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9584
  • .
    2019/4/3 22:28:28
    满满的黑色幽默和讽刺,绝对好片
    警察a,一直兢兢业业,买了钻戒,快要和女友求婚了,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 警察b,一直兢兢业业,快要退休了。却没升过职。住在很差的小区,女儿经常被骚扰,老婆得了瘫痪的病。想换个房子换个小区住,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问题严重。 黑人,自己帮兄弟打架坐...  (展开)
    警察a,一直兢兢业业,买了钻戒,快要和女友求婚了,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 警察b,一直兢兢业业,快要退休了。却没升过职。住在很差的小区,女儿经常被骚扰,老婆得了瘫痪的病。想换个房子换个小区住,没想到却被停职,经济问题严重。 黑人,自己帮兄弟打架坐...  (展开)
    【详细】
    10087216
  • 秋晚1984
    2021/10/27 22:20:30
    苹果花开的时候 --《而你刚好发光》11-12集剧评

    方岩七一篇此篇来谈谈之前不太关注的方岩七一一对。如果爱情是一株苹果树,他们二人对彼此的感觉已经到了开出苹果花的时候。是的,苹果花。白色,普通,五瓣,香气也没有茉莉、桂花、梅兰有名。正如校园一对随处可见的小情侣(未完成态),互不对付地相识,磕磕绊绊地相处,结结巴巴地表白,忐忑不安地拥抱,不知有没有以后的未来。但青春只有一次,后悔也不会重来。方岩与七一在海边的拥抱,最有趣的是方岩反应过来之后强

    方岩七一篇此篇来谈谈之前不太关注的方岩七一一对。如果爱情是一株苹果树,他们二人对彼此的感觉已经到了开出苹果花的时候。是的,苹果花。白色,普通,五瓣,香气也没有茉莉、桂花、梅兰有名。正如校园一对随处可见的小情侣(未完成态),互不对付地相识,磕磕绊绊地相处,结结巴巴地表白,忐忑不安地拥抱,不知有没有以后的未来。但青春只有一次,后悔也不会重来。方岩与七一在海边的拥抱,最有趣的是方岩反应过来之后强装镇定的慌乱与生硬的话题急转。但一个女生在你如此生硬的话题后也继续接你的茬,她的想法其实已经全部告诉你了。“你等等我”。最初的艺考惊魂记,表演课上“不是冤家不聚头”,方岩用来刺激七一情绪反应的话被她听到了心里去。你不会在意一个心里无足轻重的人的话。后来七一缺乏信心,私下里她又一次询问方岩自己是不是学表演的料。方岩没有冷嘲热讽,更没有敷衍地泛泛而谈鼓励一番,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帮助她建立信心。她是专业老师招进来的,她的潜质是被认可的。“毕竟你还挺会扇人的。”一次课后作业,方岩建议七一找一些癫狂的角色来演。这并不是打趣或者玩笑,而是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他对七一的观察,七一是情绪消化于内,不擅长表达的性格。而表演必须打开自己,才有可能饰演好多种多样的角色。癫狂的角色类型,自我是放大的,存在感是强的,刚好中和七一的弱存在感,进行解放天性的训练。“现在我是她的搭档。”七一被张扬放鸽子,方岩补做她的音乐剧搭档。当第二天张扬问为什么时,方岩说,是表演系2018班要出一个同班同学的节目。女生在喜欢的人不喜欢自己时,尊严是第一位的。方岩没有揭别人的伤疤来彰显自己的气概,没有代替七一质问张扬,他维护了她的尊严。而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在意也让杜昂与他有了一场雨夜的篮球。记忆中大学男生常在雨中踢球打球,有时一打几个小时。毕业前也一定会打一场,那种场面会让观战的人流出泪来,因为这样的傻劲以后不会再有了。你最无拘无束、最一无所有时的朋友兄弟,你不会忘记他的。方岩,方岩此时挣扎着说出了口不对心的话,他是真的很在意这个兄弟。但情场是不能让的啊~预告中,有玫瑰花盆摆成心字表白的场面。七一不敢闭上眼睛,方岩说“别怕”,你好像就真的不会怕了。岩的硬朗阳光、桀骜不驯里有柔和的一面。认真听,你会感觉到。被编剧拿来写成对照组的方岩张扬,两种男生类型。其实一般而言,张扬所属的类型更容易受观众青睐。阳光硬朗,听起来无趣,说起来平平。但方岩是粗中有细,他桀骜不驯的实质中有渴望被父亲认可的脆弱一面。杜昂为他打抱不平,质疑苏文的专业性时,他的表情很值得玩味。他的努力不得其法,唐老师、孙老师都让他自己悟,他尚可承受;他的父亲在妈妈面前说觉得他不应该做这一行,他只能负气离开。面对一个你成长过程中并不在场的人,这个人偏生是你所佩服的(在专业上),你能怎么办?与父亲对峙时,社团将散、孙老师救场时,方岩的眼神都值得细细品味。龚俊在如此“魅力值平平”的角色里挖掘出如此细腻的角度,又能如此生动自然地表达给观众,很厉害。他准备充分的人物小传上,一定有许多是编剧也没有想到的。昨天听到发光剧组的电台采访,编剧说他写方岩这个人物,要硬朗、阳光、清新、桀骜不驯,一看到龚俊就觉得非常合适。还有人说这部剧就是演出最自然地状态,不需要太多表演痕迹。但方岩其实不是四年前的龚俊,而是四年前的龚俊细心琢磨、努力贴近的角色。他在身体、精神两方面为此做出的努力,我们都有看到。而正因为他所追求的自然而然的表演效果,才会让剧组人员与他聊了一个下午,一见他就觉得他是方岩。PS,小目标戏剧社在假面舞会招新时,方岩的语速和语气重心,明显与平时讲话的不同。他是在模仿晚会主持人的状态,那么你认为,龚俊演岩演主持人,演得如何呢?

