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341967
  • 西红柿炒番茄
    2021/12/18 2:28:43
    想看吉高恶女人设的我在追完《最爱》后默默回这里打了个五星

    我记得短评里有位豆友是这样说的: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制作这么优美的音乐让这么优秀的演员奉献这么到位的表演去讲一个这么中二的故事。我一度也认为是这样,但在追完《最爱》后,我觉得这评论用在《最爱》上才无比贴切!《摇曳的心》真的是吉高恶女人设的巅峰之作,也是吉高演技和颜值的巅峰。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一部这样的作品不?

    我记得短评里有位豆友是这样说的: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制作这么优美的音乐让这么优秀的演员奉献这么到位的表演去讲一个这么中二的故事。我一度也认为是这样,但在追完《最爱》后,我觉得这评论用在《最爱》上才无比贴切!《摇曳的心》真的是吉高恶女人设的巅峰之作,也是吉高演技和颜值的巅峰。不知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一部这样的作品不?

    【详细】
    14074165
  • 中散
    2015/6/21 19:32:28
    伪摇版《匆匆那年》:一部赝品的详细解读
    拍好一部以摇滚为关键词的商业片,又要保证够“摇滚”,又要保证有钱赚,绝非易事。可以看出《摇滚英雄》在努力向两个方向上靠,但最终都没上岸,既无力迎战同档期对手,又不是一部有诚意的小众片。最后所呈现出的,不过是碎片化片面化负面化的摇滚符号拼贴出的青春片,一次失败的文化+商业合谋。

    走出影院,尽量梳理好复杂的感情,从“摇滚”和“青春”两条线出发,和大家讨论下这部伪摇版本的《匆匆那年》是怎样
    拍好一部以摇滚为关键词的商业片,又要保证够“摇滚”,又要保证有钱赚,绝非易事。可以看出《摇滚英雄》在努力向两个方向上靠,但最终都没上岸,既无力迎战同档期对手,又不是一部有诚意的小众片。最后所呈现出的,不过是碎片化片面化负面化的摇滚符号拼贴出的青春片,一次失败的文化+商业合谋。

    走出影院,尽量梳理好复杂的感情,从“摇滚”和“青春”两条线出发,和大家讨论下这部伪摇版本的《匆匆那年》是怎样拍成的。

    【第一条线 | 摇滚:假致敬,真利用】

    借选秀节目复兴春风,“摇滚”在主流文化舞台上亮相的机会越来越多,背后的商业价值若隐若现。而《摇滚英雄》的观众群体无非两类,一是摇滚乐迷,一是好奇观望摇滚究竟是什么的圈外人。前者而言,只要没对国内电影绝望,听说有这样一部电影多少会有兴趣主动进影院;后者来说,要不要进影院,要和同档期影片对比一下,看这部片有没有足够特别的卖点。前者是人气再低可以保证争取到的基础观众,然而,想要票房成绩,就要想办法迎合更多的人。

    小众话题进入主流语境难免会有妥协,但真实反映那代人身上的故事也并不难。怕就怕在呈现是还是以媚俗猎奇的视角,夸张放大最有话题也最容易被误读的部分,甚至干脆沿着误读的思路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部电影也未能幸免。

    《摇滚英雄》对摇滚元素的用料看似很硬,很足。宣传中主打“王菲和窦唯”的往事,邀请到了当红的乐队客串,主演秦昊的气场非常合适,片中梦乐队的青春时代由四个音乐学校的学生出演,甚至导演本人也自带音乐人属性。

    然而,上镜≠致敬

    大量关于摇滚的内容逃脱不了以下几种命运:片面粗糙的复制,放大最吸引眼球的部分,空有表面符号不具备实际内涵。就个人经验,列举出一下几处:

    -- 1. 窦唯、王菲及其他 --

    影射“王菲和窦唯”是《摇滚英雄》的最大卖点之一。窦唯是八九十年代大陆摇滚乐的领军人物,王菲是长盛不衰的流行天后,他们的往事也是摇滚圈内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从影片的呈现来看,已经不能说是影射,简直就是复刻,而且很多地方不太厚道。当然,复制八卦往事的做法本身就不怎么厚道,这又不是传记片,简直就是抄剧本。电影与现实对比如下:

    ☆ 男主武为,组建梦乐队,四个大长发少年,1994年通过“中国摇滚新势力”演出震惊乐坛。
    ★ 男主影射窦唯,窦唯曾在1991年组建“做梦乐队”,不过片中的梦乐队和现实中的黑豹乐队(窦唯曾任主唱)、唐朝乐队更为接近。唐朝乐队的四人组大长发形象更为深入人心,而片中武为的形象也纳入了唐朝乐队主唱丁武的一部分(武为=丁武+窦唯)。1994年,唐朝乐队和魔岩三杰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被誉为大陆摇滚的巅峰。

    ☆ 回忆中的两个女友:女主李爱,从跑龙套演员到大腕,深爱武为,后感情破裂。第二任姜茜,大学肄业,梦乐队吉他手的女朋友,乐队摄影师,与武为分开后生下女儿。
    ★ 女主影射王菲,虽然身份从歌手变成了演员,但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对男主的感情如出一辙。女二影射窦唯第二任妻子高原,也是摄影师。王菲如日中天时,由于种种现实矛盾,和窦唯的感情也走到了尽头,高原则取代了王菲的位置,一时流言蜂起。窦唯和高原后来也分开,高原带走了女儿。而姜茜的名字显然在影射姜昕(窦唯的初恋女友,摇滚圈音乐人),她大学肄业和窦唯渡过了成名前的几多时光,后来写了《长发飞扬的日子》一书对回忆那段岁月,可以说女主身上也有不少姜昕的影子,相信编剧也没少参考这些资料,姜昕也出现在片尾致谢中,但片中的处理怎么看也不够厚道。

