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71451
  • JuJu的逗猫棒
    2020/11/24 23:13:31
    好久没写过剧评了,有感而发,忍不住想写点看法(降一星,幽默没了光气人了)

    受不了了,来更新下剧评,看到24集,有些追不下去了,这几集实在太闹心了!前面虽然剧情闹心但是用幽默的方式去处理,会让我观感上更好接受一点,现在就感觉每集只有男女主恋爱的那几分钟让我舒心点,其他都是气人的。希望编剧能明白一件事,让观众闹心不会让你抓住观众的心,你如果把视角更多的放在男女主内心变化跟解决问题的视角上,少给我看点蓝俏俏作妖,我追剧的欲望会大很多。

    受不了了,来更新下剧评,看到24集,有些追不下去了,这几集实在太闹心了!前面虽然剧情闹心但是用幽默的方式去处理,会让我观感上更好接受一点,现在就感觉每集只有男女主恋爱的那几分钟让我舒心点,其他都是气人的。希望编剧能明白一件事,让观众闹心不会让你抓住观众的心,你如果把视角更多的放在男女主内心变化跟解决问题的视角上,少给我看点蓝俏俏作妖,我追剧的欲望会大很多。

    ————————————————————————

    作为一部家庭剧来说,人物弧光做的真不错,每个角色看似抓马的地方,我都能找到人设立得住的地方,而剧情整体风格处理的比较轻松,极大的缓和了剧情里气人的部分,这个处理才让我才能看下去,不至于被气死。

    先说我觉得演的最好的许娣老师,许娣老师演技太好了,我曾看过她塑造的其他母亲角色,都是家庭剧,但风格完全不同,这部剧里塑造的这个单亲妈妈,可气又可怜,生动的塑造了这样一个敏感多疑但又努力做到最好的单亲母亲形象。目前最高光的就是十一集母子对峙戏,一方面觉得自己都是为了儿子好的自我肯定,一方面又是害怕儿子生气的害怕和委屈,当儿子说因为她才没办法恋爱结婚时,她自责又委屈,许老师哭的肝肠寸断。整段戏,把这俩母子关系中的拧巴表现的淋漓尽致,徐秀兰这个明明很气人的角色一下让我觉得她可怜又可悲,许娣老师真是太厉害了。

    提到了这场母子对峙戏,自然要说一下这场戏的男主,当妈妈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照顾他的时候,他叹了口气,这种沉重的母爱,挣不脱躲不掉,他只好选择自己承受,也只能选择在工作上努力追求了。这种不结婚不恋爱性格还好的“高富帅”,一直单身到被女主捡到的设定,我一直都觉得悬浮的不行,不是gay就是有什么黑暗面才对,这部剧则对这种人设做了很合理的解释:因为他有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所以他宁可不去爱,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所以他明明吃女主的醋也不去追求,所以他说拒绝林洁是因为不想伤害,合情合理。

    然后说说另一个家庭里的角色们吧,重男亲女的理直气壮的爸爸关永年,非常典型的传统式父亲,这样的父亲生活中真是比比皆是。他不是不爱自己的两个女儿,他也疼她们,虽然嘴巴不饶人但还是同意了大女儿的“下嫁”,还凑了七十万让女儿能完成职业梦想,可他从小到大的认知就是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儿子就是特宝,一家人就不存在“吃亏”,他再疼女儿也突破不了这些传统观念对他思想上的限制。

    母亲刘淑琪是这个家里润滑剂一般的存在,她心疼女儿、理解丈夫、了解儿子、善待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女儿,她做到了她能做到的最好,但她也是最没有话语权、最没有自我的那一个,剧里没有交代她的过往经历,甚至看不到她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个人物的设计太精巧了,对比其他三人的各种诉求,她一直是失语的,她说的话丈夫就没有真正听过,这个设计合理的让我难过。

