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女王影评

14118373
  • 凯凯茜
    2016/4/30 2:16:02
    当贪婪产生恶果,要打破这个噩梦。
    所炫妹子是在《学校2015》时种草的,不得不说妹子颜值演技都高。虽然好像一直在演学生,但是毕竟年龄小,期待她以后的突破。这部网剧还是拍的不错的,结局算是洗白了所有人。男主角是第一个签约的令人惊讶,虽然觉得他总是拍照略奇怪,但是并没有想到他也契约了。从结尾看他应该是知道所有秘密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被发现,是因为他还没有因为窥探别人的秘密而迷失自我吗?还是因为他所想知道的只有关于他媳妇儿的秘密,并且从来
    所炫妹子是在《学校2015》时种草的,不得不说妹子颜值演技都高。虽然好像一直在演学生,但是毕竟年龄小,期待她以后的突破。这部网剧还是拍的不错的,结局算是洗白了所有人。男主角是第一个签约的令人惊讶,虽然觉得他总是拍照略奇怪,但是并没有想到他也契约了。从结尾看他应该是知道所有秘密的人,但是他却没有被发现,是因为他还没有因为窥探别人的秘密而迷失自我吗?还是因为他所想知道的只有关于他媳妇儿的秘密,并且从来没有越界?【为什么觉得男主神似李准基和郑容和综合版】这部网络剧确实体现了我们曾经一闪而过的欲望并且放大它,当贪婪产生恶果,我们要怎样摆脱噩梦认识自己是它的主题。看得我意犹未尽。(好久没写这么长的话了,语句不通顺请见谅。)
    【详细】
    7873310
  • 闲人一个
    2019/10/20 0:07:00
    国内很少有人拍这样的电影,三星就当是鼓励了吧。

    国内很少有人拍关于俄罗斯的电影,就是引进的俄罗斯电影都比较少。这部电影的演员没什么名气,我一个都不认识,这片能拉到投资还真不容易。对于俄罗斯文化,除了红色苏联的记忆,一般人都只知道天鹅湖、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美女和战斗民族这个词了,这片也算是给大家开了个眼吧。

    电影本身其实还行,场景也可以,到处感觉都是冰天雪地的。只是对于俄罗斯确实不是很了解

    国内很少有人拍关于俄罗斯的电影,就是引进的俄罗斯电影都比较少。这部电影的演员没什么名气,我一个都不认识,这片能拉到投资还真不容易。对于俄罗斯文化,除了红色苏联的记忆,一般人都只知道天鹅湖、俄罗斯套娃、俄罗斯美女和战斗民族这个词了,这片也算是给大家开了个眼吧。

    电影本身其实还行,场景也可以,到处感觉都是冰天雪地的。只是对于俄罗斯确实不是很了解,要是娶个俄罗斯女孩都像电影这样的话,估计国人没几个人敢找俄罗斯姑娘了吧。又是喝烈酒又是下冰窟窿,又是枪又是炮又是坦克,时不时还电话失联汽车抛锚偶遇狗熊的,感觉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娶老婆啊!

    话说女主挺漂亮女主家也挺有钱挺有权的,有没有谁认识这样的俄罗斯女孩?可以介绍一下给我,就算冒点险我觉得也是值得的了。

    【详细】
    10586372
  • miss、44
    2016/9/10 2:35:58
    我对我之前吐槽电视剧版忏悔~
    这部电影真的,如果你有时间没事情做想看这部剧就算了吧~还不如玩贪食蛇,说实话,男主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夏沫的弟弟也还行,退一万步说男二都还看得过去,女主真的是没选好~完全无演技,看得我都想跳上去演啊!那台词说的!特别是电影院那段!她说完了台词男主开始说,那个...  (展开)
    这部电影真的,如果你有时间没事情做想看这部剧就算了吧~还不如玩贪食蛇,说实话,男主的演技还是可以的,夏沫的弟弟也还行,退一万步说男二都还看得过去,女主真的是没选好~完全无演技,看得我都想跳上去演啊!那台词说的!特别是电影院那段!她说完了台词男主开始说,那个...  (展开)
    【详细】
    8078214
  • -奇妙蛋子
    2021/1/23 23:29:34
    本人的一些小见解

    作为潮汕年轻一代,在今天终于看到了这部推广已久的电影。还没回家就已经看见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小至网红,大到营销号,打从一开始就加深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还好不会令我失望太大。

    熟悉的场景和方言,加上本土的明星,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不能算是“明星”的名人,开场顿时就亲切感倍增,让我很快进入了电影的状态;电影里一些新鲜年轻的符号也比较抓住年轻观众的眼

    作为潮汕年轻一代,在今天终于看到了这部推广已久的电影。还没回家就已经看见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小至网红,大到营销号,打从一开始就加深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还好不会令我失望太大。

    熟悉的场景和方言,加上本土的明星,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不能算是“明星”的名人,开场顿时就亲切感倍增,让我很快进入了电影的状态;电影里一些新鲜年轻的符号也比较抓住年轻观众的眼球,而后慢慢过渡,故事线逐渐明朗,中间的情绪爆发,使气氛达到高潮,带给主角的冲击越来越多,主角也慢慢蜕变,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一种比较热血正能量的精神。通篇故事较为完整,非常接地气,本土精神和文化能够比较完整地传递出来,的确保留了潮汕人血脉中令人血脉偾张那层面,小成本的制作能够做到如此,实属不易!

    而影片中的一些不足,也被展露无遗。首先仍然是人物塑造的部分,背景故事交待不是太足,要在后面的故事中才能理解透彻,可能会导致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会有偏差;其次是一些非必要的故事线,看到中途会感觉莫名其妙,比较地冗杂;再然后是情绪过渡这方面,前面平淡如水,后面集中爆发,初看热血澎湃,回味还是较为寡淡。

    抛开演员演技、影片剪辑各方面不说,这的确是一部冲击院线的不错的潮汕本土电影,奈何受众范围还是太小,其他评论里无法理解这部影片内核的比比皆是,而在影片本土受众中,首当其冲还是偏中青年几代,影片后半部分能让我清晰地感受到商业都市爱情片的内味,突然有种窜场到偶像剧的感觉;影片里各种资本化、商业化的痕迹也层出不穷,但想到这部影片的推广宣传范围与力度,倒也可以理解。

    另外一点,如果把它跟《爸,我一定行》作比较的话,我会感觉《爸》的剧情会相对应的比较单薄,比较地生活化,不会那么多跌宕起伏,且会比较地小地域化一丢丢,两部都有优点可取,亦有缺点可挑。

    总而言之,影片比较重于对亲情、爱情等情感的表达,而对于潮剧等传统潮汕文化的展现较为欠缺。潮汕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更多的媒体人、电影人能继续加油,作为一名观众,我也准备好时刻关注和支持!

    【详细】
    13159912
  • TheBigValley
    2014/6/26 20:20:56
    从取景地谈央视版《笑傲江湖》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江南的六月此时已经迎来了一年中雨水最旺盛的梅雨季节,身在太湖畔的苏城在四年的求学中鲜有机会体验这里的风情而这也是我多年来如此后悔的原因。去年此时一次偶然看完了央视版《笑傲江湖》,我便不可收拾般地迷上了这部剧,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种青山翠谷仙雾飘渺的电影镜头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多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然后又从一个帖子中得知笑傲在苏州天平山,无锡,浙江新昌多地取景,我便有了游历的想法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江南的六月此时已经迎来了一年中雨水最旺盛的梅雨季节,身在太湖畔的苏城在四年的求学中鲜有机会体验这里的风情而这也是我多年来如此后悔的原因。去年此时一次偶然看完了央视版《笑傲江湖》,我便不可收拾般地迷上了这部剧,重复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那种青山翠谷仙雾飘渺的电影镜头深深地打动了我并且多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然后又从一个帖子中得知笑傲在苏州天平山,无锡,浙江新昌多地取景,我便有了游历的想法。终于在去年九月我去了天平山,那里是五霸冈外景和华山嵩山外景之一。黄健中导演似乎非常注意剧中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将细节精确到上山下山的背景都要一致,例如每当上思过崖的那个“一线天”,还有令狐冲和桃谷六仙“赛跑”的地方也是天平山,师娘众弟子送冲哥上思过崖也是天平山,还有不戒和尚用鞋子挡住了岳不群刺向田伯光的剑也是在天平山,上嵩山经过的那个“更衣亭”也是天平山一处。锡惠公园出现的文戏外景最多,包括华山岳不群的书房,众弟子住的地方,在竹庐山房陆子祠和寄畅园,中国杜鹃园便是大战东方不败的地方。宜兴釜湖镇玉女山庄便是大名鼎鼎的绿竹巷了,玉女山庄不远处的张公洞则是黑木崖外景。一部电视剧选了十几处外景可也想得到导演的用心良苦了,黄导不愧是电影出身央笑的每一集都有电影大片的即视感,另外一部《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也有电影的feel。千禧年对于中国电视剧产业来说是一个微妙的转型期,从之前的导演制转化为了制片人制,投资从国家全包到市场化运作,央视《笑傲江湖》是这个转型期难得的亮点。在我心中《央笑》之后,再无武侠
    【详细】
    6717654
  • 花儿
    2019/1/19 12:23:02
    《脱欧:无理之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哪些探讨?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

    这部片子可以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去看的。权力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政府、百姓、政客?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掌握什么,才最有可能掌握权力?掌握钱,掌握信息? 编剧应该是个福柯粉。

    就普通百姓来说,你的电脑不是你的电脑,你的人脑也不是你的人脑。你的电脑记载着连你自己也记不起的信息和你想隐藏的东西。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并且无需利益引诱的出卖你。Facebook光凭你的点赞就可以判断出你的性别、性向、种族、工作、爱好。你的人脑也在浏览电脑的时候被不知情的洗脑,比如推送的文章,推送的明星八卦。你被这些推送不断塑造与重塑了价值观。接着会发生什么呢?看似某件事情是一个个人选择的结果,但实际上这既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一个选择。比如“脱欧”。“脱欧”如果离你有点儿远,那么,不妨想想你的婚姻、你的工作,你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决定。如果说盗梦空间里影响你的决定的方式是进入到你的梦境里,那太费劲了。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接受推送,浏览推送。就完成了。所以说交给百姓投票,是一种“伪赋权”。

