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小笑话,说,弟弟问已成年的姐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姐姐说想找一个玉树临风的,弟弟问什么是玉树临风啊,姐姐说就是玉做的树被风吹着,弟弟不明白玉做的树被风吹着是种什么感觉,等他长大了,等他看到周润发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玉树临风。最早看到周润发是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他扮演戴着礼帽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时候周润发的演技可真是糗啊,有好多镜头是他拿着白
听过一个小笑话,说,弟弟问已成年的姐姐想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姐姐说想找一个玉树临风的,弟弟问什么是玉树临风啊,姐姐说就是玉做的树被风吹着,弟弟不明白玉做的树被风吹着是种什么感觉,等他长大了,等他看到周润发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玉树临风。最早看到周润发是在香港电视剧《上海滩》中,他扮演戴着礼帽围着白围巾的许文强,那时候周润发的演技可真是糗啊,有好多镜头是他拿着白围巾的穗子扫他的脸,确实有点惨不忍睹,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的风流倜傥,一点儿也不影响我热爱他。我曾有一个特别精美的笔记本,上面贴满了印有周润发的不干胶贴画,有他的剧照,也有生活照,其中有一张周润发与赵雅芝的合影,那是《上海滩》的剧照,是我的最爱。许文强手撑一把竹伞,高大英俊,伞下的冯程程温柔甜美,两人风华绝代,交相辉映。有一本杂志叫《中外电视》,是那个时候的八卦周刊,里面有很多港台影视红星的八卦新闻,内地明星的私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精彩,写了估计也没有什么人看,我们都关心遥远的星辰。有一年,周润发的夫人陈蕙莲产下死婴,在历史课上偷看杂志的我忧心重重,放学后我问妈妈:“脐带是什么?脐带能把婴儿勒死吗?”我当时正值青春期,除了整天疑神疑鬼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外,经常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对此妈妈见怪不怪,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你的作业完成了没有?”妈妈不许我老看电视,怕耽误我的功名,我还是有办法一集不落地看完。《上海滩》、《鳄鱼潭》、《火凤凰》、《笑傲江湖》,看完周润发的电视剧,白天在课堂上也不打盹儿,带着对周润发的倾慕和想象,顺利地考入大学。跑到大学再也没有父母的唠叨,可以想怎么看电视就怎么看电视,一宿不睡几宿不睡甚至再也不睡都没有人管。学校的电影院票价很低,经常放老电影,那些被好多届学生看过的电影,对于我们却是新的。有一年电影院维修,不知道内幕如何,修了整整一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我们周末全跑去录像厅,学校周边的录像厅都爆满了。可我不愿意去,那时录像厅热衷于播放莎朗斯通的《本能》,就不明白了,莎朗斯通岔开两条腿有什么好看的,两条白花花的身体纠缠在一起呼哧呼哧的,看得我直犯恶心。我喜欢看周润发的《倾城之恋》,有很多人没看过这部电影,看完小说的她们不喜欢范柳原,她们想象的范柳原是一个长着小胡子的油滑商人,跟阮玲玉的情夫似的。可我怎么可能不喜欢范柳原呢,因为我先看的电影,范柳原是发哥呀!我喜欢周润发扮演的范柳原对白流苏说:“你知道吗?你的特长是低头。”我喜欢到阶梯教室看录像,那是几个电子系的男生勤工俭学租来的光盘,我们怎么说都是大学生呢,欣赏趣味还不会只滞留在色情与暴力上,我们只须一块钱,就可以看到很多经典之作,比如《罗马假日》、《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当然我还是喜欢看《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江湖情》,剧中周润发身披黑色风衣,清秀冷峻,坚毅的下巴,高大身材,这一度奠定了我对男性的审美观。多少回,夜深了,从阶梯教室出来,慢慢蹓跶回宿舍,在斜斜的小路上,冷清的月光照在单薄的肩膀上,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中学时偷看电视的惬意和满足感,却无端地感到异常空虚。是因为剧情太过刺激,而生活太单调乏味,反差太大的缘故吧,我这样安慰自己。有那么一天,我忽然立志或者说突发奇想要做知识女性,杜绝一切娱乐埋首苦读,先是忙着考学深造,深造还没完就忙着兼职打工,打完工忙着写论文,写完论文忙着答辩,答完辩忙着找工作,工作后忙着处理人际关系,终于有一天,一个看过《防弹武僧》的80后小同事,毫不留情地对我说:“小苏姐,你的偶像都成大叔了。”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关注周润发已很多年。最后一次看到周润发,是单位发电影票去影院看《满城尽带黄金甲》,他演一个古代版的周朴园,在炼丹房被宫人搀扶着去沐浴,步履蹒跚。那个血气方刚玩世不恭有情有义玉树临风的周润发已经荡然无存!如果影院放映他的新影片,不准备去看了,“小马哥”渐行渐远,我的偶像已经老了,而我,也不再是那个只知道追星的小女孩,我已有过实实在在的可以触摸的感情,我牵过一个曾给我无限温暖的手,可是当我准备用一生的真诚去挽他的臂膀时却失去机会且永远失去,那种感伤,是再看多少周润发的脸都无济于事的。可我依然非常感谢周润发先生,《纵横四海》、《赌神》、《我在黑社会的日子》、《长短脚之恋》、《八星报喜》、《江湖龙虎斗》、《鬼新娘》、《秋天的童话》、《伴我闯天涯》、《监狱风云》,许多形象留在永不褪色的回忆里,是他陪伴我走过了那么漫长而寂寥的少女时代。
发现了一个问题 很多人并不知道 未知全貌 不予置评 真心觉得#网剧执念如影# 很不错 缺点当然有啊 但 瑕不掩瑜 然而 很多很多人 就盯着不好的那面 后面也没看 就一个劲说这个片这儿咋 那儿咋 比如 骆松被一个女人绑在那儿 一点都没警察的样子 这位打低分评论的人 您看前文了嘛 是袁睿彤给他下药了 他才没力气反抗好呗 他要是真没办法 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尊重真相来破案 或许 倍速看剧是常态了
