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低调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凯莉·赖卡特(Kelly Reichardt)向来以拍摄女性题材而备受关注,《温蒂和露西》算是较多观众熟知的一部,而此后的《米克的近路》和《某种女人》更是坦然地露出女性主义的尖锐锋芒。不过,资深影迷一定不会忘记,她早期是凭一部描写男性情谊的细腻作品 朴实低调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凯莉·赖卡特(Kelly Reichardt)向来以拍摄女性题材而备受关注,《温蒂和露西》算是较多观众熟知的一部,而此后的《米克的近路》和《某种女人》更是坦然地露出女性主义的尖锐锋芒。不过,资深影迷一定不会忘记,她早期是凭一部描写男性情谊的细腻作品《昨日欢愉》而在独立电影圈崭露头角。没想到时隔十多年,她再次回归男性主题的创作,这部新作《第一头牛》和《昨日欢愉》可谓一脉相承,在特殊时代背景下表现两位不同种族与身份的男性之间的深厚情谊。 赖卡特将这个主题放置在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蛮荒之地,想必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结果。镜头温情脉脉地瞄准了两人关系的发展过程:偶遇、消除芥蒂、联手合作、失散、重聚,两人在这片旷野树林和荒地上相互依存和扶持,显然这不是李安镜头下的《断背山》,尽管这部作品里女性角色比前者还要稀少。令两个身份背景截然不同的男人走在一起的原因是创业,在物质匮乏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谁先获得原始积累,谁便是领先一步的胜利者,各种不道德的肮脏手段可谓层出不穷。两位男主角偷牛奶而在糕点生意上获利的情节,令片名《第一头牛》的寓意呼之欲出,换成更通俗的“第一桶金”或许能直击核心。这种迄今为止仍受美国人崇尚的“走捷径致富”的精神无疑是影片讽刺的矛头。 看完电影,很受震撼,暴力与优雅、亲情与利益的对立与统一,人性善恶、因果宿命的警匪战斗。剧情不表,随意总结,一家之语,自己乐意。阿猜:好父亲,为了守护患病的女儿一直不放弃苦苦追寻,心地善良,坚守良知,终有好报。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阿杰:香港卧底探员,正直勇敢,拥有一身好功夫,奉命潜伏,被识 看完电影,很受震撼,暴力与优雅、亲情与利益的对立与统一,人性善恶、因果宿命的警匪战斗。剧情不表,随意总结,一家之语,自己乐意。阿猜:好父亲,为了守护患病的女儿一直不放弃苦苦追寻,心地善良,坚守良知,终有好报。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阿杰:香港卧底探员,正直勇敢,拥有一身好功夫,奉命潜伏,被识破后忍辱负重以伺良机,不惜自残只为向外传递消息,时刻不忘伸张正义,可谓忠肝义胆。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狱长:反派黑监的狱监狱长,拥有一身好功夫,利欲熏心,害命只为谋财,视狱犯生命如草芥。为人心狠手辣,十恶不赦的坏人。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飞刀杀手:洪先生的贴身保镖。无需台词亦能无线炫酷的反派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华哥:阿杰的叔叔兼上司,大智慧大勇敢,一直是阿杰的精神鼓舞力量。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莎的干爹:爱钱,也爱兄弟,良知未泯。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洪先生:跨国贩卖人体器官的犯罪集团的幕后首脑,睿智隐忍,心狠手辣。生命值:★★☆☆☆武力值:★☆☆☆☆耐久度:★★★☆☆敏捷防:★☆☆☆☆幸运值:☆☆☆☆☆鼓舞值:★☆☆☆☆帅气值:★★★☆☆洪弟弟:略一众警察:略莎:热爱生命的好孩子生命值:★★★★★幸运值:★★★★★鼓舞值:★★★★★美貌值:★★★★★ 时隔三年,我终于将自己在中学时代没有看完的tri.看完了。怎么说呢,没有想象中的失落和气愤,中学时不满的望月芽心和缅因猫兽,现在看来也只是同情,那种拖累伙伴或者想帮助自己的伙伴却无能为力的感觉,相信不少人会感同身受。不是每个人都像那八个孩子一样,有着由被无数个大冒险和拯救世界的经历充斥的童年。老粉都知道,tri.说到底就是在卖情怀,但随着第六章的结束,随着主角们 光叔 爱酱 宫崎 时隔三年,我终于将自己在中学时代没有看完的tri.看完了。怎么说呢,没有想象中的失落和气愤,中学时不满的望月芽心和缅因猫兽,现在看来也只是同情,那种拖累伙伴或者想帮助自己的伙伴却无能为力的感觉,相信不少人会感同身受。不是每个人都像那八个孩子一样,有着由被无数个大冒险和拯救世界的经历充斥的童年。老粉都知道,tri.说到底就是在卖情怀,但随着第六章的结束,随着主角们 光叔 爱酱 宫崎桑他们的butterfly的结束,最后神圣计划的滴声,我做了和自己童年的告白,也准备好了迎接有着无限可能却须对每一个选择负责的明天,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肖恩先生25年 上小学的时候,某位同学家里有一台录影机。 每个周末,几个同学就凑在一起,三角五毛的攒租带钱,然后挤在21英寸的长虹面前,将这部片子翻来覆去的看。 那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周星驰的喜剧片和成龙的动作片。第一次看《 原文发布于公众号:肖恩先生25年 上小学的时候,某位同学家里有一台录影机。 每个周末,几个同学就凑在一起,三角五毛的攒租带钱,然后挤在21英寸的长虹面前,将这部片子翻来覆去的看。 那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周星驰的喜剧片和成龙的动作片。第一次看《醉拳2》,大家反复看了四遍,才摇摇晃晃的各回各家。 回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两个画面是成龙喝醉被反派光屁股吊起来示众,以及他被反派一脚踹进火红滚烫的碳炉里…… 它被这样刷一星,我就觉得它活该。因为,《余欢水》黑的又何止是女权呢?《余欢水》得罪的群体太多了,得罪的人太多了,它像一把剪刀,把这个社会伪善的、虚伪的、谎言的一面通通剪开,漏出里面的卑鄙,残忍,下流,像是一个耳光,打在每个观众的脸上。就这样的剧,能不遭人恨吗?黑职场以前余欢水是师父,结 它被这样刷一星,我就觉得它活该。因为,《余欢水》黑的又何止是女权呢?《余欢水》得罪的群体太多了,得罪的人太多了,它像一把剪刀,把这个社会伪善的、虚伪的、谎言的一面通通剪开,漏出里面的卑鄙,残忍,下流,像是一个耳光,打在每个观众的脸上。就这样的剧,能不遭人恨吗?黑职场以前余欢水是师父,结果徒弟混好了,不仅对师父不敬,而且还处处故意揭余欢水的短,故意给他难堪。