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那部最著名的电影,其实是才开始看娄烨的片子,可是当你对一位这样的导演有所了解的时候,带着后世的眼光去审视这部娄烨的处女座,不难发现,他的审美和表达其实是一以贯之的。电影的缺点几乎全部来自成本和演员的局限,而娄烨作为导演自身的发挥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离开表层的、恐怖片类型的部分(尽管这部分娄烨导演也做出了相当的完成度,尤其是现在国产恐怖类型的角度),文本上的解读其实也相
除却那部最著名的电影,其实是才开始看娄烨的片子,可是当你对一位这样的导演有所了解的时候,带着后世的眼光去审视这部娄烨的处女座,不难发现,他的审美和表达其实是一以贯之的。电影的缺点几乎全部来自成本和演员的局限,而娄烨作为导演自身的发挥几乎是无懈可击的。
离开表层的、恐怖片类型的部分(尽管这部分娄烨导演也做出了相当的完成度,尤其是现在国产恐怖类型的角度),文本上的解读其实也相当迷人。不妨以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代入瞿颖的角色,瞿颖的PTSD,她的困境和幻想,暗合着后夏宫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态,娄烨导演选择以一个恐怖惊悚的类型片诉说这一切,其实与十年后国师的黄金甲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而我对后者也一向不吝褒美之词。
回到文本中角色与喻体对位的部分,父母正是权力,即国家与体制的化身,事实上,他们对于瞿颖来说,都只是想象中的意向,即知识分子对体制的想像。母亲是那个八十年代幻想中开明美好的体制,然而夏宫之后,一夜之间不复存在,而父亲则是黑暗残忍的部分,虽然害死母亲,可瞿颖们既不愿意相信,亦不想承认,只存留着对父爱的幻想。母亲的死亡使她陷入PTSD的困境,却又对母亲的善意的警示视而不见。瞿颖在老宅中纠结着离开或者留下的两难选择,正如每个知识分子被自由世界和对祖国的幻想牵引着,无法下定离开的决心。危险勿入的铁栅栏恰似我们筑起的那道防火墙,这边是安全的生存,那边是传说中的地狱,是离开的诱惑,是危险的化身。而男朋友,也就是知识分子所谓的保护者,实际上并无作用,只会在危险时借口离去,留你一个人面对困境,走向毁灭。最后反转中女孩的亲生父亲,自然便是那个灯红酒绿的自由世界,他告诉你,这个女孩实际上身上一直流着我的血液,认同着我的价值,而你除了留下她,折磨她,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是他好像高估了言语的力量,就像现实中的自由世界一样。
真是一部温馨可爱的泡面番,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让小孩去拯救世界。就是很单纯简单的日常,贝贝和熊爸爸、兔妈妈、弟弟淘淘一起生活在茉莉村,在茉莉村里他们和好朋友皮皮、呼呼、妮妮在一个幼儿园读书。内容主要围绕着这些角色在校园、家庭和生活中的日常故事展开。没什么固定的主题,虽然主角是贝贝,但也会单独有其他角色出现的故事,从剧情里就能看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贝贝里不同儿童的性格在日常中也会遇到
真是一部温馨可爱的泡面番,没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让小孩去拯救世界。就是很单纯简单的日常,贝贝和熊爸爸、兔妈妈、弟弟淘淘一起生活在茉莉村,在茉莉村里他们和好朋友皮皮、呼呼、妮妮在一个幼儿园读书。内容主要围绕着这些角色在校园、家庭和生活中的日常故事展开。没什么固定的主题,虽然主角是贝贝,但也会单独有其他角色出现的故事,从剧情里就能看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贝贝里不同儿童的性格在日常中也会遇到,包括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也是日常儿童成长中会遇到的。这样的代入感很强,会与儿童产生一定的共鸣点,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会让他们记住什么样的做法是对的,什么样的做法是错的。涉及到日常中经常接触的用电知识、丢失知识也单独做了一集故事,让孩子一边看动画还能一边学习生活基本常识。丰富的情感世界围绕在贝贝周围,贝贝的家就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家庭,熊爸爸和兔妈妈总是会及时和贝贝、淘淘沟通解决它们在成长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在它们的小家庭之外,贝贝和淘淘与好朋友们,村民们也是有着浓浓的情感纽带,在贝贝和淘淘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有热情的好朋友和村民提供帮助。同时,村民和好朋友需要帮忙的时候,贝贝和淘淘也是主动热情的帮助。这有利于提前让儿童对幼儿园和学校的集体生活产生兴趣和好感,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积极主动而不是排斥心理。我非常喜欢这番,不是单纯的教育不是快节奏的动作戏,只是在慢慢地引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的值得一看
啊啊啊,大神!原来大师年轻时也受到那么多质疑。影片里讲的他的先辈大师,电影小白还没有来得及看他们的作品,哈哈.但看过的et,拯救大兵瑞恩,西部风云史等,他绝对是我心目中的大师巅峰了。还有在斯皮尔伯格小组找到一位同样喜欢斯导的小伙伴,更加认为斯导很厉害??听斯导讲电影好舒服,斯导本人也很帅。哈哈原来和科波拉导演是基友?看到教父里的马龙一闪而过
啊啊啊,大神!原来大师年轻时也受到那么多质疑。影片里讲的他的先辈大师,电影小白还没有来得及看他们的作品,哈哈.但看过的et,拯救大兵瑞恩,西部风云史等,他绝对是我心目中的大师巅峰了。还有在斯皮尔伯格小组找到一位同样喜欢斯导的小伙伴,更加认为斯导很厉害??听斯导讲电影好舒服,斯导本人也很帅。哈哈原来和科波拉导演是基友?看到教父里的马龙一闪而过
别说什么,我希望结局be还是什么的,我是真的希望结局he,这样我就可以二刷,三刷。只不过要是结局be了,我肯定不会看第二遍,还有就是 男主真的好帅,女主跳舞真的好美啊。别来杠,讨论剧情可以,要是想要吵架的,滚远点,不care。还有说好的甜宠剧呢?怎么越看越虐,好不容易有一部喜欢的剧追。
别说什么,我希望结局be还是什么的,我是真的希望结局he,这样我就可以二刷,三刷。只不过要是结局be了,我肯定不会看第二遍,还有就是 男主真的好帅,女主跳舞真的好美啊。别来杠,讨论剧情可以,要是想要吵架的,滚远点,不care。还有说好的甜宠剧呢?怎么越看越虐,好不容易有一部喜欢的剧追。
1、在奇幻文學與童話故事中,有許多的「變身」故事,莊子的魚化大鵬鳥,或安徒生的美人魚都是例子。如果變身從「成長的隱喻」成為「成長的事實」,事情又會怎麼樣呢?
