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宋慈影评

4504737
  • 一天一生
    2017/3/29 20:06:28
    无题
    男主对女主的情感可以再虐一点吗?男主那么爱女主,却要无奈接受女主和朋友结婚的现实;女主的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却要男主背负拯救的重任;男主被女主误会当年的“抛弃”,却要男主选择沉默与隐忍;女主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却要男主帮助挽回和修复。最可悲的是,女主似乎全程...  (展开)
    男主对女主的情感可以再虐一点吗?男主那么爱女主,却要无奈接受女主和朋友结婚的现实;女主的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却要男主背负拯救的重任;男主被女主误会当年的“抛弃”,却要男主选择沉默与隐忍;女主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却要男主帮助挽回和修复。最可悲的是,女主似乎全程...  (展开)
    【详细】
    8444214
  • 罗宾汉
    2019/6/26 23:55:23
    洪尚秀的变奏曲

    这部跟《草叶集》一样,同样是洪尚秀在创作力惊人爆发之后的又一部变奏曲,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都跟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这似乎是导演深陷于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危机所致,也有可能是事业到达瓶颈期而主动做出的改变,却无意之中契合了他真实的创作焦虑心境,令作品表现出不少值得玩味之处。男女情感纠葛在这部新作里依然没落下,金敏喜和女伴的线索里依然有所提及,然而他的叙事重点却落到纪柱峰扮演的诗人和他

    这部跟《草叶集》一样,同样是洪尚秀在创作力惊人爆发之后的又一部变奏曲,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都跟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这似乎是导演深陷于现实生活中的婚姻危机所致,也有可能是事业到达瓶颈期而主动做出的改变,却无意之中契合了他真实的创作焦虑心境,令作品表现出不少值得玩味之处。男女情感纠葛在这部新作里依然没落下,金敏喜和女伴的线索里依然有所提及,然而他的叙事重点却落到纪柱峰扮演的诗人和他两个儿子身上。印象中洪尚秀是首次在作品里讨论父子关系,这种传统伦理色彩强烈的话题在风趣幽默台词里不断迸发出罕见的亲切感。

    同时,这种真情流露的父子情叙述里又潜藏着对死亡的探讨,气氛在轻松戏谑与严肃抑郁里不断切换,而这种气氛的设定与影片中现实/梦境交错呈现的画面交织出和谐的曲调:一边是白雪皑皑的美人美景,另一边却是不可告人的自杀倾向。父子三人与闺密二人两组人物线索平行不悖、偶而交错的设计并不新鲜,却用梦境的画面惊艳地勾连起来,可见导演手到擒来的高超技艺。

    洪尚秀再次借助角色,这回是男主角作家之口诉说出对婚姻及家庭的看法,有着自我影射和嘲讽之余,还似乎蕴含着另一层深意。他不再采取以往那种高傲的蔑视态度(如金敏喜在《独自在夜晚的海边》里的控诉),却出人意表地转向较为坦然的诉说。突如其来的死亡实质上透露出导演面对现实的无奈心态,但愿导演不要因为现实中的婚姻家庭危机而中断电影创作。

    【详细】
    10268614
  • 桃桃林林
    2011/3/4 11:07:21
    《观音山》:信仰的崩塌与重建
    (以下文字将会涉及剧情,慎看!)

    准确的说,我给《观音山》的评分是3星半。

    直到肥皂喊出那句“迈克尔?杰克逊都死了,还买什么单啊!”我才搞明白这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观音山上有座观音庙,观音庙早就毁了,佛像也被掩埋在废墟之中,连金童玉女都成了独臂。这种场面与其说有些荒凉,更不如说有些可怖。电影中有种方法叫以场景展示人物内心,比如主人公的家,基本就是主人公内
    (以下文字将会涉及剧情,慎看!)

    准确的说,我给《观音山》的评分是3星半。

    直到肥皂喊出那句“迈克尔?杰克逊都死了,还买什么单啊!”我才搞明白这片名到底是什么意思。

    观音山上有座观音庙,观音庙早就毁了,佛像也被掩埋在废墟之中,连金童玉女都成了独臂。这种场面与其说有些荒凉,更不如说有些可怖。电影中有种方法叫以场景展示人物内心,比如主人公的家,基本就是主人公内心的形象化展示。干净整洁的卧室,就说明这个人内心也是很规律且安静的。杂乱不堪则是反例。杀人狂的家却满是布娃娃,也就暗示他内心还是个小孩子。并不是什么太高深的东西,其实说出来也很通俗。

    在本片中,观音山及观音庙也同样是角色内心的一种形象化暗示。在这里,则指的是信仰,或是寄托之类的。以庙或是佛像暗指人心,也是再恰当不过,本就是宗教信仰相关的东西。庙毁了,佛像没了,几个主人公也都跟没魂一样,迷茫的混在这世上。到了后半段,开始捐钱建庙,为菩萨重塑金身,自然是拾起信仰,重新树起希望。有了希望,人也就活得通透了,始终放不下死去儿子的常月琴也懂得什么叫无生无死了。一直不敢在一起的南风与丁波也敢爱在一起了。大概,这就是导演在影片深处想说的一些事情吧。

    所以说李玉的野心极大,一个看似迷茫青春的故事,却放了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在其中。我们总说自己现在是活在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又何止年轻人,所有人都活得无依无靠。不光是物质上,更是心中的虚无感。所以本片敢于把信仰和生死之类的话题拿出来说,确实需要十足勇气。因为这并不是一部电影能承载的,影片讲得也过于概念化,尤其最后,只是靠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就解释一些,好像“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难免显得轻了。导演说自己喜欢金基德,我觉得很实在,都是形而上的东西。

    当然,跳开上面所说的形而上的话题,只是单纯的将影片看成一部描写城市青年迷茫生活的电影也没什么问题。三个角色确实各自触及到了一些生活现象,几个角色各有各自的问题。南风最大的问题是她始终没有一段靠得住的爱情,丁波对自己的感情也一直若即若离。丁波则纠结在事业与父亲之间,如何摆脱父亲失败的阴影,成为一个能担当起爱情的男人。同样,常玉琴与肥皂也都各有各的困惑,几个困扰又孤独的个体,很自然就聚在一起,相互依靠并彼此疗伤。

    不过,在《观音山》里,有个名字必须要注意,就是曾剑。娄烨的老搭档,《春风沉醉的夜晚》的剪辑加摄影,《夏宫》与《苹果》的剪辑。这回则是《观音山》的摄影加剪辑,几乎所有人都在拿《观音山》与《春晚》做比,因为没法不比,摄影、剪辑、配乐都来自同一个团队,影像风格难免相似,都是手持摄影的晃动镜头,也都有大段的抒情段落。手持带来的是真实感,也正好应和了影片焦躁和不安的主题。曾剑的特点是喜欢虚化环境,将观众的视觉重心集中在人物身上。这是与贾樟柯之类的第六代完全相反的一种处理方式,贾樟柯他们更喜欢把人物放在环境中,大全景、远景的长镜头随处都是。这里没有孰优孰劣,就是不同的世界观以及对应的影像风格。对人物的关注正好与娄烨的电影风格相符,他一直是一个个人情绪的导演,即使他执导了夏宫这种很话题性的电影,视点却依然集中在个体上,他关注的是单个人的情绪。所以当这种影像风格移植到《观音山》,影片也很明显的变成了一部情绪化的电影,全片显现大量抒情的段落。

    于是,在这部情绪化的电影里,如何将片中角色的情绪有效传达给观众,显然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李玉和曾剑合作做这么一部情绪化的电影,本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印象中李玉一直是个写实型的导演,纪录片出道,作品更多关注的是社会现实与边缘人物,与娄烨的风花雪月,你情我爱的个人情绪电影完全不同。在她以往的作品中,也总存在过于符号化的人物,片中人物的感情人为痕迹很重,人物行为也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回到《观音山》,有些遗憾的是张艾嘉,起码在这部影片,她真的不如范冰冰的表现。张艾嘉的常月琴是个很奇怪的角色,丧子之痛没问题,痛苦的情绪也没问题,问题在于她的情绪很难传达并感染观众。比如在儿子损毁的车中痛哭一场,由于之前完全没有足够情绪铺垫,角色在片中哭得死去活来,观众却很难被打动。之后学生送蛋糕一场更是尴尬之极。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真实应该为观众所认同。

    电影中的情绪,犹如吹起的气球,在最鼓胀的时候爆掉,才会收获最明显的效果。有个例子,就是蔡明亮的《爱情万岁》,片中的杨贵媚同样对着镜头哭了几分钟,而且是一个长镜头,一直哭一直哭。这个镜头不但不会令人生厌,反而打动了许多人,并被不少人选作经典场景。同样是痛哭,她的痛哭就很感人,这是因为之前的情节铺垫的到位,观众已经认同了角色的情感。而张艾嘉这个半路生插进来的角色,没多久就开始痛哭,则很难打动观众,此类情绪断裂的段落还有几处,这样的处理也无疑削弱了影片的力量。至于原因,你可以归咎为剧作的情节不当,更多的,则是导演对此类情绪化电影的经验不足。

    范冰冰在片中的表演确实很令人惊讶。虽然不是范冰冰黑,不过始终不是很喜欢她的表演,尤其在《麦田》里的念白,生硬且干瘪。但在这部《观音山》,范冰冰绝对是最亮眼的演员,她演出了一股子狠劲,这是与这部情绪化电影最搭调的一个角色了。在其他的段落,也有很多闪光的细节,包括第一次去常月琴家看房子那场,几处对白和表演更像是即兴发挥出来的,很有生活的味道。

    汶川地震那段应该是片中最震撼的一段,果然来自生活的真实才是最有力量的。不过,这也是片中最怪的一段,很意外导演为什么要把这场戏加在这部电影里。是想将她的信仰理念拉得更广一些么。始终觉得这段处理得太实了,一个很抒情的东西,太真实了,反而会破坏电影的气氛。就像常月琴消失在观音山中,那才是神来之笔,生与死并不重要,导演故意留了个悬念给观众,也留了些思考给几个角色,并引出他们最后一场在火车上的若有所思。

    虽然标题叫信仰的重建,却仍然觉得这是一部十足绝望的电影,到最后一刻,影片也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希望,哪怕是有了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片中一共有三场在火车上的戏,前两场都是意气风发,大吼着进隧道,又大吼着出了隧道,前方是越来越明亮。而到了结尾,几个人都没精打采的倚在车上。观众看到的是隧道的光越来越远,人物逐渐被湮没在黑暗中,然后影片戛然而止,其中的情绪不言而喻。

    尽管如此,这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只是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罢了。最难忘的依然是Peyman Yazdanian的配乐,非常喜欢他音乐中传递出的那种虚无感。

    ················

    附上两点:

    1、范冰冰饰演的南风为典型的自毁型人格,她处理所有问题的方法都是搞死自己,吓死别人。无论是啤酒瓶砸脑袋强吻女流氓,还是爆饮白酒力挫她亲爹,再有卧轨试胆量惊煞陈柏霖。无一不是以摧残自己达到击垮别人的目的。

