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302299
  • Tough
    2020/8/24 1:01:24
    镜像复调的男女情

    Sunday,August 16,2020 Sunny

    Song说的意思似乎是,男主性格孤僻,跟人缺乏联结,所以难以写出好的作品,跟女朋友的关系也难以有进展,没法深入的彼此了解。他也承认,这片子一些点很难看懂,可能是源于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Mei则对男主的表现不满,软饭倒是其次,对女

    Sunday,August 16,2020 Sunny

    Song说的意思似乎是,男主性格孤僻,跟人缺乏联结,所以难以写出好的作品,跟女朋友的关系也难以有进展,没法深入的彼此了解。他也承认,这片子一些点很难看懂,可能是源于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Mei则对男主的表现不满,软饭倒是其次,对女友的脾气还这么差。沙希如此的迁就体贴,这么久的交往,男主永田也没有改变。两人的关系是在男主一次次坏脾气的消耗后,女主捂着胸口的疼痛后慢慢的选择逃离。

    这两段回忆讨论的总结我写的很不明确,我甚至不清楚是否误解了他们的意思。我倒是更多的沉浸到了自己的思考里,并在不断复述中强化,这似乎是我一贯的思维与沟通习惯了。

    最终我们三人差不多同时起身。song说,每个人看到的果然都是不一样的。我说,1000个哈姆雷特嘛。Mei已经懒的继续叙述了。这场讨论没有争吵,只是各自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而我这个宅男还在为能有这样的一场讨论而兴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几乎是一场完全失败的沟通与讨论。

    我当时的视角看到的是什么呢?

    (当时此评写到这儿嗝屁了,但男主的苦闷在我这儿阴魂不散。隔了数日后,我还是决定完成它——8.23)

    很多评论都提到了男主的自卑情结。男主对经济上依赖女主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心安理得,反而是一种羞耻与痛苦。“(这种感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样自责的内心独白反复出现。而这恰恰是Mei提到的最厌恶男主的一点——既然自责抱怨,为什么不去改变。

    男主甚至在一次工作应酬上问知名评论员:“您所指的‘努力’究竟是指什么呢?”对于剧作这样一个需要灵感和感受天赋的职业,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连努力的抓手都找不到。男主并非没有努力过,他创作剧本、组建剧团、让女主帮忙演戏制作道具。只是这些努力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没有认可也没有经济上的回报。

    并不是努力了就有用的,而有时努力到反而让你质疑是否是自己真的没有才华。

    同样跟男主一样从外地到东京打拼,女主对男主的这些感受是感同身受的,才会如此理解包容他。就跟我们去北京北漂一样,那样的竞争环境与生存环境就是这样的现状。而女主在遇到男主后,是先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全力支持男主的梦想(这或许跟日本文化有关)。

    整剧的男主视角让人便于同情,男主更多显现出的是孩子气,看起来本质并不算坏。我甚至都忘了男主“搬砖”回家那段混蛋事,当时的女主能笑成那样的不在意,整个气氛都很诡异。这真是没得洗~

    很奇怪的是以前男主那么渣女主都能忍,而在经历了“捂胸之痛”后,两人的角色就慢慢进行着互换。男主的事业有了起色,对女主慢慢热情起来,而女主却越发堕落自责越发冷漠,直至逃避离开。

    编剧这种角色的互换的安排,赋予了双方一种地位以及道德上的平等。很多评论好像并没有提到这一点。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对女性更为宽容的原因,更多的责任是落在男性身上。这样的设置也符合现实:年轻时期的情侣,女性总会比男性成熟一些,处于帮助照顾男性的那一方,而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会逐渐成熟,女性会因青春不在而焦虑自卑,这时男性会成长为照顾女性的那一方。从剧中能看到男性的一些成长、转变,而这时沙希却开始自卑逃避,最后这段感情的终结是启于女主的离开。

    女主的转变曾让我不解,而且本剧的视角是男主永田的,并没有给沙希留有个人旁白。直到最后借由舞台上和舞台下表达了一些女主的想法。女主在台下流着泪说对不起。而台上的女主也表达了:在她眼里,永田并没有错,永田只是没有变,而变的是沙希自己,在这段感情里变心离开的是沙希。同赴东京闯荡,首先放弃的是沙希,而永田一直在坚持,沙希在与永田的相遇里得到了慰藉,有人替她去承担这份责任,去替她为梦想奋斗,甚至她在永田同样的失败痛苦中得到了共情的安慰。她能在前期照顾永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自我的滋养,而后来永田的搬走,她失去这种对其照顾的价值后又重新进入了与永田曾经一样的虚无失败的自责中。

    我们确实不能再要求温柔体贴的沙希更多了。但我们如果没有看到沙希的这些转变,对这部电影的认知是不够的。你会发现在这两人角色的交叉互换后,两人变得重叠了,更像更贴近了,这份感情变得更为珍贵。永田最后在剧场台上带着猩猩面具做的那个张牙舞爪的姿势,就是曾经他骑车甩脸时,沙希在街角等他时逗他的动作。

