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巢影评

140954216
  • 不可描述
    2020/7/15 23:05:33
    一部不太及格的轻松小甜剧

    情节逻辑很生硬 全员有病

    夏蒂不喜欢有钱人的人设很奇怪,也没有任何有力解释

    男友认真严肃地说自己很有钱的时候,居然第一反应是他为了讨好自己装有钱;男友送她昂贵的摩托车,她也坚定的以为对方只是穷逼;真 偶像剧式脑残

    还有女主被房东刁难男主出面解救这一段,完全为了衬托男主而把女主塑造得不仅懦弱还没脑子,我真不觉得女主这样的处事能力能让她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情节逻辑很生硬 全员有病

    夏蒂不喜欢有钱人的人设很奇怪,也没有任何有力解释

    男友认真严肃地说自己很有钱的时候,居然第一反应是他为了讨好自己装有钱;男友送她昂贵的摩托车,她也坚定的以为对方只是穷逼;真 偶像剧式脑残

    还有女主被房东刁难男主出面解救这一段,完全为了衬托男主而把女主塑造得不仅懦弱还没脑子,我真不觉得女主这样的处事能力能让她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后期女二的作恶动机我也不是很懂,一方面她一步一步发展方圆,对方圆有很深的情感连接,所以第一次被辞退后虽然很多优秀的公司抛出橄榄枝,她都拒绝了,只想回方圆工作;另一方面居然,为了情仇,加上几句教唆,白切黑,转头就剽窃设计给对手公司,抹黑方圆…

    然后结果朋友几句劝,良心又回来了,转头又黑切白……女二这么不稳定的情绪、态度还影响到了她工作中的决策,比如为了报复女主,直接让一个初级行政助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打杂的)顶替女主的职位成为首席设计师的助理????这真的不是一个正常的30岁职场精英会表现出来的。为了凑剧情,后期女二的人设真的崩得不行

    除掉以上几位,还有其他几位大概也是有什么疾病。

    男主爸爸:我还以为是剧情有什么转折呢,不然为啥男主爸爸一直不道歉,仿佛有什么隐情又不说出来,结果拖了一整剧,最后终于道歉了,结果根本没什么隐情,就是他自己利欲熏心…还有最后道歉的时候,趾高气扬,还有脸说自己道歉完全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您是真的一点良心都没,别人家庭因为你的错都毁了诶?你真的没有很在乎

    李哲:法官判错了你爸爸,您就这么接受了?不能再上诉吗?你们不是有证据的吗?只不过是因为方律师没有上交证据导致你败诉,那换个律师重新上诉不行吗?

    李哲爸爸:但凡对诉讼制度有点基本常识,多留个心眼,都不至于被这么摆一道

    男主:中国驰名双标,前面几任助理因为一些情有可原的谎言直接被辞退,到了女主这里,明明也一样呢,怎么你就突然能接受了?

    女主舅舅:对女主从小到大被欺负的种种一直视而不见,其实我觉得他舅舅也一样坏,没有一点是非观

    总结:编剧简直是逻辑黑洞……但是一些设定细节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女二的名字,聿雯,很符合一个建筑师会给自己的孩子取的名字,这里致敬了建筑大师贝聿铭。

    还有普普!真的太可爱了,全剧最佳!一群大人还没一个小孩子弄得灵清

    服化道:女主造型真的丑…本来女主体态就有点问题,还给配一些厚厚的毛绒大衣,显得脖子更短,男主发型也是…显得很憨憨

    最后…真他妈后悔看了这部剧…男主不说谎不喜欢别人说谎的设定表现出的没有一点可爱,反而很轴很没有同理心。事实上男主的不说谎原则,确实让他树敌不少,阻碍了他事业进步。这些让人不得不感觉:不说谎好像也没什么好的。所以整部剧在探讨的、宣扬的主题,毫无信服力,立意太差。

    总之,谎言这一命题,牵扯到的本就是复杂人性。我甚至怀疑编剧是不是一名单纯的小学生

    【详细】
    127291304
  • 邵小毛
    2014/7/24 20:37:26
    来,谈谈我看到的成长以及其他

    1、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

    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

    1、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冯绍峰演的浩汉:

    处事笨拙,待事天真,嘴上尽是些没来由的自信。
    在全盘接受现实之前,去做未尽的尝试,了一些心愿。
    结果,面无表情地看着幻觉破灭、看着曾经的崇高显得荒唐。
    从此决口不再提起。
    灰头土面,努力做出最帅的姿势,和“天真、任性、自以为是”一一挥别:“嘿!后会无期。”

    这是大多数人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没有那么多争执哭喊。
    所有的剧烈反应都闷在心里,默默地爆炸、破碎、倒塌,然后消化。
    表面上云淡风轻,顶多一场闷酒、一趟远行或几天大觉。
    醒来后还得洗脸上班。
    这是真实的成长,所谓“平凡之路”。


    2、

    重听了朴树的《我去2000年》,对时代变迁和青春的描写可谓完美,音乐性也无可挑剔,边听边下跪。
    《平凡之路》并没有像当年的朴树那样精致,却牢牢掐中我的泪点。

    曾经,我希望我喜欢的歌手都会永远“像个孩子”,柯本、JimMorrison、张楚、朴树??
    我理解现实残酷,所以希望有人可以真的“永远年轻”。哪怕大家都变成了苦闷的中年人,也还想看着他们保留曾经坚信的那些东西,始终风华正茂、不关心柴米油盐。
    当然,都是些幼稚且残忍的一厢情愿。

    朴树们、张楚们面对着周遭的飞速变化一定是不适应的。他们的天真和才华变得极为脆弱,崇拜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帮助。
    于是他们消失,用及慢的速度适应现实。
    还好今年他们两个又都开始了创作。
    对我来说,这也是《平凡之路》的泪点——他终于走出来、试着拥抱现实。他如我们一般也在实实在在地成长了,而为此所写的歌依然动人。

    平凡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也不意味妥协。
    平凡就是接受——接受现实,接受自己该有的样子,不被别人的要求或标准左右,用心走好适合自己去走的路。
    平凡是另一种形式的坚持——去他妈的统一标准,去他妈的金钱至上,去他妈的所谓成功。


    3、
    电影里的这一程,几个青年上路,有所求,却没得到任何答案,最后还是各自奔前程。

    出门看世界,最后留在心里的并不是沿途风景,而是跳出生活之后对生活的冷静旁观和理解。

    我常说单纯的旅行很容易,稍有不顺换个地方便可以重新来过。看似“抛弃一切的勇气”,实则“逃离现实的借口”。
    日常则不同,兜兜转转回到原地,还是得面对自己和那些问题。无法逃避,必须和这个漏洞百出的躯体共度一生,修修补补,原地跌倒原地爬起。能将日常过好才是真的强者。


    4、

    回到影片本身。

    电影笑点很密,有些点很怪,笑起来像是苦笑,所谓荒诞。
    开头不太容易进入,旅馆开始节奏便好起来。
    看似松散,但是有一股劲儿始终温和地扯着人往下看。除了开头,对我来说没什么尿点。

    尤其喜欢袁泉一段。她淡漠地讲出残酷的现实,像是说着别人的故事,尽是隐忍和冷静。她站在街边轻轻说出“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声音微弱,却仿佛猛烈一击,鼻子一下子就酸了。
    这样的姑娘,对现实看得清楚,但不愿彻底熄灭幻想。当幻想不得不破碎的时候,也只是安静看着,仿佛能承受住整个世界的坍塌而毫发无伤。

    台词的逻辑上像是自己和自己玩辩论游戏。
    传达严肃的道理,然后嘲笑它。
    努力地建构观点,然后解构它。
    一边煮鸡汤一边倒鸡汤。

    歌曲除了大家之前听到的,还用了万晓利版的《女儿情》。是我曾经无限循环的一个版本,在电影里听到要泪奔的节奏。

    电影标准层面的问题大家都能看出来,但影片结束后我却只能说“喜欢”。
    没有具体的理由,像喜欢过的很多文艺片一样,它制造了一些极为感性的情绪,恰好打到我。
    从导演第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超出预期。