    所以说,未来掌握信息数据的人也许会真的站在权力顶层。注意,是掌握数据的人不是分析分析数据的人。

    乱扯一句,联想到英国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Neo-liberalism)。一直被诟病的一个弊端就是摧毁民主。又想到片名,uncivil war “civil”本身是有“公民”的意思的。“无理之战是”一种翻译。“民主的崩塌”,也是一种。

    【详细】
    9905716
  • 哒哒
    2020/4/15 20:06:30
    爱情的相遇与走散
    爱情只有开始和结局两个部分,这就是编剧情节恰到好处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爱情最浪漫的总是第一眼见面的惊喜与相逢恨晚,再加上一段完美和有铺垫的结局很完美,省去了中间的兜兜转转磕磕绊绊。 所有的巧合都妙到好处,值得回味的电影,想想自己已经谈过恋爱觉得很幸运哈哈,没有...  (展开)
    爱情只有开始和结局两个部分,这就是编剧情节恰到好处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爱情最浪漫的总是第一眼见面的惊喜与相逢恨晚,再加上一段完美和有铺垫的结局很完美,省去了中间的兜兜转转磕磕绊绊。 所有的巧合都妙到好处,值得回味的电影,想想自己已经谈过恋爱觉得很幸运哈哈,没有...  (展开)
    【详细】
    12509215
  • 大风哥Wind
    2021/12/28 8:43:34
    杰伊·比姆10句热血台词

    诗人马拉地写道:“杰伊·比姆是光/杰伊·比姆是爱/杰伊·比姆是一条从黑暗到光明的道路/杰伊·比姆是数百万人的眼泪”。

    原本以为杰伊·比姆是主角的名字。没想到它是一句口号,意为"比姆万岁"。

    而比姆的全名,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1891—1958)。

    <

    诗人马拉地写道:“杰伊·比姆是光/杰伊·比姆是爱/杰伊·比姆是一条从黑暗到光明的道路/杰伊·比姆是数百万人的眼泪”。

    原本以为杰伊·比姆是主角的名字。没想到它是一句口号,意为"比姆万岁"。

    而比姆的全名,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1891—1958)。

    14096365
  • narcissus
    2008/6/28 20:38:32
    黑西装,红手套
      一直想看的一部片,前几日跑去CD店里淘,被误以为要买什么电视剧版,晕倒....
      其实说想看,只因为最后结局的画面的唯美,祖的装扮,黑西装,红手套,还有就是最后的泪,或许并不该说是泪,该说是哭泣.变态的家庭,造就了变态的性格,嗜血成性,崇尚刺激和暴力...是啊,他是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是该死的...在会展中心的天台上,阿祖冒险游戏的最后一关,他一
      一直想看的一部片,前几日跑去CD店里淘,被误以为要买什么电视剧版,晕倒....
      其实说想看,只因为最后结局的画面的唯美,祖的装扮,黑西装,红手套,还有就是最后的泪,或许并不该说是泪,该说是哭泣.变态的家庭,造就了变态的性格,嗜血成性,崇尚刺激和暴力...是啊,他是不折不扣的坏孩子,他是该死的...在会展中心的天台上,阿祖冒险游戏的最后一关,他一直是从容的,即使知道他已经难以脱身,但是当从对手口中听到"你恨的是你的父亲"时,他失去了控制,这是他的软肋,然后无情地被击中...同样的游戏,他输了,姑且认为是导演"正义必胜"的安排罢了,他的父亲在随后一秒出现,和平时一样的谩骂(我倒很佩服他的勇气,呵呵)然后阿祖的眼睛里面漾着眼泪,我几乎看见他用很无辜的眼睛看着陈,拔下唯一的子弹,继续装完枪,再被击中,他是故意的,我知道....他哭泣起来,像孩子一样,那个时候,画面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带着雾气的湛蓝背景,黑西装,红手套,很纯粹...
      阿祖,你的冒险游戏的最后一关,是你的死亡,你早就知道了,对吧?
    【详细】
    1422510
  • 9oker
    2019/4/15 6:13:44
    正经影评不会写,我只会吐槽。

    第一关如果设计成只能用液体的装置也就算了,要是重量还不简单,首先吃过泡面的朋友肯定知道拿几本书压着,那这满地的杂志,黑人哥的小帆船,还有接待室台上的一些小零碎,随随便便丢进或压着杯子都能增重。(这又不得不提到小哥是幕后boss的阴谋论,93场密室逃脱游戏胜出者就没有玩过靠称重来过关的游戏吗)

    到了小木屋,答案竟然是鲁道夫,要是ben第一关不幸牺牲,别说鲁道夫,其他人怕是撸到出血都

    第一关如果设计成只能用液体的装置也就算了,要是重量还不简单,首先吃过泡面的朋友肯定知道拿几本书压着,那这满地的杂志,黑人哥的小帆船,还有接待室台上的一些小零碎,随随便便丢进或压着杯子都能增重。(这又不得不提到小哥是幕后boss的阴谋论,93场密室逃脱游戏胜出者就没有玩过靠称重来过关的游戏吗)

    到了小木屋,答案竟然是鲁道夫,要是ben第一关不幸牺牲,别说鲁道夫,其他人怕是撸到出血都猜不到是这个名字吧,就凭线索“你必将留名史册”(??应该大概意思是这个,大雾)和几只驯鹿的头骨?反正我不信。我觉得这里加入了回忆单纯拿来引题,saw的既视感立刻浮现,我就知道应该都片是回忆杀了。

    到了雪地我就更不想多说了,Danny被水冲得有多急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这磁铁配鱼线就能在这么湍急的水流里直接沉底?那Danny是多瘦,还没个磁铁重吗。

    台球那里我喜欢,颠倒感是我喜欢的设计风格,但是那个数字顺序怎么定的我是没看出来,可能是字幕的问题,四位数字不是有很多种组合顺序?求英文大神指点。

    病房那的面罩哪来的,恕我反复看了几遍也是没看出来,砸监控掉出来的?这尼玛砸金蛋啊?监控里藏尼玛的面罩?那如果发现有面罩就用呗,有监控规定不能用面罩?我还以为砸完监控会开启隐藏关卡,但并没有,难道女主这么肯定有人来回收尸体故意这样的?也太神了吧。

    迷幻关完全就是为了凑剧情了,全看命。

    最后一关我个人理解是,其实所有的手指都是指向那个壁炉,ben的求生欲使他过分解读了线索,不过正常人看到门上有数字肯定也会是这个反应的。

    再最后最后说一下片子里的人设除了女兵外其他毫无意义,女主角应该是个物理学学霸吧,结果教授教的东西除了最后看个裸眼3D名字会重组和心血来潮砸了几个监控其他根本没体现别的价值,剧情也没体现出什么需要到专业知识的东西,大家都是凭灵光一闪行动。

    【详细】
    10114815
  • 星炫电影
    2022/9/3 22:00:50
    假,硬,陋!
    今天下午无意中看电影频道里播放的,简直是亮瞎了我的眼睛!!男主是靠关系户出演的吧!长相身材不行,表情情感不行,做作到很行!!角色塑造生硬!服化道太假了吧!战斗场面也太简陋了吧!特别是爆炸烟火也太5毛钱了吧!!与逐梦演艺圈有一拼!!实在是看下去了!!一看是2020...  (展开)
    今天下午无意中看电影频道里播放的,简直是亮瞎了我的眼睛!!男主是靠关系户出演的吧!长相身材不行,表情情感不行,做作到很行!!角色塑造生硬!服化道太假了吧!战斗场面也太简陋了吧!特别是爆炸烟火也太5毛钱了吧!!与逐梦演艺圈有一拼!!实在是看下去了!!一看是2020...  (展开)
    【详细】
    14626217
  • Juan Zhao
    2020/3/25 15:49:02
    《外出偷马》:北欧秘林的少年时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外出偷马》是由汉斯·皮特·莫朗执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主演的挪威影片,影片于2019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并在年底的欧盟电影展和中国观众见面。 影片改编自挪威著名作家佩尔·帕特森同名代表作,原著曾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广受全世界读者欢迎。 《外出偷马》讲...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外出偷马》是由汉斯·皮特·莫朗执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主演的挪威影片,影片于2019年2月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世界首映,并在年底的欧盟电影展和中国观众见面。 影片改编自挪威著名作家佩尔·帕特森同名代表作,原著曾被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广受全世界读者欢迎。 《外出偷马》讲...  (展开)
    【详细】
    12435256
  • 85uu
    2022/7/24 18:07:17
    《关于期末考试在即拼命刷剧这件事》

    手贱的点开B站推送,本来在复习的,结果花了两个下午就刷完了,很有意思的剧。女主角是曾经出演过《花牌情缘》的一个配角,很可爱文静的形象,昨天看弹幕偶然发现,才意识到为什么这么熟悉~而对于男主我就不太熟悉了,这部剧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佐藤健,蛮帅的,比较符合东亚的审美,身形修长,颜值在线。玛丽苏剧真的很好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尤其是看B站的弹幕,比如“他开门一直可以的她转身一直可以的他嘴馋一直可以的

    手贱的点开B站推送,本来在复习的,结果花了两个下午就刷完了,很有意思的剧。女主角是曾经出演过《花牌情缘》的一个配角,很可爱文静的形象,昨天看弹幕偶然发现,才意识到为什么这么熟悉~而对于男主我就不太熟悉了,这部剧还是我第一次看见佐藤健,蛮帅的,比较符合东亚的审美,身形修长,颜值在线。玛丽苏剧真的很好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尤其是看B站的弹幕,比如“他开门一直可以的她转身一直可以的他嘴馋一直可以的他摆pose一直可以的他傲娇一直可以的抓男人成功案例(第九集这里我要笑死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有一句弹幕比较贴合我看的时候的心境“又想快进又想看”,故事的女主角被赋予了常人很难展现的勇气和自信,她总是乐观积极向上,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把时间花在这上面的理由吧!

