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危机影评

131955987
  • 70年的雪
    2017/4/25 5:02:24
    上座记录

    香港的上座记录是不是最佳拍档创造的?还是之前的半斤八两?不管以后票价怎么升,总票房怎么提高,上座记录是无法打破了,更何况当年的香港还只有300万人。

    许冠杰当年是真红啊,以创纪录的50万港币片酬参演此片,简直给了嘉禾一个重重的耳光,大将叛逃的八卦让人津津乐道。

    光头麦嘉也是新艺城的开山元老之一了,想想由此开启的璀璨80年代电影辉煌年代就让人激动不已。

    香港的上座记录是不是最佳拍档创造的?还是之前的半斤八两?不管以后票价怎么升,总票房怎么提高,上座记录是无法打破了,更何况当年的香港还只有300万人。

    许冠杰当年是真红啊,以创纪录的50万港币片酬参演此片,简直给了嘉禾一个重重的耳光,大将叛逃的八卦让人津津乐道。

    光头麦嘉也是新艺城的开山元老之一了,想想由此开启的璀璨80年代电影辉煌年代就让人激动不已。

    【详细】
    8498195
  • 山海远阔
    2017/1/13 13:03:12
    终于不用看霸屏的某颖某恩某天使啦
    终于有新人了!!!就冲不用再看那些霸屏的老男人、老女人,都得给五星!中国电视剧真不知道怎么了?只要火了,得嘞,这电视上哪哪台就都是他们。电视不看了好嘛,又跑到互联网上,所以动不动就八千万,一个亿的片酬!我支持新射雕的制片,大胆启用新人。拍的也好,每个画面都...  (展开)
    终于有新人了!!!就冲不用再看那些霸屏的老男人、老女人,都得给五星!中国电视剧真不知道怎么了?只要火了,得嘞,这电视上哪哪台就都是他们。电视不看了好嘛,又跑到互联网上,所以动不动就八千万,一个亿的片酬!我支持新射雕的制片,大胆启用新人。拍的也好,每个画面都...  (展开)
    【详细】
    8290214
  • 巨石阵
    2022/1/22 8:09:28
    太过残酷的世界
    小小的调查兵团,斗天斗地斗巨人,还得斗内鬼中央宪兵团,每个对手都要命。好不容易推翻暴政建立新政府夺回玛利亚之墙,进入地下室了解墙外世界的真相,却发现整个世界都是敌人,自己长期以来都在跟被处以极刑的同胞自相残杀。而渡海来的敌人呢?雷贝李欧收容区的难民们能选择...  (展开)
    小小的调查兵团,斗天斗地斗巨人,还得斗内鬼中央宪兵团,每个对手都要命。好不容易推翻暴政建立新政府夺回玛利亚之墙,进入地下室了解墙外世界的真相,却发现整个世界都是敌人,自己长期以来都在跟被处以极刑的同胞自相残杀。而渡海来的敌人呢?雷贝李欧收容区的难民们能选择...  (展开)
    【详细】
    14159214
  • 雪ノ下絵麻
    2016/9/19 14:33:01
    温柔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因为这个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止温柔的人继续温柔,正确的人继续正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这只能称得上个人的观后感,基本上就是在剧透,而且是漫画和电影在对比着剧透,如果真的不愿意被剧透想单纯享受这部电影作品的人,就真的没有必要打开了。 《声之形》是一部漫改电影,原作漫画一共62话,这次电影的时长是127分钟。那么来计算一下,将这个时间按照TV动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首先,这只能称得上个人的观后感,基本上就是在剧透,而且是漫画和电影在对比着剧透,如果真的不愿意被剧透想单纯享受这部电影作品的人,就真的没有必要打开了。 《声之形》是一部漫改电影,原作漫画一共62话,这次电影的时长是127分钟。那么来计算一下,将这个时间按照TV动画...  (展开)
    【详细】
    8092256
  • Mai Shiranui
    2016/9/2 18:38:52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兽之斗

    被朋友连着喂了几天的安利,说是难得的真实、细腻的国产都市剧,值得一看。最近真的被现实主义的标签吓怕了,以为又是《欢乐颂》一族的调调,吵嚷着真实,却是拿私人视角写全景,主观地没谁了。

    当然,本着一吐为快的初衷还是决定去看看,原只打算看上几集,有个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罢了,没想到竟被剧情吸引住,一直追了下去。如今已播了四分之三,全貌大致可观,或可写一写大概的观后感了。

