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11148
  • Libra
    2018/9/29 20:27:54
    大家都写四字弟弟,我就写写蒋友柏吧

    第一次知道蒋友柏是看《悬崖上的贵族》,08年的蒋友柏肩膀没有现在宽,岁月痕迹还没留太多,真诚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自己生活的期冀。10年过去,眼神还是那个眼神,只是身体变的好大只,更有力量感。看40岁的他像奉化区政府人员做presentation,感觉到他跟其他人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更重要的是眼神。其他与会人员只是手撑着下巴,点头思考,其实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有明白蒋友柏讲的东西。他身

    第一次知道蒋友柏是看《悬崖上的贵族》,08年的蒋友柏肩膀没有现在宽,岁月痕迹还没留太多,真诚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自己生活的期冀。10年过去,眼神还是那个眼神,只是身体变的好大只,更有力量感。看40岁的他像奉化区政府人员做presentation,感觉到他跟其他人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认知,更重要的是眼神。其他与会人员只是手撑着下巴,点头思考,其实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有明白蒋友柏讲的东西。他身上少了我们这边普遍不惑之年人的油腻和圆滑,还是10年前的样子。

    【详细】
    9676235
  • 意闲
    2008/11/15 10:01:24
    必然的或然
    翻出陈年碟片,只是想试试还能不能读出内容,却放下手里的事,一路看到底。波兰维罗妮卡(名作Weronika,故此我大概猜出,W在波语和德语一样,发音如“v”)的心声随着一枚无以为继的高音阶猝然而止,同一时间,正翻覆在爱欲狂潮中的法国维罗妮卡(Veronique)忽然心痛如绞,泪如雨下。这样的画面,许多画面,我不陌生,然而记忆却依然到处碰壁,以至于临到终了,法国维罗妮卡伸出手依向车窗外的树,我心里的暗
    翻出陈年碟片,只是想试试还能不能读出内容,却放下手里的事,一路看到底。波兰维罗妮卡(名作Weronika,故此我大概猜出,W在波语和德语一样,发音如“v”)的心声随着一枚无以为继的高音阶猝然而止,同一时间,正翻覆在爱欲狂潮中的法国维罗妮卡(Veronique)忽然心痛如绞,泪如雨下。这样的画面,许多画面,我不陌生,然而记忆却依然到处碰壁,以至于临到终了,法国维罗妮卡伸出手依向车窗外的树,我心里的暗盒似乎再一次倏然明亮随后黯淡时,我不得不问自己,究竟,我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为什么一段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小制作,给了我如此熟悉而陌生的冲击感?

    已故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1991年作品 Le Doulbe Vie de Veronique,中译为“两生花”,译名充分体现了华语不确凿的美感,烟云缭绕,雾中观花,虽然直白的“维罗妮卡的双重命运”或许更贴切。在过去的一周,我找了找相关影评,喜欢刨根问底,凡事要解码要含义,似乎是中国人的脾性,然而,鬼子对维罗妮卡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他们为片中枝节暗语做足功课,仅 IMDB上历年英文写的各路说法就蔚为大观,比如有人提到片子的宗教含义,连主人公的名字都要联系到圣经里的同名人物,所谓维罗妮卡,更可追溯到拉丁文的 vero icon (真像),等等;倒是地道的法文评介很稀罕,而寥寥笔触,却颇可反映作者对影片本身的认真,比如allocine上写道:“她们二人,毫无共通点,父母不同,祖上不同,家庭从无瓜葛。然而她们却又是相同的,都是左撇子,都喜欢赤脚走路,都用金色戒指擦睫毛。最一致的是,两人都有绝尘出众的嗓音,绝佳的乐感,且同样患有心脏隐疾”(Elles n'ont rien en commun, ni père, ni mère, ni grands parents, et leurs familles ne se sont jamais connues.Pourtant elles sont identiques : toutes deux gauchères, aiment marcher les pieds nus, et le contact d'un anneau d'or sur leurs paupières. Et surtout, toutes deux ont une voix magnifique, sublime, un sens musical absolu, et la même malformation cardiaque difficilement détectable. )左撇赤脚等细梢,像我这么恍惚的过客,是压根儿没有留意的。


    我放不下这部不晓得算重温还是初探的电影,看起来还有许多人也一样恋恋且惴惴,这说到底,应当算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魅力吧。明明白水一杯,他却折散出七彩光芒,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理解空间,一等一的小说家都未必做得到。偏偏他又懒得碎嘴多言,这对于意犹未尽的观者,当然无异于默默的撩拨。

    故事诚如allocine简介,讲两个在不同环境成长一样面孔一样禀赋的维罗妮卡,波兰的不顾心疾做了女高音,首次登台就病发身亡,法国的面对人生选择则慎重得多,她去看医生,拒绝舞台诱惑,甘愿平平淡淡教五音不全的小朋友弹奏她和波兰的她都最爱的冯.德.布登梅耶(虚构的荷兰作曲家,实为基耶斯洛夫斯基老拍当普海斯涅(Zbigniew Preisner))。于是,波兰的维罗妮卡做了荆棘鸟,法国的维罗妮卡得以活下去。她们都曾感应到在世上的某个别处,有一个对自己意义非凡的存在,波兰的维罗妮卡觉得自己不再孤单,而法国的维罗妮卡自波兰双生离世后就开始茫然若失。

    她静静的心湖因一个表演人偶剧的男人而涟漪漾漾。通过稀奇古怪的线索,她找到他,才发现她是男人的饵,为了激活新的作品创意。双方都在试探与伤害中迸发出爱情花火,她与波兰维罗妮卡的因缘也被慢慢带起。

    看了片子,读了评论,我一直想,为什么电影偏偏叫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而不是La Vie de Doubles Véroniques, 如果前提是导演的确想描述双生子两个人的不同人生?Allocine上披露片名原定为 La Choriste (唱诗班歌者),后因基耶斯洛夫斯基不愿涉及宗教暗示而更改。然而,无论原名还是更名,主语都是单数,都只有一个维罗妮卡,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指向法国的她的另一种人生,而La Choriste 更无疑是指出现不足全片三分之一的波兰双生。

    当然我没有办法去追问导演的命名用意,不过我觉得,倒不妨迁就这唯一仅有的维罗妮卡,姑且把影片视作同一人的两种生涯。浪漫热忱的,属于理想状态,她除了早夭这一种方式,根本无处遁形,而凉却的现实、躯壳却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被兼容同化,所以真实的维罗妮卡,再也找不回激越的灵魂,生命却得以无惊险继续。维罗妮卡在波兰双生倒下的当刻莫名心痛,那也许是哀悼寂灭的理想和更炽热纯粹的一种生存。她之后被爱情召唤,爱情是她刻意维持的健康心跳中为数不多的杂音,并非要命的,于是最后也不得不落俗,甚至有点丑陋,而男女之情,恰恰是那个理想第一的她不怎么重视的。


    包括新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在内的各种评说,都或多或少认可了维罗妮卡的爱人,那个玩木偶兼写作的男人的一点超自然力,或者说,他充任了上帝的角色。他寄给维罗妮卡的鞋带、录有女高音部的录音带、他本身颇有操控意味的职业、以及他对维罗妮卡带有操控意味的追求,似乎都是暗示。不过,我觉得,不管基耶斯洛夫斯基有没有这层意图,他都利用这个角色很彻底地表现了两性关系中的男性主控欲。看看他在巴黎等到了维罗妮卡,尽管似难言之隐般解释“钓”她的动机,一句话梗在喉咙里,si c'était possible,“您可不可能”半天说不下去,而其实颜色如恒、志在必得;当他去饭店终于堵到她时,重复来一段欲言又止的戏码,然后全线松懈,一觉醒来,已经大剌剌宣誓主权“我爱你”(je t'aime)而非连风流浪子瓦尔蒙(Valmont,见小说危险关系)都优先考虑的“我爱您”(je vous aime);更不用提在维罗妮卡又一次情绪崩溃时,他所采取的自欺欺人的纯男性的原始安慰方式。


    理想的维罗妮卡为理想死去,务实的维罗妮卡一样付出爱的代价,遍体鳞伤。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给出的两种人生路线,两者之间,自然存在无限多可能的状态,你我的状态。或许这便是新观察家所说,基耶斯洛夫斯基并非急于解答,而是提点观众去思考一个永恒的问题:如何生活?(Exactement ce qu'est le cinéma de Kieslowski, travaillé par une seule mais inépuisable question : comment vivre ?)回望每一条活着的路径,每一刻孤独的自己,不一定所有人会假想远方的双生,但几乎所有人都设想过自己的另一种,另n种命运的或然性。可是当所有的或然最终集结成既定的凿凿刀痕,或因外力或因内在或发端于十万八千里以外的蝴蝶效应,那也就是维罗妮卡之所以是维罗妮卡,你我是你我,命运和人之间永不歇止的双向选择,必然的或然了。

    片尾维罗妮卡问爱人,为什么要做两个相同的人偶。他说怕演出中坏损,留一个备胎以应万一。

    回到我翻出这部电影的初衷,倒是颇受启发。碟片压久了也要坏的,这样好的片,趁早备份,交付他年。
    【详细】
    15553177
  • 心里美萝卜
    2020/6/6 0:14:13
    你们直播卖货,我们直播驱魔翻车现场

    1.

    本来神圣的驱魔仪式,却被做成了综艺节目,而“神父“麦克斯眼中只有粉丝人数以及节目效果,而真实性却没有那么重要。

    而舞台上化身神父的麦克斯舞台下却是与粉丝厮混的花花公子。

    1.