    5、

    有人说电影是制作幻觉的,应该让观众到电影院里做梦,这样才好卖。
    按照这种标准,《后会无期》不是一个好的商品,造梦又拆梦。

    生活中可供我们做梦的东西很多——偶像剧、游戏、励志故事??为了能把消费者催眠,能力超群的商人们成功地创造着商业奇迹。
    所以像韩寒映后自己说的,让擅长的人去做擅长的事。

    对我来说,喜欢它也许就是因为它没有纯粹造梦,让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无奈、消化着同样的遗憾。
    没什么大起大落,时常矛盾满面。
    所以自嘲,嬉笑,或者沉默。
    平凡又不甘平庸。


    6、

    所以,总结出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啧啧。
    就这样不停地挑战生活,再与之言和。



    【详细】
    67562017
  • 芸片蒸糕
    2012/5/5 21:04:26
    小事一樁
       近日报告缠身,又加思及我那仍显渺茫的前途未来,日子过得很是浑浑噩噩。不过,我仍厚颜无耻地继续不务正业,小说照读,电影、连续剧照看。最近关注的是六六的书《心术》,以及其同名电视剧。

        此剧一播,可谓是无比贴近时事,照进现实。医患关系的紧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近一两年更是越演越热。第一集的剧情,便是在插科打
       近日报告缠身,又加思及我那仍显渺茫的前途未来,日子过得很是浑浑噩噩。不过,我仍厚颜无耻地继续不务正业,小说照读,电影、连续剧照看。最近关注的是六六的书《心术》,以及其同名电视剧。

        此剧一播,可谓是无比贴近时事,照进现实。医患关系的紧张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近一两年更是越演越热。第一集的剧情,便是在插科打诨中述说着残酷的现实生活。医生谷超华为一位因车祸而需急救的病人在家属未到,无病人家属签字的情况下为病人开刀急救,事后护士又因工作繁忙而忘记让病人家属补签。开刀手术是成功的,病人的最终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家属在得知死亡通知后,悲痛欲绝,执意要打官司,而医院的主任则要即将破格升职的医生谷超华承担责任。

        从原著的剧情来看,这位谷超华医生在离开医院后,用一年的时间考了律师资格,专门接医患关系的案子,并且一接就赢。因为他的从业经历及专业知识让他清晰明了医院的工作程序,知道如何挑出病史的疏漏。作者是这样写的,“他拿他曾经学过的十二年的知识,调转枪口专门攻打他的同事”……“这个职业深深地伤害过他,这个医院曾经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保护他,他现在所做的,是他对我们的报复”。

        即便未曾亲历社会的残酷,但我也知道要求一个人做到以德报怨,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强人所难,连孔子都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从前无知,对于他人的批评容易有抵触情绪,现在回想起,却觉得当时别人这么说,也是不无道理的,譬如,初中的语文老师曾多次说我的作文中心不明这件事。

        时至今日,我明白许多道理是相通的,正如各个学科之间,看似毫无关系,实质牵连颇深。那么生活中,工作上的我们,是不是也时常活得中心不明呢。

        为什么有些演员愿意为了某部戏而心甘情愿地被潜规则,甚至主动找上门去,为什么有些医生不收病人好处或者红包便不愿尽心治病,为什么有些公务员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如无物,贪污腐败如常事……

        因为那些演员没有艺德,因为那些医生没有医德,因为那些公务员没有品德……通通这些加起来,我以为,这些人的道德缺失,行为不正在于中心不明,理想不存。

       《心术》里面有另外一个医生,郑艾平。他从小学一直到念博士,路途顺畅,学业居前,小护士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去清华北大,他回答说,理想,为了我从小的理想。尽管这个理想的起源在于一个名为王秀玲的美丽护士。

        当我们提及这件名为“理想”的小事,总会有人习惯性地向你泼冷水。的确,生活的压力,房价、物价……会让一个人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地低下曾经高昂的头颅,甚至到最后连自尊都不剩。“我想到当初马加爵进监狱时说,囚衣是他这辈子穿的最好的衣服”,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我们无法想象。正如最近发生的那件事。

        以前曾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许多成年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地,麻木地生活。可与此同时,我还是相信,这些看似麻木的人群里总会有还心存理想的人,那曾经的一腔热血,还没有那么容易地被熄灭。

        翡翠台今天的节目讲最近那件引发热议的事,我就不讲事件当事人的名字了,因为著名的删帖规则,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节目由此引发,列举一系列在近几年,被迫离开中国的人,那些人中有作家、有艺术家、有医生等专业人士,离开的理由是什么威胁社会和平之类的。

        有些人,活得中心不明,并不奇怪,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个国家,中心不明,就很慎人了。

        可反过来说,这个国家还是由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所组成的,即便是那个号称刀枪不入的集体。那些人的理想是什么,他们的中心是什么,生活的意义是不是在于每天睁着眼说瞎话,或是用尽各种掩人耳目的方法谋利而后转移海外。

        我们可以接受这个离完美十万八千里远,漏洞百出的社会,可是我们不能习以为常。

        人总要有些坚持,总要有些理想。六六借郑艾平的日记写出,“如果人人心里都有一团冰,人人都担心未来的幸福,人人内心都失去方向,那么,人人都只会为自己考虑,人人都短视,只注重眼前一寸的好处,人人都放纵心中的贪欲”……“你不相信未来,你不相信世界,你不相信人间有爱,你没有明天”。

        我们不用去羡慕国外的生活,因为如果你相信一个优秀的学府也有优生差生,世界名牌的旗舰店里也有你觉得很难看的设计,那么为什么不相信外在标榜的再好的国家,都一定有精英和人渣。所以,不必向外面的世界追求美好,反过来,我们应是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读过的“大同世界”。

        在每天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里,忙得睡觉都不安心的工作中,在那些巨大的生活压力里,那个在读书时期照亮过我们青春年代的理想,可能早已变成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小到惟有借着玩笑才能提起。

        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可短可长的人生中,将其一路坚守。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轻易倒下,让我们在面临诱惑的时候坚定不移,让我们在幸福来临之时心安理得,让我们在苦难中还存有微笑。

        有人会说,如果当身边的环境与人群都已被同化,一个势力单薄的个体还怎能保持自我,而不丢盔弃甲呢。这个问题,我入世未深,在不曾亲身尽力之前无法也没有资格回答。

        我只是想象,会不会有人的答案只是简单的三个字:我乐意。
    【详细】
    54162701
  • 美剧院线
    2021/8/21 23:03:47
    近期最治愈的电影...(有剧透)

    《健听女孩》是翻拍电影,原作是《贝利叶一家》。

    Apple TV+为了翻拍这部电影,豪掷了2500万美金买下该片版权。

    好在没有搞砸...

    不仅口碑不错,还在今年的圣

    《健听女孩》是翻拍电影,原作是《贝利叶一家》。

    Apple TV+为了翻拍这部电影,豪掷了2500万美金买下该片版权。

    好在没有搞砸...