后面余欢水当了经理,徒弟又马上来溜须拍马,人情冷暖,活脱脱的就是契科夫的小说。整个职场,乌烟瘴气。从早上跳早操、喊口号、搞企业文化,到迟到扣钱,冒领公物礼品;老总在办公室斗地主,后面挂着厚德载物;经理在调戏女主任,对下属极尽剥削,又聪明又狠毒。哪怕不扯贪污电缆的那点事,这也是个动物园呐~这黑的是一个职场吗?这是把现代公司的糟粕黑了个遍。多少观众看到这部剧,不会想到自己?黑教师孩子闹矛盾,受欺负,老师不问青红皂白。她难道不知道自己冤枉了孩子么?她根本不关心事实,只想着你把人打伤了,闹出事我老师要承担责任。只要其他孩子受伤的事可以私了不闹大,其他的,都随便。而老师的办公室里,还挂着优秀班主任的红旗。这黑的是单个老师吗?这是把中国的官老爷、公权力,那点和稀泥,推诿,不敢承担责任的样子给黑了个遍啊。我治不治的了事不要紧,我治的了你就行了。熟悉吗?而这,还只是这部剧里的一个小插曲,一转就过,丝毫不停留。要不怎么说高级呢?黑中产阶级栾冰然夸余欢水装修有品味,墙上的大理石和澳洲土豪家里的一样。余欢水反问,土豪家里装的和我一样,跟它有没有品味,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呢?简简单单两句台词,就把中产阶级攀风附势,假装有地位有品味的那点本质给勾勒出来了。中产阶级的一切都是为了虚荣的地位和心理安全感,付出大量的精力其实只是表面功夫,然并卵。这个讽刺点在剧中真的就只有这两句台词,比上面老师那个插曲还短,可见这部剧的功力之深厚,不露声色,简直就像一部新《围城》。到了最后,大家比赛谁更卑鄙,栾冰然说自己加入慈善一开始只是为了接触有钱有势的人物,这才把中产阶级给黑到底了。不信?试试栾冰然倒过来读是什么?黑媒体电视台为了挖掘大新闻,那真的是像是狗闻到了臊味,鲨鱼尝到了血。因为余欢水勇斗歹徒,又身患癌症,所以这个感人的故事电视台要多注重有多注重。他们那个殷勤的样子,加上白主任那段自我独白,真叫我拍案叫绝。说实话,这部剧每集我都看得拍桌子!这部剧黑的是一个电视台吗?黑的是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啊!!黑慈善全康集团100万赞助余欢水,那是因为被英雄感动吗?10几个分公司不停的报道,那不就是冲着舆论,给自己集团作广告吗?慈善?生意。黑群众我一直觉得群众里有坏人这句话是错的。群众哪有坏人智商高呢?不言而喻,群众都是些乌合之众,都是被随意耍弄的蠢货啊得了,一句话,硬是把所有群众也给黑了。黑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到最后就是金钱往来,利益分配。剧中余欢水和老婆两个人有感情吗?剧里讽刺婚姻的情节,那真是要多少来多少。现实里有真感情的夫妻,又有多少呢?(您可以看看我知乎上关于婚姻的回答)黑原生家庭余欢水爸爸这个角色,我就不多说了,整个一出滑稽大戏。黑狗粉,黑物业,黑装修前两集的狗粉真的只是黑狗粉吗?她惹人厌只是因为她养狗吗?那是把社会上低素质的人群都黑了啊。黑社会这个剧,主角就是一个滑稽的小丑,因为偶然直面生死,所以突然醒悟。看着依然沉睡昏醉,利来利往的这个喧嚣尘世,感到无奈。主角一开始满嘴谎言,到最后句句真话都没人信。他唯唯诺诺,心有愧疚的时候,四处被人欺负。反而开始犯浑,开始不怕死了,人人都怕他。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干干净净的,每个人都有黑点。反而最后是贩卖人体器官的,做生意最讲诚信。反而最后是穷凶极恶的杀人犯,虽然文化素质低又凶残,却有着几分磊落。可笑么?最后每个人都讲自己内心最卑鄙的事情,反而是黑社会大哥说了句,你们这些人走在街上,谁能看出你们心里是这么龌蹉。盗亦有道的黑社会,都嫌你们脏。这部剧,作为一部黑色幽默式文艺作品,真的是把现实扒个精光。栾一直问余欢水,你信什么?信上帝?信金钱?什么才能救赎你?余欢水最后领悟了,我虽然卑鄙,但只要我有勇气承认自己卑鄙,我就还有得救。而那些依然伪善、依然虚荣、依然假装自己是英雄其实满嘴谎言的人,已经没救了。这部剧,黑的是整个社会,黑到了人性的灵魂深处! 绝对的童年回忆! 家里有这个dvd碟,印象中小时几乎是每个周末都会看一次,以致于我跟我的老母亲都把每一句台词背下来了。 直到现在我都“三张几野”,还经常在重温这部电影,在日常生活中常跟老母亲说里面的台词,“类个系个谜”“掂过四条咸鱼返中东”“我想我已经爱上了她” 绝对的童年回忆! 家里有这个dvd碟,印象中小时几乎是每个周末都会看一次,以致于我跟我的老母亲都把每一句台词背下来了。 直到现在我都“三张几野”,还经常在重温这部电影,在日常生活中常跟老母亲说里面的台词,“类个系个谜”“掂过四条咸鱼返中东”“我想我已经爱上了她”……那种懂得港式粤语的快乐,也只属于我们母女才懂的默契。 现在回看才发现97年前的港式电影拍摄还是很大胆的,许多台词怕是现在都不能过审。但是就是这种大胆和接地气的港式电影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总之这部电影会一直存放在我的电脑里无限次回放?? 1.《Instruction》王珂个人直拍 真的太耀眼了,神级舞台,眼里完全看不到别人,哭哭哭,整容般的舞台表现力,进步太大了!小公司的无名之辈,放在这么多练习生里面,竟然像被打磨的珍珠一样大放异彩。也许,只是需要一个环境,一个机会,一些包装。太可惜了,就这样默默无闻被淘汰了。 1.《Instruction》王珂个人直拍 真的太耀眼了,神级舞台,眼里完全看不到别人,哭哭哭,整容般的舞台表现力,进步太大了!小公司的无名之辈,放在这么多练习生里面,竟然像被打磨的珍珠一样大放异彩。也许,只是需要一个环境,一个机会,一些包装。太可惜了,就这样默默无闻被淘汰了。 我太喜欢那些老去的、难以追寻的回忆和坐标,和伙伴一同在大海里流浪一同寻找归处,独属于孩子们的痛苦与挣扎,还有巨浪前也绝不松手的勇气。比起石田祐康导演的前作《企鹅公路》,它展现了更细腻的儿童心理描绘,以及对旧时代的关怀。 它调动起我对旧物的怀念和其他类似的个人情绪,但也必须承影片在叙事上的崩塌,这两个小时的故事里 我太喜欢那些老去的、难以追寻的回忆和坐标,和伙伴一同在大海里流浪一同寻找归处,独属于孩子们的痛苦与挣扎,还有巨浪前也绝不松手的勇气。比起石田祐康导演的前作《企鹅公路》,它展现了更细腻的儿童心理描绘,以及对旧时代的关怀。 它调动起我对旧物的怀念和其他类似的个人情绪,但也必须承影片在叙事上的崩塌,这两个小时的故事里还是有不少缺憾和不成熟的尝试。 大年初一去看了《奇迹·笨小孩》的首映,本以为是一部热闹喜庆的贺岁电影,没想到泪点之绵密,一度让我用完了手头所有的纸巾。 这部片讲的是草根逆袭的故事,非常具有“深圳特色”。而深圳对我来说,是一个最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陌生,是因为在这里度过了廿载春秋,依然难以参透在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背后 大年初一去看了《奇迹·笨小孩》的首映,本以为是一部热闹喜庆的贺岁电影,没想到泪点之绵密,一度让我用完了手头所有的纸巾。 这部片讲的是草根逆袭的故事,非常具有“深圳特色”。