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01528
  • daodao125
    2017/3/26 9:47:55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女人都是喜欢情话的 老k的情话百听不腻

    从日记里的"I fancy you. "

    到初代里的“Caroline. l am standing in one of my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world, surrounded by food, music, art, culture, and all l can thi

    女人都是喜欢情话的 老k的情话百听不腻

    从日记里的"I fancy you. "

    到初代里的“Caroline. l am standing in one of my favourite places in the world, surrounded by food, music, art, culture, and all l can think about is how much l want to show it to you. Maybe one day you will let me. ”

    都是我的心头好

    但是按剧情走向来看 显然小c已经成为老k心中的红玫瑰

    虽然编剧试图把卡密作为老k的救赎 但是我始终觉得老k不会被轻易放过

    果然。。。隔壁日记翻来覆去死不了 不知道初代会给卡密怎样的安排

    btw隔壁s已经死了 依旧希望老k和小c携手到老 哈哈哈 我的执念

    【详细】
    8437452
  • wwj
    2019/2/6 13:32:45
    帕里才该是女一

    整剧看下来让我有些遗憾,在这我更想谈谈拉克希米最后应该留在帕里身边。

    电影的导火索来自护垫。拉克希米和他妻子彻底分开就是在他自身实验失败被村里批斗的那次。他留下最后一句话,他要让妻子的羞辱变回尊重。可在仔细回顾我发现,真正最后让他的这句话实现的确是帕里做到的。

    当拉克希米把在帕里身上的第一块护垫实验成功后,他打电话给了妻子。告诉她他成功了,他会回来找妻子,天真的他真正

    整剧看下来让我有些遗憾,在这我更想谈谈拉克希米最后应该留在帕里身边。

    电影的导火索来自护垫。拉克希米和他妻子彻底分开就是在他自身实验失败被村里批斗的那次。他留下最后一句话,他要让妻子的羞辱变回尊重。可在仔细回顾我发现,真正最后让他的这句话实现的确是帕里做到的。

    当拉克希米把在帕里身上的第一块护垫实验成功后,他打电话给了妻子。告诉她他成功了,他会回来找妻子,天真的他真正以为的是他做成了护垫变会得到妻子,得到尊重。可殊不知真正能改变妻子的不是护垫、护垫的价格或者其他,而是她以及印度女人心里的思想。所以他会发明大获成功却回乡后得到人们的唾弃。而这时帕里回来了,她用自己的智慧说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村民,让她们的观念得到改变。(其实我觉得故事没有这么简单,帕里的说服做的看似轻易,为了电影本意,我在这作此解释)也最终使得拉克希米有了自己的工厂,让护垫最终在印度普遍使用,并因此得到去美国演讲的机会。

    有人认为拉克希米最终回到原配身边是不忘初心,走了很远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可在我看来,他出发的目的便是为妻子,为了给妻子做一款满意的护垫,他也最后成功并通电话给妻子,可妻子却对他的心意无法理解。所以他早就实现了初心,可不被认可。而帕里的存在,不仅仅是让他做成护垫这么简单。她让他的初心走的更远。在帕里的帮助下,他意识到有更多的印度女性没有护垫可用,他生产了更多廉价的护垫,帮助了更多的人,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他和帕里才是真正意义上一个高度的人。

    谈到他和帕里,让我想到的更多的是合适。他俩更适合一起奋斗,毕竟最苦的历程全是帕里陪着他走过的。没有帕里他不仅不会出名,更不可能回到妻子身边。全片有两段是拉克希米最幸福的时光,一是他开头和妻子共处的快乐,二是和帕里在艰苦中一起努力共患难共幸福的时光。所以帕里的存在才让拉克希米感受了更高的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拉克希米最初只是单纯想让妻子开心,想做护垫给她用,可最后他其实更适合做一个这样的企业家,帮助更多的人。

    帕里最后告诉父亲她怕留住拉克希米会让他变得不像自己,可我觉得,只有帕里在拉克希米身边,拉克希米才能真正的做成自己,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她或许没发现正是自己的存在才让拉克希米获得成功,实现自己。

    帕里在我心中是这部剧绝对的女一,真正该和拉克希米在一起的人。可能是她爱拉克希米太深,最后还是选择了放手。

    从此,帕里就成了拉克希米心中的那棵红玫瑰。

    【详细】
    99411045
  • 新月??
    2018/12/1 0:53:59
    人生遗憾,却并不如斯

    第一次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看到电影名《老爸102岁》,"老爸"——家庭关系题材;"102岁"——影片不可避免地会讨论到生离死别的话题,很适合现阶段的我,于是就立刻买电影票去看了。

