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情别恋影评

143631262
  • 每日影评2022
    2022/5/1 17:55:22
    对生命的态度就是民族潜意识

    今天分析《这个杀手不太冷》、《雪滴花》、《天浴》的结局。

    对比是不是很奇特?我不猎奇。

    开始之前我是真的好奇,有人对《雪滴花》结局抱有异议,问男主角是不是没有死,因为他又出现在第一次相遇的茶餐厅。是真的看不懂吗?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国内还陷在线性叙事当中,

    今天分析《这个杀手不太冷》、《雪滴花》、《天浴》的结局。

    对比是不是很奇特?我不猎奇。

    开始之前我是真的好奇,有人对《雪滴花》结局抱有异议,问男主角是不是没有死,因为他又出现在第一次相遇的茶餐厅。是真的看不懂吗?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因为国内还陷在线性叙事当中,可能有些年轻的观众没见过西方电影说来就来的的幻想叙事。

    《雪滴花》男主角死了,那是幻想,对应我之前分析的教堂畅想。至于弹吉他不仅对应他的梦想也是为了英路,英路曾经问过他有没有才艺。

    这不是我要分析对比的东西。今天谈的比较难。

    相同点:三部影片都不是大团圆结局。

    不同之处在于死亡背后的价值观或者说人生观。

    每种死亡观都对应一个国家的人生态度,对活着的态度。这是你首先要理解的。

    因为以前拿《这个杀手不太冷》与《雪滴花》做过对比,所以还是以他为模板。

    两者的相同点:都有一个美国电影常见的尾声。如果看过《碟中谍》可以更好理解,尾声与主要叙事毫无关系,也不同于漫威宇宙的彩蛋,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被打乱的生活回到正常秩序,交代所有人物的结局,“可能”暗示续集与之后人物的走向,让观众稳定下来核心考量。也是为了与之前跌宕的剧情做一个对比,既是对比也是节奏,余音袅袅意犹未尽啊。

    来看看是不是这样?《这个杀手不太冷》主线叙事就是有爱有趣的清道夫与违背常理嗑药的警察同归于尽。尾声是女孩重回校园,学校再次接纳了她。导演弱化了社会通常所认定的善恶,甚至清道夫成为观众眼中的正义。

    《雪滴花》主线叙事是政治,小人物死了,大人物进了监狱。尾声是舍监与宿管和解再次合作管理学校,女人来到茶餐厅与幻想中的男人重逢。

    不能有大团圆结局吗?

    似乎完全没问题。

    清道夫完全可以与女孩远走高飞,女人也可以和间谍去往异国他乡。

    不!导演考虑的是多数观众,清道夫虽然很有爱但是小女孩跟着他真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吗?很难。

    间谍真能与女学生在异国他乡逃脱追杀吗?很难。

    所以清道夫死了,间谍死了。

    哦,这有啥了不起的。三部电影的区别就在于《天浴》没有尾声。

    余华:活着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反抗,而是要忍受,去忍受现实中的苦难和平庸,去忍受生命中本不该有的不公与不义。在这样的世界里,有一种心眼坏了,叫知足常乐;有一种眼睛瞎了,叫岁月静好;有一种耳朵聋了,叫与世无争。

    最近文艺青年开始吹捧《活着》,上面这段话就是骂他们的。看不懂才追捧。

    余华大师这段话怎么理解呢?就是说别觉得苦难会过去,苦难如贝多芬命运敲门般一波接一波永不停歇。文艺青年理解为忍耐,余华认为那是麻木。余华要的是力量,从那无边无际平庸又苦痛的生活中找到活下去的力量。也可以看看余华教怎么写高考作文,直白讲就是多背背好词好句,反正批卷的没文化,高考烂美文永远不可能变成《活着》。事实证明,我们国家年轻一点能受到全世界认可的小说家都没有。文艺青年又要说人家针对我们,他们针对余华了么?人家批评张爱玲了吗?

    《杀手》与《雪滴花》的尾声都是主人收拾伤痛重新进入生活,当然这也是面向观众群体的考量。因为是商业片,清道夫与变态警察肯定得死,小女孩重归平静生活也是西方国家的期待。那个背景之下间谍与女大学生的结合过于敏感,无论政治还是社会舆论都会有太大压力,也不符合当时的现实处境。

    如果男女都活下来结局是圆满了,生活却很动荡,既不符合现实,也让观众忧心。而如今的处理不违背现实历史背景,也更符合人物情感逻辑。更重要的是表现出“活着”的力量。男人的死亡从他寻到现实生活的美好开始,刚宣布新生就被迫接受死亡。而女人带着他们的期待重新开始,继续生活。

    如果思考间谍与女大学生是否可以在一起,可以参考李沧东导演的《绿洲》,导演故意丑化女人并安排她与一个有多次入狱前科的男人产生爱情。《断背山》选择的是西部背景,一个恐同严重的环境,不过影片并没有西部片元素。两位导演通过这些选择强行拉近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如果你能接受影片中人物的情感,那就可能思考生活中如何与这些人相处。无论是谁,都可以去爱,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天浴》与第五代导演的混蛋思维一样,《芳华》同样证明严歌苓居高临下看待中国的苦难。

    《天浴》与《本命年》有相同的人生态度,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是好人,总有坏人要害我。《天浴》结尾文秀的死背后所透露的价值观很暴力,一个女孩子只要做了情色交易就脏,她不能回到正常社会,她必须死!这种态度与我们国家创作者对待战俘一模一样。我们的电影电视剧不接受战俘,战俘就应该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们不能接受战俘也是英雄,也不能接受一个女孩为了回家而做情色交易。死,是国内创作者普遍的期待,不然观众也受不了。

    余华《活着》的价值就在于活下去本身所代表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接受苦难而伟大。所以我今天说的其实并不是电影,这也是我说电影难学的原因。

    很多人说《天浴》很现实,是吗?你是她吗?对不起,我这样说很无理取闹。那我们从现实入手看看?

    看过《赛末点》吗?豆瓣没啥人看懂。因为国内观众的思维就是杀了怀孕的前女友他必须是纠结的!谁告诉你的呢?如今我们国家导向很好,开始正视历史,那我问你啊,伪军与汉奸数量超过日本军队,这些人内疚吗?从各方的记录看,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很伟大。各种各样的理由,对,是理由不是借口,为了家庭为了国家为了活下去,看完他们的辩解我们完全能理解他们对同胞举枪。现实就是站队迅速的他们继续幸福美满。除了《色戒》你见过国内创作者对汉奸的反思与审视吗?没有,一个都没有。

    《赛末点》是伍迪·艾伦大师的杰作,他采访并研究了很多杀人者的心理,他把杀人者真实的心理植入电影。如果杀人可以让生活幸福美满为什么要有负罪感呢?如今疫情之下,很多杀人犯无奈自首,他们后悔吗?显然不,后悔早自首了!

    震撼我的是伍迪·艾伦导演并没有停下对人性的探索,如果杀人者杀人之后生活如意,甚至忘了自己曾经杀过人呢?

    我要指出人对活着的渴望。写悲剧写主人死很容易,让他活下去才难!

    《霸王别姬》写一个妓女的自杀多可笑!妓女因为遭受感情背叛自杀,真想赞美陈的创造力想象力。哦,对不起,他不会编剧,编剧当时不准他改剧本。

    我们古人怎么形容妓女的?那不是天天洞房花烛吗?论演戏,妓女可比演员厉害。因为丈夫出轨自杀,想象力惊人。

    《霸王别姬》与《红高粱》结尾主人的死都存在人物情感逻辑问题,演不下去了,就一起毁灭吧。

    《天浴》这个孩子脏,回不去了。作者当然可以说孩子心理生理双重受挫。可如果我们的艺术作品没有余华《活着》那样的力量而总是选择毁灭,那么对社会心怀不满又活不下去的观众就会仿效电影,更不用说电影中主人赴死如此悲壮,风景如此优美壮丽。

    看,前几个月由于生活不如意撞人行道上同胞的暴徒。他是暴徒吗?为什么这么做?自己生活不如意对社会不满为什么要向无辜的同胞发泄?

    鲁迅: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如果《天浴》这么改是不是会更贴近余华大师的《活着》?

    文秀不断与各种男人发生交易行为,日复一日的绝望之下,她真的接到通知可以回家了。

    谁也不知道是那些男人的手段还是本该到来的命令。

    文秀并没有像低俗的国内创作者那样从此陷入交易不可自拔,习惯成自然在她这里行不通。这段经历仿佛从未发生,却又有不同。文秀更加坚强适应了世界规则。情色交易如梦一样再也不曾出现。

    有一天,生活宽裕的她想起那个善良的男人,她命定般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谁都没有提起那段往事。

    她走到那里,对他笑,他举枪。

    每日影评20220501

    【详细】
    143724047
  • 笨笨
    2017/5/27 22:24:45
    小英雄要有大智慧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将于端午小假期前上映的CG动画电影《银河守卫队》在@中影星美电影院线 世贸天阶店举办了提前点映的亲子专场。本片根据PlayStation上的一款标志性游戏改编而成,所以不仅有家长带小朋友前来,也有一些死忠的游戏玩家欣然前往。本片拥有接近一流的CG动画技术实力,却把内容创作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将于端午小假期前上映的CG动画电影《银河守卫队》在@中影星美电影院线 世贸天阶店举办了提前点映的亲子专场。本片根据PlayStation上的一款标志性游戏改编而成,所以不仅有家长带小朋友前来,也有一些死忠的游戏玩家欣然前往。本片拥有接近一流的CG动画技术实力,却把内容创作定...  (展开)
    【详细】
    8566261
  • flying_water
    2008/11/14 13:08:38
    唯一让我喜欢的片尾齐秦一如既往清澈的声音
    前面看得很沉闷
    就像他们沉闷的生活一样

    最后快到片尾的时候开始找结婚证
    情节过于老套
    找结婚证的同时,突然找回了过去吗?
    前面看得很沉闷
    就像他们沉闷的生活一样

    最后快到片尾的时候开始找结婚证
    情节过于老套
    找结婚证的同时,突然找回了过去吗?
    【详细】
    155576
  • 住在被窝里了
    2019/3/14 10:34:02
    网络电影的少女情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爱奇艺又出大电影啦,之前看过张翰主演的少年四大名捕,少女版四大名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部片子的主要剧情没有跑偏,没有狗血场面,讲的就是四个初出茅庐的少女名捕利用自己的独门本事层层抽丝剥茧,揭开案件迷雾的故事。影片整体看下来很热闹,有剧情有思路,但以武侠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爱奇艺又出大电影啦,之前看过张翰主演的少年四大名捕,少女版四大名捕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部片子的主要剧情没有跑偏,没有狗血场面,讲的就是四个初出茅庐的少女名捕利用自己的独门本事层层抽丝剥茧,揭开案件迷雾的故事。影片整体看下来很热闹,有剧情有思路,但以武侠电影...  (展开)
    【详细】
    10042252
  • 当时七夕笑牵牛
    2019/1/14 22:39:57
    故事的力量,有力量的故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还蛮冷门的电影。冷门到某家知名连锁影院,在首映那天还给了5场的排片量,第二天就变成了2场——还是非常不友好的时间。而且不仅题材有点冷门,形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动画片。这让那些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看电影的中年人有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先说说背景。电影根据加拿大作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还蛮冷门的电影。冷门到某家知名连锁影院,在首映那天还给了5场的排片量,第二天就变成了2场——还是非常不友好的时间。而且不仅题材有点冷门,形式也有一定局限性——动画片。这让那些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看电影的中年人有种对不起自己的感觉。 先说说背景。电影根据加拿大作家...  (展开)
    【详细】
    9896254
  • 路亚
    2018/9/9 17:13:00
    被场景吸引,却慢慢爱上剧情

    很久没有见到这么清新自然的剧,场景都带有浅浅的、悠悠的风味。

    所有的爱恨情仇,权谋机变,都在这种水墨画一般的氛围里发酵。画面掌控感真的很好。

    很久没有见到这么清新自然的剧,场景都带有浅浅的、悠悠的风味。

    所有的爱恨情仇,权谋机变,都在这种水墨画一般的氛围里发酵。画面掌控感真的很好。

    9642262
  • 李真香
    2020/10/31 0:05:57
    杨导,别再挑战观众的智商了!

    别再拍这种毒鸡汤电视剧了,拉低国人智商。杨导演你没看过HBO和FX拍的东西吗?即使是家长里短也不至于拍得这么低智商啊?男主会因为自己老婆连深圳也不去了,一辈子守在家里?这样就是感人嘛?我呸!女主除了和老公闹,大哭大喊也没有别的性格特点了。还有男二居然会为了少年时期朦胧的爱,一辈子没结婚没恋爱!这冰清玉洁的大牌坊不但要给女人立上还要给男人立上!这就是导演眼中的正人君

    别再拍这种毒鸡汤电视剧了,拉低国人智商。杨导演你没看过HBO和FX拍的东西吗?即使是家长里短也不至于拍得这么低智商啊?男主会因为自己老婆连深圳也不去了,一辈子守在家里?这样就是感人嘛?我呸!女主除了和老公闹,大哭大喊也没有别的性格特点了。还有男二居然会为了少年时期朦胧的爱,一辈子没结婚没恋爱!这冰清玉洁的大牌坊不但要给女人立上还要给男人立上!这就是导演眼中的正人君子 大好人!看得我们是瑟瑟发抖!总之,中年琼瑶剧!

    【详细】
    12943229
  • 凹凸镜DOC
    2021/9/24 13:48:19
    那些都市单身女性,都在找寻什么?| 北影节高赞纪录片《“炼”爱》导演专访
    采访:张劳动 | 编辑:禾 特别鸣谢:董雪莹 徐筱 “真实”、“可爱”、“超出预期”,这些词语属于一部刚刚在北影节进行首场放映的纪录片《“炼”爱》的观众短评。 图源:晓璋 这是继上影节展映之后,《“炼”爱》第二次接受观众的检验,而作为新人导演的董雪莹收获的不仅仅是...  (展开)
    采访:张劳动 | 编辑:禾 特别鸣谢:董雪莹 徐筱 “真实”、“可爱”、“超出预期”,这些词语属于一部刚刚在北影节进行首场放映的纪录片《“炼”爱》的观众短评。 图源:晓璋 这是继上影节展映之后,《“炼”爱》第二次接受观众的检验,而作为新人导演的董雪莹收获的不仅仅是...  (展开)
    【详细】
    13882218
  • 奥黛丽赫本的赫
    2019/11/4 22:00:44
    人心险恶 天意难违——是因果啊

    大家的评分是认真的吗?6分+,就因为台词粗狂?我认为值8分。

    先说点废话

    曾经因读书和工作接触过台湾省人很长一阵子,我个人一直觉得大陆普众对台湾男人有一些认知不足和偏见(当然反过来一样,台湾省人对大陆也同样认知不足和偏见),例如常常听到一些人用“娘炮”来形容他们,实际上台湾省男人讲话就是这种调子,不管是壮男还是小奶狗,都是这样的调子(插个额外话: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写字,

    大家的评分是认真的吗?6分+,就因为台词粗狂?我认为值8分。

    先说点废话

    曾经因读书和工作接触过台湾省人很长一阵子,我个人一直觉得大陆普众对台湾男人有一些认知不足和偏见(当然反过来一样,台湾省人对大陆也同样认知不足和偏见),例如常常听到一些人用“娘炮”来形容他们,实际上台湾省男人讲话就是这种调子,不管是壮男还是小奶狗,都是这样的调子(插个额外话: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写字,繁体笔画很多所以大家写出来的字,气质几乎都差不多,别不信 真的),看过「大佛」的应该清楚导演讲话也是同样的调子,这与MAN不MAN其实真的毫无关系,其实他们大多都挺MAN的。说这些,是因为我看到有很多人从剧评转移到娘不娘这点上去了,我个人是真的不太认同。

    我不觉得剪辑混乱 BGM也觉得nice

    其实韩国电影经常用这种剪辑手法,会在前面给你一些你不理解的画面,你想追究那是啥,于是你会在后面不同的地方分别去寻找,比如 前几幕又是撑伞的小孩、又是老人去世、又莫名烟屁股的....,这一方面是在证明梦境,一方面也是与尾部(父亲的指引、天佑的绑架)相呼应的安排。我一开始以为是未卜先梦技能,但后来发现不是,在最后反射这是梦境,还是能说通,也能接受的,人生就是一场梦嘛,更何况这场梦从头到尾就是一位父亲给你的温暖指引,是真的暖。所以这种剪辑很有趣啊,难道大家更愿意看要开2倍速的电视剧嘛?所以我不认为剪辑有问题,都能看懂。