2、女孩(Girl,2018)和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2015)相比,在醫療背景與社會接受度都有顯著的進步,如果說導致丹麥女孩死亡悲劇的因素是外在不成熟的醫療技術,那麼,該片令人同情的悲劇性命運,則是來自
1、在奇幻文學與童話故事中,有許多的「變身」故事,莊子的魚化大鵬鳥,或安徒生的美人魚都是例子。如果變身從「成長的隱喻」成為「成長的事實」,事情又會怎麼樣呢?
2、女孩(Girl,2018)和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2015)相比,在醫療背景與社會接受度都有顯著的進步,如果說導致丹麥女孩死亡悲劇的因素是外在不成熟的醫療技術,那麼,該片令人同情的悲劇性命運,則是來自於未成熟年齡下的焦慮心態。確實,時間對於這些想轉變性別的青春期孩子而言,感到特別的壓迫,尤其這個孩子的理想是成為「女」、「芭蕾舞者」,這兩項是故事主人公的願望,也都獲得了外界極大的支持,然而對於青春期的主人公而言,身體的發展及訓練、手術的風險與修復,是迫在眉睫卻不能並進的雙軌。背離親緣(Far from the Tree: Parents, Children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2012)下冊,跨性別:
多數跨性別領域的專家都謹守「哈利班傑明準則(Harry Benjamin Standard)」,要求病人在動手術或採用荷爾蒙療法前,先以想成為的性別生活最少一年,並接受一整年的心理治療,且由兩位醫護人員(一位是醫師)建議接受醫療流程。雖然有人抱怨浪費時間,認為陷入絕望的人越早轉換就能或早獲得幸福,但這些安全措施旨在避免有人在手術後後悔,也能保護醫療人員免於背負法律責任。經確認為女性的原生男性可能不只需要動閹割手術和陰道成形術……其中,乙狀結腸移植法……這個方法侵入性較強,費用較高,還可能導致黏液滲入陰道。……若家人支持,跨性別兒童在進入青春期前,可以使用賀爾蒙阻斷劑抑制青春期發育,免去轉換性別時的某些生理麻煩。這種療法在女孩十歲、男孩十二歲就能開始使用。……此種療法能有效替跨性別孩子的家庭爭取時間,如果孩子確定為跨性別者,阻斷劑能避免他們步入「錯誤的青春期」,未來也能省去許多手術。……催促兒童轉換性別,將導致他們在精神上或醫療上終身受困,的確是可怕的錯誤;然而強迫性別認同堅定的孩子按照原先的生理性別發育,未來即使耗費巨資,經過層層痛苦的手術,也無法重建出符合自我認同的身體,這一樣是大有問題。
3、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以「天命」的角度看,人活著本就有許多的限制,其中,最大的限制是身體。莊子逍遙遊中「乘天地之正」的「正」,說文解釋「從止,一以止。古文正,從一足」,腳趾所無法跨越的,就是身體。可是,除了按天命率性而活外,人是有調整(修)的能力的。沒有醫療支持時,以往認為該調整的是心理,有了醫療的支持,現在認為可調整的是生理,與此同時,人們似乎一不小心就會忘卻心理調適仍然是必須的。
4、導演讓觀眾看到身心分離的悲劇,可是現代社會中的人誰不是活在馬克斯所說的異化中?
5、孩子的霸凌不算霸凌,在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奇妙的環節,發生於孩子們一起過夜的場景中。在班級同學的身上,我們發現排拒和接納兩者矛盾的發生,事實上人們承認或認同難受的事實時,都不免有這樣的反應,比如地球是圓的、空間是扭曲的。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Sally Potter.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Sally Potter. https://www.rogerebert.com/interviews/looking-with-loving-eyes-sally-potter-on-the-partyThe characters come with their beliefs as part of who they are. I never thought of them as representing a particular ideology. While I was writing, I tried figuring out who they believed they were. Only then could I explore the gap between who they thought they were, and how they actually behaved. Nobody was representing a point of view, but living a set of beliefs they’ve developed over the years.
In order to look at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we must look with loving eyes at the humanity that coexists with these beliefs. Otherwise, we are dehumanizing each other, an act that’s not particularly useful. It is a conundrum, because there is a value in sticking up for what you believe, as long as you’re not too rigid about it.
