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球记影评

99236839
  • 昂昂万里
    2019/6/17 2:50:52
    When The System Is Falling down

    妈蛋,气哭好几回。

    当那个叫老爹的杂种推倒Holly时,当他们说,“说出去就杀了你,就杀你全家。”的时候。

    当Holly通过全部考试,回到家却听说皇家检察署取消指控的消息的时候。

    当Rochdale的警察听Holly的陈述却打了个哈欠的时候。

    当三个女孩被强奸后瑟瑟发抖地走在寒冷的街上时。

    当Amber被列为被告人的时候。

    <

    妈蛋,气哭好几回。

    当那个叫老爹的杂种推倒Holly时,当他们说,“说出去就杀了你,就杀你全家。”的时候。

    当Holly通过全部考试,回到家却听说皇家检察署取消指控的消息的时候。

    当Rochdale的警察听Holly的陈述却打了个哈欠的时候。

    当三个女孩被强奸后瑟瑟发抖地走在寒冷的街上时。

    当Amber被列为被告人的时候。

    当律师诱导性地问Holly,你是不是觉得Guilty的时候。

    当最后得知Sarah被裁员的时候。

    当警员Maggie说,”I'm not "using" anyone.”的时候。

    10248495
  • 温暖且孤傲
    2022/1/29 18:56:20
    港版速度与激情

    在那个时代的香港,故事结构还是吸引人的。

    喜剧效果是有的,主题曲好听,但细节方面还是缺乏逻辑。

    镜头还是有心意的,走钢丝那段不错。

    麦加与男人婆的演技可圈可点。

    可以那么说,麦加是电影的灵魂,不愧为一代喜剧大师。

    有些道具在如今看来可能还是小儿科,但在82年还是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高成本喜剧动作片,很明显能和其他

    在那个时代的香港,故事结构还是吸引人的。

    喜剧效果是有的,主题曲好听,但细节方面还是缺乏逻辑。

    镜头还是有心意的,走钢丝那段不错。

    麦加与男人婆的演技可圈可点。

    可以那么说,麦加是电影的灵魂,不愧为一代喜剧大师。

    有些道具在如今看来可能还是小儿科,但在82年还是能让观众耳目一新的,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高成本喜剧动作片,很明显能和其他低成本无脑喜剧区别开,难怪拿下票房冠军。

    【详细】
    14176224
  • 蜉蝣
    2016/9/4 22:42:10
    专访 | 今年华语电影最大的惊喜,或许就是这部用长江书写爱情的柏林获奖片
    今年年初,由杨超执导,秦昊、辛芷蕾主演的电影《长江图》在柏林获得杰出贡献艺术奖。“货船船长高淳沿江而行,不断与一名日渐年轻的女子相遇,在诗集和航线图中,他上溯至源头,终于发现了她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长江图》的叙事结构和视听呈现在华语电影中,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更近乎是一部魔幻题材的影像史诗,在时空变幻中寻找自己的逻辑,让梦与诗与影像重合。

    高中旷课去录像厅看香港商业片,退学考取
    今年年初,由杨超执导,秦昊、辛芷蕾主演的电影《长江图》在柏林获得杰出贡献艺术奖。“货船船长高淳沿江而行,不断与一名日渐年轻的女子相遇,在诗集和航线图中,他上溯至源头,终于发现了她的起源和长江的秘密。”《长江图》的叙事结构和视听呈现在华语电影中,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更近乎是一部魔幻题材的影像史诗,在时空变幻中寻找自己的逻辑,让梦与诗与影像重合。

    高中旷课去录像厅看香港商业片,退学考取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短片《待避》、首部长篇《旅程》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杨超导演一直以艺术电影为坚持,并不断进行新的视听尝试。

    杨超导演说他有三重身份,导演、导演系导演创作课老师、超级影迷。而我恰好是他作为教师身份的学生。《长江图》在我大三的那年开拍,参与的都是本系师哥以及周围熟悉的人。眼看它从一个庞大复杂的剧本,经历补拍、几十次剪辑,终于在柏林获奖。《长江图》对我们来说,总有别样情感。

    水域、诗歌、行走、爱情,80年代末船工诗人的日记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我今天特别紧张,觉得不太像是采访或者对谈,更像是来做论文答辩的。】
    杨超:哈哈哈,但你现在是记者身份了,应该非常的专业。

    【先问下,我之前看的柏林版本和8号的公映版有哪些区别?】
    杨超:旁白去掉了三分之二。上映版本旁白在长江中游的一个城市跟着一个地理设置停止了。这叫做“海潮至此回”,就是说船工为了省油都愿意赶海潮逆流而行,这个海潮的影响到长江中游一个叫彭泽的地点的时候会停止,在这个点之后也是最后一段旁白。这是内容上最大的变化。

    其它的变化还有颜色上的变化,柏林的2K版跟4K像两个电影,画质很奇怪。加上4K之后颜色变得更厚更扎实,颜色是长到画面里的,之前会感觉浮在表面上。声音的变化更大,柏林版本整个后期时间只有25天,声音等于没做,这次的声音有非常大的改变,声像、声场、内容本身,花了三个月左右做了很多改变。

    【画面没有做调整?】
    杨超:比较小,零星几处。

    【旁白去掉那么多,会不会更闷。】
    杨超:如果是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说,对,会更闷。但如果以艺术片的角度来说——我非常不愿意这么说——但它是挑观众的。可能它是在商业院线放映的华语电影中,难度最大的一部,比《路边野餐》难度还要大。因为《野餐》比较小,比较清新可爱,《长江图》很压抑沉重。

    但我们不担心这个闷度是因为,对于类型片观众来说即使全加上旁白他照样会觉得闷,它不属于他们的观影类型。

    【我知道电影中本身是没有旁白和诗的,尽管诗也是从剧中人物自己出发,但更多是为了弥补叙事,让观众理解在影像上交代得不清楚的地方,尤其是段落之间的连接。对你来说这是否是个妥协,还是觉得它能让电影更完整。】
    杨超:首先旁白和诗歌这两者完全不同,旁白是某种程度上的全知视角,是外在于叙事的,也就是说增加了一个叙事的维度。诗歌是在叙事里边的。诗歌的内容稍有小调整,但是保留了你看到的2K版的数量,还是10首左右。诗歌是没法改变的,除非你改变整个叙事。

    【我看《长江图》和《路边野餐》的时间很相近,差不多都是在去年年末,难免会拿这两部作品作对比。毕赣说《路边野餐》中的诗是完全独立的作品,只是与影片氛围相同才放进去。那么《长江图》的诗是什么。首先它肯定是为了剧本去创作的。】
    杨超:毕赣对自己的看法很清晰很准确,《长江图》和《野餐》里面的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用法。《野餐》的诗就是文学作品,跟影像形成一种混搭。《长江图》里面的诗完全是影片的主人公高淳在80年代末的时候写的,这个诗也是在故事中他与女主角相遇的契机,所以它不是外在于故事,而是故事的一部分。

    其实我比较不同意观众在第一遍看完的时候觉得它是部诗电影,或者影像诗,或者说影片有很强的文学性,这完全是需要再看一遍的。跟《野餐》的文学性或者散文式不同,《长江图》是个完整的故事,如果说它有点文学性或者诗意,这其实是来自我写了这么一个当年的文青的人物。因为他的身份,使影片带有一定文学性,并不是说电影的质感或者本身的结构有文学性,完全不是这样。