    本来神圣的驱魔仪式,却被做成了综艺节目,而“神父“麦克斯眼中只有粉丝人数以及节目效果,而真实性却没有那么重要。

    而舞台上化身神父的麦克斯舞台下却是与粉丝厮混的花花公子。

    12644316
  • 小菊
    2022/10/15 20:57:45
    喜欢第一集最后的台词
    The blood, it came as a dull roar at first. And then a pounding, like the punding of a drum, growing lounder and Iounder, as if some enormous creature were coming through a d
    The blood, it came as a dull roar at first. And then a pounding, like the punding of a drum, growing lounder and Iounder, as if some enormous creature were coming through a dark and alien forest. A huge drum. And then, there came a pounding of another drum,...  (展开)
    【详细】
    14708343
  • 不夜影城
    2012/1/23 22:52:17
    生活中,有些错误终生难以弥补——评《童梦奇缘》
    第一遍看《童梦奇缘》时感觉这片子很一般,甚至是烂,因为其中很多港式的叙事风格与幽默太过庸俗和幼稚,另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凡刘天王演的电影多半属于非精品,这个片子确实也不例外。不过当我在一次出差在大巴上断断续续重温的时候,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光仔最后变成老头死去这个一点也不温情的结局成了电影的点睛之笔,很残酷但很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有些是
    第一遍看《童梦奇缘》时感觉这片子很一般,甚至是烂,因为其中很多港式的叙事风格与幽默太过庸俗和幼稚,另外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凡刘天王演的电影多半属于非精品,这个片子确实也不例外。不过当我在一次出差在大巴上断断续续重温的时候,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不是演员的表演,而是电影所要表达的一种观点。光仔最后变成老头死去这个一点也不温情的结局成了电影的点睛之笔,很残酷但很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有些是你一生也不可能弥补的,尽管你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十二岁的光仔(薛立贤 饰)是个不快乐的小孩,自从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光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黄日华 饰)与新妈妈(莫文蔚 饰)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傻傻的流浪汉(冯小刚 饰),自称提炼了一种能够快速成长的药水。阴差阳错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成长后的光仔(刘德华 饰)既惊又喜,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他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因此闹出不少笑话。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即老师Miss Lee(应采儿 饰),二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递增。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相。已经是垂暮老头光仔这时似乎明白了家庭中的种种道理,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然而这一切已经是不可能了......
     
    亲情无价,似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却是许多人有意无意在破坏和伤害的,电影里的光仔是一个十几岁刚具有叛逆思想的小孩子,他的破坏力很直接也很有限,却依然带给这个重组后的家庭、他的父亲和继母很多烦恼与痛苦,同样带给迅速懂事的自己无尽的歉意与悔恨。电影是说故事,把冲突矛盾集中起来,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些矛盾与摩擦就是伴随着自己的每一天,当遇到自我意念与亲情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一样会像一个孩子一样强调自我而伤害别人,这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不会如同光仔那样迅速的长大,当我们有一天意识到错误,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影片的结局处理的非常好,没有让光仔返老还童,全家幸福团圆,却是让一个孩子承受了不该得到的结局,正是这个悲哀的结局让影片增色不少,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对影片主题起到有力的突出,也让观众有了思考的空间。是啊,生活不是游戏,不能存盘,不能犯了错重来,在拥有的时候要懂得珍惜,家应该永远是自己的最温暖的最安全的堡垒。
     
    不过,影片的亮点似乎也就这些了,点到为止,点到而已,没有更深刻的发掘,剧情整体看起来还是比较薄弱与幼稚,所以在第一遍看起来让我没什么感觉,同时通篇的香港式的叙事风格和幽默让人一看就知道,还是出不了圈,其中光仔与李老师的一段戏实在是太不出彩,占的篇幅不少却没有与整个剧情融合,比较突兀。
    【详细】
    52791218
  • 娱娱鱼
    2022/2/23 14:25:09
    《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是悲剧中的喜剧,一部顶三部,非常值得回味

    昨天又在电影院连看了三部电影,看的第一部是《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是中午12:22场次的,竟然只有我一个人观影,无意中我又包场了。看完想说,这部电影值得回味。虽然最后男主马卓克/马赛克(王祖蓝 饰)死了,但死得真实又幸福,很感动。

    昨天又在电影院连看了三部电影,看的第一部是《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是中午12:22场次的,竟然只有我一个人观影,无意中我又包场了。看完想说,这部电影值得回味。虽然最后男主马卓克/马赛克(王祖蓝 饰)死了,但死得真实又幸福,很感动。

    14237343
  • 小心和小欣
    2014/12/22 10:07:54
    《智取威虎山》源流考
           时至岁末,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踵而至,在《一步之遥》遭遇口碑滑铁卢之后,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也呼之欲出。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岁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个艺术
           时至岁末,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踵而至,在《一步之遥》遭遇口碑滑铁卢之后,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也呼之欲出。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岁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个艺术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杨子荣”。
           谁是杨子荣?围绕杨子荣有多少的故事?杨子荣在各种艺术载体上有怎样的演变发展?徐老怪为什么对杨子荣感兴趣?楼主呕心沥血收集大量资料,为你在观影之前补足功课。
     
    一、1956年——“杨子荣”的诞生:小说《林海雪原》
           要讲《智取威虎山》,必然从原著《林海雪原》讲起。很多人都知道,这部长篇小说是作家曲波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提醒:不是踢球那个曲波丫),但很少有人认识另一个人:龙世辉。
    (曲波插图)
            曲波(1923-2002),山东省蓬莱市人。15岁成了小八路。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做报社记者(小编同行啊)。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1946年冬,他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做斗争,并最终灭之。这就是《林海雪原》的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杨子荣就是曲波的战友。
            1952年到1956年,曲波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那么龙世辉是谁呢?曲波的书稿原名《林海雪原荡匪记》,辗转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后,积压很久无人过问,被一名年轻编辑发现,并亲自进行了大量修改,最终定名《林海雪原》出版。
           这位编辑就是龙世辉,他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人物设置方面都进行了较多改动,其中一处就是“小白鸽”白茹的加入,“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和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世辉就没有《林海雪原》。
    (插图)龙世辉(1925年12月30日—1991年8月18日),
           粗略统计,至1964年《林海雪原》印量达156万册。这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对比一下郭敬明2011年《小时代3.0刺金时代》,全国首发,首印量就是160万册。但后来,书中的杨子荣、少剑波、高波、白茹等一批英雄人物闻名海内外,靠的就是多种艺术形式协同作战。
     

    二、1958年——最早的改编者:话剧《林海雪原》
           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林海雪原》改编为同名话剧,总导演焦菊隐,演员包括童弟(少剑波)、童超(杨子荣)、胡宗温(白茹)等。
    (插图)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朗诵者正是在当前中国话剧界德高望重的,蓝-天-野!
           这部话剧在整个《林海雪原》的发展史上都是较为平淡的一笔,但此话剧在上海的演出倒是激发了上海京剧院的灵感,这才有了以后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三、1958-1967年——最牛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
           《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后,很快就出现了3个京剧改编本: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智取顽匪座山雕》、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和范钧宏的京剧《林海雪原》。
           其中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最初版本,1958年9月17日最早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公演。
           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江青开始插手此剧,并重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推荐。
           1965年3月到1966年5月,上海市委集中多位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第三次修改,初具同名“样板戏”的雏形。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在文章中首次将《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等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样板戏”在京会演,三年前不为同行看好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一举被抬高到八个“样板戏”之首。当时江青曾对演出人员说:“同志们啊,这个戏可遭罪了,我是淌着心上的血写成的呀!为了你们这个戏,我真是心力交瘁呀!”
           1970年7月的《智取威虎山》演出本,是这个“样板戏”的定稿。
           为了扩大“样板戏”的影响,1968年11月到1970年10月,它还被压缩摄制成电影。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突出强化了《林海雪原》中阶级斗争的主题,体现“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少剑波与白茹因为“谈小资情调的恋爱”被隐去姓名,以“参谋长”和“卫生员”代替。而整个剿匪小分队除了杨子荣外都被更改姓名,孙达德改为申德华,高波改名小郭。同时突出了杨子荣对党的赤胆忠心。
    (插图)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1935——),工老生的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却颇有小生的神采,应该是因为演员本身就是个帅哥。
     

    四、1960年——走上大银幕:电影《林海雪原》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林海雪原》,编剧刘沛然、马吉星,导演刘沛然,主演张勇手、王润身等。
           刘沛然当时写出了上下两集剧本,其中下集内容主要围绕“智取威虎山”展开,情节曲折生动,所以电影厂安排先拍下集。
           电影公映后反响很大,但也有批评。1961年,有观众撰文批评该片及同名小说,认为“《林海雪原》之所以不够成功,关键之处在于没有表现出时代特点,没有表现出党的领导作用”。
    (插图,海报,剧照)
           2007年9月29日,“杨子荣”扮演者老演员王润身在长春病逝。由于其生前行事低调,所以网上的报道和生活照比较少见。小编找到了一张生活照:
    (插图)
           王润身曾主演过《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上海》等多部电影。
           而导演刘沛然2014年11月24日于京逝世,享年92岁。
    (插图)
     
    五、1969年——土匪变“英雄”:寻找“杨子荣”
           小说、样板戏、电影,数种艺术形式强力推动下,《智取威虎山》和杨子荣蜚声海内外。但谁也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杨子荣究竟是谁?但没有人问过他来自哪里。
           直到1969年,一个美国人受周恩来邀请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问到“杨子荣来自哪里”,一语惊醒周恩来,他马上指示要在一个月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和亲属。
           对这位当时红极一时的英雄,人人都想抢到自己的地盘上。山东胶东地区一下子冒出三个杨子荣的家乡,各执其辞。还好有照相机这个工具,调查组几经周折,在杨子荣原所在连队获得一张照片,一百多名战士的合照,人头只有火柴头那么大。对照片进行了翻拍放大处理后,交由村民识别,最终确定牟平县宁海镇(今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嵎岬河村是英雄的家乡,而英雄的原名叫杨宗贵。
           对于突如其来的“英雄”认证,杨子荣的家人如拨云见日。因为之十几年来,杨宗贵已经被传在东北做了土匪,杨家人因为羞愧一直在家乡抬不起头来。现在好了,平地一声雷,转眼变烈属,人人看得起。
           不过世事难料,文革期间,杨宗贵再度受到怀疑,被指责“冒充”英雄杨子荣,各种荣誉又被剥夺,包括家属的各种福利。这是后话。
    (插图)杨子荣(后排左三)
           杨子荣的一生还原如下:
           1917年,杨宗贵出生,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 ,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当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1月下旬至2月7日,参与剿匪“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至于其何时改名叫“杨子荣”,并无考证。
         (但此后,仍有部分媒体“死心不改”,坚持不懈地寻找新的“英雄故乡”,例如2008年《青岛晚报》刊登《杨子荣原型可能是莱西人记者找到其唯一女儿》一文,简直是一篇奇葩文。)