忌廉沟鲜奶,cream soda and milk, 什么东东?原来就是汽水兑牛奶,电影中父子之间的私心饮品。虚惊一场,我还以为是不良青少年之间的咸湿行话。
我这么推测的缘由是,这部电影的题材是讲述低层青少年问题。这是对的,却不料它想诉说的比这个更多,青少年成长,家庭关系,教育,林林总总,而后两者占的比重更大
忌廉沟鲜奶,cream soda and milk, 什么东东?原来就是汽水兑牛奶,电影中父子之间的私心饮品。虚惊一场,我还以为是不良青少年之间的咸湿行话。
我这么推测的缘由是,这部电影的题材是讲述低层青少年问题。这是对的,却不料它想诉说的比这个更多,青少年成长,家庭关系,教育,林林总总,而后两者占的比重更大。
当我对七十年代的香港社会境况有所了解,便对电影对上述问题的直面升起一股敬意。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一员,本片不多见地将镜头直指当时香港社会的痛点,就此而言,电影的现实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可以被称颂的。
然而电影故事实在太生猛了些,剧情的刚烈程度让人六亲不认。我说的“六亲不认”是字面意思上的:剧中的姐弟仅因志向不同而和平分手的父母离异而分开,从小童到青年,十年时间不通音讯,再到相见而不相识,相识而不相认。此等极端化的剧情设定,实在有碍于其“现实主义”的表达。
看起来,电影创作人员带着极端的“左派”意识形态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剧中人物极度标签化。而作者似乎坚守这样一种刻画:这个社会上的“好人”必衰,而体面的成功人士必奸。由此,辅之以作者的“左派”价值观,这个电影同情并“歌颂”了衰人衰世,并仅将此作为电影批判而不再深入探讨。按照作者对故事情节的构建,凡剧中境遇不好的低层青少年,均属原生家庭问题,三个典型的家庭,一个父母离异,一个属大陆新移民,再一个是妓女的杂种私生子,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甚至将社会工作者的救助拒之于外。他们只有怨愤,无心改变,奈何作者倾心于他们。。。
文 |十点电影原创
毁经典这两年不少见。
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仅毁经典,还挑你最熟悉的毁。
就这,还能火?
文 |十点电影原创 毁经典这两年不少见。 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仅毁经典,还挑你最熟悉的毁。 就这,还能火? 收视率持续破1,排行榜就没下过前三。 但它究竟有多难看? 让老妹儿给你说道说道: 银幕中的“胖子”向来走特型演员的路线,但“微胖届”的演员,就只有走演技派路线这一条路。正在热播的《学警旋风》,让演员成方旭脱颖而出,这个微胖但并不减颜值的演技派在剧中自称是“传说中的中国暖男代表”,更肩负起了搞笑担当,在一群耍酷和练肌的同学中,显得温暖而明亮。 银幕中的“胖子”向来走特型演员的路线,但“微胖届”的演员,就只有走演技派路线这一条路。正在热播的《学警旋风》,让演员成方旭脱颖而出,这个微胖但并不减颜值的演技派在剧中自称是“传说中的中国暖男代表”,更肩负起了搞笑担当,在一群耍酷和练肌的同学中,显得温暖而明亮。 不记得是哪里听来的,同样是:听说过怪谈的人,都死了。 故事是这样。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某个地区闹饥荒,好多村子都食不果腹。 但是某个村子出了一个壮汉,一个人做了很多农活,让整个村子稍稍多产了一些,总之那个村子非常幸运地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了。 不记得是哪里听来的,同样是:听说过怪谈的人,都死了。 故事是这样。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某个地区闹饥荒,好多村子都食不果腹。 但是某个村子出了一个壮汉,一个人做了很多农活,让整个村子稍稍多产了一些,总之那个村子非常幸运地能过上吃饱饭的日子了。 壮汉是个好人,心想,自己能让本村人吃饱,也能让别的村的人吃饱,于是他离开了自己村子,去到了牛首村。 他告诉牛首村的村民,只要认真劳动,就能让农田丰收,吃上饱饭。村民想着,反正也不要钱,就让他在村子里劳动好了。 壮汉在那里日夜劳作,但作物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长出来的,村民饥饿难耐,日益消瘦,看着身强体壮的壮汉十分嫉妒。 “喂,他是吃什么才能长这么壮的。” “他一个人吃掉的东西够养活好些人了吧。” “你看他,日日夜夜都在田里,这合理吗?” “是啊,好像一头牛哦。” “嗯,好像一头牛。” 终于有一天,村里一个恶霸,杀害了劳作中的壮汉,取了他的肉,让村民们来吃。 “因为他是牛啦,牛生来就是让人吃的啊!”恶霸这么说。 村民没有说什么,排队取了肉,回家做成料理吃下。 但仅壮汉一人的肉身,不够村里这么多人食用,很快他们又回到了没米下锅的地步。 然而之后,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因为他是牛,所以应该被宰了吃”的的情况发生,恶霸和他的手下,看谁不爽,就凭着“此人是牛”的理由杀人来吃。 依然,村民没有异议。 终于,这个村子的人,都被吃完了。 确实不记得出处了,如果有谁知道的话,可以告诉我吗? emmmmm这片子果然还是个言情剧,到头来只有感情线给了个“甜蜜”结局,追金汤匙线的我仿佛一个小丑。不过金汤匙线的神转折结局可以给这剧情加一星了。 对女主和女二的好感度随剧情反方向大幅变化,这要是个女主剧又要被我打一星了。我一开始多讨厌女二啊,结果还是被她的真诚圈粉了,要是能写成原吴如真本来就活不下去了以及女二也没有凶她赶她 emmmmm这片子果然还是个言情剧,到头来只有感情线给了个“甜蜜”结局,追金汤匙线的我仿佛一个小丑。不过金汤匙线的神转折结局可以给这剧情加一星了。 对女主和女二的好感度随剧情反方向大幅变化,这要是个女主剧又要被我打一星了。我一开始多讨厌女二啊,结果还是被她的真诚圈粉了,要是能写成原吴如真本来就活不下去了以及女二也没有凶她赶她走,我觉得女二就是很不错的人了。反而是女主挺不舒服的,一开始还觉得她很活泼可爱热爱生活嘶,后面怎么那个小表情越看越恶心,也不知道是人设原因还是演技原因更多点。哦对还有男主,为什么搞个差点上头要和女二在一起,最后却又去找女主了,不能直接和女二锁死吗,他价值观明显和女主这种热爱贫穷不符啊,女主男二才是一对好吗。如果是男主救赎了女二我觉得这真能上一个层次。话说反而是男二感情线很正常。不过既然是男主剧,我暂且可以不那么在乎女主人设怎么样。 舅舅好帅啊,衣品也好,(这剧反派衣品怎么都这么好,太喜欢女二的穿搭了)从某一幕突然感觉他微笑的时候很有日系疯批美人感()然后就上头了,感觉演得非常到位。俊泰和他虚假的姐姐的关系真是非常有趣的设定,有点好磕。太爱了QAQ。 编剧给了男主男二原生家庭太多的极端性设定,导致二人换父母都成了迫不得已的选择。某种程度上说,男主换掉身份还是为了救济家人,说起来他爹真是太废了,只不过他一直在批判自己;男二不想换却是为了拥有父母给的爱,却满口说着这对父母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可是他这样不也同样“抛弃”了自己的父母,哦于是这里又有一个设定,爹不是亲爹,对他也不好??。