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字东珍,号诚之,汉名金壁辉,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期为日本做间谍。川岛芳子历任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要职,曾先后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等秘密军事行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在“业
川岛芳子(1906年5月24日-1948年3月25日(待考证)),本名爱新觉罗·显玗,字东珍,号诚之,汉名金壁辉,清朝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第十四女。期为日本做间谍。川岛芳子历任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华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等要职,曾先后参与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满洲独立运动等秘密军事行动,并亲自导演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在“业内”享有“帝国谍报之花”的荣誉,被称为“满洲魔女”、“乱世妖姬”、“东方的玛塔·哈丽”。1947年10月5日,北平高等法院在拥挤人潮的围观下做出判决,认定金壁辉(川岛芳子)是叛国者,汉奸罪、间谍罪成立,判处死刑。
那是官方对这个女人一生的概括,生硬,冰冷,不留一点情面。然而在看了电影《川岛芳子》之后,我在眼泪中体会到的仅仅是乱世下野心太大却一直迷茫的女人一生的悲哀。
当她在法庭上被一群不明真相的愚民指指点点,看着那些曾经卑躬屈膝在她身旁摇头晃脑的狗腿子摇身一变满口仁义道德地和她讲着“庄严一点”的时候,她轻浮地笑了。
“法官大人,你有烟吗?”
她说她是日本人,中国无权审判她;她说她不是爱新觉罗·显玗,她是川岛芳子;她还说,那些坏事都不是她做的,当年她只有十岁,还是天真烂漫的年纪。
有谁记得,当年瓷娃娃一样的大清十四格格粉妆黛眉,倔强地说“我是中国人,不是日本人”?有谁记得,国共开战尸横遍野,她说“中国现在需要一个救星”?有谁记得,多少次她信誓旦旦,自认满心为国,不改初心?连她自己都忘了。
当她的父亲将她交予川岛浪速时称她为“小玩物”,并且把一个王朝一个国家的命运都交由一个女子来承担时,就注定了她的一生就是一个悲剧,是一场没有赢面的游戏。
最初的她是单纯放肆的,如同每一个被娇惯的大小姐,会向恋人撒娇,会给他做饭,会对未来有美好的祈盼。但是在被养父强奸之后,一切都变了。“失去了贞操的女人,拿什么去面对爱人?”所以她结扎输卵管,剪成短发,放弃失败的婚姻,决定自己去复国,自己去操控人生。
金壁辉,是一个耀眼的名字,是人们渴望到达的高度。挥金如土睥睨冷傲,可以穿着军装发号施令,亦可脱下旗袍摇曳生姿,英俊美艳,阴鸷不羁。
她在自己到底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问题上摇摆了一辈子,在大是大非之中渐渐面目全非。其实说到底,不就是个渴望爱情,渴望家园的女人么。
看到初恋跟其他女人鬼混不求上进,就给他钱告诉他要努力;来到中国以后遇到了阿福,在偶然又见到扮美猴王的他之后开心地说“猴脑很嫩的”;因为被阿福误会所以极力解释,甚至用金钱权势去强迫他为她表演……她做的那些别人眼中丧尽天良的事情,外界盛传的“床上司令”,汉奸,淫妇,日本人的走狗,卖国贼,被人人唾骂不得善终,永远只能孤身一人,因为她没有家,没有国,没有真正一心一意爱她的人。她说她叫月明,可是哪儿有机会给她去守得云开呢?
年轻时,她问“女人就不能活得轰轰烈烈吗?”想着一辈子不能靠男人,却事事都要靠男人。最开始哀求父亲不要将她送到日本去;后来为了完成生父的遗愿,她不得不屈从于养父的魔爪之下;为了能拥有更大的权力,她甘愿成为田宫中佐的情人;苟延残喘之时,还要用旧情唤起山家亨的怜悯以求不死;最后的日子里,寄希望于养父送来户籍证明渴望遣返日本;被杀之前,又相信阿福温情的话语,仍然想着可能中国会变得更好。
直到听见手枪里有子弹的声音,她开始慌乱,镇定,释然,大笑。这天下,本来就没有一处她的容身之所。
她一生走过弯弯曲曲的路,那么长,如尘土飘荡,无法转圜。
程霄在地勤工作处理延误这段太细节了,就像在看我们的工作日志。
08年我在机场轮岗,出发大厅的服务台每天要直面各种状况。夏天雷雨天气多,航班不正常频发,大厅里隔几分钟就会听到广播“乘坐XX航班飞往某地的旅客请注意,我们抱歉地通知您….”这时候就会有旅客围拢到柜台前,其实问题都差不多,为什么不能飞,什么时候能飞,
程霄在地勤工作处理延误这段太细节了,就像在看我们的工作日志。
08年我在机场轮岗,出发大厅的服务台每天要直面各种状况。夏天雷雨天气多,航班不正常频发,大厅里隔几分钟就会听到广播“乘坐XX航班飞往某地的旅客请注意,我们抱歉地通知您….”这时候就会有旅客围拢到柜台前,其实问题都差不多,为什么不能飞,什么时候能飞,要等多久。
大部分旅客比较理智,也难免碰到情绪激动的,其实角色互换一下,作为工作人员我们也都理解。出门在外时间最重要,这个变量往往会影响到很多事,比如中转旅客会牵扯到航班衔接甚至酒店的预订;比如会议、考试、比赛、与亲友相聚等等。
延误有三个最常见的原因:空中管制、机械故障、天气影响。那天是雷暴,机场困住了好多航班,人越多气氛越嘈杂,迟迟不见起飞通知,旅客情绪波动也越来越大。
终于有人冲到柜台前开始大声质问:这么久了还不飞?耽误我们这么多人的时间你们赔的起吗?我说抱歉先生,雷雨天气是不能起飞的,也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安全。旁边有旅客继续追问:怎么只有你们不飞,你听听其他公司都广播了!我说:有航路原因,有对方机场原因,都要考虑进去。这时有旅客问出一个灵魂问题:你们航空公司没培训过飞行员怎么在雷暴天气飞吗?花这么多钱养些废物吗?!说实话我有些愣住,继续解释:抱歉先生为了大家的安全这样的天气不允许起飞。
对面又炸开一个声音:你们怕死我不怕死!你们飞行员一条命值钱还是我们这么多人的时间值钱!给我飞!