而深圳对我来说,是一个最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熟悉,是因为从小在这里长大;陌生,是因为在这里度过了廿载春秋,依然难以参透在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背后,深圳人最真实的面孔究竟是怎样的。 都说“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人又是什么人呢?是写字楼上表情淡漠的白领?华强北里形象鲜明的老板?走街串巷的外卖骑手?还是悬挂在摩天大楼外玻璃窗外的城市“蜘蛛人”? 这部片让我最惊喜的地方,就在于把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都串在了一起。导演文牧野从一个非常具有底层关怀的角度,认认真真地聊了聊深圳人所热衷的“搞钱”这件事。 1 剧本的断裂和演员口型的不搭调,作为让人出戏的两大问题,基本上贯穿了整部片子。仿佛情节是以每五分钟为一个单元,内部还算逻辑自洽,然后就像积木一样随意地堆了上去。放大到全片层面,就连一点起码的逻辑线条都没有。 由于电影本身给人提供了很大的走神空间,我不禁思考了一下,为什么经过多年打磨后,它却呈现出如此业余的一面?按说编剧老师起码也有很多作品,好坏另说,不至于犯这种连电 1 剧本的断裂和演员口型的不搭调,作为让人出戏的两大问题,基本上贯穿了整部片子。仿佛情节是以每五分钟为一个单元,内部还算逻辑自洽,然后就像积木一样随意地堆了上去。放大到全片层面,就连一点起码的逻辑线条都没有。 由于电影本身给人提供了很大的走神空间,我不禁思考了一下,为什么经过多年打磨后,它却呈现出如此业余的一面?按说编剧老师起码也有很多作品,好坏另说,不至于犯这种连电影学院本科都不会出现的低级错误吧。 神游物外的时候,我不禁幻想出这么一个场面。 这部片有很多投资方,还有知名作者的畅销原著保驾护航,做成了一个投资好几亿的资本局。可以想象,成品是需要经过多方认可才能正式定档变现的。那么会不会是这样呢—— A老师基于对原著的理解给出了一版剧本,一个标准的末日情境下的爱情故事,甚至也拍完了,顺利进了后期阶段,但是在内部看片会上,这么一个清汤科幻+腻歪故事遭到了B总、C大师、D导、E老、F影后、G顾问等人的一致批评,认为卖点不足、吸金能力有限,毕竟三亿成本要十亿票房以上才有得赚,观众们看到这种糖水爱情片能买单吗? 此时大数据发挥了作用,发现市场上过去三年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的题材,多数是科幻+灾难+动作+爱情,最好再带上一些搅基色彩,不团灭不舒服斯基。于是B总和C大师共同拍板:这片子要回炉重做,把以上各种都加满,砍掉一些日常戏和狗血三角恋的部分。 可是这时候剧组早就解散了,男女主腕这么大,也不像是能回来补拍的,导演也没那么大话语权,怎么办呢? 这时有个人给出了天才的想法:把既有的素材重新配音、打乱次序、大幅度删减,等韩国外包特效做好了,整个剪贴成一个新的故事线吧! 于是乎,为什么有些戏出现在第三十分钟却有个疑似结尾的气质,为什么男主人公的旁白忽然半路消失,为什么情节变成了每五分钟一块的积木随意堆叠,以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特写镜头全都对不上口型而采取了很多画外音和旁白来推进情节……好像都能解释通了。 想通了之后,接着看下去似乎也没那么难受了。 2 演员是需要成名作品和经典角色的。但流量小生用来安身立命的粉丝数据和人设,恰恰并不需要和作品数、评价这些硬实力挂钩成正比。以前人粉个明星,总要说出他的一些成名曲、经典角色、重要奖项腰杆才硬,还要分个偶像派实力派;现在的人捧个爱豆,八成时间都在夸脸,两成时间说他心灵美、努力上进,或者反过来。 一个爱豆,到底有没有努力上进,认真对待自己拿到的角色和作品,想不想做个真正的演员,其实很容易分辨。就看他愿不愿意牺牲自己宝贵的人设和脸,去追求一些别的东西。这二者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然后我就在开场五分钟之后轻易地发现了一个事实—— 不光男主,连女主这种得过电影节奖项的人物,在对待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时,都并不舍得剃掉自己一根头发,牺牲自己在tony老师那里三千块做的造型,好让自己更像一个军人。男主还是那么纯良无害青春动人,女主还是那么风情万种媚眼如丝。 所以其实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只是一场人情和利益的局,攒局的人只需要他们的身体在这里,不需要他们的真心实意。别的自有旁人去操作。傻的反而是那些认真评价甚至奋力吐槽的观众。你有心说,别人无意去听,也并不想改。 其他年轻配角倒是很努力,因为或许不容易参与这样的大制作,所以各个用力过猛,那是另外一种意义的观感差了。而且他们也很可怜,因为每次对戏时,男女主满脸都是肉眼可见的“其实咱们不熟”。 而在口碑票房已经双双仆街的现在,还有人肯出来道歉,才是最有趣的。这让你非常清楚地知道,谁认真想吃这碗饭,怕砸招牌毁名声。而谁并不担心也不在意。因为在他们心里,电影不是文艺创作,都是大数据和帐目罢了。 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还挺同情导演和原著作者的。还想拍片,还想卖ip,真担不起票房毒药的臭名声。 3 这部片子最真实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我觉得,应该叫《她创造了冒学——路依依传》。 从看到演员本人的第一时间,我就觉得她和别人很像。不知道原著作者有没有参与选角,又会不会承认书里这个角色有原型。但无所谓,读者和观众都可以自由心证。 这个角色难得地在既有版本里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形象曲线,哪怕疑似经过积木式重构剧情,也是电影里最像活人的一个。她有家庭、朋友、工作、生活,有挫折和成长,有完整的开头和落幕,以及一段完整的感情戏,和不亚于女主分量的男主关系镜头。甚至她还拥有全片唯一说得上是伏笔的设置——训练中的双人配合桥段。真的是得天独厚、占尽偏爱。 说到这里,我就开起脑洞来了。 在男主把摩托车钥匙递给她的时候,有一个很微妙的关系镜头——男主背后的门框上,曾煜靠在那里,视线不知在看着谁。如果他看的并不是路依依,而是男主呢? 四人小队里面,路依依和潘瀚田双向暗恋,那么曾煜这个角色的意义是什么呢?就只为了在结尾时自爆牺牲吗?他和其他角色的关系和互动在哪里呢? 说的再夸张一点,潘、曾这两个名字是怎么回来的,堪称书粉心中永远的迷。如果这是所谓大数据要求的某些特别商业、特别讨好观众的元素呢? 路依依和男主在酒吧外面聊天的时候,到底为什么要说他在挑战高难度呢? 在结尾,路依依老师怀着必死的决心,把四人小队的合影带上飞机。她把照片折成了两半,正面是她和潘瀚田肩并着肩。 所以在观众们看不到的另外一面,其实是…… 熟悉冒学的人当然都知道,冒学为什么会叫做冒学。到底是谁开创了这么伟大的一片天地。 谨以此文,感谢冒学在过往十二年来带给我们的欢乐。 《孤独的美食家》系列已经越来越火了,火到丰叔从第一季吃到了第五季,从传统日料吃到了中华料理,从日本吃到了海外;火到看丰叔演任何其他剧的角色,都像是能立马进入美食家的状态,就像狗狗看到食物会自然而然发生的条件反射一样。 