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的据果然没有太多狗血,全是正能量。原以为又是婆媳间没玩没了的争吵,结果却不按套路出牌,闺蜜成了婆媳,婆媳成了闺蜜。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少一些套路,没有小三的阴谋,没有婆媳的反目,平淡而温馨的剧情依然让人看了很温暖。就如同这部剧要传达的思想一样,夫妻生活并不是处处浪漫,柴米油盐才是真。
央视播的据果然没有太多狗血,全是正能量。原以为又是婆媳间没玩没了的争吵,结果却不按套路出牌,闺蜜成了婆媳,婆媳成了闺蜜。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少一些套路,没有小三的阴谋,没有婆媳的反目,平淡而温馨的剧情依然让人看了很温暖。就如同这部剧要传达的思想一样,夫妻生活并不是处处浪漫,柴米油盐才是真。
有人说节奏缓慢,我不这样觉得,相反我认为剧情很真实。说实话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我们都能猜到每个案件的结局,工作组肯定能完成任务,那么在观众已经预知前提的情况下,过程的刺激感就是抓住眼球的重要一步。
譬如第一个廖启东的案件,要劝返三个关键性证人,我看到有人说明明5、6集就能演完,那我想知道怎么样要在五六集内把每个证
有人说节奏缓慢,我不这样觉得,相反我认为剧情很真实。说实话这种类型的电视剧我们都能猜到每个案件的结局,工作组肯定能完成任务,那么在观众已经预知前提的情况下,过程的刺激感就是抓住眼球的重要一步。
譬如第一个廖启东的案件,要劝返三个关键性证人,我看到有人说明明5、6集就能演完,那我想知道怎么样要在五六集内把每个证人的背景,他们内心的顾虑,工作组又是怎样通过一次又一次寻找突破口逐渐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这样的反复推拉的过程演绎出来?如果是那样还有什么看点,主角团队一路顺风顺水,每个案件到他们手里都能不费吹灰之力迎刃而解那还有什么意思?
目前更新的看完,我觉得剧情张弛有度,该慢的地方一点不快,该快的地方一点不拖泥带水。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宋成功的劝返工作非常困难,恰恰也对应了这个人物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这点我要提及老戏骨们的演技真的不是盖的,让人非常入戏。其次再完成他的劝返工作后前一秒还在播放他们刚到机场的画面,下一秒就立马到了法庭。
还有第一个案件结束后,我以为至少要有半集的时间来表现一下工作组人员的休息生活,一起聚个餐啊什么的,结果压根没有,只有几个镜头然后立马就开始了下一个案子,就这还有人说拖泥带水,那我建议您不要看电视了,简直是浪费您宝贵的生命??
我们的一生转瞬即逝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
我和你相遇
大学新生千田原一花,地铁过闸机时掉落了交通卡,被万木昭史捡到,奇妙的相遇就此展开
随后,两人又在走廊撞到,一花惊觉跑
我们的一生转瞬即逝
在这短暂的一生中
我和你相遇
大学新生千田原一花,地铁过闸机时掉落了交通卡,被万木昭史捡到,奇妙的相遇就此展开
随后,两人又在走廊撞到,一花惊觉跑错了新生说明会的场地,于是,万木带着她在校园里奔跑
总算赶到了会场,感谢之余方知对方是老师
万木昭史,文学部的哲学老师
一花为此特意选了万木的课,还交到了新朋友:小纯和花织
无聊的课,因为有他,而倍显与众不同
“请大家抬头”
温柔的声音,似在耳畔轻声细语,暖阳般的老师,融化了她的忐忑不安
教职员工办公室,他们开始聊哲学聊人生
沿街店铺的农作盆栽,带回家,浇上水,让泥土吸浸,遂结出饱满的果实,摘下一颗红艳艳的小番茄,面朝阳光,不觉扬起嘴角!
“你吃番茄吗”
万木腼腆地递过来一袋小番茄,想要同她分享喜悦的心蠢蠢欲动
满怀期盼着的4年要和朋友一起毕业,要一直上老师的课,实则仅有2年的时间,一切皆存于转瞬即逝中······
所谓恋爱包含太多不确定因素
也就是说,恋爱的性价比非常差
即便不恋爱,也不会产生实际损害
不如说,不恋爱会比较好
既然如此,人类仍要恋爱呢?
万木的不恋爱理论,恰巧道明他没有跟人交往过的可能性
他努力用理论说服自己不去触碰爱情
注定的相遇,挡都挡不了
“千田原一花,名字里有着“笑”,很棒的名字”
命运般的邂逅,点亮了他晦暗的人生
流逝的时间就像向阳处的雪花
立刻就消失了呢
一花努力保存和万木堆的小雪人
即使放晴了也不会融化
突然,万木辞职了
哐当,小雪人化了,一花失去了她的药
时时刻刻听他的录音,看他的书,回想他们在办公室围绕书架书桌谈论哲学的话题
地铁闸机的再次重遇,比第一次更为心动
如果第一次可以成为奇迹的话,那这次便是命运的相会了
一花热切的请求,万木面露难色地写下了联系方式
不知道还能打通多久
突然冒出这句话,从碰面就萦绕着的颓丧的氛围,预示着悲伤的基调
万木进而向一花坦言将死的事
他被宣判了
一花惊讶地看向他,两个同样时间所剩无几的人
可他们才刚见面啊!
唯有别离才能称为人生
再度来临的春天又算什么
好不容易重见,就此终结了吗
喜欢老师
很认真地喜欢
哪怕爱会死去,也想要爱一场
时间不等人
即使短暂,和你一起如烟花般绚烂
让我成为你活下去的动力
我们来恋爱吧!
他是她的药
她是他孤独中的一束光,哪怕只有一点点,也想要抓住的微光
时间是无限的
和你在一起的每个瞬间都将变成永恒
在我心里,脑海里,循环往复,永不消失
一花的突然的告白,万木老师吓懵了
来年春天还要选老师的课
被宣判的万木,接收到一花殷切期盼的目光,无奈地低头躲避,思虑重重该如何面对
一花终于等到万木的短信邀约,兴奋的床上蹦跶
喜欢鱼吗
喜欢(正在吃呢)
万木踌躇着准备和一花说清楚的话,临到嘴边一花似乎猜到他要说什么,故意岔开话题
拉去看海豚表演,溅起的水花淋湿了衣服,久违的笑容挂在脸上
今天就当做我们最后一次见面吧
万木憋了一整天总算是说出了这句话
忘了我吧
怎么可能,就是要牢牢记住这短暂的美好才要把你紧紧拽住
哪怕一天一小时一分钟
正因为遇见你,所以活着
正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到死
一花的执着打动了万木
说话自带泣音,楚楚可人的万木老师,在一花的强烈攻势下,试着向她伸出了手
彼此通过电话,说着闲聊的话语
此时此刻,与你仰望同一轮明月
清澈皎洁的月光下,心靠得好近
说好的,下次见面呢!