    弟弟关震雷,目前最气人的一个角色,其实他眼光真的不错,贝贝是个好女孩,他爱的彻底,彻底到丢掉自尊甚至可以牺牲亲情。他自知靠自己的条件贝贝家不可能同意这桩婚事,所以他认为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啃老啃姐,反正他爸告诉他,他不管在家里怎么作都是合情合理的,一家人都该为了他过的好而燃烧自己,这样的弟弟我身边就有真实案例,甚至比他更烂人,溺爱浇灌出来的果实,想吸干土壤里最后一丝生气一点也不稀奇。

    二姐关雨晴,其实她已经算很幸运,她小小年纪就有了奋斗的目标,父母也支持她去实现理想,所以她才有能力站到有话语权的一方,而更多重男亲女家庭出来的女孩子都只能如她母亲般处于失语的境地。就这个角色以女主来说,我觉得是挖掘的还远远不够,这是我觉得非常可惜的地方,机长的身份换成其他白领角色好像也没问题,家庭压力步步紧逼可她的角色弧光没有任何变化,我感受不到她内心的挣扎,她一直都是那样好强、倔强的人设,但为什么给我一种妥协的好像也很轻易的感觉呢?好在造型养眼且感情戏部分处理的还不错,这样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哪怕有好感也不会太外露,何况对方还有个难搞的妈。

    人物塑造的不错是我觉得我能一直看下去的最重要的地方,虽然这剧我觉得还有很多很劝退的瑕疵,比如开头的英文对不上口型,飞机遇到火山灰那段情绪塑造的完全不对,安全降落后的欢呼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贝贝爸妈直接理直气壮住到关家我就真的很想问这是什么“大小姐”的父母?但这些完成度上的不足我觉得不能掩盖它闪光的地方。何况我还没看到关震雷遭报应呢!我看幕后故事里好像有他哭的样子!快给我安排上!??

    【详细】
  • 130052019
  • 乔酒
    2013/10/4 6:54:25
    电影前路上,这已不仅是“高概念”那么简单
    通常,在电影开始后的20个镜头以内,我们便能够大致对自己将要看到的影片节奏样式有了一个大致的心理模型。在开场12-15分钟第一场戏基本结束后,有经验的电影发烧友便能嗅出故事所使用的发展策略甚至能够预测故事的结局走向。当今的观众,早就不是被《火车进站》吓得四下逃窜的“观影幼儿”了。现在的观众都是monster,不仅口味不是一般的重,而且各个身经百战,一般画面和噱头也就仅够他们抠脚一笑罢了。而我,也是
    通常,在电影开始后的20个镜头以内,我们便能够大致对自己将要看到的影片节奏样式有了一个大致的心理模型。在开场12-15分钟第一场戏基本结束后,有经验的电影发烧友便能嗅出故事所使用的发展策略甚至能够预测故事的结局走向。当今的观众,早就不是被《火车进站》吓得四下逃窜的“观影幼儿”了。现在的观众都是monster,不仅口味不是一般的重,而且各个身经百战,一般画面和噱头也就仅够他们抠脚一笑罢了。而我,也是带着这样的信心只身来到影院准备嘲笑那个把《哈3》拍成翔的导演的新作。
    在出发前去电影院之前,我瞟了一眼预告片。很明显,“高概念”嘛。很少有预告片敢放这么长且连续的细节镜头,且完全没有“剧情”的概念和线索在预告片中。“the Look, the Hook, and the Book”——大不了就是美丽的太空,蓝色的星球;为了回家,辛苦波折;稳扎稳打,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规规矩矩的剧情推进,且最后一定要成事儿。(事实上确是这样。片子情节简单到,想要不剧透唯一的方法就是一个字儿不说。按who/where/what表述剧情就是——“宇航员,在太空,要回地球”的故事,连why都不用给。没了。)

    可当《gravity》的一个镜头出现时,我就立刻停止聒噪了(也许是因为有人故意让我们以此记起库布里克曾给我们留下的太空梦魇)——我们如卫星般,处于万里之上无氧气无生命的无垠宇宙空间凝望着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我不禁心下“wow”——想必在空间站上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有如此所睹也必然由此所思所wow吧——果然,镜头前景进入了美貌大叔宇航员乔治克鲁尼凝望地球的脸。在蓝色星球的映衬下,也许这会是克鲁尼大叔所有片子里把他拍的最美的一个镜头。因为他要代表全体观众开启折扇凝视太空之门。