    【就我作为观众的感受来说,《野餐》里的诗是非常有灵性的,轻易就能被我抓到,但《长江图》里的诗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断它,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去总结这种风格。】
    杨超:当你试图去评价《长江图》里面诗的时候,你不由自主还是在把它当做文学作品。它是80年代末一个跟着父亲跑船的文学青年在沿长江游历的过程中,经常停泊一些奇怪的码头和港口,他有感而发用钢笔在稿纸上写成的一本诗集。是他所处的长江这个空间,80年代末的时代氛围,还有这个人的文青身份,三者共同作用出来了这种文字。所以文字的味道和气质跟2016年的当代诗歌是完全两回事,他应该更属于北岛那个时代,是断言式的,宣告式的,彻底否定式的,有很大精神硬度的东西。和这个时代某种更清新的,更个人化的诗歌是两个时代的。那是一个个人对历史发言的时代。今天的文青说,我要去旅行,我要去经历这个世界。那个时代的文青说,我要改变这个世界。它带有疯狂的否定现实的意图。

    【可以理解为就是主人公高淳发的微博或者朋友圈。】
    杨超:对,可以这样理解。

    【这个故事为什么是从冬天开始?除了当时我们放寒假你有时间拍摄这个原因外==】
    杨超:哈哈哈哈,暑假时间更长啊~在前几次采风的时候,我经历过一个寒冷的冬天。那时我,其中一个制片人,还有一个叫麦子的流浪诗人歌手三个人一块儿在上海搭船想要做一次采风。马上要过年了,船都停航不愿再走,制片就说咱们回家吧,我说不行必须得搭船看看长江什么样子。制片被逼无奈就沿着长江的一条支流(因为支流才能停很多小码头)一个船一个船的问,跑了一整天,居然就有一艘是安徽铜陵的货船,兄弟俩船长要回家,就带着我们搭了这艘船。从上海到铜陵经历了四天的航程,冷到要命。岸上都是万家灯火和鞭炮声,江上只有一条孤船。船上只有一个床,一床被子,船工把床和被子让给我们,三个男人每天就抢一床被子,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货船不防风,带着水气的寒风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那一次我对冷有了一个特别深的印象,也拍到了后来的短片《信史四章》里的主要场景。它给了我对冬天长江的深刻的印象,我觉得它更接近于我想象中的长江,或者说老长江。(到夏天长江会变得更明亮更暖色调,有很多嫩绿色暖黄色会出现)。经历了那次航行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寒江的调子,最后就选择了拍寒江。跟宾哥(李屏宾)商量过后,他也觉得是这样。寒江的长江更多的保留了我们脑海中唐诗宋词的长江的气质。

    【看过你前几天在武汉的一篇活动实录。有句话我特别喜欢,你说,尤其是夜晚、白天的光线消失的时候,我独自站在船头,轮船驶入旷野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条唐朝或者宋朝的长江。就像看完《聂隐娘》的时候有个朋友跟我说,好像看了一部唐朝的电影。对于河流水域和历史文化的关系你怎么看?】
    杨超:巨大的河流是保留了传统中国信息最多的地方,其实陆地上保留的特别少。我听说《聂隐娘》是在奈良采景,因为大的唐代建筑在中国很少。陆地上的庙宇建筑保留的文化也已经很少,只有河流保留得最多。但是必须得到某些时刻,白天还不行,得到船走到城市之外的时候,等到光污染都消失,你站在船头,(因为船本身也是现代的造物,也有光污染),再看河流以及两边的江岸。旷野中没有什么人居住,前面是山或者云,这时候其实没有任何光你怎么能看到东西呢?人眼就是这么奇怪,就能看得到。看一会儿黑暗中的层次就会渐渐浮现出来。那时候你看到的就是天光,就是月光或者日光散射的一种光,自然光最暗低照度的感觉,特别漂亮,但是拍不下来。我们有宾哥在,有最好的感光胶片,但依然拍不下来,只有一片漆黑。造物主给了人类一个礼物,你的眼睛是任何器械和科技都做不到的。

    【我觉得《长江图》是一部对观众要求非常高的电影,不仅仅是看懂剧情或者感受画面这么简单。它需要你去透过它解读其后的内容,甚至是与之完全不同的内容。还要有充分的想象力。比如刚才说到的黑暗中的层次,比如导演拍了江水,你要想象波纹的样子,拍了山路,你要想象夜间山路的味道。所谓“造物”,是有一半需要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这是否也是你所追求的?】
    杨超:最好的电影都是这样。我们在看最好的电影的时候,就跟看世界一样的感到奇怪,好电影一定会留下你去参与的空间。类型片当然相反,类型片是让观众躺着靠着内容直接塞过来,你都不用伸手张嘴就能得到。这是一种电影。我做的电影更像是我们在看生活,用肉眼看世界。

    比如你在公共场合旁观窥视他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你的脑补能力超强的。你看到一对情侣吵架,只要只言片语就能猜到他们生活的其它层面,巨大的生活就扩展了出来。甚至有的时候你在交通工具上看到不说话的一对情侣,都能看懂他们眼神之间的信息量。这说明我们每一个人对世界都具有解读能力。最好的电影是开拓而不是遮蔽这种能力。类型片其实没有能力开发观众的这种能力。我也看太多商业片,我也需要乐趣色情暴力动作,需要生理的愉快。

    但一直以来都有另外一种电影,它试图去开拓观众解读世界、认知世界的能力,这类电影也不少。只不过中国观众只看到表面这些东西,忘了有其它的存在。并不是说大家都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就不存在,它一直存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并不是说那边十个人,这边一个人,十个人就更有立场更有道德优势。
    我比较反对对于严肃和艺术的敌视,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享受。当然如果只有艺术片一种,也是暴力。但现在的问题确实是,商业片在中国当下的阶段里面,暂时过于强盛。

    【反而观众得到了类型片很好的训练,一个特写,观众都知道这是重要交代,是之后剧情的线索或者道具。已经很擅长这种抛球一样的训练。】
    杨超:观众就是在类型片一次次的训练,达到饱和之后,才一定会喜欢艺术电影。我举一个特别明确的例子,恐怖片。恐怖片想吓唬人太难了,像去年的《他在身后》,虽然也不是特别好,但它被称为神片,原因就是这种类型化的模式已经吓不住人,观众已经会有免疫力。艺术电影就是在为类型片开拓新的观众没有免疫力的影响手段和打击能力。它们应该是互补存在的价值。

    【所以院线观众看《长江图》的时候会很失望,因为他看了几十分钟后会觉得导演没有抛东西给我,没有能让我准确接到手里的东西。】
    杨超:说实话我是非常担心这一点的。这是一个无奈,其实《长江图》这样的电影是不应该在商业院线里发行的,这种发行本身对观众也是种伤害。观众没想到会看到这样的东西。他的精力、预期、接收的广告,让很多观众进电影院都会有惊异和错愕。侯导这么大的声誉,《聂隐娘》还带有武侠的类型,很多观众仍然觉得自己被骗了。这个错位不是我的责任,这没办法,我没有艺术院线放映。这是对这类电影的巨大伤害。观众很郁闷,电影口碑也一定会下跌。导演和观众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能看这个市场能不能繁荣到某种程度之后会出现市场的细分,那时才能正常健康起来。