    对我来说,这部剧里的男主废柴形象能折射出我自身的影子。或许这也是我一直想为男主洗白的私心。

    而对于近些年我一直关注着的松冈茉优,在这部剧本身对我的吸引下变得不太重要了。沙希前期近乎变态的迁就,诡异得让我怀疑松糕的演技。后来才明白,要的就是这种沙希拙劣演技的虚伪。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化,沙希的本面目渐渐还原,松糕演得越来越自然,而人物角色反而渐渐讨喜起来。

    从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理想与现实,迁就与混蛋,虚伪与真情,这些对立的元素是交织混合在一起的,甚至无法分辨。重新回头来看,依然是男主没有能力把握好这段感情,女主才不得不离开。但男主没有能力挽留感情,跟他没有才华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是无奈的。

    万般诸相皆虚幻,只是当时已惘然。

    【详细】
    128222499
  • 王写写
    2019/11/13 16:56:35
    这部动画,满眼都是欧洲动画人的肆意奔放

    不同于好莱坞高度模式化的CG动画,欧洲动画总是更富个性,像《美丽城三重奏》《夜幕下的故事》《德黑兰禁忌》《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至爱梵高》和《海洋之歌》等,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入人心。欧洲导演乐于在画纸上肆意妄为,擅长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具象情景深入弥合,绘制出一套兼顾视觉与文本的符码系统,普遍关注社会文化危机与意识形态的混乱,个人内省与表达的欲望均很强烈。

    虽然一些欧洲动画也在模

    不同于好莱坞高度模式化的CG动画,欧洲动画总是更富个性,像《美丽城三重奏》《夜幕下的故事》《德黑兰禁忌》《和巴什尔跳华尔兹》《至爱梵高》和《海洋之歌》等,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入人心。欧洲导演乐于在画纸上肆意妄为,擅长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具象情景深入弥合,绘制出一套兼顾视觉与文本的符码系统,普遍关注社会文化危机与意识形态的混乱,个人内省与表达的欲望均很强烈。

    虽然一些欧洲动画也在模仿好莱坞的工业化制作,但真正的魅力还要看那些在类型与艺术边缘反复试探的作品。这些作品以灵活的方式书写着人与世界的纠缠,用夸张和荒诞去拉扯沉重的现实。现代艺术无疑启蒙了一大批欧洲动画人,至今滋养着他们的创作理念。乍看上去,欧洲各国的动画发展和制作手法均有差别,本质上却是同一片艺术土壤下的近亲果实。这些独特而鲜活的线条色彩,总是以惊艳的方式渲染出高度凝练的幻想世界。

    10649565
  • 独钓寒江雪
    2021/7/2 9:32:38
    香港爱情片经典之一

    这样的爱情片是属于香港的,只属于香港的~~有思想的青年男编剧、有追求的青年女演员,置身于香港上升期的黄金时代,在多元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的职业选择、工作态度、生活伦理等等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羁绊;三个舞台姐妹的人生路径;邵氏片场的后台演绎;港岛与东南亚、北美的千里情牵~~这都很香港,有且只有香港~~联想起前两天实在是看不下去的许鞍华的《半生缘》、带着港台想象对民国上海的

    这样的爱情片是属于香港的,只属于香港的~~有思想的青年男编剧、有追求的青年女演员,置身于香港上升期的黄金时代,在多元与变革的社会背景下的职业选择、工作态度、生活伦理等等的矛盾冲突和情感羁绊;三个舞台姐妹的人生路径;邵氏片场的后台演绎;港岛与东南亚、北美的千里情牵~~这都很香港,有且只有香港~~联想起前两天实在是看不下去的许鞍华的《半生缘》、带着港台想象对民国上海的理解,以及赫赫有名的《上海滩》其实也只是一种同时代浓浓的港味掺杂《教父》影响的黑帮爱情经典,如果说要类比的话《甜蜜蜜》反而有的一说~~

    属于我喜爱的袁咏仪和刘青云组合的。自从看过他们合演的《新不了情》之后,就对极赋个人魅力的袁咏仪情有独钟、也很欣赏刘青云的才情、宽厚和担当角色形象~~到目前为止,似乎也就只记得这两部组合、但都是非常精彩的影片。

    影片对1960年代香港的还原和复古,令人赞叹乃至钦慕,似乎都想穿越而去体验一把~~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香港的蓬勃生机,在价值多元下的初心爱情,物欲横流下的姐妹情深;甚至还有外界社会政治风潮的闪回带来的历史时空的比较联想~~那是个多么经典的年代~~

    时代不断变化,初心和坚守永远是最诚挚感人最永恒美好的人性价值~~

    看了介绍和评论才知道取材于那个年代凌波的真实经历。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港片“专属,惟其来源于现实生活,才能这么接地气却又富于感染力~~之前刚看了凌波出演的1965《西厢记》,正在惊叹于其所饰演的张生(张君瑞)的惊鸿身手,原来是从李翰祥的《梁上波与祝英台》风卷东方而来的戏曲片名家大腕啊!

