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回回影评

143001391
  • 望月者
    2010/3/27 7:59:36
    想起一部被埋没的电影
    每天,我们的头脑都会冒出一些不受我们思维控制的东西,或一个念头、或一点遐想、或一段回忆。如此,埋在记忆深处的一部电影忽然浮了上来,我想写写它,写写这部不止被我的记忆、也同样被大众视线和宣传媒体遗忘的电影。

    这部影片名叫《闺阁情怨》,又名《花轿泪》。中法合拍影片,根据法籍华裔钢琴家周勤丽自传小说改编,法方导演是世界著名导演杰克·霍夫曼,中方导演是国内著名的先锋才女張暖忻,主演姜文、秦怡
    每天,我们的头脑都会冒出一些不受我们思维控制的东西,或一个念头、或一点遐想、或一段回忆。如此,埋在记忆深处的一部电影忽然浮了上来,我想写写它,写写这部不止被我的记忆、也同样被大众视线和宣传媒体遗忘的电影。

    这部影片名叫《闺阁情怨》,又名《花轿泪》。中法合拍影片,根据法籍华裔钢琴家周勤丽自传小说改编,法方导演是世界著名导演杰克·霍夫曼,中方导演是国内著名的先锋才女張暖忻,主演姜文、秦怡、屠怀青等。遗憾的是,由于这部影片由英文拍成,中文版不是姜文本人配音,一向坚持声音为表演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的姜文,因此不承认这是他的作品。

    这部电影大约在我上大二的时候在国内公映,正是电影在中国最萧条低落的时期,没多少人还买票进电影院看电影(全改买票进录像厅看电影了)。可以想象,哪怕有我这般的“老顽固”帮衬,电影的票房也惨不忍睹,很快就下片了。也因此,后来我曾跟许多人提到这部电影,一起从那个年代走来,竟没什么人知道,除了我一个当时在安徽上学的中学好友。她知道也因为此片根据我向她推荐的原著改编,电影上映前一年,我碰巧在图书馆翻到一本《花轿泪》,看过之后写信向我这位好友推荐,我们在信中讨论小说情节,也交换关于小说即将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的信息。记得电影将通篇采用英文对白的消息当时还很具“轰动效应”,无形中提高了选演员的门槛和难度。那时候咱中国演员还没“走向世界”,小章正经连中文都还牙牙学语,更没机会开口拽两句被人嘲笑的English,奋发图强学英语杀往好莱坞的宏愿人们闻所未闻。此片因此遇到瓶颈,沉寂了一段时间。

    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就听说女主角找到了,不是专业演员,而是复旦大学外语系一名普通的女大学生。这消息在当时可真有点开创性,普通女大学生也能被选去演电影,而且是国际“大”制作,真够叫人艳羡的!别看我外表谦虚,内心也有那么丁点儿稍一露头就被赶紧掐灭的虚荣心,事隔多年,我要老实交代,主动向组织交心:有那么一瞬,持续时间不超过五秒(但也足够毁掉我一世“英名”),我对自己为什么高考英文不再多考几分,高考志愿不填外语系,最好还是复旦的,后悔万分。

    题外话不多谈,说回到电影。等待的时间不算长,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一星半点不受人关注的消息好不容易被我们捕捉,可能早成了旧闻,我的心还在为一个跟自己同样的女大学生从天上掉下来的好运气澎湃不已,那边电影已经拍成了。第一时间,我赶到空空如也的电影院观看,出来的时候,心情激动。为什么只用“激动”这么简陋的词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呢,因为说实话,这激动有点“没见过世面、少见多怪”的意思。我曾为许多电影而“心情激动”,有些是出自灵魂的本能,有些是源于年龄的虚妄,《闺阁情怨》给我的激动就属于后者。

    那时候做一名电影爱好者也真难:没有五花八门的电影书籍来理论武装;没有包罗万有的盗版市场来自学成才,黑暗中独自的摸索漫无边际,常令人绝望。所以,要原谅我们当时的沾沾自喜;要原谅我们时不时看走了眼;要面对资深人士嘴角的轻蔑而对自己当年心中的赞叹保持镇定。

    其实也没那么糟糕,上映时被冠以《闺阁情怨》这么个不伦不类名字的《花轿泪》,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也不失为一部不错的电影。首先它那打破当时国产影片叙事常规的手法就令人耳目一新,其节奏是一种沉着笃定向前流淌的河流的节奏,这条河从不暴虐,以荡涤两岸日常生计的污浊为己任向前流淌,任劳任怨。要说当年什么使我那样激动,可能就是蕴含在影片中的这种内在旋律吧,那种不粉饰不急躁的从容劲儿,有些叫人发懵。

    印象深刻是姜文的表演。那时候他的身材还没壮起来,高高瘦瘦的一条,穿上笔挺的呢大衣戴着礼帽还很是那么回事儿,简直要跟“英俊”这个词扯上关系了呢——尤其从来没人对此抱有期待——姜文在片中的“疑似英俊”,就成为在银幕下面仰着脖子的我、一个意外收获。

    这么一个又“疑似英俊”又气宇轩昂的慈父,使我对片中那位又有才华又有个性的女主角爱恨交织:一边羡慕她从小跟父亲建立起来的这么一种不言而喻的理解关系;一边气愤她太过任性,一点不懂得体谅大人。父亲最后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同意把她嫁入豪门,心中已经够难过,她还要往伤口上撒盐,愤而跟父亲决裂。“做人不能无情到这个地步”——别看那时候还没这个流行句式,我被气得提前跑了趟未来,学到这句以泄我心头之愤!

    我一直记得姜文在片中的眼神,充满慈爱、关怀,和偶尔的孩子气。跟他那著名的霸气截然不同,这真是我所见过姜文最温情的绝版时分,弥足珍贵。

    夫家从宁波乡下的富户发迹,成为上海滩金融界的闻人,家中的日子又节减,规矩又大,可想而知一个从小就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还被父亲宠爱坏了的少女走进这样的家族,会受到怎样窒息的束缚和严格的规范。这位名叫屠怀青的复旦女生满脸稚气,长相普通但眉宇间自有一种灵秀,倒跟小说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很吻合。她的表演——说表演实在过了,举手投足都能看出此女志不在此,她也果真演完这部就无声无息地回到普通人的世界,而没在演艺圈这个名利场裹过多的乱——心不在焉,倒生出股子浑然天成的劲头,很生猛地在夫家势单力薄地“反封建”。

    小说的熟读使我对情节发展了然于心。我知道夫家并不像人们通常揣度地那般对她进行了什么穷凶极恶的迫害;她的丈夫虽体弱多病却不失为一个好人;她被花轿抬进一个陌生人的生活,却跟这个人渐渐产生感情;丈夫对她的一片体贴溺爱之心贯彻始终,哪怕后来两人离异。电影中夫家的“众生相”们很脸谱化,让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这弯怎么转得过来。演丈夫的那个好像是上影厂的演员,总演不起眼配角混个脸儿熟的那种,没想到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却可圈可点,任性女孩怎样从强烈抗拒到一点点融化,全凭他的眼神来潜移默化地层层递进,让人完全信服这一艰难地转化过程,实属不易。尤其影片接近尾声,丈夫全家在解放初期仓惶逃往香港,漆黑的夜晚,这个一向病着、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跟妻子生别离的眼神,让躲在黑暗中的我随那束光默默饮泣、不能自己。那一刻,我明白所谓阳刚,不仅仅凭外表就能判断。

    最记得的一个情节,也是影片的高潮段落:女孩在夫家不被允许弹钢琴,内心苦闷的她夜夜难眠,终于在某个晚上爆发出来。她偷偷溜进存放她嫁妆的房间,打开铺满灰尘的琴盖,久违的音乐重又响起。琴声惊醒了所有人,一时间,所有的门都打开了。这时候一个长镜头从上到下地扫过夫家威严的院落:楼上楼下,无数的雕花木门……

    (某年我回成都,特意安排自己宽巷子窄巷子一日游,走进赫赫有名龙堂客栈的那一刻,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记忆中的这幕。)

    影片最后,光阴似箭岁月荏苒,老去的少女在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演奏中国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全场掌声雷动。更让昔日少女激动的是,一个老迈的身影出现在侧幕,用慈爱的眼光注视着她,决裂几十年的父女俩终于又团聚了。

    以上这段使我惊异自己写官话套话的能力,可我自有道理。一来影片就是这样表现的,二来正因为这样表现,所以我觉得特别有趣:扮演老年父亲的姜文,竟然比本来就老的秦怡更老,实属一桩奇迹。这一老一少两个演员倒过来了:年轻的演年老那位的父亲;年老的演年轻那位的女儿,竟然没有丝毫牵强,我觉得不能简单把功劳算在化妆术的高超上。