    【但《路边野餐》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在普通观众中的口碑也很好。】
    杨超:《野餐》首先完成度很高,它有很多可爱的东西,是属于这个时代你们这个年纪的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东西。它很清新,它的文学很有灵性,容易从个人角度打动人,它格局很小,在大家理解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毕赣是在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做了一个本身非常精巧玲珑的东西。毕赣也是这些年来新导演里面做视听语言最好的。

    《长江图》有更重的负担,它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情,不管是在文化意义上、影像意义上,还是在承担的叙事结构的突破上,都提出了甚至是我本人和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都很难支撑的要求,它是一个比较疯狂沉重的作品。这种作品观众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来体会它。

    【《长江图》剧本过于庞大了,超过了电影的承载量,我会觉得无论怎样用影像处理,都是很片面的。】
    杨超:是这样。

    【那你觉得喜欢《野餐》的人会喜欢《长江图》吗?】
    杨超:很大一部分都会。但是《长江图》里面有关于历史文化,有80年代历史反思,它对观众提出的这种要求有时候可能会冒犯观众。它有复合的主题群在里面,你甚至很难说哪个主题是最主要的。观众需要整合的信息量特别多。我只能说很有期待,但是不敢抱太多期望。

    【我在已经很熟悉的剧本的情况下,第一次看完片还在想,如果对剧本陌生的观众,肯定看不懂。】
    杨超:是的,第一遍对观众要求很高。但也不一定,在柏林放完后我在豆瓣上就看到了一篇影评,已经把两个时空的地图都画出来了,可能记错了一些名字,但依然很厉害。有这样的观众,虽然是极少数。

    【你说在武汉上学的时候走廊尽头能看到长江水,对长江的理解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长江图》里,或者是某段中,是否有还原那种体验?】
    杨超:整个事情的出发点是来自于我对长江的这种个人感受,到现在每次我看到长江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看。这个事情可能只有我做最合适,你们都不会是。因为你们的信息量很大,会关注的东西很多,我在年轻的时候没什么好玩的,自然界对我来说最神奇的事物就是长江了。这对我来说是很个人化的依恋。所以我拍它的时候其实认为最好的东西并不是我拍到的,不是用胶片拍到,也不是用DV拍到,而是我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些瞬间根本无法重现。尤其当你带着一个剧组在一定时间拍摄,那时候长江给你呈现的瞬间就没法选择了。如果是我一个人,就可以选择我看什么不看什么。拍摄的时候,最好的长江已经不是我看到的长江。

    【从模糊有要拍长江的想法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剧本创作花了三年。你说只有最杰出的大师在最黄金的时刻,他们才知道怎么拍,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对导演来说都是苦役。对你来说,《长江图》中哪些是灵光哪些是苦役?】
    杨超:导演的工作你也做过你当然知道,它太琐碎了,大部分时候都是苦役。你会被一个声音靠前一秒或者靠后几帧这个事情耽误十几分钟,如果整个片子的构成都需要这么去做的话,你会发现太累太繁琐。你感到很辉煌的时候,其实是那种你正确分解了这个时空的时候,就是你觉得你抓住了这段时空的气质且抓得很准,景别选的对,此刻镜头和人的运转都对,甚至老天也很配合。这个时候你才会感到一点成就感。

    每一段镜头里面都既有灵光又有苦役,苦役是充斥在每一时刻的。好的时刻是我们拍到了满意的东西,比如雪、黑暗江河那段灯光打亮石壁的镜头、河边隔河对望的镜头,还有中间的船、两岸的关系,完全按照我分镜头的逻辑拍下来。

    【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就是船上的灯光打到夜间的山路上。】
    杨超:那个镜头气质很好,但并不是最理想的状态,最理想状态是能够更复杂的拍。你们看到的是有点分解开的镜头。

    我最初设想的是,在一个镜头之内,让秦昊在镜头前有一个小的入画出画的动作,镜头在船上的一个轨道和吊臂上,然后多年前的那条广德从左侧驶过去,而右侧山上是那个女孩的脸,中间被一条光柱连着。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先看到光柱,再看到秦昊的脸,再顺着光看到女孩,当女孩继续走的时候我们再顺着她返回来,看到光柱略过整个船。光本身把秦昊的身影打量再刷过去,中间光的两端连着新广德和女孩,刷过旧广德,一个镜头全拍下来。

    【其实是在用魔幻的方式拍一部电影。】
    杨超:我要的是一种现实的魔幻,要拍出来时空本身的魔幻。我从来不想做出一条龙出来让大家觉得特技有多好。这个镜头我太想拍到了,但是我的资源做不到,要在小三峡里面有更大的操作平台才行,需要另外更大的一条船作为平台在江上固定住,要能站得住脚,但我们的船不停在晃,就没法实现。

    【还有说到沉灯的一场戏也没有拍成。】
    杨超:那场戏是影片中段的一场。他们开着广德路过了长江的一条小支流,并不是很宽。船拐过一个弯,秦昊站在船头引航,忽然发现两岸各站了数百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他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江匪吧,船就减慢了速度。再看,不像,有小孩有妇女。船继续向前开,忽然间两岸的人发一声喊,向两边跑去。才发现他们拖着一条巨大的粗绳子在跑,随着他们向两边跑,一条巨大的缆绳像条蟒蛇一样被他们从水里拉起来越升越高,中间部分出现了一盏青铜制的大灯。灯越过船头,被拉到很高很高的位置,秦昊眼看着船从灯下面过去。灯滴着水,滴到秦昊的脚边。船越走越远,秦昊回头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当船再走远,他们看到灯里面亮起一团火。

    这是我第一次用语言表述沉灯这场戏,也是剧本中相当重要的一场戏。

    【这段是一个景观还是对叙事也有影响的?】
    杨超:长江图的叙事不是传统的叙事,它是用整个山河大地一起来叙事。所以当你觉得它是景观的时候,其实是,当沉灯这场戏开始之后,后面他们开始在长江相遇,魔幻的事情就发生了,这是对这个故事的某种暗示。观众会被这个景观所镇住,觉得很神奇。我们试着拍了一次,但是失败了。我们把灯都做出来了,花了将近一万块钱。但是当这个灯被拉起来的时候,胶片已经开始转,绳子断了,所有人眼看着灯掉到水里。我们可以把灯捞起来,但是绳子只有一条。那是条钢缆,如果钢缆直径多一倍的话也不会断,制片为了省钱选择了较细的。我们大家都疯掉了,准备了一整天,就放弃了这场戏。

    【从一开始定位的魔幻现实题材,还有要做独特的时空结构,到现在的独立女性定位,是怎样发生这个变化的。】
    杨超:是因为宣传方觉得魔幻现实这件事是一部影片的逻辑,并不是观众理解的那种魔幻现实。《长江图》的魔幻是在时空结构的魔幻上,这其实是更内在的魔幻,如果你把它作为一个宣传点,观众可能想看到那种奇特的东西了。(蜉蝣:比如看到一条龙~)船行驶在女性身体里面不光是爱情或者情色的意味,其实也带有某种女人和长江可以互通和类比的概念在里面。

