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第一部拉低了标准。第二部竟然还能看。 张无忌破天荒的把周芷若睡了 ,好评,但是衔接周芷若黑化就不太顺滑,应该是张无忌把她睡了,周芷若直接怀孕,然后张无忌悔婚,周芷若杀赵敏的时候和张无忌过招动胎气流产了,黑化才顺滑,也能牵动观众情绪,编剧不会编,然后最后周芷若死在张无忌怀里也还行,但是可以加一句台词,周芷若可以问张无忌她和赵敏谁更好看,张无忌回答是周芷
可能是第一部拉低了标准。第二部竟然还能看。 张无忌破天荒的把周芷若睡了 ,好评,但是衔接周芷若黑化就不太顺滑,应该是张无忌把她睡了,周芷若直接怀孕,然后张无忌悔婚,周芷若杀赵敏的时候和张无忌过招动胎气流产了,黑化才顺滑,也能牵动观众情绪,编剧不会编,然后最后周芷若死在张无忌怀里也还行,但是可以加一句台词,周芷若可以问张无忌她和赵敏谁更好看,张无忌回答是周芷若,周芷若哭的更厉害了(因为证明张无忌更爱赵敏)哭着死了,最后赵敏让张无忌帮他做第三件事,同样的问题,张无忌依然回答是周芷若,赵敏微笑着抱住张无忌,大结局,这才对路嘛,情节要承前启后啊,各位编辑们
文/张千艺
糖妹张籽沐第二部女主剧,第一部《武林萌传》是真滴傻X,如今张籽沐上初一演高中生没有违和感,接近一米七的身高也很出挑。剧作分饰性格大不相同的三个角色演技也是??,不愧是从小就就演大戏的。
剧本很不错的地方在于一个自卑胆小的,成绩差的高一女学生安静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人见人怕的太妹,一个甜美惹人爱的乖乖女,这两个人物跟安静本身内沉默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反差,最重要的
文/张千艺
糖妹张籽沐第二部女主剧,第一部《武林萌传》是真滴傻X,如今张籽沐上初一演高中生没有违和感,接近一米七的身高也很出挑。剧作分饰性格大不相同的三个角色演技也是??,不愧是从小就就演大戏的。
剧本很不错的地方在于一个自卑胆小的,成绩差的高一女学生安静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人见人怕的太妹,一个甜美惹人爱的乖乖女,这两个人物跟安静本身内沉默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反差,最重要的是安静在写作的过程中融入人物,与人物对话,最终在人物中获得了成长的力量,敢于直面排挤、不公、与校园暴力。整个故事下来,主角的性格发生了变化,这便是剧作中的“人物弧光”,故事动机也很足,安静的最终戏剧目的是变成勇敢的女孩,最后她也在与小说中多位人物交心成长后达到了这一目标。
导演的专业基本功扎实,但很多戏份远离现实的高中生活,把他爸安排到自家公司当运营总监的戏份更是让人惊掉下巴,雷人!可见导演缺乏真正的生活经验,也没有深入高中校园去体验生活,导致这部剧脱离现实。另外那些飘渺好看的光,慢动作还是陷入了校园剧俗套的制作模式。
冲着张籽沐看完了这部剧,写一点感想占坑豆瓣上的第一篇剧评。总体打个三星,张籽沐的表演四星。
总体感受是:剧情和史实差距挺大的,当然,电视剧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史实来拍,总得有艺术加工。但是就算加上这些艺术加工,这部剧给我的感受还不如老照片和纪录片。很多次要的剧情很拖沓,该详细的剧情却没交代清楚,给我感觉是很多剧情被剪了,同时又有为了冲突而刻意制造冲突的感觉。
1.服化道方面很多人已经点出来了,除了第一集
总体感受是:剧情和史实差距挺大的,当然,电视剧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史实来拍,总得有艺术加工。但是就算加上这些艺术加工,这部剧给我的感受还不如老照片和纪录片。很多次要的剧情很拖沓,该详细的剧情却没交代清楚,给我感觉是很多剧情被剪了,同时又有为了冲突而刻意制造冲突的感觉。
1.服化道方面很多人已经点出来了,除了第一集的两个悲剧反映林县缺水,以及演员的台词中反复提到林县缺水,后面的人物形象和剧情让人感觉林县不像缺水的样子,那种场景和生活条件哪像60年代初的贫困小县城啊。
2.文献记载,在修红旗渠之前,林县缺水这件事连中央都很重视,但是剧里把地委和省委描写得像完全不知道这回事一样。当然,剧情需要,可以理解。
3.修建红旗渠是人民和自然做抗争,红旗渠一共修了10年,修渠前的准备阶段也就几个月,而且文献中记载修渠前,各级领导的态度也是支持的。但是这部31集的电视剧有十几集都是在表现县委和上面的扯皮和内讧。电视剧的确需要艺术加工,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部剧的重点有点偏了。
4.感情戏太多了,也不是说这种电视剧不能有感情戏,但是个人觉得感情戏过多而抢了剧情的重点。
5.文献记载,修红旗渠前,林县也是修了不少小渠的,有修渠基本技术的工人也是不少的。但是电视剧把修渠工人表现得空有干劲但粗俗无知。当然,剧情需要,可以理解。
6.截止16集,剧情给人的错觉是红旗渠挺好修的,除了堵水这段剧情有点危险性外,其他剧情基本上顺风顺水。事实上文献记载,在渠首工程完工之前,因为山体塌方而造成吴祖太烈士在内的十几位修渠英雄相继牺牲。但是电视剧中无非是演员在原地打钉子、搬石头、扯扯皮。前一秒角色刚在土坑中学到怎么找水平线,下一秒演员就坐在整齐的渠畔看到漳河水流出来了。当然,剧情需要,可以理解。而且作为观众,我也不能为了个人观感而非得要求几个角色牺牲。
除了以上几点,其他地方基本达到了预期。剧组通过电视剧来向全国宣传红旗渠精神,我是非常支持的,如果在此基础上能精益求精就更好了。
故事很紧凑,相比国内编剧和悬疑片,少有逻辑性和紧凑感,从头到尾,有过山车的爽脆感,一路发展有很多高光时刻,又有很多反转,如果喜欢《看不见的客人》,东野圭吾的那个嫌疑人x的献声这类型的片子,那看起来应该是很开心很过瘾的,总带着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的疑问看下去,然后不知不觉到了精彩的结局。电影的海报没有电影本身精彩,而且悬疑片本身小众类型,大众的接受度远不及喜剧
故事很紧凑,相比国内编剧和悬疑片,少有逻辑性和紧凑感,从头到尾,有过山车的爽脆感,一路发展有很多高光时刻,又有很多反转,如果喜欢《看不见的客人》,东野圭吾的那个嫌疑人x的献声这类型的片子,那看起来应该是很开心很过瘾的,总带着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的疑问看下去,然后不知不觉到了精彩的结局。电影的海报没有电影本身精彩,而且悬疑片本身小众类型,大众的接受度远不及喜剧片那样大范围,如果在国内院线上还是想去看一次。还蛮期待英语版本或者汉语版本。
标题是片中一位打工小伙儿的话,他好像刚刚18岁,他的名言还有这么一句,“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身上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永远不知道爱你的人有多辛苦。”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哲学家无误了。这些昆山打工的年轻人里,有不少人生哲学家,他们这些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的人谈起人生来,总有一种悲悯的况味,即便是在打鸡血的时候,也有一种落寞,比如酒桌上的雪儿,当她坐在卖轻食的男朋友毛总身边
标题是片中一位打工小伙儿的话,他好像刚刚18岁,他的名言还有这么一句,“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身上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永远不知道爱你的人有多辛苦。”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哲学家无误了。这些昆山打工的年轻人里,有不少人生哲学家,他们这些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的人谈起人生来,总有一种悲悯的况味,即便是在打鸡血的时候,也有一种落寞,比如酒桌上的雪儿,当她坐在卖轻食的男朋友毛总身边,说着努力奋进看书不要把时间用在看电视剧上的时候,插入的听众的镜头里,脸上挂着的是呆滞与倦怠,这些话,他们何尝不会讲呢?讲了又怎样呢?不过是用话术来骗一些廉价的劳力来进行一场营销的骗局,而那位雪儿,却过分地真情实感了。