要是这么看,反而男主作为给予者而男二作为索取者??,“我不选你因为我想让你过上好日子,我选你因为你能让我过上好日子”。男二仿佛觉得作为父母的孩子就是回馈了,心安理得做无业游民让姐姐妈妈养(还是为了女主搞没了工作,,,)在家里蹭吃蹭喝,唉,他家状况能维持贫穷的快乐还不是因为男主天天想方设法送钱,不然怕是要落得男主朋友的悲惨下场。 男主不比男二的道德感强吗,他明明一直觉得自己很坏很糟糕,男二却从未觉得自己哪里不好,他一开始不是做视其他人霸凌男主,反倒是男主挺亏疚自己的所作所为还要帮男二摆脱那些人。就感觉明明两个人都有道德瑕疵,一个一天到晚批判自己乃至自怨自艾,一个反倒是能够泰然处之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反过来只说别人不好。没想到连女二都知道自己的可恶,只不过她心理素质真的强()。电视剧里面,我往往不会去讨厌自知有道德瑕疵的角色,更讨厌有道德瑕疵还不自知不他知且一味指责和道德绑架别人的角色。似乎虚拟世界中,有越多的人去指责一个角色和赞美另一个角色,我就反而被激发一些相反的心理唉。或者说,对人物更为详尽的刻画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片子是能用寥寥几个镜头表现这一点的,这种偶像剧可能就只能写好几个角色了……我看到了男主内心的挣扎,看到了女二的自我贬低和失意和坚持,但对女主和男二的描写就有点要么平面要么没什么说服力了…… 感觉男主之前的日子比男二过的李承天的日子惨多了,他在的时候爹废柴,家里面临完蛋,换男二了就开始贫穷的日子也其乐融融,拜托那是欠了一大堆钱被讨债爹还不去打工不是单纯贫穷。嗯男主他爸这人真是简直了,让大家一起和他过苦日子,让妻子忙里忙外女儿辍学工作儿子高中打零工,自己坚持什么梦想,我不懂业余作家不是挺多的吗他干什么要全职。。。有的时候我感觉仿佛在看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结尾强行写死洗白白,哦不既然大家都死了那也不太强行()话说这里又突然让我想到《赡养人类》里的那个艺术家??,不过自我选择自然自由,不承担责任却属实可恨。反而是那种自己明明死也不怕地守护信仰,但能为了家人屈膝的更让我感动(有点想到刘某的英语老师生涯hhh)。 真是逮着男二一个人当大冤种,男主一个人累死累活,女二一个人当工具人??,女主一个人假惺惺地伟光正(男二算半个,不过看在他属实被编剧当大冤种的份上不骂他了)。 小时代4既视感,最后的最后,所有人都死了……xs 《à plein temps》 真实到欲哭无泪,恐怖却疲心乏力 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恐怖惊悚片,把正宗纯熟的生活苦难塞到每个观影人的嘴里,可大多数人都选择细嚼慢咽早已习以为常,不过是生活常态。 看完开头争分夺秒的几分 《à plein temps》 真实到欲哭无泪,恐怖却疲心乏力 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恐怖惊悚片,把正宗纯熟的生活苦难塞到每个观影人的嘴里,可大多数人都选择细嚼慢咽早已习以为常,不过是生活常态。 看完开头争分夺秒的几分钟就已被深深至郁,剪辑如此紧凑,跳转如此急促,很可能就因为多喘了一口气、少跑了一步,这一切看似平和的生活就要瞬间崩溃,一个单身母亲要照顾孩子同时兼顾工作的紧绷状态被拍出来搬到荧幕上原来具有这样巨大的心理冲击力。简单质朴的画面响起往往只会在特工电影里主人公们执行“不可能的”任务时才会出现的紧张配乐,追求幸福生活,甚至都不奢求富足,也何尝不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只是这个特工没那么多高科技设备,也没有高智商同辈,更没有可供选择的后备,唯一的出路唯有奔跑,追赶上那即将启程的列车,马上就要罢工的计程车。好不容易爬上了车,才发现原来一车人都是生活特工,无不疲于日日奔波、苦于夜夜难眠。 生活从不怜悯他人,好在人却懂得互相搀扶。邻里的出手相助对于处在窒息边缘的我们显得尤其珍贵,感激之余也容不得慢下脚步,只能在人挤人的城轨上用闭眼捕获转瞬即逝的暂停。最后的最后,被好工作幸运录取的泪,开心苦涩都不过是开启了另一场只允许赢的角斗赛、只可以冲的马拉松。 被泪与汗模糊了的双眼看不清这恐怖的生活,只有哭着干下去的幸存者才有资格硬挤笑容,佯装轻松,而输了的人只会孤独的死去,无人问津。 1、看很多遍了。子女教育养成记。(2015.) 2、人生的浮沉,该怎么面对……(2018.06.09) 3、别什么电影电视什么角色都拿来吐槽,今天说讨厌这个,明天嫌弃那个。所有外物(于我们每个人自己而言)都只是你的路人甲乙丙丁,只需要从中汲取到一些自己生活的营养,努力避开自己所讨厌嫌弃的方式就是,这才是你看电视看电影的正确方式。 4、最近一样面 1、看很多遍了。子女教育养成记。(2015.) 2、人生的浮沉,该怎么面对……(2018.06.09) 3、别什么电影电视什么角色都拿来吐槽,今天说讨厌这个,明天嫌弃那个。所有外物(于我们每个人自己而言)都只是你的路人甲乙丙丁,只需要从中汲取到一些自己生活的营养,努力避开自己所讨厌嫌弃的方式就是,这才是你看电视看电影的正确方式。 4、最近一样面对经济危机,因投资损失近百万已完全破产,被催债压得喘不过气来,很需要一些新的契机来改变现状,孙大雷的敢作敢当和放下姿态从零开始的行为真的能给人带来力量。我不会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和机会,从、新、开始~(2018.06.09) 5、爱情这出戏,从来都是有人来有人去。能够找到那个彼此对上的人太难,所以,只能用徐志摩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现在,我对你最后的温柔,也只能是手放开……(2018.3.16.) 很好的一部剧,很好的刻画了我党早期的创业维艰。国民党可以失败很多次,而红军走错一步就可能是全军覆没。我们以前都以为毛主席应该是天然的领袖,但事实却是他多次被边缘化,他的主张也不能总是被大家所信服。让人感叹于“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而我们在做决定时,却往往是采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真像一个股份制的初创公司,每个合伙人出发点都是为公司好,但如果每个人都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玩法,那公司 很好的一部剧,很好的刻画了我党早期的创业维艰。国民党可以失败很多次,而红军走错一步就可能是全军覆没。我们以前都以为毛主席应该是天然的领袖,但事实却是他多次被边缘化,他的主张也不能总是被大家所信服。让人感叹于“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而我们在做决定时,却往往是采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真像一个股份制的初创公司,每个合伙人出发点都是为公司好,但如果每个人都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玩法,那公司就会陷入内耗甚至导致内卷,别说快速发展,能不能存活都难!所以说这部片子很适合正在创业或怀揣创业梦想的人观看!
