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2202
  • 尧耳
    2010/5/6 23:07:01
    小人物的大房子
    一开始,我对《大兵小将》是没有期待的,国产、打仗、古装、明星,这几个词语足以灭掉所有理智观众的希望。从《无极》到《夜宴》,从《画皮》到《麦田》,我们一次次被忽悠进影院,一次次又被雷出来。然而,当成龙那首民谣再次响起,我发现自己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原来,国片在《建国大业》、《孔子》等污浊的浪潮下,还隐藏着一股涓涓清流,这条低调的小溪,从《斗牛》到《我的唐朝兄弟》,再到《大兵小将》,我们可以发现,原
    一开始,我对《大兵小将》是没有期待的,国产、打仗、古装、明星,这几个词语足以灭掉所有理智观众的希望。从《无极》到《夜宴》,从《画皮》到《麦田》,我们一次次被忽悠进影院,一次次又被雷出来。然而,当成龙那首民谣再次响起,我发现自己还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原来,国片在《建国大业》、《孔子》等污浊的浪潮下,还隐藏着一股涓涓清流,这条低调的小溪,从《斗牛》到《我的唐朝兄弟》,再到《大兵小将》,我们可以发现,原来还有一些年轻导演在默默努力,他们热爱电影,并对电影的现实批判功能充满希望。这些电影透出的真诚、狡黠、朴实,部分恢复了我们对“国产片”三个字的信任。

    和号称草根的《三枪拍案惊奇》不同,《大兵小将》具有真正的草根精神,《三枪》就像春节晚会里的小品,小奸小恶、韬光养晦,用耳目的华丽和放纵来粉饰现实的矛盾。《大兵小将》则显得真诚许多。这种真诚的草根带着典型的成龙味道。只要稍作回忆:警察故事、飞鹰计划、红番区、双龙会……成龙在电影里大多窘迫、尴尬,在两方的误解和追杀中完成任务,而他在困境中也总是以乐观调侃的态度面对。

    这样的态度才是真正的草根,在《大兵小将》中,他贪生怕死,弄虚作假,固执的守着老爹传承的朴实哲理。他缺乏理想、本性善良,带回卫太子,只是为了得到五亩地的奖赏,只要活着就感觉不错;他恪守传统的家族观,一直记得传宗接代的任务,并以此放还了卫太子;他目光短浅,自由散漫,围绕着五亩地展开各种计划,但却对价值连城的佩玉视而不见。他的身上有着主流话语无法容忍的自私、短视、贪婪。然而,在他的对比下,卫国太子所代表的主流意识却显得如此的伪善和空洞,王族兄弟的争斗杀戮也是多么的无趣、荒谬。他也保持自尊、热爱国家(而不是政权),明知失败也要单挑敌人,维护尊严。这样一个真实、丰满、动人的角色,远远超越了《孔子》那种渲染意识形态、充斥暴力、奴性和等级的恶心国片。

    有了真诚和质朴,口音、拖沓、年轻明星的生硬和偶尔的做作便能一笑置之,何况,还有由成龙保证的幽默细节、流畅打斗。更为重要的是,电影像一则寓言,对房产行业的现实做出了极为准确的隐喻。

    土地、正义、尊严、公平……听听这几个词语,再联系起蜗居、房价和刚刚出台的中央组合拳,我们便能在观影时时不时的会心一笑。小兵所代表的底层民众和卫太子代表的最高层关系暧昧,大多数时间里,卫太子可以利用、蒙蔽小兵,但是当卫国叛兵代表的中层管理者叛变后,民众和最高层却变成了利益共同体,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强调了他们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与现实如此的相似,当绚烂的房产泡沫到达极端,即将破裂时,清醒过来的最高层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他们决定通过政策帮助底层,共度难关。然而,局势早已被叛变的中层所掌管,最高层发现,除了流眼泪、喊口号、撑架子、安抚人心,他们几乎失去了所有实质权力,与片中逃亡的卫太子接近了。同时,他们还发现,底层民众的善良、真诚才是可靠的,那些虚情假意的奉承,那些花团锦簇的和谐,不过都是绑架他们的圈套。

    就在这几天,提高房款首付款比例、异地房贷暂停发放,享受经适房者禁购二套房各项措施纷至沓来。然而,除了购房者的观望,既得利益者们不过是微微一笑,做做样子。大局在握,绑架了高层、压制住民众,除了良心,还有什么能够遏制逐臭的权力和资本?