    2、张艾嘉的两次自杀,第一次是为死而死,是无信仰的前提下对生命的了结,这里的死是尸体腐烂,灵魂破散的死,只为了告别痛苦。第二次则显然是经过大师点化之后,信仰确立,为重逢而死,这时已不是自杀了,而是奔向另一个世界,与家人团聚,这也正好应和了之前所说的信仰论。
    【详细】
    47483003
  • 小植野
    2022/6/5 22:47:00
    三段式的爱情在三个节点中凋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三遍,第一遍是去年7.26,第二遍是今年2.26,然后第三遍离第一遍过去快一年,还是觉得一样好看,一样爱这一部电影。 电影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百分百合拍的相遇、如胶似漆的热恋和激情淡去的分手前夕,其中相遇阶段和分手前夕都各有我特别喜欢的几场戏。而在整个影片之中有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了三遍,第一遍是去年7.26,第二遍是今年2.26,然后第三遍离第一遍过去快一年,还是觉得一样好看,一样爱这一部电影。 电影总体分为三个阶段:百分百合拍的相遇、如胶似漆的热恋和激情淡去的分手前夕,其中相遇阶段和分手前夕都各有我特别喜欢的几场戏。而在整个影片之中有三...  (展开)
    【详细】
    14440257
  • Fuuuuuuuuun
    2023/1/13 16:18:59
    看完碎碎念

    比动漫好不少,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我之前是抱着找泡面番的心理看的动漫版,结果看的我如坐针毡很不舒服。两个没成年的姑娘从小小的家乡来到京都学艺,一个通过努力成为了舞伎,一个留在舞伎房当厨师的故事,怎么看都并不治愈啊,甚至有点揪心。但是这部动漫却似乎在努力打造这种美食+艺术的治愈氛围,甚至每集的关注点都在介绍美

    比动漫好不少,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我之前是抱着找泡面番的心理看的动漫版,结果看的我如坐针毡很不舒服。两个没成年的姑娘从小小的家乡来到京都学艺,一个通过努力成为了舞伎,一个留在舞伎房当厨师的故事,怎么看都并不治愈啊,甚至有点揪心。但是这部动漫却似乎在努力打造这种美食+艺术的治愈氛围,甚至每集的关注点都在介绍美食上。

    然而这部剧一上来就营造了另一种氛围,两个女孩背井离乡,约定一起努力留在京都的花街出人头地。但是其中季代没有当艺伎的天赋,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份热爱,终于成为艺伎房料理人的故事。两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其他人的帮助,终于可以继续在一起打拼。这种无奈伤感中还带着一点乐观的感觉,我觉得才是这个故事该有的样子。

    但是,后面有几集又会让我产生那种不适感,就像是小堇的爸爸来京都想带女儿走的时候说的那样,让16岁的小姑娘学习怎样跳舞侍酒陪笑,怎么想也不好吧。据说是枝裕和只监督了前两集,如果是真的,那我必须要再次对他表示钦佩了。在整个故事已经写好的情况下,仅凭两集就营造出了更深刻的气氛,并且也不会受其他集的影响,真的太牛了。

    可以看出原作者、导演甚至整个团队都是希望能够保留艺伎文化的,这部剧也一直在强调,小堇是因为看了百子姐姐的舞蹈深受震撼,才决定来到京都学艺的。然而我在想,小堇在被艺术震撼的时候,知道即使是舞蹈造诣已经获得全国表彰的百子姐姐,也仍然需要在表演结束后陪酒吗?为什么如此古老的艺术至今仍需要做这些事呢?为什么艺伎不能只跳舞,只钻研艺术呢?这可能也是日本对艺伎文化是否应该保留有着激烈讨论的原因?

    在剧集的最后,小堇成为了年轻的艺伎,被赐名百花。季代还是习惯叫她小堇,被其他人纠正从现在开始要叫她百花。我才意识到,里面的艺伎似乎都没有姓氏,只有一个花名。百子姐姐大概是热爱艺伎艺术的,可是她大概也不喜欢京都艺伎文化中的腐朽,所以才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吧。我当时在想,她是不是也被这个名字困住了,她现在的造诣是以百子的身份获得的,离开了之后她就不是百子了,那她又是谁呢?影片甚至没说她的原名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刻苦练习舞蹈的姑娘们,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呀?

    最后,作为小森林系列影片爱好者,看到桥本爱和松冈茉优演同期我真的好开心!两个人似乎都是本色出演呢,桥本爱的艺伎扮相超级惊艳,她对僵尸片特别热衷的样子太搞笑了,和她的ig氛围一模一样啊。动漫里面有点脱线的梓妈妈也有了自己的故事线和cp,很不错!

    评论里都在说这是一部关于女子群像的、有美食和美女的治愈剧。唉,恕我不能苟同。我看完觉得是平静中有无奈和伤感的冬日剧,似乎也并没有强调女性元素?但是无论如何,是一部适合冬天的剧。

    【详细】
    148851287
  • Eliane
    2016/7/31 12:21:39
    此间少年,深情如许
    木,这个字对称均衡,四平八稳,似乎如三毛所说“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然而夏天里的小木,还未长成参天大树,他“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却还未修炼成无动于衷的模样。
    <图片1>


    观影过后,本片给我最大的惊喜和记忆点,不外于夏木这个角色。他像是平平无奇的沙拉上弥漫着的黑松露末,使得一道家常小菜升华成让人齿颊留香的高级佳肴。这世上的天才和情痴,莫不是“自带结界”
    木,这个字对称均衡,四平八稳,似乎如三毛所说“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然而夏天里的小木,还未长成参天大树,他“非常沉默,非常骄傲”,却还未修炼成无动于衷的模样。
    <图片1>


    观影过后,本片给我最大的惊喜和记忆点,不外于夏木这个角色。他像是平平无奇的沙拉上弥漫着的黑松露末,使得一道家常小菜升华成让人齿颊留香的高级佳肴。这世上的天才和情痴,莫不是“自带结界”一般,有自己独立旋转的星系,也有果断而为的执拗。夏木便是如此,悲惨的童年记忆让他成为了一个蒙着眼睛在黑夜中狂舞的人。他的心没有出口,他的世界没有光亮。后来,雅望成为了他唯一感知这个世界的通道,所以他对她的感情,大概是滚沸的开水,常人爱到80度已算疯狂,而他爱到100度,极限之极。

    他目睹了雅望从浓情蜜意到撕心裂肺的初恋,他陪伴雅望度过了最暗无天日的时光。破旧的旅馆里,他给雅望递上鸡汤,为她擦手,那一刻观众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此时的夏木还未满十八岁。爱一个人的热望,让他飞速地成长为一个成熟可靠的男人。

    之所以说他让本片完成了升华,是因为他在这个故事里全然奉献,毫无算计,那是只属于自闭少年的爱的方式,没有退路,也从来不打算全身而退。吴亦凡饰演的夏木和韩国演员周元饰演的曲蔚然,诠释了两种在感情中求之不得的人所作出的不同反应。前者守护,后者毁灭,都十分精彩。夏木可能是我这十年以来看到的最打动我的少年故事,吴亦凡的演技加持意义不小。这个角色自闭内敛,只能收着演,一不小心就会被曲蔚然这样阴邪气场的对手吃掉。但是观影结束之后,我身边的观众无一不在谈论夏木,我也对夏木印象极深。从这个侧面来看,在有限的表演手段和篇幅里,吴亦凡让夏木这个角色成立了。演员周元说,这个片子一定要看吴亦凡的眼神,这话十分中肯。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夏有乔木雅望天堂》的韩国导演赵真奎在前半部分给观众交代了青梅竹马的美好爱情后,又在后半部分把这些美好的事物彻彻底底地撕裂给观众看。节奏紧凑,戏剧冲突强,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悬着心观影,丝毫不敢分神,跟着影片中主角的命运转换而哀叹唏嘘。

    多年前看《阳关灿烂的日子》,童年马小军到少年马小军的转场镜头让我至今难忘。童年马小军将书包高高地抛上天空,镜头拍空中的书包,书包沿着抛物线缓缓地落下,有人接住了书包,镜头特写这人的脸,此时童年马小军已经长成了少年马小军。《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的转场镜头竟让我回想起多年前的观影经验。童年夏木被雅望画猫脸,镜头拍雅望的表情,一转场拍夏木的脸部特写,此时夏木已经长大。赵真奎的导演功力足见功力,流畅自然,无缝连接。

    夏有乔木,择爱而栖。总体而言,是让人意犹未尽的电影,值得一看。
    【详细】
    80151161
  • 看风景的人
    2022/5/15 22:48:29
    金重熙演的南变态绝了
    这么多年各种演绎反社会人格的表演看太多了。其实套路也是有的。那种乖张那种癫狂那种目空一切。还有那种自信爆棚的上帝人格。冷酷的,疯癫的都有。但是能让人留下极深印象的其实不多。 很多年前有沉默羔羊里的汉尼拔。后来是追踪者里的河正宇与看见恶魔里的崔岷植。而这次这个...  (展开)
    这么多年各种演绎反社会人格的表演看太多了。其实套路也是有的。那种乖张那种癫狂那种目空一切。还有那种自信爆棚的上帝人格。冷酷的,疯癫的都有。但是能让人留下极深印象的其实不多。 很多年前有沉默羔羊里的汉尼拔。后来是追踪者里的河正宇与看见恶魔里的崔岷植。而这次这个...  (展开)
    【详细】
    14399215
  •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17/2/4 12:14:07
    片子够烂,片名也奇葩
    片子够烂,片名也奇葩。是不是下面要拍笔仙撞筷仙,筷仙撞碟仙,碟仙撞碗仙,碗仙撞勺仙,勺仙撞杯仙,差不多凑齐一套餐具了。
    女主心直口快的闫薇儿有着东北女人的特质,而且也是一位女王型演员。但同样闫薇儿也有着出色的表演、唱歌、演讲的才能。年纪不大的闫薇儿表现出了与年龄不一样的成熟,她用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拼颜值、拼实力、拼性感,闫薇儿都当仁不让,她也用人生赢家的正能量
    片子够烂,片名也奇葩。是不是下面要拍笔仙撞筷仙,筷仙撞碟仙,碟仙撞碗仙,碗仙撞勺仙,勺仙撞杯仙,差不多凑齐一套餐具了。
    女主心直口快的闫薇儿有着东北女人的特质,而且也是一位女王型演员。但同样闫薇儿也有着出色的表演、唱歌、演讲的才能。年纪不大的闫薇儿表现出了与年龄不一样的成熟,她用行动证明了,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拼颜值、拼实力、拼性感,闫薇儿都当仁不让,她也用人生赢家的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人和喜欢她的粉丝。而在影视作品里她从霸气女王到性感艳鬼,从演员到实力女性,闫薇儿都能自由切换,一如她的演艺事业。本剧中除了她的熊漏了下峥嵘,没任何看点。
    【详细】
    8336282
  •  Danny、
    2016/2/25 13:39:58
    中国动画的崛起
            我是非常喜欢看一些动画电影。前几天抽空看了青蛙王国之冰冻大冒险。该电影是以冒险为主题。 有亲情 友情 爱情 热血 对希望的努力 对未来的奋斗 对美好的渴望 是一部不可多得好动画电影 通过观看电影会让我了解和明白人生的意义 让我更加坚定对人生对明天的美好希望 使我们更加的好好生活 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中非常好
            我是非常喜欢看一些动画电影。前几天抽空看了青蛙王国之冰冻大冒险。该电影是以冒险为主题。 有亲情 友情 爱情 热血 对希望的努力 对未来的奋斗 对美好的渴望 是一部不可多得好动画电影 通过观看电影会让我了解和明白人生的意义 让我更加坚定对人生对明天的美好希望 使我们更加的好好生活 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中非常好的作品 。在电影还没上映之前我就很看好这部电影。孙楠父女,吉克隽逸。都有给这部电影唱歌配音。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紧凑,也非常喜欢电影人物的设计。很可爱的角色。总之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我们的青蛙王国,支持吉林动画学院,支持我们的国产动画!希望中国的动画之路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详细】
    7788342
  • flyskyman
    2022/4/26 22:42:40
    朱雀战纪的演员和群众演员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带给我们快乐!