发现了一个问题 很多人并不知道 未知全貌 不予置评 真心觉得#网剧执念如影# 很不错 缺点当然有啊 但 瑕不掩瑜 然而 很多很多人 就盯着不好的那面 后面也没看 就一个劲说这个片这儿咋 那儿咋 比如 骆松被一个女人绑在那儿 一点都没警察的样子 这位打低分评论的人 您看前文了嘛 是袁睿彤给他下药了 他才没力气反抗好呗 他要是真没办法 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尊重真相来破案 或许 倍速看剧是常态了 但不是所有的剧都是肥皂剧 至少#网剧执念如影# 不是 丝毫不拖拉 24集里没啥废话 稍微不注意漏看了 可能会觉得逻辑有问题 但 真的从头到尾看仔细的 我相信不会这么吐槽剧情 补充一下 吐槽演技我认同 很多的确不太好 但也没差到没眼看的地步吧 看啥都得看整体效果嘛 希望所有人都能以全局来点评 来看 给一个正常的评分和口碑 给团队们一个正反馈 这样 我们才能持续有好的影视剧看哇
清明时节雨纷纷。从雾霭弥漫的清明写起的故事,像是一本在木书柜中深藏已久的日记,既有着久未翻阅的距离与虚幻,又因沾染了木质香气读起来温情而真实。
温暖而纯情的基调,合理而不失新意的细节设定,一改我对【人与鬼】这类故事的看法。
首先是故事的基调,也许从初遇那年清明t
清明时节雨纷纷。从雾霭弥漫的清明写起的故事,像是一本在木书柜中深藏已久的日记,既有着久未翻阅的距离与虚幻,又因沾染了木质香气读起来温情而真实。
温暖而纯情的基调,合理而不失新意的细节设定,一改我对【人与鬼】这类故事的看法。
首先是故事的基调,也许从初遇那年清明thun往mes坟头放的两颗糖开始,就预示了故事温情的走向。后来两人的相识,mes年复一年的等待,再到thun承诺帮助mes找到死因助其转世。故事没有为写而写,剧情也多围绕故事发展自然推进。
所谓优秀,是它的制作水平与战斗场面可以称作是目前国产现代战争电影的巅峰。单纯就电影来说,残酷,血腥,真实。战争本是残酷,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并没有粉饰。血肉模糊的场景,真实得让你不敢相信这竟是国产电影。至于真实,因为它没有陷于套路,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再扔回去炸死敌人?但也可能炸断你的一条手臂;我军英勇神武,永远无敌模式,一个几个人便清洗敌方大本营然后全身而退?但那是导演自己YY而不是战争电影;被
所谓优秀,是它的制作水平与战斗场面可以称作是目前国产现代战争电影的巅峰。单纯就电影来说,残酷,血腥,真实。战争本是残酷,这一点上这部电影并没有粉饰。血肉模糊的场景,真实得让你不敢相信这竟是国产电影。至于真实,因为它没有陷于套路,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再扔回去炸死敌人?但也可能炸断你的一条手臂;我军英勇神武,永远无敌模式,一个几个人便清洗敌方大本营然后全身而退?但那是导演自己YY而不是战争电影;被主角顶着枪的BOSS会吓得屁滚尿流让喽啰们都放下武器然后让主角轻易离开?但也可能高呼一句我们的事业更重要然后自己帮主角按下扳机;最后向上级申请到的杀手锏在最后一刻终于到来然后大显神威?但也可能是无人机还没看到敌人自己的动力系统就已被毁坏。虽然,有几次悲歌响起时,队员们最终也奇迹般地找到办法突破重围,但也不能忽视他们伤亡惨重。于是它可以称作优秀。可它成为不了经典。因为红海行动很难引起人们精神上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共鸣。虽说有几个场面激起了人们的热血与家国情怀,但毕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公民,这种情感很容易被激起。而很多观众应该早已发现,这部电影浓缩了很多经典电影的经典之处。激烈的巷战不输给《黑鹰坠落》;八人组成的蛟龙突击队去营救一个中国女性和《拯救大兵瑞恩》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战场上的血肉模糊给人的冲击和对残酷战争的认识与《血战钢锯岭》又是何等相似。但我们不要忘了,这些电影能成为经典靠的可不只是上面说的这些,《黑鹰坠落》的所演绎的战友情深让人在残酷中落泪;《拯救大兵瑞恩》通过对士兵个体的刻画让人们对人性进行追问;《血战钢锯岭》是对信仰的坚守。总之一句话,它们都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对自己的审视。可《红海行动》呢?战友情有表现,人性细微之处也有表现,甚至连执着与信仰我们也可略窥一二。却都不突出。有人说它突出了团队精神,可哪一部优秀的战争片不是这样呢?或者换一句话说,它少了一点自己的东西,除了爱国再难以带给人更多思考。那么,再怎么激烈真实而紧凑的战斗场面也不能使其成为经典,充其量是优秀而已。虽说引起深刻思考确实不一定要着重笔墨去描写一处,优秀的评鉴家就算面对尘埃也能让思维飘向远方。但不能忽略电影是面向大众的,就如同一篇详略得当的文章总是更能吸引普罗大众。这部电影对战争的诠释是目前国产之最,正如我文章中提到的,残酷,血腥,真实。但我这篇文章强调的是电影若只是诠释战争本身而没有将更深的内核传递给观众是不够的,就如同写实派画家若只是强调真实那和照片有何异。艺术总应源自真实但高于真实。不过,它或许可以成为以后国产战争片战斗场面的经典教材,毕竟有军方参与,硬实力还是有的。
纪录片真实的情感流露,精彩的剪辑,让人看起来格外放松。
喜欢辛巴这个男孩儿,勇敢而坚强,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力量。
喜欢辛巴爸爸的教育态度。“探险,不是为了征服哪一座山或哪一条河,而是带给我们内心的成长,更好的生活。”
纪录片真实的情感流露,精彩的剪辑,让人看起来格外放松。
喜欢辛巴这个男孩儿,勇敢而坚强,在自然中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力量。
喜欢辛巴爸爸的教育态度。“探险,不是为了征服哪一座山或哪一条河,而是带给我们内心的成长,更好的生活。”
喜欢那位野生动物摄影师,价值传播深入人心。
孩子和小伙伴们看得津津有味,全程投入,影片结束之后还在热烈讨论辛巴去的那些地方,在辛巴的成长中,他们也得到成长。
是一部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电影。每一个人,都配得对世界的好奇和对美好的向往。
下午迷迷瞪瞪地伴随着孙岩老师【1235极致成就训练营】的课程睡着,醒来看完孙岩老师布置的电影作业——《黑暗塔》。
影片主要讲的是在一个我们感知不到的宇宙:“中世界”中,有一座参天巨塔黑暗塔,黑暗塔是所有宇宙的中枢,连接六条负责维持宇宙平衡的光束。六根光柱支撑着它,光柱如果被全部毁坏,黑暗塔就会倒下,它维系的所