    因此,最高层应该好好的看一下这部片子,看看被他们培养出来的鹰犬们,在暂时的奴颜媚骨后,将以怎样的阴暗和背叛来报复他们;看看底层民众尊严是多么的少,力量又是多么的大。在关键时刻,中层将毫不客气的拿刀刃对付落魄的他们,而善良的民众却能凭借着对生命的尊重,凭借着对传统儒学的恪守驾着黄牛,冲向一切破坏和平、失去人性的敌人。

    《大兵小将》有两处让我感动,一是在那个夜晚,卫太子、叛军、小兵躲在各自的角落,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他们保持尊严,互不侵犯,在广袤的山林中享受着静谧的夜色。最高层驾好大船、一帆风顺;中层忘记野心、回复自然;底层民众安稳生活、怀揣温暖,这也许是三个阶层最美好的格局。尽管关系复杂、纠葛深远,但是只要敬畏自然,克制欲望,动态的平衡并非幻梦。二是结尾之前,为了抵抗外族的杀戮,卫太子、叛军和小兵终于联合起来,拼命抵抗。那一刻,我想起了近代史上的日本、八国联军种种情节。相比起来,现在的房价问题不算什么,为什么不恢复理智,记住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现在不彼此尊重,让小人物也住上大房子,难道这样的利益争斗,还要可悲的让外族来解决吗?难道等到局面无法控制,才听到那个女人的耳语:报应?

    电影还有一个精彩的结局,最后一刻,小人物展示出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放掉卫国太子,表现了舍弃小利益的诚信、大度和骨气;而卫国太子也信守承诺、放弃战争,以政治斗争的妥协换来了民众的安定,这尽管不是事实(已经有论者指出电影和史实的不符),然而却是大多数民众的美好愿望。坐在电影院里的我们,不过也只是祈求一块小小的屋檐,一个安稳的家庭,一段平静的人生。政治、利益、权力、大局由你们玩闹吧,只要让我们守住自己传统的底线,不会为了生存放弃仅有的尊严和人格,不会为了蜗居不得不奴颜媚骨的卷入漩涡,我们这些小人物就无比满足了。

    尧耳写于2010年4月
    【详细】
    32442163
  • 史密斯思密达
    2018/10/14 19:46:57
    看美国人自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美国人自黑起来,真是谁都拦不住,不管你是中情局还是MI6,更何况还是一对儿逗比女二货。 虽然看到LIONSGATE狮门影业,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这对儿满嘴荤段子,敢于自黑和互黑的闺蜜给都乐了。我相信这翻译已经是够努力了,为了过审多少会过滤掉一些笑点。 这是一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美国人自黑起来,真是谁都拦不住,不管你是中情局还是MI6,更何况还是一对儿逗比女二货。 虽然看到LIONSGATE狮门影业,我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但还是被这对儿满嘴荤段子,敢于自黑和互黑的闺蜜给都乐了。我相信这翻译已经是够努力了,为了过审多少会过滤掉一些笑点。 这是一个...  (展开)
    【详细】
    9704259
  • qian_qian_ko
    2022/4/26 21:38:08
    神父驱魔不成反被驱,这波逆向“驱神”我给满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魔鬼藏在梵蒂冈中, 它在教会中作祟, 它让我们孑然作战; 它企图让神父与之做交易; 相信自己, “我”即上帝。 《上帝驱魔》作为反类型恐怖片,拉开了上帝于撒旦千年的赌约。 凡人上天堂多,还是下地狱多? 信徒拉锯战由此展开, 影片也由此为背景,徐徐展开。 作为上帝人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魔鬼藏在梵蒂冈中, 它在教会中作祟, 它让我们孑然作战; 它企图让神父与之做交易; 相信自己, “我”即上帝。 《上帝驱魔》作为反类型恐怖片,拉开了上帝于撒旦千年的赌约。 凡人上天堂多,还是下地狱多? 信徒拉锯战由此展开, 影片也由此为背景,徐徐展开。 作为上帝人间...  (展开)
    【详细】
    14364257
  •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3/11/9 1:00:20
    放下你的玩具熊,今天我们来聊聊战争
               放下你的玩具熊,今天我们来聊聊战争

       之前有个搞民谣的朋友向我强力推荐了新片《斯大林格勒》,昨天晚上发现我们家旁边的村里就有电影院在上映,兴冲冲穿衣拿钱出门。家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拆改建工程可真他妈坑人,自打我搬过来这条路
               放下你的玩具熊,今天我们来聊聊战争

       之前有个搞民谣的朋友向我强力推荐了新片《斯大林格勒》,昨天晚上发现我们家旁边的村里就有电影院在上映,兴冲冲穿衣拿钱出门。家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拆改建工程可真他妈坑人,自打我搬过来这条路就在一直刨一直建,三年过去了好几里长的大马路和高架桥上连个路灯都没有。我仗着年轻身手敏捷,借着黑夜中一闪一过的汽车大灯,在小土坑大土坑小石头大石头之间跳来跳去,令我惊奇的是这么破烂的路上依然还有人头也不抬地看着手机仿佛走在他motherland的countryroad上。好吧以上这些只当是一种带入情节式的环境描写,谁让咱们要看的这部电影里,也是都一样被工业化的设备搞得破破烂烂臭气醺天呢。在看电影之前,斯大林格勒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吧,高中历史都学过,高中没学过初中也学过,初中历史没印象的话早在你五岁的时候至少应该看过世界五千年吧,在第五册里。世界五千年你也没看过啊,那你看都都是天马流星拳跟道明寺叫板五阿哥跟四姨太吗?关于那个十万八千里以外的古怪地名,和他周围的地理环境跟历史,就去请教百度阿姨去吧。现在请你坐好了,放下你的玩具熊,今天我们来聊聊战争。
       
