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逐

    全22集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2011

追逐影评

14457638
  • 何以解忧
    2022/4/29 15:10:34
    有一个有恋子情结的巫师母亲有多可怕

    电影细节刻画太少,只有个笼统的故事梗概,20年的时间跨度让剧情有些站不住脚,一是村子被诅咒以后我不太相信还能有这么多人愿意呆在这里,为了孩子也得赶紧离开吧,二是女主时过20年才想起寻找自己的父母,前20年都活得浑浑噩噩吗?所以真的很不合理。虽然恐怖片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类型片,但逻辑不顺看着就特别难受;我是个恐怖片迷,所以还算看了不少恐怖片,就这部电影,整体而言不算恐怖,剧情上也没有多么

    电影细节刻画太少,只有个笼统的故事梗概,20年的时间跨度让剧情有些站不住脚,一是村子被诅咒以后我不太相信还能有这么多人愿意呆在这里,为了孩子也得赶紧离开吧,二是女主时过20年才想起寻找自己的父母,前20年都活得浑浑噩噩吗?所以真的很不合理。虽然恐怖片本身就不是一个“合理”的类型片,但逻辑不顺看着就特别难受;我是个恐怖片迷,所以还算看了不少恐怖片,就这部电影,整体而言不算恐怖,剧情上也没有多么创新,没有带给我多少惊喜,但电影带有很强的亚洲恐怖片地域特色,不是为了纯粹的为了吓人而吓人,至少那三个小女孩都是因女主而被杀,所以女主才能看到她们,只有没想明白其中一个为什么要去吓那个司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剧情需要”。电影前一个小时都有点让人提不起劲,后面的真相,也有种草草“圆”了感觉,还有个不得不说的地方,女巫婆的“神通”太bug了,为了“夺回”儿子,可以施法让儿子失忆,诅咒未出生的小孩(那孩子就是女主,还是她的亲孙女),恋子到极致,最后儿子自杀,自己还跟着自杀,无敌了,甚至死了还要折腾这个村子的人,村子里的人惹到她什么了呀,太惨了。

    【详细】
    14366477
  • seamouse
    2014/7/25 7:43:41
    每一个傻乎乎的小我,构成宏大的选秀十年
    一个跟了超女快男好些年的工作人员递上一包纸巾,“过会儿你们用得上”,显然,他对纪录片《我就是我》的动人泪点充满信心。“他们这些孩子迄今还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这个男人已经把片子看了多少遍,依然一遍遍盈眶着加注着自己的“评论音轨”。

    可惜,非常遗憾,那包纸巾自始至终没有用上,身旁的姑娘也仅仅表示,“有那么一些瞬间还是挺打动的。”

    究其原因,应该是观者对一个节目和一个时
    一个跟了超女快男好些年的工作人员递上一包纸巾,“过会儿你们用得上”,显然,他对纪录片《我就是我》的动人泪点充满信心。“他们这些孩子迄今还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不知这个男人已经把片子看了多少遍,依然一遍遍盈眶着加注着自己的“评论音轨”。

    可惜,非常遗憾,那包纸巾自始至终没有用上,身旁的姑娘也仅仅表示,“有那么一些瞬间还是挺打动的。”

    究其原因,应该是观者对一个节目和一个时代参与感的多少造成的。正如没能回学校参加毕业十周年聚会的我,看着同学醉醺醺记录下来的那些影像,也会矫情的想着“还没说完就老了的那些花儿”,潸然泪下,而与这个集体无甚关系的你,扫了一眼,或许会纳闷,“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当然,有着完整时间线、主次人物和故事织体的《我就是我》,可不至于乱七八糟,但却呈现着碎片化的外貌。片中确实有太多跟不上抓不到的梗上,没有完整关注着去年整套“快男”的观众,或许将很难理解片中大量的突发事件或笑话段子。而我,作为一个偶尔凑热闹的非选秀节目粉,加上去年夏天的主要屏幕时间献给了芒果台的对手节目——中国好声音,不能明白和跟上片中这些事件,也不足为奇。而且,欣赏动听“好声音”,旁观“快男”热闹,差不多该是我们这些中青年观众的共同审美吧,但如若将它们都丢到大银幕上,我想自己还是更乐意选择热闹莽撞的青春故事。

    电影里,作为主心骨的华晨宇进阶和成长故事,倒是扎实确立起来了,可围绕他的那些队友、主持人、评委、声乐舞蹈老师、编曲、乐队、家长、粉丝……出现的密度和频率实在过大过碎,而90分钟时间只能稍稍侧重的分配给作为亚军和季军的欧豪和白举纲。这或许是导演艺术创作理念和片方商业属性冲突并相互妥协出来的结果,但如若将之放到粉丝电影的尺度上,所有这些梗这些段子却又是这一数量巨大的观众群体所耳熟能详的,银幕只不过将他们曾在电视里见过和没见过的再现了出来。看不懂的情形不属于他们,甚至也能让他们之外的其他观众产生某种意外情绪,有点乱也有那么些迷人,像是舞台上前言不搭后语的可爱快男,或许,这才是“我就是我”,或许,我们单一类型化的银幕能被又一次突破?至少,相较不是电影的《爸爸去哪儿》,《我就是我》还是一部有着艺术品相的纪录片。

    这种艺术品相,首先体现在对主角的再度打磨和加工上。就是那个前言不搭后语的、戴着大黑框的华晨宇,电影开头,他战战兢兢走在林海雪原间,说着云里雾里的句子,童年啊、音乐啊、梦想啊……宛如一只被困于冰封湖面下的金鱼,眨巴着惊恐的大眼睛,自闭着不敢直视外界。反正金鱼记忆只有7秒,除了得应付考试,年轻人又有什么非要记住的,尽情犯傻,尽情炫耀,尽情把自己打扮成过往,然后尽情歌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可是打造偶像的真人秀镜头对准了他们,观众们记住了他们,粉丝们牵挂着他们。在从电话到短信再到微博微信的一次次投票中,年轻人前仆后继的犯着傻,挥霍着看似永远用不完的时间,甘心做着造星的辛苦建筑工。无论激情还是乏味,时间一旦被拉长到一定尺度,总是可以被裹挟上动人的情感。不知不觉中,每个小我的7秒记忆,拼凑出了整整十年的可观选秀图景,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为当下板结化的中国社会,开通着难得的、还有机会向上流动的民主管道。

    导演范立欣也从来不是选秀节目受众,最初想拍这次快男,正是源自对草根选秀节目第十个年头的意识。好的纪录片从来都不是街上取下来的监控录像,而是需要用心设计的完整故事,我一开始也参与到一小部分的“设计”中去,构思着从洗剪吹少年到富家子弟、从持才自傲的狂妄家伙到乖巧音乐学院学生的可能角色,他们之间会在迟早进入的封闭城堡中,产生着怎样的冲突和友谊。然而纪录片又得遵从基本事实的原则,让最终走上台前的这些小家伙,并不止于有着多少能闹翻天的个性。至于那个关于观众投票机制下的民主化管道设想,也始终难以通过对选秀节目的跟踪拍摄表达出来,我一度还坏心眼的希望摄制组能将这些“高大上”问题抛给业已成为大明星的选秀前辈们,听着娇滴滴的张含韵和霸气的李宇春,突然摆出一副公知的架子,来谈论民主和民生。

    我的设想最终落空,纪录片最终没有花太多笔墨去铺张时代、缅怀记忆,没能成为伴随一代观众成长甚至老去的《哈利波特》系列。它完整聚焦并紧贴着2013年的那次赛制复杂、台上状况不断却也格外真实的“快乐男声”选秀,只是也因卡在“选秀十年”这样一个时间段,并有着不少李宇春、王栎鑫等“前辈”现身评述,以及汪涵、何炅等人的一路伴随,而不自觉凝练出那种动人的“时间晶体”。