我是在豆瓣私信里看到这部纪录片的,该片的导演固力果或许给每一位看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的人都发了私信,邀请大家看他的作品,打一个评分,因为这个片子的气质以及拍摄方式,都与《三和人才市场》极为相像,所不同的是,一者的拍摄地在深圳,另一者在昆山。所以,后来与固力果导演在豆瓣私信聊天的时候,我建议他从传播的角度不如把片名改成“昆山打工的年轻人”,因为纪录片里的主角,就是这一群体。
同《三和人才市场》一样,《小镇微光》同样采用了夜摊、酒桌、苍蝇馆子等打工者们比较放松的喝酒访谈的形式,让这些人聊聊人生、现状、畅想,谈谈家庭、婚恋、未来,这群打工者们,同样带着一种淡淡的疲惫忧伤与心灰意冷,困顿于现状,却与“三和大神”们不同,倔强地带着希望,心怀梦想,甚至,有了权利意识,比如那位吐槽工厂总是让他们加班半小时却又不给加班费的小姑娘。
《三和人才市场》试图给中国的年轻打工者梳理出一条“为什么会这样”的脉络,原生出生地谋生艰苦—-》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没人教育不爱念书—-》早早外出打工,打工的辛苦让他们不愿重复父母同样劳碌的人生,于是放弃一切,甘愿当“挂逼”,成为打一天工泡三天网吧的“三和大神”,甚至很多人,在此卖掉了自己的身份证。《三和人才市场》也试图给出他们一条出路,回去念书,学习技术,当然,对于“挂逼”们来说,生活早已没什么可指望的了,但凡他们愿意念书、学习技术,也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小镇微光》同《三和人才市场》里面打工者的价值观不同,那就是这些年轻人们都仍在挣扎着不做“挂逼”,包括那位被铁水烫得满腿黑点的小青年,他曾经颓废了半年,泡在网吧里靠远方父母的接济为生,靠在游戏里买装备升级获得存在感,但半年之后,他又开始找工作了。
或许,因为这样的心态,导演才把片名取成小镇“微光”,毕竟还有光,毕竟还有希望。
纪录片对打工者做了多层呈现,大体是工厂打工的《建筑工地打工的,服务员《厨师,创业者《个体户,几乎每一个打工者的梦想,都是自己开一家小店,不论是五金店还是小餐馆,似乎是这样,就有了依靠。工厂工作稳定工资低,建筑工地工资高风险也大,服务员天天站着太辛苦,厨师则有一技之长,创业者要不断传达自己的经营理念拉人入伙,而个体户,才是有了自己的一份家业。
这真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人,除了体力输出,别无其他,而事实上,当“little hunger”存在的时候,“great hunger”也从不曾离开。按照电影《燃烧》里面的说法,“little hunger”一顿饭就能解决,“great hunger”则要求更多的精神诉求。这群打工者们,同样存在着精神诉求,这些精神诉求,快手、抖音虽然他们也会沉迷,却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短视频的东西满足不了。“抖音里面的男人都又体贴又有钱,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男人是很辛苦的,女人也很辛苦。”喜欢拍快手的那位名言小伙儿这么说。
当生活看不到希望,年轻人们便越来越不愿意结婚,寻找虚拟的快乐,但当我们坚持着不放弃的时候,说不定某个地方就会守得云开。正如片中有位从未写过歌的建筑工地打工者,他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制作人,说不定呢?毕竟如果将一切放大到整个社会来说,人生也是无甚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活着,不就是因为还没有放弃对更高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吗?开一家店,同做一个音乐制作人又有什么分别,对于历史的漫漫长河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同《三和人才市场》不同,《小镇微光》对于打工者层层的展示更加多元,细究了不同打工的区分,这些区分通过他们吃饭的地方也能看得出来。工厂打工的人在夜摊上吃饺子刀削面,坐办公室需要出业绩的人可以进小餐馆点一份烤鱼,而号称做“七日轻食”的毛总可以在一家体面的店里点烤肉和酒菜给朋友,似乎胆子越大,思维越开,人便可以混得越好。打工的姑娘们在夜市上灰头土脸,搞投资骗钱的“金融”从业者的姑娘们却可以涂抹得花枝招展出门蹦迪,建筑工人们天天在工地上死磕,忧愁永远都赚不到的彩礼,做“轻食”的样貌猥琐的毛总,却能抱得美人雪儿。
在一个底层剥离了制度与文化以及准入门槛的世界里,“脸皮厚、不要脸、不怕苦、不死心”的“脱单秘籍”同样适用事业与爱情。大而化之地想想,这个社会的向上路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只不过,到更高的层级,我们总有退路,而他们,却或许只能如此。
相较《三和人才市场》这部纪录片的呈现更加多元完整,剥离了导演的主观判断,是比较好的原生样貌,正如饭店中理发哲学家说的,什么样的人生都应该理解,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行了,所以我们也要相信,这些打工的年轻人们,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毕竟“人生步步是坎坷,笑到最后是大哥。”
实在是看不下去一些短评,明明是动手一搜看年份就能知道的东西……
这片子1984年的,游戏和动画都是1986年,根本没有什么游戏、动画增加电影名气之说,游戏、动画、玩具都是这片子成功后的衍生产品。
Netflix上有个纪录片叫The movie that made
实在是看不下去一些短评,明明是动手一搜看年份就能知道的东西……
这片子1984年的,游戏和动画都是1986年,根本没有什么游戏、动画增加电影名气之说,游戏、动画、玩具都是这片子成功后的衍生产品。
Netflix上有个纪录片叫The movie that made us,第一季第三集就是讲捉鬼敢死队。特效跟同期的工业光魔比那确实是差,但这是个低成本片,加上人家没档期,试映会的时候,一半的特效都还没做完,只能在屏幕上写上“此处有特效”的大字,就这样当时观众反应还非常好。后面特效基本是赶着做出来的,基本都没重修过。
至于演技,Egon那个角色就是那种干啥都一本正经,仿佛没情商,被大家当成呆子的人。想起小学的时候,班上就有个天天研究虫子的男生,在家里用鱼缸养蚂蚁还写观察日记,没事儿就跟我们讲蚂蚁怎么分解蚂蚱尸体什么的。演员不是不会演,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
美国八十年代,流行文化,不需要什么逻辑严丝合缝的剧情,靠一个印象深刻的元素就能火。这片子,鬼,捉鬼的装扮,车,水手服棉花糖怪物,洗脑主题歌,这都五个元素了,怎么可能不火?
2016年9月30日看的,没错,人很多。
开始刘德华和沈腾同时唱《咱们屯里的人》笑果很好,超大屏幕上看见了天王唱这首歌,让人感动,是那种付出终有回报的感觉,很完满...虽然竟然拿它来做梗了...
不过,之后的画风就哪里不太对了...
本片的服装造型可以算不折不扣的雷人。凤舞的造型雷倒一片众生,还有起飞的姿态、湿身诱惑...我的妈呀...真的很酷吗?
2016年9月30日看的,没错,人很多。
开始刘德华和沈腾同时唱《咱们屯里的人》笑果很好,超大屏幕上看见了天王唱这首歌,让人感动,是那种付出终有回报的感觉,很完满...虽然竟然拿它来做梗了...
不过,之后的画风就哪里不太对了...
本片的服装造型可以算不折不扣的雷人。凤舞的造型雷倒一片众生,还有起飞的姿态、湿身诱惑...我的妈呀...真的很酷吗?
而且除了杀马特洗剪吹造型以外,很为某些演员的演技捉急,每次刚刚入戏,看到“雕爷”后就瞬间出戏了...面无表情也许是角色需要那么台词生硬呢,而且那种“哈哈哈哈哈哈”的尖声大笑很让我怀疑她的基本功...
这部戏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女性反派角色台词都很生硬,卖弄性感,毫无演技!
看见神奇种子的时候,听见了演员洋腔洋调的对话,傻傻的以为金坷垃投资了本电影,那种语气那种画质,让我分分钟回到B站,想扑上去就写一个弹幕发布出去。
神剧情真的是无力吐槽啊无力吐槽。神画面真的是辣眼睛啊辣眼睛。
从头看到尾,在毫无力道的笑点里醒悟,海报里同刘德华黄晓明一起的沈腾,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客串!!!
其实我临时兴起看电影的,拿着手机看见这部戏-刘德华,沈腾...想起铺天盖地的宣传包括公交车站的大海报...果断买票,为了刘德华为了沈腾...
