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中天以前,我从不怀旧,从不。在我看来,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还很年轻,年轻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的确,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时,国家、人民、执政党、军队和知识分子都刚从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中解脱出来,几乎无不有着只争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壮志和情怀。在那百废待兴的时代,就连复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充满青春活力,更不用说像野夫和我那样考试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只不过,有的
文/易中天以前,我从不怀旧,从不。在我看来,那是老年人的事,而我还很年轻,年轻得就像野夫《1980年代的爱情》。的确,1980年代是春意盎然的。那时,国家、人民、执政党、军队和知识分子都刚从一场不堪回首的噩梦中解脱出来,几乎无不有着只争朝夕和天天向上的少年壮志和情怀。在那百废待兴的时代,就连复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充满青春活力,更不用说像野夫和我那样考试入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只不过,有的人有爱情,有的没有。我属于曾经有过的。1980年代初,我在武汉大学读研时已为人父,但对野夫那一代人的爱情却并不陌生。因为在这个问题上,1980年代与1970年代没有太大区别,拥抱和接吻就已经算是胆大妄为。电话是公用的,约会是秘密的,没手机更没有短信和微信。如果写信,甚至还要称对方为同志,并在信中引用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好笑。见鬼,恋爱与革命何干!但,与时代有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情,不能说哪个时代的爱情是好的,哪个时代就是不好的。爱情本身一样美好,不同的只在方式,只在风格。1980年代的风格是克制。克制是必须的。因为在那之前的70年代,恋爱几乎等同于犯罪。结婚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不过那叫“解决个人问题”(入党则叫“解决组织问题”)。既然是“解决问题”,当然要“依靠组织”,你恋的什么爱,又写什么情书和情诗?没看见《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都被列入了扫黄的黑名单吗?还是收起小资产阶级那一套吧!我们真是无可奈何。那么请问,爱,是可以和能够被剿灭的么?希特勒来,恐怕都不行。然而作为个体,却无法拿鸡蛋去跟石头较劲。也只好暗度陈仓。电影《庐山恋》中那两个1970年代的年轻人相爱而不敢表白,便借口学英语,肩并肩对着空无一人的大山呐喊Iloveyou,China(我爱你,中国)!没错,他们当然爱国,只不过也爱对方。了解这些时代背景,才看得懂《1980年代的爱情》,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很少能看到拍得如此克制的影片。以《那山,那人,那狗》而让人肃然起敬的霍建启导演宝刀不老,坚持着自己一贯的风格。没有喧嚣,没有张扬,没有煽情,更没有故弄玄虚。霍导决不讨好任何人,哪怕是市场。他依然故我地倾注着心血,在不起眼的地方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即便是男女主角在河边点到为止的一场戏,也没忘记在远处安排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养蜂人。是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两位年轻的演员也朴实而自然。霍导用镜头说话,他们用眼神和没有表情的表情说话。我甚至惊异于他们居然能把父辈的爱情再现得如此真实。