    六、1958年后——老少皆宜:连环画中杨子荣
          《林海雪原》出版后,全国各地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根据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其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六集一套的连环画册是公认绘画最精良的一种。现将出版的具体情况开列如下。(注:以下名单,仅局限于文革前出版的《林海雪原》连环画。)
           《少剑波智勇救同志》 张仲改编周韶华、田子绘画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 青椒改编俞沙丁绘画 天津美术出版社1959年7月出版,60开本。
           《奇袭奶头山》(林海雪原之一)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1月出版,60开本,173页。
    (插图)
           《三路进兵》(林海雪原之二)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开本,106页。

           《深入虎穴》(林海雪原之三)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开本,94页。

           《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之四)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8月出版,60开本,100页。

           《将计就计》(林海雪原之五)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9月出版,60开本,112页。

           《大破四方台》(林海雪原之六)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11月出版,60开本,172页。

           《飞袭仙姑洞》《智取威虎山》《调虎离山》(林海雪原上中下)曹丽泉改编傅志旺绘画,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上)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中)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下)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60开本。

           《活捉小炉匠》(林海雪原1)景芝改编姚鸿发、赵明钧绘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64年11月出版,60开本,128页。

           《奇袭奶头山》(林海雪原1)葛庆亚改编钟为绘画,长安美术出版社1965年10月出版,48开本。

    七、1959年——最美“杨子荣”:油画《林海雪原》
            油画《林海雪原》(十三幅), 布面、纸本油画/纸本素描,是孙滋溪1959年的作品。后来的电影和样板戏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都参照了这套插图。
           1958年,29岁的孙滋溪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因喜爱小说《林海雪原》,用一年时间绘制插图。请了很多模特,还被模特顺走过手表。最终完成了十三幅作品,每幅画表现的都是该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形象,将观者瞬间带入小说的情境中去。这些油画也是英文版的《林海雪原》(外文出版社)的插图。
           《林海雪原》英文版的译者是沙博理(Sidney Shapiro,1915年12月13日-2014年10月18日)。1915年生于美国犹太家庭,二战期间,以美国陆军身份参战。1947年4月来到中国,1949年10月1日应邀参加开国大典,从此定居中国。1962年翻译了《林海雪原》,英文名:Tracks in the Snowy Forest。
           关于他还有一个故事:文革期间,他翻译《水浒传》,受江青干预。“当时四人帮他们对总理心怀不满,又不敢明目张胆说他坏话,就拿《水浒传》大做文章,把总理比喻成新中国的宋江,借着骂宋江来把矛头指向总理。我把《水浒传》翻译成Heroes of the Marsh,他们对于我把宋江翻译成英雄(heroes)表示不满。江青说宋江是个“叛徒”,因为他奉皇帝诏令,率领他的部队歼灭了从东北进攻中国的辽鞑靼。我说:“如果你不喜欢heroes,那么outlaws怎么样?”他们以为outlaws是盗匪,可是在英语中outlaws是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用的,是民间英雄。”(沙博理,2011年)
           老头儿活到了99岁,2014年10月18日逝世。
     
    八、1986、2003年——经典重现:电视剧《林海雪原》
           电视剧《林海雪原》有1986年版与2003年版。前者由吉林电视台出品,共十集,导演朱文顺,主演林达信、韩再峰、白玉娟等。
    (插图)
           2003年版的编剧为王德忱、周七月,导演李文歧,主演王洛勇、于洋、童谣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与万科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这一版版电视剧《林海雪原》争议很大,很多观众包括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爱人刘波也撰文批评,2004年10月,杨子荣“养子”杨克武以该剧侵犯了杨子荣的名誉权为由,将总政话剧团告上法庭。2005年8月,终审杨克武败诉,还因此在法律上丢了“杨子荣养子”的光环。
           在2003版剧中,杨子荣成了一介伙夫,油腔滑调,牢骚满腹、爱搞小动作、与土匪妻子有感情瓜葛。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不要因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就在主要人物身上编制太多的情感纠葛,过于强化爱情戏,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可以挖掘所谓的“多重性格”,以免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在1986年版与2003年两版剧里,土匪郑三炮都由演员关新伟扮演。
     
    九、2014年——徐老怪为何要拍“杨子荣”:电影《智取威虎山》
           12月23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电影海报上张涵予版的杨子荣横枪立马,傲视猛虎。
          在当代演员里,张涵予还是比较贴合小编心目中的杨子荣形象的,正、硬、有棱角、又不过分冷。首映礼时媒体和观众反应不错,评价说“把样板戏拍出了时代感”。但小范围的点映出来的评价并不能完全听信。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大波观众的评价吧!
           徐老怪为什么要拍杨子荣?“说起源头来,还是四十年前我在纽约的时候,当时我在华人区做义工,放过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看了之后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入行做跟电影有关的事情,我就要把这个故事变成电影。”
      后来,徐克陆续看了《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更觉得这个故事没有过时。1992年,在一次香港、内地导演的聚会中,谢晋导演曾问他想拍什么内地题材的电影,他马上回答:“《智取威虎山》。”当时成龙还在旁边说:“我演!我演!我要演杨子荣!”
          2010年,成龙宣布新片计划时,其中就有3D版的《智取威虎山》,但因为版权的问题,最终此片到了徐克导演的手里。成龙曾表示“挺遗憾的”。
           但其实成龙在30年前已经拍过这个故事,那就是《A计划》,大家可以回想一下“A计划”的故事情节:马如龙潜入海盗巢穴,最后里应外合,将海盗一网打尽。这不就是“智取威虎山”的香港变体吗,只不过山贼变成了海盗。看来成龙大哥走主流路线,也是从30年前就埋下伏笔的。


    注:本文由小心和小欣收集资料、编辑撰写,请勿在得到作者允许之前转载使用。谢谢。

    ps.实在可惜,影评里不能插入图片,楼主收集了大量图片,只能放到其他平台。
    大家可移步微信公众号:小心和小欣,我将把图文完整版整理到公众号上推送。
    【详细】
    72689283
  • 怪人。
    2020/2/18 20:27:21
    垃圾中的战斗机。

    但凡有一点成年人的人性就不会开机拍这个片。边看边哭,是给我气的,剧情演员尬到极致,我改说些什么才能吐槽它……这个世界太可怕了,不说了我要筹备拍电影了。这个导演可以我也可以,就差洗钱的老板给我投资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aaaaaaa

    但凡有一点成年人的人性就不会开机拍这个片。边看边哭,是给我气的,剧情演员尬到极致,我改说些什么才能吐槽它……这个世界太可怕了,不说了我要筹备拍电影了。这个导演可以我也可以,就差洗钱的老板给我投资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擦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aaaaaaa

    【详细】
    12271162
  • 独来独往的刺猬
    2019/2/10 12:02:09
    What a world

    看完了很压抑的一部片子,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是偏暗色的。在宗教至上男权至上的伊朗,三位身份迥异的女性彼此独立而又相交的故事。

    一位是因为丈夫吸毒入狱而独自照顾不会说话的年幼儿子,靠卖身撑起自己的生活。一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厌倦了乏味的家庭主妇身份,不断四处求职想走出去,但性格怯弱的她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无法自由。一位青春靓丽的女性,初登场是酒吧里的摇曳身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看完了很压抑的一部片子,电影的整个基调都是偏暗色的。在宗教至上男权至上的伊朗,三位身份迥异的女性彼此独立而又相交的故事。

    一位是因为丈夫吸毒入狱而独自照顾不会说话的年幼儿子,靠卖身撑起自己的生活。一位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厌倦了乏味的家庭主妇身份,不断四处求职想走出去,但性格怯弱的她在那样的社会注定无法自由。一位青春靓丽的女性,初登场是酒吧里的摇曳身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处处收到宗教束缚的社会也会有自由情感的释放嘛,然而短暂的欢愉后现实却依旧残酷,围绕着做处女膜修补术的筹钱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故事。

    一直对阿拉伯国家没什么好感,听闻那里是男性的天堂,权利很大,三妻四妾为所欲为,觉得活在那里的女性实在可怜,可是在这部电影里三次提到“逃离这个地方”,两次都是男性。宗教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存在呀……

    看似德高望重的大法官却以权谋私,包养情妇;看似好好先生的丈夫却以妻子怀孕为由去嫖娼;看似自甘堕落以卖身为生却是个内心善良的负责任的好母亲……不过最令我吃惊的真的要属看似怯弱的时候Sara竟然会为了自由为了工作去办假证明做堕胎。

    最后的结局是人们口中最不堪的妓女似乎是三位女性中活的最好的,她对披着神圣宗教外衣下的丑恶社会看的很透,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的虚伪也认得很清,社会如此唯有强悍。就借用她的话来总结吧,what a world!

