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以前很会提起笔就写文章,经常都是跟着思维一气呵成,而且极其看不起那些只会写"哇,电影很好看"或者"强力推荐"之类的评语,这种评语还不如直接打个分算了,但是现在的自己不花时间酝酿一下,也会给出这样的"不如直接打个分算了"的影评,明明内心很多感触的,就是形成不了能组合成一篇文章的东西,哪怕是几个小点也行。究其原因,可能被社会沾染了浮躁,现在工作生活什么都要讲究高效率,电影看完,当下滋养了大脑,缓过来就算了,完全没有记录下什么东西,到时候回头来,也只能说说,"嗯,这部电影我看过,还不错,推荐"之类的毫无信息量的话语。但是我清楚这部电影对于我而言是特别的,特别的地方并不在于这部电影是2D的(我之前提到过自己现在更喜欢2D的片子,感觉碰到佳作的几率更大一点),而是这部电影和之前写过一篇影评关于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实验精神和质疑权威一样都是心理学题材。
我对心理学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尽管现在时间都分给了编程和跳舞,而兼顾不了心理学的学习,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想多接触一点心理学范畴的东西,往更加具体地说,我是对社心感兴趣,而这兴趣起源于自己,扯远了......所以就是这么一部心理学题材的电影,却是和斯坦福监狱实验不同,斯坦福监狱实验属于行为主义领域的一个实验,但是这一个就完全是精神分析这一条心理学分支的了。
说到精神分析,大家都会想到弗洛伊德,而影片中提到的荣格就会有点陌生,荣格其实一开始也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后面因为和弗洛伊德有某些学术上见解不一样而分道扬镳,形成自己的分析心理学学派,就近现代而言,精神分析中的三个流派中,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依旧一片繁荣,也不断发展,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资料
我现在这篇终究还是影评,而不是某某心理学理论分析论文,所以对心理学部分虽然很想再唠唠嗑,但是还是得忍住,我们一起回归到影片上 :-P
一开始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尼斯刚进医院看到电击疗法,在众人都认同的情况下,还是能冷静提出疑问,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疑问,而不是反对,她并没有说"我反对这种做法,你们是人道的么,不觉得残忍么!",而是冷静提出疑问"你这个电压值设定是多少?”,“以什么为标准?",这是相当职业范而且很科学的提问,因为你并不能毫无数据或者实例地去反驳,人家提出这么一个理论自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不清楚就先提问。
P.s.其实我还想提提质疑精神的,我是很缺乏质疑精神的,所以每次我看到有敢于质疑的人事物,都感动到不得不得了,但是鉴于自己之前老是会写质疑精神,重复太多太啰嗦,还是算了。
在状况不明确的时候,先观察,获取一定量的初始数据以后再添加人为干扰,比如画画,检测添加扰动后所带来的变化。
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都是穿同样的病号服,当然正常的医院住个院也是要穿病号服,但是区别在于正常病院里面的人都被定义为精神没问题,只是肉体受损,所以统一的病号服对人格的定义在"良好的"精神状况下以及短时间内的影响是微弱的。但是有了解过为什么监狱里面的犯人统一穿狱服甚至还剥夺姓名而剩下编号的人肯定知道(斯坦福监狱实验就监狱制服对人的影响方面有提及过),这种统一性是会剥夺一个人的个性和个体的概念,在统一的制度下,人会逐渐顺从,而失去对自我的定义,甚至会逐渐把自己映射为制服本身所定义的角色,换而言之就是有可能不是精神病也会变成精神病(吐个槽:论一身行头重要性,哈哈),因为能够让自己区别开他人的要素实在太少了。
P.s.你可以稍微想想你是怎么定义自己的?还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差异性贫瘠会如何?
我想之所以尼斯一直在说要把他们当做正常人对待也是出自这么一个原因。人的自我并没有那么强大,很多时候都会以别人作为镜像来定义自己
我这里的demo是指影片中尼斯对主张的一个尝试,在当时物理疗法比如电击疗法这种非人道的治疗方式为主流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尼斯究竟要怎么证明和推行自己认为的人道的疗法呢?
我从电影整个故事线中,看到了很多甚至推广到现在社会都靠谱的做事方式,其中之一就是demo,这个也是刚才问题的答案。
你要推行你的做法,你光是控诉不人道,有用么?电击疗法的的确确解决了一些问题啊,比如电击疗法后病人攻击性的确下降(不下降才怪,命都快没了),对其他"正常的人"来说,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万事大吉;你要实现你的主张,你光是说病人需要爱和关怀,有用么?物理疗法寻求的是一种一般疗法,就是无论是谁,经过这么一个疗程,都可以"康复",而较少关注人的个体差异来进一步针对个人制定治疗计划。谁有耐心每一个精神病人都要分析背景,然后很有耐心地了解究竟他在表达什么?人们都偏向于能一劳永逸的办法。
所以需要一个demo。尼斯找到让病人们作画这种方式来让健全的人信服她的主张,让"大多数人"相信精神病人加以引导和关爱,那么他们某一方面仍然具有社会价值,所以这些精美的画都是尼斯的demo,是她能够证明她的理论正确性的有力凭证,也是能够撼动电击疗法这种非人道疗法的数据支撑,毕竟如果有了一种看起来更加人道而又能达到效果的疗法,谁还用看起来不人道的呢?