    另外,我也不觉得BGM很尬,很锰呷啊。尤其是主题曲,大家听听这歌词:我的掌心还有你的温度 出汗,我的眼底还有你的温柔 开花...还有 可惜啊 命运 不能转弯,多么希望你能原谅我的蛮横...;再听听每首歌的旋律,相当搭剧啊,说难听的是认真的吗。

    主要人物梳理

    ①大邱(崇和帮头领)

    ②二爷(万有青,崇和帮二头领,虽然同一帮派但其实一直跟大邱在明争暗斗,相当张扬,一直在暗地里挖大邱和三叔的人,和林董事长有利益往来)

    ③崔总(三叔,阿鬼崔承规的亲叔叔,三兄弟的直属大哥,和大邱同一阵线)

    ④白兰(声色场所服务人员,初入黑道,人美嘴甜,得二爷赏识,和潇洒是恋爱关系)

    ⑤三兄弟(阿鬼 崔承规 弟弟崔万福、丁常全 阿全、萧仨 潇洒)

    ⑥丁姐(阿全的母亲,丁香,开小餐店,另外两兄弟喊干妈)

    ⑦静芳(蒋静芳,和阿全恋爱关系)

    ⑧林董司机(王庆年)

    ⑨10年前绑架的小孩(王庆年儿子,王小秋)

    ⑩10年后绑架的小孩(蒋静芳和阿全的儿子,蒋天佑)

    主要人物线个人理解

    阿全线——性格:寡言,能打,性急,开始导演就安排了一幕单挑戏(挑了10个吧) 做了铺垫;有情:爱静芳是真的;有孝:孝敬妈妈;有义:当兄弟们都是亲兄弟(记得电影院里静芳说你还是更适合开馆子吗?因为他是为了兄弟才大打出手的,他本来可是个妈妈餐馆的可爱小帮手啊)。自己失手杀死了林董事长的司机王庆年,还兼绑架嫌疑犯,这是因为帮派之争而摊上了万二爷设计的嫁祸,又被林董事长进行了“政府打点”,入狱并死刑,这个善良的汉子由此愧疚感深重,对生命低了头,准备烂死在牢里,哪怕潇洒多次激励仍无动于衷。直到10年后,出世都没见到的儿子被绑架,赎金是自己,多么熟悉的配方。遇软肋则刚,于是通过潇洒和阿鬼的里应外合成功越狱,又凭拳头冲进万二爷为首的敌群,打到满身是伤终于可以质问和报仇时,尽然又陷入了另一个设计圈,哎,如果不是一场梦,人生也太艰难了。梦里的父亲一直在温暖指引,让一个年轻善良的汉子看明白失去这一生有多可怕,父亲已然没了人生(老夏因杀情敌入的狱),阿全是否不应重蹈覆辙,一辈子陷入牢狱?人生路口如果能有机会通过梦境反射人生,真·不可能,但真·好运。最后一幕阿全对着静芳傻笑,静芳问干嘛,阿全摇摇头,一种失而复得的笑,一种活着真好的笑,一种被命运宠溺的幸福和温暖。

    潇洒线——下棋高手:下棋高手通常逻辑思维很强,所以在狱里担当和完成了与外面阿鬼来来往往的越狱计划(例如 对乐普的解读等);张扬:这个人物吧,就像大邱说的,名字就自带“欠揍”属性,因帮兄弟大打出手后出道,认识了刚入黑道的白兰,相互吸引。可张扬是有代价的,更何况你连万二爷喜欢的女人也要撩?那好,就嫁祸给你好了;有爱:被救出狱后对白兰的感情升温,是自然的,但这恰巧是这个人物最悲剧的地方,因为他开始有了软肋,在船上寻找不到白兰而大喊的时候,是爱情啊,而临死前还目睹了心爱的白兰被轮奸致死,还有比这个更扎心的吗。

    阿鬼线——护弟狂魔:曾经他们三为啥跟忠南帮23个人打架,就因为帮弟弟出气;善良:福星是他去世老爸捡回来的傻孩子,但阿鬼当亲弟弟养哦,人之初性本善啊,没有谁天生就要当黑道,真的是被逼的,弟弟被忠南帮欺负了,是个哥哥都要打回来吧,一打就结了怨(这也是阿鬼为啥经常带着弟弟的原因),所以才有入大邱帮派这层缘由,否则就凭他们三能抵御仇家来报复吗。但谁能想到,天意难违啊,一入帮派,死得更快,太讽刺了。(这里有两个槽点:1,开着车被万二爷玩弄兜圈? 也是傻得可以,这个过程中他们三没一个打给大邱汇报,这BUG我自己想通了,因为他们手机上缴了又是黑夜,加上汇报了就得演大邱那条线就进入不了正题了;2,BP机不是物证吗,我只能理解成上层舞弊做掉了)。

    静芳线——温柔如水,气质漂亮,放风筝的她就是少女啊,男人们的梦想太太,本以为自己嫁了个帮妈妈打理馆子的可爱男生,但他不但不戒烟,还一入黑道深似海。自己生孩子大出血老公不在场就算了,生完了老公变成了死刑犯,这也就算了,去监狱找老公尽然不理她,也没任何解释,她太难了,南上加南。于是恨死了这帮混混,始终不再相信阿鬼,尽管阿鬼和白兰费尽心思的照顾她和孩子天佑(这也很讽刺,天上哪来的馅饼是不是)。关于一些人在讨论她为何跟警察在一起,我觉得非常合理,势单力薄的她除了警察已没人可信,并且寡了10年啊,10年的相处生情不是很正常嘛,她能咋办?她也得重新生活啊。

    白兰线——社会位置低下:大学毕业就坐台,可想而知生活中是什么处境了,太难了;聪慧:在这种场所混的人,不出人头地很难存活的,天生嘴甜思路宽、漂亮又心细,被重用也是自然的了;专一:和万二爷就是份工作,和潇洒才是爱情,对这个女人来说,这是两件事情,分得开开的,对潇洒的爱那是真真的。但遗憾的是,自以为聪慧的她,以为叫阿鬼做掉大邱就平衡了万二爷的“放过”,可天意难违啊,这件事本身就是因果,下场确实太惨了,轮奸至死,哇,太惨了。(不得不说,范晓萱这扮相,太可了)。

    二爷线——张狂:在坐的你们都是渣渣,崇和早晚是我的,我的世界里没有卑躬屈膝;贪:保护费涨价,不肯是吧,绑票勒索;坏:勒索不说,绑错了还要嫁祸给倒霉三兄弟,自己却逍遥法外10年。有因就有果,最终就是害人又害己,惨死的代价。

    林季子(终极BOSS)线——原名王晓秋,司机王庆年的儿子,林董事长在绑架案之后纳成了养子。这是一个开挂的人物,但开挂前确实陷入黑暗很多年,我想"狗急跳墙、触底反弹"这些词就是在描写这种人物吧。小时候只因坐爸爸开的老板车兜风,误被绑架,结果老板尽然舍不得赎金,先报了警,于是老爸的性命被倒霉鬼阿全失手夺走了,和爸爸在后备箱最后一段痛苦又深刻的对话,让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灰,加上后来目睹老板强奸自己的母亲,从此注定是个悲痛的人生,父亲临死前交代他要活下去,是啊,不先先忍辱负重如何报仇,进入林家后与林家公子双双出国念书,长期相处,顺利的赢得林公子的信奈。而痛苦记忆会因为成长磨灭吗,当然不会,只会更深更烈,于是凭林公子掌握的金钱和资源,一场牛皮到天际的策划案出炉(还记得吗,导演安排了他跟潇洒下棋,意思就是他的逻辑思维也很强的噢),目的就是取走所有跟自己父亲死因有关的人的命,当然也包括林公子(纯牺牲品,误绑、强奸、小秋爸爸的死...一切都跟他无关,但就因为他的爸爸是林董,就得死,还被变成了0,哦,这么说不恰当,是爱啊,虽说是单恋),这个人物真的很黑暗,但也饱满,因为他也有底线,跟他父亲死因没有关联的,他一个也没伤害,例如 天佑、福星、静芳....。

    这部剧确实有假借“梦境”故意制造看点的问题,其实不用反转梦境,就单纯的入狱剧本也蛮不错。也有故意神化林季子这个人物的问题,但剧嘛,我接受这些夸大,看的过程有意思才是重点嘛。

    其实我认为,这部剧的主题就是讨论「命运」,而人心险恶,天意难为,有因就有果,你的因果就是你的命运。

    回答一些我个人理解的疑点

    1,阿全为啥想救人后来又杀了人?

    首先,他们确实想救人,放在陌生人家门边是普通人人性的第一反应,但好死不死敲门却没人,准备放那就继续逃,这是慌乱时的正常反应,都挺合理。但此时司机已中三枪,又下雨,放那就只有等死(福星又在大叫弟弟对不起,这里是导演继续体现他们三个人物的良心),所以阿全折返救人;

    其次,为啥不报警?或是不送医院?因为在万二爷的圈套里,从指引阿鬼开车兜圈起,就已经在警察的监视视野里(林董事长报了警),三人是兄弟,首先脱不了干系,从“救人上车”那一刻就已经是警方锁定的绑架嫌疑人,不管你报不报警,都是绑架罪,有人要问了?报警不是正好自首嘛,朋友们,他们前期收债打人、羁押普通百姓(大邱三爷这边也一样在收保护费),黑道身上一堆罪名,回警局虽然不一定是死刑,但数罪并罚总归要入狱不是,阿全太太正在生产啊,阿鬼也不可能让弟弟入狱不是,所以黑道的人遇事一定是先逃,遇事就报警的那是普通百姓,是不同的;还有就是,他们黑道出任务是上交手机的,所以阿全才在被围攻的时候声嘶力竭的说“我要打电话”。

    再来,为啥放在后备箱?我认为是因为司机枪伤流着血不能坐车里引起注意,并且车座位已经坐不下了;

    最后,为啥杀人?这点一来是因为这是梦境本来就荒诞,二来是为了塑造这个人物,爱打架,手很重,被警察围攻后慌乱又心急如焚——老婆在生产,急着想跟老婆通话,去搬小孩当人质的手,却被司机拦着(小孩是司机的亲儿子啊,当然拼了命也要拉住阿全的手,因为他的立场是以为阿全要撕票),后备箱本来就小,半天拖不出来,火了,就出了拳,司机本就有三枪伤,所以打到手松的时候,人也挂了,阿全这个人物当时,确实属于失手,我认为他不是故意要杀人,这与他爸爸老夏锤死情敌之间,是不是非常巧妙。

    2,为啥万二爷逍遥法外?他们就直接死刑了?

    万二爷绑错了小孩(当时小秋只是在爸爸的车上兜风而已),被林董事长反悔报了警,知道林董事长报警后,他设计陷害了三兄弟,所以剧里他们三兄弟是被大邱临时喊去的。当后面警察围攻时,只有阿全和潇洒加福星在场,万二爷并没有在场证明,到处都是他们三个的手印,这是其一,其二,林董事长跟警察内部高层关系很好,自己和万二爷闹出新闻对他不利啊,因为污水排废和贿赂事件就会暴露,反而不会声张,加上对司机的愧疚,自然也会去打点,正好和万二爷不谋而合了。这样一来,他们兄弟自然被坐实,谁也帮不了。

    3,他们三到底去那边干嘛?

    首先第一集“棋盘说”当时就能看出二爷虽然被称老二,明显对大邱很有威胁,大邱还问潇洒说:你看我还有几步能干死他?“你很急啊?”二爷笑问,潇洒说大邱三步,二爷一步,“那我败了?”大邱继续问,潇洒回答“如果二爷这一步走错那就输了”,这特么多点题啊。好了,这就在说明他们明争暗斗的很久了;然后,在三叔葬礼上看得出来从暗斗开始转成了明斗吧,万二爷为了跟大邱调人(用来嫁祸,同时也想让大邱连带),假装诚意的跟大邱解释,说三叔的死是忠南帮搞的,但大邱自然也不信,于是也假装的同意安排倒霉鬼三兄弟去万二爷指定的地方,答应帮万二爷带人(实际是让倒霉鬼三兄弟去当卧底,看看你万二爷到底在搞啥,所以潇洒不是在车里质疑过——万二爷难道看不出来大邱派我们过去是卧底吗,这里其实就在证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陷阱),然后发生了啥,大家已经知道了,是去走入万二爷设定的圈套,是去背锅啊。为啥指定他们三,因为他们三是大邱的人,然后凌驾于老沈之上因收债立了功,有名嘛,很好找借口。

    4,为啥杀白兰?

    我是这样看的:1,白兰跟着二爷的,小秋绑架案的时候,白兰已经成长成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二把手,所以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她的参与(比如 收保护费 ,收到林董那边她肯定晓得的啊,甚至参与指挥都很合理,再比如 与大邱阵营对立 ,三叔葬礼看得出来撒,还比如 她已经杀过很多人了的,只是导演描写得不多而已,为啥这么说:记得她跟越狱后的潇洒怎么说的吗“你妈妈在老家很好....我还说要杀她”,看看这语气,她就是黑道,杀个人轻松松,还指挥过阿鬼杀大邱,心已经是黑透了的,但这就是她的处境没办法),所有大场面,她都在的,她还说“二爷信任我,经常给我出难题考验我”,朋友们,二爷什么人啊,她白兰不坏,他二爷能爱?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她是二爷旗下的头领,本来就脱离不了关系。2,小秋策划的核心就是找到所有人的软肋——和潇洒相爱的白兰是潇洒的软肋,天佑是阿全的软肋,福星是阿鬼的软肋,企业和儿子是林董的软肋。没直接害死小秋爸爸的人,只是利用,直接害死的或参与害死的人,比如白兰,不仅仅是利用,还必须死。3,为何轮奸是吧,首先是因为恨,当我恨一个人的时候,ta直接死去太便宜了(二爷是男人没办法再怎么凌辱,但你白兰是女人,轮奸就是我恨死你的方法)。其次是为了报复,报复潇洒,我让你的软肋疼到骨子里,你才会明白我对你潇洒的恨意有多深,让你痛苦我才爽。

    5,老夏干嘛越狱后就穿个军装,拍个照又回去了?