如果说白天只是看了一个故事,在晚上细细回想时,才能发现惊喜。
三刷完毕,从第一次的懵逼,到第二次的理解,到第三次的会心一笑。不是说完全明了了电影所想传达给原著党的意思,但某些伏笔,确实只有原著党才能读懂的。为了防止出现缺漏,我大概理一下剧情发展,从中找一些细节。
1.50年前裘德考与张起灵在康巴落初识,引出24张铜片,引出张起灵这一人物
如果说白天只是看了一个故事,在晚上细细回想时,才能发现惊喜。
三刷完毕,从第一次的懵逼,到第二次的理解,到第三次的会心一笑。不是说完全明了了电影所想传达给原著党的意思,但某些伏笔,确实只有原著党才能读懂的。为了防止出现缺漏,我大概理一下剧情发展,从中找一些细节。
1.50年前裘德考与张起灵在康巴落初识,引出24张铜片,引出张起灵这一人物。
其中在张家本家接受麒麟纹身那一段,让人不禁想到三叔之前说过的一句话,“但纹麒麟者,必踏火焚心。”此段故事发生在吴邪讲故事之前,也就是吴邪并没有开始叙述他的故事,可这其中却出现了在故事中才有的24张铜片。这是否有可能暗示了书中没有讲到的片段?
24张铜片影片中并没有展开来讲,但我们能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七星鲁王宫中所写的“战国帛书”是铁面生记叙自己所修鲁殇王的墓所经历的事件,而这24张铜片也同样记叙的是铁面生因修建蛇母陵所困所要传达给后人的线索。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战国帛书=24张铜片,当年在最大盗墓事件中,吴老狗的战国帛书被裘德考骗走也可以佐证这个推论。而当时最大盗墓事件的领头人书中记载“不足30岁,有奇长手指”,以霍仙姑等人见到小哥的表现来看,这个领头人就是小哥。那么,这一段就是书中未写到的,在裘德考骗走帛书之后,张起灵曾找过裘德考,试图补全余下的帛书,解开谜团。
2.吴山居的铺子,见到作家,讲述故事,推销笛子。
这段吴邪正在拼凑什么东西,第一次看时只注意到上面的麒麟纹身,第二次第三次看时,刻意数了一下个数,刚好24张,对应的也是24张铜片。忽然想到官方发布的海报中,吴邪的手下,拼凑的也正是这铜片。
但官方的宣传语是这样写的。“11张铜片列阵齐排,独缺一隅的“双选题”和铜片上的远古图案神秘诡异,是逆天千年的墓宫“秘匙”?还是移花接木的奇幻冒险? 铁面生神秘面具与远古制铜工具遥相呼应,神秘之手似难抉择手上的两张铜片,究竟谁才是终极“秘匙”?12张铜片拼合解封,千年密咒终将揭开,是与铁面生的相辅契合?还是破解铜片的尘封密令?”
