看戏,您这样瞧不起观众,是逼大家看盗版吗?

    又或者,应该回学校再回个炉,好好读一读电影的视听语言,Okay?

    【爱情戏没有爱情,你在拍什么?】
    我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这部戏的人,多多少少会对这部电影里“念你如初”的爱情戏有所期待。所以,如果前面两部分的吐槽是从小处着眼的话,那么现在要讲的就是这部电影的根本问题:
    它挂羊头卖狗肉的根本没有在拍爱情,或者说他以为这是爱情,但结果呢?和爱情没啥关系。

    我很怀疑这个导演自己有没有真正谈过恋爱,或者被爱情故事真正感动过。在他的镜头里,这一对有那么多共同回忆的青梅竹马,就像俩要好的邻居。

    而已。

    用了一大堆过气而勉强的桥段不说,最难以让人忍受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完全不存在恋人,或者说,不确定恋人关系的恋人之间有的特质,比如细腻的矜持,微妙的不确定,热切的期盼,以及再之后的默契,不离不弃的坚守,等等等等。

    即便是最最简单的:爱情就是想触碰,又缩回手。
    抱歉,也看不到。

    导演您能先去谈个真正的恋爱再回来拍戏么?

    不仅如此,君好已经去世的老公,也一而再被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各种幻境里。还要很直白的告诉君好,我们在这边很好,孩子们都很好,不要来找我,不要来找我。

    唉,写到这里,我觉得我应该去TVB毛遂自荐写剧本了。

    【一个好故事的基本点是什么?】
    无论什么类型的故事,最基本的立足点是丰满的人物和人物关系。

    再看回这部戏,导演理所当然的以为所有观众都是看过电视剧的。恩,那他当然是省事啊,人物已经做好了,他拍个后记就行了。

    事实上呢?据看过电视剧的观众说,也很失望。

    所以,这世界就没有所谓的捷径,尤其是讲故事,人物没站住,这个故事就瞎了。

    问题又来了,人物靠什么才能站住?
    依靠大量的相关细节。无论是冲突事件,还是日常描写,从这些细节中透露出的信息,勾出一个人物的职业、习惯、性格、社会关系和待人接物。

    但是这部电影里,这一部分却是空的。

    初哥哥是做什么的?司机?导游?卖饼的?送馄饨面的?小混混?
    我看完了,不知道。

    君好是做什么的?家庭主妇?职业女性?
    没交代,我看完还是不知道。

    戏,虽然不可避免的夸张,但是要合乎人情。两个不知道在干嘛的人,在一起不知道干嘛。这,能好看吗?

    爱情,说到底,是相互吸引。

    旧爱重逢,可能是被回忆牵引着,相互吸引。
    可能是被如今的变化,两个人都变得更好,而再次被彼此吸引。

    都可以,也都可能会好看。
    但是这里,我既没看到他们过往的痕迹所构成的牵引,也看不到如今的他们,在什么地方吸引着对方。这两个人不仅在观众眼里,没有什么闪光的地方,即便在对方眼里,也没有闪光的地方。

    脑海里突然闪过《甜蜜蜜》中张曼玉看到曾志伟背上的那只米老鼠,唉,太妙了。

    这里的人物关系,倒是能看出来导演没白干几年编剧,懂得一些技巧性的设置。但是光有这种技术性的设置,没有发展,没有细节,一样很失败。比如这部电影里的三角关系,就是徒有其表。

    哑巴女孩的爱可以是很好看,很隐忍的(参见《雏菊》),但是导演好像不想让她付出太多,唉,就做个饼吧,免得初哥哥太伤心,反正也是十月初五饼家的宣传片定位。

    但其实,三角关系中,越是两方的爱都无害,越是两个女人都有难以比较的付出,才越显得出最终选择的那一方是真爱。因为很简单,机会成本越高,你就得越确定自己的选择是更有价值的那一个。

    唉,写不下去了。我记住你了,叶念琛导演。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那就是鼓舞着还在这条路上前进的电影青年们,只要你会正常用影像讲个故事,你就能赶超前辈。
    不难,真的。

    最后,一句话总结,这部片拍的最好的部分,全在预告片里了。
    【详细】
    76603394
  • ??
    2017/7/13 15:36:09
    青春的梦想
    因为你相信我,所以我抬起头来,我抬头看到的天空,竟是如此蔚蓝。 日本高校的社团生活丰富多彩,而棒球更是日本高校最热门的体育类社团。白翔高校的小野翼怀着对同班同学,棒球队员山田大介的憧憬加入了吹奏乐部。两个怀着不同梦想的年轻人为各自的目标努力,实现约定,期盼在...  (展开)
    因为你相信我,所以我抬起头来,我抬头看到的天空,竟是如此蔚蓝。 日本高校的社团生活丰富多彩,而棒球更是日本高校最热门的体育类社团。白翔高校的小野翼怀着对同班同学,棒球队员山田大介的憧憬加入了吹奏乐部。两个怀着不同梦想的年轻人为各自的目标努力,实现约定,期盼在...  (展开)
    【详细】
    8663215
  • 河大仙
    2018/9/24 22:48:55
    华丽而又深刻

    这部剧是因为先看了大帅汤的碟中谍6,重温了阿汤哥和佩佩的《香草的天空》之后上油管上看佩佩的采访才知道最近她拍了一部剧,叫the assination of Gianni Versace,刺杀范思哲。然后瞬间被这个题材吸引了。一方面是讲Versace的创始人被杀的故事,另外是美国犯罪故事系列,对于侦探犯罪题材的我一向是超级有兴趣,于是就开始看这部迷你剧。

    首先是卡司阵容的及其强大,

    这部剧是因为先看了大帅汤的碟中谍6,重温了阿汤哥和佩佩的《香草的天空》之后上油管上看佩佩的采访才知道最近她拍了一部剧,叫the assination of Gianni Versace,刺杀范思哲。然后瞬间被这个题材吸引了。一方面是讲Versace的创始人被杀的故事,另外是美国犯罪故事系列,对于侦探犯罪题材的我一向是超级有兴趣,于是就开始看这部迷你剧。

    首先是卡司阵容的及其强大, 饰演Gianni Versace的妹妹Donatella Versace的西班牙国宝Penelope Cruz,拉丁天王Ricky Martin,导演是Ryan Murphy,男主是Glee的主创之一Darron Criss(原谅我没怎么看过GLEE。。。),以及高度还原Versace本人的特型演员Edgar Raminez!(我专门上网找了Versace老爷子本人当年的照片愣是没看出来和演员的区别),Ricky本人上Fallon show的时候更是说当时见到Edgar扮相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神还原。上一部我看到的如此卡司强大的美剧还是大小谎言,当然这部剧也是精良制作,艾美奖拿到手软。

    回归剧集本身,如果你是想看一部纯犯罪心理or悬疑推理的剧的话,那么这部剧真的不适合你。虽然是犯罪故事,但是他没有过多的渲染犯罪手法抑或是FBI破案的过程, 因为每一集基本上都是把结局告诉你,比如第一集一上来Darron拿着一把枪在Miami的Versace豪宅门口把回家的Versace残忍枪杀,时间地点手法人物都告诉你了,接下来他慢慢开始剖析每个人的内心,他们之前的成长经历,是什么影响了他这一生。这部剧大部分角色都是HOMO,导演本人也是,他从自己的视角带观众去回归那个年代,那样的社会环境下,导致如此悲剧的发生。整部剧看完,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恶人,即使是残忍杀害了五个自己同类的Andrew Cunanan,我也不觉得他可恨,更多的感受到的是那种时代的悲哀,那种制度下的压抑。连Ricky本人也说,其实让他出演这种角色他本是拒绝的,但是因为他看到这部剧背后所要表达的东西,想要站出来为LGBTQ这个群体发声,希望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发生更多的悲剧。

    你从Jeff身上看到当时美国军队里奉行的don't ask don't tell带来的巨大伤害。

    你从Gianni Versace本人看到他当时在决定出柜背负着这个品牌命运的那种纠结与迷茫。

    你从Gianni的partner Antonio身上看到了,爱人死了之后自己因为是同性恋伴侣而没有任何法律保障,不被认可,甚至是被主持葬礼仪式主教的嫌弃,Donatella也从未把他看作家人,被全世界抛弃,最后他只能选择服药自杀。

    你从andrew身上看到了那种小时候的骄纵,父母教育的失当,长大后因为贪图虚荣且利用自己良好的教育背景、好看的皮囊以及被年长男人爱慕的优势走上了援交之路,但当他终于遇到一生挚爱时,对方却不爱他,嫉妒、愤怒、被抛弃、不被认可的种种导致本身人格不健全的他走上了犯罪的不归之路。

    美国警察因为在当时“恐同”的社会环境下,对于同性恋的凶杀案更是不像大肆张扬,甚至有些听之任之,对于一个个案件的不作为,才导致了最终悲剧的发生。

    男主Andrew一直想要to be special,然而命运的捉弄似乎他要注定平庸,他羡慕Versace的才华、财富、名气、爱情,甚至嫉妒,为什么只有他可以公然出柜而被原谅,而自己只能碌碌一生靠出卖自己的肉体灵魂,自己爱的人也弃自己而去。 他对Versace崇拜,他会买每一期的Vogue,对于时尚设计倒背如流。所以他在杀害Versace的时候那种纠结,杀害之后全国媒体都在通缉他,他突然变得special的那种洋洋自得。同时他也用自己回击那个恐同的,歧视的,轻视自己的社会,anti-sociopath不是没有缘由的反社会啊。

    包括他那远在菲律宾,满嘴跑火车的父亲,对于自己儿子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洋洋自得,却丝毫不关心自己儿子的安危,只顾在电视上一味地炫耀,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Andrew的人生会如此。

    最后一集,这场庞大的秀在adaigo G minor 巴洛克式乐章下落下帷幕,悲伤无以复加。

    【详细】
    96681811
  • 云云8899
    2021/3/20 13:56:13
    岁月长久此 夫几世何求
    只想看钟无寐和小景的戏。哪怕是在一起写写字对对诗的恬淡美好。真不明白为什么老加什么其余王子。感情是惯性的。你老加别人很让人难受的 不得不说。这部剧是让人可以慢慢回味的剧。反正我是上头了。不刷几遍都不行。怪异。哈哈哈。很喜欢。 这部剧的选角色也是很有眼光了。 俊...  (展开)
    只想看钟无寐和小景的戏。哪怕是在一起写写字对对诗的恬淡美好。真不明白为什么老加什么其余王子。感情是惯性的。你老加别人很让人难受的 不得不说。这部剧是让人可以慢慢回味的剧。反正我是上头了。不刷几遍都不行。怪异。哈哈哈。很喜欢。 这部剧的选角色也是很有眼光了。 俊...  (展开)
    【详细】
    13331216
  • 蚱蜢
    2018/4/30 22:53:25
    “信徒”、“基督”、“问题少年”:影片《门徒》中韦尼阿明的多重身份解读