    这是最感动我的一条线,真的。

    丁姐老公也就是老夏,在人生最得意、最年轻的时候,以一个退役少将的身份,因妻外遇怀了私生子之怒,捶死了情敌,被判了35年(民国73-108年),所有美好的人生已经逝去了,所以他并不怕死,他其实想死的,并且我认为他也不是因心肌梗塞而死,下面会描述。

    老夏是少将,善用数理化(植物麻醉、纸上化学作图等),我想大部分新囚犯都想越狱重新回到社会的,老夏本来也不例外的,我干嘛用"本"这个字,下面会回应。老夏这个老人吧,对自己的一生心有不甘,但同时又完全看透,不甘的是:身为少将,却陷入牢狱,身份尊贵,却被妻绿,文化涵养极高,却尊严丢尽,心中有爱,却爱而未得,他一生的所有纬度全丢了(这一段的BGM用的是似是故人来,而且此时镜头切到了丁姐,已经犯了痴呆,不记得大部份人了,连阿全几岁都忘记了,这里真的很好哭);而看透的是:生命也就如此,虚度了就没了,人啊,当你30岁时还充满希望,40岁仍在挣扎,50岁却开始认命,60岁已不惧死亡,70岁已能笑着死去,为何突然提年龄,因为老夏发现通道时已经入狱20+年了(73年入狱,90年下水道才开始废弃的),此时他已经50岁了,而他逃狱成功时,已经民国108年了,他已经70岁了,也就是说,他策划、试验到逃狱,花了20年...看看这漫长的时间啊,他用曼陀罗卷烟麻醉狱警时,跟狱警缓缓的道出真相的样子历历在目,花了很多年、试了很多种植物,以及栽种了曼陀罗….,但回到家只写了首诗,穿了军服,拍了照,这时BGM的词写道“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哇,太好哭了。说这么多,我想表达的就是,老夏如果在40岁逃狱成功,他当然不会去穿个军装拍个照就完了,但此时他已经70岁了,他穿军装是为了在死之前,完成他人生的一次纪念,他老了,即使出狱也回不去了,他早就失去了人生,他把军装穿回了监狱,他面带笑容,你们看啊,这就是我曾经的人生啊,本可风光无恨啊,但他释怀了,拍照只是想给自己和后人留一个有尊严的形象,这其实是一个年迈的老头对人生最后的倔强啊。最终,死在快出狱的前三天,心肌梗塞?我认为不是,这位老者本来就准备死在牢里的,并且有预谋的选择在快出狱前结束,我判断是他通过植物自杀的(推断来源一:狱友都在议论纷纷说“老夏身体这么好,怎么会?” 推断来源二:阿全也说“心肌梗塞?我特么就从来没听他提过”。所以这就表示死因有不为所知的原因。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细心的看,你们可以看到老夏和阿全画面的正在不停的对切,我认为这也是导演对阿全人生的一次思考和反射,不就是一个暖心老爸对儿子人生的一次温暖指引么,阿全不就正走在曾经老爸也走过的人生路口上么。此时我突然觉得大陆翻译的罪梦者,很符合情理,而台版的摆渡涵义也一样准确。

    (先粗略的写到这里,空了再来更新)。

    【详细】
    106307997
  • 雪海梅乡
    2020/9/7 21:22:38
    活着唱着
    《唱着活着》在意境和手法上跟陈凯歌早年的《百花深处》有点像,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但王楠赋予了它更多的魔幻色彩。在主题上与《百鸟朝凤》类似,都表现了传统文化(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阵痛与怀旧。我认为,这部电影有几个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电影的亮点: 第一,突显了老年人...  (展开)
    《唱着活着》在意境和手法上跟陈凯歌早年的《百花深处》有点像,都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但王楠赋予了它更多的魔幻色彩。在主题上与《百鸟朝凤》类似,都表现了传统文化(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阵痛与怀旧。我认为,这部电影有几个不同于其他同类型电影的亮点: 第一,突显了老年人...  (展开)
    【详细】
    12855215
  • 妙介子
    2022/10/23 17:10:55
    敢与天地合——《故乡:塞勒姆堡第3季》
    今天聊聊美剧《故乡:塞勒姆堡第3季》。 片名Motherland: Fort Salem Season 3 (2022),别名祖国 / 女巫前线 / 魔女前线。 《故乡:塞勒姆堡第3季》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第二季顺利解决狂热者的问题,这一季以解决反女巫人类组织卡马里拉(Camarilla)为重点,顺便完成全剧收尾...
    今天聊聊美剧《故乡:塞勒姆堡第3季》。 片名Motherland: Fort Salem Season 3 (2022),别名祖国 / 女巫前线 / 魔女前线。 《故乡:塞勒姆堡第3季》是整个系列的完结篇,第二季顺利解决狂热者的问题,这一季以解决反女巫人类组织卡马里拉(Camarilla)为重点,顺便完成全剧收尾...  (展开)
    【详细】
    14726243
  • ahuanv
    2010/3/12 16:10:50
    民国时期表现底层群像的触目之作
    没有什么能力分析。感受是,这里面的下层人的生活状态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底层的骚乱,和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前景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有着底层的肮脏、龌龊、美好,和真正的革命性。这个在1949年之后的电影里再也看不到了。
    还有一点,就是电影里面呈现的下层的群像,没有建国后的单一明确的指向性和秩序感,却给人以震撼,参差、丰厚,里面有一股活跃的力量在动。这个电影让我想起蒋兆和的《流民图》。民国的艺术创作
    没有什么能力分析。感受是,这里面的下层人的生活状态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底层的骚乱,和他们自己对自己生活前景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有着底层的肮脏、龌龊、美好,和真正的革命性。这个在1949年之后的电影里再也看不到了。
    还有一点,就是电影里面呈现的下层的群像,没有建国后的单一明确的指向性和秩序感,却给人以震撼,参差、丰厚,里面有一股活跃的力量在动。这个电影让我想起蒋兆和的《流民图》。民国的艺术创作对于下层人民阶层的表现,蕴含着丰厚的内容和活的力量,这个在建国后没有了。比较去年十月中国美术馆看到的主旋律表达的系列绘画作品,感触很深。
     之前还看过黄佐临的《腐蚀》。里面谈人的内心的变化,触及到内心的深处的欲望,深切的同情,和道德、政治信仰、社会制度、条件与人的血肉关联,真是触目!

    黄佐临谈戏剧的一本书里面,提到创作《夜店》的过程:对于他们这样的知识分子群体来说,表现下层生活很困难,因为难以深入下层的生活——他们又着如此强的生命力,以至难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大意),并且,黄佐临为这些龌龊的下层生活的”残红碎绿“所打动。

    下面贴一个罗莎?卢森堡论俄国近代文艺创作的论文,其中提到高尔基的《夜店》。非常深刻。



    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译序 *

    罗莎?卢森堡
    (1918年7月)



      柯罗连科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由三种民族组成的灵魂终于找到了一个祖国,而首先俄国文学就成了这个祖国。” [1] 对柯罗连科来说,文学是祖国、故土、民族,而他本人就是使文学增添光彩的人物;文学,就其历史而论,是一种独特的现象。

      从中世纪到近代,到十八世纪的最后三分之一这几百年中间,俄国土地上笼罩着黑暗的夜、墓地一般的寂静、野蛮暴行。没有洗炼的文学语言,没有自己的诗歌格律,没有科学文献,没有书籍的买卖,没有图书馆,没有刊物,没有精神生活的中心。文艺复兴这股流经欧洲一切国家的暖流,像变魔术一样成长起来的、世界文学的繁盛的花园,宗教改革的震撼人心的暴风雨,十八世纪哲学的炽热灼人的气息──这一切都没有触及俄国。

      在沙皇的帝国里还没有必要的机构可以接受西方文化的光辉,没有西方文化的种子能借以生长的精神的黑土。当时的少量文献就其鄙陋和怪诞而论,使人们联想到今天所罗门群岛或新赫布里底群岛的艺术作品。 [2] 看来,在这些作品和西方艺术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密切的亲属关系,不存在任何内部联系。

      而后来简直是发生了奇迹。在十八世纪末那想发起独特的本国文化运动的试图还有些胆怯,但在这之后拿破仑发动的那些战争,就像闪电一样,在沙皇的帝国燃点起了民族的自我意识,而准备了这种意识的觉醒的,则是俄国的最深的屈辱和随之而来的反拿破仑联盟的胜利。胜利为年轻的俄国知识分子指出了通向西方、通向巴黎、通向欧洲文化的心脏的道路,它使俄国同新世界发生了接触。

      俄国文学就仿佛是在一个夜晚繁荣起来的。就好像全副武装,披戴着光闪闪甲胄的密涅瓦从朱庇特的脑袋中跳出来一样,在俄国产生了它自己的民族的艺术形式、语言,这种语言把意大利语的优美音调、英语的刚健、德语的崇高和深沉结合在一起;同样还涌现出大量才华横溢、既有思想又有感情的天才人物。

      漫长的黑夜,墓地般的寂静是假象,是虚幻的。从西方射来的光线好像被遮住了,它只是作为一股潜在的力量而发生作用。文化的种子仿佛只是在地下等待适当的时机以便发芽。突然出现的俄国文学成了欧洲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它的血管里流着的是但丁、拉伯雷、莎士比亚、拜伦、莱辛、歌德的血液。俄国文学因狮子般的一跃而弥补了长达千年的落后,并且以平等的身分进入了世界文学的家庭。

      俄国文学史上的这一节奏是令人惊异的。这一节奏和俄国现代政治发展之间惊人的相似足以使许多高明的学究们目瞪口呆。

      这一如此迅速繁荣起来的俄国文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是从反对现存制度,从斗争精神中产生出来的。在整个十九世纪中间,它的这一特点一直是明显的。然而正是这一特点,才说明了它的思想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它的艺术形式完美与独特,特别是它那创造性的和能动的社会力量。

      在沙皇政府的统治之下,俄国文学变成了社会生活中的这样一支力量,任何其他国家、任何时代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文学。

      整整一个世纪,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人民群众的物质力量取代了它,直到语言变成了血肉。

      正是文艺在世界文化中为这半亚细亚的专制国家争得了一席地位,打穿了专制政府建立起来的长城,并且在俄国和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以便到那里不仅作取得者而且作给予者,不仅作学生而且作先生。只举出三个名字就够了:托尔斯泰、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

      柯罗连科在回忆录中把自己的父亲──俄国农奴制时期的官吏──描写成那一代正直人物的心理的典型代表。老柯罗连科认为自己对他个人的行动负责。对社会上的不公道的令人不安的责任感同他是不相干的。 [3] “上帝、沙皇和法律”对他来说是不应加以批评的概念。作为一位县法官,他认为自己的天职只是用自己古板的良心执行法律。“法律可能是坏的,这又得要沙皇对上帝负责──他这个法官既不对此负责,也不能对某次高天上打雷杀死无辜的婴儿这件事负责……” [4]

      整个社会制度俄国四十和五十年代的一代人看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和不可动摇的东西。属于这一阶层的那些不能进行抵抗的人们只能在上司的鞭子下弯腰曲背,好像在飓风的袭击下弯下腰指望和等待这一灾难过去似的。柯罗连科说:“是的,这是一种完整的看法,一种始终平静的良心。他们的内心原则并不因分析而动摇,而当时的正直的人们并不知道由于认识到个人对于‘整个社会制度’的责任而会感到深刻的思想上的混乱。” [5] 只有这样的世界观才能因“神意”而成为专制制度的真正基础,而且只要这一世界观完全未被触动,专制权力就还是强有力的。

      如果把柯罗连科所指出的这种心理看成是俄国特有的,或者只是同农奴制时期相联系的,那就错了。

      不受令人痛苦的自我分析和内心斗争影响的社会情绪,把“顺从神意的依附”看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并且把历史命运认成是上天赐予的某种东西──因此人就可以不负责任,就好像可以对雷电有时击中无辜的小孩不负责任一样──这种情绪可以同极其多样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平共处。就是在现代的条件下,这种情绪还是不难遇到的,而在整个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社会的心理特别具有这样的特点。

      在俄国广大知识分子阶层中间,这种“凝然不动的良心上的平静”早在六十年代就开始受到了干扰。柯罗连科几乎是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俄国社会的这一思想上的转折,而且他还指出,正是他的一代克服了“农奴制的”心理并感受到了新的时代风气,而这一风气的主调就是“对于社会责任的痛心的,折磨人然而是创造性的认识。” [6]

      俄国文学的功绩恰恰在于,它在俄国社会中唤醒了这种崇高的公民感,摧毁了专制制度最深刻的心理根源。从它产生的时候起,从十九世纪初起,它从没有放弃过社会责任,从没有忘记过痛心的、折磨人的社会批判精神。

      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像俄国那样触目地使人看到文学的杰出代表所遭到的未能尽其天年的悲惨命运。他们有几十人都还是在盛年,几乎还是二十五岁到二十七岁的青年时就死去了,或者刚刚度过了自己最大限度的四十岁,由于上了绞刑台、由于公开自杀或在决斗掩盖下的自杀,由于疯狂,由于过早耗尽自己的精力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一八二六年一月作为十二月党人起义的领袖而被处死的雷列也夫这位崇高的自由歌手就是这样死去的。天才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决斗的两个牺牲者──所有他们身边正当盛年的天才就是这样死去的。俄国文学批评的奠基人和黑格尔哲学的信徒别林斯基是这样死去的,杜勃罗留波夫也是这样死去的。还有出色的、温柔的诗人柯尔佐夫,他的诗歌恰如野生的园中花卉在俄国人民诗歌中受到广泛的认许。还有俄国喜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和他的更加伟大的后继者果戈理。就在不久之前,两位杰出的小说家迦尔洵和契诃夫也是这样死去的。其余的人们几十年中间在监狱里,在苦役中,在流放中受到折磨,而在他们中间就有俄国新闻文学的奠基人诺维科夫,十二月党人的领袖别斯图热夫,俄多耶夫斯基公爵,亚力山大?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舍夫琴柯,柯罗连科。

      屠格涅夫顺便指出说,他在柏林附近某地方第一次全神贯注地欣赏了云雀的歌声。他偶然讲出这句话在我看来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的。云雀在俄国唱得并不比德国差。庞大的俄罗斯帝国拥有如此大量和多种多样的自然美,以致敏感的诗人每走一步都能有机会尽情地欣赏它们。然而正是社会条件的令人痛苦的混乱,由于社会和政治制度的骇人听闻的缺点而经常压在人们心头之上的责任感使屠格涅夫在自己的祖国无法安安静静地享受自然之美。要想摆脱这种感情是不可能的。这种感情刺痛人们的灵魂,一直进入灵魂深处,因此它使一时一刻也不能完全忘记。只有在国外,把有关祖国土地上的成千上万使人压抑的回忆抛在后面,并且接触到一种陌生的制度(这种制度自始以来就天真地以其表面的完美和物质文明使俄国人肃然起敬),俄国作家这时才能无忧无虑、全神贯注地去享受自然界的美。

      不言而喻,如果以此为理由把俄国文学想象成一种倾向性十分强烈的艺术,或者想象成号召进行争取自由的战斗的震耳欲聋的喇叭声,或者想象成只是对一些“穷人”的描述,那就大错特错了。把所有俄国作家都看成是革命者,甚至在最坏的场合也看成是进步的人物,那也是不正确的。

      “反动分子”或“进步分子”之类的套语,它们本身在艺术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特别在他后来作品中,是一个十分露骨的反动人物,是一个憎恨社会主义者的、虔诚的神秘主义者。他笔下的俄国革命者的形象是经过恶意歪曲的形象。无论如何,在托尔斯泰的神秘主义的说教中,也可以看到各种反动倾向的反照。然而他们两个人还是用自己的著作震撼、提高并从内心中解脱了我们。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决不是反动的,是因为主宰他们的思想和感情的不是社会、残酷心肠、等级利己主义和对现存制度的依恋,相反的,却是善良的心、对人类的爱和对社会上的不公正事物的最深厚的责任感。恰恰是反动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艺术中表现为“被欺凌与被侮辱的人们”的保卫者,他有一本书用的就是这个名字。而只有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达到的结论,只有他们指望找到以走出社会迷宫的那个办法,才把他们引到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的错误道路上去。但是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他所提出的祖传策是次要的事情: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艺术的源泉,他的生气勃勃的灵魂,而不是他有意识为自己提出的目的。

      在俄国文学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流派(诚然,这是不那么重要的一个流派),这个流派宣扬的理想比起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些深刻的、世界性的思想来要显得朴素一些:物质文明、现代进步、求实精神。属于这一流派的最有才华的代表人物,在老一辈中有冈察洛夫,在新的一辈中有契诃夫。契诃夫过去由于反对托尔斯泰的禁欲主义的说教而说过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在电和蒸汽中较之在抑制性欲和素食中有更多对人类的爱。然而,毫无疑问,俄国的这种稍微平淡的、“纯文化的”流派同法国或德国的“中庸”文学是有所区别的;它并不散发令人讨厌的鄙俗平庸的气味,而是像青年那样有着对文化、对保卫人类尊严和对主动精神的热情愿望。特别冈察洛夫在他的《奥勃洛摩夫》中把一个消极人物写得如此高妙,以致这个人物在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系列伟大文学形象中争得了一席地位。

      最后,在俄国文学里也有颓废派的代表人物。属于这一流派的应当举出高尔基一辈中最杰出天才人物中的一位:列欧尼德?安德列耶夫。他的作品引起人们的恐怖、散发着死尸的臭味,而任何生的意志都会由于它的这种腐朽气息而枯萎下去。然而俄国颓废派的根源和本质同波德莱尔 [7] 或邓南遮 [8] 的作品的根源是截然相反的。作为这些艺术家的艺术的基础的,只是对现代文明的厌倦,是形式上极为精美但本质上十分简陋的一种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在一般的生存中再也找不到满足,因而就去求助于有毒的刺激手段。安德烈耶夫则是由于精神受到沉闷的社会环境的压迫,为苦难所征服,所以他才感到绝望。

      也和俄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家一样,安德烈耶夫深刻体验过人类的一切痛苦。他经历过日俄战争,第一次革命时期,一九〇七至一九一一年的反革命恐怖,并且通过诸如《红色的笑》、《七个绞刑犯的故事》以及其它许多作品这样一些动人心魄的画面描绘过它们。现在他就和自己的“叶列亚札尔”那样,此人从冥国回来之后,不能再克服坟墓的气息,而在活人中间游荡,就像是“被死亡啃掉了一半的东西”。这种颓废派作风的源泉是典型俄国的:这就是过多的社会同情,在这种同情的影响下,个人失掉了反抗和积极活动的能力。