    不仅口碑不错,还在今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拿下了评审团大奖、观众奖以及导演奖三项大奖。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拥有健康听觉的高中女孩,露比。

    拥有健康的听觉,这对于多数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于聋哑人而言,却是一种奢望。

    13819542
  • 阿喵家的小猫咪
    2020/12/4 16:32:33
    故事是好故事,就是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
    13031166
  • Chomsky
    2017/7/22 22:50:13
    写在终篇之前-愿你乘风归来
    最佳的一击应该是今年最早涉及穿越的韩剧了,后面新剧才丰富起来。 在之前罗曼史和一众史剧刷屏的时候,这部剧算是一股清流,解放了我的审美疲劳。 很喜欢尹施允在邻家花美男里演的小榛子。中二+中央空调,但并不滥情。两天一夜里本人的性格也比较跳脱,演的角色和自己本身性格...  (展开)
    最佳的一击应该是今年最早涉及穿越的韩剧了,后面新剧才丰富起来。 在之前罗曼史和一众史剧刷屏的时候,这部剧算是一股清流,解放了我的审美疲劳。 很喜欢尹施允在邻家花美男里演的小榛子。中二+中央空调,但并不滥情。两天一夜里本人的性格也比较跳脱,演的角色和自己本身性格...  (展开)
    【详细】
    8687216
  • 37927
    2011/6/14 12:10:18
    模糊地迷恋你一场 就当风雨下潮涨
    无意地重看了一遍《安娜玛德莲娜》。

    十三年啊,好多事都不一样了,这样的电影香港也不会再有了。

    年轻时的金城武真是帅啊,条儿真顺啊。那么死板的“蓝衬衣+无框眼镜+黑色单肩包+超市塑料袋食物”的宅男打扮都掩饰不住那张青春恣放、帅气逼人的脸,怎么看都觉得陈慧琳瞎了眼,这么正的一帅哥结结实实的摆跟前,怎么就非看上郭富城那个傻小子呢?可我又想说,陈慧琳这个港产村姑凭什么要我们金城
    无意地重看了一遍《安娜玛德莲娜》。

    十三年啊,好多事都不一样了,这样的电影香港也不会再有了。

    年轻时的金城武真是帅啊,条儿真顺啊。那么死板的“蓝衬衣+无框眼镜+黑色单肩包+超市塑料袋食物”的宅男打扮都掩饰不住那张青春恣放、帅气逼人的脸,怎么看都觉得陈慧琳瞎了眼,这么正的一帅哥结结实实的摆跟前,怎么就非看上郭富城那个傻小子呢?可我又想说,陈慧琳这个港产村姑凭什么要我们金城武爱啊!可爱情不就是这样没有逻辑,毫无道理么,谁说你帅我就一定得爱你,我靓你就一定得爱我呢。何况这个宅男“好闷”,闷到爱你爱到发烧都不肯说出口,能憋出一本小说都不会说出口,对待爱情像玩填字游戏一样,唔关你事。

    郭富城真是,十几年后再看,我认真觉得,如果他有演技的话,十几年都没有进步。游牧人个性爽直,率性而为,在这种小品电影里亦不需要太深刻的刻画,他的表演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作为跨刀演出的偶像歌手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当年没想到,如今的郭天王非常严肃的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演员”。每次一想到他那种举轻若重,恨不得让所有人看出“我在演戏”的表演方式,我就觉得好难过。香港影坛虽然没落了,可好的演员还是有一大把的,偏偏真正好的,永远黄金配角着,永远衬得那些要么木头一样,要么扎猛子一样演戏的主角十分滑稽和难堪。看看客串出场的曾志伟,张国荣,袁咏仪,什么叫润物细无声,什么叫于无声处,什么叫举重若轻,戏不是演出来的,是要俾heart的。

    看多了奚仲文作美指的电影,真的会诱发对美术设计的兴趣,看似不经意的每一处,其实都是精雕细琢,都是精益求精。《倩女幽魂》里的兰若寺,水波之上轻纱幔帐,毫无鬼怪的凌厉之气,衬着小倩不可方物的美艳,不似鬼反如仙一般的气韵。《金枝玉叶》里千里迢迢运来的名贵油画,英式古董家具,简洁雅致到极的黑色被单,那个沐浴着阳光,摆满绿植和非洲乐鼓的天井,处处流淌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绝美,衬托着顾家明这种精神贵族的卓然品位。到了《安娜玛德莲娜》,则是深色的实木地板,把床单揶的齐齐整整的单人床,永远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四方餐桌,随意斜摆着的半靠背木椅,半透明的白色窗帘,一整排宽大玻璃的老式开窗,一栋仿佛刻满了儿时成长痕迹的锈迹斑斑的旧式公寓,这么沉静恬淡的场景,让人觉得里面就应该住着一个“得闲玩填字”的寂寞的人。

    几年后,让奚仲文真正名声大噪蜚声国际的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服装造型设计,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可我一直觉得,他做的最好的或者说最为我心水的还是美指,还是那些印着强烈的“香港制造”标签的文艺小品。唯有跟这个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最了解它每一个角落的样子,最了解在这些角落里曾经、正在、可能会出现的人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最了解在这个现代化的城市里挣扎求生的人们,除了醉生梦死,其实心里都藏着一个低徊隽永的梦。经他手精雕细琢的每一处场景,就是他为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构建出的童话般的梦境。在这部电影里,奚仲文升格做导演了,每一帧画面都带着他本人独特的审美痕迹,像一副真正的油画。搭配简洁明快的节奏,清新的叙事风格,似有若无的情感涌动,到处都是香港的味道,是已快消失殆尽的香港电影的味道。

    张国荣和袁咏仪那段故事真是好,真是好,再看仍然觉得是最好。电影到了第四乐章,XO侠侣天马行空的出现了,在虚幻和现实的交叉中引出了又一段暗恋的故事。不得不说,这短短几分钟的故事,再加上这两位不落痕迹的演绎,真是high light了整本戏。记得最早看的时候,对琴盒里藏了多年的一句“莫敏儿,我爱你”“我早就知道”感动不已,觉得那是最美的暗恋。现在再看,觉得,太单薄。单身的两个人,一个暗恋,一个明知被暗恋,却守着那层窗户纸不捅破,留下一句暧昧至极的话藏在琴盒里自此天各一方,这是多青涩的青春才会发生的擦肩而过的故事啊。简单,纯粹,回忆起来一笑而过,说是暗恋,可恋的这么云淡风轻。相比之下,袁咏仪那把雨伞,却装满了她沉的不能再沉的暗恋,把自己逼到不能、不敢、不愿再拾起,重的让我都替她累,替她叹气。

    那个出版社空间的设计,想必也是奚仲文属意的。狭窄而长的木梯,局促并排的编辑们的办公桌,台灯洒下的朦胧的光晕,一扇望向停车场的木窗,主编室堆满文稿却不失整洁的窄小办公桌……在这促狭的空间里,滋养着一股暗涌的情愫,日复一日,越来越深,越来越沉,填满了办公室每个角落,逼得人无处藏身。袁咏仪就坐在面对楼梯的第一张办公桌后面,每天早上期待着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渐渐清晰,为着说一句“早晨!”,每天晚上又听着它由近及远,渐渐消失,然后起身,慢慢蹭到狭小的窗户旁,望着那个人冒着雨跑向停车场,她后悔连句“拜拜!”都未出口——她连工作上的事都不敢抬头对着他讲,还怎么敢把伞借给他,而这把伞,分明就是为了有一天可以借给他才随身带着的。这样拥挤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近的能听见对方的呼吸,却又远的听不到心里的声音,对方无名指上的戒指把两个人拉开到无穷无限远。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把一个义无反顾投入爱情的深渊,飞蛾扑火般自燃爱情不求回报的女人描绘到了极致。袁咏仪饰演的小编辑没有这样。她爱得够深,够沉,把自己放的够低,但她也懂得适时收手,找回迷失的自己。又一个没有送出雨伞的晚上,一篇文笔很屎的柴文拯救了她,同样一个暗恋的故事,莫敏儿的故事里被暗恋的人从一早就知道,他们的故事早就开了花,只是没有结果,可她自己的故事呢,根本只是生下了根,却都还来不及发芽呢。故事里的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像最初的相遇,她自己难道也要蹉跎一生守着这份无望么。她比茨威格小说里的人要勇敢,她选择了离开。站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两段,与其幻想拉近彼此,不如相忘于江湖。离开之前,她把出版这本小说作为最后一件心愿。