以上这句没有杜撰一个字,因为在问讯处没有呆太久,这个是我遇到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事。
他拍着柜台冲到我面前,身子几乎探到柜台里边,旁边的男同事及时错身挡住我,按常理不会发生肢体冲撞,但那天围过来的人的确有点多。我们只能不停地解释道歉,旅客可以说冲动的话我们不可以,旅客可以有怒气我们必须要有十足的耐心。到后来真的快绷不住了,关键的点在于又有其他公司的起飞通知在大厅响起,欲哭无泪。我们说要排队等候,旅客说为什么你们的排那么久?是啊为什么?其实这时候也没人在乎解释,大家只是要宣泄。
说这些并不是抱怨,只是希望更多旅客能理解,作为航空公司一方,我们同样希望每一个航班都顺利起飞,因为我们也更愿意看到一张张笑脸而不是每天被怼啊。
希望更多的旅客了解,当您选择了乘坐这个航班时我们的旅行协议就已经达成,航空公司和每一位旅客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整个旅程顺利完成是共同目标,因为,我们是去往同一个方向。
看了大家的评价,说真的挺震惊的。原本很习惯在看电影前看豆瓣评分才看电影,可是现在觉得豆瓣其实也这么水。。。一部电影,胡歌才演了10分钟,大家的评论点全部在他,难道不应该更关注电影本身么?尝试就一定得做到完美?喜欢胡歌的,都是四星,五星,不喜欢的黑胡歌的,可能也没看过电影,就直接评价一星了。。中国电影普遍是烂片,为什么?我们执着于明星效应,又鄙视明星效应,我们执着于豆瓣的评分,就凭着喜恶随意的
看了大家的评价,说真的挺震惊的。原本很习惯在看电影前看豆瓣评分才看电影,可是现在觉得豆瓣其实也这么水。。。一部电影,胡歌才演了10分钟,大家的评论点全部在他,难道不应该更关注电影本身么?尝试就一定得做到完美?喜欢胡歌的,都是四星,五星,不喜欢的黑胡歌的,可能也没看过电影,就直接评价一星了。。中国电影普遍是烂片,为什么?我们执着于明星效应,又鄙视明星效应,我们执着于豆瓣的评分,就凭着喜恶随意的打分,随意的谩骂,因为网络自由么?一部电影,是好是坏,请公正的评价!演的不好,就说出具体的理由来,让演员改进,而不是一味的抱怨。豆瓣,所带来的应该是思想的碰撞,思想的火花,如果只是成为粉丝,黑粉操作的工具,那豆瓣的意义在哪里呢?请大家对自己负责,对社会的其他人负责,中国的电影业需要的是正确的价值观!