    ☆ 武为一个人、而不是整个乐队和唱片公司签约。吉他手(姜茜男友)出车祸,乐队彻底散伙。
    ★ 窦唯最初成名是在黑豹乐队时期,后来因为音乐理念单飞。但这次事件和王菲也脱不开关系,因为王菲原是乐队另一成员的女朋友,和窦唯在一起后,窦唯的处境多少有些尴尬。吉他手出车祸则是影射唐朝乐队的衰落。1995年唐朝乐队贝斯手张炬,号称当时中国最牛的贝斯手,因车祸离世,唐朝乐队、甚至整个摇滚界也告别了辉煌时期。说句题外话,一个人签约唱片这类事最广为人知的案例还是汪峰。

    ★ 细节:被狗仔拍到在胡同里买油条,四合院里的合影等等都有出处。

    以上是“抄袭”的部分,

    下面是抹黑的部分。

    片中男主不仅颓废、酗酒、乱性、歌不怎么样颜值也不高。现实中窦唯不但有音乐天分,也是完全可以靠脸吃饭的人物。当然,这一点可能是选角问题,但电影中完全呈现出迎合大众认知中的摇滚乐手负面形象,且对于做音乐的细节没有多少笔墨,大多是随便玩玩乐器唱唱流行腔。而女主的设定完全是在包养男主的状态,男主也完全被塑造成了渣男,劈腿的缘由没说清楚,又随便甩了第二任女友,人到中年还和外国友人随意乱性,理解成抹黑窦唯、抹黑“摇滚”也不为过。

    另外看到春晓这个名字,不知道彭坦会怎么想。

    另外片中北冰洋的频繁出现可以理解,但油条是给谁打的广告?单纯强调这里是首都?


    -- 2. 歌词 --

    音乐的欣赏上大家各有所爱,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虽然主打“摇滚”旗号,毕竟是商业片,编曲上流行风一点也可以接受。但就歌词的内容而言,也完全是小清新的套路,看不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怀疑、反抗和质问,反倒是积极向上、没有迷茫、充满希望,或者用主流话语体系来概括:青春正能量。令人无语的是,这种感觉也是嫁接在对经典曲目的改编上,以导演作词少年演员编曲的两首歌为例:

    ☆ 《梦》:“我,飞向梦里的路,飞向了太阳”
    ★ 改自唐朝乐队两首经典作品《飞翔鸟》和《太阳》。“永远没有梦的尽头,永远没有不灭幻想”和“太阳,我在这里”是非常经典的老歌词,带有时代的迷茫和追寻。但片中的《梦》“选择了方向,就别回头望”完全是青春励志流行作品,请类比传唱更广的“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成长的烦恼算什么”。

    ☆ 《明天》:“我遇见你,在一辆开往春天的火车,火车往前开,没有为什么”
    ★ 改自二手玫瑰乐队《火车快开》,原句是“我们的青春就要开,往哪儿开”的一系列戏谑排比,和前一条一样,电影中还是表达青春正能量的主体思想,最后歌词里又加一句“在梦里飞翔”,无力吐槽。

    看得出来电影在对摇滚现场的表现上是下了心思的,虽然莫名的甩头和曲风实在不搭。另外有不少在音乐节现场的采风,然而像剧中客串的摇滚乐队一样,终究只是皮毛。

    -- 3. 圈里 --

    在一篇对导演的专访里,用了“崔健力挺”的字眼,其实细读下去,只不过是电影中用了崔健的歌,而崔健没有要版权费。同样,片中还号称有逃跑计划、旅行团、瘦人乐队客串,但看下,只有走摇滚风的谭维维算客串了一个和摇滚无关的角色,而其他乐队不过是录了下他们的表演现场而已,靠这样来堆砌更多摇滚元素,装作自己是“圈里人”,不过是增加了电影的MV质感。另外,《夜空中最亮的星》肯定掏了腰包。

    -- 4. 电影名 --

    最后说到电影名上面。相信大部分人看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摇滚英雄》,哪儿英雄了?谁英雄了?我也反复捉摸这个字眼好几遍,突然脑海一亮,想起10年在工体看了一场号称要重现94年红磡盛况的演唱会,请了一水的摇滚老炮,就差窦唯没到场,艺术总监是宁浩,可能是近几年老一辈摇滚圈的最大集会。集会的名字就叫: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脑海又一亮,想起去年水木年华的卢庚戌导了一部《怒放之青春再见》的片子,顿时明白了,所谓“摇滚英雄”,就是因为“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的“怒放”两个字已经被用过,只好用“摇滚英雄”了。那么,

    我预言明年上线一部摇滚青春巨作——《演唱会》。

    不是脑洞大,《怒放》和《摇滚英雄》两部片子有很深刻的联系:首先,女主的名字都叫李爱——不明白是什么鬼;其次,导演都自带音乐人属性;然后,阵容都有秦昊;最后,都是所谓摇滚青春片。

    ——还真是彻头彻尾缺乏创意,海报上“国内首部摇滚青春片”的名号是怎么打出来的?

