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片,渾身起雞皮疙瘩,我歸咎的理由是真正意識到目前社交媒體對於社會無法衡量的負面影響,但糾結的是,我需要這樣的社交媒體提供一種存在的意義,不然就會陷入一種虛無主義跟矛盾之中.
片中的訪談提到:Pinterest的設計者,設計Pinterest更人性化,更讓人願意去使用,但交換的是自己也在無形中被影響,我是個生意人,我的
看完這部片,渾身起雞皮疙瘩,我歸咎的理由是真正意識到目前社交媒體對於社會無法衡量的負面影響,但糾結的是,我需要這樣的社交媒體提供一種存在的意義,不然就會陷入一種虛無主義跟矛盾之中.
片中的訪談提到:Pinterest的設計者,設計Pinterest更人性化,更讓人願意去使用,但交換的是自己也在無形中被影響,我是個生意人,我的工作就是讓我去影響其他人更願意購買我的產品,但是但是,我需要更了解我的消費者跟這個世界的現實,以去達到我個體的最大利益,而社交軟件是一個非常好用的工具,也是一個非常Powerful的工具,因為我在獲取這個世界的更多資訊的同時,我同時出賣了我自己的靈魂.若我不使用社交媒體或其他工具,我會更困難的達到我個體的最大利益,例如金錢,但我在使用社交媒體的同時,我同時背負社交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無意義的碎片畫資訊充斥著生活,如果我不接受這些無意義的碎片,我又如何獲取有用的資訊.
這是一個非常衝突的事情,在看這部片之前,我感覺到社交媒體跟網路有些不對勁的地方,但我說不出來那是甚麼,我在使用的同時獲得了短暫的快樂,但糾結的是我知道這對我長期的影響是負面的,對於獨立思考的扼殺.我花更少的時間去閱讀跟觀影,而選擇獲取更短暫的快樂跟資訊,也許人類這種生物就是這樣被設計的,不論是被上帝或是被進化論設計的,我們更傾向獲取短暫的快樂,但是人類這種生物,之所以還沒把自己搞死,是因為我們有一定程度的自省能力,我們會發現短暫的快樂無法長久維持,但現在的社交媒體和網路是一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敵人,遠大於電視報章雜誌所能企及的地方.
我之所以描述失去社交媒體會導致虛無主義的原因是,在我的認知裡,例如薩特的存在主義提供了一個讓人類找到意義的方式,我們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人生結果就是我們最後完成的畫作.不論我們滿意於否這個畫作,這是人類生存下去的動力,從另一方面來說,一種不斷的進步感讓我們感覺到我們不停地作畫把畫作畫得更好,而我們從中獲得了成就感使自己不再詢問存在的意義是甚麼.但失去社交媒體導致了我無法和現在21世紀感到連結.失去連結很大的概率會導致我在社會認同的成功上失敗,而我生在這個社會中,我無法避免的以某種形式認同了社會定義的成功.失去了這種認同感,也會導致自己找不到生存的意義.
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無解,而是如何在這個無解的問題中,找到自己舒適的位置,做完自己最滿意的畫作.
結論:我需要找到一個更好的模式,把自己放置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減少網路對自己的負面影響,而取的更多網路對自己的正面影響,我同意網路或社交軟件是好東西,如片中所說,當初設計這些東西的人,更多是為了更美好的社會,而無形中創造了一個怪物,這個怪物是有能力摧毀幾千年來創造的文明,我們如何利用這個怪物的能力創造更美好的世界,同時限制他能摧毀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很多人認為我們在往1984的世界狂奔,我卻認為我們正在往美麗新世界狂奔,一個我們情感上不想要的烏托邦,我不是個完全理想主義者,我清楚知道,所有人的共同最大利益,就是我的最大利益,如博弈論所討論的,但個性導向導致我是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我可能無法改變,我也不想改變,我只想把自己放在這個舒適的位置,完成我自己期許的畫作.
和日版比的确是有很多不足,但是和国产比又是很好的了。面对许多的国产的垃圾电视剧还不如支持这样的翻拍!
而且剪短发不代表这是T好吗!
和日版比的确是有很多不足,但是和国产比又是很好的了。面对许多的国产的垃圾电视剧还不如支持这样的翻拍!
而且剪短发不代表这是T好吗!
主打悬疑的小说,非要拍成爱情剧,不糊才怪。
海兰珠在《掠宝清单》中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这个我没有意见。
马伯庸这四部小说,可以说是惊险刺激,尤其是第三部,许一城人物的塑造上,堪称完美。
但是不得不说感情戏就是写得拉跨!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空白,许一城
主打悬疑的小说,非要拍成爱情剧,不糊才怪。
海兰珠在《掠宝清单》中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这个我没有意见。
马伯庸这四部小说,可以说是惊险刺激,尤其是第三部,许一城人物的塑造上,堪称完美。
但是不得不说感情戏就是写得拉跨!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空白,许一城遇上海兰珠的时候,家里有一个要生产的妻子了。
将这部剧最亮的许一城人设修改,又主打小说里写得最拉跨的情感。
导演及编剧,买椟还珠的本事,高明。
-------------------------------------27.JULY.2017
点映场看的《闪光少女》,七月末三伏天工作日的下午场,没几个人。
影片开场五分钟左右,一段长镜头以中西音乐学生之间的矛盾作始,不起眼的扬琴少女陈惊和不起眼的伪·跟班、真·大唐鼓学习者李由以及蜡打般闪耀着的钢琴学长王文做中段承接,立少女遥不可及却一见倾心的恋爱
-------------------------------------27.JULY.2017
点映场看的《闪光少女》,七月末三伏天工作日的下午场,没几个人。
影片开场五分钟左右,一段长镜头以中西音乐学生之间的矛盾作始,不起眼的扬琴少女陈惊和不起眼的伪·跟班、真·大唐鼓学习者李由以及蜡打般闪耀着的钢琴学长王文做中段承接,立少女遥不可及却一见倾心的恋爱心情结尾。
我原以为凭这几分钟就看穿结尾的电影,却有些老套又不是那么狗血的展开新的故事线,像打着RPG游戏,突然发现某个偏线角色也可以攻略。一个失败的暗恋故事是怎么转到愤愤不平的战斗故事的?那些所谓的理由似乎都站不住脚,有着明显的戏剧夸张,但转念,那句“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的禁令还悬在头顶,剧情设定下未满18岁的少女是注定得不到爱情了。那,大好青春放着浪费吗?不来BATTLE吗?