    姜文,一切荣耀均归于他,把一个老人的神态和肢体语言拿捏得那样好,让我最终长抒口气:没有爱错他!
    【详细】
    31233069
  • 池稔
    2012/12/17 18:16:48
    评论怨女
    银娣人生似喜似悲。喜来自于她攀上当地望族姚家,从麻油西施腾上云端当起了姚家二奶奶,虽然嫁的男人又瞎又驼又气喘,但好歹改变了她小麻雀的命运。这女人死了男人之后,分家虽说之分了极少的财产但仍然是个太太不是,暮年吸着大烟,有人端茶倒水的伺候着,哪里遭了流年的罪。要说她悲,也得源于她的出身,婚姻。明明与对街药房伙计小刘对眼,可是最后在爱情与现实之中挑中了生活,于是过上了与婆家人斗智斗勇的生活。从影片上银娣
    银娣人生似喜似悲。喜来自于她攀上当地望族姚家,从麻油西施腾上云端当起了姚家二奶奶,虽然嫁的男人又瞎又驼又气喘,但好歹改变了她小麻雀的命运。这女人死了男人之后,分家虽说之分了极少的财产但仍然是个太太不是,暮年吸着大烟,有人端茶倒水的伺候着,哪里遭了流年的罪。要说她悲,也得源于她的出身,婚姻。明明与对街药房伙计小刘对眼,可是最后在爱情与现实之中挑中了生活,于是过上了与婆家人斗智斗勇的生活。从影片上银娣也是个不安生的,她性子里头的泼辣劲儿,不甘寂寞平凡致使她渴望与三爷相交,能够在她男人悬着半根命的时候依然风生水起与家里的婆娘们争斗。所以啊,她后来做成了刻薄,其实也是从娘胎里头带出了的,也是她一生与人斗的结果。银娣的悲,是她一个漂亮女人守寡,后半生还为了个儿子辛苦操持。
    银娣不过是众多劳苦女人嫁入富贵家的缩影罢了。这类女人若不是本分老实受人欺负就是像银娣这样泼辣货。不过与其一生凄苦还不如就来个轰轰烈烈。像吴家小姐本还是个大家闺秀最后落个被夫家苛刻致死的命运,这万万是可惜的。
    《怨女》原著我没读过,看不懂张小说的写法但是她的散文是一千个好的。
    【详细】
    5702479
  • 老堂
    2018/4/20 19:09:54
    我要说但我不能说可我还得说的《远大前程》

    原谅本人这有些无厘头似的标题。因为一时间实在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表述来传达对此剧的复杂观感。忽然想起了王朔电影《顽主》中的一句台词,似乎有些贴合此时的语境,就将就着用到这了。

    乱炖——就是此剧给我的鲜明感受。但乱炖也分级别。“佛跳墙”就是乱炖中的极品。当然火锅吃到后半程也叫乱炖。那就不入格了。

    《远大前程》还是有品格的。

    既然说是乱炖,就肯定有不合口的食材。放

    原谅本人这有些无厘头似的标题。因为一时间实在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表述来传达对此剧的复杂观感。忽然想起了王朔电影《顽主》中的一句台词,似乎有些贴合此时的语境,就将就着用到这了。

    乱炖——就是此剧给我的鲜明感受。但乱炖也分级别。“佛跳墙”就是乱炖中的极品。当然火锅吃到后半程也叫乱炖。那就不入格了。

    《远大前程》还是有品格的。

    既然说是乱炖,就肯定有不合口的食材。放在影视作品中就叫“戏剧元素”。

    先说演员。最先令人泄气的恰恰是陈思诚。洪三一出来,人设立马定格:这不就是韦小宝吗?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周星驰。这点陈思诚自己也不避讳,他就是来致敬的。问题是从片名看这分明是正剧的节奏嘛。这二货般的性格能撑起上海滩一片天?看来陈思诚是被《唐探》带歪了。以不变应万变了!

    原本本人的理解是洪三的人设是奔着杜月笙去的。看到赵立新出场才知道是个误会。同时深为陈思诚的自知之明深深感动。但就洪三这个人物的基调来说,单靠“万金油”般的一张嘴说出一个远大前程来实在是缺乏逻辑支撑。除非您就是按无厘头画风走下去。但分明其他角色很正常啊!这就使得洪三的出场很不硬气。说到底还是陈思诚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反受其乱。

    如果不是张万霖的气场,第一天就差点弃剧了。刘奕君的演技迄今为止都是全剧中最醒目的。想必是做足了功课。与历史上原型人物张啸林非常神似。粗鲁、狡诈、残暴、无节操。刘奕君全程演绎几乎无瑕疵。这也是此剧一大功德。几乎所有演员演技在线(洪三抛离基调成分,单就演技也还说的过去)就连那个英租界的领事霍顿都演得活灵活现。由此证明,陈思诚作为监制(其实很大成分还是导演)是合格的。

    一个合格导演的标志就是你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一种标准。所有演员都在向标准看齐。

    但需要吐槽的是:三大亨中的另外两人老大和老三,形象比较单薄,不够立体。倪大红基本就是人偶演绎,无表情加瞪眼。大事没主意,小事没想法。全凭俩兄弟出谋划策。就是一概念人物。但也就别难为倪大红老师了。其他人设都能体验,可法租界第一华人探长外带教父级黑帮老大的人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体会得到的。对这一类型人物的塑造,内地一向缺乏神来之笔。

    曾在央视电影频道看过一部美国片《梦断拉斯维加斯》。片中一场戏堪称黑帮人物塑造经典:创立赌城的黑帮老大在别墅中与情妇调情。情妇似乎不知大哥底细,撒娇吵闹中失手用一个烟灰缸将老大额头砸出血。老大不但不生气反而低声下气求原谅。傲娇的情妇负气转身回卧室更衣。这时,老大下属带来一名开罪了老大的黑道人物。老大瞬间变脸,在客厅中亲自动手将这位壮硕兄弟痛殴,满脸是血的挨打者苦苦哀求,仍然不被宽恕被打得像狗一样满地乱爬。此时那位情妇兴高采烈冲出,询问老大自己新换的衣服审美如何?目睹客厅中的惨状后惊得目瞪口呆。老大的复杂性格轰然立起……

    另外一部杜琪峰的《黑社会》中,也有“华章”。一群黑帮大佬在客厅里聊天。其中一位发现庭院里走过一位某大佬欢场中的小姐,大胸。便兴致勃勃地询问是否隆胸。于是一群大佬临时起意,叫进那位小姐。命其原地纵跳,随着上下颠荡的双乳。众人找到了答案。香港电影人多与控制香港电影界的黑帮有染。这种情节的设定想必不是空穴来风。

    再就是赵立新的杜月笙(变种)。斯文有余,阴狠欠缺。赵立新是典型的文艺派底蕴。喝过洋墨水,即便在国外也都是高大上的艺术氛围熏陶出来的高级演员。这和杜老板的人生实在是天差地别。一个演员再出色也不会跳出本色的大圈。这个局限性在赵版杜月笙身上显露无疑。如果观众有看过杜月笙传记的都会对这个近代史上唯一能称得上远东教父的巨人印象深刻。表面的斯文、谦恭都是情商的伪装,面具后面的杜月笙实则冷酷无情。一个能从街头小赤佬混迹到帮黄金荣执掌赌场生意、一线指挥走私、抢劫鸦片。威服江湖上各路大小流氓、军阀、青帮、与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称兄道弟的狠角色。不是光凭语重心长就能做到的。

    这两天剧集就会演到“四·一二”大屠杀了。不知杜月笙杀共产党工会领袖(严华)的戏份,剧中如何演绎。真实的场景,两人关系亲密,但杜月笙为了投靠得势的蒋介石,眼睛都不眨地在自家摆下鸿门宴诱杀之。杀手动手后,杜月笙最关心的居然是:不要在家里搞,把地板污踏了!

    此剧陈思诚看来是野心很大,很想演绎出一种大时代的史诗感。国内外、党政军、三教九流一起招呼。难免冲淡主题。最主要对细分领域的叙事灵魂欠缺神韵的把握,出水较多。所以观剧过程中难免经常出戏。

    另外,洪三与齐林的兄弟档很明显是在效仿《上海滩》中的许文强与丁力的戏码。但齐林的人设在断指求饶那场戏中彻底崩塌!简直怂得一塌糊涂,从此齐林再风光,眼神再狠,也难以支撑信服感,当是此剧一大败笔。

    尽管如此,此剧还是颇具观赏性,场景华丽、美术效果不错,场面调度、气氛营造都还相得益彰。

    最主要还是演员群体演技在线。这比同时段那些生活流似的伪现实剧强多了。

    【详细】
    93082072
  • dison
    2022/12/18 14:08:20
    后半段沦为配角的主角故事

    将电影系列中的人气反派角色-原赏金猎人波巴·费特“死而复生”。从正传电影三部曲的反派、《曼达洛人》中的配角扶正为主角,并讲述他放弃自己赏金猎人的职业身份,转而去当塔图因星球黑帮首领,弥补贾巴死亡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并为星球带来和平秩序的故事。

    剧集的前四集分别穿插讲述两段时间线的故事:一个是波巴在电影《绝地归来》里被怪兽吞下后

    将电影系列中的人气反派角色-原赏金猎人波巴·费特“死而复生”。从正传电影三部曲的反派、《曼达洛人》中的配角扶正为主角,并讲述他放弃自己赏金猎人的职业身份,转而去当塔图因星球黑帮首领,弥补贾巴死亡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并为星球带来和平秩序的故事。

