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昌生活期间故事的电影《邓小平小道》,将于2022年4月22日全国影院公映。在此之前的点映中,该片已经收获了将近1500万的票房,令无数当下正在热映的好莱坞大片都黯然失色。究竟这部影片有何神奇?还是听战台烽慢慢道来。
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并不知道“邓小平小道”是什么,在哪里?所以,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历史常识:
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为方便邓小平上下班,工人师傅们从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并用炉灰渣铺了一条500米长的小路直通他在南昌步兵学校的住所。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
由此,影片《邓小平小道》的故事也清晰明了,就是围绕这条小道而展开。整部影片的剧情并不复杂,总结下来是:“一条小道、一栋小楼、一处小院、一个小厂,一家人。”在邓小平同志谪居江西的三年零四个月的时间,这条小道,见证了他的工作与生活,见证了他的爱情与亲情,这条小道,更是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由小及大,意义重大,确实是“小道连大道,走向好日子”。
这部影片,由王兴东担纲艺术监制、编剧,雷献禾担任总导演,卢奇联合导演,卢奇、于慧领衔主演,在创作层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也付诸了很多的时间,可谓是一部真真正正的精雕细琢的作品:
剧本由资深编剧王兴东于2004年开始创作,他深入江西陆军学院、新建拖拉机修配厂等地实地采访,其后反复修改,历时15年,在世界电影史实属罕见;
导演雷献禾、制片人黄平等主创跨越三省,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先后采访了和小平同志一起劳动的工人同事、老领导、监管战士等10多位当事人,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超6万字,由此掌握了大量感人细节;
摄制组秉承对历史负责的创作精神和无限接近真实的创作态度,以拍摄高峰电影为目标,潜心考据,用心拍摄,精心制作,克服重重困难,前后历经五年筹备拍摄,最终完成这部影片的创作。
由此,才终于让观众们看到一部真实质朴、细节满满、由小见大的精彩电影。而好电影,从来是不怕看的,在商业电影市场,越是对影片有信心,越敢开启超前点映,因为好的口碑,会对公映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邓小平小道》于2021年10月17日在庐山启动全国点映仪式,截止到2022年3月,票房就突破1400万,也从市场的角度,验证了这部影片的品质。
这条小道,是当时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工人们对于下放劳动的邓小平的真诚关爱,他们不惧各种阻挠与迫害,并身体力行的进行帮助与照顾,始终与小平同志站在一起,才有了这条砸破厂墙,所开设的小门,铺设的小道。小道是一面镜子,所映射的是淳朴、善良、勤奋,是闪着金光的民心。
这条小道,也满溢了邓小平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片中有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他看到百姓的孩子吃不上粽子,在道边哭,而负责看守他的警务员又不肯将特别申请的粽子送去,就直接拍了桌子,他说:“我不特别,粽子也不特别,娃娃吃不上粽子才特别!”虽然在影片中,他和家人受了莫大的委屈,但这确实是唯一一次看到他发火,只是为了百姓家孩子的一口粽子,令人动容。
同样让人泪目的,还有他推着轮椅上的儿子邓朴方,一边在小道上走,一边唱着那首《小路》:“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影片中也用了很多的笔墨,来描绘邓小平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无论是和夫人卓琳之间,还是与儿女们之间,他与我们所有人一样,都为家庭倾注了太多的关爱,即便因为种种原因,家庭成员分居各处、遭遇种种,他的凝聚力与自信心,肩负起了太多的痛苦与磨难。
此时的邓小平,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人,曾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却又无奈跌入人生低谷,他的平易近人,他的乐观坚持,不仅使自己能够在“三起三落”中挺过来,也鼓舞和激励了家人,以及身边更多的人。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这种乐观的精神,也需要随时抱有必胜的信念,就算是如今,面对铺天盖地的疫情,他的那句“想得开,挺得住”,同样受用。
由此说,《邓小平小道》是一部非常值得走入电影院欣赏的作品。4月22日走进影院,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故事主角是伟人,但影片的视角,则是通过无数的生活、工作细节,呈现出邓小平最平凡普通的一面,并由此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从来就没有所谓“伟人光环”,所有的伟大,都是平凡人的勇敢与坚持所开创。
这条“小道”,是一个人命运的沉浮,更是一个国家的命运走向,正如在片中,邓小平所说:“忍不是就认输了,是信仰,是信念”,归根结底,这是一次在非正常形势下的蛰伏等待、韬光养晦,不是认输,只为再一次的发光发热。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走在小道之上的路人,未来要走向哪里,命运该如何抉择,同样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或许看过《邓小平小道》之后,能够有更多的感悟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