每一个周五晚上注定都是身心俱疲的,于是随便翻了一部不算太有名的片子来看,看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片子有189分钟,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哪国哪个导演说什么的片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看不出什么名堂,谁料无意间竟发现了宝藏,作为今年看的第49部片子,我给出排名第一的评分,和《罗马》并列2019年度我最爱的影片。
三个多小时
每一个周五晚上注定都是身心俱疲的,于是随便翻了一部不算太有名的片子来看,看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片子有189分钟,甚至都不知道这是哪国哪个导演说什么的片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一般看不出什么名堂,谁料无意间竟发现了宝藏,作为今年看的第49部片子,我给出排名第一的评分,和《罗马》并列2019年度我最爱的影片。
三个多小时的片长已经大大超出了正常水平,但全片一点都不拖沓,节奏非常好,周五晚上我竟然在家一气呵成看完了第一遍,中间都没有看一眼手机,第二天一早我又仔细做了笔记,看了第二次,发现189分钟,主人公30多年的经历,没有一个冗长的镜头,每一个交代都非常清楚(虽然有人会说,缺少了克制和含蓄,但我觉得这和片中传递出导演对于艺术对于世界的思考是如出一辙的态度,所以让观众清楚的知道导演想说的是什么,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其实相对于导演想表达的内容,能表现的这么清楚,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有人觉得冗长,我只能说,就像有些艺术作品一样,并不是创造出来就要让每一个人都理解并接受的,就像片中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教授说的那样“只要艺术家自己觉得清楚,就足够了”。
1 主题
最喜欢的是片子的主题和片名,译名也好,无主之作,影片的最后在库尔特画展的记者会上解释了,是指库尔特否认了和自己画中人物的关系,他认为就是因为和画中人物没有关系,才能更好的表现“真实、和谐、真诚”,“真实才是和谐的”。而这也恰恰是导演在全片所表现出来对现代艺术,甚至是对艺术、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开篇就是一个从模糊变清晰的镜头,是伊丽莎白小姨带儿时的库尔特参观颓废艺术展,从模糊的全景变焦清晰之后接了一个锐度很高的导览员人物特写,象征着艺术界在这个时候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画面中是趾高气昂,甚至背对着参观者讲解的导览员,声音中传来的是导览员代表了纳粹对现代主义的否定和批判,认为现代艺术是一群具有遗传性视力障碍的人胡乱而作的,是在浪费大众的钱,是连库尔特的这种小孩子都能画出来的。但小姨和库尔特却看的津津有味,康定斯基、蒙特里安、毕加索、包豪斯、还有一些德国本土先锋艺术家,库尔特被hoffman雕塑虚无空洞而夸张的眼睛所吸引,伊丽莎白小姨却在导览员的否定中说自己喜欢康定斯基。导演从这开始展开对现代艺术的讨论,但这似乎看不出导演的态度到底在哪里。别急,后面紧跟着就是了。在伊丽莎白小姨带着库尔特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伊丽莎白又一次站在了公交站司机面前,祈求听司机们鸣笛奏乐,在铁栅栏围成的有限空间里,伊丽莎白听着司机们的鸣笛,整个阴郁冷峻的世界都幻化了,伊丽莎白陶醉了,真实存在的喇叭声变成了世界上最和谐的的声音,就像伊丽莎白解释给库尔特听的第一堂艺术课所说“凭感觉画一幅画,这就是艺术家们在做的事”,这是对之前展览上导览员所说的驳斥,也是全片导演表明了自己对现代艺术、对艺术的第一个认知——感觉。不论是纳粹、社会主义、还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是表达真实的感觉和内心,这才是艺术最美的模样。伊丽莎白小姨对库尔特的最重要的艺术影响,同样也是导演表达的对艺术的第二个认知——真实,即“别把目光移开”,同样存在的即是真实的,真实的就是美好的。这既包括了伊丽莎白小姨留给库尔特赤裸着身体弹钢琴的背影的美好,也包括伊丽莎白被卫生部抓走时候狰狞的残酷,不管是美好还是残酷,只要是真实的,就别把目光移开,就值得我们关注。这里还涉及到全片五次使用的失焦镜头,在下文说技巧和人物的时候再说。导演对艺术的第三个认知是关于对艺术家的看法的,体现在伊丽莎白小姨的两次解读上,第一次是在弗朗茨医生的诊所,伊丽莎白看见弗朗茨的全家福,照片上医生离妻子和孩子很远的站着,伊丽莎白说医生不能忍受他妻子,然后医生立刻就被戳中,气变得很凶很,让伊丽莎白出去,同时送走客人后就立刻放倒了照片,仿佛照片就是他的内心世界,再也不想看见了一样。第二次是在西本德医生的办公室,伊丽莎白解读医生女儿的画,说看得出医生女儿没什么艺术天赋,但因为医生溺爱女儿,所以医生自己对此还挺满意。后来的事实也一再的说明艾莉是没有艺术天分的,比如库尔特第一次约艾莉出去,艾莉挑起的话题只能是“你怎么看社会现代主义”,还有当库尔特说西本德教授说库尔特的画具有“威利希特风格”的时候,艾莉竟然接了一句“那挺好啊,说明你挺成功”,在库尔特标示对此不满想要离开的时候,艾莉竟不知为何,这样的例子可谓还有好些。这两次完全正确的解读,无疑表明了一个被认为精神不正常的人却更具有洞察力,更具有知晓世界真实性的能力,这说明了什么了,这个扭曲的世界错把癫狂当艺术,把虚伪当做清醒。