    剧集的前四集分别穿插讲述两段时间线的故事:一个是波巴在电影《绝地归来》里被怪兽吞下后如何逃生并与土著部落结下深厚友谊的情节,另一个是在《曼达洛人》事件后回到塔图因当黑帮首领的故事。

    第五集开始可能制作团队觉得波巴人气不高,转而又去讲述高口碑剧集《曼达洛人》里主角的故事了,妥妥变成了《曼达洛人》2.5季。波巴的戏份减少了,在第五集中竟然没有露脸,在第六集中也只露了一会儿脸。最后三集里,波巴已经真正意义上沦为曼达洛人的陪衬了。

    我不太认同本剧创作者对波巴的人物设定。本来作为一流的赏金猎人,战力应该不弱,但失去盔甲后的单兵能力竟然不及一个土著武士,明显弱化了他的能力。赏金猎人身份的独行侠式的曼达洛人,可能已经被《曼达洛人》剧集给塑造得很丰满了,因此剧集制作团队另辟蹊径,将波巴塑造为一个已经洗心革面,只一心救民于水火的救世主。但这样一来,就与电影中波巴·费特的形象有极强的割裂感,感觉完全是两个人。

    为了讨好星战系列的爱好者,剧集也靠电脑特效制作的年轻版卢克·天行者和动画剧集里的绝地学徒-阿索卡·塔诺和人气反派-最强赏金猎人凯德·贝恩等的出场来给予惊喜,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粉丝向的星球大战剧集。

    视觉场面上达到了科幻电影的高质量,最后一集几乎都是大场面的战斗情节,挺过瘾。不过既然在自己名字命名的剧集里都不能成为主角,后续剧集应该也不会有了。

    【详细】
    14830814
  • 辞非非
    2019/4/28 20:24:52
    原来所谓澄清,就是在二者里面找不同?

    每一个原创的作品都应该有他的故事来源,背景,以及编剧自身的经历或者灵感而来,那么请问这部作品编剧的思路是什么呢?首页那个洗澄清的帖子大致看完,剧情不同,人设不同,xxxxx不同【挖空脑壳找出各种】,所以你们没有抄袭?

    什么叫找不同?二者之间在有相同点的基础上才能找不同好吗?洗白是证明你所有相同的点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不是拿出放大镜寻找不同点,然后似是而非的请一些瞎子聋子在下面为您鼓

    每一个原创的作品都应该有他的故事来源,背景,以及编剧自身的经历或者灵感而来,那么请问这部作品编剧的思路是什么呢?首页那个洗澄清的帖子大致看完,剧情不同,人设不同,xxxxx不同【挖空脑壳找出各种】,所以你们没有抄袭?

    什么叫找不同?二者之间在有相同点的基础上才能找不同好吗?洗白是证明你所有相同的点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不是拿出放大镜寻找不同点,然后似是而非的请一些瞎子聋子在下面为您鼓掌

    【详细】
    10144205
  • 蓝田暖
    2008/8/4 14:37:11
    这就是生活的写照
    还记得万方说得一句话:有时候生活在我们不经意间就这样过去了。(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原话记不清了……)
    空镜子就是这样在我不经意之间,流过我的心头,淡淡的却让人难以忘怀。其实真正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就是这样淡淡的,平淡的甚至没有滋味,但是没有人能够忘记自己的人生。
     
    空镜子对于我更有一番不同的意义,妹妹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这不同在哪里。妹妹和我性格迥异,甚至没有共同喜
    还记得万方说得一句话:有时候生活在我们不经意间就这样过去了。(大概意思是这样吧,原话记不清了……)
    空镜子就是这样在我不经意之间,流过我的心头,淡淡的却让人难以忘怀。其实真正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就是这样淡淡的,平淡的甚至没有滋味,但是没有人能够忘记自己的人生。
     
    空镜子对于我更有一番不同的意义,妹妹的一句话让我明白了这不同在哪里。妹妹和我性格迥异,甚至没有共同喜好,可是空镜子却是我们共同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妹妹说:“这电视剧简直就是咱们两个的写照。”

    另外电视剧里的演员各个都很棒。牛莉和陶虹就不用说了。演他们妈妈的彭玉,真的把一个关心女儿、挂念女儿的老人刻画的太生动了。我觉得那简直就是我的妈妈。还有张波的扮演者刘冠军,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希望这样的经典越来越多
    【详细】
    1461365
  • 猫猫Sukscat
    2013/11/29 10:46:24
    漂亮?!这是一部包裹在漂亮脸孔下的粉丝屌丝逆袭记
    OK,首先说明我是个鳗鱼,而且还是个你们理解中的,恩,所谓的NC粉,我追了老张4年,说实话在张演员这个身份之外,他做什么我都花痴,但是对于电视剧,对不起,我很挑食,玛丽,爱情雨这种剧我连做直播的欲望都没有。。。目前为止我看的完全的,不快进的韩剧,屈指可数,美男,请回答1997,仁显皇后的男人,主君的太阳,好吧,一个巴掌因为漂亮男人,终于凑齐了!

    1.浅薄的剧名=恶俗的剧情????OK,首先说明我是个鳗鱼,而且还是个你们理解中的,恩,所谓的NC粉,我追了老张4年,说实话在张演员这个身份之外,他做什么我都花痴,但是对于电视剧,对不起,我很挑食,玛丽,爱情雨这种剧我连做直播的欲望都没有。。。目前为止我看的完全的,不快进的韩剧,屈指可数,美男,请回答1997,仁显皇后的男人,主君的太阳,好吧,一个巴掌因为漂亮男人,终于凑齐了!

    1.浅薄的剧名=恶俗的剧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剧名,不得不说,当初看到这个标题,真的深深叹了一口气,OMG,老张又被车门挤了脑袋么,这种恶俗的剧也接???!其实我内心对于这部剧是挺抗拒的,你说你起个复仇者这样的名字也高端大气上档次啊,也难怪路人看见这部戏接档大热的秘密表现出的嗤之以鼻。不过他也不愧是接档秘密,前期的保密工作那叫一个好啊。。。。宣传策划0分。。。于是对于这部戏在前期我只限于看首页朋友们刷着漫画版的各种拼图图片。

    而且这部戏,让我打点鸡血的就是吻戏多,目测有床戏,毕竟演一个牛郎一样的角色么。

    而真正开始看剧也是因为自己手里有一个大皮,想想这是他2年了才接拍的电视剧,给个面子,做个直播吧,相比与别家大皮拉出浩浩荡荡的人数来做直播,我家简直就是在玩,3个人就开始了我们追寻漂亮男人的旅程,真的我本来只打算做2期,然后就等着别家做,因为我看玛丽和爱情雨,就只看了前两集。。。。没想到,一入漂男深似海,从此水木累死人。。。


    让我们来看看剧情简介
      《漂亮男人》是一部翻拍自千继英作家同名漫画的电视作品,是一部讲述了拥有国宝级脸蛋儿和“魔性”的男人独孤马特通过相识大韩民国最顶端的1%的上流女性通过所得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漂亮男人的过程的一部马特成功白皮书电视剧。深深爱着大韩民国、真正普通的女孩金普通将和世界上最漂亮的男人独孤马特组成史上最强不平衡情侣,为大家刻画出一副无法预知的爱情漫画。剧情跌宕起伏,如欢爱中使用了baraocat给人高潮不断,惊喜不断!
      拥有漂亮脸蛋和天生触感的独孤马特,和母亲两个人在贫困中相依为命30年。事实上,独孤马特是MG集团缔造者的庶子,非常讨厌对自己和妈妈不闻不问的爸爸。有天收到拜同父异母的大嫂、MG集团会长的前妻洪宥拉为师,诱惑大韩民国最上层1%的十名女性的任务,通过认识这些女人们,从而打入上流社会并争夺MG公司的继承权的浪漫爱情喜剧。女主人公金普通是一位朴素而又有点脱线的乡村姑娘,单恋男主角十年,为其默默付出,从贫穷期就不离不弃直到他成功。有着“漂亮心灵”。喜欢金普通的MG下属公司的代理崔大卫,在剧中和独孤马特是对立的关系。

    这个官方的剧情简介,哦好官方,这样的简介谁TM会看啊!!