— — — — — — 华丽分割线— — — — — — — -
想到了导演王晶,从《笑功震武林》《澳门风云》系列到《王牌逗王牌》可以说都是毫无新意胡乱拼凑完全卖脸的作品,不知道用的是不是他的人情关系,总之透支的绝对是演员在观众心里的形象和信任。刘德华一直是我心里的绝对大影帝!可是自从曾经的《富春山居图》《澳门风云3》到今天的《王牌逗王牌》,我开始理性的对待刘德华的电影...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搭档和团队的好坏真的很重要。
如果没有刘德华和沈腾,你还会买票吗?
两个晚上刷完了这部明知道很沙雕最终真的也很沙雕的剧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冲着我家小朋友的颜值,我应该也不会去看的,不,我可能会连这个剧的名字也听不到吧,毕竟应该会挺凉的。说实在的,这剧名和剧情就跟我另一位蒸煮的《超星星学园》有的一拼,都2020年了,还这种特异功能的学院剧,真的……好土啊。当然,我也怀疑,如果不是我家小朋友火了,这部剧能不能被放出来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吧
两个晚上刷完了这部明知道很沙雕最终真的也很沙雕的剧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冲着我家小朋友的颜值,我应该也不会去看的,不,我可能会连这个剧的名字也听不到吧,毕竟应该会挺凉的。说实在的,这剧名和剧情就跟我另一位蒸煮的《超星星学园》有的一拼,都2020年了,还这种特异功能的学院剧,真的……好土啊。当然,我也怀疑,如果不是我家小朋友火了,这部剧能不能被放出来真的是个很大的问题吧。毕竟是部连拍都没有拍完,一半镜头都用替身替我家小朋友来演的剧。剧情没啥好评论的,真挺中二的,某个主角的特异功能分到了好几个人身上,结果制造出了好几个有超能力的人,最终集结在一起对付反派的热血(大概?)故事吧。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然后唯一的优点是虽然是一部沙雕剧,但是几个主演的演技还是在线的,就算沙雕也不出戏。我对于这样的剧要求也就这样了。当然,还有最后的结局……emmm……真的太绝。男主激发了最后的异能——回溯时间,回到了没有碰触那块能给他超能力的陨石的那一刻,彻底结束了后来发生的一切。——所以我看完整部剧大概就看了个寂寞?结局直接是一键重启。当然,我不得不说一句,对于我家小朋友最后孤身一人这样的结局——干得漂亮!不过这是我作为粉丝的私心(仅代表个人看法),我还是相信我家小朋友身为演员的职业的,只不过我更明白最终为嘛他可能会孤独终老而不是跟原来官配的女二在一起,是因为剧组根本没拍他俩最后杀青的场面吧……当然我对这部剧的最大诟病不是这里,而是,我能忍受剧情的土和沙雕,但我真的不能接受一部不完整的作品。虽然不知道具体是资金链断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导致我家小朋友没有拍完整部剧,但是原剧组用替身拍完他所有戏份,并且替身戏份占比非常大,替身一出现就不露脸等剧情bug真的太难无视了。特别是最后一集还使用了看起来就很低廉的AI换脸技术,在最高潮的最后一集都是用替身拍完的,就真的好无语。如果我给这部剧高分,是不是告诉所有剧只要能糊弄过去就随意拍拍就行?哪怕替身上,演员不露脸也行?毕竟现在很多明星都很忙,难免以后真的出现这种替身拍完整部剧的情况(其实之前已经有了,某部太出名的扣图剧,算了,不提了)这种做法实在是很……也会挫伤所有认真做好剧的人的积极性,所以我打了最低分,虽然哪怕真实打分,也最多两星,还是我有粉丝滤镜的情况下了。
最近热播的《黄土高天》讲述了以秦学安、赵秀娟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和农村干部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四十年的故事。这部首播于中央电视台的主旋律电视剧,在经历两轮热播之后登陆重庆卫视。许多原本不关注这类题材剧的年轻人也慢慢在这部剧里找到共鸣。
与其他讲家长里短的农村题材剧不同,这部剧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背景,讲的是三代农民的青春史和奋斗史,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剧中的秦学安大胆创新,带着大家
最近热播的《黄土高天》讲述了以秦学安、赵秀娟为代表的三代农民和农村干部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四十年的故事。这部首播于中央电视台的主旋律电视剧,在经历两轮热播之后登陆重庆卫视。许多原本不关注这类题材剧的年轻人也慢慢在这部剧里找到共鸣。
与其他讲家长里短的农村题材剧不同,这部剧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背景,讲的是三代农民的青春史和奋斗史,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剧中的秦学安大胆创新,带着大家挥洒热血、摆脱家乡的贫困现状。那是上一辈人的青春。而秦奋、秦田这样积极、努力的年轻人更能引起我们这代人的共鸣。
“青春”、“梦想”、“热血”、“敢于尝试”,这些关键词都很接近这部剧后半部分出现的那些年轻人的气质。他们敢闯敢想,有勇有谋,积极创业,想要有一番作为。这部剧中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背景下,显得更加激动人心,也有着与其他创业题材电视剧不一样的魅力。
创业情节之所以能够引起很好的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满满的正能量。它能引起有过相似创业经历的人的共鸣,也对那些即将创业、正在创业的人正面引导,积极鼓励,传递正能量。同样是讲创业,前段时间播出的《创业时代》也是以创业为点,以主人公的创业道路以及时代发展的脉搏,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故事描绘得真实动人。而在《黄土高天》里那些积极创业的人身上,更是有一代创业者的印记,他们有理想有抱负,热爱家乡,并愿意为之努力拼搏。可见,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青年奋斗、实现梦想的沃土,两部剧中的创业者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书写着自己的青春和奋斗史。
而不同之处在于,《创业时代》依托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讲述了一群热血年轻人的创业故事;《黄土高天》讲的是改革开放大环境下,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儿郎回到家乡如何一步步扶贫创业、带动家乡发展的故事。前者是在城市中的创业,后者根植于农村。《黄土高天》让我们看到了可以实现广大青年人生价值、为之奋斗的地方,不只有城市,还有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壤。
《黄土高天》中秦奋这个角色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优秀青年的代表,留学归来的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但长期的国外生活让他缺少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因此他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下到地里,抡起锄头从头学起。他主张用现代理念来发展农业,告诉大家现在“种地不能像之前那么种了,要讲科学、懂技术、会经营”。虽然异想天开的年轻晚辈时常与保守的父辈产生观念上的撞击,但在彼此的努力中,家乡正稳步向前发展,各种新兴产业遍地而开。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真实事例。他们有的从很早开始就留学海外,用功念书、提升自己,毕业后又放弃了外面世界的高薪收入,回到生养自己的家乡发展农业、创办合作社,然后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不正是剧中那些年轻的创业者吗?