    (原文刊发于《俄罗斯文艺》2017年第4期,作者张猛)

    俄罗斯电影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Кирилл Серебрянников, 1969- )首先是一名舞台剧导演,“果戈理-中心”的艺术总监。这些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电影作品剥离了具体的现实时空,获得了强烈的舞台效果。无论是2012年的电影《背叛》(Измена)还是2006年的《扮演受害者》(Изобража

    (原文刊发于《俄罗斯文艺》2017年第4期,作者张猛)

    俄罗斯电影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Кирилл Серебрянников, 1969- )首先是一名舞台剧导演,“果戈理-中心”的艺术总监。这些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电影作品剥离了具体的现实时空,获得了强烈的舞台效果。无论是2012年的电影《背叛》(Измена)还是2006年的《扮演受害者》(Изображая жертву),这种“抽离感”都非常明显。而2016年的影片《门徒》(Ученик)中的舞台剧痕迹则更加明显。这部电影改编自德国剧作家马里乌斯·冯·迈恩堡的剧本《受难者》,在拍摄成电影之前,谢列布连尼科夫已经多次把该剧作搬上“果戈理-中心”的舞台。影片最大的特色也恰恰不是电影镜头构成的故事本身,而是几乎可以凸出于屏幕之外的人物台词,是男主人公背诵《何西阿书》、《希伯来书》、《哥林多前书》时不容分辩的语气,以及他“引用”的典籍出处在银幕上浮现时的肃穆感。上述做法使影片的情节进展退到了次要位置,教室、办公室、游泳馆等场景的意义逐渐为舞台剧的语言效果、对话特征所取代。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情展开的确较少依赖拍摄技法,电影语言的丰富性几乎没有被反映出来,很多镜头是从男主角背后跟拍,拍摄方式偏向于纪实片的手法。电影的整个剧情较为简单: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少年韦尼阿明有一天接触了《圣经》,其中的经文使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狂热,以至于他到处使用圣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评判他人:他认为男女生在游泳池暴露身体,尤其是女生穿着比基尼泳装,是“对神的玷污”,因此他多次逃课,并穿着衣服跳入水中以示抗议;在生物课上,他反对女教师使用胡萝卜和安全套讲授生理卫生知识,认为这是在诱导男女产生“淫邪”之心,当众脱光自己的衣服;他给班级里跛足的同学格利沙 “治疗”身体上的缺陷,并授意他谋害“犹太人”生物老师,在格利沙拒绝之后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信徒”……他身边的人因为他丧失理性的做法饱受折磨,尤其是生物老师叶莲娜·利沃夫娜,为了帮助这个孩子从狂热中走出来,她自己本人陷入了对《圣经》的研究之中,而最终她却因为“作风问题”被校长开除……整部电影浸润在冷色调之中,尤其是接近尾声时,出离愤怒的叶莲娜·利沃夫娜将自己的鞋子钉在了教室的地板上以宣示“主权”,这一画面令人十分震惊,其实这也符合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一贯的风格:在影片《背叛》中,他就曾将长镜头和令人窒息的“沉默”画面运用到了极致,遭遇爱人出轨的两个人愤怒与绝望的心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比《背叛》,影片《门徒》更多地聚焦于主人公本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一个具有青春逆反心理的少年凭借《圣经》典籍实现对“自我”的塑造,化身为坚定的信徒甚至是“上帝”本人,对世界作出“审判”,进行“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的博弈,这更像是一个现代寓言故事。对于韦尼阿明的定位,远远不能够用“刻板”或者“狂热”这样的词汇,剧评人安德烈·阿尔汗格尔斯基甚至认为,“如果说用理想主义标准对待生活,尤任(韦尼阿明的姓)恰恰比大部分人更加真诚,更加坦率。他有坚定的原则、信仰、观念、热情、为理想牺牲的准备。但荒诞性恰恰在于,尤任用‘崇高原则’评判一切,而我们并非生活在崇高的世界,而只是在一个普通的世界里生活。”[1]将一个具有“弥赛亚”意识(确切地说,这是一种伪“弥赛亚”意识)的少年放置于普遍信仰崩塌的现代社会,其中的荒诞意味不言而喻。韦尼阿明既作为一个宗教“信仰者”,同时在社会中,他又是一个中学生、一个离异家庭中的独子,很多时候,审判他人、驱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又使他具有了“上帝”的视角。我们试着借助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探讨,借助对韦尼阿明“身份认同”的分析,从主人公身份扮演的角度剖析文本,考察韦尼阿明作为“信徒”、“基督”和“问题少年”时的不同表现,以挖掘电影文本的深层主题。

    执着的“信徒”与作为工具的《圣经》

    在改编为电影之前,该剧作的俄文译名为《(М)ученик》,这恰恰是“мученик”(“受难者、殉道者”)与“ученик”(“弟子;学生”)两个词的组合。前一个词更多具有宗教意义,而后一个则与韦尼阿明的社会地位相吻合。事实上,如图1所示,仔细揣摩影片中的人物关系,可以发现其中的“门徒”具有多重意蕴:首先,信奉《圣经》的韦尼阿明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与耶稣的关系是复杂的,其中既有顺向的师承,也有两者身份的部分重合;其次,韦尼阿明将自己装扮为“先知”,使得格利沙成为他的“门徒”,自然,最终格利沙没有按照他的指令谋杀叶莲娜·利沃夫娜,可以算作他对这位先知的“背叛”;最后,叶莲娜·利沃夫娜及其她所代表的“科学”也代表着一种“师承关系”,韦尼阿明与格利沙分别成为她的“门徒”,只不过韦尼阿明是作为“叛道者”出现。《圣经》中对于“门徒”的描述有很多,譬如《路加福音》中有这样的句子,“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加福音14:33)表面上看,韦尼阿明的确可以算作一个虔诚的信徒,他熟读《圣经》甚至可以背诵其中的文字,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他以各种形式与自己的母亲、学校里的老师同学甚至与当地的神父发生冲突,在影片后半部分他还亲手制作了十字架,扛在自己背上,这些表现都可以看做他捍卫信仰的决心。但与此同时,这样一个“信徒”在“传道”时表现出的执着和冷漠态度又令人十分抵触,《圣经》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信众的指路明灯,而更像是他表达个人意见的工具。宗教典籍的神圣意义在他强烈的权力欲望作用下被消解掉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内容空洞的教条。

    在影片中,韦尼阿明经常依赖基督教典籍中的句子,为自己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开脱。他没有向母亲打招呼,领自己的朋友格利沙到家中吃饭。母亲责备他“先斩后奏”,晚饭她只准备了两条鱼,一点土豆,他却脱口而出:“上帝拿两条鱼喂了五千人呢!”接着他引用《马太福音》中的话,“上帝说,爱自己的父母多过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母亲只是淡淡地说:“我用不着你爱我多过爱上帝,我只希望你能够尊重我就行了……我强烈请求你下一次带朋友回家时,提前告诉我。”韦尼阿明并不在乎母亲的反应,他继续引经据典,并要求格利沙饭前向上帝祷告。而格利沙无法做到忽视眼前的生活,他草草感谢了主,紧接着便感谢韦尼阿明的母亲提供饭菜。当宗教的信条和具体的生活场景发生了抵牾时,韦尼阿明其实是无力的,他无法找到应对的策略。他再清楚不过,眼前的饭菜是母亲打三份工挣的,这种落差让他十分懊恼,最终悻悻离席。韦尼阿明归根结底是一个信仰上的教条主义者,事实上,正如休斯顿·史密斯对这个问题进行的解释所述,“有限数量的斗篷和大衣如何分配给数不清的有需要的人呢?……耶稣并没有提供一定的规则来避免困难的选择。他所争辩的是对伦理问题所应该采取的立场。”[2](353)而这种深度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拿来主义者”韦尼阿明的能力,或许也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

    既然韦尼阿明勇敢地跳出来做基督教的卫道士,他就不可避免地要站立在“科学主义”和“无神论”的对立面,向学校的现代教育发难。生物课兼心理教师叶莲娜·利沃夫娜是现代科学与思想观念的代表,课堂上她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显示出她思想先进的一面,而海滩上她与体育老师赤身裸体晒日光浴,也从侧面反映出她的前卫。但韦尼阿明的叛逆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从她一开始笑着与韦尼阿明开玩笑,到后来她努力站在韦尼阿明的立场感动他,最终到她绝望而愤怒地将鞋子钉在地板上以宣示主权,她的信心一点点被击垮。在生理课上,不赞同“进化论”的韦尼阿明穿上猩猩的衣服装扮猴子,当老师示范避免怀孕的安全措施时,他又赤裸全身以示抗议。这些画面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的伊斯兰教极端恐怖分子,他们甘愿为某种神圣的使命而殉道,恰似韦尼阿明摆脱了青春期的羞涩心理,作出一些极端的过激行为以“警醒世人”。

    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争端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进化论”方面,韦尼阿明所说的“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万物,第七天休息”与叶莲娜·利沃夫娜坚持的“大爆炸”与“物种进化论”,正是这一争端针锋相对的具体示例。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彼得·凡·英瓦根在论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建议用“弱的达尔文主义”将之取代,即将表述“对这一切多样性、复杂性、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之唯一的解释是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发生”替换为“在对这一切多样性、复杂性、明显的目的论的解释中,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发生至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也许是全部的解释,也许不是。”[3](77-78)不难看出,英瓦根的这一做法使得原本“唯一正确的”“进化论”论证更加严密,而与之相反,韦尼阿明所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因为坚持只有“创世纪”是终极真理,在叶莲娜·利沃夫娜的质问下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当老师反驳了校长的观点,同时反问韦尼阿明:“尤任,如果你是对的,那么我问你,上帝在造人之前干嘛了,睡觉了吗?那又是谁创造了上帝,圣经上有没有写?”穿着大猩猩服装的韦尼阿明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却根本无言以对。