    其实,《我就是我》算得上一部颇为奇特的“粉丝电影”。或许是顾忌到单调的院线票房经济现状,而让片方不敢将其定义为听起来有着文艺属性的纪录片,但无论从倒计时式的冠军产生故事,还是从全城紧贴的镜头语言,它都绝对是一部将摄影机安置于焦虑事件下、属于纪录片范畴的“真实电影”。而粉丝电影也不该只是那种要么卖肉卖腐、要么心灵鸡汤的乏味无营业方便面,既然是追逐和接受偶像一切的粉丝,搀和点高大上的艺术性进去又何妨?再说,如今的粉丝,远不再是杨丽娟那种能为偶像逼死老爹的脑残,郭敬明的拥趸都能在《小时代》放映后搬出巴赞理论跟周黎明老师对吵,如果有大批能够接受纪录片类型甚至本身就有扎实艺术电影观赏经历的粉丝,也不足为奇。

    电影当然也给了粉丝一些电视上没见过的趣闻和冲突。360度无死角的城堡生活中,男孩们虽然知道被镜头盯着,不能肆意开黄色笑话更不能看“日本动作爱情片”,却也谨慎试探着询问彼此是否还遗精;被罚写自己名字百遍的白举纲,开始骂着这些既然真实更要造星的媒介阴谋,却也在表达叛逆情绪后,无奈的回归到这一机制之下。想想英剧《黑镜》第一季中《一千五百万的价值》带来的选秀乌托邦情形,咒骂着这个机制的选手以自杀相逼,却反倒成了独特的个性巨星。金灿灿的王位总是比叛逆的狗窝迷人得多,更何况有媒体愿意为你的叛逆买单。

    节目组、城堡、舞台,组成了是粉丝观众可供怀旧的重要素材,而沙漠、大海、雪原等大景别的补充拍摄,又延拓了局限的视野,让“我就是我”的张扬得以真正释放,而不再只是停留于嘴边的枯燥梦想糖水。在沙漠上狂奔的快男,谁晓得他们未来是怎么样呢?又来一个更好看的节目,又来几个更好看更个性的家伙,迅速剥夺走粉丝的注意力?
    这从来不该是年轻人该担忧和考虑的问题,No Zuo No Die,我就是我。而时间长河总会给予这些外人的担忧予动情答案。

    遗憾的是,这个答案似乎只体现在一支关于选秀十年的宣传片里,它为纪录片服务,却没能出现在《我就是我》正片部分。9年前喜欢周笔畅的大叔如今还在农贸市场卖肉,2007年因魏晨走红而幸运的被粉丝卖空橙子的大婶如今还在卖水果,看完节目跳起广场舞也渴望登台的大妈,曾为玉米们一天做二三十个烟花烫的发型师,逢年过节总接到李宇春问候的83岁老太太,为投票存下数十张手机卡的男生,为华晨宇留下所有演出票根并准备未来给其做结婚礼物的家庭主妇……你们所有人,都是有着傻乎乎瞬间的一个个小我,可又偏偏组成了中国社会一个大写的十年。
    【详细】
    67572943
  • 小伯爵
    2019/8/23 19:38:50
    第一部能看完的日剧

    我能看完《贤者之爱》已经很了不起了,男主帅,还有就是喜欢的女主气质。看这部之前,我不认识古川,日剧本来就看的很少,觉得日语发音很奇怪。(不懂日语,缺少语言环境,英语能听懂些)所以一般就是台剧,新加坡剧,港剧和内地剧,英美剧追起来很累,刚入坑,等一部两三年。

    女主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点进去了。然后被男主吸引了,暖男。周围同事很友善,家庭关系也挺好的。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就会去电视剧中寻

    我能看完《贤者之爱》已经很了不起了,男主帅,还有就是喜欢的女主气质。看这部之前,我不认识古川,日剧本来就看的很少,觉得日语发音很奇怪。(不懂日语,缺少语言环境,英语能听懂些)所以一般就是台剧,新加坡剧,港剧和内地剧,英美剧追起来很累,刚入坑,等一部两三年。

    女主是我喜欢的类型,所以点进去了。然后被男主吸引了,暖男。周围同事很友善,家庭关系也挺好的。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就会去电视剧中寻找。总体说来,没有惊喜,普普通通的电视剧。我却很喜欢,有点玛丽苏,又不是太玛丽苏。男二和女二的感情,真的很成人,到了一定年龄就理解了。

    【详细】
    10433271
  • 阳光
    2021/6/11 23:05:32
    欧洲电影节给了人们一个观察其他国家的窗口

    这部电影太好看了,我真的好喜欢三大电影节,能给这些好导演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能给欣赏作者电影的人莫大的享受。

    这部电影的镜头让我折服,开局在房间里男主老婆昏过去后,推到后面那幅混乱的画,在我理解中,这幅多次出现的画展现了男主复杂、抑郁的心情。在房间内,俯视镜头后接跟拍、压花玻璃后走近的男主、边境湖水的镜面效果、隐喻蒙太奇,还

    这部电影太好看了,我真的好喜欢三大电影节,能给这些好导演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能给欣赏作者电影的人莫大的享受。

    这部电影的镜头让我折服,开局在房间里男主老婆昏过去后,推到后面那幅混乱的画,在我理解中,这幅多次出现的画展现了男主复杂、抑郁的心情。在房间内,俯视镜头后接跟拍、压花玻璃后走近的男主、边境湖水的镜面效果、隐喻蒙太奇,还有最后男主夫妻的旋转镜头——人不转,背景转,这个镜头真的太美了,表达了夫妇此刻复杂的感情。在边境男主儿子的部队修录音机(似乎是)的镜头又为这部艺术感十足的电影添加了理工科的色彩——果然,文理不分家,整个世界是粘合在一起的。

    剧情也是一波三折,简单但有趣——男主儿子去世,虚惊一场,又间接因为男主而去世,而背后的哲理,在我看来是因果报应+宿命论,男主因为让别人替自己踩地雷,而让儿子受到了报应,而儿子因为误杀一车无辜的人而受到了现世报,但这样解读未免太过狠毒,所以我又想到了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宿命论。大多数艺术造诣高的影视作品都有宿命论的体现,《寄生虫》、《老无所依》、《花样年华》都体现了人物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我认为这部电影也不例外。男主和儿子都因为宿命的指引而造成了他人的死亡,而男主一家人也默默地接受了这个安排。反战因素已经不算新鲜,但这个世界上只要还有战争。那么反战元素就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这部电影,我对现在的以色列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好希望中国也能出一部这样的电影,给世界提供一个更好认识中国的窗口。

    【详细】
    13604701
  • 亦歌颂者
    2019/8/28 11:19:58
    仿方圆式结局

    刘静跟季胜利去了中海赴任以后,基本就没再回过北京,开始还有保持一段时间的联系,后来大多就是礼貌性的节日问喧,偶尔在电视上可以看到老季的下访基层的新闻,回想起那一年做邻居的时光竟然也有点儿恍如隔世。孩子们倒还有联系,听说杨杨去了慕尼黑,陶子去了非洲,没过多久两个人就选择了和平分手。

    宋倩和乔卫东复婚以后,依旧是鸡毛蒜皮也能打打闹闹。一直把英子当做生活重心的宋倩老师,在英子读书期间每

    刘静跟季胜利去了中海赴任以后,基本就没再回过北京,开始还有保持一段时间的联系,后来大多就是礼貌性的节日问喧,偶尔在电视上可以看到老季的下访基层的新闻,回想起那一年做邻居的时光竟然也有点儿恍如隔世。孩子们倒还有联系,听说杨杨去了慕尼黑,陶子去了非洲,没过多久两个人就选择了和平分手。