这里却又变成了12张,但有一个词我们非常熟悉“移花接木”,在七星鲁王宫中,战国帛书也被小哥盗取并移花接木过,因此产生疑点。而在上一段剧情中,小哥补全了最后一张铜片并且一定拿走了它。在这里拜托即将要刷的小伙伴帮忙留意一下铜片个数,假设我数的正确,最后吴邪手上的“双选题”也对应的是鲁王宫的剧情。
3.至此故事开始。先是吴邪来到小时候的祠堂,在面具男的追逐下还给了那件藏具,但留下了一片铜钱。
铜钱一面写着“老九门”,一面写的翻译的是“relief(痛苦,负担的缓解或解除)”(原谅我认不到那是什么字)。注意,吴邪之后说,这个面具男一直一直在他的脑海里存在着,怎么都摆脱不掉。我们都知道电影是吴邪讲述的故事,其中穿插着许多他在现实中心境的变化。那个面具男之所以一直不走,就是要拿回那块铜钱。
吴邪在小说中深陷老九门所留下的宿命,这是他们各自命运的黑布,命运如铰链般将所有人捆绑而动弹不得。这是这么多年缠绕在吴邪心上的一个“心魔”,他挣脱不掉,这就是铜片写着“老九门”的含义。
而另一面的“relief”,也正是吴邪所想要追求的最终局面,他不用再背负太多孤独与黑暗,他可以真正逃脱这种安排。这枚铜片的伏笔非常多,最后总结再议。
4.16年后,寡妇墓取得钥匙,解谜。
在这其中我只说一个细节,那就是吴邪拿下那个铁面生面具后,居然就这样把他戴上了,无任何犹豫。画面剪切中两个时空交错,小说中吴邪与铁面生干着一样的事情,戴着同一个拿起这枚钥匙——他们都想要摆脱宿命的安排。这也是一个伏笔。
裘德考发现这个消息是在新闻上看见的,所以不存在裘德考故意引导。但那个楼梯入口做的太人为了吧,像是故意掩盖后的。
5.黑金古刀,塔木陀开始盗墓。
吴邪与小哥相遇那点,小哥先注意到吴邪的脖颈上有挂绳,而铜片是隐藏在衣服中的小哥怎么知道的。注意小哥还给吴邪时,正面朝上的是“relief”,小哥将这种“缓解”重新还给吴邪,暗示着小说中吴邪此时还没有真正步入阴谋之中,他的那些背负依旧没有真正显现。小哥将铜片还给吴邪是为确认铜片,而如果是之前不相识的为什么要在乎这枚铜片。没有人觉得面具男的袖口和小哥的袖口很相似吗?都是毛诶。
这里先说明一点,因为审查的原因,周穆王只能被称作“象王”,西王母只能被称作“蛇母”。
之后还是按书中所称叙述。
(一)刚进墓时前后无限延伸的场景,这与九门祠堂中被镜面反射无限延伸的祠堂相互对应。
(二)吴邪被捂嘴巴,这里对应小说中疗养院的剧情。之后老吴和老张说了一段话,这段话第一次看时我被尴尬致死,全程躺平,不知道为什么,看见他两个铜矿我就尴尬。但二刷才留意了一下话的内容,这里吴邪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吴邪担心小哥的失忆症又犯了,忘记了他的名字,这与书中吴邪担心小哥失忆如出一辙。
而且这里,小哥居然十分爽朗地笑了出来。很多人被这个笑雷的飞起,但如果想想剧情,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第一,此时的老张,还是藏海花时期的老张,才活了不到50年(对他来说已经比较短了),在心中沉淀的东西不如书中第一次出场近一百岁多,是有可能笑的。第二,在这里,作家打断吴邪说他听说张起灵不会笑,吴邪就说,你怎么知道他不会笑,也许他的内心在笑呢,你只是看不到而已。38岁的吴邪,把这么多年对张起灵过往的理解,重新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会痛会笑的张起灵,他终归是一个人,不是石头,吴邪始终都是明白的。
(三)迎宾殿。
这一段众人的心魔很有意思。
首先是吴三省,他的心魔是女粽子,可他所想真正是女粽子吗?我们知道,此时小说中的吴邪并不知晓三叔的死活,而为何吴邪叙述的故事中给吴三省安排了女粽子这一心魔呢?吴三省与陈文锦有着深刻的感情,在塔木陀中,文锦深入陨洞,而之后从黑瞎子带出的信息中可知,吴三省也准备深入西王母宫,并且一去不复返。吴邪在蛇沼中发现文锦身上已经有了禁婆的暗香,就算吴三省最终找寻到文锦,她或许也已经尸化了。
其次是大奎。原著中大奎因不小心中鳖王毒而死,大奎的形象一直是表面力大好强,但本性懦弱胆小,甚至最后将死之时准备抱住伙伴同归于尽。而电影中的大奎是为了救潘子而死,为了兄弟信义而死,这里安排狮子(勇猛无畏)作为他的心魔,也说明了吴邪对于大奎的悲悯之心。大奎在贺岁篇《螺蛳棺》中就已经跟着三爷做事,与潘子也肯定是过命交情,相比小说中突然死去,在吴邪的心里,大奎也永远是那个尊他一声“小三爷”,他没有了懦弱与自私的黑暗面,最终结局也算是死也瞑目了。
潘子的这一段心魔很多人觉得奇怪,他居然会对木俑大叫:“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在我们的印象中,潘子是天不怕地不怕,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相比大奎在故事中的“完满”,潘子原本的“完满”却被吴邪缺少了一块。我个人理解是,这仍旧是吴邪的悲悯之心。吴邪心疼那个无论什么时候都钢铁之躯的潘子,心疼那个永远会挡在三爷与小三爷之前浴血奋战的潘子。潘子在山洞的缝隙中,在早已预知自己的结局时,在无数临近死亡的时刻,是否会默默地胆怯,小心翼翼地害怕呢?
最后是吴邪,长大的吴邪心魔仍旧没变,而那个面具男也如影随形。宿命依旧在缠绕着他。
而这一段小哥对于墓的熟悉引起吴三省等人的怀疑,这也对应的是七星鲁王宫的剧情。
(四)尸蟞
这里吴邪给自己加上了特殊技能,救下所有人,这也是吴邪的真实所想,如果当初下墓时,他能有一两样绝技,他足够有能力,是否很多事就不会发生,很多人也不会死去。
队友遇险,只有吴邪一直在拉扯三叔的袖子请求救人,吴三省在这里狠狠地删了吴邪一个耳光,这也代表着在小说中,无数的现实给了吴邪一个狠狠的耳光——你不是圣母,你救不了所有人。
(五)裂缝
如果是南派的写作风格,此时绝对不会磨磨唧唧,离那么近吴邪一跃就可以化险为夷。说明这一段设计,是有深意的。当然不排除我们可爱的导演觉得必须给瓶邪加戏的欲望。其中吴邪最后有一句话,“我不后悔走进这个墓”,这也是吴邪至今为止的心理独白,七星鲁王宫对他来说是一切噩梦的开端,他从盗墓笔记刚开始的逃避,最后慢慢蜕变成接受现实并且敢于挑战现实的吴邪。“这个墓”解开的就是他的心魔。
(六)植物人
胖子的头套在瓦罐里,算是原著小彩蛋。
(七)蛇窝
这里裘德考说了一句很奇怪的话,他对小哥说,你带着你的心魔到蛇母陵杀死它(大概这个样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句话,小说中小哥的心魔就是家族的背负,而电影中这种感觉减淡了,但还是必须得提醒一下,这是吴邪的描述,他为什么要在这一段引出小哥的心魔呢?