看来,不该忘记的就不会被忘记。刻骨铭心的记忆将按照生物界的自然规律以遗传的方式留存下来,任何自以为是的力量都无法将其泯灭,反倒随时随地都可能被激活。如果这记忆还是集体的和时代的,就更是如此。这不是怀旧,是纪念,是土家族的跳丧。山花寂寞地开放着,叫春的猫儿依然恬不知耻。没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关心两个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就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表白。涌流的泪水只能各自悄悄地随着小河淌,从而各自完成各自的洗礼。在雨夜里,在火塘边。激情克制地燃烧着,温暖而绵长。时代总是要变的,把今天的恋爱方式变成1980年代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只有克制是成就艺术品位永恒不变的保证。因此,如果你是有品位的,或者希望有品位,那就去影院看看这部电影吧,只不过别带爆米花。不知道利川那古朴的小镇会不会因此而成为新的旅游景点,只希望去到那里的人多少能有一点敬畏之心。你可以去怀旧,也可以去猎奇,但贫穷和苦难不该成为消费品。山野中孤独的村寨当然承载不起记录历史的重任,却并不妨碍我们对那些木楼老屋和袅袅炊烟心存一份谢意和谦恭。也许,我不该说得这么沉重和伤感。野夫说得对: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我们可以挽留的。既然如此,那就用书中的一句话向1980年代告别吧:挥手依依,满臂都流淌着凛冽的月光。本文原刊载在2015年9月10日《南方周末》
国庆档的《一点就到家》真的很适合节日的欢乐气氛,观影时满场时不时发出了哄堂大笑,这部“回归初心”主题下的轻喜剧生动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主角悲喜交加的创业故事中自带笑果,是部很不错的片子。
国庆档的《一点就到家》真的很适合节日的欢乐气氛,观影时满场时不时发出了哄堂大笑,这部“回归初心”主题下的轻喜剧生动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主角悲喜交加的创业故事中自带笑果,是部很不错的片子。
当我们说起香港武侠电影的时候,功夫片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类型。
《黄飞鸿》在香港功夫片中,可以说是一块招牌。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出演的《黄飞鸿》系列,而实际上黄飞鸿这个人物,也是香港功夫片兴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当我们说起香港武侠电影的时候,功夫片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类型。
《黄飞鸿》在香港功夫片中,可以说是一块招牌。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出演的《黄飞鸿》系列,而实际上黄飞鸿这个人物,也是香港功夫片兴起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传统油坊到沅江旁的老码头,《一代洪商》还原了历史中的洪江,再现了洪江风情。听老人说过洪江当时的繁荣,曾经的湘西明珠也在这部剧中让大家看到了当年的模样,看到了洪江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最还有美食也是十分不错的。洪江血粑鸭,这道硬菜具有典型的湘西美食风味,辣中透着鸭肉丝丝酱甜的滋味,叫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洪江米粉,最喜欢的是粗粉和面条一起的干挑二合一,
从传统油坊到沅江旁的老码头,《一代洪商》还原了历史中的洪江,再现了洪江风情。听老人说过洪江当时的繁荣,曾经的湘西明珠也在这部剧中让大家看到了当年的模样,看到了洪江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最还有美食也是十分不错的。洪江血粑鸭,这道硬菜具有典型的湘西美食风味,辣中透着鸭肉丝丝酱甜的滋味,叫人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洪江米粉,最喜欢的是粗粉和面条一起的干挑二合一,哨子推荐鸭子。值得一看,值得一来。
