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6230
  • CHACHA
    2019/4/11 7:07:36
    劫匪?游侠!

    私以为中文片名并不该译为劫匪。

    Highwayman确实是路匪、响马的意思,The Highwaymen的复数型态特指也符合Bonnie和Clyde这对雌雄大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海报上Frank和Maney两人正气凌然的身姿以及片中绝对的主角戏份,让我对中文译名不禁起了些疑心。

    于是我点开海报大图,看见了小小的副标 “The legends who took

    私以为中文片名并不该译为劫匪。

    Highwayman确实是路匪、响马的意思,The Highwaymen的复数型态特指也符合Bonnie和Clyde这对雌雄大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海报上Frank和Maney两人正气凌然的身姿以及片中绝对的主角戏份,让我对中文译名不禁起了些疑心。

    于是我点开海报大图,看见了小小的副标 “The legends who took down Bonnie & Clyde.” 发现问题了么,我做个中文海报你看看。

    10104413
  • 屿烟
    2019/7/19 0:31:52
    隔离与归属

    “有时候,为了听到雨声背后的音乐,一个人不得不沉默。”

    感觉安哲的电影每部形式上的差别是那么大,内核的点却依旧是那么几个,关于隔离,关于归属。

    上一部《雾中的风景》中姐弟买了火车票去了边境,偷渡过了河。这次故事就发生在边境的小镇上,这里是收容难民的“等候室”,里面的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却也不被新的国家认可,进退两难。如片名一样,本该迁徙的他们,却陷入停滞,他们与故乡,与

    “有时候,为了听到雨声背后的音乐,一个人不得不沉默。”

    感觉安哲的电影每部形式上的差别是那么大,内核的点却依旧是那么几个,关于隔离,关于归属。

    上一部《雾中的风景》中姐弟买了火车票去了边境,偷渡过了河。这次故事就发生在边境的小镇上,这里是收容难民的“等候室”,里面的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却也不被新的国家认可,进退两难。如片名一样,本该迁徙的他们,却陷入停滞,他们与故乡,与希腊都是隔离的。

    其内部,难民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互相有着界限,也是相互隔离的。

    “他们越境而来,就是为了自由。最后,在这里建造了一个新的边境。在这上帝的弃地,世界变的更小了。”

    具体到个人上这种隔离也是存在的,新婚的夫妻,被边界所隔 ;失踪的政治家与妻子心灵相隔,对于妻子来说,原来那个政治家已死,出现在他面前的只是一个长得相似的陌生人 。

    这种隔离不是《塞瑟岛之旅》那样整个群体对个体的孤立,而且每个人都参与的分裂。结尾那段众人爬上电杆拉起电线的镜头,或许就是在说,这些“边境”正是每个人都参与建立的。(类似《谷粒》中那种界线)

    政治家失踪后,人们讨论他为什么要离开?这也是片子里出现很多次的问题,也是为什么难民要跨越边境。一开始难民或许是因为各种原因逃难,但是后来发现不被认可以后 意识到这里不会是新的家。

    “我们越过边境,但还留在这里。到底要穿过多少边境,才能有个家啊?”

    对此人们有着两种态度:一种是继续“踟蹰”,等待着共同体的实现,等待着被一方接纳,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另一种则是冒着会死的风险跨越更多的边境,如《雾中风景》那样以代价换去结果,这是少数如那个政治家的选择。

    我想安哲是偏向后者的,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那个关于风筝的故事,他期待一天,世纪末的时候,大家已经如此接近太阳,不得不牵起风筝,飞向新的星球。

    有看到评论说最后电线杆的那段,是人们如鹳鸟立于高处,望向远方准备出行。我也是蛮赞同的。

    其他想到的东东:

    我看过的这些里面,前几部是在寻找是探索,《草原》像是在见证与记录,《时光之尘》是拼图式的回忆,而这部则有很强的思索的气氛,这也是我一开始说安哲电影给我感觉到的形式上的巨大差异。

    那段超现实的婚礼让我想起《放大》,它表达的是真与假,本片里面的婚礼被边境所隔,其意义又是否存在呢

    喜欢的片段:

