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312474
  • Aurora
    2022/5/17 13:44:00
    “没有受害者的犯罪”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  (展开)
    朋友曾问我:“在上世纪,是否曾有从西德反向逃往东德的人呢?” 我一时语塞。因为以前听到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大多都与反抗、理想和自由有关,好像只有由东向西的逃离才符合逻辑。 但我忘记了还有这一些人,他们在西德被“钓鱼执法”、被投入监牢。或许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曾动...  (展开)
    【详细】
    14401215
  • woodman
    2010/5/12 17:09:33
    喜剧,但想到一年前和四年后……
    政治课老师偷懒,放这部老电影代替讲课,说老实话我没理解他本意是希望我们从中感悟些什么,想来大多数同学也不会有这感悟的闲心。

    孤立地看,电影本身还是不错的,比较单纯,意图明确。就是今日仍令同学们笑声不断。

    但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它的拍摄背景是什么?一定还未到那十年。因为我们知道那时候出品的“文艺”作品比如样板戏中,是没有此片中这样的男女感情描写的。

    政治课老师偷懒,放这部老电影代替讲课,说老实话我没理解他本意是希望我们从中感悟些什么,想来大多数同学也不会有这感悟的闲心。

    孤立地看,电影本身还是不错的,比较单纯,意图明确。就是今日仍令同学们笑声不断。

    但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它的拍摄背景是什么?一定还未到那十年。因为我们知道那时候出品的“文艺”作品比如样板戏中,是没有此片中这样的男女感情描写的。

    果然,本片是1962年推出的。

    1958年,“大跃进”开始,农业战线“喜讯”频传。在这个背景下作家李准下乡,历时两年写成小说《李双双小传》,在《人民文学》1960年第3期发表。因受欢迎,随即获得电影化的机会。作者亲自改编剧本。当时形势已变,小说里故事情节原本是围绕“大跃进”中妇女办食堂来进行,而此时公共食堂政策已经破产,中心事件便改成了农村如何发挥妇女劳动积极性,正确开展评工记分。按此拍成了这部电影。

    《庄子·在宥》有言:“几何侥幸而不丧人之国乎!……一不成而万有余丧矣!”“大跃进”的牛皮吹爆了不打紧,紧接着带来的就是“三年大饥荒”。1959年到1961年,正是作家采风、写小说、编剧本直到剧组拍摄出这部色调明快的农村题材喜剧电影这一过程的同时,真实的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什么?

    以前描写战争的残酷常用“伏尸百万”这个词,在这场大饥荒面前“百万”却也不算什么。《李双双》是以河南为故事环境,但就是在河南一省,据统计这三年便饿死了两百万百姓。

    1962年《李双双》公映时,饥荒刚刚结束。在电影里你看不到农民们有丝毫忍饥挨饿的迹象,大家都心情愉快,干劲充足,天空也是那般明媚。

    我不苛责作家和剧组为什么不反映真正的现实,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四年后,又一场浩劫开始,历时十年,这回连此片中夫妻间、情侣间充溢的“人味”也不能有了。
    【详细】
    3263796
  • Pocky
    2021/7/21 17:19:55
    《一天》 ??
    算是恐怖游轮,源代码,明日边缘的简的叙事模式,故事发展上多了一些伏笔。 剧情整体不难猜到。看了不到10分钟就知道了,类似源代码吧,但相较于源代码,虽然编剧做了一些改变和添加和只是故事的发展叙事不算特别流畅和合理,有些刻意。 特别是最后的结局,感觉是为了happy end...  (展开)
    算是恐怖游轮,源代码,明日边缘的简的叙事模式,故事发展上多了一些伏笔。 剧情整体不难猜到。看了不到10分钟就知道了,类似源代码吧,但相较于源代码,虽然编剧做了一些改变和添加和只是故事的发展叙事不算特别流畅和合理,有些刻意。 特别是最后的结局,感觉是为了happy end...  (展开)
    【详细】
    13693221
  • 白头豕
    2014/12/17 16:04:50
    姜文是一个怎样的导演
    给一步之遥写了一篇观影后的影评,在这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60374/

    为观众站队,《一步之遥》失败了,不是因为观众是“王天王”

    -------------------
    给一步之遥写了一篇观影后的影评,在这里: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60374/

    为观众站队,《一步之遥》失败了,不是因为观众是“王天王”

    --------------------------------------------
    本文是写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


    理解姜文导演和他的电影,需要先引入三个视角。第一个是政治的视角,第二个是姜文价值观的分裂,第三个是姜文艺术手法的特征。

    姜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也是一名政治性很强的导演。姜文至今执导的四部电影,全都是把政治题材隐藏在个人故事中的电影,讨论的政治议题也都是中国社会中争论得最撕裂的那一类。所以,理解姜文这样的导演和他的电影,必须引入政治的视角。没有基本的政治认识,则很难看懂姜文在电影中寄寓的各种隐喻。

    姜文是一名价值观分裂的导演。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姜文个性塑造最为深刻的当然是他的童年时代,这便是毛时代的中国。而姜文在事业上的成长和成功则贯穿了整个改革开放。姜文的感情世界是偏左的,主要又是偏英雄主义的;姜文的理性世界是偏右的,主要又是偏精英主义的。这种价值观的分裂,良好的记录了中国的时代巨变对个人的影响,并通过艺术创作反映在姜文的电影中。

    姜文还是一名非常有才华,却过于自恋的导演。爱看电影的姜文是导演电影的姜文最重要的一名观众;由于把才华都用到了满足属于他自己——这个知识和艺术水平都极高的观众——身上,导致姜文电影不接地气,或者说极度自恋。

    -----

    引入了这三个视角,再来看姜文的电影,一些规律就比较容易摸清楚了。姜文所有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以及《让子弹飞》,都有极强的政治隐喻。然而一些电影人按自己的政治立场轻易对姜作评论,反而陷入他的诡计了。正因为姜文自己价值观是分裂的,所以在他每一部电影中也寄寓了分裂的两种价值观。不愿意直白地站队,使得姜文有意用暗喻的手段隐藏真实想法。而这使得姜文电影总是场面好看,人物丰满,但立意晦涩难懂。也让影评人有了见仁见智的机会,各取所需,尽情地对姜文电影做出符合自己立场和价值观的解读。

    我理解的姜文是这样的:

    首先,作为主体的姜文,拥有对劳动人民的真诚情感,不但能分享底层百姓的艰辛苦难,还能够欣赏和赞美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真诚。他愿意用普通百姓的评价尺度来看待自己,这是毛时代教育的道统。但姜文也有毛时代青年心中普遍存在的深入骨髓的英雄主义情结。那时候的青年,都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样,在毫无政治知识的情况下,幻想自己成为革命英雄。迷恋的只是舆论的风向,而非真正的革命事业。英雄主义情结,和姜文对自己出众才华的自恋很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姜文身为导演左的一面。

    而作为客体的姜文,是中国电影界三十年来最优秀的人之一,锋芒毕露。改革开放之初,否定毛时代的文艺大爆发,也是通过姜文这些才华横溢的演员来打开局面的。这样的姜文,在整个社会向右转的三十年中,凭着他的才华,像濮存昕、陈道明等人一样,很自然地融入了精英圈子中。在左翼社会(从经济基础,到道德,到文艺)瓦解崩溃的三十年中反而获得了极大的名誉、财富和地位。长期的张弛、妥协,和地位成就混合在一起,使姜文思想自由主义的一面也非常洗练。