demo这种想法在现在工作中也能常常见到,特别是一些原始不成熟的创意或者想法,没有人会为你的想法买单(风投暂时不列入,狡猾的我,哈哈),但是如果有了demo,人们就会更愿意去看一眼,毕竟事实总是让人有一种确定的幸福感,梦不能填饱肚子,如果有了demo,那么事情就会更加有说服力和可行性,所以与其口说无凭,或者大把时间动嘴皮子游说,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demo,有了数据,就算再烂,再粗糙,你也展示了自己想法的一定的可能性,也会有人停下来听你讲几句。demo想法,我认为是一种不失为在事情陷入泥潭具足无措时,可以尝试的突破口。
首先我还是要肯定一下非人道的疗法,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也是科学前进必经的阶段,你说他非人道,也只是站在今天去看历史罢了,当时可是普遍认为这是一些有效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法。
而真的非人道是指在历史上发生,然后后面有所改变(文明有所进步),而带来的对原本这种行为重新认识。非人道是站在更高的文明来定义的,如果在当前文明复现历史非人道做法,那么才可以评论是非人道的。
作为当下文明的人,其实也在做着一些未来十几年后的未来人认为是非人道的,可是我们现在却认为非常人道的事情,因此,对于人道不人道,唯一能做的是——不要重蹈历史覆辙(吐槽: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在同一个地方犯二两次),历史上被认为是非人道的事情不去做就已经是一般人的人道了,至于剩下的事物人不人道还得看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给人用的洗澡水如果是没有到达饮用级别的水也是非人道的做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上面引用的这句话,估计已经被各种相关影评说烂了,但是我还是提一提,毕竟不能因为大家都说,我就刻意避开。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天才和疯子其实是相像的两种人,为什么前者被社会追捧,后者却被要被关押在精神病院而失去自由呢?",这里的主人翁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而是把人定义为天才或者疯子的"大多数人"。
根据现有人类历史,如果单个不属于"大多数人"的人,如果并不能威胁到大多数人而且对大多数人无用,那么他就被定义为疯子;而如果能够威胁到大多数人,或者对大多数人有用,那么就被定义为天才。
作为大多数人,或者去作为大多数人,换来的是安全感,枪打出头鸟,献身的往往是先锋,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或者去代表大多数人,往往能够活下来,人生与死之间大多数都是怕死的。所以我一直敬畏那些革命壮士们,嗯。
如果某一天你被当做精神病人,你怎么证明你不是?模仿和大多数人一样?
上面说的是关于天才和疯子的区别的模糊性,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我不太认可影片中那些画出惊人大师作品的疯子们,至少不应该在画作杰出程度上给出认可,而是应该在对人的肯定这个角度,你可以冷静计算一下,在尼斯治疗他们的期间,这些个精神病人,每天有吃有喝,而且没有任务,不用对生活担忧,除了行动不自由以外,基本日常消耗都有人负责,而且还有个尼斯全程跟踪辅导,及时打鸡血,你觉得如果是放到社会,你心理不好了,谁给你打鸡血?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疯子们有灵感不假,但是我觉得在社会中的这么多人,如果你照顾他们吃喝拉撒,而且陪着打鸡血做心理辅导,一段时间内就算失去自由,也能成就一番,然后重新获得自由......
如果就画作本身而言,我会觉得"很棒,艺术!",但是就疯子在这么一种有吃有喝有人打鸡血的状况下作出杰作这件事而言,我只能给出一个同情,人还是要吃喝拉撒,你看如果没有这些医生护士看护,精神病人恐怕早就饿死了(吐槽: 人类逃脱不了肉体,肉体逃脱不了吃,摄入营养是人类社会必要行为,吃货是人类的终极奥义!),我更加认可甚至敬佩在能够自理情况下(至少能证明自己可以获取食物)作出杰作这种情况。
如果能够把男女护士还有男女画家的做个访谈就更棒了,我比较好奇是什么让他们产生这种变化,特别是男护士,对精神病人的态度简直180°转变
以上就是我想唠嗑的全部内容,如果有认识见解上冲突,不胜荣幸,请下方留言。(冲突是见解提升的路径之一
告诉未来的我:这是我今天刚刚看完的,马上写下来的个人的观点和感受,对于我自己而言,也是很难得能够遇到这么一部能让我静下心来写写影评的电影,同样地也要感谢这部电影,对未来的一些安排和规划有了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