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剧透: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是布鲁斯韦恩。
这篇比较长,有一半的篇幅是剧情介绍。介意剧透的话,稍后我还会再写一篇无剧透的缩略版。
开场是透过望远镜窥视一个大户人家的亲子互动,父慈子孝,家庭和睦。
这位父亲是哥谭市的市长Mitchell,正在谋求连任
重要剧透: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是布鲁斯韦恩。
这篇比较长,有一半的篇幅是剧情介绍。介意剧透的话,稍后我还会再写一篇无剧透的缩略版。
开场是透过望远镜窥视一个大户人家的亲子互动,父慈子孝,家庭和睦。
这位父亲是哥谭市的市长Mitchell,正在谋求连任。神秘杀手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的身后,袭击他之后,切断了他的拇指,并在现场留下No More Lies的字样,以及一道等待蝙蝠侠破解的谜语。
最开始的这场入室杀人戏就成功营造了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氛围,奠定了全片阴暗的基调。
《新蝙蝠侠》的惊吓手法有点类似于2018年的高口碑恐怖片《遗传厄运》,并不是一惊一乍地刺激观众,而是静悄悄地埋伏下惊吓点,躲在暗处的行凶者已经若隐若现了,观众做足了心理准备,在冲突爆发之前,已经先在心里自己吓了自己一轮,一直期待着解脱。稍微吊一下观众的胃口之后,导演再满足观众的期待,将伏线点燃。惊吓的工作观众已经自己对自己执行了,冲突引爆对观众来说就完全是另一只靴子落地带来的释然。
不仅反派的登场用这招,主角也同样适用。在Mitchell市长遇害的同时,哥谭市里各个角落也都有犯罪事件发生。蝙蝠侠分身乏术,不能一一处理,但是蝙蝠灯投在夜空中的巨大标志,已足够震慑宵小,让大部分犯罪者因恐惧而有所收敛。
在见识了蝙蝠侠标志的威慑力之后,观众越发期待看到蝙蝠侠本尊亮相。同样是适当吊起观众的胃口再释放,导演对悬念的节奏把握极佳。
一伙把脸涂成小丑样子的人在地铁站围攻一个亚裔乘客。这群小混混当中有一个年轻的有色裔,只有一半脸涂成小丑,表情始终带着犹豫,一看就是良心未泯准备改邪归正的。
蝙蝠侠从黑暗中迈着沉重步伐缓缓走出,击退一众小混混,替那位亚裔乘客解围,然而对方脱口而出的却不是感谢,而是“请不要伤害我”。这里就揭示了影片最重要的主题——恐惧的力量。
诺兰《黑暗骑士》三部曲的第一部《侠影之谜》也是以恐惧为主题。幼年布鲁斯韦恩害怕蝙蝠,为了战胜恐惧,所以选择蝙蝠作为自己的标志。《侠影之谜》的大反派之一稻草人最重要的武器是恐惧毒气。后来三部曲的终章《黑骑士崛起》又为蝙蝠侠打造了反向的人物弧光——从战胜恐惧到接受恐惧,被贝恩击败的蝙蝠侠意识到恐惧是自己人性的一部分,也是自己力量的来源,才重新展翅飞翔,脱离绝境。
《新蝙蝠侠》虽然也有蝙蝠侠流露出恐惧神色的时候,但是更多侧重于其他人对蝙蝠侠的恐惧。恐惧已经是蝙蝠侠自认为得心应手的一件工具了。克服恐惧不是蝙蝠侠努力的重点,克服别人对他的恐惧才是重点。
蝙蝠侠在戈登警探的引领下,参与Mitchell市长遇害案的调查。凶案现场除了戈登以外,其他警察都对蝙蝠侠充满敌意。蝙蝠侠迅速破解了凶手留下的第一层谜语——“一个撒谎精死后会怎么样”,答案是“撒谎依旧/尸体躺平”。除了谜语之外,现场还有一封密码信。正当蝙蝠侠想要深入调查时,戈登的老搭档Pete Savage局长来到现场,坚决要将蝙蝠侠轰走。
临走之前,蝙蝠侠见到了发现尸体的人,也是Mitchell市长的独生爱子。从他的身上,蝙蝠侠看到了当年在犯罪巷里无助的自己。
回到蝙蝠洞,蝙蝠侠忙着整理他用隐形眼镜摄像机收集的资料。管家阿福前来劝布鲁斯韦恩不要过度沉迷于蝙蝠侠的身份。布鲁斯回怼道,你又不是我爸。
父子关系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这里借由阿福和布鲁斯的对话直接点出来了,但其实一开场从Mitchell市长父子的互动就已经开始铺垫了。
阿福注意到布鲁斯留下的谜语和密码信,尝试进行破解。第二天一早,布鲁斯看着已破解的字母在信纸上连成的图案,发现了密码信的正确读法。试图完全解开密码信,就中了凶手的圈套。其实这封信不是用读的,而是当成图画来看的。已破解的部分组成的图案是一个单词“驱动”。
密码信的破解方式让我想到了侠客岛的“蝌蚪文”武功图谱,而看到后面我才发现其实这个故事与另一部金庸小说更相似。
蝙蝠侠和戈登一起去死者家的车库调查,在其中一辆车里发现了一个U盘以及死者被切下的拇指——Thumb Drive,也就是U盘。
U盘里面存放死者与一位妙龄女子的大量亲密照片,击碎了市长大人苦心经营的顾家好男人形象。连接到电脑的一瞬间,U盘里的照片就被自动发送给各大媒体,很快全城都会知道已故市长的真面目。
照片背景里的一个人引起了蝙蝠侠和戈登的注意,此人名叫奥斯瓦尔德科波特,绰号企鹅人,是哥谭教父卡麦恩法尔科尼的左膀右臂,经营着一家名为冰山俱乐部的娱乐场所。
蝙蝠侠孤身闯入冰山俱乐部,一路将试图拦截他的虾兵蟹将轻松处理掉,终于对上了笑里藏刀的企鹅人。蝙蝠侠试图从企鹅人口中问出与已故市长合影的那名女子的消息,企鹅人却只是跟他打太极。蝙蝠侠闯夜店这一段,让我想起了《飞狐外传》前半部分胡斐为了替素昧平生的钟阿四一家讨回公道而大闹凤家产业的情节。只不过这时候我还以为企鹅人是凤天南,后面才发现凤天南另有其人。
交谈中,蝙蝠侠注意到店里有位女子与他的追查目标年纪相仿、着装相似,而且格外在意他拿给企鹅人看的照片。于是他跟踪那名女子来到其住处,在这里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具有强烈致瘾性的物质——猫咪。
这里的主人名叫赛琳娜凯尔,当然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猫女。那名因为市长之死以及U盘照片泄露而成为焦点人物的无助女孩这时正躲藏在猫女家里。对她进行短暂安抚之后,猫女便换上夜行衣出门了。她换衣服的全过程都被蝙蝠侠一丝不苟地观察记录下来了。不愧是写作绅士、读作变态的偷窥狂名侦探。
猫女连夜出门是为了取回好友被扣押的护照。那名借宿在她家的女孩名叫安妮卡,是俄罗斯人。拿到护照之后,猫女本打算带着安妮卡跑路。蝙蝠侠一路尾随,见识了猫女盗取护照的专业手法。两人一番短暂的交(tiao)手(qing)之后,蝙蝠侠从猫女那里了解到安妮卡的身世,随后一同返回猫女的住处,却发现安妮卡已不知去向。
一个要调查凶杀案,一个要调查好友的下落,蝙蝠侠和猫女选择暂时联手。从猫女口中,蝙蝠侠得知冰山俱乐部还有个隐藏版,那里是哥谭市上层精英寻欢作乐之地,已故市长也是在那里认识的安妮卡。
猫女戴着蝙蝠侠给她的隐形眼镜式摄像机,进入里·冰山俱乐部。眼镜带有人脸识别功能,可以帮蝙蝠侠即时获知猫女见到的人是何种身份。其中一位检察官顾客引起了蝙蝠侠的注意。在他的要求之下,猫女多看了这位检察官几眼,就被对方误会为对他有意思。猫女不得已,只好就座,陪这位普通又自信的检察官喝两杯。同桌另一位陪酒女无意间提起了安妮卡的事,旋即意识到自己失言,匆匆离席。猫女不顾蝙蝠侠的劝阻,第一时间跟着离开,想从那陪酒女口中问出安妮卡的情报,却被断然拒绝。对方还说只是提起安妮卡的事就可能有性命之忧。
这时企鹅人带着他的老板法尔科尼进来,正好撞见了猫女。法尔科尼对猫女表现得相当亲昵,引起了蝙蝠侠的不满,而猫女也因此情绪失控,擅自取下了隐形眼镜式摄像机,与蝙蝠侠中断了联系。
