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影评

136871079
  • 边缘库珀
    2020/4/29 21:50:42
    愤怒是青春的底色

    #

    你十七岁是个傻逼吗,真巧,我也是。

    不得不说网飞拍青春剧还是有一手的,虽然跳脱不掉一些美式青春剧的俗套情节,但总体观感尚佳。美式青春剧的套路这么多年大家都很清楚,即使时代变了,种族多元了,略显反智主义的金字塔式歧视链依然如擎天大树般屹立不倒。

    金发碧眼的啦啦队长和脑袋空空的橄榄球运动员不见了,没有关系,新时代的ins网红和TikTok男孩们站在歧

    #

    你十七岁是个傻逼吗,真巧,我也是。

    不得不说网飞拍青春剧还是有一手的,虽然跳脱不掉一些美式青春剧的俗套情节,但总体观感尚佳。美式青春剧的套路这么多年大家都很清楚,即使时代变了,种族多元了,略显反智主义的金字塔式歧视链依然如擎天大树般屹立不倒。

    金发碧眼的啦啦队长和脑袋空空的橄榄球运动员不见了,没有关系,新时代的ins网红和TikTok男孩们站在歧视链的最顶端;有不讨喜的胖子同学,神神叨叨的老师,有钱的讨厌鬼,书呆子和他们同样奇奇怪怪的同学,Nerd们——永远身处歧视链最底层,试图通过更popular的男女朋友,攀上另一条他们梦寐以求的常青藤。

    《Never Have I Ever》仿佛是一部加长版的《The Edge of 17》/成长边缘,同样的意外丧父,同样家里有一个光芒盖住自己的表姐/哥哥,同样渴望date最popular的男生,同样的迷茫和愤怒。

    海莉在成长边缘里扮演的Nadine在电影的开头就说想自杀,Devi因为不爽就砸碎玻璃,和母亲吵架,原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但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的愤怒却从不熄灭。Devi三番四次抛下朋友,情绪崩溃,着实恼人,但转念一想,正如《Lady Bird》里的伯德小姐一怒之下跳车摔断了手臂,一部分是夸张的戏剧效果,另一部分也是形象化的愤怒外泄。电视剧里没办法花半小时描写心理活动,既然无法抽象愤怒,那就外化吧。

    12551792
  • Reflecting_pool
    2018/1/14 14:10:43
    青衫磊落险峰行
    洪队是个不大看得出年龄的人,少年人的蓬勃向上、青年人的壮志豪情、成熟男人的荷尔蒙气息在他身上完美地和谐统一。他的袖子总是挽着,衣服发型都是最容易打理的,浑身上下透着干净利落。走路带风,经常一溜小跑,说话语速快且不容置疑,眼神精光四射锋利敏锐。心理素质稳定,...  (展开)
    洪队是个不大看得出年龄的人,少年人的蓬勃向上、青年人的壮志豪情、成熟男人的荷尔蒙气息在他身上完美地和谐统一。他的袖子总是挽着,衣服发型都是最容易打理的,浑身上下透着干净利落。走路带风,经常一溜小跑,说话语速快且不容置疑,眼神精光四射锋利敏锐。心理素质稳定,...  (展开)
    【详细】
    9070214
  • 大侃
    2017/11/10 9:08:28
    无惧惊涛骇浪 只为守护净土
  • Unbeliever
    2016/11/15 9:17:08
    面对乌烟瘴气的评论,是时候拿出点创作者的偏见了
    先表个态,内容三星半,技术加半颗星,是值得反复观看的佳作。本文带有吐槽性质,最近看了太多唧唧喳喳的评论,在此我作为一名菜鸟级别的创作者,为李安辩护。

