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法天女影评

128021017
  • 照日格图
    2013/5/16 9:55:39
    《亲爱》:寻找母爱的温度


     

    《亲爱》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甚至它的上映都几乎没有多少宣传,一如母爱本身那样润物细无声,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支持与鼓励。赶在母亲节前后上映并不只是为了赶时尚,而是顺应某种社会氛围,毕竟在日渐程式化的都市生活中,只有某些特定的节日才会引起我们对某种情感的回忆,而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生活磨损了的情感则更多的是散落在庸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里。

    凭心而论


     

    《亲爱》是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甚至它的上映都几乎没有多少宣传,一如母爱本身那样润物细无声,总是在恰当的时候给支持与鼓励。赶在母亲节前后上映并不只是为了赶时尚,而是顺应某种社会氛围,毕竟在日渐程式化的都市生活中,只有某些特定的节日才会引起我们对某种情感的回忆,而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生活磨损了的情感则更多的是散落在庸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里。

    凭心而论,影片尽管没有过多的宣扬自己,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却是非常丰富的。这样评价并不是因为它曾经在2008年的东京电影节上斩获大奖,而是对该片内在素质的真实评价。就影片反应的内容来说,《亲爱》一方面时空跨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其情感的深度非常高,因而通过时空的穿插展现情感的力度就成为该片的主要特色。

    《亲爱》的故事缘起于日本的侵华战争,当然,在当下中日关系高度敏感的时刻,来进行这样的故事叙述本身就需要导演的勇气与智慧。或者,在这种叙述中我们也能看到中日两国的文化氛围与精神气质的差异。

    面对无法摆脱的困境,对于战败时的东北开拓团中的老人孩子而言,长途的跋涉就是一场灾难。而在确定不能到达目的地时,他们选择的是自杀。通过美智子的叙述,我们看到日本文化中的偏执因子,即他们不但对敌人狠毒,对自己同样毫不手软。这种文化造就了日本人不宽容的性格,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容易用理念默杀生命。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尽管与日本有着刻骨的仇恨,但是却没有对之进行赶尽杀绝。因而对于遗留下来的日本遗孤,他们选择了宽容的收养。通过美智子信中对养母的回忆,我们看到,那种跨越民族的博爱之心最终真正感化了美智子,使她体会到超越国家与民族的生命之爱。这对于当下日渐右倾的日本社会来说,或许是一个更好的警示与启迪。

    当然,对于《亲爱》来说,战争年代只是一个遥远的背景,而现实中的叙述却仍然以陆雪妮(余男)的都市生活为主。而在现实中的陆雪妮却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孤岛中,尽管她拥有令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是在情感领域却并不成功。或许,养母美智子才是她的情感支柱。然而,随着养母的离世,她更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无法真正建立起一种健全的情感网络。

    王佳芳(徐玉兰)的出现给了陆雪妮一次重新树立自己情感坐标的机会,尽管后来证明所谓的生母是一场“误会”,但人生中情感的相交却不是误会,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场关于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寓言。随着养母的逝世,(当然养母亦可以看作城市人的被寄养状态)以陆雪妮为代表的都市人处在一种情感的无着落状态,而来自乡村的王佳芳则通过情感的渗透使陆雪妮接受自己,并获得某种情感的依存与寄托。

    这样,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完成了对接,将悬浮的城市文化植入到乡土的宽广包容之中。而王佳芳使陆雪妮感动的就是那咱尽管质朴,却是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关怀。尽管没有都市情感的绚丽与复杂,但是却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而这恰恰是城市文化的缺失。

    事实上,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当下的都市生活中,个体始终处在一种不完满状态,现实中的各种不足注定我们无法获得完满的生存状态。然而,尽管现实是不完满的,我们却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感来使人与人的相处更为融洽。影片中几个女人之间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们却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母爱,而正是这种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度。
    【详细】
    5959144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