    139571700
  • 诸葛福媛
    2018/2/7 16:25:43
    《9号秘事》的不凡,就在于它和前几季比没有什么转变

    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且多半时间都是很浮躁的。不说国剧刚开年就已经诞生了好几部蝉联微博热搜的“话题(烂)剧”,美剧和日韩剧的编辑们也是各种推陈出新,绞尽了脑汁要抓住观众眼球。相比之下,英剧大多都比较小众了。《9号秘事》下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它和前英剧《黑镜》的比较,后者自从变美剧之后,画风和更新频率都变了,大有加量不加价的态势。粉丝们对之褒贬不一,我个人看来,感觉《黑镜》反思新技术的“形”还是在的

    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且多半时间都是很浮躁的。不说国剧刚开年就已经诞生了好几部蝉联微博热搜的“话题(烂)剧”,美剧和日韩剧的编辑们也是各种推陈出新,绞尽了脑汁要抓住观众眼球。相比之下,英剧大多都比较小众了。《9号秘事》下的一个话题是关于它和前英剧《黑镜》的比较,后者自从变美剧之后,画风和更新频率都变了,大有加量不加价的态势。粉丝们对之褒贬不一,我个人看来,感觉《黑镜》反思新技术的“形”还是在的,但细节惹人深思的程度——也就是“神”的部分,确实比以前打了折扣。不过《黑镜》还算好的,以前追的一部《火炬木小组》,从英剧变美剧之后,真真是面目全非。并不是说英剧就比美剧优秀,外语片就比国语片格调高。实际上,每个国家的文艺作品都有些特殊的艺术气质在里面,就算不去刻意呈现,它也像灵魂一样附着在作品里。《9号秘事》给人的感觉就很“英剧”,它不像《权力的游戏》那样大气恢弘,也不像《黑镜》那样总是试图寓意深刻,就论腐国人民最擅长的事儿来看,它也比《夏洛克》差得远了。它是个什么呢?它是迷你版的戏剧,非常专注于讲故事、制造戏剧冲突的剧。二册和胖胖特别善于玩暗黑、悬疑和反转,这一点在第一季开头几集尤其明显,但是他们的才华不止于此,传统的莎翁式舞台场景,触动人心的温情戏码(S4E2胖胖影子消失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泪目了),他们一样玩的得心应手。《9号秘事》每一集都是短小的,像一枚神奇的果子。你剥开它,品尝它,不吃到最后一口,绝不会知道真正的味道如何。就算你手中只剩果核了,它的味道依旧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把故事压缩到一个小的空间,让人们从现实中短暂抽离,投入故事的世界,这不就是戏剧舞台上最本来的样子吗?从私心的角度,我甚至不希望《9号秘事》“火起来”,没有可以依托的大IP、不热衷于聊演员八卦、也缺乏可以炒的很热的CP,你打开它,它就只是一部纯粹的,讲述一个个好故事的电视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9号秘事》就像一套定制的英式西装三件套,手工细作,精巧传统,是再火的商业品牌都学不来的从容优雅。你催或不催,炒或不炒,它就在那里,不急不缓,一年六集。我们来年再见!