    我们都是没有上过太空的人(排除那零星几个),如果你非要说你看着画面中的日落极光、地球上的山川海洋,太空的深远无垠,以一颗流星的视角却什么感觉都没有,那你就ZB了。管你BBC纪录片看过几百套,面对超大屏超逼真近在眼前的“幻景”,你的生理本能就是鸡冻。3D,IMAX之类是未来电影导向,这是有原因的。
    虽然我知道光看景就猎奇得很有感觉也不能代表这是个好片子讲了好故事,但静心细想,这种独处万里太空之中艰险求生的影片,如果不是在此情境中,你还会看么?这此的剧情虽然是放在太空,但其实和传统的荒岛求生,密室求生…如出一辙。奇观。和噱头。没人做得比它更明晰和彻底了。
    影片剧情的推进和发展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跟一般的逃生电影无疑,困难,困难,一个接一个“差一点就搞定了”,甚至它的剧情设计比其他片子还要牵强一些,bug还要更多一些。(因为……以我shallow的太空知识也觉得,凭谁在太空如果遇上飞船失事,也是一百个死定了吧喂!导演,你和你儿子这么敢想敢干,我有那么一瞬间,突然为之勇气很感动!)
    电影不仅是梦境,还是神话。那么神话嘛,制造神奇之人惊奇之事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太过苛责的。如果你在观影是没有因为逻辑bug影响你屏息凝神,那么这些bug其实便不成立。(商业电影好像没有负责流芳百世这个选项。但若导演不只追求商业电影的几把刷子,就是完全另外一回事了。)

    当桑德拉·布洛克从湖里爬到岸边,突然得到的gravity使她一站之下竟然没有爬起来。这么个轻轻地一个“爬不起来”,胜过多少大片里男女主人公相互抱着在夕阳里啃来啃去。虽然其本质其实也相当于此,只不过主人公是“人类”与“地球母亲”。
    因此,《gravity》并不是没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一种最基本最原始,我们几乎都不能自觉的情感。是大部分的作者提起它都不知道该从何下笔,却一下笔又汪洋千里。(让我想起《老人与海》里的Diego。)它是生命对生命的依恋,是地球人对地球,我们对母体的依恋。存在之于存在的意义。男女之爱,母子之爱,友情,道义,都让位于这最基础的情感。
    通片导演都没有讲什么“生有多么好,死有多可怕”这类的说教,连大帅哥克鲁尼的从容赴死消逝夜空中也美好平静得跟诗一样。布洛克本也想学了他的样子从容赴死,但死前的回光返照让她涅槃了。这么一涅槃,什么都有了。(不得不说,此片的价值观,是把《黑客帝国》的主导价值狠狠抽了个底儿朝天的嘴巴子。现在明白为什么黑客帝国里自由人要一个劲儿的往地底下钻了。从高处往下看,看到的都是“母体”的伟大正确温暖异常啊。)
    活在地球上,污浊的一切已经让人不想再活,如何才能跳出来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呢?到夜空中去吧。面对着这样一个水灵灵,充满生机,独一无二的蓝色球体……你还有恨吗?不到太空中去,你知道地球母亲对你有多“亲”么?gravity,一个你可能从生下来到死去都没有想过要为得到它而拼死挣扎的东西。在太空中,你可明白了?你“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电影是梦境。是神话。还是寓言。它愈是简单,可被解读的空间就越大。
    (有木有人觉得“神zu”的外壳跟美国的一比在片中看起来有点像玩具;俄罗斯的卫星内部起火灰飞烟灭那是一瞬间的事儿,跟前苏联一样;美国宇航员被汉语戏弄,最后还借鸡生蛋的情节,为毛让我一下觉得美国人对外债这个事儿那么耿耿于怀呢,感觉好莱坞对有关中国的一切都怀着非常“复杂”和“纠结”的态度欲拒还迎心猿意马啊……)