    1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革新者,他永远无法给电影带来如戈达尔那样里程碑式的影响与贡献。但他绝对是个一等一的改良者。区别在于,他没发明什么新东西,但他利用现有工具的能力绝对顶尖。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几个作品都是接近“极致”状
    先表个态,内容三星半,技术加半颗星,是值得反复观看的佳作。本文带有吐槽性质,最近看了太多唧唧喳喳的评论,在此我作为一名菜鸟级别的创作者,为李安辩护。

    1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革新者,他永远无法给电影带来如戈达尔那样里程碑式的影响与贡献。但他绝对是个一等一的改良者。区别在于,他没发明什么新东西,但他利用现有工具的能力绝对顶尖。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几个作品都是接近“极致”状态的。我不是说它们完美无瑕,而是他在具有对现有电影语言广博而扎实的掌握基础上,都为自己的表达找到了相对最好的方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冷不丁就会出现如本片一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改良。120fps不是他发明的,是个在Digital Video领域已经存在的东西。我们在许多体育比赛的直播中也领略过了60fps/90fps的威力,说这个120帧与电视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好像也不太为过。但为什么只有李安想到了借用这个技术,去拍这样的题材,从而创造出这样几乎全新的电影表达方式?本质上,他不就是把已经存在并且普遍认为不太可能用来拍电影的东西,拍成了一部出色的电影。这么一讲,李安牛不牛逼不是很明显吗?

    2
    有些人啊,就是乃义务。借着filmmaking平民化的浪潮,以为自己拍过几部连电影都称不上的东西(或者只是看过一些电影,连制作经验都没有),就觉得自己可以指手画脚了。你真以为24fps和120fps在拍摄上的区别仅仅就是帧率快了5倍?依我看来,虽然最终效果不能说完美,但按照其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度,已经是非常牛逼的级别了。我朝羸弱的电影工业、混乱的制片管理、糟糕的人才素质是根本没办法做出这样一部片子的。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照明问题。简而言之,成本会急剧加大,麻烦会急剧增多。室内照明,达到同样曝光的前提下,光圈需要开大二又三分之一档(这样会带来景深的较大变化)或光圈不变,灯光亮度提高二又三分之一倍(不论是加灯还是换大功率灯都是件麻烦事,会有一连串连锁反应)。(感谢温丝儿提供的精确数据)室外照明稍好一些,大多是烈日当头的戏。但人物常常会需要补光,这时靠普通的反光板应该就没用了,需要人为加灯。比如两位班长罚男主角做单杠的场景。两位班长本来就站在阴影下,没有任何逻辑光源,就会非常黑,所以能看出有额外的灯打在他们身上提亮人物。而且应该很多普通24fps可以使用的灯光器材都不能用,因为在120fps高速摄影之下会有频闪。其次,要使用普通电影拍摄不太常用的摄影机,并且还是3D拍摄,难度又会加大。(ASC肯定有专访,目前还没机会看到,技术问题可能会更多)

    之后就是化妆、美术、服装、表演等等,只要出现在画面里的东西,通通都会受影响。简而言之,很多人看完60/120版本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非常清晰。那就对所有这些部门提出了比一般电影更高级别的要求,没有两把刷子就会轻易露馅。特别是目前的成品效果,化妆部门绝对值得表扬。在这些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又有几场特别难拍的大戏。比如中场秀表演,比如枪战。还要再做很多后期特效(特效成本又因为120fps会急剧上涨……)。安叔能把整部片子齁住不崩掉已经是大功一件了。

    3
    什么样的人就会拍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他足够诚实的话。

    没错,李安是走中庸那一挂的。因为他本人激进的地方无关政治,也不在观点。他激进的是情感。但是某些人少把平庸和中庸划等号,偷换概念,偷鸡摸狗。一方面,少有导演的作品能够具有如此充沛的情感能量但丝毫与煽情和滥情沾不上边的。因为李安的中庸能让他把握好度,掌握好每一个节奏,让整部作品的情感推进达到丝丝入扣、错落有致的效果。另一方面,从跨文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作品更是功德无量。中庸非普通,而只是诸多风格中的一种而已。按照风格平等的原则,中庸做到极致就是大师。

