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51086
  • 满岛光粒子
    2013/4/14 0:41:27
    女文青的爱情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多次感到害怕。

    原来文艺女青年是这个样子。原来她们的抗争、爱情、婚姻、人生,是这个样子。想想都觉得,真可怕。

    上天给你什么,就一定会夺走什么,最终达到巧妙的平衡。丰富的感情,与众不同的选择,才华,换来的就是大喜大悲,敏感脆弱,不平静。

    因为不管是谁,最终想要的,也不过是平静温暖而已。所以萧红弥留之际说的那句我想回家,让恐惧达到了高潮。
    <
    看电影的时候多次感到害怕。

    原来文艺女青年是这个样子。原来她们的抗争、爱情、婚姻、人生,是这个样子。想想都觉得,真可怕。

    上天给你什么,就一定会夺走什么,最终达到巧妙的平衡。丰富的感情,与众不同的选择,才华,换来的就是大喜大悲,敏感脆弱,不平静。

    因为不管是谁,最终想要的,也不过是平静温暖而已。所以萧红弥留之际说的那句我想回家,让恐惧达到了高潮。

    再有才华的男人,也会很轻易地对不同的女人说出同一句情话。再与众不同的女人,也会很强烈的想要得到独一份的爱,胜过其他的一切。再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也会各自爱上别人,也会
    不能忍受在一起太久的纠葛,也会分分合合,吃了吐吐了吃。

    有时候在想,到底是我们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我们?仔细想想,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权利选择命运。小时候会遇见什么事,周遭是个什么环境,养成了什么样的性格,喜欢跟什么样的人玩耍,看似是我们的选择,其实真的是么?人生路口的每一次转弯,真的都是我们选的么?

    度过了所有的一切苦难,了了读书的心愿,离开冰冷的家,和萧军轰轰烈烈了一把,不再过身无分文的可怜日子,见到了心中崇拜的鲁迅老师,作品集出版并获得成功。一切过后,萧红还在怀疑,遇见萧军,到底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可见我们从来就没有真的选择过什么。因为所有的路,我们都不知道等在终站的是什么,又怎么理智地选择呢。

    作为一个文艺片,宋佳把女文青的浪漫、纠结、犹豫、挣扎,表现的尽致淋漓。虽然造型像张歆艺,神情偶尔有点儿杨采妮,却并不妨碍歇斯底里的吼叫,痛苦挣扎的忍受,意乱神迷的表情,期待爱情的眼神。她爱一切,又怕一切。因为爱的太投入,就更需要耐心的回报。毕竟,那只是一个女文青,并不是救世主。

    至于中间的某些台词,大家都忍不住笑场,可见其旖旎的程度。三大作家在同一张床上挨着挤着的睡前对答,跟后宫戏似的。不过有时候,矫情时间太长,傻气的台词反而能让人透口气儿。

    31岁的人生,萧红过的像六十年那么长。经历过苦难,也经历过狂喜。也许这就是她选择的,或者说,命运赋予她的。不说别的,选择这样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才华。

    也许导演觉得整个片子太像三俗的多角恋,所以最后加了个超长教科书式的感怀萧红独白,感情满溢,人物评论似的。其实真的没必要。
    片子结束的时候,自有人会去翻那些旧书,看看那些作家们心中的爱与痛,笔下的人生,虚拟或真实的风景。不管是出于什么心情。让故纸堆变得鲜活,那就已经是电影的成功了。

    老师上文学史的时候为啥不多讲点儿八卦呢?纠葛的故事往这儿一放,想不对萧红萧军端木蕻良感兴趣都难。
    【详细】
    58661143
  • 嵇澹
    2017/12/17 17:27:20
    月光下没有什么新鲜事