    姜文明白很多底层劳动者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金钱的力量、权力的力量、名誉的负累、富人的道德、精英的真情等等。在一些受苦的底层群众眼中十恶不赦的富人,姜文也能感受到他们有血有肉的一面。

    姜文也明白精英们难以感知的事情,比如劳动人民的美好、善良、勤劳和伟大。他对劳动人民偶尔崭露的粗鄙和缺乏教养有明显的宽容。同时对权贵富豪对底层人的剥削压迫有强烈的同情和义愤,却并非感同身受。

    姜文无论是做演员还是导演,对群众的、精英的这两种社会秩序,两种艺术尺度,都能心领神会,游刃有余。这是其他导演演员不具备的优势。

    这样的姜文最擅长耍他的花招,在左翼的语境下讲自由主义,在右翼的语境下讲人民英雄,让我们这类有个人立场、价值观,想对姜文电影自取所需、引导舆论的人很是头疼。姜文总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性和精英们赞叹的美术感,把他的真实想法包装得晦涩难懂,因此造就了许多经典的误读。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误读,右翼看《鬼子来了》,看到的是中国人好面子、愚昧、麻木、奴性、窝里斗等等。得出来一大堆西式的、精英式的结论。最后姜文角色被日本人行刑,人头落地、瞑目而死的这幕画龙点睛,也被解释成民族向强权臣服的劣根性。《鬼子来了》满足了部分精英逆向种族主义的自残倾向,而被右翼大为赞叹。

    姜文在《鬼子来了》中,的确没用传统左翼对劳动人民无限歌颂的语境,且明显不认可毛时代左翼对大众的觉悟和力量的夸赞。这的确是典型的右翼语境——在愚昧的群氓中开展叙事。然而姜文又在这种语境下赞美最底层劳动人民,赞美中国人无比美丽的善良、真诚和无所畏惧。

    为此姜文刻意制造了两个不可能的超现实的对比:

    一个是,挂甲屯全村百姓对杀鬼子一事都表现出胆怯,但到结尾遭日本人屠杀时,下至小孩上至残疾老人,没有一人求饶或害怕,全都怀着极大的仇恨手无寸铁与鬼子们拼命。

    我们知道,现实中的中国人肯定有敢对俘虏下杀手的,也肯定有在屠杀面前尿裤子的。电影中超现实的极大反差,是导演故意为了让人意识到,不敢杀鬼子,表面上看是“愚昧”和“胆怯”,骨子里却其实是善良,善良而已。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是因畏惧才不杀人,到了日本人屠杀,就该畏惧得跪地求饶了。姜文准确地表达了底层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善良的畏惧”,当你反抗欺负只能杀死对方时,反而只好隐忍了。这在中国武侠片中也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之一。而真正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懦弱的时候,应该是他面对死亡的时候。

    于是再看电影另一个超现实的对比:片中所有的日本鬼子,在得意时都威风八面,被俘时、尤其是面对死亡时全都胆小如鼠奴颜婢膝。战俘营里马大三手持刀具,追得所有日本兵抱头鼠窜。

    与中国人懦弱的背后是善良相比,日本人荣誉骄傲的背后却是奴性,是盲从日本军国主义对人的控制。

    而姜文扮演的农民马大三,在手握鬼子生杀大权时彷徨犹豫、胆怯焦虑;而在昔日的俘虏在法场上对自己行刑时,却能圆睁怒目死盯着持刀切下自己首级的仇人。这才是电影结尾点睛之笔的寓意所在:马大三临死对仇人也没有丝毫恐惧,人头落地也得有气节,于是死也瞑目了。之前黑白片灰暗的色调突然变得刺眼得明亮和鲜红,好像一切都只是落地人头脑海中的闪回,现实却是明艳地刺眼的鲜血淋漓。

    死也瞑目这点,作为全剧的点睛,也充分体现了姜文的自恋。他在接受访谈时强调了他想战胜中国人记忆中对日本军刀的恐惧。但结局主角怒目而死,既不能安抚左翼奋发图强的满腔热血,也破坏了右翼把民族彻底批判的自残快感,只满足了姜文幻想自己在现场的英雄气节而已。

    这便是姜文在右翼语境中讲的左翼价值观的结果。

    与《鬼子来了》相反,《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其实是在左翼的语境下描述右翼的情感。这和大多数影评人的理解也大相径庭。

    《阳光灿烂的日子》,右翼影评人普遍觉得对文革批判不够,过度地表达了姜文对童年各种性冲动、暴力冲动背后的青春气味的怀念。这种基于个人的军队大院式的“阳光灿烂”,反而掩盖了右翼想塑造的哀鸿遍野。

    所以,《阳光灿烂》中“太阳”的一语双关(“红太阳”毛泽东在世,以及姜文童年的灿烂体会),使这部电影在一个正面评价文革历史的语境中展开。

    但电影中的一切故事,其实都是针对左翼历史叙事的解构。在电影中的姜文童年时代,时代的主流语境是进步、文明、道德、奉献,以及为了革命事业的持续与各种敌对势力做坚决而残酷的斗争。

    我们从电影中看到的,却是权贵子弟们偷看西方情色电影,天天吹牛打屁无所事事,泡妞抢女人,下馆子斗富,找茬打架,动手极狠且成群结队,一个老大背后一片帮闲小弟,而且背后比得是父母势力。这一幕的青年和旧社会的纨绔子弟唯一的区别,在于腐败堕落的同时,脑子里幻想的却是成为革命英雄那样受人瞩目爱戴。这是联动覆灭后,文革高干子弟在上山下乡前的真实写照,却也让革命的主流宣传变得可笑而且无耻。

    所以姜文本质上还是在左的语境里讲右翼的价值观,讲革命话语背后的性、暴力、自私等种种人的原始欲望,这是自由主义反乌托邦题材的经典叙事,和1984也没太多本质区别。之所以满足不了右翼,只是因为文革是右翼集中控诉和谩骂的对象,到了姜文这里仅仅作解构而已,太不通人情罢了。而左派对这部电影的盲目推崇,也仅仅是为了各应右派而已:你看,你们口中那个暗无天日的文革,怎么在姜文这里还是阳光灿烂的呢?