    【详细】
    9958601
  • 苏某某
    2013/3/21 14:25:59
    好好一座村子非要刷成798?
    明显我是后面看的那一拨。
    刚开始看到众星云集的演员表,心里还是很有期待的。
    看到后来我想我已经看不懂张一白导演是想表达什么了,是在给中国农村拍卡通片么?
    看到佟大为出现,我想大概导演只是为了拗造型;还有那农民暴发户就一定要金链子大墨镜貂皮大衣恨不得十根手指头都用金子箍起来么?
    能把郭富城恶搞成这样也算是很有水平了,可以秀身材,可是段子是不是可以不这么恶俗?天王的舞姿是不是可
    明显我是后面看的那一拨。
    刚开始看到众星云集的演员表,心里还是很有期待的。
    看到后来我想我已经看不懂张一白导演是想表达什么了,是在给中国农村拍卡通片么?
    看到佟大为出现,我想大概导演只是为了拗造型;还有那农民暴发户就一定要金链子大墨镜貂皮大衣恨不得十根手指头都用金子箍起来么?
    能把郭富城恶搞成这样也算是很有水平了,可以秀身材,可是段子是不是可以不这么恶俗?天王的舞姿是不是可以不停留在棒子的骑马舞阶段?天王都去跟疯了,我们还要在哪里去寻找自我?
    徐静蕾的太空服是想雷死谁么?导演你怎么忍心把所谓的一代才女搞的那么弱智的?试问哪一家的保姆可以打扮出那个气质的赝品富婆?那根本不是变身,那就是变戏法儿。
    国际章是有多亲和,明年和我一起过年否?
    一直没有交代任何背景的老太太吴君如关在屋子里画画有生有色,这么有文艺细胞的老太太忽然又拗成很后现代的山寨造型去溜哈士奇了,虽说文艺工作者都是半个精分,可是有必要把一农村老太太拗的这么精分么?
    老头老太太的乡村爱情故事中一场莫名其妙的私奔来得快去得也快,以老太太莫名其妙的出走,然后莫名其妙的回归而告终。
    那么漂亮的村花景甜的爱情生活居然无人问津,无关戏份问题,只是人之常情。
    还有一句,影帝梁家辉是来给王宝强打酱油的蛮?

    最后那个把好好一座村子刷成798的镜头,还有村晚现场煞有介事的欢乐,张灯结彩张的没有一点农村气息。

    越到后面越觉得,导演是在内陆山区农村的外衣下,上演了一出台湾偶像剧中村民要多团结有多团结,要多欢乐有多欢乐,要多悠闲有多悠闲,要什么人才立马就会冒出什么人才的繁荣景象。

    我不明白是导演不懂农民,还是农民不懂导演。反正这一定是史上农民最看不到自己生活轨迹的农村题材电影。只有让农民生活在山寨798 里,才能表达文艺改变命运么?
    【详细】
    5817795
  • 子非渔
    2020/8/5 21:16:46
    别忙着减肥了,胖也是一种美

    本次讨论,我们要抛弃“骗”这个关乎道德层面的范畴,我们来讨论两种不同的美。

    诚然,安妮海瑟薇代表了一种主流的美,精致的五官,高挑的身材,穿衣打扮透着重高贵与典雅,行骗手段透漏着优雅与精明,所以他依靠这些征服了好多好色的男人。

    但是,别光注意海瑟薇,看看蕾蓓尔威尔森。

    本次讨论,我们要抛弃“骗”这个关乎道德层面的范畴,我们来讨论两种不同的美。

    诚然,安妮海瑟薇代表了一种主流的美,精致的五官,高挑的身材,穿衣打扮透着重高贵与典雅,行骗手段透漏着优雅与精明,所以他依靠这些征服了好多好色的男人。

    但是,别光注意海瑟薇,看看蕾蓓尔威尔森。

    她长得可不是一般的胖,但是你感觉她丑了么?

    没有吧。

    她虽然很胖,但是她天真或者纯真表演,反而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可爱的感觉。就是一个胖嘟嘟的小可爱。

    所以,不要总是想着减肥,减肥成功也有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外表的美。如果你能够像威尔森一样纯真可爱,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

    【详细】
  • 12777408
  • 柠檬Judy
    2021/10/14 20:04:04
    虽然有很多人诟病董洁私生活,却是今年最触动我的电视剧

    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董洁饰演的丁碧云是一个聪慧,勤劳的苏北女孩,她年轻时候学了裁缝手艺,认识了付强,付强一副混混模样,碧云的妈妈十分看不上付强,我也觉得付强粗俗肤浅,实在配不上碧云这样的清丽佳人。但是碧云认为从小到大,只有付强支持她的梦想,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付强。这时候画面切到了碧云的儿子小军报高考志愿的画面。碧云给小军规划了以后的路,让小军报考

    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故事,董洁饰演的丁碧云是一个聪慧,勤劳的苏北女孩,她年轻时候学了裁缝手艺,认识了付强,付强一副混混模样,碧云的妈妈十分看不上付强,我也觉得付强粗俗肤浅,实在配不上碧云这样的清丽佳人。但是碧云认为从小到大,只有付强支持她的梦想,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付强。这时候画面切到了碧云的儿子小军报高考志愿的画面。碧云给小军规划了以后的路,让小军报考家附近的师范学院,在碧云心里老师是个不错的职业,稳定有寒暑假,可是小军有自己的文学梦,最终报志愿的时候,小军瞒着妈妈报考了上海的大学。这对母子是不是一样的倔强呢。碧云婚后曾有过短暂的幸福时光,小军三岁时,付强出轨,于是两人离婚。碧云一个人带着小军生活,碧云在一个纺织厂工作,碧云善良忍让,在厂里是一朵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小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好姐妹,另一位工厂女工干活时压断了手,碧云为帮她讨公道,得罪了厂长,因此被工厂开除。画面切到了小军上大学了,大一加入学生会的时候,因为为人耿直得罪了外联部部长,遭到整治的画面。这对母子一样的朴实,勤劳,善良,也一样的耿直,正义。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的父母经常念叨劝告我们,是不是年轻时候吃过一样的亏,上过一样的当,总是希望我们不要吃那样的苦,走的顺当一些。

    13924783
  • 觅吾师
    2013/4/15 15:58:13
    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最美的
       很久了,看过这部电影一直不知道怎么下笔,剧中的何沐阳给了我很多的感受。但是心中的感觉总是很模糊,怕给出的评论玷污了何沐阳的那么执着和纯正。


      今天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一篇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其中有句话: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最美好的岁月。这句话一下子启发了我,心中的不敢下笔的疑难迎刃而解了。我知道是该写点东西了,
       很久了,看过这部电影一直不知道怎么下笔,剧中的何沐阳给了我很多的感受。但是心中的感觉总是很模糊,怕给出的评论玷污了何沐阳的那么执着和纯正。


      今天看到了周国平先生的一篇文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其中有句话: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是最美好的岁月。这句话一下子启发了我,心中的不敢下笔的疑难迎刃而解了。我知道是该写点东西了,哪怕只是写给自己。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何沐阳,他的执着,他的纯正无不吸引着我。但是他的爱情银行小店就很是让我喜欢了。满眼的花草,浓浓的咖啡香,不争的茶艺,甜蜜的情侣……真心觉得他才是纯正的文艺青年。

      
      原本何沐阳的生活是很恬淡,惬意的。但是一次同学聚会,让他对自己的生活有时思考。


       本以为何沐阳是纯真的,快乐的,但是从同学聚会中才看到原来他也有自己的忧伤和痛点。十年前的何沐阳喜欢同班的漂亮女生白倩,在毕业典礼的致辞仪式上何沐阳向白求婚,但是当时的白却拒绝了他,让他很是不解和难堪。一晃十年了,同学们又一次聚齐了,白倩也到来了,而且白倩主动和何沐阳打招呼,显然很是自然很淡定,然而何沐阳却是那么的吃惊和傻神。


       聚会后,白倩也曾到何沐阳的爱情银行参观,还戏称:你真把它开起来了。在她看来只是当年的随口一说罢了,然而何沐阳却真的落实了她的想法。因为何沐阳一直追求着真的东西,他渴望自己的执着能够等来他想要的结果。即使当年白倩拒绝了他,但是他还依然的坚持。终于再次见到是十年之后的今天,白倩的变化让何沐阳也狠狠的反思了一番。白倩当年并不是不爱何沐阳,只是她太早的感觉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太早的向往边的世界关注了,就是想过自己的简单美好的生活,她放弃了童话选择了现实。


      我很理解白倩的选择,她的选择无可厚非,作为女人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只是感慨她太早的放弃了青春的美好,放弃了那份纯纯的追求。或许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青春记忆。


       白倩的言谈和想法让何沐阳也再次的反思自我,最终选择了生活,真实的生活,只是在我看来他并不遗憾,因为他追求过,坚持过,即使最后没有很满意的结果,但至少他收获到了很多美好,他收获了一个满满的纯正青春岁月。

       相信何沐阳选择了生活,选择了身边的小鱼会生活的更洒脱和自由,因为他早早的完成了向内关照,他一直在浇灌着他的精神世界,滋养他的灵魂,相信即使放弃了浪漫的爱情银行,他还会生活的十分随性。

       
    【详细】
    58681217
  • 苍耳
    2015/10/20 19:35:37
    别再说沈澄是大陆公安了

    《终极无间》这电影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或听到沈澄是大陆公安的说法,我头上就会出现几道黑线。想当初这部电影上映,我还处在年少无知的中二时代。电影没看就被班上传阅的各路影视杂志轮番剧透。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沈澄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公安。真正看无间3是在大学礼堂,带着被剧透了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寒假里买碟在DVD上观摩,看到沈澄贩军火那段,被路过瞥了一