在路旁幻想驾着车一起去旅行
下一站,开往梦幻岛
暖和的灯光映在万木的脸上,随着一花充满活力的话语,
露出柔情似水的笑颜
一次,二次,三次,吃咖喱,看星星
没想到还能和你约定一个未来
可一花并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万木在一花的坚持下,第一次有了怦然心动,第一次走进了花店,
怀揣着萌动的羞涩的心情,却等来了弟弟
从弟弟的口中得知一花的真实情况后,万木回忆两人相处的点滴,不觉泪流满面
原来她远比自己所能想的勇敢坚强
那句喜欢到死,原来包裹着这样深层的含义
而他一无所知
即便如此,向日葵般的她依然向着太阳奋不顾身
传递了不见面的信息后,听完弟弟的叙述
万木噙着泪接受了弟弟的请求,再去见她一次
追逐着逃离的一花至天台,白色的床单随风飘扬
仿佛梦中的场景,他上前搂抱住她,怀抱里的人儿没有消失变成一摊床单
他靠在她的肩头低声耳语
“是你将内心投降的我拉了出来”
“如今你要弃我而去,我会再次身陷困顿中”
万木敞开封闭已久的心,来迎接向阳而生的她
“我们还有咖喱的约定呢!”
哪怕转瞬即逝,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也想要一起度过
与曾经放弃的东西重逢
不会说俏皮话的万木老师,面对一花,尽是瞪大双眼“诶诶”的,分外呆萌
因为想见你
爱情伴随怦怦的心跳,渐生出了花骨朵,静待绽放
两个人的咖喱
许久未响起的切菜声,厨房里的烟火气
记忆在脑海回荡
以为就此枯萎的盆栽,结出了鲜红的果实
舌尖弥漫香甜的咖喱,是属于彼此的约定
心里先一步认输的万木,放弃继续做老师的万木,脆弱感伤的万木
在一花这儿获取温暖
重新拾起做老师的决心
彼此约定的未来
优露优露的应援T,拍摄的简介照
一花积极的推动下,久违的元气满满,干劲十足
借着阳光踩影子,明媚的笑容挂在脸上
夕阳下,影子重叠在一起,要带着你向前迈步
夜空中的流星,暗许下心愿
一切即将达成前
万木倒下了
命运的进度条在这一刻悄然滑向了终点
来不及了,千田原同学
不该抱有期待的,对于没有未来的人来说
期待是虚幻的东西,是自我慰藉的妄言,是不会到达的彼岸
就算没有未来,我们还有现在
如果人生只剩下一天
我会用尽那天的每一分每一秒
来爱你
想和你去别的地方
来吧,就在今夜,去到你想要去的大海
即将前往未知的国度,想要牵住你的手
一花稍纵即逝的爱情随着夏天的结束戛然而止
但,这份爱会永远铭记在心里
罗美薇,从容貌到身材以至演技,都是一流的。因为婚姻,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是香港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残酷体现。
男人女人,是永远的文艺题材。结尾时,男女走到了一起,就是快乐的喜剧;反之,如果没有在一起,那么就是悲剧——也就是大陆影评人和影迷所定义的“文艺片”。
偷情,事业和家庭都不成功的
罗美薇,从容貌到身材以至演技,都是一流的。因为婚姻,就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这是香港社会男女不平等的残酷体现。
男人女人,是永远的文艺题材。结尾时,男女走到了一起,就是快乐的喜剧;反之,如果没有在一起,那么就是悲剧——也就是大陆影评人和影迷所定义的“文艺片”。
偷情,事业和家庭都不成功的男人偷情,只有利用职权侵占下属的私人房间。“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笨得要自杀呢?”
结尾,太理想化了,或者说太平民化了,只是为了迎合失败者。
说说我的感受吧,首先这部片子歌颂铁道兵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编剧一定要拉出去毙了,他编的是什么玩意?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下面就列举几点。1、我也是在工地上的,我也挖过隧道,他那边专报完成之后放炮都没有把人疏散出去,直接就这报了合理吗?那边融水了,这边超前地质预报人员直接就跳到水里面,这个时候不应该是要疏散人员吗?2、真不要放那么多回忆,杀什么小时候,爸爸不回来,儿子12岁骑个车,带着妈妈从桥
说说我的感受吧,首先这部片子歌颂铁道兵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编剧一定要拉出去毙了,他编的是什么玩意?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下面就列举几点。1、我也是在工地上的,我也挖过隧道,他那边专报完成之后放炮都没有把人疏散出去,直接就这报了合理吗?那边融水了,这边超前地质预报人员直接就跳到水里面,这个时候不应该是要疏散人员吗?2、真不要放那么多回忆,杀什么小时候,爸爸不回来,儿子12岁骑个车,带着妈妈从桥上摔下去,结果妈妈淹死了,然后对水就产生了恐惧心理,我看是编剧心里有疾病吧。3、男主角现实当中要像他这样不要命,早死的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这边地震塌陷结果他老人家开个汽车到处跑,哪里山上掉石头下来就往你那里开,危险驾驶,一边开着车,一边拿电脑去搜索资料。像男主角这样的,不死才怪呢。4、整部电影我不知道陈数演的这个领导是什么级别的,但是现实当中的抢险救灾绝对不像他这样,什么叫做大局观?什么叫做领导能力?根本没有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在他嘴里只有进度,只有投资。让我看的最尴尬的一个地方就是要炸隧道那些挖隧道的工人不同意我就纳闷了,炸不炸隧道,需要那些工人同意吗?上头领导,救灾指挥部一声令下,你的隧道不炸也得炸,炸也得炸,这都得为大局服务,这是强行煽情啊。5、还有男主角的女朋友,我真的不知道他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而且他真正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抢险救灾能看到她去疏导,小孩子能看到她,到山底下去接男主的爸爸能看到他,他到底是干啥的?还有他和男主角住的那个房子我看着真不能忍,做一个在一线施工的工人,我绝不相信在工地里有像他们那样的房子小清新啊,你知道工地里的板房都是什么样子的吗?