根植于现实的人物塑造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以秦奋为首的年轻人们很有时代特点。他们正值年轻,热血且充满激情,这大概也是这部农村题材的主旋律电视剧受到这么多年轻人关注和喜爱的原因。
古 月
影片讨论的在目前的时代一个炙热的话题,即对于人的隐私权深入探讨。从影片中各处描绘可以看得出来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太繁杂,以致于每一个细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演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讽刺,观众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得到,但是情感达不到一个迸发的节点,所谓的科幻恐怖片就在恍然间结束。
人的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值得人们关注并深入思考,这本身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它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影片讨论的在目前的时代一个炙热的话题,即对于人的隐私权深入探讨。从影片中各处描绘可以看得出来导演想要表现的东西太繁杂,以致于每一个细节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导演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讽刺,观众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得到,但是情感达不到一个迸发的节点,所谓的科幻恐怖片就在恍然间结束。
人的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值得人们关注并深入思考,这本身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它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也很遥远。影片对此进行展开,加之被称为所谓的电影版《黑镜》,在一开始故事的背景即展开也都合乎常理,令人信服,便抱有好感,然而后续的叙事及人物的动机却凌乱的一塌糊涂,由此感到巨大的落差。
首先值得一谈的当然是艾玛所饰的Mae与凯伦所饰安妮,两人在影片中的表现虽然不是大放异彩,但是近镜头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演技在这部片中并不是大的问题,毕竟阵容都是平平的水平。凯伦从一开始干练的高管装束到后来的凌乱的碎发,而艾玛从一开始的休闲装职场小白,到后来变得成熟开始享受众人的目光,造型师还是有下着点功夫。但是同前文所述,两人的转变发生的太快,太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说Mae受到圆圈公司同事的影响以及公司中各种社交活动的催化,才开始从执着于工作的小白变成了万人瞩目的焦点并乐意享受之,那么安妮的变化令人感到茫然与无所适从。从开头安妮带着Mae参观公司时可以看出,她对于自己所在的公司处于一种满意近乎骄傲的状态,她甚至还参与了埃蒙·贝利的所有“秘密计划”决策见证,虽然她说到对于“秘密计划”并不认同,但是发展了这么多的项目后,她所选择的是接受,而当Mae开始作为“代言人”,成为透明人,宣传圆圈公司的产品时,她突然之间便换了一副模样,开始对Mae“好言相劝”甚至在公司会议上当众批判埃蒙·贝利的行为并摔门而出。她的角色动机交待的不清不楚,只是恰如大部分影片中那个劝闺蜜回头的好人卡,导演需要她在最后给女主角一个“忠诚的劝告”。
影片在前半部分安排了许多与大体剧情无关紧要,但是又似有深意的片段,让人造成了一种导演在埋下伏笔的错觉。首先说新闻报道中举报圆圈公司,而后来被处理的女议员,在个人看来,这似乎意味着公司高层的黑暗或邪恶计划以及后面的剧烈冲突,然而事实上高管在整个事件中除了所谓研发这个系统,以及给公司职员洗脑之外,其他的事情似乎都是女主角所引起或造成的,完全没有展现出他们的目的或者利益,又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又如Kaidon带着Mae前往地下室看真我系统数所储存的地方,Mae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似乎什么也没有看到,这些数据对她也没有任何影响,当我以为Kaidon对Mae所说的真我系统的推广会侵犯人们的隐私,是错误的行为,自己开发那个系统感到忏悔,会使女主角较公司的其他职员更加清醒时,Mae只是点点头,这对她以后的行为完全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整个片段变得可有可无,毫无意义,Kaidon这个角色的存在也被设计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他在或不在,都是他自己的事,对整个剧情的展开也没有什么支持或者辅助的作用,女主角仍是一意孤行,把他的话忘在九霄云外。
导演太“贪心”了,他什么话题都想沾点边,镜头分布的太过于零散,他想说公司侵犯个人隐私,那就在各方面进行暗示,为何会侵犯,如何被侵犯,侵犯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但是他不肯局限于此。他还要说社交恐惧症无法融入互联网时代,传统与现代存在的矛盾,而他讲的又太过于片面,木匠Mercer这个单一人物的表现难以令人信服,只能从他的只言片语当中获取零碎的信息,具体的内容则没有展现出来,而在后面他被摄像头追踪,开车逃走的行为,其实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做法,也无法说明问题所在。他似乎还想呼吁公司要保持保持“正直”,摈弃片中的做法,但是实在没有表现出来。以上种种杂乱无章以致于观影者无法抓住他的思想核心,只能说,他说的对,但是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对。
这部电影所被诟病的大概是以上所述,导演给自己也画了一个圆圈,在里面走着总觉得充实,实际上怎么绕,也绕不出来。而影片本身,其实也有些许可取之处。
讽刺的意味体现的较为明显,无论是公司里的职员在员工大会上对埃蒙·贝利的盲目崇拜,还是社会上对于soul search的令人惊叹的观看人数,以及群众的夸张反应,可以感受得到创作者对古这个方面的厌弃与唾弃,观影者也能从中体悟到现实中类似的现象与问题,关于“人”的话题,总之无法讨论完的。
影片中有一个有趣的片段是埃蒙·贝利第一次请Mae登上演讲台时,两人之间的问答对话。埃蒙·贝利通过提问的方式想要给大家洗脑成为透明人生活的好处,而Mae则在一旁进行附和,其中问到了“是否你知道有别人监督自己时会表现得更好”,“是否当你得知你的一言一行都为人所知后,你便不会犯下滔天大罪”......我认为这些问题是本片中最值得深入探讨的点了,身为观影者会忍不住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继而提出认同会不认同的答案。可以看得出来,导演在这些问题的设计上有下了功夫,有投入自己的思考。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皮划艇。Mae在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会前往划皮划艇,恰如那日夜晚她一个人趁着看船的人不在便将皮划艇划到了河流中样,却遇到了风浪。在后续情节中是因为微型摄像头记录下了Mae的踪迹才成功定位到她,将她救下。她本人其实是不知道有摄像头的,她以为自己是一个人,而皮划艇则是她在情绪低落时的一种发泄与排解,是只愿意藏在自己心里,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在我看来,现实中每个人,都恰恰有着一个不愿为他人所知的秘密,它是只属于自己的,自己可以肆意的享受,深埋藏在心间,这就是隐私中那个不可以被侵犯的部分了。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73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53部电影。影片94分钟,全无尿点,我非常满意!两个美少女的生死令人揪心,王千源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伟大的父亲!他为了挽留女儿雁子的生命可以说不管不顾,甚至铤而走险,做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能做到的一切!谭卓也是演技炸裂,她面目狰狞、咬牙切齿的样子还真吓到我了!美少女艾米是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是我今年到电影院观看的第73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53部电影。影片94分钟,全无尿点,我非常满意!两个美少女的生死令人揪心,王千源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顾自己生命的伟大的父亲!他为了挽留女儿雁子的生命可以说不管不顾,甚至铤而走险,做到了他作为一个父亲能做到的一切!谭卓也是演技炸裂,她面目狰狞、咬牙切齿的样子还真吓到我了!美少女艾米是《长津湖》里易烊千玺暗恋的红围巾女兵,确实美呆了!暗网里贩卖人体器官的东南亚卖家王大陆虽然出差时间不长,也发挥出色,令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医院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非常写实,细节也非常到位,假如没有广电总局的束缚,应该会拍的更大胆更出色更深刻!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两个美少女,一个多年的先天性心脏病,一个突发脑癌,她们挣扎在生死的边缘,最巧合的是脑癌少女的血型正好符合先心少女的罕见血型!她们能否活下去?为避免剧透,暂且不表。”精彩台词:“以后别飞那么远,我的小风筝。""这么多年,你也算半个心脏科专家了。”“这么多年,你也算雁子的半个爸爸了。”“那个孩子还能坚持多久?”“在别墅里,我的房间离雁子房间最近,有情况我不会耽误一秒钟。她的房间的温度、含氧度都是恒定的。这些医疗设备我都会用,我怕雁子坚持不到救护车来。”“这是医院最好的的专属病房。专属花园。4个医生24小时监控。”卡片上“我有你想要的东西,但很贵重。”“暗网的卖家是从来不会主动联系的”“换一家医院,记住,没有什么是白来的。”“这是73张病危通知书,我记得我拿到第一张时,我都要疯了。”“雁子姨妈来了!”王千源:“哪个姨妈?”“他们会不会在谈恋爱啊?”“爸爸,是你吗?你的手还是那么大,我好想你。”豆瓣评分未出,我给7.0分。
主角们穿着高领毛衣,大哥说“行动!”大家把领子向上一提,蒙面了!枪战一番,领子都掉到下巴了,鬼子头也认不出他们来!余老二的人设是上海滩有名的赌场老板啊!主角受伤了,他的兄弟们半跪着喋喋不休的安慰他,我就问鬼子这个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开枪!战斗胜利了,五兄弟一字排开走在大街上……
我很生气,你们有没
主角们穿着高领毛衣,大哥说“行动!”大家把领子向上一提,蒙面了!枪战一番,领子都掉到下巴了,鬼子头也认不出他们来!余老二的人设是上海滩有名的赌场老板啊!主角受伤了,他的兄弟们半跪着喋喋不休的安慰他,我就问鬼子这个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开枪!战斗胜利了,五兄弟一字排开走在大街上……
我很生气,你们有没有点交通素质……
电视台播过两遍了,我爸看的津津有味,我吐槽两句,我爸就开始给我讲解电视剧的前因后果,这个情节为什么是这样的,那个情节为什么是那样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尬洗”。我只好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原来是这样!”我问我爸能不能换个台,我想看《……我爸打断我说你得看看抗日剧,受受感染,得知道当年是怎么浴血奋战的。我默默地走开了。
我为什么打一星,叫你祸害我爸,叫你祸害我爸!
