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don Us影评

144971115
  • Josephine.菜
    2018/6/21 12:52:31
    我们鄙视的演员都是我们自己塑造的

    图1-4是85年的唐国强和斯琴高娃,1-2是唐国强面容的成长,1-3是他意志的成长,演员的鬼斧神工,可见一斑。图5-6是一脸素颜雀斑却演技传神的盖克。以前的演员,只需要演戏,不需要卖脸,也不需要卖隐私,卖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于是就一门心思好好演戏,凡是上的了银幕的,就一定是对得起观众的。于是,无论美丑,言语之中,眉眼之间都是戏,演个啥,是个啥。《高山下的花环》会让我

    图1-4是85年的唐国强和斯琴高娃,1-2是唐国强面容的成长,1-3是他意志的成长,演员的鬼斧神工,可见一斑。图5-6是一脸素颜雀斑却演技传神的盖克。以前的演员,只需要演戏,不需要卖脸,也不需要卖隐私,卖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于是就一门心思好好演戏,凡是上的了银幕的,就一定是对得起观众的。于是,无论美丑,言语之中,眉眼之间都是戏,演个啥,是个啥。《高山下的花环》会让我们看到一个任何作品中都看不到的唐国强,谢晋这一类型电影的导演,我觉得国内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杨德昌比之更拖沓,其他的大牌比之显得浮夸和不自然。谢晋,真的早,还能这么好,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进步,大概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和社会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筛选器,如今的时代,滤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追求了什么,又舍弃了什么。但大自然最后选择的一定是进步的。谢晋在87年拍的《芙蓉镇》中喷文革,喷运动;在64年拍的《舞台姐妹》中喷社会黑暗;85年的《高山下的花环》更是有经典语录如“上战场前封我一个去送死的官”,“一个贵妇人,有多大权利,把电话打到前线”,“中国人都像他那样说实话,做实事,我们的国家某很多事都好办了”。。。这些话,难道不会让如今的我们感到羞愧吗?那是一个歌功颂德趋之若鹜的年代,而谢晋 能在第一时间,把社会的正式面目和正确的价值观带给大众,没有丝毫的迎合,迎合大众,迎合国家政策,应该广电局。细想我们惊愕于某些演技平平演员天价片酬时,难道我们我们自己的价值选择造就了这些天价片酬吗?如果我们不喜欢,不尖叫,不狂笑,他们又怎么会收视率和利益。我们错时因为我们喜欢了一些东西,他们错是因为他们就只知道给我们我们喜欢的那些。《高山下的花环》豆瓣8.5。

    9445900
  • 困惑的浪漫
    2017/7/20 13:55:23
    崔珉豪还是那么的"拳拳到肉"
  • 若·初见
    2018/6/19 21:18:09
    丽雯: 一个聪明坚毅的女人

    有些故事,是没有勇气再重读一遍的,就像,1980年代的爱情

    当事业与爱情矛盾时

    作为一个男人,你会选择爱情还是事业?

    作为一个女人,你是否会愿意为了男人的事业儿放弃自己的爱情?

    离别后的第一次相遇,她未嫁,他未娶,一切都正是当年。但,为了不让他困在大山,她选择了逃避,毅然决然的将他放逐。

    此去经年,鲜衣怒马,轰轰烈烈,却又电闪雷鸣,

    有些故事,是没有勇气再重读一遍的,就像,1980年代的爱情

    当事业与爱情矛盾时

    作为一个男人,你会选择爱情还是事业?

    作为一个女人,你是否会愿意为了男人的事业儿放弃自己的爱情?