6、现在在工地里当一名工人都这么不容易了吗?都要有那么强的世界级的攀岩技能,一方炸药不应该是救援的人或者爆破弓去放吗?难道非要男主角强行在大雨天去攀爬那几乎90度的岩壁。还有男主角他老爹也过去爬,是怎么回事儿?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有那么厉害的攀岩技能吗?下大雨你就不说,男主角最后踩他一脚他掉下去就正常的,老打野早就掉下去了,那是人爬的吗?是正常人没有带任何防护措施能爬的吗?开玩笑啦。
7、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地质灾难应急响应。还有那个炸弹的当量得有多大,才能把一座山一瞬间给他炸垮莱娜放的是小核弹吧,那不是TNT当量炸药了,绝对是核弹才能轰的一下,把那山整个都炸碎。
8、男主角的体能一直是个谜,大冬天的不吃不喝,在山洞里兜了那么久,到最后攀岩完之后往地上一躺,结果女朋友的一个电话,那就是纵身一跃管的前面有几十米我就往那直升飞机方向跳过去。男主角是超人哪。
2021年5月13日 西门庆贪图潘金莲的美貌,利诱王婆帮他得到潘金莲。武大郎捉奸时被踹中吐血倒地不起。潘金莲在王婆和西门庆的唆使下,联手灌毒害死了武大郎。武松为给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血祭兄长,并砍下西门庆的头颅手刃亲仇。
故事主要围绕西门庆、潘金莲、武大郎、武松四人展开,首先就是选角,丁海峰饰演的武松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一如过
2021年5月13日 西门庆贪图潘金莲的美貌,利诱王婆帮他得到潘金莲。武大郎捉奸时被踹中吐血倒地不起。潘金莲在王婆和西门庆的唆使下,联手灌毒害死了武大郎。武松为给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血祭兄长,并砍下西门庆的头颅手刃亲仇。
故事主要围绕西门庆、潘金莲、武大郎、武松四人展开,首先就是选角,丁海峰饰演的武松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一如过去的干练,拍起打戏眼神凌厉、动作干净利落,可除了丁海峰,印象深 其他人演 无这个味道 红海行动 人民的名义 一身正气 。
潘金莲的扮演者张熙媛,虽然颜值身材都不输曾经的扮演者,但是气质和之前有很大不同,打扮上也刻意迎合现代男性的喜好,又是露脖子又是露腿,衣服还是透视深V,随时都是一副香汗淋漓的场面。现代审美 迎合市场。就角色而言,可怜二字,被迫嫁给武大 因为地主阶层的打压,追求自己爱情却不得,被广大男人定义为水性杨花。
潘长江演武大郎,我给导演组竖个大大的拇指,人物形象抓的真准,没有人比长江更适合了,因为看的小品的人物性格也差不多。
有人问「纳人说」的摄影师马天亮:听说你拍了个纳税人的片子?(笑喷)
「纳税人」是个太容易想到的词。没有人不纳税,哪怕买个饼子花5毛,其中也有几分甚至几毛是税钱。「纳人说」是关于摩梭人的,他们自称“纳人”。如果说纳人和纳税人有什么关联的话,纳人也是纳税人。
「纳人
有人问「纳人说」的摄影师马天亮:听说你拍了个纳税人的片子?(笑喷)
「纳税人」是个太容易想到的词。没有人不纳税,哪怕买个饼子花5毛,其中也有几分甚至几毛是税钱。「纳人说」是关于摩梭人的,他们自称“纳人”。如果说纳人和纳税人有什么关联的话,纳人也是纳税人。
「纳人说」片长47分钟,有点像一堂网课:近景、一个一个讲述者、注视着我、对我讲话、唱歌,大部分是摩梭话,画面上有中英文字幕。空镜、全景等等其他的加起来好像不到4分钟。我开始觉得节奏有点慢,后来却觉得时间有点快。在和讲述者对视、聆听、观察之际,片子一下就演完了,让人回不过神,想往下看,可是没有了。
最初看到预告片吓了一跳: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一张张脸!连脸上的雀斑和皱纹都有诗一样的韵律,好看得不真实。我曾设想,实际本人的脸可能没这么好看。后来在《纳人说》首映式看到两位纳人嘉宾,一位小哥哥和一位小姐姐,都是一脸的胶原蛋白,也挺好看,但赶不上片子里我注视过的那些脸。小哥哥小姐姐的脸我不会看呆,而片中的每张脸,都能把我把我目光定住。那些脸哪儿来的这么大魔力?
看第二遍时,我开始怀疑配乐是幕后黑手。配乐舒缓悦耳,滴滴入心,可能暗地里美化着讲述者的脸。我关掉声音再看,似乎真的有点不同,那些脸好像变瘦了(自我暗示的结果)…… 但没多久,那种节奏慢、时间快、把人定住的感受再度弥漫了。
片中的讲述者不是一直絮叨,有大段时间是无声地看着镜头,有的自在、有的严肃、要的要笑场。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他们的NVC(不用说话而表达出来的“语言”)都不可阻挡地飘舞出来。那些眼神、表情、手势一时不停地在表达,滔滔不绝。盯着寂静画面里的纳人,他们慢悠悠涌来的NVC把我的目光吸在了他们的脸上。他们的NVC很容易让人看进去,很容引起共鸣,所以很容易让人一直想看下去。这让我注意到,当无需顾忌的、放松地注视他人的时候,这种“看进去”和“共鸣”如此的轻而易举。也许,无言的注视特别方便我们投射自己的意识,把我的理解、愿望、好奇随心所欲地投射到讲述者的眼神和表情里。可能是因为这样,每位讲述者的影像都承载着我的意念,很快我就和讲述者产生了共鸣,我想其实那里面更多是自己和自己的共鸣。
无言的对视让人萌生爱意,也许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一直想要肯定的自己,和我们共鸣共感的是我们投射上去的爱欲、评判、悲悯。我对摩梭人的概念是神秘、浪漫、原生态,都很抽象而模糊。注视这些讲述者,神秘、浪漫、原生态的概念清晰和丰满起来,我似乎还为此频频点头,觉得这纪录片充满了真实。我们眼中的真实常常是这样,我们投射了什么,就相信什么。如果抬杠的话,片中的脸比现实更好看、有配乐的视相比现实更诗意,讲述者极力辩解“走婚”的说法… 这些算不算与真实的冲突?
片中有两位讲述者是达巴,达巴是摩梭人信仰的达巴教的神职人员。我可能因为对苯教略有接触,就想当然地把纳人的”达巴“与苯教的“敦巴”(觉者)进行连接,希望是同一个词。在听到过的一些研究中,有些观点认为摩梭人与古代象雄人有关联。象雄是1千多年被吐蕃灭掉的一个漫长的部族时期,象雄人的信仰苯教。苯教观点认为,绝大多数人误解了真实,比如看到水中的月亮,会认为看到了真实的水面和月影。实际上水面和月影的相一直地改变,即生即灭,绝不重样,没有任何一个刹那的内容能原样地延续到其他刹那里。所以内容上的“真实”本质上并不存在,因为定义时的内容到了表达时已变得不同。事物没有被能真实定义的内容,只有能被概括描述的状态。按照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把对“真实”的期待,从内容转向状态。
比如,好几位讲述者都说“走婚”不是纳人原本就有,而是外人为赚钱搞起来的,这和一些研究资料里讲的不同。按照上面“真实”的观点,其实我们不必费心考量这个说法的内容是否“真实”,这当然不是暗示讲述者在说谎,而是因为这就是讲述者在那个当下的选择,就是他当下的状态,是我们完全可以确认的“真实”。再如片中的脸比现实的脸好看,配乐使那些脸更有诗意,这些当然会和现实有出入,可这不就是我们选择观看影片的原因之一吗?我们期待从这些艺术家的创作里获得享受的体验,不仅是因为我们缺少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的时空机会,更因为我们知道,艺术家具备高于生活的状态,能呈现给我们即使亲眼去看亲耳去听也不易得到的“真实”。汪哲导演说,别人的声音不能代表我们,我们更希望自己为自己发声。听到她这么讲,我也确实看到和听到了她所记录下来的真实:真的纳人,真的自己讲述,讲述他们真想表达的东西。
沉浸在纳人讲述者的对视中,尤其无声的片段,我感觉一些幼稚的投射清晰起来,尤其是自己那些以审判者、救世主自居的起心动念,如此的鲜明。其实,纳人跟我一样,也是纳税人。
本来不想给这部电影写影评,只打算推荐给比较好的亲戚朋友就算了的; 自己近年也没写过什么影评,担心写不好。不过看到有一星的评价还是有点儿震惊,觉得有必要说说这部电影的好。
我们每个人生活多少都遇到过难事,可像男主这么不顺的还算少有的。男主遇到难事时候的反应还是很值得关注的。有人是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自暴自弃——这种人不算多也
本来不想给这部电影写影评,只打算推荐给比较好的亲戚朋友就算了的; 自己近年也没写过什么影评,担心写不好。不过看到有一星的评价还是有点儿震惊,觉得有必要说说这部电影的好。