    看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微知道Tha

    看过15年的《Amabassadors》就很难忘记David Mitchell又萌又丧的典型英国中年危机男子设定长相,加上(相比之下,虽然也秃)老搭档Webb英俊得多的面孔,这一对一张一弛反差力的巨大造成的笑果往往是滴水不漏的,没有爆发式的大众期待的快餐喜剧中的任何套路,而属于当消遣下饭看很难啃下去的那种类型。这种独特的类型不得不归功于主创多年的喜剧和脱口秀表演及编剧经验,虽然稍微知道That Mitchell and Webb Look/Situation的存在,话说十多年前的Webb可真是帅啊浓密的金发美颜盛世,但那时对这两位的萌力还没有支持我去找资源一一补齐。大概一年或者更近以前Upstart Crow S1发布的时候,WB还小火了一阵,大意也是将其归类于极致恶搞的糟糕历史一类,但显然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的微博少女们一般对这种难啃的骨头都是逐势转发过后食之无味而弃焉,饭圈生态的欧美圈才是她们的心头好啊,咳咳。当时扫了一眼匆匆收藏,竟也没意识到这个垫了额头,一颗硕大油光水滑的蛋型脑袋的犹如肖像复制的莎翁,正是David扮演的。S1的海报中他手持鹅毛笔,S2则摆出肖似笔下著名王子的标志动作,只是那面容较之中学课本上被万世美名美颜滤镜一万倍的莎翁油画少了仙风道骨,却多出十足的市侩油滑和自嘲的垂丧之意。这一眼没认出,三五月一过,某领导大笔一挥,某站的外剧都销声匿迹,收藏里的小红心也无奈给出页面消失了的荒唐解释(这剧弹幕恐怕会少到堪比单机)。一直到今年暑假看到新剧《Back》,惊喜地认出M&W之余,才开始猛补那时S2一次放出的Crow。两剧交叉看,同一男主,真是恍如隔世的字面意义了。《Back》的剧情背景设置得极小,两位主角的关系较之《Amabassadors》并无大变动却又更大的内在矛盾,Stephen简直是卑微到尘埃里,众叛亲离,与此同时Andrew则被众人捧得像上帝,观众期待的弱小男主扬眉吐气桥段被一次又一次的无限打压取而代之,立意不深却做得精致耐看,现在真是超级期待S2了!虽然《Back》在国内网站上的反馈是相当小众也属于意料之内,一厢Crow在豆瓣上S1和S2的反差真是差太多了吧,一两千的点评直接降到几十条寥寥无几。不过北极圈自有北极圈的好,独处一隅自称岁月静好,没有同好却有独乐乐之幸。新贵,后起之秀,鹊起之鸦,前两种翻译都过于含蓄少了Robert Greene口中的讥诮味,后者形意俱佳却有点受制于双关词形反而词不达意。暴发户乌鸦,Upstart Crow,来自彼时叱咤风云的剑桥精英阶层对小市民Will一句妒火中烧却也贴切的评价,基本点明了此剧中你不会看到光辉伟大,绣口一吐就是半个英语文学的伟人传记式莎翁,反而一个活脱脱利己主义,到处抄袭,畏首畏尾,养家糊口,一大半金句都是借他人口所得的普普通通的威廉莎士比亚。盒子笑声和传统情景喜剧界定的剧院,伦敦家,斯特拉福德家几个场景来回来去转,看似有些老土的喜剧设计倒是和此剧表达的形式相当合拍。简而言之,每一集的剧情设计都是暗和着莎翁的经典剧本,仿佛是古怪的遭遇每每启发他写出了类似自己经历的笔下人物的命运。S1&2的主线合起来就是罗朱的整个创作经历,在这种作者误穿“剧本”的设定下每一次Will都是accidentally get了剧情核心,最后在每集的收尾环节《安妮海瑟薇夜话》或者《我们坐在高高的炉火旁边,听安妮讲那过去的故事》中,Will负责提出一些又傻又缺又无脑的情节,Anne凭借女人的直觉把他们整理成后世流芳的经典设定。拿Romeo&Julian的梗开涮莎翁的同性恋倾向,对灵感缪斯美骚年Lord Southampton的倾慕也表露无疑,甚至男仆的名字叫Bottom这又是什么鬼?如果把这归类为野史(事实?)的调戏,编剧在莎翁创作灵感来源方面才叫火力全开。几乎处处可见古人的歌词和名句或是故事被“信手拈来”,对身边人灵光一现的佳句直接纳为己用更可说比比皆是,而这厚脸皮的作家居然还常常第四维度式地预言自己百年之后,辉煌灿烂的成就,大段大段的莎翁排比修辞被身边人三言两语总结打脸也是家常便饭,理所当然的讽刺语气又使得这一切堂而皇之,磊磊落落。就更别说莎翁时不时悲天悯人似的预想地狱般的情景(政界,娱乐圈,传媒业,网络等等应有尽有),则全是对现代社会水深火热的现实描写,绝对是最会心一笑的笑点,啊,sweet sorrow。Kate这个角色,就全是对女权的发声了。她那些在女权盛行的当代似乎已司空见惯的质问,在男权最森严的新教天主教交替的伊丽莎白时代,则显得愈发心酸和荒唐可笑。以至于一些时候Will和Bottom理直气壮的事实陈述,虽然心知肚明是那个时代人的常识,听起来却还是很窒息。无视女性天生的丰乳肥臀却认为男性演员胸前的椰子壳才是真正的女性特色,这些表面上的剧场类的笑点遍布全剧,只是捧腹大笑的荒谬感。而一个女王统治的国家政策却对女性步步紧逼,与此同时用恐怖的专政来控制宗教统一,让人完全笑不出来的背景偶然一带而过,试问在当时的上层眼中卑贱,愚昧,苟且的平民之中,Kate式伟光正独立自信还有知识的女性,怕不可谓不是一种虚构的现代的怜悯?