    影向标里某人以“纯粹感官刺激”为由给这片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那希胖子大概要从坟墓里爬出来扇你两个嘴巴子了。因为你看到的是表层的“感官”,我看到的是“体验”。这种体验是全方位的,通过导演运用各种手段塑造出来的。而且这个“体验”足够诚实,因为分明就带着李安这个人人格上的色彩。这个体验是独一无二式的“安”式体验,看李安的电影就像是在读他本人的一部分。这种诚实的创作需要太大的勇气,就像是脱了衣服在公众场合给人看一样的感觉(做过创作的人都会明白)。如此这般还不是个牛逼的电影作者,那什么才是?

    4
    一个人的真实与TA在公众那里被认知的形象可以有很大的差别。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差别,便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张力。

    电影制作的过程其实充满了未知和偶然,简而言之,变数是很大的,创作者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很多。一个人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凭借某种偶然,从而使得某个作品变得有点特别,而这个特别刚好又戳中了当时某些位置很重要的人的G点,继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参见霸王别姬……)而这种影响对于一个人很可能又是标签式的,一生一次的,从而让他的公众形象被长时间定义。(参见陈凯歌与霸王别姬……)虽然道理上讲,对自我最了解的人一定是自我,但面对山呼海啸的外界定义,一个人又很难岿然不动,所以他当然就会感知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稍微控制不好的人就会被外在的定义所绑架,从而很可能踏上一条无比危险的道路就是——努力让“我”变成一个“非我”的东西。我承认这种偶然性是电影艺术魅力的一部分,也是电影创作神秘感的一种。但它也真的是害人不浅,就像诅咒一样,会让有些人以为自己可以,但其实自己也许真的不可以……(目光再次投向凯哥……)

    李安在这片里说的很明白了:It's written, it's meant to be. 我举四只蹄子同意。一个人自己最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可怕的是我们总是太忙于去在乎别人做得怎么样,而没空去认知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如果整天想着别人都可以做xxx,我为什么不可以做xxx,那就坏了。这样不仅会去做不适合的事情,还会让本来就不清晰的“自我”变得更加被扭曲。

    李安特别牛逼的一点就是,他能在保持对自己深刻“自知”的基础上,还能通过持续探索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他的自觉意识是很强的,但他没有停止对自己未知的自觉的挖掘。他本人的创作也是一个逐渐放开的过程(艺高人胆大嘛)。你可以说其实他每一步都是baby steps,但因为对自己有特别理性的认知做前提,这每一小步的含金量可都是不小的。而且它对于个人的意义来讲可以被放到很大。你就试想你在众人瞩目之下踏出自己comfort zone的感觉吧,而且踏完了还要迎接各种评论的吊打,真的很恐怖的好吗!

    5
    我不懂学术,没什么理论基础。但要我评价李安,一定会放在两个大框架之下去看。内容(表达)上,他是深受传统戏剧影响的。手法上,他是好莱坞经典叙事和连续性剪辑的学生。

    刚好昨晚看了今年戛纳的《毕业会考》,第一次看蒙吉的片。一场一镜,手持长镜头,特别新现实主义。这种风格追求的几乎是传统戏剧的反面:去掉表演,去掉功能性,去掉设计感,强调现实生活的零散与随机。有趣的是,李安在中场战事里的某几场戏也是用了自己不太常用的一镜到底的拍法。但他传统戏剧式的表达和新现实主义的东西就是很不一样的。他追求的其实确实是功能性。这种功能性是通过设计、处理,是通过很多调度手段来达到的,可以是事件、台词、行为动作、表情以及镜头等等。关键在于,传统戏剧的表达本来就天然具备很强的功能性。它本身和生活的现实就是有很大区别的。功能性不可能不存在,只有程度的大小,以及使用上段位的高低。特别差的那种相信大家看过很多烂片都有所体会。特别好的就会让你仿佛觉得这个故事很可信。但实际上哪有戏剧就和现实完全划等号的?因为戏剧再怎么写实,都是有表达的。它的剧本背后有个驱动力,来自于创作者的意念。这个意念就驱使创作者要用功能性让作品走向某个方向。在我看来,本片是不存在什么人物、情节太功能性的问题的,而且很多看似有点刻意的设计,都在逻辑上是可以解释的,一点不牵强。所以就没问题。况且整个片情节缩小到一天之内,从头到尾,按照时间顺序流淌下来,闪回的穿插点也都很顺畅,颇像一个公路片,算是很高明的方式了。