我们每个人生活多少都遇到过难事,可像男主这么不顺的还算少有的。男主遇到难事时候的反应还是很值得关注的。有人是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不自暴自弃——这种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是幸福的那类人;有人觉得委屈难捱,转而怨天尤人甚至报复不相干的人,这样的人我们也能在各类报道上见过。男主代表的应该是中间那一类人,做自己能做的,有一点点的不认命,也有一点点的同情心。看到弹幕有很多人说男主太傻,我会说他是那种容易感情用事的人,这样的人很可爱,也很容易受伤。很高兴男主的老婆和朋友始终支持他,要不然崩溃就是可以预见到的结局。
这部影片看似很压抑,压抑到打开10多分钟我就不想再看了,觉得太憋屈。可能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会用我们的思路去想男主的难题,总有那种假设:如果是我,我会。。。。但我又想到我的父辈们、兄弟姐妹们也许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我想看下去,以他们的角度去想男主的每一个决定是否合理合情。总结下来会发现,男主犯了我们每一个人会犯的错误,但也做了我们每一个人会做的好事,也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难题。这是这部影片的价值所在,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反思自我。、
总体而言,整部电影起承转合非常到位,高潮处令人唏嘘 ;基调色差也很对我胃口,看着很舒服;演员更不用说,原声演绎,很接地气。
说说东北的大环境吧。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向每一个肯深挖东北的作家、编剧、导演等文艺工作着致敬。 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看到有很多评论评价东北有多么落后之类,我很难过,不是因为东北真的是这样,而是难过于很多人看待事物仍停留于表面。我相信比起一些精致的lj,这类影片才更应该被关注,更应该引起反思。感谢本影片的全体创作者,会继续期待你们的作品。
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片儿,而我之所以拿出来推荐,是因为其中有《夜行神龙》的元素,就是白天成为石雕像,夜晚就可以飞天的正义天使。这种石像鬼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房檐的螭吻一样,作用是喷水。据说其另一职责是看大门的,大概也就是结界的结点之类。当然这部电影里也并非完全乏善可陈,例如教堂设计的就不错,整体的庄严肃立感很有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还有可爱的妹纸。当然,还有吸血鬼反派专属老爷子比尔?奈伊。Over。<
这是一部很无聊的片儿,而我之所以拿出来推荐,是因为其中有《夜行神龙》的元素,就是白天成为石雕像,夜晚就可以飞天的正义天使。这种石像鬼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房檐的螭吻一样,作用是喷水。据说其另一职责是看大门的,大概也就是结界的结点之类。当然这部电影里也并非完全乏善可陈,例如教堂设计的就不错,整体的庄严肃立感很有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还有可爱的妹纸。当然,还有吸血鬼反派专属老爷子比尔?奈伊。Over。
解读《我可能不会爱你》之一:两个家庭的深度剖析此剧最让人纠结的当然是男主女主之间的情感咯。不过,如果要准确、清晰地理解主角情感,首先应当了解他们的家庭。剧中虽然没有完整地交代两个主角的家庭背景,但是,从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他们口中关于过去的只言片语,依然可以还原他们的家庭原貌。一、大仁的家庭大仁的家庭,最开始的时候,从本质上说,只存在一个家长——爸爸,其他全部都是
解读《我可能不会爱你》之一:两个家庭的深度剖析此剧最让人纠结的当然是男主女主之间的情感咯。不过,如果要准确、清晰地理解主角情感,首先应当了解他们的家庭。剧中虽然没有完整地交代两个主角的家庭背景,但是,从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他们口中关于过去的只言片语,依然可以还原他们的家庭原貌。一、大仁的家庭大仁的家庭,最开始的时候,从本质上说,只存在一个家长——爸爸,其他全部都是“孩子”。因为妈妈是骄傲的公主,妹妹和大仁都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只有爸爸是忠实的仆人。第二集中,大仁的妹妹有言为证:爸爸活着的时候,天天伺候公主(妈妈)要被骂。所以,这时的家庭,就是一种1V3的格局:一个爸爸伺候三个孩子。等到大仁稍微年长一些的时候,他就会与爸爸一起承担“仆人”的角色。剧中的大仁,在生活中充当妹妹与妈妈之间的润滑剂,就是这种“仆人”角色的延续。那么,他为什么会和爸爸共同承担呢?原因有二:1、从个体的角度看,大仁作为一个小男孩,自然会以爸爸为榜样,内化爸爸的行为模式——仆人。同时,作为一个小男孩,大仁尤其希望得到妈妈的爱,而爸爸的行为模式是妈妈喜欢的,所以,对母爱的寻求,加深了内化“仆人”模式的程度。2、从家庭的角度看,之前的家庭内部格局(1V3)是不平衡的。因为爸爸不仅要伺候三个孩子,还得忍受妈妈的责骂。就算爸爸的承受能力再强,内心肯定会存在怨气,既然无法通过口头宣泄,那这些怨气就会无意识地笼罩在整个家庭。这种不平衡所营造出来的张力,也就驱使大仁无意识地加深“仆人”模式的内化程度。当大仁能够成为另一个仆人,原先1V3的格局就变成了2V2,这样就平衡了。家庭的紧张氛围也就缓和了很多。当爸爸去世,大仁的家庭就变成了1V2的格局,于是,整个家庭的氛围,又会变得有些压抑、紧张,这种感觉很符合剧中一开始所呈现出的大仁家庭。当温柔可爱的白叔,若有若无地加入到大仁家庭的时候,整个氛围又缓和很多。因为白叔虽然不是正式加入,但原先不平衡的1V2格局,至少变成了稍微平衡的1.5V2格局。至于大仁的妹妹淘淘,与妈妈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也是大仁家庭内部动力的一个缩影。家庭中只有一个爸爸,三个“孩子”势必都要争夺爸爸的爱。大仁,在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的驱使下,无意识地退出了竞争,苦逼地和爸爸一起做了“仆人”。而淘淘,因为一直没有退出竞争,所以一直与妈妈针锋相对。第二集中,淘淘与妈妈发生冲突的诱因可见一斑,淘淘就是因为妈妈不停地责怪爸爸才会与妈妈起冲突。而且,在生活中,淘淘一直把妈妈称作“老公主”,嫉妒愤恨之情溢于言表。唉,这就是一场活生生地争夺父爱之战啊!那么,淘淘为什么没有退出竞争,像大仁那样承担“仆人”角色呢?这背后的动力与大仁的动力是相辅相成的。1、从个体的角度看,淘淘作为一个小女孩,自然会以妈妈为榜样,内化妈妈的行为模式——公主。同时,作为一个小女孩,淘淘尤其希望得到爸爸的爱,而妈妈的行为模式是爸爸顺从和喜欢的,所以,对父爱的寻求,加深了她内化“公主”模式的程度。2、从家庭的角度看,大仁是淘淘的哥哥,在淘淘还没来得及感受到家庭动力不平衡的时候,大仁早已经无意识地把家庭格局调整为2V2。所以,既然格局已经平衡、家庭氛围已经缓和,淘淘只要安心接受爸爸和哥哥的服务就好了,根本没有任何动力促使她做出改变,反倒是有动力促使她维持“骄傲公主”的现状,加深“公主”模式的内化程度。总体来说,幼时的大仁,一直生活在“男人伺候女人”的家庭环境中。于是,“男性(仆人)-女性(公主)”的脚本,就会在大仁的内心生根发芽。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仁会在家庭中亲自实践这个脚本,实践的正向结果就会促使大仁把这个脚本逐渐内化为自己人生的固定经验。而且,随着这个脚本的不断内化和深入,它会逐渐泛化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即不论对象的性别,自己都是仆人的角色,这也对应了剧中提到的“配角”。大仁所从事的职业——热心服务机场旅客,也是他内在“仆人脚本”的另一种演绎。这个职业,就是大仁的本色出演。所以,我们根本无法分清,到底是职业成就了大仁,还是大仁成就了职业。二、又青的家庭至于又青的家庭,与上述分析类似,个体心理动力驱使大哥内化爸爸的“懒人”模式——依赖家人、好吃懒做,驱使二姐和又青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照顾家人、独立能干。