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542938
  • 不体面james
    2008/1/18 2:05:50
    一杯凉白开冲成的果汁
      这是一杯用凉白开水冲出来的果汁,有甜味,但是味道很淡,因为没有冲开。喝了半天,白开水的味道始终占据着我的味蕾,直到水尽杯子见底,我才发现那里耸立着一坨没有冲开和在一起的由爱情、亲情、友情组成的甜得能死人的小山,下面压着一个最终选择屈从于现状的男孩子。
      王老师,你还要加把劲啊!
      
      这是一杯用凉白开水冲出来的果汁,有甜味,但是味道很淡,因为没有冲开。喝了半天,白开水的味道始终占据着我的味蕾,直到水尽杯子见底,我才发现那里耸立着一坨没有冲开和在一起的由爱情、亲情、友情组成的甜得能死人的小山,下面压着一个最终选择屈从于现状的男孩子。
      王老师,你还要加把劲啊!
      
    【详细】
    1284181
  • 傅青主
    2016/4/30 1:55:43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n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托克维尔
           在《三八线》拍摄完成之前,大陆已经多年没有涉及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公诸于世了。这是一件让我们颇感意外,又能坦然接受的事情。去年说要在央视放,没有实现,最近终于在地方卫视上映了。
          颇感意外,是因为“抗美援朝”毕竟是以喜剧收场的,战争中唯有将军与士兵,并没有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怎么就落得和某某运动、某某会议一样讳莫如深的下场?坦然接受,那就很简单了,我们的宣传政策,那就是说不清楚我就不说。
           我说我们的宣传政策说不清楚,是因为我们丧失了两种基本的叙事逻辑。第一种是“华夷之辨”的王朝史观。朝鲜半岛向来是华夏的藩属,蒙我天朝恩惠,受我天朝礼教,进攻朝鲜,就是挑战天下秩序的合法性,试图颠覆儒家纲常,必救之。可惜,我们已经没有皇帝了。第二种是“阶级斗争”的革命史观。金正日同志跟我们共享着推翻资产阶级压迫从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使命,一首国际歌,唱不出两家人,进攻朝鲜,就是妄图进行反动复辟,把碉堡修到我社会主义阵营的门口。红旗只能进,不能退,必救之。然而,我们已经“告别革命”了。
          因而,当这部《三八线》似乎讲出了一些“新”的叙事逻辑,并且让人感动、振奋时,已然非常欣喜。
          看到十五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李长顺生在东北,会讲朝鲜话,美军轰炸丹东,家毁人亡,于是和同乡张金旺、栓子一起参加志愿军。李长顺和栓子加入尖刀连,张金旺被分配到运输队。从此,三人随军渡过鸭绿江,开始了残酷的战斗生活。为彻底占领朝鲜,美第八集团军发动“圣诞攻势”,志愿军诱敌深入,合围痛击,迫使美军全线溃败(背景为长津湖战役)。李长顺所在连队奉命执行穿插任务,攻陷要害,扼断美军退路。浴血战斗结束后,连队伤亡惨重,李长顺从生涩的新兵变为战斗英雄。
          剧情很简单,一个复仇的情感线索搭上兄弟连的人物结构。但看到现在,至少有两个地方深深打动我。第一,没有黑化美军和韩军,韩军上尉被迫率部攻击志愿军阵地,告诉手下只是为了返回南方与家人团聚;韩军攻上山头,美军进行无差别轰炸,美军联络员乔治痛斥长官背信弃义。反照回来,这边李长顺和兄弟们在坑道里躲炮击,连长说:没有人喜欢打仗。双方都没有那种我们常见的那种“不打仗就不痛快”的豪迈气概;这种表现很难得,因为这告诉我们,即将牺牲的人,不是无脑的炮灰,他们选择义无反顾,有其他的理由。第二,李长顺在雪地里见到整个班冻死的志愿军战友,精神大恸,战斗结束后,他作为战斗英雄被上级派人采访,他拒绝了,大骂:“你让我有什么体会?体会我那三分之二的战友怎么没的吗?”
           一九九二年,中韩建交,金家大为震怒,无奈邓公尚在,龙威不减,一口恶气咽下去。现在,面对一个丧失了“革命斗志”的中国,以及一个冷战式游戏规则失效的全球化世界,朝鲜除了不断爆核武器,把自己逼成头号精神病人给中国制造麻烦,别无他用。
           曾经为了保住朝鲜,新中国牺牲了几十万最优秀的战士。他们用简陋的武器与地球上最强大的工业体系所支撑的军队奋勇血战。他们倒在长津湖冰封的雪原上,或者与上甘岭的焦土化为一体,而今天的有关部门却竟然为了找到一条纪念他们的理由而苦恼不已。
           不由得想起彭德怀的命运: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故人长绝。
           2015年,日本首相照常宣读二战“反省”报告,安培晋三居然艰难地讲出了1905年日本打败了俄国的光荣事迹,以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也不是一无是处。这让我们想起《坂上之云》里日军官兵端着刺刀攻上二零三高地的壮烈场景,配合着宏大的交响乐伴奏,日本人在自己的镜头里好像找到了他们的“理由”。那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另一幅场景,久久萦绕,如今终于在《三八线》中出现了:在“松骨峰”的阵地上,弹尽粮绝的李长顺和他的战友们拔出刺刀,含泪带血地怒号着,杀向装备精良、坦克压阵的黑压压的美军。