可笑的理由变得凿凿。两方学生们开始煞有介事地准备、战斗,赌注是败者天桥卖艺。别说,不管是哪方,我都很期待那种带着“屈辱”的集体卖艺和之后的反击。可惜。
最终,笑也笑过,燃点也被点燃,少女心思也被小心翼翼地戳到,但整场看完也就这样了,走出影厅隐约记得歌不错,气氛挺有趣也可爱,我国民乐超有韵味一点儿都不土。
后来和朋友说起这部电影。他说,看到少女开始怀疑自己学习乐器初衷的片段时,他联想起自己。作为艺术生,曾经也是一天天在画室里磨,磨铅笔、磨技艺、磨耐心,画作一幅幅如愿地越来越好,在画室的时间枯燥又快乐。回到普通高中,反而少了那种感觉。学考压力下的青少年多少带刺且敏感,缺了一段并肩作战就仿佛不再是战友,各怀心事,无意识伤人,不情愿释怀。如果矛盾真的激化,像影片里那样借某种介质来“决斗”也不是不可能。但依然偏向荷尔蒙作用太强的解释,谁愿意无故和朋友翻脸。他又切回话题说,那种怀疑自己的迷茫心情历历在目,究竟是因为喜欢所以才学,还是因为需要学习而在进步中慢慢喜欢上所学的东西,到现在也说不清,已经没有答案了。
这让我想起父母常说的一句话:“你要学就要好好学,不要三分钟热度地过两天就不学了啊。”真要说哪样才艺不是一时脑子发热决定要学的,到我这儿是不存在的。父母的那些要求全都信誓旦旦地答应,过些时日再心虚地反悔。所谓三分钟热度,也就是低配的热爱,等价的新鲜感。面对那些乏味的重复练习,单薄的新鲜感能支持多久,总之还是“过两天就不学了”。再想想自己断断续续学过的画、练过的琴,好像不转做艺术生的话这些技艺都只能归为“兴趣爱好”,在学考压力下那简直就是几只小蚂蚁,说不学也就不学了。对于普通高考考生来说,有什么能比文化课重要啊。
说实话,在对话的当时,我不能完全理解艺术生朋友当初对自己的那份怀疑,我仅剩的几分技艺点早被我渣渣的文化课成绩压得不成形,我来不及去怀疑自己。虽然至今仍热爱色彩,喜欢音乐,但曾经迫切想学习的心情已经不见了,并情愿相信本人身体里没有那份名为创造的艺术细胞。而在前几晚阖上理论书籍厚重的书页时,我心底冒出了“学这干什么啊”、“为谁啊这么辛苦”、“为学历还是想逃避工作”的小声质疑。或许这就是他当初的困惑。青春的犹疑、不解与自私,形状清晰地在身上长出脓包。
当影片中的母亲对少女放弃学习扬琴的决定表示究竟还学不学是你自己的事,少女条件反射般地感到愤怒。其实她所说的不学,更像是某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赌气战术,何况这敌我双方难分,全是自己。母亲让少女再问一问扬琴同不同意她放弃。少女回到房间,墙上的照片记录着她和她的琴,一个人的成长仿佛以这架琴为载体编织进了每根琴弦,琴竹就是记忆提取器。若要放弃,则是和过去的自己彻底撕裂。
有的事并不是那么容易放下。待一件事坚持得足够久,与其连带出的另外事件一起不知不觉就填充着生活中的时间空白,化为习惯。这些片段长长短短零零碎碎,拼接而成一整个人。期望习得的初衷反而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习得本身就有很多细节需要体会。若已习得,得耗费多少精力消化营养,这全部过程中又要几次咬牙的决心,也只有当事人才分明。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极容易被惰性征服,继续本就是难事,坚持别人不看好的事情更是另一个等级的难度。
再细想来,前后不少完成事项着实全亏得一具年轻的身体和一颗青春的心在不断怂恿。青春所给予的最好礼物便是勇敢,初生牛犊的那种勇敢。头脑发热不全是坏事,它让思维活跃、身量轻盈,即使面对险境,提一提裤腰带也就这样过了。就算所习的知识数量庞大,内容复杂,不过多借些时间,到底是可以达成目标。富庶的时间观念让人更愿意相信和期待未来。
有什么难不难的,坐在扬琴前的少女勇敢地继续演奏,继续搞事,继续坚持民乐理想。她眼底的那片青春正闪闪发光。
(转载“深焦”对导演仇晟的一篇采访> <)
(转载“深焦”对导演仇晟的一篇采访> <)
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
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剧情老套,动作戏不够,而且程度不够。
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能看到香港老戏骨们的入木三分的表演,还是很值得的。
有香港四大恶人之首的何家驹这个搅屎棍在,就不愁没有尖锐的冲突。吴镇宇依旧是那么帅,虽然有点傻傻的。
肥仔刘锡贤的肚子也实在太肥了,白白胖胖,竟然也成了监狱犯人的小头目之一。梦遗大师刘以达还是保持梦游本色,一句“天文台有电,裤裆穿了有的补”值得玩味。
几乎没演过好人的龙方果然是坏到极点
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能看到香港老戏骨们的入木三分的表演,还是很值得的。
有香港四大恶人之首的何家驹这个搅屎棍在,就不愁没有尖锐的冲突。吴镇宇依旧是那么帅,虽然有点傻傻的。
肥仔刘锡贤的肚子也实在太肥了,白白胖胖,竟然也成了监狱犯人的小头目之一。梦遗大师刘以达还是保持梦游本色,一句“天文台有电,裤裆穿了有的补”值得玩味。
几乎没演过好人的龙方果然是坏到极点,诱奸吴镇宇的大姐,还用春药迷奸了吴镇宇的妹妹,导致其妹吊颈自杀!这段虽然情节不大合理,但是结尾的监狱暴动看的还是那么痛快!