本剧的其他配角,男仆Bottom经常道出现实生活的道理,安妮海瑟薇不经意间发表醒世恒言,Will的父母则是彻头彻尾的平民阶层,只看眼前得过且过。最出彩的肯定非Robert Greene 莫属,作为贵族,剑桥才子的他每集必搞事情欲搞垮他恨得心痒痒的暴发户乌鸦,每一段喃喃自语的阴谋论,刻意浮夸造作的表情,配上抑扬顿挫的语气和盒子笑声,一出场就是全场最佳。在莎翁的全盛时期,昔日的大学才子Greene却贫病而亡,只留下“其中有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装点自己,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中最优秀的作家相媲美,恬不知耻地以为举国只有他能震撼舞台"这样的刻薄言论,为本剧贡献了标题。另一位大配角是提到莎翁便绕不过的Christopher Marlowe,天才剧作家,女王密探,影子写手,英年早逝,在传言和迷雾中甚至有马洛和莎翁是同一人的猜想。那个年代不列颠可考的文献实在稀缺,莎翁半生被传说笼罩的现状,给了无数编剧放飞搞事的舞台,对文艺创作是幸也不幸。本剧中避开了狗血伟人剧本中的一生之敌设定,cool kid Kit和相比之下内向又木讷的nerd Will相映成趣。传言和阴谋论都被喜剧笔触一一点到,更主要的是Kit作为风流潇洒的才子为Will仰望,而Kit也乐得逗这朵向日葵玩玩,偶尔捞点好处,关键时刻也适当仗义。Anne却在某次炉边谈话发表了以下扎心言论:Will:我很喜欢Kit,Anne。他那么酷那么自信,拥有一切我没有的优点。Anne:你不会想像他那样的,你就是一个烦人的秃子,这才是你。Kit Marlowe以后可能会在某个酒馆的某一场打斗中流血身亡。而你会和我,你亲爱的妻子,死在自己的床上。Will:你说的不错,Anne,愚蠢总比死亡要好。事实确是,酷哥Kit死在一场斗殴中,而愚蠢(?)的迷弟(?)Will家财万贯,安享晚年。今年的另一部莎翁传记片《Will》却对此二人的关系有一番截然不同的演绎。《Will》或称莎翁前传,和本剧的setting别无二致,从大农村斯特拉福德来到大城市伦敦闯荡的,已有俩娃的,约莫三十岁的,当时标准可称中年男子的Will,在这两部剧的形象真是大相径庭。如果说DM的形象在忠于大众认知中蛋型秃顶脑袋甚至还有几分丑化,那Laurie Davidson这位新人帅哥饰演的莎翁只能说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莎翁了。Jamie Campbell Bower的Kit几乎是我看这部剧最虔诚的理由,君不见当年鄙弃HP7电影到极点(极端书迷,电影只有123部可以看看后面都别看信我)的我也被他一张盛世美颜芳心纵火犯的剧照骗了去看,童年的理发师陶德里这位小哥顶着一张一见XX误终生的脸真是让人念念不忘到如今。可惜演技欠缺,只能演一些圣杯神器之流的卖脸烂本子。虽说这卡司一看就是冲着卖腐去的,我也是看了几集。Will顶着天主教undercover的任务,一边绞尽脑汁写剧本,一边搞剧院老板的女儿,一边卖腐,一边还要躲密探,真是好忙好忙。演员欠缺的演技和剧本的不成熟(情节无逻辑,Richard Topcliffe饰演的反派戏份各种血腥酷刑画风完全割裂)可能是它被砍的原因。而它的亮点是,摇滚的服装,朋克的配乐,戴珍珠耳环的莎士比亚和搞orgy的马洛说着琼瑶台词。记得94年的最水影片最水影后吗?同样的背景设定,罗朱的写作加上女扮男装进剧院的女主角,不知道Crow里的Kate情节是不是在嘲这一点。莎翁情史似乎是以一贯的传记电影切入点,把生平不详可以有许多着墨空间的主人翁拉入一个虚拟的浪漫舞台,Becoming Jane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而莎翁前传又是另一个路数,《Sherlock》声名鹊起之后,传记片的新流派大量涌现,其内容无非是对相似度无所畏惧的高颜值演员,主角要表现出一种近乎狂热的天才,卖腐的大量情节,现代化的语言和音乐介入,这时候无非是要看编剧的水平,高超者可以将旧典巧妙引入现代语境,而二三流者写的不过是又一出现代小言故事。我这北极圈常年居民还是更喜欢形式跟着剧本走而不是一切全服务于形式的演绎,暴发户乌鸦才是我的首选。在原创剧本稀缺的近年,挖挖名人传记不失为一个尚可的创作路线,而经历越扑朔迷离,就有越多故事可给编剧说道。五百年前的莎翁,除了被千万遍演绎的作品,他本人在银幕和荧屏上也时常走动。笔下那国王,王子,怨侣,那盲眼的吟游诗人说起过,竖琴的弦幽幽拨动,那大剧院里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同样上演过,世间故事万千,大半都有他的影子,也许他拿走了天地间的至美,剩下的只是破烂一堆,也许他是萧伯纳口中的江湖骗子,而他自己的故事也似真似假,一遍一遍地被传唱。正像01版罗朱开头的旁白,当一颗星星黯淡时,一开始都一样,月光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是的,月光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