       战争,像人类所有的社会行为一样,多元而复杂,过程缓慢但有始有终。于是战争类型的电影按照其内容我大致做了以下区分:战争有开始有结束,所以有的战争片是讲开战前做准备工作的,比如丽芬斯塔尔在1934年拍摄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还有长影厂没落之前出品的《重庆谈判》,还有的电影讲战中的,比如《全金属外壳》、《拯救大兵瑞恩》这就太多了,也有少部分讲战争结束之后的,比如讲述战后德国妇女在苏军占领中如何生存的《柏林的女人》;有的人愿意看大场面的,前苏联拍摄过很多诸如《解放》那种耗时颇长靡费巨资的电影,还有人爱看从细微角度入手解析战争的,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就是从一匹马的角度诠释敌对双发和对立阶级之间的关系;有的导演愿意从战士的内心感受来反应战争,比如《细细的红线》、《硫磺岛来信》、《父辈的旗帜》,还有导演放过战争场面从侧面的角度拍摄。比如得过奥斯卡奖的《拆弹部队》和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有的导演嫌描述一场战争不够过瘾,偏要拉上观众去见证人们经历的战争的生活,这样的电影有《爱国者》、《燃情岁月》,有的导演觉得拍那一辈子半辈子的生活恐怕太长了,干脆安排个姑娘小伙子谈恋爱吧,《英国恋人》拍得那么辗转悱恻;战场上人们厮杀,厮杀的间隙恋爱,也有讲战争背后在战场以外的地方如何供应和支持战争的,比如《护送钱斯》讲海湾战争中如何送阵亡士兵的遗体回家,还有中国最近值得夸奖的一部电影,《沂蒙六姐妹》,百分之百以一种女性的视角看待战争给生活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好几千男的只在电影里跑龙套,或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女人更比男人懂得战争,和《柏林的女人》里面讲的一样,女人才更有资格来诠释战争意义。这里忍不住插一句,我在德累斯顿旅行的时候看到一个身穿工装,手拿工具的妇女铜像。德累斯顿是萨克森王国的都城,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被称为德国的弗洛伦撒和欧洲的阳台,足以见当时德累斯顿文化和科技的发达,在1945年的情人节那天盟军对德累斯顿进行了无差别轰炸,名胜古迹黎民百姓毁于焦土,现在为数不多被修复的教堂和皇宫都是战后在原址基础上用碎砖烂瓦一点点原样修复的,而承担这项修复任务的主力就是在战争中失去父子夫婿的德国妇女。
       
       对于战争这种生态界里人类独有的社会行为,我们都一样,属于只会看新闻联播图样图森破的children,聊战争的话题之前我们先扯扯没有用的,看那些遥远空间里发生的故事是否还在人们的记忆里继续流传。我们隔壁家老王头是个奇怪的人,他曾经带着我到郊区的山岗里转悠,说你看那一片像阅兵仪式一排排的就是我的战友们,那我说你死了也会去和他们埋在一起吗?老王头面对图样图森破的children尴尬了一下,还故意卖弄了一下他初中知识水平的客观理性,他说这个问题在原则上是一定的,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以毛泽东接见赫鲁晓夫的高度把children的我整蒙圈了。后来我跟我哥挤在老王头家跟他家那俩孙子一起看电影,其实大概你知道children时代的中国没有什么电影可看,连过完年三十放完呲花吃完饺子赵宗祥和倪萍在欢乐今宵的歌曲声中摆手消失了还能放两小时的开国大典呢,平时就看开国大典的前传前前传呗。总之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挤在老王头家里就是看那种炮火连天声嘶力竭的电影,老王头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们背后,说你们他妈逼的看的什么破电影啊,我和我的小伙伴过头去齐刷刷撒谎说这电影是老师布置要求看的,看完还得写他娘的观后感呢。老王头用他的陕西话骂了句我们听不懂带妈字的话说哪个王八蛋要这样打仗,于是不屑地哼唧着转过身去把手背在后面,佝偻着腰轻掂云步走出去了,我看着老王头的背影再看看电视里的情节想是不是老王头当年也是以这样步伐,以十倍以上的速度奔跑在坑道里躲避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炮火,或者是以这样不被人察觉的步伐绕道鬼子背后来上狠命的一刀啊。正联想着我哥说:尼玛!谁放屁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大喊:卧倒!毒气弹!抢救伤员!
       