    从生活阅历上来看,“为神着魔”的少年韦尼阿明会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与罚》中的人物拉斯科尔尼科夫,那个贫困的大学生沉迷于尼采的“权力意志”说,成为这种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且在践行理论的驱动下杀害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基创作谱系中最重要的“地下人”形象的代表。他生活在废弃的阁楼顶上,“来自社会底层,拥有理智却没有权力,拥有欲望但缺乏实现欲望的途经。”[4](190)尼采的论述为他贫困的生活仿佛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他看到突破阶层固化现实的一条途径。因此,“杀人”成为拉斯科尔尼科夫“殉道”的关键步骤,而对于同样杀了人的韦尼阿明来说,却远远不是这样。韦尼阿明认为生物老师是他信仰的阻挠者,他希望借格利沙之手,“做一点什么事情”,让叶莲娜·利沃夫娜“无法张口说出话来”。他之所以提出杀人,动机极其粗暴、教条化:“她恨我们,因为她是犹太人。”“犹太人”在他的理解中,就是耶稣门徒中的背叛者,理应被驱逐;并且,他仅凭生物老师的父称是“利沃夫娜”,就断定她是个犹太人。当格利沙没有执行他的计划时,他大骂格利沙是“叛徒”,一怒之下用石头砸死了格利沙。作出这些极端的行为时,韦尼阿明并没有一个基督徒最基本的忏悔意识,他忘掉了《圣经》“十诫”中的第六条:不可杀人。同样,在他诬陷叶莲娜·利沃夫娜对他进行性骚扰时,让人不禁想到他授意格利沙杀人时所引用的《提多书》:“他们歪曲真理,为了得到钱财,将不该引导的引导人。”可见撒谎骗人的并不是叶莲娜·利沃夫娜,而是他自己,从而大大增强了韦尼阿明言行不一的讽刺性。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利己”,他“在否定善的道路上迷误了,但他是为了善而否定善。”[5](4)而韦尼阿明的动机远远没有那么纯粹。他使用《圣经》作为工具,打着“摒除异端”的旗号,其实是出于个人私心的报复。有评论者认为,在被校长口头开除后,“老师拒绝离开——她用钉子将运动鞋钉在地板上,仿佛是以这种姿势,回应那个反感她的学生钉在学校墙上的、两米长的十字架。至此一切才得以揭晓,剧本的题目《殉道者》仅仅是在指她。”[6]相比之下,韦尼阿明作为一个狂热的信徒,不过是熟读《圣经》文本的教条主义者。

    伪“基督”、 “神迹”与极权主义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异端”,韦尼阿明对于周围人的反应不是没有察觉的。在学校里制造了沸沸扬扬的闹剧之后,一天夜里他醒来发现客厅里缚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形象——也可能十字架上的是他的父亲——他迷茫地坐在十字架旁边,向“耶稣”问询:“我的父亲,能不能赐予我力量?此刻我非常需要。因为,我奉你的名,给人带去痛苦。他们会感觉恐惧,我自己也能感觉到。妈妈会哭泣……”这是整部电影中韦尼阿明唯一一一次对个人行为的检视。在其他所有的场景中他总是盛气凌人、据理力争,作为至高权威的代表“布道”。当他在历史课上宣读论文,向台下的同学和老师引据《马太福音》的论点时,他倚靠在黑板上,用粉笔在自己的头顶画了一个圆圈,而这正是“神”的象征。这个中学生已经把自己等同于“基督”,至少他认为自己是基督在人间的合法代表,有权对世人进行审判。这是他作为“神”的权力,也是义务。

    韦尼阿明毫不怀疑自己的宗教权威,所以在格利沙请求做他的“门徒”时,他带着虚荣心接纳了后者,并许诺可以治好韦尼阿明的腿,“我说让你的腿变好,它就应该变好。”他让格利沙躺下,抚摸着他的病腿(在这之前他弄错了哪条腿需要治疗),煞有介事地进行祷告——应当指出,他请求“神迹”的仪式充满了暴力,像巫师一样大声喊叫。“神迹”是宗教信仰具有超能力的重要体现,旧约中的“赏善罚恶”、新约中耶稣为信众治病或解除危难,都可以作为耶稣基督施行“神迹”的体现。许多学者都曾对“神迹”的权威性提出过怀疑,譬如斯宾诺莎就认为,神迹在本质上并没有与自然的运作相违逆,因此人们不能通过它达到认识上帝的目的。[7](92-93)然而毫无疑问,让信众亲眼看到神迹,必然会促进宗教的传播,深化信众对上帝的认知。也有学者认为,“在基督教神迹与基督教的扩张之间存在着某种互动的关系:基督教借助神迹而得以传播,神迹则因基督教的扩散而对社会产生日渐重要的影响。”[8](91)韦尼阿明歇斯底里的仪式没能够让格利沙的腿变得正常,这势必削弱了他本人的权威。虽然格利沙依然崇拜韦尼阿明,但他向韦尼阿明投射的更多的是对他本人的爱慕。韦尼阿明自然可以为自己辩解,认为“神迹”之所以没有出现,是由于格利沙不够虔诚。然而他的神情中明显表现出失落和沮丧:他大概没有料到,自己的信仰没有给他增加更多权威,反倒使他名誉扫地。

    不过韦尼阿明的斗志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打击,他在对待周围人的时候依然保持激进的态度。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他感兴趣的是基督教中描述“暴力”的成分,那些关于“惩罚”的经文与他内心的“恐怖主义”欲望恰好暗合。在神父建议他成为一名教士时,两个人因为基督教信徒的信仰是否足够“彻底”而发生了争执。韦尼阿明号称愿意为信仰而死,并谴责神父贪生怕死,认为正是他们这样的人败坏了东正教的声誉。其中他援引的《马太福音》中的经文,“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根据《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马太福音》中的解释,“动刀兵在这里并不是指军事冲突”,而是为了建立与基督教神的关系,“波及最亲密的家庭关系的尖锐的社会分裂。”其中的“刀”在《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中也改用“分争”来代替[9](160)。而韦尼阿明从字面意思去理解经文,自认为可以凭借这一条向神父叫嚣。这种对《圣经》的曲解、滥用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如俄罗斯《生意人报》上的评论所言,韦尼阿明的行为表明他更像是一个“笃信宗教的恐怖主义者”,恐吓周围的人“完全按照圣经上的字面意思行事”[1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并没有完全像自己同“天父”忏悔的那样以“仁爱”对人,而是借助宗教的名义包装自己的权力欲望,他遵从的不是“信望爱”,而是某种观念上的“极权主义”。

    2008年,德国上映了一部探讨极权主义的电影《浪潮》,发生背景也是在中学校园里:中学老师文格尔在给学生讲授“独裁统治”的课程时,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想出了“独裁”的实验。他们建立了一个叫做“浪潮”的组织,在为期一个周的实验中,学生们必须对他言听计从,而他自己则处于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这些学生一开始抱着玩乐的心态,后来竟然迷恋上了该团体,被纳粹的“集体”、“纪律性”等信念彻底洗脑。《信徒》影片中的韦尼阿明自认为得到了“圣谕”,可以像内心构想的决绝的“上帝”那样,审判他的“子民”,讨伐“背叛者”。影片中他所引用的经文,相当一部分都与“杀戮”、“惩罚”有关。譬如,他告诉母亲,游泳课亵渎了《圣经》,没有听从主的旨意时,竟然引用《约翰福音》,宣称“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翰福音》12:48)格利沙受到同学欺负,韦尼阿明断定这些人一定要遭报应,“现在斧头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路加福音》3:9)原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被他极端绝对化,就连对养育他的母亲,他也毫无体恤之情,认为母亲与父亲的离异是由于母亲在身体上的背叛,上帝必会审判她,“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恶的,从他国里挑出来,丢在火炉里;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马太福音》13:41)在韦尼阿明的内心,燃烧着熊熊的“复仇”的火焰,他渴望能像“上帝”一样,对周围的人实施审判和惩罚。

    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分析了人渴望制造暴动的心理:“恐怖主义的吸引人之处在于它变成了一种哲学,表达失落、厌恶、盲目仇恨,这是一种政治的表现。暴民所需要的也就是走向历史,哪怕付出的代价是毁灭。”[11](11)在历史课上,老师打断韦尼阿明的话开始讲“斯大林的独裁政策”,实际上这是对韦尼阿明“权力欲望”的一种平行叙事。韦尼阿明披上了宗教的外衣,但传达的思想与斯大林所代表的“独裁政治”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基督教教义上倡导的“爱你们的仇敌”(《马太福音》5:44)不同,他尤其喜欢将“异端”区分出来并予以贬低、排斥甚至打压。对于自己的朋友格利沙,他称呼其为“残疾”,并认定是他的父母做坏事遭了报应,才导致他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叶莲娜·利沃夫娜更是被他称为“犹太人”,并成为他想要除掉的对象。为了彰显自己作为“领导者”的地位,他收格利沙为门徒;而当格利沙没能按照他的指示迫害叶莲娜·利沃夫娜时,他大骂他为“犹大”,并拿出《圣经》,让格利沙朗读其中的片段,趁机举起石头,砸向了自己“门徒”的后脑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段经文确实是关于“流血”的:“按着律法差不多洁净流血不得赦免”(《希伯来书》9:22)至此,韦尼阿明和今天伊斯兰世界的“恐怖分子”已经没有多少区别。

    “问题少年”和他身后的社会

    作为“信徒”和伪“基督”的韦尼阿明之所以会在“布道”活动中屡遭挫折,很大原因是他与背后世界在观念上的冲突。宗教的神圣性在技术文明日新月异的映衬下,有些相形见绌;当地的神父所理解的基督教的意义更多表现在“心理疏导”层面,信众来到他的面前忏悔,与主对话,以实现心灵的净化;韦尼阿明的母亲、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十分严肃地将韦尼阿明的警告记在心上,就像学校的保安和行政人员面对韦尼阿明钉在墙上的十字架,虽然他们面对十字架在胸口画了十字,但他们的茫然情绪表明,所有人内心未必真正肃然起敬,不过是履行一种仪式罢了。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韦尼阿明不过是一个“问题少年”:他父母离异,处于青春期,在学校里特立独行,甚至因此得到女孩子的青睐。然而忽略他“惊世骇俗”的言行,如果我们追踪韦尼阿明的日常生活,将能够发现在今日俄罗斯(抑或是今日世界)青少年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母亲一开始怀疑韦尼阿明“吸毒”,可见这在中学生中并不算十分罕见;韦尼阿明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单亲家庭的种种问题;同班同学特卡秋娃主动引诱韦尼阿明与他发生性关系,这恰恰反映出青春期的普遍问题,也证明了叶莲娜·利沃夫娜开设生理卫生课的必要性;叶莲娜·利沃夫娜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冲突、与校方领导之间的冲突,暴露出校方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学校管理层知识结构的窘状、教育“去行政化”的艰难……正因为影片反映出的诸多社会问题,俄罗斯《新报》记者叶莲娜·季亚科娃撰文称,“从马里乌斯·冯·迈恩堡的剧本中产生了非常俄罗斯的、非常现代的、在诊断上一针见血的历史。”[12]

