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30264
  • 小米|小米
    2018/1/14 19:01:35
    并不值得赞扬的“敬业精神”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剧情稍显拖沓,节奏有点慢,也可能是我自己误解了这部电视剧。毕竟这部电视剧不像是刑侦片,更像是生活伦理剧,因为对它而言,案情的侦破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队长的舍小家顾工作的“敬业精神”。所以,在最后一集的时候,很多跟我一样在看这个电视剧的网友们都评论说:编剧有问题,他怎么能是出车祸死的呢?他应该是在工作中累死啊!

    鉴于这个电视剧是根据真人的事情改编,我本来想要吐槽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剧情稍显拖沓,节奏有点慢,也可能是我自己误解了这部电视剧。毕竟这部电视剧不像是刑侦片,更像是生活伦理剧,因为对它而言,案情的侦破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队长的舍小家顾工作的“敬业精神”。所以,在最后一集的时候,很多跟我一样在看这个电视剧的网友们都评论说:编剧有问题,他怎么能是出车祸死的呢?他应该是在工作中累死啊!

    鉴于这个电视剧是根据真人的事情改编,我本来想要吐槽编剧的话又之后咽了回来,要吐槽,也只能吐槽一下电视剧主角的原形 —— 除了是个工作狂,还是个自大狂,大男子主义,英雄主义。

    也许,这就是“优秀的中国男人”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极度热爱,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家庭,没有必要的时候,创造必要条件,牺牲家庭;在工作中,别人不能因为直觉失误,而自己,在没有头绪的时候,就可以靠直觉去部署人力物力。当然,他也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勇于承认错误,无论给谁道歉,都真诚又积极,反正,下一次还会这样。

    对于剧情的拖沓这一点,看过《重案六组》,《案发现场》等刑侦剧的人,可能会非常有感触。重案六组有着自己的主线,但是仍然保持着几乎一集会有一个案件完结的速度,让人看得直呼过瘾又忍不住想要追主线的进展。而《案发现场》像柯南一样,每集都有一个两个案件发生又结案,节奏很快,很有悬念,让人紧跟着剧情。而《刑警队长》,在情感的渲染上要着墨过多,可能是因为编剧要突出这位刑警队长对于“命案必破”的执着,所以,在剧情中会对破案的难处有更多的表述,以及每个人陷入被动后的情绪有更多的表现,而为了突出刑警队长对于将新技术引进到刑侦工作所作的努力,将自己的刚分到还没住的房子给新来的实习生的时候,这段剧情,简直让人讨厌这样一个人。为了工作,非要选择一种伤害家人的方法。恩,如果真实的那位刑警队长是这样做事的,我只能说,这个人,真的是讨厌!就不能给这个实习生租一个房子么?或者在落实房子之前,让这个实习生先住酒店。这些都是解决方案啊,何必一定要住到自己家里去,还要骗实习生说这就是警局分给实习生的房子,这难道不是坑蒙拐骗么?如果,这个剧情只是编剧为了突出队长爱惜人才,不惜牺牲家庭的话,那我只能说,这个编剧真的是有些脑残,把这个人物性格塑造得极端,好似为工作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代价。

    那么,问题来了!工作真的需要你牺牲这么多么?难道不是自己的大男子主义在作怪?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一个包子只需要一块钱,你花三块钱去买,并不是表示你有多爱这个包子,只能表示你比较傻。人家都知道用一块钱去买包子,你却非要用三块钱。

    这就是我说的“不值得赞扬”的“敬业精神”。因为你的工作并不需要你付出这么多。你付出这么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绪。

    恩,比如,鉴定人员在鉴定的时候,队长真的有必要几天几夜不回家,等在警局么?结果出了了,给你的一个电话,你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结果,知道了结果,也得等到大家都上班了,你才能开始行动。那么,等在警局到底有什么意义?是工作的必须么?其实,工作并不是不回家,等在警局才能做。等在警局,只是因为队长大人他心急难耐,想要在第一时间知道结果,都等不了人家打电话,就像你看不看着厨师,人家都是要用那么久才能给你做好,给你端上桌。你当场盯着,做菜的过程并不会变短,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心情很焦虑,想要盯住整个做菜的过程,也就是说,你的盯着,你的专注,你的“敬业”对这份“业”其实毫无帮助。

    恩,这部电视剧的拖沓就拖沓在对于个人感情的渲染过重,为了让观众感受到队长对这份工作,或者说事业的付出都有点过分了。而且,在主线和支线的推进中,虽然主线交代完整,当初队长提出“命案必破”的那个案子,在结局时,终于告破,局长也在路途中车祸丧生,但是,结局对于支线交代并不完整。临结局的时候,邱冰好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却发现,并不是,找到的是另一位父亲的女儿(恩,这个伏笔埋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最后,对于邱冰的妹妹就没有再交代了,而是,简单的以邱冰的父亲去世来结束这条支线。与其说,支线是邱冰的妹妹走丢,不如说,是邱冰的心结。但是解开这个心结的剧情,并不是妹妹归来,而是父亲去世,追求者身患重病,略显草率。

    总体来说,这部电视剧,当刑侦局看有点拖沓,当人物传记看,人物性格渲染有点极端。

    【详细】
    90711797
  • paro
    2014/2/14 18:26:21
    一辆车才是主角
         演员演技过硬,情感宣泄到位。
         剧情平缓无力,故作文艺过度。

         过界,超过界限。
         但无论是李太还是阿辉,他们其实都没有过界。没有离开香港,
         演员演技过硬,情感宣泄到位。
         剧情平缓无力,故作文艺过度。

         过界,超过界限。
         但无论是李太还是阿辉,他们其实都没有过界。没有离开香港,也没有来到深圳。他们只是这两座城市联系的过客而已。而创建这种联系的工具就是那部镜头比演员还多的奔驰车。
         看架构。这部车随着故事的发展分崩离析。反而到最后主人公们更是得到了解脱。李太执迷于上流富太太生活始终敌不过女人的软肋——钱;阿辉为生活在下层努力工作也始终逃不过男人的命数——家庭。话题很新鲜很生活,但叙事太平白无力,营造了强度催眠效应。
         看剧情。导演不该在214上映,因为它基本算不上是爱情片。因为主人公们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是截然不同的。李太的丈夫破产,她想到的只是如何找到他,变卖家产,她靠男人而活。阿辉却是一个独自拼搏的男人,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依然在过活。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过界,也无法得到情感的解脱。
         反而,真正过界,是那辆熄火抗议的悲催奔驰车。
         如果没有这辆车,李太和阿辉也许永远不会有所关联。
         她是他的老板,他是她的司机。他们的关系仅是如此。
         阿辉为了妻子的二胎到香港偷生。而李太却没有勇气踏入内地谋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到底,他们都没有勇气为自己过活。
         而导演也是太淡定地看待破产和超生两个事情,生活如此精彩何必如此平缓。
         最后,奔驰车才是最佳主角。
    【详细】
    654897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