           李长顺的连队回到驻地,宿舍的床空了一半。入夜,跟着长顺一起参军的栓子被牺牲战友的幻影惊醒,嚎啕大哭。就在和美军肉搏之前,兄弟们说,还想回家看看隔壁村相好的,还想吃白面馒头。我想,对于《三八线》这个名字,这些表述已经足够了。一代人,一般只能尽一代人的职责。然而,就从武器差别上看,他们完成的是几代人的使命。在他们身后,那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开始扫清一切妓院和赌场,把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从上层社会的专属品变为每一个村庄的常识。生产、建设、奋勇前进。历经过反右和文革浩劫的许多老人都会说,那个时候,心里真是充满希望。可是那些长眠在朝鲜的志愿军兄弟,他们看不见了。
            现在想想,我忽然明白魏巍为什么不叫他们最无畏的人、最勇猛的人,而是最可爱的人。在他们身上,是战胜了怯懦、自私、内斗之后重新挺立起来的美德,而这种美德一旦被唤醒,是不会随着一个政治家的堕落而消亡的。
    【详细】
    78732783
  • 麻绳
    2013/12/14 0:18:48
    对岸的战争
          《风暴》两天卖了7000多万,加上点映,8000多万,看上去这是一个挺喜人的成绩。按这个走势,《风暴》最终能过三亿,但四亿基本无望,除非有高强的口碑支持。作为主要投资方的安乐是否满意这个成绩,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江志强的期望应该是比这更高一些,起码要比《寒战》翻一倍。
        &
          《风暴》两天卖了7000多万,加上点映,8000多万,看上去这是一个挺喜人的成绩。按这个走势,《风暴》最终能过三亿,但四亿基本无望,除非有高强的口碑支持。作为主要投资方的安乐是否满意这个成绩,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江志强的期望应该是比这更高一些,起码要比《寒战》翻一倍。
          《风暴》在产业上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是对目前市场对警匪片这一影片类型的接受程度探一个底,就像《小时代》对九零后的电影消费能力探底一样,这样的阵容,这样的场面,这样的效果,基本上是华语警匪动作片制作的天花板了,票房嘛,也就是三到四亿。江志强擅长节流制作成本,只有他能把这种规模的电影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在8000万以内,对比一下《逆战》的投资就知道《风暴》的性价比了。即便是这样,最后加上宣发,三亿票房对于近亿的成本来说也只是小赚,而投资方为此所承担的风险却是巨大的。还有一个问题,3D对于警匪片来说是多余的,《风暴》用转3D的方式来减轻成本回收压力,这种做法可以套用一句刘德华在《寒战》中的台词:“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我表现理解,但并不赞同。而如果按正常的尊重电影规律的操作模式,采用2D版本上映,《风暴》的票房会是多少呢?我相信会多于《扫毒》,但也未必能到三亿,可能正卡在盈亏线上,制作上稍微一放手可能就是败局。
         所以说警匪片在目前的华语市场上仍然不会是一个主流片种,同样的安乐今年的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3000万的投资最后票房飚过五亿,这才是投资人梦寐以求、不惜跟风也要分一杯羹的项目。但是不是现在观众就是不爱看警匪片呢?其实也不是,观众对动作片是有刚性需求的,关键问题在于电影满足不了他们。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套路还是太传统,警察、悍匪、卧底,跑不开这几个元素,最后也仅限于这几个元素,缺乏类型的有效融合,如科幻、冒险、恐怖、政治等等,总是常规调查、见面开打的模式,打到最后观众也看疲了,看的时候觉得叮叮咣咣毁了不少东西、死了不少人的挺过瘾,走出电影院后,未必能记住什么。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创意很重要,这个创意不是靠新式武器、靠变着法毁东西就能解决的。举个例子,美国有一部老片子叫《五路追杀令》,B级片的制作,枪战场面不大却异常精彩,靠的是乱战中的人物布局和逆转,让观众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让观众觉得这里没有人是安全的,最终靠的还是想象力,以及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拿捏。
          二是电影体制的问题,警匪片受审查限制很大,所以这一类型基本上成了香港导演的专属片种,各种糟烂事不是发生在香港就是民国。这种港味的东西内地观众从《英雄本色》开始已经浸淫了近三十年了,基本上香港警匪片中的对白没有听着不耳熟的,也没有什么人物关系是以前电影中没见过的,即使把这种东西推到极致,对观众的冲击力也是有限的,无意外则无惊喜,也没什么话题效应。而且对于大多数内地观众来说,香港毕竟是一个有隔膜的地域,那里发生的事情与自己的生存环境没太大关系,打翻天也只是对岸的战争,也只是隔岸观火,跟看美国警匪片的心理差别不大,炸中环跟炸曼哈顿没什么本质区别。所以警匪片的现实意义被彻底消解掉了,观众的认同感也仅限于表面。试想一下,还是《风暴》这样量级的卡司和制作,改个名叫《雾霾》,让故事发生在北京,毁的不是中环而是王府井,对于内地观众来说是个什么样的观影体验?会制造多少谈资?