    到这里,请容我主观的插一句:暗恋,除了那种甜蜜苦涩的心情令人不能自拔以外,暗恋的对象,更是挑战用情深度和持久度的苛刻标准。爱情本来就没有什么道理,有些人暗恋的对象无论外型还是才气可能都不起眼,无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可放到电影里,能让袁咏仪这个任凭如何往木讷老气里装扮也丝毫掩盖不住自然散发清丽气质的美女一见倾心,明知毫无结果仍一往情深的暗恋对象,如果不找到同样丰神俊秀的人物来演,要如何服众?想想吧,如果出版社里有这样一位主编,每天穿着同一款朴素的风衣,打着古板的领带,戴着学究气十足的眼镜,思想刻板又顽固,生活两点一线,单一而无趣,固执的认定《双城记》里的爱情才是荡气回肠……在他手下打工,怕是要愁死人了——可如果他是张国荣……那么,包括暗恋在内,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张国荣先生在这种情形下的客串,与其说是客串,不如说唯有他才可压阵。

    这两位戏精,把几分钟的故事演绎的声色俱佳,不落痕迹。镜头几乎都是侧面取景,没有面部定格,更多采用全身全景。袁咏仪目送张国荣离开办公室的这场戏里,“哗,你仲系度磨?”“我……都差唔多走啦!”她迅速关掉灯,抓起书包,一心盼着和他一起下楼,可对方只丢下一声“拜拜”就已不见了身影。只见她呆呆的站定,不甘心的探身望了望楼梯——如果眼光有重量,这一段陈旧的木楼梯怕早已断了百次千次了。望着在楼梯消失不见的背影,她失望的坐下,又探头望了一眼才死心,赌气似的拉开刚刚关掉的台灯,一束柔光的侧影打在她脸上,迟疑、犹豫,闪烁不定,最终还是缓缓站起身,低着头,慢慢绕过办公桌,又急急地踱到窗边,望住楼下的身影,便再也动不得了。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她把那种渴求、失望、急切、迟疑、害怕又期待的心情一点点揉进肢体里,短短几秒,了无痕迹。袁咏仪真是个好演员,客串的戏份都把每一分钟做足,还做的这样好。陈慧琳做为女主角,全片的戏加起来都比不过袁咏仪这一场来的有味道。

    张国荣更是如此。第一个镜头就是他的背影,在楼下淋雨疾跑,袁咏仪在楼上痴痴望住的,就是这个了。以他对演戏的高度职业精神,《阿飞正传》里连人不出镜的脚步声他都亲力亲为,这个背影,一定是他自己的。与袁咏仪的对手戏,其中一场是在主编的办公桌前。这个狭窄的办公桌,两个人相对而坐,为一篇文笔很屎的投稿争论。挡住镜头的稿子一拿下来,哗!一张脸光彩夺目,让人不忍直视——有这样的主编,办公室的女小编只有袁咏仪一个人暗恋他么?!——在“文笔很屎”的话题中,张国荣拿着支笔拖起袁咏仪的下巴,“喂,你望住我同我讲嘢,得唔得啊?做乜你整日同我讲嘢都唔望住我啫?”这一句的尾音轻而悠长,虽是责问,却透着孩子气的委屈,飞扬着少少的性感——暗恋还需要理由么!袁咏仪怕是也心里小鹿乱撞,开始语无伦次了,“你咪话想要啲怪鸡啲嘅小说,呢篇几怪鸡啊!”……听到这个理由张国荣好气又好笑,一边笑一边摇摇头,朝她瞟了一眼。

    唉,就是这一眼……暗恋这种事,做的再不留痕迹,掩饰的再好,都不可能一点都不被察觉的。被暗恋的人如果有心,是能看得出来,感受的到的,再不济,旁观者全都看在眼里,难保不会八婆出去。被女下属暗恋,他是不知道呢,还是装不知道呢,暂按且不表,但不论哪种都好,他都是无意发展危险关系的,言语之间听得出他家有妻儿,且关心备至,应该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但主编先生这一眼瞟去,本是一个无奈的善意的嘲笑,可由他张国荣先生瞟来,真可谓是“一段风流,尽在眉梢,万般风情,悉堆眼角”,骨子里的性感和魅惑,都在这一眼之中悉数尽放。如果这一眼是完完全全属于主编的,我确信他是明知被暗恋而装不知道的,而且单凭这挑逗般的一眼回应,故事再往下可真的惟有暧昧方可续延……但我更多相信,这一眼,是属于他张国荣先生的,自然而然不事雕琢的性感,是强大到难以掩饰的性感,或者,我可以理解为是张国荣先生为主编这个角色所代表的吸引力添加的最有力的注脚。再接下来喝水的动作,一落而就,镜头再没给到袁咏仪——我这镜头外看故事的人都魂飞魄散了,这位暗恋达人又如何能够?袁咏仪说这篇小说好就好在没有用“天荒地老”这么荡气回肠的字眼。可在我眼里,你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心情,这样的交集,这样的有心无力,这样的暗来明往,不是山盟海誓才会天荒地老,不是生死离别才叫荡气回肠,这种飞蛾扑火不求回报的爱恋,似乎没有机会却永远在等待被点燃的光辉,才是真正的天荒地老。

    无厘头的童话爱情故事怎可比《双城记》,两个人的争论还没有完。身为主编连听到“莫敏儿”这个名字又气又恼,他颇无奈地甩甩手,有气无力扶了扶眼镜的样子像足了老学究,十分好笑。最后,答应好好看完稿件的主编先生赶着下班,又是熟悉的匆匆跑下楼梯的身影,还不忘扔下一句,“不过你要应承我,千祈唔好再将呢份稿同《双城记》相提并论啊!”

    《侠侣XO》终于还是要出版了,借别人的故事述说自己的心事,离职前袁咏仪最后一次为稿件润色,也为自己的故事收尾。最后一分多钟的对手戏,一个为她的前途祝福,一个忐忐忑忑地说有机会一定会再回来。以后的事谁知道呢,袁咏仪怕自己也不知道吧。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可真要忘掉一个人,不是时间和距离就可以做到的。曾经这么近却那么远,未来,或许这么远却反而那么近。

    好在她终于鼓起勇气送出了那把伞,“我知,我次次见到你出去淋雨落车……横掂我有spare,你挪去啦……”原来这些话其实这么容易说出口的。对面听的人,就算以前神经再大条也好,一直糊涂也好,听完这番话,也什么都该明白了。可偏偏他明白的时候,却已经实实在在地“唔关你事”了。

    “寂寞正挥发着余香 原来情动正是这样

    曾忘掉这种遐想 这么超乎我想象

    但愿我可以没成长 完全凭直觉觅对象

    模糊地迷恋你一场 就当风雨下潮涨”

    ……

    岸西编剧,奚仲文导演,UFO出品,这样的电影,不能叫电影,说是文艺片都显铜臭气,也不单是一个爱情故事,借局中人的话说,这分明是童话,但是是一个并不虚幻的现实童话。这样的片子不必特意找来看,它是天生就戴着不经意间遭遇你某种心情的宿命的。可能是某个清闲的午后,就那么随意的一翻,跟着里面简单、熟悉、清新的几张面孔一起笑笑,打发偷得的半日浮生,顺便抚摸一下早已遥不可及的浪漫。没有什么山盟海誓,没有什么海枯石烂,更没有什么声嘶力竭。袁咏仪说,这个故事好就好在没有用“天荒地老”这么荡气回肠的字眼。可我偏偏觉得,这分明就是一个天荒地老的故事,而且是生下了根,却永远没有来得及发芽的天荒地老。
    【详细】
    49885097
  • 马孔多在下雨
    2019/8/18 0:43:32
    人物塑造的很有意思,谈谈军统三剑客。

    本片gmd方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不错,之所以选军统三剑客,是因为读过沈醉回忆录。

    谈军统三剑客之前,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在昆明关着的时候就已经闹掰了。

    三剑客以及宋希濂等人是1956年才到功德林,本片显然对军统三剑客的关系做了改编。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和徐远举交待问题是比较彻底的,因为他们认为要是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判罪,杀一个是死罪,杀一

    本片gmd方面的人物塑造的都很不错,之所以选军统三剑客,是因为读过沈醉回忆录。

    谈军统三剑客之前,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徐远举、周养浩在昆明关着的时候就已经闹掰了。