    所以那些说李安为何不这样这样拍,或者那样那样拍的人不要叫唤了。首先你们提出来的很多东西就不在李安的创作手段之内,风格差太远,风马牛不相及,听你指挥就只能拍出来更糟糕的《路边野餐》。再次,就像我上面说的,李安是一个自洽的整体,你把你的意志真要强加给他的话,李安本人也就灰飞烟灭了,不存在了。说白了就是,我就是我,你要让我去做一点不是我的东西那我就不可能是我了。希望这个逻辑可以让今后此类所有的建议都被淋淋吸走。

    6
    我发现很蠢的人看电影就是灾难。我特别烦很多人对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作出很多自以为很到位实际上肤浅到可笑的理解。李安自己都说了,原著小说其实很意识流的。所以你真以为你那么点脑袋瓜子想出来的东西就可以把大家打发了?还非要别人欣赏你的解读吗?

    什么一提到结尾就是美国主旋律啊,或者自动联想到反战主题啊(这个太蠢惹你没看到最后男主又回去参战了吗……),或者就说他就是明显不适应回国的生活啊还要去战场上过瘾啊(这个倒也不是完全错的,但是只停留在这就太差了)之类的。Come on! Is this the best you can do? 这些人很奇怪的是他们把电影这个本身可以很复杂的东西简化成了数学等式一般的确定、套路和二元。说这个片太圆滑完整没有思考空间的人其实那是因为你就没想思考好吗?只是留白的确不是李安玩得最精的东西罢了。别说这片了,真想思考的话,小时代里都能看出哲学呢。

    我确实有朋友给我反映说,看完觉得结尾有点主旋律。我告诉她,别把主人公回归战场的行为简单的理解成爱国,而是当成一个个人选择去看,其实就会看到更多。这就算一个开始。

    拍电影不是写议论文,不是做演说。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问电影导演你拍这个想表达啥/你为什么要这样拍/你为什么想拍这个等等这类问题的时候通常得不到明确答案的原因。因为如果他要拍的东西给你用语言能说清楚的话他干嘛不为低碳经济做贡献而是去大费周章组个什么剧组折腾几个月花那么多钱拍电影,他直接讲给你听或者写篇文章表达一下中心思想不就完了???而且还有一点必须要明确的就是,作品完成的那一刻,就与创作者脱离关系了。作品是用来给大家看的,不是光给作者自己看的(当然他的初衷可以是为自己而拍)。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对作品产生自己的理解,而这也是艺术作品最大的价值所在。作品是独立于创作者和受众之外的第三个个体,创作者的意图已经并不重要了。因为严格来讲那是属于人家的隐私,人家想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如果一个人对艺术作品没有自己的理解,就无法与他产生紧密的联系,就没办法把它融入到自己审美经验当中去,就不会有独特而私密的审美体验,从而这个艺术作品对他的价值就几乎是零!