          说了这么多,其实与《风暴》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无关,仓促成文,很多想法虽然真实但也未必正确,在这个行业介入越深,越是觉得自己想问题会流于狭隘。但我真的很钦佩还有能去挑战这一类型的电影制作人的勇气,也很赞赏香港电影人在制作上的专业,希望他们能坚持到华语警匪片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不要靠《扫毒》那种发狠式的怀旧和致敬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详细】
    64601772
  • 半日光辉
    2011/1/7 13:40:44
    大时代,大画卷
           不管怎么去理解,我觉得1949年的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千百年来最精彩的大戏。平津战役就是其中之一。影片虽然仍是按照苏式战争史诗片的套路来拍,但是编导还是赋予了影片很重中国人特有的东西。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没有悬念的,东野百万大军摆在那里就让傅作义喘不上气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认为傅作义都是平津战役的第一主角。不
           不管怎么去理解,我觉得1949年的中华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千百年来最精彩的大戏。平津战役就是其中之一。影片虽然仍是按照苏式战争史诗片的套路来拍,但是编导还是赋予了影片很重中国人特有的东西。平津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没有悬念的,东野百万大军摆在那里就让傅作义喘不上气来。从任何角度来说,我认为傅作义都是平津战役的第一主角。不过后来如何,当时的他做出了他能作出的最好的选择。北平保全了,(当然后来自己拆是自己拆。好歹拆房子不像打仗炸掉那样死好多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傅作义是民族英雄。
        另外据说该片在台湾,一些国军将领在看到傅作义宣布华北国军接受改编时,和影片中一样痛哭失声…………
    【详细】
    4568355
  • Ayakashi弥漫
    2009/5/26 13:00:42
    被埋葬的梦之《葬盒》
    整个电影像一场断断续续的梦。整个故事被一个个梦的片段串联起来。导演是三池崇之,很难想象一向玩惯了血腥暴力的他。会拍出这样一部唯美诡异,色彩斑斓的电影。
         一切的悲剧,源于人的本性------嫉妒。京子因为嫉妒马戏团主对姐姐的爱,而将姐姐关在盒子里,错手烧死了姐姐以及团主。当幼小的京子望着在烈焰中熊熊燃烧的马戏团,是惊恐还是悲伤,是彷徨
    整个电影像一场断断续续的梦。整个故事被一个个梦的片段串联起来。导演是三池崇之,很难想象一向玩惯了血腥暴力的他。会拍出这样一部唯美诡异,色彩斑斓的电影。
         一切的悲剧,源于人的本性------嫉妒。京子因为嫉妒马戏团主对姐姐的爱,而将姐姐关在盒子里,错手烧死了姐姐以及团主。当幼小的京子望着在烈焰中熊熊燃烧的马戏团,是惊恐还是悲伤,是彷徨还是绝望,难以言说。这一切并非她的初衷啊,她其实只想把姐姐关一晚,然后自己代替姐姐被团主抱着睡一晚,体会一下幸福的感觉而已。可最后尽变成,将一切焚烧殆尽这样的结果。