    首先老张已经演了太多这样的花美男了,说句实话,这些戏真的配不上他的演技,所幸,这部漂亮男人也是他所选择的最后一部偶像剧,抱着注定坑爹的想法只能看颜的想法,我开始了第一集的直播。

    然后姐们儿惊艳了

    看看那浓浓的屌丝味,看看那故作优雅的做派,这部戏的第一集就交代了这部戏的大概,一个农村杀马特努力变身都市精英腹黑男,同时也是一个鳗鱼花痴努力把上心中男神,哦还是一个为了训练杀马特从而达到自己重返豪门的复仇女神,当然这个复仇女神比较坑,她指导杀马特少男去泡10个精英女神,同为女神,相煎何太急。。。

    其实这是一个披着复仇外衣的乡村少年独孤马特(我能吐槽下这个名字么,不要怪我老是杀马特杀马特的叫他,我记得一开始有个亲故翻译的是独孤马黛,很好听啊,这个译名糟心。。。)升职记,他需要先通过10个关卡,然后打败他的亲妈BOSS得到最终宝藏的故事。

    目前来看的前四集,情节进展快速,干净漂亮,情感流转自然,最重要的是一点都不是为了哭而哭,活泼的情节,让我有一种在看日剧的感觉,韩剧的尿性这部戏居然一点都没有~不墨迹的韩剧都是好韩剧!

    看完这四集,真的觉得意犹未尽,马特后面会怎么样呢,跟仙女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普通又是怎么帮他卖袜子的?又会有什么经典的台词或者搞笑的镜头出来呢?下周快快到来吧!

    2,让人惊艳的女人们~
    目前出场的形形色色的女人们,每一个都鲜活无比,让人或会心一笑,或潸然泪下,除了女二,每个女性角色都让我们这群鳗鱼或多或少能产生代入感。

    第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应该就是马特的妈妈了,她跟马特通电话的时候,用手抚摸着马特的海报,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和不安,在她流着泪看着药瓶的时候,普通在门外喊门,她迅速擦干泪水,又恢复成温柔娴静的马特妈妈。这段是让我最为感动的一段,她很像是我们的父母,永远报喜不报忧,而我们也或多或少如同马特一样,很爱父母,却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各种重要事情,绊住了我们回家的路。。。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我们痴心的但是最终还是被钱吃掉的在熙欧尼

    欧尼一共出场了3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3集始终没有攻克扣子这个难题T T遗憾思密达TT

    一开始出场的时候,在熙这个土豪是非常不讨喜的,她太卑微了,让人难以置信这居然是个土豪。。。被一个从乡下来的空有美貌的穷小子牵着鼻子走,你丫对得起你穷的只有钱的这个土豪身份么!请原谅我的激动,实在是被在土豪的那句,马特啊,对不起,因为我除了钱别的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弄抓狂无比

    -------------------------我是准备下班回家窝在被窝里写的分割线-------------------------------------------------------------------------------------------
    【详细】
  • 64382390
  • 李一凡
    2022/6/25 15:39:11
    专访李一凡 |杀马特的文化兴衰史,导演谈高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专访李一凡 |杀马特的文化兴衰史,导演谈高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qq.com

    二零一二年

    专访李一凡 |杀马特的文化兴衰史,导演谈高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qq.com

    二零一二年那场针对“杀马特”的围剿犹能搜到一些带电子包浆的资料,彼时大众媒体以主流的高姿态斜睨甚至俯视着城乡关系里无所适从的青年蝼蚁——而《杀马特,我爱你》之后的影像读写者,似乎对他们的态度稍显友好起来。

    “平视”是《杀马特,我爱你》能够引发观者共鸣的关键:一个个留守于城乡间隙的年轻生命,用自己所能吸取到的为数不多的审美经验,包裹自己,主动与“主流”、“得体”划清界限,以期短暂地逃离枯萎、逃离平庸。

    城乡在互斥中融合,在融和中互叱。经济转型与教育资源落伍尴尬对视,像一个在荒郊分娩的、无人陪同的母亲,土地恰似肌肉组织般挛缩,胎儿下坠,批量的留守儿童被生产出来,呱呱落地时,注视土壤的第一眼,便成为贫乏此生的引言。

    但他们,也终于被“看见”了。

    没有戏剧性的编排,没有标签思维的干预,李一凡导演以擅于“实证”的目光,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满满当当的,喜怒哀乐尽有、人生海海无常的边缘世界。

    在声与影的交汇处,超乎纪录再度与李一凡导演相遇,重谈导演视角下的“杀马特”。

    本期嘉宾

    图片

    李一凡 | 纪录片导演

    李一凡,196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其纪录片作品《淹没》、《乡村档案:龙王村2006影像文件》获得包括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沃尔夫冈·斯道特奖、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多媒体作者联合奖、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奖、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人道奖在内的数项国际大奖,并获荷兰IDFA Jan Vrijman Fund电影基金奖、瑞士Vision Sud Est电影基金奖。

    - 主要作品 -

    《杀马特,我爱你》《淹没》

    《乡村档案:龙王村2006影像文件》

    专访李一凡 |杀马特的文化兴衰史,高分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

    音频:

    00:0001:07:01

    图片

    文 | 小文

    编辑 | 小文

    图 | 受访者提供(特殊标注除外)

    以下为李一帆导演自述:

    实证,是一种习惯

    “城市与乡村的间隙 有他们真实而粗粝的呼吸”

    图片

    最初对“杀马特”产生兴趣,是在2012到2013年的时候,那时,有关他们的消息,开始在网络上冒头。

    而我们恰好在重庆做一些艺术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探讨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叫做审美自治:它强调艺术的审美本体和艺术生产的自律性。将两者联系到一起,我就觉得在杀马特身上能看到一种审美自治的精神——因为一拨人,他要能够把自己从大众审美的潮流中拎出来,用一种审美的方式解放自己的话,他一定是很自信才能做这件事情。

    在选择“杀马特”作为影像中的主体之前,我对他们的印象,来源于互联网上一种悖于主流审美的声音。当时就觉得,从导演的视角出发去看,其实他们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比咱们一些美院的学生,要更早、更明确地拥有了一种审美自治的态度。

    于是我就开始找,一开始,什么途径都找不着他们。他们好像在经历过短暂的、不算善意的瞩目后,躲藏了起来。出于实证的目的,我一直也没放弃,就开始申请加入各种各样的杀马特QQ群,留言“我想加入杀马特”之类云云。自然发出去的消息也没得到回应,叫学生去试,依旧未果。

    图片

    杀马特家族QQ群(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6年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个契机,让我能够近距离接触他们。那段时间我常去广东,恰好就有一位广东的朋友,跟我说他认识杀马特教主罗福兴。在这之前,我一直觉得我应该会从网络上联系到杀马特,因为杀马特的源起和发展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所以我惯性地认为,应当是通过网络联系到他们,没有想到还能有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给了我们罗福兴的联系方式。

    就这样,这事儿算成了。

    图片

    2016年 | 李一凡通过朋友的介绍,与罗福兴取得联系(影片截图)

    城乡关系里,无所适从的青年

    “流水线 不止生产千篇一律的产品”

    图片

    第一次见罗福兴,是在深圳、惠州、东莞交界的那么一个地方,算是远郊。第一眼看:也不留长发了,很正常的一个青年;第一次聊,他直接说:“从前不懂事,现在慢慢长大了,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当时他的状态,对过去的自己,存在一种近似于否定的感觉。

    在初次跟拍摄对象建立沟通关系的时候,我一般都很谨慎,很怕一张口就冒犯到人家。所以当时,他也小心翼翼,我也小心翼翼。

    当时找了一个钟点房,待在里头,两人拘谨地对聊。广州的五六月,热气蒸腾,盛夏蝉燥,那屋还没空调,待不住,我们就出来了。

    去的时候,我们是三人一同去找罗福兴:乌鸦,满宇,还有我。结果到了那,罗福兴不愿意他俩在,于是我和罗留在这里对谈,其他两人找个地吃饭,等我这边结束——结果我俩这边实在待不住,也一块去吃了个饭。

    等的时间也不长,第一回面谈,其实也没聊多少。更多的,是加了微信以后慢慢聊,慢慢地相互认知。

    这个片子最开始的难点,在于怎样与他们取得联系。这个问题解决以后,我思考的,就是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了解真正的他们。

    图片

    杀马特石排公园聚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真正的杀马特,比起城乡结合部弄潮儿,更像流水线作业的歇息间抬头的、无所适从的留守青年。他们懵懂、却又为网络上一些支持的回馈而骄傲;他们自封“杀马特家族”,跨越老乡关系,和天南海北的同好建立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精神社群。

    2017年的下半年,刚好有一个项目,能够有几万块钱让我去做一个短片,这个时候,《杀马特》的拍摄,算是真正开始步入正轨。

    随着拍摄的推进,我慢慢意识到了那种无所适从与“不信任感”来自于当年杀马特暴露于主流群体面前时,他们所经历的强烈的冲突。

    他们经历了“屠吧”,经历了现实生活无情的鞭挞和舆论场的否定。

    杀马特是一种能够自我保护的组织,很松散,但又很凝聚。你要进入到这些群体里,其实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比如他对你的发型、对你的审美趣味,是有要求的。所以我们跟罗福兴一对,才知道以前为什么进不去杀马特的群聊——我们只是进到了人家的审核群,人家一看你这QQ空间,完全不是杀马特的料,就把我们踢出去了。

    等到我们开始要联系这些杀马特的时候,其实也发现了:即使罗福兴这个“教主”亲自把我们拉进群,我们也无法掌握与他们交流的技巧和话术。你以为很重要的,别人也不觉得重要。而且大多数的群在那个时候都是休眠状况,也不是随时都有话说,大家在关注中反而变得缄默了。