       其实老王头在他一生中好多时候也是差点没了命的,有一次图样图森破的老王头骑着匹骏马穿梭在黄土高原上,他突然遭遇到鬼子飞机暴风骤雨般的扫射,他赶忙卧倒隐蔽,但是那个傻逼马没学过动能势能矢量标量它不听话啊,飞机呼呼扫色笨马一顿狂撅的就把老王头的脚给踩了,这就是后来老王头右脚的大脚趾上灰指甲的来由。后来不再图样图森破的老王头跛着脚,跟随大部队一起在山沟里东躲西藏追得到处跑,俗话说我们今天大踏步的后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终于有一天他们被鬼子追上打了交手仗,老王头的小腿被三八大盖的子弹洞穿,部队在山沟里无药可治过不多时候伤口开始化脓生蛆,这时候开始发烧休克的老王头遇到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一个金发大个子的外国医生,外国医生低头查看了老王头传出异味的小腿摇头叹叹气说,图样图森破。之后还在休克的老王头被抬进手术室,那位外国医生用长柄镊子夹着蘸满碘酒的棉球,像穿一根缝衣针一样穿到老王头的小腿里,老王头啊的一声就疼醒了,这样来回了有不下十次终于把创口清理干净进行了包扎。后来作家薛忆沩在他的小说《通往天堂的最后一段路程》里提到了一位叫怀特的大夫,老王深切地感受到那位那棉球穿他小腿的就是这位来自远方的怀特大夫,而队伍里有一位受伤感染生命垂危的小兵就是老王头本身。但是他和小说里的小兵结局不同,怀特大夫看到濒死的小兵之后要求队伍停下好让小兵能得以喘息不然他会在漫长无望的行军里死去,但是领队的军官却没有答应怀特的要求,他说如果队伍停下来那样大家就都会死去。于是薛忆沩写了怀特大夫当时的内心感受,“我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恶心。这是对战争的恶心,是我第一次对战争感到恶心”,继而怀特大夫说“我相信战争是颠覆平庸生活的最理想方式,是一种救赎,一种美。但是我突然从这个不可思议地幸存下来的孩子身上,不,应该是从一个不可能幸存下来的孩子的身上,看到了‘战争’的丑陋”。
       
       我不知道我的邻居老王头是不是怀着那种过分文学化的细腻感受,但毫无疑问在老王头社会属性身份老干部,和自然属性的身份爷爷之外,还有另一种文学化情感属性的虚拟身份,幸存者。或许只有这种拥有幸存者身份的人才可以清晰地告诉我们,他们当时的经历和想法,究竟是经历过了怎样的矛盾和煎熬,才远离战争了所处的位置和时间,以一个幸存者的身份给后人延续关于战争的记忆。战争的第一属性,物质属性,当然是国与国族与族之间倾尽全力地相互厮杀,以消灭对方物质存在为目的进行的社会性行为。以此进而达到战争的第二属性,精神属性,从精神上达到迫使对方服从己方意志的目的。克劳塞维茨讲战争无非就是扩大化了的搏斗,那么在搏斗之中,那些关于正义与否,道德与否,高尚与否,就只能交给幸存者极其后人来评判了。我们现在进入电影里,交代了必要的环境之后在德军苏军两条相对的平行战线里,真正与主题相关的情节,也是从这样一种道德与否的讨论中平行展开的。
       
       德国军官卡恩出身普鲁士贵族,在苏军渡河偷袭之前坚决执行命令炸毁了油库,回到司令部后被抱残守缺的上司在众多下属面前数落。之后,窝火的卡恩背着给养穿越废墟来到苏联百姓躲避战火的地下,来看望俄罗斯姑娘玛莎,卡恩抱怨说你们苏联人打战根本就不在乎荣誉,只会从背后打黑枪。居住在这所掩体里的人们都要拜德军军官卡恩所赐,沦落为娼妓的玛莎营养状况良好,还能把卡恩送来的食品接济周围的邻居。卡恩从兜里掏出自己亡妻的照片给玛莎看,说因为玛莎与自己妻子酷似的面容而萌生爱意,除了要考虑如何在惨烈的战争中侥幸逃脱,是战是爱,是反抗德军的暴行还是苟且求生,卡恩和玛莎内心的道德正在接受战争与爱情的双重碾压。
       
