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341833
  • haruchan
    2020/11/2 15:39:10
    骨灰级原作粉来聊一下我知道的网剧棋魂的幕后故事

    先说一下背景:

    (1)棋魂是我的唯二本命漫之一,当年骨灰到什么程度呢,早早买了整套正版漫画、翻阅上百遍、每句台词都记得、每个人物可以写小传、动画看N遍的那种。在棋魂刚完结国内论坛对于棋魂的热度还比较高的时候,便混迹于棋魂圈,写评论、写人物分析、写同人文、画同人图,还当过一阵某论坛版主,结交了很多当时圈子里的作

    先说一下背景:

    (1)棋魂是我的唯二本命漫之一,当年骨灰到什么程度呢,早早买了整套正版漫画、翻阅上百遍、每句台词都记得、每个人物可以写小传、动画看N遍的那种。在棋魂刚完结国内论坛对于棋魂的热度还比较高的时候,便混迹于棋魂圈,写评论、写人物分析、写同人文、画同人图,还当过一阵某论坛版主,结交了很多当时圈子里的作者画手,甚至有些发展成了三次元的好友。所以对于棋魂的感情,真的是非常非常深厚的。

    (2)网剧棋魂的制作团队小糖人影视,因为工作关系有一些接触,一直很欣赏他们的制作水平和制作态度,是一个对作品很认真负责的团队。(比如他们早早就认为应该选择适配性高的演员而不是追逐流量,制作费用也更愿意花在制作和打磨剧本上,按照精品思路打造作品等等)。

    (3)大概2年多前,知道他们接下了改编棋魂的项目,作为原著粉 + 工作相关人员,心情老实说是很复杂的,也很忐忑...我甚至还把自己当年写的棋魂人物分析的评论文字转给团队...拜托他们一定要保留住原作的“魂”....

    一晃网剧棋魂也播出了,老实说营销宣发一直是比较短板的一个环节,这次也不例外...我甚至都差点错过了播出时间...之前海报预告出来时我看到网上风评也非常忐忑,我有原著粉朋友之前也转过嘲的帖子给我,这几天我也就密切关注舆论发展。因为比较忙,目前还只刷了5集,感受如下:

    (1)欣慰,真的用心了,我知道的是2年多前就开始打磨剧本,导演刘畅从接下项目时起就开始自学围棋、找感觉。这些努力,作品里真的能看到。制作水平也符合团队的一贯水准(并不是说完美无缺的意思,但在国内同类型里绝对是优秀的水平)。

    (2)感动,制作团队在尊重原作基础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发挥。细节剧情就不过多分析了,除了大家都提到的本土化外,就说我看到现在一个很打动的改编的点:

    原作里小光和佐为的关系一开始就比较顺利、佐为也非常可爱,以至于到后期光在打磨自己实力的时候出现拒绝帮佐为下棋的行为、到后来佐为消失,当时是很多人骂光的。我在当年的评论分析中就指出,光到后期对于围棋了解加深后、他更倾向于让佐为和匹配的对手下,而且他并没有想到佐为会消失(几百年前的秀策是直到自己去世佐为都没有消失),所以光会有那样的行为。而且小光其实是个非常善良的孩子,从佐为出现的一开始,其实小光并没有想走上围棋这条路,但是为了帮佐为,他也付出了很多的,这个方面其实原作里相对体现的比较不明显。

    而网剧棋魂里,因为要更换为成年演员而设置了6年后,也加入了小光和佐为起冲突的矛盾点,这个改编也被一部分原著粉诟病。但其实我觉得这个改编是很妙的,首先要换演员是客观困难这个先不说,这个层面其实把小光作为一个正常孩子、对于他人强加于自己一个事物的 从拒绝到自己真正启发到接受到热爱的过程 很完整的表现出来了,如果没有看过原作,而只是一个普通观众,看到这些矛盾点会觉得很自然、因为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和佐为的关系也在这个矛盾点里获得了一个很平衡的状态、找到了彼此舒适的相处模式。

    总的来说,虽然棋魂的原作粉数量庞大,但考虑到爱奇艺作为一个日活数亿的平台,一定要考虑到很多没有接触过原作、甚至没有接触过日漫的受众,比如我们常看日漫的观众会很能理解日本人的一些价值观、一些行为思考模式,动漫的表现形式也能让我们更能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但一旦放到三次元的真人剧时,如何让一个普通电视剧受众更容易理解故事主旨、角色的行为动力,其实是要做一番思考的。这方面我真的感觉到了制作团队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3)有遗憾:

    1. 人物美型程度,这个实在没有办法,我其实一路有知道他们选角的一些事,再加上原作的美型程度的高山仰止....不过目前演员的演技我还是基本满意的,在颜值和演技里,我还是更倾向演技。当然演技这块肯定也是有优化空间的。

    2. BGM,动画版的BGM实在太优秀了,网剧这次保留了主题曲、爷青回,但剧里的BGM如果更丰富点就更好了,更能烘托氛围。

    3. 围棋对局部分的一些氛围烘托,这个我看到有人在说。我自己才追了5集、先不评论太多,原作是表现的特别优秀的,目前网剧看来略有不及,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真人剧里一些表现手法做不到动漫比较夸张的效果的原因,这块我再多看看先。

    (4)总之,整体还是超出预期的,我会追下去,并且会很努力的安利给身边的朋友们。我的那些原作党朋友,看过的都纷纷真香了,有些还在观望。有些非原作党朋友,也陆续开始有关注的了。目前来看,只要真正看过剧的人,大部分都会给出不错的评价,在网上搜索用户评论也是这个趋势。(毕竟剧情也是真的抓人。)

    其实,这就是我最后想说的:漫改不易,虽然原作强大、但漫改本质真的是戴着镣铐跳舞,何况这样的跨国改编。本身会受制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我就知道他们为了guoshen所做出的很多努力....(比如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是不能出现鬼啊、魂啊这类....我知道他们想过很多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原作者的要求,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的认真、龟毛程度,何况是这样的大IP,我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些项目、总之和日本人谈生意是不容易的,他们很在意一些东西、不是钱的问题,所以整个制作的过程中,我知道团队和日方是有多次的沟通、努力的,等等。

    所以,作为原作党,是真的想呼吁其他的原作党们,棋魂作为一部20年前的动漫,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漫画完结多年、动画画风也相较是多年前的了,不要说年轻人,我知道的很多同龄人,当年都是只听说棋魂大名没有真正看过原作,也真的有很多人一听到是围棋题材就自动觉得无趣、觉得不可能像灌篮高手那样热血,等等。

    所以,作为原作党,相比于批判网剧的改编,我更希望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知道棋魂这个优秀的故事、认识这群很有魅力的角色、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围棋精神。而电视剧,是一个比动画漫画都受众更大的传播载体。我确实也看到,陆续开始有很多没看过原作的路人,因为这部剧,开始关注棋魂这部作品、 甚至去看原作,那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也是最好的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作为一个死忠骨灰棋魂原作党,是真的愿意成为网剧棋魂的一滴自来水。

    【详细】
    129482940
  • 满哥
    2011/6/13 13:52:21
    拿东北人开刷到底
    前两部还可以,后来越看越反感,老赵爷你难道只会整两二人转演员耍贫嘴就没别的了。
    还有抱有期望的小沈阳,你好好的一个基友整啥情歌女对象。
    前两部还可以,后来越看越反感,老赵爷你难道只会整两二人转演员耍贫嘴就没别的了。
    还有抱有期望的小沈阳,你好好的一个基友整啥情歌女对象。
    【详细】
    498770
  • 贝西
    2010/7/12 14:12:56
    What’s so fucking lonely about the Khao San Road?
    我其实错过了开头,所以并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周六11点档以后的电影往往年代久远。我在屏幕上瞄到还是青春年少时的DiCaprio – Dick A Prior – 我有一个极其讨厌他的朋友这么称呼他。人们谈论他的拙劣演技和种种绯闻,用不屑鄙夷的口吻,其中也包括过我。是,我们都曾经观看了无数遍Titanic,买了他的照片贴在床头;然后,他迅速地凋谢,被我们抛弃。这个时候,DiCaprio在电视上说:我其实错过了开头,所以并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周六11点档以后的电影往往年代久远。我在屏幕上瞄到还是青春年少时的DiCaprio – Dick A Prior – 我有一个极其讨厌他的朋友这么称呼他。人们谈论他的拙劣演技和种种绯闻,用不屑鄙夷的口吻,其中也包括过我。是,我们都曾经观看了无数遍Titanic,买了他的照片贴在床头;然后,他迅速地凋谢,被我们抛弃。这个时候,DiCaprio在电视上说:

    “My name is Richard. So what else do you need to know? Stuff about my family, or where I'm from? None of that matters. Not once you cross the ocean and cut yourself loose, looking for something more beautiful, something more exciting and yes, I admit, something more dangerous.”