    说这部电影不好的朋友,过分了!这部电影的开头10分钟,开创了国产大片的先河!是第一部真正大片的水准!至于后面的水准不如开头,总得给国产电影一个进步的过程吧?当然,缺陷也是严重的——男主角?男主角在演什么?梳一个少数民族的发型,而且是古代侵犯我中华大地的那些外来少数民族的发型,你睡晕了么?!今天社会上梳这种发型的人很多,那是他们在炫耀、他们的祖先对我汉族的屠戮,和统

    说这部电影不好的朋友,过分了!这部电影的开头10分钟,开创了国产大片的先河!是第一部真正大片的水准!至于后面的水准不如开头,总得给国产电影一个进步的过程吧?当然,缺陷也是严重的——男主角?男主角在演什么?梳一个少数民族的发型,而且是古代侵犯我中华大地的那些外来少数民族的发型,你睡晕了么?!今天社会上梳这种发型的人很多,那是他们在炫耀、他们的祖先对我汉族的屠戮,和统治!!总结——阿作为一部小投资的科幻电影,已经是奇迹了,有亮点就ok,不能要求大多!

    【详细】
    14361246
  • PingKe
    2008/9/12 17:07:49
    牯岭街教育诗
    这是我看过的最牛的牯岭街文字。

    牯岭街教育诗
      

    作者不详
      
      (1)
      
      我的家在牯岭街,我在这里工作和居住。我们这里以前出过事,我们的好兄弟茅武,在这里刺死了他的马子。
      
      后来,茅武的一个同级同学从牯岭街出去。杨德昌同学在美国学电脑,攻硕士。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改行拍上了电影。1991年,杨同学把我们牯岭
    这是我看过的最牛的牯岭街文字。

    牯岭街教育诗
      

    作者不详
      
      (1)
      
      我的家在牯岭街,我在这里工作和居住。我们这里以前出过事,我们的好兄弟茅武,在这里刺死了他的马子。
      
      后来,茅武的一个同级同学从牯岭街出去。杨德昌同学在美国学电脑,攻硕士。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改行拍上了电影。1991年,杨同学把我们牯岭街的一些故事搬上了银幕。
      
      我看过这出名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电影。影片接近四个小时,很多人说闷。我看了之后也胸闷,由于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
      
      从淡江师范毕业之后,我回到我的牯岭街家乡,成为建国中学的一个青年教育工作者。杨同学的这部电影,取景其实是在淡江中学。
      
      (2)
      
      中年以后,我发现在所有的教学参考中,尤其弥足珍贵的竟然是这部影片在我的脑子里的拷贝: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人物,每一格画面,每一句台词。
      
      我常想,如果时光倒流三十年,让我重新回到牯岭街,这部影片也许可以成为我的地方志和人物志。我可以通过它认识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阶层,每一个少年团伙。它是我的教学工具书,我的现实启蒙读物,我的人际沟通指南,我的思想行走地图。
      
      我的回乡可能会象一次重游,或者,更象一次夜游和梦游,对往事的记忆和猜测会如幽灵一般伴随我左右。当我经过月光下少年情侣依偎的荷塘,夏日里野草金黄的靶场,经过夜间部教室的灯光,隔壁的电影片厂,耳边也许会有鬼魂吟哦深情的诗章:
      
      苍老是我的记事簿,青春是我的回忆录。
      你是我的放弃与追逐,你是我的幸福与痛苦。
      我有满腔少年血,将它二一添作五。若不成功即成仁,激情浇灌长青树。
      
      (3)
      
      当年我作为新来的教员,被校长向学生介绍登上建中礼堂的讲台时,学生的校服早已不再是军装式样,我难以分辨出谁来自小公园,谁来自217。
      
      这些孩子,他们是否仍将“217”读作“两幺拐”?——当年的眷村子弟,谁不晓得通信兵的数字读音规范?
      
      当我站在讲台上,常常会下意识地凝视他们胸前的校章。他们中是否也有86089同学?86089同学,在夜晚的牯岭街上出手7刀,刺死了他的马子。
      
      (4)
      
      三十多年过去,因为这部电影,那些1960年在此就读的孩子再次被提起。我知道,在学童们中间将谈论着他们的出身和来历,并将演义出各种说法不一的版本。事实上,因为我从小在这一带居住,我的年轻同侪也曾经好奇地向我打听虚实,我总是抱歉地笑着说我一无所知。
      
      民国四十八班夜间部及相关人等,常常成为他们运用教育学原理用以剖析的个案:
      
      86089号,张震同学。小名“小四”:中考其他科目成绩都超过90,而一向不错的国文仅五十多分。张榜后其父曾要求查卷,未果,是否批卷错误仍为悬案。该同学个性较为孤僻、自闭,寡言少语,具有心理断乳期的典型症候:长期沉溺于带有妄想狂色彩式的思考,以私人文字构筑自己的情绪舒解空间。其救世济人的道德完善精神在失控的情况下可能诱发强烈的偏执和暴力倾向。
      
      王茂同学。外号“小猫王”:其音乐能力是由三方面构成,(1)曲调感,区别旋律的曲调特点的能力。(2)音乐表象,即能随意反映音高与音强的听觉。能再现听过的旋律,实现听觉与发声间的转移与转换。(3)节奏感。对音符之间的时间关系的敏感和准确的再现。王茂同学先天具备许多大音乐家都缺乏的绝对音高和惊人乐感。——由于左半脑欠发达,其肢体机能未臻协调,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动手能力低下。——小四要是明白这一点,就不会让他修理父亲的收音机。
      
      小虎:留级生。校队篮球好手。其坚韧、独立的个性下同时具有极其情绪化的一面,往往因为某件事的挫败感陷入极端的消沉,人格完全压抑。成年后变得与世无争,选择一种放弃的生活方式。
      
      小马:插班生。台北警备司令的公子,具有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其人生价值观极为模糊,表现为极度的自我中心和歧视女性的倾向。但同时兼具侠义心肠,重视友情,在小四案发后产生真实的哀恸。
      
      滑头:装腔作势的机会主义者,一次残酷的火并成为其人生的转折点。
      
      二条:爱出风头,矫柔造作的业余歌手。长期生活在兄长的阴影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在危难中犹疑与恐惧。也许,与滑头一样,需要一个契机来完成质变。
      
      飞机:木讷、老实的好学生。少年群体的追随者与旁观者,对行动的参与经常出现在行动结束以后。
      
      三角裤:牯岭街旧书市的“小本”迷恋者。无个性就是他的个性,有希望成为典籍善本收藏家。
      ……
      
      Honey:一度充满好勇斗狠的少年意气。具有崇尚自由、迷恋冒险的气质,常有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孤独感。一次偶然的文学阅读完成了其个人的思想启蒙,自此开始崇尚“孤胆英雄”形象。
      
      山东。其个人形象都决定了将永远作为Honey的对立面存在。畏光,性格阴郁,野心勃勃,不择手段进行势力与财富的攫取。对女人却专一而富有情义。
      ……
      
      ——在建国中学的教员办公室里,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探讨成为我的同事的日常功课,他们或者唇枪舌剑,或者和风细雨。如果我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这些孩子是不是原本可以步入经过精心设计的正轨?如果我们的前辈投入过更多的关注和警惕,是不是有些事可以永远避免发生?
      
      我并不参与同事的争论,但有时会倾听。我发现:有一个病例,似乎无法轻易地开出处方。在这些个人档案中,似乎有意漏掉了死者的名字:
      
      还有,小明。
      
      “青春是极其伤身的” (中)
       (5)
      
      我的教育学和社会学常识告诉我,人的社会化,是由三方面的教育与影响完成:家庭是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是社会化的宫殿;邻里社会是社会化的竞技场。
      
      我记得,当我学到这一章节的时候不禁冷笑过。
      
      小四来自一个本分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公务员。当小四被校方认定与同学串通作弊欲行处罚时,小四的的父亲居然天真地与教务主任争辩,斥责他不公平,致使小四被加重处罚,记大过。而后他反而开导小四:
      
      “读那么多书,就是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果到头来自己做对的事都不能勇敢相信的话,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希望这件事对你是鼓励,而不是打击。”
      
      当小四担心他们父子俩会遭到母亲的数落时,父亲居然以朋友的口吻,用广东话感叹“没春袋的,都好麻烦”——那一刻在电影院里,我真的好感动。
      
      但父亲不久被警备总部传唤盘查其留在大陆的老师,以“匪特”嫌疑羁押一晚,事后并受到牵连而被革职后,性情大变。变得懦弱而神经质。当小四因再度违规而被校方决定开除时,父亲依然称“不公平”,但开始哀求学校再给一次机会。愤怒的小四用球棒击碎了教师办公室的灯泡。这是一次压抑的反抗,一记令成年人目瞪口呆的本垒打。
      
      父辈们,你们输了。
      
      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道德意识的发展阶段。而建中绝非一个理想的康乐园。
      
      我记得电影里两个意味深长的细节:
      
      教务主任对前来告状的片厂门卫老头说:“我们校长讲求学生人格自由发展,从来不关学校的大门。”
      
      课堂上,嬉皮笑脸的小猫王被国文老师叫上讲台:“你不是很喜欢‘我’字吗?——写一百遍。”
      
      小四们的邻里社会,是邻居胖叔冷嘲热讽的奚落,父亲的同学汪狗的世故精明,落井下石。
      
      小四曾有机会教训酒醉的胖叔,但当他滑进水沟时却帮助救起了他。胖叔后来报恩的方式,是介绍小四的父亲帮别人经手青果外销的生意。——也许,在小四眼中,这是父亲走向妥协与平庸的又一个步子。
      
      而另一个邻里社会,就是建中对面的电影片厂,小四们经常跷课去玩耍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见识过恃宠而骄的小明星和对老板娘曲意逢迎的导演。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导演问起曾来试过镜的小明:跟你一起来的那女孩儿呢?——要哭就哭,说笑就笑,真自然——
      
      正饱受失恋之苦的小四粗暴地打断他的话,嚷出片中最振聋发聩的一句反教育台词:“自然?!你连真的假的都分不清楚还拍什么电影?你拍的都是什么玩意?”
      
      与现实的教训相比,家庭、学校和邻里的教育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所以,当我在电影里看到小四的父母在院落里抱头痛哭,当我看到小明从小神经那里得知Honey的死讯时,沉默地慢慢走回母亲身边,拾起针线,不禁想到了杨牧《凄凉三犯》里的诗句:
      
      沉默里,听见隔壁妇人在唤狗
      男人坚忍地打着一根钢针
      他们在生活。“我在生活”
      我说:虽然不知道为了什么
      
      (6)
      
      在每个班级中,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两股势力。一个崇拜父辈的强权,一个信仰自己的实力。基本上,两股势力的周围都渐渐团结成一帮人马,水火不容。
      
      注意看吧,在一个小小的国中班级里,往往预演着成人世界里所有的权力游戏。他们甚至会有和谈,有冷战,有蜜月,有和平共处的不成文原则和结盟后的其乐融融,以及暗自交锋。
      
      当小马插班到来,我注意到小虎敌视、戒备的眼神。我常常冷眼旁观这场彩排。其实我完全能预知争斗的结局。当他们毕业之后,这种情况将更频繁地发生,“平民意识”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胜利背后,都有一个深沉的背景。
      
      也许,我应该组织我的班级里这同样的双方召开一次圆桌会议,告诉他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机关算尽,处心积虑,这就是男人的游戏。雄性社会里应该有强硬对话,但最好以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为前提。
      
      我对我设想的会谈感到忐忑。我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但所作所为却常常表现得象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按照德国人 Max Weber的理论,财富(wealth)、威望(prestige)和权力(power)就是社会的分层标准。我应该试着让他们了解,这就是真相和谜底。如果你们将来不能改变它,起码现在应该学习习惯它和接受它。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小明最终会跟随小马,而不是小虎和小四,甚至也不是滑头?为什么联考之后的录取人员,在进录取场时会手持记满照顾对象的名单?
      
