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影评

135771784
  • 繁花
    2010/11/12 15:23:40
    围城里到底是什么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成长的过程中看了数次《围城》,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一句话,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有女人,更多是男人——“人这一生到最后,最爱的肯定不是自己与之结婚的那个人。”我相信这是某一层面上的真理。根据这一真理,关于方鸿渐和孙柔嘉,我想了很多。
      
      方鸿渐不是不知道孙柔嘉并非良配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成长的过程中看了数次《围城》,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感悟。
      有一句话,不止一个人跟我说过,有女人,更多是男人——“人这一生到最后,最爱的肯定不是自己与之结婚的那个人。”我相信这是某一层面上的真理。根据这一真理,关于方鸿渐和孙柔嘉,我想了很多。
      
      方鸿渐不是不知道孙柔嘉并非良配,如果为了爱情他会选择唐小芙,她是这世上少有的纯粹的女人,最深刻地打动了自己;如果为了事业他应该选择苏文纨,她的矜持下是一往情深,还有很好的家世和背景,可惜他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男人;如果为了肉欲他甚至可以考虑鲍小姐,她有着肉弹的身材和不失坦率的风情,但连她和他竟也是逢场作戏。他还是选择了孙柔嘉,因为她实在不是个让他讨厌的女人,而且在特定的时刻拨动了他的心弦。男人一旦觉得自己有负于一个女子,让他为自己受了压力和苦楚,就不自觉的承担起了她的命运。
      孙柔嘉不是不明白方鸿渐的致命弱点,她只是在最恰当的时候走近了他罢了,可是他是她当时能够找到的最好的男人。她用了一些柔弱,用了一些乖巧,也用了一些委屈,终于靠在了这个也算气宇轩昂的男人的肩膀。
      孙柔嘉不是不爱方鸿渐,要不,她不会费尽心思来做了这个男人的老婆。方鸿渐也不是不爱孙柔嘉,要不,他不会在那个时刻说出真心订婚的话语。毅然决定共同离开学校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在香港的旅馆里负气之后吃菠萝的那一刻,他们是相爱的;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着回到上海的那一刻,他们也是相爱的;甚至,在她歇斯底里朝他扔出梳子的那一刻,他们还是相爱的。那么,他们的那些爱情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何种原因下流走的呢?他们实在不明白。
      
      方鸿渐是个始终有几分孩子气的单纯的男子,他只是个平凡的男子,只是想找个能够懂他的女子,可是懂他的女子会误解他而转身走掉,迎面朝他走来的都是不相干的人。就仿佛守株待兔,那些漂亮的兔子都朝着别的方向走,偶尔有那么一两只兔子倔强的要撞过来又把树桩吓得急忙扭头,一不小心就扭了大树的根基。
      他没有野心。那么多没有野心的男人都过得很满足,连蹬三轮车的师傅白天出力气赚钱晚上喝点酒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可他偏偏又还有几分知识分子的偏执、清高,以及浪漫情结。他不是一个能干的男人,连好友赵辛楣都坦言:“你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可他又有几分大男子主义。他一直是个软弱的男人,如果当日对苏文纨硬一点心肠,对唐小芙多一点勇气,也许很多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已经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了。他最终学会了果断,可是待到他学会了果断,他的生活已经翻天覆地。
      孙柔嘉是真的喜欢这个男人,所以她远远地观望他,小心地走近他。她又怕他的轻视,所以在得到他之后反而用矜持和霸道将他推远又拉近,如此反复过程中,他却早已看清了她的居心。他大多数时候对她是耐心的,压住了那些不耐心来耐心地对待她,但凡一个男子不爱一个女子,断然不会有那般的耐心。可他偶尔的不耐心愈发暴露他们貌似鲜光的生活的裂痕。终于,那把梳子砸中了他的额角,也暴露了他们的爱情竟如此不堪一击。
      她以她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他,尽量用温柔掩饰住强悍,其实她也明白,不该试图改变他,因为他一旦被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就变得面目全非。可是按照规律,从这一个人身上学到的经验和教训都只能运用在下一个人身上,所以他们还是分开了。婚姻能够重新建立,爱情却很难重新产生。
      他是一个善良的男人,她也不是一个坏女人,可是生活的面目就是这样:两个好人在一起,未必能把日子过好。
      
      有时我会想,赵辛楣最后娶的女人到底会是怎样的呢?他算是个真性情的男人,应该会有一个如汪太太那样伶俐聪明的女人降住了他罢?可是他们的婚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大凡婚姻中的人,总是不如爱情中的人那么相爱。从这个角度而言,婚姻比爱情更有力量,因为它吞噬掉爱情。
      大凡一段爱情,三年两载就可以结束了。要么,爱情在平常日子的打磨中消失的一干二净,两人各奔东西;要么,爱情转变为亲情的最高境界。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如果有一个热乎乎身体的女人睡在旁边而他无动于衷,那么一定是他的妻子。新奇与刺激都已经消失,剩下的只有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枯败的树叶被寒风卷着,勇往直前地向前吹着,方鸿渐的背影在萧瑟的风中那么畏缩,当年的意气风发已经无从找寻。“这个曾经爱过唐小芙、罢过苏文纨、又被鲍小姐诱惑过的方鸿渐,一个个地全死了,如今的方鸿渐只是个没有梦没有感觉没有愿望的人,他只想找个能睡觉的地方。”
    【详细】
    44601913
  • Funeral-Hearts
    2017/5/7 11:45:12
    冷门,但我喜欢

    有一些理由值得为本剧写长剧评:

    1.当年惊艳了一代人的段公子在私生活各种不明所以、雷剧不断之后,终于演了一部正经人设,TVB饭还是很感动的;