    关于这部剧的质量,不可能全部都很完美,我先说优点:日剧的拍摄更加真实,演员脸上的痘印皱纹和雀斑都可以看的很清楚,这样他们在演戏的过程中表情的变化会呈现地更加直观,这部剧就是其中之一。但问题也存在,打光和拍摄的服装发型大家也有吐槽,这个如果能够更完善就好了。

    【详细】
    14533515
  • QQZ
    2021/12/7 11:12:51
    为实现小康社会画上了句号,吹响了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

    近来在电影课上观看了一部农村喜剧电影《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对它颇有感触,今天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壹:关于·故事电影讲述了带着洋媳妇璐璐从非洲回家乡的谢小军为争取父母的认可遇到过很多挫折但都得以一一化解最后让璐璐也留在中国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从回乡起一直以来璐璐都主动与小军的家乡人民攀谈,可小军妈妈李翠花却反对儿子和黑人姑娘的婚事,在不知道小军和未婚的大学生村官沈莹在大学谈过恋

    近来在电影课上观看了一部农村喜剧电影《村里来了个洋媳妇》,对它颇有感触,今天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壹:关于·故事电影讲述了带着洋媳妇璐璐从非洲回家乡的谢小军为争取父母的认可遇到过很多挫折但都得以一一化解最后让璐璐也留在中国建设美丽乡村的故事。从回乡起一直以来璐璐都主动与小军的家乡人民攀谈,可小军妈妈李翠花却反对儿子和黑人姑娘的婚事,在不知道小军和未婚的大学生村官沈莹在大学谈过恋爱的情况下安排了儿子与她相亲,经过一段激烈、搞笑的“较量”,最终消除误解,小军和璐璐也留在农村共同建设美丽家乡。其中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的点也可以说是十五节拍表中的“一无所有或灵魂黑夜”是小军妈妈误发微博导致璐璐被误会被村里人骂着赶走,在此之前小军已经遇到过“选择”两位姑娘的困难了,在这里也是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

    贰:关于·叙事电影内容丰富具有层次,在我看来,有三条故事线贯穿整部电影,让电影不单调,不浅薄,具有深度。其一:小军、璐璐和沈莹之间的感情线。璐璐是小军在非洲部落举行了婚礼的妻子,跟随小军回中国来领证,但中途遇到了小军的初恋沈莹,沈莹现在是牛叫河村的村官,心里对小军还是有感情的,而就像我们经常所说初恋会让一个人难以忘怀,久久不能平静,小军也不知道在沈莹和璐璐之间该怎么办,闹出了很多乌龙,最后沈莹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小军也在迷茫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选择了与璐璐成婚。其二: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村里的化工厂因为设备老化导致污水检测不达标,排放的污水中带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污染了水源,杀死了很多动植物,小军和璐璐跟沈莹反映坚决要关停化工厂,但是受到了很多阻挠,最后在一次大会上,璐璐放出了她拍摄的污染环境的照片,村民一致投票决定关停化工厂,新修建食品加工厂,大力发展旅游行业,这也对我们现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些意见,要做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事物。其三:小军父母对璐璐的接受程度。从最开始的排斥不认可难以接受想赶璐璐走让小军娶沈莹到后来的知道自己用璐璐的微博错发了照片导致村民们都来赶璐璐走自己良心发现,到广播站来向大家说明真实情况,最终在小军追回璐璐之后同意了璐璐成为儿媳妇,也在最终的婚礼上祝福他们过得更好。以上三条叙事线交相呼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整个电影的结构更加完整、多层次,虽然都有着不同的想表达的内容,但最终都交到一条线上,那就是有关乡村振兴,有关新农村的发展,这样可以让整部电影不显单调,同时也升华了主旨。而除了三线共存的叙事方法,这部电影也在情节设置上颇为用心。很多地方都是前后形成照应,前面为后面做铺垫,后面来呼应前面。比如在璐璐被村民们骂着赶走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只有璐璐有那组河流受污染的照片,而这些都是在之前的情节中村支部开讨论大会的时候,璐璐向所有人展示了的;比如电影的开始是璐璐和小军是坐在回乡村的公交车上,而电影的结尾也是璐璐坐上了离开的公交车,小军坐在推土机上去追她。这些都不仅能使结构更清晰完整,也能凸显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感情,从而在主题上更加鲜明。

    叁:关于·演员人们都说演员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若是有了好的剧本,但演员的拙劣表演也会让整部电影垮掉,特别是像很多号称大制作电影的商业片,全用流量明星来吸引粉丝、热度,所谓隔行如隔山,唱歌跳舞的出生的演员对演技的领悟又怎会在短时间超过专业院校出生的呢?到头来被骂的还是毫无表演经验的明星们,而如果是一位好的演员遇上了很一般的剧本,其精湛的演技也会将电影带离属于它的那条水平线,所以对于电影来说,选好的演员很重要。而对于本电影,我认为李枫的扮演者很喜剧化,他演出了李枫的那种幽默、风趣、灵活的形象,再加上他的身材体型也很贴切角色,在很多细节的处理方面都有喜剧演员的感觉。而我觉得沈莹的扮演者就很“不专业”,整部电影看完她给我的感觉就是“绿茶”,即使编剧在剧本里写的的并非如此。记忆最深的一段就是在那次舞会后,璐璐去找沈莹却发现小军也在还喝得酩酊大醉,她清醒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看到这我就非常无语,这就是绿茶的经典台词啊,总而言之沈莹的扮演者在表演细节方面处理得不够好,演技还有待提升。除了沈莹的扮演者其他的像小军、璐璐、小军母亲、父亲等都表演的可以,总之他们的戏看着不会觉得尴尬。

    肆:关于·电影风格一部电影的整体风格在很多时候都会受导演风格的影响,而对于本片,我认为它是一部轻喜剧风格的农村题材电影。首先是喜剧中的笑点:比如因为文化差异璐璐说出的很多话在中国人看来都很不能理解,像她说在非洲谁先给男人生孩子谁就是他媳妇、说她已经跟小军上过床了等等都会让观众开怀大笑;比如最后小军坐在推土机是上去追璐璐也能激发观众的笑点,达到了作为一部轻喜剧电影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而除此之外我认为整部电影风格偏现实主义:本片将中非文化差异、农村老人的思想等都体现了出来。首先是关于中非文化差异: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向来都是以传统著称,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行为方式上都比较内敛,很多话也不明摆着说,话中藏话;而在西方,很多时候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明白,不会拐弯抹角,俗称“开放”。在剧中璐璐就认为“我”是小军的妻子,就应该大大方方地承认,而在小军看来,有些事得慢慢来,先让别人慢慢接受,不要一下子就把所有的话都讲出来,而他的这个行为在璐璐就会不能接受。其次是关于农村人的思想:比如他们会觉得黑人和黄种人生出的孩子就是一半黑一半白的,用手抓饭不能理解,饭桌上长辈没动筷子晚辈就不能先吃等等。所以我认为本部电影在整体上偏现实主义,揭露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怎么想,怎么去做一些事情。

    伍:关于·主题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中心主旨,是它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所有的结合。近年来,党中央一直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十九大以来落实了很多工作,乡村正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加速发展着,而本部电影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随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广建设美丽乡村、传播正能量,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一直提倡的“全球共同体”,国际社会协调发展,找好适合自己的建设之路,共同进步,促进中非友好关系,在本部电影中就可以从最后迎娶璐璐做儿媳,璐璐也选择和小军在中国一起生活,为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延续了农村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成功经验,拓展了农村喜剧电影的新视角,为实现小康社会画上了句号,吹响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

    【详细】
    140502609
  • 橘子菌●ω●
    2015/4/23 10:40:01
    幸福的数学家
    【转】
    面对面的办公室【冯·诺伊曼与艾伦?图灵】——纪念艾伦?图灵百年诞辰 1912.6.23-2012.6.23

     一、左边的办公室

    冯·诺伊曼教授每年换一部新凯迪拉克。早上十点,他把爱车停在帕尔玛物理实验室门口,神采奕奕地走进隔壁数学系的办公室。那时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才刚成立,和数学系挤在一幢叫作Fine Hall的楼—— “还不错的楼”。冯·诺伊
    【转】
    面对面的办公室【冯·诺伊曼与艾伦?图灵】——纪念艾伦?图灵百年诞辰 1912.6.23-2012.6.23

     一、左边的办公室

    冯·诺伊曼教授每年换一部新凯迪拉克。早上十点,他把爱车停在帕尔玛物理实验室门口,神采奕奕地走进隔壁数学系的办公室。那时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才刚成立,和数学系挤在一幢叫作Fine Hall的楼—— “还不错的楼”。冯·诺伊曼教授总是穿一身笔挺的西装,以免别人把他错当成学生。他太年轻,三十出头,却已经到达了学术顶峰,和五十多岁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数学家维布伦(Oswald Veblen)、数学家亚历山大(James Alexander)一起成了高等研究院最初任命的四位教授。