    反正无事可做,我决定来瞧瞧男主的经历怎么个more beautiful, more exciting and more dangerous. 一直看到女主决定从悬崖跳入深潭,我记忆某处突然复苏,想起来这原来是The Beach。内个时候已经开始讨厌DiCaprio,影片发布的时候又打着青春惊悚片的招牌,所以索性不看,故事情节和背景一概不知,这一晃已然十年。

    我很庆幸十年以后才来看这部电影,因为我这十年的人生经历,凑巧地契合了男主找寻paradise的情节,于是心有戚戚。当然,这并不代表我抽过叶子,参加过某cult,我说的契合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找寻 – 这句话怎么听着那么装呢 – 男主种种经历后总结的以下这点是我一直深信并贯彻的。

    “Trust me, it's paradise. This is where the hungry come to feed. For mine is a generation that circles the globe and searches for something we haven't tried before. So never refuse an invitation, never resist the unfamiliar, never fail to be polite and never outstay the welcome. Just keep your mind open and suck in the experience. And if it hurts, you know what? It's probably worth it. ”

    豆瓣对该片的影评大多集中在乌托邦的破碎,以及对人性丑恶的反省。我对此持不同意见。如果主题思想如是,又怎么解释男主在影片结束前打开beach life那封邮件的不假思索和会心笑容。他的独白说:天堂就是在你的生命中,融入其时,可以感受到的某一刻。你经历过那一刻,天堂就永远存在。-- 可见,对他而言,经历过就是财富。他喝了蛇血;旅馆隔壁房间有人饮弹,鲜血涂满了墙壁。他得到地图,他上路,看到遍野的大麻地,用原始工具猎鱼,和鲨鱼对峙,成为英雄。他得到女孩的芳心又失去,他渐渐变成野兽,目睹朋友溅血而亡,并亲手扼死兄弟。如此又如何?他感受过天堂的那一刻,他已经永远拥有了天堂。And if it hurts, you know what? It's probably worth it.

    这部为人诟病的电影出自1996的同名畅销书。很多同学忽视了书中所描述的这个群体的背景—背包客(backpacker)和背包客文化。我自己从来没有做过backpacker,也不知道目前在中国,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背包客。不是说你身上背个大包,带个睡袋,手持Lonely Planet就算背包客的。背包客没有功略,没有计划,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窘迫的时候连饭都吃不到。他们走到哪儿算哪儿,能找到工作赚个路费就停一会儿,再接着上路,也有停着停着就不走了的。这种停留,多半是找到了理想国 – 比如电影里的内群人,再比如大理内家坏猴子的酒吧老板,再再比如我认识的Whitaker同学(遇到一个姑娘)。他们想去不一样的地方,看不一样的风景,认识不一样的人,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不一样的事。悲剧的是,电影里面Richard说:“I just feel like everyone tries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but you always wind up doing the same damn thing.” 如果你明白这一点,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内些背包客在找到paradise的时候那么欣喜若狂。

    立足于真正的背包客文化,不管是原著还是电影都狠狠煽了Lonely Planet一个耳光。这一系列通俗旅游指南告诉你去哪里怎么去做什么,完全违背了旅游随心所欲的原则,削弱了探险者的创造力,把地球上无数美妙之地物质化商业化。(据有反讽意味的是,The Beach发布以来,电影拍摄地又成为一旅游热点。)于是,在曼谷背包客云集的Khao San Road上,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You know Richard, 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find one of those Lonely Planet writers and I’m going to ask him, what’s so fucking lonely about the Khao San Road?” 我笑喷了。