    91341049
  • Lucky
    2021/10/24 20:51:29
    悬疑才值得回味

    女作家第一次去想换房间的时候见到的是白衣服,被拒绝后看着她上电梯去四楼,第二次再次来到这个宾馆,来到了前台,问谁是老板的时候倪虹洁说自己是老板,那么白衣服就是在这两次女作者来的中间,死的(后面出现尸体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中间男主跟女作家还折腾了好几天,所以死的时间肯定不长)。

    女作家那么坚信白衣服是潇

    女作家第一次去想换房间的时候见到的是白衣服,被拒绝后看着她上电梯去四楼,第二次再次来到这个宾馆,来到了前台,问谁是老板的时候倪虹洁说自己是老板,那么白衣服就是在这两次女作者来的中间,死的(后面出现尸体的时候并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中间男主跟女作家还折腾了好几天,所以死的时间肯定不长)。

    女作家那么坚信白衣服是潇潇可能不仅仅因为他们在走廊说过话,有一个回忆的镜头白衣服跟男主在酒吧,而老外旁边有一闪而过女作家的镜头。

    为什么男主的朋友会认不出来潇潇跟老板娘,甚至找了一个跟白衣服那么像的人去假扮潇潇,可能因为大家真的以为哪个人就是潇潇,在最后回忆的镜头,所有潇潇的脸都变成了老板娘,钢琴演奏上,来的路上,游艇上,第一次进宾馆唯独没有酒吧那一段,说明当时带去酒吧的就是白衣服,潇潇刚出现的时候会给街边吹萨克斯的歌者放钱,而在酒吧旁边的人打的激烈的时候她在跳舞,两者的性格是不同的。

    那间密室里应该没有人了,浴缸里也没有了钥匙,但是为什么食人鱼会有那么多的镜头,教授会特意去查这种鱼,女作家逃到卫生间的时候里面也有鱼,但是却又没有少的尸体。

    最后打斗中,女作家被潇潇锁在密室里,钥匙重新回到了鱼缸,男主报警,但是电影开始的第一幕也是男主报警,手上跟电话上都有血,最后女作家既然能出来就说明潇潇死了,大慨率是男主杀害的,而最后的长镜头鱼缸重新放满水,以及女作家抽烟,可能表达的都是重新开始了,女作家成为了新的老板娘

    【详细】
    13951724
  • 竞走的蜗牛
    2017/4/9 13:54:09
    这么多年的老桥段怎么就用不烦----落跑吧、爱情
    我承认,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首先是因为金宝汇有会员活动,每名微信会员每月能领一张2D电影票兑换券,其次是因为它家9月有新活动,凭两张电影票票根就能去赛百味家领个6寸三明治,而且那天已经看了一部《刺客聂隐娘》了。所以,所以,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免费 有三明治能领这...  (展开)
    我承认,之所以去看这部电影,首先是因为金宝汇有会员活动,每名微信会员每月能领一张2D电影票兑换券,其次是因为它家9月有新活动,凭两张电影票票根就能去赛百味家领个6寸三明治,而且那天已经看了一部《刺客聂隐娘》了。所以,所以,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免费 有三明治能领这...  (展开)
    【详细】
    8468217
  • 无巧乐兹不成书
    2022/6/2 22:50:48
    第三部橘生淮南还能这么烂 我真的服气

    刚开始和原著完全不一样,我忍,改编嘛把大学剧情提到高中,我忍,改编嘛把郑文瑞变成喜剧角色,我忍,改编嘛把学生会变成电影社,拍雷人神剧杀马特,我忍,改编嘛直到他们开始莫名其妙甜起来,开始恋爱??我花钱是来看你们谈恋爱的嘛???后面莫名其妙伤起来,说的话矫情无语到死??然后最后盛淮南落魄到去送快递,邋里邋遢??最后还和洛枳在一起了?洛枳喜欢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淮南吗???在搞什么盛淮南:“我爱你”

    刚开始和原著完全不一样,我忍,改编嘛把大学剧情提到高中,我忍,改编嘛把郑文瑞变成喜剧角色,我忍,改编嘛把学生会变成电影社,拍雷人神剧杀马特,我忍,改编嘛直到他们开始莫名其妙甜起来,开始恋爱??我花钱是来看你们谈恋爱的嘛???后面莫名其妙伤起来,说的话矫情无语到死??然后最后盛淮南落魄到去送快递,邋里邋遢??最后还和洛枳在一起了?洛枳喜欢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盛淮南吗???在搞什么盛淮南:“我爱你”我:“你杀了我吧”毛老师:“你把我送走吧”全影院:“你快死吧”我们在盛淮南表白之后一个箭步冲了出去,大家都走了,然后发现门还没开