但从家庭内部动力的角度看,情形就比大仁的家庭稍微复杂些。大哥出生时、二姐出生之前,家庭是1V2的格局。虽然家庭动力的不平衡驱使大哥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但个体的心理动力却驱使大哥内化爸爸的模式。一般来说,内因起主导作用,而且,1V2所诱发的不平衡的家庭动力强度应该不会像1V3、1V4那么强,所以,在大哥的内心中,爸爸的行为模式会占主导,妈妈的行为模式只能是辅助。细微观察一下,剧中的大哥还是有一些霸气外露的,至少他还掌管了一家卤味店。这就是“女王”模式的影响,也是爸爸所完全缺乏的。二姐出生时,家庭是1V3的格局,因为大哥毕竟还小。那么,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都驱使二姐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不过,因为二姐不是主角,所以我们在剧中只能看到一点点二姐“女王”模式的痕迹,尤其是对比一下二姐夫卑微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二姐的霸气了。但是,由于天分不够、胸大无脑,所以,无法像又青那么优秀。如果有脑的话,应该会与又青不相上下的。又青出生时,家庭是1.5V3.5的格局,因为大姐毕竟还小。那么,个体心理动力和家庭心理动力都驱使又青内化妈妈的“女王”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程爸经常把程妈称作“庸妇”,虽然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爱称,但程爸一直期望又青做一个优秀的女人,告诫她不要像程妈那样做一个“庸妇”,可见,这种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看法。所以,爸爸的这种期望,也成为又青内化“女王”模式的另一种心理动力。剧中,又青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女强人形象,就是“女王脚本”的一种演绎。又青会为女同学打抱不平,会关注同事的感情,会允许上班的同事请假,会慷慨地送大嫂衣物,会做饭给爸爸吃,会帮妈妈扔垃圾……这些都是“女王脚本”的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家庭的成员,从强到弱,分布如下:妈妈最强、又青次之、姐姐中间、哥哥较弱、爸爸最弱。这与剧中人物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是吻合的。三、两个家庭如前文所述,两个家庭的氛围,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不平衡的。不过,随着家庭内部动力的驱使以及孩子年龄的增长,两个家庭才逐渐恢复了平衡和融洽的氛围。那么,在孩子们年幼之时,这种一度不平衡的家庭氛围,一定会给他们造成不好的影响。这种不好的影响,就是两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尤其是大仁与又青。从大仁的家庭看,妈妈作为一个骄傲的公主,肯定很难给予幼时的大仁足够的关爱。而“仆人”爸爸的爱,还得分成三份,所以父爱也是不足够的。更悲催的是,大仁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服务家人,这样的大仁是苦逼的,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必然的。从又青的家庭看,爸爸好吃懒做,对又青也是不怎么管的(剧中原话),所以,幼时的又青很难从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而“女王”妈妈的爱,还得分成四份,所以母爱也是不足够的。虽然又青有哥哥、有姐姐,但可以想象,又青年幼的时候,他的哥哥姐姐也不大,又青所缺乏的父母之爱肯定是哥哥姐姐无法给予的。所以,又青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为照顾家人出一份力量,内心安全感的缺乏也是必然的。大仁与又青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导致他们无法跨越朋友关系的关键所在。这是整部剧的核心主题,也是最让人感到纠结和虐心的核心问题。具体分析请看下篇博文吧。哈哈哈。四、总结1、大仁的家庭,男性弱势,女性强势;又青的家庭,也是男性弱势,女性强势。虽然两个家庭的强弱表现形式不同,但强弱的性质是一致的。2、家庭内部动力的平衡,是靠家庭的所有成员来维系的。不和谐的父母关系所诱发的不平衡,就会驱动着孩子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过程,不是意识所能控制和把握的,它们都是在无意识中悄然发生着。虽然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过早地为家庭分忧解难,但是,不平衡的动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拉扯进来。3、父母关系是家庭中的首要关系。父母互相关爱,孩子们才能获得足够的父爱与母爱,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解读《我可能不会爱你》之二:一段“主仆式”的孽缘终于,开始涉及此剧的核心啦!大仁与又青,我来啦!哈哈哈!一、大仁与又青: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整部剧的主线就是大仁与又青之间的关系,其他的关系都是围绕这个主线展开的。大仁与又青,是“最好的朋友”,十几年一直维持“好朋友”的关系,却始终无法成为恋人。各位看官们最揪心的就是,明明两个人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为何彼此都无法迈出那关键一步——大仁不停地压抑自己,又青有意无意地回避与忽视。第二集中的小剧场《收信快乐》,有一段台词,是理解这段关系的关键点。在此贴上:“你知道吗﹗﹗我花了一辈子学一件事,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但终究我还是学不会。我没有办法接受,拥有青春,其实已经开始在失去青春;拥有婚姻,其实已经开始失去婚姻;拥有名声,其实名声也会失去;拥有了财富也一样,健康也一样,就算养一只狗也一样。拥有爱,天啊﹗失去爱更让人无法接受,为什么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都在得到的同时已开始失去呢﹗如果我不曾拥有,那我也就没什么好失去的了不是吗?”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这就是暗藏在大仁与又青心中的恐惧。彼此都害怕失去对方,所以,他们努力地维系朋友关系。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他们太想拥有对方,反而不敢靠的太近。再换句话说,在他们的心里,爱情没有友情坚固——友情可以永远地拥有对方,爱情则有可能失去对方。因此,“最好的朋友”,这种关系的背后暗含了两层意思:1.大仁与又青非常契合,契合到如胶似漆,期望永远相随相伴;2.大仁与又青都不相信爱情的坚固。“永远相随相伴的期望”,在“不相信爱情坚固”的干扰下,最终形成了“最好的朋友”。那么,大仁与又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期望?他们又为什么不相信坚固的爱情呢?下面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两个主题的解读。二、大仁与又青:公主与仆人的完美契合其实,每个人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形成内在的人际关系脚本。以后的生活,不过是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自动地、不知不觉地重复演绎这些脚本。引用剧中反复出现的一句俗话——狗改不了吃屎。玩笑之中,确是一种无奈的真理。回到剧中,大仁与又青,之所以如此契合,契合到希望永远的相随相伴,就是因为他们俩一个扮演了公主,一个扮演了仆人。公主需要仆人伺候,仆人也乐意伺候公主。离开仆人,公主不再是公主;离开公主,仆人也不再是仆人。