    三剑客以及宋希濂等人是1956年才到功德林,本片显然对军统三剑客的关系做了改编。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沈醉和徐远举交待问题是比较彻底的,因为他们认为要是根据过去的行为来判罪,杀一个是死罪,杀一百个还是死罪,不如痛痛快快全部交待。周养浩是学法律的,交待问题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推卸责任,反而给自己添了不少麻烦。

    就改造而言,沈醉和徐远举都是较为积极的,周养浩就差一点了,由于他不老实交待问题,还喜欢摆出律师派头和提审人员争辩,管理人员认为他坚持反动立场,后来周养浩干脆破罐破摔,不求特赦,随别人怎么讲。估计,周养浩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刑满释放的一天。他被释放后,反而主动找媒体交待清楚了过去的罪行,比如杨虎城将军被害始末。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时期(wenge),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们并没有陷害他人的举动。

    可能有不少人以为关在功德林里面反而好,可以躲过劫难。这样想就图样图森破了,事实上功德林同样受到冲击。

    通常,我们想起功德林最顽固的战犯,一般会想起黄维。其实比黄维还固执的,大有人在。比如,杨文瑔,73年死的时候还大呼蒋介石万岁呢。

    还有更过分的,比如段克文。此人被特赦后,赴美生活,出书污蔑战犯政策。当时,在美国定居的周养浩主动站出来澄清事实,反驳段克文(周养浩在美国低调生活,一向是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当时美国媒体找上门来大部分是不怀好意想要抹黑中gong)

    所以,虽然三剑客改造效果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

    首先谈谈本剧沈醉。

    沈醉是三人中心态最好的一个,刚刚到白公馆的时候,他和徐远举一起大发感慨,怀古伤今。但当宋希濂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的收拾好了心情迎来上去,又是敬礼又是问好。从宋希濂的反应,可以看出他根本没认出沈醉,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宋希濂也就顺着沈醉的话往下说。

    这个时候徐远举和周养浩在干啥呢?周养浩自顾自躺着,徐远举虽然站在沈醉旁边,但是整个人木木愣愣。沈醉则是又帮宋希濂提箱子又招呼他坐下。

    之后两天,周和徐一个哭一个睡。沈醉已经从宋希濂口中得到了有用的情报。一是gcd不会杀战犯,二是重要战犯要押送功德林。

    到了功德林,周徐二人依然木楞,沈醉已然放正态度。他到了功德林就向所方申诉起义情况,此处与陈长捷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冤情,沈醉始终保持冷静,应对自如。陈长捷则是怨声载道。

    沈醉的申诉固然有澄清冤情,期望释放的因素存在。但是更多的是要向所方表明自己的投共亲共态度。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沈醉的诚恳态度,就算没刷到所长和政委的好感,也绝不会给他们留下坏印象。

    这里的坏印象指的是特务,特务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容易给人不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胡大树一听来的大多数军统特务就觉得这些人不老实。押送的小战士也表示一路上严防死守,幸亏没出事儿。特务在那个时代是非常招人恨的职业。

    除了表现合作态度外,沈醉还特别擅长抓住机会。陈长捷闹绝食,所长指定杜建时去劝。但是沈醉中间横插一杠子,成功的在所长和政委那里刷到了好感,所以,当所长要求会议记录时,沈醉站出来承担工作,所长表示就以你的记录为准,这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沈醉还借此还和陈长捷搞好了关系。李仙洲被气跑,他也跟上去安慰。

    蔡守元安排接待名单里面没有沈醉,这件事其实老蔡做的有点不地道,沈醉和陈瑞章是老乡,关系一向很好,陈夫人没死的消息也是沈醉带来的。沈醉想要列席迎接陈夫人,主要是想打听一下自己夫人的情况,因为老婆是和陈夫人一起去的香港。探视名单里没他,还被人diss是因为特务身份。所以不能出席,沈醉气的掉头就走,但当徐远举和老蔡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还是站出来拦着徐远举,事后还帮忙看护老蔡。当时屋子里一共四个人,沈醉很轻松的摆脱了气晕老蔡的嫌疑,完全没给所方和同学留下坏印象,黄维找人算账找的也是周养浩和徐远举,所方在意的也是徐远举的举报。30集所方召集同学给蔡守元治病,沈醉也位列其中,这充分说明所方和同学并不认为沈醉涉嫌气病蔡守元。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国共双方均有交情,和陈赓关系特好。陈长捷虽然被傅作义坑了,但是老傅在外头可没少为他奔走说话。李仙洲也是黄埔一期生,虽然作战不利落埋怨,人缘可不差。蔡守元和黄埔同学关系好,西南解放还立过功,和所方关系好。从履历来看,和这些人打好关系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除了以上这些人,王耀武、陈瑞章等人和沈醉以前就有较好的关系,沈醉过去人缘就不错。

    反观一下周养浩和徐远举,嘴里吃着陈赓送的苹果,居然还在宋希濂面前咒陈赓被美国飞机打下来,这不是作死嘛。

    现在说说周养浩和徐远举,周养浩阴险,徐远举暴躁。

    得知gcd的战犯政策,这俩人满血复活,不再是一开始浑浑噩噩的样子。行为模式恢复到特务状态,鬼鬼祟祟,听个军情分析都探头探脑。人家沈醉和康泽可是光明正大坐在那里听的,也没见将军们赶人。

    将军们为什么讨厌特务。因为他们情报工作做不好,报喜不报忧,提供不了有用情报,共谍都潜伏到国防部了,他们还蒙在鼓里。他们最擅长的不是情报分析,而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煽风点火。

    周养浩抱怨功德林同学分三六九等,他们特务是最下流的。徐远举抱怨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

    反正怪天怪地怪空气,就是不怪自己。

    其实将军们也没那么排斥特务,比如沈醉,将军们可以和他一起做美军材料,一起做炒面。

    康泽被排斥,主要是因为他成天阴沉着脸,别人给他提意见他就瞪眼,对志愿军取得的成绩不以为然。但是,他没有鬼鬼祟祟的特务行径,所以王耀武愿意劝他改恶从善,叶立三拉他一起为灯泡厂做贡献。

    但是,周养浩和徐远举呢?周养浩是唯一一个所长和政委一致觉得,这人需要另行关押,清算罪行。他们行事准则是:我不好,你们也别想好。这样的报社心态显然是不受欢迎。所以基本上好事儿轮不到他们,坏事儿大家第一时间就想起他们。做人做到这份上也是够可以了。

    其实,政工系统和特务系统。例如,刘安国、沈醉、康泽、周养浩、徐远举。他们都已经认识到军事系统的人将来肯定能出去,但是都觉得自己将来可能要老死在这里了。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的应对方案各不相同。

    沈醉积极改造,和同学打好关系,即便将来真的出不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他在功德林里混的如鱼得水。虽然,沈醉注重和军事系统同学搞好关系,但他并没有因此和特务系统成员撇清关系。

    第一,出身是难以改变的,万一将来真要老死功德林。陪他到最后的搞不好就是这些特务系统成员,31集末,他与康泽聊天时顺口说出“要是将来你们都出去了,就留我和康泽在这儿过”这句话说明了沈醉是完全有这个心理准备。

    第二,长期干特务,彼此都清楚底细,不能闹得太僵,以免周徐破罐破摔,翻旧账。仔细论起来,gmd不少将军可都是干过一些不地道的事情。比如黄维使用毒气弹突围,陈长捷下令烧毁民房等等。抛开剧不谈,在真实情况中,沈醉虽然和周徐闹掰了,但也尽量不招惹他们。