继市长之后,又一名受害者出现了,这次是警察局长Savage,现场仍旧有留给蝙蝠侠的谜语和密码信。破解之后,得到的是一句西班牙语“El Rata Alada”,意思是长着翅膀的老鼠——那不就是蝙蝠嘛!但是蝙蝠侠偏偏不这么认为。之前猫女去套那名检察官的话,得知正在调查中的法尔科尼案可能涉及一位内奸(Rat)。可惜蝙蝠侠刚想深入这条情报,猫女就被那个疑似知道安妮卡下落的陪酒女给吸引走了。
蝙蝠侠偶尔也需要回归布鲁斯韦恩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作为哥谭市首富,布鲁斯韦恩出席了Mitchell市长的葬礼。在这里他遇上了法尔科尼,一度以为其携带的女伴是猫女,后来才发现是一场误会。
葬礼进行中,一辆失控的汽车开了进来,撞翻一片桌椅,险些酿成重大伤亡事故。驾车的正是前一天晚上拉着猫女喝酒的普信检察官。他一出夜店坐上自己的车,就被劫了。
劫他的与杀死市长和局长的凶手是同一人。这次同样是凶手阴森恐怖的身影先若隐若现地在观众面前摆一阵,胃口吊得差不多了再出手。检察官一坐上车,前车窗就映出了凶手的模糊身影,这时大部分观众应该都像我一样,一方面知道这个检察官一会儿肯定要中招了,一方面又在努力分辨——这个人影究竟是车窗外的倒影,还是隔着车窗看到的车后座上的真人,为了搞清楚这件事,注意力加倍集中,紧张感也随之提升,因此一个意料之中的、简单的袭击动作,也能产生强烈的惊吓效果。
检察官的脖子上被绑了炸弹,因为受到胁迫而不得不驾车冲击葬礼。此外他手上有个不停响铃的手机,身上还带着凶手又一封写给蝙蝠侠的信。布鲁斯韦恩悄悄完成了换装,以蝙蝠侠的身份与那名凶手通话。
这时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已经在哥谭城人尽皆知,并拥有了谜语人这一绰号。谜语人说只要检察官猜对他三个谜语,他就解除炸弹。在蝙蝠侠的帮助下,前两个谜语都轻松破解,谜底指向了检察官贪赃枉法的事实。但是第三个谜语涉及具体贿赂和操纵他的人,他却死活不肯说,最后炸弹爆炸,蝙蝠侠也受到波及。
一群警察围着被炸晕的蝙蝠侠,想要趁机揭开他的真面目。幸好蝙蝠侠及时醒来。双方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戈登让同事们给他个面子,由他负责劝降蝙蝠侠,其实他悄悄给了蝙蝠侠门钥匙,让蝙蝠侠假装攻击他,再伺机逃走。
蝙蝠侠逃上顶楼,在险些失足坠楼时,也吓得一哆嗦。他滑翔逃生的技术虽然很高端,但是姿态实在算不上优雅,最后降落伞被挂住,他还重重摔了一跤。本片并不是《蝙蝠侠:元年》的故事,而是元年的次年。虽然是第二年了,但蝙蝠侠仍算是个新手,偶尔也会露出狼狈相。
检察官的死让蝙蝠侠更坚信谜语人与法尔科尼案有关。现在安妮卡的线索已经断了,蝙蝠侠只好着眼于第二条谜语里的“长翅膀的老鼠/内奸”。他突然意识到,企鹅是鸟类,有翅膀。企鹅人可能就是那个内奸。
蝙蝠侠跟踪了正在进行军火交易的企鹅人,同时猫女也来到了现场。后者来是为了给好友安妮卡报仇。她在黑警Kenzie的车里发现了安妮卡的尸体,而Kenzie夜晚的工作是给企鹅人的冰山俱乐部看场子,为此他之前还被蝙蝠侠打断了鼻子。
敌人火力凶猛,主角这一方却势单力孤。不过蝙蝠侠还有一个杀手锏没亮出来。
随着一阵低沉的引擎轰鸣声传来,以企鹅人为首的一干匪徒们逐渐停止了叫嚣。真·主角登场了。
蝙蝠车的亮相方式与蝙蝠侠一模一样,都是在角落里被敌人慢慢发现,而且呈现的角度都是一样的,说明导演非常清楚蝙蝠车的分量,也非常清楚蝙蝠侠与蝙蝠车人车合一的密切关系。
初看预告片里的新版蝙蝠车,我其实是不太能接受的。我比较喜欢的是游戏《阿卡姆骑士》以及诺兰版《黑暗骑士》三部曲里面坚固扎实地像个能快速移动的坦克一样的蝙蝠车。新版的蝙蝠车显得太单薄了,虽然也很酷炫养眼,但未必就比《速激》之类电影里那些改装车更酷炫。
可是正片里这场呼应开头且充满仪式感的亮相却瞬间就让我接受了这辆新车,也接受了它是蝙蝠侠身体延伸这一设定。接下来蝙蝠侠与企鹅人的追车戏,也是除了在游戏里亲自操作之外,前所未有的代入感超强的体验。蝙蝠车从火里飞车来、撞翻企鹅人的车、在翻车的企鹅人透过车窗颠倒的视野里缓缓走来的蝙蝠侠,这一连串镜头构成了全片最酷的片段。
盛极而衰,主人公看似赢得极漂亮的一仗,其后紧接着的往往是故事的急转直下。西语大师企鹅人纠正了蝙蝠侠和戈登的语法错误——如果要说“长翅膀的老鼠/内奸”,那么前缀不应该是El, 而是La. 他顺便也替观众对蝙蝠侠进行了一次吐槽:咱们就说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那个长翅膀的老鼠,他其实就是长成那个老鼠长了翅膀的样子,也就是那个蝙蝠。
蝙蝠侠不相信谜语人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所以这里的El肯定是他故意用的。回看那句谜语,完整的一句话应该是“You are El Rata Alada”, 前三个单词的发音是URL,所以谜语人是让他们把El后面的字母作为网址输入。
哥谭市人杰地灵,每个超级恶棍都有一技之长。企鹅人精通外语,谜语人精通谐音梗,什么Thumb Drive、URL,他要是跟小丑一样靠说脱口秀谋生,早就被扣钱扣得倾家荡产了。
按照谜语人的提示输入网址之后,蝙蝠侠进入了一个文字聊天页面,谜语人继续出谜语,这次的谜底是孤儿。蝙蝠侠马上赶去已被废弃的孤儿院,他相信那里会有下一个受害者的线索,也许他能赶在谜语人下手之前把人救下来。
孤儿院里播放着蝙蝠侠的亡父托马斯韦恩生前的影像。二十多年前,托马斯曾参与市长竞选,如果不是突然遇害,原本当选的可能性极高。热心公益事业是托马斯竞选市长的重要加分项。现如今已废弃的孤儿院,曾经长期受到韦恩家族资助,托马斯也曾带着妻儿来孤儿院参观慰问。
孤儿院的墙上以凌乱的字迹写着“父债子偿”。如果说承诺继续资助孤儿院而未能兑现是托马斯韦恩欠下的债,那么此刻需要还债的就是布鲁斯韦恩,他就是谜语人选定的下一个受害者。
蝙蝠侠赶忙奔向韦恩庄园,同时不断尝试电话联系阿福。可惜等他赶回去时,还是为时已晚。韦恩庄园遭到谜语人邮寄炸弹袭击,阿福重伤入院。
独自回到韦恩庄园,脱下蝙蝠侠制服的布鲁斯开始整理迄今为止所有的谜语人相关案件,试图找出自己的家族与这一系列案件的关系。这时他收到了猫女透过之前留给她的隐形眼镜式摄像机发来的会面请求。
随时可能失去唯一亲人的蝙蝠侠终于能体会到猫女对安妮卡之死的悲愤。两人互相安慰。猫女说出了关于她身世的真相。她的妈妈玛利亚当年也在里·俱乐部提供服务,而她的生父正是法尔科尼。
心情略微平复的蝙蝠侠继续投身解谜工作。与此同时谜语人主动公开了更多的情报:布鲁斯的母亲玛莎阿卡姆的家族有精神病史,玛莎本人也曾长期接受精神病治疗。二十多年前曾有一位记者想要曝光此事,却遭到托马斯韦恩与卡麦恩法尔科尼联手杀害。
这一段的若干幻灯片里其中有一张似乎是托马斯埃利奥特医生,也就是漫画迷熟知的蝙蝠侠死对头之一缄默,而且随后照片被打上了“Hush!(闭嘴/缄默)”字样。但是看上去在本片中他的设定是与托马斯韦恩同辈的人,那么前面的那个Hush也许只是指医生慑于韦恩家的权势,不敢公开真相。前几年的动画片《缄默》把缄默这个角色设定为谜语人假扮的,新电影中的这一段让我一度以为这次要一报还一报,轮到缄默假扮谜语人了。
布鲁斯对这一切感到难以置信,跑去向法尔科尼求证。法尔科尼承认确有此事。当年他和托马斯韦恩是过命的交情,当托马斯受到那名记者要挟时,曾开口向他求助。托马斯没有明言要对那名记者灭口,但是既然把事情交给了法尔科尼,想必也对他的行事风格与尺度有了心理准备。