    首先,在单亲家庭成长的韦尼阿明对于缺场的“父亲”保持着持续的想象。在男孩子的青春期,“父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譬如开场母亲和他谈青春期男孩的生理常识,让韦尼阿明十分窘迫,设若这时与他沟通的是父亲,效果可能会好很多。从母子对话中可以得知,韦尼阿明的父母离婚与父亲的家庭暴力、母亲的出轨有关系,但韦尼阿明并不认同母亲的说法,他始终在维护父亲的权威,并认为母亲犯了“奸淫罪”,上帝会审判她。“笃信宗教”是在精神层面寻找“父亲”的过程,宗教心理学上提出一种“上帝是父亲形象的投射理论”,这种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进,认为“上帝的形象类似于父母的形象。”[13](267)韦尼阿明半夜醒来,看到客厅里的十字架和绑缚在上面的“基督”形象,很可能来自于他的父亲,而他发出的哀求,也不仅是对天国的“父”,还折射出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父亲庇护的茫然心境。“寻找父亲”是人类心理结构层面亘古常新的话题,鲁伊基·肇嘉把这种寻找与子辈渴望成长的欲望联系在了一起:“他在寻找他的父亲,就像他曾经从外部了解过他一样。他想结识在他内心中生活的‘父亲’:他想成为一个成年人。”[14](360)另一个将“天国的父”与“生身父亲”糅合的情节出现在影片接近末尾的地方:母亲发现韦尼阿明在用木板制作十字架,走上前询问他,同时回忆了当年韦尼阿明的父亲为儿子死去的家兔做十字架的往事。韦尼阿明告诉母亲,“我要去找我的父亲了,他召我去”,母亲立刻陷入了绝望之中,她劝说儿子“他玩你两下,就把你扔了,你得不到他的半点眷顾”。表面上看母子俩谈的是两个对象,然而实际上这两个“父亲”却在很多方面出现了重合。整个场景选用与地面垂直的俯视角拍摄,这种用来表现“巨大空间”和“宏大场面”的拍摄方式,使得观众仿佛作为“上帝”来观看韦尼阿明制作十字架的场景,画面中的两个人都成了无足轻重的点,只有平放的十字架位于冷峻色调画面的正中,似乎在对心理上疏远的一对母子进行审判,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观感[15](66)。

    其次,影片多次涉及青春期的“身体敏感”问题。镜头十分敏锐地捕捉到现代社会中个人的身体状态,特卡秋娃穿比基尼站在韦尼阿明面前,处于青春期的他在生理上根本无法阻挡这种诱惑,在泳池旁边读《圣经》时,他忍不住偷偷瞟从身边经过的女生的身体。但他所信奉的宗教“禁欲主义”又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他努力抗拒特卡秋娃的身体,同时也对格利沙展现在自己面前的身体十分鄙薄。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考察宗教的“禁欲”时,从“欲望”与“罪恶”的关系入手,肯定了“禁欲”的积极意义。他认为,“禁欲生活与对罪的意识以及同恶的斗争相关。罪产生痛苦。通过禁欲生活的方法人给自己制造自愿的痛苦,以便找到摆脱从外部打击人的,不自愿的痛苦的途径。人们企图通过禁欲生活克服恶。整个精神生活都与恶和痛苦问题相关。”[16](104)然而,韦尼阿明的“反抗”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他面临的是青春期每个人需要面临的正常生理蜕变,并不是《圣经》中讲到的种种与肉体欲望相关的败德行为。况且,他生活的时代的影像,也让原本看似崇高的行为削弱了震撼效果:体育课上男女生在做运动,露出青春活泼的身体。随即镜头转到海边,叶莲娜·利沃夫娜和男朋友在石头上晒日光浴,一对赤身裸体的男女从他们身后走过。镜头缓缓移动,将石头上站立或平躺的各种裸体呈现在银幕上,同时传出韦尼阿明读《马太福音》(6:25-34)的声音:“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按照《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马太福音》的讲解,这里强调的是“处于第一位的不是衣食住行,而是对神的信仰”[9](115),告诫世人不应该把对物质生活的忧虑看做最重要的。但导演对这段经文的再现似乎并非如此:此处身体和感官上的享受超越了一切,人们赤身裸体躺在太阳底下,不是在感念上帝,而是在享受自然生命的愉悦。

    最后,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行政管理层的言行,也暴露出许多基础教育方面的弊病,反映了俄罗斯社会普遍存在的某些问题。譬如面对生理卫生课上韦尼阿明的捣乱,校长的回应折射出管理层的蛮横和无知。她以专横的态度评价叶莲娜·利沃夫娜的授课,在“蝙蝠是鸟类还是哺乳动物”这样的常识性问题上犯下可笑的错误。在学校召开的座谈会上,校长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领导才能,她坐在与普京照片正对的地方发号施令,似乎是导演刻意的安排。影片中还插入了一段校长办公室里“女人们的恸哭”:办公桌上摆放着红酒、柠檬、巧克力,校长与教导主任喝着酒,听一个行政人员唱伤心情歌,几个女人都泪流满面。这种场面完全打破了观众对“办公室”的期待视野,学校的领导人完全与家庭主妇没有任何差别。导演有意制造了这种“身份错乱”、“场景错乱”的效果,譬如校长和教导主任在学生离开后,用叶莲娜·利沃夫娜带来的胡萝卜与安全套互相调侃;影片接近末尾时,校长等人在会议上公然嘲笑叶莲娜·利沃夫娜是“犹太人”。这些场景背后都隐含了许多与国家、社会相关的问题,因篇幅和本文论述主题的限制,不一一赘述。

    结语

    不同于一般成长题材的电影,《门徒》展现出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少年非常极端的生活状态:他成长于父亲缺场的家庭,借助对基督教的信仰为自己建立起极权主义帝国,对家人和同学、朋友、教师施行“审判”的权力。他标榜自己是纯正的宗教信徒,熟读甚至背诵《圣经》中的经文,并在日常生活中援引它们,其实不过是把《圣经》作为工具,以佐证和强化自己作为“审判者”的合法地位;韦尼阿明坚信只有自己信奉的才是唯一的“神”,而他作为基督在人间的代言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基督”,同样可以施行“神迹”,拯救世人。然而,他所宣扬的是 “流血”和“杀戮”的拯救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更像一个裁决别人的极权主义暴君;尽管在精神层面,韦尼阿明将自己摆在了类似于“基督”的位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过是一个处在叛逆期的单身家庭的男孩,他对异性身体的排斥、对老师和母亲的反抗心理也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同时,从他与家庭和学校的“抗争”,也暴露出俄罗斯现实社会的一些弊病。

    据《门徒》导演谢列布连尼科夫介绍,这部电影的投资不足100万欧元,然而2016年影片在1500部世界电影中脱颖而出,获得戛纳电影节展映的机会,并夺得“一种关注”单元弗朗索瓦·加莱奖,这不能不归功于影片本身的独特魅力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具有多重身份的韦尼阿明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影片导演所表现出的“一种关注”,既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更是对当下这个普遍信仰缺失、宗教信条歧义丛生、因观念不合而引发战争的社会病态的“一种关注”。

    参考文献

    [1]Архангельский А. Вне загона[N], Коммерсант. 23 июля 2014.

    [2][美]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M],梁恒豪译,海南出版社,2001。

    [3] [美]斯图尔特:《科学与宗教:当前争论》[M],朱东华、斯图尔特主编,王旭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美]乔治·斯坦纳:《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M],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什克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C]。《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赫尔曼·海塞等著,斯人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ХитровA. Активист, дарвинист и конформисты[N], Газета ру. 16 июня,2014。

    [7][荷兰]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M],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

    [8]林中泽:新约圣经中的奇迹及其历史影响[J]//世界历史,2006年第6期。

    [9]法兰士:《丁道尔新约圣经注释-马太福音》[M],沈允译,校园书房出版社。

    [10]Должанский Р. (М)учитель, воспитай (м)ученика[N], Коммерсант. 23 июня 2016.

    [11][德]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2] Дьякова Е. Крест самостоятельной сборки[N], Новая газета,23 иння 2016.

    [13][英]阿盖尔:《宗教心理学导论》[M],陈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4][意]鲁伊基·肇嘉:《父性:历史、心理与文化的视野》[M],张敏、王锦霞、米卫文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刘金河:选准摄像机的拍摄角度[J]//电影评介,2007年第6期。

    [16][俄]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张源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详细】
    933314772
  • M码
    2022/5/31 12:08:46
    现今罕有的“古装动作”片?

    昨天在B站看到扁豆《绣春刀》的影评,发现我连《绣春刀》都没看过,看完《绣春刀》又发现《刿心剑》刚刚上映,想看看结果发现全市只有两家影院有排期,近的一家隔天一场并且都是上午10点,估计也就大型影院放映厅多才会留出一些场次,地位可想而知。没有大牌演员,又是几乎绝迹的“武侠”题材,讲的也不是江湖中事,排期也少,再加上疫情影响,让刿心剑只能成为一部小众电影。个人感觉《刿心

    昨天在B站看到扁豆《绣春刀》的影评,发现我连《绣春刀》都没看过,看完《绣春刀》又发现《刿心剑》刚刚上映,想看看结果发现全市只有两家影院有排期,近的一家隔天一场并且都是上午10点,估计也就大型影院放映厅多才会留出一些场次,地位可想而知。没有大牌演员,又是几乎绝迹的“武侠”题材,讲的也不是江湖中事,排期也少,再加上疫情影响,让刿心剑只能成为一部小众电影。个人感觉《刿心剑》严格来说不应该算是“武侠”片,在我心中江湖中的故事才是武侠,如《卧虎藏龙》和《剑雨》,但又不能称为“武打”,最合适的说法或是“古装动作”片?总体观感还是不错,一部没有小鲜肉的电影,演员演技算不上好但也在线,动作部分中规中矩至少没有倒立飞身接吻撞掉门牙的桥段,剧情始终在情理之中但也有意料之外。作为一个落伍的85后,演员我只认识《爱情公寓》秦羽墨和《北京青年》三弟,感觉男一适合大头来演,不知会不会出戏到《把长安十二时辰》。

    【详细】
    14429417
  • W.史密斯
    2018/12/18 0:16:00
    繁花之下,尽是枯骨

    很长时间不敢写影评了,因为越写发现错的越多,看人家影评写的各个精彩绝伦,对导演顺手拈来,对各种电影的专业术语简直是熟悉到不行。自己一个外行,除了写一点自己对剧情的分析实在是不敢说的太多。

    回到对电影中的讨论来,首先看剧情有几个疑问:

    猫头鹰面具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用来杀害那些疑义者,阻挠者?那作为男主角的另外一个引路人--阴谋论作家,他是一个男人? 猫头鹰面具一个裸

    很长时间不敢写影评了,因为越写发现错的越多,看人家影评写的各个精彩绝伦,对导演顺手拈来,对各种电影的专业术语简直是熟悉到不行。自己一个外行,除了写一点自己对剧情的分析实在是不敢说的太多。

    回到对电影中的讨论来,首先看剧情有几个疑问:

    猫头鹰面具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用来杀害那些疑义者,阻挠者?那作为男主角的另外一个引路人--阴谋论作家,他是一个男人? 猫头鹰面具一个裸女又是有什么能力杀害呢?那赤身出现在监控录像里面的面具是真实的么?

    男主角在阴谋论作家死后 偷偷从窗户进去的时候,那个窗户已经是被掰开的状态?那这个时候是不是杀手掰开的然后潜入呢?

