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49946
  • 曾于里
    2021/12/20 20:48:35
    《雪中悍刀行》到底行不行?

    前三集一定得撑住,节奏一定不要拖

    前三集一定得撑住,节奏一定不要拖

    【详细】
    1408049
  • 怪味豆
    2020/9/27 16:38:39
    看故事 了解平等自由的爱情观

    1 真正的爱情,最基础的,至少要建立在双方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自由的情况下。如在故事里所见,男女双方没有同等自由,一方能够决定另一方自由。行动的自由都没法保障,精神上的自由更无从谈起了。没有行动自由,没有精神自由的大前提,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2 真正的爱情,还要建立在个人能够有独立的思维,独立判断和独立选择的情况。女主连自由行

    1 真正的爱情,最基础的,至少要建立在双方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自由的情况下。如在故事里所见,男女双方没有同等自由,一方能够决定另一方自由。行动的自由都没法保障,精神上的自由更无从谈起了。没有行动自由,没有精神自由的大前提,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2 真正的爱情,还要建立在个人能够有独立的思维,独立判断和独立选择的情况。女主连自由行动都能随时被人牵制,自然也难独立决定自己的事情,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和见解的机会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自主思考,判断和行动,需要看人脸色,违背自己的意愿,逆来顺受,只能形成一种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3 封建系统的男权社会下,很难产生真正的爱情。以封建社会作为故事背景的爱情故事,男为一家之主,有所有控制权,没有平等沟通,很难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缺乏平等尊重的关系,不能建立真正的爱情。当事情的评断,赏罚奖惩,都完全由一人决定时,也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4 长时间的隔离孤立囚禁,以死亡威胁恐吓,以及让当事人自己被亲人遗弃,是洗脑所用的通用技巧。长时间隔离孤立,导致不能接触外界信息,知识,以及应有的社会和家庭的帮助;以死亡威胁恐吓,受到心理压力和折磨,容易导致精神崩溃,身心受到创伤,没有安全感,到达极限状态,打破个人界线; 原本相信的东西被瓦解,变成另一种人,而不是自己。这种被洗脑的情况,不是爱情,也不会产生真正的爱情,这是操纵。

    5 电视剧给的启发:看完以后告诉自己,完美的爱情故事,完美的人设只是编撰出来的故事。真实世界里对方如果是这样的人,那么你只是关系中的牺牲品!

    【详细】
    12880770
  • 天边
    2021/10/29 19:18:40
    《PT218的叛军》意思不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记得小时候看“打仗”的电影,正面角色肯定是浓眉大眼,一身正气,土匪汉奸肯定是獐头鼠目,神行猥琐,女特务肯定是美女蛇等等,小时候看的战争片,特定场景多为正面角色轻易打不倒,就算开枪打到了,一般身中数枪不死,就算是牺牲,临死前一般是交这月的党费,或者用尽全身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记得小时候看“打仗”的电影,正面角色肯定是浓眉大眼,一身正气,土匪汉奸肯定是獐头鼠目,神行猥琐,女特务肯定是美女蛇等等,小时候看的战争片,特定场景多为正面角色轻易打不倒,就算开枪打到了,一般身中数枪不死,就算是牺牲,临死前一般是交这月的党费,或者用尽全身气...  (展开)
    【详细】
    13960252
  • perceptor
    2014/9/13 13:26:54
    谁动了我的迷宫
    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的,比如说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近一个月上映影片中的确无甚可看而本片的名字和海报还有点意思,于是冲着科幻悬疑惊悚的分类和imdb 8+的评分跑到电影院。

    影片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不出所料仍旧是标准爆米花类型片,在视觉效果,节奏及情节设置上都可圈可点,科幻这一要素其实并没有存在感,惊悚做得不错——当然是美式传统的一惊一乍风格(这点其实是为情侣观众服务的),而作为重点
    消费很多时候是需要冲动的,比如说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近一个月上映影片中的确无甚可看而本片的名字和海报还有点意思,于是冲着科幻悬疑惊悚的分类和imdb 8+的评分跑到电影院。

    影片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不出所料仍旧是标准爆米花类型片,在视觉效果,节奏及情节设置上都可圈可点,科幻这一要素其实并没有存在感,惊悚做得不错——当然是美式传统的一惊一乍风格(这点其实是为情侣观众服务的),而作为重点的悬疑虽然在影片中被不遗余力的渲染,但对个人而言,还是被观影中强烈的既视感稀释了。当看到影片不出意料的所谓“披露真相”的结尾,更是唤醒了并不久远的记忆——这完全就是又一部的电影版幸存者游戏嘛。很高兴又见到你们:饥饿游戏,分歧者,心方慌……