       在相反的阵营里,德国军官卡恩心里关于道德的争论在苏军中延续着。苏军据守的楼房里刚刚满18岁的小姑娘卡佳是这栋楼里唯一的女性,因为战争而疲倦的士兵们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狙击手给小姑娘卡佳做示范,从步枪的瞄准镜里,先是看到了玛莎从对面走出来打水,然后是一个戴眼镜的德军士兵以奇怪的姿势跑出掩体,他的双手高高举过头顶,紧紧抓着一连串的德式军用水壶,狙击手命令卡佳射杀了这名出来打水的士兵,在一旁的指挥官格罗莫夫怒不可遏地大声质问:休战时间开枪你他娘的还算是个人吗,连禽兽在池塘边饮水时都懂得互不打扰。而狙击手冲着狂怒的指挥官说自己七岁的弟弟德国人杀害,仅仅因为弟弟的名字和列宁一样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难道德国人杀害儿童就道德吗,我要杀德国人而不管他们到底是在喝水吃饭睡觉还是拉屎。这种超乎于战争以上的道德研判,连久战的指挥官格罗莫夫也说不出什么了。
       
       罗素说战争里不能决定出谁是对的,只能决定谁是幸存者。于是一场战争变得没有胜利者,因为似乎无论战争的哪一方在道德上都是输家。以至于曾经为敌的双方,在多年后能顺顺当当地坐在一起喝个咖啡聊聊年轻时的荒唐。关于这种战争中的道德争论,隔壁老王头丈人家那边一个同辈的堂弟也曾经深受煎熬。老王头那丈人家是东北的坐地户,也就是满洲人在哈尔滨旁边的小镇里是个大家族,国战结束之后还没打内战,于是甫一太平的欢乐日子里,在国军里当官的叔叔大爷们以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姿态回老家拉走一批家族里的壮丁当亲信,等国军撤了共军又打过来于是共军里的堂兄弟大哥二哥们又以土地改革落实政策的低姿态拉走了四周的乡邻们。那位堂弟读过些私塾,在乡里本就是怕风怕雨的孬货,前次叔叔大爷们动员时就恋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没走,这次大哥二哥们回来了又是给农民们分田地,还把先前与本家有仇隙的大户枪毙分了财产和媳妇,堂弟孬打土豪时什么也不要,就要了那大户家书房里的文房四宝和一轱辘车的线装本。后来大军真的把司令部安在了乡里,堂兄弟们又来劝说于是那位堂弟只好硬了头皮去司令部里当了个抄写员。抄写员的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叔叔大爷们带着另一拨堂兄弟们乡邻们打了过来,抄写员也变成了战斗员发了把枪跟着跑吧。跑出个把个月之后叔叔大爷们在松花江边停下了,于是大军策划着要打回去,这一交手可不得了,那边的叔叔大爷远远就望得见还没换军装的小字辈们,一边放枪一边骂娘,这一边呢堂哥堂弟们看见对面的乡邻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看得真真,一边祖宗奶奶操,一边流着眼泪开枪。堂弟是个怂人啊,拿得住笔杆子拉不开枪栓,他见着对面的人都面熟不敢打枪就缩着脖子东躲西藏。等堂弟猫在死人堆里等到枪声停了才爬出来张望,那边上叔叔大爷早带着人撤了,这边堂兄弟们也跑得不见踪影了,堂弟挨着个翻死人,啊呀呀李二蛋,啊呀呀赵老五,啊呀呀呀十七哥,啊呀呀呀隔壁老吴。堂弟流着泪叹口气沿着江边走,捡了匹战马骑着,快接近哈尔滨的时候发现道边躺着个人似乎还有热乎气,下来翻过来看是个蛮俊俏的女娃子,堂弟见死人见得太多了好不容易见到个活人心里一动,赶紧把女娃子救了过来。女娃子一醒过来呜了哇啦,把堂弟吓得一蹦闹半天捡了个日本女娃子,堂弟当即在松花江边对着西斜的太阳发了个誓,狗日的老子再也不摸枪了把这日本女娃救活了就娶她当老婆,哪个狗逼下的说也没用。堂弟拿马驮着日本女娃回了乡下,乡下炸开了锅说你捡了两条命回来,堂弟挨着个给一家一家磕头请安,一边也铁了心说什么都要和那日本女娃子当一辈子老百姓了。后来堂哥堂弟们回来了说你这样不对,那堂弟性子再也不孬了,说不对个你妈逼,把堂哥堂弟祖宗奶奶翻出来一顿埋汰。这下好,一大家上下的老少爷们们,不论是为官的还是当兵的甚至是乡下像堂弟这样的老百姓,都把几百年祠堂里的祖宗们拿出来亲热了一番。很快祠堂也拆了,祖宗牌位也劈了,圣旨皇封都烧了,堂兄弟们死的死亡的亡,叔叔大爷们也都难逃一劫。堂弟晚年跟谁也没话,没事就在村口张望着,有人敢瞧他一眼就祖宗伺候着,堂弟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之后就像丢了魂灵,躲在残生里小心翼翼地往死里活。
       