下午迷迷瞪瞪地伴随着孙岩老师【1235极致成就训练营】的课程睡着,醒来看完孙岩老师布置的电影作业——《黑暗塔》。
影片主要讲的是在一个我们感知不到的宇宙:“中世界”中,有一座参天巨塔黑暗塔,黑暗塔是所有宇宙的中枢,连接六条负责维持宇宙平衡的光束。六根光柱支撑着它,光柱如果被全部毁坏,黑暗塔就会倒下,它维系的所有世界也就会与之一并毁灭,光柱两极有十二个入口,就是世界的十二个尽头,在入口附近则有着十二位守护者,有的是人,或者是兽。
一、关于魔
正与邪,光明与黑暗,正能量与负能量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斗争。
孙岩老师提醒我们,认真看完就会知道魔是怎么存在,怎么无时无刻来攻击我们的。
这里的魔,它变化多端,有时候幻化成具有攻击性的兽,有时候幻化成面目全非的人,更多的时候来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愤怒。
老师们一直跟我们说的贪嗔痴慢疑,当主角的家人被杀害时,愤怒的情绪淹没,而魔也就瞬间占了上风。
慢慢领会到老师们一直说的要保持心情平静,不喜易不惧的状态,也理解为何修行自己是抵抗一切的根本。
二、关于灵
灵是杰克的武器。这里的灵我理解为是纯粹的心念,可以链接到平行宇宙另一个世界,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意念力】。
灵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也需要自身不断的修行守护。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正如电影里面的枪神的信条所说的:“我不用手瞄准,用手瞄准的人已经忘记了他父亲的脸,我用眼睛瞄准;我不用手开枪,用手开枪的人已经忘记了他父亲的脸,我用脑子开枪;我不用枪杀人,用枪杀人的人已经忘记了他父亲的脸,我用心杀人。”
罗兰说,每次念这些总能让思绪平静下来。我想起来我们最近在读的【太上感应篇】和【心经】,在潜意识冲刷洗礼,让我们的内心平静如水,找到自己本自具足的力量。
三、关于使命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比如枪神的使命就是守护住黑暗塔,守护这个世界。
当我们被仇恨、恶魔等淹没的时候,我们就只会活在复仇和私欲的痛苦里。而我们将我们的使命找回来,就能够生发无穷无尽的力量。
四、关于信心
面对我们看不到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我们总是会下意识地怀疑,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安全感和自我保护。
杰克对罗兰说的那句话,特别让我感动。“你的世界已经崩毁灭了,但是我的世界还有希望。”
放眼望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身边无数的人都慢慢迷失在外求和自我证明里,而老师们还在默默地做着努力。
也瞬间理解,我们可能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坐着心里想着好事儿,为这个世界祈愿,就算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五、关于默默守护
“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深处于三维世界的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很多事情背后的真相,我们只能用地震、海啸、太阳粒子等自然灾害或者现象来进行解释。
保不准这是在哪个我们未知的世界和空间的一场恶战所带来的后果,我们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我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会有无数的富有使命的守护者们静水流深般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唤醒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我们本自具足。
愿世界和平,愿平安喜乐,愿一切都好。
(仅以我的视角,不代表任何观点,也不代表我在讨论他人的观点。以我的立场并非我自大妄为,而是我尊重、理解任何人相同或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我只了解自己的情况和因素,所以我只能自我反思、自我剖析。)
27岁之前,我似乎除了睡觉,都没怎么自己和自己认真相处过。没日没夜、不知疲倦地积极于各种有效无效的社交活
(仅以我的视角,不代表任何观点,也不代表我在讨论他人的观点。以我的立场并非我自大妄为,而是我尊重、理解任何人相同或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我只了解自己的情况和因素,所以我只能自我反思、自我剖析。)
27岁之前,我似乎除了睡觉,都没怎么自己和自己认真相处过。没日没夜、不知疲倦地积极于各种有效无效的社交活动。
来到日本后,也许是地理上的距离,使得我与原先许多人的联系大量减少,甚至渐而渐之久时间未联系,都不知道见面该聊什么了。
婚后又经历过几个阶段的分歧,主要是有孩子之前和有孩子之后。不知不觉我形成了享受孤独、热爱独处的习惯。
只要有机会,我会花大量的时间一个人泡在书房或是公园里,看书、看剧、学习想学习的知识、收拾房间等等,总之就是一个人做事的时间和空间成了我的生活必需品。
也因此,在婚姻上的一些分歧,也常常让我陷入深度思考:我是不是不适合结婚?
有孩子之前,我们互相配合着对方的喜好去接受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们又有时间恢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世界,矛盾还不那么激烈。
而有了孩子之后,我们之间的共同时间和个人时间大部分都围绕着孩子,孩子的身躯遮住了我们大部分的视线。而仅有的个人时间,又不得不处理各自的负能量,稍有不慎,小摩擦就升级为互揭疮疤,大家都疼,但当下只想让对方赶快“认输”。
两个人三个人或是更多人,有时候真的好麻烦。
明明大家都很疲惫,又不得不挤在一个共同空间中,同时还要保持所谓的良好气氛;明明大家想吃的东西不一样,但总是有人不得不接受不喜欢的食物;明明不想去的地方又得配合其他人非去不可,甚至在内心中说服自己「这样对一家人好」。难道我们各自不是一家人的一部分吗?非要事无巨细都搞牺牲某个人成全其他人的政治正确吗?