    【前几天发布的女体海报,你说“逝者如斯,必有人重写爱情”。怎样看待华语作品中这些所谓文艺独立的女性形象?安陆的身上是否有余虹的影子。】
    杨超:安陆这个形象在中国电影史上没有出现过。你要说她是一种进化也可以。余虹这个角色也很独特,但她是某一类我们依稀能感觉到的女性的一个典型,我们周围或多或少有点余虹的东西在。但是安陆在生活中和电影中都几乎没有,她是一个疯狂的做终极追求的女人,就是男人去写诗,用诗歌言说真理,而女人却把那个真理当做完全用自己身心去体会的事儿。相比较之下男人显得很弱,而女人显得很强大。有种“你们当做拿出来说说的东西,而我是会问到心里去的,并且看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的感觉。

    【所以它的内核跟《旅程》是非常像的。】
    杨超:没错,她可能是《旅程》那个女孩的延续,她不是像余虹那样在爱和爱的某种细节中纠缠的人。你能说安陆在追求爱情吗?根本就不是。她可能在整个逆流航行中的一两处我们感觉到她有女人在爱中纠结的特征,但更多时候她根本就不是一个在追爱的女人。你可以说她是在爱和修行中纠结,但最根本的逻辑还是说,“我应该怎么活着才能不给这个世界增加负担。”这曾经是剧本中的台词但是被删掉了。她这样问高淳,但是高淳的回答是,没有可能性,只要活着,就必然跟别人争取生存的资源,所以她又去去问和尚。这句话曾经给安陆造成巨大的精神困扰,最后她觉得算了我就不活着了。所以她的自杀有种寻求解脱,想不通这种问题的状态,她是把这种问题会当真的人。我们也会思考人生思考终极问题,但我们考虑一会儿就会拿现实中的一些东西来回避它,我们就会寻求温情、温暖、忠贞、爱情来逃避这个问题。我写了这样一个电影中的女性,她是永远不回避这种问题,她要问到底。

    【我可以说安陆是一直在淡化个人形象的这样一个人物设置吗?】
    杨超: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人问说,安陆追求宗教信仰和修行是不是因为生活太苦太残酷了。我说你完全看反了,安陆从来没有觉得生活苦,而是她怕自己给这个世界增加麻烦,她是反过来觉得自己欠了世界的。我们看到她是一袋土豆就可以交付身体的人。她最初跟高淳的激情戏也是完全付出的状态,像妻子一样的温柔。她已经有了那样的认知之后,其实是一种告别。她之后也说出来那句话,只不过我觉得观众不会明白。高淳问她说,“一定有很多人爱你”,安陆回答, “我也爱很多人”。高淳在那个时候完全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观众也绝对不明白。但这句话是她修行的结果。

    这个电影给出了所有的答案,只不过大家可能实在没有耐心看。奇特就奇特在,最后的结果我是在最开始观众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偷偷塞给他们。我们来看看这个捉迷藏会捉到什么时候为止吧。

    【在豆瓣看到了一条短评是:毕竟导演自己说“如果你们觉得那条鱼是女主,那真是太没水平了”。这句出现在哪里?】
    杨超:哈哈哈哈哈。好像是柏林的时候。把女孩直接理解为鱼,或者长江的化身,也都是艺术电影看太少了。刚才跟王红卫老师,前几天跟方励老师都聊到这个事儿,他们俩都非常强调的说,我们应该区分这三种电影,类型片,文艺片,艺术片。大部分观众是只看类型片的,甚至只看类型片中快消品那个级别。中国观众甚至连好莱坞的好类型片都没有完全接受。这个情况下他们不会去区分后面两种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专业影迷,就是你们各位代表的,我觉得也要补上这一课。《长江图》是文艺片吗?当然不是。有个媒体问郑洞天老师艺术电影是什么情况,他说中国每年生产的艺术电影不超过十部。红卫老师说,都说电影学院精英教育培养大师,拍点大家都看不懂的艺术电影好像电影学院有这个原罪似的,但电影学院在培养艺术电影导演这方面其实做得太不够了,艺术电影太少而不是太多。大部分、甚至专业影迷都把文艺片当成艺术片,这个是方励非常痛苦的一点。

    《百鸟朝凤》明明是一部文艺片,却被很多媒体形容为一个小众的艺术电影,这影响别人的接受度啊。人家的电影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的一部特别传统,特别经典扎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普通商业片观众一定能接受的,你说《百鸟朝凤》是小众电影,这不是害人家么,人家不应该接受这个损失。

    所以这三个概念区分开,对每一种类型、每一类导演都有好处。比如说对最极端的艺术电影来说,如果每年中国只生产不到十部艺术电影,这类电影的稀缺性和价值也会凸显出来。

    这三者的区分可能对观众来说不重要,观众现在还处于类型片还没吃饱的状态。但是对媒体,对专业影迷,区分这三者是对建设我们的环境特别有帮助的,也能让很多电影准确的抵达观众。

    【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到《信史四章》,它就是《长江图》的采风素材吗?这种用影像而非文字组织电影的颇为耗时的初期创作方式是更接近于自己的梳理吗?】
    杨超:就是在已经有了念头拍摄的时候,还没有写出来剧本,因为我的习惯是先有空间和在这个空间里对时间的感受,再去产生你们说的故事,那种情节的东西。所以我在想拍长江,想拍一个爱情故事之后,就去采风了。

    对,是耗时的,《长江图》正常来说确实不用那么长时间,如果按正常速度我们应该在2012年完成,06年有念头,08年写剧本,四年的周期拍一部这样的电影算是正常速度,后来又拖了四年其实是和这个电影的规模有点超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支持有关系,我们需要的资源太大,也是我的毛病吧,总是提出野心极大的计划。在2012年拍摄的时候我们需要跨越长江流域,这么多的场景,并且在最初的剧本中每个场景都要有年代感,我们试图在每个码头都恢复每个码头的年代感,当然后来放弃了,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拍完第一期就停机停了一年半,才拿到第二笔钱来拍摄。

    【印象里你跟我说剪了六七十版。】
    杨超:我觉得都不止。最初在剪接的时候有两个东西限制了剪接的正常进展,一个是原始剧本非常完整,文学魅力也很强,我和剪辑师都想恢复剧本,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拍的时候本身就已经做了删减,应该按素材来决定新的走向新的顺序,但是我们很久没有回过这个神儿来。

    还有一个就是老想遵循从上海到宜宾的严格地理顺序,像你们看到的还基本是这样,但是有小的地方不符合这个顺序。想让大家觉得它看起来是魔幻的叙事,但是却和中国的地理现实一模一样。现在我们是在关键点做到,比如三峡大坝,它对于长江的作用就被我置换成了剧本中的一个巨大的叙事的因子,直接作用在叙事的时空结构上。