    离别后的第一次相遇,她未嫁,他未娶,一切都正是当年。但,为了不让他困在大山,她选择了逃避,毅然决然的将他放逐。

    此去经年,鲜衣怒马,轰轰烈烈,却又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再次归来,他已是千疮百孔,她用她的爱与善良重新唤醒他早已萎靡的激情与欲望。他也终于有机会倾诉他对她深沉的爱恋,却又被她再一次放逐。

    那些小河畔的嬉戏,街头街尾的陪伴,离别前黑夜的挣扎,看着爱人远去忍不住颤抖的背影,都随着丽雯的死,成了永远都回不去的1980年代……

    读到最后,已忍不住泪流满面,丽雯无疑是个善良美好的姑娘,但她更是一个聪明果敢的勇者。她爱他,但她更知道他是“为道路而生存的天下客”,是蒙尘的明珠,是沉睡的雄狮,他也许暂时希望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停靠,但他绝不会自甘平庸,他天生不会为任何人驻足。她若顺从心意将他留在身边,最终有一天,他会厌倦了她。她的狠心成全了他的事业,更成全了他对她最初的爱,还有,最后的爱。

    我无法评价丽雯的做法到底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每个人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追求。在我看来,即使最后终将被厌倦,我也会贪恋那无法言说的,如灿烂烟霞般转瞬即逝的美好。

    人生在世,何不及时行乐呢?

    【详细】
    9442644
  • 心酱
    2018/6/28 9:51:04
    这可能是今年夏天,尺度最大的一部日剧了

    虽然标题已经,巨长无比

    但心酱还是要说,此剧

    尺度之大,一个标题装!不!下!

    水川麻美新剧,了解一下↓↓↓

    双重幻想

    虽然标题已经,巨长无比

    但心酱还是要说,此剧

    尺度之大,一个标题装!不!下!

    水川麻美新剧,了解一下↓↓↓

    双重幻想

    ダブル?ファンタジー

    9469392
  • 沼鲤
    2016/7/28 20:21:57
    S03E04,陆地动物
            这一集完全可以称为天才之作,不管是从创意、配乐,以及气氛的营造来看都是。但我喜欢这个海底故事的原因不能说是因为它是天才之作,而是它所带来的很多神奇的共鸣,它把孤独这个概念用影像诠释到了极致。
            孤独之一在
            这一集完全可以称为天才之作,不管是从创意、配乐,以及气氛的营造来看都是。但我喜欢这个海底故事的原因不能说是因为它是天才之作,而是它所带来的很多神奇的共鸣,它把孤独这个概念用影像诠释到了极致。
            孤独之一在于,Bojack是马,而海底是鱼的世界。虽然从文化上并没有多大差异,尼古丁、酒、成人杂志都是相通的,陆地动物也能欣赏。但孤独的根源在于,陆地动物并不属于海底,说到底,陆地动物在这个海底是完全可以生活的,海底生活很好,没有什么水土不服,没有任何理由让一个陆地动物感到不归属感。但就像阿凡达之于纳美人,一切都是一样的,但就是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相信这是制作者的有感而发。我也会感到这种不归属感,我不否认,也不夸大它。我也会自问,这是我想让自己感到与众不同的自我催眠吗?但答案是不存在的,否则怎么能叫被催眠了呢,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证伪也不可证实的问题。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归属感本身是存在的,这一集里,最诗意的那一句话:in this terrifying world,all we have are the connections that we make。不归属感也许就是因为没有建立过任何真正的联系,推而广之,我不觉得任何人建立过这样真正的联系,越复杂的动物是越孤独的。但我承认一个短暂的“交流”是可以存在的,短暂可以是很短,10秒钟,一瞬间,让人感到自己是不那么孤独的,但永远都会“湮没于时间的洪流,就像泪水消逝在雨中”。
            另一方面在于,Bojack在这个他不属于的世界里,和一只婴儿海马建立了一段短暂的“connection”,那是一段珍贵的快乐,但最后,马把海马送回海马妈妈家里后,回头想说再见,却没有办法辨认出6只小海马里的她了。
    <图片1>
            这一集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Bojack和小海马站在太妃糖工厂的窗沿上,窗沿塌了,他们却在水中自由地游了起来。
    <图片2>
            片尾曲依旧是神来一笔。“I hear her voice,she laughs now,she loves me now and always did”。
    【详细】
    80121142
  • 蚌蚌
    2022/10/6 19:33:51
    剥开商业类型片外壳,其实是一部被低估的现实主义文艺片。