一群水军在哪吹什么致敬缅怀,传承僵尸电影,打着什么小九九没人知道吗,还大言不惭说一群僵尸片粉丝拍的,你们不觉得很丢人现眼?要拍僵尸片没人拦着你们,拜托以后能不能别在致敬九叔了,既然拍就要有所突破,你们拍的不是致敬就是在模仿经典一直循环,能不能打破传统,做出自己的风格?自己做一个IP不也挺好的?就叫葛叔归来啊,等后来人就可以致敬葛叔了,何必一个九叔拍到死呢,观众看多了难免会疲劳吧,还有,听叔一
一群水军在哪吹什么致敬缅怀,传承僵尸电影,打着什么小九九没人知道吗,还大言不惭说一群僵尸片粉丝拍的,你们不觉得很丢人现眼?要拍僵尸片没人拦着你们,拜托以后能不能别在致敬九叔了,既然拍就要有所突破,你们拍的不是致敬就是在模仿经典一直循环,能不能打破传统,做出自己的风格?自己做一个IP不也挺好的?就叫葛叔归来啊,等后来人就可以致敬葛叔了,何必一个九叔拍到死呢,观众看多了难免会疲劳吧,还有,听叔一句劝,九叔你们是真的把握不住
情色惊悚一锅炖——《双面情人》
情色惊悚一锅炖——《双面情人》
生活中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期许让小文很贴近生活,一种人间烟火的表演,让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许时光流逝我们对生活妥协,也许依然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触碰在这场表演中给了心脏起搏器一般。我想说,小文看到你对生活的期许,也让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有着小小的骄傲,小小的自卑,小小的爱慕虚荣,小小的善良,小小正义,小小正能量,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一个平凡的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自己依然可
生活中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期许让小文很贴近生活,一种人间烟火的表演,让我们多多少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许时光流逝我们对生活妥协,也许依然坚韧不拔,但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触碰在这场表演中给了心脏起搏器一般。我想说,小文看到你对生活的期许,也让我觉得我还可以抢救一下。有着小小的骄傲,小小的自卑,小小的爱慕虚荣,小小的善良,小小正义,小小正能量,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一个平凡的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自己依然可以对着镜头微笑就足够了。
《火锅英雄》中并没有常规意义中高大上的英雄,有的只是四个年轻屌丝。他们身上没有闪光点,有的只是市井小民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欠下高利贷被债主追的东奔西跑的刘波、一天到晚跟妻子闹离婚的许东、一心想北上创业的王平川、以及身在职场却倍受侮辱的于小惠,正是这四个一无是处,在生活中处处碰壁的年轻人,在偶遇劫匪的危急情况下,绝处逢生完成华丽的转身和自我救赎,如同“神奇四侠”般成为人见人爱的大英雄,上演了一
《火锅英雄》中并没有常规意义中高大上的英雄,有的只是四个年轻屌丝。他们身上没有闪光点,有的只是市井小民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欠下高利贷被债主追的东奔西跑的刘波、一天到晚跟妻子闹离婚的许东、一心想北上创业的王平川、以及身在职场却倍受侮辱的于小惠,正是这四个一无是处,在生活中处处碰壁的年轻人,在偶遇劫匪的危急情况下,绝处逢生完成华丽的转身和自我救赎,如同“神奇四侠”般成为人见人爱的大英雄,上演了一出小人物扳倒大劫匪的好戏。
前半部给人的感觉有着沉闷,介绍剧情、主线和人物关系,节奏相对偏缓。而后半部明显加快节奏,尤其是钱库地道打通之后,各色人等如同走马观花般轮番登场,屌丝、劫匪、交警、路人、高利贷几条主线如同一张蜘蛛网般密密麻麻交织再一起,让人紧张的透不过气来。这种设定和安排如同推理小说一般,之前大量的篇幅都是有意识的在做铺垫,结局虽短却引人入胜、精彩纷呈。