我军太弱智,三六九要炸铁道,结果碰上巡逻三个公安,这几率太低了怎么会碰上呢?导演编剧都弱智吗?更可乐的是我方三个公安用手榴弹还击,铁轨上能用手榴弹吗?我方是不是弱智呢?这只是弱智导演编剧的冰山一角。另外王守成的盲人母亲来促成冬子和玉娥的婚事一段,亲生母亲即使几年不见自己的儿子,也能识别自己的儿子。她们用的家具被褥穿着都与那个年代不符
我军太弱智,三六九要炸铁道,结果碰上巡逻三个公安,这几率太低了怎么会碰上呢?导演编剧都弱智吗?更可乐的是我方三个公安用手榴弹还击,铁轨上能用手榴弹吗?我方是不是弱智呢?这只是弱智导演编剧的冰山一角。另外王守成的盲人母亲来促成冬子和玉娥的婚事一段,亲生母亲即使几年不见自己的儿子,也能识别自己的儿子。她们用的家具被褥穿着都与那个年代不符
导演编辑能要点脸嘛,照搬绝命毒师设定连剧情也极其相似,看着就让人气愤,气愤国产电视剧不争气 ,你拍得烂我可以宽容你你抄袭连脸都不要,你还连抄都不会抄,拍出来简直恶心人。
导演编辑能要点脸嘛,照搬绝命毒师设定连剧情也极其相似,看着就让人气愤,气愤国产电视剧不争气 ,你拍得烂我可以宽容你你抄袭连脸都不要,你还连抄都不会抄,拍出来简直恶心人。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一股脑儿上线了多部重量级的古装剧,其中就不乏“小说改编类”的身影。
说到小说IP改编,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定论。
如何捧红一部小说?
把它拍成电视剧吧。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一股脑儿上线了多部重量级的古装剧,其中就不乏“小说改编类”的身影。
说到小说IP改编,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定论。
如何捧红一部小说?
把它拍成电视剧吧。
这是一部平淡得犹如温水般淡而无味的婚姻电影,却是这份平淡又与99%的人如出一辙。
一开场女主就在沙发上痛哭,由于心爱的男人突然不辞而别而且分手的讯息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过来的。很难理解,像她这样聪明、时尚、在男人面前讨好又不强势,明明方方面面都是男人所爱等级极高的女人,怎么会说抛弃就抛弃了呢?!
跟着男人一起的十年时间,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为了钱才和富翁交往,女主用事业证
这是一部平淡得犹如温水般淡而无味的婚姻电影,却是这份平淡又与99%的人如出一辙。
一开场女主就在沙发上痛哭,由于心爱的男人突然不辞而别而且分手的讯息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发过来的。很难理解,像她这样聪明、时尚、在男人面前讨好又不强势,明明方方面面都是男人所爱等级极高的女人,怎么会说抛弃就抛弃了呢?!
跟着男人一起的十年时间,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为了钱才和富翁交往,女主用事业证明了自身,即使背负着小三、破坏别人家庭的恶名,她想证明自己真心诚意的付出是值得的。
可是男主一如当初离开糟糠之妻一样,抛弃了40岁的女主,躺进了21岁嫩模的温柔乡。
这个选择让女主十年来的付出转瞬化为乌有,同样瓦解了她对真爱的这份信仰。
有一种女人总以为只要在男人面前维持风情万种、明理又有智慧,就能把男人紧紧套牢在身边。
日复一日为了维持身材的节食、专心致志的保养面容,即使这些掏空了她的身体,紧绷的情绪折磨了她的心智,她,仍然愿意为了面前的男人拉上紧绷的拉链,用美好的表象包裹了所有辛酸与压抑。看似拥有一切的女人,内心却无比卑微。
再看作为前妻的玛利亚,重新住进过去一家三口的公寓,如今已被小三布置成时尚精品屋,曾经的温馨早已荡然无存。这个曾经对爱情与婚姻抱着美好梦想的女孩,如今早被生活的考验、婚姻的骤变使她不得不收拾起那一地鸡毛,重新审视面前的人生。
与丈夫分开的十年里面,她一个人抚养着女儿的同时还念了一个文学博士的学历(这时你不得不佩服资本主义),以辛苦却踏实的姿态站稳生活。
两个女人,性格虽然大相径庭,却同样足以堪称女性标杆。也许我们会认为达成这样标准的女性,想必是可以人生顺遂了吧?!然后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位女性的处境却逐渐显露出其内在主权上的无力与苍白。
看完真情部落格陈湘琪的访谈马上去看了这部封后之作。
看片名特别灿烂优雅,但片子讲的是压抑的中年妇女玲子一场青春的回光返照,就像电影英文名是EXIT,寂寞是需要出口的。
生计丢了,家人异地,每天的生活就是医院服侍婆婆和一个人面对四面空墙。最直接的性欲望只能通过一个看来怪诞的方式释放。
年近五十,不如年轻活力勇敢,却又不至于老人放任夕阳。中年女子
看完真情部落格陈湘琪的访谈马上去看了这部封后之作。
看片名特别灿烂优雅,但片子讲的是压抑的中年妇女玲子一场青春的回光返照,就像电影英文名是EXIT,寂寞是需要出口的。
生计丢了,家人异地,每天的生活就是医院服侍婆婆和一个人面对四面空墙。最直接的性欲望只能通过一个看来怪诞的方式释放。
年近五十,不如年轻活力勇敢,却又不至于老人放任夕阳。中年女子的寂寞哀愁就在还有那么口气就充满渴望地想从这种作茧自缚的死寂里唱出点青春靓丽。
电影二十分后几乎没任何对白,但就是这死寂伴随玲子各种动态才显得真实,偷擦女儿的口红,一遍遍贴掉下来的墙纸,甚至反复窥听隔壁女子荡漾的娇喘。
记得有个讲地狱的寓言,说无聊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地狱。是啊,忽然觉得很适合描述玲子孤独的状态。
其实看这部电影很容易联想到同是中年危机的妈妈。
我妈刚退休,每天和一堆同样寂寞的中年妇女一起喝早茶,无论是我妈还是我们常嘲讽的广场舞大妈们,他们也想要一支自己的回光奏鸣曲,去做这个浪漫温柔的夕阳梦。希望爸妈可以快乐做些从前想做但没做的,也希望自己中年危机时有个不无聊的出口。
最后觉得陈湘琪好棒。
与其说这是一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影评,不如说是这几年,我关于社会观察的一次阶段性课题总结。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必须要说,无论这部纪录片,或是我这篇影评,都是都只是这个社会病症的一部分。所以,今天聚焦这一部分是——关于互联网科技和资本主义结合后,所创造出来的这个所谓【社交网络】,对人类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对于互联网,我在自己对社会观察的记录里(这本书之前取名叫《这个世
与其说这是一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的影评,不如说是这几年,我关于社会观察的一次阶段性课题总结。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必须要说,无论这部纪录片,或是我这篇影评,都是都只是这个社会病症的一部分。所以,今天聚焦这一部分是——关于互联网科技和资本主义结合后,所创造出来的这个所谓【社交网络】,对人类个体以及整个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对于互联网,我在自己对社会观察的记录里(这本书之前取名叫《这个世界的bug》,老粉丝应该记得)最简短的概况就是:科技在极速发展,社会制度在缓慢发展,局势在左右摇摆螺旋上升,没有发展,而人性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在堕落。要认同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学会且承认涂尔干的理论,就是社会变迁会影响个人的行为。而随着人们行为路径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趋势。在这个理论中,我最爱用的例子就是,连环杀人犯。在工业社会中早期,受压抑的连环杀人犯,都采取蛰伏的策略,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间续作案,通常都是忍不住了,就好像瘾来了,必须要杀一个人。作案一次后得到满足和舒缓,随后可以长时间——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不作案,直到下一次杀人的瘾再发作。因为破案相关科技不发达,加上这种较为隐蔽的作案手法,所以他们可以多次作案而不被抓。比如最近几年才抓到的某国内著名案件,他最后一次作案是2002年,被抓是2016年。而到了2010年之后,就少有连环杀人犯了。相反,一次性杀死多人,街头报复社会,同归于尽,甚至在人群密集的音乐节、酒吧、教堂用枪扫射的疯狂案件,在世界各地都开始变得多起来。前年甚至还看了一场甚至直播杀人过程。是什么让杀人犯们改变了方式?答案是社会的变化不仅影响了杀人犯的行为,其实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行为。无可置疑,社会正在变化,而且越来越快。在科技发展缓慢的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没有变化的。而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每3年5年,就有新的改变。