我记得2012年我 《孤独的美食家》系列已经越来越火了,火到丰叔从第一季吃到了第五季,从传统日料吃到了中华料理,从日本吃到了海外;火到看丰叔演任何其他剧的角色,都像是能立马进入美食家的状态,就像狗狗看到食物会自然而然发生的条件反射一样。 我记得2012年我开始追这部剧的第一季的时候,丰叔还确实是一个看上去挺孤独的美食家。井之头五郎(松重丰 饰)经营着一家个体杂货铺,他经常在市井小巷内穿梭,亲自给客户送企划、样品或是产品。从他送的东西来看,比像是做外贸生意的一些小商品。送着送着,他就产生了饥饿的感觉。这种排山倒海的饥饿感,促使他去寻找周围的美味,而那些隐于市的小餐馆,正是他的最爱。 后面那个光头就是原作者久住昌之哦,友情客串~ 随着五郎把店铺的门或者帘子拉开,随着店家一声「いらっしゃいませ」的招呼,他的身份很快就完成了从杂货铺老板到美食家的切换。后面的镜头么,就是你在屏幕前看着五郎吃各种食物吃得津津有味,聆听着他内心对美食的描述和评判。 最后的最后,漫画原作者会蹦到台前来,带大家一起进入这些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小餐馆,更加生活化、更像综艺节目似的带你重温剧中五郎吃到的美食。 现在的日本美食剧已经越来越多了,甚至有席卷电视屏幕之势。光近几年的就有诸如《深夜食堂》、《侠饭》、《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约饭》、《花的懒人料理》,还不算各种各样的电影,比如《南极料理人》、《海鸥食堂》、《幸福的面包》。这些影剧讲料理,讲西点,讲一人食,讲厨师与厨房,更讲食物背后的故事。 食物与人情是相连的,充满着温情与美好。所以当年《深夜食堂》出来之后大受欢迎,纵使是多么稀奇古怪的深夜食客,纵使他们或多或少带有着大都市阴暗角落生活的一面,在美食面前,他们都卸下了包袱,都成为了普通的吃客,然后在不经意间讲出那些其实原本特别惊心动魄的故事。 丰叔也是《深夜食堂》里的老食客,某黑社会老大~ 五郎系列的亮点,大概就是“真实”二字了。真实的场所和食物,仿佛下一次你走进日本的街头巷尾的时候可以偶遇或者特意过去尝尝。而纯粹的对美食的追寻,穿插着五郎的小生意的对话,倒也不失日常的点滴,可能很平淡,可能并没有什么大的故事,但是,有生活的味道在里面。 这部《孤独的美食家》正月sp,讲了五郎在东京的一天。他和客户的日常交谈,或是饿着肚子寻觅美食,然后继续大快朵颐的故事。那个时候特别想吃烤肉的他,先是去了一家过去曾经吃过的店,结果遭遇了没有位置的尴尬,只好作罢。一番不算太曲折的路程之后,已经饿到不行的他,走进了一家中华料理。 弹幕的热(si)闹(bi),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不过,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因为这次我们遇到了太家常的菜式,且看店家的做法和五郎的吃法,是不是更加接点中华民族的地气。 事实证明,这段给人(尤其是国人)的感觉太棒了,甚至带有了一些微妙的怀念。一盘番茄炒蛋要怎样吃才够香?当然是妈妈的家常炒法,还有日常的吃法咯。 番茄炒蛋、韭菜猪肝、白切鸡,都是光听菜名就很有食欲的中华料理了。尽管每户家庭的做法都不一样(这可能就是弹幕打起来的原因吧),但是落入寻常百姓家,五郎的美味不仅仅是海派的美味,还是属于家常的美味。比如我就大言不惭地对旦那说,你看,这碗番茄炒蛋做得和我一模一样诶,他的吃法也和我俩一模一样诶。 五郎吃得很香很欢乐,一惊一乍的惊叹中战歌唱响,一时间,风残云卷,光盘行动中。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这是五郎一直在向我们灌输的道理。 五郎下午见面的客户有点阴阳怪气的,初看还以为是gay,其实大概只是个喜怒无常的老头罢了。五郎被要求强行留在仓库中完成原本需要一周后才交的英文版企划。一晚鏖战,饿到慌了神。怎么办? 饿了的定番,镜头从近切到远,不过近来有越来越浮夸之势啊~ 直到五郎开始寻觅牛排店的踪迹,这时候才觉得片头的那段突兀的西部剧情不再莫名其妙。无端想起三池崇史的cult片《寿喜烧西部片》。不用说,五郎从白天就开始的牛排和烤肉执念,并不能在此时得到缓解,反倒是随着饿肚子更加强烈。如愿的德州牛排,三分熟,滋滋滋的声响,还有他特别钟爱的蒜香味的炒饭和酱汁,五郎的战歌再一次唱响。五郎的胃口和吃货木下相比到底谁更大,不好说,不过只要对比下周围顾客和五郎的食量,还是能够感觉到丰叔这种吃得多又不胖的人,是该多么让人羡慕嫉妒恨。 吃饱了还不能葛优瘫,因为五郎一拍脑袋,发现企划案还没完成呢。于是,抓紧回到仓库继续奋战,直到天又亮起,完成工作交了稿,他心满意足地回到车里开始休息。 在仓库里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说明年的企划案已经通过了,五郎感到由衷的高兴。难道这是暗示《孤独的美食家》又要出新一季了么? 看丰叔吃美食,似乎已经成为一档不会完结的让人大开眼界又充满食欲的综艺节目了。 不过看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至少抓几包零食在身边啊,这是忠告。 ------------- 打个广告,欢迎围观我的日剧日影公众号:小池琪看日剧 其实一直很期待这部片子。五年很长也很短,被预告片里白百合一句,我不明白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弄的撕心裂肺的。专门进城看了这片子。看完回来刷影评,就觉得现在的人很没意思,看电影看身边的人,看这个国家看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就是一副吐槽点很多的状态。那些一遍遍写剧情的影评有意思么?那些一直吐槽张孝全最后笑了,白百合绝症专业户,最后白百合绝症剧情老套,真的是用心了没有?张孝全真心不熟悉,不评价,就觉得 其实一直很期待这部片子。五年很长也很短,被预告片里白百合一句,我不明白一觉醒来一切都变了,弄的撕心裂肺的。专门进城看了这片子。看完回来刷影评,就觉得现在的人很没意思,看电影看身边的人,看这个国家看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就是一副吐槽点很多的状态。那些一遍遍写剧情的影评有意思么?那些一直吐槽张孝全最后笑了,白百合绝症专业户,最后白百合绝症剧情老套,真的是用心了没有?张孝全真心不熟悉,不评价,就觉得有点娘,但是整体感觉画面还是温馨体贴的。白百合就TMD拍了两部这个电影,就成了专业户了,人失恋33天没死,人还拍过连续剧《浮沉》!银不走小清新,你他妈让他画个倪妮的妆,走个风骚路线就要吐槽人家长了一张平凡的脸就不要走妖娆线。以上吐槽讲完了,总结一句就是观众真他妈难取悦。前半部分,把爱情和婚姻职场这些我们生活中都要遇到的联系起来了。很国产电影风,比较喜欢,温情脉脉的讲,而不是像大部分国外片,直白又残忍。其实真的相爱过的人,那些互相认可,那些快乐,那些甜蜜都是真的,谁又能否认每一段感情的美好开始。其实那个现在的人,东西坏了就喜欢丢的小故事说的很对。张孝全和白百合在里面不断的作,不断的放纵自己可怕的负面欲望,多像从前的自己。他们一手毁掉了自己的爱情,生活,然后直接又残暴的选择离婚,内心却从未放下。