    完全符合的,只是宏大命题,情怀绑架,和不着边际。

    另外,《摇滚英雄》海报中“摇滚”的字体和香港2012年一部《起势摇滚》海报的字体重合度非常高,请大家自行判断。

    最可惜的点在于,《摇滚英雄》不仅真的不是首部、没有摇滚、只是青春片,甚至连青春片的路子也是从青春片巨制《匆匆那年》搬来的。

    进入下一部分:

    【第二条线 | 青春:不致敬,直接用】

    作为一部没有任何先锋意识和思辨能力的电影,里面被污名化的不只是“摇滚”。秦昊卖肉出演可以理解,毕竟老婆是制片人。但有一个情节却不怎么让人舒服:女孩子春晓在中年男主洗澡时聊天,开口时随意掀开洗澡的帘子,男主像惊慌失措斥责她之后,说了几句又掀了一次。掀帘子这一桥段,我总觉得在哪里看过:一个背负“90后”标签的非主流外形女孩子,和陌生老男人共处一室时,随意而自然地掀开全裸老男人的遮羞布。(这部电影里被污名化的不只是“摇滚”,不只是“青春”。)追溯看过的所有烂片,终于在青春片里找到了答案。

    对,是《匆匆那年》。《匆匆那年》里隐瞒身份的男主初恋的妹妹对卖肉的男主做了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掀开的是浴巾。

    细思极恐,我突然发现,就连人物设定上,不止春晓,每一个人都能从《匆匆那年》里对上号,双线回切的叙事手法也一模一样。或者说,去掉所有本来就没什么联系的摇滚符号,这就是一部《匆匆那年》的致敬之作。

    对比如下:

    ☆ 《匆匆那年》的双线
    ·回忆线:青春少年时,男主和女主好上,一段得意时光,几年后男主莫名劈腿女二,女主心碎默默离去,男主心碎甩女二。女主特别好,男主渣。女主有打胎戏。
    ·现实线:男主进入颓废中年,突然有天遇到莫名闯入生活的非主流短发少女,少女在身边逗留几日,帮他回忆起许多往事。最后摊牌,少女是女主的妹妹(设定为男主并不认识)。最后莫名happy ending

    ★ 《摇滚英雄》的双线
    ·回忆线:青春少年时,男主和女主好上,一段得意时光,几年后男主莫名劈腿女二,女主心碎默默离去,男主心碎甩女二。女主特别好,男主渣。女二有意外怀孕戏但没打胎,可能因为女主女二没有妹妹,需要新角色帮男主回忆。
    ·现实线:男主进入颓废中年,突然有天遇到莫名闯入生活的非主流短发少女,少女在身边逗留几日,帮他回忆起许多往事。最后摊牌,少女是女二的女儿(设定为男主并不认识)。最后莫名happy ending

    好了,补一刀,《匆匆那年》的女主妹妹和《摇滚英雄》的女二女儿都是刘雅瑟演的。

    看到这条线索水落石出,我终于明白,之前堆砌的摇滚元素,不止是供赏玩的猎奇符号,更是障眼法,一场巧妙的化妆舞会,每个少年带上“摇滚英雄”的面罩。

    相比匆匆那年的好学生,《摇滚英雄》里更像是不好好上学的坏学生,在思想觉悟上已经低了一个档次。摇滚的粉饰也没有到位时,就只剩下一部残妆的青春片。

    行文至此,这部分也不必再谈太多。

    -- --

    其实,摇滚和青春的碰撞在大陆商业电影中远不是第一次。有第一代大陆摇滚兴盛时期,田壮壮的《摇滚青年》(1988,虽然和摇滚乐的关系不大),张元的《北京杂种》(1993,崔健主力出镜,大量老炮出没)以及青春片兴起时期,张内咸的《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2013,马頔、宋冬野主演,小清新路线,中二病结尾),卢庚戌的《怒放之青春再见》(2014,校园民谣风回忆录)等,但口碑都是不上不下,更没有票房的成功,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而崔健的《蓝色骨头》(2014,风格突出,但制作粗粝)也没有绽放出更耀眼的花来。再相比其他由音乐人故事改编的非传记作品,《天鹅绒金矿》(1998,影射David Bowie)和《最后的日子》(2005,影射Kurt Cobain)都是成功且有深度的作品,窦唯在中国摇滚乐史上也是有足够的分量和代表性,如果是有诚意的作品,不可能一点深度都拍不出来,却成为青春的无病呻吟。

    总之,把摇滚嫁接到青春片上并不是个坏主意,那些叛逆、激情、爱恨正是两者最为交融的部分。但要驾驭好真正的摇滚口味,拍一部破除类型片定式的青春片,难上加难。话说回来,无论怎么宣扬小成本制作,宣扬有文化有情怀,《摇滚英雄》毕竟是一部商业片,无法揣测导演的真实动机是什么:是想为摇滚发声,结果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种种困难,最后想法和票房两边都难保全?还是只为了题材出新和在导演资历上留下一笔?我个人希望是前一种,但谁又能说清道明。作为一个看到摇滚话题就马上贡献票房的少年,也知道想要有成功的商业片必须有所妥协,但确实很期待一部像样的作品出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摇滚英雄》并不是。