    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

    十八岁那年,他犹太裔的父母试图把长子拉出对数学的执迷学些更实际的东西,于是他们达成了妥协,冯·诺伊曼同时在三所大学注册:在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ETH)学习化学工程,每晚完成柏林大学数学专业的作业,在每个学期末回布达佩斯大学参加他从没上过课的数学考试。二十二岁那年他不但从苏黎士联邦理工拿到化学工程学位,还通过了大卫·希尔伯特坐镇的数学博士答辩。整场答辩希尔伯特只问了一个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晚礼服,你的裁缝是谁?”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希尔伯特钦点的年轻人,不但写了完美的博士论文,还是个翩翩佳公子。
    博士毕业后的三年,高产的三年!他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的三年一共发表了二十五篇论文!包括一本八十年后仍然重印的量子力学教科书,可是……对于这个高速前行的天才这些光荣也已经是陈年往事。二十七岁上,纳粹刚刚抬头而美国也恰好走出了大萧条,维布伦代表普林斯顿去欧洲招兵买马,工资开价是冯·诺伊曼在德国挣的八倍还多。踏进美利坚第一天,他打趣地对同行的匈牙利老乡维格纳(Eugene Wigner, 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说:“我们该让自己更像美国人。”当即,维格纳改名叫“尤金”(Eugene),冯·诺伊曼改名叫“约翰”(John),和稍微熟一点的人就勾肩搭背地说“你们叫我强尼(Johnny)吧。”
    强尼,强尼。强尼?冯?诺伊曼就不着痕迹地混进了满大街都是强尼的美利坚大熔炉,还有谁知道他刚出生时那个卑微的匈牙利名“亚诺斯”(Janos) ?还有谁知道他在德国那几年日耳曼化的“约汉纳”(Johann)? 不过他改了名字,却死活不肯把姓氏里的“冯”去掉。二十几年前他有钱的犹太老爸向行将就木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买了这个贵族称号,于是带着暴发户气息的诺依曼家族就转眼变成了代代相传的贵族冯?诺伊曼,多亏奥匈帝国国库空虚等钱用,否则十足的犹太血统怎么能捐上这个高贵的名头?一到周末冯?诺伊曼肯定请教授们上他宽敞奢侈的大宅喝酒跳舞,宾客盈门杯觥交错, “冯?诺伊曼请客谁不去!”讲出这话,就好象请客做东的是奥匈帝国的某个最尊贵的日耳曼裔公爵。

    二、右边的办公室

    冯·诺伊曼教授对面的办公室坐着博士生艾伦·图灵。开朗外向的冯?诺伊曼教授和孤僻紧张的图灵没什么闲话好聊,只知道这个总穿一身乱糟糟运动衫的年轻人前几天差点把自己的那部二手福特车倒车进了卡耐基湖。冯?诺伊曼教授横穿大西洋必买头等舱,常年西装革履,每年换一部崭新的凯迪拉克,略略发福,讨厌运动,有一次妻子想让他学滑雪他恼羞成怒甚至以离婚威胁。与他恰恰相反,博士生图灵则在几个月前坐着末等甲板舱从英国漂到美国。他常年一件套头衫,开一部状况堪忧的二手福特,身材瘦削,热爱运动,是跑赢过奥运会选手的马拉松健将。一到周末,他和同学打垒球比赛,分成两个队,“大英帝国队”对决“叛变殖民地队”。

    Alan Turing, 1912-1954

    刚来普林斯顿那会儿他不是没试过去交朋友,拥抱新生活,可是上个月当一名卡车司机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油腻腻的手搭在他肩上直呼其名和他侃大山时,堂堂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的毕业生着实为这种粗鲁的风气吓了一跳。别误会了,他不像冯·诺伊曼教授那样公子派头,他爸爸不过是大英帝国驻印度的一个小公务员,可是英伦岛国的教养让他觉得一个陌生人把脏手搭在你他肩上实在有点亲昵过分。他也讨厌陌生人叫他“艾伦”,还是“图灵先生”更妥当些。除了难以适应美国的新环境,图灵先生还有更糟的问题,在那个年代的体面社会里止于手势和眼神的问题:喏,你知道的,他有点那个……就是那个……那个啊……你晓得我在讲什么啊。
    数学天才艾伦·图灵先生是个无可救药的同性恋。
    这个无可救药的问题是这样开始的:当图灵还在谢伯恩男校 (Sherborne School )读高中,他认识了比自己高一级的克里斯托弗?马尔孔 (Christopher Morcom)。瘦弱的、过于瘦弱的马尔孔,每个学年都因病长期缺课,可他聪明的头脑竟然使他在偶尔上学的几天能补上所有功课,门门考试成绩第一。是这样毫不费力的聪慧吸引了图灵,而当他更接近马尔孔,惊喜地发现他和自己一样,对科学有着自发而浓厚的兴趣。在马尔孔偶尔上学的日子里,他们坐在相邻的座位听课,又一起去图书馆写作业,以便能不断讨论科学问题:马尔孔说如何在家里搭化学实验室研究碘,图灵说如何手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36位,马尔孔说你知不知道薛定谔的量子力学有趣极了,图灵说你知不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有趣极了。他们谈梦想,应该做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如何为科学做出真正的贡献……晚钟响了,他们回各自的宿舍睡觉,又在凌晨爬起来站到阳台上用天文望远镜看星星,并写信把观测结果告诉对方:“我从没见过更好的木星。今夜我看到了五个环,甚至能看清中间那个环上的斑。”“我今夜看到了仙女座,但一会儿就消失了。”那个冬天,毕业班的马尔孔已顺利拿到了剑桥三一学院的奖学金。图灵还有一年毕业,马尔孔鼓励他来年报考剑桥,“因为那里的科学最好,而且我能经常看见你。”这句嘉勉说出口不到一个月,一个晴朗的凌晨,图灵起床看见月亮刚巧经过对楼马尔孔的窗户落下。“今晚的月亮格外美。”他写在记事本上预备第二天告诉马尔孔,他还不知道永远不会有那一天了。那个凌晨,克里斯托弗?马尔孔暴病夭折。
    落葬日,时年十七岁的图灵怀着巨大的悲痛写信给马尔孔的母亲:
    1930年2月15日
    亲爱的马尔孔太太,
    我因为克里斯而很难过。一年来我们一起学习,我从来没交过像他那么聪明、迷人、又谦卑的朋友。我和他分享了研究的乐趣还有对天文的热爱(这是他引发的),我想他也是这么觉得的。现在,尽管有一部分乐趣因为他的死而消逝了,即使这一切不再因为他而那么有趣,我也要投入尽可能多的精力到研究上,就象他仍然活着。他会希望我这么做的。我深知你此刻的悲痛。
    你忠诚的,
    艾伦?图灵
    又及:如果你能给我一张克里斯的小照片我将十分感激。我愿以此来缅怀他的榜样和成就,督促我更仔细更优秀。我会思念他的面容,他走在我身边时微笑的模样。幸好我保存着他所有的信。
    马尔孔死后一年,图灵的未来决定了,他要去剑桥国王学院学数学,就像给马尔孔太太的信里所承诺的,“以此缅怀他的榜样和成就。”这一年中,无数次对马尔孔的哀思恐怕也让他渐渐明白了比友谊更深的感情。是爱情吗?图灵无法回答,也不屑回答。落葬日那封痛切的信,还有这一年来(以及他的余生)为了纪念马尔孔而突飞猛进的学业都说明了这份感情比爱情更高:他在竭尽所能挽留死者。又有谁会为那么美好的感情而惊慌呢?于是图灵坦然接受了,并在余生从未试图遮掩自己的性取向。

    三、希尔伯特的落日

    每个清晨和黄昏,图灵习惯一个人沿着河边长跑思考问题。去年夏天,当他还在剑桥国王学院读本科,某次长跑到精疲力竭地躺倒在草地上,斜阳西照,运动让他神思凝聚,他脑中经历了一场风暴,忽然意识到了回答希尔伯特判定问题(Entscheidungsproblem)的办法。他兴奋地一跃而起跑回寝室写下自己的思绪。他的身后,照耀世界数学界三十余年之久的希尔伯特的太阳,终于落山了。
    大卫·希尔伯特,那个时代最受尊敬的数学家,凭一己之力使数学走上了更严谨系统的现代之路。1900年,38岁的希尔伯特如一位新任的武林盟主,振臂一呼,四方响应。他在国际数学大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二十三个问题”,立即成为了数学界集体奋斗的目标,其中的第八个问题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更是成了数学的桂冠。二十八年后,暮年的希尔伯特又提出了三个数理逻辑上的大问题,简单说来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数学是完备的吗?2)数学是相容的吗?3)数学是可判定的吗?其中的第三问题,即被称作希尔伯特的判定问题。如果说 1900年的二十三个难题洋溢着壮年人的踌躇满志,那么1928年的三个问题已经是一个老人对秩序和条理的向往。希尔伯特十分希望,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这将使数学建立在完美严谨的逻辑的基石上,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存在。
    可惜,这个井井有条的逻辑美梦只做了三年,年轻的奥地利人哥德尔就发表了震惊数学界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数学不可能既是完备的又是相容的。这个定理以十分有趣的形式否定了希尔伯特1928年的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到1935年夏天,躺在草地上休息的图灵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他想到了否定希尔伯特第三个问题的办法:用机器。他想象着一种虚构的“图灵机”,可以从一条无限长的纸带子上的读取命令进行操作,从而模拟人类所可能进行的任何计算过程。图灵证明,我们不能用一个算法来判定一台给定的图灵机是否会停机,所以停机问题是一个无法判定的数学问题,即希尔伯特的第三个命题答案为否。
    巧合的是,第二年春天,正当图灵把关于判定问题的论文初稿交给导师纽曼(Max Newman)过目时,大洋彼岸,普林斯顿大学的阿隆佐·邱奇(Alonzo Church)教授——逻辑界数一数二的学者——抢先一步发表了新论文,利用自创的λ演算(lambda calculus)否定了希尔伯特判定问题。看到邱奇如此巧合的论文,导师纽曼顺水推舟写信推荐图灵去做博士生。1936年夏,邱奇的新博士生图灵来到了普林斯顿。
    图灵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档案 Firestone Library, Princeton University, June 2012
    11月,图灵关于判定问题的论文,即多年后将声名大噪的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终于发表,学界反应极其冷淡。12月图灵在普林斯顿数学俱乐部做了关于这篇论文的演讲,听众不足十人。这篇解决了希尔伯特第三个问题的论文为何遭到如此冷遇?有几个原因:其一,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如此有趣奥妙,已经吸引走了学界关于希尔伯特三问题的大部分兴趣;其二,邱奇当年春天的论文已经率先解决了希尔伯特判定问题,虽然图灵的解法天差地别,也比邱奇的解法简洁得多;其三,用“机器”解决数理逻辑问题,实则是此篇论文最闪光的部分,可是过于新颖,不容易被主流学界接受;其四,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和著名教授邱奇比起来,图灵才初出茅庐。他在家书中愤愤说:“只有名人才会吸引听众。(One should have a reputation if one hopes to be listened to.)”
    不,不完全如此。至少还有一个人会认真阅读无名小卒的论文。对门办公室的冯?诺伊曼教授——图灵默默仰慕又羞于开口的偶像——不但认真读过这篇论文,还读过所有期刊上的所有论文。他是一本雄心勃勃的百科全书,任何人的任何知识都逃不出他的法眼。图灵的论文一发表,敏锐的冯?诺伊曼已经嗅到了图灵机广阔的远景,他对朋友说,你该去找我对门的图灵,他那篇论文正好可以做这样那样的事。他慷慨地给朋友建议,自己却没亲自找图灵聊聊。他的注意力在有趣的图灵机上停留了一下,又跳到另一个截然不同却同样有趣的问题上:量子力学、流体力学、博弈论……世上千千万的问题都吸引着冯?诺伊曼,他脑中有千千万要实行的计划——图灵机不过是其中一个。
    可是,博士生图灵仍然因为这篇论文而给冯?诺伊曼教授留下了印象,两年后图灵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是冯?诺伊曼教授唯一提出了挽留:年薪一千五百美元聘图灵做自己的助手。对于一个年轻的数学家,能师从传奇般的冯?诺伊曼教授是梦寐以求的机遇, 一千五百美元的薪水也比图灵在英国能找到的教职待遇好得多。图灵拿着冯?诺伊曼的聘书在普林斯顿校园里晃荡,理性使他不得不好好考虑这个千载难逢的肥缺,可是啊——英国人图灵吸吸鼻子,鼻子里呼到的空气有点太粗鄙,清清耳朵,耳朵里听到的英语有点太懒散。他走过哥特式的普林斯顿校礼拜堂,那只是更加宏伟古老的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蹩脚的复制品。礼拜堂的尖顶插入新泽西州的蓝天白云,英国人图灵却没法欣赏这儿的晴空万里,他的目光越到了大西洋彼岸,那里,纳粹的阴云密布欧洲。
    1938年夏,博士毕业的图灵忧心忡忡回到英国剑桥,在数学系做一学期才给十英镑的临时教员,教一门听者寥寥的“数学基础”。他将慢慢攀爬学术的梯子,成为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九个月后,意外降临:纳粹的阴云终于骤降成狂风暴雨,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四、Station X. Site Y.