    被朋友连着喂了几天的安利,说是难得的真实、细腻的国产都市剧,值得一看。最近真的被现实主义的标签吓怕了,以为又是《欢乐颂》一族的调调,吵嚷着真实,却是拿私人视角写全景,主观地没谁了。

    当然,本着一吐为快的初衷还是决定去看看,原只打算看上几集,有个茶余饭后的共同话题罢了,没想到竟被剧情吸引住,一直追了下去。如今已播了四分之三,全貌大致可观,或可写一写大概的观后感了。


    优劣各表吧,先说长处:

    像安利的理由一样,真实、细腻,这些是很多剧评都说到的一点。而不同于以往家庭伦理剧中之处,在主线上,《小别离》并没有用太多套路化的公式,儿女叛逆抗上,夫妻间的怀疑,婆媳矛盾,离异家庭互撕等烂大街的桥段,大多只是真实的点到即止,而几乎无一用作主线叙事的推动力,这在国剧中殊为难得。

    因职业要求,已习惯了随时吐槽猜剧情,有时会被父母问道可能的剧情走向,而看这部剧时,却常被打脸:如弗兰克的去向,周佳成和方圆暧昧的感情走向,刘姥姥、他大姨等欠扁人设的存在意义等等。

    看得出,在细节上,编剧还是颇费心思的,剧情和人物都没有囿于套路——向标签化、极致化发展,“虎妈”童文洁在面对女儿的成绩下滑、说谎等问题上,也非一味地打压、咋咋呼呼,那种失望而心疼,又小心翼翼的状态被海清传达地非常到位。

    因压力过大,朵朵曾放空自己,漫无目的地坐上巴士,不知道飘到了那个近郊野外,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时间。不为出走,只是单纯地想逃离,这种时候我也曾经历过,于是感同身受,父母的状态,无稽收场,一切与现实如出一辙,如生活的插曲点到即止,也不会为剧情带来太大的转折。

    在剧中,像这样的小细节很多,生活中俯拾皆是,剧里也仅仅如小剧场一般点缀着边角。看得出,编剧是一个懂得观察生活的他,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为了刻意冲突,将一道道闲笔做成武林大会,尽可能的还原了生活的真实力度。


    因为细节,这部剧中反映出的中产阶级的生活状态也是较为真实的,可就该剧而为之一观。

    说到这一点还是有所保留的,最初觉得有涉及,无突破;仔细想想,中产阶级的围城,至今仍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在无法解决时,呈现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家庭的组建原就是一场战斗,把成长背景、性格三观不可能相同的两个个体强行拽到一起,彼此忍让,放弃自我意识中难以被容忍的那一部分,兼容而不排异,婚姻便能维持下去。至于教育子女上,父母也是在走单行道——尤其是在计划生育后,那种不可逆的危机感使他们如临大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有个闪失。

    后来,我们也许会明白,人生如琴弦,绷得太紧可能会断掉,但这些后见之明,大概是初为人父母不曾想到的,焦虑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未知的不确定性,对于我们,人生是未知的,所以才有忧思烦恼,对于父母,儿女同样是未知的,所以才互相羁绊又互相消耗着。


    在中国,中产阶级是艰辛又脆弱的,他们没有切实的保障,难以保证永远当精英而不下堕,又因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往往还报以幻想——这是残忍的,这种不定感很容易让我们忽略了自身的局限,又一次次消耗着期望。

    就如剧中的家庭一样,童文洁和方圆家是实打实的小康之家,却怕孩子被淘汰出精英圈子,把朵朵作到了抑郁症的边缘,吴佳妮和金志明随处在中产阶级的下游,仍手握北京户口,坐拥学区房,也许是很多都市白领奋斗半辈子都达不到的位置,琴琴足够优秀,于是他们想把孩子送出自己的阶层,托到更高的位置上,甚至不惜家庭破裂。这种焦虑感遍布剧中,带来阵阵刺痛。


    比起同题材的影视作品,《小别离》之好,在于它视角相对公平——只是相对而言,它没有刻意分化出阶级圈子的鄙视链,大致客观地描写着不同家庭的生存状态,不溢美也无过分贬低,即便最后选择了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选择的和衷方式——出国,来很好的规避了现实的残酷,但影视原就有它的视角与阶级性,既然是商品,就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它可以选择自己的观众。