尤其是在城市里,从2000年,到2020年,仅仅20年,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了。如果你是1960年生人,今年60岁,那么你见证的就是一场巨变,真真正正的沧海桑田。这不过这沧海桑田,基本都是在网上,在科技上。如果你是2020年出生,那么你出生就是一个互联网新世界。从某些角度来讲,1960年出生的城市人,和2020年出生的城市人,压根就是两种人,代沟可能比太平洋还宽。那么,这种社会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影响,有没有负面存在?当然是有的。《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开篇就提到,如今的科技发展,是存在某种问题的。科技发展的背后,显然是有某种道德隐患的。无论是自然发展所酝酿的危机,又或者是人为的道德隐患,它势必促成一场社会危机,会造成巨大的可怕的后果。然而,因为我们在一个最新的世界,面临的最新的问题和隐患,所以这个隐患,甚至没有一个名字。(这也是之前我那本《这个世界的bug》没有写完的原因之一,它太新了,涉及太多方面,不好全面总结。我虽然在两三年前就列好了大纲,每个章节都对应一个环节,但在后续的写作中,不断的查询各个领域的资料和书籍,从而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有时候比原本设想的更广更深,有时候甚至推翻了之前的想法。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权威定义的,没有名字的问题和隐患,是一个巨大的网,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总结全貌,而我正热衷于窥见每一个角落。另一个原因,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就算没有完全认识,其实也不妨碍先写出来。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人,也在和我进行同样的工作和观察,但我知道我的一些观点是对的,也在网上经常看见同样的观点、趋势、现象、论证结果,符合推测和预言。但因为社会这个话题实在太大,方方面面,根本无法全尽——这对喜欢绘画的我,或者说对于一个典型INTP性格的我,无疑是一个折磨。我喜欢看见所有的事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再行动,或者说我压根不喜欢行动和成功,我只喜欢观察,只喜欢看见所有的现象,思考背后的原因。但我不是佛祖,又怎么可能看见众生的每一个因果,怎么可能把整个世界全部画出来。我只能有一些较为深刻的感触和见解罢了。出于自己的性格,这不足以促使我行动,大家可以看一看INTP相关的东西,虽然我不太信mbti,但我真的是典型intp,也许我应该改一改性格,伪装一下intj。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聊这么大,聊的大就容易聊的空。大而空疏,不是好词。我们今天只谈这个单独的话题:互联网科技。)二、借着《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这部纪录片,我们看到主角其实试图做出改革的,并且获得了很多IT同行、公司内部员工的支持。但这个改革方案,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勒令叫停了。毕竟,资本家的权利要比改革者的多。这个纪录片,可以看做是改革失败数年后的一次揭露。他首先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现象,我们的生活被互联网影响和控制,而控制互联网的,其实只有寥寥数人。30个程序员,决定20亿人的态度,这个对比实在令人惊讶。比较大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主页影响目标网民。而要影响网民,首先要做到三件事。第一,获取吸引力第二,贩卖确定性第三,确定性需要大数据支撑为了更好的达到目的,公司开始监视窃取用户隐私。今年上半年,在公众号,写过《隐私大盗》,聚焦著名的脸书隐私事件罚款问题。而在国内,其实也闹过这一出戏,关于用户的隐私,使用霸王协议,不同意不给用。而面对这样不公平的霸王条款,人们就这么用了,根本没有反抗,连抗议都几乎称不上有。人们,就是这样,迫不及待的要进入互联网,哪怕明知道它的危害,明知道它在侵犯隐私。像我这样从来不用抖音和快手,以及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微博和知乎也不会用的人,可能越来越少。相反无数的人,正在毫无意识的进入互联网,社交媒体。就像石油期货一样,互联网公司卖的是人类期货。用户是一种商品,正在被贩卖。公司不止监控人们看了什么,而且监控你看了多久,精确到秒。他们知道你抑郁,知道你孤独,知道你的一切秘密。但他们不是为了帮你,而是为了把你卖掉赚钱。上万亿美元。你内向外向,你的性格,不仅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甚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小电影。他们知道你凌晨几点看了你的前男友/女友,还知道你看了多久。我们说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字面意义上的。真的存在一个电脑以及上面的软件在监控这些数据。而这些数据,我们的私人信息,是真实的、字面意义上的,存在于某个机房的硬盘里。无人看管,只有程序。很多人误会的以为公司只是在卖我们的数据,其实他们是在存储,然后利用这些数据建立模型。谁建立更好的模型,谁就赢了。基于这些数据和模型,公司比你更了解你的人格。你点过的每一个赞,认真读过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化身为血肉,通过网线在另一端组成一个你的克隆娃娃人,就好像巫毒扎小人一样。根据你的模型,电脑会决定你身上的针,该扎在哪里。甚至你阅读到最后会变慢的习惯,都会成为他们眼中放广告的好时机。他们可以通过预判,来预测你的行为,精准,并且反复测试。根据预测,他们可以精准投放你喜欢的视频,什么样的电影可以刺激你的情感,什么东西能击中你,能获取你的注意力,能引导你的思维,导向一种确定的结果。公司有三个指标一个是延长你的使用时间一个是让你不断的拉新人加入一个是广告目标,确定你的行为符合预期并给你投放有效的广告也就是前面说的,贩卖确定性。每一个目标都有一种算法,然后由程序驱动。最可怕的是他们可以调控这些算法,今天想多挣点钱,就把广告算法调一下;今天想多吸引点韩国用户,就把算法调高一点。人是商品,是被调控的数字。我们创立了全球整整一代人,他们的背景,成长环境,社交空间,文化的意义,就是傀儡。我们参与的每件事,背后都有操控和欺骗的影子。三、行为劝服要改编一个人的行为,把他塑造成更好的商品,需要修改用户的行为路径。我们前面提到的社会变换影响人的行为变化,可以说是被动的。而公司对人的改变,是主动的。第一个方法,正积极强化不仅是奖励,更绝的是随机性奖励,像赌博老虎机一样。赌博为什么让人上瘾?人类的社交以及虚构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就是赌博这种随机性奖励,简直就是针对人类设计的bug。赌瘾是一种精神疾病,人在赌博的时候大脑内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它会让人产生愉悦感,渐渐地人就对赌博产生依赖,这感觉能使人上瘾,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嗜赌成性的程度越重,内啡肽的分泌就会处在越高水平,这些病人如吸了毒品一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关于赌博的论文。而其实上网,很多方面和赌博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打开手机,就是一种赌博。刷社交网络和新闻,其实就是寻找奖励。这也是为什么 ,那些肤浅的科普、简单的方法论、有毒的鸡汤、无聊的爽文等等中低质量的网络内容,极具传播力。反之越有深度,越需要成本的内容,除非有巨大的推力,否则越是难以传播。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不觉得这是奖励,而觉得这是惩罚。长期上网之后,上网这件事就会在你的大脑根部,植入一个潜意识行为,无意识决策。形成一个习惯。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你就已经打开手机了。纪录片在这个地方,提出了一个名词叫:增长量黑客学。也就是他们就在研究如何黑进你的内心,操控你的行为,甚至发展成一门学问。你是不是感觉自己像小白鼠?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小白鼠。他们会做很多小规模实验,然后再把成功的实验扩大化。而他们的成功,就是把用户变成傀儡,赚钱的机器,用人类的脆弱和缺陷赚钱。四、科技的进步没有人会说自行车的发明给我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每个人都喜欢自行车。自行车是工具。而社交媒体并不是。并不全是。它会对你有所求,会压榨你,会让你成瘾、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而不是一个安静的工具。