    宋倩和乔卫东复婚以后,依旧是鸡毛蒜皮也能打打闹闹。一直把英子当做生活重心的宋倩老师,在英子读书期间每个学期都去看她一次,捎带脚也会把乔卫东带上,英子大学里一直学习努力,保送了研究生,这个好消息刘静也是知道的,英子一直跟刘静保持着联络,刘静帮她介绍了导师,现在英子正在准备攻克博士。宋倩夫妻俩开始着急孩子的婚恋问题,英子却故意避开敏感话题,把所有的专注力都在火星上面,乔卫东和宋老师当然也没什么办法。

    方一凡在有一次家庭聚餐里坦白,他是喜欢过英子的,真诚的喜欢过英子的,南京读书那会儿,他们来来往往,后来发现,比起做恋人还是更适合做兄弟。方一凡毕业以后就回了北京,做过音乐,也在一些小成本影视剧里出现过角色,虽然还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他也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磊儿跨专业考了物理系的研究生,既要在本学科顺利毕业,又要成功跨入物理专业,那段儿时间磊儿没日没夜的学习甚至比高考时候更加努力,最后的成绩虽然有点擦边球,好歹也是过了录取线,那天磊儿和文洁都哭了很久,磊儿对自己有了交代,文洁对姐姐有了交代。

    文洁生了孩子以后,做了一年的全职太太,然后去了一家小公司做财务工作,像她说的,她有真才实干,不怕找不到工作。文洁去工作以后,我就不干滴滴,专职在家带女儿,偶尔进行一些配音工作。

    对了我们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儿,最后还是决定起名叫朵朵,朵朵花开,又朝气又漂亮,孩子出生那年,宋倩说要过个干妈礼,低价卖了套房子给我们,我们这也就成了书香雅苑的常驻人员。每年都有高考,楼下的租客换了一批又一批,看着成批的家长和孩子们忙碌焦虑的在家和学校之间来往,也会引发我们对孩子们高考年的回忆,那一年好像经历了很多事儿,仔细想想,又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童文洁那一年总是挂在嘴上的,“这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也被时间证明是个错误的理论。

    其实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人生除了高考还有很多事情需要面对,在漫长的人生里,艰难和困扰的出现必不可免,而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很多细小的欢喜夹杂其中,这些小小的欢喜就是我们生活的甜头,就是我们继续不知疲倦的继续生活下去的强大的动力。

    .

    -仿方圆旁白式结局

    by-胖子很可以

    【详细】
    104451120
  • 看Z那一片蔚蓝
    2016/11/27 6:30:07
    讨论一下剧中人物都代表着鹿鼎记里的谁呢~
    刚看的时候前几集有点闹,不过越来越后面就越想看。
    刚看了结局,只能说对鹿鼎记的致敬吧。
    弹幕好多人说是鹿鼎记的前传比翻拍鹿鼎记好得多。
    对鹿鼎记不是很了解,剧中人物还有谁代表着鹿鼎记中的谁呢?
    春花……韦春花
    牛大宝儿子小宝……韦小宝
    陈枉然……陈近南
    范惜逢……冯锡范
    郑王爷……郑成功
    海公公……海大富
    鼠(安通)……洪安通
    二妞
    刚看的时候前几集有点闹,不过越来越后面就越想看。
    刚看了结局,只能说对鹿鼎记的致敬吧。
    弹幕好多人说是鹿鼎记的前传比翻拍鹿鼎记好得多。
    对鹿鼎记不是很了解,剧中人物还有谁代表着鹿鼎记中的谁呢?
    春花……韦春花
    牛大宝儿子小宝……韦小宝
    陈枉然……陈近南
    范惜逢……冯锡范
    郑王爷……郑成功
    海公公……海大富
    鼠(安通)……洪安通
    二妞和梁五尺的女儿荃儿……教主夫人苏荃
    【详细】
    8197217
  • 深深深几许
    2020/4/21 19:16:16
    下一次的民国剧能不能不挖宝了?

    套路还是那个熟悉的套路,富家子与贫穷女身份调换,一个屋檐下的家族成员明争暗斗。最好笑的还是,怎么一遇上民国剧就有寻宝活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挖了半天屁都没挖出来。

    我才发现何广沛和朱晨丽是第二次组cp也,《超时空男臣》里面他们就演过情侣了,不过那部剧里是BE。

    幸好最后一集枫少爷回来了,不过看到他跟着利家瑶上船的时候我真的满脑袋问号,最后男主没恢复记忆也算情理之中吧。

    套路还是那个熟悉的套路,富家子与贫穷女身份调换,一个屋檐下的家族成员明争暗斗。最好笑的还是,怎么一遇上民国剧就有寻宝活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挖了半天屁都没挖出来。

    我才发现何广沛和朱晨丽是第二次组cp也,《超时空男臣》里面他们就演过情侣了,不过那部剧里是BE。

    幸好最后一集枫少爷回来了,不过看到他跟着利家瑶上船的时候我真的满脑袋问号,最后男主没恢复记忆也算情理之中吧。

    我get到何广沛的颜值了,一袭衣襟绣花佩玉的长衫被穿得很好看,人物性格也讨喜,这种外表吊儿郎当实则善良体贴性格的富家少爷演得还挺可爱的,捉弄人的时候也不讨厌。不过最后十集有一半他都因为剧情没出现,编剧的脑洞也是让我捉摸不透。为这哥多给一颗星,希望哥能有机会多演主角。

    一众绿叶演技依然很稳,前期打打闹闹轻喜剧看着挺好玩儿,龚慈恩也太有气质了吧,细幺坏得我巴不得她早死,正说明演技还不错。

    女主角从始至终正直善良,其实最后回去拉细幺的时候也算不得什么圣母,设定本就是个以德报怨的性格罢了,再说如果没有男女主最后一起被埋,失忆的男主也不会再次爱上女主。

    万家大少爷和双双那一对也好嗑!黄嘉乐这么帅而且演戏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有男主角给他演呢!!!汪嘉敏长得可爱又漂亮,穿洋装超级好看,还给人一种亲切感。幸好最后他俩是HE,我快乐了。

    剧情核心批判封建女不如男的思想总体上是好的,不过不够扎实深刻。

    看最后几分钟的时候,我的嘴角又不自觉上扬了,虽然早就猜到的大结局,善恶因果得报,但看着还是开心,我永远爱TVB的大团圆结局!!!(最后一个镜头的酱缸复制粘贴的特效真的把我笑懵了,能不能搞真一点,真当我们观众瞎吗哈哈哈哈哈哈!!!)

    【详细】
    12529773
  • Moonlight
    2022/4/14 10:40:56
    原来不是加贺系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开头我以为是加贺系列,又是宽叔做侦探,而且还不是警视厅的搜查一课,而是小众的县警,这怎么也让人觉得是加贺恭一郎啊…… 可是看了开头十几分钟就感受到不是了,风格完全不一样,没有那种古早推理风(本人觉得加贺系列一直都是有点儿古早推理的风格的,只是稍微更气氛冷峻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开头我以为是加贺系列,又是宽叔做侦探,而且还不是警视厅的搜查一课,而是小众的县警,这怎么也让人觉得是加贺恭一郎啊…… 可是看了开头十几分钟就感受到不是了,风格完全不一样,没有那种古早推理风(本人觉得加贺系列一直都是有点儿古早推理的风格的,只是稍微更气氛冷峻一...  (展开)
    【详细】
    14336253
  • 2022/1/9 17:40:19
    什么玩意

    中国编剧就不能搞点原创吗? 东拼西凑的剧情就以为是自己的了啊? 兄弟创业后来反目又爱上同一个女人 山寨版创世纪?最后来整一出蓝色生死恋的感觉 也是无语了。连反目的原因都跟人差不多。在加上深圳和男二 又能串戏到邓超卖肥皂了。 但是蒋勤勤年轻的时候真是美啊。身材 气质 脸蛋 秒杀现在的网红脸