记者爆料事件发生在托马斯参选市长的关键时刻,法尔科尼怀疑在背后指使那名记者放黑料的是他的竞争对手萨尔瓦多马罗尼。法尔科尼和马罗尼两大犯罪家族原本势均力敌,马罗尼担心与法尔科尼交好的托马斯韦恩一旦当选市长,自己将再无力对抗法尔科尼。记者死后,很快韦恩夫妇也遭到了杀害,法尔科尼怀疑是马罗尼狗急跳墙,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韦恩夫妇成了两大犯罪家族互斗的牺牲品。
布鲁斯韦恩多年探寻的真相终于有了结果。这时阿福也脱离了危险,在探望阿福时,布鲁斯向他说出了法尔科尼的推断。没想到阿福对此全盘否认。他告诉布鲁斯,托马斯绝不会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取人性命。他希望阻止记者爆料,目的是保护妻儿不受流言蜚语的伤害,出于这种完全善意的动机,他是不可能希望看到有人因此送命的。当托马斯得知记者遇害以后,他懊悔不已,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报警,并积极配合调查,但是就在他报警之后不久,他和玛莎就双双遇害了。
阿福其实早就推断出,韦恩夫妇遇害的真正幕后黑手是法尔科尼,只是出于对布鲁斯的保护,才一直没告诉他真相。
心情像是坐过山车一样的布鲁斯这时看到蝙蝠灯亮起,以为是戈登在召唤蝙蝠侠,急忙赶去会合。见面之后,戈登却以为是蝙蝠侠在召唤他。两人一同来到哥谭警局天台,发现原来打出信号的是猫女。她抓住了害死自己好友安妮卡的黑警Kenzie,要让蝙蝠侠和戈登见证她对Kenzie进行处决。
蝙蝠侠极力制止猫女,不希望她越过杀人这条红线。猫女拿出手机录音,其中记录了安妮卡惨死的情状。通过录音,三人发现真正行凶的是法尔科尼,安妮卡被他亲手勒死。猫女这时也意识到,自己七岁那年同样被勒死的母亲应该也是法尔科尼所害。她决定去找法尔科尼算总账,捎带脚把Kenzi带走。
蝙蝠侠和戈登合力救下了险些被猫女一脚踹下楼的Kenzie。这时他们也反应过来,之前谜语人那条谜语,所谓长着翅膀的老鼠,有可能是指法尔科尼。因为法尔科尼的姓氏发音与鹰隼(Falcon)相同,鹰隼也是长翅膀的。因此谜语人的谜语指向的其实是法尔科尼这只为祸哥谭数十年的硕鼠。不愧是要把谐音梗坚持到底的谜语人。
蝙蝠侠与戈登分头行动,发起对法尔科尼的反攻。这时猫女已经先一步回到了冰山俱乐部,做楚楚可怜状,骗取了与法尔科尼独处的机会,准备伺机弑父。
同样是大恶棍的女儿,猫女做事比《飞狐外传》的袁紫衣干净利索多了,也没什么给他三次活命机会报答他赐予你生命恩情之类多余的仪式,直接干他。
蝙蝠侠的突然闯入引发了一阵混乱,也使得猫女错失了绝佳的动手机会。当她想要再次下手时,法尔科尼已经有了防备,父女二人陷入缠斗。法尔科尼逐渐占了上风,危急时刻,一路打进来的蝙蝠侠替猫女解了围,成功擒获法尔科尼。
虽然落入蝙蝠侠手中,但法尔科尼完全不担心。就算戈登早已将他杀害安妮卡的录音公之于众,他仍然相信凭借他多年经营的人脉,最后一定会无罪释放。
走出俱乐部的大门,迎接法尔科尼的是严阵以待的哥谭警局大队人马。谜语人连环杀人案引发的关注度太高,一向被黑帮玩弄于股掌间的哥谭警局这次也不敢再徇私舞弊。
早想自立门户的企鹅人眼见法尔科尼大势已去,公然对他嘲讽。昔日主仆当着一众警察与围观群众,开始激情互喷,场面逐渐失控。企鹅人甚至要掏出手枪射杀法尔科尼。
法尔科尼这条线的结束也同时将影片主题之一父子情/父女情相关故事线收束完成。这是相对次要的一条故事线,当然蝙蝠侠和猫女的爱情线就更次要一些。接下来全部的支线都将回收合并到唯一主干故事线上。
一声枪响之后,法尔科尼倒在血泊中。真凶并不是企鹅人,而是附近一间民宅中一位神秘的狙击手。一众警察迅速赶往狙击点,发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不过根据房中的物品,他们迅速锁定了房间主人的身份——一位名叫爱德华纳什顿的会计。纳什顿就是谜语人。
很快有人报告在附近的咖啡厅发现了谜语人爱德华纳什顿的踪迹。他就是普通白领上班族的样子,并没有三头六臂,甚至比普通人还要显得更平庸和土气一些。
面对警察的包围,谜语人束手就擒,并被关入阿卡姆精神病院。蝙蝠侠前去探访,发现纳什顿早已知晓他的真实身份是布鲁斯韦恩。同样是孤儿,布鲁斯韦恩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同情,而纳什顿以及孤儿院里的其他孩子却只能忍饥挨饿。独享一座庞大的庄园并俯瞰众生,这叫明日富豪,不叫孤儿。
谜语人说他要感谢蝙蝠侠启发了他,让他知道了恐惧的威力有多大,通过散播恐惧,他才能逼迫整个哥谭城关注起有关哥谭上层腐败的真相。他把蝙蝠侠引入这起案件,则是要进一步增加一个恐惧的具体化身。因为抽象的恐惧虽然能唤醒民众,但是像法尔科尼这样大权在握的人动动手指,民众就又缩回去了,继续保持不敢怒也不敢言的状态。所以谜语人要引入布鲁斯韦恩这个比法尔科尼更狠的人,只有他的财力、武力、精力、报仇动力才能直接压垮法尔科尼这样的大佬。蝙蝠侠相当于张麻子手里那把砍下黄四郎替身脑袋的刀。
谜语人邀请蝙蝠侠和自己一起留在这里观看接下来的大戏。蝙蝠侠却对所谓大戏全无概念。谜语人感到极其失望,原来蝙蝠侠并未破解自己的最终谜题。
意识到谜语人还有后招的蝙蝠侠急忙赶回谜语人的住处,发现最一开始的市长谋杀案的凶器其实是解开最终谜题的关键。哥谭警局有位非常势利眼的警官,此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蝙蝠侠最一开始跟随戈登检查Mitchell市长遇害现场时,曾经态度傲慢地试图制止蝙蝠侠,并称他为怪胎。后来在市长葬礼上见到公子哥儿打扮的布鲁斯韦恩,他又十分殷勤地上前主动打招呼。这时见到蝙蝠侠未经许可独自闯入又一处案发现场,本来也想阻止,但是考虑到蝙蝠侠在这起案件的破获过程中确实出了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现在他身边没有其他同事给他壮胆,终于识时务地放弃对抗,转而给蝙蝠侠当起了导游。这位警察在蝙蝠侠端详那把袭击市长的凶器时,随口说起这样工具原本的作用。他有个叔叔是个干零活儿的技工,拿这种工具整修地毯。
受此启发,蝙蝠侠用那把凶器掀起了谜语人家的地毯,发现了谜语人爆破计划的地图。谜语人虽然已经落网,但他的信徒们即将在新任市长当选庆典召开时发动炸弹袭击,炸毁多个水库和供水管道,引发哥谭城内涝。同时,还会有另一批谜语人信徒手持狙击枪直接在庆典现场制造枪击事件。
新当选的市长叫Bella Real,最一开始在前市长Mitchell尚未遇害时,跟他进行电视辩论的也是她。前半段我一直把她的名字听成了Valerie Vale,以为是《哥谭》电视剧里面那位因戈登而挨了一枪的女记者,也是未来另一位更有名、与布鲁斯韦恩有情感纠葛的女记者Vicki Vale的姑姑。影片后半段看清了女市长的竞选宣传横幅,我才发现之前听错了。不过将错就错也有不一样的乐趣,这样看本片里面戈登掩护女市长躲避狙击枪的桥段,就有种老情人再续前缘的感觉。
时间所剩无几,蝙蝠侠火速赶往庆典现场,独自对抗一群打扮得与谜语人一模一样的暴徒。遭到围攻而落入下风的蝙蝠侠在危急时刻得到了猫女的援手。结果很快又换猫女落难,负伤的蝙蝠侠为了及时救出猫女,给自己注射了肾上腺素,进入暴走状态,险些徒手将袭击猫女的暴徒活活打死。
当暴徒被警方逮捕遭到盘问身份时,轻描淡写地模仿最初在地铁站救人的蝙蝠侠,说出了一句:
“I’m vengeance.”