      我常常感到奇怪,为什么当初我的师长对考场舞弊会如此深恶痛绝?
      
      (7)
      
      我喜欢看我的学生们卯架。当他们拎着球棒,提着砖头,在教学楼的楼道上狼奔豕突,我常常若无其事从他们身边经过,并不劝阻。偶尔,一两个小孩看到我后迅速立正:老师好。我矜持地点头,然后他继续挥舞着日制匕首张牙舞爪地冲过。
      
      他们应该学会卯架。早学会比迟学会好,将来在立法院,在选举战中,他们还将继续这一游戏。而现在,刚好是热身的时候。
      
      我想起电影里滑头与小虎在篮球场边对小明的争斗。小虎其实当时是无惧的。他其实具备几分学生流氓首领的素质。镇静自若,甚至在强敌当前时显得如此心不在焉。而当他醒过神来准备回应时,对方的肌肉应该立即绷紧才是。
      
      而我注意到这个穿黑色9号球衣的小伙子。他的靠山是南海路的黑帮。他带着一丝微笑,劝解小虎,然后猛不丁击向滑头的下腹,接着噼噼啪啪、慢条斯理地开始扇滑头的小耳光,力度并不大,但恰好控制在既可以表现对对手的极度蔑视,又可以从意志上摧毁对手,使之从身体到意志开始一点一点崩溃的程度。这是学生争殴的一种极为常见的前戏,一种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挑逗和刺激。
      
      我知道,滑头那次在国中与小明幽会被217围堵,当同伴救难赶到并揪住一个湖北裔的眷村子弟时,滑头也曾经扇过那孩子的小耳光;以及在后来,Honey回台北那天,对小公园冰果室里约会小明的小四,滑头也扇过这样的小耳光,——但他后来,都后悔过。
      
      在后来的争斗和报复中,这种漫不经心地轻视对手的角色,往往最快死于非命。——“不可侮辱你的敌人” ,年轻人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
      
      (cont'd.....)
      
      
      “青春是极其伤身的” (下)
       (8)
      
      我有一个学长,他曾经将这部电影郑重推荐给自己的弟弟,而后者视之为应该一生感恩的礼物。
      
      第13届、第16届的《联合报》中篇小说奖得主,大陆作家王小波说:人有兄长是一件幸运的事。
      
      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曾多少次获益于自己的兄长?
      
      
      当小四要赔偿飞机的球棒,求助于自己的兄长老二时,老二不声不响塞给他70元。小四问起钱的来路时,老二回答:你不是要吗?要就别问!
      
      当小四把母亲的手表偷拿去当铺,老二却被大姐怀疑地问起时,再次不声不响地去了山东的弹子房,赢回钱准备去赎回手表时却被父母发现误解。小四目睹了兄长被父亲责打的一幕:不要脸,没出息!
      
      果然,——道德上的愧疚感不自觉体现到小四刺死小明的行为中。我惊讶地发现,小四在捅出匕首的同时对小明骂出了同样的话语:不要脸,没出息!
      
      当《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埃尔,与百无聊赖“跑路”生涯中的Honey相遇,催生了Honey致命的英雄主义情结。
      
      果然,当穿着藏青色“中华民国海军”制服,夸张的水兵喇叭裤的Honey从南部回到台北,我不无妒意地发现,他的谈吐开始变得具有诗意和哲理,他的个人形象竟然变得充满魅力。
      
      果然,中山堂演唱会那天,他拖着他那条残腿,从国歌声中肃立的人群里象彼埃尔,象吉诃德一样走出来。——这次他走出来后,就没有再走出来过。
      
      
      当Honey与小四在冰店中相遇,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立即意识到了危险,而当时我并不能清楚地判断这危险是什么。而今我明白,那时我分明看到的是他的灵魂正开始被小四一分一分吸收。如果这次邂逅能够续写下去,他们俩极可能成为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一个也许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更年轻时候的影子:执着于情感的付出和道德的自我救赎;另一个也许从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人格理想,甚至悲剧英雄所特有的孤独与彷徨。
      
      果然,当虔诚的基督教徒,一直关心小四的二姐张琼试图听取小四的告捷时,劝慰他:你是否太过跟别人计较,是否只想到自己,缺乏奉献?小四回答:Honey也这我说过。Honey,一个好朋友。
      
      果然,在小四对小明最后的告白中,他说到:只有我能够帮助你,因为,现在我就是Honey。
      
      我希望可以如是告诫我的年轻同事:作为牯岭街上的教育工作者,你们应尽快认识他们,熟悉他们,谁是谁的人格偶像,谁是谁精神上的父兄。——这条街上以往的故事都是血的教训,而我们应该提防自己不要试图成为一名拯救者与传教者,而应该是是默默的观察者与辅导者。
      
      (9)
      
      这就是我眼中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它所阐述的远远不只关于一次情杀,它如此厚实而博大,它是一本涵括了教育学,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宗教学的百科全书。
      
      它从来不是悲悯者的福音,而是关于成长史的文献。
      
      也许,对个人而言,它还是一本记录苍老自何时开始的记事簿,一本追忆青春夭折于何日的,回忆录。
      
      (10)
      
      所有的国中都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也许不是最漂亮的,最清纯的,但是她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她是这个学校唯一的校花。
      
      她被其他女孩子痛恨,不屑、鄙夷,被男生用最下流的语言诅咒。但是,奇怪的是,她会进入每一个男生的春梦里,她是可以被破坏的,因为她最无耻。
      
      毫无例外的是,这样的女生,在每一所国中里的这样一个女生,她们都并不张扬和轻狂,她低着头走路,不跟任何人说话。在全校的注视中,她象一个罪人一样走过。
      
      她很显然比其他女生早熟。体态丰盈,当她走过时,夏天的走廊里有六神花露水味,有经验的兄弟会悄声提醒,注意她走路的姿势,注意她的外八字,扭动的臀部和腰肢。
      
      她被操过了,她被操过了,这个妓女。
      
      一群人顿时爆发出放肆的大笑。她停下脚,回头,眼神里是羞愤,居然还有无辜。
      
      我操,她凭什么这样看我,她凭什么?这个婊子!
      
      
      ——而每一个人的心脏都在那一回头中裂成碎片。于是,在当晚的梦中必须再次凌辱她一回,折磨她,蹂躏她,直到自己流下眼泪。
      
      那一晚必是劈过一道闪电,必是响过一声炸雷,所有对美与善的感悟宛如在一夜之间复苏。她的形象开始变得从没有过的纯洁与高贵,不为流言所伤,暗自散发芬芳。
      
      也许,也许要等到十多年以后,当你忽然想起这个早已忘记的小姑娘,你会发现其实你后来对她形象的修正仍然是一个善良的愿望,一相情愿的幻觉与想象。你还是被她的表演蒙蔽了,在你现在富有经验的眼光中,你吃惊地发现,其实,当初关于她的所有传言,其实,都很可能是真的。
      
      她的过早发育绝对不是平白无故的!所有的迷团一下子迎刃而解,每一件事都有背景,每一个人都有出身。在教育心理学与青春期心理学的讲义中,她都是一个典型的病例:她来自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早亡,母亲有不好的名声,她在童年时或者遭遇到骚扰和侵犯,或者有多次寄人篱下的经历,这训练了她的世故与庸俗。她玩弄拜倒在她裙下的所有少年人,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她严重缺乏安全感,她有自毁的基因,所以她会自暴自弃地堕落与沉沦;而她所有成功的掩饰,源自她自我保护的本能,
      
      
      ——在成年以后,当我们重新透过事物的表征进行审视,我们一定会发现,甚至都不需要验证,当初关于她的流言,几乎,全都是真的。这样一个女孩,她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坏,也绝非我们后来以为的那样好,她只是比我们都更早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她远比我们丰富和复杂,也远比我们深刻和清醒。
      
      而如果时光回去三十多年,当我15岁时,我还是希望我会爱上她,仍然是有时充满狂热与勇敢,有时伴随着懦弱与羞怯。
      
      无论怎样,让我喜欢你。当你14岁时,当你和所有女孩子都14岁时,你已经表现得象是20。你已经开始具有心计和演技,开始学会浅浅地卖弄风情。也开始透支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当你17岁时,你将已经是小小的母亲;当你25岁时,你已经开始迅速地老去;当你30岁时,你已经开始进入更年期。而无论这样,让我先这样喜欢你,以渐渐碎裂的心,和渐渐降至冰点的血液。
      
      在青春的课堂上,先让我这样痴痴地注视着你,让我整个脑海里都是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窗外是一浪一浪海浪一样的槐花香,内心是槐花香一样一浪一浪的海浪。
      
      (cont.....)
      
      “青春是极其伤身的” (下下)
       (11)
      
      牯岭街过去一直是以卖旧书古书而闻名。它最早成为读书人趋之若鹜之地,是当年战败回国的日本人常把家具、古董、字画和书籍拿到牯岭街和南海路一带贱卖,后渐渐成风,规模壮大,假日里常常是人山人海。50年代中期,福州街、厦门街口到牯岭街上,共有40—50家旧书摊棚,旧书店则有数十家,常有珍闻秘籍和古旧版本面世。当时牯岭街的名声响遍全台,也成为很多外国观光客必定造访的人文景点。60年代,牯岭街的声势达到了顶峰,俨然为当时政治经济封闭的形势下台北一处重要的图书资讯交换中心。
      
      民国六十四年后,旧书市场搬到了光华商场的地下楼,牯岭街日见萧条。为重现旧书市风貌,市文化部门和社区曾共同主办了“重温旧书乡——牯岭街书市”活动,在牯岭街旧书市最鼎盛的南海路段至宁波西街段上,摆设了近百处的书摊,一时盛况空前。牯岭街上第一家旧书店“松林书店”的老板蔡先生也尝数度从阴暗的店堂内走到屋外观看。
      
      我住在牯岭街附近的台北教师会馆。当我晚间漫步到牯岭街,它已经变得如此狭窄、偏僻,甚至有几分昏暗和阴森。行人寥寥无几,路灯忽忽幽幽。从头到尾四、五百米,只余下四五家书屋,皆已破败不堪。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科见美语”,和一些“福州小吃”、“三阳机电”之类的招牌。
       
      
      我曾经试图在旧报纸中找到关于当年那场令包括山东数人毙命的少年团伙火并的记载。结果,我读到这样一条消息:1960年圣诞节前夕,牯岭街省妇女会门前,发生不明身份之歹徒多人,使用计程车架走一对情侣案,因被害情侣当街高喊“救命”,附近的警七分局刑事组立即出动,当即将一对情侣带局保护,并将涉嫌妨害自由的李知高一名捕获,其余歹徒均已驾车逃逸。据譬方初步侦查,这是一件亲生父亲骗不满十五岁之亲生女儿到特约茶室卖淫,另一青年协助其女逃离苦海,到台北向省妇女会申请调解结婚,其父却与歹徒多人欲劫走女及其情郎案。譬方以案情甚为曲折,现正继续侦查,并与屏东警局联络缉捕在逃之歹徒中。
      