我和妻子的不合拍真的在好多方面。
她喜欢吃咸辣臭重口味面食类的食物,然后讨厌我爱吃的(这个臭可能是我的偏见,她觉得香),我喜欢甜清单米饭类食物,同时讨厌她爱吃的,而且我食量很大胃口很好,她连这个都鄙视我;
她喜欢看日综日剧。我不喜欢看全世界的综艺节目、她喜欢的日剧几乎我都不喜欢,我喜欢的她也完全没有兴趣点。甚至之前有一次她邀请我看她非常喜欢的动画,看完我摇摇头说好无聊她生气了。同样,我热衷的她也常常摇摇头表示无感;
我喜欢看各种书,每次看到好看的书都会在她面前眉飞色舞说上一大堆,甚至有时候我会做长达数年的宏观阅读计划和她“炫耀”,她完全无感,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而她常常给我转发社交媒体上的这个那个,我也常常表示无感。甚至恶语相向:还不如看本书;
甚至一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我们也是互相排斥的。呵,所以,如果有人和我讨论另一半的标准,我是绝对不会说「三观一致」的。甚至有人表示不婚不育,我都会夸他(她)冷静理智,一个人有什么不好?避免了婚后、育后的麻烦与后悔。一个人生活而感到后悔在现实中其实没有什么会改变的,而生命中一下多了几个人,那种改变不是调个头转个弯那么简单的。
总之,我们之间的不同,很多时候不是不一样这么简单,而是完全相反。
昨天我一个人在公园的林道中漫步,仿佛回到久违的有孩子之前,好自在,好轻松。
又想了想,其实,妻子也和我一样吧,她一个人的时候也是这么轻松自在吧。
后知后觉,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可能并不是在具体的事上。也许?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是一样的人?
我们喜欢各自干各自的事,特别擅长一个人做事,比如一个人吃饭、看电影、逛街逛超市等等。她从大学就常常一个人,而我是在近几年开始享受一个人;
我们都不爱管别人的事,也不喜欢讨论、议论他人的事,常常适当的与人保持安全距离(并不是说刻意与人疏远,而是希望人与人之间、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然而然随着时间和交流、共鸣的积累沉淀形成的。所以我们在社交上都是很慢热的人,还有点社交恐惧。);
我们在金钱的态度上也很合拍。
我们都爱钱,但为了共同更大、对人生更深远影响的财务目标,我们践行着10年期以上的延迟享受。同时很反感以金钱来评价人和事。我们几乎不消费商品品牌,她怎么想我不清楚,但我一直觉得有足够的钱,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买断我自由的工作时间,而非提高物质生活和毫无意义的面子工程。
我们对当前的物质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即便永远都不升级保持现状我们也觉得很满意知足。
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是「战略上的趋同、战术上的分歧」?
那么问题发展到:这世界上是否存在战略与战术都一致的两个人?
我觉得这是个哲学问题:这世界会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总之,我觉得不会有。即便再高明的仿制、复制、克隆,其结果依然是1、2的关系,而非1、1。
所以,比起离婚,我更害怕结婚。当然,在我还无所畏惧的时候就结婚了,所以我指的是,如果我离婚了,我不会想再结婚,甚至恋爱我不想要。(未来我应该也不会对女儿感情过度干涉,首先有些核心问题是我们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而非多年后的那一刻形成的;其次,晚婚不代表更成熟更理智,但起码对自己的认识可能会多一些,讨厌的东西更明确一些。同时生不生孩子不是必要的,甚至结婚对象的性别我觉得也不重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更重要。所以,仅仅是好好的和自己在一起我觉得就很赞。)不是我在这段婚姻中有什么阴影,而是我觉得我有很多不合群的特质,影响了亲密关系;以及双方过度的干涉对方的个人世界,互不让步,感到疲惫。
同时,结婚后离开原生家庭同居了5年,期间通过大大小小的摩擦,我才慢慢开始一点点了解到她、开始理解她。而要做到真正的「懂」另一个人,这是一生在不断挑战、变化与积累的修行。
就像有了孩子一样,当我从以自己世界为中心转为以她为世界中心的时候,我拼尽了全力,记录、观察、思考着她从0到1的变化。说得郑重一些,这是以我生命、自由为代价的人生相遇,如果我不够认可与热爱,那么孩子和我的人生都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一团糟。这也是我抗拒二胎的大原因之一:我几乎要用我所有的世界去守护、陪伴我的孩子,我的能量有限,一个就够了。(当然如果是多胞胎,那或许在一开始我的能量上限就会提升到多个孩子的状态,只是我现在适应了有一个孩子的状态,无法适应再多一个。同时我一直很在意我自己是否擅自主张决定了我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这个问题,留着我快离开这个世界再问女儿吧。)
夫妻的关系因为孩子的原因,常常被我们忽视。其实,这是比亲子关系、甚至父母关系更重要的关系。这一段可能有点反传统,特别是东亚儒家文化之中。我是一个不追求「孝道」的人,我不会要求我的孩子对我孝顺,我希望我们将来的关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不是血缘关系。同样我也是这么做。(不要因此造成各种家庭关系的非理性攀比,而是分开、区别对待,而非掉水里先救谁这种弱智的论资排辈的比较。)
回到夫妻关系上,现代社会的夫妻关系多数都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与人组合,但在理想的情况下又可能是相互陪伴最长的人。不处理好两个人的关系、不处理好孩子父母的关系、不处理好两家老人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个家从何谈起?而这所有的关系交集,就是夫妻关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每一次的吵架,几乎都会令我陷入难以忍耐的黑洞。虽然我觉得活着挺好的,但我也有在大脑模拟过死去会是什么感觉。我不想用我还有许多家庭责任种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来绑架我的人生观,我只想找到能让我真正有活着的感觉的方向。但似乎我找不到这种纯粹活着的方向,不得不承认,我无法脱离家人朋友的社会关系。而结了婚之后,身边的所有关系似乎都和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形成了正相关的联系与交集。比如,我们吵架被老人知道会影响我们和老人的关系、孩子会因为我们不和谐的气氛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状态等等。(出轨、外遇、异性暧昧这些却和夫妻关系成负相关。)
这令我不得不从琢磨生死(古代希腊哲学问题:being)回到现实中,重新认识与学习夫妻关系。
自认为我花了5年的时间,对妻子开始有了一些些了解,但要做到很理解还远远不足。有时候也不是我完全不理解,如果只是朋友,我想我会处理的更好一些。只是更亲密的关系使我时常会表现出更多控制欲。其实我也讨厌这种控制欲,因为我自己也不喜欢被人强制建议,哪怕是我最亲密的人。
5年时间,好的时候真的很好,吵起来也吵得精疲力尽,回头再看都不过是一堆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当下非要争得面红耳赤,想想就觉得幼稚、荒谬。好在,即便在不考虑孩子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继续在一起。我也说不清其中的缘由,也不敢说未来就一定如何如何。
仔细想想,我们应该在某些方面上还算得上是同类人吧。都喜欢一个人做事、喜欢独处,有时候不希望被打扰,至于互不相同的部分,可能一句:let it go ~ 就可以解决。因为我们其实谁也不想管太多对方的闲事,搞砸就搞砸了呗,谁不会搞砸点什么事?
