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记忆影评

76172198
  • 湫夏
    2007/12/2 13:17:51
    A-1头条
    情节和名字一样噱头十足!看这部片子最重要原因就是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导演也不错!可是期望值过高就会很容易造成反差的明显!
     
    故事一开始把事情弄的很大,让人感觉疑团重重!很想让人跟着演员们去一个个解开事情的真相!我想这也是编剧高明的地方!故事清洁在发展过程中也算是有张有弛!最郁闷的就是结局了!把一切噱头摧毁,告诉你事情很简单很简单!这就是我觉得典型的:似乎是要告诉你什么,却又不
    情节和名字一样噱头十足!看这部片子最重要原因就是演员都是我喜欢的,导演也不错!可是期望值过高就会很容易造成反差的明显!
     
    故事一开始把事情弄的很大,让人感觉疑团重重!很想让人跟着演员们去一个个解开事情的真相!我想这也是编剧高明的地方!故事清洁在发展过程中也算是有张有弛!最郁闷的就是结局了!把一切噱头摧毁,告诉你事情很简单很简单!这就是我觉得典型的:似乎是要告诉你什么,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的感觉!
     
    至于演员方面,黄秋生的演出那是不用说的了!真的是越来越喜欢他了!他这样年龄的男人就是散发着一种不可抵挡的魅力!
     
    李心洁一向给我率性女子的感觉!不过也可以多变!
     
    Edison也演了不太像他大众形象的角色——呆呆男!不过还是很帅啦!只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详细】
    1251378
  • 雨苔思音
    2022/9/17 16:30:43
    小心你许下的愿望,小心你爱上的人

    《三千年的思念》就像其原作《夜莺眼中的精灵》一般,以其繁复的叙事风格展现出同样细密的情绪流动。

    千年来大家熟悉的“灯神故事”在一个相对现代的世界中得到了部分崭新的诠释,关于欲望与愿望的缱绻,爱情获得与失去的患得患失,永恒的孤独与不期的陪伴,影片夹杂着这般繁杂稠密的情感,如同河岸边的湍流,载着这个关

    《三千年的思念》就像其原作《夜莺眼中的精灵》一般,以其繁复的叙事风格展现出同样细密的情绪流动。

    千年来大家熟悉的“灯神故事”在一个相对现代的世界中得到了部分崭新的诠释,关于欲望与愿望的缱绻,爱情获得与失去的患得患失,永恒的孤独与不期的陪伴,影片夹杂着这般繁杂稠密的情感,如同河岸边的湍流,载着这个关于愿望的故事顺着河道流向远方。

    14658385
  • 苏玄睿
    2018/7/26 19:15:18
    你对东北喜剧了解多少呢?
    利哥的新电影,之前还有一部拍的特别好的,是《白骨夫人大战狼妖》,是玄幻题材。 这次是东北喜剧题材,刚好是利哥的专长。 很多人可能会说,东北的喜剧太土了,在豆瓣上,肯定是被骂的最凶的,许多人呢,在第一眼,就把一部电影判了死刑,列如这部。 这很正常,若是没有利哥,...  (展开)
    利哥的新电影,之前还有一部拍的特别好的,是《白骨夫人大战狼妖》,是玄幻题材。 这次是东北喜剧题材,刚好是利哥的专长。 很多人可能会说,东北的喜剧太土了,在豆瓣上,肯定是被骂的最凶的,许多人呢,在第一眼,就把一部电影判了死刑,列如这部。 这很正常,若是没有利哥,...  (展开)
    【详细】
    9542216
  • Jenny_7
    2015/2/28 1:14:45
    呵呵,小彩旗!泥娃娃!
    我看到有人说小彩旗念台词生硬,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好像她的台词跟她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很清冷,像死过的人在继续扮演一个人的角色一样。
    而小彩旗的表演不像在刻意扮演一个死人,更像是在本色演出。再配上本片的主旋律《泥娃娃》。哈哈!

    泥娃娃!
    。。。。。。
    泥娃娃!
    。。。。。。
    一个泥娃娃!
    。。。。。。。。。。。。。。

    我看到有人说小彩旗念台词生硬,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好像她的台词跟她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很清冷,像死过的人在继续扮演一个人的角色一样。
    而小彩旗的表演不像在刻意扮演一个死人,更像是在本色演出。再配上本片的主旋律《泥娃娃》。哈哈!

    泥娃娃!
    。。。。。。
    泥娃娃!
    。。。。。。
    一个泥娃娃!
    。。。。。。。。。。。。。。

    这个泥娃娃就是小彩旗。
    不是死后的,而是活着的小彩旗!

    她也有鼻子,她也有嘴巴,但嘴巴不说话。。。
    她也有妈妈,她也有爸爸,但她是个假娃娃。。。。

    看到最后她踏着冰鞋,一脸灿烂的笑,那是爸爸心中对她最后的回忆。我真的哭了。结尾并没有说小彩旗掉进冰湖里到底是故意的还是只是意外,但她一直带在身边的娃娃让人觉得那不是意外。而爸爸心中的她,仍然是阳光灿烂的。当爸爸肆意的意淫了一场血腥的杀戮,从自己的人格分裂中解决出来后,他才听到女儿说,她不怪他!
    这是种多么任性而自私的爱!
    从爸爸自欺欺人的说:“你看,没人能把Zippo带走”开始!
    或者说,从爸爸叫她Zippo开始!
    很多人说Zippo这名字取得很奇葩,我觉得这是为了表达这个深爱她以致后来人格分裂掉的爸爸有多奇葩!

    敏感的小彩旗在学校的实验课因为一只青蛙的生命而过不去,而她的爸爸从学校接到小彩旗后还在咖啡馆里和自己的机油人格一边畅谈自己的远见一边淫笑一边还留意到咖啡馆里发生的捉奸小戏!

    就是这种缺乏理解的爱,杀死了影片中的小彩旗。爸爸为了尽自己的职责,在小彩旗陷入情绪敏感期时,还带她出去“度假”。于是。。。。。

    好吧。我把自己的情绪莫名的安在一部无辜的电影上了。
    但我相信小彩旗是不会骗人的。
    小彩旗就是布偶,布偶就是小彩旗。

    她在春晚上的旋转,和这部电影一样,都是本色出演。
    没有人觉得那个旋转比这部电影更像恐怖片吗?

    好吧扯远了。

    影片对人格有两次有趣的暗喻。
    一次是爸爸,最后揭露那个自称分裂出来的人格的,才是爸爸本人。其实这只是“内在的我”和“外在的我”之间的对峙。最后爸爸选择了“内在的我”,这个结果不算意外。不过要是把人内在和外在的这两面当成是分裂的人格,那么世上估计人人都有人格分裂了吧。
    另一次当然就是小彩旗了。小彩旗的人格分裂出了两个分裂体,一个是小彩旗自己分裂出来的,另一个是被爸爸分裂出来的。前者被融进了布偶里面,后者则是爸爸意淫中的上帝之手,也是在爸爸的幻想中杀死那么多人的人。所以在片子里面真正扮演那个神秘的分裂人格的,其实是!被爸爸分裂出来的!小彩旗的人格!
    这才是典型的中国式人格分裂!TMD随意的把人家的人格从人家身上扒下来,然后把自己搞得晕头转向!
    而真正的小彩旗的人格,只能寄居在布偶里面,旁观着一切,做着一个不能眨眼也不能说话的假娃娃!

    冷静。冷静。

    好吧。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可能有点鸡血。
    但是在我鸡血之前,让我决定鸡血一把的事实是,我真的看这部片子看哭了。
    简单的因为那首钢琴的《泥娃娃》,简单的因为小彩旗灿烂的笑。
    真的很悲。

    于是。然后。我不由自主的想多了。
    【详细】
    73911406
  • 2018/3/25 2:14:28
    刘猛特种兵系列风格的延续之作

    《利刃出击》是在《红海行动》掀起的热潮过后,全新上线的一部特种兵题材系列电视剧。

    全剧的演员演技大都在线,熟悉的牟星,鲜活的杨烁,老戏骨“骑兵连连长”。还有我觉得演的最好的几个角色,可谓是惊艳到了我:魔影,猞猁,罗霄。

    该剧一如既往的刘猛风格,如同他指导拍摄的特种兵系列一样,军旅题材有着很高的部队还原,但是从拍摄水平来讲差强人意。

    可以说又是一部被拍摄水平

    《利刃出击》是在《红海行动》掀起的热潮过后,全新上线的一部特种兵题材系列电视剧。

    全剧的演员演技大都在线,熟悉的牟星,鲜活的杨烁,老戏骨“骑兵连连长”。还有我觉得演的最好的几个角色,可谓是惊艳到了我:魔影,猞猁,罗霄。

    该剧一如既往的刘猛风格,如同他指导拍摄的特种兵系列一样,军旅题材有着很高的部队还原,但是从拍摄水平来讲差强人意。

    可以说又是一部被拍摄水平所限制,所耽误的好剧苗子。

    全剧的剧情过于拖沓,而且在详略的安排上十分不得当。刘猛军旅片老三样:训练新兵,军事演习,真枪实战。在《利刃出击》里也不无例外。可是废物,没用的情节太多,或者说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和安排把整部剧所有的故事穿在一起。

    就比如,刘闯开头装卧底捕获了老五,然后呢???这个故事如果从片里删去会有任何影响吗???换句话说,刘猛拍这个情节又是为了什么呢???