    影片讲述的是阿德一家四口来到长白山度假旅游,八岁的长子在父亲的“小教训”后失踪,由此展开搜救的故事。万里冰封的天山雪景、超实景化的雪崩特效、惊险刺激的武打动作,属于商业类型片的吸睛元素一个不少,而在此冒险类型片叙事框架下探讨的却是中国式家庭伦理乃至社会关系的现实命题,回归于情感本身的文艺片内核使该片在今年国庆档的一众主旋律商业片中脱颖而出。

    影片讲述的是阿德一家四口来到长白山度假旅游,八岁的长子在父亲的“小教训”后失踪,由此展开搜救的故事。万里冰封的天山雪景、超实景化的雪崩特效、惊险刺激的武打动作,属于商业类型片的吸睛元素一个不少,而在此冒险类型片叙事框架下探讨的却是中国式家庭伦理乃至社会关系的现实命题,回归于情感本身的文艺片内核使该片在今年国庆档的一众主旋律商业片中脱颖而出。

    讲到情感,自然要落到具体的人物身上,不负众望的是,甄子丹饰演的父亲阿德和韩雪饰演的母亲敏璇真正支撑起了影片的故事情感。

    该片的现实主义基调决定了阿德的形象并非是一个完美人物,这一人设在一开始甚至是遭观众吐槽和质疑的,“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把8岁的孩子一个人丢在雪地里”,“各种花式作妖,是来裹乱的吧”。的确,他是现实中大多数中国式父亲的缩影,在与家人的相处上总是“爱在心口难开”,尤其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冲动鲁莽而不肯低头,也正是因为他作为家长的“小教训”酿成了孩子失踪的“大失误”。男主人公不再是强大、冷静、理智的超人,而是弱小、慌张、鲁莽的普通人,这是该片区别于典型冒险类型片而与现实主义文艺片趋同的显著标识。

    这一场大规模搜救行动,实际上是一位父亲的救赎与重生之路。相比甄子丹从前的动作电影,在该片中,他的文戏比武戏更出色,成功演绎了一位成长中的父亲形象。他起先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随着愧疚的加深,在一次一次的寻子途中,父亲的形象才逐渐立体饱满起来。最后他割断了身上的绳索,舍命救子,眼前出现幻象,他们仍驾驶在前往天池的山路上,起先说“爸爸原谅你”,接着又说“你原谅爸爸”,他终于低头也终于完成救赎,在冰河里如释重负地微笑下沉,他在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的同时,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相比之下,观众更易与影片的女主人公——母亲敏璇共情,这也是这一人物在该片中的重要作用之一,即“作为观众的眼睛,引领观众的情绪,最终帮助观众建立对男主人公的角色认同,乃至对影片核心表达的价值认同”。

    先来看敏璇的“失子之痛”。孩子失踪后,心力交瘁的敏璇带着小女儿先回了酒店,她起先隐忍着情绪,像往常一样收拾儿子的玩具,清洗儿子的蓝围巾,情绪的积攒体现在她用力搓洗围巾的行动上,最终力竭崩溃倚倒在池边,大口呼吸,在蒸腾的雾气中泪流满面。而当敏璇得知蓝围巾因为洗过而不能为警犬分辨,一时间的愧疚与自责让她在人群中手足无措,再次红了眼眶,紧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无助地哀求“还能有用吗?”希望燃起复熄灭,观众的心绪紧随着敏璇的心绪起伏。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搜救途中误以为孩子已死时,作为母亲的敏璇情感爆发的哭戏,她不可置信地睁大双眼,颤抖着嘴唇,发出悲哀的呜咽,不住地摇头与后退,最终在风雪里不可自抑地佝偻起身躯。而当“是一匹狼,不是乐乐”的讯息传来,敏璇迟滞地抬起头颅,与丈夫紧紧相拥,“劫后余生”的喜悦、后怕与委屈一齐将她淹没,虚惊一场,她却仍旧泣不成声。