    【详细】
    14434268
  • 蓝蓝
    2021/6/21 23:05:58
    是荡妇还是仙女?看需要咯
    先整体来说我对电影的感受:立意先行,功力不足。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很明显看到导演在表达手法稍显稚嫩讨巧。使用镜子、羽毛、烟花这种常见的意向像是在偷懒,缺少眼前一亮,值得深思回味的效果。 还有被很多人抨击的演员台词。把故事定在东北,主演却是在用山东口音说东北...  (展开)
    先整体来说我对电影的感受:立意先行,功力不足。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很明显看到导演在表达手法稍显稚嫩讨巧。使用镜子、羽毛、烟花这种常见的意向像是在偷懒,缺少眼前一亮,值得深思回味的效果。 还有被很多人抨击的演员台词。把故事定在东北,主演却是在用山东口音说东北...  (展开)
    【详细】
    13625215
  • 豆友208651604
    2019/12/30 2:38:28
    渣男奋斗史,

    这是一部渣男奋斗史,有没有和我相同感觉的 , 彩色部分是先发生的,黑白部分是后面发生的,男主并没有穿越2个世界,从得到2个钥匙后遇到的第一个女人可以看出,一个是家庭即初恋,一个是事业即秘书 。2个钥匙代表重大事件发生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点。 情节 次序应是,双亲健在 修车期间借车与初恋发生了交集,出现了第一把钥匙即转折点后,然后离婚。接着出现了第二把钥匙,结识了女总裁丽莎,接手了她的事业由于某

    这是一部渣男奋斗史,有没有和我相同感觉的 , 彩色部分是先发生的,黑白部分是后面发生的,男主并没有穿越2个世界,从得到2个钥匙后遇到的第一个女人可以看出,一个是家庭即初恋,一个是事业即秘书 。2个钥匙代表重大事件发生点或者说是人生转折点。 情节 次序应是,双亲健在 修车期间借车与初恋发生了交集,出现了第一把钥匙即转折点后,然后离婚。接着出现了第二把钥匙,结识了女总裁丽莎,接手了她的事业由于某种原因感情不能公开,或者是婚外情之类的,然后再是母亲去世不在身边,开始悔恨,然后结婚生子,父亲去世。最后独坐空房于转折开始的地方,理清头绪重新出发。 关于 剧中去第二世界看到原配老婆有孩子的事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男主前有另外一次婚姻,育有一女。或者多段感情验证了男主所言。 以上皆是我猜测之想,夜深无暇核对,只望抛砖引玉,请各位大神指正

    【详细】
    12131376
  • 云汉PL
    2022/1/23 11:19:18
    故人已乘白鹤去,此地空余?

    机缘巧合,最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影院看完了一部艺术片。名字很长,叫《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也忘了之前是在哪儿看到的安利,反正就在我list里躺着,刚好来一趟北京,一看小西天竟然有放映,左右也没有别的安排就带着队友去了。

    机缘巧合,最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影院看完了一部艺术片。名字很长,叫《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也忘了之前是在哪儿看到的安利,反正就在我list里躺着,刚好来一趟北京,一看小西天竟然有放映,左右也没有别的安排就带着队友去了。

    去之前凭借模糊的印象,我一直以为是部纪录片来着,开场了才知道是改编的苏童的小说,采用了一种近似纪录片的镜头风格,挺有意思。但是看到最后,竟然一时间不知道作何评价。隔了一周,这才多少回过味儿来,敢做一做判断,也敢妄言一些批评了。

    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期的甘肃偏远农村,一名在当地擅画白鹤的老人身患疾病,时日无多,却心心念念着想要入土为安、“乘鹤西去”。但当地已经开始厉行火葬,儿女们也对老人的固执颇感无奈。老人只好在与孙辈们的情感互动,和对“白鹤”的希冀幻想中犹豫徘徊...最终走向了一场苍凉的悲剧。

    14160647
  • 纯肉锅贴
    2017/8/25 14:34:21
    小聪明不断,大方向没有

    埃德加赖特的视觉系喜剧可以说是在当下影坛独树一帜,并且所有的片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宅男”味儿,各种宅男的小心思、小怪癖一看就是脑浆糊了,不过蚁人之后似乎就有些不太适应,就算到了这一部也还有些水土不服,可能还是被制片人体制绑架了。

    首先优点是开篇一场飙车戏和长镜头,很好看,可以说是非常精致,飙车的节奏完全跟着音乐进行,并且音乐停飙车戏结束,时间刚刚好,并且在隧道摆脱直升机追踪的小心思

    埃德加赖特的视觉系喜剧可以说是在当下影坛独树一帜,并且所有的片都透着一股浓浓的“宅男”味儿,各种宅男的小心思、小怪癖一看就是脑浆糊了,不过蚁人之后似乎就有些不太适应,就算到了这一部也还有些水土不服,可能还是被制片人体制绑架了。