    再比如,后来去拯救Angel,然后呢???一样的问题,这个故事又有什么用???一出后宫剧抬到桌面上,加上了军旅的外壳,前无铺垫,后无照应,鸡肋啊。

    全剧虎头蛇尾,前面铺垫了好几条故事线最后却草草了之,叙事的跳跃性太强。最后,应该为高潮的时刻却平淡无奇,真是耽误了这么精心设计的故事线。

    而且感情戏过多,情感线的发展不是靠两个人之间婆婆妈妈的对话,或者剧情不够回忆凑之类的。比较好的例子就比如,《红海行动》里面,男兵给女兵糖吃然后说,“你可别多想”,然后微微一笑,微妙的情感不言而喻,更符合军旅的题材。

    总的来说,刘导对于军旅剧的理解以及拍摄的水平确实很有欠缺,观众们想看到的是更多的军营生活,特种作战,反恐行动等等。此处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拍摄,站的比重也自然要远远大于现在的作品。

    【详细】
    9247768
  • 绿尔绿
    2021/5/18 23:27:50
    重感情的美食电影

    本片是一部美食主题的电影,但导演另辟蹊径,并未具体展示特殊食材,精致的烹饪手法与诱人的色香味,而是着重在人情“味儿”上。美食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那么突出人的感情也不为过。所以本片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换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片更诠释了港澳台三地演员齐聚电影,「家」中美食,亦是国「家」的团圆。

    本片是一部美食主题的电影,但导演另辟蹊径,并未具体展示特殊食材,精致的烹饪手法与诱人的色香味,而是着重在人情“味儿”上。美食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那么突出人的感情也不为过。所以本片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换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片更诠释了港澳台三地演员齐聚电影,「家」中美食,亦是国「家」的团圆。

    【详细】
    13553169
  • 泽维尔多懒
    2022/3/2 19:47:10
    传奇网球巨星威廉姆斯姐妹背后的男人

    作为一个网球迷,很早就知道要拍这部电影,看了好多影评都说是美国网球版《摔跤吧,爸爸》。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理解,但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作为一个网球迷,很早就知道要拍这部电影,看了好多影评都说是美国网球版《摔跤吧,爸爸》。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理解,但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14253255
  • 任小羊
    2017/9/24 15:18:39
    三十而立吧童贞男!

    时隔一年等到《宽松世代又如何》的SP《纯米吟酿纯情篇》,一下子回到那个熟悉的胡搞乱闹氛围。其实岂止恶搞,正剧烂尾看似解决的矛盾潜流又在胡闹中摆上台面爆发出来。三个三十岁男子在人生分岔路口,何去何从,并没有答案。

    在SP上集收尾,三人重聚,把酒言欢到打起架来,我居然入戏流下眼泪来。冈田将生和松坂桃李两个三十岁男子

    时隔一年等到《宽松世代又如何》的SP《纯米吟酿纯情篇》,一下子回到那个熟悉的胡搞乱闹氛围。其实岂止恶搞,正剧烂尾看似解决的矛盾潜流又在胡闹中摆上台面爆发出来。三个三十岁男子在人生分岔路口,何去何从,并没有答案。

    在SP上集收尾,三人重聚,把酒言欢到打起架来,我居然入戏流下眼泪来。冈田将生和松坂桃李两个三十岁男子,像小学生一样噼里啪啦互相抓脸踢脚厮打,从二楼上一路扭打滚到了一楼(还被习惯欺负冈田的属下山岸用手机录了下来)。此后,冈田将生腿骨折拐杖了好几个月,松坂桃李则直接辞去了东京的小学教职回了乡下断了音讯。

    事情的直接起因是松坂桃李说破冈田将生已经忘了当天是妻子安藤樱的生日(萌蠢的冈田甚至不知妻子已怀孕),一并说破的是冈田家并不能给安藤樱归属。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双方各自触碰到了对方的“雷区”,火星点燃爆发终至不可收拾。

    各自的困境,各自人模人样看似光鲜的活着,但其实人皮下是一只狗的内里。冈田将生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辞职回家打算继承酿酒的祖业,却成了家里最多余的局外人,因此松坂大声说给大家听冈田一定后悔辞职了。冈田则回击一个从没有出过社会却在学校讲台上道貌岸然谈论人生的童贞男才没资格这么说他。他不知道松坂当时在学校已经夹在同事和家长之间,心累囊疲。两只败犬,互撕伤疤。

    我看的时候也手脚并用挥舞着,仿佛也在和谁互怼。当然是和我的大学同学现在在南方电网卖文跪舔主旋律的老友何石。我仿佛听见何石的厮吼:你这个一直在学校呆着从没出过社会的蠢货,你整天嗟叹学院的种种,你知不知道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你去上一天班试试,你怎么能体会我们这些工蚁、底层工薪族、底层中产阶级(我:滑稽)的痛苦!我还何石一个下勾拳打爆他门牙,他妈的这个腹黑的家伙一脚踢向了我裤裆……

    《宽松世代又如何》的三位三十岁男主,被剧组选做一个世代的典型。冈田将生是个普通的上班族,说不上上进也说不上颓废,但不只被上一个世代的上司绿帽,竟还被更年轻一个世代的后辈欺负不已。松坂桃李大学毕业后就在小学当老师,确实没出过社会,他善心诚实却也被动软弱,常在公私人际中动弹不得,还有一个连他的学生都知道在学校里秘密传播当笑话的是他的老处男身份。戛纳影帝柳乐优弥,则扮演一个年届三十仍没考上大学的老复读生,和冈田的妹妹眉来眼去,还拖着一个中国偷渡的女人甚至有了小孩拖油瓶。

    所谓宽松世代,在日本指1987年以后出生的小孩,顾名思义就是松松垮垮烂泥扶不上墙的一代人。在台湾或可对应鲁蛇(loser)世代,在大陆或许是屌丝(diors)世代?好采我也是87后的小孩。在年龄上心性上或许都有些参差呼应,总之,废柴的,二三十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不上不下不前不后无所适从的,一代人。

    迷茫的人,寻找的人,碌碌无为的人,庸俗的人,懦弱的人,孤单的人,傻的人,不甘平凡的人,莫名其妙的人。

    (毛不易,《像我这样的人》)

    在网络上搜《宽松世代》,常会出来一个标签“小确丧”。

    “小”系列,小清新,小幸运,小确幸,脱至小确丧。这是一个迷恋“小小”的时代啊。(详细分析请期待我即将推出的《小森林人类学》)

    但我亦讨厌“丧”这个字。上个网,到处都是丧。

    《Rick and Morty》,也说是丧,这分明是超级有想象力的畸片好吗?虽然有几集也落了俗套。

    尤其在大逼营豆瓣,举目见丧,以丧为荣,说起来什么普鲁斯特也是丧,卡夫卡也是丧,伍尔夫也是丧,本雅明也是丧……不忍直视,求求你们放过他们吧,勿要用一个标签妄图将那些丰饶深邃的灵魂(桑塔格曾描述他们为“极富激情”的人)收编来自淫。

    字的暴力。

    88291770
  • 斯黛菲
    2009/1/2 2:15:00
    青春绵长但总是过往
    同一个导演,《刺青》可以那么的言之无物,而《漂浪青春》却让人看到千帆过尽
    不明白是周美玲的导功瞬间提升了,还是来自于她新收获的感悟

    我想起一位朋友
    她最深远的一段感情也是发生在某个女孩子身上
    但后来,她因为第三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了
    而第三个女孩子后来也因为第四个女孩子转投男孩子怀抱了
    第三个女孩子为那个女孩自杀过一次
    也为后来的男友堕胎一次
    同一个导演,《刺青》可以那么的言之无物,而《漂浪青春》却让人看到千帆过尽
    不明白是周美玲的导功瞬间提升了,还是来自于她新收获的感悟

    我想起一位朋友
    她最深远的一段感情也是发生在某个女孩子身上
    但后来,她因为第三个女孩子转身离开了
    而第三个女孩子后来也因为第四个女孩子转投男孩子怀抱了
    第三个女孩子为那个女孩自杀过一次
    也为后来的男友堕胎一次
    而我的朋友从纠缠其中再到一路看着这一切发生发展成为过往,10年就过去了

    所以我看《漂浪青春》的时候,感觉重点不在于“同”字,在青春二字
    可以调查一下,“拉拉”这个称谓在中国究竟出现于何时,还有T和P
    应该不超过10年吧
    青春呢,青春在你心目中是多长的时间范畴,又或是到老亦有的心态?
    所有同性相吸的人们,大抵青春年少
    反之则不然且令人哗然,“所有青春年少的人们,大抵同性相吸”
    因此我说,G 和 L们,他们是千姿百态的青春之一
    他们的爱情当然亦是千姿百态的爱情之一,这是一般和特殊的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把女同生活表述到老死层面。
    而一旦谈及殊途同归的“死亡”,所有人无论国界阶层抑或性取向便没有分别了
    爱情是不是地老天荒至死不渝,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的正方反方
    而中国拉拉们的爱情是否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的确就处在有待检验的时期
    因为,恐怕还甚少有人去到天命之年
    无论男女,40岁都绝对还有追逐爱情的精气神儿,也绝对有可能轰轰烈烈
    但,50岁、60岁呢?
    作为女孩子,你和你的爱人50岁的时候,面对着彼此,依旧可以谈笑风生,依旧可以出入消费场所吃饭唱歌喝酒打台球
    60岁的时候,即便只是每天起床后一起吃早餐看报纸然后出门买菜散步赏花晒太阳聊天,依旧可以出双入对,并且浓情蜜意地笑谈20岁时纠结于彼此之间的、如夏花般绚烂的女孩子们
    是这样吗?有可能的。我相信有人可以做到。
    可能也有一部分人会说,她们将在27岁或是30岁自杀升天
    我有时会想象自己面颊凹陷、皮肤松弛、头发稀疏花白、身体布满老年斑的样子

    其实《漂浪青春》里,不过只有水莲这一幕在讲述老年拉拉的境况
    妹狗、竹篙、菁菁,她们这些角色就和其它所有关于拉拉的影视作品一样
    无非是being以及will be拉拉的青春年华的女孩子们
    在现如今,这样的女孩子浩如烟海,还有更庞大的队伍处在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可是,会不会有一个“将来完成时”的时间点,这些女孩子终究与旁人无异,只是在她们自己心里,回想过往的青春时,她们会用上一个过去式的“was”。
    我说的是现实,而不是电影。

    电影里,只有水莲这个老年角色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从一而终
    即便如此,我们看到她从一而终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她的爱人先行一步
    这是命运之不可控的部分,又或者,是导演无法找到一个可以饰演老年T的人
    又或者,当T活到老年,皆不似T?
    我们也可以说阿彦也代表了从一而终的G
    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看到她那位爱人先生的背叛行径
    且,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艾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代价
    若非把这一切比对现实,一位老年痴呆的L和一位被劈腿且患上艾滋的G,因曾经假结婚,而携手陌路……这结局如鲠在喉