    抱着期望被赚一把眼泪然后获得一些感悟的观众,影片可能会略让你感到失望。75岁的巴布,和活到这个年龄的大部分人一样,对周遭的新鲜事物不再有兴趣,每日除了

    第一次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看到电影名《老爸102岁》,"老爸"——家庭关系题材;"102岁"——影片不可避免地会讨论到生离死别的话题,很适合现阶段的我,于是就立刻买电影票去看了。

    抱着期望被赚一把眼泪然后获得一些感悟的观众,影片可能会略让你感到失望。75岁的巴布,和活到这个年龄的大部分人一样,对周遭的新鲜事物不再有兴趣,每日除了挂念自己的已成年的儿子,就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分担心。和其他活到75岁的人不同的是,他的老爸不但健在,还有着年轻人一样的心态和活力。老爷子一出场,拄着拐戴着墨镜,当街拦下了一辆电动三轮(三马子?),一上车就自来熟地和年轻的三轮司机攀谈起来,对世界有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和征服欲。老爷子进了家门,郑重宣布自己的新目标是打破中国老人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活过118岁。为了达到这目标,他宣布要将自己老态龙钟生活悲观的儿子巴布送进养老院。这里到达影片的第一个戏剧冲突:巴布为了不被自己102岁的老爸送进养老院,需要完成老爸为自己布置的种种任务。巴布完成了一系列老爷子设下的任务,到了终极关卡,巴布要放弃对自己不孝顺的儿子阿莫的期待。阿莫是巴布的独生子,巴布倾尽一生心血培养阿莫,但阿莫却在美国读完书后再也没有回过印度。阿莫在美国定居的30年间,每半年如同施舍一般给巴布打一两个电话,从来未曾看望过巴布,也以忙为借口拒绝巴布去美国探望他,即使阿莫母亲去世,阿莫也没有回来看一眼。102岁的老爷子为了使巴布认识到,阿莫只把他当成一个自动提款机,只有利用没有感情,带着巴布和观众一起回顾阿莫这些年是如何对待巴布的,让巴布不要把遗产留给阿莫。然而巴布仍保持着二十四孝老爸的角色设定,告诉102岁的老爸不要挑拨自己和阿莫之间的关系,如果老爸阻止自己把遗产留给阿莫,就要把老爸告上法庭。这时候老爷子才将自己得了脑瘤的事情告诉巴布,自己布置这些任务就是为了让巴布能在自己死后仍然好好生活,不要再将自己的一切倾注在阿莫身上,享受自己的人生。巴布最终懂得爸爸的良苦用心,和从美国回来想要继承遗产的阿莫恩断义绝,和剩下不多时间的父亲度过了一段好时光。

    几个任务的完成应该是本片的重要线索,树立起父亲 、儿子、孙子三代人的角色。然而几个任务设计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看不到102岁的父亲这样做有何用意,也看不到这些任务给巴布带来了什么积极的变化。三代人的角色性格让人感到这一家子简直编剧是随便拼凑在一起的,看不到父亲、儿子、孙子之间有任何的血脉传承和任何的情感联结。

    最大的硬伤是,人物的角色设定太难以引起观众的共情。影片讲阿莫和巴布的亲子关系,讨论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辜负和背叛。

    但是现实生活中,子女对父母的背叛,从来不是一去30年永远不回来的背叛,而是龙应台说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一个拐角处他的背影消失,告诉父母不必追的背叛。

    子女对父母的背叛,从来不是半年只施舍地打一两个电话,而是小时候张口能背出父亲的电话号码,长大后发现父亲换的新号怎么也没办法一下子背出了的背叛。

    子女对父母的背叛,是饭桌上渐渐变少的话题,是越来越少的共处时间,是父母说”忙就别常回来了“,子女便没有再坚持的背叛。

    就好像,如果人生有舞台的话,人生伊始,父母坐在第一排,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也是观众,挥斥方遒,乐在其中。之后逐渐出现新的编剧,新的观众,新的评论家,没有出现过新的导演了,再也不会有导演。但父母的位置却在一点点向后移,逐渐背离舞台的中心,父母也不知道是坐的远了,还是自己老了,剧情他们看不清了,也看不懂了。可是这剧,看的莫名的热泪盈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详细】
    9793158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