    7
    缺点当然有。120还没机会看,60相比24的话,表演上的痕迹就已经重了不少。另外某几处节奏有点小问题。中场秀结束之后的部分略微有点长。一些调度太舞台剧以至于和影片形式上所追求的临场感有点背道而驰。但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体会,而且很多都是吹毛求疵,也不太可能避免(鉴于李安本人所属的框架)。所以这片肯定不是完美的。但它已经让我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一种曾经被忽略,或者甚至被唾弃、嘲笑没有电影感的技术,最终真的成就了一部出色的电影。而且我已经能看到这种新技术将来可能的用武之地,比如我们应该都期待一部120fps的纪录片(最好还是3D 4K的)看起来会有多么震撼吧!

    8
    如果我说了这么多还有人唧唧歪歪什么的,那也不怕,不是还有那句杀手锏嘛:
    你行你上呗!!!

    (本人非电影理论专业人士,技术上的东西也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详细】
    81744932
  • 蒹葭饕餮
    2018/8/17 2:12:00
    一部片毁了中土精灵曾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

    真是太无语了,今晚看的又一部超级大烂片,剧情平淡的都淡出个鸟来了。当年的“精灵王子”来到我“东土大唐”不是来交流进步的,完全是为了“US刀乐”吧,这种不中不西七拼八凑的“伪(好莱坞)合作片”,简直是在愚弄中国的影迷朋友们呐!!!个人觉得这都不能称之为是电影了,这种玩意儿(姑且称只为玩意儿吧)放在哪个国家放映也都是“糟粕”,绝对的糟粕!!!!那,这个玩意儿是不是“洗钱”片的新高度新追求呢,还真

    真是太无语了,今晚看的又一部超级大烂片,剧情平淡的都淡出个鸟来了。当年的“精灵王子”来到我“东土大唐”不是来交流进步的,完全是为了“US刀乐”吧,这种不中不西七拼八凑的“伪(好莱坞)合作片”,简直是在愚弄中国的影迷朋友们呐!!!个人觉得这都不能称之为是电影了,这种玩意儿(姑且称只为玩意儿吧)放在哪个国家放映也都是“糟粕”,绝对的糟粕!!!!那,这个玩意儿是不是“洗钱”片的新高度新追求呢,还真不好说,呵呵……

    9597377
  • 孤独的剑客
    2015/9/18 21:08:34
    感觉有些不知所云啊
    结局实在无法理解,赵敏(当时还是赵明,不过习惯叫赵敏了)因为身份问题,抛弃张无忌而去,最后张无忌不管是赵敏还是周芷若都没有娶到,就他一个光杆司令了。
    剧本光明顶之前的剧情比较无厘头,中间的剧情还可以,就是殷离就是黄衫女,结局赵敏离张无忌而去的这些改编实在是太无厘头。
    演员而言,尔冬升的张无忌还是不错的,起码尔冬升颜值不错,不过地牢那段直接撕赵敏的衣服,这一点就显得流氓了。
    其次,
    结局实在无法理解,赵敏(当时还是赵明,不过习惯叫赵敏了)因为身份问题,抛弃张无忌而去,最后张无忌不管是赵敏还是周芷若都没有娶到,就他一个光杆司令了。
    剧本光明顶之前的剧情比较无厘头,中间的剧情还可以,就是殷离就是黄衫女,结局赵敏离张无忌而去的这些改编实在是太无厘头。
    演员而言,尔冬升的张无忌还是不错的,起码尔冬升颜值不错,不过地牢那段直接撕赵敏的衣服,这一点就显得流氓了。
    其次,我也不想吐槽井莉,之前我看过邵氏《碧血剑》,喜欢她的温仪,但是她的赵敏不吐槽真的忍不住,她比尔冬升大十几岁,却还要和尔冬升演情侣,最后还抛弃张无忌,井莉气质和赵敏对不上之类的话我也不想说,怎么说我还是挺喜欢井莉的,但是和尔冬升版张无忌的娃娃脸一衬托,简直。。。。。。哎。
    余安安的周芷若还可以,怎么说余安安也是美女,当时也是18岁青春,不过余安安演戏比较木,其实长相演小昭更合适。
    好了,就这些,没别的说的了
    【详细】
    7602410
  • 卡拉8090
    2017/5/24 21:02:36
    《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系列剧评(一)