    【最早我在知道《长江图》的摄影是宾哥的时候就特别兴奋。不仅仅是因为他与侯导的合作,还因为在长江拍摄,有很多突发和不可逆的状况,他是少数能在现场把握住这样唯一的创作时刻就拿出最好影像的人。包括《旅程》和《待避》,都是用了最好的摄影。但有一个问题是,摄影越好导演就会越弱,越有个人风格的影像,就越对导演有影响。作为导演你怎么平衡这些?】
    杨超:摄影越强导演越弱这个事儿只存在坏导演身上,任何一个成熟的电影导演都不会有这种问题。新导演可能会面临摄影师在技术上的压力和挑战,我是在自己手持拍完《信史四章》之后觉得自己对影像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把握。宾哥也看过《旅程》,了解是什么样的结果。而且他是一个人品好到不行的人。他自己说,摄影师没有风格,摄影师的风格就是他如何能调动全部的工艺和专注度来配合导演的风格。比如你看《聂隐娘》或者宾哥给侯导之前拍的电影,是跟《长江图》有巨大不同的。这部电影崭新的架构,这种中西合璧的审美气质也激发出宾哥崭新的一面来,也得到了对他来说很重要的影像的承认。

    【在配乐方面做了哪些要求?有点奇怪明明是很古韵的长江,但偶尔能感受到工业电子感。】
    杨超:片子中用了十首曲子,有一首是安巍老师做的,是出三峡之后追寻的那段。另外的九首是找的版权音乐,片尾字幕分别列出了曲名和作曲者。因为时间关系,我对音乐又很挑剔,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做,只能选择更保险的方法。现在的九首来自三位大师,美国的David Dalring,德国的哥特大师永恒沉睡,还有法国的新古典组合叫黑暗避难所。这三个人都在小众的暗黑系音乐中很厉害。我们挑了他们在音色和音质上特别贴合的东西来配合水的质感。

    这个影像如果配上古筝的话就成央视的专题片了。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种东方的意境是绝对不能配民乐或者传统乐器。我需要有厚度的音乐,而不是聪明的音乐。最理想的当然不是选曲而是找人来做,我希望这个人有哥特音乐、工业噪声、电子乐的修养,又有古典的素质,这样就能用长江上的元素,水纹、水声、远景近景的波浪,钢铁的呻吟声,木板和钢的摩擦声,发动机的噪声,用所有这些构成类似噪声的乐曲,有时候你能听出旋律,但更多时候像是背景。这个是最理想状况。但是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不是我能做到的,这也是没有完成的理想。

    【想谈一下演员,男主角秦昊是文艺片出身这个不用说,但之前我有采访过他,感觉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文艺青年,而且也表示一直想往商业片这个方向靠近。对他的表演你怎么评价?女演员方面是怎么选到这个对大家来说还比较陌生的新人?】
    杨超:你采访他是在今年,正好是秦昊转型的阶段。他坚持了很多年文艺片,始终是只在最好的电影中出现的演员。对导演来说这种坚持是很可贵的。他是不是有文艺气质,是不是文青,是不是阅读者,我觉得对演员来说不是关键的,演员只需要能在现场非常自然精准的对时空做出反应,这是好的电影对演员的最基本需求。如果演员能带出个人魅力个人强度当然更好,但并不是说我们需要他本人具备更多自己的东西。而高淳这个角色是有点难度的,会给演员提出除了基本之外的要求。

    女演员是在当时的档期和条件下我们所能得到最好的,试过很多人的戏,都不太满意。辛芷蕾对自己的表演也不太满足,觉得自己演的不好,但是这个不好,可能换任何演员都是一样的。像我之前说的,这个角色是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形象,她又给演员提出了很多前情的要求,又是逆着讲故事,你很难从一个正常逻辑中找到心理线索,去抓住这个人。对《长江图》这部电影来说演员的表演并不是影片的关键因素,我一直相信最好的电影是心向,演员如果能和时空联合在一块儿,在时空中不违和,像山川、湖泊、江水、空气,都会帮助他去表演,共同传达给观众这种气质。

    【电影中没有刻意的设置方言。】
    杨超:这不是一个具体在某个地方的电影,它不是涉及到关于宜宾的或者关于武汉的,这是纵贯全流域的电影,它几乎是中国全部的腹地。所以你具体到一种方言也很奇怪。另外这两个人物是那个时代的文青,不管来自于哪儿文青都会说普通话,要说方言反而会刻意。方言在某种程度上会遮丑,因为方言电影会带信息量。但《长江图》不需要这么遮,我也不太在意和依靠现实质感。

    【有没有一些电影中埋的点是大家很难发觉但是你又不想让他们错过的。】
    杨超:有太多,我可以问你一些,比如高淳为什么把诗集撕掉呢。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故事就完成了闭合。在柏林放的时候有个影评人第一次看说很赞,但第二次看他立刻就发表信息说这不是诗电影,而是完整的闭合的故事。这个影评人是我特欣赏的,我没有提示他,他自己看第二遍明白过来了故事的逻辑。

    这个故事的闭环需要你理解片中几个关键点,比如诗集是谁写的,最后坟墓边上的老头是谁,在源头回头看的目光跨过一段纪录片的影像到女孩身上,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些都get到才能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故事,不然你会以为它是导演像散文诗一样的自由书写,但其实它是故事。

    【电影可理解的维度很多,比如人与自然、两个人的爱情、历史的角度。观众在看的时候,哪个维度的理解是最能让你惊喜的?】
    杨超:我会欣喜于观众的任何维度,只要这个维度是他感受来的,而不是他在看电影的时候试图被我告知的。《长江图》避免的就是告知观众,它想呈现给观众一个世界,让观众去撷取。

    【我记得大一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了阿彼察邦的《祝福》和贝拉·塔尔,当时看得特别难受,完全不能理解。是最近的几年才开始觉得能懂他们的作品。近几年你最喜欢的作品是什么?】
    杨超:艺术电影里一直都喜欢贝拉·塔尔比较多,阿彼察邦更多是欣赏。也很喜欢锡兰,他特别聪明,《小亚细亚往事》很棒。商业电影喜欢的蛮多,我觉得罗宏镇很厉害。

    【但是《哭声》的镜头好土,几乎没有做视听语言。】
    杨超:所以我说《哭声》是个反类型的类型片,你要说《哭声》镜头土的话,我觉得《黄海》和《追击者》更土。看起来很炫,但就类型片来说,那才是真的土。就艺术电影来说他确实没有什么视听的开拓,但就商业片来说敢这么拍就已经太厉害了,他已经证明过自己能拍《黄海》那么炫,现在不想做炫了,就录下来给你们看。它是特别好的文艺片典型,也是最好的商业电影。上一部这么好的商业片是《杀人回忆》。

    ///2000-2016年杨超导演的个人十佳片单///
    《都灵之马》,《哭声》,《杀人回忆》,《牛皮》,《黑客帝国》,《祝福》,《玉熙的电影》,《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恋曲》,《女导演》

    【毕业之后最想念学校的地方大概就是能有人一起很深度的讨论电影,甚至拉片。而现在所谓的电影人交流,也只是停留在你喜欢某个导演,我也喜欢,这样的层面。而且非常少有人能从美学风格、镜头,这样偏专业的方向去解读一部作品。对于想更多了解一部电影,或者说在这种无法讨论的状态下,你比较建议大家怎样去“自学”电影?】
    杨超:这确实是个问题,讨论的环境非常重要。好像只有上学时候才有这样的环境,但你们那时候好像还没觉悟过来好电影是什么。你们可以自己去组织一下,特别有价值。