    康泽态度正在发生转变。他是真觉得自己要老死功德林,所以态度消极。但是遇到转机,他还是愿意做出改变的。

    周养浩和徐远举被动改造,他们其实也在参加劳动和学习。但属于被环境影响那种。

    刘安国四处挑事儿扎心,主要是他身份特殊。有叛徒嫌疑,实际上,刘安国是所有人里内心最不安惶恐的。

    —————————————————————————————————————————————

    2019年8月21日更新老蔡事件

    老蔡事件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徐远举诬陷,比如胡大树就是这么想的。然而,后续剧情告诉我们这还真不是徐远举瞎编,而是确有其事。剧里设定老蔡的上峰是何应钦。何应钦与脚盆签订《 塘沽协定 》《 何梅协定 》,gmd在和脚盆妥协方面可谓是非常熟练。抗战胜利后,常凯申还雇佣岗村宁次、 富田直亮 等人帮助他打仗。白团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军统在搞军事分析方面虽然不行,但是搞暗杀是很在行。抗战时期,三剑客负责组织锄奸工作,杀掉不少汉奸。所以,特务四人组一听就来劲了。

    刘安国要徐远举说清楚情况,徐远举说明了时间、地点以及协议内容。因为鬼子没有上将军衔,但是汪伪政府有。刘安国是误以为老蔡要投身汪伪政府了,所以他认为老蔡的行为是十足的汉奸。这里补充一下,刘安国的原型表弟,抗战时期负责对伪军的策反工作,曾经遭到伪军情报机构追捕,参与过对日作战,并成功策反日伪军队。另外,表弟还曾经负责预防军队可能出现的投日倾向,但是这支军队依然投日了,表弟差点因此死掉。此处,刘安国一听老蔡是汉奸,反应最大,是较为合理的。

    周养浩初听挺激动,很快就冷静下来,反问“你怎么知道的呀”?这一方面是质疑情报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就是在怀疑徐远举了,因为徐远举这条情报太详细了,时间、地点、连秘密协议的内容都一清二楚。当时,军统叛变投靠脚盆的人不少,有些人虽然明着没有投敌,暗地里却和汪伪勾勾搭搭,给军统造成严重伤害。虽然,老蔡的事情的确是个把柄,但是周养浩并不想搞出汉奸举报汉奸的情况。

    于是,徐远举补述了情报来源。第一,他当时负责苏北情报,第二,他有内线。

    沈醉听完情报来源质疑徐远举为什么不上报,既然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上报就太奇怪了。沈醉的话其实就是再问徐远举,这个情报有没有经过核实,内线提供的情报是真是假?情报工作不能听风就是雨,老蔡虽然是杂牌部队,但大小也是统领一军的人。不能随便就认定他是汉奸。

    徐远举又说明了不上报的原因。第一,日本投降。第二,戴笠意外去世,军统局权力交接的混乱时刻。

    周养浩和沈醉的发问实际上是从情报的来源、情报的核实两方面来质疑老蔡是否是汉奸。徐远举均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因此,周养浩听到这里认为蔡守元和鬼子签订秘密协定,所以他绝对是汉奸。送粮送菜不一定有记录,但是签秘密协定是会有存档备份的,的确可以作为证据。

    换言之,这个事情确实存在,有搞头。周养浩和徐远举向所方承认的错误是言语失当,口无遮拦,而不是签秘密协议这事儿从不存在。所方调查的结果是同样也是秘密协议存在,只是主要责任人不是老蔡。

    所以,所长虽然很生周养浩和徐远举的气,但是也没办法更一步处理他们了。周养浩所料不差。

    gmd内部派系林立,就是是军统局内部也是同样存在派系。所以徐远举不清楚蔡守元是受命而为,是非常正常的情况。

    当时不清楚,现在估计也都猜到老蔡是受命而为。所以沈醉一言不发,周养浩劝徐远举向所方认错,后来听到蔡守元大喊我不是汉奸徐远举也没有特别惊讶。他们或多或少都猜到老蔡只是个背锅的。

    —————————————————————————————————————————————

    2019年9月1日更新沈醉的另一面

    从大部分剧情来看,沈醉已经成功打入军事体系成员内部,和他们相处融洽。

    但是,有几件事却显示出沈醉的小心思。

    第一件事:军统三剑客一唱一和的嘲讽军事系统成员。

    这件事起因是叶立三怼徐远举,当徐远举向周沈抱怨叶立三等人看不起他们时。沈醉表示“他会说,他打的败仗就是因为你的情报工作没搞好”

    沈醉和军官们混的很熟,对叶立三等人的观点非常了解,当他碍于情面没法光明正大的怼回去,说给徐周听,一方面是发泄一下压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是在给自己找平衡感。军官们把战败的锅甩给情报人员,沈醉其实心里非常反感,不好明着发作,但是可以暗地里说给徐周听,借他们的反击给自己出口气。

    第二件事:周养浩威胁叶立三

    这件事起因是三剑客看见黄维撕掉材料,周养浩嘲讽黄维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引得沈徐发笑。沈醉发笑证明他认同周养浩的观点,内心对黄维受挫挺高兴的。当他笑过后随即又提醒徐周少说两句,小心些检查。这说明他意识到嘲讽黄维写美军材料,无论有用与否都是支持志愿军的体现,嘲讽黄维搞不好会被人认为是幸灾乐祸。

    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沈醉并未阻止。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掉非常可惜。周养浩于是决定把这些东西拼起来。这一举动引起了叶立三等人的警觉。在二人的冲突过程中,沈醉一直在外围望风,周养浩说出叶立三害了几个重要干部的时候,徐远举得意的笑了,沈醉也有偷笑的表情。这说明沈醉对于周养浩能压叶立三一头觉得非常解气。当胡大树出现的时候,沈醉迅速收起了笑容。

    当黄维来找他们算账,沈醉对周养浩说“那天你去捡纸,我就告诉过你小心写检查”。这纯属事后诸葛亮,沈醉提醒徐周小心写检查是为了让他俩少说两句,周养浩去捡纸的时候,他可什么都没说。周养浩听了他这番话,身体姿势没有变化,眼神快速扫过沈醉,直到沈醉离开,哼了一声,才和徐远举说话。心理学上,如果在谈话中被激怒了,一个常见的下意识动作就是快速扫过对方。

    这说明周养浩对沈醉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行为很不以为然,但是他不想和沈醉纠缠,所以只是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然后,周养浩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眼里功德林的同学分三六九等”。这个他们是把沈醉包括进去的。然后,他看了一眼黄维和沈醉离开的方向,又说“他们黄埔的,是最高级的”说到说到这里,他指着徐远举说“当然你例外,你和我们一样,都是最下流的”。这里补充一个知识点,徐远举是黄埔第七期。

    康泽和徐远举的情况有点类似,他们都是黄埔出身,但是从事情报工作。康泽念念不忘强调自己的军官出身,黄埔出身。徐远举从没主动提起黄埔出身,他在意的是被骂特务。这里徐远举听到周养浩说起黄埔出身最高级,明显想要反驳。当周养浩把他例外出去时,他低下头叹气,然后表示“他看不起我们。我们还看不起他呢”。徐远举低下头叹气,说明他心里也很无奈。虽然,他是黄埔出身,但是一直从事情报工作,不像康泽,至少还带过兵。

    第三件事:木工坊失火事件

    其实,沈醉是清楚知道邱行湘锁门的,作为情报人员,他记忆力出众,在管理人员问起他是否知道起火原因时,沈醉一推三五六。其实,他完全可以站出来证明邱行湘确实锁门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沈醉只能确定锁门,无法确定门内的情况,他的明哲保身并不算过分,事后,他也有安慰邱行湘。

    关于三剑客捡纸拼图事件的小猜想。

    一开始,我的猜想是抄袭,周养浩打算抄袭黄维的材料。但是,这一类军事材料都是有底稿的,整个写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贸贸然抄袭绝对讨不了好。然后,我又觉得他们可能是想粘起来嘲讽黄维,但是要嘲讽黄维,直接拿出那些碎纸就可以了,没必要全部拼起来,如果真是为了嘲讽黄维,沈醉不太可能一言不发。现在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沈醉觉得黄维写这么多撕了怪可惜的,徐远举提议拼起来,周养浩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又回忆了曾经的工作经历。当胡大树要求他交出碎纸的时候,周养浩明显不情愿,临走的时候还不忘撇一眼碎纸。所以,基本能排除周养浩打算粘好上交的可能。