    另一部《太阳照常升起》,同样是左翼语境下的右翼电影。

    电影通篇都是劳动人民非常熟悉的场景,充满着表面上的质朴和欢快。可故事描述的却是毛主席陨落那一年,平凡人们个人的生活变故,通篇没有引入时代巨变,最多也只是姜文和崔健聊感情问题时背景广播里的声音。

    电影却用“照常升起”做标题,本身就是再次讲述自由主义者的情感——对人们而言,再重大的历史进程,即便是毛泽东去世,也大不过房祖名和姜文两个角色普通人生命中的变故,根本不值得在他们生命的舞台中纤毫提及。

    故事中黄秋生和周韵两个经典的配角,也表达了右翼精英在左翼社会中难以言喻的痛苦。《太阳》中的疯妈,因为年少时忠实于“爱他人”的心情而成为了军人的妻子,在丈夫的影子中默默无闻地生活,不仅背井离乡,也离开她所喜爱的精英文化—— 一种对生活的一切细节洋溢着审美,渴望被欣赏被怜爱的文化—— 这是左翼语境下才有的,类似于娜拉出走那样的故事。

    在丈夫去世后,疯妈爱他人的一面又指向自己百花丛中天使一般的儿子。然而当儿子长大之后,疯妈爱他人的这面便失去了依托,而精英的那一半灵魂通过一个有关鞋子的梦醒过来,重新占据了人格。这个女人也是从小就渴望被爱的,渴望被欣赏的,她小时候正是因为这种渴望才痴迷过一次红鞋子。梦醒了,也是疯妈爱人的自我死了,渴望被爱的自我醒了,但在这个人人勤勉无人在意高级审美的小山村,疯妈的精神世界不可能得到满足。她如此优秀的诗性和美丽,只会换来无穷的孤独感。以至于她想逃离这个世界,自己建一个精致的石头房,作为灵魂的新家

    姜文导演深知左翼社会对个人审美的漠视,也懂得欣赏精英女性在知识、智力、外观、气质上的美好。姜文带着强烈的审美深爱着他的妻子也是剧中的演员周韵,这样的角色如果放在毛时代会是如何呢?

    于是疯妈买鞋、修房子,在高处用吴语吟诗,终于找回了属于精英的真情、优雅、美丽和自然,却在底层社会的“别人”眼中疯掉了。对这样的人而言,扭曲的是社会的理解力而不是自己。于是,死亡是疯妈唯一通向内心真诚的途径。从获得真诚的角度来说,疯妈被解放了。因为导演无比怜爱这个角色,所以让她死得都很抽象。

    这部电影中,黄秋生扮演的老师之死与疯妈相得益彰。为建设祖国的理想而回国的知识精英,却在政治斗争中被埋没。一个既显老又不帅,个性沉闷的教师,却因为其文艺气质而受到了广大年轻女性“湿漉漉”的青睐。这反而承托了左翼社会对知性的客体审美是多么匮乏,本身就是右翼的经典控诉。

    黄在“摸屁股”事件中遭到了不公正审查,可这种审查在他心中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他的确有过摸屁股的冲动,他有很强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自律。虽然事业还不如意,但生命是服从在自己的意志之下的,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这是在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不被祖国认可的前提下,维系黄秋生角色生存的精神支柱。

    可他的认罪居然被醉心于派系斗争的新领导给赦免了。表面上,得利于一场政治斗争,赦免了一次诬陷。可事实上,这等于宣布对黄秋生角色重于泰山的自尊和自律,在政治斗争的大环境下也是轻于鸿毛的。一口气吸过来,一口气能吹走,而黄秋生的自由选择,在命运面前其实是自欺欺人。

    与疯妈被社会价值观否定的真诚和自然一样,黄秋生角色要在不被理解的社会中兑现内心的尊严,唯有一死来反抗。他在无罪释放后,却手插口袋轻松赴死,这个反差极大的画面,无非是宣示我从过去到现在,就从来没在乎过你们的道德评判或是利益关系,用死的抗拒来证明自己选择的崇高地位。选黄秋生扮演这个角色是非常恰当的。黄秋生作为香港老派毛左派和成功的电影人,精神世界和姜文有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

    这两个角色都是用赞美人性的手法来表达对左翼社会价值观缺乏包容和理解力的控诉。对右翼而言,这种控诉存在最大的缺点,只是极端地追求了个人本性的实现,却没有将抗争矛头指向左翼的社会秩序。姜文价值观的分裂导致他着力没有挠到痒处,结果很多右翼也不太能看懂了。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这两部电影中,姜文是一个右翼的艺术家,在左翼的语境里表达右翼人的精神世界。

    右翼的精英总喜欢哀叹“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的“美好”,在底层社会中遭受的忽视和践踏。他们以精英之腹度劳动人民之心,总觉得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对虚名与利益的追逐,只有审美下的冲动才是真诚的,只有自律下的道德才是高尚的。

    与疯妈类似的角色也出现在《投名状》中,徐静蕾扮演的苏杭富家小姐,在乱世里唯一的依靠却是连基督教十字架都不认识的大老粗土匪。只有李连杰这样高贵出身的军人才能理解她的美好。徐静蕾角色的死亡,也同样表现出自怜自爱的精英们对社会的恐惧感,自己珍视的一切在强大的社会暴力面前不名一文,仅仅因为误解和冤枉就被轻易的抹杀。

    李安在《色戒》中做得更加过分,他描写了一个家境衰落的王佳芝;因经历过富裕生活的熏陶,即便流落底层也拥有旁人不及的优雅和高贵。与疯妈的情况类似。沿着李安的叙事思维,在丧权辱国的历史背景下,两情相悦的王力宏因其底层人灵魂固有的不自由,却服从道德虚名把她的初夜也让给唯一去过妓院的“同志”,恰好只有罪孽深重的日本走狗才具备真实地欣赏和怜爱她这种美好的能力。在内心对这种被爱的渴望驱使下,王佳芝背叛了社会道德虚名,迎来了死亡。这就是李安的本意,在(右翼的)个人真情面前社会伦理也是无足轻重的。

    这些精英们因其阶级属性,陷入自我关注的囚笼中,别人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动的,自己的一切言行都是被审查的,总是无法理解左翼文化中因真心关爱他人、为人奉献而形成的社会伦理。姜文就生活在精英们那个阶级所在的世界层面中,他要表达右翼的情感也相当流畅自然。

    姜文之前的电影,其情感是一左一右;那《让子弹飞》到底该算左还是右呢?

    窃以为《让子弹飞》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情感,都是左的,是《太阳》之后的回归。刨去《让子弹飞》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它在一些至关重要的地方都反映了深刻的“左”的思辨,例如:

    1、 辛亥革命的主导者既有革命者,也有大财主(黄四郎)。革命成功后,大财主成了新的剥削阶级,而革命者坚持志向,却成了新社会里的土匪。这简直是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到继续革命 的必然性的直接论据

    2、普通县官都是跪着给财主要钱的,三七开,真正的统治者是财主。这涉及了当今左右翼最深刻的论战之一:人民的苦难是强权政府造成的,还是剥削阶级资本家造成的。姜文选择了后者。姜文像个左翼一般地认识到:官员们好贪腐的道德亏欠根本不是人民苦难的根本原因,官员只是傀儡,收完90年的税后滚下台走人就是。根本原因是阶级斗争;真正的统治者,剥削阶级,靠着他们豢养的假“张麻子”们,把好官都杀死在路上了

    3、县官挣财主的钱,发给穷人。这又涉及了左右翼另一个核心争论,强而有力、能与剥削阶级对抗的政府是否有必要?右翼主张强力政府就是坏的,腐败是其必然;而左翼主张要靠“好”的专政来保护人民利益。姜文以县官身份恶斗黄四郎,恰是革命建国后仍要靠专政政权继续与剥削阶级斗争的逻辑。

    4、叫张牧之的人不能做土匪,人们认为做土匪的就该叫张麻子,而且一定满脸麻子凶神恶煞。这又是群众观点,和精英观点的一次碰撞。中国的右翼总是认为革命者聚集的都是社会上成功不了的一帮“losers”,为颠覆社会牟取私利才会铤而走险。难道就没有一些有才干有知识的人,因为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而奉献一生投入革命事业?革命者只有“麻子”、不能有“牧之”?归根结底还是自私自爱与仁义的区别

    5、跟“这帮人”“玩不起”的张牧之,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只能上山去做土匪张麻子。而当他真正要解放穷人的时候,发现一定得“玩得起”。拯溺者不得不濡!这是中国人从儒家到革命者,一切投身于革命实践的人必须懂得的道理

    6、玩阴谋诡计,张牧之被黄四郎三番两次玩残了。好人跟恶狼斗,能靠嘴皮子吗?改良道路,议会民主有出路吗?最后还是要靠暴力革命。

    7、四个土匪精英打不下土豪的碉楼,得靠鹅城大众的觉醒和斗争,枪杆子里才出政权!