    2.除了狄仁杰、提刑官、包大人,这算是少有的推理剧本了,纵使维持国产剧一贯的台词拖沓、毁人设不讲道理等水平,独孤仲平这一角色的塑造还是成功的,脱胎于历史人物,从小人物入手,开篇神秘感有了(不到最后一案不揭晓,悬念伏笔很好),智商

    有一些理由值得为本剧写长剧评:

    1.当年惊艳了一代人的段公子在私生活各种不明所以、雷剧不断之后,终于演了一部正经人设,TVB饭还是很感动的;

    2.除了狄仁杰、提刑官、包大人,这算是少有的推理剧本了,纵使维持国产剧一贯的台词拖沓、毁人设不讲道理等水平,独孤仲平这一角色的塑造还是成功的,脱胎于历史人物,从小人物入手,开篇神秘感有了(不到最后一案不揭晓,悬念伏笔很好),智商情商贯穿始终了,身世背景说得通(既符合了人物性格,又配合了主线,最后那通潘老板的娓娓道来和老板娘数钱的对照甚入人心),再搭个师生CP,真心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有自己的福尔摩斯、江户川柯南;

    3.晚唐的背景做得太良心,真实历史上的长安地图,荣枯酒店的画风,街坊的概念以及坊门间晚上是有宵禁的,铜钱是串起来用的,还有一缗如此专业的术语……我大概没见过细节更符合史实的唐朝电视剧了(历史正剧、被404的除外)。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看晚唐版连环杀人案(还类似《无人生还》那种,把自己的死局嵌套入其中,法官型强迫症人格)、《香水》、密室杀人案(结局很出人意料的赞)、骗子的局中局(顺便模拟了马球版外围赌博),主角探案也不再靠上帝视角、主角光环、问元芳,而使用了地理知识缩小犯罪现场(作为《犯罪心理》粉立刻想起了Reid宝宝,于是对独孤先生更有眼缘了)、凭借证物开展犯罪心理推测、尸体解剖帮助论证,实乃夫复何求,真心是进步了,要鼓励(同时有点怀疑《香水》这种算不算太明显抄袭额);

    4.主旨上升华的空间很大,比如酒店密室案中,到底死没死,死得谁,谁替谁死,独孤先生的情商太棒了(为此编剧本案中把另外两位写成白痴了,这个完全没必要哇),不拘泥于探知答案,而是探讨有些案子知道了答案算不算胜利,答案以外还能体悟到什么人情世故;又比如最后一案中,到底谁善谁恶,完全摆脱了总菊单细胞的框架,彻底写出了人性和际遇的复杂性(千面佛父子就不说了,单刘全能说他大恶吗,编剧前面还写了他收养李秀一,直到最后栽赃他都用血保住李秀一的命和清白,这叫人沉默和思索),等最后一刻才揭晓时,独孤先生懵了(原谅我脑子里唱起,什么叫绝望……灵魂被抽干,残留着躯干),我也懵了一阵,因为设定的故事属于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这扣住了观众的心和灵魂,可谓G点了;

    5.提起警察(衙门)的塑造,个人觉得本剧还有一个隐藏的优点,即胖大人的人设。通常情况他就是一个傀儡,表演出傻就可以了,但编剧没有把他写傻,而是大智若愚。他平时很呆萌,但可不糊涂,独孤只负责查案,应付官场政治他自己来,能混下来还背地赚了钱,正说明他不傻(胖大人小坏坏的细节实在拍手叫好,这才真实,呆萌一定善良伟光正吗,乃衣服)。独孤懵了那段,虽然女学生的表现很糟糕,但说出了他与胖大人相识的故事,人设塑造绝佳,胖大人从来不是老实的善人,却也不是大恶的奸人,他能辨明独孤求死的心态,那句与其替天杀的犯人死不如活着多度几个世人,难道不是读心,他情商高着呢。这种复杂性能表现出来不易,观众理解了独孤对他的信任,也宽慰了自己对他的喜爱不算三观不正,他找乞丐顶包命案、利用职权捞私,不是传统上的好人好官,但他关键时刻不再妻管严、不推诿责任、甚至敢于拦架陈王刺杀,大是大非上,他是有立场的,同时他又懂得进退。胖大人、潘捕头、刘全、薛长史、韩捕头一起,极大丰富了唐代司法公务员群像。

    接下来说点不好的地方,让本剧只能闲来看看,而称不上沧海遗珠中的明珠:

    1.秋瓷炫的表演,太失败。她的唐装很美,但表演过于韩剧风,过于小家子气,我大唐贵族女子不是这样哼哼唧唧的(我记得《舞乐传奇》中她的女贼塑造很好,没有太刻意的韩国化表演,这里或者她不用心,或者欠缺对角色理解,总之表演风格不衬人设,太出戏);

    2.我前几个案子都能忍,但直到康国大使一案的酒店当事人全体盘问环节,李秀一的第二轮盘问实在搅屎棍,完全是凑集数吧,还把他的脑洞都演了一遍,观众不想看傻子秀自信。本来密室杀人案必不可少的、起码两轮的盘问当事人环节,可以设计得很精致,细节与虚实分批发给观众,不同的盘问者能问出不同的供词,靠蛛丝马迹的印证来排除,抽丝剥茧,这最能体现侦探技巧的情节完全被编剧毁了,所以本案内容很有心思,拍出来太渣,可惜;

    3.编剧为了吃饭留了伏笔,似乎可以出第二部,但他的伏笔关联着杀父仇人、官场、甚至皇权阴谋,不详的预感要毁了独孤的人设。一个弹孤琴、心被焚的人,女学生倒追他都一直矜持着全剧的人,开始就说明只探案不讲政治的人,要卷入大背景下,那就失去了第一部的一切合理性以及迷人的晚唐烟火气息,拜托了不要!

    【详细】
    8524193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