    渡部在此片中分饰两个角色,团主和编辑。成年后的京子成为了一个作家。当她第一次见到极似团主的编辑时,她便有触碰他的欲望。编辑离开的时候送给京子一个音乐盒,那盒子里放的音乐正是童年时,她和姐姐表演时用的音乐。那音乐牵引京子又回到了梦中,她站在时间的此端看着时间彼端的自己,看着团主是如何的宠爱姐姐,给姐姐戴上奖励的项链。看到自己是如何可怜的窥探着团主对姐姐的爱,看着自己是如何因为妒忌将姐姐错手烧死。。
         其中有一段,京子独自站在茫茫雪地里,脸上画着浓妆,半张脸戴着小丑面具。编辑走到她身边问:“你在找什么?”“找一个人。”她回答。“那个人可以是我吗?”编剧探问。“你长得的确很像他。”京子冷冷的笑,说完后,又只身走入冰天雪地。她找的应该是团主吧,她脸上那个小丑面具上挂着的泪水,大概就是在内心深处永远无法实现的爱吧。
         本片的最高潮,是京子最后一次进入马戏团的那场戏。她看着那个装着姐姐的盒子。哀戚的说:“姐姐,你可知道,我最爱的就是你。”此时马戏团主也走了进来,他脸上仍然戴着京子熟悉的面具,当团主扯下面具,露出前额的血痕时,京子惊恐的全身战栗。那道疤痕是她幼年时给他留下的。团主粗暴的扒开京子的眼睛,让她看盒子里的姐姐。京子痛哭着只是一个劲的说着:“对不起。”团主转而又温柔起来,为京子戴上项链,并说着:“你以为我只喜欢你姐姐,其实项链,我也给你准备了一条。”然后他轻轻的吻了京子。在这一刻,京子终于暴露了在内心积压了多年的欲望。她一直爱着他,或者正是因为这份参杂着父爱的情爱,才是致使她错杀姐姐的真正原因。京子开始亲吻团主,哪怕他的态度依旧漠然,她还是继续吻着。终于他也开始回应,热烈而投入。在情绪将要燃到最巅峰时,团主反手用塑料袋蒙住京子。他痛苦扭曲的说:“我也不知道,现在的你和当年的她,哪个更美。你们是最好的结合体啊,怎么能只活一个呢?”团主像捏人偶般的将京子的身体卷成一团,塞入装着姐姐的那个盒子里,然后将盒子埋入无边无际的深雪中。挣扎着,挣扎着,京子醒来了。原来又是那个梦,只是这次醒来,身边多了姐姐。
         本片最慑人的一个画面,就是与幼年的姐姐连体的京子,站在凉台上的画面。清冷的冬日晨光,温暖明媚的照射在这对畸形的联体姐妹身上。姐妹两的目光无尽空茫的注视着前方。那种貌似希望下的无望,叫人不寒而栗。
        很多看过此片的人都认为,整个故事不过是一个联体女作家的一场妄想。那个长得极似团主的编辑,只是一个渴望爱的孤独的畸形人对爱情及性幻想的对象。但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段残忍可怖的童年往事确实存在过。与京子联体的并非是实体的姐姐,而是京子对姐姐挥之不去的歉疚感。所以,画面中呈现的与京子联体的是幼年的姐姐。
        有些梦,并非是无法苏醒,而是做梦的人,不愿意醒。那段令她追悔一生的记忆,化作梦在京子的生命中纠结缠绕。哪怕每次都汗流浃背的惊醒,她扔紧抱着梦不放。因为失去那个梦,她便一无所有了。梦中有她挚爱的两个人,姐姐和团主。所以,当编辑问她:“可以是我吗。”的时候,她才会不给他答案。有些人,有些事,注定是无可取代的。
        听到京子说:“我和姐姐从未分离”时,内心莫名温暖。当我们一无所有时,内心深处是否也有着另一个自己,与我们永不分离呢?


    收藏 分享 评分
    【详细】
    20391812
  • 碳酸外宿中
    2021/9/16 2:19:13
    一个父母争夺独生女抚养权的故事(误)

    3.5星。女主在冷宫里长大,应该是从小就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看透人情冷暖,遇事淡然应对的形象。怎么也不会长成没礼貌、圣母心泛滥、闯祸不断的模样吧。

    男主简直是和女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遇到危机会先结合身边人的建议寻找解决之法,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都会先暗处中观察,情况明了后再一

    3.5星。女主在冷宫里长大,应该是从小就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看透人情冷暖,遇事淡然应对的形象。怎么也不会长成没礼貌、圣母心泛滥、闯祸不断的模样吧。

    男主简直是和女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遇到危机会先结合身边人的建议寻找解决之法,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都会先暗处中观察,情况明了后再一步到位完成计划。每到关键时刻,他基本不感情用事,以大局为重。郭辰俊的长相很稚嫩,看起来和他扮演的仙人和妖王角色在年龄、身份、外形上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是胜在演技好,把两个人物的形象给完完全全地立住了。

    作为一部单元剧,每个篇章登场的新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配角们的故事也比男女主角更精彩。几个女性角色里最讨喜的是为情所伤却不为情所困,专心致志地搞事业的萧山。看好“二山”的扮演者宗元圆,希望大妹子以后多多接戏。

    【详细】
    1386643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