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相爱的人,在受到了伤害后开始武装自己,企图在爱人面前表现的刀枪不入。是啊,当你刀枪不入的时候,你就没办法拥抱你的爱人了,你把最柔软的的地方裹起来,看似保护自己,其实何尝又不是把你的心和他的心隔开?有个朋友问,为什么你会对朋友这么好,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了朋友对你的伤害,还愿意相信他们?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敏感又多疑的时候,你已经间接的放弃了这段友谊,心里关起来门,那么后面无论他们多么努力的已经走不进你的内心,当开始相互猜忌时,那么失望,那些凭什么已经打败了你们苦心经营的友谊。爱人同理。昨天跟朋友开玩笑在算年份,我说我们老了,你觉得40岁还远吧?你算算,对于我们,只有14年了,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连自我修炼都还没有做好,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要找到爱人,要在一起,要爱的结晶,要相互磨合。我们走的太慢了。为什么要叫被偷走的五年,大家回到他们的五年前,即使那样拌嘴相互整蛊,都觉得密不可分,甚至范玮琪说的,前三年,都跟连体婴一样。就这样分开离婚。如果装逼的说,人生是一场旅行,他们这就是在开始看完一部分美丽风景后直接翻车了,无论人怎么重新活过来,经历的车祸现场的惨不忍睹,以及后期长时间的自我复原以及走出阴影,人生的一大半就过去了。也许有人要说,不是有人离婚了也过的很好 ,你只看到他过的好,无论有没有感情,你知道那离婚的伤筋动骨是多么的痛。张孝全说的,那是你忘了,是啊,忘了那些相互折磨的痛苦,是多么的难,轻易分开,也是他说的没那么爱。我们人生除去校园生活,最恣意最努力成长最快,也是身边人最真心待你的也就是这5年了,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没有,慢慢的积累相互的鼓励,不断的努力,最后成为我们相互喜欢又彼此依靠的人,而我们是工作的骨干,有着有品质的生活。这样的五年,因为不好的磨合,他们失去了。我不知道导演的真是意图。我只能自我感受,至少,这个电影表达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我们需要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感情,还有工作。这个世界谁没有忙乱累,繁杂如灾难现场一样的生活工作经历。而这些,正需要我们本人以及爱人相互搀扶,一起共同去度过,调整进步的速度,适当的时候拉着对方。我开始一直不太明白导演加死亡结尾的意图。大脑倒带倒带到白百合出事的时候。如果他们珍惜彼此,也许就没有这场车祸,也就没有脑神经被压迫,也就是没有手术这一说,没有生离死别。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假定的命题,我们按了另外一个键,走进的就是另外一个世界。最有意思的当属末尾对死亡的思考。从小经历很多至亲的过世。成为我娇惯身边人的另外一个原因了。那么甜蜜的白百合和张孝全,好不容易和好重新相爱,最后却迎来死亡。我们以为我们的时间很长,我们以为一辈子要经过很多事情,我们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来得及。可是光从车祸事故率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实生命脆弱的不堪一击。你以为的一辈子,很长时间,还可以后悔,还来得及。世间上再重要的事情,都比不过对在意的人用心珍惜。有时候,你会觉得,其实没有这个人,你也长大了,没有这个人你也一样走了很远。可是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一个人哭,那些别人可以有的宠爱,指导心疼,你没有,你拽着一口气,用力的长大,大家看着你长势喜人,不知你雷雨风电的,没有大树可以依靠。你走了长的一段路,走着走着走歪了,没有人一开始带着你走,之后指导你走,又或者,你在这条路上摔倒了,没有人扶着你起来,拍拍你的会,擦干你的泪,告诉你,不害怕。世界那么大,大家都忙着生,忙着死,忙着活着,顾及你的疼痛难过,希望你快乐的人,其实真的不多。活到七十岁,才14个五年,而我,只剩9个了。若能有酒今朝醉,不如惜取眼前人! 警匪动作类型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港剧中的强项,《飞虎之壮志英雄》依然维持着这一强项的专业水准,而“香港飞虎队”的题材,也总会给观众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我想这也是这部剧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眼球的原因之一。 警匪动作类型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港剧中的强项,《飞虎之壮志英雄》依然维持着这一强项的专业水准,而“香港飞虎队”的题材,也总会给观众一种特别的神秘感,我想这也是这部剧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眼球的原因之一。 是从39集开始看的,被剧情冲突吸引,追着看了几集,父亲总在一边给我讲那个时代就是电视里这样的很写实,又用好笑的语气解析人物角色的心理,让我也不由得笑起来。于我和父亲,这种欢乐的氛围并不常见。我在看到结尾前打住,也带着对剧中人物过去故事的好奇,回到第一集。 这样重头看导致的倒叙手法有 是从39集开始看的,被剧情冲突吸引,追着看了几集,父亲总在一边给我讲那个时代就是电视里这样的很写实,又用好笑的语气解析人物角色的心理,让我也不由得笑起来。于我和父亲,这种欢乐的氛围并不常见。我在看到结尾前打住,也带着对剧中人物过去故事的好奇,回到第一集。 这样重头看导致的倒叙手法有一种历史感,就像站在结局已定的彼岸回望剧中人物刚开始驶向未知的命运,好像充满了可能但一切又早已注定。 在看到评分时我一度以为搜错剧名了,后来甚至怀疑难道自己的审美开始庸俗化了,但一路看下来包括有些仓促的结尾,我还是相信这部剧不该是这么低的分。 最大的诟病应该就是彭天翼在和宋赫男分手后马上又和蒋欣童结婚,虽然这个结局早有暗示,但这个处理手法确实让彭天翼和他的人物特征相违和。之前他一直都是伟光正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否认现实中会有如此高尚的品格),不该忘记这并不是一部流量商业剧,而是官方出品的主旋律作品,主要展现不同人物在时代下的命运转变,性格和感情的抒写难免不够圆滑。 蒋欣童的性格剧中也借两位男主的口点明了特征:倔犟,自尊心强,宁愿放弃利益也要保存尊严。看后面她的表现是不怎么讨喜,但是当我回到开头发现她一开始也是个善良开朗的女生,又能够慢慢理解她的转变(开头的蒋嗓音轻柔语速温和,后来变得更尖锐和攻击性)。当观众真的讨厌一个角色又能不能反过来说明演员演得好呢? 