蝙蝠侠受到极大触动,开始反思他对暴力与恐惧的迷信。这时他看到女市长等人被困在下方洪水中,即将被水淹没、不知所措。蝙蝠侠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主动参与救援。人们很少见到他执行非战斗任务,因此面对他伸出的援手,都犹豫要不要牵。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最无所畏惧,主动牵起蝙蝠侠的手,随后市长等人也都接受了蝙蝠侠的救援。至此,影片的结尾与开头重叠。初登场的蝙蝠侠虽然救了人,但是被救者对他却比对一般暴徒的戒心更重。结尾处,民众看向蝙蝠侠的眼神里终于感激多过了畏惧。
谜语人的袭击事件尘埃落定。猫女邀请蝙蝠侠与她一起离开哥谭城,做一对游戏人间的蝙猫侠侣。蝙蝠侠拒绝了猫女的邀请,他要留下来尽自己所能,改变这座被视为已无可救药的城市。
谜语人的隔壁病房住了一位笑声很爽朗的病友,两人虽然素未谋面,却相谈甚欢。毕竟都是在哥谭市一呼百应的干大事的人。
这位病友的脸拍得并不清楚,但是感觉不像是任何一位已知的出演过该角色的演员,或者至少不像近20年来出演过该角色的演员。
片尾彩蛋是谜语人之前引导蝙蝠侠去孤儿院的那个文字通讯软件的界面,缓缓地打出一个问号,然后是Good Bye字样。在漫威带动之下,漫画改编电影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参与彩蛋内卷,但是像《蝙蝠侠》这种风格与题材,拍个搞笑的或是预告片类的片尾彩蛋,又显得太掉价。像现在这样弄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放在最后,既不会显得太过迎合观众,又不至于让坚持到最后的观众一无所获以至于大失所望,算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彩蛋。
猫女在最终决战上演美救英雄,实在非常《阿卡姆之城》,而最后的吻别又实在非常《阿卡姆骑士》,游戏粉应该对这版猫女会比安妮海瑟薇版更有亲切感。正片上映之前一堆人过度关注演员肤色问题,并且怀疑是政治正确左右了选角思路。实际看过就会发现,演员的形象和演技完全能胜任猫女这个角色。更何况有色裔形象的猫女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都有过先例。除了演员之外,猫女这个角色形象设计上的其他一些细节也很有趣,比如她的面罩,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黑色绒线面罩,头顶左右两侧刚好是织料的接缝处,形成了两个凸出的尖角,投到墙上或地上的影子就成了两只猫耳朵,极简又不失特色,真正的大巧若拙。
除了猫女以外,戈登的选角前期也曾引发过争议,同样是正片专治各种不服。演员的磁性嗓音就不说了,与蝙蝠侠一个锋芒毕露、一个沉稳内敛的侦探组合也十分恰当。有蝙蝠侠在,戈登就是一个没有太大发挥余地的老好人,只要不拖蝙蝠侠后腿、不太讨人厌,就算是很成功了。新版的戈登无疑远远超出这一最低标准。看过他和蝙蝠侠一起破一次案的观众,肯定还会期待他们的二搭。
近年来华语悬疑剧多有这种热血警探加天才顾问的设置,比如《白夜追凶》和《逆局》,因此中国观众如今看蝙蝠侠和戈登这对探案搭档,应该会觉得格外亲切。
正如上面反复提到的,蝙蝠侠和戈登是一对探案搭档,《新蝙蝠侠》是一部侦探片。严格来说,DC被称作DC漫画并不准确,因为DC当中的C本身就是漫画Comics一词的缩写。至于D,其实是Detective侦探一词的缩写。当然,这个原名已经很少使用了,DC自己也早已正式接纳了DC Comics的叫法,因此中文语境下称其DC漫画现在也不算语病。
Detective Comics变成DC Comics,并不表示DC要去侦探化,只是因为缩写更易传播、名气更大。作为DC的当家侦探,同时也是DC的亲爸爸,蝙蝠侠总会适时站出来守护这块侦探漫画的招牌。
侦探片与悬疑片有重叠,但不是完全一样的东西。悬疑片最关键的是终极反转把观众给震住,而侦探片虽然也经常有反转,但这并非必需。无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悬疑片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在终极反转到来之前,你甚至不知道这是一部悬疑片。前期越不刻意强调本身的悬疑属性,反转的效果就越强烈。侦探片则不同,悬疑氛围从一开始就在营造,观众本身会不自觉地带入侦探视角,时刻保持警惕,审视着片中细节。正因为观众都是有备而来,最后的真相反而不那么容易把人震住。因此有经验的侦探片创作者不会把宝都压在最终的反转上——反转效果达成了当然更好,没把观众震住也没关系,看侦探片享受的是抽丝剥茧逐渐拼凑真相的过程,而不是最后那当头一棒。
《新蝙蝠侠》是侦探片,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黑色电影。特立独行的侦探、若即若离的神秘美女、压抑昏暗的城市背景、单一案件牵扯出的复杂政坛阴谋和丑闻或是让人感到无力的大时代背景,这些都是黑色电影的标志性元素,《新蝙蝠侠》全都符合。也因此,纵使蝙蝠侠的形象仍然是漫画式的,影片整体上却给人极为贴近现实的质感。这种贴近现实的感觉甚至超过了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黑暗骑士》三部曲再黑暗,当你看到蝙蝠侠和卢修斯研究新装备时,还是会有种在看007式传统爽片的感觉。《新蝙蝠侠》则不同,就算知道有护甲和蝙蝠车,观众依然感到全程不能放松,一方面是悬疑氛围的营造,另一方面是时刻担心有如阿鼻叫唤地狱的哥谭城会将主角的灵魂吞噬。
黑色电影虽然有时也会出现邪教头子之类的反派,但通常不会有超自然元素存在。这一点《新蝙蝠侠》也完全符合。我有点怀疑杀手鳄这类造型比较高调的选手在这个独立的蝙蝠侠宇宙能不能存在,或者说,不知道蝙蝠侠宇宙还允不允许成精。
没有超自然元素,就代表动作场面不能往毁天灭地的酷炫路子上走,看上去有点小打小闹。但是“小打小闹”也就意味着可以打得更逼真、更追求拳拳到肉的效果,相比看孙悟空放龟派气功把地球炸出一个大坑,肯定还是看蝙蝠侠折断敌人的骨头给人感觉更疼。无法做到更大、更飞、更炫,那就努力做到更真、更狠、更疼,本片走后一种动作设计思路,效果十分显著,也就并不会因为小打小闹而显得寒酸、不过瘾。
黑色电影没有超自然元素,这也并非完全不可打破的铁律。同样改编自DC漫画的《守望者》,也带有鲜明的黑色电影风格,但是不妨碍片中有曼哈顿博士这种Bug一样的存在。《新蝙蝠侠》开头部分的旁白,就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守望者》的罗夏日记。DC的侦探都这么爱写日记。
其实我觉得《守望者》可以被看作是黑暗版的《阿甘正传》。一段历史,各自表述。一个阴暗残酷,一个温馨励志。巧的是,蝙蝠侠游戏《阿卡姆》系列也有时会被音译为《阿甘》系列,比如《阿卡姆骑士》与《阿甘骑士》。让“阿甘”这两个字黑化是《守望者》和《蝙蝠侠》共同的努力方向。