反而我在独处的时候还常常念着对方的好,沉浸在自我感动之中。而过度干涉到她的世界却常常适得其反,满是失望:“我都是为了你好,为什么得到这样的反馈?”严重时甚至演变为自我的道德绑架:我的真心未得到应有的回报。滋生厌世情绪。
我对自己的夫妻关系谈不上乐观,也说不上悲观,但我们确实一起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相互磨合,我变成像她的人,她也像我,但我们又固执着坚持着自己的自己,特别有了孩子之后,除了守护孩子、家庭、夫妻关系,其实我们还在守护着我们仅存的与任何人无关的小小世界。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向外人描述这个只有一个人、容不下多一个人的世界。
这应该就是享受独处的浪漫主义情怀吧。
就像刚刚流逝的数个小时,我看完了这部电视剧,听着喜欢的音乐,在电脑屏幕上打出这些文字。
午阳光科幻剧《开端》第八集“杀疯了”,男女主经过逐个排查终于找到了炸弹携带者——带高压锅的神秘阿姨,也遭遇他们最惨烈的循环。
午阳光科幻剧《开端》第八集“杀疯了”,男女主经过逐个排查终于找到了炸弹携带者——带高压锅的神秘阿姨,也遭遇他们最惨烈的循环。
婚姻,爱情,欲望,物质,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选择面包,选择爱情,当面包和爱情都想要,又无法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的时候裹挟着人性本能的欲望,魔鬼如灵魂出窍般的,释放出各种可怕的举动。电影中剧情处理的有悖常理,逻辑似乎上不太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对于男主角的演绎太美好,有违人性,现实中不太可能,或许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节奏很慢,娓娓道来,注重细节,隐忍又压抑
婚姻,爱情,欲望,物质,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选择面包,选择爱情,当面包和爱情都想要,又无法在同一个人身上实现的时候裹挟着人性本能的欲望,魔鬼如灵魂出窍般的,释放出各种可怕的举动。电影中剧情处理的有悖常理,逻辑似乎上不太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对于男主角的演绎太美好,有违人性,现实中不太可能,或许这就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节奏很慢,娓娓道来,注重细节,隐忍又压抑。
刘涛拉高了整个剧的格局。那些说女主矫情的,那换过来想想,女人在外面工作,男人在家里带孩子,毕竟全职煮夫不是没有,如果妻子整天整天不回家,每年只能过年一起吃个饭,能受得了的,你要不就是圣人,要不是忍者神龟。还有那些说,男人不在外面工作只陪家人又会被嫌弃,我求求你们这些人了,必须要极端吗?也就是说你的人生选项里工作和家庭是对立的,不存在两者都有的选择了吗?做人还是宽容点吧,格局会大很多。何况,男
刘涛拉高了整个剧的格局。那些说女主矫情的,那换过来想想,女人在外面工作,男人在家里带孩子,毕竟全职煮夫不是没有,如果妻子整天整天不回家,每年只能过年一起吃个饭,能受得了的,你要不就是圣人,要不是忍者神龟。还有那些说,男人不在外面工作只陪家人又会被嫌弃,我求求你们这些人了,必须要极端吗?也就是说你的人生选项里工作和家庭是对立的,不存在两者都有的选择了吗?做人还是宽容点吧,格局会大很多。何况,男主真的做得好吗?原来一个好的老公就是不记得孩子会对花粉过敏,妻子自杀不回家,妻子生日只记得自己的合同签了,自己想要体面却把原因和压力都归咎于家庭?这样子真的不会让未婚女孩对婚姻产生恐惧吗?
女主是比较敏感,但是病成这个样子已经不是劝导她让她想开点可以解决问题的了。
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沟通很重要,女主说“知道我们可能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也许他们尝试过,只是无效罢了。但是女主要离婚了,男主却还是在责怪对方而不是先安抚对方的情绪,只能说男主也挺自私的。不太懂为什么评论里面总是“你们男人”“你们女人”,如果在一开始就把男女放在对立面上,怎么可能有和谐的男女关系?