                                               * * * * * * * * * * * * * * * *

    我的点,其实要说不是该片的视效有多牛逼,编剧路子对不对,有多狗血,故事背后有什么思考空间……而是我们的所谓“肉体经验”,如何从新成为了观影的主导,成为了引诱观众绷在影院座椅上呼吸紧张的主因。
    而大呼“神片”的观众,应该也是因为这个道理吧。
    “老子阅片无数,身经百战,居然在看你这个diao片子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出,全神贯注坐了90分钟!你很牛b,你神!”其实这感觉与“火车进站”时观众乱窜是一个道理。他们当时也是这么赞叹电影是个神奇的玩意儿的!
    (而讨厌它的人,则更多是因为他们厌恶自己的情绪或心理活动被如此逻辑简单的剧情搅扰的挫败感吧,要感谢他们“宁死不屈的理智”。)
    这样看,此片倒像是电影原教旨主义的进步。笑


                                               * * * * * * * * * * * * * * * *


    bo的电影资料馆放完《gravity》还要放1920年的《佐罗的面具》,本想看的(在国外,看默片最省力有木有!!),结果冻得坚持不了便走了。边走边感慨,历史果然是在不断画圈……所谓螺旋上升。总会到达一个原点上方的位置,与原点心心相映~
    当100多年前电影发明时的“名片”《火车进站》把观众吓得四下逃窜的时候,让他们震撼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们相信了电影的“逼真”,而被代入了影片的时空,进行了真实的心理反应。而今天,当观众们瞪视着宇宙的夜空和蔚蓝的星球,当片中宇航员因为氧气不足而憋气时,所有的观众也如昨日初生的“电影观众”般与他们一同憋闷,在他们摘下面罩呼吸时与他们一起大喘气。而片中被影评人和观众吐槽太简单太生硬的剧情,多次出现的“最后一秒营救”,1%的氧气,“一线”之牵,诸如此类狗血老三套…为什么它需要如此多的老一套剧情构造?
    其实这就是一部如1920年的《佐罗的面具》,如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一样不需要语言和复杂心理活动表达的影片。“GRAVITY”是什么?是佐罗手里的剑,是“国家的诞生”。而《佐罗的面具》和《一个国家的诞生》其实还比这个片子复杂得多,它们有太多大义凌然和潜台词在其间。它其实更像1905年的《义犬救主记》,或者1902年《月球旅行记》的结尾——从月球逃生重返地球,总共就五个镜头。而《gravity》就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求生剧情。返璞归真。就这么简单,简单到娘胎里!

    电影史走了一百多年……突然体会到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犹如突然听到“爱你始终如一”般感动。
    原来电影学院老师在电影史、电影理论课上叨叨的——电影最本质的的“物质复原与再现”功能,那些打乱你心理节奏的老套桥段,那种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的身临其境的肉体经验——其实一直没有远去,一直在支撑着电影的进步。

    电影理论的先导和教父巴赞一定想不到,电影行至今日,电影“现实”的定义已经被打破了。比“现实”更加“清晰”的反而是那些虚构的“非现实”,而我们的“凝视”本身也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意义。按照巴赞的说法,我们已经很难讲《GRAVITY》是一部相信画面的导演所拍,还是相信真实。面对一个能让你看到你所想的一切,一切疯狂画面的电影技术,蒙太奇的定义也许也该被改写了。如果蒙太奇是为了制造节奏和戏剧性,那么观众在一个镜头内震惊于看到自己“梦境”或幻境的这种戏剧性,又叫什么?(我懵在这里了。前路漫漫,老师,我们该不该放胆去想?而不是copy?)不管相信真实还是相信画面,《gravity》至少在二者结合的路上生出了新枝。