我一直有个错觉,以为自己最早接触美漫相关文化产品,就是漫威。去年《扎剪正联》让我正式入坑以后,再捋一捋年轻时的记忆,发现好像还是DC接触得更早。
超人当然不用说了,99%的人第一个接触到的美漫超级英雄应该都是他。至于蝙蝠侠,大概最早可以追溯到幼儿园时从我表弟那里要来的玩具。
除了接触得早,我发现我还有好多第一次经历都与蝙蝠侠有关。
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买了第一盘游戏卡带,是盘三合一还是四合一,现在想来肯定是盗版无疑,毕竟正版卡带怎么会把蝙蝠侠游戏和一个路易吉送披萨的游戏还有一个足球游戏放到一起去。但是当时没这个概念,甚至连我的小霸王游戏机是山寨自日本的任天堂FC都不知道。那张卡带虽然是盗版,但是售价高达140块,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不过也许贵的确实更耐操一些,那张卡带总归没有像我后来隔三差五从地摊上买的十块八块的莫名其妙卡带一样玩一两次就花屏。
若干年后我知道了原来那款蝙蝠侠游戏叫做《蝙蝠侠2:小丑归来》。只能单一玩家游玩,每次有八滴血还是几滴血,掉光了或者摔死了就从这一关开头打起。既然名字叫《小丑归来》,最终Boss当然是小丑,应该是出现在第7关。当时电视上正好在播放很老的一版《蝙蝠侠》动画片,配音的好像是台湾那边,企鹅的企字都念成去声。当时动画片里的小丑被翻译成“笑面人”,我和小伙伴们也都这么称呼那个游戏里的最终Boss,而且在那之后很多年里我都以为Joker这个角色的标准译名就是笑面人,一直到2008年《黑暗骑士》全球热映,我才随大流改了口。年轻时最大的愿望之一,就是想看看打败笑面人以后会怎么样。后来才知道第七关那个小丑根本是冒牌货,后面还有一关。游戏里的蝙蝠侠主要攻击方式是射子弹,跟《魂斗罗》一样吃不同道具可以换成不同的子弹。现在想来,那完全是个打着蝙蝠侠旗号挂羊头卖狗肉的游戏。
后来家里买了VCD,我的第一套影碟是《蝙蝠侠与罗宾》。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部臭名昭著的世纪大烂片,就觉得蝙蝠侠还有真人电影,还挺有意思的。封面的明星排成一圈,像是乔治克鲁尼、乌玛瑟曼这些我都不认识,唯一认识的是演急冻人的施瓦辛格。年轻时我以为贝恩这个名字是“笨”的意思,因为发音确实很像,而且片中的贝恩就是一个跟在毒藤女身边傻乎乎的跟班。谁能想到有朝一日贝恩会由看上去猴儿精的汤老湿扮演。
2012年的《黑暗骑士崛起》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没有字幕的英文片,而且还是自己一个人去的。没办法,我去学校报到,吃午饭时看到电影海报,就控制不住自己想要买票的冲动。
《黑暗骑士崛起》虽然名为崛起,其实是诺兰版三部曲的收官。2008年《黑暗骑士》的余威也就到此为止了。漫威从08年到12年是从《钢铁侠1》到《复仇者1》,而DC则是从《黑暗骑士》到《黑暗骑士崛起》,哪怕不算是退步,也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再往后两边真人电影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看漫威电影逐渐变成像过节一样的仪式,而DC电影就只是随便看看了。其间虽然也有2019年《小丑》那样的特例,但是喜欢《小丑》的人就只是电影层面地喜欢,DCEU几乎从中吃不到红利。其实这跟当年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是一个道理,写实风格能赢得高口碑甚至高票房,但是不利于组建宇宙。
直到去年《扎剪正联》改变了一切,这是一部像《钢铁侠1》一样能带人入坑的作品。从幼儿园时第一次把蝙蝠侠的玩具拿在手里,到为《扎剪正联》着迷,隔了将近30年我终于入坑成为了一名DC粉。
看完《扎剪正联》以后,意犹未尽的我开始翻出家里有没有什么其他DC相关的东西,找到积灰很久的《阿卡姆骑士》游戏光碟,决定将它打下去,这次再玩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惊讶于这游戏怎么会这么好玩,而且剧情怎么会这么棒,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认真玩这款游戏。《阿卡姆骑士》的剧情有诺兰版三部曲的黑暗与自我献祭的英雄主义,同时角色更多、故事更庞大,而且主线支线搭配起来也让人始终不觉得疲倦。除了蝙蝠侠一晚上的工作量比较离谱以及谜语人的挑战比较让人抓狂,这游戏我几乎挑不出缺点来。《阿卡姆骑士》就是我觉得最完美的蝙蝠侠故事。我不奢求未来的电影版能超越它,只要在任何方面能让我联想到《阿卡姆骑士》,我都会对它抱有无限好感。
打完《阿卡姆骑士》以后,我又意犹未尽了,所以去年还干了一件特别费力不讨好的事——说费力其实也没有那么费力,因为本身是用了比较取巧的方式,但是说不费力,工作量又着实不小,总而言之是一种没什么别人会去干的、莫名其妙到近似行为艺术的自娱自乐行为。我把武侠小说家古龙先生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情剑客无情剑》给从头到尾改写了,所有角色名都替换成了《蝙蝠侠》的角色。李寻欢当然被改成了布鲁斯韦恩,阿飞的位置则由二桶顶上。当时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宣泄我对《阿卡姆骑士》的狂热了。
《新蝙蝠侠》的战衣在质感上最接近《阿卡姆骑士》的默认战衣,这也是我喜欢新版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看来,罗伯特帕丁森版的蝙蝠侠应该就是我最喜欢的真人版蝙蝠侠了,相貌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成熟稳重而又没有完全丧失少年感,忧郁却不至于完全滑向阴柔,属于直男也可以接受的美强惨(相对应的,《暮光之城》时期就属于直男接受不了的美强惨)。贝蝙和本蝙我都是喜欢电影而对角色无感。尤其本蝙,他在《扎剪正联》中并不算特别出彩的一个角色。跟超人或神奇女侠站在一起的他总让我觉得像是戈登站在真正的蝙蝠侠身边,总之就是太像个忠厚长者了。当然我最希望的还是未来罗蝙和本蝙同步推进,一个在自己的写实风格蝙蝠侠宇宙里独美,另一个负责与其他超级英雄联动,撑起扎导好不容易救回来的主宇宙——如果那现在还算是主宇宙的话。
新版的战衣虽然整体上与《阿卡姆骑士》版本风格类似,但是面罩部分却天差地别。我好像是第一次见到下半张脸露出面积这么大的蝙蝠侠面罩,之前的版本下半部分都是有边框的,只有新版的感觉与其说是面罩,不如说是附带眼罩功能的加深版帽子。罗伯特帕丁森在中文互联网上有着“嫩牛五方”的绰号,这与他的脸型相关。新版的面罩设计放大了他脸方的特点,不知道是基于何种考虑。或许是担心观众认不出演员的原本容貌?之前的贝蝙就是,面罩几乎只露出一张嘴,我数度怀疑那是替身演员的嘴,因为看上去跟克里斯蒂安贝尔完全不像。