    首先优点是开篇一场飙车戏和长镜头,很好看,可以说是非常精致,飙车的节奏完全跟着音乐进行,并且音乐停飙车戏结束,时间刚刚好,并且在隧道摆脱直升机追踪的小心思也很有“老司机”范儿。包括片头baby出去买咖啡分赃的长镜头也是难度不小执行的很好,把baby周遭的环境基本呈现出来,人设也基本有了,但是与后面并没有什么关联与《僵尸肖恩》中两段一模一样的长镜头前后对比的作用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感觉只是单纯炫技。以及吉米福克斯出场的第一次抢劫戏也很有心思,镜头固定在车内,紧接着车移动,镜头也移开,男主不愿意看到暴力场面,观众也不愿意看到,基本再次加强男主的人设,善良、被迫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背景更明显,随后镜头车回到原位看到一个保全躺在地上挂了,同时给baby和观众一个重击,我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死人的抢劫,和前面画风不一样,基本吉米福克斯的人设也出来了,再结合后面追车的一段,到这段抢劫结束吉米福克斯人设基本完整:心狠手辣、看人很准的一个标准反面角色,不过也没什么特别的点,横向比较凯文史派西这个“反角”可以说是太模式化了,凯文史派西的角色可以说是导演用了不少小心思,也是个心狠手辣又有点小宅男还对baby有一种亦敌亦友和父亲作用的人设,逃命的时候一个个收拾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以及在baby把玩具车摔到地上之后的小表情非常到位以及那点小自恋“我边说话还把路线图画了出来我真棒”这种小情绪就显得特别可爱,已经有些圆滚滚的下木总统演起这种角色自带反差萌,总体来说是一部很“萌”很“宅”的电影。

    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人设立而未起,转变过快,剧情割裂也就是小聪明不断,大方向不多甚至是没有。首先是主角黑化过快或者说是前后人设矛盾,前面还是怂包的男主突然就把吉米福克斯干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发难,导致后面的失控,从前面男主“怂”的设定来看是不合理的,男主只想干完这一票去陪女票而前面追车也有很好的机会干掉吉米福克斯,前面没做,在后面为什么突然良心发现?包括吉米福克斯也是突然发难,看到apd突然就开枪,太没脑子了,而凯文史派西也毫无主见,最后被团队胁迫完全看不出这个人物的掌控力,以前是如何服众的?杀了一整队的内线一点都不火最后还被团队反胁迫,包括几段抢劫戏的割裂,对剧情推进几乎0作用,几段抢劫戏可以作为短篇集存在对于整部电影基本没有帮助,人物无成长,只能算是一个小品,虽然好看还可以,但是少了埃德加赖特独有的那种视觉风格,既没有歪小子斯科特那种极致的漫画风格也没有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大量英式幽默宅男梗,总体依旧是一部不够出色的好莱坞与英式幽默混杂的动作犯罪喜剧,鉴于是埃德加赖特,扣一星批评一下

    【详细】
    87741221
  • 再见二丁目
    2019/11/17 19:27:11
    这一份爱怎样才能寄托

    大魔王打小就是不良少年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最近大魔王跑到表妹女主角家里暂时住一段时间。女主角是护士,有一个送快递的男主角想要追她。女主角家里的猫发现了大魔王有些不对劲,大魔王害怕罪行暴露就把女主角的猫赶出了家门。

    女主角的猫在外面流浪的时候,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感情逐渐升温。女主角已经不需要那只猫了。女主角以前一直单身,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一只猫的身上。当

    大魔王打小就是不良少年经常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最近大魔王跑到表妹女主角家里暂时住一段时间。女主角是护士,有一个送快递的男主角想要追她。女主角家里的猫发现了大魔王有些不对劲,大魔王害怕罪行暴露就把女主角的猫赶出了家门。

    女主角的猫在外面流浪的时候,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感情逐渐升温。女主角已经不需要那只猫了。女主角以前一直单身,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把所有的爱都放在一只猫的身上。当然了,就连猫都必须是母猫。女主角的猫在外面发现了大魔王的犯罪赃物,但却被愚蠢的人类误会是小偷,于是猫被抓了起来。

    但是猫流浪的这段时间认识了几个不三不四的朋友。这些朋友居然帮助猫越狱了。大魔王看到事情败露就坐轮椅飞走了。女主角想要阻止又被挂上一起飞到了高空中。碰巧猫有一个朋友会开飞机就这么上天救了女主角。可是飞机被愚蠢的人类击中漏油坠毁了。好在动画片里坠机是不会死人的。大魔王被绳之以法,猫的朋友用市长给的奖金购买了摩托车带着好朋友们一起在夕阳下兜风去了。女主角也开始同男主角同居了。即使男主角是单亲父亲,她也不介意。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对于突然上门的不速之客要保持应有的警惕。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了引狼入室。(我的第93篇作品)