    二战的爆发给白金汉郡的布莱切利镇带来了点可喜的新鲜,一万多人连夜从大城市挤火车逃难到这个平庸乏味的小镇,可是不久大部分又挤火车回去了:宁愿被炸弹炸死,也不要在这小地方无聊死。艾伦?图灵却逆着人潮,搬到了这无聊小镇最无聊郊区的一家最最无聊的小旅馆里,每天骑车三英里去镇中心的布莱切利园(Bletchley Park)上一个谁都不知道在瞎搞什么的班,下班回来还自愿给冷冷清清的旅馆酒吧打杂。旅馆老板娘看着这个闲得发慌的小伙直摇头:健健康康的大男人,怎么不去打仗呢?
    可是,图灵正在打仗。他的敌人:哑谜。看似死水一潭的布莱切利园,此时已有了军事代号:Station X,保密等级:绝密。这里是英国政府密码学校的驻地,海陆空和军情六处的情报组织各占一隅。几百名工作人员日夜兼程破解德国人的无线电报,为了最大程度保密,大部分职员根本不知道工作的真正目的,除了几个核心解密成员:象棋冠军、填字游戏高手、数学家。二十七岁的图灵很快在这个核心团队里有了绰号:教授(Prof.)。
    此时的欧洲上空,无数来自德军的电波正以莫尔斯码的形式穿梭来回。这些莫尔斯码发出前由一种称作“哑谜机”(the Enigma Machine)的加密器加密,在接受方又由同样的“哑谜机”解密。直到二战结束,德军从未怀疑过哑谜机的坚不可摧,所有军种所有级别电报,一律用哑谜机加密,加密电报中放心大胆地沟通了所有军事信息:潜艇位置、军队人数、攻击路线、伤亡报告……
    哑谜机
    德军的信心源于哑谜机复杂的加密方法。虽然每个军种对商用的哑谜机都略有改进,不过所有哑谜机基本构造相同:键盘、接线板、多个转子、指示灯。当密码操作员在键盘上按下一个字母(比如字母A),电流会通过一个可自行改接的接线板,启动一个或者多个转子转动,同时点亮某个字母指示灯(比如字母L),于是字母A被加密成字母L。哑谜机精巧的设计使得,在下一次按下字母A时,它将被加密成另一个不同的字母(比如字母P)。更巧妙的是,当且仅当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哑谜机拥有同样的初始设定(同样的接线板、同样的转子排列、同样的转子初始位置),密码L才可以使用接收端的哑谜机还原成A。而对于不知道初始设定的敌方,他们面对的可能情况多达10^114种!
    雪上加霜的是,德军每个军种所用的哑谜机略有不同,相对于三个转子的陆军哑谜机,海军五转子的的哑谜机要复杂得多。在布莱切利园只有两个人相信这层层加密状如天书的密码可以被破解:一个是布莱切利园的老大,因为“海军电报必须被破解”,否则被德军潜艇战封锁的英国将坐以待毙;另一个是“教授”图灵,因为“如果海军电报能破解,那实在太好玩了”。
    “教授”发现,在加密文件中找规律的本质是重复搜索,而搜索是一种机器可以代替人脑的工作。当时,布莱切利园从曾经研究过哑谜机的波兰数学家那里继承了一种叫“炸弹”(Bombe)的原始解密仪器,每一个“炸弹”模仿一个哑谜机的转子,许多“炸弹”相链接来模拟一种哑谜机的初始设定生成可能的电报。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穷举搜寻答案的算法,需要遍历所有可能排列,费时费力。图灵洞察到,只要运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比如,一个字母的密码不可能是其本身、原始文本中一些字母(比如s)的出现频率一定高于另一些字母(比如x),一些固定词语(比如“元首”)将高频出现——就能大大改进波兰人的笨法子,来快速寻找最有可能的转子设定。用现在的算法语言来说,他将穷举法改良成了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改进后的“炸弹”对抗五转子的海军哑谜机大获成功。每次一方发出电报后,接受方过几分钟将发一封短电报表示“收讫”。许多回,电波中还未监测到“收讫”电报,图灵的“炸弹”机已经将密码还原成了原文, 可见“炸弹”的解密速度甚至比预知原始设定的接受方都快!布莱切利园自豪地说,德国人真该问“教授”他们的电报到底讲了什么。
    可是,随着战争深入,转子更多的哑谜机不断投入运用,最后竟出现了十二转子的密码机。面对十二转子,即使图灵的“炸弹”都需要十几天时间。战场瞬息万变,布莱切利园亟需更快速的机器。很显然,提高速度的关键在于把机械的“炸弹”机改成更快速的电路装置。1943年,在图灵的鼓励下,布莱切利园工程师Tommy Flowers设计了一台叫作Colossus的巨型机器,在战时充裕的经费支持下很快获准建造。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电子化、数字化、程序化。它由光学在长条纸带上读取电报原文,经过一千五百个真空管的电路计算,将解密结果输出到电传打字机上。1944年6月1日, 经过完善的Colossus二号机抵达布莱切利园。离诺曼底登陆只有五天。
    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唯一方法,毋宁是一场豪赌。盟军三百万主力兵力要从海上和空中登陆易守难攻的诺曼底,很可能伤亡惨重。为了保护兵力,盟军的情报网精心编造了一则假情报透露给敌方,希望德军以为在诺曼底将有一次只是“小规模”的军事转移。而德军能不能上当则唯有通过由Colossus解密的德军电报检验。幸亏快速的电子计算机,解密很顺利,德军的电报显示只有一小支部队被派往诺曼底。更幸运的是,电报还详细说明了军事安排、物资转移、军种调遣,德军手中的牌一览无余。
    6月6日凌晨三点,Colossus破解了一条德军自诺曼底刚发出的绝望的电报。天啊,天上怎么来了那么多伞兵。
    随着这些伞兵安然降落,二战的转折点到来了。
    大西洋的另一边,1943年秋。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数学教授乌拉姆(Stan Ulam)的办公室里闯进了一个女学生。学期只过了一半,她却要求提前完成期末考试,以便“为战争服务”。她坐在办公室的地板上,答完了教授在信封背面临时写下的几道题,然后消失到谁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这几天,乌拉姆身边有许多朋友消失了。在食堂认识的同事、物理教授、自己带的研究生,他们打了个 “为战争服务”的假条,就神秘莫测地走了。乌拉姆心里痒痒,写信给自己朋友中人脉最广的冯?诺伊曼,询问有否能为战争服务的工作,他回信了,说自己忙得很,不如在芝加哥火车站见面——他在那里正好有两个小时的转车时间。乌拉姆在站台见到了风风火火的冯?诺伊曼,以及——他身后的两位保镖,这才意识到他朋友正在忙活的事对大战意义重大。冯?诺伊曼神秘地表示:有一件很重要的项目也许能让乌拉姆帮忙,不过他还不能说是什么事,在哪里,有谁。
    几周后,乌拉姆收到了一封政府委派信,要求他去新墨西哥州一个小镇。他从来没听说过这荒僻之地,就去图书馆借新墨西哥州地图册。于是他惊喜地发现,在地图册的借书卡上,整齐地排列着之前消失的所有熟人的名字。他们都消失到了这个闻所未闻之地。
    火车在一个荒凉的车站停下,黄沙遍野,峭壁陡崖,像时间尽头一样死寂。这里就是Site Y,刚刚起步的研究项目叫Project Y,保密等级:绝密。战争结束后,前者将称为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后者便是鼎鼎大名的曼哈顿计划。在这片萧索瑰丽的沙漠中,聚集了一群活力旺盛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5岁,第一年,80个新生命诞生。他们的领袖奥本海默38岁,他们的信使冯?诺伊曼39岁。他们的任务:制造摧毁一切活力和生命的超级武器,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边界的标志
    四年前,爱因斯坦和西拉德(Leo Szilard)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物理学的推进已经使得通过核裂变获得巨大能量指日可待,只要德国人愿意,他们有知识和能力发明这种武器,美国必须赶在纳粹德国之前掌握核技术。随着美国正式参战,核技术的研究越来越紧迫。一个名字被提出来:罗伯特·奥本海默,聪明果敢,当机立断。另一个名字被提出来:约翰?冯?诺伊曼,因为他已经坐镇另外十几个军事项目上,正好能耳听八路,眼观四方。
    冯?诺伊曼教授是军方最喜爱的合作人。作为犹太人他对纳粹嫉恶如仇,为了替关在集中营的朋友报仇他渴望和手段强硬的人合作,醉心各种新式武器。作为数学家,他认为只有当数学有应用价值时,数学才能最快速度发展。少时父亲逼迫之下学习的化学工程意外派上了用场,他很容易明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讨论,再用数学的语言解释给数学家听。他最擅长把一项看似庞大无解的任务庖丁解牛,分拆成小零件委派他人,让底下每个人觉得自己拿到的那部分恰好是最擅长的本职。他是天生的领袖和传令官,坐镇导弹研究实验室、美国数学学会战争委员会、国家防御研究委员会……不像大多数被强制定居在洛斯阿拉莫斯的科研者,他进出自由。日理万机的冯?诺伊曼教授哟,他在普林斯顿、波士顿、费城、华盛顿、芝加哥、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阿伯丁兵器试验中心……全美的战时科研进展他一清二楚,人家刚跟他讲了两句,他就能接上来,“某某在芝加哥也做这事。”“哈佛的某某已经搞出来了。”
    曼哈顿计划最大的困难不是制造出核裂变反应,而是控制原子弹的威力。爆炸的冲击波将反复震荡叠加,最终的力量难以预测。曼哈顿计划的高度机密性和核试验的昂贵成本使得大规模试验不可能,而人力又难以计算如此多的非线性方程。如何提高计算能力成了当务之急。
    事实上,计算能力这个瓶颈也困扰着其他军方科研项目。于是,1943年,当听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群工程师为了计算导弹轨道(另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方程)而开始建造一台名为ENIAC的巨型机器时,冯?诺伊曼立即敏锐地想到:也可以用这机器去计算原子弹冲击波的能量。在他的牵头下,ENIAC建完后第一项测试任务居然不是导弹轨道而成了核弹方程,整个测试将原本几个月的 人力计算缩短到了几天。完成测试他脸色苍白地回到普林斯顿家里倒头睡了十小时,醒来后不吃不喝,久久向妻子吐出一句话:“我们造了一头怪兽。”
    怪兽,他指的不是核弹,而是计算机。
    看到了ENIAC的广阔前景后,冯?诺伊曼毛遂自荐要做ENIAC的数学顾问,让发明者Presper Eckert和John Mauchly受宠若惊。他们亲自领冯?诺伊曼参观机器,一间两百平米的大房间里,两个工程师指给他看:这里是一万八千根真空管、这里是电源、这里是读卡器、这里是维修站……可是,人家的设计冯?诺伊曼却看得比设计者还清楚,他一回去就写了个105页的报告:“一台计算机的基础组成是: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输出设备。”至今,世界上的大部分电脑仍在沿用这著名的“冯?诺伊曼结构”。
    1945年5月,德国投降,证据显示德国当时的科研进展还未能制造出原子弹。7月,洛斯阿拉莫斯第一颗原子弹试射成功。8月,在新上任的杜鲁门总统的授意下,两颗本为抵御德国人的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和长崎。9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7月16日凌晨,第一颗原子弹Trinity在新墨西哥州试射成功。奥本海默看完试射后引用了印度史诗《薄伽梵歌》中的诗句:“我已成为死神,三界的毁灭者 。”