    综上所述,周养浩拼图的初衷可能真的是好奇,属于他的职业习惯。黄维写材料的时候,周养浩就围观过,曾经把材料拿在手中,后被黄维夺回。

    【详细】
    104186484
  • 小杏瓜
    2018/9/2 18:16:43
    聂远说这是他十年来看到最好的剧本

    这几天,我将《延禧攻略》全部过了一遍,之前是跳着看的,还用爱奇艺的“只看Ta”功能,将聂远的戏份,从头到尾又捋了一遍。这次重温,发现这部剧的剧本完成度很高,经得起推敲,人设立得很稳,伏笔埋得很深,而后面也把坑都填了回来。怪不得聂远说这是他十年来看到最好的剧本,不算溢美之词。

    乾隆对璎珞情感第一阶段,是璎珞在一帮面目模糊的宫女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乾隆的关注。“神树挠痒痒”——只闻其

    这几天,我将《延禧攻略》全部过了一遍,之前是跳着看的,还用爱奇艺的“只看Ta”功能,将聂远的戏份,从头到尾又捋了一遍。这次重温,发现这部剧的剧本完成度很高,经得起推敲,人设立得很稳,伏笔埋得很深,而后面也把坑都填了回来。怪不得聂远说这是他十年来看到最好的剧本,不算溢美之词。

    乾隆对璎珞情感第一阶段,是璎珞在一帮面目模糊的宫女中脱颖而出,引起了乾隆的关注。“神树挠痒痒”——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心敏口快;“顺治对董鄂妃之爱”——见解深刻,远超后宫嫔妃;“荔枝树事件”——精明机变,护主忠心。荔枝树那集有一个伏笔,李玉对于皇上看穿了璎珞的计谋却不加以责罚,感到不解,还特为和德胜讨论了此事。李玉可以说是最了解皇上的人,荔枝树事件,已经侧面烘托出乾隆对璎珞的偏爱和纵容。

    第二阶段,从12集到19集,乾隆对璎珞了解日深。19集伺疾,是乾隆对璎珞情感的分水岭。之前是好奇,这里开始动心。剧中有个细节,璎珞帮乾隆擦药时,乾隆一直在镜子中仔细观察璎珞。这部剧中的乾隆是聪明人,他看破但不说破,心里都明白着。身边用人,喜欢生性忠厚但又机灵善变之人,李玉就是个例子。这集,皇上发现璎珞虽然贴身伺候,但态度极其严谨周正,毫无勾引之心,反而是皇上自己,见不到璎珞就难受。我之前有些费解的是,为何璎珞帮皇后说话时,皇上那么生气。现在想来,皇上已经发觉到自己对璎珞与旁人不同,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跳入璎珞的陷阱,因为这个丫头十分狡猾。所以后期很长一段时间,皇上对璎珞的态度都是故意拧着来。或者说,皇上发现自己的软肋在璎珞这里,所以必须小心掩饰。

    第三阶段,20集到26集,乾隆对璎珞萌生了占有欲。21集,寿宴之上璎珞巧施妙计,拿回了舍利子,皇上看得通通透透,嘴角的一抹笑,显露了皇上的内心。其实在这里,皇上对璎珞已经产生爱意。24集,璎珞布局说弘昼对自己意图不轨,这集有个细节,就是皇上将自己的披风扔给了璎珞,对她说:“跟上来。”潜意识里,皇上已经将璎珞当成自己的女人对待,李玉对此颇为费解,所以25集,李玉有一个试探,让皇上杀了璎珞,换回来的是一个字“滚”。而也通过这个试探,让李玉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皇上不舍得弘昼,同样也不舍得璎珞。所以26集,傅恒请皇上赐婚,皇上大怒,李玉在一旁劝傅恒那句话就非常合情合理:“对璎珞姑娘也不好。”皇上其实在这一阶段,对璎珞已经动心,但他不着急。璎珞在皇后那里,时刻能看到,安全得很。没想到,傅恒居然看上了这丫头,还要求赐婚,皇上在那一刻,有了危机感。所以他第一件事就是窜到长春宫,去找璎珞。很多人觉得皇上在这一集,对璎珞的态度是试探,我认为不是,其实就是赤裸裸地表白,我不会让你嫁给傅恒,你唯一的出路就是我。没想到被璎珞拒绝,碍于皇后又不能发作,只能怒气冲冲地离开。

    第四阶段,27集至36集,乾隆对璎珞求而不得。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剧中最精彩的一段,人物张力十足,剧情反转不断。璎珞害死了裕太妃,皇帝怒气冲冲到长春宫抓人,但我认为,皇上只是抓住了一个由头,发泄一下自己被璎珞拒绝之恨,没想到皇后先行一步,将璎珞罚去了辛者库。这里也有一个细节,璎珞去辛者库之后,皇上问李玉她有没有哭?有没有求饶。可见皇上内心深处,也是要保住璎珞,但又觉得这丫头胆子太大,所以要给她吃点苦头。30集雨中送伞那集,璎珞都是故意为之,她其实心里明白,皇上对她有异样情愫。而皇上的台词真的很妙:“滚到朕看不到的地方去!”因为即便眼睛看不到,内心一直看得到,就惦记,就思念,想起你就心烦,所以别让我看到。嘴巴里说要璎珞吃苦头,但真的见了璎珞吃苦头,又心疼到不能自已,回到养心殿后,居然又冒雨出去再寻。其实这集中,皇上内心的爱意,已经无法抑制。33集,皇上发现了偷偷来探望皇后的璎珞,对话也很妙,皇上问:“谁准你偷跑到这儿的?”璎珞回答:“奴才想皇后娘娘了。”皇上听到这个答案后,居然沉默了片刻。然后才说不是皇后保护璎珞,朕可以随时杀了你。其实这句话,就是皇上隐藏自己的心思。雨中偶遇之后,一直没见到璎珞,这次撞见,见她依旧生机勃勃,不由心中安慰。之后璎珞诓骗皇上趁机逃走,皇上居然没有责罚,反而在百忙当中,记着子时璎珞应该会去探望皇后,再次赶去长春宫,目的只有一个,见璎珞。这就有了皇上和璎珞的第一次长谈,也印证了皇上对璎珞的了解——他们俩心意相通,属于同一类人。皇上本来可以让李玉直接宣旨赦免璎珞,却巴巴地自己赶过去,目的是我想看到她感激涕零的样子。可见从这里开始,皇上对璎珞的感情已经从动心过渡到讨好。可惜,因为尔晴的破坏,皇上没能看到璎珞感激的样子,反而看到了她和傅恒在一起的样子。原来璎珞会帮傅恒卷袖子,会在傅恒面前温情脉脉,看到这一幕的皇上,不是上前抓个现行,而是拂袖而去。我看剧时,觉得这里其实埋下了皇上和璎珞相处的伏笔,那就是皇上在其他的女人面前,都是游刃有余,恩威并施,但唯独对璎珞有惧。这个惧,其实是不敢面对璎珞的内心。皇上内心清楚璎珞对自己毫无情意,也明白璎珞对皇后忠心耿耿,但很有趣的是,即便如此,皇上却可以接受璎珞的欺骗——哪怕我知道你是骗我的,但只要你肯骗我,我就愿意相信。在爱情中,皇上一开始就很卑微。发怒也好、吃醋也好、动不动就要杀了璎珞也好,目的都是为了掩饰这份卑微。36集,皇上对璎珞说:“你可以来求朕啊!”潜台词就是,只要你肯来求,我都会答应你。奈何璎珞就是不求,没办法,皇上只能使出皇后这招杀手锏,果然璎珞入套,此时皇上又给了璎珞两个选择,其实就是逼着璎珞对傅恒表态,没喜欢过傅恒,也是为了给自己扯块遮羞布,“我不是要破坏傅恒和璎珞的感情,而是我早就知道,璎珞从未真心喜欢过傅恒。”可惜璎珞情愿在大雪中冻死自己,也不肯去说违心的话。璎珞的决定,可以说让皇上又怒又惊但又有释然。怒是原来你真的喜欢傅恒,惊的是你居然骨头这么硬,释然的是,朕的眼光没错,你是一个值得朕去爱的人。所以才有了侍寝的后续。我并不认为那段是皇上在试探,而是他就是要定了璎珞,但也因为要定了,所以看出璎珞不愿意后,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第五阶段,37集到40集,乾隆感觉暂时放下了璎珞,但其实从未真正放手。38集中,皇上酒后吐真言:“这个丫头,三分姿色,十分狡猾,女人长成你这样,注定孤独终老,你要一生留守宫中,朕还要养你一生。”因为璎珞是块烫手的山芋,皇上无计可施,只能暂时搁置。皇后薨逝,皇上悲痛欲绝,那一刻因为璎珞的冒犯,也因为心如死灰,所以让璎珞陪葬。其实,这一集铺垫得很好。其一,皇上虽然对璎珞有爱恋,但这份爱恋并没有超过对皇后的感情。因为皇后,他暂时搁置了璎珞,也因为皇后喜爱璎珞,他可以杀了璎珞陪葬。其二,皇权至高无上,对任何人都有生杀予夺之权,哪怕是对特别的人。这里埋下的伏笔是:对皇帝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意志,是皇权,是威严,所有人,都必须见识到天子之怒。再怎么偏爱璎珞,一旦触动了底线,也绝不饶恕。所以,皇帝在这部剧中的人设,不是深情恋爱脑,而是喜怒无常,永远以天下为己任的天子。皇后的遗书救了璎珞,但即便如此,皇上还是没有将璎珞放出宫,而是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放了你,舍不得,但怎么办,还没想好。