    虽然俗套的设定也很多,略感欣慰的是没有同类型片中生硬的恋爱狗血三角情节,也没因为主要人物都是男生而迎合潮流故意走基情路线。作为片长近两小时的一部电影,采用了以男主为主视点的线性结构,虽然设置简单,但无疑带入感会更强。考虑到从影片中后段就透露出的“肯定会有续集哦”的强烈暗示,作为系列的第一部电影在出场人物及故事背景的铺陈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相比饥饿游戏第一部的冗长沉闷的前奏要自然地多。简单说来,整个故事就是一句话:被失忆的一群男生和一个女生被放入了一个巨大迷宫,在男主的带领下大家协力脱离了迷宫。再加一句的话:这个迷宫是故意测试他们用的第一关,他们以后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片名是The Maze Runner,音译过来是“这妹子软呐”,可惜只出现了一个妹子Teresa,而且不但说不上软,在戏份上除了依靠男主推进下剧情连基本的存在感都刷不到,反倒是男孩中的各位个性突出光彩熠熠。男主Thomas最突出的特点是勇敢无畏,当然自身的主角光环必不可少,另一个让其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其实是他本身曾经作为整个测试的管理人员,虽然被洗了记忆,但毕竟还有残存部分,根据心理学理论,这些经历至少会令其心理方面比其他作为小白鼠的男孩们准备更充分,这些可以统统归结为外挂。整个男孩团体Gladers(这个词应是源自迷宫中林间空地Glade)的头羊Alby是个典型的领袖,成熟稳重有大局观且乐于牺牲,遗憾的是为了突显男主的作用不但因中毒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躺尸状态,更是在刚刚恢复后就被夜袭的迷宫怪兽Griever拖走吃了便当。Alby的副手Newt则是萌点十足的角色,性格阳光,比其他人也更有亲合力,重要的是明事理——站在主角一边。Runner小队的队长Minho,乍听名字还以为是中国人(之后想到了春晚时很火的李敏镐......),整体气质属于寡言少语的实干派,虽说曾面对怪兽Griever弃了男主跑路似乎有点不光彩(没有主角光环的话是谁都得跑),但本质上却勇敢坚定,不然也不会为了救Alby而选择被困于迷宫。小胖子Chuck是团队吉祥物,主要作用是卖萌,可惜偏偏要把护身符让主角交给其父母——这明显是树死亡旗帜啊喂。当然还有Gally,为了戏剧冲突而不得不出现的反派偏执狂角色,Bully(类似胖虎)的气质十足却是个害怕破坏规则的保守派,总是难得地一直坚持损人不利己,这种性格特点也只好说是剧情需要了。其他一些龙套表现也还好,包括倒戈的Jeff,中毒的Ben(一直不明白既然中毒后就能恢复记忆,为啥Alby不选择告诉大家主角的身份,Ben可能是被病痛折磨到连“你们听我解释”都没法说,但Alby……嘛,剧情需要~)。稍遗憾的是,虽然人物塑造都很生动,但除与男主外,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什么交叉,略显单薄。

    The Mazer Runner即迷宫行者/跑者,顾名思义的话本应展现身处迷宫中各色跑者们的绝境求生,因此原以为对于探索神秘迷宫的过程能有更多笔墨。但比起这种更具有游戏漫画风格的展开方式,影片则选择了另辟蹊径:勇猛无畏且幸运和闪避技能加满的男主在迷宫的第一晚,在从未踏足迷宫的情况下面对高等级的野生怪兽便能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有惊无险地将Griever斩于马下,前无古人地全身而退之后还成功升级专职为Runner。在惊心动魄间我们也得以一窥迷宫的原貌,其实就是各种可以移动的石块而已,除去怪兽的话基本无甚玄机。而之后Minho更是直接把男主带到作战中心: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地图绘制完毕,迷雾全开;坏消息是没有出口。当然山穷水尽处总是聪明过人的男主柳暗花明时,从Griever残骸上找到的不明物体偏偏还有个数码显示的7在上面,然后二人按图索骥地成功找到了唯一可能的出路即怪兽的巢穴。至此为止,迷宫本身的秘密已荡然无存,最后除了血战Grievers,输入的密码更是有些凭空飞来。男主的探索简化成Easy模式下的RPG:进入迷宫——杀怪升级——得到谜之物品——升职Runner——地图全开——检查谜之物品发现数字——找到怪兽巢穴。这种线性解法在推理测试中基本等于送分题(反正是压力测试不是智力测试= =),看似简单,但关键却在于要杀怪,这一点确实其他缺少主角光环的人从来没敢尝试甚至想象的。