第四个认知是关于认知世界方式的,1948年库尔特长大后对世界的顿悟中展现的,这也是导演想通过库尔特一次顿悟来表现现代艺术的萌芽阶段。阳光洒在金灿灿的田野上,风吹动着一浪一浪的波动,库尔特爬在树上审视着、思考着一切,此刻的构图左边近景是树,右边中景是成块的稻田,远景是绵延起伏的山脉,整个构图都像极了现代艺术启蒙之作——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塞尚在做这幅画的时候是在艺术史上第一次把画面的理性结构和作者自己的主张结合在一起,因为使画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被画面的重心和构图所重新引导,在二维的平面上最大可能的描绘了最真实的自然以及世界万物的联系。无疑,导演用这样的构图将库尔特的顿悟表达的淋漓尽致,之后镜头随着库尔特爬下树慢慢落下,仿佛真相永远超脱世俗的人间,然后库尔特向父亲报告这个消息的时候,人物的对话故意让大家联想起被定性成精神病的伊丽莎白,但所有拍库尔特的镜头都是小幅度仰角,导演是赞成库尔特的认知的。第五个认知是关于意识形态的,在西本德被授予人道主义奖项的时候,他说其实自己和这些画出极具谄媚画像的画家一样,自己只是社会主义滚滚向前的一个轮子,此时镜头切到库尔特为西本德画的画像,再切到尴尬到点烟的库尔特。这里导演想表达的其实是个反语,表明艺术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其实是极具意识形态性的,无论是片头美术馆导览员对纳粹艺术倾向的宣贯,还是东德对社会现代主义的推崇,亦或是最推崇自由的西德,在最后记着对库尔特画作报道时也要避免裸体女人和纳粹军官画像,这种避免本身就是一种选择,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而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的教授全都解释了,“两个派别之间选谁?选艺术”,说完烧了两个派别的海报, (在熊熊燃烧的火中间的教授形象简直帅呆了),“艺术家要做神父,在战后的社会中,只有艺术家可以重新建构人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能真正解放自己去了解世界,才能获得自由。”第六个认知既关于艺术家自身的觉悟和成长,也关乎艺术史自身的发展。艺术家的成长靠天赋、运气和思考,而艺术的发展具有偶然性,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启蒙,在第四个认知里已经说了。第二个阶段思考,在库尔特为西本德画完画像之后,库尔特说为什么自己再怎么画都赶不上随意拍的一张愚蠢的照片的真实,没人喜欢自己的照片,却都喜欢自己的画像,可明明照片比画更真实。第三个阶段是顿悟,同第一阶段启蒙时一样,画室外突然起风了,吹动巨大的窗户不停的打开关上,也将西本德的证件照投影在母子照上,从而诞生了全片我最喜欢的画作——“无主之作”,画面上左上角是杀人魔克罗尔,右下角是西本德,中间是这两个人的牺牲品伊丽莎白小姨和库尔特,是看似是毫无联系的三部分,但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西本德知否无从明确推断)明白,这四个人是有千丝万缕的可怕的联系的,就像世间万物一样。
就像库尔特彩票理论说的那样,原本平白无奇的一串数字,当被宣布为彩票号码的时候,一串无意义的数字立刻就变得真实、有意义、甚至有一些美感;一些真实到没人喜欢的家庭照片,被无意间画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艺术;现实中貌似毫不相关的人和事暗中却密切相连,当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洞悉了一切(此时片中人物却并不知情)的时候,讽刺的世界却变得真实、和谐、回味无穷。导演用普通人的小故事说清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世界万物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柏林电影节因为导演没有明确表现对二战的一贯态度从而被禁止上映,那可谓这样的狭窄的视野也欣赏不出这部片子的绝妙之处。
2 视听语言
有一种电影批评理论认为电影重要的不是那个主题,而是如何表现主题,用来说这部片子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没有花里胡哨的噱头和炫技,单纯用色彩、镜头、剪辑、声音、象征就传达出了所有想表达的信息。
先说色彩,因为已经明显相信即便流水观众也能察觉的到。全片有五次冷色调处理,第一处是伊丽莎白小姨带着库尔特从雷德斯顿回家,傍晚下车后整个色调都是冷极的,我想是一方面是为了象征当时社会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伊丽莎白小姨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陶在公交司机鸣笛奏乐的艺术世界里形成鲜明的反差对比。第二处是在消毒房里伊丽莎白最后一个走进消毒房,显得如此的平静,就和周围冰冷的色调一样,不禁让观众觉得其实从被绝育开始她早已预知了一切。和伊丽莎白一起要被消毒的同伴虽然精神不太正常,但死之前对护士说我喜欢你是那么真诚,但护士虽然也回应了我也喜欢你,可却是那么敷衍和虚假,越发的凸显这个冰冷的世界的恶心。第三处是在飞机轰炸德雷斯顿的的时候,漫天飘下妨碍无线电信号的铝箔片,就像漫天雪花一样,此时镜头切到在雪地战场牺牲的库尔特两个哥哥,仿佛奏响了最悲痛的乐曲,镜头再从远处雷德斯顿熊熊燃烧的大火,淡入库尔特的小伙伴约翰娜家被烧的场景,一冰一火形成了观众心理最大的视觉冲击。第四处是库尔特和艾莉第一次滚床单被西本德抓个现行,在清冷的背景中,西本德进来吹灭了整个空间里唯一的暖色调——艾莉床头的蜡烛,也预示着西本德日后对库尔特和艾莉关系的阻挠。第五处是西本德向库尔德撒谎,借口艾莉身体有问题因此需要终止妊娠时,艾莉在冰冷的黑夜下向前走着,不禁让观众对西本德连自己女儿都不放过的厌恶,也对艾莉悲惨的遭遇心生怜悯。 第六处是艾莉流产的时候色调是冷的,凄冷微弱的月光下,库尔特和艾莉抱头痛哭,显得两人是那么的无助和渺小。第七处也是最后一处,库尔特从自己第一次画展出来,路过公共汽车站,犹豫了片刻,走下了楼梯,和伊丽莎白小姨一样,走进了一个四周都是铁栅栏的封闭场所,让公交车司机为他听鸣笛奏乐,和最开始一样一样,虽然依旧是冰冷的社会,依然是只有自己才能了解的世界,但是库尔特幻化了,和伊丽莎白一样陶醉在真正的世界中,露出了最迷人最温暖的微笑。