    整个寻宝之旅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第一次进入地下墓地只是其中一个富人的临时场所,男主角逃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从超市冷藏柜里面出现呢?是不是真的存在着一个通过不断的线索找到好莱坞的密码的过程呢?

    sevens的女儿是真的在湖中游泳的时候被子弹射杀了么?是男主角的幻想还是真实如此呢?

    导演企图表达的,和电影呈现的,已经是亦真亦幻的状态,因为很多在剧情上无法衔接的地方。是否这样的状态会降低观感的体验呢?是刻意的么? 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

    首先从男主角的整个的“颓”的状态来说,也许就说明了整个好莱坞就是颓废不堪的。同时通过操纵无人机的偷窥者的口里面,也说出了导演的话:每一个都是妄想者,偏执狂。

    假如我们真的认为男主角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那么就是最核心的故事就是:

    一群活腻了的富翁,追求所谓的“自我升华”的过程。但是导演表达的不是富翁,而是那些枯骨。

    刻意的通过男主角的眼,看到太多的青春少女,被洗脑之后,痴迷于物质,习惯于出卖肉体。最后已经到了可以赴死的地步。

    拍一个独立电影,就认为自己是演员。自己5,6个月的婴儿的时候,在电影里面出境了,长大了来到好莱坞,觉得自己是演员。一方面做应招女郎,她们习惯于挥霍自己的青春和肉体,而且还沉醉其中。

    阴谋论作者在开始的一段海报的快速插入,还是表达了在社会宣传中,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地位,通过不断的性暗示的图片,来告诉女性:你们应该取悦男人,也告诉男人:女人是为你们服务的。

    最可怕的是在于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最可怕的场景来自于男主角和女主角对话的内容,在已经知道自己毫无生还的机会,为了享乐已经默认接受这样的结果。女主角还算是无奈接受。在男主角这边,面对面的“国王”的妃子,还在幻想这所谓的“天国美景”。

    是否真的是所有你看的,你只能看到的,只是为了某些,某批 更高层人为了某种目的让你看到。因为要你臣服,所以要不断的暗示你,你就是你,你只能是你,你只能如此。这些阴谋论的出现是导演的心思还是导演赋给男主角的心思?

    为了让你迷茫,用不断的愉悦迷醉你,用不断的语言,美食等迷醉你。

    当初迷茫的时候,当你迷醉的时候,当你沉浸其中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某群人的获利之时呢?

    导演也许自己就是矛盾的,他想表达的太多,而没有专一,一股子混乱的感觉。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联想了三个电影:记忆碎片,洛城机密和黑色大丽花。这个电影在风格上和要表达的意图上,和上面的三个都占了一点点边。但是混乱之下,各种线路不统一。我本来还想说一个 逃离拉斯维加斯,但是 逃离拉斯维加斯的结果是好的,而且结局是真的升华了。但是在这里结局好像还是继续沉溺与其中。

    最佳的片段在于:男主角偷偷翻墙找到了所谓的“作曲家”,然后拎起吉他,将“作曲家”的脑袋杂碎的情节。--那男主角的不断打击是不是真实的呢?

    导演要表达的东西很多:

    1 老电影的情节的植入 2 “作曲家”的隐喻 3 “杀狗人”和“猫头鹰面具” 4 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墓碑上面的名字,有更多收获。

    另外还有几个问题:

    男主角的经济问题:

    首先,我们对男主角的身份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一:他不是那么穷,首先他到了外面酒吧和欢愉场所其实他是自己付钱的。另外他还有一辆野马,还有就是从他和家人的电话来说,他家里应该还不算是穷。同时他还有钱打电话找应招女郎-shooting star..但是他距离流浪汉只有四天的距离,四天之后就被清理出局了。

    男主角的心理问题:

    另外:他对好莱坞是迷幻的,一方面沉醉之中,一方面对其对其又是恐惧的。有几个表现其妄想的场景:

    1 幻想女主角游泳之后不停的狗叫--这里不仅狗叫是假的,连女主角都是不存在的

    2 在女厕所被攻击时候将斥责的声音变成了狗叫声音

    3 归家途中妄想被人跟踪

    还有每一次的冲突之后,男主角总是在睡梦醒来的样子。。。这里引入了另外一个点就是看起来男主角幻想这女主角有一席变成了狗,然后在厕所里面包群女想成了狗。这里面的狗是否代表了别人的宠物e意思,还是说男主角内心把恐惧之物认定为狗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不是真的是男主角杀了那些狗?

    也许好莱坞真的像电影里面出现过多次的墓地,那无数的墓碑之下,埋葬了数不清的青春无知的枯骨吧。而无数的青春年少就像繁花一般,无知的开放,无人知的凋谢。。

    【详细】
    98342526
  • Aliptikin
    2022/2/27 0:41:19
    不错哦

    小男孩 儿童时代啊。。。。。。。。。。。。。。。。。。。。。。。。。。。。。。。。。。。。。。。。。。。。。。。。。。。。。。。。。。。。。。。。。。。。。。。。。。。。。。。。。。。。。。。。。。。。。。。。。。。。。。。。。。。。。。。。。。。。。。。。。。。。。。。。。。。。。。。。。。。。。。。。。。。。。。。。。。。。。。。。。。。。。。。。。。。。。。

    小男孩 儿童时代啊。。。。。。。。。。。。。。。。。。。。。。。。。。。。。。。。。。。。。。。。。。。。。。。。。。。。。。。。。。。。。。。。。。。。。。。。。。。。。。。。。。。。。。。。。。。。。。。。。。。。。。。。。。。。。。。。。。。。。。。。。。。。。。。。。。。。。。。。。。。。。。。。。。。。。。。。。。。。。。。。。。。。。。。。。。。。。。。。。

    【详细】
    14244263
  • 豆友227051772
    2020/11/22 9:43:18
    每一集都看
    在疫情大环境下,还是融入了其他剧情,美国人最喜欢的Party,一个大病初愈的青少年发帖说想念朋友们,朋友就来给他办Party,孩子们不懂事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出现的时候。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心地善良,帮助朋友。而在另一位家长看来,很可能认为这位同学自私自利 。看事情...  (展开)
    在疫情大环境下,还是融入了其他剧情,美国人最喜欢的Party,一个大病初愈的青少年发帖说想念朋友们,朋友就来给他办Party,孩子们不懂事的时候,正是需要父母出现的时候。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心地善良,帮助朋友。而在另一位家长看来,很可能认为这位同学自私自利 。看事情...  (展开)
    【详细】
    12990220
  • 石头
    2011/6/12 0:11:02
    煮猪肺汤的女人
    【有局部的高强度剧透,主要是第六、第七集】
      我有个习惯,但凡自己有好感的人或东西,就视程度从技术角度去论证它的出色;尽管这种努力往往会被我另一个习惯的效力抵消,就是,我很懒,如非受迫,鲜克有终,造成这种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只要它足够值得喜欢,就不必急于一时,当然,我不晓得,这条理由有多大程度是自我安慰。

      今天上午在重看“三
    【有局部的高强度剧透,主要是第六、第七集】
      我有个习惯,但凡自己有好感的人或东西,就视程度从技术角度去论证它的出色;尽管这种努力往往会被我另一个习惯的效力抵消,就是,我很懒,如非受迫,鲜克有终,造成这种结果的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只要它足够值得喜欢,就不必急于一时,当然,我不晓得,这条理由有多大程度是自我安慰。

      今天上午在重看“三少爷的剑”(当然是选着看),逐渐生出想再看看这个煮猪肺汤的女人,一个似乎只能在泼辣和温顺、母狼和羔羊之间切换的女人,一个从“祖奶奶”徐徐上升、曼曼定格为惜笑如金的窈窕淑女。原因很简单,“三少爷的剑”无可救药地让我极失望,甚至慕容秋荻——尽管我竭力反证——至少在性格和台词上面也没能做得更好,于是我想到了这个煮汤的女人和她煮汤给男人喝的故事。

      先说情节(说也奇怪,我事先想到这个女人的时候完全没有记起任何关于汤的情节),我认为情节的布局和展开都是很成功的。剧情时间不及一旬,剧集时长不过两集半(不足两小时),却在收容了前半程一些搞笑段子后仍合乎逻辑、人情地将这个如何把母狼变成羔羊的故事充分铺展开、收归拢,同时作为整个剧集的一部分,忠实地刻划各人固有的性情并自然地嵌在情节链中(紧承泥菩萨的预言和雄霸的微妙转变,有节制而明确地揭开孔慈对风云的态度,稳稳当当地过渡到孔慈的婚事和变故)。处理得最精彩的,不用说,是 幽若尾随聂风到“城隍庙” 直到 幽若中毒被雄霸领走,这一段的处理,就像一尊罗马的双面神,一面看到轻盈,一面看到的是深沉,又像一盏圣杯,你很难说它内面的凹陷损害了外面的凸出,或反过来,事实上正是这异质且互为表里的双面构成了它的完备和美。当然,这两种属性的结合方式不可能与一张弧面的一样,另一种的比方是,这种结合类似于马戏演员的“空中飞人”,一人倒挂于软梯,握牢另一人两手,待摆荡到一定幅度和角度便将后者抛出,直到他与第三人握上手前,他就是“飞人”——人在大气层内部所能获得至为轻盈的状态和感觉;这个比方的意义在于,表演者兼备重量和轻盈,也是两者的调度者,可以说重量和轻盈是不长的时段内变化精妙的一个向量值函数。说得有一点玄,先大致回顾期间的情节主干:

    a.【幽若】随聂风至【城隍庙】,了解聂风为人;
    改日奉访城隍庙,与容婆罄谈

    b.【聂风】读了秦霜的信,看到文丑丑房中血迹,怀疑幽若

    c.【幽若】与【聂风】于【神风堂】遭遇,聂风质问幽若,没吃猪肺汤而离去

    d.【聂风】赴【城隍庙】,先后从容婆和秦霜处获悉幽若的真心,回神风堂

    e.在【神风堂】,【聂风】毒性发作,【幽若】抵命相救而昏迷,后被雄霸接走,聂风喝掉猪肺汤

      再具体深入前,有必要临时确立一些概念:仅就存在信息流动的情节而言,可以分为两类,“获得信息”和“交换信息”,原则上的区别在于前一类中主角不是,或没意识到自己是,释放信息的人。属于“获得信息”的有a、b、d、e,“交换信息”的则是c和e。重量往往累积于“获得信息”中,“信息”的意义在于更新了获得方对信息所涉另一主角的印象,从而改换心迹;同时,巧妙之处就在于,此时也是极轻盈的,因为此时只是人酝酿心思的过程,且主角间在信息交换上是隔断的,传递的信息只会单方面地造成一个向度的影响。“交换信息”,不用说,信息的互通会在双方面造成不止双倍的影响,以“千钧”论之也不为过;这里的轻盈则体现在时间上,不难注意到,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方累积了相当的信息,并在信息被释放的过程中,有一方的信息会主导局面,即便是假的,而这种主导性局面的出现又往往不可思议地迅疾。对这两类情节以各种方式在时间上加以联接和叠加,就能得到所有存在信息流动的情节,这也正是为什么e会同时属于两类,因为按照定义,尽管两个主角始终出现在同一场中,但前半场聂风处于丧失意识状态(虽然不完全),而后半场则是幽若。