自行车没有目标,你的目的地就是自行车的目的地。但社交媒体,它有自己的目标,而且会利用你的心理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你在玩它的时候也在被它玩,它不是工具,你才是工具。城市生活其实是一种抽象生活,也是一种隐姓埋名的生活。人们确实保持联系,但不是以一种独立完整的人格出现,而是作为经济消费功能的化身出现。(此处,必须要提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人们已经沦为他们工具的工具。这句话写于1847年,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只有早期的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社会,然而一些有远见有智慧的人,已经提出了人们正在成为金钱和物质的工具的看法。而如今的互联网与资本主义的结合,无疑正在加剧的把人们变成工具。所以哲学家能领先世界一两百年,并不是一句空话大话。哲学家会通过观察现有的社会,来预测未来的社会。更可怕的是,哲学家们经常会做出正确的观点,预测到悲剧,有时候只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把这些可以预料到悲剧加以规范即可改变,但逐利的人们从来不会防范或者改变。功在千秋,利在当下。这也是我前段时间写的那篇文章里,伏尔泰那句名言的由来。推荐大家可以读一读梭罗等人的作品,会收获很多。)只有两个行业把客人叫做“使用者”,毒品和社交媒体。高管自己造的软件,自己都忍不住刷,自己造了一个把自己当成猎物的机器,后来不得不写程序来让自己戒瘾。所以,就算知道这些原理,一旦沾染互联网,哪怕是制造者自己,也没办法控制。人的本能在控制行为,而互联网很多APP瞄准的就是人的本能。社交媒体其实就是毒品,它满足我们的生物学系统,直接影响我们的多巴胺,原理上很多地方就和毒品一样。我们几百万年进化出的缺陷,都被社交媒体拿去设计利用。它只是快感和刺激度没有赌博那么高而已,但原理是互通的——如果你经常上黄色网站,刺激和快感也很高,也很难戒除。最恐怖的,是它在毁掉我们原本正常生活,本然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拿掉手机,你发现自己已经不会生活了(如果你是2010年前后出生的城市人,那你甚至不知道没有互联网之前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纪录片中,使用了一个上锁的盒子,给手机倒计时上锁。作为一个赌局,看看青春期的孩子能不能一周不使用手机。最终,这个孩子经不起诱惑,把盒子砸烂了,报复性的刷了一整个晚上。所以互联网不仅仅是生活方式,它改变孩子们的习惯和价值观。我们需要进化到一万个人关注我们,看我们吗?看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需要每隔几分钟就获得一次社交认可,短期信号吗我们需要被放进一个陌生的上亿人的网络环境里,接受它的复杂化吗?(关于环境复杂化,关乎到我写的另一个话题,后现代生活态度。《这个世界的bug》《后现代生活态度》《进步方法》分别对应的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是我现在正在写的三本书,算是我对社会观察和自我成长的总结。但这些并不是我想做出来表达的作品,只是记录和总结。)我们的价值观被改造成短期的认可无论多肤浅廉价,只是因为空虚,而被社交媒体趁虚而入。空虚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个手机来填补,于是没有任何余地的,互联网让人越来越空虚肤浅。当然,虽然大部分人原本就空虚肤浅,但这并不是给社交媒体洗地的借口。美国研究表明,1996年后出生的一整代人更加容易抑郁,更脆弱。新一代人们处理情绪的能力无疑正在退化。一切都是技术革命,从1960年至今,计算机的能力增长了几亿倍。没有任何东西的增长速度可以与之媲美。其他的一切与之相比都微不足道。人类的大脑?根本没有任何进化,不退化就不错了。人类的生物机制,这一套系统,基本不可能再有变化了。(除了未来的生物和基因工程改造)所以,人类的大脑如果作为一个计算机硬件,加上一套算法来看,现在手机以及手机背后公司的一套算法,人脑电脑,面对面,谁会赢?谁在操作谁?如我开篇所说,科技在极速发展,社会制度在缓慢发展,局势在左右摇摆螺旋上升,没有发展,而人性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在堕落。你以为人工智能毁灭世界,就是控制核弹,造出终结者或者奥创这样的机器人吗?物理灭绝人类?需要复仇者联盟来战胜?人工智能实际上已经在操纵世界了。不需要物理灭绝人类。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有一些超级大的房间,里面放着你一眼看不到边的计算机,互相连接着,然后运算着。基本上网络世界,就是被这些你不知道在哪的超级计算机操纵的。而网络世界在真实世界的占比,已经大到不可想象了。算法其实就是内嵌在代码里的观点,是有目标性的,而不是客观的。算法不是为人类服务的,而是为公司服务的。公司甚至有时候不为了赚钱,也丝毫不顾不良社会影响。如果你想进入下一个热潮行业,那就是机器学习。给计算机一个目标,它会自动学习如何完成它。无情的,不计代价的,迅速的。它是一台会自动改变的“智能”,哪怕最初它是人写出来的。很多公司管理者自己都无法预测计算机的行动,他们只知道计算机在帮助自己完成盈利的目标。计算机掌握着人类的信息数据,但却不被人类掌握,而是自主运行着。计算机和媒体为了拉住用户,会没有下限的发送各种各样的新闻或者消息。譬如一件谋杀案火了,马上就会有十件同类型恶性犯罪被曝光。它们只是不停的,抓住你的注意力。政治,八卦,恐慌,娱乐,色情,游戏,刺激,视频,你像一个傀儡一样,把自己的时间全部拿去让它操纵。它丝毫不担心这些东西对你造成的影响,对你的身体,行为,习惯和思想。给你灌输的意识形态,人际三观。(此处很想放一张截图,前段时间在公主号有人评论杭州案之后的恶性案件,我告诉他关于媒体因素,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被媒体操控,我们二人的对话。但是我懒得去找截图了)它,就是操弄你,测试你,用信息流奖励诱惑你,然后赚钱,就这么简单。甚至它背后都没有一个人来主动针对你,而全部都是有目标的程序而已。这才是最可怕的。社会变得极端化,激进化,两极分化,愤怒化,急功近利,空虚迷茫。。。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技术已经接近了人类的智慧并即将超越。技术何时全面反过来掌管人类还不知道,但是技术已经掌控了人类的弱点和bug,这是确定的。很多人始终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就好像之前我举过一个例子,吸烟的人总说戒烟难,但是一旦你告诉他得了肺癌,十个有九个都会立刻戒烟。好像戒烟一瞬间变得也没那么难了。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喜欢在细枝末节上争吵,喜欢维护看上去有道理的观点,喜欢强调进步和发展的一面。进步和发展当然可喜可贺,但那些阴暗面却不该被忽视。社会改变对人的改变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洗地的。洗地是因为他们原本就不关心这些问题,也没能力关心,也没知识去认识问题。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而且正在发生的,没有办法以全貌来下定义的问题,它的矛盾也是发展运动中的——所有模糊的没有明确定义的事情,都给人做文章的空间。很多时候我们一次只能讲清事物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面。讲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就会忽视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但记住,无论有多少正面,负面存在就无法抹除。同样,正面也无法抹除。事物的发展就是运动的,需要辩证的去看问题。社交媒体正在伤害人类的天性,多个角度多个层次的。就好像前几天关于外卖骑手的深层次报道一样,那只是一个角。但这个角,就覆盖了700万骑手。我为什么强烈推荐那篇报道,以及马逆的后续跟进节目,是因为它们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又好又深刻的揭露了社会正在发生什么的媒体报道。谷歌公司,会根据不同城市大部分人的观点,推送给他们喜欢看的内容。比如:你在某些城市,谷歌气候变化是,谷歌会跳出来,气候变化危机是骗局。然后你换个城市换个电脑,搜索气候变化的是,第一条结果就变为:气候变化危机正在破坏自然环境。你得到的结果,你检索的资料信息,取决于你所在的城市大部分人的观点,取决于大部分人想看到什么,而不取决于真相。你想看到什么,他们就给你看什么。现在搞市场下沉。什么叫市场下沉?很简单,两句话说清楚:低素质,低收入,低学历的人,总体来说更多,也更好骗,更好激起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容易操弄他们。所以,内容要下沉,要肤浅,要满足这一类人群。