    韩国的悬疑犯罪电影一直是卡拉的最爱。

    它用最血淋淋的镜头,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表达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自去年《信号》大火之后,卡拉惊喜的发现,韩剧的犯罪题材水平已经接近于韩影,《特殊案件专案组》,《特殊失踪专案组》,还有刚刚完结的《被告人》,《隧道》,都让卡拉看的欲罢不能。

    自tvN放出《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特辑,卡拉就对这部

    韩国的悬疑犯罪电影一直是卡拉的最爱。

    它用最血淋淋的镜头,最直观的方式向观众表达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

    自去年《信号》大火之后,卡拉惊喜的发现,韩剧的犯罪题材水平已经接近于韩影,《特殊案件专案组》,《特殊失踪专案组》,还有刚刚完结的《被告人》,《隧道》,都让卡拉看的欲罢不能。

    自tvN放出《Circle:相连的两个世界》特辑,卡拉就对这部剧无比期待。

    8560521
  • 麻绳
    2010/12/22 10:49:45
    哥拍的不是电影
            《非诚勿扰2》的奇怪之处在于,这虽然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爱情在里面跑了个龙套,而且还是为死亡跑了个龙套。其实这也没什么错,爱情与死亡在艺术中的关系就如同涮羊肉和芝麻酱一样,同时出现时是为了给彼此添味儿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非2》中的爱情与死亡就如同一个包子中分别包了两种馅,
            《非诚勿扰2》的奇怪之处在于,这虽然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喜剧,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爱情在里面跑了个龙套,而且还是为死亡跑了个龙套。其实这也没什么错,爱情与死亡在艺术中的关系就如同涮羊肉和芝麻酱一样,同时出现时是为了给彼此添味儿的,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而《非2》中的爱情与死亡就如同一个包子中分别包了两种馅,只是各自占据了时间轴上的物理存在,虽然有交叉的人物,但其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这是硬捏合到一起的两个本质上毫不相关的故事,而且在内容和主题上对彼此都没有影响。
            影片中承担爱情内容的人物是葛优扮演的秦奋和舒淇扮演的梁笑笑,这是延续自上一部的人物(此外还有冯远征附体的廖凡)。这里的爱情戏有两个很致命的问题,首先是没有成型的故事,全是各种情境的堆砌,人物性格和关系没有任何的发展,开始什么样结束还是什么样,这就导致了叙事动机不明确,观众期待落空,甚至可以说是无从期待,因为根本看不到两个人关系的走向,影片所给出的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的理由甚至还多于他们在一起的理由,这就让我产生一个疑问,这段爱情的陈述有什么意义吗?其次一个问题是其中试婚的情节设计实在是太过无聊,试婚从七年之痒开始试我勉强可以接受,但在双方都知情的情况下弱势的一方用装残废来考验对方的耐心实在是荒唐了,这种自我催眠式的抖机灵已经完全无视观众智商了。
            面对这样的情节,葛优和舒淇这两大主演的状态十分例行公事,表演毫无激情,真正挽救了《非2》的是孙红雷,他所扮演的李香山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有意义的角色,我也相信这种谢幕式的人生感悟是王朔作为编剧真正要呈现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为了那一场追悼会而拍的,虽然这种成功者的沧桑告白不免矫情,这场戏的长度和调度也十分非电影化,但总算是有点东西能让这两小时不算完全虚度了。其实以上一部《非诚勿扰》的素质,本不该对这部续集有什么高于正常水准的要求,王朔的表现是本片唯一让我期待的。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冯小刚与王朔在《非2》中并没有做到合体,看来还是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毫无默契可言了。
            但是,我毫不怀疑《非2》的票房将继续在岁末掀起票房狂潮,敢于拍这么一部反电影的电影来考验观众的承受底线,也只有冯小刚敢这么干,而且他一定知道自己会成功。看片时我旁边的一个女观众,看到银幕上葛优晃晃脚丫子都乐不可支,冯小刚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被审美惰性和接受惯性所占领和驱使的观众,满足这些人的需求的难度如此之低,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压力地炮制一部各方面都毫无追求可言的被称为电影的视听产品,无论是《唐山大地震》的催泪还是《非2》的搞笑,冯小刚使用的都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视听语言和情节逻辑,特别是到了《非2》,我看到的冯小刚已经全然没有了自己作为一个导演的信用额度被透支的担忧,只要在电影上贴上自己的标签,只要让葛优如约出现的银幕上,就不怕没有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来为他买单。