——————————————————
之前看到第八集左右就没有再看了,今天又打开看了看后面,感觉有点……复杂。
首先说整体,自《都挺好》以后,我对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开始抱有一定的期望,虽然圆满大结局难以避免,但《都挺好》在前期对现实问题的刻画上还是比较吸引我的。《我们都要好好的》这部剧中刘涛在前几集的演技让我高估了这部剧,让我搞错了它的定位,原来它只是披着现实主义皮的职场言情。
行吧……那就从言情剧的角度来看。首先这部剧的情感价值导向似乎有点问题,夫妻两个人感情出现问题就把孩子扔给朋友?婚内暧昧?比《我的前半生》还要狗血的剧出现了。然后就是男主女二女主男二的故事……梗都挺老的,也都挺狗血的,男主这么多年打拼买了一套千万的房结果辞个职连网都上不起,太夸张了吧?
emmmmmmm编剧开心就好。
《扫毒》+《反贪风暴》+《追龙》+《无间道》+《警察故事》+....但另出来一部,也不至沦落于此,奈何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再大篇幅、再大阵容也包不住,情节看似冗余,实则不是冗余而是衔接不上,情节点出现错误,人物关系不明确,重叠性人物太多,叙事效率慢,而越是这种类型的片子,叙事就应该越精简,情节应该更紧凑,人物关系应该更闭合,这样在保证叙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
《扫毒》+《反贪风暴》+《追龙》+《无间道》+《警察故事》+....但另出来一部,也不至沦落于此,奈何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再大篇幅、再大阵容也包不住,情节看似冗余,实则不是冗余而是衔接不上,情节点出现错误,人物关系不明确,重叠性人物太多,叙事效率慢,而越是这种类型的片子,叙事就应该越精简,情节应该更紧凑,人物关系应该更闭合,这样在保证叙事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交代思想主题,而在情节主题还未明确之前,就想先宣讲思想主题,也未免是打肿脸充胖子.总的来说,要《无间道》的纠结没有纠结,要《反贪风暴》的反转没有反转,要《追龙》的人物没有人物.让我意外的是打戏居然拍的如此之烂,而且还占据了绝大篇幅,不知所云.最令我想不到的是技术方面居然如此不过关,摄影各种光线不匹配,调色各种肤色出问题,就连最后结局的声音阈值都不对,也不知道是为了进bgm故意调小了人声?散场后还专门询问了影院工作人员,确认不是影院设备的问题.奇怪的是这样一部技术不合格,但某种程度上又极具讽刺、批判意义的政治惊悚喜剧(容我这么叫,不然我真想不到的更合适的类型概括)是如何过审的.
当然不是,宁檬和陆既明的矛盾冲突根本在于宁檬要实现理想,而不是老板对她不够好。原书里陆既明对所有人发火但是对宁檬并不会,她是公司里老板最信任的人,作为一把手大秘,她其实可以得到很多,但她想要的并不是这个。所以陆既明会委屈,我给你的最好你都不要。柠檬的委屈是,我要的根本不是这个好不好?同样工作007,同样天天压力大,如果让宁檬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只要不是跟着邱总那种人,她不会觉得委屈,不会觉得没
当然不是,宁檬和陆既明的矛盾冲突根本在于宁檬要实现理想,而不是老板对她不够好。原书里陆既明对所有人发火但是对宁檬并不会,她是公司里老板最信任的人,作为一把手大秘,她其实可以得到很多,但她想要的并不是这个。所以陆既明会委屈,我给你的最好你都不要。柠檬的委屈是,我要的根本不是这个好不好?同样工作007,同样天天压力大,如果让宁檬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只要不是跟着邱总那种人,她不会觉得委屈,不会觉得没有个人空间,相反,她会动力十足,压力对她来说就是火箭助推器。所以这样才能理解为什么宁檬并不真的恨陆既明,发现冤枉陆既明之后还会给他道歉(虽然被拉黑)她本质上是走自己的路,顺便给看不起自己的人证明能力,而不是去演什么老板欺负小白兔被反杀的戏码。也正因为此,当陆既明改变了态度,甚至是需要她帮助的时候,她才会义无反顾回去和陆既明站在一起。因为他们这一刻是平等的,陆既明无法再否认她的价值。只有学会尊重,学会认可,他们才能相爱。如果陆既明是pua的人,那这个励志故事就整个变了味,这和女主吊死三天回头还要找男主的网文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男主优秀,但是女主要更优秀,男主很努力,女主比他更努力,男主很强,女主要比他更强,在成长中互相成就彼此,强强碰撞,才是这个剧最好看的地方。
上影节那几天,电影《动物世界》喊我去参加提前试片时,我手里正拿着同一时段《重返柏林》影票,就没去成。等到试片结束媒体上下一片赞时,我整个人就不是很好。
国产“烧脑片”哦。李易峰混搭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奇葩演员表哦。你们嘴上这么甜,都不要面子的。
端午节后,《动物世界》又有深圳场提前点映。这次出于业界压力,就非看不可。
看完释怀了:确实可以。
当下
上影节那几天,电影《动物世界》喊我去参加提前试片时,我手里正拿着同一时段《重返柏林》影票,就没去成。等到试片结束媒体上下一片赞时,我整个人就不是很好。
国产“烧脑片”哦。李易峰混搭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奇葩演员表哦。你们嘴上这么甜,都不要面子的。
端午节后,《动物世界》又有深圳场提前点映。这次出于业界压力,就非看不可。
看完释怀了:确实可以。
当下我在去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巴士上,还是《动物世界》请的。李易峰虽然明天会来深圳但只跑影城不请媒体,我为见动物还特地画一大妆。
现在的感觉就是,因为片子可以,所以值得。值得上海深圳广州跑一趟乃至于很多趟。比德国更对得起2018年夏。
不是动画片,不是纪录片。6月29号,就明天公映。
————————