    《终极无间》这电影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或听到沈澄是大陆公安的说法,我头上就会出现几道黑线。想当初这部电影上映,我还处在年少无知的中二时代。电影没看就被班上传阅的各路影视杂志轮番剧透。评论无一例外,都提到沈澄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公安。真正看无间3是在大学礼堂,带着被剧透了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寒假里买碟在DVD上观摩,看到沈澄贩军火那段,被路过瞥了一眼电视的老妈一语惊醒梦中人。不由得发出一句:“寡人悟到了”的感慨。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而沈澄究竟是何方神圣,仔细看电影,自然会得出结论。事实上,全片并无哪句台词说明沈澄是大陆公安。姑且让大家以为他是吧。但种种蛛丝马迹却显示出影子兄的背景并不简单:1. 和刘健明关系不错的张SIR调查过陈俊,而陈参加了保龄球队,他的调查结果是“租房给陈俊的那间金菊投资有限公司,名下有三个上千尺的物业。公司由一个叫沈澄的内地人所持有。”公司和物业,这都是实打实的东西。而沈澄这个名字却是假的。真人早就因为犯事儿被抓进去了。能够冒名顶替被官方抓进去的人,并且在香港这种寸土寸金之地坐拥好几家物业(这还是查出来的),兼且贩卖军火。这是普通大陆公安、普通卧底能做到的么?——而普通卧底什么样,请参考杜琪峰《毒战》中的刘队。2. 沈澄的弟弟沈亮,这厮狐假虎威牛逼哄哄的嘴脸令人印象深刻。但他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为了让观众爽而被打成猪头,想想他说的话:“我们在内地的关系是你无法拒绝的!”“我们在内地有几十家夜店,全都是各省有力人士关照的。有·力·人·士!到时候你们的货就会畅通无阻。我们谈的可是十一个城市的生意啊!”有人认为沈亮装B,在我看来他既没有装,也没有演。这样的目中无人是他本来的嘴脸、惯常的样子。那么沈亮为何如此嚣张?所谓you are what you say,原因要从他的言论中找。正因为沈亮个性浅薄,他的话反而有极高的可信度:无法拒绝的关系,几十家夜店,各省有力人士……这要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有这种背景的人,岂止一个钉子没碰过,当然是被众人一路巴结追捧。连沈亮这个跟班都如此狐假虎威,那问题来了,沈澄是何方神圣?3.杨锦荣,众所周知此人眼高于顶极度自信,用冰冷的微笑藐视一切,警局同事在他眼中犹如浮云。能让杨另眼相看的人只有两个,一是陈永仁,一是沈澄。前者他从警校那会儿就开始念念不忘。后者呢?仅仅一个大陆公安就入得了杨sir法眼?答案显然是No。杨会对影子兄刮目相看,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影子兄能力确实非比寻常,所谓英雄惜英雄。第二,沈澄的背景,就像黄sir所说:“不简单”。我们都知道保安科的行动非常神秘,但片中也不止一次提到保安科是搞政治的。杨锦荣曾经轻描淡写地吩咐属下:“上个月抓的两个台湾人,下星期出院。台湾当局一点表示都没有,上面会派公安来办引渡手续。那个公安老板跟我很熟。那些大人来到,免不了去吃海鲜,买lv,好好招呼他们吧。明天去澳门跟老大们讲,晚上一切活动由他们安排。”这个情节我当初看的影院版里没有,显然是被删掉了。虽是蜻蜓点水,却透露了保安科“高大上”的任务。有人会怀疑那个公安老板是沈澄,我不认为是。理由很简单,公安boss,有头有脸的人物,没必要用假名,也没必要像沈澄一样贩军火,偶尔还得亲自出动干见不得光的事。但是,这个情节告诉大家,杨锦荣和内地一些大佬联系密切,结交不乏重量级人物,从侧面暗示了沈澄的背景。如果注意到的话,杨锦荣在陈俊事件后休了个大假。按说休假不去马尔代夫也是欧洲,而杨竟然去北京。这个地点真够特别。难道是参观名胜古迹去了?4.比起沈亮的狐假虎威,影子兄从头到脚散发一种不怒自威指点江山的气质。第一次出现在警局,也就是沈亮被扁那次,沈澄似笑非笑地说:“你们香港警察效率可真低。”——这句话很耐人寻味。在我看来它并不是指眼下的小插曲,而是隐约嘲讽警局至今拿韩琛毫无办法一事。当刘健明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时,沈澄第二次出现在警局,并大喝一声:“铐起来!”霸气外露,完全是命令的口吻。警局的人却并不表示诧异。这说明了什么呢?答案或许要从下面的第5点来找。5.贩军火的当天,重案组正在开会,先是保安科科长杨锦荣推门进来劈头一句“今晚行动取消”把黄警司的鼻子气歪。紧接着顶头boss梁sir进来重复杨锦荣的意思,说这次行动不是那么简单,并以重案组有纪律问题为由让他们留下来调查——可见这事背后别有隐情,牵涉甚大,大到连重案组都被蒙在鼓里,唯有搞政治的保安科和警局最高层梁sir知道内情。回想第三部开头,梁sir也出现过。当时他和刚接受完调查的刘健明在一起,并对刘说:“都过去了。”看过第一部的都知道,正是梁sir指名刘去查内鬼——如果刘被证明是内鬼,可想而知梁sir会颜面扫地。这就是他亲自过问刘建明的原因。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警局内部再发动一次清除卧底行动不是不可能,但要重新调查刘健明,可能性几乎是零。梁sir本人不会这么做,更没有哪个属下会去拂高层的面子。事实上,在最初的剧本里,梁SIR被设定为MARY(郑秀文)的父亲,也就是刘建明未来的老丈人,一手提拔刘的就是他。还记得第1部里他和刘打高尔夫球的情景吧?按编剧的讲法:“警队中的职位升迁,有时就在一个很随便的环境里闲谈过关。”后来之所以取消了起初的设定,是因为编剧觉得即使没有这层关系,这种事照样做的出。但是,全剧结尾,杨挂掉后,梁sir又出现了,并且说办公室装了探头云云,说明他对这次的内鬼调查是知情的。而这次清除内鬼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是杨锦荣,为何杨的调查会继续?想想沈澄那句威风八面的“铐起来!”,可以大胆推测,警局高层必定承受了外部施加的压力,这压力正是来自推动这次调查的沈澄。否则,警局八成又和以前处理黄SIR雇凶杀人事件时一样,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措施。连梁sir都不能不买的帐,影子兄的背景绝不是简单的大陆公安。说了这么多了,大概有人还会说以上纯属我脑补,为此我还留了一条重量级的证据,来自麦兆辉的访谈:沈澄(陈道明饰)究竟是公安还是黑帮卧底?答:不清楚。沈在片中是个神秘人物,但他的身份确实不太清楚,连编导麦兆辉都说:“到最后观众可能仍不知他到底是公安还是黑帮的卧底,因为我们也不想交代清楚,只给了一些暗示,因为如果说清了,政治上可能有点儿敏感,通不过审查。”这就是影子兄的真实身份如此扑朔迷离的原因。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如果你还是对影子兄的身份摸不着头脑,那么,请回顾一下片头被抓的两个台湾人。这二位是台湾军火商。请注意,这个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不要忘记影子兄也在走私军火。而片中提到,真正的沈澄参过军。这个细节也是耐人寻味。请结合沈亮这句话来理解:“国家需要财富啊!”再看看杨sir提到台湾人时说的:“台湾当局没有反应。”杨扯到了“台湾当局”。对比沈亮之前说的“国家需要财富”。由此可知,贩卖军火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影子兄的生意,不光是做给自己的哟!背后水很深……和前两部不同,《无间3》是寰亚和天津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当年可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布会开在人民大会堂不说,主创人员还到央视的《艺术人生》做了特别节目。只能说是编剧的瞒天过海技术比较成功吧。之前有影评谈麦庄《窃听风云2》里锦哥的身份。个人认为那部片子在主要思路上是最接近终极无间的。限于篇幅就不讨论了。总体而言,无间3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彩蛋很多。暂时就不列举了。与前两部相比,第三部放进了很多技巧和暗示,但它的缺陷也在此:技巧有余,情感不足,最大的问题出在主干上,正是这些缺陷,让它缺乏前两部那样的情感震撼力。例如杨锦荣的死。还记得当时影院中发出一片诧异的声音。不知道是不是编剧觉得杨触犯了七宗罪中的傲慢,不得不死,抑或这个情节是为了说明手段不能玩太过,否则会引火烧身。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强行发便当。尽管我认为陈永仁那样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以法律为准绳的做法无疑是追求正义的根本途径,但杨锦荣紧跟形势身段灵活目的大于手段的行事风格,却更符合现实的逻辑。说实在他这种人当特首都有可能。简直死的莫名其妙。以前有个神人说杨之所以要死是编剧为了让他和陈永仁合葬——除了这个我真想不出更牛的理由了。特么俩人死期都一样。在我看来,无间3最可挖掘的角色就是影子兄和杨锦荣。假如这一部像第二部那样重新分配戏份,重点刻画沈和杨,效果应该好得多。可惜导演并没有这样做。除了刚才提到的审查问题外,大概还受制于戏外的人际关系——平衡六大影帝。试想,在前两部已经获得诸多荣誉和口碑时,抛开主要“功臣”让他们给新角色当绿叶,除非导演想把影帝给得罪光了。甚至连维持角色一贯性都很难,还得给他们求变,也就是所谓的“突破”,结果便是:第三部除了韩琛和黄sir外,刘健明和陈永仁的人设双双崩塌(别提那精神分裂患者和那糟糕的吻戏)——不是每个人都有王家卫的本事,让2046和花样年华的周慕云截然不同却又一脉相承。不过我认为无间道的编剧不该为此负责,该负责的是演员。基于各种原因,无间3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即便如此,它还是不乏亮点值得一看。倘若没有第三部,这个系列是称不上完整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如果没有3,第一部结尾(港版)那句“寿长乃无间地狱之大劫”就欠缺说服力。阅尽沧桑的沈澄说,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可最后他也说,他们还是改变了一些事情。这时,国旗和区旗飘扬在浩园的坟墓上。有些事情没变,有些事情已然变了。P.S. 有兴趣的同志们可以去豆瓣《窃听风云2》的页面查看那篇名叫《你的命,锦哥操盘》的影评。虽然结论我不甚同意,但大体推测无误,哈哈

    【详细】
    76333894
  • 木酒杯
    2019/7/8 16:56:41
    具有史诗气度的设定和展开,年度最佳之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缘起 看书看得有些累了,想换下脑,就在新出的美剧中挑了它。让我感兴趣的有两点,一个是我看过《黑吃黑》,那部风格化的gun and sex很对我的胃口;另一个就是剧集的噱头,这是李小龙的构思,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电影水准都很高。这两点让我点开了它。 预期 看介绍,地点是在旧金.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缘起 看书看得有些累了,想换下脑,就在新出的美剧中挑了它。让我感兴趣的有两点,一个是我看过《黑吃黑》,那部风格化的gun and sex很对我的胃口;另一个就是剧集的噱头,这是李小龙的构思,李小龙自编自导的电影水准都很高。这两点让我点开了它。 预期 看介绍,地点是在旧金...  (展开)
    【详细】
    10294259
  • Gaoqing
    2020/8/6 17:17:18
    海底肖申克,救赎就在其中