    【详细】
    12035532
  • 笨笨不认路
    2022/6/22 23:23:59
    剧集过半,正片何时开始

    一共12集,已经播完6集,正片什么时候开始?回廊亭大火什么时候烧起来?女主还要劫后余生回去如何查明真相,还要揭露程和林的全部背后故事,女主还要复仇……可是只剩下6集,打算怎么讲完整故事,都是一笔带过吗?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据说也没有第二季的计划。

    难道真的是个恋爱剧,悬疑和商战就是个镶边?那倒是详略挺

    一共12集,已经播完6集,正片什么时候开始?回廊亭大火什么时候烧起来?女主还要劫后余生回去如何查明真相,还要揭露程和林的全部背后故事,女主还要复仇……可是只剩下6集,打算怎么讲完整故事,都是一笔带过吗?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据说也没有第二季的计划。

    难道真的是个恋爱剧,悬疑和商战就是个镶边?那倒是详略挺得当的。

    国产剧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Netflix模式?我喜欢一下子都放出来。周播,如果能达到美剧平均质量,那也是能接受的。

    【详细】
    14470289
  • 匠青
    2022/9/18 22:01:0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曾经,男主对仇念视而不见,他所热衷的,乃是人性的探索,继而上升到家国情怀,以此验证两者之间的关联。算盘打的挺好,可这场意外之旅,伴随着目的性,总会不自觉的偏离轨道,究其原因,还是太自信了,忽视地域、家庭和凶手带来的深层冲击,直到最后,毫不留情的扣动了扳机……那一刻,只为了昔日的情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高尚的追求牵绊着他……

    曾经,男主对仇念视而不见,他所热衷的,乃是人性的探索,继而上升到家国情怀,以此验证两者之间的关联。算盘打的挺好,可这场意外之旅,伴随着目的性,总会不自觉的偏离轨道,究其原因,还是太自信了,忽视地域、家庭和凶手带来的深层冲击,直到最后,毫不留情的扣动了扳机……那一刻,只为了昔日的情人,再也没有比这更高尚的追求牵绊着他……

    【详细】
    14656167
  • 榴莲酥饼
    2021/1/15 22:00:14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撰稿手记

    2020年底的这个冬天特别冷,我在上海,天天在微信上遥望制片人梁仁红和导演霍明正热火朝天地做着《热的雪》开播前的最后冲刺。此时,距离我担任撰稿的《手术两百年》播出已经过去了两年,这期间,我手头还有一些项目在同步推进,但目前看最快诞生的,却是排在时间轴最后的《热的雪》。

    说到抗美援朝本身,除了小时

    2020年底的这个冬天特别冷,我在上海,天天在微信上遥望制片人梁仁红和导演霍明正热火朝天地做着《热的雪》开播前的最后冲刺。此时,距离我担任撰稿的《手术两百年》播出已经过去了两年,这期间,我手头还有一些项目在同步推进,但目前看最快诞生的,却是排在时间轴最后的《热的雪》。

    说到抗美援朝本身,除了小时候看过的电影《英雄儿女》,还有当年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邱少云、黄继光几位英雄人物,对于整个战争,我是没有太多概念的。我的祖父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从江西走到了陕北,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我天然具有亲切感,但是抗美援朝不一样,它跟我的生活和我的经历没有交集,这是一个彻底重新学习的过程。70多年前爆发的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参战国最多、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朝鲜半岛,二战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美军对这里实施了空前的破坏,而抗美援朝,则是上百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直认为会在当年10月播出,也就是说从撰稿到拍摄,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要在这样苛刻的时间期限内完成近300分钟的节目是很困难的,更何况是“高标准、严要求”的台重点节目。尽管最终成片从院线电影改成了10集台重点纪录片,再从10集改成了6集,播出时间也从10月改成了2021年初,但留给我的时间仍然不足。

    我们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确定每一集的主体对象。《热的雪》最初的定位很清晰,不做全景式的回顾,而是挑选影响战争走向的重大战役或战斗进行剖析。但持续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役众多,每一场几乎都可以写成一本专著,拍出一部大片,究竟选择哪几场来刻画,这是我最初遇到的难题。上甘岭、长津湖自不必说,随着对于史料的熟悉和掌握,第一场云山战役和最后一场金城大捷也陆续确定,最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抗美援朝的权威专家的帮助和建议下,项目组最终把剩下的两个名额留给了一夫当关的三所里战斗和悲壮的铁原阻击战。