    贯穿全片,这个庞大而幽邃的迷宫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被困的人们心理的震慑,这种震慑对于失去记忆而来到了一个完全未知世界的年轻人们而言尤为强烈。因为未知,所以恐惧。未能在闸门关闭前回来而被困迷宫中的同伴一夜之后便踪迹全无,而猎杀他们的游曳在深夜迷宫中的怪兽Grievers就成为了迷宫最恐怖的一面,化作其他人的噩梦和压力来源。一次次将了同伴的名字从石墙上划去之后,这些被困的Gladers从死亡的印记中得到了应对之策——一套能令大家存活下来的秩序,其中的一条就是不能私自进入迷宫。安全第一,哪怕这意味着永远无法逃脱,直到开了外挂的主角出现……这些内容其实映射着很多悬疑惊悚类作品的共通特点——苟且偷生还是直面恐惧寻求出路。迷宫这一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年前一部出名的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且折射出的心理也十分类似,即如何面对改变。那本书里的小矮人之一处事悲观,害怕现有生活的变革;另一个则认为变化会带来更好的结果于是积极适应。道理非常简单,但无论是在寓言中还是在电影中,总还是有很多人会被框架教条束缚。

    对于单独个体而言,需要改变自身的思维定势和固有观念虽然不宜,但只要选择尝试可能只需电光火石一念之变便能峰回路转;可在群体中,还有更强大的来自世俗的力量,规则秩序道德法律,这些是植根在他人意识深处的东西,面对这些束缚要做出改变则需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在Minho搀扶着Alby向迷宫入口举步维艰时,在闸门即将关闭的时刻,所有人却只能在门外竭力地加油鼓劲却无人上前伸出援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对于迷宫的恐惧,但对于破坏规则而受惩罚的恐惧也一定暗暗地拉住了他们的身躯。男主Thomas是个例外,是个规则破坏者,而且像很多规则破坏者一样拯救了大家。很多时候我们讥讽Gally之流(不包括Gally后来的中毒犯病)的改革反对派,只是因为我们站在了上帝视角:我们知道主角不会死,电影肯定会有好结局。但现实中,Gally们才是大多数人,他们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他们看到的是同伴的死亡,如果留下可能还会多活些日子。以本片而言,主角们的光环的确了不起,遭受了一次侵入后的系统居然不会保持关闭,用来逃出的密码顺理成章的就是八个区域的开启顺序而早就被Minho摸清——后面我们知道这些都是测试的一部分所以需要保证幸存者的存活就不足为奇。如果仅仅就概率而言,当然留在原地的人可能并迷宫中搏命的人存活更久。像斯蒂芬金改编电影《迷雾》(The Mist)中,主角选择勇敢地逃出求生却迎来了悲剧的结局,因为胆怯而选择坚守的人却得救了。害怕,从众,保守,其实只是演化赐予我们的保护措施。

    但,还是有人要放弃安逸质疑规则,还是有人会将1%的成功几率至于99%之前。在对边界条件所知有限时,虽然有智慧来判断行动的可行性是成功的条件之一,而有勇气去行动才是前提。像电影中倡导的"at least we die trying"一样,即便有人选择乐天知命,有人像Gally一样因胆怯而拒绝离开,还是会有人同Thomas等人一样不满足于当下而选择变革,无论成败,他们都是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开路者,都是将生命的意志燃烧的先驱,这也是无数文艺作品试图传递的信息和基本精神。