    8、先锋队要做的,把碉楼的铁门打得千疮百孔。子弹打穿的问号在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答案是可以的,剥削阶级的暴行早就已经教育好人民了,只要把武器发给群众,再给人民一个胜利的榜样,人民就能够团结起来踏破千疮百孔的铁门,势如破竹地攻占碉楼。

    作为一个左翼青年,叹息一声姜文的英雄主义情结还是太重了,带穷人分了一个五代土豪的家产,就急着与敌人惺惺相惜,与兄弟们各奔前程。这是英雄需要的功成身退式的圆满,却不是革命者需要的死而后已式的圆满。胜利不是永恒的,斗争才是永恒的。打土豪分田地,离真正的胜利还远得很,远得很。

    但作为观众,无法丝毫苛责?没有姜文这部爷们到极致,却也血腥、暴力、粗口、自虐、搞基、三P、露点的R级电影,三十年来就根本没有一部符合左翼价值观的受欢迎商业大片了。《让子弹飞》还是把许许多多观众心中深埋已久的斗争情绪,重新以英雄主义的途径给诱导了出来。这是几千篇理论文章也达不到的宣传效果。作为左翼青年,对他还是应该感激的。无论看到右派们在赞美《让子弹飞》还是大骂纳粹,都是一件乐事。

    这三部电影的分析,体现了一个擅长拍政治隐喻电影,价值观分裂,才华横溢又过于自恋的姜文导演。那么问题来了:

    在《一步之遥》上映的前一天,应该如何预测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呢?

    ——如果按本文中姜文左一次右一次的惯性,那这部商业电影的价值观应该是极右的,叙事语境也是右的。只是故事背景是在文革,预告片又透露了悲剧气质,右的语境下的时代崩坏,总会引发左翼对时代的控诉。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补完姜文存在的左的一面。今天还不知道这个预测是否正确,明天应该能看到了
    【详细】
    72547919
  • 凌点三十分
    2022/4/9 20:14:18
    记录一些映后故事

    拍摄历程与技术问题:2012-2017年导演留驻家乡拍摄素材(包括但不限于这部),2016年完成拍摄,2017年送审,2018年上映。因此虽然先前积累了独立纪录片的制作经验,但这是首次拥有40-50人拍摄团队、资本与市场力量介入的经历,所以在剧本写作时需要参考、迎合各方意见和价值,在现场需要进行各部门(灯光、录音、镜头)协调、沟通,前期需要拉投资,后期也得跑宣发。

    拍摄历程与技术问题:2012-2017年导演留驻家乡拍摄素材(包括但不限于这部),2016年完成拍摄,2017年送审,2018年上映。因此虽然先前积累了独立纪录片的制作经验,但这是首次拥有40-50人拍摄团队、资本与市场力量介入的经历,所以在剧本写作时需要参考、迎合各方意见和价值,在现场需要进行各部门(灯光、录音、镜头)协调、沟通,前期需要拉投资,后期也得跑宣发。但所幸是出镜的所有演员都是彼此熟悉、信赖的村人,习惯于大型机器与镜头生硬地插入日常生活。而且虽然剧情是虚构的,但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真实的(比如聪聪哥哥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意愿和真的就在拍摄一半的时候走了,虽然最后又叫回来了),唯一存在的技术问题是需要在拍摄前告知演员们镜头的位置、大致的剧情,剩下就是相信他们的能动性、尊重他们的生活经验,取消剧本的限制和复杂的要求,那么在前3、4条的状态和效果都是最自然的。拍摄完毕后,因为受到侯孝贤的影像风格和长镜头影响,所以请了两位台湾的后期,另外迫于之前选定的一首歌高达10万的版权费压力,林峰也负责了这首报恩民乐片尾曲的编曲。制作完毕后,送审环节的修改意见比较仁慈,除了要对上述片尾曲的歌词进行政治脱敏、加上歌词字母后,还要改动聪聪哥哥作为童工的打工镜头和广东求学的红包情节。导演持续专注、记录云洁和蒋恒蒋鑫之后的状况,已跟拍十多年,目前云洁在高三,也因为影片获得了不会过度的关注和刚及所需的资助。

    拍摄独立纪录片与剧情长片的态度:纪录片的成本低(2-3人、10-20万)、技术性低、自由度高,表达上更为私人;剧情片完全相反(这部拍摄团队40-50人、总成本100多万)。两者的诉求完全不同,但需要平衡,以拍剧情片补贴纪录片,但相同的基础是技术要求,有了技术也可以接商业短片恰饭还债。但导演之后应该会专注于纪录片拍摄。

    社会关怀与从影心路:作为乡村留守儿童,生于斯长于斯,因为身份原因天然地熟悉、关注家乡、乡人,喜欢和儿童接触,注重教育,尤其是通识、常识教育,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这些关怀在他的儿童题材、乡村题材中得到了表达,近两年的也转向了退伍老兵、性少数群体的议题,正在筹备的是农民工题材(农民工、随迁儿童、留守儿童长大后)。导演的孩子也来了现场,他希望可以给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电影的方式给社会注入更多无论正负的能量与声音,也庆幸自己童年受到了文学和电影的影响,在大学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也因为这份热爱和心愿不会被既定安排所左右。虽然前几部的成长是艰难且缓慢的,但现在有可以立足之地,也在慢慢还清友人的钱(泪。在谈及这部分的时候,特别感受到了一份坦诚和真诚,感受到了与现场所有的联结。

    出来后在楼下转了转,发现清仓区又补了很多书,而且质量比上次好了很多,激励了购书欲,重回十年前,上头买三本,顺带结交了一个新的法社会学研究计划,希望别烂尾了,也希望之后在闲来没事摸到这些书来调剂的时候,也能记得我今天对它们产生兴趣、希望得到的阅读体验。

    【详细】
    143281325
  • 一起去闯荡江湖
    2022/4/16 5:02:32
    记录一下

    害死小师妹阿绣那段真是最大的硬伤。

    这盒饭领得也太随意了,简介还写误会……光石中玉抱住小师妹死缠烂打,在古代这就够他死的了,在现代怎么也是过失杀人以上。小师妹死了,师兄弟居然还一脸平静给石中玉出主意。真的可怜,被设定成冷漠寡言的边缘人,死得还这样无足轻重,唉

    害死小师妹阿绣那段真是最大的硬伤。

    这盒饭领得也太随意了,简介还写误会……光石中玉抱住小师妹死缠烂打,在古代这就够他死的了,在现代怎么也是过失杀人以上。小师妹死了,师兄弟居然还一脸平静给石中玉出主意。真的可怜,被设定成冷漠寡言的边缘人,死得还这样无足轻重,唉