      俄国文学的特点和艺术上的伟大恰恰就决定于这种社会同情。只有本身被吸引和被震撼的人都能吸引和震撼别人。

      天才和都能在每一个别情况下毫无疑问都是“神之所赐”。但甚至最伟大的才能也还还足以发生深刻的作用。谁又能否论蒙提神甫 [9] 的才能甚至天才呢,然而这个人用但丁式的三韵句诗歌颂过罗马民众杀死法国革命的使节这件事,歌颂过法国革命本身的胜利,歌颂过奥地利人,歌颂过执政内阁,又歌颂过暴烈的苏沃洛夫(在意大利人被俄国人打败时)──后来又歌颂过拿破仑,还歌颂过弗兰茨皇帝,一句话,他每次都用夜莺般的歌声取悦于每一个胜利者。散文的创立者圣伯甫 [10] 的巨大才能有谁能否认呢?然而他就用那出色的笔杆子几乎依次为法国的所有政党服务过:今天把昨天顶礼膜拜的东西烧个精光──或者相反。

      为了发生深刻的作用,为了对社会进行真正的教育,需要的是比才能更多的东西,需要的是建立在完整和广阔的世界观像花岗石那样坚固的基座之上的诗人的人格、性格、个性。只有世界观才能使人们对俄国文学的社会良心有最细微的感受,才能大大提高它对各种性格、典型和社会阶层的心理的理解能力,只有世界才能产生忐忑不安到病态程度的同情,而这种同情就用令人目不暇接的绚烂色彩来描绘俄国文学的形象;也正是世界观鼓舞着俄国文学不倦地探索和紧张地思考社会之谜;还使它有能力用艺术家的眼光从其全面的广度和内部复杂性来把握社会制度,并通过强有力的创作把它表达出来。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人在杀人和犯罪。“理发师的徒弟X杀死并劫掠了食利者Y。法院判处他死刑。”我们每个人在早晨报纸的《帝国各地》栏中遇到这种两三行的短讯时,只是无动于衷地看过去,就赶忙去看跑马场的最新新闻或者最近一周新的上演剧目去了。除了刑警、检察官和统计学家之外,有谁对杀人案感兴趣呢?充其量只有侦探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作者罢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由于如下的事实连灵魂深处也受到了震动:人可以把人杀死,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文明的”环境里,在我们和平的民宅的墙后面,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如同哈姆雷特在得知自己母亲的罪行之后而认识到人类的一切联系都被破坏了,世界已脱离了它的轨道那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人杀人这件事上看到了意味着“时代的联系崩溃了”的罪行。陀思妥耶夫斯基得不到宁静,他感到要对这一罪行负责的重担压在他以及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他必须了解凶手的灵魂、他的苦难,并且探索他的痛苦直到内心最隐秘的处所。他认识了所有这些痛苦,他被这样一个可怕的发现震动了:杀人犯自己正是社会的最不幸的牺牲者。于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敲起了警钟,他把我们从文明的利己主义者的那种麻木不仁的状态中唤醒,他不允许我们把杀人犯交给刑警、检察官、刽子手或者监狱,从而推卸了自己的责任。陀思妥耶夫斯基迫使我们体验杀人犯的一切痛苦,最后则抛弃我们这些狼狈不堪的人。谁要是体验一下他的“拉斯科尔尼科夫”,体验一下米奇?卡拉玛佐夫杀死父亲那一夜对他的审讯,谁要是体验一下他的《死囚手记》,那他就再也不能像蜗牛一样地躲在庸人习气和自我满足的利己主义的外壳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针对资产阶级社会所进行的最严厉的揭露:真正的杀人犯,人类灵魂的扼杀者──这就是你!

      任何人都不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由于对个别人所犯的罪行而向社会进行如此残酷无情的报复,并且对这个社会进行如此独出心裁的拷问──这是他的特殊才能。然而俄国文学的所有其他精神领袖却把杀人的行为看成是对现存制度的一种指控,看成是对杀人犯这个人所犯的罪行,而我们所有人和每一个别人都对这一罪行负有责任。正因如此,所有最大的天才,正好像中了邪一样,一再地回到“最严重的”刑事犯罪这一题目上来,以便在通过最伟大的文艺作品向我们揭示它之后,使我们不能再保持无所用心的宁静。托尔斯泰在《黑暗的势力》和《复活》里,高尔基在《夜店》和中篇小说《三人》里,柯罗连科在短篇小说《森林在呼啸》和他那绝妙的西伯利亚的《杀人犯》里都产生了这样的作用。

      卖淫和结核病一样,它并不是俄国特有的现象;这无宁说是社会生活中最富于国际性的一种制度。然而,尽管卖淫在现代社会中起有巨大的作用,但是作为通行的但只是有条件被承认的制度来说,它也没有正式被算作是现存制度的自然产物,而被看成是在它的墙壁后面的垃圾那样的东西。

      俄国文学不用闺房小说的色情笔调或者哀艳感伤的警世作品的笔调描写妓女。它也不把她描写成神秘的野兽──“土地的精灵”。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学像《卡拉玛佐夫兄弟》或托尔斯泰的《复活》那样,对大场面的狂乱行为进行如此切实的赤裸裸的描述。虽然如此,俄国的艺术家却认为妓女不是“堕落者”,而是人,这个人的灵魂、苦难和内心斗争要求他、艺术家的最深厚的同情。他使妓女高尚化,由于社会强加到她身上的暴力而对她作出了补偿;在为男子的心而进行的争论中,他使她成为那些表现为最纯洁和温柔的女性形象的女主人公们的竞争者;他把玫瑰花冠戴到她的头上,并且像玛哈提对待芭雅德拉那样 [11] ,把她从淫乱的炼狱和精神的苦难中提升到道德的纯洁和妇女英雄主义的高度。

      但是特别注意社会问题的俄国文学不仅是对在日常生活的灰色背景上看来特别刺目的那些可怕的现象,而且对这一生活本身,对具有自身苦难的平常人,都感到深厚的兴趣。柯罗连科在他的一篇短篇小说里说:“人的幸福,正直的人的幸福给予灵魂以有医疗效果和使人高尚的某种东西。我总是在想,你是不是知道,人们在本质上必须是幸福的。”在另一篇题名为《奇谈怪论》的短篇小说里,他要一个生下来就没有手的残废人说了如下的话:“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幸福的,就如同鸟生下来就是为了飞一样。”一个不幸的残废人说出这样的话,不用说,听起来好像是奇谈怪论。然而对于千百万的人们来说,使人的“使命是幸福”这样一种说法成为奇谈怪论的,并不是偶然的生理上的缺陷,而是社会条件。

      柯罗连科这段话从本质上说包含着社会卫生学的一个重要的规则:幸福能使们在精神上变得健康而纯洁,它就好像大海上的阳光一样,能最有效地使海水消毒。这段话的含意还在于,在畸形的社会条件下──建立在社会不平等之上的一切条件就其本质而论都是畸形的──极其多种多样的精神上的罪恶必然会变成大量的现象。压迫、专横、不公正、贫困、依附和导致片面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既然都是经常不断起作用的力量,它们便按照确定的精神形成人们的道德,而且是在两个极端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暴君和懒汉、学究和小丑──他们同样都是本身条件产物和牺牲品。

      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冈察洛夫、萨尔蒂柯夫、乌斯宾斯基、契诃夫和其他俄国作家带着巴尔扎克那样的气势所描写的,正是这些特殊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这是在一般社会条件下影响人类精神错误发展的后果。托尔斯泰在《伊凡?伊里奇之死》中所描述的一个最普通和平常的人物的微不足道的悲剧,成了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一部著作。

      对于那些没有固定职业、不能坚持进行劳动、不知道是过寄生生活好、还是定期地触犯刑律好的小骗子们,俄国文学一向有特殊的兴趣。对于资产社会的渣滓之类(西方社会写上简单几个词就打发走了这类人:“乞丐、小贩和乐师禁止入内”),一句话,就是对于柯罗连科这部作品 [12] 中的退休官吏波普科夫这样一类人物,俄国文学一向有浓厚的艺术兴趣,并且为他们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屠格涅夫、乌斯宾斯基、柯罗连科、高尔基怀着狄更斯的热情,但是没有他那种资产阶级的温和的感伤情绪,换句话说,就是怀着现实主义者宽大气度,把所有这些“遭难的人”,也正是罪犯和妓女,作为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加到人类社会里去。而且,毫无疑问,正是由于心胸和思想的宽阔,这些作家才创作出了具有最伟大艺术价值的作品。

      童年的世界在俄国文学中是以特殊的温柔和同情加以描述的。例如,在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里,在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里,在柯罗连科的短篇小说《在邪恶的社会》和《夜间》里,在高尔基的《三人》里,情况都是这样。

      左拉写过一部叫《Page d’amour》(《爱情的一页》)的小说,是儒贡-玛卡尔的故事的一部分。这部小说的中心情节是以引人入胜的力量加以描述的、一个弃婴的精神悲剧。但是,在驼部小说里,一个生来就多病的、神经过敏的女孩子,在心中又受到母亲的既温柔多情,又利己主义的溺爱的致命影响,于是这朵刚刚绽开的花蕾就枯萎了,结果她在左拉的实验小说的理论中只成了一个“论据”,成了一个用来证实遗传论题的木头模特儿。

      对于俄国人来说,婴儿和他的心理在艺术方面是独立和有充分价值的关心对象。他和成年人一样,也同样是人的个性,只是更加接近自然,没有受到糟蹋,而特别是在社会条件的影响面前更没有自卫的能力。如果有谁“把这些孩子当中的哪怕一个引诱坏,也把石臼吊在他的脖子上”等等。但是现代社会勾引了千百万“这样的孩子”,从他们那里盗走了在人们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东西里面最珍贵和不可代替的东西──幸福的、无忧无虑的、和谐的童年。

      俄国作家的心对有着痛苦和欢乐的童年世界是特别亲切的,因为他们认为孩子们乃是社会环境的牺牲品。在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没有成年人在同孩子打交道时照例认为应当有的那种虚伪的、做作的调子。相反的,他们在谈到儿童时,是用同志的那种真诚和严肃的语调,没有成年人那种没有道理的居高临下的高傲目光,而勿宁说,在沉睡在每个孩子心灵里的、没有受到玷污的人性面前甚至怀着内心的颤动和虔敬,就好像准备走上在每个孩子面前展现的、苦难的生活道路似的。

      讽刺作品在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是文明民族精神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德国和英国是欧洲文学的两极。为了把一条线从胡顿 [13] 引到海涅,就不得不把格里美尔斯豪森 [14] 也算到讽刺作家里面去,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这样认为。然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把这些作家分离开来的时期仍然呈现一幅持续有三个世纪之久的可怕的衰落景象。从具有生气勃勃天性的天才幻想家菲莎尔特 [15] (在他的天性里,人们可以明显感到文艺复兴的气息)到巴洛科式冷静的莫歇罗什 [16] ;又从仍然大胆揪住这个世界的强者的胡子的莫歇罗什到庸俗的小人物拉比涅尔 [17] ──这是怎样的衰落啊!对于那些敢于以可笑的方式表现王公、僧侣和“高等阶层”的人们的“狂妄无理”表示愤慨的拉比涅尔⑾,当时作为德国的诚实的讽刺作家当然首先要学习做一个“忠诚的顺民”──单是通过这一点他就证明,德国的讽刺作品完蛋了。在三月革命以后的文学中,高风格的讽刺作品几乎完全不存在了。

      在英国,自从大革命以来而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初,讽刺文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英国文学不仅产生了许多这样的讽刺大师如曼德维尔 [18] 、斯威夫特、斯特恩 [19] 、菲利浦?佛兰西斯爵士 [20] 、拜伦、狄更斯等人──在这灿烂的群星当中,首位当然属于莎士比亚,因为他创造了福斯塔夫这个人物──讽刺文学在这里从精神贵族的特权变成了公共的财产;可以说,它成了全国的财富。从这个时候起,它就如同在文艺作品中那样,在政治性的小册子、抨击文、议会演说、报刊文章里大放异采。它和面包、空气一样,成了英国人不可缺少的东西,因此,例如,在一个名叫克罗克尔的人给有教养的女孩子写的短篇小说里,就可以找到对于英国贵族的辛辣的描述,就好像我们在肖伯纳、王尔德或高尔斯华绥的作品所看到的情况那样。

      人们往往把讽刺作品的这种繁荣同英国长时期以来的政治自由联系在一起,并用它来解释这种繁荣。但是在这方面可以同英国文学并列的俄国文学却证明,讽刺文学的繁荣与其说取决于国家制度,勿宁说取决于文学精神;与其说取决于各种规定,勿宁说取决于社会领导阶层的思想动向。

      自从俄国产生了现代文学以来,讽刺文学就在它的一切部门中占着统治地位,并在每一部门中都能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普希金的叙事诗《叶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小说和警句诗、克雷洛夫的寓言、奥斯特罗夫斯基和果戈理的喜剧、涅克拉索夫的诗──他的讽刺史诗《在俄国谁能快乐而自由》,甚至在笨拙的德语译本中也能使人从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一种十分清新和丰富多采的印象──所有这些,每一作品又在各自的部门,都是完美的创作。

      俄国的讽刺文学中还出现了像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这样的天才人物,他发明了完全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创造了他自己一种无法翻译的语言,用以猛烈地抨击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并且对社会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样,俄国文学就把崇高的道德激情同对于人类所有各种感情的艺术理解结合起来了。俄国文学在沙皇政府统治下的贫困的国土上、在巨大的监狱里创造了自己的精神自由和最丰富文化的王国,在这里人们可以呼吸并且参预文明世界的利益和思想动向。这就是为什么它可以变成一股社会力量,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新人而成为优秀人物(像柯罗连科这样的人物)的真正祖国。


      柯罗连科是一位道地的有诗人气质的人物。他的摇篮被包在一层迷信的浓雾里。不过不是现代大城市中颓废的,腐蚀人们灵魂的那种迷信(例如,在柏林,就像瘟疫似地流行着这样一些迷信,诸如招魂术,用扑克牌算命,祈祷保佑健康等等),而是民歌中的那种天真的迷信,它就像是乌克兰草原上吹起的自由的风,像那里长得像人一样高的青草中间的亿万朵鸢尾草、千叶蓍草和鼠尾草的野花那样洁净而芬芳。

      从柯罗连科有关他老家以及关于下房和孩子住房的那种神秘气氛的短篇小说,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作家的摇篮离开果戈理的中了魔法的国土(在这里住家神,巫婆和出现在圣诞夜的异教幽灵)是极为相近的。

      而且就是哈尔内?路格 [21] 也引起人们关于果戈理笔下的世界,关于米尔戈罗德的居民伊凡?伊凡诺维奇和伊凡?尼奇弗罗维奇的生动回忆。确实,波兰传统的鲜明回响也加到这种回忆里面来,因为沃伦离开立陶宛不远,而那里正是波兰旧贵族和他们的不朽歌手亚当?密茨凯维支的故乡。

      柯罗连科就其出身而论,同时是波兰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早在童年,他就不得不忍受三种民族主义的压迫,而每一种民族主义都要求他“憎恨和迫害某个人”。然而就在那时,所有这三种进攻都在这男孩子的健全的人性面前被粉碎了。

      笼罩在他身边的波兰传统在他看来只不过是在历史上被征服的过去的最后一息罢了。乌克兰的民族主义是矫揉造作的纨绔习气和反动的浪漫情调的混合物,同他的直率性格是格格不入的。目的在于使被压迫的波兰人和乌克兰的合并派俄罗斯化的官方政策的粗暴方法,预告了俄国的沙文主义,而柯罗连科这样一个温情的孩子对于这样的预告是特别敏感的。这个孩子本能地接近弱者和被压迫者,而不是强者和胜利者。人道主义使他摆脱了以他的故乡沃伦为场地的三个民族的斗争。

      失掉了父亲并从此只能依靠自己的十七岁的柯罗连科到彼得堡去,以便投身于大学生活和政治热情的漩涡。在工艺专科学校学习三年之后,他进了莫斯科农业学院。但是两年过后,他未来的计划,就如同他许多同年人的计划一样,给“最高当局”一笔勾销了。由于参加大学生的示威游行并为之辩护,柯罗连科被逮捕,被学院开除并被流放到俄国欧洲部分北部的沃洛哥德省,后来又被遣送到喀琅施塔得去居住,由警察加以监管。

      几年之后,他回到了彼得堡重新安排生活。他在这里学习做皮靴,以便按照自己的理想接近劳动人民,同时促使他自己人格的多方面发展,但是一八七九年他再次被捕,这次他被流放到更远的东北地区,即维亚特卡省最荒僻的角落。