必须看粤语版,这样才过瘾。
一个出生自带天眼技能的台湾女孩小真,因为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灵魂,从小被父母送进宫庙修行,并帮助传达两个世界的信息。处于青春期的小真,不能像普通女孩那样享受校园生活。一边要应对宫庙诸多社会背景的信众的求助,一边要在校园内,隐藏技能的同时,尽量正常的生活。但终究为了解决校内鬼屋传言,让自己的身份被学校同学所知。之后跟一个叫阿乐的男孩有感情线,但阿乐遇到车祸,最后还是阴阳两隔,最后小真选择微笑
一个出生自带天眼技能的台湾女孩小真,因为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灵魂,从小被父母送进宫庙修行,并帮助传达两个世界的信息。处于青春期的小真,不能像普通女孩那样享受校园生活。一边要应对宫庙诸多社会背景的信众的求助,一边要在校园内,隐藏技能的同时,尽量正常的生活。但终究为了解决校内鬼屋传言,让自己的身份被学校同学所知。之后跟一个叫阿乐的男孩有感情线,但阿乐遇到车祸,最后还是阴阳两隔,最后小真选择微笑的面对人生。电视的基调是温暖的,玄学的外表下,仍描述的是人性。
将罪恶与爱情融合一体的好作品不多,《白夜行》算一个,而《摇曳的心》,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前者。《摇曳的心》改编自女作家沼田真帆香留的小说《百合心》。沼田真帆香留很擅长描写女性心理的阴暗面,她对这方面的刻画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逼真感。电影《摇曳的心》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心理以及氛围,对原著都有较高的还原度,既有爱情的清新温暖,又有人生的灰暗与绝望。电影全程都在展现这种“反差”,用清新与暗黑、华
将罪恶与爱情融合一体的好作品不多,《白夜行》算一个,而《摇曳的心》,可以说丝毫不逊色于前者。《摇曳的心》改编自女作家沼田真帆香留的小说《百合心》。沼田真帆香留很擅长描写女性心理的阴暗面,她对这方面的刻画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逼真感。电影《摇曳的心》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心理以及氛围,对原著都有较高的还原度,既有爱情的清新温暖,又有人生的灰暗与绝望。电影全程都在展现这种“反差”,用清新与暗黑、华美与杀戮、鲜血与温柔的对比来告诉我们,有一种幸福来得如此艰难,如此悲凉。这是一个阴暗冷酷的故事,却开出了温柔的爱之花。花儿随风摇曳,如同无边黑暗中闪烁的一点荧光。作为改编电影,《摇曳的心》有着文本向画面重构时会遭遇的危险和机遇。小说的改编为电影的叙事提供支持,也带来麻烦。为此,《摇曳的心》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进入女主角美纱子的视角,而是用另一位角色亮介作为故事的引入。亮介经营着一家餐馆,原本生活平常,但未婚妻突然失踪,父亲患上癌症让他遭受打击,在父亲家中,他发现一本名叫“百合心”的日记本,揭开了母亲身世的惊人秘密。由此,亮介来自现在的故事,和日记本中过去的故事开始纠缠,影片被分为两部分,女主角美纱子进入了主观叙事的视角中。这世界有一类人被称为“反社会人格障碍”,他们没有良知、道德、同情心。他们善于说谎,没有负罪感,因此能很轻易逃过惩罚。很不幸,美纱子从小身患此病。她对于父爱的匮乏,导致她一直无法开口说话,对陌生的环境和社会感到恐惧。她听见心理医生对母亲说,自己缺乏一种“百合心”,也许医生讲的是落脚处,但年少的她将误听来的词当成大敌。她怕与人接触,好像所有人都是朝她袭来的刺。直到她从杀戮和恨意中找到了释放渠道后,她才在表面上渐渐融入了正常的生活。她重复将水灌入洋娃娃下体,不断把活物扔进洞穴。没有安全感的人心里就像有一个空洞,总是想从外界获取安全感。她不知道这是在靠折磨弱小,来填补空虚内心的惶恐。她手下的第一个牺牲者是同学。木楼翠树、细雨长落的小树林中。同学池塘溺死,她却见死不救,那是美纱子第一次从他人的死亡挣扎中获得变态的快感。死亡成了她的“百合心”。最清新艳丽的色彩和最残酷冷血的旁观,两相映衬,形成让人毛骨悚然的诡异。一个180度的旋转镜头,象征着美纱子的人生从此“善恶颠倒”。少女时期的她,假装帮路人抬起下水设施,关键时刻反手猛地一推,压死了半个身子探入下水道捡东西的中学生,并让一旁的高中生为此陷入无穷无尽的内疚和指责中。鲜血泛滥的一刻,她第一次抵达了令她陷入眩晕的刺激中。长大了的她其实已经知道医学上没有“百合心”这回事,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她自认是怪胎,孤独与她形影不离。直到她遇到美津子。美津子同样有精神病,电影用她一次又一次的割腕自残和浓妆艳抹,来表达她的自我厌弃。美纱子则是从凌虐玩偶开始,永远将自己封绝于人群之外自我遗弃。所以她们懂得彼此、珍惜彼此,在人生的寒冷中抱团取暖,心怀希望。但伤害太深,温暖太浅,她们寄望的平淡幸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彼岸。无法拯救好友的美纱子,选择了结束好友的痛苦,让对方在“流血的快感”中获得永恒的平静。一直认为自己的“百合心”是“杀人”的美纱子,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有发现,她杀死美津子的初衷是爱,但这爱充满了绝望。相互依偎的人消失了,生命坠入严冬。没钱生存,美纱子流落为妓女。她像块生肉般任人宰割,男人的贪婪让她对于性的认知与肮脏联系起来,她杀死了羞辱她的前上司,彻底堕入黑暗。 《摇曳的心》的前半部分是惊悚恐怖的,在塑造美纱子的个人成长时以性心理发展作为符号性隐喻,加上日式恐怖类型片的阴暗元素,既惊艳万分,离奇诡秘,又看得人如坐针毡。美纱子被丢入到了残酷的社会中,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她努力使自己正常化,一方面想迎合社会的期望,一方面又希望忠于自己的本性。濒临崩溃边缘时,她遇到了那个蹲坐在桥边一身黑衣的年轻男子,人生开始出现不同……那个拂晓时分,她问他现在几点。这本是嫖客妓女商量价钱的暗号,不懂皮肉交易的男人却如实回答:“9点50分”。此后,这个名为洋介,面无血色的人每天等她,请她吃饭。从不索取,只求付出。袒露心扉后,洋介说自己每天都在赎罪——原来他就是她高中时那个路人,中学生的死使他被法院判了过失杀人罪,家里所有财产都用来赔偿了死者家属。创伤后遗症使他夜不能寐。原来这个人的痛苦都是她害的。过去,她从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愧疚,如今,惊奇的罪恶感与宿命的相逢使她呕吐了。 将两人相连的命运红线,紧紧缠绕在了一起。洋介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温热的爱意。在被洋介凝视之际,迷失自我的美纱子知晓了什么是脆弱。爱与温柔,被她深深铭刻于心,当作容身之所。