            如果拿现在的冯小刚作品做个类比,我想最恰当的就是脑白金,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个言过其实的东西,但没关系,你不是这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和城乡结合部才是它大行其道的地方。而且年复一年的“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口号甚嚣尘上,其宣传早已经回避了产品实际品质的诉求,转而塑造一种建立在民间礼俗之上的风俗文化,于是脑白金潜移默化为健康长寿的象征和期许。过年串门送什么不是送,这东西也吃不死人,有疗效没疗效的就图个吉利而已。冯小刚也是如此,从前的亲民如今已变成了现在的愚民,这是一个他吃定了的市场——别跟我谈什么艺术创作,哥拍的也不是电影,是冯氏贺岁片,你不喜欢那是你心理阴暗自绝于人民,哥也不缺你那一张票,现在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什么我就得拍什么,而是哥拍什么老百姓就得喜闻乐见什么,姜文是站着把钱挣了,那多累啊,哥是躺着就把钱挣了,你还别不服,这本事,全中国也就我冯小刚一人有!
    【详细】
    45411838
  • 岁月童话
    2018/3/1 10:50:48
    军人使命 甘于奉献
    军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需要流血牺牲、需要冲锋陷阵的紧要关头,总会有军人的身影。军人以流血牺牲为代价赢得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宁静,通过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以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换取人民的安居乐业。虽然军人的存在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但军人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军人做出的牺牲,付出的青春、血汗乃至生命,更不是有形的物质所能够衡量!
    军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需要流血牺牲、需要冲锋陷阵的紧要关头,总会有军人的身影。军人以流血牺牲为代价赢得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宁静,通过勇于担当的使命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以义无反顾的奉献精神换取人民的安居乐业。虽然军人的存在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但军人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军人做出的牺牲,付出的青春、血汗乃至生命,更不是有形的物质所能够衡量!
    【详细】
    9191192
  • sdyz
    2021/9/10 0:21:51
    末世第一条,人心所向

    虽然说整部电影的剧情都在人的意料之中,主角的光环也很是明显。但是作为喜剧来看,我觉得这个电影是很成功的。

    肯定是不能拿它跟生化危机之类的纯丧尸片来比较的。生化危机,活死人之类一般告诉我们如何独善其身,如何当断则断。而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家人,什么是末世之下的人心。

    如果是第一部是小家,第二部则升华到了大家。末世里所有幸存的人都是家人。大家只有互帮互助抛弃恐惧与成见

    虽然说整部电影的剧情都在人的意料之中,主角的光环也很是明显。但是作为喜剧来看,我觉得这个电影是很成功的。

    肯定是不能拿它跟生化危机之类的纯丧尸片来比较的。生化危机,活死人之类一般告诉我们如何独善其身,如何当断则断。而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家人,什么是末世之下的人心。

    如果是第一部是小家,第二部则升华到了大家。末世里所有幸存的人都是家人。大家只有互帮互助抛弃恐惧与成见才能开辟末世里的一片净土。一个人拯救世界的剧情虽然爽快但是团队才是活下来的真理。

    末世之中,什么是家?什么是家人?这部电影已经说的很好了

    【详细】
    1385627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