1、从《肿瘤君》到《赌博》三部曲
严格说来,其实是我每天过手太多通稿,所以面对这个有姜文有药神的暑期档,对其他影片都过于大意了。
如果早再仔细一点,就能看见《动物世界》的豆瓣页面上写着导演:韩延;编剧:韩延/福本伸行。而在剧情简介上,又写着男主角名叫“开司”。
韩延是谁?《滚蛋吧!肿瘤君》的导演,怎么说也代表国产片角逐过奥斯卡吧。对漫画改编题材人家是有底子的。
福本伸行是谁?是日本漫画“开司三部曲”《赌博默示录》《赌博破戒录》《赌博堕天录》作者,该系列作品画风惊人,总销量破千万,我身边不少朋友是该系列的忠实粉丝。而“开司”,正是这三部漫画的共同男主角。
换句话说,《肿瘤君》的导演在处女作大获成功之后,没有继续拍安全又赚钱的小妞片儿,而是选了一部强剧情烧脑派漫画,来继续玩他喜欢的“漫改”。
就《动物世界》目前来看,这部电影只是拍了第一章的“希望之船”故事。
原著后面还有“绝望之城”等篇章。
据韩延在发布会上自己爆料,他们已经买了三部漫画的版权,电影也准备拍成三部曲。
三部曲都弄完了从头至尾至少得5年吧,足够一位凭处女作一炮成名的青年导演彻底站稳脚跟,或者重新归于沉寂。江山代有才人出,市场不会给一个年轻人聚光太久的。成名之初就选择这么大的一个系列计划,韩延是像开司一样,把事业生命赌在了这艘船上。
刺激。
————————
2、“动物世界”里没有动物
在影片中,李易峰饰演的男主角被发小骗走房子背了一屁股债,遂登上一艘邮轮参与赌博游戏,如果成为赢家就可能还清贷款。邮轮这个封闭空间,是具体的“动物世界”。
上贼船不是请客吃饭。在“动物世界”里,每个人只有兽性,没有人性。
据导演韩延说,他原本想给赌局中的每个角色以具体动物种类来指代。我推想可能类似于谁是狼谁是狮子谁是狐狸那种。但在成片中,导演舍弃了这种过于dramatic的处理,而只是强调“人性沦丧”而已。
具体的游戏内容是华彩段落,也是本片从《赌博默示录》中汲取的精华,其跌宕刺激可以驱散前半段全部的沉重。我在这里不剧透,但已经看到有人详细分析了。
李易峰开片第一句台词“我脑子有病”挺搞笑的。在影片中他被设计患有一种类似精神分裂的妄想症,发病时会幻想眼前的人们全都变成怪物,被自己变成的英雄“小丑”逐个斩杀——但这只是幻想,男主角并不会因为这个病而拥有超常的智商或者战斗力。
其实直到结尾,他脑子有病对剧情本身都没太大帮助。不是上下文任何情节的逻辑充要条件。
只有一个比喻是有意义的,就是大多数人在他的眼中都是怪物。
多数情况下人类约等于怪物,这在影片外也成立。
正如尔虞我诈同类相食贪得无厌,这些本来就是人性,不是兽性。
“动物世界”其实是怪物世界,也即弱肉强食的人间。邮轮只不过将这种毫不含蓄的凶险放大而已,走出去也一样是地狱。
影片结局也在暗示这一点:哪怕看见一抹暖色,但阶级永远存在,男主角依然承受着迈克尔·道格拉斯的榨取。甚至这榨取从他的父辈就早已开始了。捆绑上一个周冬雨,终究难解。
————————
3、漫画改编默示录
漫画改编电影,尤其是日本漫画改编电影,往往难逃三类争议:
1,如何掌握对原作的忠诚度的分寸;
2,如何加强“电影语言”和“电影感”的浓度;
3,如何将代表小众文化的漫画变成更面向大众的消费品。
本质上,这是导演个人业务水平、漫画粉丝小众群体趣味和电影观众更大众文化的,三个层级的交锋。
近几年“优秀”的漫画改编真人电影分为好莱坞超级英雄片和日本漫改电影两派。
好莱坞那边,要么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代表,彻底地安全和爆米花化,沿着畅销的谄媚之路走到黑,扔掉脑子走向商业娱乐的终极,要么以诺兰《黑暗骑士》为代表,把原著的故事和本质倒掉,只拿来漫画的瓶子,重新灌入犯罪惊悚的酒。而那位又重视原作,又尊重思考,还懂电影语言的“漫改无冕之王”扎克·施耐德,则因为未能讨好普罗大众而票房与口碑双双尴尬,前路未卜。
日本漫画改编电影通常尊重原著,但舞台式的过度表演,自成一派语法,在非原著读者往往就像看特摄片一样,市场也基本集中于本土。这几年来,《寄生兽》原著本身便具有社会性因此略胜一筹,《银魂真人版》只是用真人来表演漫画分镜而已,至于《jojo奇妙冒险真人版》就压根不足以被称为“电影”了。
韩延导演操作漫改电影的机智之处,就是先选到具有现实感的题材,然后在讨好大众的前提下,对原著故事做了相当充分的本土化改编,并用一个小trick来串联片中“日常”和“非日常”的戏剧感落差,再以口哨等细节,来让影片更加成熟和完整。
《动物世界》首尾两端,李易峰与周冬雨的对手戏,所有桥段的设计都经过了十足的打磨,种种相处细节颇具巧思,既踩实了背景,又树起了人物,还给足了动机,这些都是漫画没有的。这些巧思绝不惊人,而是尽可能地平和、放松与舒适。我们都体会过看国产都市爱情片男女主角毫无火花硬要尬戏让人汗毛倒竖硬起一身鸡皮疙瘩的感觉吧?在这部片里,周冬雨洗头被李易峰恶作剧的片段,其干净自然和宁静,超过很多国产爱情片,功底都在水下了。
船上高戏剧化的、非日常的封闭空间智斗,与开头结尾的“日常感”差异极大,将两者衔接在一起的,就是上文我提到的小trick,即男主角“脑子有病”的设计。这一设定对推进剧情没有帮助,却成为这次漫画改编电影的关键支点:
如果不是在日常生活段落之中,均匀地、润物细无声地,加入这些非日常的小炫技,那又要用什么来铺垫后面的大炫技?小丑砍怪物如切水果的幻想画面,是链接前后两部分不至于断崖式分裂成两部片子的节拍器和润滑剂。
说到小丑砍怪物如切水果,这里倒有一个遗憾:为了弱化影片的血腥度和精神压力,让沉重的影片尽可能轻松,片中的怪物都没什么威胁,包括“如果在船上赌输了就要成为小白鼠”的生命风险都缺乏实感。原著漫画中有不少血腥场面,在这里也一律删除,基本上不会给到观众什么危机。这种轻松对于暑期档的商业考量是合适的,但对于一部电影,这些设计则让它彻底告别严肃、告别了更深层思考的机会。
不难看出这个时间点放出纪录片是为了格莱美勇夺年专而集气,但是传达的感情实在太过真挚。
一直都很喜欢看创作歌手的创作纪录片,比如Taylor Swift和Billie Eilish这种,因为这些用心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的歌曲里面总有很多故事要讲。同时把全专的歌曲重新编排再度演绎的做法实在太绝妙了,况且有几首歌的arran