很放松啊,最近因为疫情总是心神不宁,有些焦虑。晚上开始看这部电影看完觉得放松了许多,有欢乐也有眼泪,打开的那一秒看见电影明朗的色调和布置就知道是一部看完能让人开心起来的电影。有时候看电影不需要非看出什么哲学思想社会现实,就是放松放松,也很不错啊。追梦的孩子、坚持的中年人、载歌载舞的纽约、开明的父母,这些明快的元素都能让人心神宁静。
很放松啊,最近因为疫情总是心神不宁,有些焦虑。晚上开始看这部电影看完觉得放松了许多,有欢乐也有眼泪,打开的那一秒看见电影明朗的色调和布置就知道是一部看完能让人开心起来的电影。有时候看电影不需要非看出什么哲学思想社会现实,就是放松放松,也很不错啊。追梦的孩子、坚持的中年人、载歌载舞的纽约、开明的父母,这些明快的元素都能让人心神宁静。
先表态,这算是一部触动自己少女心的电影。
下一段是内心os
完全是因为罗云熙而找着这个电影的,看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定要在看完之后来关注豆瓣的评分,哈哈哈,果然跟我想的一致的评分不高,但是却高于我的预期,同时,评论人数却又低于预期的那么少,感觉真是比单纯评分低还凄惨呢。
咳咳咳,下面是正式的观影感受。其实就是高中毕业的花季少女如何春心萌动恋爱的简单故事,但是却
先表态,这算是一部触动自己少女心的电影。
下一段是内心os
完全是因为罗云熙而找着这个电影的,看的时候我就觉得一定要在看完之后来关注豆瓣的评分,哈哈哈,果然跟我想的一致的评分不高,但是却高于我的预期,同时,评论人数却又低于预期的那么少,感觉真是比单纯评分低还凄惨呢。
咳咳咳,下面是正式的观影感受。其实就是高中毕业的花季少女如何春心萌动恋爱的简单故事,但是却是我近年看过的青春疼痛爱情里面最不错的电影。首先是满屏的土气,要是你还看过男主和女主的别的剧的话,你绝对必须认同我这个观点。明明是14年才拍的不算老古董的电影,但是服化道都在出卖年代,每一帧画面的截图都透露出一股乡村非主流的泥土气息。但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代入感真的强到不行,翻翻自己中学时代的照片,可不就是那种村姑的审美气质嘛。这一点是弹幕里面吐槽最狠的,也是很多人弃剧的原因。可是,不知道是剧组的资金短缺产生的歪打正着,还是新生导演的匠心独运。总之,他真的给我一种跳脱时间回到过去的画面感,那是一种浓浓的真实带来的美的缺失,因为它丝毫没有不尊重年代篡改旧审美,这是我觉得现在很多剧欠缺的。
其次让我触动的是男女主之间莫名其妙就很尴尬的互动,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开房,第一滴血。青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矫揉造作里面配合点欲拒还迎,那不就是大写的尴尬么。如果你的初恋你还回忆得起某些细枝末节的话,你仔细玩味一下自己(或者自己的女盆友),很多情景,真的,用现在的视角就叫“超白莲花的”。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很经典的说法,恋人关系最美妙的阶段就是双方都想跟对方上床却还没上成的时候,粗俗但是客观。杨芳芳把郭阳爱到骨子里了,却还是在第一次开房的时候推开他,我觉得那场戏是疼痛青春表现力最强的一场。满屋子都是恋爱的酸腐臭,眼看稚嫩的少女就要被恋爱的糖衣炮弹腐蚀而选择美丽的疼痛了,但是她恐惧,她害怕。她想要把自己的美好献给这个自己觉得爱得想原地捆绑的少年,可是献上一血这种事情,下一次决心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青春,结着丁香花忧愁的青春。与之相对的,本来燃着熊熊烈火却遭遇细雨被浇灭的少年有种莫名的怒气,这也很真实,排泄都是有快感的,自然而然,阻挠排泄必然是会带来反感的,少年掩盖了很大程度的反感,却还是漏了一些出来,这也很青春。总而言之,我喜欢那一场的表现,完全就是青春本人在表演,带给我的,只有扑面而来的荷尔蒙。
最后想说一下这个故事的结尾。其实很多青春疼痛系列的故事结尾我都不喜欢,青春时期的爱与忧愁本来就与成熟(指的是谈婚论嫁时期)时期的爱恨情仇有着天壤之别,所以没必要给每一个故事都硬来一个男1对女1的结尾戏,因为作为“成长”的过来人,我们都很清楚,三十多岁时候的男一怎么可能还是十来二十岁时候的男一啊,就算有这样的故事,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啊。