要给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至于那些高水准的内容,和高水准的需求,以及这背后的一系列人群,你们爱咋咋滴,不爽就滚回家玩泥巴去——因为公司是资本家创立的,所以基本上互联网就是资本家的,而不是在乎好的、深的、对的、有益的,只在乎,赚钱的,比烂的。市场下沉需要举例子吗?不需要了吧?最好笑最讽刺的地方是,有很大一部分低素质低认知的人群,也不在乎市场下不下沉。它们反而赞成市场下沉,鼓吹市场变化。它们热衷娱乐,热爱肤浅的虚幻的刺激性的一切内容,并为其合理性找一切道德、政治上的理由。它们不在乎世界危机,不在乎社会癌症病入膏肓饮鸩止渴等等长远的担忧,它们只在乎,今天爽不爽。你说的话有没有让我爽。你有没有哄我开心。它们是市场下沉是算法的理想用户、目标用户。反过来,一切娱乐社交媒体也是它们的最爱。深层次的好内容,在原本就自带的距离感、学习成本、舆论的抹黑,人类天性的好逸恶劳、好喜不好忧的特点,在这些因素的合力推动下,这些好内容渐渐都被埋没了,消失于网络中。人有百样,所以各个领域高水平的人不一定是符合道德标准的人。而高水平的内容,从一开始就不是它们在乎的,能企及的,能理解的东西,所以它们从来就没在乎过。无论这些东西怎么样保护、滋润它们,怎样维系文明,它们也不在乎。网络世界,最终属于数量庞大的乌合之众,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一直觉得【当愚昧是主流,清醒就是犯罪】这句话不够好。应该把当和就两个字去掉。俊9.22市场下沉,内容下滑,平台变水,恶意广告,精准投放,娱乐至死,乌合之众,这些正在发生的现象,需要举例子吗?不需要吧。这些现象并没有全面爆发,但也足够触目惊心。很多人没意识到,是因为除非刀架在脖子上否则他们没能力意识到。还有一些人意识不到,是因为他们被算法骗了,没有关注到很多触目惊心的东西。没有机会深入观察反思。如果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不重视,或者都不承认的话,就没必要和我交流了,那等于假装看不见房间里的大象。首先,不承认问题的人要么是装傻,要么是懦弱而选择自欺欺人的不去面对,也就是所谓的非蠢即坏,这就没有交流的必要了。不要说独立思考,一千个人里难得有一个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百个人里甚至都没有几个人具有这种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潜力。比楚门的世界更可怕的,是有数不清的人,心甘情愿的活在楚门的世界。而它们的世界并没有一个大棚子和我们隔离开。所以小心,它们会一直来碰撞摩擦。网上对喷根本不算事,不拿刀砍人就不错了。记得之前详细写过《舆论》《社会性动物》,也推荐过这两本书。当事实太多时,人们就失去了客观思考的能力,只是被新闻和信息驱使操控的工具。我们生活在一个之前从未存在过得世界,历史的新阶段,人性的缺点第一次被这样大规模的利用。人类社会也第一次如此分裂极端。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每一个在网上试图观察,反思的人,一开始都会遇到一个问题,人怎么可以这么蠢?震惊,难以置信,是真的愿意去相信,很多人选择了不相信。但事实就是,人是有弱点的,天性机制被利用后,就是如此。原本没这么蠢,被互联网和手机驯化后也开始变蠢了。还有很多人觉得,网上很多人缺少大量的信息就做了判断,它们怎么可以忽视这么多信息?事实就是,它们真的没看见那些信息。互联网太大了,让人难以看见全貌。同时太坏了,它简直就是故意激起人们的极端化。最后,人们原本就喜欢对自己并不了解的事发表观点和评论。美国自从特朗普以来,政治新闻成为全球热点(全球免费戏院),美国的个人政治观念,分裂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而社交媒体,是主犯之一。社交媒体可以让美国人相信地球是平的,相信疫苗是有毒的。很多人觉得这么蠢的违反常识的想法,也有人信?事实上算法在变得更聪明,以至于真实数量多到你不敢想象。很多人觉得,这些人信就信了,和自己无关。其实这就是没搞懂细枝末节和背后大问题的联系。全世界的社交媒体,都在更新算法,而他们是如此成功庞大,就算你不用互联网,你也不摆脱它的影响。它是新时代毒品,而且它的用户已经普及到绝大部分人。早晚有一天,你也会被劝服,相信一个完全虚假错误的事,而且你还不知道自己错了。这和你够不够有联系?人类行为都是一样的,上坡很难,下破滑滑梯。社交媒体就是一个故意把下坡路放在你面前诱惑你,故意把上坡的,学习成本的,对你有益的东西弄得很难。最终你只能选那个下坡路。不是因为你蠢到无可救药,而是因为你被针对性的利用操纵了。你以为互联网公司只是做一些常规性的广告赚钱,无害的,你就太天真了。虚假医疗信息,虚假广告,制造焦虑等等这些不提。灰色产业,赌博,菠菜,色情,诈骗,犯罪等等各种东西,数不胜数。很难想象吧,你的每一次上网,社交媒体互动,不经意间的点赞,其实都害得有人走向极端,有人被诈骗。两者之间居然存在联系?是的,它们有联系,网络的力量之强,之复杂,超乎人的想象。只能说道可道,非常道。特朗普说一句喝消毒水可以治新冠肺炎,就有十几个纽约人喝消毒水住院、死亡。美国这半年的花样新闻,丑态毕露的滑稽戏码,已经超出承受能力,甚至超出想象力。多到什么程度?多到网上的段子手都累了,都跟不上了,追不动了。社交媒体会把人们变得极端化,还会让他们相信阴谋,有些美国人至今觉得新冠是阴谋。新冠病毒再快,也快不过互联网的传播速度。特朗普为什么要推特治国?是因为好用,方便操控美国人,还是因为特朗普很潮?在中东一些寡头,利用脸书制造屠杀和战争,造成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对你没看错,就是利用社交媒体去影响人。与这比起来,是不是觉得杀猪盘突然变的小儿科了。再举个敏感的例子,还记得去年美国是怎么利用社交媒体挑逗小渔村废独闹事的吗?闹多大事?闹了多久?如果还不信,就真的没话可说了。五、未来现在有一种新的理论非常流行。人们相信未来,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单独的体验单元。而计算机会变成一个超级大脑,来分配人类资源,互相分享体验。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是2018年。如今的世界,依然还有真相。互联网没有真相,只有观点,极端的愚蠢的,但是最终还是有些人能接触到真相。然而到了那个新时代,真相不再存在,没有人能接触到真相,没有人能接触到自己生命体验之外的东西,每个人都被按照特定的目标洗脑,然后变成一个信息收集器,收集信息之后上传回主脑。你不重要,主脑才重要。到了那个时候,人生就是一段被设计好的程序。如今拿着手机的人,很难想象,我就玩个手机,我还要为世界末日负责?很多看到社会发展便利的人,觉得技术无罪啊,为什么技术就一定是针对人群弱点的?技术确实无罪的,只是如今的技术和资本和政治,和林林总总所有的元素互相影响,最终确实引起一些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是社会最黑暗的一面。而它正在发展壮大。像开头所说,这个危机,连名字都没有。它是新的,正在发生的。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如果任由它发展,最终会酿成悲剧,就好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世界大战一样。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去解决它。孤独,分歧,冷漠,疏离,肤浅,极端,这些难以自愈的社会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你在黑客帝国的矩阵中,你怎么从矩阵中醒来?现在的技术发展很多方面都是好的,我很感恩便利的技术,不仅好用而且真真实实的给我提供了学习渠道,娱乐交友平台。如果不是互联网,如果没有社交媒体,我学习进步没有这么快,也会少认识很多朋友。但现在的商业模式,目标,习惯,市场,是错的。我并没有觉得技术都是坏的,一切都很悲观--我确实相信未来不会好,我很喜欢赛博朋克。但目前来说,我并不觉得技术进步都是邪恶的,商业资本都是该死的。我只是觉得市场需要管控。前面说起外卖骑手那篇文章,马逆提出了一个人物的文章没有提出的问题:是不是一个资本公司亿万富翁的利益,真的大过人民的利益?我们的环境社会恶化,难道就是为了给资本家积累财富?无节制的欲望,和无节制的自我认同,无节制的媚俗,和无节制的道德滑坡,最后引发灾难,只看是谁运气不好背黑锅。这就是网络时代在加速的东西。其实人类社会一直这样,只是网络让其加速一百倍。如果一些事情不改变,社会会继续恶化下去,互联网会继续下沉,政治会更加极端,恶性事件会越来越多,奇葩新闻会越来越多,自然环境也会越来越恶劣。人类会幡然醒悟吗?一瞬间变好?人们上网应该意识到,自己不是客户而是工具,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宝贵的财富,社交媒体正在利用你的注意力作为一种资源去开采贩卖。你的注意力原本应该用来让你自己变得更好,更进步,更幸福,真正的幸福,关注你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你的注意力原本可以用来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不是,拿去刷社交媒体网络。短视频。功在千秋,利在当下,社会能不能改变很难说,但你可以现在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