    -- --

    (图文完整版请移步微信公号:rocktheold)
    【详细】
    75055434
  • 影视浅谈人
    2015/6/4 17:22:59
    最后还是国军被收编
    说实话国内像鬼子来了,战长沙这样比较写实的抗战片,实在抗战片实在太难了。本来看到开头国军收编红军要去抗日这点很有新意,哪知道最后还是落入国内抗战片的俗套。最终被收编的还是国军,共军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我不否认历史上八路剧、新四军的确也为抗日出了不少力,但是国军才是国内抗战中的主力。
    说实话国内像鬼子来了,战长沙这样比较写实的抗战片,实在抗战片实在太难了。本来看到开头国军收编红军要去抗日这点很有新意,哪知道最后还是落入国内抗战片的俗套。最终被收编的还是国军,共军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我不否认历史上八路剧、新四军的确也为抗日出了不少力,但是国军才是国内抗战中的主力。
    【详细】
    7490141
  • 梦里诗书
    2016/6/29 10:14:39
    从“城市”到“赏金”
    文/梦里诗书

    种种低幼的浮夸笑料,使《赏金猎人》已然将电影必须的逻辑抛之脑后,所谓的颜值集结不过是一场花瓶大会,乍看各司其职的演绎,只是令电影角色间的关联被刻意生硬的连于一体,中韩合拍加上黄百鸣的制片,更使电影犹如一锅乱炖的大杂烩。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记住了李敏镐这个演员,那么一定会是他昔日的《城市猎人》,这绝不仅是在于他那清新俊逸的颜值,更源于这部电视剧将韩国自身的时
    文/梦里诗书

    种种低幼的浮夸笑料,使《赏金猎人》已然将电影必须的逻辑抛之脑后,所谓的颜值集结不过是一场花瓶大会,乍看各司其职的演绎,只是令电影角色间的关联被刻意生硬的连于一体,中韩合拍加上黄百鸣的制片,更使电影犹如一锅乱炖的大杂烩。

    如果说是什么让我记住了李敏镐这个演员,那么一定会是他昔日的《城市猎人》,这绝不仅是在于他那清新俊逸的颜值,更源于这部电视剧将韩国自身的时代背景和官僚体制的阴暗面融于一体,以一个背负悲情宿命的人物形象立体呈现而出,使整部电视剧在偶像包袱之外,真正做到了出色的内容纵深,那么在反看这部《赏金猎人》里他又做了什么呢?除了一味的耍酷卖帅,再也无从找到任何的可取之处,而那连口型尚且对不上的面瘫,汉语都说不好的中国捞金,只能用尴尬来形容,其形象尚远不及钟汉良的插科打诨来的令人深刻。


    自然电影的完败并不只是单一演员的诟病,无论是假以boss气场的唐嫣,还是杀马特造型的反派徐正曦,都只是令人出戏连连,这根本的原因在于连超级英雄都稍显俗套的今日,电影仍旧只是用一个俗套的爆米花模版来肤浅了事,没有任何亮点的故事蓝本,是这部电影最为难掩的症结,或许这样一部从伊始便自诩偶像喜剧的电影,就没有将内容作为电影所需要的介质,使那看似欢腾热闹的背后,是毫无内在的空洞苍白。


    风格的混乱是这部电影中亦尤为突出的问题,黄百鸣的制片让电影带有着些许港式喜剧的味道,而韩国导演申太罗的执导,这位最好作品便是“借鉴”《史密斯夫妇》拍摄《特工强档》的导演,其浮夸的渲染,使电影犹如菠萝包蘸上了泡菜酱的观感,简直令人不忍直视,太多元素不讲逻辑的混杂,不仅令故事的人设背景在伊始便满是矫揉造作,更使电影没有任何地气可言。


    从“城市”到“赏金”,这部电影所想要狩猎的对象自然不会再是什么官僚体制的阴暗,那么这对象是谁?不言而喻。
    【详细】
    7956809
  • 零域
    2019/9/11 22:14:48
    为这部电影正名

    从开始看多兰的第一部电影,我已经关注这个导演七年了。七年的时间,除了《妈咪》,其他电影的口碑似乎都没有多好,尤其是这几年的电影,一部比一部被说烂。

    每个人说烂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觉得大家只是对他变挑剔罢了,或者对他的多兰式电影感到审美疲劳,又或者只是(来自其他导演迷的)对多兰式审美的纯粹的看不起。在我看来,其实多兰每一部电影都比上一部有进步!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还是整个团队,都比

    从开始看多兰的第一部电影,我已经关注这个导演七年了。七年的时间,除了《妈咪》,其他电影的口碑似乎都没有多好,尤其是这几年的电影,一部比一部被说烂。

    每个人说烂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我觉得大家只是对他变挑剔罢了,或者对他的多兰式电影感到审美疲劳,又或者只是(来自其他导演迷的)对多兰式审美的纯粹的看不起。在我看来,其实多兰每一部电影都比上一部有进步!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还是整个团队,都比他的处女作进步了很多好嘛,而且也不那么做作了,越来越自然和成熟。

    看过他电影的都知道他的电影总是有两个永恒的主题:自我的同性恋身份认同和母子关系。从《我杀了我妈妈》到《妈咪》到《只是世界尽头》再到这部《约翰?多诺万的生与死》,这些电影其实不过还是在重复这两个主题,只不过,他玩的花样更多更复杂了。按顺序就是从多兰自己(《我杀了我妈妈》),到影射多兰自己的青少年(《妈咪》),到影射多兰自己的成人(《只是世界尽头》),再到最新这部的影射多兰自己的小孩和成人,就像加了双层奶盖的奶茶…本质还是不变的。