       前面说过电影《斯大林格勒》里有两条平行的线索,就是被战争波及的所有人都难免在良心和道德的门口感到无所适从。如果电影仅仅做到这一点未免有点不够人道,电影里隐含的另外两条线索是危城里平凡人之间的爱。估计是被滥情剧给害的,很多人都觉得战争大片里编排进近乎常人的情感是难以接受的,我倒是觉得能忍受国内媳妇婆婆剧的人,走进电影院里对战争片横挑鼻子竖挑眼,根本不懂得生活。我家隔壁老王头就说过,抗战第二年李云鹤半夜走进湖南菜馆的事当时是全派对的人反对,最后土地庙里特地把各路神仙从天南海北召集起来开了个民主生活会才做出了个决议。各路神仙回到岗位传达土地庙精神,从此之后很多营以上的神仙私下里就过上了村村都是丈母娘的幸福生活,如果详细了解诸位可以查阅一下《延安时期的性与爱》。好了回归正题,在电影里表达的情感戏,我认为要比现实中的干净纯粹得多,尤其比中国现实中的干净纯粹出两个数量级去。
       先说德国军官卡恩和玛莎的内心情感戏吧,扮演者托马斯·克莱舒曼堪称德军老戏骨,他出生于东德少年被选入国家游泳队,在即将去莫斯科奥运会扬波激浪之前悄然地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从柏林秘密潜逃徒步穿越三个国家到达西德,到西德他演的第一个电影就是在德国版《决战斯大林格勒》里演出一位内心破碎的纳粹德军军官,之后克莱舒曼又陆续演出《刺杀希特勒》、《战地钢琴曲》,几乎成了德军军官专业户。看过《战地钢琴曲》的人或许对这个热爱音乐对战争饱含厌倦默默保护犹太音乐家的年轻军官留下一些印象,当他白天执行任务时是不二的禽兽模样,当夜幕降临之后他沉浸在音乐家的琴声,他会感动会失声哭泣,一身深色的军装在音乐里融化,音乐暂时把战争隔绝在咫尺天涯的地方把鬼还原成人。在《斯大林格勒里》克莱舒曼走进苏联居民藏身的地下掩体,他给清洁儿童的苏联妇女平淡地建议在洗衣粉里添加炉灰预防虱子,他走进玛莎的房间把罐头放下并警告掩体里的所有人食物只属于玛莎,然后颇有点无奈地离开。又有一次卡恩在刚刚的一次突击中失败,满脸是血地来到玛莎身边,像一个愚蠢而粗鲁找不到折叠玩具的男孩,他爱着玛莎,他又思念着亡故的妻子;他既有攻击失利之后难以忍受的挫败感,他又对阵亡的同侪们怀着强烈的自责;同时他既不屑于苏军灵活的游击战术,又无法摆脱战斗的胶着“即使我们攻占了厨房,也要在客厅里继续战斗”。卡恩赤裸着上身朝向被炸出大洞的天棚呐喊,他痛恨这无止境的战争,胸前椭圆形的军牌晃动着。这个以上帝的角度,俯视下去的镜头像极了美国一部叫《野战排》的越战电影里,那个象征正义与良知的伊芙莱斯呼唤天空上战友们的支援直到最后中弹倒下的瞬间,这种借用了宗教仪式感的镜头是导演的神来之笔百看不厌,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现实里无助屡斗屡败,但求上天眷顾的伊芙莱斯呢,BEYOND:“今天只有颤抖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咕~~(╯﹏╰)b,sorry我跑偏了。
       
       玛莎这个角色,有其真实存在的必然性,每当有强烈恐惧的男人趁着荷尔蒙和肾上腺素的高涨占领别国领土之后,伴随着而来的一定是妇女遭殃。当苏军从缴获的德国相机里冲洗出底片之后,似乎难以想象在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的德军军官们会干出如此下作的勾当,只是唯一高级一点的品味在于他们拍照时用徕卡相机。在饥饿与生命的双重威胁下,以皮肉换取苟活是再容易不过的选择,诞生文明数千年至今的人类,就那么容易被战争的疯狂与迷惘被打回到史前无文明的荒蛮境地中去,这也是战争该给人类带来的一点教训吧。当卡恩和玛莎赤裸着相对,彼此说着各自的语言,卡恩用德语说:“我爱你,对那个词就叫爱。”美丽的玛莎用俄语说:在俄语里那叫或者,或者我们杀死你们,或者你们杀死我们。嗯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个人的爱确实是彼此的消耗与挣扎,牺牲与祭奠,记得在雷马克的《凯旋门》里面,操着德语医生拉维克,面对濒死的爱人时他们各说各自的语言向对方倾吐心声,陌生的词汇并没有成为两个人交流的困惑直到美丽的琼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步。
       