    中国编剧就不能搞点原创吗? 东拼西凑的剧情就以为是自己的了啊? 兄弟创业后来反目又爱上同一个女人 山寨版创世纪?最后来整一出蓝色生死恋的感觉 也是无语了。连反目的原因都跟人差不多。在加上深圳和男二 又能串戏到邓超卖肥皂了。 但是蒋勤勤年轻的时候真是美啊。身材 气质 脸蛋 秒杀现在的网红脸

    【详细】
    14129152
  • 水瓶第二星
    2011/10/30 9:34:26
    绅士都爱金发女郎
         今天在电影院里看了《猩球崛起》,震撼之余,本着看一部好片就要搭配一部烂片的原则,用qvod看了《幸福额度》。说实话,不是非常意外,但还存在惊喜。
       很喜欢姐姐的角色——李晓红,是李晓红,不是莫晓红。片头她边收拾东西边大声地说着“从今天起,我是李晓红了。”那种干净利落,那种看似潇洒又楚楚可怜的样子,实
         今天在电影院里看了《猩球崛起》,震撼之余,本着看一部好片就要搭配一部烂片的原则,用qvod看了《幸福额度》。说实话,不是非常意外,但还存在惊喜。
       很喜欢姐姐的角色——李晓红,是李晓红,不是莫晓红。片头她边收拾东西边大声地说着“从今天起,我是李晓红了。”那种干净利落,那种看似潇洒又楚楚可怜的样子,实在让人心疼又有点心怜。所以,我决定喜欢上这个女子,倔强而软弱。
         虽然她最物质,最无情,就像陈坤演的富二代所说的“爱钱,任性,霸道,喜欢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爱干净,连选的吃饭的地方都难吃。”缺点真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完;虽然她自以为是,想为妹妹慧剑斩情丝,拆散她十年的恋情;虽然她躺在浴缸里,悉心教导她小清新的妹妹,“男人的价值就在于他信用卡的额度。我们会选错,但是银行不会”;虽然她大声嚷嚷着,“张泉,我爱的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你看,我到了这个时候都不掉眼泪,可见我是个坏女人。”;虽然……
        但转过身,她却总是捂住自己的面孔,弯下腰,哭得满脸疲惫。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坏人?好人?爱钱?爱人?我只知道她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她不会逼跟了十年的男人离婚,不会去他家里闹;她害怕富二代爱上她,因为她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女人;她会对着狂刷信用卡的妹妹说,“你不是我,你不要学我”,也会在妹妹下了决心要找有钱人时,叹气,然后教她“第一次约会,你要问一个很大的问题,让他能够侃侃而谈。”
        什么样的女人是好女人呢?清纯不食人间烟火?坚信绝对的爱与奉献?我只知道清纯意味着纯粹,而纯粹常常是尖锐而危险的,那是未经世事的执拗狂妄,是自我中心的牺牲与偏执,将爱当作一场飞蛾扑火的献祭,但既然可以无畏的将利刃刺入自己胸膛,那双刃的刀锋也一样能刺入自以为是享受着她的爱的男人胸口。
        我喜欢的是历经沧桑后的复杂,尝尽百味后的沉淀,或许失了单纯,却更加坦诚而自在。看到李晓红,我禁不住想起玛丽莲的《绅士都爱金发女郎》,想起她微微嘟着嘴说“我爱的是您的儿子的人,但是我爱您的钱。”想起她穿着经典的粉色小礼物,大声唱“女孩都爱钻石”。
        走过了女孩的岁月,步入女人的阶梯,谁能分得清自己爱的到底是那个人,还是他的背后所代表的一切。否则我们又怎么会在相亲时频频询问对方,是不是有房,是不是有车呢?不过,我们又何必非要分的清呢。即使我们大叫着我就是爱你这个人时,这个人不也是他背后的钱,权,地位,身份所打造出来的么,离开了这些,他还是原来的他么?所以,我们不必对自己太严格,也不必对别人太严格。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个没有实体的抽象概念,每个人下的定义个不相同,为什么非要认定你的defination就是真理呢?
        最后,表示支持陈正道,一个台湾导演在中国苦熬了这么多年实在是不容易,陈坤说他会参演这个电影纯粹是为了支持陈导,那我码这么多字也全当表示对他执着的敬重了。
    【详细】
    51481385
  • 安然
    2008/7/7 16:08:29
    【转经典评论】杜车别 评 黑客帝国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利用的。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利用的。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所以象用相对论,量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了他们文明的进化。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一方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步。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利用人类在矩阵系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意。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靠工具,于是从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这个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o: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靠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长空间了。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所处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个六翼天使,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同进步。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smith来完成。人类则彻底灭亡,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smith的方法,她让smith复制了她自己。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还通过smith的口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的代表是sm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sm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反抗是死亡,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我前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真实的。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所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source。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圾程序。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鱼的结果。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事实正和这种假定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sm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所用呢?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如果无线上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很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o: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告诉我我怎么只靠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o: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尼奥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在矩阵革命中尼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大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我写《矩阵世界——机器文明的创新摇篮》的时候,矩阵系列动画片,是已经看过的!还有我很讨厌把好好的矩阵系列说成什么黑客系列,希望大家不要再犯这种错误,矩阵就是矩阵,和黑客没有关系

    第一点,矩阵这样的片子,你根本不能光从字面上教条的去理解里面人物的话,而是要去思考这些话真正的含义,否则你会根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作为一部科幻片,有基本的科幻设定,矩阵系列的科幻设定里并不包括对能量守恒等物理基本定律的修改否定,所以如果认为机器人利用人来作为能源,那势必会违背最起码的物理常识也违反了里面的科幻设定,机器为养活这些人所要提供的能量都只可能远大于人能回赠给机器的的能量,也就是说事实上,机器不但不可能从人身上获得能量,相反为了养活这些人,他们本身就要消耗大量能量

    这个道理,应该是初中生都能明白的,为何有些人却不能明白呢?
    再者说了,即便退一步,他们真的是能从人身上获得能量,那么为何不养猪养别的东西,偏要养反抗性最强烈的人呢?


    第二,有些人根本没有理解我所说的创新能力是什么?我所说的创新,不是在现有物理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而是对最基本的理论本身的创新,比如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的原有观点而建立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比如给物理学带来大革命的量子力学的建立,比如给数学带来一次危机的集合论的创立以及为解决集合论中的悖论的公理体系的引入等等
    我认为这样的创新能力是机器文明在建立矩阵以及发动矩阵革命之前所缺乏的

    机器文明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是高度的协同性,可以看到在电影矩阵系列中,矩阵之外的机器个体的行为是高度协同的,几乎不会发生机器与机器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矩阵内部就两样了),
    第二是机器文明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以光速传播)
    对照人类,首先人类没有这种高度协同性,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思想观点的对立以及冲突矛盾。一个人提出这个观点设想,势必会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一个想这么干,势必会有人觉得应该那么干
    第二,人之间的思想传播,速度是很慢的,一个人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想,这个思想从形成到被写出来,需要一长段的时间,写出来之后发表需要一段时间,发表之后,被别的人看到需要一段时间,看到之后加以理解 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种传播还是局限在一小部人,真正要这种思想传播到所有人那里,需要的时间更长,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

