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每个人心中最值得回忆的片段,它热烈、真诚的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曾少年之小时候》的故事中,少年们的青春里有挚友的陪伴,有学习的苦闷,也有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看这部剧时,我喜欢他对回忆的叙述,以成人的视角回看童年让我的记忆得以回溯到那段时空,而将童年记忆放置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之下又让窥见了集体记忆之下的个体记忆。这部剧的开始是以历史回溯的方式进行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次让你想要永久记住的骄傲时刻,在谢桥眼中,在香港回归时在天安门前跳舞便是这样的瞬间。少年时的她将这时的骄傲与遗憾全部记录于光盘之中,而长大后,这盘光盘成为了她回望童年的介质,也成为了这一故事的开端。在剧中和光盘一样的介质并不少见,无论是课桌上刻下的文字还是安妮宝贝的诗篇,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物品总能在某一时间唤醒我们对青春的记忆。相较于习以为常的口述和日记本式的叙述,《曾少年》中以特殊物件为引子追溯童年的方式总会让我有更深的情感共鸣。毕竟,我们是不会将青春中所有的琐事记下的,但又总有些什么能在某个瞬间将你带回到那段时光,回忆起那一刻的喜怒哀乐。以成人的视角回看童年是一场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追忆,而以普通亲历者的视角看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当代人的一种猎奇。香港回归、特大抗洪这些频繁出现在课本和考题中的重大事件究竟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有什么影响是很少被人们所提及的。我们常常感动于重大事件所带给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却往往忽视了藏在集体记忆之下的个体记忆。而在这部剧中它巧妙的避开了宏大叙事,以个体的视角讲述了重大事件对三个普通家庭的影响。在香港回归时,胡同里的家人都在为谢桥能参加回归表演而欢呼雀跃,而因为“倒霉”未能如愿参加表演的谢桥则在公园中坐了一整晚不敢回家;在特大抗洪中,奉献是最常被我们提及的,但实际上,捐款也可能会变成家人的愤怒,因为几个月未能拿到全部工资,500元的捐款为何筱舟一家带来的并非是骄傲,而是父母二人一段时间的争吵与隔阂。这些藏在宏大叙事之下的生活细节在这部剧中都逐一被讲述。从个体记忆的视角出发,你会发现历史只是一根穿起生活琐事的线,在历史事件之下,每个普通人的愤怒、和解与幸福才是留在回忆中的珍贵瞬间。重大事件是记忆较为浓墨重彩的部分,而生活中的琐碎才是真正填满青春记忆的东西。除了对时间的回溯外,我也很喜欢这部剧中对青春琐事的刻画。少年们气势汹汹的约架却以背出师表开场,以共同打扫落叶告终;青春懵懂的男孩开始背着女生看一些电影,而被精神寄托影响的女孩也想要自以为梦幻般美好的“孤独”。在青春的琐事中,总有些在当时引以为傲实则过分中二的事件,那些往事是回忆中最独特的部分,也是深藏于每个人心中待唤起的事件。这次,和少年们一起重回青春,让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载体唤起你那份独特又热烈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