      (12)
      
      我叫华光复。在杨德昌的电影中我叫“滑头”,我泡过小翠和小明。民国四十九年,我因考试舞弊被勒令退学,后来成为“小公园”的少年首领。我的叛逆期最叛逆的行为是出卖:我是最早具有商业意识,也是从实践上尝试企业化运作的转型期社团头目之一。我当年主要的策划和经营项目是筹办演唱会。
      
      我的父亲是中山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因被指控纵容、包庇将政治场所用作商业性牟利用途,涉嫌受贿以及与黑社会组织牵连而被撤职查办。
      
      
      我的手下先后离开了我。在其后漫长的一个暑假中,我一直都处于痛苦的自省中。我后来考上了幼校。翌年我转学到淡江师范,因为我后来明白过来我的教育对象不应该是幼童,而应该是少年。毕业后,我成为一名青年教育工作者。
      
      我的家在牯岭街,我在这里工作和居住。民国五十年夏天,我们的好兄弟小四,在这里刺死了他的马子。
      
      这是民国第一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件,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一起微不足道的事件。
      
      
      鸣谢:老大在家
      
      我打这篇文字前选择字号时不假思索地点了“小四”。
      
      我看着这里一个又一个的学童, 
      疑惑她此年纪是否也曾这样站立—— 
      因为天鹅的女儿也会继承 
      涉水的飞禽的每一种素质—— 
      也会有同样颜色的秀发和面容, 
      这样一想,我的心跳得多快; 
      她站在我前面,一个活泼的小孩。 
      (爱尔兰)叶芝《在学童中间》.1926 
      —————————————————— 
      一种焦虑的颜色 曾渲染过我行走 
      许多揣测的道路,而你在月光的深巷里 
      宁静地听着 间奏的横笛 
      梧桐树和庭院 一畦又一畦的菊 有些疲倦; 
      我们 隔着疲倦凝视: 
      不是陌生 也不熟悉 
      (台湾)杨牧 《在学童当中》1975.12.台北 
      
      (end)
    【详细】
    14959921
  • 花朵的温室
    2006/7/20 16:57:44
    少数派报告◎被删除的意识
    当我们充分的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出卖我们的隐私,我们成为无可隐慝的透明人,但是其码,我们还有最后的选择权,在许可下。---题记

    我向来喜欢看富有挑战性的电影体裁,但并不代表我喜欢看大制作,大手笔的电影。《星球大战》就除外,我看不出这部讲述人类未来战争史的电影有什么地方值得被歌颂,那些老套的剧情和天花乱坠的运用电脑做出的画面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我甚至觉得它还没有日
    当我们充分的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我们也在不断的出卖我们的隐私,我们成为无可隐慝的透明人,但是其码,我们还有最后的选择权,在许可下。---题记

    我向来喜欢看富有挑战性的电影体裁,但并不代表我喜欢看大制作,大手笔的电影。《星球大战》就除外,我看不出这部讲述人类未来战争史的电影有什么地方值得被歌颂,那些老套的剧情和天花乱坠的运用电脑做出的画面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我甚至觉得它还没有日本架空小说《银河英雄传说》来得精彩,如果银英传能拍成电影,那么花多少钱我都会想一睹它的风采。

    由Steven Spielberg导演的电影向来不能只看电影的质量,而应该从精神上去相信导演,相信这部作品中,他会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一个不会令我们失望而且必要的信息。正如当我们用心的将电影《The Matrix》(《黑客帝国》)看一遍思考一遍,你就能得到一个让你感到惊恐万状的结果一样,这部电影也同样传达着相同的主题:意识能否被删除,意识能否影响未来?

    在未来高科技无处不在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严密监视时,甚至于未来发生的事情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我们的思想可否在下一秒钟,做出自己的选择?为了预防犯罪,为了平息高谋杀案比率的增加,运用科技的不断努力,已经可以通过“预测”来达到预防犯罪了。当一个人的犯罪意图已经产生时,他就被宣判有罪,接下来,他的犯罪目的不会达到,因为已经有警察将他在现场逮捕。

    电影《Minority Report》,抛开那些精彩绝妙,惊心动魄的画面不论,单从精神内涵上来说当未来可以被预测的时候,是否觉得有些可怕。当这种“预测”的能力被用在阻止犯罪发生这种令所有人都深感遗憾的事件上时,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取得了很好效果的预警机制,实际上潜伏着一股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反控制的行为意识。

    意识,就象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被轻易的读取,也能在人类主观的控制下发生极速的转变。在这部电影中,意识就是人类控制的对象。人类以为控制了意识,就可以控制事态的发展,但却忽略了意识既然是人类大脑发出的信号,也会在下秒中被改变。或许在这一点上,所不能控制的不是意识被读取的过程,而是意识所要导致的结果。那些被预测的未来是不会被改变的,因为被杀的人还是会被杀死(尽管在电影中,大多数被害人都在最后时刻因为擒获了凶手而得以继续活命,但是少数人还是会被杀死)。最后,只要有少部分人被杀死,这个“犯罪预测”系统就是不完善的。那么,那些希望这个系统永远运行下去的人就会利用这个系统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包括运用间接改变意识这种高明的手法,企图蒙骗过“犯罪预测”。到了这个地步,这个系统就成为可以成为少数人控制未来的武器,再到最后,不说你也会明白会出现什么。

    Minority Report少数派报告作为被遗忘的预言,它真正预言出在一片完美形式下不被人们所注意到的少数意识,这些意识或许是好的,或许是坏的,或许总有一天,它会毁灭掉这个世界。

    未来是可以被改变的,在当下所做出的意识就是在过去所被预测中的结果。
    【详细】
    10591302
  • @Nd1
    2022/3/31 22:43:28
    神盾局特工第七季观后感

    虽然看完觉得很感慨终于看完了但是还是觉得说最后这一季确实不是很好,其实这季很多东西都在进步,但是我反倒觉得故事这块弱了很多,也许有可能是我没有认真看它的文字部分,也许是它真的有很多bug,我觉得确实时间穿梭这个概念还是不是玩得很好,我觉得要是硬揪还是有很多bug的,而且感觉很多地方都挺强行的,坷拉的行为都让我觉得一愣一愣,具体就不讲了,感觉就是张赖子,哪里需要给哪

    虽然看完觉得很感慨终于看完了但是还是觉得说最后这一季确实不是很好,其实这季很多东西都在进步,但是我反倒觉得故事这块弱了很多,也许有可能是我没有认真看它的文字部分,也许是它真的有很多bug,我觉得确实时间穿梭这个概念还是不是玩得很好,我觉得要是硬揪还是有很多bug的,而且感觉很多地方都挺强行的,坷拉的行为都让我觉得一愣一愣,具体就不讲了,感觉就是张赖子,哪里需要给哪里。然后迪克,为什么不把寇森留下来,还能重建?而且为什么要留下来,看上去只要按一下就好了。还有加勒特死的也太怨了,简直剧情杀,杀完还强行洗一波,然后一群人瞎搞时间线,本来还说不能破坏怎样怎样,结果最后留一堆烂摊子也没人管,一想确实剧作不是很过关啊。还有一堆机器人,一开始那么反对,现在到这里大家一起狂用,寇森也是仗着机器人就乱死,本来不用死的但是当然最后那一段还是很暖心的。然后一开始的旧时代的美术做的还是很有味道的,还有能看到初代几人一直演到最后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我只看了几个月没有那些追了七年的观众那样的感觉,但看完还是很感慨的

    虽然但是还是觉得9.3稍高了点。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蟹蟹

    【详细】
    14310545
  • XIXI
    2020/2/12 11:10:44
    从头到尾的土味情话,看不吐算我输

    交战双方的智商逻辑极为感人,我理解是历史故事改编,但是两方交战的君主互相去敌方阵营做客是什么操作?更秀下限的是麦华国王被扣留了后,他的王后还继续上门送人头?越狱还要跑到穆斯林国王面前装个逼再走是因为”我们从来不用后背面对敌人”,那你还跑你妹啊????然后就是从头到尾的三线乡村土味情话,直男千万别学,容易挨老婆揍!

    交战双方的智商逻辑极为感人,我理解是历史故事改编,但是两方交战的君主互相去敌方阵营做客是什么操作?更秀下限的是麦华国王被扣留了后,他的王后还继续上门送人头?越狱还要跑到穆斯林国王面前装个逼再走是因为”我们从来不用后背面对敌人”,那你还跑你妹啊????然后就是从头到尾的三线乡村土味情话,直男千万别学,容易挨老婆揍!

    【详细】
    12242164
  • 六个桃子
    2021/7/23 11:15:31
    主题很好,太过粗糙

    本来是不错的,打拐题材内容,结果被拍的太过于粗糙,父母寻找孩子的内容过于千篇一律,和其他的题材相比,没有新颖之处,还不如把寻找孩子的过程转为父母的心痛,撕心裂肺更符合演员的表演,而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还不错,但是漏洞过多,结尾也没能很好的结尾,属于半个烂尾,没有紧扣最开始解救妞妞这个主题,没能展现妞妞被解救回家之后,一家人的团圆。其实完全可以多五分钟展现父母来接孩子一家人的团聚,或者几个月后高

    本来是不错的,打拐题材内容,结果被拍的太过于粗糙,父母寻找孩子的内容过于千篇一律,和其他的题材相比,没有新颖之处,还不如把寻找孩子的过程转为父母的心痛,撕心裂肺更符合演员的表演,而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还不错,但是漏洞过多,结尾也没能很好的结尾,属于半个烂尾,没有紧扣最开始解救妞妞这个主题,没能展现妞妞被解救回家之后,一家人的团圆。其实完全可以多五分钟展现父母来接孩子一家人的团聚,或者几个月后高警官回访体现妞妞慢慢走出被拐走的阴影,一家人生活重回正轨。让高警官觉得打拐义不容辞,我觉得要比一句字幕讲完妞妞的故事好得多

    【详细】
    13696265
  • 地瓜
    2022/1/22 23:15:09
    《苍穹浩瀚》:苍穹之后,再无浩瀚

    引言

    《苍穹浩瀚》(The Expense)第一季是2015年12月14日首播的,我是从那时候开始追这部剧,如今已经六年多过去了。

    追美剧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每周一更,持续小半年,周更间隙需要耐心等待;季终集常常话说一半,但冬歇(或者夏歇)回来又发现前一季的情节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引言

    《苍穹浩瀚》(The Expense)第一季是2015年12月14日首播的,我是从那时候开始追这部剧,如今已经六年多过去了。

    追美剧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每周一更,持续小半年,周更间隙需要耐心等待;季终集常常话说一半,但冬歇(或者夏歇)回来又发现前一季的情节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几年后发现剧集呈烂尾趋势时将陷入恼怒、悔恨以及自我审美怀疑等复杂情绪中。到最后就麻了。就像《权力的游戏》追了八年,走到终结的时候也不过是草草在豆瓣上标记一个三星,再没一句多余的话。

    但是《苍穹浩瀚》是一部很值得写的剧集。不仅仅是因为它坚持了六年,成为一部几乎完美的剧集——豆瓣评分最低的一季也有8.3,最终季第六季更是以9.0收官;还因为它可能是“太空歌剧”(space opera)这一故事类型在美剧领域的最后辉煌。