    再看敏璇“对阿德的怨与爱”,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观众对阿德的态度变化”隐隐之中是由“敏璇对阿德的态度变化”所牵引的。由于丈夫鲁莽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失踪,敏璇对阿德是有怨怪的,“我知道,如果我不找到乐乐,你会恨我一辈子”,这同样是银幕前观众在开始时对这位不负责任的父亲的“怨”。在自媒体工作者的煽动以及高局长的询问下,在病床上的敏璇甚至产生了怀疑,相比怀疑是丈夫谋杀了孩子,事实上更多怀疑的是自己的婚姻与家庭,随着敏璇转动指间婚戒的特写,影片插入了一段倒叙,回忆起家庭教育的种种,回忆起这样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与父亲,敏璇把多年来的苦水一并倾倒,“你就不说话,要不就发火,你觉得我习惯了是吗”,敏璇的怨折射的又是现实中多少已婚女性的困境呢?至此,敏璇的积怨爆发,观众对阿德这位极具现实意义的不称职父亲的怨也达到了极点。这就为其后阿德走向自我救赎和争得原谅的叙事路线做足了铺垫。敏璇对阿德的态度发生转折,是在雪崩戏之后,阿德失踪,想到阿德可能和白所一样葬身在风雪中,敏璇对着空茫的雪山撕心裂肺地大喊“阿德”,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刻,敏璇原谅了阿德,而观众在这样的情绪牵引下,同样为一位父亲的全力以赴所感动,对阿德这一不完美人物的成见逐渐消解。在医院里,自责与愧疚折磨着阿德,白所之子“你儿子已经死了”的直言更令阿德心灰意冷,他手持利器意图自戕,敏璇上前一步,红肿的眼眶,满脸的泪痕,和极力保持冷静的语调“如果你死了,我下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你”,此时,导演使用了一个阿德的主观镜头,从敏璇的泪眼摇到病床上负伤的路人再摇到小桌上摆放的小金鱼灯泡,敏璇的爱重新拯救了他,也让他重新发现希望。他做出了新的选择,他声称自己谋杀了儿子,以此调动警方资源前去新的线索地营救儿子。此时的敏璇对于阿德的说法却不再有半分怀疑,她全然理解并选择支持丈夫“我等你把乐乐带回来”。同样在银幕之外,观众通过敏璇的眼睛见证了阿德的人物弧光,跟随敏璇的情绪扭转了对阿德的态度,并对这位伟大的父亲产生共情,在阿德舍身救子,沉入冰河的一刹那,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性效果。

    不难发现,影片的开头与结尾,都是以敏璇的视角打开和关闭的,开头敏璇的欢呼声自黑幕中响起,原来是一家四口在滑雪,结尾则以敏璇有关两人婚礼上讨论生死的回忆做终。而观众最关心的问题“男主人公救回来了吗?”,也在敏璇最后的表演里,她眼含热泪望着刚苏醒的孩子,摇晃着那盏象征希望的小金鱼灯泡“把它带回家,带回深圳,一起回家”,哀伤的氛围中又闪烁着一丝金红色的希望。正是这个处理,真正使该片跳脱了传统类型片的范式,使观众在开放式结局的意犹未尽中多一分对亲情与家庭的思考。

    以上,通过对阿德和敏璇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梳理了本片的情感脉络,惊险刺激、温情催泪的背后更有对家庭教育,婚姻相处等现实主义话题的深入探讨,为华语电影在商业类型片和文艺片的融合上做出了一次有益尝试,说它是2022年国庆档最被低估的黑马佳作并不为过。

    【详细】
  • 146892629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