    这种在他作品里所反映的重复的主题和渐加复杂的叙事虽然会被一些人吐槽没有新意、也没什么剧情,但其实在他的电影里,复杂多变的情节从来不是他擅长的好嘛,人家玩的重点一直都是主角在某个瞬间所流露的私密的情感!什么样的情感?独处的孤独,身处在群体中的孤独,不被人理解的孤独,与母亲间的隔阂,怀才不遇,自我身份的认同,同性恋倾向……我觉得这些情感和那两个主题都会一直存在于多兰日后的电影中。如果他哪一天突然去尝试拍跟这些无关的电影,那可能真的要扑街了。

    再说回这部电影,无论是摄影,导演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赞呀。凭什么说不好呢?特别是小演员的表演,真的很厉害。所以无论从什么方面,我都愿意给多兰这部电影打五颗星。

    10483935
  • victever
    2022/7/16 19:31:43
    框架有,但血肉不够。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自私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无论是博士,科学家,士兵,都是如此。但导演表现的还不够入骨三分。全篇仅仅围绕救还是不救来展开,冲突点显得不够。博士,科学家,士兵的过往铺垫不够,导致煽情或者情感宣泄的时候显得不够入骨三分。宇宙硬科幻不够突出。电影还阐述了一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你救与不救都无法改变现实。最后结尾算是导演的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自私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无论是博士,科学家,士兵,都是如此。但导演表现的还不够入骨三分。全篇仅仅围绕救还是不救来展开,冲突点显得不够。博士,科学家,士兵的过往铺垫不够,导致煽情或者情感宣泄的时候显得不够入骨三分。宇宙硬科幻不够突出。电影还阐述了一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你救与不救都无法改变现实。最后结尾算是导演的点睛之笔,耐人寻味。看上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实则不是,且是否想表达在一个小圈子里呆久了,人性是否会扭曲?这个孩子是谁的?为什么明知道地球已经恢复了,还不回到地球上?种种都显得空间站是幸存之地也是绝命(人性)之地。(暗呼电影名字)

    【详细】
    14517320
  • ZachQuafoo
    2019/10/19 16:17:10
    了解华夏民族的最初生活状态对于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意义十分重要

    现在我们年轻人普遍都对中国神话和古史传说缺乏深刻的认识,这部影片的更有价值,在历史真实还原也是比较认真的,这其实与执政党的意识教育真没什么关系。这是民族认同的工程,只能说,大家看惯了大片了吧,所以对特效什么要求比较高,希望大家更多地包容和认可!看到大家都是恶评,我身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基本上是觉得拍的没什么问题的,起码这种题材的该有,在市场上不买票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现在我们年轻人普遍都对中国神话和古史传说缺乏深刻的认识,这部影片的更有价值,在历史真实还原也是比较认真的,这其实与执政党的意识教育真没什么关系。这是民族认同的工程,只能说,大家看惯了大片了吧,所以对特效什么要求比较高,希望大家更多地包容和认可!看到大家都是恶评,我身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基本上是觉得拍的没什么问题的,起码这种题材的该有,在市场上不买票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详细】
    10585192
  • 用心棒
    2017/1/19 21:16:07
    时间之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里有一个隐秘的人物,起初她不存在,被彭于晏和邓超的父子情(恨)所遮蔽,直到整个故事宇宙开始运行,她在精心设计下出场,我们才发觉她可能是重要的,又可能仅仅是一个引发行动的麦格芬,然后经过连番妙趣横生的解谜(其微妙之处让人想起《回到未来》),我们才了悟她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里有一个隐秘的人物,起初她不存在,被彭于晏和邓超的父子情(恨)所遮蔽,直到整个故事宇宙开始运行,她在精心设计下出场,我们才发觉她可能是重要的,又可能仅仅是一个引发行动的麦格芬,然后经过连番妙趣横生的解谜(其微妙之处让人想起《回到未来》),我们才了悟她确...  (展开)
    【详细】
    8301252
  • 两京倦客
    2022/4/12 10:24:00
    八十年代的改革神话

    八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电影,反映84、85年政治民主化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电影结尾传达中央精神,要进行厂长责任制、经济承包责任制改革,要继续整党以统一思想,“迎接中国改革高潮的到来”,紫杨先生露面。

    看得拧巴,因为电影发行后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框架不断调整,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历史坐标系中会获得不同评价,在84、

    八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电影,反映84、85年政治民主化改革和城市经济改革,电影结尾传达中央精神,要进行厂长责任制、经济承包责任制改革,要继续整党以统一思想,“迎接中国改革高潮的到来”,紫杨先生露面。

    看得拧巴,因为电影发行后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框架不断调整,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历史坐标系中会获得不同评价,在84、85年自然是反映改革精神,89年之后会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在世纪初的胡温时代会被重新欢呼,认为“党大还是法大”振聋发聩,在“新时代”会说“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