喜欢这个故事,就像喜欢喝一杯青柠檬汁,不加蜂蜜是回忆,加了蜂蜜是养生。
我们会因为各种契机看到各种电影,伟岸宏大的秀气灵动的,缠绵悱恻的直抒胸臆的,但是我们不见得会为每一部电影都写个观后感。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其实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我想表达的是,当一部电影让我冲动地想留下只言片语的时候,我们是产生电流的。
甚至是比PTU更偏爱的一部,因为它的镜头、音乐还有简单的对白,不仅如此,它让我感觉这个大嘛成像是不曾存在于这个电影里,尤其是漆马大厦他家外面的那条走廊,到底他有没有来过,那条路也许经常是空的,靠外的围墙上还摆着一盆粉色的花,外面的铁丝上挂着日用的杂物,上面还有靴子,当然,如果银发不是从那靴子里面拿出一包货来,你会感觉它只是一双既合理又稀松平常的生活物品罢了,日常生活里的各种杂音以及无人楼道中
甚至是比PTU更偏爱的一部,因为它的镜头、音乐还有简单的对白,不仅如此,它让我感觉这个大嘛成像是不曾存在于这个电影里,尤其是漆马大厦他家外面的那条走廊,到底他有没有来过,那条路也许经常是空的,靠外的围墙上还摆着一盆粉色的花,外面的铁丝上挂着日用的杂物,上面还有靴子,当然,如果银发不是从那靴子里面拿出一包货来,你会感觉它只是一双既合理又稀松平常的生活物品罢了,日常生活里的各种杂音以及无人楼道中的那种独有的安静,让人觉得似乎这个状态从来没有变过,似乎没有任何人在那上面走过,他的银发就像金属的反光一样,而他既准确又迅速的一系列活动,以及经常消失在电影里,经常消失在我们的目光下的这个线索人物,将整个剧情串联,像是一根似有似无的银线,好多沉甸甸的黑压压的角色构成的现实感,被这条隐藏的透明线贯穿起来,让每一种道德排列其间,每一个角色生动有活力,每一种秩序互相交错,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和微妙的表情相映成趣,我不是要把这部电影归功于谁,只是表达一下我的感受。这个银发下面是一张生动丑陋凶恶的面容,而那头银发不仅没有让这张脸变得高调,反而让人记住了银色的头发,忽略了那张暗示不祥的脸,而银发又像是一种隐喻,一种迷惑人的把戏,一种抽象的东西,把此人残忍狡猾的本质隐藏起来,这都是我的错觉,或者说幻想。但是在多次沉浸于影片之后,总觉得银发像一种谜一样的金属反光,把金属般冷静残酷的现实感变得轻飘飘的。
第一次下载豆瓣,第一次评价影视剧,已经看到第七集了,第一次打开就被片头曲惊了,我一路哇到尾,这质感真的很精良!!像在看大片像在看3d电影,是很多电视剧没有的,用VR看身临其境的感觉,打戏也很流畅,剪辑后期转换也不突兀就很自然,看的出制作真的好用心,道具,服化,小饰品都好精致,剧情也紧凑,打戏也很好,各个角色都很有性格,没有很明显的主次之分,八行的所有人全都是主角,好多都是演技派,大家的戏份也
第一次下载豆瓣,第一次评价影视剧,已经看到第七集了,第一次打开就被片头曲惊了,我一路哇到尾,这质感真的很精良!!像在看大片像在看3d电影,是很多电视剧没有的,用VR看身临其境的感觉,打戏也很流畅,剪辑后期转换也不突兀就很自然,看的出制作真的好用心,道具,服化,小饰品都好精致,剧情也紧凑,打戏也很好,各个角色都很有性格,没有很明显的主次之分,八行的所有人全都是主角,好多都是演技派,大家的戏份也都差不多,(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一些小细节了吗,八行的各个角色都有不同的福礼手势)由于有的人没有用配音,用原音大喊的时候会有些破音外就没有啥明显的毛病了!就只有三十多集,且看且珍惜,我相信后面会越来越精彩。
如题,不知道在哪里看,请各路大神解惑谢谢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如题,不知道在哪里看,请各路大神解惑谢谢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我觉得这剧不错的,即使它有不少问题,但总算可以为人真正了解长征历史的复杂性,打开一扇影视剧的大门。
主旋律党片是十分难拍的,本身这就是带着镣铐来创作的。而且人物杂乱繁多,会议数不胜数,战争多如牛毛,没有统一规划拍摄,让人目不暇接,不知所措。为啥电视里一直要每集打字显示人物名字 职称,就是因为人太多 太杂乱,普通观众是难以一次