    那么从这两点不同,能引出什么结论呢?我并不是说机器不够聪明,所以不能象人一样产生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理论,不是的,我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在任何情况下,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理论的产生都必然以伴随大量的错误理论甚至有害的理论的产生,不可能设想真正哟价值的成熟的新理论能一下子跳出来。人类能有充分时间的消化那些有害的理论,错误的理论,一个人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害的理论么?不要紧,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这个理论,并对它进行反驳的。还有即便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反驳被压制下去了(比如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比如法*西斯德**国内部对不同政*见的镇**压),它也只可能被一部分人接受,还是会有人内心对它怀疑否定的。
    而正是从这大量的错误理论有害理论的不断被淘汰被筛选的过程中,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理论才可能产生,才可能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他们的高度协同性,以及他们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使得他们对任何有害的基础理论变革的抵抗能力是相当脆弱,要么他们把一切对原有基础理论的变革都当成是病毒杀死,要么他们自身就被有害的程序变异彻底弄崩溃。为了自己的安全性,他们当然只好选择前者,但这样一来,他们的文明水平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而不能继续向前迈进
    那么究竟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呢,机器世界采取一个办法,设立矩阵!!,一开始他们仅仅是通过矩阵采集被人类已经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创新理论,但由于人类的反抗性,一直依赖人类并不可靠,于是矩阵的不断升级,并最终矩阵革命,机器文明彻底摆脱了人类而独立能进行创新,矩阵世界就是他们创新的基地,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通过矩阵与外部机器世界的相对隔离,允许在矩阵内部的机器程序具有独立的个性自由,能够自由变异,而在外部机器世界发生变异的程序,也不再是直接消灭,而是可以通过送入矩阵加以保存,然后再在矩阵内部进行淘汰筛选,再把筛选后产生的有价值的新程序送到外部机器世界加以利用

    我的这个理论可以完满的解释在矩阵系列的电影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在矩阵革命中的那个小女孩和她的父母


    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04wg.html
    及 天涯社区
    【详细】
    143110131
  • 荒川行者
    2020/3/31 3:31:47
    当阳光洒满这山谷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PET在一月番并不显眼。前十二话只称得上优秀,但终究也只是众多黑深残番剧中的一员。PET们在命运和欲望之中打滚,被利用被束缚,想挣脱想自由,但却越陷越深。众多的配角也贯彻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格言,无所谓好人坏人,都被碾成肥料浇灌在利益之上。 直到十三集一集封神...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PET在一月番并不显眼。前十二话只称得上优秀,但终究也只是众多黑深残番剧中的一员。PET们在命运和欲望之中打滚,被利用被束缚,想挣脱想自由,但却越陷越深。众多的配角也贯彻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格言,无所谓好人坏人,都被碾成肥料浇灌在利益之上。 直到十三集一集封神...  (展开)
    【详细】
    12456256
  • 闫才力
    2021/9/10 22:44:27
    这样节目该多出

    这种节目比那偶像节目好看多了,是该普及法盲了,就跟那派出所的节目一样,多看点这样的节目好,这比电视剧要好看,现实中的法证先锋,展示基层法官、司法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坚守,以生动鲜活的真实故事向广大观众释法普法,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向广大观众释法普法,跟以前看法制节目一样,不过这种形式更能让人接受和看下去

    这种节目比那偶像节目好看多了,是该普及法盲了,就跟那派出所的节目一样,多看点这样的节目好,这比电视剧要好看,现实中的法证先锋,展示基层法官、司法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坚守,以生动鲜活的真实故事向广大观众释法普法,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向广大观众释法普法,跟以前看法制节目一样,不过这种形式更能让人接受和看下去

    【详细】
    13857156
  • kathleen9
    2007/10/6 11:33:20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简析《重案六组一》&《案发现场一》
    蛮早以前写的~~两部一起 算是一个参考吧 就不分开了


    每次都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
    某位我很喜欢的作者在新作的前言里谈到了她对言情小说的看法,说和很多人一样,她最希望看到真挚动人的情感,但如果没有情感,就请给她肉体。毕竟,肉体易得,情感难求。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对探案类剧集的要求,智慧排第一,但如果没有智慧,就请给我血腥暴力。

    -----------
    蛮早以前写的~~两部一起 算是一个参考吧 就不分开了


    每次都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
    某位我很喜欢的作者在新作的前言里谈到了她对言情小说的看法,说和很多人一样,她最希望看到真挚动人的情感,但如果没有情感,就请给她肉体。毕竟,肉体易得,情感难求。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对探案类剧集的要求,智慧排第一,但如果没有智慧,就请给我血腥暴力。

    ---------------------------------------------

    题目中的两部国产剧是我这两三年来看到的较好的国产罪案作品,案情合理,节奏明快,人物丰满,有创新有突破,皆属佳作。而一集内两个案子乃至三个案子同时调查的拍摄方式,更是增添了观赏的娱乐性和畅快感。当然,对于我来讲最重要的是,两部戏都充斥着大量的谋杀谋杀谋杀。
    谋杀是一种有前因后果的犯罪行为,罪案剧的基本要求就是能把此类行为从发现被害者开始,顺藤摸瓜的说清每一个细节。纪录的方式也好,传奇的方式也罢,只要能够说清便成功了一半。失败的例子不提,这两部的好处之一就是都做到了言之有物,不会让观众边看边骂编剧白痴。在脉络清晰的前提下再做一定的深度挖掘,比如探讨一下犯罪原因,针砭时弊,基本就保证了作品的及格分。
    及格分之上,再想要加分就是技术活,例如剧本中的人物对白是否自然,镜头切换是否顺畅。我是一个很抠字眼的人,新闻里播“某某市场的发展从繁荣到成熟”都会让我质疑,因为它似乎暗指市场成熟了就将不再繁荣。《六组》和《现场》共有的第二点好处,就是它们的人物对话都做到了有理有据,主角们讨论案情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的言语感知他们的性格,彼此之间时不时的一点调侃幽默则进一步立体了人物形象。
    此外,两片的镜头语言都相当成熟稳定,对画面的表达一气呵成。站在一个彻底的门外汉的立场,我这么讲只是经验使然。国产剧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镜头和情节不配合,两个人对话时画面互转,A说完话后总会停顿一下再转到B,B又总会在转到自己后停顿一下再开始讲话。这个问题在赵薇主演的《京华烟云》里表现的尤为明显,无数人的眼睛都望着木兰,她却总要在镜头拍到她后娉婷的站一会才说话。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什么特殊的拍摄手法,但肯定不适合罪案剧。《六组》和《现场》的好处之三,就是它们不仅做到了镜头极少滞后,甚至在拍摄时还带着主动出击的意味,营造出了快速紧凑的气场,值得加分。

    不过,尽管都是优秀的作品,《六组》和《现场》从本质上说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果以美剧作类比,同时也是为了我把帖子发在罪案区找一个理由,我会说《六组》像《Cold Case》,而《现场》则更像《CSI》,不同就不同在处理案件的手法。

    《六组》走的是传统线,侧重于对案件的推理分析即人脑的作用,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因为强调的是人,演员的好坏就必然决定了剧集的好坏。毫不夸张的说,在我看来没有李诚儒就没有现在这么成功的《重案六组1》。他对男主角大曾的诠释,嬉笑怒骂亦正亦邪,将人物的正义感把握的恰到好处,因此角色甚至可以去卧底做一个嫖客而不让人感觉突兀。
    我个人特别喜欢看他和孙淳的对手戏,利落有趣,虽然不多却都是精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极具中国特色。在大曾与孙淳扮演的副队长的几次交锋中,争论的焦点大都关于剧集开篇的一个警察遇袭案,受害警员一直处于昏迷中。大曾是否能够负责这个案子,袭击事件如何定性,警局会不会承担受害警员的医药费…问题是相似的,但上下级关系却是不同的。大曾在发火后不久得知自己错怪了副队,立马冲进孙淳的办公室,一脸小心翼翼的谄媚。先是主动拿起茶杯说我帮您泡杯茶,接着说要不我给您敬个礼,最后十分乖巧的总结说我也知道这个太寒碜。整个过程孙淳一句话也没说,但两个人目光的碰撞很有意思,强强对决火花四射。
    正是因为有了李诚儒举重若轻的表演镇场,团队里的其他人即使实力稍弱也不会影响大局,而角色本身就够分量的演员更是得以增色不少。这里的两个例子分别是女主角季洁和男二江汉。简单来说季洁是一个偏戏剧化脸谱化的女警,编剧好意的赋予她复杂的家庭矛盾,可靠随和的性格,却总让人有莫名的距离感,太想让她真实反而显得不真实。特别是到了《六组》第二部,男主角换成了同样正气凛然的杨震,整个小组一下高大全了,却也同时苍白了。至于江汉,董勇的这个角色和他在《黑洞》中的角色如出一辙,硬汉,铁骨柔情,悲剧结尾,只是《黑洞》是他死,《六组》是白羚死。不圆满总是让人怀念的,他本身的气质又是我偏好的那一种,所以喜欢。