    石破天和叮当的对手戏,一看就感觉电波对不上。果然还是油腔滑调的石中玉和古灵精怪的叮当更登对。石中玉一会哄得叮当开心甜蜜,一会又惹叮当生气吃醋,情感的波动,碰撞,爱情就这么酝酿出来了嘛。

    石中玉从被山民救起,到流落街头,卷入玄铁令的争夺,前后这才几分钟。在和谢烟客的对话时说自己是小乞丐,被街上的人叫做狗咋种,居然还能这么魔改…

    港剧的快节奏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这也太无厘头了,见到灯神不许愿居然把灯神坑住自己跑了…石中玉骗骗老顽固就算了,同样的小聪明在魔教教主面前玩,真是找死啊

    五毒教主为什么着紧救石中玉?就因为跟她装哑巴的那段对手戏?这节奏也太快了

    石中玉真正喜欢的是冬儿,跟叮当,铁珊瑚都是习惯性的口花花。每次都是叮当去找石中玉,而冬儿是石中玉去找她。

    不过可惜冬儿的演员不行,还是叮当最可爱,女主里面演的最有灵气。而从人设上来说,冬儿只是最常见的柔美女,远不如少女叮当和御姐珊瑚有吸引力。

    石破天和阿绣也是天生一对啊,劈柴做饭,相处默契淡然,和石中玉叮当这对小冤家是截然相反的两面

    最后几集boss战的氛围铺垫做的真不错,可惜打败贝海石的这场动作设计虎头蛇尾。本以为是兄弟同心放大招,结果是特效突然之间搞死boss。元神出窍对战引发天雷,劈死了贝海石。这也算对应前面不停在说的天意,贝海石刚到山崖遇到的雨云也算是伏笔了。

    前中期石中玉的感情戏最好看,最后几集石破天成了主角。

    经典武侠剧。满分的

    【详细】
    143401043
  • 鲁镇周可儿
    2017/7/9 17:44:15
    跟什么都有关系,就跟原著没关系

    几年前我看了今何在的《悟空传》。在那几年,《悟空传》是一本很流行的书,年轻人都要看上一看的。那时我有一位室友,从不洗澡,同室人被熏得头晕目眩,对其百般恳求,奈何郎心如铁,打定主意不洗澡,心硬程度令人发指。有一天此人看了这本《悟空传》,感动得泪水涟涟。这书有多么打动人心,可见一斑了。我当时看了此书,说不受一点触动那是假的。后来听说这个故事要拍成电影,我心心念念盼了好久。

    几年前我看了今何在的《悟空传》。在那几年,《悟空传》是一本很流行的书,年轻人都要看上一看的。那时我有一位室友,从不洗澡,同室人被熏得头晕目眩,对其百般恳求,奈何郎心如铁,打定主意不洗澡,心硬程度令人发指。有一天此人看了这本《悟空传》,感动得泪水涟涟。这书有多么打动人心,可见一斑了。我当时看了此书,说不受一点触动那是假的。后来听说这个故事要拍成电影,我心心念念盼了好久。

    毕竟西游记这个大IP,产出了不计其数的电影。且不说经典的《大话》,这几年口碑还过得去的也有好几部,比如《大圣》和《x游降魔》之类。《悟空传》眼睁睁见人家火起来,似乎也想借一借IP东风,拍一部成功的商业电影出来成一个火烧连营之势。现在一看,这电影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不仅没火烧连营,反而把火给浇熄了。打动人心的能力完全没有,倒是让人看了想打人。打人是犯法的,所以我不打人,我只能打个嘴炮吐槽一下。

    是,我知道周星驰的孙悟空超酷超有范,疯疯癫癫让人一看就想笑,但是大家都来学是不是就有点尬?尤其还是学得不咋地的。一身腱子肉的壮汉彭于晏牺牲自我强行活泼可爱一惊一乍的时候,我真的感觉有点羞羞。更何况大家一言不合就开打,然而主要矛盾点也只有一个家家酒式的“保卫花果山”。我知道彭于晏很擅长动作戏,不过为了动作戏而动作戏,不太好吧?就像很多朋友们擅长睡懒觉,但是一天睡25小时的话也会有点头晕。天蓬拿的那是什么兵器?传说中的小猪飞刀?还有孙悟空的金箍棒,对不起,那个形象真的让我联想起了“x医生掏耳朵视频”里挖出的黑色棍型耳屎。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由于太浪费经费所以就不出场了,改为俞飞鸿姐姐的天尊来担此重任。天庭这么恢弘庞大的设定也没办法顺应节俭的好风气,统统砍掉算完,为避免天庭太磕碜再加上一个地球仪,哦不,天机仪,齐活。天尊出场的时候,我不由得出戏到了《x天记》里面的圣后,还连带着“学院”之类的设定。虽然没找到学院的学生在哪里,学习什么知识,不过既然设定说有,那就算有好了。但是这么说的话天尊其实也就是个校长,什么校长这么厉害?我思前想后,除了邓布利多,可能就是常凯申吧……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搞懂,为什么剧组要花钱请欧豪。你去搬一个欧豪的蜡像来,其实形成的效果也差不多。如果嫌蜡像不能够演动作戏的话,可以制作一个欧豪头部模型头盔,找一个龙套戴在头上就可以达成最终效果,反正欧豪的脸也是不动的,演天蓬屈才了,应该演不动明王。天蓬的霸道总裁感情戏,也是相当横冲直撞,不明不白就开始了,理由就是一个“前世姻缘”,简直就是《小二黑结婚》里面小芹娘的至理名言:“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当然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小二黑结婚了,可见我老了,所以我看不懂这片子是不是应该先自我检讨一下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但是我作为一个中老年人,还是要表扬一下欧豪,因为他来演感情戏有一个优点,就是让跟他对戏的女演员看上去格外灵动可爱,连郑爽看上去都是实力派了,这是什么精神?这是甘于奉献的精神啊同学们!当今世界,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像欧豪这么舍己为人?没有了!

    比起天蓬不知所以的感情戏来说,主角的感情戏,多少还是有那么点循序渐进的,比如天宫厨房心跳剧情,比如互围围巾剧情,艾伦·悟空与紫·阿克曼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虽然没看出为什么(可能因为彭于晏长得帅吧),但总算还有路径可循。阿紫的扮相一眼看上去差点让我这个脸盲症以为是舒淇,还以为跳戏进“x游降魔”了。彭于晏说阿紫围巾上绣的猴子像一只狗,小伙子,你错了,不是她绣得像个狗,而是你演得像…

    本片复杂多变支线剧情看得我目不暇接。为了让几位神仙主角与村民渐(qiang)渐(xing)产生联系,恨不得每人都分配一个鸡零狗碎小故事:天蓬跟小月拿着石头谈恋爱,二郎哥跟大娘吃着地瓜母子情,卷帘门和小朋友玩千手如来小游戏,大家一起用姨妈色床单制作晚霞——这个创意堪比“用x纸巾把海水吸干,湾湾的小朋友就能过来玩了”——没让人感觉神仙与花果山更亲近,反而觉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剧情搞得稀碎,好好的菜剁成鸡食儿。等到后面齐天大圣的bgm响起来的时候,我真是忍不住开始心疼音乐了,这一段bgm为各式各样好看的难看的孙悟空出了多少力?这简直是一段劳模音乐啊朋友们!能不能别再消费它了?它已经很努力了!