    电影对原著作了少许修改,很遗憾,改得完全不到位。比如电影结尾不合逻辑,毒贩子居然善心大发,让这群人统统滚蛋。再比如,书里面的男主并没有跟任何一个女人做爱,而DiCaprio却艳福不浅。想来,被修改的部分是为了迎合电影观众的感官需要(性爱)和情感需要(大团圆结局)吧。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反复引用电影台词不是为了占篇幅,而是它们有不自知的冷幽默。为避免这篇影评向又长又臭的阶段发展,仅以乌托邦女首领Sal和Richard事后一句话作为总结:“Now get some sleep, I may wish to have sex again before we eat breakfast. ”
    【详细】
  • 34342757
  • TomCruise野
    2013/7/5 0:54:29
    黑暗中的一朵微光
            一个有点木讷、沉静、怪异、内敛的十几岁青年,思路敏捷,冷静的像一滩死水,而当感情投入进去,却激起拿命换命的抵死意志。
            在所有描绘青少年的电影中,高中生活的重要性总是被不自觉地贬低着,但是,当你的双眼抵在
            一个有点木讷、沉静、怪异、内敛的十几岁青年,思路敏捷,冷静的像一滩死水,而当感情投入进去,却激起拿命换命的抵死意志。
            在所有描绘青少年的电影中,高中生活的重要性总是被不自觉地贬低着,但是,当你的双眼抵在显微镜上的时候,你会发现,高中时代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
            黑暗中的一朵微光,明灭着把黑暗引入更深邃的空间。
    【详细】
    6148303
  • 九命猫@victor-eyes
    2016/7/25 15:58:34
    文章没讲明白的爱情故事 [猫]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7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打三星的意思是差评,因为我不爱打三星以下。
    ---------------------------------------------------
              三年前,我跟朋友讲,女生看到一个人,是要跟他发展成浪
    本文已发表于《上海电视》7月某期,如有转载,请一定注明并联系本人。 打三星的意思是差评,因为我不爱打三星以下。
    ---------------------------------------------------
              三年前,我跟朋友讲,女生看到一个人,是要跟他发展成浪漫关系,还是纯友谊关系,从看他第一眼就决定了。现在,我会讲,如果身边有个人一直对我关怀,爱护,我也会慢慢喜欢上他,那种喜欢不是将就,也不是被感动,而是一种感情基础非常深厚的爱,会走得很长久……你看,这 刚好就是导演文章试图在《陆垚知马俐》中让马俐(宋佳饰)经历的女人心路转变。
              可惜他并没有讲清楚这个转变,甚至连标题都在暗示,是陆垚(包贝尔饰)在漫长的爱情长跑中终于不瞎了,“知道”了马俐的心。先撇开文章本人是不是在给老婆马伊琍写情书,马俐靠在墙角对陆垚倾诉留学艰辛,嘴里再叼根烟就是文章附体了,陆垚不离不弃的爱情长跑,则更像公众眼里的马伊琍所为。我们单单讲这个失败的剧情。
              文章大概想讲年轻人在婚恋中的真实处境。大学生嫖妓(虽有澄清但确实有这社会现象)、拿望眼镜望女生寝室、大学谈四年恋爱毕业时还是单身,是常态,一对朋友磨磨叽叽、作天作地很多年都不在一起,也是常态。但真实常态的堆积,不等于艺术的升华。尽管陆垚爱得太苦,导演又设定女神暗恋他多年,我们还是要残酷地讲,女人不爱一个男人,可能真是因为他缺乏魅力。
              电影没交代陆垚的工作,除了生活趣味、聪明才智、相貌仪表、品德个性,男人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他对事业对工作的投入,甚至对理想的执着。马俐的工作也没交代,但能请到守候在家的制服女佣,住疑似衡山路地段,想来赚钱很多。所以除了陆垚随时在纠结,马俐不停在任性,我们看不到这两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
              朱亚文和焦俊艳饰演着另一种爱情状态,一方面他们的职业是导演所熟悉的,轻描淡写都实在,另一方面,这种爱情是满足年轻人浪漫幻想的美好毒药。无数人就盼着这样一见钟情、当晚上床、再见定终生、快速走进婚姻殿堂还不差钱的爱情,男女主角越是令人捉急,这对配角越是令人爽气,不理性的观众甚至会忽略他们大喊大叫的夸张演技。朱亚文对陆垚讲的类似“要成早就成了,现在该放手了”的劝慰,估计观众也听朋友讲得耳朵起茧。导演以为童话之爱和真实之爱,总有一种能满足观众,可惜他只感动了自己。不过,婚礼上的泪水,我相信是真的,年轻人要结婚太不容易了!
    【详细】
    8007132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