    五、MANIAC

    在二战的巨大压力下,英美两国独立制造出了最原始的计算机,Colossus和ENIAC。它们惊人的相似:都利用打孔卡输入,都运用真空管计算,都体积庞大,都对二战胜利功勋卓著。二战史学家普遍认为,布莱切利园的工作使欧洲战场缩短了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并直接切断了“沙漠之狐”隆美尔在北非的补给线;而曼哈顿计划则终结了太平洋战场。现在,在这个戏剧性的擂台上,两个核心人物图灵和冯?诺伊曼都决心改进这两台原始机器相似的缺陷:只为专门目的设计,不能储存程序。改进的方向很明显,一如图灵1936年论文所预言的那样,造一台能完成任何目的的图灵通用机。
    二战结束了,而冷战的阴影旋即逼近。核威慑成了一扇关不上的门,在间隔重重的美苏关系中,美国很快发现为求自保只能继续扩大核优势。氢弹的研究成为了攻坚关键,而如何提高计算能力又成了重中之重。要造一台好机器!冯?诺伊曼教授对此深信不疑。
    在哪里造?就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高等研究院院长面有难色:“我们这儿一直搞纯科学,造这么台大机器有点不像话吧?”“钱哪来?一年十万美金的预算,你得让数学系经费翻三番!”“造了放哪?三间两百平米的大房子,二十四小时引擎折腾,我们这儿可没这样的兵工厂。”鬼精明的冯?诺伊曼笑着对院长说既然这样那就算了,谢谢院长费心,一回头却给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IBM轮番写信:“我有兴趣到你那儿工作。”三所机构喜笑颜开,发出了热烈的聘书。好个冯?诺伊曼,姜太公钓鱼,把哈佛的聘书给芝加哥看,把芝加哥的给IBM看,每个机构衬着别人的价码轮番加价,要是能把鼎鼎大名的冯?诺伊曼请到,送个金屋银屋都值!他胜券在握,把哈佛的天价聘书呈给普林斯顿的同事看,伤感地说自己要辞职,教授们联名写信给院长:“失掉冯?诺伊曼将是普林斯顿的悲剧!”那院长也只能咬咬牙:去造你那台要命的机器吧。
    1947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始建造的MANIAC计算机在任何意义上都超过了前任ENIAC。ENIAC用了两万个真空管,MANIAC只用了两千个。ENIAC重达三十吨,MANIAC只有一吨。最关键的是,ENIAC不能贮存程序,每个 不同的任务都需要重新排布电线,而MANIAC可以读取由打孔卡上二进制编码的程序,贮存在存储器中。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全能自动电子计算机,是后世所有计算机的母型。它完成的诸多军方任务中,最惹眼的是一次耗时60昼夜的计算,其结果证明了氢弹制造的可行性。
    1952年科学家们在MANIAC前合影。左五为奥本海默,右一为冯?诺伊曼。
    1957届校友Joshua Dranoff,日后成为西北大学化工系教授,在五十年代利用MANIAC完成了他化工博士论文,其中设计了一个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的步骤。他告诉我,每一天机器运行之前有漫长的检修,技术工拿着一箱电线和真空管爬进MANIAC内部逐一更换坏损零件。各个专业的学生等在实验室外叽叽喳喳地排队签到,他们都想尝尝MANIAC的鲜,在论文里时髦地用计算机做个小项目。1958届校友Jerry Porter,日后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教授,是第一个运用MANIAC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他大三大四时还带领一帮同学负责MANIAC的夜班值勤,他们得盯着示波器屏幕,时刻监测MANIAC宝贵的1024比特随机存储器不被烧坏。这个夜班工作激发了他对计算机的兴趣,日后的学术生涯他专注于计算数学领域。
    于是乎,在未受战争破坏的美国,由ENIAC掀起的计算机和电子工程科学搞得风生水起,并很快由IBM公司实现了商业运作。到1960年MANIAC光荣退休被捐赠给史密森尼国家博物馆(Smithsonian)时,全美已经拥有了6000台计算机。
    在废墟上的英国,博士生图灵的运气远没那么好。二战后,为保护英国情报网,布莱切利园大部分文件资料被焚烧销毁,其余被归为机密档案。胜利的光荣属于海陆空三军,而布莱切利园的工作人员必须对战时工作保持沉默。头号功臣图灵被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OBE),可即便他的母亲也只是知道,“他做了点了不起的事情。”
    图灵被分配到国家物理实验室工作,迫不及待地想要改进Colossus。 他向实验室提交了一份项目申请,详尽地阐明自己将如何建造一台能贮存程序的计算机,事无巨细地列出所有图纸和经费计划。可是,战时布莱切利园的高效和无节制的战争经费已经让位于战后拖拉的官僚作风和经济危机。过目这份申请的负责人没有一个看出这庞然大物的用处,大部分人甚至不相信计算机可以造出来——可笑可叹,与ENIAC的风光截然不同,为情报服务的Colossus对外界是“不存在”的。图灵甚至不能告诉别人,这台他们认为不可能造的机器已经造出来了。
    1948年,受够了国家实验室的官僚作风,图灵跳槽到曼彻斯特大学计算实验室 (Computing Labatory),这里受到美国ENIAC的激励正在建造英国第一台贮存程序式电脑Manchester Mark I。图灵本该大有作为,可是制造这么大一个机器需要和很多人协调,他孤僻的性格很快让同事与之疏远,大部分建议被当作书呆子的意气而姑妄听之。不久,他聊以自慰地发现,造计算机的难点主要是硬件而非数学模型,那还是把琐碎的工程问题留给工程师吧。他呢,他只要能够“想”就行了。想——他开始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计算机想一种下象棋的程序。四年后,他会扮演这台虚构的计算机,严格执行自己的程序,和朋友下了一场真正的象棋比赛,每一步耗时半小时。他和朋友下输了,却赢了朋友的妻子一局。对于数学家图灵,即使永远没有计算机的实体,这件事也已经做完了。“想出来”就是“做出来”。