    刚开始不久那段火车箱里难民的横移镜头

    103181233
  • Rohya
    2022/4/23 12:54:09
    花都情缘 ? ??? (2017) <评>
    花都情缘 ? ??? (2017) &lt;评&gt; 【剧情故事】 穿插了大量的碎片化的插叙情节,导致整体观看体验其实并不是很好。特别是这种情况在开篇的时候导致观看逻辑很容易混乱。 本剧其实是一个群像剧,并没有特别的主人公,而作为名义上的主人公也只是戏份略多一点点而... &n
    花都情缘 ? ??? (2017) &lt;评&gt; 【剧情故事】 穿插了大量的碎片化的插叙情节,导致整体观看体验其实并不是很好。特别是这种情况在开篇的时候导致观看逻辑很容易混乱。 本剧其实是一个群像剧,并没有特别的主人公,而作为名义上的主人公也只是戏份略多一点点而...  (展开)
    【详细】
    14354229
  • 易速利
    2018/5/23 9:51:19
    低俗烂片
    近几天有件事情特别让人着急:假如中国真要花2000亿美元采购,美国有什么可卖的?一架F35战斗机的价格已经降到大约1亿美元,美国愿意卖多少,我想中国就愿意买多少,2000架不在话下,但美国肯定不卖。詹妮弗·劳伦斯价值大约也是1个亿,但她形单影只,无法形成批量,而且同样是...  (展开)
    近几天有件事情特别让人着急:假如中国真要花2000亿美元采购,美国有什么可卖的?一架F35战斗机的价格已经降到大约1亿美元,美国愿意卖多少,我想中国就愿意买多少,2000架不在话下,但美国肯定不卖。詹妮弗·劳伦斯价值大约也是1个亿,但她形单影只,无法形成批量,而且同样是...  (展开)
    【详细】
    9387221
  • Kenneth
    2016/10/14 15:02:06
    也就只有虐太一这一点比较忠实原著了
    原著太一党,我是男的,总体稍稍有些不满。 对于《上之句》的一些改动可以接受。但到了《下之句》一些剧情的改动让人有些不能接受。 选角扮演太一的同学虽然一开始就知道了,看了《上之句》还可以接受,但一到《下之句》跟唇红齿白的新一对照,颜值差距太大了,真是没有对比...  (展开)
    原著太一党,我是男的,总体稍稍有些不满。 对于《上之句》的一些改动可以接受。但到了《下之句》一些剧情的改动让人有些不能接受。 选角扮演太一的同学虽然一开始就知道了,看了《上之句》还可以接受,但一到《下之句》跟唇红齿白的新一对照,颜值差距太大了,真是没有对比...  (展开)
    【详细】
    8128216
  • 优优向前
    2020/11/27 9:36:19
    《白发魔女外传》很好看

    黄奕饰演的白发魔女在情感上表现出了柔情,在江湖纠葛上又有决绝和果敢,服饰装扮很酷,女扮男装很是亮眼,打戏很帅,在江湖血雨腥风中追查真相,剑气横飞,为武林除害,演出了自己特色的白发魔女。

    看白发魔女外传需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不然不一定能理解其中情节。

    黄奕饰演过多种角色,《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李玉湖,《新女驸马》中的冯素贞,《还珠格格三》中的小燕子,《歼十出击》中的柳祺等

    黄奕饰演的白发魔女在情感上表现出了柔情,在江湖纠葛上又有决绝和果敢,服饰装扮很酷,女扮男装很是亮眼,打戏很帅,在江湖血雨腥风中追查真相,剑气横飞,为武林除害,演出了自己特色的白发魔女。

    看白发魔女外传需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不然不一定能理解其中情节。

    黄奕饰演过多种角色,《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李玉湖,《新女驸马》中的冯素贞,《还珠格格三》中的小燕子,《歼十出击》中的柳祺等等角色,可以说是性格迥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饰演的白发魔女练霓裳大侠形象性情刚烈,爱憎分明,将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

    喜欢看黄奕的作品,她的帅气男装深入人心。

    本影片给赞??。

    13012612
  • 顿河
    2016/2/8 9:42:35
    布鲁克林 你就是自己的故乡
    再有几个小时,这一年就又过去了。想起了社交网络上那个段子,估计最后一波“Kelvin”和“Rachel”也已奔回被唤作”狗剩”和“二丫”的家乡途中。故乡之遥远,自比不上电影《布鲁克林》里描绘得那样重洋远隔,但京沪广深的你我,何尝不是第一次少小离家,就把故乡永远抛在身后,自此后,每次“回家”就是一趟越行行越远的征途。
     
    在今年颁奖季,《布鲁克林》算不得是什么大电影,如果不是天
    再有几个小时,这一年就又过去了。想起了社交网络上那个段子,估计最后一波“Kelvin”和“Rachel”也已奔回被唤作”狗剩”和“二丫”的家乡途中。故乡之遥远,自比不上电影《布鲁克林》里描绘得那样重洋远隔,但京沪广深的你我,何尝不是第一次少小离家,就把故乡永远抛在身后,自此后,每次“回家”就是一趟越行行越远的征途。
     