再说镜头,除了色彩,镜头焦点的运用可能是全片第二明显的艺术技巧,导演用镜头的失焦,来表现库尔特每次遭遇痛苦事件的时候故意模糊掉的视线。第一次可能也是最不明显的一次,全片的开始的那个模糊镜头,在主题第一次认知中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第二次也是最明显的一次,伊丽莎白小姨被卫生部抓走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孩子本能的想逃避内心的痛苦,库尔特不停的举起手挡在眼前,模糊了眼前的世界。但是伊丽莎白却说“别把目光移开”,所以在妈妈捂住他的眼睛的时候,库尔特挣脱了,就算模糊视线,他也不想被蒙蔽双眼,以至于最后汽车消失在转角,库尔特被抱进屋子,视线也没有从转角移开。第三次是
全家去看伊丽莎白小姨,却被告知小姨已经被转走,充当纳粹帮凶的护士们库尔特不愿意看见,因此像照相师一样,举起了自己的右手,第二次模糊了世界,拒绝残酷。第四次是库尔特亲眼看见自己父亲上吊自杀,但这也是唯一的一次,焦点模糊之后又变得清晰了,可能这是库尔特长大后遭遇的第一次不幸,他想尝试着长大,尝试着去面对,努力做到“别把目光移开”。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是西本德给艾莉在家做堕胎手术,库尔特反复追问西本德是不是别无他法,正反打镜头体现库尔特和西本德的矛盾和对立,西本德咄咄逼人,逼着库尔特倒退着退出房门,此时镜头一直保持小幅仰角拍西本德,库尔特的形象因为绝大部分在黑暗中,显得异常无助和绝望,此时镜头推向进行手术的房门,里面传来医疗器械碰撞的声音,画面最后一次变得模糊。所有这些被模糊掉的痛苦的场景,都成为最终库尔特艺术创造的灵感源泉,为什么他所有的画作都是黑白灰色调的,因为记忆是冰冷的,为什么所有的画作的底稿都是无比精细的,因为记忆是深刻的,为什么所有画作最终都被模糊了,因为记忆是痛苦的。
然后是剪辑。正如开篇所说,本片的节奏如此流畅,正是因为剪辑的精巧。有太多的例子,第一种处理是利用剪辑形成鲜明的过渡对比,比如西本德帮艾莉做完堕胎手术后,镜头给了个上帝视角,艾莉在床上哭着描绘西本德的纳粹形象,说医生笨应该救人,但自己却被父亲种族基因的观念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艾莉也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摆脱父亲的控制,此时下一个场景的声音先入,用音响的消叫声先行,镜头切至对西本德颁发人道主义奖项,对比太强烈了。第二种是利用剪辑形成承接,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教授向库尔特回忆过去的时候,镜头是从库尔特的近景切到了飞机失事的场景,回忆结束再切回库尔特特写,导演利用这个剪辑,是想说明教授在把怎样的思想和感觉传递给库尔特,而库尔特也是感同身受的,这些回忆并不是教授自己干巴巴的单方面的记忆而已,这是一种艺术感悟的传承。第三种是利用剪辑形成前后对照。最明显的就是在西本德的办公室,先是伊丽莎白被实施绝育的术前谈话,后是库尔特来给西本德画肖像画,时钟、桌沿、西本德女儿的画、以及墙角,导演通过剪辑一一交代,让观众不停的在库尔特身上发现当年伊丽莎白的影子。
还有就是声音。导演用了大量的声音特殊处理,比如上面说的剪辑时候的声音先行,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剪辑的过渡。还有就是导演特别善于用声音的停顿和气口,来制造心理上的紧绷感。比如库尔特和艾莉滚床单,西本德夫妇突然回来,库尔特从树上跳下来被艾莉妈妈撞个正着,两人目目相视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而后艾莉妈妈主动递出了鞋子,打破了僵局,音乐再度响起。还有,因为片中大量的需要表现伊丽莎白和库尔特是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所以导演利用声音给人带来的距离远近的差别,从而制造的空间关系的隔离和人物关系的疏离。比如,在伊丽莎白接受元首检阅,给元首献花之后,伊丽莎白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妄想喜悦中不能自拔,所以在周围同学都羡慕的簇拥着伊丽莎白想询问她感受的时候,导演将周围的杂声做了空灵一般的弱化处理,给了伊丽莎白的拥挤的人群中一方属于自己的思想空间。
最后想提一句是意向。最明显的骷髅。西本德的军帽上、西本德办公室中的骨骼标本、库尔特给西本德的画像、消毒室军官的戒指、库尔特在广告工厂上班之余画的画作,所有的这些骷髅意向都传递着残忍和痛苦。
3人物