两人以爱的名义重塑自我,相互赎罪,相互认同。尽管她肚子里是嫖客的孩子,男人依旧愿意娶她。儿子的诞生让她有了抚育的母性,她从黑暗之中来到了阳光之下。他们都像是人类中的半成品,但他们邂逅,因而完整。日记里说,假设我只是为了和你相遇,所以才把你拉进这地狱之中,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我在混沌的黑暗里行走了太久,你是风雪冬夜里的光。谢谢你把像小动物一样的我捡拾回家,将一碗拉面推到我面前。他们在乡间买了房子,开始了平淡幸福的生活。在发生了一场象征着蜕变与放下的关系之后,性从死之欲变成了生之机。苍耳的“花语”是“怀着绝望而戒备的心”,期待着命运注定的那个人将自己带走。画面上,爱情把美纱子身上挂满尖刺的苍耳剥落了。洋介也渐渐被治愈,不复忧郁寡言。当然,恶之果只是在等待时机萌芽,幸福从来不安稳,痛苦在酝酿潜伏。《摇曳的心》的主题是从恶到善,向死而生的。影片的后半部分,摇摇欲坠的幸福拉扯着观众,让人们看到沐浴在家庭和爱情中的美纱子,又亲手摧毁了这份难得的美好。造化的冷与救赎的暖纠葛不断,最终把剧情推到了无可奈何的高潮。几年后,美纱子为了守护家庭再度杀人。警察上门问话,丈夫起了疑心。她无法说实话,把一切过往都写进了日记。但洋介还是发现了秘密,要求她以死抵罪。目睹妻子在水坝上,顺从地绑着脚上的秤砣,有生以来首次流泪。陷入矛盾的他,最终仅是让她消失,再别出现。这是电影最虐心的时刻。结局的阴差阳错之间,美纱子拯救了儿子亮介,并在病床前与癌症末期弥留人间的丈夫重逢。两个人在彼此眼里还是当初年轻的模样。虽然这一段稍显刻意而为,但看见整容后的美纱子与处在死亡边缘的洋介相视而笑,重回年轻时刻时,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温暖。这是一部完成度极高的电影,代入感和沉浸感很强。在变态与纯爱之间,《摇曳的心》找到了平衡点,让观众在一部影片中看到了两种原本对立的类型元素。看似不可调和的爱、恨、性与暴力等元素相互融合,使得影片充满了迷人又动荡的魅力。爱情、亲情、友情和仇恨的消失往返,人的死亡和精神世界的泯灭。整个电影的情节充斥着失控的无力感。像鲜血一样的美纱子,原本美丽又肮脏地流动,却又因为一颗真心如苍耳一般死死留驻身边。被拨开,被拾起,离别,重逢。摇曳不安的是心,安静守候的是爱。片中的“百合心”,其实指人真实的自我。美纱子只是在发现真我之前,先遇到了属于夜晚的自己。她心中的爱,远比片中其他人都更加浓烈炽热。“杀人是我获得你的唯一方法,也是守护你的最后手段……”面对爱,她清新、柔婉如同百合;守护爱,她不惜双手染血。当她遇到命运的救赎,便主动剥去伪装,呈现真实的自己。演员吉高由里子将所有情绪的藏匿和爆发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让观众可以完全沉入到美纱子的世界里。她甜美的外形让她有着母性的光环,同时那些眼神又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寒意,仿佛《摇曳的心》就是为她量身打造一般。原著里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你的根本,你的原罪不可饶恕,所犯下的罪孽更是需要承担,但是你的生活方式,处事态度和内心的感情是属于自己的,是可变的。”在改变中需要勇气和信心,往往我们会迷失,会放弃,会顺从自己的恶意,但是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存在并不是孤独而无意义的,终究你的人生会因为他人而得到救赎和完善。
今天中午点开,连看了三集,下午下班后又连着看了两集,这个节目给一个还未生育的女性展现了作为不同类型的妈妈的各种可能,我觉得很棒。
第一感触是,每个妈妈都很了不起,不管你是否喜欢她的教育方式,她们都try the best,尽可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爱护和培育。
第二感触是,不管多么严厉的妈
今天中午点开,连看了三集,下午下班后又连着看了两集,这个节目给一个还未生育的女性展现了作为不同类型的妈妈的各种可能,我觉得很棒。
第一感触是,每个妈妈都很了不起,不管你是否喜欢她的教育方式,她们都try the best,尽可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爱护和培育。
第二感触是,不管多么严厉的妈妈,她们的严厉背后都有一颗温柔的内心,那是无私的爱,因为我看到每个小孩都教育得好好,有练琴的幸苦,但是更多的是他们都被教育得很懂爱。所以小孩子是不会骗人的,因为他们获得过妈妈的爱,才会知道爱是什么,不管是练习花滑的小女孩,被摔倒的疼痛,还是练琴的小女孩被母亲打手,在她们心里底色都是有爱的。
第三个感触是,你的格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些都会很大的影响你的小孩,看片中的妈妈以及她们所选择的教育方式,极大概率都是按照自己一些背景和价值认知来为孩子选择前进的道路。
所以养育就是一面镜子,你如果希望你的小孩成为什么样的人,先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吧。
我希望我能做一个像第五集的北京妈妈的母亲,先是自己,再是其他身份,让自己和小朋友都可以独立、丰富、平衡的去创造和体验人生。
80年代正是恐怖片鬼片最繁荣的时代,当然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美国影片,那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鬼玩人》、《鬼驱人》、《十三号星期五》、《猛鬼街》等等系列经典作品,真个是血浆乱溅,四肢横飞。所以,我推荐的这部《捉鬼敢死队》,凡是看过的人都明白,它和真正的鬼片大相径庭,事实上,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它在影史上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捉鬼
80年代正是恐怖片鬼片最繁荣的时代,当然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美国影片,那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鬼玩人》、《鬼驱人》、《十三号星期五》、《猛鬼街》等等系列经典作品,真个是血浆乱溅,四肢横飞。所以,我推荐的这部《捉鬼敢死队》,凡是看过的人都明白,它和真正的鬼片大相径庭,事实上,这一点也是为什么它在影史上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捉鬼敢死队》的灵感来自于当时比较流行的灵异鬼怪类儿童动画片,比如史酷比等,风格跟《七宝奇谋》、《回到未来》等类似,其实是一种伪儿童片,这种电影通常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比较简单,不血腥也不恐怖,但掺入的各种元素特别多,如奇幻、魔法、科技、鬼怪、冒险、拯救世界等等,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它们并非是真正的儿童片,而是面向成人,个别的甚至儿童不宜。