    我是跟一个朋友一起看的《哭声》,看完之后两个人面面相觑,觉得只懂了20%。两个人立刻开始查影评,再聊一小时,算是明白了80%,过几天再重看,才算知道导演在想什么。这是很享受的一个过程。

    【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你跟我们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职业比导演更酷,就是革命者。在带过的这几届学生身上,你是否在某个人的作品,看到了真正以导演的能力在制造光影的瞬间?】
    杨超:有,在很多他不自知的时候都拍到了,但是这些瞬间能不能被他保存下来,这个基本都不能。导演能力只能在一次次的拍摄中得到训练。

    807213424
  • 旧风
    2017/6/9 13:50:37
    看完开始怀念99年那一版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才发现我特别的怀念1999年的《木乃伊》里的欧康纳,伊芙和强纳森。

    即使是拍的巨烂的《木乃伊:龙帝》,期间的人设和表演互动也比这款新版的木乃伊好。

    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才发现我特别的怀念1999年的《木乃伊》里的欧康纳,伊芙和强纳森。

    即使是拍的巨烂的《木乃伊:龙帝》,期间的人设和表演互动也比这款新版的木乃伊好。

    8591271
  • 隔岸之雨
    2017/3/24 8:05:12
    有病呻吟

    我们从不能否认

    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群人是无法过上以正常人为标准的幸福生活的

    盲辉是

    写到此处其实已经无从下笔

    我们难道不允许他们如此凄惨吗

    还是非要给他的凄惨安个罪名

    想明白此处

    反而无法指责导演的龌蹉

    将这种凄惨放到最大给我们看

    森队的选择呢?

    错了还是对了?

    我们从不能否认

    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群人是无法过上以正常人为标准的幸福生活的

    盲辉是

    写到此处其实已经无从下笔

    我们难道不允许他们如此凄惨吗

    还是非要给他的凄惨安个罪名

    想明白此处

    反而无法指责导演的龌蹉

    将这种凄惨放到最大给我们看

    森队的选择呢?

    错了还是对了?

    我们其实也没资格评价

    他踏出了维护平衡的那一步

    而失衡的结果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这是一部无法评论对错的电影

    仅以电影技术来说 两颗星来自人物关系的对比

    和对善良悲悯的向往

    【详细】
    8433325
  • 橘子爱看纪录片
    2022/6/13 0:24:25
    真的太棒了!

    之前旅游去过青甘大环线,就经过了嘉峪关、张掖、敦煌后来还去了兰州

    兰州美女感觉还挺多的哈哈哈、吃的也很不错!

    非常推荐大家去甘肃旅游呀,有机会还想去甘南看看风景,美的一批!

    以下是我做的一些记录,有机会就去尝尝这些新鲜玩意!

    之前旅游去过青甘大环线,就经过了嘉峪关、张掖、敦煌后来还去了兰州

    兰州美女感觉还挺多的哈哈哈、吃的也很不错!

    非常推荐大家去甘肃旅游呀,有机会还想去甘南看看风景,美的一批!

    以下是我做的一些记录,有机会就去尝尝这些新鲜玩意!

    第一集:羊肉

    八个月的羊羔肉、 适合爆炒和黄焖

    两年的羊肉、 适合久煮久炖

    东乡:手抓羊肉

    嘉峪关烤肉 十二个部位,分别烤制

    甘兰州甘加草原 道食合

    羊肚包裹着新鲜的羊羔肉、将炙热的鹅卵石投入羊肚,加热煮熟

    这种做法,我还没吃过,非常想尝试啊

    第二集:百合

    七里河区百果园是全世界唯一的甜百合

    因为其昼夜温差大、养殖时间长

    百合炒虾仁、南瓜百合羹、玫瑰百合

    第三集:羊杂

    张掖铁板煎血肠、张掖牛肉小饭

    张掖 夏日塔拉草原 裕固族美食

    烧壳子、脂裹肝(羊网油做皮、羊肝做馅)

    羊筏子 (羊大肠包裹羊心羊肺剁碎加入葱姜调料、加入麻油)

    临夏

    筏子面肠、临夏小锅羊杂汤、河沿面片

    其他:

    河州包子、山丹炒拔拉

    第四集:胡麻

    武威

    胡麻盐卷卷、西瓜泡馍

    白银

    炸撒子、胡麻油黄米饭

    永昌县

    羊肉垫卷子 (三个月羊羔肉、胡麻油爆炒)

    兰州永登 永登月饼

    第五集:呱呱

    天水

    呱呱夹馍、捞捞、皮皮、

    庆阳

    猫耳朵、饸饹面、摊馍馍、油圈圈

    第六集:牛肉面

    兰州牛肉面

    牛肉汤(五个小时的熬煮、加入虾皮、虾酱、再加入白糖)

    炮仗面、行面、搓鱼面

    第七集:面筋

    金塔

    菠菜拌豆筋、南瓜面筋汤、金塔干面筋、面筋炖土鸡

    酒泉

    酒泉糊锅

    高台

    孜然牛肉拌面筋、高台麻辣烫、油炸面筋汤

    第八集:浆水

    天水

    凉拌乌龙头、油泼灰灰菜、苦苣浆水

    浆水萝卜、浆水撒饭、浆水暖锅、

    浆水鱼鱼、浆水面、什锦浆水面

    北京

    浆水乌鱼蛋

    第九集:酿皮

    兰州 高担酿皮

    陇南武都 洋芋搅团

    张掖五彩凉皮

    武威 面皮子

    第十集:土豆

    定西

    凉拌红土豆、蒸紫土豆、油炸土豆丝饼

    土豆焖面、凉拌洋芋片、洋芋搅团

    临夏

    砂锅土豆粉、土豆粉炒肉、流汁宽粉

    【详细】
    144522690
  • 卡斯帕
    2022/5/9 15:36:39
    光与影的媒介自反性话题

    本篇文章的评论对象综合了漫画与动画两者,但鉴于在下笔的时刻动画才刚出了四集,针对其情节的评论不可避免地是以漫画为主的。

    本篇文章的评论对象综合了漫画与动画两者,但鉴于在下笔的时刻动画才刚出了四集,针对其情节的评论不可避免地是以漫画为主的。

    【详细】
    1438792
  • 豆友91465664
    2019/5/15 10:57:18
    《筑梦情缘》人物鲜活、叙事紧凑、节奏得宜!

    看了电视剧的简介,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上海,以沈其南、傅函君等为代表的建筑行业匠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当中推动中国建筑业革新和发展,冲破命运的桎梏不断成长,收获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开头《筑梦情缘》便以倒叙的方式,开场便将青梅竹马的沈其南、傅函君推向决裂的边缘,随后镜头一转,接入十三年前的往事回忆,“上海第一高楼”引发的建筑营造业纷争,沈家巨变,沈其南、傅函君初相识等情节迅速铺陈

    看了电视剧的简介,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上海,以沈其南、傅函君等为代表的建筑行业匠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当中推动中国建筑业革新和发展,冲破命运的桎梏不断成长,收获亲情、爱情、友情的故事。

    开头《筑梦情缘》便以倒叙的方式,开场便将青梅竹马的沈其南、傅函君推向决裂的边缘,随后镜头一转,接入十三年前的往事回忆,“上海第一高楼”引发的建筑营造业纷争,沈家巨变,沈其南、傅函君初相识等情节迅速铺陈展开。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还令观众对于后续的人物命运、情感关系变化更为关注。

    《筑梦情缘》的倒序开场是叙事创新,更是内容和结构的自信。主演霍建华、杨幂知名度不用多说。但看到前几集两人的戏份并不多,童年时期的沈其南、傅函君都启用了小演员出演,敢于在时下浮躁的“眼球经济”中赌一把,《筑梦情缘》有勇气,更有实力!