    人都是这么矛盾和不纯粹的,我、你、周美玲皆是如此
    自己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周美玲清醒之中,也一定有着困惑
    她鼓励青春的纵情,同时也用苍老来恐吓我们
    放浪形骸或是洁身自好,飞蛾扑火或是谨小慎微,青春再如何千变万化都有意义、都不枉此生、都无需遗憾、都不该怨恨,都是漂亮的一笔

    漂浪青春,随波逐流
    只是那随过的波、逐过的流,即便绵延至死,也终将是心底的海,只供自己澎湃。
    【详细】
    16041629
  • Zero
    2022/11/28 19:09:16
    看完E12久久不能入眠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truggle seems impossible. I know this already. Alone,unsure,dwarfed by the scale of the enemy. Remember this.Freedom is a pure idea. It occurs s
    There will be times when the struggle seems impossible. I know this already. Alone,unsure,dwarfed by the scale of the enemy. Remember this.Freedom is a pure idea. It occurs spontaneously and without instruction. Random acts of insurrection are occurring con...  (展开)
    【详细】
    14787343
  • 谁谁谁
    2016/11/11 10:15:47
    深度解析《捉迷藏》,一张细密编织的网

    最近,电影《捉迷藏》正在热映中,这部电影被定义为一部惊悚悬疑的商业片。作为一个从来害怕惊悚,但是又比较喜欢悬疑的矛盾者,我大胆地一个人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又大胆地一个人走出了电影院。看完整部电影,我的观影感受总结起来也就是三句话: 惊悚的地方我惊悚了,不惊悚的地方我紧张着,而我最爱的悬疑,我想尝试着开一开脑洞自解疑。这部电影叫作《捉迷藏》,我想看看到底能藏到什么地步。要评价一部电影的前提是,作