    一、《苍穹浩瀚》讲了啥

    比较讽刺的是,虽然剧已经完结了,但是可能很多人还没听过它,所以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

    《苍穹浩瀚》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S.A.·科里(James S.A.Corey)同名系列小说改编。这个作者名字其实是丹尼尔?亚伯拉罕和泰?弗兰克的共用笔名,二者都是《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啊啊?马丁的后辈。《苍穹浩瀚》也被称为太空版“权力的游戏”,因为它很像“冰火”,情节上一面是人类内部的政治军事斗争,一面是人类外部存在着神秘超自然力量;并且在叙述上也采用了视点写作(POV)的手法,有多个视点人物进行多线叙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23世纪,人类大举开拓太阳系。故事对大开拓给人类带来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军事、宗教等方面的变革进行了合理而大胆的想象。

    在最关键的政治方面,如同大航海带来的政治版图重塑一样,太阳系殖民地的发展并未能使人类始终保持联合与团结。

    地球人组建的政权联合国(United Nations,UN)控制了地球和月球。地球人资源丰富、科技先进、生活富裕,但人口过剩、安于现状。地球文明的特点完美反映在其城市建筑中。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的建筑高耸、光滑、明亮,甚至还有些夸张和扭曲,极富现代主义气质,体现出地球人的强盛,以及强盛所带来的自信、自满和对艺术的过度追求。

    141621395
  • Heidi
    2018/6/24 21:28:33
    看闫妮-我是你妈

    讲真,就是突然想看电影了,然后随便搜,看到这部评分很高。可是看到名字毫无吸引力,开始时完全不相信这是一部好片。

    刚好端午在家看了闫妮和胡歌演的《生活启示录》,很喜欢闫妮。这部电影让人看了很温馨,说道闫妮本人,在这个年龄似乎活的更靓丽了,身材更火辣了,女儿也培养的很好,不禁让人称赞。

    剧中母亲和女儿的各种场景,很感人,单亲妈妈不容易。母女一场是修来的缘分,需珍惜。

    讲真,就是突然想看电影了,然后随便搜,看到这部评分很高。可是看到名字毫无吸引力,开始时完全不相信这是一部好片。

    刚好端午在家看了闫妮和胡歌演的《生活启示录》,很喜欢闫妮。这部电影让人看了很温馨,说道闫妮本人,在这个年龄似乎活的更靓丽了,身材更火辣了,女儿也培养的很好,不禁让人称赞。

    剧中母亲和女儿的各种场景,很感人,单亲妈妈不容易。母女一场是修来的缘分,需珍惜。

    一直觉得和自己的妈妈有代沟,有什么事都不跟她说,总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以后会多注意,如果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希望也能像朋友一样相处。剧中好几处看的都哭了,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感人的电影了,表白闫妮。

    【详细】
  • 9452308
  • 世外2020
    2021/10/29 0:31:45
    编剧毁了这部剧
    这剧前几集还算编得可以,后来越来越离谱,比如第十三集的取样闹剧,写得好像工人们都无法无天,随便可以操起棒子打检查部门的人员,检查部门一点权力都没有,需要半夜偷偷摸摸去取样?学法律的林远昊也不知道这样做不合法?还要领导提醒?太扯了。编剧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是没有...  (展开)
    这剧前几集还算编得可以,后来越来越离谱,比如第十三集的取样闹剧,写得好像工人们都无法无天,随便可以操起棒子打检查部门的人员,检查部门一点权力都没有,需要半夜偷偷摸摸去取样?学法律的林远昊也不知道这样做不合法?还要领导提醒?太扯了。编剧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是没有...  (展开)
    【详细】
    13959214
  • 2022/10/5 1:10:07
    这张主旋律答卷,也评不上优

    开头的爆炸接到人们刚松一口气却又还没完全送完的时候,节奏给的很到位;介绍工人们群像的长镜头很厉害;从主角和王迅的角色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对领导的巴结,对死的懦弱,但浅尝辄止。让人想起大卫·里恩的《桂河桥》中对异质文化的典型化处理和民族劣根性的深刻反思,当然这种反思不可能出现在主旋律片中,但对于异质文化典型化处理我们也还需要很多学习。

    开头的爆炸接到人们刚松一口气却又还没完全送完的时候,节奏给的很到位;介绍工人们群像的长镜头很厉害;从主角和王迅的角色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对国民劣根性的反思:对领导的巴结,对死的懦弱,但浅尝辄止。让人想起大卫·里恩的《桂河桥》中对异质文化的典型化处理和民族劣根性的深刻反思,当然这种反思不可能出现在主旋律片中,但对于异质文化典型化处理我们也还需要很多学习。

    对于中东的民族性展现行为上过于奇观化,性格上又过于先入为主与片面,包括且不限于司机和中国人同样对于“回家”、一起舍生入死的执念(中东作为游牧民族其安土重迁的性格有些立不住脚,待考究,更何况多处表现难民逃难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帮助中国人后却被中国人抛下的绝望时还能温厚的说出“回家”,中东司机在此刻彻底沦为完美人性和中华文化的载体,让人不适,这不是文化自信,这是文化优越;包括对于反派的塑造也是过于概念化:试想双方势力在争取国际认可对平民和国际应该是怎样的态度,但是阿拉伯谚语对反派缺陷的揭示还是很到位的。但是结尾中东难民为中国外交官让出一条回国的路,然后自己留在原地等待叛军的处置,其不合人性,也让主旋律的顽疾——文化与国力优越感几乎溢出了屏幕,我觉得中东人看这部片子,不一定会舒服。

    私认为现在主旋律影片,还需要肩负走出去的任务,如何让这种片所涉及的其它民族观看者能在观看时也认同,是制片中需要前置的考量之一。

    最深层的一点,让我认为这部主旋律从根本上不够成功的原因,在于对主角的塑造是典型好莱坞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叙事,虽然撤侨的成功是多方配合的结果,但就主角的行为而言都是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对领导职位的同事不尊重、不求助于他人的完成奇迹般的任务;在最基本的叙事逻辑中,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战胜了东方的集体主义。

    想起吴京面对《战狼》的质疑时回应:为什么西方有超级英雄,中国不能有?不是不能有,但是我国的文化自古就有群体属性,就因为它是主旋律片,如果要与西方争夺话语权,更要看重集体精神的弘扬,做到个人英雄与团队互助的平衡,体现国人集体主义与执两用中的哲学。不然即使宣传了爱国主义,国人却越来越习惯西方思维,在话语权的争夺上中国还是输了,讲中国故事,相比于故事本身,更长远的是用怎样的思维去讲故事。

    用什么思维讲什么故事,就好比饺子和馅儿的关系,不能用中国的面皮包汉堡馅儿,不然谈话语权的争夺,也无异于空谈。

    【详细】
  • 146861165
  • 麻麻雷
    2020/9/6 15:23:52
    她们是我见过最英俊的女人──记《T婆工厂》

    作者:吴静如(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原载于:苦劳网

    原文链接:

    作者:吴静如(台湾国际劳工协会)

    原载于:苦劳网

    原文链接: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1954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1955

    在我处理过的移工争议案件中,遇到过申诉人包含拉子的,也有过拉子领导的申诉案件。但是,拉子的伴侣关系,会受到正视、被自在地对待的,并不多见。因此,当Lan主动在众人面前开心地自我介绍、大方地告白时──「她是我的女朋友,Pilar,我好爱她……」──飞盟移工(migrant workers)间对于同志身份及伴侣关系的开放态度的特殊性,顿时让飞盟关厂案在我十几年的移工运动经验里闪亮了起来。

    在工厂里,我们互相照应。

    飞盟关厂案,其实,跟其他的关厂案件并无太大的差异,是90年代以来,台湾政府以「发展经济」为名,鼓励资本家「南向」、「西进」的政策指导下,常见的劳资争议案件。

    飞盟移工找到我们的时候,公司已经停工,大家都已经2、3个月没有领到薪水。移工们更是好久没有足够的食物可以裹腹。

    飞盟的劳工,有移工,也有本劳(local workers)。本劳上百位,大部分是女性,平均年资超过10年,有的更达20多年。本劳中性别与阶层的差异,非常符合典型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男性劳工没几位,比起大部分的女工,年资不算长,但是在公司的位阶,有的做到领班、有的是课长、科长等管理阶层;女性劳工,多是中年妇女、妈妈们,在公司的年资都不短,但位阶都不高。

    移工都是菲律宾籍,也上百位,清一色女性。有的刚来几个月,有的做了好几年。

    除了劳工现实上的需要必须被紧急处理以外,关厂的仗,原本就必须打得快。因为资方落跑的速度,永远比检警传讯的速度更快。我们得赶在资方还有人在台湾的时候,争取到所有相关手续的处理——限制雇主出境、要官方押着资方限期缴清积欠工资垫偿费用及劳保费、要官方尽速进行歇业认定等等。不真的因此可以从资方手中拿回被积欠的工资、资遣费或退休金,而仅是透过资方的配合,才能加快行政手续的办理,尽快领到政府的补贴。

    我们进入这场仗的时候,本劳和移工都一样地人心惶惶。但是不安的理由有所差异。

    本劳是对于应采取的行动议论纷纷。少数年轻、资浅的,已经开始对外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认为没有必要白花时间打事倍功半的仗;年资长、中年的妈妈们,已经尽其所能地收集了公司的各种资料,认为应该以集体的力量,尽速成立自救会,给资方压力;男性课长主导的一小撮人则主张,先以个人名义寄存证信函给公司、向劳工局申请协调会、若不然,再聘律师、打官司。课长一再企图说服大家,说,大家都在公司这么久了,不要给公司太难看,应该给公司机会,平时表现在公司内部人事安排上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危机时期,呈现为,既有的不平等性别关系加上衍生的阶层不平等关系,双重负面地作用在本劳间的团结可能与行动可能上。

    明明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课长建议的方式,没有保障,时间拖得越久,赢的机率越小,大家也会撑不下去,而且年关将近,就要没法过年。但是,基于对这位课长惯有的服从,对年轻男性意见的尊重,中年妈妈们显得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反覆犹豫,因为举棋不定而更加焦虑。

    移工们则是不论先来后到,对于如何处理这么巨大的困难,都一概地毫无头绪。每个人心里充满太多不知该如何面对的问题——担心眼前没钱买饭的问题、担心被积欠的工资拿不回来、担心在菲律宾按日计息的债务该如何偿还、担心仲介讲的「回国」是不是就要成真,要拿什么面对家人……。找过各种管道无效之后,在我们来到公司现场跟大家说明、详细回答每个问题、提供法令解释、分析后续风险和可能后,移工们虽然没法停止担忧和紧张,但是,眼神里,渐渐带着要奋力一搏的决心和勇气。

    本劳、移工协议后,还是到劳工局与资方进行了几次的协调。但是资方一再地不遵守承诺,几次会议下来,积欠的薪资仍是一块钱也没还。

    移工们基于居留期限和债务利息的时间压力,和本劳做了多次讨论。大家终于决定在2004年12月28日到劳委会陈情,请中央主管机关出面协助。

    然而,就在陈情前一晚,主张要给公司机会、顾及资方颜面的少数本劳,纷纷打电话给每个本劳同事,放出风声说,明天的陈情行动取消,到劳委会仅是劳工代表和资方开会,大家无需全员到场。所以,隔天到劳委会陈情的本劳,不到半数;而移工,带着自制的布条、手举牌,依据日前的约定,准时到达劳委会门口,一个都没有少。