    涉及到多方主体,顽固守旧的机械厂党委(以书记马玉为代表)、改革创新的机械厂厂长程戈、中级法院(以法官郭刚为代表)、电视台(以为敏、徐瑛为代表),还有学者(改革派)、省委(保守派居多)等,当然每个单位里也分新旧,法院和电视台里也有守旧求稳的老干部。主线有两条,一是郭刚审判线,强调法律、法院、法官的价值、党不能大于法、要依靠司法解决社会矛盾。二是程戈承包线,强调程戈搞承包制调动了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或者说主题有两个,一是法治建设,二是国企承包制改革。

    关于法治问题,为了凸显法治的优越性和旧势力抵触法治的保守思维,刻意表现党委书记马玉等老干部对待法庭审理程序的无知、对法官的傲慢,还让马玉在法庭上问出“那么党的领导到哪里去了呢”,制造党和法的虚假对立。电影提到问卷调查(如果有人伤害了你你会怎么办,30人选择以牙还牙,67人选择私下了结,只有3人愿意上法院),试图以此来证明司法不被信任而法治建设任重道远,这夸大了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作用,潜台词甚至是将其作为唯一救济途径。但是“被伤害”并未说清情节轻重,选择私了是人之常情,在后来的司法建设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法律只是兜底。更何况制约群众选择司法途径的因素,除了法治观念外还有诉讼成本。电影后面由T省省长出面召开记者会发表讲话,面对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省长回答去翻党章,党章总纲表述是“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电影里这一段应该是关于“党大还是法大”问题的较早呈现,电影以及当时探索政治民主改革的中共的立场很明显:法大于党。这种典型的自由派发问后来被“新时代”被揭穿(党大还是法大是个伪命题)。接下来提到的法律不能被舆论左右、不能被政治干扰,也体现了唯法律倾向,还有党是人民公仆、党委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执法机关要监督党员等,这些表述都反映了当时知识界、社会舆论以及党内改革的一般倾向。

    关于国企承包制问题,其实更重要,电影也在论证承包制优势上花了很多心思。几次庭审辩论实际上是关于国企承包制优缺点的辩论赛。核心论题有三个,浮动工资制、开除工人、招收劳教人员。

    首先是浮动工资制,程戈搞浮动工资制,给表现优秀者发奖金,以此来调动积极性,马玉则批评其是搞金钱刺激、资本主义歪风,要保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这个问题马玉回答得没错,物质利益刺激会滋生私有制的意识形态,发奖金会产生贫富差距。如果摆脱对“积极性”的迷思,马玉的质疑回答起来并没有像电影里看起来那么容易。

    其次是开除工人,程戈按照承包合同开除了五名不符合要求(很可能是效率要求)的工人,其中包括省委第一书记的小舅子刘煌。电影为了证明开除的合法性,塑造了刘煌游手好闲的形象,并借此表现主角程戈的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大锅饭养懒汉也是个老问题,大锅饭是否一定会养懒汉可以讨论,社会主义通过政治教育提高自觉性的方法(政治挂帅)与物质利益刺激的孰优孰劣也可以讨论。但可以明确的是,对大锅饭下提高工人积极性的问题,解决办法不能是赋予厂长开除工人的权力。“铁饭碗”的政治意义正是要打破雇佣劳动制下资本家、管理者对劳动者的生杀予夺大权,要保证劳动者不受侵夺的“铁”一般的劳动权、就业权,以此来塑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劳动者主体性。

    有趣的是,物质利益刺激、厂长拥有巨大权力都属于五十年代被批判的苏联“一长制”(厂长负责制)模式。所以苏联国企的“一长制”与资本主义的泰勒制本身就具有一致性,强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权威,用奖金来刺激积极性,自上而下进行管理,在生产方式上,除了由国家而非企业自身制定生产计划外,与资本主义企业没有区别。而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进步,正是在克服苏联“一长制”的基础上,拿出了超越“马钢宪法”的“鞍钢宪法”(核心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与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让工人掌握实际的生产过程,参与管理,打破生产中的等级法权,真正成为劳动的主人。这些当然是电影里的程戈以及八十年代厂长责任制改革的鼓吹手们考虑范围之外的政治逻辑。所以国企改革不能走承包制、私有化的道路,也不能走官僚化的道路,官僚治厂还是资本家治厂,这是比烂逻辑。要走鞍钢宪法、经济民主、工人治厂的道路。

    最后是招收劳教释放人员,程戈招收劳教释放人员为工人,理由是要改造他们,社会不能放弃他们,党委老马的反对意见是认为他们道德品质不过关,要保证工人队伍的纯洁性。双方的理由是电影制造出的虚假对立,以此表现程戈的人道主义和爱子情怀(其子也是劳教人员所以更能理解这类群体)。这和党委指责程戈贪污公款但其实是用来搞科技研发和保送员工上大学的手法一样,是制造对立以突出程戈的道德高尚没有私心。电影所掩盖的两个问题,一是开除不合格工人和面向社会招工的实质是要招收优质劳动力,仅招工本身当然不能说明雇佣劳动制的复苏(社会主义国企如何超越子承父业的招工制度也是个问题),但至少可以说明国企不再以员工利益为目的,而是优胜劣汰以招收优质劳动力为目的。二是电影中没有点出劳教问题背后的社会背景(或者在当时这是人所共知),大量劳教释放人员出现,难以就业影响社会安定,正是八十年代严打结果。