    最近,电影《捉迷藏》正在热映中,这部电影被定义为一部惊悚悬疑的商业片。作为一个从来害怕惊悚,但是又比较喜欢悬疑的矛盾者,我大胆地一个人走进了电影院,然后又大胆地一个人走出了电影院。看完整部电影,我的观影感受总结起来也就是三句话: 惊悚的地方我惊悚了,不惊悚的地方我紧张着,而我最爱的悬疑,我想尝试着开一开脑洞自解疑。这部电影叫作《捉迷藏》,我想看看到底能藏到什么地步。要评价一部电影的前提是,作为观众首先需要看明白它在讲一个什么故事,而这个故事,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最后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样子。在看这部电影之前,除了微博上那些点映的叫好,我没有看过任何的影评,当然也没有看过韩国原版。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点开了一些公众论坛,看到了一些观后感,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侮辱智商,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太多bug说不通,当然,还有很多人叫好称赞。那么,我就说说我这一种吧,我想尝试着用线索串联整部电影,再玩一次“捉迷藏”。以下将会是我脑洞大开的时候,在此声明,剧情推理部分没有任何权威性质,仅属于个人主观分析,逻辑串联,如有不妥,敬请谅解和告知。篇章一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张细密的网剧幕(一)苏红的身份 张家伟的死因璐璐的死期 变态张家辉吓人的小萍 精神病患者三个人的凶杀案张家辉作为片中男主人公的哥哥,是一个关键的线索人物,但是这个人物在电影一开场就已经被苏红杀死,而苏红为什么要杀死他?他又在整部电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想故事也许是这样开始的。1.苏红的身份梓萌有一个跟爸爸讲电话的情节,梓萌告诉爸爸,苏红的女儿告诉她,“在她们那个地方有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会悄悄躲进别人的房子藏起来居住,连房子的主人都不知道呢。”这简单的一段话,暗示了苏红和她女儿的身份 : 无家可归的寄居者。2.张家辉的死因苏红在杀张家辉之前,在那片地方是没有自己的房子的。但是她会偷偷地潜去别人家居住,使用别人的东西,吃喝别人的东西。苏红在那之前,去过张家辉的家,也去过璐璐的家。在张家辉的家里寄居,苏红作为一个严重的偏执精神病患者,她的主观世界中幻想出那个房子是属于她的,她强烈的主观占有欲让她深信她是房子的主人,而张家辉是一个外来人,是一个占据她的房子的人,所以她对于生命和他人痛苦的冷漠精神状态,让她想要杀了张家辉,赶走他。3.璐璐的死期璐璐一路走来都在和男朋友吵架,以至于她在电梯中气愤地卸下了手机电池,这时候头盔人进来,她才害怕地冷静下来。璐璐是第一次见到头盔人,但是当她看到头盔人在开张家辉的门时,明显地松了一口气,接着她进屋继续打电话抱怨旁边的张家辉是一个变态,并说出了开门锁的事。而这一个电话应该不是打给男朋友,而是其他朋友的。从后面剧情中男朋友的口中可以知道璐璐从和他吵完架就一直没有联系他,所以璐璐的最后一个电话并不是打给男朋友,也正是因为这样,璐璐的男友以为从那个电话后璐璐一直生他的气不理会他,但是他还是会收到璐璐刷卡的短信,这让他以为璐璐没有死,只是在生气。直到他收到璐璐分手的短信,才正式失去璐璐的消息,寻找璐璐。他告诉张家伟,璐璐是在半个月前发短信发的分手消息,还把门锁换了。所以从男友的视角看,璐璐是半个月前死的,但其实卡是苏红刷的,短信是苏红发的。因此,璐璐和张家辉同样是一个月以前死亡。4.变态张家辉璐璐说张家辉看到过她找人来开锁,这说明璐璐是见过张家辉的,并且她认为张家辉是变态的原因在于,她家里的女性用品或者衣服总是有被动过的痕迹,从她的愤怒程度来看,被动不是第一次。一个独居漂亮女孩子,住在一个脏乱区,旁边还居住着一个丑陋诡异的独身男人,再加上他之前看到她换锁的行为和自己家里的种种痕迹,她当然有理由以为张家辉是变态。因此当头盔人进入张家辉家的时候她有放松警惕,在她看来张家辉这个变态戴个头盔的事并不奇怪,还很恶心,她并没有从张家辉身上意识到威胁她生命的危险,所以她敢去大胆地拍门,想以报警吓唬张家辉。那么,到底张家辉是一个变态偷窥者吗?后面我会有所证明。5.精神病患者这时候的苏红正好杀完张家辉,当听到璐璐要报警的时候,她慌了,并说了一句话:“这里是我家,你绝对不能报警”。这句话是她精神疾病的初次展现,把别人的东西幻想成自己的,并且强行占有。而这一幕洽好和最后在占据张家伟的房子时她突然的精神转变相呼应。如果没有电影最开始的那一段偏执性精神病科普,我想其实电影从一开始,包括剧情发展中苏红幻想张家辉偷窥她,苏红强行占有萍芝的衣服,苏红和梓萌的争吵,都是铺垫她是精神疾病的线索,最后和家伟的那场戏,是对她一系列行为的原因揭示。6. 吓人的小萍接下来的一幕就是璐璐回去之后又听见了外面的敲门声,她拿着防狼棒出来看情况,这个时候看到了小萍,小萍的突然出现让璐璐吓了一跳,也让观众吓了一跳。璐璐问小萍: “这么晚了,你怎么在这里?你家住在哪儿啊”,这说明璐璐并没在这个小地方见过小萍,小萍深夜的出现,并不是故意地吓人,而是妈妈去干活儿了,她没有地方去,所以妈妈让她待在一个地方乖乖等她回来。这就是最后苏红去抢张家伟房子把小萍独自留在小区说的话。一样地无处可去,一样地干活,一样地抢房子,只是地点和对象不一样。这里再次说明苏红和女儿无处可去的寄居者身份。至于小萍的眼睛, 这个是导演给出的答案,小萍因为长期处在有尸体的房间,眼睛细菌感染发炎,受到伤害。所以后面梓萌回家抱着娃娃不停地揉眼睛。PS:这个细节我是真的很佩服!7.三个人的凶杀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电影给了璐璐身后锁的一个特写,这是表示头盔人进入璐璐家,接下来大家都知道,头盔人杀了璐璐。抛开后面的谜底揭示,前面我们都以为这场凶杀案只有两个人,但其实电影早给出了三个人的答案,电影开场璐璐遇害的那里给了头盔人手上雨伞滴血的特写,这说明在这个开篇夜晚场景中一共有三个人,张家辉的房间里有两个人的存在,头盔人和第三人,并且第三人已经遇害。而后面真相出来之后我们也知道,这个第三人就是张家辉。剧幕(二)乞丐的寓意苏红的出场小轿车中的疯男人1. 乞丐的寓意乞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张家伟咖啡店门前,乞丐不停地制造脏乱,和张家伟精心擦盘子,摆放杯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乞丐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张家伟咖啡厅的厕所门口,同样的对比,一个小心翼翼地刷马桶,一个不停地制造脏乱不堪。这两次乞丐的出现,其一的作用是凸显张家伟的洁癖强迫症, 其二的作用是为了引起张家伟对于脏乱的哥哥的回忆,对他的精神造成一定的压迫。这里的乞丐是真正的乞丐,接下来,在这种精神压迫下,张家伟开始产生臆想。张家伟的第一次臆想是乞丐在他家偷吃冰箱,这一次他把那个乞丐的样子幻想成哥哥的样子。那些满身满脸的疮是哥哥最明显的特征。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幻想,原因在于他白天接到哥哥失踪的消息,以及他曾经接到过哥哥的短信,哥哥表示自己住的房子快要拆迁,希望能够见一见他,有重要的事情和他谈谈,但是很明显,直到张家伟接到房东的电话,一直没有对哥哥的请求做出回应。所以,在他的意识中,哥哥现在是一个无家可归的脏乱人,就像那个乞丐一样。同时,小时候的事一直对他产生心理上的折磨,他认为是自己害得哥哥无家可归,在这样心理和精神的双重压迫下,他产生了那样的幻想,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哥哥到自己家偷吃冰箱。张家伟还产生了第二次臆想,这一次的臆想,作用一是暗示张家伟以为头盔人是哥哥回来报复,作用二是对他的精神形成快要崩溃的压迫,使他不得不去面对寻找哥哥,面对心魔。2.苏红的出场张家伟在接到哥哥失踪的消息后,尝试寻找哥哥的下落。他第一次去到哥哥家门口,这里电影运用了一个镜头。这个镜头以哥哥家对面的视角呈现张家伟的背影,这个镜头所呈现的画面,是一个半掩的偷窥画面,而这就是苏红的第一次出场:在张家辉房子的对面偷窥发现了张家伟出现的苏红。从电影后面张家伟从哥哥家逃到苏红家的画面我们知道,哥哥家对面住着的就是苏红。接下来苏红的正式登场是在小轿车旁边的游戏机旁,苏红如此平常地以一个市井妇女的形象出现,是一个巧合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一个城市的贫困区,出现光鲜靓丽的男人和轿车,苏红也并不傻,她在前面的偷窥后,出现在这个地方是在寻找机会接近这一家有钱人。3.小轿车中的疯男人梓萌要玩游戏机,萍芝牵着梓萌下车的时候,苏红也陪着女儿玩游戏机。当萍芝在车里找硬币,出现一个男人对着她笑,再看男人就不见了,而这时候的梓萌和苏红都不见了。再后来就是疯男人玩小轿车,梓萌大哭,苏红出手,疯男人落荒而逃。疯男人对萍芝凶狠,对苏红有着忌惮,这一点很多人奇怪。其实,我猜想这并不是苏红和疯男人的第一次对决。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疯男人在对着萍芝笑的时候,他背后有一辆深绿色面包车。而这辆车,和晚上尾随萍芝和孩子回家的面包车似乎是一样的。疯男人向对面敬礼,我想大概这个礼并不是向萍芝示意,而是向萍芝背后的苏红示意。所以萍芝在发现疯男人不见的时候,回头小萍还在,苏红却不见了。我猜想,这时候苏红大概是去驱赶车子前的疯男人去了,因为从后面疯男人玩轿车玩得不亦乐乎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车,而我猜想那辆深绿色面包车是苏红的,至于疯男人,应该不止一次占据过她的车,因此当疯男人在小轿车再次看到驱赶自己下车的凶狠苏红时,才会赶忙下车而逃。而晚上尾随孩子和妈妈回家的,就是苏红,这是她第一次知道她的新目标在哪里。至于那个疯男人,他就是一个平常的精神不正常的人,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打扰这样的人的快乐,他会非常愤怒,所以他才会凶狠地瞪着萍芝,表达自己的不满。剧幕(三)神秘的符号 苏红的病因苏红的家 谁的通道小萍的娃娃 真正寄生虫真假偷窥者1.神秘的符号只要认真看过电影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门上的对勾符号是苏红画的。璐璐的房子、张家辉的房子、苏红正在住的房子都有着对勾,这表示着她对于这三间房子的占据。当然,这三间房子都是占据成功,但是对于张家伟的房子,她在没有占据成功之前就打上了对勾,那么对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对勾不是完全表示霸占目标,因为苏红杀璐璐的目的是灭口,并不是在之前就想要霸占房子而杀了她,这个对勾也不是完全表示霸占成功,因为家伟家的房子还没成功也有对勾。这个对勾表示苏红内心的主观确信。也就是偏执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主观确信属于自己的东西一定就是自己的。因此,只要当她认定那个房子是她的,无论是否成功占据,她都会打上对勾,认为那是她的家。2.苏红的家苏红请男主人公一家去到她家做客的时候,电影对她用钥匙开门的动作有一个近镜头,这个镜头让我看清楚苏红的钥匙很大一串,并且她换了好几把钥匙才开门成功。这个细节暗示苏红有很多的房子。 苏家门口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孩子的标记和一个对勾的符号,暗示她现在居住的房子也是占据的他人的房子。果然,在后面反转的剧情中她抽出相册自己和女儿的照片后呈现的一家三口的照片,也证实了照片中的一家三口才是房子真正的主人。并且,在后面躲在床下小萍问妈妈,我们又要搬家了吗,也能证明她们一直在不停地搬家,她一直在不停地占据别人的房子。3.苏红的病因开门之时,苏红问萍芝衣服很好看在哪儿卖的,进门之后,又是喷雾,又是问是否喝咖啡(家里一直备有咖啡)这表示她对于高层次生活的向往和熟悉。她的家很干净,摆放在柜台上的她和女儿的照片看着也很干净漂亮,和她呈现的形象并不相符。还有女儿标准的发音,她口中的澳洲,以及她在介绍小萍的时候刻意强调的姓式“她叫小萍,李小萍”,这或许暗示了苏红和女儿曾经被丈夫抛弃的身份,我猜想至少以前她们的生活比现在好。苏红的精神病可能是因为曾经的被抛弃伤害造成,她没有了家,所以她对于家有着强烈的执念。这从最后张家伟要烧她家,她所表现出的恐慌和疯狂维护也可以看出来。4.谁的通道张家伟一家到苏红家作客的时候,苏红说她的房子已经是那一片最敞亮的房了,并且这个房子是两间打通的,同时她在冰箱前自言自语地说“以前的房子真不是人住的”,再加上张家伟在哥哥房间发现的两把牙刷、卫生棉、女性内衣,可以推测苏红曾在张家辉的房间住过。这次的居住不是偷偷地寄居,而是正式地居住,并且从苏红打通现在的房子可以知道,苏红喜欢大房子,干净敞亮的房子,所以她将璐璐和张家辉的房子打通,由此有了那个通道。张家伟发现了哥哥房间和璐璐房间挂着的相似内衣以及哥哥衣柜中的漂亮衣服。这里我注意到张家辉房间衣柜的衣服是时尚漂亮的,类似于萍芝身上的衣服,这与苏红本身的穿着完全不同。但是我前面有分析,头盔人不介意喝璐璐的饮料,璐璐衣服上的长头发,苏红询问萍芝的衣服并在后面穿上她的衣服,这些都能证明她对于别人东西的占有欲,以及自己对美好的追求。所以,我推测,张家辉衣柜中的那些漂亮衣服是苏红同时居住在两间屋子时拿过来的璐璐的衣服。5. 真假偷窥者我前面有分析推测,璐璐认为张家辉是一个变态,是根据她东西被动过的痕迹以及内心对于一个丑陋独身男人的歧视所确信的。而我也分析了张家辉家的衣服实际上是苏红拿过来的,再加上影片中张家伟钥匙悄无声息地被偷,头盔人出现在通道处,都可以说明苏红知道通道的存在。如果是张家辉打的一个秘密通道,苏红在这里短暂地居住极少可能会发现。那么,为什么苏红总是叫嚷着有人偷窥她?也正是苏红口中张家辉的偷窥,误导了张家伟找真相的方向。张家伟第一次来到哥哥的住处,发现了女性用品,他在屋子里观察的时候发现了窗外偷窥的苏红,苏红赶紧跑回家,张家伟紧随着问苏红,知不知道他哥哥在哪里?苏红用恐惧的声音说“他在啊,他一直都在啊”"求求你,让他别再偷窥我和我女儿了”,后面当张家伟发现哥哥的尸体时耳边回想的就是苏红这句话。这充分展现了苏红的偏执精神病症状:持续幻想症和被害妄想症。她把张家辉的尸体关在自己和女儿卧室的衣柜,所以她说他一直都在,还在偷窥她们。因此,真正的偷窥者根本不存在,只是苏红幻想出来的。6. 小萍的娃娃梓萌抱着一个娃娃,小萍表现出了羡慕喜欢的样子,从后面剧情我们知道,她有很多娃娃,但是她还是喜欢梓萌的娃娃。为什么呢?小萍说过,妈妈告诉她,那些东西全部都是她的。全部都是她的,可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都不是她自己喜欢而买的。小萍尽管拥有那么多娃娃,但是她却是真的喜欢梓萌的娃娃。7.真正寄生虫苏红得知张家伟是张家辉的弟弟之后,愤怒地将他们赶出家门,并且大喊“像这样的寄生虫就活该被一辈子关起来”。乍听,以为苏红在说张家辉应该一直坐牢不被放出来,但其实是因为在苏红偏执的精神世界中一直认为张家辉的房子是她的家,她才是那个房子的主人,而真正主人张家辉就像一个寄生虫一样老是待在她的家中,她很愤怒,所以在她杀了张家辉之后,她希望把他永远关起来不再去占据她的房子,因此她将张家辉关在自己家卧室的衣柜中,看住他。剧幕(四)头盔人苏红 神秘的快递家伟的沉默 家伟的谎言强奸犯之迷1.头盔人苏红整部电影中,除了开场几分钟的头盔人的出现,头盔人的下一次出现就是在张家伟家的车库,那么,电影到底是怎么铺垫头盔人是苏红的呢?我推测也许是这样当苏红把家伟一家赶出去之后,当天晚上有一辆深绿色面包车跟踪了萍芝和孩子。前面我有分析那辆面包车是苏红的,所以我认为是苏红在跟踪她们回家,也是这时候知道了她们家的地址。我们知道,家伟当天晚上没有回家,留在了哥哥家。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是第二天家伟正在哥哥家观察的时候,发现窗外苏红的偷看,苏红快速跑回家,家伟紧随着去询问哥哥的下落,苏红哀求让张家辉别再偷窥他。接下来就是家伟回到哥哥家,在洗手间洗手听见一声响出来发现钱包钥匙和门禁卡不见了。从后面车库里的头盔人用门禁卡进楼我们知道,钥匙是头盔人偷的,但是头盔人是怎么偷的钥匙呢?苏红又为什么要去张家辉家的窗外偷看呢?我推测大概是这样苏红在窗外偷看张家辉房间是在确定张家伟的存在,但是她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发现,所以才快速逃回家。至于她叫嚷着的不要偷窥她,这里我有解释过,是她自己的幻想和被害妄想症所致。接下来张家伟回到房间在洗手间洗手,听见一声响动出来发现口袋里的东西不见了。首先,从家伟的反应来看,头盔人肯定不是从大门直接用钥匙开门而入,那么这样,家伟肯定不可能这样后知后觉。但是头盔人有钥匙,干嘛不直接从大门进入呢?因为头盔人知道屋里有人,不能从张家辉家的大门进入,这样必定会被发现。而如果苏红是头盔人,她知道屋里有人,也就当然不会从前门进入。所以,她就从璐璐家进入,从那个通道进入。从后面剧情中头盔人出现在通道处也可以知道,头盔人是知道那个通道的存在的。所以,头盔人偷钥匙是从通道进入的,逃走的时候匆忙之下造成响动。这也让家伟在接下来就发现了那个通道的存在,发现了璐璐的家,发现了璐璐家和哥哥家衣柜里衣服和相似的内衣。由此我猜想,两个房间的通道,哥哥家的女性用品,家伟被偷的钥匙,这些情节为苏红就是头盔人作了细节的铺垫。这时候的头盔人只有门禁卡,所以他在车库外等着萍芝和孩子,跟随她们一起回家,想要知道开门密码。其实整部电影中,苏红一直不知道张家伟家的密码,后面她能够把萍芝绑回家,追着梓萌从电梯进到家里,就是用的她把张家伟打晕之后从钱包内层里拿的那个三星标志小卡,那就是张家伟家的门卡钥匙。2.神秘的快递这个快递很明显是头盔人安排的。她的目的,就是想把萍芝引出家门。当头盔人看到密码被换之后,她表现出很愤怒的样子,他在车库已经知道梓萌想吃披萨,所以她安排了一个快递把萍芝引出家门,想要冒充送披萨的骗小孩子开门。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空快递,而且快递上显然写出了张家伟家的具体位置和住户姓名,这说明头盔人是认识张家伟。第一,如果这个快递是头盔人之前就安排好的,那么在电梯里他等着萍芝先按电梯门这一幕就说不过去了,因为显然他已经知道她们住几楼,不必再去故意等候并探知楼层。第二,如果这个快递是在头盔人知道她们换密码之后送的,那么当萍芝取快递的时候,接到家伟电话不要开门,这个时候家伟之所以能及时打电话是因为他的电话和门卡被偷,并在发现哥哥家的通道和存折之后,去查哥哥的消费记录的时候发现了哥哥最近的消费记录在他家附近万象城,他以为哥哥去他家报复去了,由此打电话提醒妻子。这个时候的头盔人正在门外。这里我认为有一个逻辑bug,如果头盔人是在知道密码被换之后安排的快递,她刷的哥哥的卡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他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去万象城刷完卡后安排一个快递后还能在萍芝之前到她们家门前撞门。毕竟这萍芝刚进门没多久就接到了取快递的通知。这里我认为唯一能够解释的只有一个,头盔人是把哥哥的卡号绑定在手机上,用手机叫了一个最近的空快递送到小区。如果这个快递都不是头盔人安排的,而是个巧合,那就是太生硬的剧情推动了。3.家伟的沉默萍芝飞奔回家,顺便通知了小区安保。因此当家伟回来的时候,保安正在做调查。在监控室里,家伟对于安保人员的询问一直保持着沉默。观众认为他很傻,妻子也逼问他不顾家人的安全。实际上,从一开始,家伟就以为是哥哥回来报复自己。从遇到乞丐,知道哥哥失踪,幻想哥哥回来偷吃冰箱,再到发现哥哥家的女性用品,苏红的哀求,哥哥家的通道,哥哥仇恨自己的日记。家伟一直沉浸在小时候的那个谎言中难以自拔,在精神和心理的双重压迫下,他一直以为是哥哥恨自己,回来报复自己,他以为头盔人是哥哥,他的沉默是不想说出哥哥的存在,也是在维护哥哥。那么,家伟的谎言到底是谎言吗?4.家伟的谎言从家伟对于妻子坦白的言语中我们知道,张家辉小时候进过少管所,后来又因为强奸进了监狱,直到两年之前才被放出来。那么,那个小时候至少要倒退20年。二十多年前的中国社会,正是计划生育蓬勃施行的时期,正是中国法治的起步时期。电影虽然呈现的是戏剧故事,但是戏剧同样离不开社会背景和现实生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写实吧。家伟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并且还是一个男孩子。在家伟的生活环境中,他身边的男孩子应该都是独生子,而只有他是有哥哥的,这就是他问,为什么只有他有哥哥,别人都没有哥哥。可是,他的这个哥哥不仅让他异于其他小朋友,并且还有进过少管所的污点,长相丑陋,形象脏乱,性格或许也是沉默不语的。还有一点就是,他和哥哥没有太多共同成长的经历,他们之间应该并没有那么兄弟情深。家伟虽然是二胎,可是他同样有独生子女的宠爱和独宠欲,再加上这样一个哥哥,我猜想大概会让他免不了被小伙伴嘲笑。毕竟,在这个社会,对于如张家辉这样的人,没有多少人抱有绝对的恶意,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投以平等待之的善意。所以,在家伟的心里,大概是排斥这个哥哥的。由此,当警察询问家伟的时候,他有些犹豫,但是他还是说出了哥哥。我知道,大概有人想说,家伟并没有说谎,他确实看到了哥哥,他说的也是真话。是的,从影片情节来看,家伟确实看到了哥哥。但家伟之所以对于这件事如此耿耿于怀,以至于造成了一些精神疾病,大概是因为一个小孩子潜在的那一瞬间的恶意。对于警察的询问,女孩家人的找上门,妈妈的哭泣,哥哥的挣扎,就算家伟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哥哥做的,但是他能够隐约地知道自己说出的答案的重要性。就是那一些对于哥哥潜在的排斥和不喜欢,让他在犹豫之后还是说出了哥哥。之后哥哥嘶声力竭的控诉和锒铛入狱的结果,让他的愧疚和心魔越来越深,他的洁癖的形成大概也是因为这件事,他想洗干净的何止是杯子盘子和马桶,他最想洗干净的是自己内心的罪恶感。5.强奸犯之迷哥哥到底是不是强奸犯,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很多观众不解的问题,大概也是张家伟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也是误导观众猜测真正头盔人的一个问题。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说过,二十年前的中国社会,处于健全法制(法律制度建设),开启法治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的时期。对于法治社会建设初期,打击犯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整个刑事领域來说,理念重在打击犯罪。 再加上张家辉进入少管所的污点,弟弟的指控, 警察在具体的案件侦查过程中,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法治条件的不成熟,往往会带有主观色彩,抓住线索主观归罪的嫌疑。在一个法制不健全,法治建设还处于起步的社会,即使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证据一点都不充分的强奸案,但是在当时就此被定罪一点也不足为奇。这其中还有因素,再此不多说。就这一点上,这看似的回忆片段实则有它独有的深意,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确实存在的,可以说这是独属于中国的社会现实问题,只有结合中国社会背景才能明白这个影片中这一段回忆的重要性,一点不会显得多余,反而为这部惊悚悬疑片增添了深意,不只是一部为惊悚而惊悚,为悬疑而悬疑的空片。上面我解释了哥哥因为强奸入狱的原因,肯定有人要继续问,那他到底有没有强奸呢。这一点我从家伟的回忆片段中看不出来那个女孩到底有没有被强奸,或者是不是被张家辉强奸。因为从家伟的视角来看,或许他也是不清楚的,所以我才推测当他发现哥哥家的女性内衣和苏红说让张家辉不要再偷窥他时,他仍然是怀疑哥哥是头盔人的,是回来报复的。不过,那个女孩到底为什么控告张家辉,我认为这个并不重要,这可以有很多理由,包括诬陷也说不定,但是电影没有必要交代清楚这个原因,这对于整个电影的剧情发展也没有实质的意义,这是这个电影故事之外的另一个问题。重要是这样的一个证据不充分的案子反映的二胎的问题,孩子的心理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不过还是说说我的答案,我认为张家辉是没有强奸的。第一,张家辉在被弟弟指控的时候,他表现出极大的挣扎和,控诉弟弟的撒谎,这是一个未成年孩子被亲人伤害和抛弃的愤怒和无助;第二,张家辉在被头盔人击打的时候正在捧着一本书,书中的照片正是家伟后面捡起的那张照片,后面大概就是写着“爸爸妈妈弟弟,我们是幸福的一家。”这说明他是很爱这个家庭的,但是在他的日记中,他表达出对于弟弟强烈的恨意,这种心理情绪的反差,或许真的就是被亲人冤枉伤害和抛弃之后产生的,所以我认为张家辉是真的被冤枉的。剧幕(五)张家伟的战斗力真假头盔人璐璐男朋友1.张家伟的战斗力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有听到一种质疑说 : 张家伟这样一个年轻男人,居然还打不过一个中年妇女,这是不是有点搞笑?搞笑吗?我想未必。我前面很多地方都分析过,从张家伟知道哥哥失踪,第一次去到哥哥家里发现那些女性用品,苏红口中的偷窥,手机门卡的遗失,打通的门,日记中的仇恨,跟踪妻子的头盔人,再到后面律师口中的争遗产,都一步一步加深他对头盔人的怀疑,他一直怀疑头盔人是哥哥。当萍芝再一次在监控中发现头盔人的时候,张家伟也正发现了自己楼里的那些符号,以及302标记的一个男人。我想大概他以为哥哥已经藏进了他们家小区,所以他拼命地去追头盔人,拼命地去扒人家的头盔,迫切地想要知道头盔人是谁。这里是张家伟的第一次战斗,和假的头盔人,张家伟完胜一个男人,但是注意一点,这个男人只想逃,并不想打架。霍建华在这一场打戏中,这个表情做得尤为使我印象深刻,那种激烈地急迫地想要知道答案的情绪和后面他知道头盔人不是哥哥之后情绪的消沉低落形成鲜明对比,这个时候的家伟,还深陷在哥哥事件的精神压力之下。