    囿于篇幅,稍带说一下阴面吧,其实也不能算什么问题,只是谈谈心情,见仁见智而已。

    稍显遗憾的是,剧本以三个家庭为缩影,但琴琴家和小宇家的故事,明显不如朵朵家的线索扎实。这一点颇值得玩味:即两个家庭主要矛盾的选择明显避重就轻,不具备太大的代表性。

    琴琴家庭主要矛盾的由来,既非父母辈观念不合拍、对彼此的消耗,又不是乖小孩成长与学习中的真实困境,而是围绕着贫穷家庭出国——甚至不惜出以让抚养权的方式来扩大矛盾。她大姨这条线索在剧中尤为尴尬,不是不通,而是撑不住,显得失衡。

    比起琴琴,小宇家的矛盾还算较为典型,但写的浅。老夫少妻、不学无术的富二代、离异家庭重组,这些元素本可以炖一锅有滋味的佳肴,却生生做成了快餐,刘姥姥进大观园,还算折腾出许些事来,其余时间,则多以小宇和后妈的通情达理来实现和解,以鸡毛入鸡汤,也本无大病,只是少了几分辛辣滋味。


    在国产现实题材家庭剧中,《小别离》算是比较出色的作品,只是总感觉差些什么,许是自己期待太高,总希望能看到一些突破,或许这对电视剧本身并不公平。上文提道,剧中人兜了那么大一个圈子,还是选了和衷的解决办法——出国,这样的设定其实有些取巧:编剧既要给观众一个圆满的交代,接住自己抛出的诘问,也要争取不打脸,让结局合乎主题,保持住自己的态度——理是通了,力度却少了几分。

    从什么时候开始,影视作品一定要追求一个结局,反映到剧中,则是主人公不可以失败,也不能妥协——好吧,即便是现实主义,也只能折中,即回避。

    假如朵朵真的罹患了抑郁症,或者小宇的成绩出现在了琴琴家庭,编剧会借剧中人之口,让他们妥协或放弃吗?我曾见过身边的人因压力有着或轻或重的抑郁征兆,还在强迫着自己奔跑,直到悔之不及。

    因为在主流的观念里,落后便是错的,是不能接受的,即便那根绷紧的弦将断掉,稍微调整,换首曲子,便要继续出发。如果把中国学生的残酷物语视作社会制度的畸形产物,则孕育出的带有道德审判的期待,则更为可怖,它会无限放大平凡人的挫败感,用羞耻感扩大着精英与非精英之间的人格距离——即便平凡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所以当有人说讨厌这部剧的三观,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我们讨厌的那个不公正的社会缩影,被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剧中,看着剧中人的挣扎就如同溺水的我们,而他们有的救生圈,大多数人却都没有。


    所以童文洁可以毫无顾忌地说着:“你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金志明可以说:“人有钱任性,咱没钱认命。”这是现实,但这种所谓的现实,除了扩大整个社会的焦虑感,几乎别无用处。更为麻烦的是,这类剧在一边批评着阶级的同时,又无意间扩大着阶级间的道德审判和人格距离。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对人的深层影响应已不单是物质资源的持有,更是对性格的塑造——这种诡辩之所以能成立,未必与社会的歧见无关。

    很多时候,自由选择的前提是,你仍可以接触到那个供你选择的自由世界,每个人都会因他的成长背景、性格爱好,有着自己所接触不到的世界,应该说,我们能选择的,其实很少。

    然而,一旦无视自由选择的界限,就会无可避免地出现阶级间的人格审判,正如从美国回来的她大姨,以闯入者的姿态进入到琴琴一家的生活里,妄自褒贬着他人的选择——在别人的盲区里夸夸其谈,这是自由社会里都市人的禁忌,却在国产剧中被不厌其烦地提起。

    国剧很少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尊重个体人格,却爱抓典型、抓主流,加上惯用的标签化伎俩,易会使观众将自己代入到剧中语境,认同那充满偏见的角色定位。其实,国产编剧们大可不必那么愤懑满腔,还是希望能有一天,在荧屏上看到更多形形色色的个体,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过着有趣而平凡的人生,而不再是粗暴地一笔勾勒出所谓的“集体焦虑”。

    毕竟,上帝才是玻璃罩外的旁观者,而我们只需要尊重别人,做好自己。
    【详细】
  • 80693364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