      无论是“获得信息”还是“交换信息”,信息对于双方都是逐渐增长的,但是,极为醒目的是,这整个高潮部分(a至e)中,没有一个时刻是双方同时获得完全的信息的,信息的分布总是呈微量的不对称,正是这种不对称决定了当下角色的心理和作为,而这种不对称的“走步”式增长引发了人物的震动和转变,当这种“步子”停下时,也就是信息对称时,戏(快)结束了,之后的习惯上被称做尾声。

      那么为什么尽管全戏始终有一套信息交换的机制,两个主角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直接地回答,是因为“获得信息”是单方面获得更多的信息,“交换信息”则受到“误会”的阻碍和隔离,因此,如果说造成剧情逐步前进的是“信息”的流通,那么造成戏剧张力的则是“信息”的稀缺和隔断,而这一点则是每一个不愿意自己被观众厌倦的编剧和导演所须考虑的问题。

      另外一点,信息从不对称臻至对称的刹那一般是戏剧性理论上的最大值,这就是e中,中毒的幽若获得聂风原谅的表示的时候。但是,我为什么还要以“聂风喝掉猪肺汤”来为e结尾呢?因为我认为对戏剧的信息系统的考察只不过是分析戏剧的一种方式而已,人对“对称”、“不对称”和“对称性”的改变的嗜好则更普遍,不喝汤是长时段意志的不对称,喝汤的瞬间里此前积压的不对称升格为对称,这个瞬间仅仅依赖局部的对称就足以将自身高举到超越平凡的地位,哪怕这个瞬间只是一个瞬间,但是这个瞬间就像安魂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完整和不完整的区别并不比——就整体而言——有和没有的区别更小。对称性的问题,其实仔细考虑就能发现很多,幽若来自湖心小筑,必得归于湖心小筑;幽若获得自由之心有多坚定、强烈,她对聂风的爱则更甚;幽若做猪肺汤,聂风也做;聂风立光明灯,幽若也立;先是幽若不喝聂风的猪肺汤,后是聂风不喝幽若的......

      对称性问题在整部剧中也只是一个大系统中的局部,它有时还会很显著地牵涉到“人情”,说白了,就是去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当然,这种考虑方式是否表露或以何方式表露又当别论,这个“人情”的问题,其实是狭义的本居宣长所谓的“物哀”,这样看来,雄霸这个人估计是物哀度低得可以的,聂风则是另一个极端,在某种程度上。

      可说的其实很多,但都浩浩荡荡议论一番够呛的,下面就随便扯扯。

      孔慈也好好,她看聂风煮个猪肺汤,真不知道心里纠结~~~她多少让人觉得像夕颜,心地好,两人又同时和慕容秋荻、六条御息所和布伦希尔德是两个极端。话说一直以来“风云”里面印象最深三个女人,就是幽若、孔慈和第二梦。

      聂风是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觉得讨厌而且往往是挺喜欢的类型,步惊云大概属于只有被他喜欢的人才不会觉得他讨厌的人。不过两个人的发型怎么都囧成这副腔调......应该说一样讨厌的东西无损于喜欢的人,却能让人降低对无感的人的观感。

      步惊云的坠子形状怎么像倒过来的法国皇室的鸢尾花徽记?

      为什么做小坏人的都是老太婆,像明月的姥姥,容婆?

      这部剧其实还可以,情节也还紧凑,人的性格也都还不错,跟差不多同期的“三少爷的剑”比不可以道里计,后者人物的台词就有够人崩溃的,几乎没能入耳的,慕容秋荻纵然美貌、武功盖世也救不了这出剧......(既然扯远就多扯两句,“三”这剧其实挺虐的,片尾曲怎么就成了爱国歌曲)说回来,“风云”有时也蛮雷的,“倾城之恋”剑法什么的(说到这个剑法,我看到明月和聂风使出来的时候,我除了觉得蛮华丽以外,就一直在想,这个姥姥非得气炸了肺,果然她只剩下骂句粗口的气);还有姥姥教训明月的话“不要问无双城为你做了什么,问问你为无双城做了什么”,这穿越的;再有就是“猪肺汤”,这是什么东西,有机会吃吃看,更搞笑的是,幽若和聂风两个人开口闭口“猪肺汤”的,我总有把这剧看成闹剧或笑剧的错觉;有个镜头也很有意思,是e的刚开头,那老婆娘告诉两个人解毒方法之后,幽若就一个人念了好长一段白,聂风就在旁边滚来滚去,这个戏剧腔太重了吧,而且取镜头的时候,正好是把在念白的人和在翻滚的人同时取进去了,所以喜感特别重。

      我不是很喜欢聂风事后上湖心小筑找幽若这段,感觉这太阔气了,至少隔个帘子说话才对嘛。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孔慈这个时候正好找聂风而不遇,她说这是宿命,这种断肠话,最有杀伤力了,而且孔慈是适合说这种话的人(跟雄霸是两个极端)。
    【详细】
    49853603
  • Namo看世界电影
    2019/12/21 14:24:57
    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如果电影好看的话,是不会觉得很长的,但我在看电影国产里,看了好几次还剩多久。本来以为重点是关注一个经历博物馆恐怖爆炸事件的男孩身上,结果发现博物馆里的那副《金翅雀》的画才是重点。结果导致了,本来最有看点的男孩,却成了画的的讲述者。而关于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如果电影好看的话,是不会觉得很长的,但我在看电影国产里,看了好几次还剩多久。本来以为重点是关注一个经历博物馆恐怖爆炸事件的男孩身上,结果发现博物馆里的那副《金翅雀》的画才是重点。结果导致了,本来最有看点的男孩,却成了画的的讲述者。而关于画...  (展开)
    【详细】
    12112252
  • 丙申癸
    2018/11/1 10:01:26
    这部由日本的“麻疹书”改编的电影,在我看来足以成为文本改编的典范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改编自夏目漱石同名小说的电影《少爷》曾是2016年豆瓣电影年度榜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第二名(第一名是《比海更深》),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2016年是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被誉为“日本的鲁迅”的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少爷》(有译本译为《哥儿》)被..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改编自夏目漱石同名小说的电影《少爷》曾是2016年豆瓣电影年度榜评分最高的日本电影第二名(第一名是《比海更深》),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2016年是夏目漱石逝世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被誉为“日本的鲁迅”的大文豪,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少爷》(有译本译为《哥儿》)被...  (展开)
    【详细】
    9735258
  • 奔跑的蜗牛
    2019/4/20 21:08:05
    《我口袋里的女朋友》:不能改变世界,但为了爱你可以改变自己

    《我口袋里的女朋友》不但带着治愈系的温情与搞笑,还有专治现代人通病的疗效——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现代人几乎个个都是晚期,手机、电脑、网络、APP基本架构起现代人的生存世界,didi一下打车,dingdonng一下快递,饿了可以外卖点火锅,病了可以一键送药,再也不用为没人关心而暗自垂泪到天明,懒得动有代为跑腿的,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随时在手机里完成订票出行的全流程操作……人和这个世界的

    《我口袋里的女朋友》不但带着治愈系的温情与搞笑,还有专治现代人通病的疗效——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现代人几乎个个都是晚期,手机、电脑、网络、APP基本架构起现代人的生存世界,didi一下打车,dingdonng一下快递,饿了可以外卖点火锅,病了可以一键送药,再也不用为没人关心而暗自垂泪到天明,懒得动有代为跑腿的,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随时在手机里完成订票出行的全流程操作……人和这个世界的交流越来越便捷,但人与人之间,最传统的,也最能体现本质的语言交流却日渐消逝,人在科技世界里冰冷孤独,患上沟通障碍的程序员丁原正是这一类人群的代表。

    “手机不离手,没有女朋友”?NO,技术宅也是有春天的,“口袋女友”其实是一场技术宅的爱情欢乐颂,因为终于可以和手机里的女朋友热恋一场了——丁原爱上手机里游戏角色小桃,沉溺在每天初恋般的悸动里,就连看身边的空气都是她的样子。

    呵呵,如果爱情真这么简单,那么丁原这场和空气对话的虚拟恋爱也就无可厚非了,但程序都有闪退,更何况程序员,偶然事件中,丁原与小桃的配音演员冯桃相遇,这个长相一摸一样,但性格大相径庭的女孩让他在虚拟爱情里,出现了故障代码。

    影片此时从打破次元的虚拟爱情返回现实,完成了故事的第一次调头,也让观众第一次做出选择——愿意继续耽溺在甜美萌宠的电子恋爱,还是在现实里被拳打脚踢,天天伤痕累累狼奔豕突,爱情啊,一般人做不来你出的这道选择题。

    影片也是从这个时候,从甜宠风格转向了“我的女友不是大佬更像是个女流氓”这样的喜剧风格,这个女朋友只要出门就没有消停的时候,吃饭跟人打架,排队还跟人打架,即便是相亲也能跟人打上一架,派出所的警察大姐都变成熟人了,就连卖药的医生也念念不忘,一个生活里默默无闻的大男生,就这样被这个疯一样的女子,带跑偏了。

    开口说话的丁原,是影片的第二次调头,故事也完成了一个男孩突破自我的成长经历,“沟通障碍”这种现代人的通病在敞开心扉之后,不治而愈,但同时也把选择的难题抛给了冯桃——对面的男生,究竟是真的爱上自己,还是因为自己和那个“口袋女友”长相一样,只是一个替代品。你看,女生的所有问题都只有一个病因,没有安全感。

    《我口袋里的女朋友》由企鹅影业出品,坏小弟影业承制,本片的总监制石桀锐,也是坏小弟影业的创始人,他导演的作品《烽火逐金》让人印象深刻,在那部处处亮点的影片中大玩结构叙事,为网大的精品化找到一条出路,这部全新的喜剧风格影片,则开始在人与科技以及人与人的情感结构上做出思考,为网络电影在表达深度上作出探索。

    【详细】
    101251093
  • 耶哥啊
    2021/4/11 18:11:25
    权力会蒙蔽人的心灵

    第七集还行权力会蒙蔽人的心灵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老美的动漫总喜欢cue其他电影电视或历史人物。 我觉得有点像莫迪和瑞克类型,人物特点又像星际宝贝。

    但是距离神剧还是有一段距离,剧情有些老套。段子需要更新。

    不写了,干饭去了。

    第七集还行权力会蒙蔽人的心灵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老美的动漫总喜欢cue其他电影电视或历史人物。 我觉得有点像莫迪和瑞克类型,人物特点又像星际宝贝。