所以回到家的当天晚上他就做了头盔人哥哥回来杀他,代替他的位置睡在妻子旁边的噩梦。这是压迫他精神以以至于快要崩溃的一个梦,让他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心魔,正式地去寻找哥哥。张家伟的第二次战斗是刚回到棚户区就出来找他打架的璐璐的男朋友,这场打戏同样是胡乱的打法,但是张家伟傻吗?他不傻,他至少知道打不过就跑,一占据主动权就扑上去主动的一拳又一拳。这一次,张家伟完胜一个年轻男人。但是注意,他知道这个男人的恶意攻击,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还知道主动出击。张家伟的第三次战斗很快就来了,就是出现在通道的头盔人。第三次家伟之所以能够被头盔人打得如此惨,还是在于他怀疑头盔人是哥哥,他特别想知道到底头盔人是谁,所以一个劲地送上去挨打,又下不去狠手,不想伤害哥哥。 一个想要置另一个于死地,棍子不够,刀子來凑;另一个还是执着地想要扒下头盔,不抛弃不放弃不出击。所以,至少我很能理解他最后被打得遍体凌伤,快被杀死的时候才腿瘸地逃入了狼窝。况且,这还是一个一直在战斗中成长的女精神病患者。以至于后面他一直腿瘸地打不过,我也感觉理所当然。2.真假头盔人当家伟知道是假头盔人以后回到家里,发现家门没锁,还有被喝过的易拉罐,再加上他去抓头盔人之前发现的那些楼里的标记,我想真的头盔人来过。他來观察了她的这个新家,内心满意,从心理上认定了这是她的家,所以作上了对勾的记号。也是因为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她回到棚户区就想直接杀了张家伟。至于楼里其他的符号,我想大概是一个用来误导张家伟的线索,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苏红会在盯上张家伟一家后还跟踪其他人的理由。不过我认为这个线索有点尴尬,就为了让张家伟怀疑哥哥和阻止他回家?这样好像也不是苏红会做的事,比较像推动剧情发展而做的,有点逻辑bug至于那个小区的假头盔人,有一个细节也可以知道他是假的。每一次真头盔人的出现,都会拿着一把伞,那是她的武器。但是小区里的这个头盔人是没有带伞的,所以这个细节也暗示出他是假头盔人。3.璐璐男朋友璐璐的男朋友除了正式出场,电影在之前一共给过他两个镜头,一个是在家伟一家第一次去到棚户区,苏红救孩子,给过一个坐在车里男人的镜头。第二次是抓假头盔人那里,给过璐璐男友一个镜头,并且是仇视的眼神。璐璐男友说,他每次來都发现家伟在,所以他怀疑家伟是璐璐的新男人,由此看来,他一直盯着的目标是家伟。所以即使在苏红救孩子那里给过他一个特写镜头,我也并不怀疑是他在当天跟踪了母女俩回家,因为他没有理由这样做。这一次的镜头大概是说明他从家伟到这里就一直盯着家伟,所以后面他出现在小区门口,大概也是跟踪张家伟回去的,后面他的出现才会更加顺理成章。剧幕(五):照片后的真相 钱包里的钥匙衣柜里的尸体 发音的娃娃这一场反转之戏,我不用再多作解释了,有人在意料之中,有人在意料之外,以上的那些真相,我都有在前面分析过。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没有故弄玄虚的开始,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真相。电影从一开始的几分钟的场景,其实已经埋下了很多的细节线索。这些细节线索不仅为最后揭示头盔人是苏红作了铺垫,同时也与整个电影剧情中众多其他细节相联系,共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看过电影的观众都能看懂这个故事,但是如果细想,又总感觉哪里不对,说不清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的。我想原因大概就在于,电影直接给了我们答案,但是它也在和我们捉迷藏。就像我们小时候念书,别人给我们的答案我们都能接受,感觉还挺简单,但是要自己來解答的时候,又得费另一翻心思。对于我来说,我愿意费这翻心思去织这张网,不管是不是脑洞大开或者胡思乱想,我就当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了。篇章二 你以为的那些bug , 也许并不是bug影片反转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大boss是苏红,所以这里也就不存在什么悬疑了,对于接下来的剧情,观众也大概都能猜测到她要去抢房子了。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观众来说,没有了对于惊悚的提心吊胆,悬疑的不解之谜,内心放松了不少,因此后面孩子和妈妈的一系列行为,会从戏剧效果上给观众呈现出很弱智很让人着急的感受,毕竟我们都知道了危险的逼近,预估了剧情的发展,所以看到她们的行为是真真儿地恨铁不成钢。但是,我认为在反转之后,这部电影没有了惊悚,但有着随着剧情发展的急迫的紧张感。紧张完之后,你得到了什么,这大概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有人说,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集体智商不在线,特别是孩子和妈妈;还有人说,这部电影黑了中国警察;当然还有人说,后半部分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侮辱了广大观众的智商。当然,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安全教育片。我也是广大观众之一,至少在我这里,这部电影并没有侮辱了我的智商,倒让我明白一个道理: 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回头看看自己犯过的错,未必全然没有收获。(一)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想想自己犯过的错电影中的妈妈,被很多人诟病智商下线,没有安全意识,一次又一次把孩子一个人放着。那么,我们來看看她都是放在哪里的。第一次,她把孩子放在离车不远的游戏机旁,自己去车里找东西;第二次,她把孩子放在家里,自己去取快递;第三次,她把孩子放在小区游乐场,自己暂时离开;第四次,她把孩子放在车里,锁上车门自己去取钥匙。她这四次放下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安全领域 : 在自己的注意力范围内,在自己的家里,在自己家小区热闹的游乐场,在自己的车里。作为一个平常人,抛开我们已知的危险来说,这些应该都是我们认定的或者潜意识的安全领域。如果你是一个妈妈或者带过孩子的人,你或许可以尝试着回忆一下,你曾经有没有过一种体验,叫孩子乖乖等一下别乱跑,然后这个时候,你去了哪里?在我看来,影片中孩子的妈妈,并不是完全没有安全意识,她知道飞奔回家的时候顺便叫保安,她知道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停车暗中观察,她也知道悄悄按电梯报警,并且从梓萌给她打电话能不能开门,以及她下车顺便锁上车门都能看出,她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只是,她也有诸多的潜意识和坏习惯。潜意识中认为的安全其实并不一定安全。这部电影有一个“家”的概念,它用打破家的安全的方式讲出一个让人细思急恐的故事,也用打破潜意识安全领域的方式,告诉我们不要太自以为是。我不是一个妈妈,但是我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候经历过类似的危险,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智商的问题,而是意识和习惯的问题。越是自以为是,越是不受控制。最近这部电影有一个话题叫做“想想自己做过的蠢事”,不想不知道,一想自己真的挺蠢的。有句话说,针不扎在自己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疼。但是不是我们真的都需要像影片中的妈妈一样被多扎几针才能感觉到疼呢?从别人的全世界路过,想想自己犯过的错,希望我们都能改过。(二)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还是一个安全的教育影片中的小女孩梓萌 ,映射出的是很多中国家庭独生子女身上的特点:拥有优越安全的家庭环境,有独宠自己的爸爸妈妈,可爱的外表,自我的内心。这样的孩子,他们一直生活在安全的温室里,被呵护着成长。但是,如果当自我又无知的孩子,在被打破的安全环境中,遇到未知的危险的时候,他们又该怎么办呢?梓萌是一个自我大胆的孩子,也是一个对危险后知后觉的孩子。她有自己的脾气和逆反心理,从她不要小弟弟,嫌弃小萍,吵着要吃披萨,玩游戏,闹脾气,可以看出她很自我。这样的孩子,有人一旦满足她的要求,也容易被诱惑着跟着走;她敢和陌生人走,也敢跟陌生人大吼大叫,可以看出她对危险的后知后觉。不过,她知道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打电话询问妈妈能不能开门,意识到苏红的危险之后赶紧跑和躲起来,又可以看出她对于危险的应变能力。从影片开始的一家人捉迷藏,可以看出他们一家可能经常玩这个游戏。从妈妈告诉梓萌密码只能记在心里不能说出来,大概也能想到她告诉过梓萌一个人在家不能随便开门。两次梓萌独自面对危险,都是这些平常熟悉的行为和叮嘱救了她。那么,问题来了,父母是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重要,还是给他们一个安全的教育更重要?梓萌对于危险的后知后觉,在于她一直处在被保护得很好的环境中,而她对于危险的应对能力,来源于父母平时有意无意的教育。影片打破家这个最安全的地方,这个来源于真实事件的改变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安全的。那么我想安全环境是必要的,安全教育应该是更有必要的。因为你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会來,而父母是不是总在,孩子需要有独自应对危险的基本能力。有一个妈妈跟我说,她看完了这部电影,好好反省了自己。她认为她或许应该转变一下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后半部分有被诟病也有被赞赏的原因,如果你只是想要更惊悚悬疑,那也许是不够的,是挺bug的;但如果你从中得到了你想得到的另一些东西,那它就是有价值的。(三)那些戏剧给过我们的美好,请不要随便奉为现实的写照,并且深信不疑。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这句话放进影视作品中,应该就是: 戏剧来源于生活,又创造生活。所以,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常会有不早不晚的不期而遇,会有恰如其分的心有灵犀,还有九死一生的峰回路转。这些都是在弥补我们对现实的无奈和惋惜。可是在《捉迷藏》这部电影里,没有及时赶到的安保人员,也没有破门而入的英勇警察。这让很多人无力吐槽,但是我真的很想说 : 那些戏剧给过我们的美好,请不要随便奉为现实的写照,并且深信不疑。1. 不是所有警察,都能破门而入影片中张家伟知道真相后,一逃脱就报警自己家有杀人案,这个时候正是萍芝带着孩子准备走,又在电梯遇到了苏红的那一段时间。当苏红把萍芝绑回家换好衣服准备去找梓萌的时候,警察敲门了。这是接到报案的警察赶到犯罪现场,苏红听到警察来了很恐慌,观众看到警察来了很庆幸,可是在警察敲门没有应答以后,请示完上级就走了。我想大概这个时候很多人心里有万匹草泥马奔腾呼啸而过,可是那又怎么样,人家是按照正常程序办案侦查。警察接到报案到达犯罪现场,这个时候他们并不能确定屋内的具体情况。屋内没有任何的响动声和应答声,他们也并不知道现在是已经发生了凶案,还是正在发生凶案。他们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闯进门,否则一旦有什么意外的后果发生,轻则警察承担责任,重则会发生难以弥补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侦查人员,他们需要请示上级的安排,所以接下来他们就去调取监控了。而苏红也在这个时候去车库找梓萌了。电影有一个镜头是苏红在车库回头对着监控笑了一下,这说明车库有监控,按理说警察是会发现苏红和梓萌的争执的。但是电影同时有一个细节是,警察对安保人员说他们要调取一个小时以前的监控录像。因为从警察局接到报案的时间来看,凶杀案应该是在一个小时之前就已经开始,所以他们要知道具体的情况,就必须调取之前的录像。那么当他们在看之前的录像的这一段时期,就正是苏红和梓萌在车库的这一段时期,所以他们并不知道车库正在发生的危险。直到他们看到苏红和萍芝在电梯里的那场打斗的时候才呼叫指挥中心再次返回现场。而这时候他们也听到了屋内苏红和家伟的打斗声,一直在外面敲门撞门。可能很多观众的注意力都在屋内俩人身上,但其实外面一直在撞门。至于我在看电影的时候听到后面一位观众骂物管傻,不知道开门啊。我真的挺想告问她,那是密码和指纹锁门,你是住户,你会没事儿把自己的密码告诉物管,钥匙交给物管吗?所以,至少在我看来,从办案的程序上来说,警察并没有什么过错。如果实在有挑错的,大概不应该全部走了,应该有人留守犯罪现场。不仅如此,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影片中两个时期警察办案的对比,反而凸显了我们社会法治发展的进步,法治程度的提高。2. 别把设施当摆设,别把责任全忘却这部电影中的安保问题,大概是最让观众痛心疾首的问题。最高档的小区,最先进完备的安全设施,24小时的监控,随时巡视的安保人员,都没有发现这些危险的存在,可以让头盔人一次又一次潜入,这简直让人忍无可忍。对于这一点我并不想多说什么,因为我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安保。不过我有看到一个安保工作人员的博文,他说它和同事看完电影之后,深知他们对于小区的安保工作需要予以重视,继续加强和改善。所以,我只想说,这部电影也许有设置这些情节辅助剧情发展的作用,但是它也是在写实我们的生活,尽管有些让人无法忍受,但它也是确实存在的现实。如果你是安保人员,别把设施当摆设,别把责任全忘却。篇章三 精神疾病,你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如果没有电影片头对于偏执性精神疾病的强行科普,我想这部电影的暗线就是苏红的偏执性精神疾病。作为普通的观众,我想大概没有被科普,除了能看出男主人公的洁癖和臆症,即使看到了电影反转部分,也不一定能看出来苏红的偏执性精神疾病。而电影最后苏红和家伟的那场打戏,苏红情绪的忽然反转,就是在揭示她的精神疾病以及她的所有行为原因。即使是家伟,也是在这个时候知道这个女人是精神病患者,而以将心比心的做法,想要保护自己的一家。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都是精神病患者,一个因为小时候的心理罪恶感得不到救赎而造成精神压迫,一个因为早年的被抛弃和伤害而偏执极端。这并不是戏剧,这是真实存在的群体,和真实的别人的人生。但即使别人的人生,也可能会影响到你的人生。就像电影中的苏红,她一个人的精神疾病,造成的是更多人人生的伤害和悲剧,包括她的女儿,也是被伤害的人之一。看完这部电影,我想起一个曾经遇到的人。当时对于她的行为不以为然,还和朋友一起吐槽过她神经病,但是现在想来,细思极恐的感觉,大概我曾经也遇到过一个苏红,只是我比较幸运。不过这确实是不可忽视其存在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无论是如张家伟那样的无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还是如苏红这样的会危害到他人的精神病患者,都反映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理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人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如今,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自杀他杀,连续报道的强奸碎尸等犯罪事件,并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有现实的需要杀人报仇的理由,有时候,心理的压迫,才是罪无可赦的原因。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善意,就是最好的惜福和保护。篇章四 没有完美的表演,只有主观的评价评价一部电影,免不了要说说演员的表演。这是架构出一部完整电影的血肉部分,哪怕作为一个业余观众,我也想简单的地來说说我的感受。这里我并不评价演技的优良,这是一个专业人士才能点评的问题,我自认没有这些知识就没有这种专业话语权。所以在此我只想说一说我心中的几位演员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总结起来也是一句话: 霍建华的眼神和打戏,秦海璐的表情和肢体,万茜的自然和无痕迹,小孩的时不时惊喜。我想评价一个演员的表演,首先要清楚的是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中肯地评价演员在这个角色上的表演价值。1.霍建华的眼神和打戏霍建华饰演的张家伟是一个背负着小时候罪恶感成长的都市精英。他有自己的事业,有美好的家庭,有优渥的物质生活,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一颗备受煎熬的心和越来越严重的精神压迫。我认为霍建华在饰演张家伟这个角色的时候主要是以一种克制的收的表演方式,用很多很细微的东西去一点一点展示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譬如对于洁癖和强迫症的表现,小心翼翼地擦盘子和刷马桶,小心翼翼地转动杯子和瓶子。这些很细微的动作在导演特写镜头的展示下,就显得特别的凸出,简单又明确地表现出了张家伟的洁癖和强迫症。不过,最能表现他的这种克制的表演方式的还是他的眼神。下面说说我比较深刻的几个眼神第一次看见乞丐时若有所思地一瞥,这说明乞丐引起了他的心事。看到女儿吃东西满口胡塞时的目滞和轻闭,说明他内心的恶心和强忍。看见妻子没关门时的询问,眼神尽显无语加责备。刷手死盯镜子,再加上手上越来越快的动作,说明内心临近崩溃的极度自我压制。打完床铺之后的泪眼,是对精神近乎崩溃的无助和屈服。看孩子和妻子入睡,是精神放松准备面对现实的释然。后面还有各种恐惧和被打时的眼神表现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最深刻的必须说一说,就是最后哀求苏红的眼神,有哀求,有希冀,有同情,有感怀,很复杂的一个眼神,但是很真实的一个眼神。霍建华的眼神传递情感是一大亮点,这也是由于张家伟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就不宜有太多表情,所以眼神很重要。但其实我认为,华哥或许可以在以后的类似不宜过多表情的角色上,运用微表情配合眼神的表演,这样也许会更出彩。比如张家伟看到孩子吃东西的那里,我就看出了一些微表情的展示,以及问妻子关门没有,也有微表情配合眼神。微表情在心理学上来说,本身也是特别能展示情绪的一种方式,并且从某些方面来说,微表情比起大开大合的表情展示的情绪更精准和真实。再说霍建华的打戏。在影片中,霍建华一共有四场打戏。第一场和假头盔人,第二场是和璐璐男朋友,第三场是和真头盔人,第四场是和苏红的终极对决。这四场打戏,都是以一种比较混乱的方式呈现的,霍建华先生在采访中也说过,用这样的打的方式,是电影追求的一种写实的风格。同样的混乱的打法,看似相似,实则不一。前面我分析张家伟的战斗力的时候已经分析过霍建华的前三场打戏,仔细观察,他这三场打戏都呈现除了张家伟这个人物在与不同人打的时候心理的情绪。和假头盔人打是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和璐璐男友打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真头盔人打有不顾安危而寻求答案的架势,而最后一场和苏红的打戏,更多的是受伤的疲累和抵死挣扎。这四场打戏,我认为是出彩的,一部100多分钟电影一个主角有如此多的打戏,还能以类似的方式打出不同的情绪,我认为还是呈现得不错。2.秦海璐的表情和肢体秦海璐所饰演的苏红是一个偏执性精神病患者,但是这个精神病患者她又不是一个神经病,她是介于正常人和神经病患者之间的一类人,简单来说,就是要在正常和不正常之间自由转换。并且,这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看似无害,但让人细思极恐的女人。这样复杂的心理,表现起来是挺有难度的。好在,秦海璐一出场,就让我有一种有问题的感觉。然后我就一直带着对她的好奇心观望她的行为,对于她是一个精神病,我一点也不感觉违和。前期的中年妇女苏红,让我最深刻的是秦海璐的肢体表演,也可以称做为肢体语言。苏红赶小轿车的疯男人下车的时候,强悍之下身体瑟瑟发抖,这表现出她内心不可抑制的愤怒和恐惧。这是一场令人深刻的表演,你会以为她是一个勇敢助人的女人,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精神病患者面对攻击的本能反应,极度愤怒又不可抑制的自我被害恐惧。苏红请家伟一家到家做客,慌里慌张的进门动作,随手拿起的喷雾乱喷,忙东忙西的热情招待,这又表现了一个寻常家庭妇女的好客。让人放下防备之心。听到梓萌嫌弃的话语之后的缓慢切水果的动作,慢悠悠地端咖啡的动作,是她内心热情的熄灭,逐渐地冷漠。这反映了这个人物内心的极度敏感。知道家伟身份时候的态度极速转变,急迫地赶走,又表现出她强烈的愤恨。一个普通女人,短时间内多种情绪的转换自如,没有刻意的掩饰和压制,也不需要逢场作戏的客套。秦海璐的表演,让我看出这个普通女人的不寻常,这也正是达到了影片的效果,制造这个人物的悬念,铺垫反转的线索。后期的苏红,是已经揭开身份的苏红,是登堂入室的苏红。这个时候,秦海璐让我尤为深刻的就是她的表情了。刷卡不成功那若有所思的一楞,表明她已心有打算。看似在看售货员,实则在想着卡号一定要让你说出来。进电梯时遇见萍芝时那嫣然一笑,是对于猎物的不屑一顾,他人痛苦的极端漠视。打人时的表情狰狞,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不计后果,无所顾虑。穿上新衣服的高兴,展现的是内心的自我满足。遇上警察的慌乱不知所措,展现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无助和害怕。与小梓萌的大喊大叫以及占据房子的理直气壮的表情,展现的是她内心的执念。最后,拼死护家的疯狂,是她内心对于家的极度渴望。一个偏执精神病的情绪需要在电影剧情中快速转换,并且还要转换得自然,同时将其连贯起来体现这个精神病人物的复杂内心,不能用力过猛演成神经病,也不能用力太弱人物不丰满,这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度。秦海璐的表演在这个度还是把握得挺好的。但是我认为就两个阶段来说,各自阶段的情绪转换都很流畅。但前期的苏红和后期的苏红一比较就有些过渡生硬,太大的反差,让人不止感觉这是一个精神病,这还是一个伪装者。不过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苏红性格的一部分,如果是,我只能说她未免也太聪明了一点。3.万茜的自然无痕迹万茜所饰演的这个妈妈的角色,本身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个人的性格突出部分,主要就是一个妻子和妈妈的身份。万茜的表演让我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就是抓不住一个特别吸引人的点,但是整体呈现的人物角色很自然。妻子有妻子的依赖和娇嗔,一句一句老公叫得一点也不造作,很自然;妈妈有妈妈的脾气和日常,和小孩子的大量戏份也自然无痕迹。总的来说,没有惊喜,贵在自然。4.小孩的时不时惊喜影片中两个小演员的表现,小萍给我的感受是自带阴郁,沉默的时候居多,但沉默得让人有些担心。一个孩子饰演这样阴郁的另一个孩子,小演员的心理建设应该不错。梓萌就是一个熊孩子,这个角色很有发挥,前期的乖萌和别扭,后期遇到危险时的慌乱和自救,表演层次很分明。特别是坐在汽车上妈妈不让玩娃娃后的那个无所谓的表情,以及后面逃跑电梯那儿的急迫,算是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这让我看到我们祖国的花朵,也不是全然没有演技,只靠本能演戏。春夏和董子健,总结起来,惊鸿一瞥,都在眼神。以上,就是我对整个《捉迷藏》这部电影的解读,很长很心累的解读,但是我感到很满足。这部电影总的来说还是很不错,虽然是翻拍自韩国,但是同样的故事,刘杰导演确是做到了本土化,将这个故事以写实的拍摄方式深扎于中国的现实之中。这个真实事件是每一个国家都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不是属于韩国的,也不是属于中国的。但是当把一个放之四海皆可能的事件拍摄成为电影作品,就必须反映它所立足于的那个社会的现实,就这一点而言,《捉迷藏》当之无愧为国产良心惊悚片。至于那些被诟病的地方,每个观众都自有一翻见解。也许对于惊悚要求比较高的观众,这部电影是不太能满足高能的刺激惊悚感官的,毕竟我很胆小,我也感觉没有特别吓人,就是全程紧张到搓手而已;对于悬疑爱好的观众,这是一个用细节串联的简单故事,给出答案的电影,也许暗藏更多的答案;当然,我认为这部电影完全还可以看作一部社会写实的电影来看,其中深意,需要你自己去领会。不过,那种类似于我身边的一位看完整部电影吐槽很弱智,还来问门上的对勾符号是什么意思的朋友,我选择保持沉默。再次声明,本文纯属个人主观推测和解读,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如有不妥,敬请谅解和告知。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和转载。