写到这已经完全写不动了,但有几句对人物的观感还是想提一下。如果说我喜欢《罗马》是因为在没什么短板的情况下,部分优点实在是太突出了。那么我对这部片子的喜欢,则是因为以我的水平,实在很难找出让我觉得不好的地方。(现在看来只有一个,留到结尾再说吧)除了主题的表达,视听语言的把控,以及人物的塑造,都让我觉得可圈可点。最值得说的无疑是西本德。时刻不忘强调他西本德教授的头衔,接受审问被揍了还不忘抹平他那油光发亮一丝不苟的头发,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观点(第一次见库尔特就说他有面部神经麻木),以及神经质一般的职业敏感度(坐牢都能听见少校妻子难产的叫声,以及自家女儿怀孕的迹象)。
整整6个小时,实在写不动了,最后写一个全片我唯一没看明白的地方。在影片最后,当库尔特顿悟的时阶段,他那三个在艺术学院的朋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帮他一起在妇科诊所里洗地板。可以理解的是,导演想表现出库尔特一切的改变,但是这个安排的突兀,实在是有点不太能理解。除此之外,真的是一部好电影,虽然好像外媒评价褒贬不一,但完全不影响我的喜爱。
有人说这部剧里的亲情很感人,可是我并不觉得!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你是我儿子!相对来说,路小楠对凯文的爱就来的更纯粹些,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这样说可能有点奇怪,不过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感觉像是被血缘绑架了的爱!假设把路小楠和凯文的性格换一下,苏爸苏妈之前讨厌的是凯文,对凯文生活习惯以及人物性格有很多的不满,那他们在知道凯文是自己儿子后会怎么样呢?想来仍然是立马转憎为爱吧!DNA不
有人说这部剧里的亲情很感人,可是我并不觉得!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你是我儿子!相对来说,路小楠对凯文的爱就来的更纯粹些,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这样说可能有点奇怪,不过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感觉像是被血缘绑架了的爱!假设把路小楠和凯文的性格换一下,苏爸苏妈之前讨厌的是凯文,对凯文生活习惯以及人物性格有很多的不满,那他们在知道凯文是自己儿子后会怎么样呢?想来仍然是立马转憎为爱吧!DNA不必自己的真实感情更重要吗?在我看来,苏家这么些人只看中儿子,是谁都无所谓的,他们要的只是一样的DNA,个人很不喜欢这种情感!
第一感觉是好像聊了10集也没聊什么。从最开始的女主睡了别人,原因是男主拒绝和她睡,普通的affair。然而男主的反应出乎意料,看到另一对咨询人的激烈反应,直接说出不希望婚姻结束。后来逐渐了解到男主没工作,繁杂的家务也是女主承担。第一感觉是这男的要来干什么。然而女主对男主还是期待很大的,affair只是为了性。一连串的讨论、比喻和追问,前期两个人却越来越差了。男主搬走了,中途两人还讨论起未来各
第一感觉是好像聊了10集也没聊什么。从最开始的女主睡了别人,原因是男主拒绝和她睡,普通的affair。然而男主的反应出乎意料,看到另一对咨询人的激烈反应,直接说出不希望婚姻结束。后来逐渐了解到男主没工作,繁杂的家务也是女主承担。第一感觉是这男的要来干什么。然而女主对男主还是期待很大的,affair只是为了性。一连串的讨论、比喻和追问,前期两个人却越来越差了。男主搬走了,中途两人还讨论起未来各自的新人会是啥样的,这才有宽松愉悦的时刻,面对未知的希望总归是轻松的,面对现实复杂无聊的婚姻才会不知道有什么计划,到底要什么。
聊天的深入显示出男主的逃避性,乐评人特殊的黑白电影爱好(在此点上,他难以接受女主健康但无味蔬菜的比喻,我觉得很妙啊),和女主朋友的处不好,为了显示与众不同以及反击女方朋友们,违背沟通投脱欧,以及难以成功实现女主期待反应的尴尬。中间女主让他努力,但他肤浅的表现真是让人尬一脸。经常有这种感觉,明说出来自己的期望,对方做了觉得还不如不做,要求而来而不是发自本能的反应,让人感觉更糟。
性在这里也起了很大作用,女主表明男主与身边人区分开来正是由于性,不然两个人住在一起是为了什么。这倒让我意外,没有其他电影里莫名的真爱,这才是现实吧。女主理解两人应该是朋友,在婚姻里。男主反问什么情况下,他理解不会一直是,只是某些时候。两人一度讨论起没有性能不能做朋友,原来不行,男主没有感觉到性吸引力根本不会去进一步发展,更遑论成为朋友,哪怕是因为客观原因经常遇见。所以女主的没有性纯朋友论在男主这里不成立。这样看,两人其实并无那么深刻的情感联结,或者精神层面的契合。所以女主提起曾和同学的35岁单身就一起生孩子约定,男主反而表现出了惊讶。这个时候女主已经觉察或者觉得他们的结合其实换一个人也差不多。但男主表示,他不会有女主这样的朋友,但成为伴侣还是在意女主的特殊性,如思考方式等等(女主理性认真的思考方式我也很欣赏)。女主被带动,说两个人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填字游戏,讲真,这么点共同爱好我真是觉得说不过去。
受了一对老年咨询夫妇的影响,男女主双方逐渐放下争论,有了一些共同的看法,比如目标不是要更好或怎样,只是撑下去,make it work。接受婚姻充满问题这种模式,而不是换个结构,把问题彻底解决掉。这个结果有点老套,流行的接纳系。可能现实就是这样吧,无聊无奈又还能骗骗自己这是正常的。两人又打了一炮,双方还都很满意,从无性监狱释放来的这一发有感觉有激情。女主不再觉得自己是被顺便的,又说到30多生完小孩自己觉得胖,不被认为性感,不被认真对待的事了,男主否认。所以看来是40的女主接纳自己了,感觉不一样了。依然是接纳和投射的问题。也说明感觉理顺了性生活才和谐,性生活和谐了俩人问题就好了一大半,虽然看越来啥也没变。