不难看出这个时间点放出纪录片是为了格莱美勇夺年专而集气,但是传达的感情实在太过真挚。
一直都很喜欢看创作歌手的创作纪录片,比如Taylor Swift和Billie Eilish这种,因为这些用心创作,灵感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的歌曲里面总有很多故事要讲。同时把全专的歌曲重新编排再度演绎的做法实在太绝妙了,况且有几首歌的arrangement是足以封神的程度。
整个片子用胶片的色调展现在盐湖城的一场公路旅行,走走停停,这是她创作《SOUR》的环境,其实更证明了她就是这个时代的美国甜心(我们总是需要一位能够继承这个角色的人)。在专辑发行一年之后还能够继续用如此多样的方式来延续它的生命力,同时能够让人百看不厌、百听不烦、想要时常回味,这本就是一件足够有创造力并且伟大的事了。
看完整部纪录片后,心中已经把《SOUR》排进了人生最爱的专辑Top 10中了,庆幸自己在还没有离开teenager这个代号的年纪里聆听到了这张专辑,倾听到了她的故事,让我能够感同身受,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每一句歌词中,开心也好,痛哭也罢,可以发狂,可以失意,这就是我们趁着还年轻可以表达出来的感受,可以发泄出来的情绪。当表演结束,不顾一切的回过头奔向海滩,她的故事其实刚刚开始。
祝福Olivia Rodrigo,希望将她成功造星出来的迪士尼这次可以继续助她一臂之力,让她一举拿下格莱美奖杯,同时期待她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曾经由扎克·施奈德操刀的DCEU,在2016年有过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前有野心勃勃的巨兽《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后有怪咖云集的《自杀小队》。如果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市场认可的话,那么华纳/DC就真正地祭出了能够与迪士尼/Marvel抗衡的电影宇宙。
但遗憾的现实是,想要一步登天的《正义黎明》摔了个趔趄,想要打破规则的《自杀小队》乱成了一锅粥,甚至直接导致了《正义联盟》从剧本到
曾经由扎克·施奈德操刀的DCEU,在2016年有过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前有野心勃勃的巨兽《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后有怪咖云集的《自杀小队》。如果这两部电影都获得了市场认可的话,那么华纳/DC就真正地祭出了能够与迪士尼/Marvel抗衡的电影宇宙。
但遗憾的现实是,想要一步登天的《正义黎明》摔了个趔趄,想要打破规则的《自杀小队》乱成了一锅粥,甚至直接导致了《正义联盟》从剧本到剪辑到视效的全面崩盘。
然而,当DC电影开始远离扎克·施奈德的严峻色彩之后,DC漫画的多元化魅力才终于开始显现出来,也开始与一成不变的MCU拉开了差距。《神奇女侠》和《海王》从天而降的自信由内而外地迸发出来,而紧随其后的《雷霆沙赞》和《小丑》,也终于扩展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可能性——电影的主要功能不再是击退强敌拯救地球,而是对超级英雄形象的深入挖掘。
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诞生30年之后,源于漫画的超级英雄们,几乎已经成为了极客文化的代名词,但没有一次将目光放在它最早的观众,孩子们的身上。而第一部实现这个目的的超级英雄电影并非来自“卡通不像卡通真人不像真人”的迪士尼和MCU,而是来自暗黑成风的DC。
《雷霆沙赞》和其他的新派DC电影,虽然无法与气势恢宏的MCU一线作品等量齐观,但至少在视觉效果和娱乐理念上已经开始奋力追赶。就《雷霆沙赞》而言,尽管情节简单,动作戏又少又不够明亮,CG怪物角色一如既往地无聊,但9000万美元的投资规模,带来的乐趣却是1.5亿美元以上的《蜘蛛侠:英雄归来》《蚁人2》和《惊奇队长》所无法企及的。
第一个想法,吃。因为之前看过日版的冬春篇和夏秋篇,吃的部分很详细,而韩版的部分,吃的部分不多,重在抒情。每当出现一道美食时,内心的OS会这样出现:这是什么好吃的 ?怎么不多拍会?我比较喜欢且能记住的有深意,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比如甜米露做出来就是甜的味道,而米酒做出来就是大人的味道;还有一段男主和女主在工作中关于抱怨的理解,轻易地与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引起共鸣。第二个想法,人情味更足。这也是区
第一个想法,吃。因为之前看过日版的冬春篇和夏秋篇,吃的部分很详细,而韩版的部分,吃的部分不多,重在抒情。每当出现一道美食时,内心的OS会这样出现:这是什么好吃的 ?怎么不多拍会?我比较喜欢且能记住的有深意,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比如甜米露做出来就是甜的味道,而米酒做出来就是大人的味道;还有一段男主和女主在工作中关于抱怨的理解,轻易地与那些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引起共鸣。第二个想法,人情味更足。这也是区别于日版之后,韩版独特的部分吧,但是这里缺少一点的是,为什么没有载夏家的部分呢,在韩版出现最多的也就是女主的家庭小院,算是比较古朴,而其他的房子早已有了非常现代化的配置,钢筋水泥做成的墙壁,石棉瓦铺成的屋顶,且男主栽夏家更是没有出现过,我觉得会有点可惜,再说男主,因为对狗焕印象实在深刻,实在无法带入,尤其当狗焕那双修长的双手出现,真的没法把他看成是一个精通农活的新手农民,但是狗焕的形象已经很接近了,支持一个,谁让我这么喜欢俊烈欧巴。擦浪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