    图片

    罗福兴担当“翻译”

    他们不知道你说什么,听不懂你在说什么,里面很多小孩也没看过电影,人家从来没进过电影院。就在东莞石排那个公园边上不远就有个电影院,他们从来不进去,我们说纪录片也没人知道。后来罗福兴给我们充当“翻译”,他从来都是说是长视频,他们就知道你要拍一个长视频。此前,我觉得我还是挺懂农村的,即使挺懂——这些我也没法沟通,完全沟通不了。

    打破一堵墙

    “这面墙,产自农耕文明和商业社会的杂交”

    图片

    跟他们沟通需要打破一堵墙。一开始的我觉得那个很难,堪比跨越语言谱系的鸿沟。翻过认知方式的高山,真正打破这堵墙之后,我们其实是能够交流的。

    在打破这堵墙的过程中,我发现,杀马特几乎全是工厂区域产生出来的。社会底层的工人被制度排斥,他们在被排斥的过程中,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完成这种独属于城乡之间的审美自洽。

    我称他为农耕文明和商业社会的杂交。就是我们总是感觉社会商业化,娱乐至死,都是工业社会后期才产生的东西。它虽然在一个工业时代,但是它的那个工厂区里边的那种习惯、那种组织形式,跟我们想象的还是很不一样。

    我以前知道工厂区的工作时间特别长,九十年代的时候还要收身份证,不许你拿身份证,那些门窗都是弄上铁链,不让你随便进出。我以为现在已经改善了,我以为工人已经自由了,想做就做,工资也很高。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们采访的工人基本晚上都是在上班的,大部分晚上 10 点以后才有空,工作时间有 12 个小时。我们的访谈经常都是半夜进行的,这是我之前无法想象的。工厂区是很特殊的一个地方,它是以前珠三角的农村,它的原住民是本地农民,然后它的租户就是从各个地方来的农民。

    图片

    李一凡导演晚上到工人宿舍采访

    你可以说杀马特在某种意义上,很千篇一律。父母打工,没有钱上学或者是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被老师歧视,甚至老师要打人,然后就有点逆反,不去上学,认为自己反正也考不上大学的,在这些问题上面的叙述几乎人人都一样。

    所以我才发现杀马特是一个社会现象,它有那么多的相似性的时候,它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阶级的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开始想的有一小撮人,有一点独特的审美——整个社会变迁中一代人的经历,让其中的一部分人选择成为杀马特。

    杀马特们,他们是不是去参加环球旅行啦?他是不是去阿富汗打过仗?他是不是做了什么特别出格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他们在我眼里没有一个人做过出格的事情,也就是这个头发是最出格的。他们的生活不精彩,他们爱情也不精彩,就是因为特别无聊,特别平淡,特别没趣,特别绝望,所以才要改变一个东西,像孔雀开屏一样,希望变得有意思,希望精彩,希望能够飞翔。

    我们选择拍摄对象,之所以采访了七十八个之多的杀马特,就是因为觉得不够精彩,所以想要多找样本,看看能不能找到精彩。第二个原因:无聊、贫乏是他们的共性吗?我不敢轻易下定论,所以就想尽量地拓宽样本群体,尽量地扩大,需要到达一个量的时候我才敢信。

    从做《淹没》开始,我都挺反戏剧——我不是想讲杀马特是一个特殊事情,我恰恰是想讲:它是个普遍的事情,是一个正常的东西。这是我做片子的一个点,你看《乡村档案:龙王村2006影像文件》,我会去找一个最没特点的样本,我不会去找一个戏剧性很强的样本,去刻意营造矛盾冲突。

    图片

    图片来源:影片截图

    图片

    超乎观点:

    矛盾,从导演视角出发来看,是令人可喜的冲突构建因素,但走进《杀马特》里的78个青年,李一凡却又面对着这种“矛盾”的特质,陷入了沉思。

    以罗福兴为例的杀马特青年,有着极度矛盾的自我认知,在莫名的傲然中忽而失落,又在异质的赋予下,拾起了一种几近于无的审美自信力。他知晓,李一凡是一个“持摄像机的人”,或许也是一位朋友,他来这儿,拍一个“长视频”——他们或许对于纪录片没有认知,但却在这样的懵懂中面对了难得客观、难得善意的注视,在懵懂中成为了影像所记录的主体。

    在2008年至今的网络语境里,杀马特屡屡被拉出来重新审视,水泥从本该装着二手智能机的口袋里掏出,飞蛾扑火般与鞋底的泥泞共舞。他们在工厂至小镇、现实及理想的迂回中,用“怒发冲冠”的物理姿态,灼烧自我,又于纷飞的舆论和年龄的增长中走向无声,重新被流水线的烟尘湮没。

    杀马特——

    囿于凡俗,忠于希望;生于工厂,死于理想。

    【详细】
    144796326
  • Yume
    2020/3/5 1:08:54
    差很差,非常差,我都看傻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且说这个剧情简直烂的不行,里面的逻辑太差了,那拆迁公司这么牛,赔个钱不是小事嘛,闹得呜呜泱泱的,这么多事。 男主得到超能力之后,他的心路历程,心态的转变,完全看不到,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好父亲,那咱也不懂为什么 套着一个科幻的外衣,一个超能力的外衣去写亲情,但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且说这个剧情简直烂的不行,里面的逻辑太差了,那拆迁公司这么牛,赔个钱不是小事嘛,闹得呜呜泱泱的,这么多事。 男主得到超能力之后,他的心路历程,心态的转变,完全看不到,就突然变成了一个好父亲,那咱也不懂为什么 套着一个科幻的外衣,一个超能力的外衣去写亲情,但是...  (展开)
    【详细】
    12346253
  • 黎洛悠兰
    2014/7/17 10:26:31
    就是一逗X剧
    这片子打这么低的分实在是忍不住,忍不住于是就有点愤慨,就特别想打个五星,但好像一百来字似乎说不清为什么我居然会喜欢这剧,然后就贡献了这ID第一篇评论
    以下随性而写,估计会涉及剧透,但对于此剧,剧透就是个渣,猜剧情分分钟被打脸,剧透后也一样会被一群二们逗得完全忘光,主线悬疑什么的真的重要吗?
    近年看的国产剧,禁不住各种雷各种虐,看的极少,大概5部不到,能吸引我看下去甚至OP都不跳的,估计
    这片子打这么低的分实在是忍不住,忍不住于是就有点愤慨,就特别想打个五星,但好像一百来字似乎说不清为什么我居然会喜欢这剧,然后就贡献了这ID第一篇评论
    以下随性而写,估计会涉及剧透,但对于此剧,剧透就是个渣,猜剧情分分钟被打脸,剧透后也一样会被一群二们逗得完全忘光,主线悬疑什么的真的重要吗?
    近年看的国产剧,禁不住各种雷各种虐,看的极少,大概5部不到,能吸引我看下去甚至OP都不跳的,估计只有仁师这部了(你以为OP不好听吗?你听3遍立刻被洗脑爱上然后无可自拔每次都跟着一起唱好不好。。。)
    看了头两集我立刻就去看了各种官方花絮,不得不说其实仁师是一部非常诚意的作品了。
    诚意1:5毛钱特效
    可能是平时追动漫比较多,对于动漫效果出现在电视剧里还是非常适应的,我就是为了那个哭泣的包子来的啊啊啊啊。。。而且别以为那些5毛钱特效只会出现在正剧中,花絮也是认真剪过并且字幕都非常敬业
    诚意2:配角亮眼
    主演是吴奇隆/刘诗诗?连元芳都比这两主演抢眼有特色讨人喜欢好吗?诗隆秀恩爱?还不如总是在一旁的聂33抢镜好吗?主线?NONONO,支线全部比主线有存在感,主线只是主角出来一下怕你们忘记罢了。
    诚意3:“她”“他”
    因为涉及历史的话,这种搞笑剧是要被广电无情刀砍伤的,所以剧中涉及历史人物全部为改姓,把背景架空了。圣上没有出现过,但我们默认是武则天,为什么?依据居然是字幕组非常良心的“她”。每次提及圣上,都是用的“她”。而宋文文,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发现她是女儿身后的人所说的都是“她”,认为文文是男同学的说话用的是“他”。这么良心。。。
    诚意4:恶搞梗
    吴奇隆一直是逗X属性,厚积薄发,彻底在这部剧里把自己的演艺生涯恶搞了个遍,如果你不是死忠粉,你绝对无法发现那些把过去的自己往死里恶搞的吴奇隆到底埋了多少梗,连徐克良心作梁祝都无辜躺枪。现在的孩子还有几个知道那部94年的梁祝?
    诚意5:人物性格&造型
    不管主配角,个性俱都鲜明,造型一个比一个帅,对,连诗爷都很帅!最意外的收获是,我以前怎么没觉得十爷这么帅!~因为刻画得都非常丰满,都无法客观分析正反派,究竟特别喜欢谁,讨厌谁。