    不要拿什么3D IMAX的《环太平洋》《阿凡达》来跟这个片子比较,那些是科幻片,是虚构和完全虚构。这个片子的基石,是非常现实的。因而此片才显得特别,值得我打这么多字。它是个纯粹“梦境”,却又现实到适合每个地球人设身处地的自我投射。(别告诉我你看阿凡达时也幻想自己变成蓝色,看环太平洋时也幻想自己站在机器人儿里跳舞啊。情感认同和心理投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能让你产生某种“间接”的“肉体经验”。)《GRAVITY》所基于的角度是,当每个地球人凝望夜空时的幻想。那是在我们八岁左右,我们刚学会思考,有一天曾问父母:地球的外面是什么样子?从地球的外面看地球是什么样子?

    这部片子的出现,说明世界电影发展的排头兵——“好莱坞”,已经在更深的理念上探索“新电影”的突破与创新。这种创新是将传统好莱坞电影的万用灵药和新技术下大大被延伸的视觉可能性相结合的一次尝试。
    在理解了这一层之后,再细想,觉得其实这部片子在剧作上可以做得更精巧,可以放入的内涵其实可以更多。至少如果库布里克还活着,让他接手这个idea,一定比阿方索拍得更有力更令人回味无穷。但作为一个商业片,阿方索·卡隆和制作方已经在导向未来电影的先路上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脚印(what a lucky boy!)。
    通向未来电影模型的一步步,有无穷可能,重要的是我们要靠我们自己的想象力和idea去一步步实践。



    (回家的公交车上,看着欧洲街道上拎酒瓶子的各色trash,努力把泪忍回去——回想到国产电影的思维和现状,除了尼玛炒就是抄——感觉自己和这些trash无异。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压力,有时真的让人挺难过。很害怕,有生之年来不及做到……如此……酣畅)






    @乔酒

    谢绝转载
    【详细】
    63115001
  • 未注销
    2023/1/18 6:35:30
    HBO官方播客的主创采访

    整理一下HBO官方播客的主创采访内容。播客也是周更,随剧一起播出,主要讨论一些幕后故事和创作细节。

    主持人:两作游戏里Joel的配音和动捕演员Troy Baker

    嘉宾:Craig Mazin(TLOU电视剧编剧/导演,切尔诺贝利编剧/导演)Neil Druck

    整理一下HBO官方播客的主创采访内容。播客也是周更,随剧一起播出,主要讨论一些幕后故事和创作细节。

    主持人:两作游戏里Joel的配音和动捕演员Troy Baker

    嘉宾:Craig Mazin(TLOU电视剧编剧/导演,切尔诺贝利编剧/导演)Neil Druckman(TLOU游戏主创,顽皮狗co-president)

    ————

    1. 关于一切的开始:Neil本来想把TLOU改编成电影,但是体量太大一直不成功。后来Shannon Woodward (TLOU2里Dina的演员!)介绍了Craig和Neil认识,两个人都很喜欢对方的作品,聊得很愉快,想一起拍剧版TLOU,于是一起去找了HBO。Craig自己也是玩家,非常了解这个游戏,做了个很详尽的ppt和HBO的高层谈,于是很顺利这个项目就成立了。

    2. 开头关于真菌背景的show是Craig一直坚持的,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开头建立紧张感,并且把紧张感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情节之中(吃早饭,上学,修手表)。同时也想借此给玩家身份的观众带来新内容,而不是只是无意义的改写游戏剧情。这个show设定的背景是在瘟疫发生很久很久之前,希望表达出的感觉是:这是自然进化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这件事(真菌引发的瘟疫)有一天会发生,而我们假装不知道。然后在几十年后的某一天,它发生了。就像切尔诺贝利一样。

    3. 邻居老奶奶被感染:希望营造一种恐怖的反差感,原本生活中熟悉的,没有攻击力的老年痴呆的老人被感染之后突然变成了大boss,好像??修复了这个人的身体,但是夺走了她的理智 (it’s fixing what’s broken inside of her, but taking her mind with it)