我觉得这剧不错的,即使它有不少问题,但总算可以为人真正了解长征历史的复杂性,打开一扇影视剧的大门。
主旋律党片是十分难拍的,本身这就是带着镣铐来创作的。而且人物杂乱繁多,会议数不胜数,战争多如牛毛,没有统一规划拍摄,让人目不暇接,不知所措。为啥电视里一直要每集打字显示人物名字 职称,就是因为人太多 太杂乱,普通观众是难以一次性记住每个人物的。再加上,革命题材影视泛滥,作品良莠不齐,演员各种不一,观众很难依靠影视剧来理清历史脉络。至少,我在小时候看革命题材电视机,是一脸懵逼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会议 每集都有。我当时手上一没地图 二没网络 对这种剧无法看的清晰明白。
昨天看到这剧,我是一边看地图,一边查资料,搞了一点明白。
这部剧在第五集就结束了中央红军翻越雪山的场景,往后的时间就是再拍红一 红四 陕北红军 贺龙红军 商洛红军 这些的发展 摩擦 融合。直到三大红军主力在1936.6月会宁会师,才宣告长征结束,这个宣告是意味深长的。
影片一边显示国民党军派系林立,军阀混战,蒋介石指挥十分受阻,底下人阳奉阴违,养寇自重。
另一边显示共产党内部的党内矛盾 党军矛盾 ,和国民党一样,也有派系矛盾,也有指挥不动的矛盾。党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张国焘拥兵自重,想利用8万人马来南下 西进另立中央。像刘湘 白崇禧 李宗仁这些,他有些军队是他个人私产的想法。而事实证明,张国焘的个人影响力太过巨大,红四军朱德即使身为红军总司令也难以指挥。如若不是毛泽东及时率领中央北上,很可能会发生林冲火并王伦的行为。如果这种事情发生,那革命也许会倒退二十年。
会师之后,就没再拍了,我写写我知道的。1936.10会师之后,开始宁夏战役,企图打通与苏联的陆地通道,获得补给。而西征军最后惨遭失败,几乎全军覆没。1937.3因此批判张国焘,使其1938.4 假借祭奠黄帝陵出逃叛党,随后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元老创始人,因为党内权力 地位矛盾,最终叛党,让人唏嘘。在这个角度来看,他和汪精卫的投日一般,都是一山不容二虎,不甘居于人下的必然结局。我对张国焘抱有十分的同情,即使如李德博古使红军遭遇重大损失的人,党内也没有进行严厉处决。李德1939年回了莫斯科,博古仍然在党内工作,后来因为飞机失事去世了。张国焘的批判,更多的是为了让其团结工作。当然,宁夏战役 西路军的失败,张国焘没有太大责任,因此批判是不客观的,是主观的。
了解了这些事情,才使我对革命有了更新的看法。失败,失败,失败,革命在其发展之中,遇到的几乎都是失败。南昌起义最终是失败的,部队转战到了福建 广东 江西一带。秋收起义最终是失败的,部队攻打大城市失策,最后只能上山求生存。后来的广州起义仍然失败,血战三天,寡不敌众,只能撤退。再后来的湘江血战,损失惨重,一路被飞机大炮士兵土匪雪山草地瘴气饥饿疾病包围,所幸2年后进入了陕北,获得了休养发展。看剧的时候,我想如果是现今我到了那个场景,我能活过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几秒钟。不敢想,不敢想。
现今对毛主席的认识,又深层次了些。可以说,他是通过自己聪颖的大脑 辛勤的劳动 广博的胸怀 乐观的态度 坚定的信仰 对组织的服从等等,来获取了最终的领导地位。他没有博古 张闻天 周恩来 张国焘的留学经历,因此在前期他的话语不够分量,无法服众。他发展起来的中央红区,因为李德博古到来,自己被排挤出了领导队伍。这时可以和张国焘比对来看,张国焘是拥兵自重,另立中央。毛主席是遵从组织命令,再不断游说他人,继续学习去了。像剧中博古一直说,要下了张国焘的军事指挥权。如果毛主席在中央红区,有这样的想法,依靠他的军队影响力火并李德博古是容易的,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行为是土匪 军阀 流寇 主义,不符合共产党组织原则。对党中央的服从,是红军必须要知晓明白的首要原则,因此共产党没有发展成国民党那样各自为政。
对革命题材剧,我觉得观众应该多给予些包容,这东西实在难拍。看这种剧,和恋爱偶像剧不一样,是需要费脑子的,看的过程地图 笔记 搜索引擎都一点不能少。这部剧再差,也比起抗日神剧好得多,抗日神剧可以说是对中国革命的极大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