    马玉三十年不换房,是作风朴素的老共产党员,他的顽固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所以后面也检讨自己。电影这样的安排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叙事,即老干部们对改革的犹疑阻碍只是思想保守,不够解放,所以要进一步整党统一思想,“迎接改革高潮的到来”。电影将法治建设、城市国企改革两条线并列起来,塑造了程戈郭刚两个思想开放的改革英雄人物,并且还提到两年间的其他案件,如土鸡大王霸占民主人士院子,县委副书记动手打死邻居等,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合理解决。这种并列无非在制造一个改革新旧的对立局面,不改革就会有种种矛盾得不到解决、万事皆休,一改革则迎刃而解、一通百通,这大概也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改革神学”。

    【详细】
    143332885
  • 午歌
    2020/12/16 22:39:30
    人生有很多白日梦被我们活成了黑色幽默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或许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这段开场白过于经典,当《夏日往事》的长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或许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这段开场白过于经典,当《夏日往事》的长镜头在光影中徐徐展开时,我脑子里忽然划过了这段念白。是的,青春与夏日有着太多相似的意向:炎热、炽烈、阳光充足,漫长无边……

    13060438
  • 小可爱
    2020/3/24 15:11:54
    安利女主

    太喜欢女主了,敢爱敢恨,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没有做错凭什么让着你,三观很正也很善良,再知道自己认错人以后也很坦白的告诉了男主的哥哥。

    她教会了我对待沈真那样的人没什么包容可言,你越退让她越得寸进尺,就应该强势的让她没有一丝可能再去诬陷你欺负你,你没必要和她讲道理,自己不行自己穷就要用恶心的思想去看待任何对她友好的人,这样的人真的就应该送她去医院看看,喜欢女主

    太喜欢女主了,敢爱敢恨,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没有做错凭什么让着你,三观很正也很善良,再知道自己认错人以后也很坦白的告诉了男主的哥哥。

    她教会了我对待沈真那样的人没什么包容可言,你越退让她越得寸进尺,就应该强势的让她没有一丝可能再去诬陷你欺负你,你没必要和她讲道理,自己不行自己穷就要用恶心的思想去看待任何对她友好的人,这样的人真的就应该送她去医院看看,喜欢女主

    【详细】
    12431192
  • 外人
    2017/10/27 16:33:27
    未付梓出版的一手人生
  • 句单单
    2018/6/18 1:10:41
    《快乐星球之三十六号》献给快乐随心的少年

    有一个强大的IP横跨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那便是由张惠民导演执导的《快乐星球》。而由此改编的少儿题材科幻电影《快乐星球之三十六号》即将于6月30日公映。原班人马横跨十四年再度集结,看完试映会的观众纷纷表示已被升级的强大视效征服,对快乐的渲染以及对善恶的明辨,让人重拾童年记忆,使得这个暑期档充斥着欢笑、泪水与回忆。

    有一个强大的IP横跨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那便是由张惠民导演执导的《快乐星球》。而由此改编的少儿题材科幻电影《快乐星球之三十六号》即将于6月30日公映。原班人马横跨十四年再度集结,看完试映会的观众纷纷表示已被升级的强大视效征服,对快乐的渲染以及对善恶的明辨,让人重拾童年记忆,使得这个暑期档充斥着欢笑、泪水与回忆。

    9438357
  • 磐石中咂蜜
    2023/1/17 22:01:03
    不要为明天忧虑
    整体比较现实,局部相当浮夸。喜剧效果不错,看一集猜三集的剧还笑了好几次。 全剧的关键转折在怀孕,如果提前认清顶层操纵的关键手段(欲望和恐惧),男主早就可以退休了。 男主最后几分钟躺着担心的那些事,我从中学担心到无固定期限合同,直到现在2023年我担心的事情几乎都...  (展开)
    整体比较现实,局部相当浮夸。喜剧效果不错,看一集猜三集的剧还笑了好几次。 全剧的关键转折在怀孕,如果提前认清顶层操纵的关键手段(欲望和恐惧),男主早就可以退休了。 男主最后几分钟躺着担心的那些事,我从中学担心到无固定期限合同,直到现在2023年我担心的事情几乎都...  (展开)
    【详细】
    14894217
  • nothing纳森
    2021/10/20 17:27:58
    爱与告别,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母子关系这一复杂的命题。

    这么近,那么远

    孩子名叫小军,故事从他接受采访开始。彼时的他已是知名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母亲的书,写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悔恨,对母亲的回忆便在主播犀利的提问中徐徐展开。他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近。小时候,他会在家门口等待加班晚归的母亲,哪怕倾盆大雨;他会把母亲夹给自己的红烧肉悄悄放回母亲碗中,因为他知道,肉很珍贵,母亲也一样;他会在母亲遭到男人欺负时用胶水封住每家每户的锁眼,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保护母亲;他还会时常装病,因为只要这样,母亲就会留在他身边……

    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但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需要这片天了呢?大概是从母亲以为他好为理由,为他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从母亲时常给他打电话,唠唠叨叨总担心他出意外的时候;是从他发现自己受家庭影响,在感情上畏首畏尾的时候……

    似乎每个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都曾有过这样起伏变化的阶段,曾经这么近,后来那么远,直到我们大了,母亲老了,老到世事无常,将要如断线的风筝般离我们而去时,才会幡然醒悟,记起那些曾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刻,想要让母亲享受世间最美好的甜;想要再次承欢膝下,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想要为母亲扛起一片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却再没了机会。