    写在最后:
    这种剧不应该打1星,就像徐克导演的很多电影,也是一样。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认为创新不能被接受就是不好,纯黑喜欢不看就一星了事,好像解了心里的恨似的,所以豆瓣评分越来越不能被作为评判一部电影的基准,越来越不够客观,好像只有文艺(哪怕是伪文艺)才够得上品味玩豆瓣。
    周星星只有一个,当年的大话西游也只有一部,票房惨败,多年后却被奉为经典,只能是个别特例。有多少电影你是真明白其价值才去看去了解的?你真的懂王家卫?
    现今确实很多雷剧只为圈钱而作,但现在盲目地恨着的豆瓣众让人有点看不懂。

    最后的最后:
    这剧真心不错。我真心推荐。就算只是一个人,如果因为我这么推荐,而去看了,并且也觉得不错的,那么我觉得,这第一篇也算值得。
    【详细】
    67431276
  • 老丁
    2010/3/29 16:04:50
    少女情怀总是始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决定每天写一篇东西,哪怕是胡乱写,其实就是胡乱写,也要保证每天一篇。并且有请娘子监督,她都木有回我短信。今天早上看了《月满轩尼诗》,就写写这个。

    “记得2005年,《切·格瓦拉》的表演结束,汤唯跟在导演身边,还没有卸妆,身上还带着《切·格瓦拉》里的愤怒和昂扬,大眼睛很黑,看有人看她,就直直地看过来,不服输也不躲闪。”《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汤唯时,记者这样回忆往事。随着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决定每天写一篇东西,哪怕是胡乱写,其实就是胡乱写,也要保证每天一篇。并且有请娘子监督,她都木有回我短信。今天早上看了《月满轩尼诗》,就写写这个。

    “记得2005年,《切·格瓦拉》的表演结束,汤唯跟在导演身边,还没有卸妆,身上还带着《切·格瓦拉》里的愤怒和昂扬,大眼睛很黑,看有人看她,就直直地看过来,不服输也不躲闪。”《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汤唯时,记者这样回忆往事。随着《月满轩尼诗》上映在即,汤唯再一次回归大众视线,其实即使是在她远赴英国求学的两年间,有关她的争议和传闻并没有消失。许多人都在为汤唯叫好,“不服输也不躲闪”,也许还是因为她太另类了,尤其是在水深火热的娱乐圈,而见不到她的日子,更增了许多神秘好感。
    错过一部烂片《狼灾记》,《月满轩尼诗》演一个据说和她本人更接近的“马桶西施”,还有接下来的《晚秋》,汤唯还只是“小团圆”,回到娱乐圈的大环境里,还能不能保有“凭实力,凭低调”的一贯作风,就看她的把握了。但其实《月满轩尼诗》不是汤唯的电影,而是属于张天王的电影,那个相貌普通嗓音出众——四大天王里唯一没有拿个影帝的,后来有人说这不对,张天王当年凭借一部《男人四十》拿下过印度影帝。或者会计较吧,张天王自己都说了,感觉自己的演技没有那么差,只不过那几个人更帅一点而已。
    汤唯签到了安乐,江志强习惯做文艺片,但去年的《苏乞儿》不也烂得一塌糊涂。而导演也是编剧的岸西,也有拿得出手的《甜蜜蜜》这样的爱情故事。但《月满轩尼诗》得首要看点还是汤唯,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看下来,除了是张天王的电影,鲍起静也比较抢戏,汤唯的戏份太少并且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可能还是女导演拍女演员,一般不会拍的那么出众,所以汤唯的风情万种统统没有,只剩下一个本色表演,还有,倔强,有一颗蛀牙,喜欢看侦探小说,寄人篱下,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然后,小团圆。
    《月满轩尼诗》很浓重的香港味,很纯朴的爱情小品,张天王的转变最明显,汤唯,这个角色换成别的女演员,大概也不会差。这样的片子是舒服的,甚至是感人的,在当下的大片至上和山寨为王的背景下,其实很难得,很难得,很值得尊敬,千万别赔钱。制作和拍摄都是很用了心的,不是瞅准了钞票,但是,如果换成陈可辛来拍,对不起,他一直在张罗大片了;换成许鞍华来拍,哦她也是女导演并且经常发挥不稳定,但其实,《月满轩尼诗》有不错的题材,有不错的演员,岸西的编剧功力本来一流,还有江志强这样的老板,所以,理论上应该可以拍得更好。
    比如汤唯这条线,很显然就像她的身材一样不够丰满,她的取与舍,她的能干和倔强,她的寄人篱下的心情背景,都还很有发挥。即使他和安志杰的感情,也不应该那么突兀,完全不来电的,应该有更多的细节铺陈,让汤唯“马桶西施”的角色更有戏剧性些。月满轩尼诗么,总有个月圆月缺,而这个少女情怀,的自立,的自主,的自我超越,不仅仅是掉两滴泪那么简单。如果汤唯的角色能够和张天王一样有并行,有交叉,命运的乖张,造化的捉弄,最后不得不在一起。
    早在《秋天的童话》,张婉婷就说,船头尺和十三妹,最后即使走到一起也不会幸福的,为什么呢?好像原因很复杂。而张天王和汤小姐,就一定会幸福么,幸福又是个什么东西,月有阴晴圆缺,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在当代社会,人本身的戾气和浮夸,不是一个勤奋和倔强就可以搞定一切的。汤唯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并没有折射到电影中,所以《月满轩尼诗》很简单。而这样的简单,对重新开始的汤唯在公众面前是好事,时间长了,就得不仅仅是少女情怀,不仅仅是诗,还得是更多。
    【详细】
    31271471
  • Montage
    2022/2/19 19:46:52
    《俗女养成记》:写给每一位“俗女”的温柔情书。

    第一次在豆瓣上发长评,献给我最近深深陷进去的一部剧——《俗女养成记》。

    最初是听了好友的安利,她说这剧我一定喜欢。我其实之前也看公众号安利过,但是默默看了一眼演员表,发现没有熟悉的名字,还是口音嗲嗲的台剧,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点开了第一集。

    一集还没看多久,我就

    第一次在豆瓣上发长评,献给我最近深深陷进去的一部剧——《俗女养成记》。

    最初是听了好友的安利,她说这剧我一定喜欢。我其实之前也看公众号安利过,但是默默看了一眼演员表,发现没有熟悉的名字,还是口音嗲嗲的台剧,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点开了第一集。

    一集还没看多久,我就发出了和剧中女主同样的问题:陈嘉玲(女主名字),你怎么把自己活成这副样子???看着镜头里这么狼狈的女主,四十岁了竟然是这样一个状态。这得是怎样的一个人,背后又是怎样的家庭啊。而且剧情也没有多吸引我,险些弃剧。

    后面还是咬着牙看下去,随着后续剧情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我才慢慢发现:啊哈,小时候的陈嘉玲很聪明很可爱嘛,她的家人也好可爱呀,原来周围都是家人满满的爱意啊。

    那再看看长大后的女主呢?四十岁的陈嘉玲,因为受不了老板的不知分寸的压榨和油腻辞掉了干了多年的工作,和恋爱四年马上要步入婚姻但却没有激情花火的男友提了分手,为了逃避丢了工作还毁了婚约的现实,被弟弟揪着灰溜溜地回到了台南老家。

    四十岁的陈嘉玲,没有工作,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她可能会把事情搞砸,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乱,但是她有主见,有能力,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事有逻辑有条理,最重要的是她历经弯弯绕绕,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还有深爱她的人,这些就够了。

    俗女又怎样?平凡的一生中,谁又不俗呢?但这部剧让我看到俗女也可以活成最好的自己。其实不光是陈嘉玲,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事无巨细关心女儿本本分分又时而化身糊弄学十级大师的爸爸,活在上个年代有点守旧却尽最大努力爱着子女但其实也想做回自己的阿嬷……剧里的每个人物都那么真实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可爱那么打动人心。看剧时总是会不经意就泪目了。我私心还很喜欢女主弟弟的支线剧情。

    总而言之,这家人真的太好太好啦!!!

    五星推荐!!!

    ——2022.2.19瓜的第一封豆瓣说长也不算长的长评。

    (今天还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在这里悄咪咪地再次祝她生日快乐,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呢??)

    【详细】
    142291099
  • 声闻于野314
    2022/12/14 10:35:14
    《稻香阡陌里》----一部出乎意料的稻米纪录片

    稻米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受众最广,做法极多的主食,想拍出有观赏性,能抓住观众注意力,并让观众接受认可,何其难也!

    片子从乌米饭为起,以异域风情的大锅烩饭为承,以菰米,薏米为转,最后合于曲糟,米醋等后加工,镜头覆盖中国、西班牙、印度、美国,既不缺奇诡,广度又足够,足见风味团队的用心,至于镜头语言的

    稻米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受众最广,做法极多的主食,想拍出有观赏性,能抓住观众注意力,并让观众接受认可,何其难也!