整个过程的聊天很明显的夫妻式,讨论和比喻,两人表达能力和get到点的能力都很强,在不停的追问和选择比喻对象中,明确了彼此的看法,是否觉得婚姻是两个人对抗世界,这方面,男主更戏剧化,女主更理性客观,男主竟然没思考过永动机是不存在的,果然文艺男青年。感情不是永动机,所以不是用之不竭。但在钥匙和圆珠笔中,为了怕伤女主的心,男主选择了钥匙,更倾向于去找回,而不是算了换一个。这也是夫妻沟通无法避免的问题,伴侣是无法纯理性讨论问题的,因为容易伤了感情,所以总是在表露自己,又赶紧解释和取舍。
其实这两人能和好,很大原因在于性别和性格的对应。女主更理性,更持家,愿意为老年人健康事业奉献自己也显示了更尊重人性以及重视感情。最重要的是,心仍在男主身上,唯一想睡的还是男主(这里男主也很惊讶)。文艺男主一路out到底,性、婚姻、工作,对女主的工作不了解也不理解,很多事情顺应一时情绪不够成熟,但却还在女主心里。假如对调一下,女主文艺又逃避,男主理性能干又持家,那么男主睡了别人,很可能真的out了这段婚姻,毕竟男人其实更看重性本身,而不是像女主那样,通过性去确认感情。那么这样男主是没有动力去咨询探讨挽救婚姻的。所以剧中的感情里,女主才是撑住并努力的那个人,对男主也要求很少,当然男主肤浅也不拘泥,不然估计是另一个结局。没有流行的鼓励女主离婚变强,不一样的剧情,仍然传统的婚姻观。但是没有那么直白过多的道德绑架,两人真心在讨论沟通,也能get到点,看似简单已经不容易了。
无论期待还是不期待,灵契的电影在今天晚上还是开播啦!作为一个漫画原著党,动漫党,以及动漫声优党的我,(好多身份哈哈哈)还是去看了,没办法,谁叫他叫灵契呢!
看了是看了,但是真的没看完,一共看了5分钟左右,先一句题外话,好在你没离开的翻唱改编还不错,可以听听。回到正题,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在开始看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剧情的走势,发展 和我们熟知的原著不一样,当然在当前改编的风潮里这
无论期待还是不期待,灵契的电影在今天晚上还是开播啦!作为一个漫画原著党,动漫党,以及动漫声优党的我,(好多身份哈哈哈)还是去看了,没办法,谁叫他叫灵契呢!
看了是看了,但是真的没看完,一共看了5分钟左右,先一句题外话,好在你没离开的翻唱改编还不错,可以听听。回到正题,相信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在开始看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剧情的走势,发展 和我们熟知的原著不一样,当然在当前改编的风潮里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只能慢慢习惯,接受。其次,演员们好像都不太适合,无论形象,还是其他方面(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形象不说了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个人觉得二位男主还不够到端木熙和杨敬华。在就是这些演员们共同的硬伤,台词问题_比较明显的几位的台词功底都不是特别好,很多地方让人觉得非常尴尬,有人可能说,你只看了几分钟,说这些太片面,但是问题不是时间长短的事情,因为问题就是问题 。
看灵契的小伙伴估计都是一路哭过来的吧!但是电影,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当然非原著党除外。
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最后总结一下吧!
剧情改动非常大,接受不了的千万不要看。
演员台词像是背课文,没有感情可言。
人设背景偏差大。
其他的也不说什么了,最后希望,类似的不要出真人版,真的太让人伤心??
占坑于2021.11.13。
manifest这个剧追了也有几年了,虽然没有特别大名气的演员,米凯拉的演员还被一直吐槽没特点,但每次剧荒的时候拿来看一看总觉得很有意思,演员们非常投入,尤其是达拉斯对于一本正经的谈calling问题毫不违和,希望给这部剧一个结局!不要再一再挖坑了,也最好别是几十年前4400的开放式结局了。
占坑于2021.11.13。
manifest这个剧追了也有几年了,虽然没有特别大名气的演员,米凯拉的演员还被一直吐槽没特点,但每次剧荒的时候拿来看一看总觉得很有意思,演员们非常投入,尤其是达拉斯对于一本正经的谈calling问题毫不违和,希望给这部剧一个结局!不要再一再挖坑了,也最好别是几十年前4400的开放式结局了。
我确实是刚来的新号可不是水军!因为在微博发repo又限流了,这次实在是想表达忍不住了(有剧透)……
先来总评。这片依然很“追光”。意思就是,视觉max,只图视听非常好,但剧情短板无法忽视。看你是哪类观众了,我是有突出优点就能看的那种。青蛇劫起和哪
我确实是刚来的新号可不是水军!因为在微博发repo又限流了,这次实在是想表达忍不住了(有剧透)……
先来总评。这片依然很“追光”。意思就是,视觉max,只图视听非常好,但剧情短板无法忽视。看你是哪类观众了,我是有突出优点就能看的那种。青蛇劫起和哪吒重生我都觉得有可圈可点之处抵过剧情不足,就会给个相对正面点的评价。我不觉得赛博朋克与中国神话的融合不能搞——这是个很大胆、总得有人做的尝试。问题是酷炫人设做得很多,但有不少浪费了。下一部我真诚希望减少点在酷炫人设秀上面的时间,多一点铺陈主线逻辑。
剧透警告。主线:落魄的杨戬是赏金捕手,接到委托寻找某宝物,遇叛逆少年沉香,原来沉香窃宝是为救压在华山下的母亲杨婵,正是杨戬之妹。为何压在山下?不是因与凡人私奔,而是因为当年要镇压会造成天下大乱的玄鸟,镇不住了就以身镇压。结局是玄鸟被主角们放了出来,已与玄鸟之力融合的杨婵归于天地,“守护万物生生不息”去了。
What?漏了点啥?怎么就把灾难玄鸟放出来了?还有,策划了劈山计划的、瑶姬好姐妹巫山神女,怎么就突然冒出句“为什么有错的总是女人”(这句被不少人嘲讽为突然打拳……)?