    【详细】
    816619133
  • 奶糖爱吃大白兔
    2013/4/15 1:09:19
    将蓝色生死恋装进失恋三十三天
    “冲着小清新女白百合和卖萌男神彭于晏同学,这部电影一定要花钱去电影院贡献一下票房”——这是看完豆瓣N个片花之后的决心。
    对于彭于晏同学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看《仙剑奇侠传》的时候,除了被胡歌同学的李逍遥迷得晕头转向,也被彭于晏同学的唐钰小宝萌得留下了三尺口水。当时就觉得这娃长得相当可口,几年后一查年纪居然是82年的!这萌杀四方的稚嫩脸配上这年龄实在是浓浓的不科学,加上拍完《翻滚吧!阿信》之
    “冲着小清新女白百合和卖萌男神彭于晏同学,这部电影一定要花钱去电影院贡献一下票房”——这是看完豆瓣N个片花之后的决心。
    对于彭于晏同学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看《仙剑奇侠传》的时候,除了被胡歌同学的李逍遥迷得晕头转向,也被彭于晏同学的唐钰小宝萌得留下了三尺口水。当时就觉得这娃长得相当可口,几年后一查年纪居然是82年的!这萌杀四方的稚嫩脸配上这年龄实在是浓浓的不科学,加上拍完《翻滚吧!阿信》之后秀出的标配身材,除中泰混血的nichkhun同学之外,彭同学也完全配的上“天使的面孔,魔鬼的身材”这句评价。
    至于白百合同学也是在《失恋三十三天》之前看过《家的N次方》,里面那个赵雯同学在让人讨厌得牙痒痒只恨不能出之而后快的同时,也说了很多让你觉得这丫头这么做必须是这个社会逼出来的。百度了一下才想起来,哟呵,居然就是陈羽凡的媳妇儿。后来看失恋三十三天的时候愣是被这妹子的气质和利嘴吸引了,虽说白百合轮五官真谈不上什么大美女,但散发出来的那气质却是大陆女星的个中翘楚。
    综上所述,屁颠颠的跑去电影院贡献一下微不足道的票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了。