    片子从乌米饭为起,以异域风情的大锅烩饭为承,以菰米,薏米为转,最后合于曲糟,米醋等后加工,镜头覆盖中国、西班牙、印度、美国,既不缺奇诡,广度又足够,足见风味团队的用心,至于镜头语言的运用,叙事技巧穿插其中,一幅幅与稻米相关的画卷铺设开来,一道道与稻米相关的美食随着故事的展开陈列在眼前,从天南到地北,从黑土地到椰子沙滩,观众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那一份味道。

    我原本以为,谷物的主题下,制作组会以中国人种植稻米源远流长的历史为题,以《广志》、《齐民要术》其中的内容为开端,跟观众讲述在滚滚千年长河中,稻米与人类社会的紧密连接,或者从地域,从人文,从气候讲主食的选择,可是看完以后,猛然发现,这毕竟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导演以食物为经纬,很好地避免了落入旧窠臼。

    夏种一棵禾,秋收谷满仓,一株水稻生长端则两三月,长不过七八个月,但是他承载了中国这个千年农业社会最基本的希望,时至并不短缺食物的今日,每年丰收的消息总会在特定的日子占据头版头条。千年挨饿,终生囤粮的观念已经深深刻入了国人的基因里,感谢导演能带我们跳出饱腹之外,重新认识一次稻米。

    不过与欧洲、北美洲相比,亚洲作为水稻种植最广,受众最多,份额占比最大的地区,东南亚和北亚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在作品中,做法繁多占比很重的米粥没有太多的内容,让我深感遗憾,在长久的漂泊之后,还有什么比一碗温热的米粥更能抚慰心灵的呢?我还看到有菰无糠,有醋无酒,毕竟糠和酒,群众认识会更广泛,观众的代入程度会更高。但我也知道,时长所限,考虑所杂,并非能面面俱到。

    去年5月,我们痛失袁隆平先生,今年九月,我们又失作物历史学家《中国稻作史》作者游修龄老先生,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这部作品,该会有多大的欣慰。如果这部作品能与他们互动,相信更能唤起国人对农业科学的关注。

    我不是专业人员,也不是从业者,只能从一名观众的视角看待这部作品,如有说错之处,也属常情。中国纪录片才初露峥嵘,风味作为中流砥柱,期待为观众贡献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作品。

    【详细】
    148211108
  • 苏轼
    2017/8/5 18:43:04
    真实的战狼。有人说《战狼2》有些情节比较虚假但一位中国建筑的员工看完电影后却格外感慨。这是他的来信:

    2011年2月15号开始,利比亚班加西开始爆发反政府游行。2月18号,班加西的政府军反水,政府机构瘫痪,当地已经完全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警察不再维护秩序,罪犯逃狱。我们的营地遭受了匪徒持枪洗劫,损失惨重,通讯完全中断,并有人员受伤。营地里的我们,在这个离家一万多公里网络电话全部中断消息闭塞的孤岛上,前路未知,如同美国大片里即将战斗的大兵,故作轻松的表面下是焦虑和精神紧张。但是没想到国家在暴

    2011年2月15号开始,利比亚班加西开始爆发反政府游行。2月18号,班加西的政府军反水,政府机构瘫痪,当地已经完全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警察不再维护秩序,罪犯逃狱。我们的营地遭受了匪徒持枪洗劫,损失惨重,通讯完全中断,并有人员受伤。营地里的我们,在这个离家一万多公里网络电话全部中断消息闭塞的孤岛上,前路未知,如同美国大片里即将战斗的大兵,故作轻松的表面下是焦虑和精神紧张。但是没想到国家在暴乱的第一天就开始准备营救方案,到20号晚上我们就登上了中国政府租借的希腊邮轮,到了克里特岛,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1、我们营地遭受袭击的第二天,公司领导就在混乱状态下冒着危险到各个项目部慰问,稳定军心。我们公司在当地有十几个项目部,接近一万员工。一圈转下来至少多半天,后来我们公司领导承担了利比亚东部地区撤侨总指挥,成功组织了包括我们公司在内的东部地区所有中国人全部安全撤回来了,国企在海外的领导,是有担当的,关键时刻真的是可以靠得住的。撤离人员登上邮轮2、我们遭遇暴乱和组织撤退的时候,和电影里的情节不一样。中国人都很团结,一直有组织有纪律,积极协调国家和当地的部落长老关系,在港口封闭的情况下,以很快的速度让轮船进港。中国轮船是唯一可以进港的外国轮船。然后妇女第一批上船,普通员工和工人第二批上船,领导最后一批撤退。3、当时有个同事,是美籍人士,暴乱刚开始的时候他打通了美国驻班加西大使馆的电话寻求帮助,但是一直到我们上船,印象里无所不能的保护美国公民的美国政府,一点反应都没有,他还是跟着我们一起上了我们的邮轮撤了出来。有序的撤离队伍4、我们撤退的时候,把工地上我们招的孟加拉国、泰国等其他国家的工人也带出来了。韩国监理平时很强势,但是暴乱发生时韩国政府并没有动静,最后还是坐我们的船把他们带出来的。上船的时候我看到别的国家的人,也想往船上爬,但是被希腊船员拿着杆子都赶下去了,有点心酸也无可奈何,后来这些人很多都困在当地,在战争中死去,特别是非洲人,他们的国家根本顾不上他们,因为政府军里有非洲人的雇佣军,反对派夺取政权后对雇佣军清算,无差别的杀了很多无辜的非洲人。与孟加拉工友难舍难分浩浩荡荡上船的队伍5、电影里吴京举着国旗通过交战区,并不是杜撰。当时有在利比亚的内地通过陆路撤到突尼斯和埃及的,要穿过反对派和政府军的地盘,中国人拿着国旗或者中国护照,都安全通过了。要知道,当时突尼斯和埃及的边境已经关闭。但是在外交部协调下,重新打开而且仅允许中国人通过,身份由中国外交官甄别,有的人护照丢失,就让他唱一首国歌,唱完就放行过来。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和地位,还是蛮高的。6、无政府状态下的混乱,各种犯罪杀人都没有人管,就是现实中的噩梦,回国后一段时间还会做这样的噩梦。在卡扎菲死后到现在,利比亚还处于分裂的军阀割据混战状态,我们上船的时候当地朋友去送我们,大男人哭着和我们说,我们国家完了……第一时间给家里报平安我们能躲开战乱,但是他们的家园却毁了,无处可去。希望我们国家永远不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相关阅读《战狼2》背后有哪些真实故事?上映10天票房近25亿的《战狼2》是部好电影。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真实。我说的真实,其实不同于广泛意义上大家所认为的真实,而是电影中故事的真实性。我始终觉得,电影最后少了一行字,那就是: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可能大家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的故事真的发生过?我可以告诉大家,不仅有,还不少。除去电影中艺术加工升华的部分,辩证来看,《战狼2》里面的故事其实就是由数个发生在真实世界中的事件改编而来的。我从头开始说吧,以下内容涉及剧透,阅读还望谨慎。1、电影开头,与海盗在水中的搏击。这一段事实上是真实发生在亚丁湾及其它某海域的某几次事件。当然,主人公不是退役的特种兵,而是我隐蔽战线人员,他们在执行任务时与海盗及恐怖分子激烈搏斗。不知道大家在看电影时注意到这个细节没有——AK47在水下发射的空腔效应。为什么这么多军事爱好者和职业军人喜爱这部电影呢?就是源于这些可能只有一秒钟一闪而过的真实细节镜头。2、随着主人公冷锋的回忆,《战狼1》中的老兵在战友家乡的葬礼上遇到强拆。这段故事很令人痛心,但是十分真实。曾经,类似的事件发生过不止一次,而结果却各不相同。我觉得这段情节之所以能拍出来且能上映,就是要传达出一个信号: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3、主人公回忆完,就是非洲的美好生活了。赚钱、舞蹈、party,还有拼酒。这个拼酒非常真实,先喝连环炸弹,再吹茅台…说起这个,从当年一开始的炸弹阵都过不去,到现在拿着茅台瓶子唱歌,满满都是回忆。不过,这样的美好生活在电影中并没有持续多久,而是随着非洲某国的内乱彻底改变。我想,大家看到非洲某国内乱那段一定十分震惊,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是的,从来都没有什么和平年代,只有给予你和平的祖国。类似的场景在北非、中亚、南亚比比皆是……4、这里我得说一说于谦大爷扮演的商店老板的角色。在商店避难的时候,当冷锋说大家都是中国人时,于老板说从上周开始我就是外国人了;后来遇到危险,于老板又说我是中国人。其实,这也是很多身处国外的华人一种共同的心态吧——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能保护你、守护你的,只有你的祖国。包括主人公一行撤退到中国大使馆的时候,登上祖国军舰的时候,还有后来听说救援直升机过来之后工厂管事雄哥强行要分开中非人员的时候,我们都能体会到中国的强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5、在军舰上打电话那段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中国大使给该国总理打电话,请求派兵保护中国人,却遭到蛮横拒绝。正当我们愤慨的时候,画面一转,该国总理竟然被反叛军头领用枪顶住脑袋,一言不合就被杀……类似事件,在现实中也发生过。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纵使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没有安全感。6、紧接着,冷锋一行来到疫区医院解救被困的中国人。在电影里虚构的病毒,其实就是真实世界中的埃博拉病毒。当年,为支援非洲人民抵抗埃博拉病毒,我们派出了无数医疗人员援非,而倒在非洲大地的我国医疗人员也远不止一人……什么叫大国责任?这就叫大国责任。中国没有将战争与灾难带到别国土地,我们带去的永远都是友谊、希望和未来。7、影片里有两次对中国人的屠杀:一次是在疫区医院,另一次是在华资工厂。我想这两个片段都让大家看得咬牙切齿,但这些故事同样源于真实的现实。这里我不多谈这些未解密的斗争,还是说一说国人的心态。其实国人都有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鲜有的心理,那就是就算毫不相干、从不认识的同胞,只要亡于天灾人祸或被异族屠戮,都会心生惋惜并同仇敌忾。不要以为是个国家是个民族都有这样的心理,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大一统融合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包括之前上映的《湄公河行动》里我们看到被屠杀的中国人时感觉相同,这是只有大国国民才有的共同感知。君不见,有些国家一遇到动乱,撤侨比谁都慢,一个个往后退缩。而中国倾尽全力、不惜代价也要带回所有人民。这就是区别。就像电影里那样,别国军舰都在后退,而中国军舰在冒着危险前进。数次海外撤侨行动,中国都是这样做的。我们,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同胞,我们要带所有在外的人回家。8、讲到这里,我觉得应该说说“达康书记”在本剧的表现。他在剧中没有主人公冷锋的本领强大,设置在工厂前的诡雷也被冷锋轻易看出,但随着剧情发展,我愈发敬重这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不论是保护全厂员工,还是负伤后单手换弹夹,无不体现着一名老兵应有的素质和觉悟。我们敬佩老兵,更敬佩这样退伍之后依旧把热血奉献给所深爱祖国和人民的老兵。记得曾经有位八十多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由于疾病连亲人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但是却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曾经服役部队的番号。在现实中,正是无数这样老兵的存在,砥砺着我辈不断前行。9、有英雄就有狗熊,电影里华资工厂的管事雄哥就是其中的代表。强行划分中国人与非洲人暂且不说,直升机来了抛却妇孺第一个上,在坠机后逃出生还,还忘不了怀里的钱箱。我觉得,正是有这样的小人物,电影对整个故事的塑造才更丰富饱满。毕竟,这才是人性。我们不能奢求所有人都是英雄,而正是有他们的衬托,我们的主人公及正面人物形象才愈加高大。10、在网上我也看到一些言论,不论是在《战狼1》还是《战狼2》,都有人说:我们到底是否与外国雇佣兵交过手?这些都是虚构的吧?我想说,我们不仅跟他们交过手,而且还教过他们做人。正如《战狼1》里大反派的那句话,中国是所有雇佣兵的禁区。这句话就像当年的“米格走廊”一样,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敌人之所以畏惧、敬仰,正是源于我们英雄的舍命付出。世界从来都不安全,也不和平,你之所以感到和平安全,是因为有人将黑暗阻挡在了国门之外。11、电影最后,“东来局长”在接到祖国命令之后,一声令下导弹发射,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主人公一行。远程支援,并不是电影中的故事。紧接着,绝境逢生的主人公带领工厂的中非籍员工乘车撤退,在遇到交战区时,主人公果断带头扔下枪支,将国旗擎于肩上,带队顺利通过。交战双方看到中国的国旗,停火让路。这一幕,是发生在利比亚撤侨时的真实一幕。跟电影里用一张手写的护照登上军舰是一样的,有了中国的标志,就是无往不利的通行证。也如同电影中非洲军阀始终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杀中国人。这些细节的背后,都体现出一个强大的、受人尊敬的祖国在域外战乱时期的极端重要性。正因如此,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自发地鼓掌致敬。英雄的感染力永远都是无限的。在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国内进行艰难改革锐意进取的同时,这样一部电影无疑如一剂强心针,注入到全体人民的血脉中。