    袁咏仪的出演配得上凌波(在片里叫梅波)这个角色~~

    蔡少芬真美。此片出演也很精彩,把握到位。

    正如很多短评说的,吴镇宇也算天才啊,演个夸张的角色,真是俊朗、搞笑。很,到位!

    邵氏正是倚靠着这么多有才情、又有职业精神的演员们,在更多的专业、职业的电影人的支撑下,共同开创和打造了记录现代香港人文历史、人民生活和时代风采的”港片“品牌。再次致敬~~

    P.S.

    可惜配音是普通话,而且明显不是专属的几位配音员,搭不上那种带有怀旧情绪的港片风格,导致偶尔有些片段出戏~~

    另外还是有些地方节奏掌握可以改善一点。比如再慢一点?比如结尾有必要展示几十年后男女主角跳舞么——明显画蛇添足嘛~~

    结局是否一定要蔡少芬主动退出?大团圆或许好,然而王子和公主的童话故事大家也知道有时候最后结局悬一点~~如果在梅波决定出嫁和秦淮准备向蔡少芬求婚或者犹豫的关头,戛然而止留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呢?

    【详细】
    136481301
  • 豆友204486613
    2019/11/14 17:40:10
    逻辑硬伤,清奇脑回路,当代孔乙己

    主演在我这有滤镜。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说,剧情太沙雕,槽点太多。最大问题,节奏太快,逻辑极端,除了主要角色,其他人物极其扁平,全部都是工具人。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剧集,省略太多需要铺垫介绍的信息。典型的能力不足,靠快进来提高信息密度。主打权谋的剧剧情过于弱智。首先讲开头,噩梦开头,一个人在那敲城门,看到这肯定都以为这是假的,这就是噩梦内容。后边你告诉我这是三年前的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你开头那段以

    主演在我这有滤镜。但是还是忍不住想说,剧情太沙雕,槽点太多。最大问题,节奏太快,逻辑极端,除了主要角色,其他人物极其扁平,全部都是工具人。不像是一个完整的剧集,省略太多需要铺垫介绍的信息。典型的能力不足,靠快进来提高信息密度。主打权谋的剧剧情过于弱智。首先讲开头,噩梦开头,一个人在那敲城门,看到这肯定都以为这是假的,这就是噩梦内容。后边你告诉我这是三年前的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你开头那段以真充假有何意义?花里胡哨的,没能力搞复杂就简单交代不好吗。编剧的清奇大脑无法理解,完全不讲逻辑。本剧普通情节无逻辑,高潮情节过于巧合。高潮情节前铺垫太少,转的过急。人物还没熟悉,就开始情节。第一回合,围绕太子冠礼展开。齐王的计策简直沙雕,正常人谁会想出来这?原点处逻辑就崩了,后边再精彩也没用。齐王扔个讨伐卷轴,跟太子有什么关系?靠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卷轴,谁会当真?里面的内容能作数么?就算是真的又能怎样?无凭无据的太子就是不承认,谁能多说?卷轴能当证据吗?一干皇帝大臣,关注点也有问题。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安保吗?这可是皇宫,连个守卫都没有?被人混进来还当着所有人的面丢了个未知的东西??管事的是不是该斩?进来的是刺客怎么办?皇帝大臣怎么跟个没事人似的?而且两个内人过于巧合哈,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他妈女儿还不认识母亲,女儿还被齐王欺骗感情,编剧还能不能更无厘头些?为啥不认识?没提,为啥母女俩都在做内人?也没提,这不典型的工具人,角色单调,像个没有灵魂的木偶,用完即扔?欺骗母亲的过程也是搞笑,两人谈论故意让母亲听到。让母亲告诉太子。太子也是个沙雕,真想反杀直接派人预先埋伏不就好了,居然让大家往城墙看???看不到能怎么样,看到了又能怎么样?既不能证明你清白,也无法表明是你指使,能想出这种计策的齐王简直沙雕,理他作甚?母亲居然还有机会偷偷溜上去,到底在干啥?直接带人埋伏人赃俱获不好吗?还有太子掉包卷轴,是不是傻,你在做什么无意义的举动!!???全程瞎几把编,熊出没都比这剧有逻辑。后边的反转又反转继续侮辱智商,从头到尾人物沙雕,剧情都和闹着玩似的。精美的制作,沙雕的剧情。听说编剧还是原作者?还是法律专业研究生?亲自操刀改编?恕我直言,这本书能火除了词藻华丽,扒去表面的粉涂的胭脂,一无是处。逻辑硬伤,华丽的词藻,偏僻的生词,做的再认真,和孔乙己有什么区别?不就是在像众人解释茴字的四种写法

    【详细】
    12028100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