    【详细】
    89924128
  • 臭臭爱球球
    2013/10/12 0:03:08
    小龙哥打酱油了
    无非是打着小龙哥的名号,结果和小龙哥基本没半毛钱关系。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小龙哥死的也太窝囊了,一只镖给杀死了,弟弟去报仇,寻找真相。原来哥哥的朋友,是个贩毒的,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害死了哥哥。

    打斗还是不错的,在那个年代。但是小龙哥的神一样的剪辑不敢恭维。还有,到底哪个是元彪,我怎么看不出来。全片全英文的对话,看着老和尚也说英语,挺有意思。
    无非是打着小龙哥的名号,结果和小龙哥基本没半毛钱关系。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小龙哥死的也太窝囊了,一只镖给杀死了,弟弟去报仇,寻找真相。原来哥哥的朋友,是个贩毒的,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害死了哥哥。

    打斗还是不错的,在那个年代。但是小龙哥的神一样的剪辑不敢恭维。还有,到底哪个是元彪,我怎么看不出来。全片全英文的对话,看着老和尚也说英语,挺有意思。
    【详细】
    6323186
  • 落难的物理叫受
    2017/7/22 18:52:50
    《简单之谈,捷德再见》

    特摄失败且成功的转型尝试,虽然不是艺术生了,但还是想评论一下《欧布奥特曼剧场版:羁绊之力》,借用一下!该片可以说从主题上表意不明。友情间的牵绊没有很好的体现。赛文的纪念也只是粗糙的玩了一下鬼畜的音乐梗。[em]e400842[/em]这点上比较失望的。该片运用了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原本以为多线叙事可以使影片世界观宏大,但是并没有使开头,结尾与中间剧情得到很好的衔接。其次对比蒙太奇开头赛罗登