    2018年,DC大作《海王》上映,取得了不少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导演温子仁放弃了指导《电锯惊魂19》而去选择了海王的续集电影,华纳电影公司非常高兴导演能够回归,并投资了39亿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特效大片。

    2018年,DC大作《海王》上映,取得了不少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导演温子仁放弃了指导《电锯惊魂19》而去选择了海王的续集电影,华纳电影公司非常高兴导演能够回归,并投资了39亿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特效大片。

    12778292
  • 影视女魔头
    2017/5/6 20:47:09
    从网台联动到反向输出电视台,网剧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影视分庭抗礼的路
    讲真,这年头的单身狗真的没有那么脆弱,毕竟不会因为周遭弥漫出来的恋爱酸臭味就怀疑人生,因为对于广大的单身狗来说,他们拥有最后的底线与堡垒,那就是手机和电脑。



    手机和电脑真的是个好东西,至少它们会让母们知道,母们终究有事可做。



    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个时代的网民提供了沃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与消费方式,我们再也不会
    讲真,这年头的单身狗真的没有那么脆弱,毕竟不会因为周遭弥漫出来的恋爱酸臭味就怀疑人生,因为对于广大的单身狗来说,他们拥有最后的底线与堡垒,那就是手机和电脑。



    手机和电脑真的是个好东西,至少它们会让母们知道,母们终究有事可做。



    移动端和互联网的发展,为这个时代的网民提供了沃土,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与消费方式,我们再也不会度过那个为了等一个电话在座机旁边等半天的时候,当然,我们也很少去度过那个为了等电视剧的更新而看10几分钟广告。

    在这样的娱乐方式下,网剧便占据娱乐消费的一大部分。网络平台播放影视剧,真的比电视台多了不少便利。



    电视台的限制太多,审查制度也太严,内容到播出形式的把控分分钟都有不少眼睛盯着,猝不及防就能被乱棍打死。

    电视剧播出期间不能播放广告的法令,对于靠着广告和冠名费挣取银子的电视台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禁止黄金档播放宫斗剧的法令,也让受众迅速流失。



    相比来说,网剧虽然也会经历下架的尴尬,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网络视频时代,有了一个重大的变革,那就是会员革命,我们可以通过买会员跳过广告,同时可以通过买会员撸全集电视剧,还可以撸任何想看的影视剧,没有时间限制。

    这真是个最好的时代。



    但同时,网络剧的井喷发展,也让我们的影视剧消费状态变得愈加浮躁。我们的面前,永远都有太多剧可供挑选,那些视频平台的基地,浇点水长出来的全都是影视剧。

    我们多了选择的权利,但却发现选择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雨后春笋般的井喷网剧,质量良莠不齐,内核也将近干瘪枯燥。

    这真是个最坏的时代。



    尽管我们所处的光影时代可能有好有坏,但是好在我们的时代是流动的。渐渐地,瓜友们发现那些代表小成本、低质量,只靠“新奇”噱头吸引流量的网剧,也开始提升质量,并有了hin大的进步空间。

    有的瓜友认为,网络剧只是一个时代现象,折腾不了多大的动静,但是如今的网剧,纷纷加了干货,多了优质,有了底气。



    有意思的点在于,在瓜友的认知中,网剧一直处于“地下”发展状态,不能利用电视台走进观众视野。各大视频网站也只能和电视台合作播出电视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但素,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已经有网剧牛逼到可以反向输出电视台的地步。对于网站的发展来说,这绝对是一枚比较值得被纪念的flag。



    2012年,在爱奇艺率先播出的网剧《奇异家庭》,被江西卫视翻了牌子,正式由视频网站播出变成电视台的播出,这就是网剧反向输出电视台的第一枚案例。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原来早在2012年,网剧就已经站在变革的风口浪尖上了。直接跨越了传统的网络版权视频和台网联播模式,进入网剧3.0时代。

    到了2015年,搜狐视频播出的网剧《他来了,请闭眼》,也由于令人称道的质量和较高的瓜友关注度,成功登陆东方卫视,网转台,专治各种不服。



    于是网剧反向输出电视台的案例越来越多,根本停不下来,2016年的《蜀山战纪》登陆一线卫视安徽卫视,《老九门》登陆东方卫视。



    这些案例悉数表明,网剧已经不是瓜友脑海中想象的那个网剧了,有了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网剧也可以拥有好的质量,不再是那个游走在边缘的附属消费品。

    有了各项成功案例,各方资本纷纷注入网剧市场,小屏幕集体发力。在传统市场摸爬滚打数年的影视制作者和创造者,也纷纷转移目标,将视线集中在网络自制剧的领域中。



    网剧逐渐成为资本家手中的香饽饽,大批投资家趋之若鹜,想要尽快赶上网剧市场红利期。于是网剧这个试错成本较低的市场,吸引了太多想来分一杯羹的人。

    于是我们看到创造现象级爆款神剧《花千骨》的制片人去试水网剧,推出《名流巨星》;虽然创造雷剧,但是捧出不少大拿爱豆的于正,做了网剧《半妖倾城》;《琅琊榜》、《伪装者》的制片人侯鸿亮也做了网剧《如果蜗牛有爱情》、《鬼吹灯之精绝古城》。



    哦对了,备受期待的《琅琊榜2》,目前的定位可是网剧,这一点瓜友们造吗?就凭正午阳光一直以来的实力(虽然在《外科风云》上折了,堪称黑历史),《琅琊榜2》的质量和关注度一定也是妥妥的没毛病,反向输出电视台神马的也不用无需担忧。



    网剧投资者心中清楚,网剧市场的红利吸引人,同时竞争压力也大,能够在这个剧比人多的境地中脱颖而出,不能光指着奇幻、想象等天马行空的元素带来的捷径,拔高质量,才是突出重围的唯一正解。

    于是《余罪》、《最好的我们》、《法医秦明》这种高质量网剧层出不穷,爆款优质网剧的流量与口碑影响力,也会再次反哺到网剧的生产加工链条中,给新起的网剧提供成功经验。



    于是整个网剧市场,不断有高质量的新网剧出现,带动视频网站的会员效益,为网剧流量添砖增瓦。

    例如《狐狸的夏天》,虽然玩的是玛丽苏和总裁梗,但却凭着“行走的测谎仪”与并不傻白甜的女主设置,给玛丽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评分一片大好。



    刚刚上线的《狐狸的夏天》第二季,数据和讨论量也是一路飞涨,男主女主都凭借这部网剧,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一个小高潮。



    另外一个比较成功的网剧便是《囧女翻身之嗨如花》,坦白讲,这是一个被自家名字坑了的网剧。如同良心警匪电影《非凡任务》,被不少人吐槽名字降低档次,这部网剧,也被名字拉低了几个level。


    名字又长又雷,但是内容却让人比较惊喜。故事的题材是青春校园,从画风到演员,再到情节,都走文艺又诙谐的路线。

    男女主演是爆款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大师兄和玄女,两人在剧中有过一面的缘分,到了《囧女翻身之嗨如花》中,缘分还真是有些超负荷了。


    男主出身根正苗红,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富二代,女主父母双亡,还带着一个天生有疾的弟弟,这样的配置,和玛丽苏偶像剧的配置一样。

    但是这部剧还有些不按套路出牌,男主虽然有钱,但却有些落魄,女主虽然身世悲惨,但却不像市面上的偶像剧一样,只会做小白兔和流眼泪。她有一套推销心经,什么都卖,什么都能卖,唯独不卖惨。



    本以为这部剧会埋着不少槽点,但是意外的是,这部剧还是不错的。剧情在青春校园之余,还铺陈了豪门纠纷、商战之争等元素,丰富了故事内核,也增加了较多的看点。

    这部剧没有伟光正的立意,也没有特别大的脑洞,但是自然而然一气呵成,是一部让人看起来挺轻松又挺温暖的剧,适合作为快餐主义社会中的下饭题材。



    如此一看,网剧的确已经渐渐走向了大众,从当初的粗糙小制作,到如今的质量日趋提升,也只用了仅仅几年的时间。

    如今的网络视频平台,与电视台分庭抗礼,网台联动,甚至反向输出电视台,这说明这个时代的影像输出渠道原来越宽了。至于网剧今后的发展模式会不会落入俗套,我们也就继续拭目以待吧。

    独家原创稿件,不用打赏,若喜欢本文,请您随手转发朋友圈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编微信entvip

    ·END·
    公众号:影视女魔头
    影视人深访、影视剧辣评
    【详细】
    85223198
  • 画船听雨眠
    2019/6/9 16:47:04
    从无所不能看印度刑侦

    两星给女主和男主的颜值,以及纯洁美好的爱情。

    然而我实在是不能给三颗星。

    一个人死了,警察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受害者的行动轨迹以及社会背景。电话记录、监控录像、仇家等信息都会第一时间被调取,现场的指纹、血迹、DNA等物证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提取。然而,第一个人死的时候,尽管他刚刚与男主结仇,地上的碎酒瓶子上到处都是男主的血迹,栏杆上有男主的指纹,手帕上有男主的汗液,通话记录

    两星给女主和男主的颜值,以及纯洁美好的爱情。

    然而我实在是不能给三颗星。

    一个人死了,警察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受害者的行动轨迹以及社会背景。电话记录、监控录像、仇家等信息都会第一时间被调取,现场的指纹、血迹、DNA等物证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提取。然而,第一个人死的时候,尽管他刚刚与男主结仇,地上的碎酒瓶子上到处都是男主的血迹,栏杆上有男主的指纹,手帕上有男主的汗液,通话记录里面有一个不明身份者的来电,警方依然毫无头绪。第三个人死的时候,一个铁棒上有男主的指纹和死者的血迹,另一个铁棒上有男主的血迹和死者的指纹,死者身上多处打击伤,保镖摔死在楼下,这么明显的凶杀现场居然能被认定为自杀,我也是服气的。还有那个高大上的bgm,也是尴尬的不行。