    当每集所要表现的战役确定后,如何来构建它的骨架和血肉是一项极艰难的工作。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不停与战史专家进行沟通,反复梳理着这六场战役或战斗中复杂的史实——交战双方每一天的战术决策、作战行为、行动路线等等。与其它反映抗美援朝的鸿篇巨制相比,每次战斗的动机和行动是《热的雪》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特色——驻守阵地的部队来自哪里?有多少人?武器是什么?他们的排长叫什么?家乡在哪里?为什么要来参加志愿军?大兵团推进时,哪一支部队最先达成作战目标?其中最关键的细节是什么?这些信息对塑造一支有血有肉、并且有行动力的部队非常重要。与此同时,他们将要面对的对手是谁?有什么样的战术特点?拥有什么样的武器?在战斗中做出了什么样的方案……敌人同样需要描摹,因为他们并不是散兵游勇,而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美国士兵。

    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投入到了日以继夜的资料搜集工作中。《热的雪》资料来源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的权威史料、参战部队军史和当事人回忆录,还有一些军事院校的研究专著。对于这场战争,官方正史与个人回忆录上的视角不同,后者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生动的细节和微观的视角,但要做好这一步,需要在充分掌握抗美援朝战争宏大叙事的基础上,对微观史料进行合理的甄别和使用。

    本片的主要视角有两类:一类是负责战役部署、实施的志愿军高级指挥员,另一类是具体战斗中的志愿军战士,其中既有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名垂千古的烈士,更有很多不知名的战士。但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由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人民重托、民族期望,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而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时至今日,纵使时光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他们依然值得我们永远感恩、铭记。

    为确保内容准确无误,项目组在一稿和二稿的创作阶段多次请教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力图在整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方面不出差错,在最终稿阶段,还获得了重大办专家亲自落笔润色,也是为了保证纪录片的客观、权威。

    在节目播出前夕,回首往事,感谢那段时间,感谢这个机会,让我能够全面了解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没有前人付出,就没有你我的今天,我为我的祖国骄傲,也为那些单纯、勇敢、无私的战士自豪。许多老兵回忆录虽然语言朴素,但读来令人动容,点点滴滴,不仅关于战斗,还有他们的生活和友谊,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伤痛,但是可惜,因为篇幅和题材的限制,没有办法体现出来,希望以后还有机会。