    说完了好处自然就是批评,爱之深责之切,《六组》其实也是一部让我极为伤心的作品,因为传说中的用一页Word文档来表示出入境纪录的弱智手法就出现在这部的某一集中!!!!我十分不解,即使是以推理为主的剧集,制作单位也不应如此明目张胆的敷衍了事,哪怕做一个Access表格,或者能够换页的PPT,也好过以下拉鼠标方式查看的文档许多,更何况类似的改动根本不会影响成本。考虑到拍摄时已是2002年,我更是没有办法原谅那个肤浅的导演浪费演员浪费剧本的恶劣行为,一个小错误也能毁灭一整部戏,这种事并不是没有发生过!最让人痛苦的不是为什么拍不出好作品,而是明明可以改善的地方也不愿意多一分努力。我知道人家导演根本不会知道,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但我还是要说,不原谅,绝对不原谅,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望天 呼吸 变身 转换
    情绪平复……

    相对于《六组》的侧重传统推理,《现场》走的是技术线,第一集就提出了将法医和传统的刑侦人员放在一个小组共同出现场共同审讯的概念。实际上,看过CSI的人看到《现场》,不用很敏感就能联想到抄袭(借鉴?)。小组组员的年龄身份性格,交待案件的方式,侦破案件的手法,太多太多的相似。但是,从一个国人的角度出发,看自家东西总是比较宽容。涉及高科技题材的国产剧,无论是军事还是刑侦,我们确实是差。落后就应该学习,学习就难免邯郸学步。让我满意的是,《现场》表现出了努力的诚意,演员有魅力,编者亦自主的加入了一些具本国特色的细节,效果颇佳。对于不看美剧的罪案剧观众来讲,这个群体肯定是存在的,深入浅出的《现场》应该是可以放进一等的好选择。
    选三点佐证我的诚意论,其一是几乎每一集都会出现一个介绍法医及相关知识的小片断。比如叶玲指导王小光分析遗书笔迹,除了客观的笔迹相似程度外,也要考虑死者写这封信的心情以及从内容中反映出的性格。即使对话太过浅显简单,但至少逻辑正确,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制作者尝试贴近科学的意图。CSI系列中也不断有科普性质的内容出现,但因为非母语的关系难免有隔阂,而听着我们的刑警用普通话说XXX理论并将之细化,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诚意之二是剧集很直接的将新旧两种侦破手法放在一起对比较量,并没有借鉴现代科技借鉴的晕头转向。CSI里面的某一集,老G喜欢在实验室模拟犯罪现场,而Catharine倾向在真实的地点调查,对于同一案件两个人最终同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而在《案发》中,叶玲利用电脑系统分析脚印的不同和穿鞋人的特点,退休的老胡则是拿着沓出来的原始脚印手工标注,也得出了相近的结论。这集中的观点更偏向于传统方法的神奇有效,但老胡亦在最后主动提出了想要买一台电脑。同时因为他能够通过走路的姿势观察出一个人的脚掌特点,故事中穿插了他被人错认为半仙的小笑话,设置的自然可信。
    最后一点是对于中国特色的表现,来自片中一段让人忍俊不住的对白。男二宋成栋带着部下去死者生前的工作单位调查,接受询问的主任始终是一种泛泛而谈的态度。宋忍不住说,说点有实质意义的话。
    主任停顿,然后说,他(即死者)是一个踏实肯干,团结群众的同志blablabla…
    宋打断他再问,他有什么仇人吗?
    主任很真诚的答:有,肯定有,就是那个杀他的人。
    ……
    多么典型的领导答记者问风格,明明说了很多话,细想却没有半点意义,搞笑的自然贴心。

    看《现场》片头部分打出的字幕,可以留意到文字统筹和公安顾问都被放在了比较显眼的位置。很多人说《现场》抄CSI抄的完全彻底,我却觉得是有取有舍,大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还是反映出了不同文化的差别,而这一点在演员的角色设置上也有一定体现。
    并非牵强附会,CSI中的小组多以一男一女领头,如LV的G和C,NY的M和S,但在《现场》中,担任小组组长的是年轻的警校研究生陈冰,副手是有十多年经验的宋成栋,这至少反映出两点我国特色,第一是干部年轻化,第二是知识是第一生产力。而宋成栋对于担任副职一事表现出的宽容态度,则展示了老一辈刑警看淡名利,一心破案的高尚情操,显示了编剧对主旋律的把握功力。
    我从不反感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表达主旋律,关键是度的问题,过了让人恶心,少了又让人压抑。《现场》在这一点就做得很好,宋显示了他的光辉面,同样也有他的阴暗面。比如他在被翻供的犯人指控殴打逼供后,身边的领导同事态度各异,没有一面倒的支持,坚持以证据说话,并在言谈中流露他以前的确是一个存在问题的警察。你看着他委屈发火,心里就会有一点不由自主的同情感,而有了同情感,这个人物也随之立体完整起来,变成了你我他都可能认识的某个人。
    事实上不止宋,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剧中表现了不重复的性格,鲜明到只要用三两个准确的形容词,就能勾勒出这个人物的轮廓。对于一部以破案为主,极少反映人物私生活的罪案剧来说,这是制作团队实力的体现。
    将人物单独来看我最喜欢《六组》中的大曾,但划成两个集体看则《现场》完胜。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感觉舒服的团队,想不到别的形容词,就是舒服二字。男主陈冰的熟男魅力,女主或女二李景岚的冷清气质,加上宋的雷厉风行,叶玲的循循善诱,另外三个年轻人的插浑打科,混在一起和谐自然,可以满足每一种观赏需要。更让人佩服的是,据说原定的男主角并非陈冰,而是16-20集中出现的孟飞,后他因故退出才将已经拍好的前四集挪到了中间,但居然不觉生硬。而前后两任男主角以不同的风格同样完美的融合进了团队,不能不感慨其实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一种认真扎实的作风。
    编剧在后半段加了一点陈冰和李景岚小暧昧的片断,非常人性化。李的扮演者陈宁是我喜欢的类型,夺魂摄魄不一定需要有传统定义的美貌,第一集里正是因为她的出现奠定了我对整部剧的信心。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一个好色的人。
    最后要夸奖的一点是《现场》的片尾曲《体会》非常好听,传统保守风的情歌,很容易成为KTV必点曲目的那一种,赞。

    列出了这么多优点,现在到了缺点时间。包容一点看《现场》可以说没有严重到需要列出来批评的问题,一方面是标准使然,另一方面是它确实水准不错。挑剔一点,柯南的笑话略为无趣,滨崎步并没有演过偶像剧,Yahoo的邮箱也没有先进到具有自动演示功能……不过无论怎样,这类疏漏大约是编者或者导演的无心失误,毕竟已经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谨慎了,没道理放过这样的小问题,因此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可以容忍。

    我的侦探小说启蒙是一本本土小说集,收录了解放后文革前我国发生的几个侦破故事。不管之后我又看了多少同类作品,记忆里总是忘不掉那本书里的一个分尸案,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谋杀原来可以这么残忍。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大多数犯罪行为和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没有太大关系,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出现连环杀手和灭门惨案。只是将之以戏说的方式表现到小屏幕上来,考验的一个国家文化产业,或者说是电视剧产业的制作能力,到底能有多少娱乐自省精神,是否能够在现实和虚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类一集破案的系列剧,近几年来口碑颇佳的还包括《命案十三宗》和《情有千千结》,可以说真的有人在努力。
    以上总结性的言语实质非常空泛,但我无意也无力探讨究竟什么才算突破,怎样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或者,局内人少一点急功近利,局外人多一点宽容善意,那么任何事情就都有可能发生。