    但是女主是真的美,不过我很好奇那个眉毛是谁给她画的。

    【详细】
    10231370
  • 晓阳
    2022/2/2 22:55:05
    我猜测的结局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猜测的结局,最后下雨夜,他们杂工去邻居家找信,然后被男邻居开枪误杀,其他人都是女主杀的,包括小女孩,女主有精神病,记不清事情了,女主前夫进来的时候看到现场,为了女主,亲自动手伪造了现场,并编造了这一切都是小女孩干的故事,然后事后灌输这个故事给女主。注意女...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猜测的结局,最后下雨夜,他们杂工去邻居家找信,然后被男邻居开枪误杀,其他人都是女主杀的,包括小女孩,女主有精神病,记不清事情了,女主前夫进来的时候看到现场,为了女主,亲自动手伪造了现场,并编造了这一切都是小女孩干的故事,然后事后灌输这个故事给女主。注意女...  (展开)
    【详细】
    14186252
  • 小澳胞
    2009/10/27 21:27:16
    命运的选择题──谈《机动部队之警例》
    原来,有这么一出香港警匪片,没有刺激官能的血腥暴力,没有起伏明快的情节步调,甚至连场景、剪接、镜头、人物、构图、音乐都屡屡让你想到同类型的前作《PTU》,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把头扎起来埋进水里去欣赏它,它的名字叫《机动部队之警例》。
    值得一提的是,《警例》是银河映像出品,但导演不是杜琪锋,而是罗永昌。杜琪锋大部分的黑帮/警匪片都标榜着黑暗外加极奇冷峻的风格,由探讨人性权力斗争到精神本我不愿面对
    原来,有这么一出香港警匪片,没有刺激官能的血腥暴力,没有起伏明快的情节步调,甚至连场景、剪接、镜头、人物、构图、音乐都屡屡让你想到同类型的前作《PTU》,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把头扎起来埋进水里去欣赏它,它的名字叫《机动部队之警例》。
    值得一提的是,《警例》是银河映像出品,但导演不是杜琪锋,而是罗永昌。杜琪锋大部分的黑帮/警匪片都标榜着黑暗外加极奇冷峻的风格,由探讨人性权力斗争到精神本我不愿面对的“心魔”问题,常常给予观众或多或少的惊吓(《神探》、《黑社会之以和为贵》),无一例外地出现在“银河映像”的每部作品之中。反而,罗永昌作品的格调平实,自然过渡得多,像《每当变幻时》、《天生一对》等,到今次执导的《警例》,主题鲜明,叙事含蓄,不是高深莫测的故布疑阵,只是水到渠成点到即止。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处理手法低调,我才觉得它比同类型拍到厌的片种来得清新淡雅一些──它尽管没有施浓胭脂在脸上的野心,却有冲着素面示人的勇气,尤其当这份勇气要落实在执法严明和人情道义上进退失矩的机动部队时,我为它找到了这样的一个诠释:表面上和私底下的执法尺度虽然存在偏差,体制背后涉及的“权力”也使你无法与之靠拢,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却可以很好很恰与其分地做到绝不勉强绝不为难,在自己特定的岗位上做到尽心尽力就够了,如果把这里的“你”置换成“机动部队”,我相信这就是机动部队拒向现实低头又唯一可以做的最佳选择。机动部队作为捍卫特区政府的机械化身份一方面是打撃罪恶、除暴安良的前线人员,另一方面又要恪守各种条文繁多的警例,而罗永昌就是想透个机动部队里一个私下欧打犯人的案例突出警员办案处事的两难境地──进一步不成“仁”,退一步又能“忍”吗?机动部队究竟是按着条文遥控的机械抑或充满七情六欲的人?正邪对立之间存疑的“灰色地带”,该交由“人治”抑或“法治”来审理较恰当?
    《警例》故事背后的意识形态十分沉重,而个中紧密的人物关系网也不过是在一日之间建立──警署高层收到一卷录像带,内容拍摄到三名军装警员涉嫌在后巷对一名男子施以欧打,为此,警方投诉科的探员们展开跟进这个案件。机动部机的警员李永森(任逹华饰)马上被审查组拉去问话,他与另外两个同事故意隐瞒打人的真相,并打算私下找那个被打的犯人“大麻成”解决。与他们同组的警员孖八因财务问题向警队寻求援助,未果,还得罪了上司黄警官,被逼得走投无路,神智失常。同是警员的肥棠因欠黑帮的债而暗自选择包庇“大麻成”……这铭铭中彷佛自有主宰的一切都在“那搜查中的三名警员随时遭沿路追踪的投诉科探员们揭发”的伏线下阴暗前行,推动剧力的不是多线发展的情节,而是一种波澜不惊的悬念,一种探索人性课题上的自我欲望。全片关于一众警员的“追踪”与“反追踪”,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孖八首先被镜头放大成一个不堪压力负荷而变相蓄意杀人的标本,当他得知被调文职和被上司勒令交还配枪,回到警局后坐下第一个动作就是反复擦拭自己的配枪,特写捕足到人物此刻满头大汗,脸如死灰,双手剧烈的颤抖,内心深处的痛苦挣扎使他失去理智,迅速变成了一头眼红的野兽。他持着配枪躲在警局里侍机报复自己的上司,不料另一场围捕“大麻成”的行动同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声中枪逼迫他要重新面对自己抑或继续执迷不悟?罗永昌在命运的选择题上设立了这个足以考验所有观众去思考的焦点,一如后来警署高层发现那三名警员确实有殴打犯人,应该严肃处理他们,还是干脆讨个台阶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结局很好给了我们正面的答案。《警例》的格局可以更大,节奏可以更明快,但我仍然甚为欣赏它对个别人物刻划的见微知着。
    【详细】
    26311486
  • 听枫
    2021/10/3 23:12:13
    以爱之名与爱的代价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系列文学作品,各篇既有相对独立的情节,又有贯穿始终的线索。由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作品改编的新参者系列电影,主人公加贺恭一郎绞尽脑汁侦破了一桩桩离奇案件。同时,他也在苦苦追寻母亲当年突然离家的原因。这一系列的终结篇《祈祷落幕时》,借破案过程体现了父母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部系列文学作品,各篇既有相对独立的情节,又有贯穿始终的线索。由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作品改编的新参者系列电影,主人公加贺恭一郎绞尽脑汁侦破了一桩桩离奇案件。同时,他也在苦苦追寻母亲当年突然离家的原因。这一系列的终结篇《祈祷落幕时》,借破案过程体现了父母对...  (展开)
    【详细】
    13901252
  • perceptor
    2014/9/13 13:26:54
    谁动了我的迷宫
    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的,比如说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近一个月上映影片中的确无甚可看而本片的名字和海报还有点意思,于是冲着科幻悬疑惊悚的分类和imdb 8+的评分跑到电影院。

    影片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不出所料仍旧是标准爆米花类型片,在视觉效果,节奏及情节设置上都可圈可点,科幻这一要素其实并没有存在感,惊悚做得不错——当然是美式传统的一惊一乍风格(这点其实是为情侣观众服务的),而作为重点
    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的,比如说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近一个月上映影片中的确无甚可看而本片的名字和海报还有点意思,于是冲着科幻悬疑惊悚的分类和imdb 8+的评分跑到电影院。

    影片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不出所料仍旧是标准爆米花类型片,在视觉效果,节奏及情节设置上都可圈可点,科幻这一要素其实并没有存在感,惊悚做得不错——当然是美式传统的一惊一乍风格(这点其实是为情侣观众服务的),而作为重点的悬疑虽然在影片中被不遗余力的渲染,但对个人而言,还是被观影中强烈的既视感稀释了。当看到影片不出意料的所谓“披露真相”的结尾,更是唤醒了并不久远的记忆——这完全就是又一部的电影版幸存者游戏嘛。很高兴又见到你们:饥饿游戏,分歧者,心方慌……

    虽然俗套的设定也很多,略感欣慰的是没有同类型片中生硬的恋爱狗血三角情节,也没因为主要人物都是男生而迎合潮流故意走基情路线。作为片长近两小时的一部电影,采用了以男主为主视点的线性结构,虽然设置简单,但无疑带入感会更强。考虑到从影片中后段就透露出的“肯定会有续集哦”的强烈暗示,作为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在出场人物及故事背景的铺陈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相比饥饿游戏第一部的冗长沉闷的前奏要自然地多。简单说来,整个故事就是一句话:被失忆的一群男生和一个女生被放入了一个巨大迷宫,在男主的带领下大家协力脱离了迷宫。再加一句的话:这个迷宫是故意测试他们用的第一关,他们以后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片名是The Maze Runner,音译过来是“这妹子软呐”,可惜只出现了一个妹子Teresa,而且不但说不上软,在戏份上除了依靠男主推进下剧情连基本的存在感都刷不到,反倒是男孩中的各位个性突出光彩熠熠。男主Thomas最突出的特点是勇敢无畏,当然自身的主角光环必不可少,另一个让其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其实是他本身曾经作为整个测试的管理人员,虽然被洗了记忆,但毕竟还有残存部分,根据心理学理论,这些经历至少会令其心理方面比其他作为小白鼠的男孩们准备更充分,这些可以统统归结为外挂。整个男孩团体Gladers(这个词应是源自迷宫中林间空地Glade)的头羊Alby是个典型的领袖,成熟稳重有大局观且乐于牺牲,遗憾的是为了突显男主的作用不但因中毒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躺尸状态,更是在刚刚恢复后就被夜袭的迷宫怪兽Griever拖走吃了便当。Alby的副手Newt则是萌点十足的角色,性格阳光,比其他人也更有亲合力,重要的是明事理——站在主角一边。Runner小队的队长Minho,乍听名字还以为是中国人(之后想到了春晚时很火的李敏镐......),整体气质属于寡言少语的实干派,虽说曾面对怪兽Griever弃了男主跑路似乎有点不光彩(没有主角光环的话是谁都得跑),但本质上却勇敢坚定,不然也不会为了救Alby而选择被困于迷宫。小胖子Chuck是团队吉祥物,主要作用是卖萌,可惜偏偏要把护身符让主角交给其父母——这明显是树死亡旗帜啊喂。当然还有Gally,为了戏剧冲突而不得不出现的反派偏执狂角色,Bully(类似胖虎)的气质十足却是个害怕破坏规则的保守派,总是难得地一直坚持损人不利己,这种性格特点也只好说是剧情需要了。其他一些龙套表现也还好,包括倒戈的Jeff,中毒的Ben(一直不明白既然中毒后就能恢复记忆,为啥Alby不选择告诉大家主角的身份,Ben可能是被病痛折磨到连“你们听我解释”都没法说,但Alby……嘛,剧情需要~)。稍遗憾的是,虽然人物塑造都很生动,但除与男主外,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交叉,略显单薄。