在罗永泽的身上可以明显感觉到矛盾,因为大多时候他是被剧情需要推着走,需要他在一开始将彭蒋的感情分开,需要他在后来一次次给蒋带来伤害,从而给结尾彭蒋的结合合情理的铺垫。 还有个地方让我忍不住吐槽或是感慨,里面的演员各个都好敬业,几乎每场戏都会演得眼泪直流,这样的感情渲染确实强好多,好担心他们补水跟不上。 就像欣赏一幅画,可以从它的线条色彩构图,从直观的感受到它蕴含的感情,到背后的文化故事历史。评价一部剧也不该单单抓住它的狗血不放(如果作为一篇爱情小说也许可以?)。另外我也想到,其实这部剧的大部分观众并不是会特意来评分的人群,有部分偏差也属情理之中。 最后一集。 郭国王和王后在一起结婚,没意见。 闻家希和鲸鱼??住在海景房,没意见。 高安和徐意这一对cp。高安上来就送耳环?前面情节都不给点进展,到大结局,直接上耳环表白。我的天。我是不是看了删减版的法证先锋4。这感情线看的头痛。 严重烂尾。这剧情实在是太扯太扯了。 导演的编剧是天马行空,不讲剧情配合人物性格。 高靖和湛 最后一集。 郭国王和王后在一起结婚,没意见。 闻家希和鲸鱼??住在海景房,没意见。 高安和徐意这一对cp。高安上来就送耳环?前面情节都不给点进展,到大结局,直接上耳环表白。我的天。我是不是看了删减版的法证先锋4。这感情线看的头痛。 严重烂尾。这剧情实在是太扯太扯了。 导演的编剧是天马行空,不讲剧情配合人物性格。 高靖和湛霆在一起的样子。导演,你这放的不是电视剧,是生活片断。 想看感情戏,还不如看韩剧。要啥有啥,跑您这,这都是些啥。 以前看林峰的使徒行者,喜欢上了港剧。 现在对港剧无爱了。这一老系列拍的不知所云。 以后不追剧了。 先看评分,在看完结剧。避免浪费时间。 1.第一部分为什么镜头在草地上,没有转换 2.为什么在天台上只拍女主尖叫的镜头那么长 3.为什么女主面对丧尸的男主好几次说不要,男主停止动作后又重新开始 4.女主躲进小仓库,突然的出现吓人的腿,女主吓得掩住的嘴 5.女儿骑在导演头上的照片和最后一个镜头摇臂的“成功使用” 6.妈妈入戏太深的原因 7.妈妈学习防身术的兴趣< 1.第一部分为什么镜头在草地上,没有转换 2.为什么在天台上只拍女主尖叫的镜头那么长 3.为什么女主面对丧尸的男主好几次说不要,男主停止动作后又重新开始 4.女主躲进小仓库,突然的出现吓人的腿,女主吓得掩住的嘴 5.女儿骑在导演头上的照片和最后一个镜头摇臂的“成功使用” 6.妈妈入戏太深的原因 7.妈妈学习防身术的兴趣 8.女主用滴眼液才能哭出来 这部电视剧里面的真正的刘备因为被汪大东等人误伤而送到其他时空去救治,而让刘备在铁时空的分身脩假扮其在银时空生活。而切入的时间点是桃园结义的时候,也就是说一开始和关羽张飞结拜的人就是家刘备-脩,而不是真刘备,这应该是在为后面的结局做铺垫吧。 其实看电视剧的时候脩和刘备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脩聪明讲义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带目的,只是因为那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而已。而真正的刘备做 这部电视剧里面的真正的刘备因为被汪大东等人误伤而送到其他时空去救治,而让刘备在铁时空的分身脩假扮其在银时空生活。而切入的时间点是桃园结义的时候,也就是说一开始和关羽张飞结拜的人就是家刘备-脩,而不是真刘备,这应该是在为后面的结局做铺垫吧。 其实看电视剧的时候脩和刘备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脩聪明讲义气,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带目的,只是因为那些人是他的朋友他的兄弟而已。而真正的刘备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包括最开始和关羽张飞结拜,也是因为关张二人武力非凡而已。也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不同,电视剧的最后,关于张飞等都炸死离开了刘备。 有时候我也会想,这部电视剧明着是在说正与魔的争斗,但是真假刘备的事情也在告诉我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事实吧。而且还有一点,真刘备因为自己的算计而失去了家刘备用真心实意为他赢来的兄弟,那么历史上那位“心比天高,命如纸薄”的刘备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这几天由于对罗晋好感度增加看了这部剧,原本以为这是很严肃的谍战剧,没想到这个导演和编剧缺给我喜剧的感觉。这部剧感觉一开始就有很多槽点,我是看在罗晋唐嫣的人上看到了结局。唐嫣说她是最不像特工的特工,我感觉她说的很对??钟离这个角色人设真的不好,从头到尾都想让人吐槽,前期莽撞不谙世事傻白甜的感觉,奶妈死了之后感觉她就是内心悲伤多了一些稍微成熟了一点点,遇事还是无法沉着冷静思考。我感觉没有何云和贺 这几天由于对罗晋好感度增加看了这部剧,原本以为这是很严肃的谍战剧,没想到这个导演和编剧缺给我喜剧的感觉。这部剧感觉一开始就有很多槽点,我是看在罗晋唐嫣的人上看到了结局。唐嫣说她是最不像特工的特工,我感觉她说的很对??钟离这个角色人设真的不好,从头到尾都想让人吐槽,前期莽撞不谙世事傻白甜的感觉,奶妈死了之后感觉她就是内心悲伤多了一些稍微成熟了一点点,遇事还是无法沉着冷静思考。我感觉没有何云和贺俊峰的保护她肯定早死了。何云为了救她死了之后她好像慢慢成长了一定点,比之前有担当了一些,知道用脑子思考问题了。贺俊峰这个人物也挺可怜的,为自己的义父卖命那么多年到头来义父想要他的命还把他的父母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杀死了,他被蒙在鼓里为自己的仇人卖命,想想真的挺可悲的。贺俊峰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动了感情的特工就像卡了壳的枪,可偏偏最后他和钟离都动了情??
电影就是电影,虚拟时空的舞蹈,那年的彭浩翔脚步轻盈且曼妙。
之后他的发展也如我所预见的,彭确实成为十年空寂的香港电影里一匹黑马,横冲直撞。从《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一直到我最推崇的《出
电影就是电影,虚拟时空的舞蹈,那年的彭浩翔脚步轻盈且曼妙。
之后他的发展也如我所预见的,彭确实成为十年空寂的香港电影里一匹黑马,横冲直撞。从《大丈夫》,《公主复仇记》,《AV》,一直到我最推崇的《出埃及记》,我觉得他已修成正果,从现实到荒诞,从荒诞回到现实,游刃有余,成就了一部伟大的影像神话。
但之后彭的发展道路却让我感到了诧异,从《志明与春娇》开始,一种暴虐,一种戾气,从他的电影中开始点点星星的积攒。到了《维多利亚一号》,接近癫狂式的发泄,仿佛一个性欲高涨者,突然某天夜里开始无能了,戛然而止。
关于杜的问题,我之前一直觉得电影就是电影,艺德的问题可以用票房来投票,电影本身质量评价应该脱离尘嚣。不过,之后彭导的一句话直接破掉了我对这部电影的任何幻想,那就是他说的,不想看可以捂眼。