    特摄失败且成功的转型尝试,虽然不是艺术生了,但还是想评论一下《欧布奥特曼剧场版:羁绊之力》,借用一下!该片可以说从主题上表意不明。友情间的牵绊没有很好的体现。赛文的纪念也只是粗糙的玩了一下鬼畜的音乐梗。[em]e400842[/em]这点上比较失望的。该片运用了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原本以为多线叙事可以使影片世界观宏大,但是并没有使开头,结尾与中间剧情得到很好的衔接。其次对比蒙太奇开头赛罗登场,结尾的赛文登场即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父子间的间接对比。而在镜头上该片使用了很多跟拍手法倒是将这特摄片弄的像国产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了》[em]e400824[/em]!可能导演是想营造恐怖竞争的氛围,但也许是为了达到搞笑的作用。本片对人物脸部的特写主要在涩川一撤,伽古拉和主角红凯身上。但其中对于伽古拉的特写与黑暗欧布圆环的诀别可以说是剧情的深化,个人演技体现,充分展现人物心里的变化过程,由坏变好。影片的特色镜头在于运用了画中画,ssp队员用DV拍下奥特曼战斗的画面,使战斗充满了真实感,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最后结尾又是凯在夕阳下消失,有些与之前夕阳下的流浪者身份进行了呼应。本片是日语我全程无字幕单刷。可能因为台词部分没听懂而忽视了什么。但我觉得如果从人物来看,塑造的最成功的是伽古拉,而最失败的大反派魔女贼她没有明确的目标。使得该片只能沦为儿童所观看,禁不起推敲。希望下一部捷德奥特曼的剧场版能有所进步。但这部特摄绝对不属于爆米花类电影,有值得人们去分析和感悟的地方。[em]e400842[/em]以后评析电影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em]e101[/em]

    【详细】
    8686688
  • momo
    2014/5/9 23:35:50
    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冲着大仁哥去的,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期待大仁哥能突破屌丝形象然后帅观众一脸的结果...唉......_(:з」∠)_.........不过结局堪称神来之笔,男主叼炸天心机各种重and技术宅简直就是可以称霸世界了好吗_(:з」∠)_之前一直吐槽编剧没脑鄙视剧情狗血什么的,看到最后才知道冤枉人家了,简直就是神剧情神转折!!!!(PS:片名都已经是赤裸裸的剧透了可我居然一点都没发现_(:з」∠)_
    冲着大仁哥去的,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期待大仁哥能突破屌丝形象然后帅观众一脸的结果...唉......_(:з」∠)_.........不过结局堪称神来之笔,男主叼炸天心机各种重and技术宅简直就是可以称霸世界了好吗_(:з」∠)_之前一直吐槽编剧没脑鄙视剧情狗血什么的,看到最后才知道冤枉人家了,简直就是神剧情神转折!!!!(PS:片名都已经是赤裸裸的剧透了可我居然一点都没发现_(:з」∠)_ ......)
    【详细】
    6663208
  • 菜菜不菜呀
    2023/2/25 20:49:13
    断网影评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的超前点映,讲述三大影帝围绕洗钱而展开的一个故事,通过虚拟的特效形象的展示了洗钱过程,同时也穿插了打斗的情节,特别是结尾主角和反派对质的过程,非常扣人心弦,虽然结尾与普通警匪剧差不多,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整个电影情节紧张刺激无尿点最后还见到了郭富城和林家栋本人,非常感谢毒舌观影团给予的宝贵观影机会

    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的超前点映,讲述三大影帝围绕洗钱而展开的一个故事,通过虚拟的特效形象的展示了洗钱过程,同时也穿插了打斗的情节,特别是结尾主角和反派对质的过程,非常扣人心弦,虽然结尾与普通警匪剧差不多,但是还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整个电影情节紧张刺激无尿点最后还见到了郭富城和林家栋本人,非常感谢毒舌观影团给予的宝贵观影机会

    【详细】
    1500716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