先来看一个【可能】有灵感参照的,杨戬之母云花女 清代传说片段↓
《金装律师》不是优秀的律政美剧,主角是律师不代表就是律政剧好吧!主体情节全部都是主角几个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感情纠葛。至于律政情节,全靠空文件夹和空白纸(从来没看到里面到底是什么)各种blackmail。
傲骨之战,每一集的一个或者两个案子,能明显看出来案情是什么,发展怎样,律师之间如何互相辩论和交锋的。
《金装律师》不是优秀的律政美剧,主角是律师不代表就是律政剧好吧!主体情节全部都是主角几个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和感情纠葛。至于律政情节,全靠空文件夹和空白纸(从来没看到里面到底是什么)各种blackmail。
傲骨之战,每一集的一个或者两个案子,能明显看出来案情是什么,发展怎样,律师之间如何互相辩论和交锋的。
湖南台还引进这种电视剧,真是服气。。。。。。。。。。。。。。。。。。。................。。。。。。。。。。。。。。。。。。。。。。。。。。。。。。。
记于2020/4/19日
唉,真的是
辣鸡男女主人设,男二女二人设崩坏又辣鸡
.....。。。。。。。。。。。。。。。。。。。。。。。。。。。。。。。。。。。。。。。。。。。。。。
湖南台还引进这种电视剧,真是服气。。。。。。。。。。。。。。。。。。。................。。。。。。。。。。。。。。。。。。。。。。。。。。。。。。。
记于2020/4/19日
唉,真的是
辣鸡男女主人设,男二女二人设崩坏又辣鸡
.....。。。。。。。。。。。。。。。。。。。。。。。。。。。。。。。。。。。。。。。。。。。。。。。。。。。。。。。。。。。。。。。。。。。。。。。。。。。。。。。。。。。。。。。。。。。。。。。。。。。。。。。。。。。。。。。。。
这两星给演员演技和不算太烂的特效。
对于这一次《灵契》的电影我只能说是非常非常失败。莫名其妙出现的bg感情线还是次要问题,毕竟耽美IP改编成兄弟情和bg向是常有的事,客观因素可以理解。但是原著的价值观改得一塌糊涂,人物也是各种ooc,实在是让漫粉和动画党感到强烈不适!先说下《灵契》的cp向。不管《灵契》是不是耽美,它首先不是bg向。端木熙和杨敬华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反目成仇,抛弃
这两星给演员演技和不算太烂的特效。
对于这一次《灵契》的电影我只能说是非常非常失败。莫名其妙出现的bg感情线还是次要问题,毕竟耽美IP改编成兄弟情和bg向是常有的事,客观因素可以理解。但是原著的价值观改得一塌糊涂,人物也是各种ooc,实在是让漫粉和动画党感到强烈不适!先说下《灵契》的cp向。不管《灵契》是不是耽美,它首先不是bg向。端木熙和杨敬华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反目成仇,抛弃对方的普通友谊。
本片最ooc的不是杨敬华,不是秦诗瑶,是端木熙。
端木熙是谁?是未成年就成为阳冥司的人,是承载天下魂灵祈愿与怨恨之人,是注定活不过二十岁的人,是把名字写在了黄泉名簿上的人。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写给他病危的父亲。他在诗中对死亡充满怒火,对生命满是怜惜,替弥留的父亲呐喊,不要轻易向死亡妥协,哪怕人生最后的关头也要抗争。在他看来,面对死亡,不论是聪明的、善良的、狂暴的抑或严肃的人,都不要选择缄默、脆弱、悲伤、叹息之举。都不要温顺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要咆哮,要燃烧,要怒斥。全诗对死亡的愤恨与无奈交织,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冲击,也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曾有一首著名的诗作《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写给他病危的父亲。他在诗中对死亡充满怒火,对生命满是怜惜,替弥留的父亲呐喊,不要轻易向死亡妥协,哪怕人生最后的关头也要抗争。在他看来,面对死亡,不论是聪明的、善良的、狂暴的抑或严肃的人,都不要选择缄默、脆弱、悲伤、叹息之举。都不要温顺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要咆哮,要燃烧,要怒斥。全诗对死亡的愤恨与无奈交织,表现出强烈的对比冲击,也引人无限感叹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