      由于自己的勇气,柯罗连科对这次流放也经受住了。他尽力设法在新的流放地安顿下来,努力从事不久前学到的手艺以维持生活。然而他注定不能长期过安定的生活。突然间,并无任何明显的原因,他又被解往西伯利亚西部,又从那里解往彼尔姆,而从彼尔姆又到西伯利亚东部极远的地方。甚至在这里他的游荡也没有停下来。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后,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于一八八一年继位。这时在铁路管理局工作的柯罗连科和其他职员一道照例要向新政府宣誓。但这样做还不够。作为政治流放者,柯罗连科还必须个别宣誓。他和其他的流放者都拒绝了这一要求,为此又被流放到雅库茨克省冰天雪地的边远地区。

      毫无疑问,拒绝宣誓是一种“徒劳的示威”,而柯罗连科也完全不指望这一行动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仅仅是由于在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某个地方、在北极圈附近,有某个流放者向或是不向沙皇政府怀着顺民的感情宣誓,现存制度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不可能产生任何可以直接感觉到的政治后果。然而,在沙皇俄国,却存在着进行这种“徒劳的示威”的习惯。不过,也不只是在俄国一个国家。难道伽利略?伽利莱的顽强的“Eppur si muove”(意大利语:可它还是在转动)不同样是这样一种除了宗教裁判所对被监狱和拷打所折磨的人进行的报复之外,不会有任何其他政治后果的“徒劳的示威”么?然而,对于成千上万对哥白尼的学说只有极模糊概念的人们来说,伽利略的名字是永远同这一出色的表示联系在一起的,甚至这件事实际并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也变得无关紧要了。正是人们喜欢用来装点自己的英雄的那些传说,证明在我们的一般精神生活当中,这类“徒劳的示威”是何等地必要,尽管这种示威得不到实际的好处。

      柯罗连科不得不为他之拒绝宣誓付出四年的代价,这期间他悲惨地生活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中间,勒拿河支流阿尔丹河的沿岸半野蛮牧民的简陋窝棚里,那里冬天的温度零下四十到四十五度。但这一切贫困、孤独、草原上阴郁的景色,凄惨的环境,脱离文明世界——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使这个流放者的欢乐性格变得忧郁并摧毁他的坚定思想。他关心困苦的雅库特人,积极参加他们的一切工作,热情牧放牲畜,割草,挤奶,冬天则为当地人缝制靴子,画圣像……柯罗连科后来叙述关于“被活埋的人们”(乔治?肯南 [22] 对雅库特流放者的称呼)这一时期的生活时,既不抱怨,也毫不诉苦,甚至带着幽默的口吻。他在自己的杂记里,创造了关于过去的最温柔、诗意、美丽的图画。

      这时他的艺术才能成熟了,而且他从北方的自然界积累了丰富的心理观察和印象。

      一八八五年柯罗连科终于从流放中回来了,这一流放(不把一些短时期的间隔计算在内)耗掉了他一生中几乎十年的岁月。他在回来后,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玛卡尔的梦》,这一作品立刻就使他走进了俄国文学最大作家的行列。在八十年代的阴暗气氛中,年轻的天才的第一篇作品,他的完全成熟的果实,听起来就好像云雀在灰色的二月的日子里唱的第一支歌。随笔和短篇小说一篇接一篇迅速地发表了:《西伯利亚旅行者随笔》、《森林在呼啸》、《在圣像后面》、《夜间》、《最后审判日》、《小河在嬉戏》和其他许多作品。这些作品的每一种都揭示出柯罗连科的创作的主要特色:风景画家和心理学家的极为高超的手法,充满温暖和新鲜气息的自然性,对于“被欺凌和被侮辱者”的出自内心的同情。但是柯罗连科的作品中的这种社会倾向却不包含任何说教的、好战的、福音式的东西,比如说,像在托尔斯泰的作品所见到的那样。这只不过是柯罗连科热爱生活,他的善良的、天性的欢快的性格的表现。尽管柯罗连科的见解十分开阔并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尽管他讨厌沙文主义,但他是道道地地俄国的作家,可能,在俄国文学的伟大散文作家当中,他是最富于民族性的。

      他不仅爱自己的乡土,他还热爱俄国,而作为一个少年,他热爱它的大自然,热爱巨大国家每一角落的亲切的美,每一条梦一般的小河,每一个安静的、为森林环绕起来的谷地,热爱淳朴的人民,他们的各种类型,他们的天真的宗教感情,他们天然的幽默感和有深刻含意的幻想能力。不是在城市里,不是在车厢的安适的单间里,不是在现代文明生活的熙来攘往中,而只有在途中,在乡间大道上,柯罗连科才感到最为称心如意。背着背包,拄着亲手削制的旅杖,出着一身“旅人的小汗”悠悠行进,随意而行,时而同大群虔诚的巡礼者跟在有灵验的圣像后面,时而在河岸上同渔夫们一道在篝火旁边度夜,时而搀到农民、木材商人、士兵、乞丐的驳杂大群中间去,倾听他们的谈话,或者乘在梦一般移动的旧轮船上旅行——这就是柯罗连科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漫游中,柯罗连科并不是像讲究的、养尊处优的屠格涅夫那样只是一个观察者,他毫不费力,三言两语就能够同那些普通人亲密起来,进入他们的世界,同人群溶合到一处。

      他就这样纵横走遍了几乎整个俄国。他在游历时,到处吸收大自然的魔力,那种曾经吸引过果戈理的微笑的天真淳朴的诗意。他在游历时,怀着欣喜的心情观察俄国人民与生俱来的宿命的冷静,他们在和平时期,屹立不摇并极为宁静,而在严厉考验的时刻,他们却又表现得英勇、伟大、不屈,完全同他的小说中所描写的那奇妙的小河一样:平时安静驯顺地在自己的河岸里流着,而在泛滥时期,它的水流就涨满起来,成为自豪、急躁、壮观的汹涌急流。

      柯罗连科在游历时,直接地并且毫不勉强地同大自然和普通人民打交道,他把新鲜多采的印象写满了自己的笔记本,这些印象几乎是原样地,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和大地的香气写进了他的随笔和小说。

      《盲乐师》是柯罗连科笔下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乍一看,这是本质上论述艺术题材的一种纯心理的体验。

      天生的生理缺陷尽管在人类生活中可以成为许多冲突的源泉,但它们本身却处于人的意志和活动范围之外,不属于过错和惩罚,只有下列的情况才是例外,即双亲的罪过由于遗传法则而变成了对孩子们的咒诅。因此生理缺陷,无论在文学中还是在其它艺术中都只是偶然地或者带着讽刺的目的加以描述,以便引起人们对人的精神畸形的更大厌恶(荷马史诗中的特尔西特,莫里哀和博马舍的喜剧中口吃的法官),或者带着善意的幽默的调子加以描述(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风俗画;例如,科尔科尔涅里乌斯?杜萨尔特 [23] 的绘画中的残废人。

      柯罗连科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一个生而盲目并由于不可抑制地想看到光明(他永远也不能使这种愿望得到满足)而苦恼的人的精神悲剧在这里成了叙述的中心。但是柯罗连科提出的结局却再度出人意料地引向他的创作和整个俄罗斯文学的主题。当他的讯乐师超越于自己那毫无出路的痛苦的利己主义,从而表达了一切盲人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苦难时,就经历了精神的复活并在精神上成为“有视力的人”。这一作品的高潮是盲人第一次公开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他出其不意地在自己的乐器上演奏了街头盲歌手的著名俄罗斯旋律的变调。由于为自己的即兴演奏选择了这个题材,他引起了被震动的听众的热烈同情。社会的主题,同群众的痛苦息息相关,在这里无论对一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出路和明灯。



      正是由于俄国文学的论争性质,它的文艺作品和政论作品之间的界限就划得远远不像现在西方那样明确。在俄国,这两种文学往往相互混同,就好像德国过去的那样一个时期,当时莱辛给资产阶级指出了途径,他时而从戏剧评论转向戏剧,时而又利用哲学-神学的论辩作品和美学的研究,为近代世界开辟了道路。

      但如果说在德国,莱辛——而这正是他的命运的悲惨之处——终生始终是孤独的和没有得到理解的话,那么在俄国,开垦了多种多样文学园地的许多杰出的天才人物则带头进行了争取思想自由的斗争。

      亚历山大?赫尔岑把新闻记者的天才之笔同作家的巨大才能结合起来,并在五十到六十年代能够从国外用自己的《钟声》唤起俄国的整个思想界。老黑格尔派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同样的才华和战斗热情既在政论方面,又在哲学方面,并且在政治经济研究和倾向小说方面进行了战斗。无时无地不在同反动派进行战斗并系统地宣传进步思想的文学批评这一出色的手段,在别林斯基和杜勃留波夫之后,又在米哈伊洛夫斯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杰出的代表者,他掌握舆论几十年,特别是对柯罗连科的思想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托尔斯泰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除去小说、短篇小说和戏剧之外,还利用劝善故事和论战性小册子。但柯罗连科则经常把艺术家的笔和画板换成新闻记者的刀剑,以便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的态度并直接参加当前的斗争。

      除去酗酒、文盲和预算赤字之外,经常的饥饿也是旧沙皇俄国的常见现象。歉收──这是消灭农奴制时进行的“农民改革”、日益沉重的租税和农业技术极端落后所造成结果──在前一世纪的整个八十年代每隔一年就要被波及农民一次。一八九一年它到达了最高峰;遭到罕见的大旱的二十个省颗粒不收。饥馑在这些省里真正有了《旧约》所说的那种规模。

      在提供了有关收获情况的官方统计调查里,从各地送来的七百多份答复中,有如下一份记述,它出自中部一个省份的普通神甫的手笔:

      “歉收持续了三年。农民接二连三地遭受灾难。出现了毛虫,蝗虫吃了庄稼,虫子把它们吃光,甲虫又把剩下的东西一扫无余。庄稼毁在田地上,种子在土地里干死,谷仓是空的,没有粮食。牲口呻吟倒毙,畜群几乎走不动,羊都死了,没有它们的饲料……成百万的树木,几十万家农舍被火烧掉。我们被火墙和烟柱包围起来。正像先知西番雅所说的:‘主说,我要把一切从大地上消灭掉──人、牲畜和野兽,天上的鸟和海里的鱼’。森林大火时死了多少鸟,枯水时期又死了多少鱼啊!……驼鹿都从我们的森林里跑掉了,貂没有了,松鼠死了。天阴沉沉的,硬得像一块铜;再也不下露水,只有干旱和火。果树、草、花都干死了,任何地方都不再长马林浆果、大覆盆子、黑莓、越桔了,所有的泥沼地和沼泽都烧光了……森林的新鲜绿色啊,你到哪里去了?清新的空气在哪里,能够给病人治病的松树的有奇效的香气又在哪里?一切都完了……”

      在结尾处,作者这位有经验的俄国“臣民”最恭顺地请求不要因上面所说的一切对他进行“查办”。

      善良的农村神甫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宫庭中权势薰天的的狐群狗党就宣称(这简直不可置信),这全部饥馑都是煽动分子的恶意捏造,而任何救助都是多余的。

      于是在反动阵营和进步知识分子之间全线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俄国社会里开始了骚动,文学敲响了警钟。拯救饥民的运动在最广泛的规模上组织起来了。医生、作家、男女大学生、教员、妇女知识分子成百成千地奔赴农村,以便赈济人民、发放种、廉价收购粮食、照顾病人。但要进行这事并不是如此简单。一切混乱都表现出来了,由官僚和军人治理的国家内的一切根深蒂固的弊政暴露出来了。原来在国内,每一个省,每一个县都是独立王国。竞争,主管机关的争吵,个别省和县当局之间,政府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之间、乡文书和农民之间的意见分歧;在这一切之外,还要加上农民本身中间概念、期望和要求的混乱,他们对城市居民的不信任,富有的农村资产阶级和不幸的群众之间的对立──所有这一切都突如其来地在知识分子面前,在他们的善良意志的道路上堆起了使他们陷入绝望的成千上万的障碍。地方上无数滥用职权和迫害人民的事件被揭露出来了,而直到那时为止农民就在正常的、宁静的生活中日复一日地受着这样的对待。官僚制度的一切荒谬现象和一切不协调现象都表现出来了。同饥饿的斗争(这一斗争本身只不过是一项简单的慈善行动)不由自主地变成了同专制政府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斗争。

      也和托尔斯泰一样,柯罗连科领导了进步知识分子,并且不仅把自己的笔,而且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献给了这一事业。一八九二年春天,他到尼日戈罗德省的一个县(那里恰恰是反动贵族集团的一个马蜂窝)去为饥饿的农村组织赈济点。虽然他对于当地的条件一无所知,但很快地他就了解了那里的每一个细节,并开始对出现在他的道路上的成千上万的障碍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他在县里停留了四个月,经常从一个村子转到另一个村子,从一级机关张罗到另一级机关。他经常在农舍中彻夜不眠,借着熏黑的油灯的昏暗灯光在日记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同时他还在首都的报纸上精神抖擞地对反动派进行斗争,用一个又一个打击来回敬反动派。他的日记通过骇人听闻的画面反映了俄国农村的全部苦难──乞讨的儿童,仿佛变成了石块的默默无言的母亲,悲泣的老人,疾病和绝望。这部日记成了沙皇政府的一贯的可耻行为的记录。

      紧跟在饥馑之后的是第二位启示录的骑士:瘟疫。一八九三年霍乱从波斯给带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带,并从这里向上游地带蔓延,霍乱的致命的疫气横扫了受到饥馑折磨的、已处于麻木状态的村落。沙皇当局对待这一新的敌人的态度简直成了奇谈,然而却是痛苦的事实:巴库省省长到山里去逃避瘟疫;人民的骚动刚刚爆发,萨拉托省省长就躲到轮船上去;阿斯特拉罕省省长确实解决了问题:他把值班的轮船派往里海,用来封锁伏尔加河河口,不许从波斯和高加索来的一切船只进入,因为这些船只被怀疑带有霍乱菌。但是对于因检疫而被拘留的人们,他既不供给粮食,又不供给饮用水。

      这样,四百多只轮船和驳船就被拘留起来,一万人(病人和健康的人)注定要死于瘟疫和饥渴。最后,一艘轮船沿伏尔加河下行来到了阿斯特拉罕,它传达了当局对被拘留者的关怀。受到折磨的人们带着希望的目光转向救护船。它带来了棺材……

      于是人民发出了愤怒的呼声。关于人们因检疫而在里海被拘留并受到折磨的消息,像闪电一样地沿着伏尔加上行传播开去,这之后又传出了绝望的呼声:当局有意散播传染病,以便消灭人民……。“霍乱暴动”的第一批牺牲者是卫生员、男女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英勇地赶赴农村,以便修建住棚,照顾病人并采取措施拯救健康人的。棚舍被烧掉,医生和护士被杀死。继之而来的则是一般的讨伐队伍,流血、军事法庭和死刑。仅在一个萨拉托夫,就进行二十起死刑宣判。美丽的伏尔加河地区一下子变成了但丁的地狱。

      只有崇高的道德权威和对农民的困苦和心理的深刻理解才能够阐明和理解这一血腥骚乱,而在俄国,要完成这一任务,除了托尔斯泰之外,没有人比柯罗连科更合适了。他是最早站到自己岗位上的人,他把骚乱的真正祸首──沙皇政府──钉到耻辱柱上。他再一次向社会发表了一篇同样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震撼人心的文件:一篇题为《霍乱的检疫拘留》的文章。

      在旧俄国,对刑事罪的死刑早已取消了。在平时,死刑是为政治犯保留的特殊刑罚。特别从七十年代末,也就是恐怖频繁的时候,死刑应用得特别广泛。在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后,沙皇政府甚至不惜把妇女送上绞刑架──例如著名的索菲娅?培洛夫斯卡娅和盖西娅?盖尔芙曼。然而在当时而且在后来,死刑依然是特殊的情况,每次它都在社会上引起了战栗。当八十年代“军事感化营”的四名士兵因杀死一名司务长(他一贯折磨和侮辱这些士兵)而被处死时,甚至在那些年代的气氛中也可以感到,那驯顺、被压制,但仍然为死刑所震撼的社会在无言的恐怖中好像是凝固了。

      从一九○七年专制政府重新占了上风以来,血腥的镇压就开始了。军事法庭日夜不停地活动,绞刑架一刻也不休息。恐怖分子、武装起义的参加者,特别是所谓“剥夺者”──大部分是少年人──成百地被处死。往往只是随便办办手续,就把他们交给“没有经验的”刽子手去绞死,这些刽子手绞死人时使用不结实的绳子和临时搭起的古里古怪的绞刑架。反革命势力庆功了。