也就是说,在亲密关系中,大仁自动地演绎了仆人的脚本,而又青也自动地演绎了公主的脚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背后,是两个人内在脚本的完美契合。追根溯源,内在脚本的形成还是源于他们各自的成长经历。追溯的过程在前一篇博文里已经得到详述。需要注意的是,前一篇博文中提到的“女王脚本”只涉及了“照顾他人、独立能干”的形象,实际上,这个脚本还包含了另一种形象——霸道任性、需要呵护与照顾。这就是大仁所说的“骄傲公主”,在这里也可称作“公主脚本”。因为又青的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这个所谓的“女王”,其内心是很脆弱的。从本质上说,“女王脚本”是在用外在的强大防御内心的脆弱。于是,当又青面对亲密关系时,她的防御会降低,就激活了“骄傲公主”的形象。如果抛开亲密关系的氛围,她的防御就会增强,从而激活女强人的状态。可见,一个人,无论是感情还是工作,其实都无法摆脱幼时形成的内在脚本的影响。当大仁与又青相遇,各自的内在脚本便自动地被激活,于是再也不想分开,希望永远相伴。这便是“公主仆人一相逢,便胜却人生无数”,一段主仆式的孽缘啊。三、大仁与又青:我不可能爱你前面提到,大仁与又青觉得爱情没有友情坚固,或者说,他们俩都不信任爱情或婚姻,害怕爱情或婚姻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这种感觉有些不合常理,但这种感觉背后的心理动力,则是二人内心安全感的缺乏。这种缺乏,也需要回溯到他们的成长经历。1.大仁的成长经历从大仁的家庭看,妈妈作为一个骄傲的公主,肯定很难给予幼时的大仁足够的关爱。而“仆人”爸爸的爱,还得分成三份,所以父爱也是不足够的。更悲催的是,大仁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服务家人,这样的大仁是苦逼的,内心安全感的缺乏是必然的。第二集中,大仁的妹妹一语道破:“你都不会觉得自己很可怜吗?你这一生都要被女人折磨耶。你看,你的那些同事,你妈,我,还有程又青。你比爸还惨。”大仁只能付之一笑。大仁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可怜,因为可怜的感觉会让自己很痛苦,尤其会让幼时的自己痛苦,所以,大仁只好将这种仆人式的可怜“合理化”,就像他说爸爸把妈妈捧在手心是一种幸福。很多时候,我们的合理化解释,都是为了避免让幼时的自己承受痛苦;而当我们能够合理化的时候,也就代表我们已经开始习惯这种模式——正如大仁把伺候霸道任性的又青看作一种幸福。2.又青的成长经历从又青的家庭看,爸爸好吃懒做,对又青也是不怎么管的(剧中原话),所以,幼时的又青很难从父亲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而“女王”妈妈的爱,还得分成四份,所以母爱也是不足够的。虽然又青有哥哥、有姐姐,但可以想象,又青年幼的时候,他的哥哥姐姐也不大,又青所缺乏的父母之爱肯定是哥哥姐姐无法给予的。所以,又青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反而在各种心理动力的驱使下,还要为照顾家人出一份力量,内心安全感的缺乏也是必然的。此外,即使妈妈辛苦地照顾一家人,爸爸还是把妈妈称作“庸妇”。虽然现在看来,这是一种爱称,但是,对于幼时的又青来说,如果一个好吃懒做的爸爸成天喊着妈妈“庸妇”,又青会觉得这是爱称吗?所以,当妈妈摔伤住院、爸爸亲自熬汤服侍妈妈后,她说:“我以前都不知道你爱妈。”可见,几十年来,又青对父母的爱情一直是持否定态度的。四、大仁与又青:一个小结如此看来,正是各自的成长经历,使得大仁与又青缺乏安全感,使得大仁与又青感受不到爱情的坚固可靠。而如此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爱情坚固可靠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会轻易相爱呢?而且,越是爱对方,就越是不敢去表白,因为实在太害怕失去对方。爱情太危险,我们不如一直维持友情吧。所以,他们俩,谁都没有勇气第一个突破朋友关系,谁也不敢第一个迈出那关键一步。因此,对于自己最爱的人,大仁只能说:我不可能爱你;又青说:你不可能会爱我。而且,我们在剧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周围充斥着婚姻破碎的例子——离婚的离婚、外遇的外遇、丧偶的丧偶。这种外部世界的婚姻破碎,实际上对应了内心世界安全感的缺乏,对应了内心世界对爱情或婚姻的质疑。就像内心快乐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快乐的,内心悲伤的人看到的世界都是悲伤的。五、大仁与又青:恋爱模式不是不爱你,而是不敢爱你,而是害怕与你分离。这就是主题曲的内涵,也是这段孽缘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述:一方面,内在的“主仆脚本”让他们希望永远和对方在一起;另一方面,内心安全感的缺乏让他们不敢触碰爱情。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找一个“还不错”的对象恋爱,同时,让恋人也接受自己的好朋友。一旦恋爱关系危及朋友关系(99%是必然的),那恋爱就得结束。——这就是大仁与又青的恋爱模式。另外,为什么大仁的恋爱期与又青的恋爱期会交错进行,从来没有两人同时空巢的时候呢?因为,如果两人同时空巢,朝夕相处,两人相爱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而如果两人同时恋爱,那两人的距离又拉得太远。所以,最好的状态的就是“一人恋爱,一人空巢”。可见,避免同时空巢,实际上是他们在无意识地避免两人相爱;避免同时恋爱,实际上是他们在无意识地避免两人分离。也就是说,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相爱与分离之间的最佳距离,一直在努力维持“最好的朋友”的关系。既然大仁与又青不敢相爱是因为他们害怕分离,那么,当他们意识到彼此即将真地要分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要相爱了。所以,当任何一方发现即将失去对方的时候,发现的一方一定会努力向前,被迫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作为仆人的大仁,肯定是不忍心让作为公主的又青意识到自己将要与她分离,所以,最后只能靠“意识到分离”的大仁,做出那一步勇敢的跨越——大仁说:“可不可以让我做你的朋友,但不只是朋友。”(泪奔哦……)六、大仁与Maggie正如前文所述,对于大仁与又青来说,“一人恋爱、一人空巢”是最好的状态。当又青空巢时,大仁就开始不知不觉地恋爱了。而且,习惯了仆人角色的大仁,在Maggie面前,体验到了做王子的状态。这种角色偶尔转换的新鲜感,也使得大仁默默地接受这段感情。不过,大仁的脚本毕竟是仆人,所以,与Maggie在一起的时候,大仁基本上处于冬眠状态——自己的仆人脚本没有被激活,所以大仁很无感。还是那句话:顺从的仆人,只有遇到霸道的公主,他才会有来电,才会有感觉。够贱、够自虐吧,但是木办法,内在的人际关系脚本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当Maggie主动要求为又青张罗对象的时候,大仁是很不满的,并对Maggie提供的人选予以否定。从表面上看,是大仁爱又青;从内心深处看,是大仁不想与又青分离太远。他只想维持“一人恋爱、一人空巢”的状态。当又青与大仁真地同时恋爱了,他们的冲突就越来越多。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有些远了,这诱发了两个人无意识的分离焦虑。就像一个孩子,如果离父母太远,他就会焦虑不安、不停地哭闹。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大仁与又青就会很容易发生矛盾与冲突。最终,习惯处于弱势的大仁选择了妥协,选择了与Maggie分手。他们又恢复到“一人恋爱、一人空巢”的状态。七、Nic、威哥与又青Nic的外形虽然是个小正太,但从内心来看,他与威哥是同一类型的——温柔的霸道。这正是对又青造成致命一击的地方。前面提到,又青的内心缺乏安全感。尽管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女强人,但在内心深处,她依然是一个小萝莉,需要呵护与照顾。所以,大仁的呵护、Nic与威哥的照顾,就是吸引又青的核心要素。