    The Mazer Runner即迷宫行者/跑者,顾名思义的话本应展现身处迷宫中各色跑者们的绝境求生,因此原以为对于探索神秘迷宫的过程能有更多笔墨。但比起这种更具有游戏漫画风格的展开方式,影片则选择了另辟蹊径:勇猛无畏且幸运和闪避技能加满的男主在迷宫的第一晚,在从未踏足迷宫的情况下面对高等级的野生怪兽便能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有惊无险地将Griever斩于马下,前无古人地全身而退之后还成功升级专职为Runner。在惊心动魄间我们也得以一窥迷宫的原貌,其实就是各种可以移动的石块而已,除去怪兽的话基本无甚玄机。而之后Minho更是直接把男主带到作战中心: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地图绘制完毕,迷雾全开;坏消息是没有出口。当然山穷水尽处总是聪明过人的男主柳暗花明时,从Griever残骸上找到的不明物体偏偏还有个数码显示的7在上面,然后二人按图索骥地成功找到了唯一可能的出路即怪兽的巢穴。至此为止,迷宫本身的秘密已荡然无存,最后除了血战Grievers,输入的密码更是有些凭空飞来。男主的探索简化成Easy模式下的RPG:进入迷宫——杀怪升级——得到谜之物品——升职Runner——地图全开——检查谜之物品发现数字——找到怪兽巢穴。这种线性解法在推理测试中基本等于送分题(反正是压力测试不是智力测试= =),看似简单,但关键却在于要杀怪,这一点确实其他缺少主角光环的人从来没敢尝试甚至想象的。

    贯穿全片,这个庞大而幽邃的迷宫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被困的人们心理的震慑,这种震慑对于失去记忆而来到了一个完全未知世界的年轻人们而言尤为强烈。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未能在闸门关闭前回来而被困迷宫中的同伴一夜之后便踪迹全无,而猎杀他们的游曳在深夜迷宫中的怪兽Grievers就成为了迷宫最恐怖的一面,化作其他人的噩梦和压力来源。一次次将了同伴的名字从石墙上划去之后,这些被困的Gladers从死亡的印记中得到了应对之策——一套能令大家存活下来的秩序,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能私自进入迷宫。安全第一,哪怕这意味着永远无法逃脱,直到开了外挂的主角出现……这些内容其实映射着很多悬疑惊悚类作品的共通特点——苟且偷生还是直面恐惧寻求出路。迷宫这一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年前一部出名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且折射出的心理也十分类似,即如何面对改变。那本书里的小矮人之一处事悲观,害怕现有生活的变革;另一个则认为变化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于是积极适应。道理非常简单,但无论是在寓言中还是在电影中,总还是有很多人会被框架教条束缚。

    对于单独个体而言,需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虽然不宜,但只要选择尝试可能只需电光火石一念之变便能峰回路转;可在群体中,还有更强大的来自世俗的力量,规则秩序道德法律,这些是植根在他人意识深处的东西,面对这些束缚要做出改变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在Minho搀扶着Alby向迷宫入口举步维艰时,在闸门即将关闭的时刻,所有人却只能在门外竭力地加油鼓劲却无人上前伸出援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迷宫的恐惧,但对于破坏规则而受惩罚的恐惧也一定暗暗地拉住了他们的身躯。男主Thomas是个例外,是个规则破坏者,而且像很多规则破坏者一样拯救了大家。很多时候我们讥讽Gally之流(不包括Gally后来的中毒犯病)的改革反对派,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主角不会死,电影肯定会有好结局。但现实中,Gally们才是大多数人,他们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他们看到的是同伴的死亡,如果留下可能还会多活些日子。以本片而言,主角们的光环的确了不起,遭受了一次侵入后的系统居然不会保持关闭,用来逃出的密码顺理成章的就是八个区域的开启顺序而早就被Minho摸清——后面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测试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保证幸存者的存活就不足为奇。如果仅仅就概率而言,当然留在原地的人可能并迷宫中搏命的人存活更久。像斯蒂芬金改编电影《迷雾》(The Mist)中,主角选择勇敢地逃出求生却迎来了悲剧的结局,因为胆怯而选择坚守的人却得救了。害怕,从众,保守,其实只是演化赐予我们的保护措施。

    但,还是有人要放弃安逸质疑规则,还是有人会将1%的成功几率至于99%之前。在对边界条件所知有限时,虽然有智慧来判断行动的可行性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而有勇气去行动才是前提。像电影中倡导的"at least we die trying"一样,即便有人选择乐天知命,有人像Gally一样因胆怯而拒绝离开,还是会有人同Thomas等人一样不满足于当下而选择变革,无论成败,他们都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开路者,都是将生命的意志燃烧的先驱,这也是无数文艺作品试图传递的信息和基本精神。

    最近几年,此类作品似乎很有市场,从小说到电影,《分歧者》、《饥饿游戏》等很多都是类似的主题:青少年,末世危机,反乌托邦……TV上一直都存在Survivors这类挑战人类在极限条件下应变的节目。除了现代人现代化安逸物质生活下的原始渴望之外,原因之一自然是类型受众的年龄比例一直在向年轻化靠近,从2010到2012,美国24岁以下观影人群比例从27%升至30%,年轻人为主角的片子自然市场会更大些。而末世危机这种主题也一直是Sci-Fi界的主流之一,没办法,世界是越来越好哪里去找戏剧冲突呢;此外,受金融危机、社会现状的影响,新生代的年轻人似乎对未来的悲观情绪也越来越重(根据一起在美国的调查),此类题材可能也更加贴合受众的心理。这类作品一多,感觉上创造过程可能都很相似:先构思好一个场景,比如生存游戏,或迷宫,或派系,然后统统扔到末世之后的未来去,至于让这些可怜的青少年受折磨的原因以及为啥采用这种形式的理由随便想一个就是。比如为啥要制造压力需要盖迷宫(根据影片结尾来看这个动机可能掺了假)?采用科技手段如模拟刺激不是更经济实惠?钱太多,地太多,未来科技太玄幻,工程建设有回扣……这和诸多推理小说中常见的简单目标背后的惊天设计(比如盖个楼只为杀个人)一样如出一辙,将传统而略显老套的礼物用炫丽夺目的复杂度和噱头包裹。不过只要有趣,这些便都是不需在意的细节而已,就如同异彩纷呈的生物形式不过出于基因单纯的复制目的,更令人关注的总会是表现手法和发展过程,遑论很多人只是来找刺激或看脸的啦。
    【详细】
    70614084
  • 大智若愚
    2022/3/22 14:55:06
    【深度解析】透纳的红点:天煞孤星的天才画家,极致毁灭中升华崇高

    我以为,笛卡尔之于张东升,正如透纳之于沈翊。

    对,就是20集沈翊提到的用一个红点赢得比试的透纳。

    那年代,画家往往死后才能出名。但透纳不是。

    我以为,笛卡尔之于张东升,正如透纳之于沈翊。

    对,就是20集沈翊提到的用一个红点赢得比试的透纳。

    那年代,画家往往死后才能出名。但透纳不是。

    须从细微处分辨出更宏伟的真相:即从相对狭隘局限的事物中提炼出更大更自由的自然观念;即从肉眼可见的事物中提炼出想象所得。——J. M. W. 透纳

    英国殿堂级国宝画师

    J. M. W. 透纳(1775—1851),大不列颠最赋盛名的画家,天煞孤星,少年天才,以特立独行的画风横空出世,并迅速到达数百年来多少画家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出身贫寒的他年仅14岁就进入殿堂级学府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学习。不到数月功夫,15岁的他就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年度艺术展中展露头角的新星。年仅24岁就成为学院合伙成员,26岁拥有了学院终极最高荣誉——皇家研究院院士,这一次,透纳又创下校史最年轻的记录。他不到三十就自己当上老板,拥有了自己的画廊,并在母校教授透视学。

    (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曾为全球十大美院之首,其校艺术展风靡欧洲、全球闻名,现今仍保有世界记录。)

    他是那个时代那颗绚丽夺目的新星,也是无数画师终其一生仰视的榜样。知名画家爱德华·戴斯这样评价:透纳勤奋自律,无师自通,突飞猛进。无数画家穷困潦倒卖不出一张画的年代,透纳六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靠着出售作品保持着体面且财务自由的生活。

    2005年,向来挑剔的英国民众在一次BBC票选中将透纳的《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选为国宝——英国最伟大的画作。

    142911378
  • 汝夢斯妤
    2018/12/14 10:32:45
    《血观音》的案件过程梳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背景: 中央确定要在弥陀乡开发一块地(弥陀计划),议长县长王院长想要先低价买下这块地,等落实开发后再卖出去牟取暴利。与此同时,党主席竞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两个竞选人中,王院长呼声较高,冯秘书长声势较低。农会会长林庆堂想巴结王院长以便王院长当选后照顾自己,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背景: 中央确定要在弥陀乡开发一块地(弥陀计划),议长县长王院长想要先低价买下这块地,等落实开发后再卖出去牟取暴利。与此同时,党主席竞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两个竞选人中,王院长呼声较高,冯秘书长声势较低。农会会长林庆堂想巴结王院长以便王院长当选后照顾自己,于...  (展开)
    【详细】
    98252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