去年《尚气》那一篇影评最后我提到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梁朝伟演雷霄古。看完《新蝙蝠侠》,我的“香港明星逐梦好莱坞愿望清单”又多了两项——希望看到吴镇宇演法尔科尼、曾志伟演企鹅人。
這二天一直關注電影上檔的動態先說不是主流電影,北中高放映的場次並不多,知道台中有上映還是趕緊跑來。導演很大膽全程用手持式的攝影手法,機器重也就算了,完全沒有穩定器或定焦發揮的場景,可以想像攝影師在拍攝當下心中充滿無限X的迴圈。故事幾乎在蘭嶼和部分高雄拍攝,導演透過老師 學生 學生的父親 ,看似不相關的三個故事路線,一直不斷敲打推擠觀看者的內心,直接把最真實,你最不願面對透過畫面給你,帶著一點
這二天一直關注電影上檔的動態先說不是主流電影,北中高放映的場次並不多,知道台中有上映還是趕緊跑來。導演很大膽全程用手持式的攝影手法,機器重也就算了,完全沒有穩定器或定焦發揮的場景,可以想像攝影師在拍攝當下心中充滿無限X的迴圈。故事幾乎在蘭嶼和部分高雄拍攝,導演透過老師 學生 學生的父親 ,看似不相關的三個故事路線,一直不斷敲打推擠觀看者的內心,直接把最真實,你最不願面對透過畫面給你,帶著一點點同理心,電影綜合評價小弟給95分。拿海角和大海相比,這對大海不是公平,大海導演的鏡頭下,同理心下的反思格外重要,比較接近大海導演想表達含義。
在《夏娃》结局的时刻,和之前盼望的心情的很不一样,对于这个结局真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还是先将结局的剧情略叙述一边,老姜取得了莱尔原谅,两人在别墅春风一度之时,素拉化上了黑色眼影,带上脚断刚好的金正哲,两人一起前往别墅复仇。
素拉假装女儿被绑架,用了调虎离山的办法,让老姜离开莱尔,金
在《夏娃》结局的时刻,和之前盼望的心情的很不一样,对于这个结局真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还是先将结局的剧情略叙述一边,老姜取得了莱尔原谅,两人在别墅春风一度之时,素拉化上了黑色眼影,带上脚断刚好的金正哲,两人一起前往别墅复仇。
素拉假装女儿被绑架,用了调虎离山的办法,让老姜离开莱尔,金正哲趁机进去杀莱尔。
不过他断的是腿,要是莱尔被杀了,老姜失去可是爱情呀!所以眼看得逞的时候,还是被赶回来的老姜一个暴扣,就被打死。
素拉眼看金正哲果然是个没用的男人,就自己亲身上阵,绑了莱尔准备弄死她(反派死去心里活动过多定律)。没有能弄死韩素拉,却被老姜驾车撞停。莱尔被舔狗男二带走,老姜却是带着素拉开向山崖。不能同年同月生,但能同年同月死!
全剧高光完成后,后面都是二十分钟都是收尾,比如男二放着大好仕途不干辞职跟着女主,女主自己亲爹的公司不管,带着老姜的班德拉琴去找回忆,素拉没死成了疯女人,金正哲,素拉爹全部都一起下了地狱。
看似完结,实则烂尾。
最大的败笔之一:老姜凭什么要决定韩素拉的生死,韩素拉的罪孽应该是用法律来惩罚,而不是老姜的动用私刑。
老姜一直都是个老绿茶,享受着素拉带来的名誉和地位,也在积极利用素拉家庭背景给自己的集团背书,有了强大的后盾,他想要做大做强简直不要太容易。就和现实中的吃绝户一模一样,他在吸光了素拉娘家后,就要给自己立一个不近女色的人设。
神他爹的五年都不碰自己老婆,逼着自己老婆出轨的男人还能算是好男人。
而且莱尔还爱上了这种绿茶中极品。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难道不应该是透过老姜的绿茶行为,将老姜看了清楚明白,不过是个懦弱无能靠着老婆发财的家伙,然后丢弃他的时候,不忘告诉他一声:“这样两面三刀,装楚楚可怜的老绿茶实在是让人倒胃口吗?”
并且老姜最后拉着素拉自杀的一幕,坐实了他一直以来都是懦弱之人,遇到问题就是靠着躲避来解决。实在不行还可以死!这人设也能博取同情,简直绝了。
败笔之二:女主的高光只在前八集,之后都是恋爱脑加女主光环和舔狗男二的努力,她复仇复了寂寞。假妈妈希望将所有人都放上审判席,然后在她一番猛如虎的操作后,还没有等上审判席,就死得死,疯的疯,全他爹是善终。
剧中的坏人本应该活着的时候,就要接受所有人的唾弃,让他们知道犯罪就要受到身心的二重重创,而不是简简单单就是一个死。
他们死的轻松,可那些活着想要公平的人,却连当着他们的面质问的权利的都没有。
好死对于这些坏人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对于身心都在炼狱中活着的人却是最大的折磨。
败笔之三:男二舔狗的莫名其妙,除了恋爱脑也不知道如何形容。
但是有一个亮点,就是韩素拉!只有她一个人在铆足了劲当坏人,而且演技很好,代入感不错。对他人狠辣,对老姜柔情都表现的可圈可点,尤其恋爱脑上头这一点,属实是可以给所有的女性们一个最好的教材,恋爱脑害自己!
从外星人第一次纯用力量杀死地球人开始,我就感觉到本剧画风不对。但想到这毕竟是syfy的剧集,不可能这么幼稚,耐着性子看下去。果不其然,又是这种《卑鄙的我》的温情坏人变英雄的老套桥段。没有科幻情节,没有人文思考,纯靠美式生活方式就攫取了外星人的心。不是说不好,咱们从ET到今天,外星人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变一变了。证明人类全方位的不如外星文明真的很难吗?
从外星人第一次纯用力量杀死地球人开始,我就感觉到本剧画风不对。但想到这毕竟是syfy的剧集,不可能这么幼稚,耐着性子看下去。果不其然,又是这种《卑鄙的我》的温情坏人变英雄的老套桥段。没有科幻情节,没有人文思考,纯靠美式生活方式就攫取了外星人的心。不是说不好,咱们从ET到今天,外星人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变一变了。证明人类全方位的不如外星文明真的很难吗?
从一个他者的角度回看人类社会的种种扭曲可笑不是这类作品的初衷吗?我记得《银河旅行手册》里有句话,就是”猴子喜欢绿色的纸“,就最能说明问题。很多朋友可能会说,“你有病吧,这就是给青少年看的启发科幻兴趣的趣味儿童片。你在这较什么真?“可是他就不是儿童片啊。断手断脚、脏话连篇,还当着孩子面说,有语言详细描写的性场面,家暴……。可以说,编剧到处都在告诉观众,这不是儿童片。这我就很疑惑,你这明明是拍给成年人看得剧集,你这每集的冲突怎么充满了合家欢水平的套路呢?这也太矛盾了!
我们现在知道这黑色喜剧就没多黑色,那你是科幻频道,你的初衷就是传递科学。那么请问你科普了什么?这么长的剧集里,没有科幻概念普及,就纯谈感情。A和B的感情,B和C的感情,合着我这看《实习医生格蕾》呢?那你要学人家,你水平也要提上来啊!都是表面情感。我到现在还记得格蕾对工作女性痛苦的反思,真的让人十分感动。你这做的是什么表面文章?
那好我们再退一步,其实你定位是日间剧集,没什么冲突,搞一些轻喜剧,无伤大雅,类似于《极品老妈》或者《老爸老妈浪漫史》,大家看看下饭,一集一个故事。你也不是啊,每集都还要强联系,外星人一个劲地提,“我要找设备,我要消灭人类。”就类似于《真爱不死》,外星人要一边隐藏自己身份一边进行自己计划,那你就把人杀起来!把计划开展起来!编剧把节奏提起来了,可是真提起来了,又真没什么可说的。你到底要干什么啊!