    看到目前为止这部剧节奏紧凑,服道化考究,剧情抓人,会继续看下去!

    【详细】
    10181418
  • Wind.
    2021/3/24 16:53:45
    《波斯语课》:“无用的执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 你知道的,我不写日记的。但凡写点什么,都像是写给你的。况且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我顾不上许多,只盼着战争早点结束,我就去德黑兰找你。 记得我们在街上碰见纳粹军的事吗,那个时候,你很害怕,我的肩膀分明地感到你的颤抖。我趁着人群拥住你,当时不知怎的,我很想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 你知道的,我不写日记的。但凡写点什么,都像是写给你的。况且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我顾不上许多,只盼着战争早点结束,我就去德黑兰找你。 记得我们在街上碰见纳粹军的事吗,那个时候,你很害怕,我的肩膀分明地感到你的颤抖。我趁着人群拥住你,当时不知怎的,我很想笑,...  (展开)
    【详细】
    13341253
  • MeetBryan
    2018/2/16 21:58:57
    生活强奸了你们所有人。
    There are no virgins within these walls, because life has fvcked you all. 说实话,这句台词大概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唯一收获 从2008到2018,刚好10年,能从第二部忍到第三部还坚持看第四部的,应该都是从第一部追过来的吧 还记得2008年,杰森.郭达.斯坦森主演的《死亡飞车》
    There are no virgins within these walls, because life has fvcked you all. 说实话,这句台词大概是我看这部电影的唯一收获 从2008到2018,刚好10年,能从第二部忍到第三部还坚持看第四部的,应该都是从第一部追过来的吧 还记得2008年,杰森.郭达.斯坦森主演的《死亡飞车》...  (展开)
    【详细】
    9155260
  • 苦乐
    2019/7/23 20:01:51
    太垃圾!

    一是擂台比武,接连迎战三位高手,不合常识,导演为了突出主角武功高强,却“画虎不成反而类犬”;二是伏击石黑,好好的伏击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三是狙击手白痴,放着头头指挥官、机枪手不打,去打喽罗,不是狙击手弱智就是导演笨蛋;四是对待婚姻草率,被疤癞四打伤的老太婆有那么直接、草率,将女儿出嫁并立即拜堂,这堪比现在的“闪婚”!

    一是擂台比武,接连迎战三位高手,不合常识,导演为了突出主角武功高强,却“画虎不成反而类犬”;二是伏击石黑,好好的伏击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三是狙击手白痴,放着头头指挥官、机枪手不打,去打喽罗,不是狙击手弱智就是导演笨蛋;四是对待婚姻草率,被疤癞四打伤的老太婆有那么直接、草率,将女儿出嫁并立即拜堂,这堪比现在的“闪婚”!

    【详细】
    10331166
  • bookbug
    2005/12/27 15:35:55
    客途秋恨
        喜欢许鞍华,应该是在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静静地看了《半生缘》的唏嘘之后。
        虽说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总是难免惹得一身诟病;而且她还不止一次地知难而进。然而相比于《倾城之恋》所遭到的冷遇,《半生缘》至少也可以达到毁誉参半的地步了。
        其实我本人比
        喜欢许鞍华,应该是在多年之前的一个黄昏,静静地看了《半生缘》的唏嘘之后。
        虽说将张爱玲的小说搬上银幕,总是难免惹得一身诟病;而且她还不止一次地知难而进。然而相比于《倾城之恋》所遭到的冷遇,《半生缘》至少也可以达到毁誉参半的地步了。
        其实我本人比较欣赏许鞍华的这次尝试,尽管仍然无法像原著那般让人欲哭无泪,却也似乎找到了字里行间的一丝感觉:那一低头的冷清与羞涩,那一转身的华丽和寂寞……吴倩莲的曼桢与梅艳芳的曼璐尤其印象深刻。记得后来和朋友一起看她的专访,她说自己很庆幸当年决定破除万难从香港移师上海来拍这部电影,事实证明,这一步没有错。我当时在想,值得庆幸的应该是我们。
        之后的《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再次让我领略到她在香港、乃至华人影坛特有的美丽与哀愁。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歇斯底里;貌似平平淡淡,实则如泣如诉;许多情绪都只是一笔代过,并不刻意地对之进行渲染,常常在镜头之中追求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客途秋恨》,这是我最新看过的一部许鞍华的作品,却是我的收藏中她的最老的片子了。同样是一个黄昏,同样是一个人静静地看完,沉淀下来的,是一丝淡淡的乡愁和伤感,一股浓浓的母女温情。据说这部电影带有半自传的性质,许鞍华的母亲就是当年战乱滞留在华的日本女子,怪不得如此感同身受啊。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一个自行车轮的定格,然而是经过处理了的,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其实仔细看也看不出,还以为一面沉静的湖水上微微泛起了涟漪。直到影片真正开始,才发现车轮一转,小恩(张曼玉)骑着单车出现在我们面前。
        这是小恩在伦敦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她甚至已经拿到了BBC面试的通知,却最终因为赶去参加妹妹小惠的婚礼,放弃了这一难得的机会,回到了阔别的香港。正所谓“近乡情更怯”,小恩的返乡却因为自身的经历,更有着与众不同的愁绪。影片于是在这里开始穿插许多回忆性的镜头,并从此将整个情节放在回忆与现实的交错中展开,传递着一种怀旧和伤感。
        回到香港与母亲葵子(陆小芬)的第一次交流,便不难看出这一对母女之间关系的复杂与微妙。影片的张力便在这里。

        原来葵子是一个日本人,抗战结束之后染病为一名中国军官(李子雄)所救,因感恩而独自随夫留在中国生活。由于对中国语言和风俗习惯的陌生而被婆家冷落,心中没有安全感,空虚,寂寞,甚至亲生的女儿小恩也和自己有着不小的隔阂。直到随夫迁离婆家广州,才逐渐投入香港妇女的生活圈,变成一个喜欢打牌玩乐的居家女人。
        长女小恩从小便与爷爷奶奶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母亲却一向感情冷淡,在母亲负气与父亲迁至香港之时,她仍然愿意留在广州生活。等到成年之后搬回香港,却已经发现与母亲、与父亲、与这个家有些格格不入了。绝望的她决定背弃这个家庭,一个人搬去学校宿舍里住。即使是父亲在她临走前告诉她母亲是日本人这一消息,年轻的她也无法理解这与她们冷漠的母女之情有什么关系。
        毕业后小恩便直接去了伦敦读大学。香港的家对她而言,似乎只是一个码头,一个渡口;而自己,就像一个永远的旅客,无牵无挂;也只有广州,才能勾起内心深处那一抹马不停蹄的忧伤。也正是如此,我才理解了小恩为什么无论在哪里,都总是万分关注电台那边的中国,那边的广州,以及电视里的文革。