    在今年颁奖季,《布鲁克林》算不得是什么大电影,如果不是天才少女西尔莎罗南贡献了非凡演技,再加上20世纪初的爱尔兰和布鲁克林风光着实清新明丽,《布鲁克林》不论从文艺还是商业的角度,都略显寡淡无趣。但看完电影,竟放不下的又网购了一本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薄薄一本,返乡飞机途中正好翻完,小说情节其实与电影无二,只是细节更丰富细微,牵动“异乡人”感同身受。
     
    《布鲁克林》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偏居爱尔兰恩尼斯科西小镇的少女爱丽丝要去美国生活,她告别了母亲和姐姐,来到了布鲁克林区,挤进了一家少女公寓,以百货收营员身份开始了新生活,思乡的苦闷被新鲜的生活填满冲淡,舞会遇上移民自意大利的小伙儿,恋爱憧憬美好未来。如果不是姐姐病故的消息不期而至,她仿佛永远不会面临返乡和留下的选择:故乡依旧,而布鲁克林的爱丽丝已不是当年的恩尼斯科西少女。
     
    作为商业电影,《布鲁克林》故事的确太清淡,一个平凡姑娘的一小段生活,一点乡愁和一点困惑,于他人能激起多少波澜?就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些更早到美国又回不去的爱尔兰工人,他们留下了布鲁克林建设的痕迹,一生漂泊不语人知,最后不过融进平安夜被布施的三两杯苦艾酒。旅人都如针脚,缝在了历史的背面。
     
    《布鲁克林》动人的那部分,可能也刚好也来自作者对平凡主人翁真挚朴实的同情与赞美,这种感受读小说时更强烈。作者托宾出生在恩尼斯科西小镇,又曾在布鲁克林的纽约大学任教,他写的既是同乡往事,想必也投射了自己的影子。而这些细微的情绪,对五十年后继续经历城市化进程的我们来说,一定能找到熟悉的接头密码,原来一代一代离乡奋进之人,都有同样无法寄托的别绪与乡愁。
     
    电影开篇有个细节,是爱丽丝乘海轮去美国,颠簸在风浪之上,然而比汹涌海浪更吞噬人的是初次离家面对陌生的恐慌:陌生人的善意和敌意,都一样让人无所适从。我记得我第一次离家也是顺江直下,三天两夜的江轮飘荡去上海,而更深刻的记忆是第一次坐飞机,大四在报社实习,我被领导吩咐了单独出差福州,取票、安检、登机,一步一步都紧张地跟在别人后面学样,飞机上不知道怎么系安全带,就打个结用手捂着飞了一程;哈哈,现在想来就剩有趣了。
     
    《布鲁克林》的后半段其实有点坍台,爱丽丝的人物形象因为犹疑而失光彩,还好西尔莎罗南一脸朴实无辜挽救了人物的“绿茶”。让爱丽丝纠结的表面看是情感,两个同样优秀的男性并无品格高下之分,实则一个代表了保守的安逸,一个代表了浪漫的未知,在时代洪流中,个人的情感皈依被作者有些简单刻意地弱化成生活方式的符号。电影改编倒有一处华彩,是爱丽丝面对故乡道德标杆凯利夫人诘难时,那句满脸通红的回应:“我差点忘了这个镇子是怎样的“,促使我们迈步向前的,从来都是那双刻意拉住我们的手。
     

    “她回布鲁克林了“,爱丽丝知道,多年后,这句话会对听到它的人意义越来越浅,对她却越来越重。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最美好的。爱丽丝歪头靠在墙边,迎接马路对面的托尼,不远处就是托尼给他们许下的大房子——现在还是一块空地,将来就是他们的王国。未来之所以让人期待,不是因为必然美好,而是充满未知的希望,而这就是让我们奋不顾身地一次次从狗剩、二丫的家门走出,志气满满变身Kelvin和Rachel的原因。
     
    写下这些时,春节的暖意已将故乡装点得热烈丰满,和爱丽丝的恩尼斯科西小镇相比,我们这代人的故乡少了田园诗意,多了躁动不安。“故乡”好像不只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个时间概念。当我们返乡时,陌生的亲邻有如凯利夫人一样代表着昨日的道德准则,而信息时代的裹挟,他们又前所未有把你所飘荡的大城市视做财富和成功的希望。“物是人非”似乎已经不足以描述那种奇妙尴尬的陌生,而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明白,有关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其实承载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乡。

    PS:给大家拜年,万事如意。
    【详细】
    7763183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