    87254064
  • mixalone
    2020/8/13 20:42:55
    episode1的故事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pisode1 狮子:卡丽与外来者产子后被狮群驱逐,带着四个狮子宝宝独自觅食求生。对于向来是团体捕猎的狮子来说,独自捕猎并非易事,卡丽前两次捕猎全部以失败告终:第一次,错误的选择了一头好斗的疣猪,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卡丽失败而归;第二次,好不容易抓到了猎物,却被...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episode1 狮子:卡丽与外来者产子后被狮群驱逐,带着四个狮子宝宝独自觅食求生。对于向来是团体捕猎的狮子来说,独自捕猎并非易事,卡丽前两次捕猎全部以失败告终:第一次,错误的选择了一头好斗的疣猪,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中,卡丽失败而归;第二次,好不容易抓到了猎物,却被...  (展开)
    【详细】
    12794257
  • Arpel
    2022/6/21 21:05:30
    这部电影,焦虑点题到正中靶心。

    米歇尔 的becoming里提到 人生四分之一焦虑,真的,96年,开始第二个四分之一刚刚,未来的不确定性多到迷茫。

    是,多想无益,但是不能不想,即使犹豫,我总是选了一条暂时挣扎自洽的道路姑且先走走看。

    女生的年龄焦虑真的很明显,会作用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选择上

    米歇尔 的becoming里提到 人生四分之一焦虑,真的,96年,开始第二个四分之一刚刚,未来的不确定性多到迷茫。

    是,多想无益,但是不能不想,即使犹豫,我总是选了一条暂时挣扎自洽的道路姑且先走走看。

    女生的年龄焦虑真的很明显,会作用在工作、生活各个方面的选择上。

    这两天播客听到一句话,很有道理——选择最终看的,不是你选了什么,而是看你能放弃什么。

    美奈实饰演的女主,当然想被爱,所以面对一个马马虎虎的求婚对象,可以放弃对于饿了三小时才吃上咖喱优先级逻辑不同的重视;但是当写作的爱好与结婚冲突,那被放弃天平瞬间倾斜。

    抓大放小,是我朋友的道理,婚姻稳步就绪的拥护者。

    但是,我对婚姻没那么高的信心,毕竟环顾现实生活,女性因为婚姻牺牲、奉献的事实比比皆是。

    结婚就像薛定谔的猫,在没真正踏入围城的情况下,很难说与单身相比的swot。

    我纠结,固执于自由理想生活是不是稍显幼稚,毕竟即使不愿承认,客观现实环境里,婚恋市场里,女生会面临的年龄优势转瞬即逝。但是,即使不太确定十年二十年后我的优先级会不会有变化,但是在现在,我的优先级还是高质量的独善其身好过宁滥勿缺的粉红恋爱。

    就,像电影的结局,我们看起来都选择了坚守自我的道路,暂时。

    【详细】
    14468757
  • 张俊*8858
    2021/4/24 0:29:49
    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绝密使命》中大埔茶阳-青溪-伯公凹这红色交通线,不但护送大量物资到中央苏区,还护送周恩来(当时用笔名伍豪)、任弼时、项英、叶剑英、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李克农等一大批党政军要人物和一名外国人,共有200多位中共领导干部经由这条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伯公凹“一门七忠烈”就是电视剧的原型,向革命前辈们致敬!

    《绝密使命》中大埔茶阳-青溪-伯公凹这红色交通线,不但护送大量物资到中央苏区,还护送周恩来(当时用笔名伍豪)、任弼时、项英、叶剑英、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李克农等一大批党政军要人物和一名外国人,共有200多位中共领导干部经由这条交通线进入中央苏区。伯公凹“一门七忠烈”就是电视剧的原型,向革命前辈们致敬!

    【详细】
    13499160
  • 野原广志
    2022/11/8 18:30:42
    自编自导自演,三栖全能导演,片子一定很好看 超越 毕志飞的逐梦演艺圈

    自编自导自演,三栖全能导演胡小兑,片子一定很好看 超越 毕志飞的 逐梦演艺圈。海报非常小清新,有种穿越复古感。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土里土气的原生态电影了。而且在深秋立冬上映,夏天的主题。真的勇气可嘉。点赞。一定要买票支持哦。。。。。。。。。。。自编自导自演,三栖全能导演胡小兑,片子一定很好看 超越 毕志飞的 逐梦演艺圈。海报非常小清新,有种穿越复古感。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土里土气的原生态电影了。而且

    自编自导自演,三栖全能导演胡小兑,片子一定很好看 超越 毕志飞的 逐梦演艺圈。海报非常小清新,有种穿越复古感。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土里土气的原生态电影了。而且在深秋立冬上映,夏天的主题。真的勇气可嘉。点赞。一定要买票支持哦。。。。。。。。。。。自编自导自演,三栖全能导演胡小兑,片子一定很好看 超越 毕志飞的 逐梦演艺圈。海报非常小清新,有种穿越复古感。好久没有看到这种土里土气的原生态电影了。而且在深秋立冬上映,夏天的主题。真的勇气可嘉。点赞。一定要买票支持哦。。。。。。。。。。。

    【详细】
    1475024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