    但是距离神剧还是有一段距离,剧情有些老套。段子需要更新。

    不写了,干饭去了。

    13386352
  • 望剑如面
    2012/11/19 12:56:05
    贺天酱油了
       感觉这剧还行啊,特此来修改评分。
       很郁闷的剪辑,我实在不知道把贺天和莲心的戏份都剪掉了,最后来一个贺天和莲心的重逢是为了什么。
      一直感觉莲心对重阳的感情呢,是40%的爱情+60%的亲情,他们在一起更多的是彼此依靠,互相扶持,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像是一种家人的感情一样,可是缺少了一份心灵上的
       感觉这剧还行啊,特此来修改评分。
       很郁闷的剪辑,我实在不知道把贺天和莲心的戏份都剪掉了,最后来一个贺天和莲心的重逢是为了什么。
      一直感觉莲心对重阳的感情呢,是40%的爱情+60%的亲情,他们在一起更多的是彼此依靠,互相扶持,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感情,像是一种家人的感情一样,可是缺少了一份心灵上的交流,缺少了一份希冀,一种对待爱情的小心翼翼,忐忑不安与无限彷徨。
      贺天呢,对莲心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他博学,他睿智,他风度翩翩,多才多艺又深情不悔,所以我感觉莲心对贺天还是有动心的,至少在重阳消失的那一年的时间,贺天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有不断的鼓励,莲心肯定是有所动摇的。
      哎,真是郁闷,这样剪了之后呢,就变成莲心自始至终只爱重阳一人,那贺天这酱油打的可真是购足,既然这样,结尾又来这么一段是为了什么啊?
    【详细】
    5660434
  • 骁骑尉官
    2021/1/30 21:04:34
    《风声》时代、势力背景、时间线、两次催眠解析、二刷梳理整剧逻辑及复盘--附逻辑图(2.12已完工)

    本剧评涉及全剧详细细节逻辑及李宁玉在布局时的变化,如怕剧透请勿事先详读布局部分,只看前面时代、势力历史背景叙述即可。剧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仅是希望这篇剧评能给大家带来点看风声的耐心,如有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留言。

    重点提示:本剧是斗智生死博弈,更是受政治背

    本剧评涉及全剧详细细节逻辑及李宁玉在布局时的变化,如怕剧透请勿事先详读布局部分,只看前面时代、势力历史背景叙述即可。剧评仅代表个人观点,仅是希望这篇剧评能给大家带来点看风声的耐心,如有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留言。

    重点提示:本剧是斗智生死博弈,更是受政治背景影响巨大,所以请对标原著。

    导读: 一、时代背景

    二、剧中各势力背景及其各自关系和存在的争端

    三、密码船李宁玉嘴炮三井内容解析

    四、本剧其他需要了解内容:华族学习院、金鵄勋章

    五、战时日元购买力大致解析:为何奖金为100日元

    六、李宁玉及老潘生平、密码船、进裘庄前时间线

    七、李宁玉两次催眠解析:龙川并不是单纯的要切李宁玉脑子

    八、密码船李宁玉布局: 用自己的死来保全情报、二代机机密和小顾、老潘

    九、地狱变的可行性:不告诉顾晓梦无法执行地狱变

    十、机要处逻辑线、孤舟假密电如何锁定五人组、白手绢、情报系统原型推测

    十一、裘庄前期逻辑线:各类剧中小问题,以逼认老鬼事件为时间点结束

    十二、龙川之死(布局)复盘:李宁玉如何把顾晓梦安全送出裘庄

    十三、龙川之死(前奏)复盘:李宁玉怎么预知龙川去追杀黄雀、传出信息为何是“叛徒系钱委派”而黄雀是日军间谍

    十四、龙川之死(裘庄)复盘附逻辑图:龙川最终死因及隐患

    备注:龙川之死其实很复杂,并不是表面上三选一的指证就让他死掉,所以分了布局、前奏、裘庄分三部分进行复盘。

    一、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时间:1941年6月11日-7月4日(暂定)

    中国:1940年汪伪南京政府建立,剧中鸡鸣寺即为办公地点。国内为汪伪南京政府、延安(共产党)、重庆国民党(中统徐恩增及军统戴笠)

    日本:1937年与德国、意大利形成轴心国同盟。

    1938年后抗日战争进入焦着状态,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宣言,妄图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化侵略战争,对我国进行殖民统治,彻底灭亡中国。此后日军对国民党政策转向以政治诱降为主。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离渝出走。1938年12月29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发表"艳电"公开为日本政府此前不久发表的“第三次近卫声明”进行辩护和赞同,公开投敌。(而日本此声明,实质是旨在灭亡中国,独霸东亚,进而企图征服世界的一切妄想阴谋总自白)

    1940年3月30日,日本将王克敏(华北政务委员会)、梁鸿志( 中华民国维新政府 )、汪精卫进行整合,以“还都”名义扶持建立了名义上以汪精卫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史称汪伪政权)傀儡政权。1940年8月百团大战后,日军有生力量消耗巨大。日本统治集团在1940年底就以下问题开始逐步统一了认识:首先,利用欧洲局势,与德意联盟,不再重点推进北上,而是彻底执行南北并进政策,把灭亡中国问题作为“大东亚新秩序”的重要一环;其次,逐渐压缩在中国的兵力;第三,在华北加紧反共。

    就此, 1940年11月30日,汪精卫和日本政府特使在南京正式签订了《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同天,日本政府宣布“正式承认以汪精卫氏为首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该条约包括正文、附属议定书及谅解事项、附属秘密协约、附属秘密协定等。主要内容为:日汪共同防共;日本有在华驻扎军队的权利;中国的资源应满足日本的国防需要;中国应赔偿日本在七七事变后所受的“损失”等。是实质上灭亡中国的条约,汪伪政权成为日本侵华重要工具。而日本对汪伪政权采取政治等各方面的拉拢安抚政策,这成为日军在政治层面上不可随意处置汪伪人员的原因,要杀也得偷偷杀或者有理由的杀。

    二、势力背景及其争端:

    1、日本军部内部:日本陆军军官就其受到的教育可分成两种团体,一为毕业于陆军大学校者,二为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者,前者由日本陆军的精英份子所构成为统制派主要来源,且必须由后者毕业晋大尉衔后才有资格考入,后者受限于传统,其晋升为高级军官的仕途向来都被遏止,从而形成了一股年轻、高度政治化的集团,被称作“少壮派军官”为皇道派主要来源。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中皇道派军官逐渐被清除,以统制派为主。但是要说的是皇道派统制派都是以法西斯侵略为主,裕仁是在国际舆论压力下清除了更激进活跃的皇道派,毕竟要搞侵略也是偷偷搞,不能太显眼。 鹫巢铁夫就属于统制派。

    2、黑龙会:前身为日本玄洋社,属于明治维新后建立的黑帮组织,以谋取黑龙江流域为目的,其主要成员为明治维新后下层失业武士阶层,日本军部二二六兵变后,铲除了主战的皇道派分子,黑龙会在军中彻底失去依靠。早年黑龙会支持了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的起义,甚至同盟会是在黑龙会总部成立。而龙川身上有黑龙会会标,说明龙川、松井早年是属于黑龙会也就是皇道派。但是黑龙会支持同盟会的根本原因是用来交换黑龙江流域

    3、日本华族:明治维新后日本皇族直系后裔降级的公卿及大名藩主后代,其在政治、经济、教育都享有特权,贵族院、内阁都有大量华族成员,为当时的贵族特权阶级,也是日军高级军官主要输出阶层。以最低等级的男爵为例,其宫中席次在贵族院和众议院议员之上,更高于高等官三等者。高等官三等相当于今日的陆军大佐、地方裁判所判事、驻外使馆一等书记官或内阁、各省书记官。

    在战争结束前的日本是个重视阶级的社会,而日军内部更像一个社会的缩影,实际上高级军官是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普通军官的。这也是为什么龙川在第一次出场时走在总部所有的人都鞠躬、问候,而在裘庄结束回到总部没人理他的原因(三井寿一在总部爆料了他妓女私生子身份)

    4、日本特高课:隶属日本宪兵队,负责破获反日案件和重庆方面和共产党方面的地下组织。

    5、日本陆军情报部:日本的陆军情报部指的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第二部,是日本陆军主要的军事情报部门。土肥圆时任参谋本部参谋军官,军事参议官。森田、三井为其下属。这一部门不仅仅要搜集陆军作战时所需要的种种情报,还要为日本军队及后方日本政府部门提供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措施等等情报。

    6、日本陆军各派遣军特务机关:主要负责当地的取缔反日抗日团体,拉拢知名人士,搜罗汉奸土匪,抓捕国共地下人员和苏联间谍、共产国际情报人员,拦截破译可疑电台信号等,派遣特务汉奸打入国军和八路军,以及反日武装潜伏,搜集军事情报。龙川属于此部门。

    这三个部门可以说是日军侵华战争中的情报三巨头,三方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

    7、日本共产党:实际日本共产党是1922年就有,持续到现在,是日本第四大政党。而且1937-1941年 日本共产党的 尾崎秀实 是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顾问兼私人秘书,1941年10月尾崎秀实被日本军部逮捕,1944年11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特意选择苏联十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以叛国罪将尾崎秀实多人秘密绞死 。

    8、中统军统之争:两者都属于蒋麾下情报机关,但是中统实际掌握于CC系陈氏兄弟(CC名称的来历缘起于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 中央俱乐部”),军统才是完全掌握于蒋。双方明争暗斗、相互暗杀层出不穷。不过为了照顾老蒋的面子,双方表面功夫还是要做足的。

    9、76号:英文名 No.76,得名于机构地址,上海极司菲尔路76号。早先由日本先指使丁默邨 、李世群建立了特务机构,1939年5月汪精卫到上海筹建伪政府,日军为了增加汪伪实力将丁、李的特务机构划归汪伪。并于1939年9月5日汪伪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务会下设立了“特工总部” ,以丁默邨为主任,李士群、唐惠民为副主任。但76号实际主人为日军,也是汪伪麾下重要特务机构,其制服使用的是日军海军制服。剧内王田香、白小年也是穿此制服。

    10、剿总司令部:是汪伪麾下和平建国军某部司令部,机要处为其下属部门,情报科又为机要处下属。和平建国军主要由投诚的国民党部队组成,因汪伪资金不足,日军也不可能为其整建制更换制服,所以其人员大多沿用原国民党制服。剧中金生火、李宁玉的制服就是如此。

    11、日本军部和内阁之争:本质为裕仁下属军队和内阁权力之争,就好比父亲两个儿子争宠一样,贯穿于整个历史,止于1945年日本投降。日本明治维新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根据1889年日本颁布的宪法,日本天皇是具有实际权力的,政治、军队均掌控于手。军队里的东条等都是狂热的忠君爱国分子,内阁军部实际是相互制衡的。二二六兵变后,同情并支持皇道派的内阁逐渐失去权力,确定了以军国体制为主的国家,军部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制度上法律上都完全地独立在政府和议会之外了,成为牵制议会和政府的势力,甚至地位高于内阁。