《捉鬼敢死队》是最早的一部以科技来“捉鬼”的真人电影,并将动画片中的鬼怪造型融入电影中以达到“反恐怖”的喜剧效果,最重要的是,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利用科学武器“组队捉鬼”的虚拟文化现象,这一点是它作为一部电影的最大成就。同期的香港“捉鬼”大师林正英虽然更早地将捉鬼专业化、队伍化,但他的电影与科技并无关系,主要是利用符咒和武术,因此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就小很多。
编剧丹·艾克罗伊德除了才思出众之外,还是一名UFO专家,奇思妙想,无穷无尽,他与作家哈罗德·雷米斯为这部电影一共编写了四个版本,最后一个版本是专门为丹的老朋友也就是主演比尔·默瑞量身打造,因此比尔也是卖力演的出神入化。
以如今的眼光看来,这部电影在各方面都非常“老”了,但老电影我们看的不是特技而是演技,不是剧情而是情怀。《捉鬼敢死队》的搞笑风格并不是爆笑,而是一本正经的演绎着荒唐,它的幽默感很强。假如你能暂时放松一下“火眼金睛识烂片”的高敏感大脑,换个悠闲的心情,拿出两个小时,以一种怀旧与童真的心态,看看这部电影,还是蛮有看头的,也许看完后你会打个高分。我就是,作为一部老电影,经典性确实不容置疑,内容也是相当精彩,我给五星。
流水账预警!
碎碎念预警
剧透预警
最开始抱着很大期待去看这部剧是因为嘉娜导演,在不久前我刚看了她导的作品《共产党人刘少奇》。更不必说嘉娜导演之前的作品《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毛泽东》等等一系列口碑佳作了。相对而言,《大浪淘沙》的整体风格与《刘少奇》类似,当然视野更宏阔,尤其是以一大十三个代表各自一生的命运为切入点,随着时间线
流水账预警!
碎碎念预警
剧透预警
最开始抱着很大期待去看这部剧是因为嘉娜导演,在不久前我刚看了她导的作品《共产党人刘少奇》。更不必说嘉娜导演之前的作品《恰同学少年》、《大明王朝1566》、《毛泽东》等等一系列口碑佳作了。相对而言,《大浪淘沙》的整体风格与《刘少奇》类似,当然视野更宏阔,尤其是以一大十三个代表各自一生的命运为切入点,随着时间线的推进一点点展开,最终将整部党史串连,点出主题:时代的洪流如大浪淘沙,只有信仰比金还坚定的人才能站在历史潮流的顶端,开创时代的新纪元,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而那些始终把自己的摆在第一位的人们,他们纵然有傲视众人的才华,各方面出色的能力,但终将被历史所淘汰。为什么?因为,只有人民,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个人也只有在组织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组织服务,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无视组织纪律原则,始终紧盯着个人的成败得失,最终也将走进偏执的牛角尖,脱离组织,脱离人民,背弃自己的信仰和初心。同时这十三个代表里也显示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百态:李达、李汉俊学者气息浓厚,无法理解党的方针、纲领、政策,愤而脱党,虽然不免意气,但是他们都是纯洁的。李达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后来也再次入党,为党的理论和宣传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李达之妻王会悟也是那个年代更加少有的女性进步知识分子,和丈夫因为进步思想而走到一起,担任一大的总体安排人,为党的会议保驾护航,是一个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先进女性。而李汉俊则为了营救曾经的同志,壮烈牺牲,也可见国民党反动军阀的凶恶和残忍,对于已经脱党且属于社会名流的人都不放过。李汉俊早期当掉亡妻的遗物给党充做活动经费的事迹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们的党就是在当时创始人们的呵护下开始艰难前行的啊。山东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王尽美原名王瑞俊,是那个召开一大时就意气风发、兴致勃勃的找出自己写的文章给润之看的青年,他充满激情,说着一定要打倒那些可恨的地主老财。年轻的他,一直这样战斗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尽善尽美求解放,他无愧于自己的名字。而他身边的小兄弟邓恩铭,一大时那样年轻的小伙子,在尽美同志身边笑眯眯。在尽美同志去后,他毅然担起了整个山东省委的重任,后不幸遭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几次越狱行动都让同志们先走,他却最终暴露身份牺牲。他在就义前痛斥国民党败类的无耻卑劣,那正气凛然的神情;他朗诵自己所写诗歌时无限怅惘和坦然: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面对枪口高唱国际歌时的慷慨激昂,他当时不满31岁,却已经在狱中度过了好几个年头,没有成家,没有后人,只有同志战友们继承他的遗志,开创出了新中国,我们应当铭记他的名字。武汉代表陈潭秋和董必武,其中董老是十三名代表中和润之在党内一起走到建国的人,他在国内统战工作中和在国际舞台上,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为打破国民党舆论封锁,宣传我党的正面形象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陈潭秋则是武汉党组织的发起和成立人,他一生都在矢志不移的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其妻徐全直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他自己在几度入狱,在向福建转移时身受重伤,如此种种,他都没有动摇过。但却在1943年9月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润之的弟弟泽民。他们是为了建设新疆、为新疆人民谋福祉而踏上新疆的土地,最终却因为反动军阀的残忍而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实在令人扼腕。牺牲的还有从始至终为党勤勤恳恳工作的何叔衡,何老,叔翁。