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似乎永远是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所以有“最是无情帝王家”这一说。其实清朝有许多痴情皇帝,比如痴恋海兰珠的皇太极;为董鄂妃削发为僧的顺治;一生都在悼念孝贤皇后的乾隆。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一生大概作了四万多首诗,甚至《全唐诗》里所有诗人的诗加起来,也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写得多。但这些诗大多平庸,历来为人称道的大概有一百来首,而这些诗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悼念孝贤皇后,可见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用情至深。富察皇后出身于一个累世高官的家庭,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将其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笃挚,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居住长春宫,乾隆帝号长春居士。你住的地方有我的名字,这是帝王的柔情。皇后出身名门望族而生性节俭,平素以通草绒花为饰。有次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当今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据说有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热播剧《延禧攻略》里貌似有这一情节)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然而上天似乎嫉妒这对鹣鲽情深的少年夫妻,致使贤良淑德的富察皇后一生多次饱受丧子之痛。富察皇后与弘历共生了四位子女,到最后活下来的却只有固伦和敬公主一人。大女儿出生不久后就夭折了。嫡长子永琏深得乾隆皇帝喜爱,被立为皇太子,却在九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二儿子永琮也因感染天花去世,年仅两岁。多次经历丧子之痛的富察皇后身体每况日下。乾隆十三年随皇帝东巡时感染风寒,死于回程的途中,年仅三十七岁。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极度悲痛,性情大变,情绪失控的他在皇后的丧葬事件上发动了一连串的贬责黜革甚至赐死。首当其冲的就是皇长子与皇三子,因为在皇后的葬礼上哭的不够伤心,乾隆觉得他们二人没有孝心,断然宣称:"此二人断不可承续大统"。永璜的师傅俺达相继受到处分,其中和亲王弘昼、大学士来保、侍郎鄂容安各罚俸三年,其他师傅谙达各罚俸一年。按照满族旧习,帝后之丧,官员们在一百天内不能剃发,以表示自己专心悲痛。但是有官员在皇后去世百日内剃发,皇帝一怒之下下令斩杀。皇后去世后,皇帝便开始了他漫长一生的悼亡与追念。无论生活中遇到大事小事都会去皇后陵前诉说。为皇后写了上百首悼亡诗,是他所有诗作里面最出色、最感人的。“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说他早知道皇后会因为孩子亡故,当初就不会要孩子。如今读到,笔者也是潸然泪下。皇后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之下,皇帝只得勉从懿旨,立那拉氏为皇后。乾隆在立后之前特地前去静安庄向先皇后告知此事,对她解释说立后是因为孝敬太后,他一心只想与先皇后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他在诗中说"六宫此日添新庆,翻惹无端忆惘然"。皇宫今日平添喜庆,歌舞升平,可我无端的悲伤起来,大概是因为你不在。孝贤皇后去世之后,济南城成了他永远的伤心地。此后,他在每次东巡或南巡途中,凡是经过济南时都绝对不再入城,在他所作的诗句中,每每可见他难平的憾恨伤痛。他第四次南巡时写到:“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这时皇后已经去世十七年了,他依旧走不出悲伤。60岁的时候,在皇后陵前酹酒时又感慨万千的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年过六旬,你已不在,剩下我一个人,活得再长,又有什么快乐可言?70岁的时候,他来到皇后陵前说:"曾孙毕姻近,眠者可闻知"。我们的曾孙当前已经完婚了,睡中的你可曾听说了吗?80岁的时候,他说我与你阴阳相隔,无法把这么多年的经历与苦楚一下子都告诉你。想起当年与你度过的一个个冬夏日夜是多么美好,唯一能够安慰的是,和你相会地下的愿望再过不到二十年就能实现了。86岁的时候,他带着新即位的嘉庆皇帝一起祭奠皇后,这时皇后已经去世四十八年了,看着皇后陵前自己亲手种的松树已经高耸入云,一代帝王无限伤感,这是他最后一次来皇后陵前。弘历对孝贤皇后的感情是真挚而持久的。他守得住大清万里江山,却留不住一个贤孝皇后。他的爱是深沉的,细腻的。在他的诗中我读到一种阴阳相隔、天命无常的悲伤,我承认我被这帝王柔情感动了。所以,莫道帝王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