    【详细】
    12184940
  • Ezra
    2015/12/17 23:29:37
    不该忘记的就不会忘记
    小时候不懂却不会忘记的影片。
    现在看《疯狂的兔子》,是早年暂时躲过广Dian局的讽刺剧,有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的影子。大人们以为这是一部反电脑游戏的电影,不仅上过CCTV6,还有学校组织观影。当然,反应过来后,现在连网上资源都很难找到。

    在知乎看到网评:”为什么是“疯狂的兔子”?为什么不是疯狂的乌龟,疯狂的老虎,疯狂的鸭子,而是疯狂的兔子?
    兔子是温顺的,是服从的,是沉默的
    小时候不懂却不会忘记的影片。
    现在看《疯狂的兔子》,是早年暂时躲过广Dian局的讽刺剧,有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的影子。大人们以为这是一部反电脑游戏的电影,不仅上过CCTV6,还有学校组织观影。当然,反应过来后,现在连网上资源都很难找到。

    在知乎看到网评:”为什么是“疯狂的兔子”?为什么不是疯狂的乌龟,疯狂的老虎,疯狂的鸭子,而是疯狂的兔子?
    兔子是温顺的,是服从的,是沉默的。但给他一个条件,它就会疯狂。”

    当身边的人都做着同样疯狂的事,他们才是普通人。你会害怕自己成为他们,不过如果你是异类,你就会被打、砸,杀戮、破坏。当你被挟入其中,逐渐麻木。你会逼迫其他人也去相信,也去跟随。

    90后那时还小看不懂内涵,但从网上评论看,多是童年阴影。因为没经历过制片人成长的年代,还是孩子的我们没怎么看懂,却本能地感到恐惧。

    现在为当年的恐惧寻找线索,诡异的画面和魔性的台词抓人眼球,但在泛滥的惊悚片中并不非常出彩。
    而是当熟悉的人们都变得面目全非,丧失理性和狂热的集体思想最让人感到恐怖,因为独立思考的你是孤独的,只有直击心底的无助感。

    想不再噩梦重现?望以史为鉴。

    P.S 个人认为,在当年背景下(以及现在......),导演的市场定位很厉害。”儿童“放过了已形成思维定式的成年人,”科幻“意味着不真实和不用严肃看待,“反游戏沉迷”被更多不明所以的家长,学校推广给年轻人,”惊悚“让就算看不明白的孩子也有深刻印象(童年阴影......),有机会在成长中慢慢琢磨。

    作为一部夹带私货,销声敛迹数年的电影,被逐渐成熟的人们记住并反思,是成功的。

    P.S.S 现在很难在中国看到自然状态下成群疯跑的兔子,不过可以参考动物节目中惊逃的角马群,至于绵羊群...受惊会挤成一团甚至挤死,所以需要牧羊犬和头羊。
    【详细】
    7694811
  • EP
    2021/10/5 14:33:56
    我们需要更多可能性,而不是一个不一样的男人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好的,Delpy饰演的厨师Jutine在逼仄的杂货间、在卫生卷纸之间打字。“活着活着,仿佛生活有一个巨大的洞”,然后她词穷,镜头切换到她的朋友。而她的先生,一个没有工作的人,工作室宽敞,明亮,摩登。零星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房子是她的,工作养家是她。她先生很不容易去购物..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好的,Delpy饰演的厨师Jutine在逼仄的杂货间、在卫生卷纸之间打字。“活着活着,仿佛生活有一个巨大的洞”,然后她词穷,镜头切换到她的朋友。而她的先生,一个没有工作的人,工作室宽敞,明亮,摩登。零星的对话中,我们知道,房子是她的,工作养家是她。她先生很不容易去购物...  (展开)
    【详细】
    13904258
  • 龙笑
    2010/1/15 9:15:11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徐克的另类癫狂

    Sololau/文

            徐克监制的三部《笑傲江湖》在华语武侠电影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从创作思维的革新还是从电影技术的进步来讲,这三部电影都对90年代初以来的武侠电影的类型创作起到了长足的影响。当年的这三部作品中赞美声最多、风头最盛的当属由李连杰主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Sololau/文

            徐克监制的三部《笑傲江湖》在华语武侠电影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从创作思维的革新还是从电影技术的进步来讲,这三部电影都对90年代初以来的武侠电影的类型创作起到了长足的影响。当年的这三部作品中赞美声最多、风头最盛的当属由李连杰主演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第一部《笑傲江湖之独孤九剑》相比之下要黯淡不少,而第三部《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直接就骂声一片,甚至被批评为徐克的整体失控。如今看来,其实这部《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是独立性较强的一部徐克作品,它几乎是与前两部《笑傲江湖》作品没有任何关系的一篇独立成章的愤青小说,从这部已经脱离了金庸原著影子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克的另类癫狂。
            
            如果说《笑傲江湖之独孤九剑》是借古讽今,隐喻人心不古,世道险恶;而《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是倾诉人生在世是进退两难的话,《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明显就是别具用心的个人宣泄之作了。
            
            在本片中,东方不败死而复生,并且因为江湖之中假东方不败层出不穷而重出江湖。东方不败出山的这个动机别具意味,徐克的前两部《笑傲江湖》电影大获成功之后,素来擅长跟风的香港电影人当然不甘寂寞,于是纷纷效仿,其中光林青霞有中性演出的就有《刀剑笑》、《绝代双骄》、《东成西就》《火云邪神》等多部,更有甚者如王晶的《鹿鼎记2》中,不但让林青霞穿男装,还让周星驰和邱淑贞分别披上东方不败和雪千寻的衣服大大戏谑了一把千秋万载的东方教主。这次徐克让林青霞重新出山饰演真正的东方不败,估计是想再立新威以肃清当时电影圈的冒牌货,结果这部作品也不尽人意,票房远低于《鹿鼎记2》。风云再起,也只落了个“不堪一击”。
            
            第二部中以葵花神功不可一世的东方不败在《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更狂妄更恐怖了,空手接子弹、炮弹都已是轻松随意的小事(可惜星爷接子弹这招还没有练成呢),就算是一整艘战船东方教主也能用几根绣花针轻松搞定,说出“你有科学,我有神功”的奇诡之言,也难怪外国神父称之为魔鬼,这武功也太夸张了一点,搞的整部作品真有点玄幻味道了。
            
            而且东方不败在收服洋鬼子之后开始称自己为东西方不败,风头更加一发不可收拾,这段戏的政治隐喻味道有些刺鼻。徐克设计的东方不败像极了90年代初顺风顺水的香港,那时候港人普遍都有一股无来头的自信感,这种自信甚至可以说成是自负。看本片中象征着大陆的大明朝廷水军奈何不了东方不败,而隐喻英国的西方军舰又对他俯首称臣,于是这位教主两边都不买账,“东西方不败”的名号正大光明的升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回归迫近,港人的心态有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从骨子里不认同自己的殖民地身份;另一方面,虽然大陆已经确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来稳定香港的繁荣现状,但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与大陆的隔阂,导致香港人对自己的中国身份也显得有些迷茫,相比之下他们更认同于自己的本土身份——香港人,并且因此而产生了一种优越和自信的心态。
            
            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港片中反映的十分明显,像《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在“皇家警察”这一称谓前面特别强调“香港”二字,而《赌神》中的周润发仅靠手中的几张扑克牌就透出一股君临天下的气势,当然《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是此类作品中较为夸张的一部,因为徐克比谁张狂。
            