     
    说到剧情,由于是韩国班底制作,又宣称为了接中国的地气儿,好好的103分钟电影愣是以俏俏同学的那一口鲜血为分水岭,活生生的拍出了【失恋三十三天/一口血/蓝色生死恋】的节奏。这两年看韩剧由于都是喜剧的结尾,我都天真的以为像“绝症”这种烂招应该都到了韩国编剧团自己都恶心不会再用的地步了,没想到这回愣是恶心同学出门转了个圈又回来,他妈不得不给他开门——再一次恶心到家了。
     

    所以还是当做两部电影来讲会比较舒服。前一个小时的京腔耍嘴皮子里,彭同学的台湾腔实在是突兀加喜感。在台湾呆了半年,算是对台湾男生有所了解——台湾男生说话受制于台湾腔,怎么耍狠都很萌。还记得有次听到两个台湾男生在斗嘴,两人一脸凶狠的说:“幹!你想要怎樣啦!”的时候,我实在忍俊不禁。且不论面部表情是有多狰狞,听到这话我就算有多生气,要是跟台湾男生吵架也会绷不住立马给笑出来。不能怪台湾男生恶意卖萌,实在是同样的光景,换在大陆完全就完全另一副架势。
    因此,让彭同学来配合白同学来演这种尖牙利嘴的角色还真是难为他,必须的加上那么损有那么明显的烂招才能抵挡得住。当然白同学不消说,完全是将黄小仙的功力直接移植过来了。但王小贱的棒实在是不好接,所以还得捎上一个蒋劲夫同学的毛毛才能撑住。