看到后来,我他妈越来越发现,这里的alien其实是在讲diversity。我操!又来?白左你们能去死吗?去年的《无垠太空》我就感觉到不对劲了,后面强行圣母,syfy看来是真完了。《Last of us2》快乐再现。这演员阵容真是《diversity联盟》:一个胖子、一个老黑、一群印第安人、一个亚裔,一个小男孩的小伴侣还要是戴头巾的伊斯兰小女孩,你们这美国北方偏僻小镇的生物多样性他妈赶上水族馆了。来了就跟你说,”我们来讲一讲59个人救一个人的故事“。你是给成年人看得剧集!你以为成年人都眼瞎吗?新闻里天天有你们怎么对待新冠病人的报道,还有黑名贵和枪杀亚裔,还有骄傲男孩,亚裔拥枪率直线上升。
本来看个片没必要谈这些,没意思。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正统科幻频道的剧集还拍成这个鬼样子。50多年了,当初《星际旅行》开拓的科幻边界,现在想象力又回到原点。外星人又回到50年代火星人进攻地球的样子,要用电光枪将人类都消灭。人家为什么要消灭你全人类还要飞到云层下面来?他是不知道地球会打雷吗?他们曾经消灭过地球人,然后他们牛逼的数据库就没写过“不要把飞船开到云层以下”的警告?他一架可以星际间穿越的飞船会被地球雷电打坏?虫洞、亚空间的能量冲击力还比不上地球上的雷电吗?隐形材料可以被肉眼看穿……还基因决定!你怎么对地球人这么了解?哦,原来你那个牛逼的数据库里连地球人能看穿你们的隐形材料都有记载,但是就没记载“别往打雷的云里飞”。这个星球的人就喜欢裸体驾驶飞船,连个制服、呼吸面罩都没有。你就不怕地球真菌杀死你吗?连个个人探测设备或者计算机都没有。
不出所料的话,以后还会有他的同伴来地球继续执行任务,然后他被地球人勤劳有爱(外星人都是冷酷无情无聊透顶)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动又帮地球人打败了外星人——这不就是七龙珠的故事吗?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公众号,谢绝转载。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公众号,谢绝转载。
YO,欢迎来到《异星灾变》的第二季的最后2集解析!
自从第6集苏变成一棵树后,就让人欲罢不能想接着看下去,到了第7和第8集那可太怪异了,脑洞开的比谁都大。
不过此前开的脑洞还是有些作用,一些关键的22b星球
YO,欢迎来到《异星灾变》的第二季的最后2集解析!
自从第6集苏变成一棵树后,就让人欲罢不能想接着看下去,到了第7和第8集那可太怪异了,脑洞开的比谁都大。
不过此前开的脑洞还是有些作用,一些关键的22b星球史前信息,算是对接了一些。
这是一部献给50后、60后的青春叙事诗,是每一代人校园回忆的一段旋律。
80年代的校园青春片,才是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强]。
温暖的光影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梦想、生机勃勃的年代。曹正昌象征着踏实勤勉、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有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也有时代桎梏下的
这是一部献给50后、60后的青春叙事诗,是每一代人校园回忆的一段旋律。
80年代的校园青春片,才是青春片的正确打开方式[强]。
温暖的光影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充满梦想、生机勃勃的年代。曹正昌象征着踏实勤勉、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有时代赋予的职责与使命,也有时代桎梏下的担当与责任。文鹊喜象征着穷则思变、突破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改革开放洪流中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青春昂扬。尤优是时代的一个变奏,是艺术加工赋予的一个戏剧化的“工具人”,是八十年代诗情才气、爱与思恋的传达者,让影片多了一丝文艺的气息。
曹正昌的正气澎湃与尤优的柔情蜜意形成鲜明对比,又共同组成八十年代的时代乐章。
赵以水与同学们的年龄差,使他游离于同学的校园生活之外,自然的成为时代的旁观者和叙述者。那个时代于他,似友似母,与他交融,又给予父辈的关怀。透过他的视角,我们也仿佛闯进了父母的青春岁月,和他们一起完成一场青春之旅。
我们歌颂青春,歌颂那没有边际的壮志豪情,歌颂那短暂又无限的疯狂无谓。
我们缅怀青春,问一句“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叹一声“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部剧不同的是,对许多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冲突场景都淡化了,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苦楚与无奈,性格上更加的饱满,人人似乎都被注定的命运所牵制着,因此更显悲剧效应。而长镜头也是本剧尤为重要的一个特征,观众在缓慢的节奏中陪同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着他们的悲伤,情感和细节的表达重点被放在了演员的表演上,音乐也同时成为了演员们内心的旁白。
这部剧不同的是,对许多人物的性格塑造和冲突场景都淡化了,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苦楚与无奈,性格上更加的饱满,人人似乎都被注定的命运所牵制着,因此更显悲剧效应。而长镜头也是本剧尤为重要的一个特征,观众在缓慢的节奏中陪同剧中人物一起体会着他们的悲伤,情感和细节的表达重点被放在了演员的表演上,音乐也同时成为了演员们内心的旁白。
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一女子一僧一将一儒,画面都很有古意,服化也不像如今大部分古装剧那么浮夸。剧本台词都很考究,演员演技都全程在线。
??被郭京飞吸粉,有几场戏简直演技炸裂,虽然特写镜头看到脸上的吭都想给他众筹粉底,但竟然get他的帅了。最难忘在深夜他跪在院子里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场景,有良知有道义也有欲望,后期黑化成什么样子我看着都感觉又心疼又
故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一女子一僧一将一儒,画面都很有古意,服化也不像如今大部分古装剧那么浮夸。剧本台词都很考究,演员演技都全程在线。
??被郭京飞吸粉,有几场戏简直演技炸裂,虽然特写镜头看到脸上的吭都想给他众筹粉底,但竟然get他的帅了。最难忘在深夜他跪在院子里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场景,有良知有道义也有欲望,后期黑化成什么样子我看着都感觉又心疼又压抑。
??杨秀是个儒生,人设从头到尾都很正,一开始觉得酸腐无能。李榛榛告诉他:他们给了我两个选择,一个去死,一个充为官妓。他第一时间回应:郡主万万不可入青楼,轻贱了自己。如果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估计都会觉得这些书生是傻逼,动不动就死谏,动不动游行反动,进京面圣撕逼,或者拉帮结派拖大官下水告状。但那个年代确实流行啊,读书人文官这些把能跟皇上撕逼当荣耀,当然朱家大佬虽然有时候会听,听烦了不爱听那下场确实挺惨,有点心情的是打屁股,打得屁股开花是常事,打死的也一大堆。随着人物剧情的饱满,我看着他竟然感动得想哭:我是个读书人,我读的是圣贤之书,学的是圣贤之德,立的是圣贤之志,修的是圣贤之身。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忘死,最后也算求仁得仁了。 ??程问道是我最难描述的人物,周一围是有演技的,只是在这部剧演出总是跟我的情绪达不到共鸣,起初知道全家灭门在少林寺的情感表现方式总觉得看起来过于癫狂。他下山要去找李榛榛,可见到后却没有问过李榛榛以后怎么办,也许在逃避吧。总觉得他辜负了很多人,佛渡有缘人,但放下太难,僧人不是圣人。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最想说的就是李榛榛,从云端之上的郡主到泥槽深处的十一娘,如果剧中每个人都是轮回有因终得去处,那么她真的彻底是个悲剧人物。只因她在听说未婚夫婿程闻道惨遭灭门,善心发作请求身为王爷的父亲伸张正义,便被明德报复全家灭门。她一共有三次选择,第一次嫁给高剑雄和灭门,第二次死和官妓,第三次死和出家,说好的善有善报呢?她在青楼的三年,始终不忘要复仇杀明德,一直说要跟她一起报仇的三个人,程问道在得知明德是他亲生父亲慢慢放下了仇恨,高剑雄依仗明德慢慢实现了自身阶级的提升,杨秀和明德只是政敌,只有她,明德依然实实在在是她的杀父仇人,她迫于自身能力和情感束缚,深陷绝望。最难忘她和杨秀被冈田绑走后回来的那一幕,整个青楼空荡无一人,她不用困在地狱了,可是她依然回去了。那个背影当时就泪目了,她还能去哪里呢?她的结局我至今心有不甘,如果每个人都是放下了,释然了,她遁入空门更多是一种无处可去的的选择吧,活着永远比死要更艰难。
??表白败火师父,他才是我心中得道高僧的样子:若有意,微尘亦有佛心。
我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
【题目猜读】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陶建平和黎丽琳。而影片名为桃李劫,是否也预示着他们往后所遭受的“劫”呢?