6.闪电重金属决战场
最后决战场的场景变化非常快,甚至是凌乱的。
首先来谈谈小哥与周穆王(象王)
在电影里和小说一样,同样是由周穆王设下的前年计划,小说中吴邪最终掉入了这个两千多年前的陷阱,电影中应该是全人类都卷入了这场阴谋(吴邪你超级英雄梦做多了吧)。
看似这么扯淡的剧情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周穆王问你为什么要阻止我的长生,小哥说我这是替天行道,非常符合七星鲁王宫中小哥掐死鲁殇王时的厌恶:“你活的够久了,你可以死了。”而三叔在一次访谈中回答为什么小哥这么恨鲁殇王,回答是因为整个张家的诅咒都来自这个人。那为什么电影中不直接采用呢,背景设定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书中一直存在的一点疑问。
在沙海中给黎簇讲课的老师说,(周穆王)为了这个阴谋,将所要透露出的信息写入到了鲁黄帛,隐藏在一个又一个的墓穴中。在汪家的体系中,写战国帛书的是周穆王,利用鲁殇王得到玉俑的也是周穆王,而我们都知道周穆王的年代(前974年)到战国帛书时期(前475年)有五百年的历史,这是不符合常识的。
在张家的认知中恰恰相反,写帛书的是铁面生,最终得玉俑的也是铁面生。为何两家的历史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吴邪在38岁时早已知晓了一切真相,他所掌握的是全部的信息,他肯定知道是哪一家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而他这样安排正是另有深意。现在再回想一下借裘德考之口对小哥说的那句话,“把你的心魔带到蛇母陵杀死”,张家的历史体系出现错误,也就是小哥一直恨错了人。小哥的心魔一直就是家族的背负,而家族的诅咒其实是来自于周穆王。
在吴邪虚构的故事中,小哥能够直面,能战胜他真正的心魔。这也可以当做当时吴邪在去往长白山前许下的夙愿吧。
其中有一段吴邪和胖子爬铁链的一段戏,对应的是七星鲁王宫中爬九头蛇柏的剧情。
在吴邪与小哥终于同骑旋风小飞轮的时候,不要被打光和音乐所击倒,注意台词。小哥说,我从你身上悟到了一个道理,就是人要去想象。我想说三叔绝对不会写这样意识流的台词,不过意思传达到就行。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人一定要学会去突破环境的限制,这么多年,只有吴邪敢于真正摆脱所有的枷锁。老一辈人之所以穷尽毕生也不能逃离,就是因为不敢想,只能在大致确定的范围内做出抗争。
这就是吴邪在内心想让小哥明白的道理,“小哥漫长的人生里,每个阶段重要的人都有不同,但都没重要过他的宿命。”现在,他再也不用背负如此苦痛的宿命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吴邪要在讲故事的时候戴上铁面生的面具了吗?
吴邪在《十年》中说道:“我愿意最后成为最后一个三叔这样的人(带上面具),即使这样会带来自我厌恶,好就好在,只要直面面对,这件事情,也就尘埃落定了。”
小哥在迎战之前又说,我只要你那枚铜钱。这里也就对应了吴邪心魔中一直寻求这枚铜钱的面具男,就是小哥。在吴邪最后抛出铜钱时,表情不是慌张和痛苦,相反是平静与解脱的。吴邪终于给出了这枚铜钱,也就意味着他不用再背负九门的命运,最后印在屏幕上铜钱的那一面,也正是“relief”,吴邪从这场缠绕他十年的心魔解脱出来了,这完成的是吴邪的自我救赎。他把这一面留给小哥,也就像小哥当时将这一面留给他一样,希望小哥也能获得解脱。最终小哥留在墓里,对应了此时的小哥还在长白山中。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呢?该结束的,已经结束了。
7.最后两分钟。
①首先是西王母的指甲与九门评弹女人的指甲类似,应当是某种宿命的暗示。
此时评弹正唱到“镜花水月不需寻 回首空门圣灵起 本是无邪带点真。”
“镜花水月”指虚幻景象,但这里并不是指吴邪塑造出来的虚幻故事,而是指围困吴邪的心魔。虚无缥缈漂浮不定,吴邪这十年都一直在寻觅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此时此刻,在去往长白山的前夕,一切尘埃落定之时,终于“不需寻”了。这是吴邪与自己的和解,十年之间他必须策无遗算,割裂自己的本性,慢慢变得像块石头,但他“本是无邪带点真”啊,他选择用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心境得到复原。
感觉熟悉吗?