    【详细】
    131402126
  • 451?°F?
    2008/5/23 19:26:54
    电影、小说版本分析
    如果预知了未来因而改变它,我如何还能宣称已然预知未来?
    举例来说,我倘若经过某种方式,得知在待会儿我出门为了肚子打算的时候,会在经过街边的档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自五楼掉下来砸成肉泥,于是决定今天晚上就自个儿煮碗泡面顺便在里头打两个蛋解决一餐——虽然略嫌寒酸,但不会遇上从天而降的平台钢琴。因为我知道出门会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门;因为我不出门,所以意外没有发生。但,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如何预
    如果预知了未来因而改变它,我如何还能宣称已然预知未来?
    举例来说,我倘若经过某种方式,得知在待会儿我出门为了肚子打算的时候,会在经过街边的档口被一架史坦威平台钢琴自五楼掉下来砸成肉泥,于是决定今天晚上就自个儿煮碗泡面顺便在里头打两个蛋解决一餐——虽然略嫌寒酸,但不会遇上从天而降的平台钢琴。因为我知道出门会有意外,所以我不出门;因为我不出门,所以意外没有发生。但,如果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如何预测得到?
    《少数派报告》故事的主干,其实就源于这么一个矛盾情境。
    姑且不论斯皮尔伯格在人物设定上对于菲利浦·迪克原著小说所做的更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及电影版本,说的都是在近未来的社会里,有个预防犯罪的机构。这个机构利用了三个具有预知能力、但心智发展有点问题的异人为基础,依他们所预知的内容得知某人在某时于某地将犯下刑案,于是就能够提前将此人逮捕,防止刑案真正发生。因尚未犯下的罪行逮捕公民此事是否合理暂且不论,城市里趋近于零的犯罪率其实已然替这套系统提供了最佳的背书。这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一般公民并不会知道未来如何,所以这些预言异人的预卜结果都是正确的,就如同我并不知道头项上会掉下一台平台钢琴所以还是出门吃饭结果发生意外一样;但如果这些未来式的罪犯知道了自己将会犯罪,那么,他们还会决定犯案吗?
    故事里的主角就面对了这么一个状况。
    预防犯罪机构的核心份子,就发现自己将会在若干天之后,杀害一个同自己素未谋面的人。审判者在刹那之间成为受审人,于是我们有机会同主角开始检视整个所谓“完美的预防犯罪系统”,看看这个系统是否真的如此值得信赖?三份预言报告是否总是明白地指出同一件发生在未来的刑案?三个预视未来的先知异人是否总是做着相同的噩梦?
    倘若不是,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预言报告里的相对少数?
    在电影和小说中,三份预视报告中都有一份提及,主角不会杀人;这份少数报告,究竟有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三份预言报里的多数,当真就代表了肯定发生的现实;而代表少数的那份报告,就一定是错误的预视结果?关于这个问题,斯皮尔伯格与菲利浦·迪克采取了完全不同叙事焦点,于是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
    先来瞧瞧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版本。
    少数报告是三个预知者中最重要的、居领导地位的那人所预见的未来。于是主角设法劫走了这个预知者,希望利用她提出这份少数报告来为自己翻案。斯皮尔伯格在故事里掺入大量与亲情有关的元素:主角之所以全心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数年之前被绑架失踪,至今下落不明;预视者之所以获得预知能力,是因其上一代的药瘾所致,而关键预知者一再重覆的噩梦,则与自己母亲被弑的案件有关。这些亲情元素在剧中纠葛成一团,最后在结局揭晓之后,斯皮尔伯格进一步否定了这样的系统,甚至替三个预知者安排了幸福平静的生活模式。
    再看看迪克的小说情节。
    三份报告虽然有两份的结果相同,但事实上每一份都是少数报告——结果相同并不代表过程相同,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的话,这三份报告其实都是不一样的。迪克的焦点集中在我们之前提及的矛盾:如果主角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罪行,是否还会照着预言犯案?第一份报告里的主角将会杀人,而第二份预言报告将主角得知第一份报告结果一事纳入考虑,于是得出了主角打算不照第一份报告的结果行事、将不会犯案的决定。在这两份报告之后,故事的主角已经在种种情节之中得知了被害者的身份等等原来所不明白的资讯,于是最后做出杀人的决定。也就是说,最初及最末的两份报告虽然结果相同,但通往这个结局时点的过程却不一样。迪克虽然提及了政治权力的倾轧、中年危机及夫妻感情的猜忌,但并未花费太多力气在这些问题的描写上头;他甚至不质疑这个系统,只是聚焦在这个矛盾的特例上头。
    在斯皮尔伯格的手里,菲利浦·迪克惯写的脏乱、拥塞、混乱型式近未来,自然不可能呈现如同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那种潮湿沉闷场景,或者保罗·范赫文的《全面回忆》里那种工业单调都市,是故,这不但不是我在意的重点,事实上我还得承认,斯皮尔伯格使用偏蓝灰色清冷色调还蛮对我脾胃的。而他一向被批评的太过商业手法或者太过滥情表现,我都觉得无所谓,甚至连最后童话般的结局场面,我也能勉强忍受,但是似乎他并没有把题目“Minority Report”处理好。
    读迪克的小说就会发现,在并不算长的故事走到结局时,迪克回到了“预知报告里的少数”以及“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这两个主题头来。预知未来是否会影响当事人的判断?答案是肯定的;于是这个变数再度回头影响预知报告,三份预知报告其实各自加入了不同的参考值,每一份都是题目所谓的“少数报告”。而在电影剧情推衍的进程之中,斯皮尔伯格以“少数报告其实出自最关键者之口”的方式处理原来迪克故事的情节,再让预防犯罪系统的准确度一次比一次松动,最后否定整个系统——如此动作虽大,却让我有点无法满足。
    因为我老会想到一些缺漏。
    比如说:为什么明明知道有某个预知者最关键,但却轻易地舍弃其报告?如果预知者的能力有高有低,那么也许他们提出来的预言份量就各有轻重,遇到三份预知报告内容不同时,是否简单地取其大者即可?虽然概数原则如此,但这事儿可同某人是否得在牢里过下半辈子有关,如何能够轻率为之?虽然用了别人的骨架再加进自己擅长的部份,但在经营自身专长情节之余,似乎反而没把原来的故事讲得完全。简而言之,我觉得斯皮尔伯格的故事结构有缺陷,收尾也没给一个完整的交代。
    但话说回来,电影或者小说创作,是否一定要替人性啦、宿命啦、社会结构等等提出最佳的定义?
    我相信,用太大的帽子扣在创作品头上,都可能是不公平的;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负责最要紧——亦即,我的满足与否,其实在于故事是否被完整的说出来。在《少数派报告》的小说里,迪克不提系统是否正确,只提出会产生矛盾的特例,这种作法似乎比较谨慎负责;而斯皮尔伯格一举推翻了整个系统,我们不知道这系统之前到底有过多少误判的可能?是否有可能在特例之外,这个系统真如影片刚开始时宣称的那么完美?把系统否定了之后,原来的那些罪犯如何处理?这些疑问让我在步出电影院的时候,不得不替这个故事可惜了起来,觉得银幕里的那个世界似乎在我爽完了就走之后还留下太多烂帐没有处理。
    是的。这是商业电影似乎很难逃脱的命运。
    但我相信,不要给不负责任的结果,故事还是能够找到一个结局能够符合商业电影的市场考量层面、甚至令更多人满意的。
    【详细】
    1387265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