       当卡恩骑着履带式单兵摩托从送往集中营的万千人群里把玛莎营救出来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那也是他最后的选择,他决定带着美丽的苏联姑娘玛莎远远躲避开战争的怪物,所以只有攻下那座苏军占据的楼房打通到河岸和码头的通道,仿佛就可以让苏军放弃这座城市,仿佛能赢得整个战争,但无论怎样卡恩都要率领他沮丧的士兵们最后一次冲进“那座该死的楼房”。在进攻楼房的前一刻,卡恩把玛莎带到安全的消防队楼下,他并不知道苏军士兵带着另一个姑娘卡佳就躲在他们头上的顶层,当卡恩把玛莎安顿下来转身出门去,玛莎突然跟了出来她仿佛夜晚告别男友的女大学生一样,那么热烈单纯充满期待地问卡恩“你还会回来吗?”卡恩相对来说多少老成一点,他面露着纯粹的尴尬,因为在他心目里自己在未来的几个小时里能否生还到底也是个未知的答案。就在这个时候苏联狙击手的枪声改变了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美丽的玛莎额头中弹倒下,这时候的卡恩彻底丧失了他最后的期望,他明白即使玛莎会活下来她的民族也不会原来她苟且的错误,卡恩从刚才温柔的姿态里做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愤而朝狙击手的方向怒吼,他也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爱人不在徒留无益。
       
       卡恩回到阵地集结了他的士兵们,他让新补充进来的幼稚男孩大声读出军装兜里的纸条,新兵蛋子大声读道愿上帝与我们同在,多少有点尴尬的卡恩只能说希特勒便代表上帝,那栋楼房的后面就是祖国,攻占了楼房就是战争的结束,讲出这些作为军官的客套话之后他顿感轻松与自然,他作为一个普鲁士英雄追求荣誉的贵族后裔必然知道接下来的结局,但无论结局如何,他的祖先和荣誉已经事先向他宣读了神谕,他去赴一个国家的约定,去一个信仰的故乡,或许他在那之后就会寻找到生命的另一种意义,获得解脱拥抱全新的生活,就好像他夸张地形容进攻到印度的边境那里所有女人都有六只手臂,那种经过激烈动荡浴血而后定的激烈才能让他不安的内心得到慰藉与解脱。总之他已然安放好了灵魂,只等去踏入一道无法回头的大门走向自己未竟的归宿。
       
       再来说说阵地另一侧的情感戏,年轻的姑娘卡佳这一天就要度过自己的十八岁生日了,她之所以不愿离开斯大林格勒这座屡遭攻击残破的房子,是因为她在内心里固执地坚持一种生活,那种生活不是战火和饥饿能够摧毁的,而是深深植根于她年轻的内心的情绪,就像她安静地埋葬了她所有在战争中丧生的邻居,用砖头做了标记以防认错,随便搭理邻居家的植物,把朋友的玩具熊和照片贴在他们的墓畔一样,那一切我们无法想象的,都只是年轻的卡佳选择承担的生活。历经战斗最后留下来的士兵们则各有来历,有一个是驾驶鱼雷艇的水兵;有一个是来自莫斯科的地铁工程师,他的亲人都死于轰炸;有一个是卡佳和母亲心中的偶像,曾经的男高音歌唱家;还有一个木讷却能奇迹般发射爆破弹通过摩擦坦克装甲偏离弹道炸毁德军工事的通讯兵,有一个爱唱歌天性乐观的狙击手,还有他们大尉格罗莫夫。格罗莫夫命令卡佳和伤员一起撤离,卡佳则固执以身份证上刚满18岁年龄据理相争,要参加接下来的战斗。五个男人都对卡佳充满爱意,有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慕,有的则是父亲对于女儿的关怀,士兵们相约在废墟里寻找卡佳18岁的生日礼物,于是他们一起制作了蛋糕,从废墟里冒着德军的枪弹扛回一架浴缸,为卡佳安排了一个别样的生日晚会,他们用空杯子象征性地盛满美酒,然后在回忆里一饮而尽畅想美酒的滋味。最后通讯兵卡佳带到消防队的楼顶,一幅由空战的弹雨和探照灯交织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在斯大林格勒的夜空上,通讯兵支支吾吾地跟卡佳说通讯兵说我要带你熬过这漫长的黑夜,穿越这无边的痛苦与恐惧,我爱你,而卡佳在内心里是爱着他们每一个人的。爱是纯洁的白雪,爱是灿烂的朝霞,爱是不可预知的未来,sorry李健干扰我,影评写到八千字之后难免跑偏一下。
       