    六、咬了一口的苹果

    在曼彻斯特大学,图灵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在计算学理论上。1950年,他提出了至今仍广泛使用的“图灵试验”(Turing Test),即让测试者向两个对象——一个为机器一个为自然人——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果根据双方的回答,测试者不能辨别孰为机器,则这个机器应被视为有智能的。别有意味的是,图灵在提出这个试验时用了一个精巧的隐喻:假设两个回答者是一男一女,提问方在问出一系列问题后不能判断哪个是女人,则可以认为那个男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女人”。
    他是在这里影射自己性取向上的差异吗?我们不得而知。可完成论文后没多久,他就在一次散步时结识了十九岁的阿诺德?莫里(Arnold Murray):水泥匠的儿子、惯偷、小混混。这让人不禁想起当年中产富裕的魏尔伦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十六岁的兰波:一个乡下来的野孩子,境遇的极端不同招至强烈的爱欲。如同魏尔伦和兰波一样,图灵的故事也有一个甜蜜的开头和一个毁灭性的结尾:有一天图灵发现自己家中失窃了,他报了案,窃贼是莫里的朋友。于是经过简单的询问,图灵向警方承认了和莫里之间的关系。
    在当时的英国,同性恋被列为“不体面罪”(gross indecency)。他的入室盗窃案非但因此不得到法律保护,他反而被送上法庭受审。法官给出了两种惩罚任他选择:坐牢或者化学阉割。当时一些科学研究认为,同性恋源自过剩的雄性欲望,可以通过注射雌激素来抑制。两害相权,图灵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至少能呆在家里继续做数学。他被持续注射雌激素长达一年,导致胸部发育,变声,阳痿。
    1954年6月7日,他在家中咬了一口沾有氰化物的毒苹果自杀。
    让图灵生命最后两年处境悲惨并最后导致他服毒自杀的“不体面罪”,他当时是极其天真地就在警方面前承认了。他不但口头承认了,还兴冲冲手写了五页花体字的供述。读过这五页纸的警察认为 “像散文一样流畅”(a flowing style, almost like prose)、“虽然有些措词太难读不懂”(beyond them in some of its phraseology)、“他真以为他在做正确的事”(he really believed he was doing the right thing) 。图灵事后告诉朋友,他之所以这么坦白是因为他以为同性恋很快就要合法了,一切都可以摊在台面上谈。
    图灵惨死后六十年过去了,这一切还远不能摊在台面上谈,同性恋行为在大部分国家仍受到广泛争议,虽然尊重和合法的呼声在青年一代中越来越高。2009年,英国首相布朗在一份几千人签名请愿书下向这位计算机之父和二战英雄做了官方道歉:“我们很抱歉。你本该被更好对待。(We are sorry. You deserved so much better.)”
    为纪念图灵百年诞辰,2012年英国发行了一张图灵邮票。
    1957年,五十三岁的冯?诺伊曼因骨癌病逝,癌变原因很有可能源自曼哈顿计划的核辐射。军方代表守在他的病床前,以防他在药物作用下泄漏军事机密。生命最后的日子,这个数学天才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能做了,却还逐字背诵幼年读过的《浮士德》 给探望的亲友解闷。浮士德,与魔鬼订约而遍历人间百态的大学者,这不正是冯?诺伊曼的一生?
    冯?诺伊曼去世后,一切都不同了。曾经那么容易实现的事情,现在却困难重重。继任者们不明白,他到底是怎么搞来那么多钱?怎么招到那么聪明的人?“而且,说到底,我们为什么非得造一台机器呢?”冯?诺伊曼手下忠心耿耿的工程师们还梦想着造一台更好的MANIAC,用晶体管造,稳定性比真空管好得多……可是,这一台机器永远没造。源泉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便停歇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退出了计算机科学最令人激动的发迹史。接下来,将是IBM和MIT的天下。

    七、“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回到1939年,大战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
    1939年2月13日,剑桥哲学系教授维特根斯坦走进“数学基础”课教室,失望地发现他的学生图灵今天缺席了,于是对班上宣布,因为图灵缺席,“今天的课只是参考性的”——要知道这门课的要旨就是听维特根斯坦和图灵吵架!这位27岁的年轻人刚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正在剑桥数学系以临时教员的身份教授一门同样叫作“数学基础”同样听者寥寥的课,不过维特根斯坦的课是关于“数学本质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而图灵的课是关于“奠定数学基础的公理是哪些”这个数学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的课上,他喜欢把所有对数学基础的攻击倾数射向图灵,而图灵也很喜欢针锋相对地反击。两人激烈地争吵,而后发现自己对彼此领域的理解前进了一点。在这个常年一身运动衫、又紧张又内向的年轻人身上,维特根斯坦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除了思考最基本的问题,这世上没有其他事要做。三十年前,出生于欧洲最富有家族的维特根斯坦也是同样不修边幅地站在逻辑学家罗素面前,他急于从罗素口中知道自己有没有严肃思考最基本问题的才能:如果没有,他就预备去自杀。
    而今天,这个与自己惊人相似的年轻人图灵没有来上课 。图灵正骑着掉链子的自行车去“钟屋”(Clock House)——他心爱的克里斯托弗?马尔孔生前最常去的教区教堂。今天是马尔孔去世九年的祭日,马尔孔的父母决定以儿子的名义为教堂捐赠一个小礼拜堂。图灵坐在礼拜堂里参加捐赠仪式,对面的彩色玻璃窗上绘有圣徒克里斯托弗的事迹。亡友死后,彻底的无神论者图灵已经几十次来到这座教堂缅怀十七岁的夜晚,他和他从图书馆回宿舍一路上所谈论的雄心壮志:如何为科学做出真正的贡献。现在,完成了剑桥和普林斯顿的学业,这个雄心已经变得更加具体。他的脑中已经看到了一部精巧的机器,一部能完成所有“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机器。这不再仅仅是一台机器,也是对马尔孔的交代。
    多年之后,冯?诺伊曼教授会向美国政府保证,世上只需要十五台这样的机器,全部由像自己一样聪明的科学家操作,用以计算最重要的问题:弹道曲线、核反应方程、天文观测。而图灵的愿景在更深的地方:钻研过希尔伯特1928年三个问题的博士生图灵伤感地意识到,数学是不完美的,逻辑是不完美的,哲学是不完美的。即使在最抽象最笼统的意义上,我们仍然永远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在这摇晃的地基上我们永远造不出任何完美的事物。我们必须不断修葺改造,在每一次稳固地基的同时试图变得更好。
    如果一台完美的机器是不可能的,那么能否造出一台不完美但是像孩童一样不断成长的机器呢?于是,图灵梦想着他的图灵机,那是一种可以不断读取自身修改自身的机器,在许多次失败的尝试后能学习到成功的诀窍。图灵梦想着许多图灵机连接在一起,一台提出问题,许多台都可以回答。可以是任何问题:从弹道曲线到老奶奶的购物清单到家庭旅行的地图路线。可以由任何人操作:从最聪明的科学家到小学肄业生,因为每台图灵机提供答案将经过更多的图灵机甄选。
    我们知道,冯?诺伊曼关于世界只需要十五台计算机的断言错了。世界沿着图灵的梦想延展下去,一个扁平的千姿百态的世界。我们知道,图灵的梦想已经那么熟稔地被今天的人类挂在嘴边:互联网、人工智能。
    回到1937年,文章一开头描绘的那个早晨。
    34岁的犹太裔教授冯?诺伊曼是家财万贯的公子哥,不过他一定是公子哥中最勤奋的一个。他每天五点起床,昨夜他派对宴请的朋友还一个个倒在沙发上打呼噜,他已经在书房里沙沙写了几页论文。九点开早饭,他停止工作走出书房,和留宿的朋友谈笑风生邀请他们下次再来。十点,他的凯迪拉克已经稳稳当当地停在帕尔玛物理实验室前面,他一身标志性的西装地走向相邻的数学楼,继续写论文。
    此时25岁的同性恋博士生图灵也已经穿着标志性的破运动衣沿着学校树林跑完了半程马拉松。他在树林里看到了几只英国见不着的颜色鲜艳的青蛙,几朵庞大的蘑菇,暗自好笑了一会儿。他到帕尔玛物理实验室捣鼓了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制造一台能做乘法的机器——然后穿过天桥走进数学楼,向办公室对门的冯?诺伊曼尴尬地打个照面,继续研究λ演算和图灵机。
    那时候,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楼和物理楼有一座天桥相连。爱因斯坦教授精神很好,每天穿梭天桥许多次在数学和物理之间来回奔跑。那是一个离我们遥远的伟大的科学年代,基础学科之间有许多天桥和地道相通,科学家从一个学科开始挖凿,最后挖到另一个学科的金矿。希尔伯特在世纪之初的著名演讲为几十年内的数学突飞猛进提供了指路牌,爱因斯坦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宇宙观,一个个新化学元素接踵而至犹如上天的惊喜。集合论不过半个世纪,拓扑学才三十几年,量子力学二十年……在这个幸福的基础科学的时代,犹太人冯?诺伊曼和同性恋图灵坐在面对面的办公室里,这两种备受歧视的身份将困扰他们一生,可是此时,他们心无旁骛只有一个愿望:做一个数学家、数学家、数学家。
    幸福的数学家。
    【详细】
    745115977
  • 刘洋
    2020/7/5 14:08:23
    这部剧太狗血了。。。。。。。

    我不知道湖南卫视干嘛要播这种让人三观尽毁的电视剧,湖南卫视肯定是习惯了播这种电视剧,我才看了几集,我的妈呀,我的三观毁了已经。剧情狗血还不说,而且级数还特别长,我是无聊才看了几集的,发现这部剧跟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播出一些正能量的电视剧不行吗?非要播这种豪门虐恋狗血的剧情让人三观尽毁啊。关键是我妈妈还特别爱看,我只是陪我妈看了几集,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不想吃东西了,因为这部剧可以减肥,剧情狗血

    我不知道湖南卫视干嘛要播这种让人三观尽毁的电视剧,湖南卫视肯定是习惯了播这种电视剧,我才看了几集,我的妈呀,我的三观毁了已经。剧情狗血还不说,而且级数还特别长,我是无聊才看了几集的,发现这部剧跟裹脚布似的又臭又长。播出一些正能量的电视剧不行吗?非要播这种豪门虐恋狗血的剧情让人三观尽毁啊。关键是我妈妈还特别爱看,我只是陪我妈看了几集,看完这个电视剧之后不想吃东西了,因为这部剧可以减肥,剧情狗血不说,还有一点点拖延,里面的人物关系太复杂了,根本搞不清楚谁是谁