    最后的动作戏,简直引人入睡。剧情不够,动作戏来凑。最后再强行升华一下主题,拔高立意。男女主的对话听起来十分套路,我竟无动于衷。也不知道是片子难看还是我比较冷血了,我希望是后者。对了,看到最后我也不知道金蝉子的戏份去哪了,难道这是一部综艺大电影《师父去哪儿》吗??

    感觉本片跟什么都要联系一下,bgm时不时来一段经典港乐,演员也借鉴各种星爷舒淇一大堆前人优良风格,故事模式参考各种西游IP电影,就是跟原著那本书一点联系都没有,大概算是同名的同人作品?还是利用片名赚一波淑芬的人民币?又或许是怕原著描写的主角精神太过怼天怼地所以不能过审?其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电影最后还是放了唯一一点原著相关,就是书里最出名的几句话:“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这几句话在电影里怎么体现的,不管你们发没发现,我反正是没发现。

    如果非要拿本片与其他同类IP电影比个高低,那么最合适与之相较的大概是《x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演员都不是小咖,前期宣传工作也没少,知名度更不用说,结果最终成片故事迷,剧情迷,人设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鼓捣了这么长时间,最后拿出这样一部既八杆子打不着原著的迷作。西游IP不知道还要被消费多久,只能希望观众对西游IP的热情可别被这样的神片磨光了才好。

    【详细】
    86542403
  • 野马般的思路
    2013/10/13 15:08:00
    浪漫派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地抱着:有爱就够了,爱能解决一切,爱能拯救一切,这样的念头去恋爱,才会更加深刻地在某个年龄醒悟过来,意识到曾经这样的念头是多么可笑和无奈。


    我爱这电影里一切的浪漫:电影开始的飙车场面,北京城在凌晨时分依旧灯火辉煌,温柔的晚风吹拂着喵喵的头发,急转弯的时候亮亮用手保护在她胸前;摄影棚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拍,在亮亮带头鼓掌的作用下,划上完美句号;酒吧里亮亮为了取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地抱着:有爱就够了,爱能解决一切,爱能拯救一切,这样的念头去恋爱,才会更加深刻地在某个年龄醒悟过来,意识到曾经这样的念头是多么可笑和无奈。


    我爱这电影里一切的浪漫:电影开始的飙车场面,北京城在凌晨时分依旧灯火辉煌,温柔的晚风吹拂着喵喵的头发,急转弯的时候亮亮用手保护在她胸前;摄影棚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拍,在亮亮带头鼓掌的作用下,划上完美句号;酒吧里亮亮为了取悦喵喵不惜献唱一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即使他完全记得《灰姑娘》的每句歌词;这样就俘获了姑娘的芳心,或许是因为,电影的时间背景是2006年吧。

    而对于喵喵来说,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搬家的时候,亮亮的前女友跑来折腾,她拿起抹布“装模作样”地使劲擦了几下台灯。或许这是第一次,别扭在两人之间生发。这个别扭最终通过一场性(和谐)爱就得以解决,倪妮展现了她天生的妩媚动人,恰到好处的裸露和喘息,不能不让人承认这个世界上存在天生尤物。

    矛盾于是顺理成章地在两人之间生发。我们常常以为矛盾的由来各种各样,包括性格、距离、三观、经济……各个方面的差异,却往往忽略了,感情也是可以产生矛盾的。

    整部电影应该是堆砌了所有情侣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争执场面,以及不断挑战恋爱关系底线的事件。对于蒋亮亮来说,他的爱人是一个会翻电话簿、突然袭击、吵架的时候以死相逼,手里攥着酒瓶以命相挟,甚至在家安装了监视设备的女朋友,而另一面,对于喵喵来说,她的爱人是一个会在她出差的时候连夜泡吧,跟前女友揪扯不清,从不会在她矫情的时候安慰她、总是夺门而出任她在背后哭泣追逐的男朋友。你很难说谁是谁非,感情的世界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决断的标准,只看谁有包容的能力。

    如果你要的只是一时欢愉,那确实,有爱就够了;但如果你要的是持久的关系,包容的能力才是必需品,而这种能力,无法和爱划等号。

    我只是不知道,一次又一次的妥协究竟是可以磨去爱还是会升华爱。

    电影院中的观众们对两人的互相折磨表示唏嘘,而电影的影评也集中火力于两人的矫情和”作“上,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是这种状态啊,即便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都明白,那些争执没有必要,那些伤人心的话没有必要,可是我们究竟要怎样,要花多久,要经历多少人才能学会不去犯那些矫情的错,而当我们真的不再犯错的时候,那个我们深爱的人究竟还在不在?

    电影结束在夜晚飞驰的车里,两人的表情依旧茫然,仿佛经历梦一场,在这场充满快乐、思念、猜疑、暴力、悲伤、失望的梦之后,两个人的心里除了疲倦还能剩下爱么?

    爱情是一个太难太难的难题,我愿记住这电影中每一丝浪漫的情节,却不愿意去猜测它最终的结局。
    【详细】
    63251147
  • ??
    2022/6/23 15:35:48
    恶魔在身边

    内容简介:齐悦一直暗恋着篮球队队长源伊,终于在姊妹淘的鼓励下决定告白,谁知告白时因为紧张过度,错把情书交给了大一的新生──江猛,并且发现江猛是妈妈寻找的真命天子的儿子,也开始了她挥之不去的恶梦。

    内容简介:齐悦一直暗恋着篮球队队长源伊,终于在姊妹淘的鼓励下决定告白,谁知告白时因为紧张过度,错把情书交给了大一的新生──江猛,并且发现江猛是妈妈寻找的真命天子的儿子,也开始了她挥之不去的恶梦。

    14471305
  • 玉米地里吃了亏
    2022/1/12 15:38:56
    看了结局实在忍不了!

    很多年没有写影评了,看了结局实在是忍不了了!内心好比被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

    嗜血法医忠实粉丝..当年看第八季结局的时候..接受不了..把保存的八季的剧集都删了..我觉得 dexter 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的确!dexter 在猎杀连环杀手的时候,连累了自己身边的人,他自己也确实是连环杀手,但是他身边的人的死能怪他

    很多年没有写影评了,看了结局实在是忍不了了!内心好比被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

    嗜血法医忠实粉丝..当年看第八季结局的时候..接受不了..把保存的八季的剧集都删了..我觉得 dexter 不应该落得如此下场..的确!dexter 在猎杀连环杀手的时候,连累了自己身边的人,他自己也确实是连环杀手,但是他身边的人的死能怪他嘛?虽然举例不是很恰当:警察为了抓罪犯,罪犯抓人质反抗,人质不幸死亡也应该怪警察吗?医生医好的人犯法杀人了,是不是也要找医生负责呢?不是谁犯了事就应该找谁负责吗?嗜血法医第七第八季就开始强调 dexter 害了身边的人,包括这部杀魔新生,也一直强调这点!这其实是非常没有道理的!