    最近几年,此类作品似乎很有市场,从小说到电影,《分歧者》、《饥饿游戏》等很多都是类似的主题:青少年,末世危机,反乌托邦……TV上一直都存在Survivors这类挑战人类在极限条件下应变的节目。除了现代人现代化安逸物质生活下的原始渴望之外,原因之一自然是类型受众的年龄比例一直在向年轻化靠近,从2010到2012,美国24岁以下观影人群比例从27%升至30%,年轻人为主角的片子自然市场会更大些。而末世危机这种主题也一直是Sci-Fi界的主流之一,没办法,世界是越来越好哪里去找戏剧冲突呢;此外,受金融危机、社会现状的影响,新生代的年轻人似乎对未来的悲观情绪也越来越重(根据一起在美国的调查),此类题材可能也更加贴合受众的心理。这类作品一多,感觉上创造过程可能都很相似:先构思好一个场景,比如生存游戏,或迷宫,或派系,然后统统扔到末世之后的未来去,至于让这些可怜的青少年受折磨的原因以及为啥采用这种形式的理由随便想一个就是。比如为啥要制造压力需要盖迷宫(根据影片结尾来看这个动机可能掺了假)?采用科技手段如模拟刺激不是更经济实惠?钱太多,地太多,未来科技太玄幻,工程建设有回扣……这和诸多推理小说中常见的简单目标背后的惊天设计(比如盖个楼只为杀个人)一样如出一辙,将传统而略显老套的礼物用炫丽夺目的复杂度和噱头包裹。不过只要有趣,这些便都是不需在意的细节而已,就如同异彩纷呈的生物形式不过出于基因单纯的复制目的,更令人关注的总会是表现手法和发展过程,遑论很多人只是来找刺激或看脸的啦。
    【详细】
    70614084
  • 世道疾苦救度
    2020/9/11 13:41:14
    请不要这个编剧,显摆其知名著似!电视剧不好生拍,却扯上那些时代!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那些没秩序的片,你就不要故弄虚——我们没有好评的,心里早已畜足待!百科里都没年龄,贴吧讨论都不实!女主演得还可以,尽管武打层次差。、 请不要这个编剧,显摆其知名著似!电视剧不好生拍,却扯上那些时代! ……………………………………………………,,,,,,,,,...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那些没秩序的片,你就不要故弄虚——我们没有好评的,心里早已畜足待!百科里都没年龄,贴吧讨论都不实!女主演得还可以,尽管武打层次差。、 请不要这个编剧,显摆其知名著似!电视剧不好生拍,却扯上那些时代! ……………………………………………………,,,,,,,,,...  (展开)
    【详细】
    12860253
  • 迷影虫
    2018/5/20 21:06:45
    不孤独的人才是可耻的

    虫子爸无剧透影评之强尼凯克十分给8分推荐人群 非单身人士张楚曾经有首歌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看完强尼凯克,我想唱这首歌,不过歌词要改成不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可耻的,我不寻找,我不依靠,我就是非常的骄傲。脑洞影评看完电影我恶意的想去寻找无限手套,响指一打,单身狗都好好的,不单身的灭掉一半,社会重组,留下的人才是可耻的。

    虫子爸无剧透影评之强尼凯克十分给8分推荐人群 非单身人士张楚曾经有首歌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看完强尼凯克,我想唱这首歌,不过歌词要改成不孤独的人才是真正可耻的,我不寻找,我不依靠,我就是非常的骄傲。脑洞影评看完电影我恶意的想去寻找无限手套,响指一打,单身狗都好好的,不单身的灭掉一半,社会重组,留下的人才是可耻的。

    【详细】
    9382165
  • uniling
    2015/10/2 23:32:12
    評評電影 , 說說人生
    我爲什麼看這部電影?
    一瞬間 => 麗江小倩 => 馬融 => 第一眼愛情

    值不值得找出來看呢?
    值得, 起碼在我看來, 有貨.

    從他們四人的夢想來看就已經包羅了絕大多數的受衆.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是抽象的特點集中表現, 很多人喜歡挑刺, 劇情經不起推敲之類的, 那我建議你不要看了, 生活經得起推敲, 你卻不願意去推敲生活.

    <
    我爲什麼看這部電影?
    一瞬間 => 麗江小倩 => 馬融 => 第一眼愛情

    值不值得找出來看呢?
    值得, 起碼在我看來, 有貨.

    從他們四人的夢想來看就已經包羅了絕大多數的受衆.所以有很多地方都是抽象的特點集中表現, 很多人喜歡挑刺, 劇情經不起推敲之類的, 那我建議你不要看了, 生活經得起推敲, 你卻不願意去推敲生活.


    四個好朋友, 其中一個要結婚了, 故事展開.

    甲 夢想成爲大律師, 談戀愛, 但是絕對不結婚

    乙 夢想有大舞臺, 在上面唱歌給很多人聽.

    丙 夢想遠離城市, 生活在大自然中, 花草鳴蟲作伴.

    丁 夢想賺很多很多錢.

    相關信息就介紹到這裏, 不再透露劇情.

    影片不長, 但是就是讓這多線並進, 最終發生交集. 其敘事能力很不錯,

    能一句話說清楚的絕對不給兩個鏡頭.