    这么近,那么远,是时间带给每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悔恨。

    终究是,意难平

    母亲名叫碧云,温庭筠曾有诗言:“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恰契合了碧云的一生。碧云的一生,是不被理解的一生。年轻时,她违背家里定下的好亲事,执意要嫁给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男人,众人不理解。结婚几年,那个曾经支持自己的男人变了,赌钱、出轨、浑浑噩噩,她毅然决定离婚,带小军净身出户,众人不理解。遇见真爱,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男人远走异国,众人不理解。

    为了孩子放弃真爱,自己扛起重担,再没组建家庭,众人不理解。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理解的女性,却独立、自强、聪慧、勤劳、美好,无论生活掀起多大巨浪,永远温和而平静地淌过生活的难。

    可惜的是,她将美好都给予了别人,却将苦难留给了自己。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正是她与梅众的爱情。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谦谦君子,两人相识相知,小心翼翼捧出最纯粹的真心,跨越了国界与语言,终于在这大千世界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当碧云知道小军不愿意与自己一起远走异国他乡时,便忍痛割舍了这段感情。她克制地道别,决绝地切断了与梅众的一切联系,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破了心防。

    书店里,两个年轻小姑娘,讨论着“我爱你”的诗意说法。“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那是梅众曾经对她说过的话。原来啊,每一个选择披上盔甲的母亲,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脏,每每午夜梦回,终究是,意难平。

    母与子,光与影

    碧云是小军的镜像,小军是碧云的影子。两人都曾为梦想执拗,撞南墙也不肯回头;两人都曾对感情小心翼翼,克制隐忍,孤注一掷;两人都曾为家庭舍弃一切,前路迢迢,尝尽孤独。母亲曾经是小军的光,后来变成他想要摆脱的影,而后,小军又称为了母亲残年的光。这对母子相依相伴,成为了彼此最难割舍的存在。

    全剧看似在讲述两个人的经历,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母亲与孩子,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但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与生老病死的告别中,渐渐读懂了人生。碧云身上,有每一个母亲的影子,小军身上,是每一个孩子的集合。含蓄如我们,也都曾像小军一样,不敢向母亲表达爱,亦来不及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说一句告别,于是悔恨便蔓延了今后的人生。

    但整部剧最好的地方,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说爱与告别。当碧云与小军搬到新房子,将要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人生时,两人坐在夕阳下,互相说着“我爱你”。当碧云与梅众渐生情愫时,梅众在微风吹拂的湖边,对碧云郑重告白:“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当碧云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并非不告而别,而是拿起电话,对梅众说出了再见。爱与告别,也许是每个人的成长必修课,要好好说爱,也要好好说再见。

    【详细】
    139442245
  • Narcissist
    2019/2/2 15:48:56
    德国民粹势力抬头

    本文原刊载于公众号“输出OUTPUT”上,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本文原刊载于公众号“输出OUTPUT”上,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详细】
    993266
  • 路人
    2019/8/19 9:41:38
    特效很假,剧情空洞荒诞

    不知道8点几分怎么来的。象鼻虫会学人说话?飞到人嘴里能咬死人?好怕。富豪弄个那飞机,直接跳海然后上岛,厉害了。大王花舌头挺厉害,主动飞出来缠人,mmp。秘密基地的大门男主没见过为啥手掌按上去门就开了?男主中麻醉枪晕倒后,面对满地怕的鳄鱼怎么逃出来的?鳄鱼在洞里存那么多尸体干毛啊?洞口那么亮,为何女富豪轻易就放弃了逃生,强行煽感情,总之,看到评分8以上,还以为外国片呢,进来一看是国语片,一下就

    不知道8点几分怎么来的。象鼻虫会学人说话?飞到人嘴里能咬死人?好怕。富豪弄个那飞机,直接跳海然后上岛,厉害了。大王花舌头挺厉害,主动飞出来缠人,mmp。秘密基地的大门男主没见过为啥手掌按上去门就开了?男主中麻醉枪晕倒后,面对满地怕的鳄鱼怎么逃出来的?鳄鱼在洞里存那么多尸体干毛啊?洞口那么亮,为何女富豪轻易就放弃了逃生,强行煽感情,总之,看到评分8以上,还以为外国片呢,进来一看是国语片,一下就凉了一半(国产一惯拍不好这种冒险片),但还是抱一点希望,毕竟评分8个多呢,可是看了一会还是失望了。哎~什么时候能有突破呢?

    【详细】
    10422265
  • 冰凿花
    2018/4/11 9:38:43
    求第三部

    第二部有个遗憾,F为什么还没找出来?还有第三部吗?相对于第一部,第二部有些减分,有些案件相对于第一部,逊色了不少。不过整体还是可以的!看了开头的人,可能体会到我在第一部中说到的那种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和对组长的遭遇的悲哀。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案件,叫挽歌,推荐大家去看,其实在揭开谜底的时候我被回放吓到了,摸摸我的心脏~

    第二部有个遗憾,F为什么还没找出来?还有第三部吗?相对于第一部,第二部有些减分,有些案件相对于第一部,逊色了不少。不过整体还是可以的!看了开头的人,可能体会到我在第一部中说到的那种受害者变成施害者和对组长的遭遇的悲哀。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案件,叫挽歌,推荐大家去看,其实在揭开谜底的时候我被回放吓到了,摸摸我的心脏~

    【详细】
    928817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