            其实现在想来这种“东西方不败”式的另类癫狂姿态也是一种无可奈何,就算是才华四溢的徐克也只能在电影中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时港人看似自信满满,实则对自己前途这一迷惘话题总是刻意回避。在现实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葵花神功,也没有能接炮弹的超人,能制造出江湖神话、能让癫狂的东方不败无所不能的徐克,在现实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香港人。在历史和现实面前,这个鬓角已白的电影工作者同样无力。
            
            所幸的是,徐克没有继续癫狂和迷惘下去,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去适应新的创作环境和电影市场。只是,不再轻狂的徐老怪近年来多次尝试均为受到广泛的认同,一些难以逾越的硬性问题让这位鬼才难以施展开拳脚,而就其个人近年来的作品而言,他的创作也似乎如《阿基里斯与龟》中的真知寿一样遇到了瓶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徐克的“风云再起”之日,好像有些遥遥无期了。
            
            
            
            
            
            
            
            
            
            
            
    【详细】
    29333133
  • 望街的超人
    2022/6/7 0:42:55
    看了几集就觉得不行,就没往下看

    片头曲用了个关雎,关雎就关雎吧,音乐风格慷慨激昂,还配了大量战争场面,这合理吗?还有第一集,一个豫让和两个孩子讲这么长时间,有意思吗?全剧直接用智伯围晋阳,三家分智,三家分晋开头都合理,唯独用区区一个豫让开头很不合理。总之,这部剧比现在的一些所谓历史正剧还是强一丢丢,但是比《春秋篇》差远了。

    片头曲用了个关雎,关雎就关雎吧,音乐风格慷慨激昂,还配了大量战争场面,这合理吗?还有第一集,一个豫让和两个孩子讲这么长时间,有意思吗?全剧直接用智伯围晋阳,三家分智,三家分晋开头都合理,唯独用区区一个豫让开头很不合理。总之,这部剧比现在的一些所谓历史正剧还是强一丢丢,但是比《春秋篇》差远了。

    【详细】
    14442153
  • 康斯不淡定
    2020/2/23 22:31:47
    就这剧本你们也接,日子这么难么?

    演技么,还没到那步,咱先说说剧本:明星夫妻,男方被下套中计,女方酝酿2天,找好律师,坚持离婚!我就问一下编剧,咱老百姓就算有这个打算,是不是也得先考虑考虑房产等一系列问题,偏偏这老娘们啥也不想就想离婚,还找了律师?你的律师是不是就负责举个牌子说我是律师就行了?不会提示一下离婚注意事项以及后果啥的?非得一个搞公关的来提示你?还有这公关,动不动对俩大明星呼来喝去,还不解释原因,把俩人跟家一放,电

    演技么,还没到那步,咱先说说剧本:明星夫妻,男方被下套中计,女方酝酿2天,找好律师,坚持离婚!我就问一下编剧,咱老百姓就算有这个打算,是不是也得先考虑考虑房产等一系列问题,偏偏这老娘们啥也不想就想离婚,还找了律师?你的律师是不是就负责举个牌子说我是律师就行了?不会提示一下离婚注意事项以及后果啥的?非得一个搞公关的来提示你?还有这公关,动不动对俩大明星呼来喝去,还不解释原因,把俩人跟家一放,电话也不打一个?你是蝎子粑粑——独一份是不?离了你地球都不转了哈?看来这俩明星也没认识啥人,一直在家自我隔离来着!你这主角光环直逼抗日神剧男主啊!

    再说说这几个演员,曹云金是缺钱,你们几个差不多点的也咬咬牙,就这么贱卖自己,以后想抬价就太难喽!自重。

    【详细】
    12292334
  • 海岸风情357
    2021/8/10 13:12:44
    贝肯熊太垃了。别去看。

    带孩子去的,剧情拉胯,极度幼稚,逻辑漏洞太多,道理生硬,因果不通,困得睡着了。

    还问小迪为什么喜欢当特工,你自己不就是一路想当特工吗?

    整个就一又菜又爱玩的熊,没能力又多事,惹麻烦,靠主角光环解决问题。小迪也是无能狂怒。。当特工是遛弯吗?

    竟然还要写厚140个字才能发布。。k的复仇如果能成功就好了。。

    带孩子去的,剧情拉胯,极度幼稚,逻辑漏洞太多,道理生硬,因果不通,困得睡着了。

    还问小迪为什么喜欢当特工,你自己不就是一路想当特工吗?

    整个就一又菜又爱玩的熊,没能力又多事,惹麻烦,靠主角光环解决问题。小迪也是无能狂怒。。当特工是遛弯吗?

    竟然还要写厚140个字才能发布。。k的复仇如果能成功就好了。。

    【详细】
    13784176
  • 克维克。安森
    2014/8/29 2:30:11
    SiliconValley同google的关系
            其实pied piper和hooli都是在影射google公司的。
            这也是为什么google公司的创始人在做冰桶挑战时候穿的衣服分别是印着pied piper 和hooli的。
     &nb
            其实pied piper和hooli都是在影射google公司的。
            这也是为什么google公司的创始人在做冰桶挑战时候穿的衣服分别是印着pied piper 和hooli的。
            要知道当初google在初期创业的时候是从一位斯坦福校友(Sun的共同创始人Andy Bechtolsheim)那里拿到了第一笔投资:10万美元;并且当时google公司是还未注册成立,所以他们当时是有一段时间无法把这笔钱放到安全的地方去的,同剧中pied piper如出一辙,拿到Peter George的10万美元分掉5%的股份。
           当然业内人看的话,这部戏影射的公司也是比较多的。槽点满满,大家抱着娱乐一下的精神就好。
           最后纪念一下过世的Peter George的扮演者:Christopher Evan
    Welch。
    【详细】
    6855593
  • 三胖子
    2022/5/23 18:23:24
    艺术可以高于生活,不能创造生活。

    我是真的服了这些职场剧,你们还要侮辱多少职业?没有法院的授权,一个律师就敢调查取证去?就因为你是女主角吗?渐冻症那个案子不说了,都看恶心了都,一道圣光打下来,说好的渣男给张绯的4000万直接没了,你们律师都没感觉有点不对吗?买假包那个案子,你们是在侮辱中国的法律吗?人家花钱请律师维权,你女主答应帮着维权要回28万赔偿,结果一看陆井然家里穷,不要了?好大一个圣母光环啊,家里穷就是犯罪的理由吗?

    我是真的服了这些职场剧,你们还要侮辱多少职业?没有法院的授权,一个律师就敢调查取证去?就因为你是女主角吗?渐冻症那个案子不说了,都看恶心了都,一道圣光打下来,说好的渣男给张绯的4000万直接没了,你们律师都没感觉有点不对吗?买假包那个案子,你们是在侮辱中国的法律吗?人家花钱请律师维权,你女主答应帮着维权要回28万赔偿,结果一看陆井然家里穷,不要了?好大一个圣母光环啊,家里穷就是犯罪的理由吗?你看具体犯罪事实,认错态度,是否有自首情节,你可以量刑,你不能无罪释放吧?你一个律师就这职业操守?

    【详细】
    14414253
  • 李大仁都怪你
    2020/5/29 23:18:28
    我又哭到不能自己
    写在前面:这部堪称《外婆的家》的姊妹篇《德九》,依然出自特别擅长拍出剧情片的韩国,豆瓣评分9.3,由李顺载主演,没错,就是那部韩国版的《搞笑一家人》里的老爸。 电影主要叙述一个故事,年迈逝子,即将离世的爷爷尽自己所能想要照顾唯一的孙子孙女的故事。整部电影时长一...  (展开)
    写在前面:这部堪称《外婆的家》的姊妹篇《德九》,依然出自特别擅长拍出剧情片的韩国,豆瓣评分9.3,由李顺载主演,没错,就是那部韩国版的《搞笑一家人》里的老爸。 电影主要叙述一个故事,年迈逝子,即将离世的爷爷尽自己所能想要照顾唯一的孙子孙女的故事。整部电影时长一...  (展开)
    【详细】
    1262921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