    第六阶段,41集到54集,乾隆和璎珞之间一系列的博弈较量,最终还是乾隆败下阵来,因为对璎珞的情感,在这一阶段厚积薄发最终喷薄而出,无法遏制。41集,皇上去圆明园悼念皇后,见到璎珞后,眼光眷恋,可见经过了两年的冷静,皇上对璎珞,依然有情。皇上和璎珞的相处,非常有意思。璎珞说点心都是明玉做的,自己只是打下手,皇上立即派李玉去召明玉,我个人认为,那一刻,皇上隐隐感知璎珞要放大招,但具体什么招数,尚不得而知。42集开头有个闪回,璎珞回忆了和富恒的感情,那一刻起,璎珞为了给明玉和皇后报仇,放下了内心对富恒的眷恋,打算将自己的身体作为筹码,献给皇上。我之前不太能理解这一集,璎珞为何就断定皇上一定会从太后那里将她截走呢?现在想来,璎珞是在赌、也是在试探。璎珞心里明白皇上喜欢自己,也纵容自己,但这份喜欢到底有多深?如果皇上听之任之她去伺候太后,那就说明皇上放下了对自己的感情,报仇大计就要另觅他路;而如果皇上不愿意她去伺候太后,那肯定会纳为己有,可以趁此上位,按自己的计划,慢慢斗垮纯贵妃。应该说,璎珞赌对了,她设计了天降祥瑞,赢得了太后欢心,顺杆爬坡,从宫女一跃为贵人。这里有个细节,皇上说要封璎珞为答应时,可谓是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说明皇上心里早就有此打算。而太后看穿皇上的心思,说是要封为贵人时,璎珞立即谢恩,完全没有格楞。皇上在这里,应该是对璎珞起了怀疑之心,想着这丫头到底要做什么?等到璎珞说要明玉伺候自己时,皇上立即心知肚明璎珞醉翁之意在于明玉,所以他马上拍板,“区区一个宫女,她要就给。”而在长春仙馆让璎珞侍寝,则是皇上对璎珞的试探。所谓的羞辱,也是为了给璎珞一个下马威。我个人认为,皇上对璎珞,一开始只是要身,他心里明白璎珞的心不在他这,但能得到人,也是好的。但皇上心里也清楚,自己对璎珞的感情有别于旁人,怕被这丫头看穿,将来爬到自己头上,所以处处拧着来,为的是让自己占上风。为何要如此?为的是呼应前半部分的伏笔,他明白自己对璎珞的感情,但作为帝王,自然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让人瞧出软肋,所以处处警惕,不能放任情感流露。他天天在太后那里见璎珞,就是不召她侍寝,但一旦见不着,又思念不已;璎珞第一次侍寝之后,皇上又连着召了好几次,这已经是破例,皇上自己也觉得不妥,所以放任小嘉嫔闹事,借机撤了牌子,目的一是为了自己收心,二是为了让璎珞服软。可惜璎珞偏偏不来,皇上自己忍不住,还要送礼物讨好。璎珞所有的伎俩,皇上心里都明白,但是他再怎么控制,还是管不住自己迈向延禧宫的脚步。所以傅恒吃醋事件后,璎珞向皇上表态,说自己一生只有一个主子一个丈夫后,皇上彻底放下了心理防线,任由感情泛滥,不可收拾。

    第七阶段,55集到64集,乾隆和璎珞的情感升华。因为避子汤事件,皇上和璎珞决裂。这次决裂,让皇上不再自我欺骗,也让璎珞看到了自己的真心。如果说前期,皇上对璎珞的感情是,哪怕你骗我也没关系,只要你肯骗就好,那这一阶段,皇上则是想要明白璎珞的真心,你到底有没有把我放在心里。应该说,皇上已经不满足得到璎珞的身,而是想要她的心。而顺嫔,则是两人情感的催化剂。不过说老实话,我看到这里,已经不太起劲,所以后续也就分析不动了。

    第八阶段,65集到70集,乾隆和璎珞正式迈入了人生伴侣这一阶段,心意相通,温情相伴。

    剧终之后,我看了聂远的几个访谈,他对剧中人物理解得非常透彻。如他所言,“乾隆在26集之前就对璎珞动心,在前期对璎珞是一种得不到永远在骚动的情愫。而两人踏入婚姻生活后,我也在想,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是征服还是爱?应该说,乾隆和璎珞个性非常相似,都是做事够狠果断,不会被无关的情感所负累,绝不会优柔寡断。到了婚姻后期,他们重视对方,相互扶持,也爱自己,懂得为自己而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牢固的爱情是势均力敌的。”

    这部剧的好处在于留白,余韵很足。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看戏的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这部剧,表面是戏说偶像剧,但内核却是爱情。各式各样的爱情,富察皇后是全心付出隐忍包容的大爱,继后是处心积虑却始终无法得到回应的偏执之爱,而高贵妃则是表面跋扈内里幼稚的独占之爱。这三人的爱,表面上看各自不同,但核心却一样——在爱情中唱独角戏。富察皇后爱皇上,禁锢自我,封锁内心,全力包容,她本意是不想让皇上劳心,但最后却因种种变故,导致内心崩溃,最终放弃生命,留给了皇上最大的伤痛。继后爱皇上,刻意逢迎,投其所好,步步为营,手段毒辣但保有底线,但最终却无法遏制野心,控制欲太过强烈,最终输给了自己。高贵妃爱皇上,虽然她明知自己的家里的棋子,但还是想从皇上那里得到安全感,虽然表面上看皇上最宠她,但她内心深处却能感受到皇上刻意为之的距离感,临终前,她说出了心里话,“您总是那么冰冷。”爱一个人,也要爱到点子上。而璎珞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明白皇帝的底线,皇权和皇嗣,是皇上最看重的部分,所以从不涉足,甚至故意放养自己的儿子,表明的态度是——我只做宠妃,对朝廷政事、皇位继承毫无兴趣。

    最后说一句,聂远演得太好,无法形容。如果不是他,我不会看这部剧。他在这部剧中的表演趋于化境,没有一个姿态和神色是多余的。更遑论台词功力,令人心折。

    【详细】
    9630509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