只不过,大仁的呵护是被动的,而Nic与威哥的照顾是主动的。如果说,大仁与又青是仆人与公主,那Nic、威哥与又青就是王子与公主。顺从被动的体贴,平淡如白开水,渐成习惯;霸道主动的温柔,激情如香槟,怦然心动。所以,在平淡如水的温吞环境下,偶然的一瓶香槟,必定会让又青“招架不住”。不过,王子与公主终究不如童话中那般最合适。十二集中,又青的妈妈一语道破:“一个家哦,一定有一个唱歌的,旁边的人都在帮他伴奏。那如果你和丁立伟,两个都在唱歌,两个都在抢麦克风,这样子怎么行啊。”婚姻也像跳双人舞,需要有一人引领,一人跟随,这样才能跳成一曲和谐的舞蹈。一个是王子,一个是公主,难免要争抢麦克风,摩擦与冲突自然少不了。如果一个是仆人,一个是公主,那公主就是引领者,仆人是跟随者,关系就会非常和谐、稳固。所以,一开始公主(又青)会很享受王子(威哥)霸道的温柔,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仆人(大仁)的顺从体贴更合心意。毕竟,白开水才是真实的生活,香槟只是一时的调味品。八、东北大乱炖:各种关系和问题1、大仁的磨叽很多人都在吐槽大仁的磨叽,吐槽是因为不了解磨叽背后的心理动力。磨叽,体现的是大仁内心的冲突与挣扎:一方面,希望和又青永远在一起;另一方面,害怕爱情会破坏与又青的关系。这种冲突与挣扎的根源,就在于大仁的安全感缺乏——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永远不敢表白的,永远不敢用嘴直接说出“我爱你”的;即使稍微有点勇气,他也只能用短信来试探。所以,他总是犹豫不决,磨磨唧唧,错失良机,阴差阳错。可见,我们的成长经历多么重要,幼时的感觉与印象也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我们似乎忘记了,但它一直存在着,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不可撼动的影响。2、又青的自私很多人都在吐槽又青的自私——明明已经模糊地觉察到大仁的爱,还要有意无意地去忽视,期望在与威哥交往的同时,还能继续保持与大仁的友情,期望威哥能够接受自己与大仁的“纯洁”友谊。唉,这种恋爱模式,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最苦逼的还是“仆人”大-仁-哥,即使自己再不爽,也要努力维持自己与又青的关系,也不忍心让又青觉察到自己与又青的距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吧。3、工作与情感——普通朋友与亲密爱人其实,大仁在工作中并不是很磨叽,要不然,他不可能步步高升。但是,他一遇到情感,就会变得磨磨唧唧黏黏糊糊的,就像山药。又青在面对外人时,也不会总是耍公主的脾性。但是,她一遇到情感,就会变得霸道任性。有人说,威哥是个特例,其实不然。虽然一开始又青表现得像一个小女人,那是因为她的内心需要安全感,威哥的主动让她很沉迷。一旦熟悉了、习惯了,又青就开始霸道了,要争抢麦克风了。但是,又青发现她抢不过威哥,于是又青郁闷了、凌乱了。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如此,面对工作是一种状态,面对情感是另一种状态;面对普通朋友是一种状态,面对亲密爱人是另一种状态——这就是“关心则乱”。面对外人,我们很容易保持理性,不会陷入其中;面对亲密关系,我们的情结就会自动地被激活,沦陷而不自知。所以,很多人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但在情感中会捉襟见肘。不过,不论是哪种状态,都能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寻得端倪,发现线索。4、看待婚姻的新角度有人说,既然又青不相信爱情的坚固可靠,那为什么她会同意威哥的求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又青不够爱威哥。因为不够爱,所以即使婚姻破碎了,自己也不会那么痛苦。既然失去不会那么痛苦,自然就可以放手结婚了。但是,又青太爱大仁,而恋爱或婚姻有可能让她失去大仁,失去大仁是她无法承受的痛苦,所以,她宁可与大仁维持最好的朋友关系。由此,我便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彼此将就的婚姻。这种将就的潜台词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反正我不是很爱对方,离婚了也不痛苦,那就先结婚吧。不是所有人在将就的同时,都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在身边,所以,他们的将就,可能是因为曾经在恋爱中所遭受的创伤。第一次深爱过,分手了,受伤了,留疤了;下一次,便不敢爱的那么深;如果再有下一次,就更不敢爱的那么深……最终,找个“还不错”的人,将就着过完一生。因为,即使再分开,自己也不会那么痛了。突然想起一位同学所说,“人一生在爱情方面的能量总量,本来就是有限的。无论这对后来者有多不公平,但也没办法了。后来者也不必心存芥蒂。想想,你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完,9000余字,谢谢观赏!)
說在前頭:兔子是個名字瞎,非常容易打錯名字,請大人們不吝指教,感恩。
一起追劇扮柯南之 "太子妃小产事件"
1[太子妃小产事件]顾内人做了什么?她有罪吗?
上一次手信事件,殿下已经怀疑她,试探她,也已经算确认她在说谎,所以要逼走她了,但是陆文昔
說在前頭:兔子是個名字瞎,非常容易打錯名字,請大人們不吝指教,感恩。
一起追劇扮柯南之 "太子妃小产事件"
1[太子妃小产事件]顾内人做了什么?她有罪吗?
上一次手信事件,殿下已经怀疑她,试探她,也已经算确认她在说谎,所以要逼走她了,但是陆文昔为了父兄,必须找到理由留下来。很快的,军马案发生了,太子妃怀孕了,各方蠢蠢欲动。对于陆家而言,太子妃生下皇孙,意味着对头张家掌握大权,更不利于陆家。于是姜尚宫给陆文昔一包华泽兰,命她动手让太子妃小产。由于太子妃只相信顾内人一个人,她是很容易动手的……为了父兄她动过念头,但最后她认为”因为太子妃是无辜的,孩子是无辜的”,把华泽兰抛入炉火中焚毁。
顾内人向太子陈述,认为自己就动机上,已是有罪了。
然而尽管她没有动手,但是她希望真凶能够被找出来,所以坚决不认罪。
“时间如果有暂停键,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在某一时刻停下它,哪怕没有后来,就停在这儿就好了……”
一直很喜欢九夜茴的文字,娓娓道来中,有关亲情、爱情、友情世界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就这样铺陈开来。
她的作品
“时间如果有暂停键,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在某一时刻停下它,哪怕没有后来,就停在这儿就好了……”
一直很喜欢九夜茴的文字,娓娓道来中,有关亲情、爱情、友情世界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就这样铺陈开来。
她的作品大多被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包括电影版《匆匆那年》,剧版《匆匆那年》及《匆匆那年:好久不见》,以及电视剧《花开半夏》《初恋爱》《白狐的人生》等等。
如今,又一部九夜茴作品《曾少年之小时候》来了。虽然故事都是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但那承载着几位少年们成长的灯花胡同,那个充满了时代记忆的大杂院,每一处细节都在悠悠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怀旧感十足,秒回曾经的九十年代
《曾少年之小时候》是所有九零后的集体回忆,从剧情开篇的迎“97香港回归”,到之后的“三峡大坝合流”,等等,每一个历史节点,都是深刻在记忆中的年轮。由此,女主谢乔从剧情开篇,就在“备战”香港回归时的天安门大联欢的表演,也确实将观众们一秒拉回到那个令国人欢呼雀跃的盛大节日。类似的场景,还有许多许多。
基于故事的年代感特质,《曾少年之小时候》的服化道也相当精细,太多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剧中为我们呈现了极其符合故事发生年代的“潮物”,包括电视机、录像带、收录机、学习机、手机等等,科技产品的持续迭代,也正是科技中国的进步之程,几集剧情过去,社会变革的浪潮让人心头一热。