    布条上写着:「前进大陆债留台湾飞盟国际欺压劳工」。到场的中年妈妈们和移工一起大喊,「我要薪水」、「我要吃饭」、「No wage, No food, CLA help」。几个月来身心的煎熬,再也忍不住,口号将压抑已久的眼泪喊了出来……

    总共经过了两次的陈情,官方的动作才稍微积极。公司、仲介才稍微配合。虽然积欠的薪资、本劳的资遣费、退休金都得在数个月之后才领得到垫偿。但是,至少确定了大家长久以来的血汗,不会一毛不值。移工方面,也确定有转换雇主的机会、等待转出期间,不会被以任何理由强迫遣返等等。确认了这些讯息,每个人心上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暂时可以放了下来。

    这场仗,可说是移工带着本劳打出来的一条路。

    相较于本劳群体呈现的男女二元及其不平等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值得回过头再谈的是,飞盟移工间的多元性别结构。

    我们初到飞盟工厂时,除了看见清一色的女工外,也看到许多T和拉子伴侣的身影。开会、讨论时,拉子伴侣们亲密地拥抱着参与;宿舍里,拉子伴侣们同床共住在一起。

    就算这其实是个缩衣节食、充满压力和紧张的抗争过程,但是,在生活互动中,还是可以看见移工间对于拉子关系的自在和亲密——帅T Lan和她的伴,Pilar,无时无刻挡不住的亲密,常常被调皮的同事们故意的调戏;大哥型T,Ellen,在抗争过程中,对于宿舍里新来乍到,尚未领到任何薪资的移工,照顾周到,大家会撒娇地叫她「爸爸」、叫她的伴Elsa「妈咪」;痞子型T,Bonjong,弹着吉他唱着情歌在追Alu时,同事们更是担心地频频向第一次交女友的Alu提出建议。

    我们毫不讶异在移工的代表中,包含了一对拉子、几个T和异女。惊艳的是,这群移工代表们所组织出来的群体感和团结性。

    抗争过程中,总是有很大的压力,却必须常常在压力中就得做出决定。虽然移工彼此间客观困境比较类似,但是,每个人的利益盘算、期待需求一样会有所不同—— 是不是回国算了,免得被列入黑名单,以后无法再来?要争取转换雇主吗?可要等多久?还是接受仲介提供小额赔偿和机票,就回国去?被积欠三个月的工资,真的可以拿得到吗?仅剩下半年不到的居留期限,真的还可以有新的雇主聘雇吗?不同的考量、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抗压性。有人非常配合,当然也有抱着「捡芒果」心态的人不太愿意参与。

    对于条件有限、资讯不足的移工代表们而言,移工同事们所提出的质疑和问题,不好处理;因为不同利益考量形成的小团体之间的摩擦,也不好处理。但是,移工代表们几乎是每天召开会议,和大家讨论,让冲突降低、让共识提高,让不同意见能充分表达。自己也同时是当事人的移工代表们,在各自问题的压力中,还得承担着同事们复杂多样的情绪,真的很不容易。而,飞盟移工平日对于多元性别的开放与接受,反映在移工代表们对多元与弹性的尊重,使得代表们就算有着处理不来的问题,终究还是赢得了移工们的信任。

    如同Leslie Feinberg 在评论麦可杰克森所引起的舆论讨论时提到,「麦可的外表不仅混淆了人类社会对于性与性别的僵化组合,并且更进一步地拓展人类性别表现的多样性。这不仅是酷儿策略的本质,也是对于「分化-征服」策略的解构」(Feinberg,2003,林郁凯译)。

    与「本劳间二元性别关系的不平等状态影响着本劳间的互动关系」一样,我相信,是飞盟移工间对于性别多元的接受度,解构了「分化-征服」,长出了这个抗争中飞盟移工的群体感和团结性。

    吞下愤怒、感觉渺小、无力保护自己或最爱的人,但是却也同时不断反击,不愿放弃。

    被积欠的薪资虽然还没拿到,但是,换老板是一定要的。不然,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不要说没钱吃饭,在菲律宾的家人嗷嗷待哺、还没偿还的债务利息等问题,光是想,就快要压死人。所以,转换、找到新雇主,是移工们在碰到问题时的重要冀望。

    好不容易走到转换的这一步。大家再重新整理、打包家当,准备离开这个外观破旧却充满酸甜苦辣回忆的宿舍。拉子伴侣们的紧张与不舍,也逐渐升高。两个人还有没有机会继续在同一个雇主处工作?如果没被一起抽到,怎么办?

    2005年1月20日,转换当日。一大早凌晨四、五点,大家就纷纷起床。刷牙洗脸的刷牙洗脸、洗澡的洗澡、烫衣服、收衣服、打包,整个宿舍忙碌,却异常的安静。相较于前一天晚上互相饯别的晚会,当日的气氛,充满完全不同的紧张。

    在大家把大件行李集合到共用空间之后,我们再说明了一下转换的基本程序,提醒大家我们的手机号码,要保持联系。八点左右,仲介的车来了,将人员一批批地带到就业服务站进行转换。

    成列的同伴间,频频交换着相互祝福的拥抱。Lan还是搂着Pilar的腰,清秀小T Sharlin握着姊姊恋人Glenda的手,Bing和Yam的手臂也勾了起来,伴侣关系分分合合10年的帅T美婆对——Pher和Gie也叨叨絮絮地相互叮咛着什么。这画面令人感伤了起来。好不容易才有的飞盟「T婆天堂」,雇主顾及个人利益跑了,所以「天堂」就破灭了;我好想可以有什么语言、找到什么人,可以向她们争取——这些移工是相爱的拉子伴侣,他乡异国的,可不可以让她们继续生活在一起……

    到了就业服务站,没有双语人员的说明、移工们个别抽了号码之后排排坐,等待另外一整片,不知打哪来、不知带着什么工作机会的仲介公司代表们抽号码。抽到、叫号,走人。移工的命运跟上世纪舞台上待选的奴隶,没啥两样。TT婆婆们,有的在一起,有的被拆散。来不及询问、招呼、也来不及把眼泪擦干。

    21日凌晨,阿香、沐子、我就开始不断接到求助的电话。「我是飞盟的工人,我在淡水,他们要我做砖块,全厂只有我一个女生……」、「我是飞盟的工人,我们有三个人,现在在彰化,这里全部都是男生,他们用好大的机器做水泥。他们说,如果我们不做,就要把我送回菲律宾,请帮帮我们……」、「我现在在机场,他们要送我回菲律宾,请帮帮我……」。我们三个人的手机,整晚,没停过。

    当天一早,我们先到了五股工业区里的一家钢铁厂。它生产的是直径比人高的巨大钢管。焊接的火花,在我们还没进厂时,远远就可以看见。这是Lan、Yam和另外两个飞盟劳工被转换到的新工厂。被叫做宿舍的屋子,双层床松垮、积满灰尘,房间没灯;浴室里,得用水盆自一流细细的水流接水,才能冲马桶、浴缸破烂肮脏、没窗户也没灯。我想,一整晚,这四个人不仅睡不着,应该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看到我们到了,两个满脸憔悴的帅T,在放下了可能会被送回国的紧张之后,急忙联络她们的伴和其他同事的状况,继续稳定大家的心。我们向雇主打了招呼,看起来不是坏人的中小企业雇主,一开口便说,「我没有要女工阿,这种工作,女生做不来的啦!」但是,我们却花了好一阵子的功夫,才将人从不愿放人的仲介手中带走。当然,包括她们尚未开封的行李。

    仲介雇主们,钻着法律的漏洞,企图以承接的方式获得「聘雇外劳名额」,当这些被承接的劳工做不下去时,仲介/雇主借着整个制度的设计,逼着她们主动离职,回国。那么,这些因为承接而获得的聘雇移工名额,便可以再重新用来从国外招募他们真正需要的劳工/男工;然而,如果雇主同意了让这些非其真正所需的劳工转换雇主,那么雇主将损失其好不容易得到的聘雇名额。为了讨好雇主、赚到下一个移工引进时可以获得的利润,每个月都会向移工收取服务费用的仲介,在这个过程中,站在移工权利的对立面。

    我们一面联络劳委会,一面与仲介、雇主沟通,再一次将这些原本从事电子业的女工从钢筋水泥的重工业颤抖中找了回来。再开了一次记者会。

    劳委会在媒体和众人委屈的哭诉中承认疏失。飞盟移工们获得第二次转换的权利。2005年12月,劳委会修订公布了新的转换准则,现在的转换,雇主至少要事先以书面清楚地交代工作内容和劳动条件、明订了劳工有限的选择雇主/工作的权利。

    这尊重虽然薄弱,但,可是飞盟移工们赌了命才赢得的。

    这种调情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幸福。

    飞盟打仗的这段期间,阿香随时扛着记录的摄影机。不但拍下了抗争的点点滴滴,也让镜头随着移工中拉子伴侣们的吸引,记录下苦中带甜的相遇。我们更抓住机会,访问了伴侣们在工厂的爱情故事和移工拉子的甘苦……

    Yam 跟Bing两个都被选为移工代表,在这次的战役中,她们两个都是非常杰出的组织者。她们说,「现在在飞盟的,大概有七对。其中四对,是在飞盟认识的。另外有几个,她们的伴有的是以前的飞盟本地劳工,有的是不在飞盟的移工。 」她们两个,一个是在菲律宾有一个小孩的单亲妈妈,但是她自己的妈妈还是很担心她成为拉子;一个是因为不喜欢穿裙子而拒绝任职为秘书,从来没有交过男朋友的Lesbian 。两个人,在飞盟工作时,透过交接班的机会认识,相互有好感,慢慢地发展成亲密伴侣。她们接受访问时,也在一旁的Myra,对担心不能被家里接受的Bing提供建议,「如果你们两个可以证明自己的爱情,你妈妈一定会接受的」。再加上一句抗争场合中常喊的,飞盟抗争时也常用的口号「the people united, will never be defeated」做为鼓励,搞得大家大笑不止。

    Lan跟Pilar是几对拉子伴侣中,最显眼的一对。不只是因为Lan随时随地就是一副堂堂正正的帅T样,更是因为两个人,老是黏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黏、聊天的时候黏,连开会的时候,也得抱在一起开。Lan说:「因为妈妈长年在国外当移工养家,很辛苦。自己是家里五个小孩中唯一的brother(兄长),所以要担起养家的责任。」Pilar说,菲律宾的家里,不会接受Lan,现在在台湾,离家很远,可以自在,不会有人管。Pilar说,她希望跟Lan的关系可以永永远远,不是仅在台湾,不论到了哪里。说完,两个人再一个亲密的紧抱和亲吻。

    在抗争过程中扮演着宿舍家长、照顾大家生活起居、张罗大家基本需求的Ellen,大家昵称她F4(因为她有着偶像团体F4成员四个人加在一起的身材,大家说她是” F four in one”,所以叫她F4)。F4用流利的中文说,她之前的工厂,因为仅有三个Lesbian,所以她比较吃得开。来到飞盟,这么多帅Lesbian,感觉被比了下去,她开玩笑地皱着眉头说。平常大辣辣、大哥样的Ellen在飞盟被调到Elsa的部门时,看到Elsa居然害羞了起来。当时跟前任女友在几乎分手状态的远距协调中,遇到Elsa,立刻不再接女友的电话,疯狂地爱上Elsa。有一次,还因为爬窗到宿舍要见Elsa一面,被舍监拉着耳朵,禁足一个月。