【剧情回忆】
校长从报纸上看到新闻,昔日自己最疼爱的学生陶建平要被处以死刑,抱着证实的心态,他去监狱探望陶,故事由此展开序幕,通过陶建平的回忆,将此次遭遇拉回他们在毕业典礼合唱的那会儿。
我们终究还是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
【题目猜读】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陶建平和黎丽琳。而影片名为桃李劫,是否也预示着他们往后所遭受的“劫”呢?
【剧情回忆】
校长从报纸上看到新闻,昔日自己最疼爱的学生陶建平要被处以死刑,抱着证实的心态,他去监狱探望陶,故事由此展开序幕,通过陶建平的回忆,将此次遭遇拉回他们在毕业典礼合唱的那会儿。
毕业后,陶建平和青梅竹马的表妹结为连理,他们俩的志愿是为社会做贡献。陶在一次工作中,为了工人们的安全问题,和经理吵架并辞职,两人搬家,陶建平从此走上了一条谋求生计的道路,但后来他依旧因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辞退工作。见他日渐消沉,黎丽琳提出自己也出去找工作,丽琳很快找到了工作,但她的上司觊觎她的美貌,差点侮辱了她,她辞职后两人搬家,到了一个更脏乱差的地方。
丽琳怀孕,陶建平去一家工厂做苦力,他瘦弱的身板和硕大的推车形成对比。就连丽琳生产的时候,他也因老板不准假而在工地干活。丽琳在生完孩子七天之后独自提水上楼不慎跌落,陶建平回来后看着奄奄一息的妻子,跑去找老板借钱(此时老板正在数钱),未果,看老板走之后他偷了钱请了大夫,无奈妻子还是离开了。
陶建平自知一个人无法让孩子长大成人,就将孩子送到了育婴堂。回到家中他偷钱的事情败露,警察和老板在等着他,挣扎中他打死了公职人员,最后被捕入狱判处死刑。
此时镜头回到监狱,听陶建平说话的校长和另一个囚犯泪流满面,时辰已到,陶建平死在了枪下,监狱内,校长流着泪,手中学生时代陶建平的照片滑落到地上,耳边响起了他们毕业时唱的歌,终。
【背景勘探】
《桃李劫》是中国第一部真正遵循有声电影观念进行创作并获得成功的影评,拍摄于1934年,由袁牧之编剧并主演。(来自《中国电影史》)
【影片亮点(个人感触)】
这部影片中的女主角定位以及性格各方面,是我最近看过的里面最喜欢的一位,不可否认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摧残,但黎丽琳这位大学毕业的知识青年,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时,都选择笑着迎难而上。
故事中的黎是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女人,在丈夫事业屡次碰壁的时候,为了减轻负担,她选择搬家去一个条件很差的地方;丈夫找工作吃亏回家后她会抱着丈夫安慰他,告诉他要时刻记得校长的话,要努力,不能放弃。在我看来,那样的环境下,她能做到比男人的胸怀都大,实在可以成为很多女性的模范。
影片从头到尾她没抱怨过一句,就连她生孩子丈夫不在身边,陶建平回来后她依旧抚摸着丈夫的脸,说为了这个小生命,咱们要更努力,她是可怜的,但她更是可敬的,用现代话来讲,陶建平大概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
影片叙事手法独特,相比以前整齐划一的顺序,这里他用了回忆的方式,将故事倒回从前。
《桃李劫》在声话技巧的探索方面已经大有进步,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这三个声音艺术要素纳入了整体的银幕构思中。有一个情节是黎丽琳被上司骗到泰山饭店,一进门可以体会到“没错,这就是一个交际场所”的那种感觉。陶建平得知老婆身处危险,去找她的时候,音乐又换成了急切的节奏,敲打着观影者的心,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他究竟能不能找到黎呢?”引得观众紧张连连,甚至能够感受到陶建平内心的紧张不安。
有一个场景是平行表现陶建平在工厂做工和黎丽琳产后提水上楼梯,第一个画面陶建平吃力地推着车,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和金属碰击声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做工场面;接下来的镜头对准虚弱不堪的黎丽琳提着一桶水上楼,她缓慢地扶着楼梯“爬行”着,这时从远处传来工厂下工的鸣笛声,她似乎有了力量继续往上,但最终跌了下去,鸣笛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的氛围更加凄惨。
影片最后一场更加耐人寻味。【中全景】校长望着陶建平被押出牢房,画内回响着脚步声和镣铐声;镜头二【特写】校长转身目光呆滞,外面传来的枪声预示着陶的离去,镜头跟着校长手中跌落的照片,画外音响起了《毕业歌》,对照片特写,那时候的他那么年轻,意气风发。影片完。这里的画外音和照片特写交织在一起,使得最后一幕耐人寻味,那种震撼和痛心久久不能平息。毕业歌是充满希望的,而影片的主人公双双死去,形成对比,严重抨击着当时社会的黑暗对知识分子的漠视甚至残害。他们是悲剧中的一部分。
我看着他们毕业时的风华正茂,那时他们的理想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大概是世世代代所有学生共同的愿望了),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中,他终究向现实妥协,甚至屈服,最终在现实中走向淫灭。
陶建平和黎丽琳曾经真的快乐过,从两小无猜到携手与共,在他们拿到文凭的时候,在他们牵手的时候,在他们坐在母亲床前打闹的时候,在他们结婚的时候……
最后还是想回到女主,我实在想不出什么词去夸赞黎丽琳这样的形象了,她在那样的时代里,有温文尔雅,对丈夫的爱与包容,隐忍与退让,有对生活的热情,有遇到挫折绝不认输的信念……
这就不得不扯到自己身上了,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以及我对生活的态度和脾气,真的要深刻反思一下,不求成为她那样人格完整的人,但求在往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完善自己,对待自己本身,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生活,对待困难,还有很重要的,对待恋人……我也希望在看每一部电影的时候,对自己都有或多或少的启发与提高。
今日影评结束,感触良多。
乍看前面以為是中国版的长腿叔叔,赞助一个年轻女孩唸书的故事.....张翰的演技似乎有一个套路,看多了就知道他要干啥、说啥,看了八集觉得最亮眼的应该是他的服装造型,尤其睡衣,爸爸在家还是整齐休閒服装,代表一个有钱有品味的企业家,但张翰却是频频换不同睡衣,只能说他演设计师比徐璐更合适;徐璐的表演也很平很不深刻,不认為有做足準备角色的功课,一个设计师是有一些自己的坚持及偏好,她一会中国风,一会街头
乍看前面以為是中国版的长腿叔叔,赞助一个年轻女孩唸书的故事.....张翰的演技似乎有一个套路,看多了就知道他要干啥、说啥,看了八集觉得最亮眼的应该是他的服装造型,尤其睡衣,爸爸在家还是整齐休閒服装,代表一个有钱有品味的企业家,但张翰却是频频换不同睡衣,只能说他演设计师比徐璐更合适;徐璐的表演也很平很不深刻,不认為有做足準备角色的功课,一个设计师是有一些自己的坚持及偏好,她一会中国风,一会街头风露肚子,前后风格都好不一致,看得很混乱.....真的,看完八集就决定弃剧了!
提到武士道精神的影片,其实更多的是黑泽明的武士系列,但我最喜欢的却是由爱德华茨维格导演的《最后的武士》!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武士道精神的含义以及本片涉及到的背景、人物、事件等等问题。
提到武士道精神的影片,其实更多的是黑泽明的武士系列,但我最喜欢的却是由爱德华茨维格导演的《最后的武士》!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解一下武士道精神的含义以及本片涉及到的背景、人物、事件等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