    再来说会这部剧,为什么一星甚至零星!结局太强行了,为了结局而结局,为了让主角死而死!导致很多漏洞暴露出来,加上这样的结局严重影响了嗜血法医忠实粉丝的心情,糟蹋了他们的感情!打一星的原因罗列一下:

    1.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点。dexter 不应该落得如此结局。西方的观念对于杀人犯来说,是零容忍的,所以当初第八季的时候,会是这样一个结局。但是编剧为了不引众怒,最后给个镜头假死,但是也导致了相当多的粉丝对这个结局不满。dexter 虽然是杀人犯,但是他专杀连环杀手,汉尼拔我看不下去,但是嗜血法医我追了八季,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吧。虽然不奢求编剧让他找到自己的幸福,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他有个善终。哪怕就是一定要死,或者说只有死才是他的解脱,也一定不要用这部剧的这种结局,这种弑父的结局无异是最差中的最差!

    2.一个女警,追查一个乡野连环杀手几十年没有一点眉目,追查 dexter 就几天,几个星期?虽然这种比较不恰当,但是能力强弱却是一定的,能有这种能力追查 dexter 这个班科出身杀了百多个连环杀手的前法医,追查个乡野连环杀手不可能这么多年一点眉目也没有。有能力的刑警不会只对一个案件有能力。

    3. 没有尸体无法立案调查。女警发现了这么多人失踪,有怀疑但是却一直没有立案,dexter 暴露被调查,也是尸体被发现才开始立案的。 matt 没有尸体,只有一根钛钉在dexter家里被发现,这种别说是证据,旁证都未必算得上。dexter在matt 失踪案里最多只能算嫌疑人,逮捕都不够证据逮捕,最多只能算协助调查,相反matt的老爹更值得怀疑,正常逻辑都怀疑不到dexter身上去!

    4.海湾屠夫会先往脖子打麻醉剂,杀人,脖子会留下针孔,体内有麻醉剂残留。而女警发现这点就把dexter联系成海湾屠夫,当做证据,非常可笑了,怀疑可以怀疑,怀疑怎么怀疑都行,但是当做证据,就别逗了!

    5.暴露matt老爹的秘密基地。这个行为就更加可笑了,这么做等同于坦白他就是海湾屠夫。他可以对他儿子坦白,那是因为他儿子走上了他的路,他需要坦白去引导,哪怕自己被发现,被曝光,他都不希望他儿子走上不归路。这样的情况下,他才对他儿子坦白,但是对于女警呢?有啥必要?

    6.dexter越狱逃跑!这个就更更更可笑了,规则第一条,不要被抓到,他也没有被抓到,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杀人犯。他在审问室里和他儿子说得就很清楚,他以前经历过更糟的,女警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他完全没有必要杀了Logan越狱。这么做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他手上有无辜人的血,好让他死在他儿子手上(强行弑父结局)。

    7.补充6。dexter这样越狱就证明他是逃犯,就等于被抓了,违背他第一条规则。他带着儿子能跑哪去?怎么让儿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或者正常人的生活?他不惜坦白自己是连环杀手,也想儿子放下心理包袱,当正常人,现在要越狱带着儿子当逃犯?这样除了死,没有其他选择了(人设崩塌,强行弑父结局2)。

    8. Harrison 行为站不住脚。前九集塑造的人设,内心阴暗,自己也有伤人和杀人的冲动,把他老爸杀坏人这种行为称为蝙蝠侠。而第十集因为老爸杀了一个无辜的人就要弑父?那么他弑父以后就应该自首而不是跑,这叫大义灭亲,正义!跑了就说明他内心还是那个Harrison。那么他就可以理解dexter 也就不应该弑父。这就是悖论了!

    9.女警的行为同样。他能放了杀了连环杀手dexter的Harrison,那为什么不能放杀了连环杀手的海湾屠夫dexter?同样是双标悖论!

    10.dexter到底怕不怕自己的身份曝光,怕不怕见Batista?正常情况下,我觉得是怕的,毕竟现在有了新的身份,被人翻家底查旧账,万一真查出什么来,自己就歇菜了。但是被当做嫌疑人抓住,要冒险越狱杀警察来避免见Batista,这就本末倒置了。在交流会上Batista说了,海湾屠夫案已经结案,官方不想在查下去,因为这案子给警队抹黑,只想尽快结案,更不会从一个警察翻案查到另一个警察身上,这只会让警方不断打自己脸,丢的更是高层的面子。所以真到了身份要曝光的时候就曝光好了,又没有证据,官方也没有重开档案的打算,杀警越狱更是完全没必要。

    十个点没有办法接受。编剧带着任务来的,让Dexter死的任务,让他儿子弑父的任务。Dexter的演员老了,那我们就让他在第八季就完结不好嘛?为何要开第九季,还给Dexter这样一个结局。Dexter如果一定要死,为什么不能在和他儿子坦白以后,自首以后自杀?让他儿子明白,杀戮并不能换去内心的平静,不能带给他真正的普通的平凡的生活。杀戮的锁链需要斩断,不能这样父传子延续下去!这样的死,我想很多影迷,很多dexter迷都能接受。

    但是这样一个弑父的结局有多少观众会买账子承父业的Harrison?他父亲教导需要调查,取证,然后在杀手面前让他承认自己的罪行,最后审判。Harrison没调查没取证,没证实是否教练真的死于他父亲之手,直接审判,而且弑父以后自首未果逃亡,这算什么?又要沐浴阳光又要身处阴暗?真是恶心到了!

    果然一部剧追到最后烂尾不算最恶心的,最恶心的是一部剧追到最后烂尾之后重启,之后更烂尾!

    【详细】
    141362775
  • 2021/8/16 10:55:00
    忠犬流浪记

    该片讲述了搜救犬叮当在自己的训导员因伤退役后苦苦追寻他的故事。运用倒叙的手法消防员与叮当的感情发展,说明叮当逃离住所的故事背景。我在电影开头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哭了,消防员在病床上与叮当对视,叮当的感情与姿态抓住了我的心。在后面的情节中,一直随着狗狗的经历而揪心、难过。对比之下,男主的演技显得有些逊色,并不能持续地感受到他对狗狗的感情,会觉得有些不连贯,也可能有讲述篇幅少、人物不够丰满的原

    该片讲述了搜救犬叮当在自己的训导员因伤退役后苦苦追寻他的故事。运用倒叙的手法消防员与叮当的感情发展,说明叮当逃离住所的故事背景。我在电影开头十分钟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哭了,消防员在病床上与叮当对视,叮当的感情与姿态抓住了我的心。在后面的情节中,一直随着狗狗的经历而揪心、难过。对比之下,男主的演技显得有些逊色,并不能持续地感受到他对狗狗的感情,会觉得有些不连贯,也可能有讲述篇幅少、人物不够丰满的原因。狗狗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寻找主人,甚至在最后是拖着一条受伤的腿去追逐主人的踪迹。反观消防员,在得知叮当流浪在外时只是找了一天,就将此事委托给了他人。一种不值得、不甘的情绪涌上来,而且男主在找叮当时,只是向他人询问有没有看到过这只狗,难道不应该拜托他人帮忙注意码头的同时,在附近多逛着找找吗,而且这件事情已经具有了一定热度,完全可以在网络上借助网友的力量找寻踪迹。在狗狗的回忆中,消防员将他接走时有路过洪崖洞,这是重庆的景点,但是他们其实是成都消防,不知道这一点是bug还是没有讲清楚。