    说到毛毛这个角色,我想说妹子们以后就算要气前男友也不要黔驴技穷的找男闺蜜。天晓得这个世界的妹子已经够惨了——跟女人抢男朋友,跟游戏抢男朋友,跟男人抢男朋友。你可千万不要自作聪明的再加上一条——跟男闺蜜抢男朋友。谁知到你身边这个跟你躺在一张床上都不会出事的男人是不是个基佬,会不会打你男朋友的主意呢?
    妞妞乐游戏那一段实在是集大腐之大成,腐女一定会在脑内剧场展开丰富的剧集画面。彭同学和蒋同学那一掀那一扭,那上下牵制的……啧啧啧,广电怎么会批这一段过的?俏俏同学怎么看得下去的?左右想不通,反正作为观众的我们都实在不忍直视。加上俩男都是个顶个的好身材,看得影院各腐妹子倒吸一口气,眼冒绿光,血脉喷张。后来俏俏的的一句话解开了我的疑惑——“我不在了,你帮我好好照顾李行”。不好意思,实在是那么悲情的时候我愣是活生生的在一群哭得梨花带雨的妹子旁笑出来了。要这样说起来,最毒还真是妇人心——我得不到你就把你掰弯,管你又高又帅,有车有房,外加身材长相都不错,你不是我的也不能是别的女人的。好东西要与闺蜜分享,从某种程度上,毛毛同学才是最大赢家啊!
    不管怎么说,这一段跟彭同学主动献身秀身材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妹子贡献票房的卖点,可惜制片方没有给剪成片花做成宣传片滚动播出宣传。真不知道他们是少根筋还是缺心眼。

    如果说上半部分主要是以“李行同学修炼成高富帅后腹黑试探前女友,俏俏同学边耍傲娇边心甘情愿上钩”为主题的话,下半部分的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蓝色生死恋2013。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分开多年、身患绝症、死都不告诉你我生病了、最后的幸福时光、女主角离去……枪枪都中,把把都准,实在不能怪我过度联想。
    后半段的槽点实在不忍吐了,反正俏俏同学那一口血喷得我一脸无奈。不过看在李行同学给俏俏同学做便当那一段我就忍了。哇靠,极品男也不带这么极品的好伐?人长得秀色可餐还不够,关键是秀色可餐还能给做满汉全席。这么好的男人还对你一往情深,十多年来只爱你一个,什么柯景腾啊李大仁的立刻被秒灭。要我说俏俏同学不得癌症都天理不容了,想来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这么好一男人凭什么给你一人独享啊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啊?!必须癌症!治好了也必须复发!复发绝对不能痊愈!必须的!
    不过不到黄河不死心,我还一直抱着一线希望说来一把逆袭童话故事。结果居然太不出所料的是个悲剧,实在太没有意思了,都不驳斥一下我们这些人的酸黄瓜心理……


    所以从开始到最终,韩国编剧还是将失恋三十三天的瓶子里灌上了蓝色生死恋。什么接地气都是骗人的!这活脱脱就是将一部16集的棒子剧浓缩成了103分钟的电影而已!

    不过妹子们不要觉得冤枉,花钱去看彭于晏童鞋体脂只有6%的身材也是很划算的!
    【详细】
    58682188
  • 深焦DeepFocus
    2022/1/7 0:35:25
    《你自己与你所有》:一部揶揄“直男”的电影
    2016-12-27 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作者 | Franger(长春) 编辑| 李不晚(巴黎) 《你自己与你所有》是一部揶揄“直男”的电影,观众们不需多努力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洪尚秀有意地安排了看起来最糟糕的几个男性角色,虚弱且自以为是,毫不体贴却希冀着对方对于自己的种种“...
    2016-12-27 刊于深焦DeepFocus公众号 作者 | Franger(长春) 编辑| 李不晚(巴黎) 《你自己与你所有》是一部揶揄“直男”的电影,观众们不需多努力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洪尚秀有意地安排了看起来最糟糕的几个男性角色,虚弱且自以为是,毫不体贴却希冀着对方对于自己的种种“...  (展开)
    【详细】
    1412323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