导演叫观众捂眼看自己的作品,应该也算百年影史上头一遭了,这种暴虐和戾气,对观众的藐视,可以算前无古人了。既然如此,那对彭导之前与之后的电影我也就此捂眼吧。
童年的杨家将,金沙滩,七郎八虎,总体上对大郎、二郎、三郎的印象很淡,他们牺牲的过快了。而这部电影七个型男加一个老型男,认认真真拍了一部热血男儿杀杀杀的片子,已经超过了预期、满足了童年的意
童年的杨家将,金沙滩,七郎八虎,总体上对大郎、二郎、三郎的印象很淡,他们牺牲的过快了。而这部电影七个型男加一个老型男,认认真真拍了一部热血男儿杀杀杀的片子,已经超过了预期、满足了童年的意淫,凭这个也不止6分了。仔细品味,竟觉得这是一部很用心去导、也很用心去演的好电影,比一部普通动作片多出了很多心思。
一、这是一部反战的影片
恐怕很少有人会这么来评价杨家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君爱国的暴力美学,总觉得军人怎么会不热衷铁血厮杀,只有文官和懦夫才喜欢玩弄阴谋诡计、苟安求和。但这部电影却隐含在画面背后,深深地反战基调。
鬼谷子对佘太君的那番暗示,凭你自诩为忠臣良将,干的是生灵涂炭的买卖,哪里去求福呢?人家杀了你的老公,你的孩儿,固然你沉浸在无尽的悲伤哀怨之中,可为啥你老公你孩儿得胜还朝了,就要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呢?他们难道不是把别人家的老公、孩儿都杀死了吗?如果这些问题不去思考,我们还真是几千年都满足于无厘头的生活方式,你自己浑浑噩噩,怪我喽。
二、这是一部反封建的影片
我不是上纲上线。但总要有人把问题提出来,从根本上反问为什么?我们才能看出自己是否比古人有所进步。
认真看过电影的同学是否还记得电影背景中的交代?为什么六郎郡主两情相悦,但令公却坚决不让他去打擂?为什么郡主名为御妹,圣上却答允潘仁美的比武求亲?为什么在潘娘娘哭诉御前的时候,宋太宗迟迟不作答复?为什么明明大家都知道潘仁美要在前线公报私仇,太宗面露狰狞,但还是同意了这个自损长城的方案?(这里太宗的戏份虽少,却演的很入戏)
答案只有一个:平衡。
为了满足帝制的稳定,平衡是高于一切的、甚至高过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在平衡这个最高指导思想下,牺牲杨业算什么?狄青、岳飞,后面被牺牲掉的人还多了去呢。那么为什么平衡会成为最高指导思想呢?这是因为唐朝血的教训、五代十国的悲歌,大宋只有清醒地坚定地执行这一思想,才可能生存于乱世。两狼山,杨继业不是死于潘仁美之手,而是他必须死,圣明的皇上在他出征前就准备好了对天波杨府的抚恤和恩赏。什么是反封建?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
我不是上纲上线。让我把这个事实说得再清楚一点吧:郡主是何人?后周世宗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亲封御妹,她的立场就是后周宗室老臣的立场,为她择婿,有多麻烦,可想而知。杨继业何人?北汉降将杨无敌,他即可为大宋长城,也可为大宋心腹之患。潘仁美何人?陈桥兵变拥戴之嫡系。谁是忠臣?在百姓看来,杨业大忠臣,可在皇上看来,还是潘美靠得住。郡主应该许配给谁的儿子,这不是明摆着的吗。电影中说了,杨业曾全歼辽军30万,这是什么概念?功高震主啊。可以想象如果不加以节制,未来大宋的北部边防军事力量将由杨家独揽,七郎八虎,对佘太君而言,是多么好的几个孩子,可是对于宋太宗而言就是未来几个定时炸弹,七郎乳臭未干,就敢打死皇亲,谁能保证未来他们不造反啊?郡主和潘家成亲,后周宗室旧臣势力就和大宋嫡系合并;如果郡主嫁给六郎,杨家的势力还有谁能遏制?潘娘娘的那一句:我大宋也不是只有杨家能出征啊。这就是太宗狰狞的原因。这些内容,大家都是明白人。只有六郎、七郎两个小孩糊涂,看不明白的观众,基本上也就是六郎、七郎的理解水平吧。
杨业为什么一定要死?因为七郎打死了潘豹。假如潘豹娶了郡主,太宗会暂时放过杨家,因为势力达到了平衡。但七郎打死了潘豹,而且是在合法环境中打死的,郡主越要极力维护杨家,太宗就越要杨业快点死。只不过杨业不能死在太宗手里,他只能死在为国尽忠的路上,这样太宗就可以广施恩恤,让杨家的势力继续为这个赵宋王朝卖命。
我不是上纲上线。揭露这个事实,就是反封建。重要的话说三遍。宋太宗谙熟治国之道,他没有错。他答应佘太君的救援请求,却不给七子调兵,反而让潘美分兵,这已经把话说的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明眼人已经知道摆在杨家面前无外三条路:1、杨业死。死后风光荣耀,可保杨家在大宋一朝平定安辉、德昭嗣顺。2、杨业降。三朝降将,从此杨家再无抬头之日,在辽邦,遍地仇人。3、杨业反。杨家此时造反,一无兵马、二无亲信,也不过是死路一条。杨业和佘太君都明白,除了配合皇帝演好这出精忠报国的戏,杨家别无选择。潘仁美呢?你看见他射死杨七郎时留下的泪珠吧,老戏骨啊。他除了配合皇上演好这出公报私仇的戏之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我不是为他们辩护,而是控诉。控诉这个黑白颠倒的封建社会。如果一千年前,我们不明白,难道今天还要让我们糊里糊涂吗?
三、这是一部反迷信的影片
什么叫做七子去六子还?这不就是江湖术士的典型伎俩吗?"六"有歧义,"还"有歧义,断句也有歧义。但是这句谶语却贯穿全剧。
七郎并不知道这个谶语,但他却跑去找潘美,演的很好,16、7岁的年轻人、冲动、莽撞,他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换来救兵,这是糊涂,但也很可爱。如果七郎不是这么个糊涂的孩子,他也就不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如此悲壮的印象了。
大郎知道这个谶语,信了吗?也可以说信,也可以说不信,因为无论信不信,自己都必须独战80精骑。有没有谶语,做大哥的别无选择。
二郎知道谶语,信了吗?不信。因为他宁可自己死,也不能让大哥一个人死,那个狗屁谶语有什么用?
六郎不知道谶语,他为什么真的活下来了呢?跟谶语无关,跟责任有关。
四、这是一部希望诠释"忠孝仁义"的影片
这是一部有所追求的电影,体现在每一个人物设定和台词脚本上。也是它区别于其他杨家将影片的重要方面。
"忠",传统意义上,这是忠君,忠君就是爱国,不忠君就是不爱国,也就是叛国、汉奸。现代社会这个"忠"字,一般诠释为对信仰或者主义的忠诚。杨业要体现"忠",但这个"忠"里面却包含了自己的思考和算度。苏武梦中一番话,也可以看作杨业灵魂间的对话,老杨不死,小杨都会被害死啊。就算是他们脱离敌营,逃回宋境,境况有变化吗?没有。在出征前,杨业必须死已成定局,如果有别的选择,就不用出征了。杨业碰死李陵碑,就是在尽忠,在向那个高高在上的皇权尽忠,告诉他和他们,杨家永不会反。
"孝",为什么七子要出发救父,七子有兵权吗?从电影中看出,他们没有兵权,也就是百十名府兵而已。但为什么要去救父,为什么六郎要把父亲的遗骸带回来,这是弱智吗?不是,这是责任。这是一个家族能否存在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了这些看上去明知不可行,反而偏要去做的执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活下去?