    13800674
  • Kill tcyxzmy
    2019/1/8 1:15:46
    《惠特尼》——一个影像中的美国梦兴衰

    人物传记型纪录片,尤其是女性人物传记纪录片一直是纪录片界引人关注的焦点。区别于目前市面上诸多的女性传记纪录片中更愿意有选择地通过纪录片制作者的视角主观展示和塑造的部分女性近乎扁平化的符号式形象,曾因《九月的某一天》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荣誉的凯文·麦克唐纳导演的叙述享有“美国甜心”美誉的著名黑人巨星惠特尼·休斯顿生平的年度新作《惠特尼》一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收集了大量客观向的

    人物传记型纪录片,尤其是女性人物传记纪录片一直是纪录片界引人关注的焦点。区别于目前市面上诸多的女性传记纪录片中更愿意有选择地通过纪录片制作者的视角主观展示和塑造的部分女性近乎扁平化的符号式形象,曾因《九月的某一天》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荣誉的凯文·麦克唐纳导演的叙述享有“美国甜心”美誉的著名黑人巨星惠特尼·休斯顿生平的年度新作《惠特尼》一片却反其道而行之,收集了大量客观向的影像素材内容以进行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与剪辑。由于惠特尼·休斯顿成长、生活的时代适逢电视影像、影像病毒式传播化、私人便携式影像纪录流行化的时代,乃是一个十足的影像爆炸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样的纪录片制作者更多地素材整合空间与想象力的可能,而后者在任何意义上对于纪录片的制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样地,在如此影像爆炸的时代,大多数人们对于像惠特尼·休斯顿这样一位女性的认知了解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基于影像在各个途径传播的过程。但是本质上,人们通过其认知、了解到的惠特尼·休斯顿的各式形象及其随岁月与环境改变而带来的主观与客观变化,也都是通过影像制作与传播者主观、片面地选择甚至歪曲后再进行传播乃至二次传播的。尤其是作为这样一位出生卑微、生于60年代美国种族矛盾多事之秋的黑人女艺人来说,她能够如何地突破肤色、环境的桎梏几乎一夜之间成为那个年代“美国梦”的象征,她也就能够被大众与影像捧起的浮华所淹没乃至迷失从而跌落下神坛。

    但确切地来说,无论是作为这样一部纪录片的制作者还是哪怕仅仅一名普通外人来看待惠特尼本人在这时代浪潮中的起起伏伏,集中聚焦与讨论的关注点和信息却依旧只能来源于那一个又一个跨越时间的影像之中。这是人物传记纪录片乃至所有影像艺术一直面对的难题,即如何通过影像尽可能地展示和塑造人物形象,尤其以真实、立体的女性形象为甚。

    如果说前文提及的诸如导演选择性地展示与连接影像素材仅仅是体现导演或剪辑本身的意识的话,那么在全片中并不多见的惠特尼·休斯顿直接面对面的采访谈话内容理应在本纪录片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不同于家庭私影像片段中惠特尼那或活泼自如、或慵懒不羁的神态举止,公众镜头下的惠特尼·休斯顿只能在采访中更多地选择压抑自己的本性。这诚然是惠特尼作为一名女性、尤其是一名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主流世界里可以预见到的各色掣肘之一,但归根究竟,惠特尼从小生长的环境与受到的意识形态教育与其日后八九十年代大红大紫、被一代人尤其是美国黑人奉为“美国梦”偶像的环境与大众意识形态的截然不同乃至脱节是造成她后来迷失自我、放纵对女儿教育的根本原因。惠特尼事业与经济上的成功不能掩盖其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种种的无谓内耗,这对于一个出身传统天主教教育熏陶的黑人女性的内在摧毁力是巨大的。她能够无时不刻地将对上帝的旨意与爱挂在嘴边,但往往现实中却不知如何真正地践行。

    在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里曾对当今的影像输出“大加指责,认为它麻痹了观众的想象力”;“麻痹了观众的判断力,以致观众不再能够区分‘感知’和‘想象’、现实和虚构”,并进一步指出文化工业“越是能够成功地凭借技术制造出与现实客体相像的复制品,它就越能使人轻易相信外部世界只是电影所展现世界的简单延伸”(斯蒂格勒《技术和时间3——意识犹如电影1》)。毫无疑问,当代哲学家们的这些鲜明观点在侧面也表明了如惠特尼·休斯顿作为第一批影像爆炸时代诞生的超级巨星兴衰的必然性乃至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惠特尼及普罗大众间所共有的由于外部影像爆炸输入而对其健全认知、意识形态发展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与危害;反之而言,也尤其能够启发像纪录片、人物传记这样特殊体裁的影像作品来探索如何真正完整地表现人物、事件与时间。

    由于影像工业的批量化、流水线式制作、产出与影响,使得在处理纪录片所需影像素材的时候往往容易令人陷入素材同质化、堆砌化的围城之中。尤其对于人物生平这样的内容,人物成长的时间流必然会与其他人群(包括同时代的观众人群)的成长时间流产生交集,从而极易形成潜在的重复。

    作为第一名黑人女性被贴上普世“美国梦”情感寄托标签的影像时代巨星来说,借助有声活动图像、电视直播、电影等等使其家喻户晓的影像技术,从根源上讲其目的还是为了所谓“文化工业”与意识形态的图形化输出而服务。而此时惠特尼本人的所谓女性意识也好,独立意识也罢,无论惠特尼是否为其时代女性形象的代表或被代表,在好莱坞浩浩荡荡的娱乐产业丛林法则下都显得形单影只,甚至时常孤立无援。这也是惠特尼·休斯顿一生的真实写照。悲哀的是,即使是所谓“客观”的纪录片,如同一般叙事影片一样,往往也仅是一个强调电影制作者与观众意识相互“重合”的时间客体。斯人已逝,关于惠特尼真正的心路历程与饱满形象,可能我们从未也不能再从电影中领略得到了。

    自決

    2019.1.8

    【详细】
    98812045
  • 葉芃
    2018/6/21 15:54:29
    一帮无法理解的劫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来是一群雇佣兵,老板出尔反尔不要他们了,他们要去跟老板要债很正常,不就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打了嘛。然后在这里就开始不走寻常路了:老板说我把钱给你们,雇佣兵们说用不着,我们自己能搞定,只要你告诉我们是哪个银行!老板说出银行的名字然后就被雇佣兵们打死了。然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来是一群雇佣兵,老板出尔反尔不要他们了,他们要去跟老板要债很正常,不就是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打了嘛。然后在这里就开始不走寻常路了:老板说我把钱给你们,雇佣兵们说用不着,我们自己能搞定,只要你告诉我们是哪个银行!老板说出银行的名字然后就被雇佣兵们打死了。然后,...  (展开)
    【详细】
    9445252
  • PJF
    2019/10/18 10:41:47
    你活得好就行,我会与过去说再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说是不是很无聊或者很好,但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看一下。马丁和前女友爸爸这样看上去有点尴尬的关系,在寻找前女友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很多小笑点。 而真正让人寻味的是在车上和Gallo说自己很想回去床上大睡一场,然后结束掉这段曾经的感情(事实上已经结束),并且想...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不说是不是很无聊或者很好,但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看一下。马丁和前女友爸爸这样看上去有点尴尬的关系,在寻找前女友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有很多小笑点。 而真正让人寻味的是在车上和Gallo说自己很想回去床上大睡一场,然后结束掉这段曾经的感情(事实上已经结束),并且想...  (展开)
    【详细】
    1058125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