    结局就不说了总之只有卡佳一个人幸存下来,我想在深夜里总结一下这些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看在我在电脑上连续爬了一天格子的份上即使再牵强的臆造也要请你原谅。那些士兵们身上聚集了象征俄罗斯民族,或者说全人类所共通的品质,而这些品质就是文明战胜愚昧的最后依靠。先说狙击手,他瞄着小狙击枪,见姑娘就春心荡漾,还傻逼似的露出猥琐的笑容,他所暗含的人格是积极与乐观的少年精神。指挥官格罗莫夫历经闪击战而幸存,又经历政治审查重返战场,他象征的是人类所共通的牺牲的勇气,这种可贵的品质保证人类在愚昧和混沌之中披荆斩棘。地铁工程师在电影开幕渡河时不断地向上帝祷告,他总能在年轻的士兵和姑娘之间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他的年纪足可以当卡佳的父亲了,所以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宽容的慈悲。水兵的角色在电影不重,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把他列到封神榜上说一说,在电影最后一幕经过德军坦克对楼房的炮击之后,水兵微笑着对地铁工程师说我们要飞上天了,工程师说去上天堂吗,水兵说我们要当天使,联系后面你将看到的内容,我个人以为水兵的角色代表了俄罗斯民族对宗教笃定的虔诚。男高音歌唱家的人格比较复杂,他出身贫穷从小不守规矩屡教不改进过少年劳教所,后来在工厂劳动时被发掘出男高音天赋走上艺术舞台,电影中有不少他挥动铁锹和匕首如诗如画般轻快伶俐的打斗画面,甚至他在卡佳的生日晚会上找来不合身的西服弹奏钢琴,美妙的音乐和歌声飘荡在无情的战场上,他的品质是优雅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化身。木讷的通讯兵他即使被格罗莫夫殴打也面无表情,只有在和卡佳独处时才会害羞的微笑,他巧妙地改变炮弹弹道轰击到德军隐蔽的工事,是人类智慧的化身。最后只有18岁的姑娘卡佳幸存下来,她的角色代表的是人性的善良,好像希腊神话里伊卡洛斯飞跃迷墙,善良会带人们穿越苦难找到希望。好像出埃及不能缺少摩西,也只有保持善良的内心这个人性的前提,才会具备以上乐观、智慧、勇气、优雅、慈悲、虔诚的品质。每个人都能在战争里找到自己的归宿,善良的卡佳会从战火中幸存,她的归宿是未来,她承载以上各种品质,传递给后人。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恩?王菲的赶脚?原谅我最后一次跑偏吧。
       
       提到父亲,本片的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父亲是前苏联国宝级导演和演员,谢尔盖·邦达尔丘克,1967年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带着苏联出品的《战争与和平》上中下三集长片参加奥斯卡奖的角逐,终获最佳外语片奖。在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初试导筒时执导的是一部强烈质疑前苏联国家政策的战争片《第九纵队》。这部《斯大林格勒》倒是丝毫不含对意思形态的甜菊或挞伐,我觉得不错,甩了国内电影不止几条街的距离,就是坐动车也得跑个半拉月,看看国内拍的那些不二神探之类,只想说拍拍拍拍你妈逼的电影真的什么也不想说了,呼吸堵肺子,看电影堵脑子。之于电影的3D技术我不敢说,情节见仁见智,总之文学的东西是众口难调的东西,以上只是篇影评,仅表个人观感,不喜勿拍。
       
       PS.有些小槽我看值得吐一吐,电影刚开场的时候卡恩炸毁了油库,身披烈火的苏军战士迎着猛烈的弹雨冲向德军阵地,用我国著名散文家魏巍在课文里的话说叫“抱在一起,烧在一起,死在一起。”,唉其实我只想叹口气。米兰昆德拉那个老神棍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说东方的俄国人想向西扩张权势,西方的德国人想向东拓张领土,斯大林的儿子雅科夫在集中营里因为大便的坨坨体积过巨而堵塞厕所,被一同关押的英军俘虏强烈鄙视,一怒之下触电网而亡,昆德拉调侃说,哦其实苏联和德国的士兵都一样,都为了一坨坨屎而付出生命,生如夏花,死如坨屎。诸位可能不知道的一个历史细节是这样的,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17日苏联迅速出击占领波兰东部对波兰的主力军形成夹击,这段历史可以从波兰电影《卡廷惨案》里找到。9月22日苏德两军在波兰布列斯特举行盛大的联合阅兵仪式,双方举杯庆祝对波兰战争的胜利,阅兵之后德军撤离布列斯特,其实如果站在波兰的角度,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一样都是biang的品质啊人品属于渣级。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二者也确有其共通之处,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国家社会主义,其执政党都以工人阶级为先锋队,其政府都采取迫害少数民族的做法,外部侵略他国内部打压异己控制言论不断洗脑。就连电影《斯大林格勒》里卡恩对着他的士兵训话都说上帝就是希特勒,上帝在我们身边,镜头滑过士兵的列队背景上是斯大林的头像,极权国家都是披着不同外衣的好基友。卡恩对士兵们指着远处苏军据守的楼房,说“我们的苏联朋友在那该死的楼房里等着我们呢。”
       
       再PS.据说导演原本想请周润发来饰演一个中国士兵的角色,终因预算而告吹,麻痹的,莫非导演的想法是跟上面一样拉上我大宋朝跟着也一起挨黑吗?
       
       再PS.有些很好的影评值得推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74945/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66160/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74797/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375176/
    【详细】
    63861112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