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何老真的会瞬间鼻酸,他虽然是一大代表中年龄偏大的,但他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时就是那么特别。他不惧人言、追求真理的乐观模样,似乎永远年轻,充满活力。本来就是教书先生的他,为了接受新思想和新式教育,毅然走出乡关,和一帮大小伙子们一起学习,一起参与筹建进步团体新民学会,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他总是在第一线热情洋溢的工作着、学习着,没有丝毫怨言。当中央做出把他留在苏区的决定时,他默默的把做好的草鞋交给同志们,并安慰同志们说,一定会再见的。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了。何老的一生,是为真理而战斗和奉献的一生,他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不应该忘记他。至于张国焘则是不折不扣的可耻叛徒,他确实才华出众,能力过人,早期为党做了不少工作,所以才能走到高位。但他却始终想着怎样篡夺最高领导权,怎样使党成为实现他个人野心和欲望的工具,最终演出一幕中共创始人反中共的闹剧。陈独秀也曾批评他总是干着这想着那,可见他想要的太多,逐渐地个人野心压过了一切。令人气愤之余不禁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就能那么高尚无私,有的人却只能因为自己的私欲狭隘而走入歧途呢?最终还是回到了我们的主题:只有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不负人民,创造伟业。但是不得不说张国焘的扮演者夏添老师的演绎十分精准到位,还原张国焘这个人物的同时,也能让人感到演员本身的功底和魅力。另外饰演陈独秀的成泰燊老师也是很大的亮点,是我目前看过的感觉最好的一版。北京的代表刘仁静是一大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但是同样因为过度重视个人的情绪和利益的得失,最终与同志们分道扬镳,走上了托派的道路。后来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到国民党政府里谋求一官半职。从他和王友直的第二次对话可以看出,经历了世事沉浮的刘仁静,追忆起往事时固然后悔,但却再没有回到理想道路的勇气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王友直,同是留苏人员,同样也是主动脱党,但是王友直却一直坚持着某些底线,最后在党的感召下回到了理想的道路。刘仁静刚开始的意气风发和后来的畏首畏尾,对比之鲜明也让人印象深刻。至于包惠僧,我个人认为剧里包惠僧的几段爆发戏都很不错,尤其是生日宴上吟诗,宾客散尽后他追忆起往事,和同志们一起奋斗的时光,还有那些已经为理想而牺牲的战友们。他说经历了那么多,才明白信仰二字,重如千钧。(大意)是的,在前行的道路上,总有人掉队,有人倒下,有人失意,有人彷徨。但是最终坚信革命能走向胜利的人才能一直乐观的走下去,直到中国赤色红遍。正是这样才显现出坚持和坚守的可贵,而不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失意消沉,最终把现实的所有选择都归到“生活所迫”。我看到包惠僧和刘仁静数次说,家里几口人等着米下锅,家里的孩子要上学了。其实很讽刺,谁还记得他们曾经为信仰拼过命,不计个人得失。不过中国幸运在那时候有更多的先烈舍生忘死,用鲜血拼出这条路,才有而今的万民安康,而非动荡时代里勉强的小家温饱。嘉娜导演这个视角妙就妙在这里,通过对比,认识到何为可贵。再则是陈公博和周佛海,都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要说起来周佛海更没有节操底线。剧里旁白说他是政治变色龙,倒是很形象。剧里他自己还感慨两次押宝都压错,在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他看到共产党竟然发展得这么有声有色,如果有机会他再次向我党表忠心我都不会意外,当然最后没什么好下场也是情理之中。陈公博一直跟着汪精卫,一条路走到黑,最后虽然想抱紧蒋介石大腿也没什么用了,汉奸被枪毙总是大快人心的。其实他俩在一大时的表现就已经为他们而后的人生道路埋下伏笔,陈公博携新婚妻子,仿佛是来上海度蜜月的。周佛海在这个期间还闹出恋爱绯闻,最后还抛妻弃子跟富家小姐私奔到日本,完全没有把一大放在心上。遭遇到问题自然也会第一时间脱党自保,甚至充当反共冲锋手。通过上述十三位代表的人生,充分展现了“大浪淘沙”的主题,比原名《一大代表》立意高了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所有女性角色都塑造得很好,无论是前期的高君曼、王会悟,还是开慧和徐全直、伍若兰,观众都可以从或多或少的戏份和台词中感受到女性独立的力量,以及女革命者的坚贞不屈。对于“反派”们的妻子编剧也没有刻意忽略或者丑化,一切都按照历史走向来,如嘉娜导演所说,这个历史人物在这个时间点干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严格按照记载来。不虚构人物,不强行给人物之间添加莫须有的联系和交往,这是本剧的一大特色,也是严谨和务实的表现。本剧的不足,除了之前看到有人提出的经费不够、置景有限之类的,我觉得都还是能接受,毕竟拍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关键人物的选角有些差强人意:一是润之,像润之这样关键又关键,重中之重的人物,我相信导演选角的时候肯定是反复思量,但通过本剧的呈现效果来看,保剑锋的演绎是差强人意的(没有说演员本人演技不好的意思)。演润之做到形神兼备,实在太难,早期可能还好,但尤其延安乃至后期,其实是很难把握的。目前我看过的几个演这一时期的都流于表面,当然这是共同的难题,不是各位演员不努力或者演技不好的原因。可大浪润之的缺点我个人感觉是:上帝视角的感觉拉满,从始至终几乎很难看到什么情绪起伏。昨天和同样看过的朋友交流,她也认为说教气味浓厚,仿佛每到一个阶段,就已经早就准备好总结词来论定一番。没有代入感,没有经历感,很走程式。这是表演上的呈现给我的感觉。再则是外形、眼神、气质,相似度太低,有朋友说保剑锋的眼神太柔。的确,润之的眼睛应当是神采奕奕,透出自信和乐观的光芒,甚至有时候可以是那种藐视一切反动势力和恶劣外部环境的豪气和霸气,但不应该是从始至终都柔柔的、没有起伏的样子,这不是真性情、接地气的润之该有的样子。二就是周总理的选角,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说离谱是不是会伤害到演员感情。(演员没问题,问题是真的不适合演周总理)总之,一样的形神俱无,一看到他就每分每秒都在出戏(dbq但真的是实话),希望嘉娜导演可以物色到合适的演员演翔宇,恰同学里的青年青年群像选角就超棒。当然这些都瑕不掩瑜,最后还是要说大浪淘沙真的很用心,很棒了。希望看到嘉娜导演更多关于党史的新作!