"仁",六郎原本不想杀耶律原,说明六郎确实具备将来统帅的人文修养,既然本片具有反战的基调,能够化敌为友也是一种战争策略,当然也可以看作为回马枪惊鸿一瞥做准备。(客观上讲,本片的动作画面还是很不含糊的)
"义",二郎返回,观众不满意,认为大郎至少杀了几十名追兵,延缓了敌人追击的步伐,但二郎的贡献就小多了。试问这些观众,杀几个人算是贡献大?二郎返回的意义不在于杀几个追兵,也不在于拖延了多长时间,而在于返回本身,这是兄弟情义。四郎五郎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好勇斗狠、一个仁心好医,但两兄弟有智有勇,巧妙利用地形和火攻,与80精骑的余部同归于尽,最后坠崖的时候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嬉戏,这也是兄弟的情谊。三郎得知敌方的毒箭手就在左近,"义"无反顾冲进青纱帐,近距离手刃仇人,何等畅快,被耶律原的击杀又何等震撼,以至于我们都认为三郎仔仔是这部剧中最帅的。
尽管这是一部三年前的影片,尽管当年因为轻信别人的影评而错失观看,但三年后,我还是奉上一张电影票和用四个小时写成的影评。它真的还不错。
比如阿姆斯特朗的演员母亲在片中依旧是高贵冷艳形象,换装前后没太大差别,跟教母形象差不多,只是少了几分霸气笃定,
比如阿姆斯特朗的演员母亲在片中依旧是高贵冷艳形象,换装前后没太大差别,跟教母形象差不多,只是少了几分霸气笃定,身体好点,跟原著比,简直没有存在感。
唐顿老爷演的男仆完全不像男仆好吗,身材高大就不说了,举手投足间露出一股老爷范,表情也不对,谁看到他会觉得是男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所以捏造了新的真实身份-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另一个战友。但找他扮男仆还是不合理。小说里男仆一开始在绑匪被害人主子那受了气,回到自己的铺上暗暗生气,却什么都不说,表现非常“英国”。与秘书同为死者工作,但相互看不上,没什么私交,削弱了两人联手作案的嫌疑。男仆身份遮掩得非常好,直到波洛揭穿乘客间关系才让人一窥究竟。小说里男仆说主人有睡前服安眠药的习惯和秘书听说纸片时说的半句“但是,可以肯定”是波洛怀疑他俩的直接原因,电影里都没有了。
最差的改编就是将推销员和医生合二为一。第一,如果医生是他们的自己人,那在没有外人来审案的情况下,医生完全可以随便编死亡时间等等细节,谋杀更容易掩盖。相反,这里医生最初检查死者时刀数数多了,反倒给了他一个嫌疑,但这嫌疑造得也太容易,太有漏洞了。第二,少了小说里推销员这个角色身份的几次转换,少了悬疑和戏剧性,干扰少了,更容易破案。
小说中十三个犯罪嫌疑人里,只有两个看起来跟大部队最没有关系,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电影中被合并的假侦探,另一个则是列车员米歇尔。波洛的列车公司高层朋友几次为他担保,工作多年,非常敬业,正派老实,与他人没有瓜葛。米歇尔的表现也非常符合老板的担保,害怕被误会丢了工作,紧张害怕。正是因为他一开始被认定没嫌疑,才使得“密室杀人”条件成立,不然完全可以是其他车厢的人,勾结列车员混进来又逃出去。也因为反复强调他没嫌疑、没动机等等,最后揭露他和阿姆斯特朗一家的关系以及他的犯罪动机,才显得反差巨大又合情合理。新版电影里波洛第一次向米歇尔询问情况时,列车公司老板主动交代了米歇尔家的不幸以及他是临时请调到这节车厢的,增加了他的嫌疑,增加了他和阿姆斯特朗一家联系的可能性,加速案件的破解。
火车因雪被迫停下后,众人聚在一起焦急抱怨的情节没有了。原著里,其他人看似着急的表现和他们的假身份相符,与玛丽的淡定形成鲜明对比,再比对之前她和上校与波洛来时同车的焦急,明显有问题。电影通过上校之口解释她隐瞒二人关系的原因,增加了玛丽在黛西被绑时被重伤的情节,增加她和阿姆斯特朗一家有关系的嫌疑,弄巧成拙,不如小说里两人都死活不解释的典型英国人性格和公爵夫人描述女教师时下意识按照和玛丽完全不同样子的设计。因为小说这样把玛丽、上校和原本动机就较大只是因为体力弱才没被列为嫌疑人的公爵夫人联系在一起,增强看似无关的车厢乘客间的联系。
小说里,看似毫无关系,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阶层的人在故事前半部分相互配合,祭出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让人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编排老辣,配合默契,情节重要且精彩。到电影被大大削弱,只是一提,阿,那个谁谁有谁做的不在场证明而已。
绑匪也没小说中那么讨厌可恶了,除了因为撕票杀害儿童的原本情节,和演员的奇特大脑门。请求波洛帮忙时说了要忏悔赎罪,被杀前还安排了一段祈祷戏,虽然可能是故意要和波洛的祷告对比,也为了让波洛在看到字条后能快速联想到案件背后的案件,但这种洗白穷凶极恶的杀手的做法,显得最后放过车厢乘客变得更不合理了。画蛇添足。
最让我不解的是时间问题:小说里医生估计的死亡时间,几位乘客声称看到什么什么的时间,波洛两次被惊醒的时间,死者怀表的时间及列车迫停的时间是案件的一大关键元素。这里大大简化了倒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医生估算死亡时间12:00-1:00,怀表时间是12:40,而列车在两点才停,凶手完全可以杀人后从窗户逃跑,并被雪覆盖掉逃跑痕迹。这块我反复确认,感觉就是新版没处理好细节,但大体还按着原著的进程走,所以莫名增加了很多嫌疑。
还有一点比较可惜的是,原著里很多人在与阿姆斯特朗家联系被揭开时,多少都有点情绪崩溃,比较真实亲切,电影里大家都太冷静了。
此类嫌疑还包含推销员和法国女佣的爱情。小说里有两人看窗外的雪时,关于本国女人和外国女人魅力有个讨论。说到动情处,推销员流出泪水,并辩解说是雪晃的,让波洛后来怀疑他是冤死的法国女佣生前的爱人。电影版毫无根据就推测意大利司机和法国女佣是情侣关系,非常牵强。
好的改动:增加了上车时各位演员的过招。看起来非常简单平常,就是打个招呼,说两句话,但看过原著的人再看此处改编,必然对寒暄背后的信息交流心领神会。
波洛的朋友比他其他片子中出现的朋友存在感多多了。首先是两人好像没有一般故事里那么熟,反而是热情的高层非要做人情送给他。之后主动带动他在餐馆里叫他注意乘客,再到邀他破案、不想让谋杀案影响生意,最后案情明了替众嫌疑人求情。虽然情节戏份与原著和其他小说中类似朋友没太大差别,但大概是演员用力吧,存在感爆棚,但又不浮夸,很贴合角色人设。
秘书在死者真实身份被曝光后,在高层和其他乘客面前主动暴露自己是当年案件的公检人之子。这是新版增加的情节,但比原著还合理,一是杀人的动机比较足,二是符合原著给几个没什么嫌疑的人造嫌疑又造不在场证明的高明做法。
假扮女佣人的女厨子在点菜时显示了自己对菜品的深度了解,再波洛诈她时不小心被套出话,随后意识到不对立刻辩解,比原著波洛怀疑她是厨子主动诈她合理且复杂,更值得推敲。《白丝带》女演员表现不错。
电影弱化了小说里时间的冲突问,绣着H字母的手帕、左撇子右撇子和穿红睡衣的女人,删除了烟斗、黑脸小个子,手包插销问题。增加了死者钱财被盗,黑手党追杀的情节试图将侦探的注意力向车厢外的人转移。
除了以上这些,这版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法律、宗教与公正、道德的矛盾。影片开头增加的对军官的审查简直让人以为看错片子了。随后是因通奸被乱石处理的当地妇人,再到结尾与女教师与传教士的探讨,表明片方态度,又通过一段时间的挣扎思考,最后才决定放过这些人。总的来说,波洛在这部电影里显得异常疲惫、沉重,与情节相符,与故事基调相符。
本来看完觉得还不错,没想到写着写着,和原著一对比,觉得改编问题多多啊。其实在预算一般的情况下,在90分钟内将故事演绎得算不错的了
但是对不起,我没能看完恶棍天使,这部犹如二人转似的喜剧,简直是今年最差的国产“大片”。
硬凑的笑料,硬梗,浮夸做作的演技,我甚至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形容这部剧。
看过《烈日灼心》和《中国合伙人》的朋友,一定不会怀疑邓超在大荧幕的表现,可是,他的的确确不适合演喜剧,不适合神经质的表演方式。
至于孙俪,毫无出彩之处,实在是名过其实。
但是对不起,我没能看完恶棍天使,这部犹如二人转似的喜剧,简直是今年最差的国产“大片”。
硬凑的笑料,硬梗,浮夸做作的演技,我甚至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语去形容这部剧。
看过《烈日灼心》和《中国合伙人》的朋友,一定不会怀疑邓超在大荧幕的表现,可是,他的的确确不适合演喜剧,不适合神经质的表演方式。
至于孙俪,毫无出彩之处,实在是名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