      柯罗连科于是提高了自己的声音,高声向洋洋得意的反动派提出抗议。他的一系列文章(一九○九年编成一个小册子发表,书名《日常生活现象》)带有他的才能所固有的一切特色。在这里没有夸张的词句和做作的热情,正好像在关于荒年和霍乱传染病的那些书中一样。这里没有感伤情绪,除了十分淳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除了老老实实地把实际材料(死囚的书信,他们难友的记录)汇集起来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是这普普通通的材料汇编却说明作者深刻理解人类各种各样的痛苦,受到折磨的人的灵魂的一切苦难,社会罪行(每一死刑都是这样的罪行)的全部底细,这一普普通通的材料汇编充满了出自内心的热情和崇高的道德感,以致这部小册子竟成了一部有震撼人心力量的起诉书。

      在这一系列的文章的强烈影响下,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写信给柯罗连科说:“我刚刚听完您关于死刑的文章,在听读这篇文章时,我用一切办法力图抑制而又抑制不住的不是眼泪,而是嚎陶大哭。为了这篇无论就文字、就思想和主要是就感情而言都是十分出色的文章,我找不到言词来向您表达我的感谢和爱戴。

      “应当把它翻印千百万份加以传播。任何杜马的演说,任何论文,任何戏剧、小说都产生不了这篇文章所能产生的崇高作用的千分之一。

      “文章必然会发生这种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对于人类暴行的这些牺牲者过去体验过而现在仍在体脸的一切给予如此的同情,以致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你都不由自主地会原谅他们……除了所有这些感情之外,您的文章还不能不引起我深有体会的另一种感情,即怜悯之情,不过不只是对一些被杀害者,

      而且还对那些上当受编的、单纯的、堕落的人们:看门人、狱吏、刽子手——还有士兵,他们干下了可怕的罪行,但是不理解他们做的是什么。

      使人高兴的只是这样一个情况,即象您所写的这样一篇文章用一个所有的人都有的善和真理的理想(不管它的敌人做什么,它都会燃烧得越来越炽烈》把许多许多活着的没有被腐化的人们结合到一起。” [24]

      大约在十五年前,一家德国报纸在艺术和科学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中间就死刑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文学和法学界最著名的人物,思想家和诗人国土的知识分子精华都热诚地赞同死刑。对于深思的观察者来说,这是对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所经历的许多事情有所准备的征兆之一。

      九十年代,在俄国发生了木尔坦的沃恰克人的一次著名的案件。七个农民——维亚特卡省大木尔坦村的沃恰克人被控利用宗教仪式杀人并被判处了徒刑。

      现代文明的特点之一就是:人民群众每当他们由于某种原因而遇到挫折时,他们就拿另一个民族的人或者另一个种族、宗教、肤色的人当作替罪羊;他们时常把自己的卑鄙的感情发泄到这些人身上,以便随后又振作起精神回到每天通常的工作上去。不言而喻,只有软弱的、历史上受压迫或社会上受欺侮的民族才会扮演这种替罪羊的角色,而正因为他们软弱和在历史受过侮辱,所以在今后人们还可以不受惩侧地再欺侮他们。在美国,这种命运就落到黑人头上。在西欧,时而则是意大利人起这样的作用。

      大约在二十年前,在苏黎世的一个工人区(奥赛吉尔)发生了一次由于孩子被杀而引起的对意大利人的小规模屠杀。在法国,有一个地方名叫埃格莫特(Aigues-Mortes) [25] ,这个名称是同值得纪念的一次工人骚有关的。工人们由于没有提出特别要求的流浪的意大利无产阶级压低了工资而大为恼火,于是决定要他们适应较高的文明要求,为此而采取了——多尔多尼的始祖Homo Hauseri的办法。但是从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却到来了一个“尼安德塔人” [26] 传统的惊人繁荣时期。在思想家和诗人的国土上,“伟大的时代”的标帜却是大批人突然返回到与猛玛、穴熊和披毛犀的同时代人的本能上去。

      然而沙皇俄国还不是一个真正的文明国家,在那里,对外国人的迫害,同任何其他社会活动形式一样,并不是人民精神的表现,面是政府的专利;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就得由政府亲自组织迫害,政府为此目的利用了国家机关和国营的伏特加烧酒。

      涉及利用宗教仪式杀人的木尔坦案件,毫无疑问,只是沙皇对内政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这种对内政策就是力图时时那怕部分地使饥饿的和被捆住双手的群众出一出压抑的怒气。但是再次由柯罗连科来领导的俄国知识分子却保卫了半野蛮的沃恰克人。柯罗连科拿出全部的热情来从事这一事业,以这样的客观精神、耐心和忠诚,以对真理的如此正确无误的感受(这些都使人联想到饶勒斯对德雷福斯条件的干预 [27] ),弄清楚了重重的误解与捏造。柯罗连科动员了新闻界、社会舆论,使得案件重新得到审理并亲自出庭辩护,而最后争得了无罪宣判。

      在东方,犹太居民从古以来不用说就是“避雷针”政策的一个心爱的对象,他们是否已把这一有成效的作用发挥尽致,还是一个问题。无论怎么说,下述情况可以使人感到做法的某种严厉性:专制政府用来排斥犹太人的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丑闻,所谓俄国ancien regime [28] 的“项链事件” [29] ,就是关于犹太人利用宗教仪式杀人案的一次诉讼,发生在一九一三年的著名的贝利斯诉讼案。

      有关宗教仪式杀人事件的基辅诉讼立刻成了社会的注意中心,因为它被看成是从一九○七至一九一一年反革命阴暗年代来的迟到的客人,同时又被看成是世界大战的一个象征性的报信人。俄国的全体进步知识分子都把贝利斯事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这次诉讼成了自由阵营和反动派之间的一次总的战斗。杰出的律师、最优秀的新闻记者都参加了这一诉讼。除了前面所说的一切之外,没有必要再说明,柯罗连科也是积极参预其中的一人。

      就在血腥的世界大战爆发的那个时刻之前,俄国的反动派遭到了极大的一次道义上的失败:在知识分子反对派的压力之下,对宗教仪式杀人的指责垮掉了,这同时就暴露出了沙皇政权迅即瓦解的特点,这一政权内部已经腐朽死亡,只是等待着解放运动给以致命的一击罢了。世界大战只不过使它得到最后的短暂的延缓而已。

      但是,柯罗连科不仅仅是一向负责社会救济的、从道义上对一切不公正的行为提出的抗议的表达者。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后,在八十年代的俄国到来了一个沮丧绝望的时期。六十年代的自由主义的改革在到处,在法庭和地方自治机构里重新受到审查。在亚历山大三世的阴暗统治下是一片墓地般的沉寂。

      由于对和平改革的任何希望都已幻灭,同样地由于那些年革命运动显然毫无结果,灰心丧气的社会陷入了一种压抑的无所作为的状态。

      在这种麻木和绝望的气氛之中,在俄国知识分子中间,流传着一种以索洛维约夫哲学学派为代表的神秘—形而上学的学说,尼采的影响表现得十分强烈,在文艺中占统治地位的则是迦尔询的短篇小说和纳德逊的诗歌的那种悲观绝望的调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秘主义(就是表现于《卡拉玛佐夫兄弟》里的、他所固有的那种形式的神秘主义)则完全适合于这种情绪。托尔斯泰的禁欲主义的说教也特别有影响。

      宣传“勿抗恶”,在同统治的反动势力进行的斗争中拒绝使用一切暴力,号召只用个人“内心的纯洁”同它相对抗——八十年代气氛中这些消极的社会理论对于俄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严重的危险,更何况它们还可以利用十分有迷惑作用的论据,诸如托尔斯泰的创作和道德上的威信。

      “民粹派”思想上的领袖米哈伊洛夫斯基因此就向托尔斯泰展开了使他感到刺痛的论战。柯罗连科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柯罗连科这位沮柔善感的艺术家永运忘不掉他童年时在呼啸的森林中经历的恐惧,在暗夜中穿过荒漠原野的漫游,忘不掉有各种不同的明暗度和气氛的风景,而政治党派性本质上对他来说始终是一种不相干的和可恶的东西。现在柯罗连科坚决地提高了自己的声音,以便宣传战斗的、尚武的憎恨和切实的反抗。

      柯罗连科写了《佛洛路斯的故事》来回答托尔斯泰的那些有福音精神的传说、短篇小说和寓言。

      罗马人用火和剑在犹太进行统治,他们蹂脚国土,残害居民。人民屈身在可恶的羁绊下痛苦呻吟。

      而为本国人民的苦难所感动的贤明的米纳希姆(耶胡达的儿子)起来了,他援引祖先的英勇传统,宣传反对罗马人的起义、“圣战”。但善心的叶色伊派起来反对他,他们象托尔斯泰那样,谴责任何使用暴力的行为并且只把内心的完善,逃避和弃绝世界看成是得救的手段。他们向米纳希姆叫道:“你号召斗争,这样就播下了不幸的种子。当人们包围城市而城市反抗的时候,包围者就饶了屈服者的性命而处死反叛的人。我们向人民宣传驯顺,以便使他们免遭灭亡……。对于水……人们不是用水、而是用火来烘干,并且不是用火焰、而是用水来灭火。用本身是恶的暴力并不能战胜暴力……”对这些话,耶胡达的儿子米纳希姆坚定地回答说:“臂力不是恶也不是善,而是力量,恶或善只在于如何用它。手臂的力最用来打劫和侮辱弱小者那就是恶,如果举起来劳动和保卫亲人,那就是善……人们不会用火来灭火,而且不会用水把水烘干。这是对的。但人们却用石头砸碎石头,用钢铁打退钢铁,用武力反对武力……还有:罗马人的暴力是火,而你们的温驯却是木头。火不把木头吞没,是不会停下来的。”

      故事的结尾是米纳希姆的祈祷:”哦,阿多纳伊,阿多纳伊!……

      “只要我们活着,让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要忘记为真理而斗争的遗训吧。

      “让我们任何时候也不要说出这样的话:最好是不要去保卫弱小者而自己逃命……

      “而我相信,阿多纳伊哟,你的王国即将来到大地!……”

      “暴力将消灭,各族人民将集会庆祝兄弟情谊,人再也不会因别人之手而流血。” [30]

      这些体现了坚定信仰的话有如一阵清新的风吹散了驯顺和神秘主义的沉闷气氛。柯罗连科通过自己的创作在俄国给新的历史力量准备了道路,这个新的历史力量不久就会举起自己的做好事的手臂,劳动和进行解放斗争的手臂。


      不久前出版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回忆童年的著作的德文译本,这部回忆录在许多方面同这部《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可以进行有意思的对比。

      作为艺术家,两位作家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立的两极。柯罗连科有如他对之估价甚高的屠格涅夫,是一位彻底抒情的、温柔的、静观自得的人物。高尔基——在这方面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的继承者——则是一个表现出鲜明的戏剧性世界观,精力集中,重视行动的人物。在看到社会生活中一切可怕现象的柯罗连科那里,甚至最大的罪恶也仍然——但完全和屠格涅夫的情况一样——在气氛稍稍柔和的远景上加以描绘,他给它包上一层清香的诗的薄雾,一层美丽的风景。在高尔基这里——就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一样——甚至不饮酒的日子里也充满了可怕的幽灵,折磨人的幻象,而作者是用无情的尖锐性,可以说,是在没有空气和远景的情况下,并且照例是带着对风景的绝对厌恶的心情来描写这些东西的。

      如果用乌尔里齐 [31] 的精彩的语句来说,戏剧是行动的诗的话,那么,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戏剧的要素是无可争辩的。他的小说充满了这样多的行动、事件、冲突,它们堆积得惊人地多,以致小说中史诗的要素被扼杀,并且在每一瞬间它们都有涨到界限之外的危险。如果你一口气读完他厚厚的一两卷作品,则你照例未必会察觉到,事情只发生在两三天中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十分重视戏剧性的散文也有同样的特色,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主要情节在他的小说的开头处就点出来了,最重要的冲突己经准备起来并发展到爆发的程度,以致读者无法同主人公共同体验它们以前的缓慢的经过情况,它们的成熟,而是在事件展开后并在它们的影响下,才把它们重建起来。

      高尔基则甚至当他想表现具体化的没有行动能力的情况,确切些说,人类行动意志的破产时,在这样一些作品.例如《夜店》和《小市民》里,他都宁愿采取戏剧的形式以描绘这些身败名裂的人,并且他能够把生命的火花吹到他们没有血色的脸上。

      柯罗连科和高尔基在自己身上不仅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诗的个性,而且还体现了俄国文学和争取自由的思想的历史上的两代人。

      柯罗连科的注意中心还是农民,而高尔基这位德国科学社会主义的热情信徒的注意中心,则是城市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影子:流氓无产阶级。柯罗连科以风景作为他叙述的自然背景,高尔基的这种背景却是手工作坊、地下室、小客店。

      理解两位艺术家的个性的关键是他们的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柯罗连科生长在一个官吏的富裕家庭之中,从童年就以其健全的感觉深刻认识到世界及其事物的不变性、稳定性,这种情况是一切幸福的孩子所固有的。高尔基则从一开始就同小市民的,后来又同流氓无产阶级的环境有联系,他是在这样一种气氛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气氛因其不堪入目的事物、罪恶和自然爆发的人类情欲而极易使人联想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他在婴儿时就象一只被追赶的小狼那样咆哮并且向命运露出自己尖锐的牙齿。高尔基的童年充满了贫困,屈辱和痛苦,浸透了被抛出生活常轨的人的不稳定、不安全感,这个童年是在同社会渣滓的生活接触极为密切的情况下度过的,因此它具有现代无产阶级生活的一切典型特点。只有读了高尔基的回忆录的人才能够理解他从社会下层向着现代教养、天才艺术和有科学依据的世界观的光辉顶峰的这一惊人飞跃。在这方面,高尔基的个人命运对于俄国无产阶级来说具有象征意义,俄国无产阶级在沙皇帝国的野蛮和外部不文明的条件下,在惊人的短时期中间——在二十年里——由于斗争的严酷训练而成熟到可以进行历史性的活动的程度。在知识界的全体庸人看来,这确实是难以理解的现象,因为他们认为,文明乃是良好的街道照明,严格遵守铁路时间表和干净的衣领,而他们把议会的石磨卡拉卡拉不断地在转动看成是政治自由。

      柯罗连科诗歌的强大魅力同时也就成为它的局限性。柯罗连科全神注视当前体验的时刻,受印象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就好象刚刚从田野摘下来的花束。时间并不怜惜它们的欢快的色彩,它们奇妙的香气。

      柯罗连科笔下的俄国已不复存在,这已是昨天的俄国了。他的祖国和它的儿子们的诗歌般温柔的、幻想的气氛已经消逝了。在大约十到十五年前,这种气氛已让位给高尔基和他的战友的那种凄厉的、雷雨般的气氛,预告革命的鸣声响亮的海燕了。甚至在柯罗连科本人那里,这种温柔的气氛也不得不在每一次战斗面前后退,因为在柯罗连科身上,也和在托尔斯泰身上一样,社会的斗士、伟大的公民终于战胜了诗人和幻想家。

      当托尔斯泰在八十年代开始宣传自己的道德福音,而选择了人民的短篇小说这一对自己来说是新的形式时,屠格涅夫以祖国的名义写信给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智者 [32] ,恳求他返回到纯艺术的园地上去。当柯罗连科以斗士的全部热情去撰写政论文章的时候,朋友们也由于不能再看到他的那些芳香的诗歌而感到悲伤。但是俄国文学的精神——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位上帝福佑的艺术家身上比对自然、对自由的游牧生活、对诗歌创作的爱还要强烈。被卷入日益迫近的革命风暴之中的柯罗连科在九十年代末渐渐不再写诗了,但在这些年里,柯罗连科——进步的自由斗士、俄国知识分子反对派的思想领袖——的刀剑却在闪闪发光。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一○年在《俄国财富》杂志上连载的《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这是他最后的文艺作品,它只有一半是诗,然而全部都是真理,就象他一生中所写的全部作品那样。
    一九一八年七月写于布雷斯劳狱中

    罗莎?卢森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本书作者的这一翻译工作,从开始把前两章的译文寄给《平等报》到译完全书,持续了大约四年。这一译序随她的译本于一九一八年在柏林由卡西列尔出版社出版,不久在一九二二年又被译成俄文作为单行本发表。这篇译序本身正好说明为什么卢森堡选择柯罗连科作为她的翻译对象。