小时候电视上北京台总是放,反反复复的重播…可那时候我太小从不爱看,只中意日本卡通片。
现如今我反倒开始回忆起那些老旧的电视剧,一部部的找出来观看,细细的品味这些老剧…翻来覆去的重播回看,在那个年代没有美颜,没有所谓的鲜肉、网红脸、特效特技…甚至连拍摄的道具都那么简陋,经不起推敲的布景…可是他却能实实在在的触动你的心底最深处!
小羊圈胡同里的寻常百姓家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
小时候电视上北京台总是放,反反复复的重播…可那时候我太小从不爱看,只中意日本卡通片。
现如今我反倒开始回忆起那些老旧的电视剧,一部部的找出来观看,细细的品味这些老剧…翻来覆去的重播回看,在那个年代没有美颜,没有所谓的鲜肉、网红脸、特效特技…甚至连拍摄的道具都那么简陋,经不起推敲的布景…可是他却能实实在在的触动你的心底最深处!
小羊圈胡同里的寻常百姓家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无论好坏每个人物角色都被演员们塑造的鲜活饱满,被演绎的淋漓尽致精彩完美,就连汉奸的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叉腰的肢体动作,都是经过前前后后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才确定的。 让观众看到生在那个吃人的年代里,敢怒不敢言,痛苦无奈艰辛愚昧又只能将就的凑合活着的中国百姓缩影,看完之后我一段时间都很难平息自己压抑的心情…
现在电视台再不重播这部剧了,我反倒觉得特别遗憾,真心呼吁电视台每年都该重播此剧至少一遍,这部剧更演绎出了那个年代普通人想要活下去是多么多么多么的难!真的是如何把人往死里逼啊!这是近年来那些海量的所谓抗日剧无法比拟的,给观众的触动非常深刻,让人切身体会感叹今天的生活,以及生在当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以及如今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让人想要珍惜当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想要好好的对待生活。爱国教育也不外于此了。
对于一些言论过分的评论,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在意这样对于那些真心喜欢的人的评论是一种抱歉可能这部剧有不足,但是麻烦不要将自己一些不入耳的词拿出来,可以适当合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的时代,麻烦慎言对于剧来说,题材很好整个画面、服装搭配也很美,主题也很正能量,将传统文化和影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对于一些言论过分的评论,我觉得还是没必要在意这样对于那些真心喜欢的人的评论是一种抱歉可能这部剧有不足,但是麻烦不要将自己一些不入耳的词拿出来,可以适当合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个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的时代,麻烦慎言对于剧来说,题材很好整个画面、服装搭配也很美,主题也很正能量,将传统文化和影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2017年的暑期档向我们证明,我们曾经不被看好的类型片、艺术片其实潜力巨大。张杨执导的《冈仁波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它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感受到了西藏的神圣与人民的纯粹,并且一直保持着热度。
他的另一部作品《皮绳上的魂》明日(8月18日)即将上映,这一次,他继续将镜头对准西藏。入围过第53届金马奖、获得第19届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皮绳上的魂》与我们往常看到的讲述西藏的故事不同。张
2017年的暑期档向我们证明,我们曾经不被看好的类型片、艺术片其实潜力巨大。张杨执导的《冈仁波齐》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它让不同阶层的人都感受到了西藏的神圣与人民的纯粹,并且一直保持着热度。
他的另一部作品《皮绳上的魂》明日(8月18日)即将上映,这一次,他继续将镜头对准西藏。入围过第53届金马奖、获得第19届上海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皮绳上的魂》与我们往常看到的讲述西藏的故事不同。张杨试验了一次极为大胆的形式变奏。目前豆瓣1137人评价,评分7.1(截止日期2017.08.18)。
不得不说,《皮绳上的魂》是暑期档里气质最为独特的一部影片。
这一季的某集评论中,我说June似乎是获得了某种力量。没想到她先把这种力量用到了同伴身上。
联合其他使女孤立并欺负OfMathrew,故意碰人家一下,往水杯里吐口水。June化身mean girl,难道我们又回高中了吗?这剧不叫使女故事,是叫绯闻女孩吧?幼稚得很。
连Janine都在说,You're being so mean。而讽刺的是,最后OfMathe
这一季的某集评论中,我说June似乎是获得了某种力量。没想到她先把这种力量用到了同伴身上。
联合其他使女孤立并欺负OfMathrew,故意碰人家一下,往水杯里吐口水。June化身mean girl,难道我们又回高中了吗?这剧不叫使女故事,是叫绯闻女孩吧?幼稚得很。
连Janine都在说,You're being so mean。而讽刺的是,最后OfMathew发狂时,最先暴击的竟然是Janine,一个在整个过程中对她最友好的人。Janine这季特别倒霉,有一集因为想抱自己的孩子被Aunt Lydia暴打,这集又被使女同伴暴揍。她招谁惹谁了?
June又在自己的批判会上揭发OfMathew“不想要这个孩子”,直接转移了批判目标。看到这里后背发凉,揭发同伴,而且揭发的只是私下相处时的小段谈话。这已经超越了Mean。这已经是下作了。
June你还是我们光环灿烂正义凛然的女主角吗?
这一集似乎更集中在Aunt Lydia身上,频频闪回她的过去,一个爱孩子的小学老师,那时就已经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了。就因为一次约会索性未得而忽然黑化?而且对方,Mr Thorne并不是彻底地拒绝,他还是愿意再见她,愿意再次约会的,只是觉得这一次的性有点来得太快而已。Lydia就这样翻了脸。
不管是逻辑,还是人之常情上说,都不是太通。
另外,有必要介绍Lydia的前世今生吗?还是真的没什么可写了。
《使女的故事》一些符号化的东西,也泛滥了。制服,高墙,吊死的人,使女们整齐划一的步伐 。
上一集连吊人的绳子都弄成了红色,天然的粗麻绳震撼力不足?