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剧中的几位小伙伴们都心心念的“捷安特”自行车,在那个没有共享单车,满大街都是凤凰、永久等本地自行车的年代,一辆时尚又轻盈的合资山地车,简直就是最炫酷的存在。不得不说,《曾少年之小时候》所带来的氛围,确实是小时候最纯粹的怀旧味道。
谢乔和秦川,照见曾经青涩的我们
《曾少年之小时候》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回忆,也可以从中找寻到我们曾经的自己,剧中的几位少年,都有着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我们也可以由此对号入座,看看哪个角色,是自我人物投射,也许是秦川,也许是谢乔,也许是何筱舟……总有一刻的剧情看起来似曾相识,也总有一个身影宛若亲友或邻家。
如果看九夜茴的作品多了,能够比较深刻的感觉到,她一直在书写一种宛若亲身经历般的人生,从童年到校园,再到社会之中的挣扎与打拼。此次《曾少年之小时候》也是如此,无论是青梅竹马的“发小儿”情缘,还是嬉笑怒骂的同学友谊,因为相遇太早,才有了更长的人生羁绊。但也因为有了太多的打打闹闹,才让那萌生的爱恋,成了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交错的命运,埋藏的情感,带来太多的不舍和遗憾。
剧中的谢乔和秦川,大概便是如此,当然,还有一个必须要提的何筱舟。秦川喜欢谢乔,谢乔崇拜何筱舟……而秦川和谢乔,虽然是可以疯闹的一对发小儿,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又都出奇的相似:喜欢把爱藏着心底,用陪伴来感动对方。偏偏是这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羞涩与骄傲最害人,也由此令《曾少年之小时候》未来的剧情,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各种的意外。
看到他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命运,一部剧追得人牵肠挂肚,这注定是能够在内心深处留下印痕的作品。
以点及面,从小切口映射大时代
整部《曾少年之小时候》的故事从1997年开始,带我们重回曾经的流金岁月。这样的剧情时间线,恰如一部中国版的《请回答1997》,于生活的细微处,传递出大时代的勃勃生机。不过,特别纯正的京味大杂院生活,与中国式的邻里关系,和邻国又有太多的不同,这是属于我国九零后一代的集体回忆。
小小的灯花胡同,宛若灯盏上跳跃的火苗,看似微弱,却能量巨大。由此,《曾少年之小时候》也是一部非常有概括性的时代作品,看剧中的三个家庭,分别设定为知识分子家庭、工人家庭和个体户,非常符合传统观念中“士农工商”的设定,是对当下社会劳动分工的精练与概括,是一个整个大时代的缩影。
就已经播出的剧集来看,该剧对于三个家庭生活的描绘比较“事无巨细”,相当“面面俱到”,出场的人物也众多,但也正是这样的“复刻”式再现,让我们得以于其中感受到生活本源的样子,参悟到生存中最宝贵的特质,那便是由和睦而生的美好。这样的邻里关系,这样的同学情谊,放置到如今,已经是相当稀缺。
《曾少年之小时候》,犹如一面镜子,用以点带面的创作手法,令观众看得见过去与未来,看得见个体与众生。一部清新又温暖的《曾少年之小时候》,所带来的,是在美好旧时光中生发出的深情与感动;一个小小四合院的日新月异,所凝练的,是整个时代巨变的斗转星移。
又好久没有看电影了。今天晚上看完了今年分的韩国政治惊悚剧 特工 (the spy gone north)
和去年这个时候的 铁雨 (iron rain)不一样,这次更像是一个纪录片而不是好莱坞紧张刺激的剧情片,记录着南北情报人员在1997年发生的故事。线性叙事风格简单直白,没有过多的煽情,但是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演员也都是演技派老腊肉(黄政民-韩国特工黑金;赵正雄
又好久没有看电影了。今天晚上看完了今年分的韩国政治惊悚剧 特工 (the spy gone north)
和去年这个时候的 铁雨 (iron rain)不一样,这次更像是一个纪录片而不是好莱坞紧张刺激的剧情片,记录着南北情报人员在1997年发生的故事。线性叙事风格简单直白,没有过多的煽情,但是节奏把握的非常好,演员也都是演技派老腊肉(黄政民-韩国特工黑金;赵正雄-韩国安全企划部海外室崔室长;李圣昊-朝鲜党内高层,海外办事处李明云处长),我现在很少看电影不按快进键了,这算是一部。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是不能剧透所以就只能憋着了。就说一个点吧。因为内部出卖,黄政民97年从平壤仓皇出逃,李圣昊则被捕入狱生死未卜。05年在上海参加活动,黄政民望眼欲穿的看着从从对面门走出来的朝鲜官员。看到李圣昊的时候,两个人只能远远对视但没有机会说话。李圣昊用戴着当年黄政民贿赂用的手表的左手抬了抬眼镜,黄政民则捉弄了一下领带,露出了97年平壤最后见到李圣昊的时候收下的领带夹。
“我还记得你啊!” 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美国电视剧 冷战疑云 (the company)的最后一幕:jack和Eugene 这两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美利坚合众国和和苏维埃联盟的耶鲁同袍在冷战结束后的金门大桥下看夕阳西下。这就是命运啊!当然的,美国佬的煽情功力更胜一筹:jack见了eugene以后,还带来了他本以为另有新欢实际上被送去古拉格了的前女友。那个标志性的BGM 响起的时候,真是感慨万千。
相对应的,我每次看到韩国的这一类电影,包括之前的 柏林档案(全智贤在柏林档案的表现超过 雏菊 5个天安门)还有更早的 生死谍变 ,都在想:那些身处大陆的台湾间谍,或者在世界各地的大陆间谍,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呢?比如金无怠,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牺牲了。又比如大陆在台湾岛上的间谍最起码存在维持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台湾的U-2 侦察机黑猫中队 在任务后期超高的失败率就是证明。他们现在还好吗?中国大陆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拍的比较好的谍战剧除了之前姚晨演的 潜伏 ,就是去年的 风筝 了。但是这都是国共内战时期的事情了,49年以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特工 这部电影是今年五月十一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八月八日在韩国韩国上映的。同时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呢?5月份最火的是 超时空同居 , 8月最火的是 爱情公寓-盗墓笔记。 虽然冯小刚因为崔永元的事情弄得灰头土脸,但是他那句 有那么多垃圾观众才有那么多垃圾电影 我是有点认同了。
从去年 铁雨 里的那句 “保重,严铁勇同志” 到今年 特工 里面 李孝利对韩国姐妹的那句 “路上辛苦了,姐姐”,又一年过去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哪里?而,对岸的台湾朋友们,你们还有人记得那个领带夹吗?
当你被体制痛击的体无完肤,你想要改变体制,于是开始谋划着这一切。
你深入虎穴,运筹帷幄,披荆斩棘。
你玩弄棋子,杀伐决断,手染鲜血。
你的确做到了,站在同伴放弃生命的高楼,看,我说过我可以的。
然而你可曾发现,深入体制的你,也被体制的泥潭牢牢的拉入其中,无法自拔。
还记得你对客户说的那句话吗,你跟医院闹纠纷,你以为医院第一天有纠纷吗
当你被体制痛击的体无完肤,你想要改变体制,于是开始谋划着这一切。
你深入虎穴,运筹帷幄,披荆斩棘。
你玩弄棋子,杀伐决断,手染鲜血。
你的确做到了,站在同伴放弃生命的高楼,看,我说过我可以的。
然而你可曾发现,深入体制的你,也被体制的泥潭牢牢的拉入其中,无法自拔。
还记得你对客户说的那句话吗,你跟医院闹纠纷,你以为医院第一天有纠纷吗?
体制也在危险的看着你,你以为你改变了我吗,当你决定利用我复仇的那一刻起,抱歉,你被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