        其实小恩对葵子的感情是复杂的,并不仅仅因为从来没有得到母爱的眷顾而怨恨,也不仅仅因为没有陪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歉疚。在改善母女关系这一问题上,她无疑是主动的、耐心的,至于最初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那完全是因为时机不对。
        机会来自妹妹小惠的远嫁。
        小惠出嫁移民去了加拿大,无可奈何的小恩只能头一回一个人陪着母亲生活。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无疑是一种煎熬,幸而小恩是耐心的,在葵子做出赴日本省亲的决定时,不放心的女儿毅然同母亲一起,踏上了另外一个异乡的旅程。也只有到了日本,当周遭的一切突然变得陌生——陌生的风物,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情,只能俯首埋声,孤单惶恐——小恩才彻底明白了母亲当年的处境,才理解了常人所无法理解的那种“客途秋恨”。
        影片的高潮是在母女二人深情的依偎中出现的,那轻轻的相拥,足以化解任何藏埋在心底的恩怨情仇,足以沟通任何母亲与子女的心灵!
        最后的小恩,终于得以再次回到广州这一心中唯一的“家”,得以见到了自己深爱着的爷爷和奶奶,尽管此时的爷爷由于受到文革的迫害而中风。也只有回到这里,小恩才知道这里才是自己永远的家!
        这时耳边响起了小恩的一段独白,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后一声叹息:
       
        “当我看着妈妈走远的背影,我觉得我好象了解了她的心情,一度我不也是绝望地背弃过什么吗?只是那年我才15岁,而妈妈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她还有机会像我这样得到赎解吗?”

        我不是女孩,或许不能理解一些母女之间感情特有的复杂,但这却并不妨碍我喜欢这部电影;就好像许多女孩都不可能和我一样,对《大河恋》中的父子、兄弟之情有着那样真实、切身的体验,这也依然不能影响她们对它的热爱。

        后来才知道,“客途秋恨”这个片名,出自粤曲名伶白驹荣的南音;而台湾有一个名叫曾淑勤的台湾女歌手,也曾唱过一首叫做《客途秋恨》的歌曲,歌词很凄美,甚合我心,可以作结:

        秋天的风 就这样吹了一生
        忧伤的味道尝到现在
        生命是一条任性的河川
        急急缓缓 甜甜酸酸

        秋天的恨 躲在她的裙摆
        忧伤的眼神藏到现在
        命运是一粒客途的尘埃
        朝夕不定 海角天涯
    【详细】
    10172975
  • 阿丑
    2022/8/1 3:36:42
    觉得太假的,那是你没见过真正的贫困

    挂在芒果首页看到过很多次,但一直没看,以为又是芒果以往红色纪录片那种太假模假式的片子。

    剧荒,又知道是真人事件改编后,花了一整天看完了。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眼睛都肿了。看弹幕和评论,有人说口音、剧情之类的不合理,看了几分钟后,我基本全程没有跳戏,叙事节奏也不错。演员们的呈现,让我相信了这个故事。

    其实口音这回事,南方应该很多隔个村就方言不同了,何况读书也会影响。我不知道

    挂在芒果首页看到过很多次,但一直没看,以为又是芒果以往红色纪录片那种太假模假式的片子。

    剧荒,又知道是真人事件改编后,花了一整天看完了。几乎是从头哭到尾,眼睛都肿了。看弹幕和评论,有人说口音、剧情之类的不合理,看了几分钟后,我基本全程没有跳戏,叙事节奏也不错。演员们的呈现,让我相信了这个故事。

    其实口音这回事,南方应该很多隔个村就方言不同了,何况读书也会影响。我不知道杨蓉学真实黄文秀的口音学得像不像,只是想说,十里不同音,口音也会变。像我初中去县城读书后,口音就变了。后来,每换一个城市,不是正规场合,普通话常常不自觉就成了当地口音。比如东北腔,比如京腔,湖南腔。

    还有一些说逻辑不通、夸张的,可能真的不知道真正的深度贫穷。

    我小时候,村里穷时,我妈和我婶娘只是为了争一棵树的钱,就拿刀要拼命。而那个时候我们村,可能还比黄书记去扶贫的这一年条件好点。我朋友也有在基层的,我也看过不少扶贫相关的纪录片,真的,扶贫工作的戏谑性、冲突性、矛盾性和困难程度远超电视。

    有些人觉得,美化了黄文秀,觉得世上怎么会有黄文秀这样的人?甚至觉得黄文秀被洗脑了,太傻了?

    我一直很疑惑这类言论。似乎凡是自己不能理解的没有见过的,就是假的,凡是不是跟自己一个价值观的,就是有毛病,凡是爱国奉献忠于党的,就是被洗脑了的小粉红?????

    很多事情,不要以你的所谓逻辑自洽去判断。人性是复杂的,多面的,黄文秀正是有了智商和情商,个性化解决村民问题,才让扶贫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

    黄文秀这样的人也不是只有一个。

    攻坚脱贫工作中,牺牲在前线的,有1800多名!那些没牺牲,兢兢业业在一线的,还有很多很多!

    这些人都傻吗?都是为了去镀金的?

    现在,很多学生想的只有怎么赚钱,赚更多钱跃升阶层,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真的是怀有一腔赤忱的。

    黄文秀这样的人,值得宣传,值得拍成影视剧。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能高调?

    我一直相信,中国14亿人中,各行各业中,都有很多像黄文秀一样的人。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庸碌的普通人,但我敬重并相信这一类人的存在。我不是那道光,但我看到过光,我也被光照到过。

    我也不是没见过肮脏。小时候,被县里干部一对一扶贫、高考、奖学金等事情,都让我狠狠恶心过,也对抗过,也失败或胜利过。

    但我还是相信,存在着黄文秀、张桂梅这些好人。他们不是完人,但绝对值得一份敬重。

    我也相信,扶贫政策是项好政策,虽然有些地方落实得不好,但它切切实实改造了很多地方。

    我们村不是贫困村,但短短几年,我也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装了路灯,水泥路几乎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有了自来水,网络入户又快又便宜。村里有了黄桃园、葡萄园、龙虾养殖场等等产业。虽然目前还没办法完全让在外打工的人回归,不再让孩子们做留守儿童,但是肉眼可见的条件变好了。

    这些变好的背后,不都是人在行动么?

    真的,即便此刻不顺遂、在黑暗中,也请相信,这世界上有光的存在。至少这样,自己不至于在无希望的黑洞中糜烂。

    【详细】
    145491349
  • 看电影看到死
    2018/11/23 2:07:12
    只有他,才能拍出货真价实的黑人电影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拿到评委会大奖之后,影片《黑色党徒》沉寂了一段时间。它并没有激发过多的话题性,也没有进入其他电影节的片单,反而在离颁奖季还有好几个月的时候就早早登陆了全球影市。 北美影评人显然对斯派克·李导演的这部回归之作充满喜爱,95%的烂番茄新鲜度和高达83...  (展开)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拿到评委会大奖之后,影片《黑色党徒》沉寂了一段时间。它并没有激发过多的话题性,也没有进入其他电影节的片单,反而在离颁奖季还有好几个月的时候就早早登陆了全球影市。 北美影评人显然对斯派克·李导演的这部回归之作充满喜爱,95%的烂番茄新鲜度和高达83...  (展开)
    【详细】
    977821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