这一集OfMathew被射杀后,身体来了个漂亮的旋转。
剧情不够,镜头来凑。
反复出现的母子分离。等等。
这些符号所带来的震撼和震惊已经随着剧情的弱化渐渐淡去了。
说实话,本来我对熊出没这次的新片是无感的,毕竟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熊出没了,也并不指望它能有多好。
前天和同学聊天,它发了一个视频,正在看熊出没动画片。我问他这个动画究竟好看不好看,他回答:差不多吧。这个同学是个非常没有主见的人,他不论评价什么事物都要来一句差不多,但我还是满怀期待地去看这部动画片。
看完目前为止更新的剧
说实话,本来我对熊出没这次的新片是无感的,毕竟已经好多年没有看过熊出没了,也并不指望它能有多好。
前天和同学聊天,它发了一个视频,正在看熊出没动画片。我问他这个动画究竟好看不好看,他回答:差不多吧。这个同学是个非常没有主见的人,他不论评价什么事物都要来一句差不多,但我还是满怀期待地去看这部动画片。
看完目前为止更新的剧集之后,我只能说是失望透顶。虽然动画是会有进步和退步,但我感觉他明显退步大于进步。
首先作为一个00后,我的童年就是熊出没和喜羊羊之类的,我上一次正儿八经地观看熊出没还是在几年前的熊出没之探险日记。今天的这个新熊出没相比之前的熊出没画质上有了极大的突破,视觉感受非常棒。而且熊出没也是与时代接轨了,光头强的大哥大和座机也是被一个破破烂烂的智能机取代了,动画中的手机直播,点外卖等元素也在包含于我们的现代生活当中。导演也会时不时安排个以前的角色回归搞个小惊喜。
接下来就是缺点了,剧情绝对是最大的槽点。首先,这个剧情肯定算不上优秀,甚至有些老套无聊。天才威收集晶源发明超级无敌怪兽,熊大熊二等人阻止他收集晶源。从现在爆出的超级无敌怪兽照片来看,用脚趾头也能猜出天才威最后又集齐了晶源,发明了超级怪兽,熊大熊二又打败了超级怪兽,保护了森林。这就是剧情上的俗套。而且单集的剧情进度也太赶了,快的感觉有些不自然。但里面穿插的笑点确实能让我笑笑。还有每次到熊大他们抢到晶源,为了躲避天才威开溜时的紧张时刻,总会绊一跤。这个套路很多影视都会用,但是这个新熊出没每一集都会出现,导致我每次到了这种情节几乎都能猜到下一秒发生什么。
以上就是我对新熊出没动画片的全部看法,虽然它称不上优秀,但包含了我太多童年回忆,用它消遣时间还是不错的。
1.杂谈
第一部真正“追”完的日剧,也是第一部真正追完的电视剧,篇幅短小+题材很吸引我
之前看了最终话的预告一度担心会改成取消女主角死刑的结尾而减少冲击力,庆幸剧版结尾保持与小说结局相同
典型的日剧悬疑剧的色调、剧情和表演,第一集吸引了我但之后的剧情走向过于中规中矩,最后一集又稍显急促。
自2011年日本政府公开死刑过程之后,完整地展现死刑过程
1.杂谈
第一部真正“追”完的日剧,也是第一部真正追完的电视剧,篇幅短小+题材很吸引我
之前看了最终话的预告一度担心会改成取消女主角死刑的结尾而减少冲击力,庆幸剧版结尾保持与小说结局相同
典型的日剧悬疑剧的色调、剧情和表演,第一集吸引了我但之后的剧情走向过于中规中矩,最后一集又稍显急促。
自2011年日本政府公开死刑过程之后,完整地展现死刑过程,死刑映像化,颇具震撼力。结尾幸乃回忆结束,带着微笑,倏然被绞死的镜头,让我印象极其深刻。或许她对人世还是有留恋的吧,只是用“活着有可能被抛弃”这样的借口欺骗自己。
2.吐槽
展现女主角成长过程,对内心的刻画算不上细腻(这样的题材其实还是小说更能写得细腻,而且wowow的剧一向篇幅短),七七的戏份有些不必要地多,剧情应该更多地放在女主角幸乃心理的刻画上。
剧情套路感强,每段经历每个人物都设计得过于完美和精巧,匠气太重,让电视剧失真,由此带来的抽离感让观众对于主角和整个故事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七七在这部剧里的表现平平,过犹不及,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片面单一;结子姐姐也只能说发挥正常,传递出了角色内心绝望希望交织的挣扎纠结。
唯一亮点大概是对女主角在案发现场出现和扔袋子等一系列巧合的合理解释,同时也留下了可能只是慎一的臆想的空间。
3.话题
死刑:在这里死刑好像提供了一种解脱渠道,但也正是因为死刑的存在,女主角可以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关心而“自私”地去死
司法:经不起推敲的证据 草率的定罪和判决 暗暗黑了一把日本司法机关
个人选择:虽然女主角家世那样,但是如果她可以像她母亲,选择自我独立自我丰富而不是被需要,或许事情会完全不同,所以个人选择(从配偶的选择到价值观的选择)非常重要
好的生活:女主角的生活中似乎“被需要”成为水和空气一样重要的存在,被需要感成了她生活的必须。她需要的持续专一不间断的被需要感(她小时候帮同学也有被需要感的影响),显然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所以她的“自杀”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注定的。
4.正经观感
这部剧比较有价值的是外部环境与个人选择的关系的讨论,每一个人似乎都觉得是自己搅乱了女主角的人生的那个人,慎一在最终话当中说如果不是自己去书店偷东西,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的一切,但这很容易反驳,没有那些霸凌他的同学,他不会去书店行窃,更不会有之后的一切了,所以那些同学是不是才是改变女主角人生的人呢?如此追溯没有尽头。果然之后幸乃直白地说出,最终是她自己的选择直接导致了一切,个人选择才是一切的最终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我们自己才是自身人生的最终掌控者。希望我们在“innocent days"里作出的决定和选择,不辜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