    讲起大家的恋爱史,每一对都有着各式各样的风情,越谈越多的甜蜜。但是,谈到带着拉子身份到处移动工作的经验,就没那么轻松了。

    Ellen认为,在菲律宾,Gay比较好,可以到处去。Lesbian的她,被男人呛过声。也听过各种Lesbian的危险,包括喝醉后被强暴的事件。Elsa说,以前华硕面试的时候,看起来像Lesbian的人,不会通过,所以大家都会留长发,等过了,再剪短。我说,听起来很像台湾T常见的高中经验,穿裙子过校门,进到学校,就立刻换短裤。Bonjong笑着说,像她,不论长短发,怎么样就是会被看出来,穿女装也不会有用。大家边笑边点头。Glenda也说,Lesbian比较难找到工作,会有歧视的问题。Pilar说,她以前的公司,舍监看到女生睡在一起,就会把她们送回去菲律宾。Elsa抢着说,没错,她以前的公司,如果被知道是一对,舍监还会特意把她们的房间调开。Bonjong说,飞盟舍监比较好,她和Alu刚在一起的时候,舍监就帮Alu换跟她同房,并安排Alu在上铺,比较有隐私。

    说到这,大家又嘻嘻哈哈地谈起了私密问题──到底在这么多人的宿舍,可以怎么有私密空间干点私密的事?「那是为什么我们的床,都用布当帘幕围起来阿」、「我们都等到宿舍房间没有人的时候……」,Lan说,「Pilar很大声……」还没讲完,就被Pilar打,所以笑着住嘴。「我们会上旅馆,但是,一次要好几百,所以,也很少去」。马上有人问,「你们去的是佳乐福对面那一家吗?那一家,多少钱?」大家迅速地交换起讯息来。

    谈话中,让我困惑的是,「ㄟ~Lan、Ellen、Bonjong是Lesbian,那Pilar、Elsa、Alu不是吗?那,她们是谁?」几个人,相互对望了一下,好像不理解我在问什么。所以,我稍微解释了一下,「在台湾,Lan、Ellen,这样的人,比较butch的人,Tom-boy,我们叫做T;比较女性化的、T的伴我们叫婆、叫P。所以,那你们叫Pilar、Elsa、Alu这样的人是什么?」大家用Tagalog(塔加路语)嘀咕了一下说:「they are girls」,「我们称呼Tom-boy是Lesbian,她们的伴就是girl」。哈,原来如此。「那你们有没有TT恋、婆婆恋呢?有没有不分?」解释了半天,我对她们说不清什么是不分。她们对这词,没啥感觉。所幸就让话题随意改了吧。原本到底是T、是P、是不分,也不真是多重要的事,就像谈话中经常出现he、she的混用,有什么关系。连现实上he、she都不见得要分了,更何况仅是代名词问题。大家讲得明白就好。我充分享受她们当下的自在。

    我开始感觉到这里与那里之间,无重量状态的愉悦感。

    整个飞盟抗争的过程,《蓝调石墙T》中Jess在工厂争取老T们加入工会的身影、因为对于安全空间的渴望而不得不漂泊移动的身影,一次次地映入我的眼前。为了寻求解放于既存性别框架的束缚,Jess在女性、男性、跨性与T的性别界线间不停的穿越,同时也在1950年代麦卡锡保守主义氛围中的美国州际间穿梭,冒着生命的危险,希望找到一个地域空间,在那里,可以容许自己在跨越性别界线中发展自在的性别实践。

    21 世纪的今天,迫于资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所造成的国际间不平等发展,导致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样必须飘泊移动,谋求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飞盟移工,跟所有其他来台工作的移工一样,为了实践脱离贫困的自由,跨越国界,让自己作为劳动力被廉价地买入,却掉进了奴工囚牢中,在另外一个国度,意外地也将自己的自由卖出。

    飞盟的拉子移工,在劳工身份上,同样无法避免地成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奴工,失去成为「完整的人」的自由(吴静如,页15-18)。但是,在性别身份上,透过国界的跨越,脱离了母国生活圈的界限(boundary),在飞盟移工群体间,却获得了实践性别展演的自由——成为T、成为婆,也得以自在地进行同性性行为实践;再一方面,正因为性别得以自在地被实践,所以,在囚牢之中开展出另一个超越(beyond)囚牢界线的生活社群、生活圈——或许跨国籍、或许跨母国生活圈的拉子的连结。

    但是,从嵌在移工身份上的闭锁囚牢中所获得的性别实践空间及性别社群,仅是一种脆弱的、「无重量状态的」愉悦。

    这样的愉悦,会因为移工身份被「用完就丢(disposable)」的移动强迫性而被迫归零,回到原点;或者继续移动,但是,因为移动的无自主性(以台湾境内而言,如,移工转换雇主的非自主性;以国际间而言,如,移动受限于各国国境的控管、移动的成本等因素),下一个空间,可能再度被锁进性别主流框架中(因为,如同飞盟群体般对拉子的接受与开放状况,仅是一个偶然),或得牺牲同性行行为的实践权利(如与伴侣被迫各自纷飞)。

    这样的愉悦也可能消失于,移工囚牢的就地消解(如果当地移工运动够强的话)、移工得以「完整的人」生存在移动的目的地(不论是中点或终点)、移工不再被当地社会视而不见(invisible)。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同志的性别身份可以被看见,得正面迎向目的地社会对于同志的所有挑战。如同麦可杰克森在其性别定位之后,遭受到的舆论攻讦;也如同Jess在找到性别定位之后,继续得面对、挑战他在自身性别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主流社会对于性别少数的压迫与歧视。

    在移工身份与拉子身份仍处处受歧视、处处受限制的台湾社会,飞盟移工拉子所能享受的愉悦,仅在性别界线与国境界线交错中的「这里与那里之间」 。

    结语

    2007年,跟移工的「我要休假」 大游行同一年。同志游行的主办单位之一,性别人权协会的王苹,用心良苦地安排我代表TIWA上台讲话。老实说,当时我讲了什么,我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面对台下数千人的欢乐气氛,我知道我尝试让大家理解、甚至关心,移工拉子在台湾工作、生活的痛苦,这样的企图,完全失败。

    我也记得,在2000年,当《蓝调石墙T》初版,性权会新书发表的座谈会上,T婆议题被谈的热烈,欲罢不能。我在台下,从头到尾,没有胆量提出书中令我感动落泪的几个工厂、工会场景,阶级与同志的议题。

    或许还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也还没有足够的客观条件,可以让同志议题与移工/劳工议题互相被看见;同志运动与移工/劳工运动互相跨界实践。但是,我希望,这群英俊的女人的故事——《T婆工厂》的纪录片,会是一个开始,一个在同志运动及移工/劳工运动中,实践出「阶级/性别的“异”未受忽视、阶级/性别的“同”也被找出」的世界的开始。

    【详细】
  • 1285210183
  • '﹎|零¨ヰ
    2019/12/22 21:15:03
    那个被丢在火车轨道上的妓女是莎拉吗?女怪物是谁?感觉像寂静岭的女护士

    唐在修理房子时,对面自82年就在的邻居按门铃在门口坐着喝波旁酒闲聊,这邻居是知道房子秘密的,再就是应该是房地产经理让唐签字,这人不知道知不知道房子的秘密,晚上吃饭时,店主说房子对直男不太好,但是唐肯定不会有事。

    第二天修水管见到一个叫莎拉的女人,晚上进行一番激烈战斗后,房子的天花板倒了,上面是一个看台。隔天清理天花板垃圾后,晚上莎拉又过来,唐已经拒绝,但晚上见到老婆,突然又变成舞

    唐在修理房子时,对面自82年就在的邻居按门铃在门口坐着喝波旁酒闲聊,这邻居是知道房子秘密的,再就是应该是房地产经理让唐签字,这人不知道知不知道房子的秘密,晚上吃饭时,店主说房子对直男不太好,但是唐肯定不会有事。

    第二天修水管见到一个叫莎拉的女人,晚上进行一番激烈战斗后,房子的天花板倒了,上面是一个看台。隔天清理天花板垃圾后,晚上莎拉又过来,唐已经拒绝,但晚上见到老婆,突然又变成舞女,最后又变了一个女怪物。

    早上朋友麦洛来到帮忙修理房子,晚上喝酒时店主又说唐用豪宅换妓院。隔天莎拉又出现跟麦洛说是唐助手,唐威胁莎拉不要再来,被麦洛发现后坦白,麦洛是唐老婆丽慈的朋友,唐出门买材料。

    麦洛跟着一颗珠子走到地下室,被莎拉色诱打掉眼睛后想爬走,在楼梯口又见到女怪物。唐回来不见了麦洛,用手机跟麦洛道歉,麦洛手机却回复说没事。跟老婆视频说看到有人,装了摄像头。对面邻居又来大概也说了下房子的情况,每个地方都有个性,有些很差劲,需要强人,才能唤醒它们。

    接着自己的狗狗也在洗衣机发现了,报警,摄像视频发现狗走过,警察说没有强行入室痕迹,也没有挣扎痕迹。

    莎拉再来,唐杀了莎拉,包了起来抬上看台的,老婆来视频,后发现莎拉不见了,在一间房间看到一些鸟面具男和小女孩一起的涂鸦,第二天到处砸房子,发现麦洛的头在墙里,也有类似心脏的,和女怪的头,最后被女怪用一个玻璃珠穿进身体,从脚一直上到眼睛,唐用刀割,女怪物掉下更多珠子后一片黑。

    老婆来到,没人在,在墙洞里发现报纸说,警察突袭妓院,找不到尸体,又见到莎拉,邻居过来闲聊几句,丽兹在屋里洗手间洗手盆的流水孔见到头发和眼睛,过去邻居家,说唐是个混蛋,骗取客户退休金,差点进联邦监狱坐15年牢,自己怀孕,他劈腿,然后时候买房子是第二次机会,邻居问问什么留下,丽慈说其他更差劲,邻居说

    生活是一系列的选择,有因必有果。这所房子会测试男人,在那边也有幸福家庭等等,他们从来没承认那屋是家,区别仅仅在于搬入者的性格和决心。邻居建议丽慈老公和孩子远离房子

    回到房子,见到以前妓院的景象,舞女和一个戴鸟面具的在房间跳舞,人们在看台看,出来见到莎拉,莎拉说,面具男和舞女玩了几个月,杀了她,扔到铁轨,当他杀了莎拉,尸体没离开过房子,她是明星,但没人怀疑她的失踪,女人的爱,是男人的力量,用刀追丽慈,丽慈躲进房间反锁,见到老公,老公撕开表皮,舞女出现,跑出房间下楼,怪物女从插座出来,丽慈用锤爆头,莎拉抚摸怪女头,丽慈出房外。

    邻居已坐在外面,说生活是一系列的选择,你不能指点别人的对错,她不能劝别人离开房子,正如那些女孩不能劝别人离开我的教堂,我们只需列出选项,任人选择。

    丽慈说这是测试,更像肮脏的游戏,邻居活是的,但规则不是她定的。

    后来找出尸体,丽慈和邻居一起安葬,六个月后,丽慈和小孩生活在房子里,丽慈离开小孩房间,小孩天花孔露出老公的脸。

    之前已经说过会测试男人,莎拉她们没想过杀丽慈吧,不然早就可以杀了,像杀麦洛那样出其不意,或像杀唐那样用玻璃珠。

    那个怪物女是看台上给玻璃珠的那人吗,是怎么形成的?

    12115152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