    【详细】
    12706236
  • momo
    2020/4/25 20:10:57
    你有病啊?——你有药啊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有病啊 你有药啊 你吃多少 你有多少 你吃多少 我有多少 你有多少 我吃多少 药别停 药别停 药别停 这个时代“你有病啊”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自己没点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 这点在《东璧之药不能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第1种:我秃了! 主要症状:脱发。李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有病啊 你有药啊 你吃多少 你有多少 你吃多少 我有多少 你有多少 我吃多少 药别停 药别停 药别停 这个时代“你有病啊”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自己没点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年轻人。 这点在《东璧之药不能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第1种:我秃了! 主要症状:脱发。李...  (展开)
    【详细】
    12540260
  • sa娇520
    2022/12/13 1:10:09
    女法医JD

    哇塞,太精彩刺激娇,一向不喜欢看这类题材的作品,简直了,剧情紧凑不拖拉,过程的是太刺激,有点大脑随时都是很紧绷的,是有点小小恐惧的,但是第一次看,很震惊,阿sa把宋安妍的这个高敏反应的这一块抓的很细腻,那种无助害怕恐惧各个方面演绎的是很稳定很丰富,阿娇真的是吧林小美演活了,反派感很代入,表情都很有戏,随时来回切换自入,有一瞬间真不知道是真是假了,演技都是真的杠杠滴,很惊喜,不枉等了两年阿,给

    哇塞,太精彩刺激娇,一向不喜欢看这类题材的作品,简直了,剧情紧凑不拖拉,过程的是太刺激,有点大脑随时都是很紧绷的,是有点小小恐惧的,但是第一次看,很震惊,阿sa把宋安妍的这个高敏反应的这一块抓的很细腻,那种无助害怕恐惧各个方面演绎的是很稳定很丰富,阿娇真的是吧林小美演活了,反派感很代入,表情都很有戏,随时来回切换自入,有一瞬间真不知道是真是假了,演技都是真的杠杠滴,很惊喜,不枉等了两年阿,给人眼前一亮,整个剧情都被代入着往下走,就是更新太少了,不够看不够看期待下一集下一集,

    【详细】
    14818246
  • 影探
    2018/12/27 20:21:56
    反类型西部片,你从没有见过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石头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石头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详细】
    985398
  • Serena
    2021/9/18 0:08:45
    个人感想

    结论: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并且推荐大家看一看的。我本来想给个3.5星,但是因为豆瓣没有点五的功能,所以四星。

    先说缺点:1.慢镜头真的烦人,电视剧不是MV。

    2.有一些镜头有bug,比如前一分钟的箱子,后一分钟就不见了。

    <

    结论: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并且推荐大家看一看的。我本来想给个3.5星,但是因为豆瓣没有点五的功能,所以四星。

    先说缺点:1.慢镜头真的烦人,电视剧不是MV。

    2.有一些镜头有bug,比如前一分钟的箱子,后一分钟就不见了。

    3.王子和容容的演技其实比之前进步了,但是还是不够成熟,所以有一些需要很重的情绪的戏会让人有点出戏。

    4.女性角色的塑造其实不是很成功,导演编剧大概想要树立起那种独立理智精英的女一女二的形象,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那种情绪化且不成熟的女性角色。

    再说优点:1.我真的太—————喜欢“一个人的生命承载了两个人的重量”这个设定了。所以一开始我就是抱着很大的期待来看的这个电视剧,而且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个设定也没有让我失望。

    2.整体的剧情走向,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发展还是挺流畅的。情节设定方面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至少于我而言是说得通的。还有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真的不拖拉,暧昧恋爱……都很流畅。悬疑科幻方面也还可以。

    3.这部戏于我而言没有绝对的坏人,大家只是立场不同,这一点我还是蛮喜欢的。

    4.王子和容容真的挺有cp感的。

    5.这个剧整体的故事其实挺压抑的,但是偶尔会穿插一些欢乐搞笑的情节,我觉得很好。

    【详细】
    13870962
  • 乐小曦
    2020/11/5 15:28:34
    悬疑剧《云端》直击网络人性

    第一次看这种桌面剧的形式,既新颖又惊叹,《云端》每集很短,10分钟左右,整个剧情都把镜头聚焦在了电脑屏幕上,由黑客通过电脑屏幕在社交网站上,搜集“猎物”张言的信息开始一步步推进剧情,照理说电脑屏幕不好展示剧情,会让观众觉得乏味,但《云端》却把主角人物的展示和剧情的铺开在剧中结合得很好,让我想起来前几年一部小成本黑马电影《网络谜踪》,两个片子在借由电脑屏幕展示人物和剧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不

    第一次看这种桌面剧的形式,既新颖又惊叹,《云端》每集很短,10分钟左右,整个剧情都把镜头聚焦在了电脑屏幕上,由黑客通过电脑屏幕在社交网站上,搜集“猎物”张言的信息开始一步步推进剧情,照理说电脑屏幕不好展示剧情,会让观众觉得乏味,但《云端》却把主角人物的展示和剧情的铺开在剧中结合得很好,让我想起来前几年一部小成本黑马电影《网络谜踪》,两个片子在借由电脑屏幕展示人物和剧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云端》通过悬疑剧的形式,直击网络信息安全这一社会热点,正如剧方宣传“如果有一天,你最不堪的隐私被公布在网上任人观赏……”,当主角的命运和人性在游戏中疯狂挣扎摇摆,讽刺意味满满。总之,我不剧透了,这部剧在国内悬疑剧的新手法上开了先河,让我们也深思如何用单一场景写好悬疑剧。《云端》,值得推荐!

    【详细】
    12953354
  • 千叶书小姐
    2018/9/3 16:18:22
    电影《黑蝴蝶》9.15 上映 赴一场改开年间的爱与命运之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时间溯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改开年间,从乡镇来到大城市,梦想考取美院的待业青年周鲲鹏和一个刚刚重获自由却又陷入婚姻困局的女人齐琳,彼此影响,相互依靠,不断成长,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感情和价值。 整部影片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大概就是由刘敏涛饰演女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时间溯洄,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改开年间,从乡镇来到大城市,梦想考取美院的待业青年周鲲鹏和一个刚刚重获自由却又陷入婚姻困局的女人齐琳,彼此影响,相互依靠,不断成长,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感情和价值。 整部影片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大概就是由刘敏涛饰演女主...  (展开)
    【详细】
    9631253
  • 平平淡淡
    2017/12/9 17:22:23
    到底是方法派还是体验派
    看到这部影片预告时真真激动了一阵!很特别的构思,情节上也有不少冲突和悬疑,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引人遐想。

    影片以老演员不满小爱豆的表现开场,对比敬业的老演员,小爱豆的消极怠工和不配合立即引起的剧情上的第一波冲突。老演员用自身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控诉小爱豆的无能,就差在脸上大写“你弱爆了!”,小爱豆当即落泪。应该是这一刻的羞辱感,让小爱豆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一定要演好这部戏”
    看到这部影片预告时真真激动了一阵!很特别的构思,情节上也有不少冲突和悬疑,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引人遐想。

    影片以老演员不满小爱豆的表现开场,对比敬业的老演员,小爱豆的消极怠工和不配合立即引起的剧情上的第一波冲突。老演员用自身精湛的演技和丰富的舞台经验控诉小爱豆的无能,就差在脸上大写“你弱爆了!”,小爱豆当即落泪。应该是这一刻的羞辱感,让小爱豆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一定要演好这部戏”是自己和自己的约定。

    认真的小爱豆还是很有看点的,首先颜值不用说了,再者能一晚上读完老演员送给他的书,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剧本台词进行修改和再创作。超出寻常的努力和非凡表现,没用多久就赢得了创作团队一致的认可,这当中也必然包括了老演员。

    爱情是什么?无论他表现如何,结局如何,都是从那心动的一瞬开始。也许是那认真对视的一眼,或者那低声吟唱的歌声,又或者是那一天强似一天的存在感。

    爱情剧的排练让心动的感觉发展蔓延得理所应当。深情的对白,轻柔的耳语,热切的凝望,温热的触摸,连谎言重复一百遍都能让人信以为真,更何况是那炙热而美丽的爱情!这份感情有几分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又有几分是自我放纵的沉迷,到底是你知我也知?还是你不知我也不知?

    在记者提出了感情真假的疑问时,老演员的回答是“方法派”的表演。何为方法派呢?就拿老演员说,一个直男要演gay,就会把对手演员想象成女性,同时把自己对女性的喜爱之情加注到对手演员的身上。小爱豆听闻如遭雷击,一句方法派就等于否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一切只是演戏。那么他是在演戏吗?也许一开始是的。可是他会演戏吗?明显是不会的,所以为了完成自己的约定,他投入了十二分的心神去催眠自己(勾引他),“明天开始喜欢你!”。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只想入戏的小爱豆估计没想过出戏这回事。明明知道开始就是假的,却跟随感觉越走越深难以自拔。当听到老演员否定他们之间的爱情时,顿时情殇难抑。

    一切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小爱豆自己和自己的约定,演好这出戏。不疯魔不成活,为了演出最完美的singer,小爱豆遵循剧中剧的情节,感受人物的情感。甚至制造了假象,把老演员也推进了剧中剧的情节里,让他本能的演出了剧中的情节。最终满堂喝彩,最终曲终人散,最终两人都半死不活。

    其实看完之后我是觉得有些遗憾。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的处理上,都让人觉得不够。老演员和小爱豆相爱的时候感情不够,该激情的时候火花不够,该伤情的时候感动不够。演员的演技统统在线,但就是没有火花。导演在内容的进程中过于平缓,没有张驰度,悬疑的铺设也表现得过于一般。

    但瑕不掩瑜,还是一部值得推崇的好片。
    【详细】
    8973113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