    [1] 按,柯罗连科的原文和卢森堡在这里转引的文字略有不同。柯罗连科的原文:当时文学的这股潮流,它那特殊的两面的音调吸引了我这不同民族的灵魂……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祖国,而首先俄国文学就成了这一祖国。(《柯罗连科著作集》,一九五四年俄文版,第五卷,第277页)

    [2] 这些都是太平洋上的群岛,作者当时用来指野蛮民族的艺术品。

    [3] 引自《柯罗连科著作集》,一九五四年俄文版,第五卷,第277页。

    [4] 引自《柯罗连科著作集》,第五卷,第21-22页。

    [5] 引自《柯罗连科著作集》,第五卷,第22页。但下一句话卢森堡未加引号,见同上书,第161页。

    [6] 引自《柯罗连科著作集》,第五卷,第22页。

    [7] 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象征派诗人。

    [8] 加里埃布尔?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颓废派作家,后来成为法西斯分子。

    [9] 文琴佐?蒙提(1754-1828),意大利“变色龙诗人”,政治上的投机分子。

    [10] 沙尔-奥古斯腾?圣伯甫(1804-1869),法国诗人和批评家。

    [11] 这里指歌德的著名叙事谣曲《神和芭雅德拉》(参阅《歌德席勒叙事谣曲》中译本所收该诗的最后一节): ……但从火焰中升起一位天神少年。在他的怀抱中他的爱人显现。神灵喜爱这忏悔的罪犯不死的天神用火的手臂把沉沦的少女送到上天。

    [12] 指卢森堡所译的这部书。

    [13] 乌尔利希?冯?胡顿(1488-1523),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活动家,1522年他积极地参加了由济金根领导的骑士起义。他写了许多诗篇并且用路奇亚诺斯的体裁写了著名的讽刺性对话。

    [14] 汉斯-雅科布-克利斯托费尔?格里美尔斯豪森(1625-1676),德国作家,他写一部有关三十年战争时期德国的最大的小说《辛普里丘?辛普里奇西姆斯》(1668)。

    [15] 约翰?菲莎尔特,德国讽刺作家,死于1590年左右。

    [16] 约翰?米哈埃尔?莫歇罗什(1601-1669),德国讽刺作家。

    [17] 哥特里布-威廉?拉比涅尔(1714-1771),不敢进行大胆的政治性揭发,而只能作一些庸俗说教的德国讽刺作家。

    [18] 伯尔纳德?曼德维尔(1670-1733),英国思想家,著有《蜜蜂寓言》,他通过这书证明,为了取得社会和谐,缺点是必不可缺的。

    [19] 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英国小说家,感伤主义的代表人物,著有《绅士特里斯特拉姆?申狄的生平和意见》。

    [20] 菲利浦?佛兰西斯(1740-1818),《优尼乌斯的书信》的作者,作者通过此书描述了当时不列颠政府腐化堕落的情况。

    [21] 哈尔内?路格:柯罗连科的伯父所住的村庄,六十年代末期,柯罗连科在放假时就到那里去(参见《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第二卷第二部分,第28章以次)。

    [22] 肯南是美国新闻记者,俄美电讯公司的工作人员,他在一八九一年写的一部《西伯利亚和流放》在纽约和伦敦出版。此书在西方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使得许多西方人拥护俄国的解放运动。

    [23] 科尔涅里乌斯?杜萨尔特(1660-1704),荷兰画家和版画家。

    [24] 托尔斯泰这信写于一九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后编入《托尔斯泰全集》,一九五六年俄文版,第八一卷,第187—188页。

    [25] 原文的意思是:迅速的死亡。

    [26] 尼安德塔人,旧石路时代早、中期的人类。

    [27] 一八九四年法国反动军阀诬陷总参谋部军官犹太人德雷福斯叛国并判处他无期徒刑,以饶勒斯为首的法国社会主义者为挽救德雷福斯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九○六年德雷福斯终于被无罪释放。

    [28] 法语:旧政体。

    [29] 一七八五至一七八六年在法国发生了有关十分贵重的项链的一次刑事案件,即所谓Affaire du collier,项链是以玛利—安东尼特王后的名义买的,但是分文未付。许多廷臣和大官被牵涉到这一案件里来。

    [30] 载《柯罗连科著作集》,一九五四年俄文版,第二卷,第229—231,236—237页。

    [31] 海尔曼?乌尔里齐(1806—1884),德国哲学家、艺术理论家、莎士比亚专家。

    [32] 即托尔斯泰,因为他住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
    【详细】
    306727080
  • 痴影数十载
    2022/11/25 3:31:16
    结局尽然是阳光反转

    每个人都有童年,还记得小李子出演过一部美剧,叫做《成长的烦恼》其实,换个思路也跟这部电脑差不多,只不过更隐晦,更难懂,更惊悚,当然也更恐怖??

    影片很简单,伏笔却很多,开头一场青少年棒球赛,男主遗憾的输给了对手,对手也是青春帅气日本籍男孩,最后两人赛后握手的时候,相互友好的给与对方一致认可,很有体育风范。。。开头

    每个人都有童年,还记得小李子出演过一部美剧,叫做《成长的烦恼》其实,换个思路也跟这部电脑差不多,只不过更隐晦,更难懂,更惊悚,当然也更恐怖??

    影片很简单,伏笔却很多,开头一场青少年棒球赛,男主遗憾的输给了对手,对手也是青春帅气日本籍男孩,最后两人赛后握手的时候,相互友好的给与对方一致认可,很有体育风范。。。开头都是阳光的,日本籍男孩,赢着球,快乐的骑着单车,幸福的跟着路边的女孩打着招呼,然后就被绑架了,这已经是这个小城市被绑架n个小孩了,之前有送报纸的,学校最能打的,默默无闻的,还有其他学校的,等等。。。

    14780468
  • 麦花甜甜
    2019/2/18 17:01:46
    请开开别接这种资源了

    跪求开开能拿到好一点的资源!

    这简直就是黑历史呀,我化作柠檬精希望开开的演技能在更好的作品里展现,这种逻辑性差又不够有内涵的奇怪的电影让人心痛.......开开女朋友们不要看啦!女主的浮夸演技不知道会不会让你们难过哈哈哈!!chuang戏那里女主的尺度有点大,你们可能会生气╰_╯!!!

    开开冲鸭!!!

    【一杯柠檬开水路过】

    跪求开开能拿到好一点的资源!

    这简直就是黑历史呀,我化作柠檬精希望开开的演技能在更好的作品里展现,这种逻辑性差又不够有内涵的奇怪的电影让人心痛.......开开女朋友们不要看啦!女主的浮夸演技不知道会不会让你们难过哈哈哈!!chuang戏那里女主的尺度有点大,你们可能会生气╰_╯!!!

    开开冲鸭!!!

    【一杯柠檬开水路过】

    【详细】
    9988187
  • 过于喧嚣的孤独
    2007/2/9 13:13:40
    男人四十
    故事由故事开始,主角叫做林耀国,是中学国文课的老师,大概四十了吧,这样的人,以老师为题作文,或者应该这样写,才学渊博、风趣幽默;以父亲作文,或者又应该这样,关妻爱子,思想传统。总之,大概就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静如湖水,但即使再平静,也总会有些波澜吧。

    而故事又由现在向将来以及过去延展,林耀国同喜欢他的女学生胡彩蓝约会,但并不快乐,总让人觉得并非一般的恋爱,随着故事的
    故事由故事开始,主角叫做林耀国,是中学国文课的老师,大概四十了吧,这样的人,以老师为题作文,或者应该这样写,才学渊博、风趣幽默;以父亲作文,或者又应该这样,关妻爱子,思想传统。总之,大概就是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十年如一日的生活,静如湖水,但即使再平静,也总会有些波澜吧。

    而故事又由现在向将来以及过去延展,林耀国同喜欢他的女学生胡彩蓝约会,但并不快乐,总让人觉得并非一般的恋爱,随着故事的发展,渐渐明白,原来他的妻子亦曾爱恋过自己的老师。那他是否在体验那使他耿耿于怀的感情呢,随着妻子对于以前爱恋现在重病在院的老师的照顾,长久的压抑在内心深处涌动,于是虽然并不快乐,他还是与胡彩蓝约会,还是同胡彩蓝在深圳一夜未归,尽管并没有做什么。导演对于林耀国以前老师的性格介绍较为模糊,但对于林耀国的性格就着墨很多,他可以故扮老油条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仍然尽量负责自己的课程(找影带配合课文给同学们看);可以在同学聚会上固执的凑份子,而拒绝别人的请客,亦不以教书清贫为耻。看的出,在骨子里他是个传统正直的男人,所以他会要求替胡彩蓝补习,来给自己和胡彩蓝在一起的借口;他会要求帮胡彩蓝向校长求情,以图减少自己的内疚(当然也有真心帮自己学生的成分),只是聪明泼辣的胡彩蓝都没有给他机会。但这些都预示着故事以后的结局,这样传统的人,即使出轨,又怎会和自己的学生呢。所以尽管体验着以往的故事,却没有以往的结果,妻子陈文靖与老师发生关系,但终被老师抛弃,怀了老师的孩子亦没有告诉老师(孩子由林耀国抚养长大);聪明的胡彩蓝最终以年少萌动付诸于书页上的图画交给林耀国来结束这段不伦的感情,会心一笑,然后转身离开,她大概会感激他吧,在最为敏感的时间里,他暧昧的保护着她。

    影片最后,林耀国与妻子在卧室里,妻子正颜道:“如果你觉得不能和我在一起,你告诉我,我可以出去找工作。”他凝视着她,淡然道:“是啊,你会中文打字”(之前有过她打字很差的场景)。她苦笑,低了头,他继续:“有空回来吃饭,看看两个儿子。”她一下子抬起头,目光又瞬的黯然,静止,然后肩膀开始抖动,所有的委屈涌上心头,又形诸于脸上,悲泣起来,他一把将她搂住,道:“我们游完长江回来再说吧……”她更加痛哭起来,却是因为宽容以及谅解。或者就像某位达人以前说过,懂得忍让,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故事本来也许会有另外的结局,就像盛老师和陈文靖的结局,或者更糟,妻离子散,但林耀国用他的宽容赢得了对过往的释然,以及大家对以后生活的珍惜。而在这一段里,导演更将电影的镜头语言用运的十分到位,对白里她或者要离开他了,可一个拥抱让一切不言而白。

    导演许鞍华曾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主将,《疯劫》、《投奔怒海》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而之后《女人四十》、《客途秋恨》等亦是广泛得到好评。文学硕士出生的许鞍华常常将作品拍的细腻且深刻。在《男人四十》里,许鞍华用平淡却略显压抑的叙事细腻的表现了一个中年男人面对妻子、学生的爱情,或者更为复杂的情感时的心里变化以及抉择,并肯定了林耀国最后的选择。而很多桥段更显示了导演的简洁与凝练,比如,表达林耀国对妻子爱的程度,导演多以少年林国耀的视角拍摄少年陈文靖的马尾发式,然后林耀国随意的一句,“我当老师就是想可以一直看她的正面了”,情深意重。而在拍摄陈文靖怀孕并被盛老师抛弃时,镜头首先是一个穿裙子的半身少女拿着怀孕的诊断书,接着切到现在陈文靖对儿子讲,也只说简单两句,又切回去,少女将诊断书揉了,然后镜头里快速的树影移动,接着便是盛老师对着镜头的诸多借口。简单紧凑,充分让镜头说话,省去了诸多交待的旁白,更固执的没有给少年陈文靖一个面部镜头,也没有一句对白,亦将事情表达的清清楚楚。而之前说过的最后林耀国与陈文靖卧室里的一段,亦是这方面的优良体现。而亦有很多场景也显示了导演对于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比如,导演在林耀国因妻子未回家负气带儿子去餐馆吃饭时,大二子安然后来赶到,一坐下,并未先问什么,而是与小儿子磊然使下眼色,以图了解情况。这些细微的东西更体现了导演的细腻以及对于影片的诚意。当然这些与本片的编剧香港金牌编剧岸西也不无关系。

    饰演林耀国的张学友退出影坛多年,此番复出,已不是《旺角卡门》、《阿飞正传》《阿飞与阿基》里扶不起来的烂仔,亦不是《东邪西毒》里带着老婆浪迹天涯的神丐,已届不惑的张学友洗净铅华后的真实表演将中年普通好男人的矛盾与挣扎,压抑与隐忍刻画的入木三分。而饰演陈文靖的梅艳芳一路从《胭脂扣》《川岛芳子》《半生缘》里过来,演绎这样坚韧而又幽怨的女子更是信手拈来,最后那悴然的悲泣便为整部影片加分不少。但最值得称赞的是林嘉欣(饰演胡彩蓝)这个小女子,在影帝影后面前丝毫没有逊色,将胡彩蓝演绎的泼辣又不失可爱,更演出这一代青年的自主与独立。影片中因作文在办公室对林耀国的娇嗔就让人怜爱,而之前以她的旁白(粤语版)来朗读的那篇作文更是惹人心动。

    影片伊始,看到林耀国在海边看的书竟是《万历十五年》,不知为何选了这本,巧的是我最近正在读明代的历史,恰就有这个《万历十五年》,倒是要好好读读了。

    2006年11月22日星期三 小雨 武汉 丙戌年十月初二

    影片资料:
    导演:许鞍华。
    编剧:岸西。
    主演:张学友、梅艳芳、林嘉欣。
    类型:剧情。
    片长:102分钟。
    出品:香港星皓公司。
    年代:2002。
    个人评分:★★★★☆
    【详细】
    11212267
  • 东门捷径小V
    2020/12/25 22:57:56
    一个人的天性是TA的保护神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颗橡树子可以说“迫切要求”成长为一颗橡树,一只老虎则必须向老虎的样子推进。 主角Joe在钢琴和爵士乐方面天赋异禀但始终缺乏机会。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拒绝、否认和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选择后,终于有一天,得到了自己无比珍视的一次登台表演机会。 兴奋至极的他蹦跶在回家途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颗橡树子可以说“迫切要求”成长为一颗橡树,一只老虎则必须向老虎的样子推进。 主角Joe在钢琴和爵士乐方面天赋异禀但始终缺乏机会。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拒绝、否认和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选择后,终于有一天,得到了自己无比珍视的一次登台表演机会。 兴奋至极的他蹦跶在回家途中...  (展开)
    【详细】
    13082255
  • glassheart
    2012/7/7 2:21:06
    一点摘要
    1、中国空军临战遗嘱: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驾机迎敌,保卫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顺言,鬼伏神泣,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辩,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2、此去,必如盛开的樱花之飘逝。3、让你变成长空一只孤雁,我要跟随你飞到天边,别说再见,别说再见,我也要等候你到永远。3、剧中反派角色的高度,决定了全剧的思想高度。
    1、中国空军临战遗嘱: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驾机迎敌,保卫祖宗艰苦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顺言,鬼伏神泣,决心至坚,誓死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辩,春秋存义!生为军人,死为军魂!2、此去,必如盛开的樱花之飘逝。3、让你变成长空一只孤雁,我要跟随你飞到天边,别说再见,别说再见,我也要等候你到永远。3、剧中反派角色的高度,决定了全剧的思想高度。
    【详细】
    5494180
  • Imax小城堡
    2019/5/17 8:54:38
    《恋之运》:遇到稀有款的瞬间,是命运的眷顾(上)

    10185173
  • 静静
    2021/7/13 16:30:10
    同在北京,故事却离我很遥远

    刘晓庆靠拆迁换来了一套二环内的两层楼大房子,但我看到拆迁换来的都是筒子楼,而且小区环境很差。还有些本地人直接被赶到郊区去住了。拆二环给二环的应该是部委机关的领导吧。

    金晨饭局上一习话,老江湖花姐没听过没想过么,至于就醍醐灌顶,当场不要面子就改变主意。然后张领导就马上转钱给她。为啥我听到的都是某公司新员工给大领

    刘晓庆靠拆迁换来了一套二环内的两层楼大房子,但我看到拆迁换来的都是筒子楼,而且小区环境很差。还有些本地人直接被赶到郊区去住了。拆二环给二环的应该是部委机关的领导吧。

    金晨饭局上一习话,老江湖花姐没听过没想过么,至于就醍醐灌顶,当场不要面子就改变主意。然后张领导就马上转钱给她。为啥我听到的都是某公司新员工给大领导提建议被怀疑精神有问题被辞退,要么就是做成项目拖了两年公司不给提成之类的新闻。