    12、日军北上南下之争:也是日军海军陆军之争。“南北并进”本来是日军一直以来的侵略战争策略,在1939年苏日诺门坎战役日军惨败后,与苏联在1941年4月13日签署了5年中立协议,即“苏日中立条约”。但是日军从未放弃过北上,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还在讨论“北上南下”和关东军配合德军进攻苏联的“关特演”准备。所以在1941年6月,日军尚未正式拍板南下

    日军南下意味着日本想要继续进行战争,就必须南下夺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和铁矿石等必需的战略物质,但东南亚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要夺得这些战争物资,选择南下,就必然卷入与美、英的战争。而北上可以避免开战,所以陆军北上一派依然是有话语权的。

    而1940年美国限制对日本的石油供应,日军战争机器无法正常运转。日本当时国内本来就有经济危机,物资匮乏,人力物力因为多线作战消耗非常大。这些原因使日军迫切需要开辟新战场,北上和南下就是当时军部陆军和海军之争。所以这个争端本质为资源获取途径之争,北上是苏联西伯利亚资源,南下东南亚印尼等当地石油资源。直到1941年7月28日美国联合其他国家正式对日本采取石油禁运后,日军受石油困扰才决定南下与英美等国开战,获取东南亚现成的石油资源,并于1941年12月发动珍珠港突袭。这点可以看出,在石油威胁下,1941年6月海军南下是逐渐占优势的

    陆军北上代表人物为土肥原贤二、坂恒,海军南下为山本五十六一派。而东三省伪满洲国是土肥原贤二、坂恒征四郎等人一手控制建立,是陆军经营多年的在华大本营,一旦南下,苏军肯定会趁机进攻东三省,让陆军失去大本营。

    三、密码船上李宁玉嘴炮三井的内容解析:

    请结合日军北上南下之争食用

    土肥原贤二:谋划和建立了位于东北三省的伪满洲国,日军关东军为他一手建立

    松井石根:时任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南京大屠杀制造者

    1、剧里本来说的是日军司令部情报部组织的业务研讨会,但是按照工作范围和从属关系,还有剧中台词森田、三井确实应该是属于日军陆军情报部,而剧中屏幕上的介绍名字部门的旁注也是这样写的。所以密码船上的研讨会是由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情报部组织,实际参与主持破解二代密码机的部门为日本陆军情报部。森田杀掉全船破译专家的决定并未经过松井同意,这等于打他这个组织者的脸,也破坏了日伪良好关系的大局。

    2、土肥圆的首要目的是:改变军部决策倾向,宁可和德军夹击苏联,也要保住东三省陆军一派大本营。因为一旦日军南下,关东军也可能被抽调到太平洋战场,造成大本营空虚,被苏联趁机进攻。而且德军进攻苏联能成为北上的一次转机。于是命令下属情报部森田和三井破解二代机,掌握德军动向,配合德军时间故意挑衅苏军,造成实际的战争,挟日军北上,这属于政变和背叛。但是日军本来就打不赢苏军,还打破了中立协议,势必会陷入苏德战场,而国内还有重庆和中共两方势力,必定更加消耗不起,必输。到时肯定会追责引发战争的人。

    3、而之前说了森田决定杀了全船专家,只是打脸了松井和破坏大局,是个人行为,在战事没爆发的情况下,森田一人足以顶罪。但是北上一旦成为事实,战争爆发,情报部船上杀人的事件必定会让松井怀疑情报部杀人动机,不再相信情报部。而且一旦战败,松井也会被拖下追责泥潭(此条结合势力背景日本陆军情报部词条食用)

    4、最重要的是当时海上又漂着大量带着密信内容的盒子,而这种海上密信盒子,一旦战败,没泄密则没事,如果泄密则坐实早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土肥圆和松井就已经得知德军动向,关东军挑衅苏军引起战争的行为就会定性为故意挑衅。但是李宁玉已经说过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所以必定发生追责,土肥圆和松井为了推掉引发战争的根源责任时就不得不把情报部推出作为替罪羊,而情报部是会因叛国被连根拔起,彻底清洗完蛋的。三井就是首先被推出去的。三井一个少佐是无法左右疯狂的土肥圆一派的,所以他的自保方法只能是阻止政变并自证自己没有隐瞒不报

    5、三井放掉李宁玉是对杀掉全部人有疑虑,不想承担灭杀所有专家的责任(第八大点15条“三井为何放掉李宁玉”解析)。但是李宁玉猜出“破解二代机根本不是军部的秘密行动,而是土肥圆一派要政变”,一提政变三井回答“我这就可以杀了你”,这透露出的信息是:①破解任务军部是知道的,但是密电内容证实这个任务的根本目的是土肥圆一派政变(这是李宁玉在对话中试探出来的,三井的回答让她笃定了这一点,而她怀疑是政变的原因在于这是一份精心截获挑选的德军密电);②李宁玉只是暂时保命,之后会因为保密政变而在密码船一事后杀掉李宁玉。那三井如果不答应放人,他是无法保证李宁玉在自己要被灭口的情况下对军部说出这次秘密任务和德军情报,造成泄密,拉情报部下水的,这是李宁玉用自己会泄密要挟三井放人,并保自己的命。反正你三井要么放掉所有人保证我下船后也不会死,要么你和情报部一起完蛋。

    而且留下全部专家,即使追责,三井也能以“既然情报部要搞政变,那就不可能留下情报知情人”来证明自己没有政变之心,也能证明船上想杀人灭口搞叛国的是森田,和情报部无关。

    这就成了让三井抉择:杀掉李宁玉在内的全部专家承担灭掉伪军过于灵敏的情报耳目和二代机破译天才这种破坏日军大局的责任,还是放掉全部人保住有可能会被当替罪羊的情报部。

    而三井以船上间谍和海上盒子来证明情报泄露,十人不过是他再一次增加军报泄密可能性和自保的工具。但是这十人,以土肥圆的地位是随时可以杀的,所以不具有真正威胁,只是一个添加在阻止土肥原政变天平上的又一个砝码,真正能威胁到土肥圆一派的反而是不能确定的密电盒子情报泄露、老李用自身要挟情报必定泄露后情报部的陪葬。这一系列反应会严重威胁到陆军地位,让主张南下的海军更加得势。

    最后三井能用情报早已被间谍通过海上漂流的密电铁盒泄密,这种情况下不敢再杀人引起土肥圆和松井之间的矛盾为由保住自己,还顾全了日伪关系大局,也保住了情报部。使土肥圆更加相信、器重他。而土肥圆也会因为顾忌到泄密,而不再发动政变。

    四、本剧其他需要了解内容:

    1、日本华族 学习院:现为学习院大学, 因日本的大多数皇族就读于此,所以学习院大学作为皇家大学而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 。在华族制度取消前,是专门为皇族、华族设立的学校,日军战败前的学习院,不归属于日本的文部省,而是归“宫内省”这个总管皇室的收支、衣食、杂务等宫中之事,同时也兼管诸国献上的食料和御料地(皇室直辖领)的部门管理 ,其毕业生只要以中等成绩毕业就可进入东京大学这类名校继续读书。

    2、金鵄勋章:于1890年2月11日根据明治二十三年第11号敕令设立,1947年5月3日根据昭和二十二年第4号政令废止。金鵄勋章是专门授予日本军人的军功勋章,而且授予条件十分严格, 只有在战场立有军功者才能获得,无功者即使资历再深、地位再显赫、身份再高贵也没有资格获得。1941年后甚至不再授予给生者,唯有战死者可得。所以日军视为金鵄勋章为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勋章, 从一级至七级带有900-65日圆终身年金。

    我要控诉编剧,他简直是埋梗立了flag, 昭和15年1940金鵄勋章宣布停止发放给生者,1941年实际只发放给战死者。然而船上授勋,这枚徽章却是李宁玉死后才从东京送到她家里的,这是一开始就预示玉姐就要死了,真的是一个在谍报战场上的战死者。


    【详细】
    1317710207
  • 奇怪的人
    2013/12/18 22:36:26
    东西方COOl片之比拼
    70年代的《洛基恐怖秀》是一部邪典。如果你不懂什么叫做“邪典、cool片、B级片、午夜场电影”,那么你根本算不得影迷。《洛基》就是这样一部满足一部分人的口味并在影史上留名的电影。科幻、惊悚、异装癖、歌舞种种元素揉和在一起,可惜我看不下去。豆瓣是五星评语比比皆是,夹杂着我看不懂的英文。如果你了解西方的文化,清楚美国六七十年代精神层次的巨变,也许对理解电影背后的表达方式有所明白。而这一切对于我,是无法
    70年代的《洛基恐怖秀》是一部邪典。如果你不懂什么叫做“邪典、cool片、B级片、午夜场电影”,那么你根本算不得影迷。《洛基》就是这样一部满足一部分人的口味并在影史上留名的电影。科幻、惊悚、异装癖、歌舞种种元素揉和在一起,可惜我看不下去。豆瓣是五星评语比比皆是,夹杂着我看不懂的英文。如果你了解西方的文化,清楚美国六七十年代精神层次的巨变,也许对理解电影背后的表达方式有所明白。而这一切对于我,是无法达到的高度。唯一有兴趣的是苏珊奶奶年轻时美丽的容颜。PS:影片的开始是铺满屏幕的白齿红唇,几分钟的时间哼着曲调欢快的歌曲,但这是男人的嘴还是“惊我一身冷汗”。97之前的香港影片和97之后是微有不同的,政治的动荡和疏离在电影上也可以表现出来。这部《乌鼠机密档案》就是一部被忽视的香港邪典之一。我曾经下载过几部有名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香港邪典电影,但终归影像效果差删减镜头多没有看下去。这部《乌鼠》讲的是男主性格懦弱,妻子偷情自己也不敢管。去酒吧喝酒醉后稀里糊涂联系了杀手追杀奸夫淫妇。事成被越南帮勒索,逃到大陆,发小替他出头惨遭虐杀,发小大哥任达华血洗越南人,逼杀男主母亲与女儿。男主忍无可忍与之决战最后精神错乱。影片开始如三流港剧平淡无奇,郑则仕也不亮眼。从发小被越南帮用竹筒插入小腿流血开始,精彩程度飙升。最大亮点一是郑则仕影帝级的表演《郑则仕的肥猫、重案组中成龙的对头、黄飞鸿里的猪肉荣、三个受伤的警察》,人才济济的香港影坛能数夺最佳男主角当然名副其实。第二是任达华火烧小女孩,拿着尸体学小孩讲话:爸爸,我黑不黑啊。心理残忍指数爆表!!!西方人对香港电影8字评价(尽皆癫狂尽皆过火),这部电影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四星推荐
    【详细】
    646771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