    4. 电视剧因为不需要像游戏一样把开头用来放新手教学,所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塑造人物和铺垫背景。比如开头被FRDRA带走的小男孩,在剧情上起三个作用:一是希望突出Joel的变化,二十年前抱着死去的女儿尸体痛不欲生,而二十年后可以云淡风轻地去丢小孩的尸体。他封闭了自己(而Ellie即将出现,成为重新打开他的人);二,小男孩侧面刻画了FEDRA这个组织,不是纯粹的恶棍,也绝对不是好人;三,引出测红绿码这个重要的设定。

    5. 按剧本的设定,第一集会结束在Sarah的死后,所有二十年后的情节都在第二集。在HBO高层的强烈坚持下,把原本的一二集合并成了现在的第一集。Joel和Ellie的相遇是开启整个故事最重要的钥匙,HBO认为观众需要早点看到他们相遇,否则容易弃剧。

    6. 关于Ellie和Marlene,Riley是如何认识的,以及整个fireflies的背景之后都会涉及,这些部分在游戏里直到Left Behind DLC才有机会出现,但是电视剧会把这些背景补的更完整。

    7. Tess在第一集里像一个驯兽员,Joel是能被她安抚的猛兽。之后会呈现这两个人之间更复杂的感情,Tess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才,关心Joel的人,但同时也可能是唯一一个会完全利用他的人。

    8. 关于Joel和Ellie相遇,Joel在屋里醒来后的那段试探和拉扯,Ellie不想暴露出自己的害怕无助,于是用问问题来掩盖。Joel看到了,心软了,开始试图安慰她,结果Ellie被反手一刀。因为这就是Ellie,一个坏小孩。

    9. Ellie被守门的士兵瞄准,结果Joel忍不了上去生生把士兵打死了。这里还加了Sarah被瞄准的闪回片段,Joel想起了Sarah的死,在愤怒之前首先感觉到的是极度的悲伤。这里有一个Pedro的脸部特写,他把这个盛怒前的悲伤瞬间演的非常好。

    10. 打完人,Joel看向Ellie,又像当年在Sarah面前打死老太太一样开始感到害怕和抱歉,惭愧于让小女孩看到了自己如此暴力的一面。而相比于Sarah当年的惊恐,Ellie更多的是感到自己被激活了,从这一刻开始Ellie和Joel之间的连接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危险 ,Ellie也想变的像Joel一样厉害。(两个暴力狂相认了。。)

    11. 最后还有一些关于选片尾曲的内容,大概是说在80s的流行音乐里选了一个歌词比较贴合“相爱相杀一起流浪”这个主题的。

    ————

    纯听译+自己总结的,不是特别完整,欢迎补充和指正 lol

    之后有时间的话应该会继续更每周的新播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码一下

    【详细】
    148950
  • ?? ju1i2 ?
    2020/1/29 20:28:55
    女主代表的群体是不可否认客观存在

    看完标题,看完初步剧透大部分人都会说:「哇,这真是狼虎之剧」,「5个py女主牛逼啊」,「开车神剧啊」,「好想看炮王之间对决啊」....

    你们是真猎奇,还是没见识?女主不能缺爱?女主不能约炮?女主不能有5个炮友啊?如果女主是个男的,你们一定觉得很正常顶多说他渣而已~

    一个缺爱的人喜欢通过约炮满足自己,男主还是女主又怎么样呢?!

    哪怕是女主,女人也可以约炮的啊

    看完标题,看完初步剧透大部分人都会说:「哇,这真是狼虎之剧」,「5个py女主牛逼啊」,「开车神剧啊」,「好想看炮王之间对决啊」....

    你们是真猎奇,还是没见识?女主不能缺爱?女主不能约炮?女主不能有5个炮友啊?如果女主是个男的,你们一定觉得很正常顶多说他渣而已~

    一个缺爱的人喜欢通过约炮满足自己,男主还是女主又怎么样呢?!

    哪怕是女主,女人也可以约炮的啊,这一次难道要因为女主是女人所以要被人当怪物吗?不用等下辈子啊,她现在也过得挺好~

    【详细】
    1219624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