“拆就是为了复原,复原就是为了拆嘛。”
用三叔的话来说,他由以往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变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的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了。
②吴邪和小哥握住手的切换。
从最初裂缝时的错过,到飞轮时的相握,最后一个镜头居然是一副油画。油画中的上帝站在高处向亚当伸手,而上一个镜头中吴邪正是站在高处向小哥伸手。我们都知道小哥是一个强大如神佛的男人,此时的吴邪却站在到了上帝的位置。在吴邪架构的这个故事中,他说他要罩着小哥,他也说到做到了。
幻境中吴邪说过“他(张起灵)生活在我无法理解的世界里,我永生也无法与他比肩。”这是在计划进行中间吴邪的想法,而在一切结束之后,吴邪已经可以非常平淡地对小哥说出:“你是一个病人,你可以休息了。”这样的话。他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吴邪在某一层面上所做的事,就是小哥的“上帝”,他完成了对小哥的救赎。
③闪回三叔堂口两人相遇,现在这一块已经十分清楚不用多说了。
注意表情,先是小哥注意到不对劲,转过头看到带着铁面生面具的吴邪。再是吴邪有点暗笑地转过头,看到的是面具男,也就是小哥。
“你们所谓的进去,就是我的出去。”
他们早在相遇之前就种下了心魔,但正是因为这种相互救赎,他们在最终都走出了各自的心魔。再回首,一定又是另一番情景。
浮生若梦梦浮生,真作假时假亦真,人生如镜镜映人,但愿是影避风尘。
这部电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讲述书迷与书的关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十年如恍然一梦,书中的情景故事,也能在生活中略知一二。但愿往事如烟尘,永远给自己留一块空间,让人沉在这书里,大梦一场。
如今如果一个影评对电影不喷口水,都上不了热门吧。呵呵。
另微博上如果你看到这篇分析,那也是我发的,不存在抄袭无授权的情况。
——————————————————————————
8.7增加修改
1.“relief”那一面写的是“淡化”,符合猜想。
2.潘子心魔中的木俑,排列整齐手执武器,可以看做是士兵,也就对应了他当年在越南战场上遇到的越南兵。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战友伏尸千里,埋骨他乡的场景,依旧如梦魇般攻击着他。
原著中胖子曾经点明过潘子永远第一个冲出去的性格
胖子对我道:“这叫做自我毁灭倾向。我很了解,我有一死党,以前也上过战场,和他一个班的人都死了,而且死得很惨,他退伍后就缓不过来,老琢磨当时为什么死的不是他,好像他活下来是别人把他开除了一样,和我倒斗的时候,干起事情来拼了命地找死,什么危险干什么,其实就是想找个机会把自己干掉。这种人就是得有个记挂,否则真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在三叔潘子的祭文中吴邪也说:“我想起这十年里,我以为熬不过去的日子也很多,那种穷途末路的时候,我都会有解脱感,好多事情,我真的不想一个人做。如果死了我可以去找他们,他们会管着我。”
吴邪一直将身边人的离去归罪于自己,如果潘子不再事事冲在前面,是不是就能娶个媳妇,平平安安地过完下半辈子?至少,他还能活着。
3.如果说吴邪和张起灵早已被宿命捆绑,胖子才是整个局中与他自己毫无关联,可以随时随地撒手不管逍遥自在的人,可他却选择留下来。即将到来的长白之行凶险无比,生死未卜。胖子,那个能承受一切痛苦又能化解痛苦的胖子,如果一开始就不再与自己有太多交集,如果能在危险的时刻转身离去,他就不用时时受到死亡的威胁,不用失去自己最爱的人。
4.三叔在今天的签售中提到电影中还埋了一个时间梗。裘德考怀表的时间,作家与吴邪相识的时间,吴邪出生的时间,甚至是蛇母陵的形状,都有所暗示。希望大家一起开脑洞,仔细看看,电影的细节其实很有意思。
5.摘一段三叔访谈。
每经影视:你是最大的原著粉,目前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从原著粉的角度看你满意吗?
南派三叔:要看你到底多了解这本书,如果你非常了解这本书,你会从电影后面看到我,在电影后面,你会看到每一个细节我在如何诠释原著,包括各种书里书外的关系。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体现读者和电影的关系,是亦幻亦真的状态,你看完之后并不知道讲这个故事的吴邪是不是真的,还是小吴邪产生的幻觉,这两个吴邪哪个是真的,对于你来说这本书是真的还是现实世界是真的?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真的,现实世界是假的,因为我这十年基本在书里,基本上不知道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我当年写书的状态。其实有很多这样的隐喻在里面,你如果仔细看的话,每一个古墓跟九门的每个房间都是有对应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小点和隐晦,吴邪最开始拿拨浪鼓的东西,和后面很多器械完全是隐晦一样的状态。从剧本到素材损失了近一半,从素材到电影有损失了近一半,第一稿7.9万字最后2万字左右。导演剪辑的时候,到最后大量的东西,包括进墓时三叔的口号,给棺材鞠躬,南派的那些东西全部没有了。还有胖子拿枪,铁三角的东西,都删去了。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删掉的东西我再可惜也没办法,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拙劣廉价的特效,僵硬浮夸的演技,以及那胡编乱造的剧情,都使《蝴蝶公墓》成功的将一个悬疑爱情故事变成了一部令人尬笑的闹剧,在这部一无是处的电影中,不由得叹服于导演编剧二人的鬼斧神工,能将一个并不算差劲的故事编排到如此地步,确非常人所能及。
早年有看过《蝴蝶公墓》这本小说,自觉故事虽然不算精彩,但至少还有着些许的猎奇和情感,而到了这部电影中,其实已经被改的面目
拙劣廉价的特效,僵硬浮夸的演技,以及那胡编乱造的剧情,都使《蝴蝶公墓》成功的将一个悬疑爱情故事变成了一部令人尬笑的闹剧,在这部一无是处的电影中,不由得叹服于导演编剧二人的鬼斧神工,能将一个并不算差劲的故事编排到如此地步,确非常人所能及。
早年有看过《蝴蝶公墓》这本小说,自觉故事虽然不算精彩,但至少还有着些许的猎奇和情感,而到了这部电影中,其实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甚至说除了片名之外,电影同小说之前其实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关联,当然作为原作者的蔡骏来担任编剧,如何删改自己的作品,做出创新本无可厚非,但从电影来说,蔡骏在担任了一次次失败的电影编剧后,根本就没有吸取任何教训,连基本的故事都建立不好,还要玩多线叙事的悬疑,这无疑在伊始便注定了电影的糜烂之局。
电影除了爱情之外,蔡骏将故事拔高到了欧洲,同时又引入了家族纷争和战争隐痛,但这些元素的叠加非但没能使电影变的更具层次张力,相反使其完全失去了地气,让人无从对这个新编的《蝴蝶公墓》产生任何的共鸣和认同,而随着剧情自诩高大上的展开,那虚假造作的台词,以及早已不复当年的导演马伟豪对恐怖音效和氛围的滥用,使电影最终给人的既没有惊悚,也没有何般感思,只有对导演和编剧深陷于自我陶醉中的哭笑不得。
《蝴蝶公墓》仍旧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国产恐怖烂作,没有扎实的剧情,只知道一味的去倚靠音乐和廉价的特效来吓人,多了点经费就想着弄出什么西方古堡家族来提高档次,最终必然只能是东施效颦,自掘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