    王珞丹那个角色就更神了,白手起家成功的人本来就凤毛麟角,她是之一。然后有情有义,帮助身边一众人,交最穷的朋友,还邀请他们入股,这种真的闻所未闻。发迹了能提携老朋友的都屈指可数,何况是新认识一些没什么正经收入的朋友。

    家庭主妇就不评价了,脸谱化,平时操心家庭琐事,一心为家,后来老公外遇,然后奋发图强,发挥一技之长,终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黄渤那段数字先生拍的很好很真实,感觉是冯导对他自己日常生活的吐槽,就信手拈来。剧中这些女性角色也应该都是他能接触到的女性,包括群演,公关和家庭主妇,但她们共同特点都是不缺钱不缺房,且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没啥共鸣,就当看看有钱人的热闹。

    以上仅代表我自己观影的体验。

    【详细】
    13675644
  • 一剑
    2020/6/15 15:04:10
    大神猴3情劫篇

    近段时间在腾讯视频热播的网剧大神猴3情劫篇,非常值得一看,我给了满星,没看过的不容错过,系列大神猴都看才过瘾。《大神猴3情劫篇》由网大影业(杭州)有限公司、桥联影业(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桥联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金王来担任总制片人、监制,谭俏导演,谢苗、何蓝逗、金雅娜、林禹、易正福、莫美林、肖跃文等主演的玄幻动作喜剧电影

    近段时间在腾讯视频热播的网剧大神猴3情劫篇,非常值得一看,我给了满星,没看过的不容错过,系列大神猴都看才过瘾。《大神猴3情劫篇》由网大影业(杭州)有限公司、桥联影业(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桥联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金王来担任总制片人、监制,谭俏导演,谢苗、何蓝逗、金雅娜、林禹、易正福、莫美林、肖跃文等主演的玄幻动作喜剧电影

    【详细】
    12663172
  • 我应该是一阵风
    2018/8/11 17:05:31
    情绪收放自如
    看完全片,第一感受就是很冷静,情绪很抑制,故事娓娓道来,中间有几小处的歇斯底里爆发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这样,看不到出头天,想跳出这个圈子,要么忍着要么就做点什么。 女主只想过自己应有的生活!男同学就更简单了,只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只是这...  (展开)
    看完全片,第一感受就是很冷静,情绪很抑制,故事娓娓道来,中间有几小处的歇斯底里爆发推进着故事的发展。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是这样,看不到出头天,想跳出这个圈子,要么忍着要么就做点什么。 女主只想过自己应有的生活!男同学就更简单了,只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只是这...  (展开)
    【详细】
    9582215
  • ??
    2022/12/28 21:24:12
    厉害

    这电影太好看了!!!!!千百年来,可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根深蒂固,在面对困境之时,再难也要守住自己的家园。女娲补天,天破了补天;愚公移山,山挡路了移山;精卫填海,海成灾了填海;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血脉中与天地抗争的万丈豪情。而这种精神在灾难科幻片《神农野人》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韩永昌出现的太少了

    这电影太好看了!!!!!千百年来,可中国人对土地的依恋根深蒂固,在面对困境之时,再难也要守住自己的家园。女娲补天,天破了补天;愚公移山,山挡路了移山;精卫填海,海成灾了填海;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血脉中与天地抗争的万丈豪情。而这种精神在灾难科幻片《神农野人》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韩永昌出现的太少了

    【详细】
    14849154
  • 电影鉴定官
    2023/2/14 22:59:54
    希望我们都能被坚定的选择,爱和宠爱能撞个满怀

    作为单身的我来说,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很纯很真,没有很多过多的装饰,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作为单身的我来说,我真的很喜欢这样的爱情故事,很纯很真,没有很多过多的装饰,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14986245
  • 咕噜马璐
    2018/8/5 14:39:13
    《真相吧!花花万物》的看点汇总

    林志玲姐姐实在是太漂亮了!!绝对毫无疑问的顶级女神!!关注差不多20年了,林志玲姐姐还是这么漂亮。希望能永远健康美丽快乐。长寿就不打了。我希望这样善良美女的人能永远长生不老,真的如果世界上能交换的话,我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她永远不会死去。我太崇敬志玲姐姐了。而且她在慈善事业这方面做得比很多人好太多了。真正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爱戴的超级明星。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

    林志玲姐姐实在是太漂亮了!!绝对毫无疑问的顶级女神!!关注差不多20年了,林志玲姐姐还是这么漂亮。希望能永远健康美丽快乐。长寿就不打了。我希望这样善良美女的人能永远长生不老,真的如果世界上能交换的话,我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她永远不会死去。我太崇敬志玲姐姐了。而且她在慈善事业这方面做得比很多人好太多了。真正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爱戴的超级明星。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

    【详细】
    9565189
  • 隐子草
    2018/5/15 16:57:44
    爱狗人士拍的反对虐待动物的宣传片

    爱狗人士拍的反对虐待动物的公益宣传片,片尾显示将此片献给狗狗茉莉,这可能是编导的宠物……而四个主角,均有一段关于狗的难忘往事……

    影片开头是训狗师将混种狗德尼罗来出笼子见狗主人富豪赌徒,赌徒残忍地让德尼罗独自鏖战身形比它大18公斤的两条俄罗斯犬……这一幕随即结束,紧跟着就是几个匪徒的故事,而德尼罗与赌徒的关系故事是在接下来的剧情推演中间断插叙介绍的,大致意思就是德尼罗

    爱狗人士拍的反对虐待动物的公益宣传片,片尾显示将此片献给狗狗茉莉,这可能是编导的宠物……而四个主角,均有一段关于狗的难忘往事……

    影片开头是训狗师将混种狗德尼罗来出笼子见狗主人富豪赌徒,赌徒残忍地让德尼罗独自鏖战身形比它大18公斤的两条俄罗斯犬……这一幕随即结束,紧跟着就是几个匪徒的故事,而德尼罗与赌徒的关系故事是在接下来的剧情推演中间断插叙介绍的,大致意思就是德尼罗六月前是只流浪幼犬,被路过的酷好斗犬的富豪赌徒看见,于是,赌徒收养了德尼罗……等德尼罗长大,赌徒聘请一训狗师将德尼罗训成一只斗犬……接着,赌徒让德尼罗初次与身体剽悍的俄罗斯犬争斗,而德尼罗初次上场,就显示出惊人斗志,顷刻间将对手咬死……德尼罗的场场获胜,为赌徒赢得大量美元,而赌徒贪得无厌,将赌注押得更大,让德尼罗独战两条俄罗斯犬;而德尼罗又不负贼望,将两条猛犬斗败……此时,赌徒丝毫不怜惜伤痕累累的德尼罗,仍然押注德尼罗独战两条犬,这就是影片开头的一幕。然而,此次伤痕累累的德尼罗却未能获胜,与两条猛犬打了个平手,——而贪婪残忍的赌徒却并不念激德尼罗此前鏖战之功,仍旧按照常规,赛后将败犬处死……然而,训狗师按照赌徒指示,将德尼罗电击处死时,德尼罗拼死反抗咬伤了训狗师……训狗师打死德尼罗后进房间包扎伤口,然而,打死的德尼罗起死回生出现训狗师身后……结局是德尼罗将训狗师撕咬得面目全非而死……

    接着剧情就是几个匪徒的事:

    沃克、史戴西、艾迪与瘾君子青年一同盗窃保险柜,但瘾君子却在盗窃之时,私自进入药剂区偷窃药品触发警报,四人开车载着保险柜被警车围追堵截……最后,车手艾迪将车开到废弃的市政府储藏仓库后因中弹失血过多而死去,车也被撞坏……于是,沃克、史戴西与瘾君子只得暂时将保险柜丢在车中,电话联系另一车手前来接应……而此时风声很紧,车手表示等夜晚看情况前来……于是,三人躲进废弃仓库避难……

    而此时瘾君子毒瘾发作,拿走药包去找水稀释药粉注射,而找水时,瘾君子发现了德尼罗及其身边遍体咬痕鲜血淋漓的训狗师尸体,德尼罗怒目注视着瘾君子,瘾君子一时吓得不敢动弹……

    另一边,沃克与史戴西闲聊,沃克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沃克25岁时在宠物店打工,平安夜要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于是撬开经理的保险柜,但里面毛都没有,沃克只好偷店里的宠物兔或猫咪送女儿,然而运气不好,店里只剩下狗与鱼;送狗给女儿则还得抽时间陪女儿遛狗,所以为省事,沃克偷了华丽的热带鱼;走时,不甘心只偷一只鱼,于是又捞了许多像虾、像豹的鱼,全部放进热带鱼的鱼缸里,到家后悄悄将鱼缸放在圣诞树下,然而,沃克在睡梦中被女儿的惊叫声惊醒,——原来淡水鱼在海水里无法存活而全部死去,只剩下金黄色的热带鱼……

    二人聊完,还不见瘾君子回来,二人担心出去找……结果,三人同时被德尼罗的景象惊呆,恐惧地只得轻声慢慢离开,然而,并没使德尼罗熄灭敌意,德尼罗开始追咬三人……

    三人惊慌失措地躲进房间紧闭大门躲过一劫……然而,瘾君子将药品丢在了外边,而毒瘾发作执意开门去拿药,被史戴西打到在地……

    瘾君子躺下休息时,二人闲聊,史戴西讲起他用贵宾犬偷昂贵食用菌“阿尔巴白松露”的故事:史戴西出狱后,发现昔日的狱友成了大酒店的厨师,还上了美食杂志,而史戴西找这狱友时,狱友却让他偷价值连城的昂贵食用菌松露……于是,史戴西开始了愚蠢的盘查仓库里松露所在位置,甚至不惜翻找垃圾……最后,史戴西想到了会找松露的松露犬……看守松露的夜班保安也很蠢,为了多赚钱,白天还兼职替邮局送信,而到夜里值班时,却只能犯困睡岗……然而,史戴西带着贵宾犬找到松露将要离开时,“睡美人”保安却意外惊醒持枪堵截住了史戴西……接着,持枪的保安看到贵宾犬却意外的掉头撒腿跑掉,我至今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闲聊完,二人回头一看瘾君子不见踪影,猜测其通过墙壁顶层洞口爬出找药……

    所幸的是,瘾君子捡回药后并没遭遇德尼罗,回到沃克、史戴西处让开门,并说自己看到楼下装货区有一厢式货车,猜测车钥匙在死人的口袋里,提议乘该车逃离……然而,门刚打开,德尼罗突现门旁,不仅咬伤瘾君子手腕,还在追赶沃克时,使沃克跌落摔断肋骨……最后,三人躲进另一房间,而这房间,就是斗狗人士的押注房间,墙壁排满了德尼罗的战斗场次,最后一场显示双方都没赢。于是,三人聊起狗,沃克问瘾君子喜欢猫还是狗,瘾君子说自己喜欢狗,原因就是自己小时经常挨他父亲殴打,所以他小时一直梦想有只狗可以倾诉苦心,然而他家境贫寒,养不起狗,只是养了一些鸡和一头奶牛;一次,他放学回家,看到路边有一只牧羊犬被车撞成重伤,于是,他救起狗,将其藏在他父亲不常去的工具屋,用节省下的学校午餐喂食伤狗,然而,六个月后,暑假来临,他再也无法为狗谋得食物,只得壮胆偷家里冰箱里被父亲珍藏的牛肉……结果,被父亲发现,当着他的面,用铁锤将狗砸死……

    伤痛的童年往事,使瘾君子回想过而泪流满面,而童年的心灵创伤也使瘾君子成年后走上了不法之路……讲完童年伤心事,瘾君子离开,而听者也伤感互视……二人看到墙壁上贴满的裸女图,意外揭开一画,发现画壁暗藏一房间,进入后发现是巨额的赌资,比保险柜中的钱还多,猜测死者被狗咬死而未能将赌资带走……

    史戴西惊喜地向瘾君子报喜,却发现瘾君子已死在椅子上,——又注射毒品、剂量过大而被毒死……

    史戴西惋惜之余,又发现另一烦心事,——沃克肋骨伤势严重,需及时就医。于是,史戴西按照之前瘾君子之言,冒险出去找死者身上厢式货车的钥匙……但很不幸,史戴西拿到钥匙时,被德尼罗发现,被狗追得屁滚尿流……最后,德尼罗攻击史戴西时,意外被钢琴架卡住而命悬一线。史戴西本想离开,但一时动起怜悯之心,抬起钢琴将狗救出。获救的德尼罗似乎知道史戴西救了它一名,不再有敌意,甩甩头离开了……

    于是,消除猎犬之患后,史戴西搀扶沃克登上货车,而打开仓库门时,发现赌徒驾车而来,——赌徒久等不见训狗师带赌资回来,就持枪回来查看,——看到沃克身上背着自己的钱袋后,二话不说开枪就射,当场打死了沃克……之后,赌徒开始疯狂追杀史戴西……

    赌徒在追查史戴西的藏身处时,向藏起的史戴西讲起了自己关于狗的童年往事:小时候,他妈妈在他玩耍是沙坑种满了美丽的风铃草,然而,隔壁的西班牙敖犬时常来沙坑挖风铃草,妈妈很伤心,劝说邻居而邻居置若罔闻;于是,幼年愤怒的他持一猎枪将邻居射死,但敖犬却没被射死,反而被他收养,因为他知道野兽是不会明白物业之理的,而人——即使是蠢货也明白他的东西不能碰,尤其是他的钱……

    最后,史戴西被逼到斗犬场地,被赌徒射中腹部倒下,而赌徒要结束对手的命时,德尼罗出现旁边……赌徒意外之余召唤德尼罗来身边,并举起手枪要射杀史戴西,结果,德尼罗也许为救恩人、也许为复仇,突然猛烈撕咬赌徒喉咙……赌徒挣扎时向狗脖子连开数枪,最后,狗与赌徒同归于命……

    史戴西的女友在大洋彼岸等着史戴西,幸运的是,她看到远处海滩处史戴西牵着一只宠物狗走来……

    【详细】
    93693044
  • 杜忧
    2019/5/22 20:39:21
    过去和未来

    从文革走过的老一辈人(现在70-80岁那一批人)的晚年生活。剧情安排很用心。很写实,很平实,却都是沉甸甸的感情。

    因为儿时一个谎言造成大哥喝农药自杀自此不肯说话但独自抚养大哥儿女的哑巴;父母饥荒去世如今仍然守在家乡不肯进城的养蜂人;见惯了旅途险恶人情冷暖的货车司机;以及……跋山涉水几天几夜就为了看一眼病重在床但当年改造期间救助过自己的大哥的“伍子胥”,见到了,不曾

    从文革走过的老一辈人(现在70-80岁那一批人)的晚年生活。剧情安排很用心。很写实,很平实,却都是沉甸甸的感情。

    因为儿时一个谎言造成大哥喝农药自杀自此不肯说话但独自抚养大哥儿女的哑巴;父母饥荒去世如今仍然守在家乡不肯进城的养蜂人;见惯了旅途险恶人情冷暖的货车司机;以及……跋山涉水几天几夜就为了看一眼病重在床但当年改造期间救助过自己的大哥的“伍子胥”,见到了,不曾回忆过去,只是三言两语问候就只得起身就走,走到楼下听到病床上传来的“注意安全啊!”

    有多浓重的感情,说出口的话就越朴实。

    当年若不是“大哥”的帮助,这位“伍子胥”可能都活不了了。

    如今,人老了,在和时间的对抗中,究竟是不中用了。

    都不中用了。

    “伍子胥”能穿越千难过昭关,却无力于人情和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

    每个人的将来,都逃不开每个人的过去。

    看完电影,再听老人喜欢唱的这段戏

    “我好比哀哀长空雁……”

    就都明白了。

    【详细】
    10196506
  • Crystal
    2022/8/24 0:07:47
    旧事篇-于苦难中寻找希望
    在看灵摆三之前就看了一些短评提到《旧事》篇是灵摆里面最好看最经典的一集。因此,在其它篇都是1.5倍速看完的情况下,只有《旧事》我是认认真真原速看完的。看完之后,感觉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部作品看完之后,带给了我一种灵魂深处的感动。这种感动不是看了感人的爱...  (展开)
    在看灵摆三之前就看了一些短评提到《旧事》篇是灵摆里面最好看最经典的一集。因此,在其它篇都是1.5倍速看完的情况下,只有《旧事》我是认认真真原速看完的。看完之后,感觉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部作品看完之后,带给了我一种灵魂深处的感动。这种感动不是看了感人的爱...  (展开)
    【详细】
    1460221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