    影評唯一留有懸念的就是其中一女,這個思想估計也是這位女導演最想

    表達的. "我遇見了你,所以我選擇放下身邊的一切去流浪, 如果有緣, 我

    們還會再見", 一見鍾情之後, 該怎樣? 這是絕大多數人思考過的, 或許

    我們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 但是此女卻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結局

    又如何?沒有說,也許......也許......留給觀衆自己去想,去體會.
    【详细】
    7614656
  • 树儿
    2018/4/18 22:41:55
    表达主题和表达方式的错位

    1、献给老上海和老上海电影(城市与胶片)的挽歌,建立在城市的今夕对照与电影人的今夕对照上,出发点是好的。

    2、电影中的上海,不是《小时代》里的摩天大楼与灯红酒绿,而是石库门拆迁区的奋斗青年,因为老上海人说,旧上海,哪那么多经理、太太、小姐,最多的还是寻常百姓。这种环境与人物的设定,与《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一脉相承。只是,那时的电影人,尽管物质匮乏,无论于电影还是于

    1、献给老上海和老上海电影(城市与胶片)的挽歌,建立在城市的今夕对照与电影人的今夕对照上,出发点是好的。

    2、电影中的上海,不是《小时代》里的摩天大楼与灯红酒绿,而是石库门拆迁区的奋斗青年,因为老上海人说,旧上海,哪那么多经理、太太、小姐,最多的还是寻常百姓。这种环境与人物的设定,与《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一脉相承。只是,那时的电影人,尽管物质匮乏,无论于电影还是于爱情,有一种飞扬的浪漫与赤诚,这一点在赵丹这个人物身上格外明显,也是那一代电影人的精神写照。倒是今天的青年,虽然物质条件比旧时好多了,反倒在城市里生活得压抑而苦涩,无论事业还是爱情,都缺少那种飞扬的神采,两位演员都没能把这点演出来。当然,导演或许要的就是这种对比。朋友看完说觉得压抑。

    3、聊到表演,不得不说选角。女主没选袁泉,算一个巨大的遗憾。袁泉当初被彭导发掘去演《上海纪事》,后来又演了关于黄宗英的《上海伦巴》,和老上海及老上海电影结下了奇妙缘分(后来有了《电影之歌》和《罗曼蒂克消亡史》),至今也是我眼里最接近老上海电影人的超有彼时神韵的女演员,似乎自带一种热爱电影的复古体质。不过主创透露,彭导首选袁泉,但作为职业演员的袁泉很清醒,她的年龄,已经与角色的相差较大了,所以推荐了别人。

    4、拆迁的环境与环境声,让置身其中的男主的房间像一个废墟中的绿洲(蓝绿主色调),这让故事蒙上了童话色彩。但男主那考究的房子和神秘的放映间,甚至墙上的海报和特意给出镜头的白手套,都仍然只停留在表面,我们还是没能找到男主、女主真正热爱赵丹和黄宗英的细节,尤其是女主,只看一张照片和一本传记,就能和黄宗英对话,缺少太多铺垫。包括肖雄饰演的导演也是,没有让我们看到他们怎样热爱以及为何热爱,这一点很遗憾。也让导演的理想主义不够扎实,框架在,气虚了。

    5、说到虚假,两位主人公虽说是都市蚁民,但没有生活质感,没有细节铺垫,朋友说他们买了那么多笼包子,没吃完都不打包,不科学。也因为这一点,两个人物立得不扎实。但这种超级生动的生活质感,恰恰是赵丹左派电影的鲜明特质,所以,尽管导演模仿《马路天使》设置房东,设置抱小孩,设置“你的嘴巴臭死了”的台词,却依然无法让人物有神儿。

    6、立意是好的,但表达太直接了,一上来就让女主看《小时代》,穿顾里同款,拉LV皮箱,太刻意了,还常常忍不住借台词说教,表达太急切了。

    7、现实故事、纪录片内容、纪录片采访现场、纪录片故事还原、故事片拍摄现场、老电影片段、梦境,太拼贴了,也太杂了,黄宗英讲述的故事,似乎没必要还原。梦境那段,因为前边铺垫不足,太突兀了,跳戏。

    8、一个感想:无论表现老上海,还是老上海电影,重点其实是那个精气神儿,尤其是赵丹与黄宗英,有他们特有的人物神采。今天的城市和今天的人物没有这种神韵,便导致某种程度上无法实现今夕对话,似乎处处格格不入,便也没了观众进入的空间。

    9、一插曲:陪我觀影的是室友,回家路上我告訴她,當初選中租現在的房子,就是因為一進門就看到了陳舊的桌子上《大眾電影》的封面,而封面人物肖雄正是片中飾演紀錄片導演的那位女士。

    【详细】
    9305134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