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法影评

124632010
  • 见龙
    2015/7/30 16:58:58
    有种你爱我之偷精案
    郑凯、江一燕主演的电影《有种你爱我》讲述了偷精女怀孕生子后展开的抚养权大战,最后法院根据男方曾使用了避孕套,判决孩子归男方抚养。尽管本片褒贬不一,但引发的法律问题却是家事法中的高精尖问题。此类案件并不是编剧无中生有,国内外媒体早有报道。如2012年台湾彰化市小三携带避孕套要求做试管婴儿被医院拒绝。英国Carol 利用避孕套偷走Jonathan Evans后生育女儿,并通过法院追讨抚养费,法院裁决J
    郑凯、江一燕主演的电影《有种你爱我》讲述了偷精女怀孕生子后展开的抚养权大战,最后法院根据男方曾使用了避孕套,判决孩子归男方抚养。尽管本片褒贬不一,但引发的法律问题却是家事法中的高精尖问题。此类案件并不是编剧无中生有,国内外媒体早有报道。如2012年台湾彰化市小三携带避孕套要求做试管婴儿被医院拒绝。英国Carol 利用避孕套偷走Jonathan Evans后生育女儿,并通过法院追讨抚养费,法院裁决Jonathan Evans需支付 86,000英镑。美国也有女方偷走前男友精子银行中的精子受孕案例。

    偷精案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有:

    一、精子的权利
    精子是由男性的睾丸产生的,射精时排出体外,体外一般可存活4-8小时,如遇到卵子可结合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胚胎。有学者认为当身体的某一部分与身体相分离后,就具有物的性质,因此精子排出后成为物,属于动产,在避孕套中的精子,属于抛弃物,先占者取得所有权。有学者认为排出的精子有可能孕育新的生命,仍然属于身体权,而不属于物,他人无权获得。笔者认可后者观点。

    二、偷精和捐精的差异
    基于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人类精子库和捐精人,从法理和伦理上来讲,正规的捐精人与人工授精的子女没有法律上的亲子关系,遗憾的是这条暂无写入法律,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7月8日的《关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以人工授精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的复函》中指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授精所生子女应视为夫妻双方的婚生子女,父母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来进行反推。对于非正规的自助捐精,并不符合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规范,因此无论签订什么协议,法律上均不能豁免亲子权利和义务。被偷精者尽管从自身方面来讲是受害者,但从保护儿童和公序良俗出发,同样不应豁免其亲子权利和义务。这里注意女方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携带精子到医院人工受孕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人工授精,因此不受相关法律关系调整。

    三、堕胎权
    如男方在女方孕期期间发现女方的“偷精”行为,是否可以要求女方堕胎?有学者认为怀孕并非男方所期望,男方应有权要求女方堕胎,有学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有生育的自由,男方无权干涉。笔者认可后者观点。


    四、“偷精”儿能否索要抚养费
    如英国案例,有学者认为非传统方式受孕需经并非男方意愿,女方有过错,不应支持,有学者认为从保护儿童角度出发,应予支持,且男女进行性行为,应该有此预见,且目前并无100%的避孕方法,笔者同意此观点。

    五、“偷精”儿有无继承权
    即台湾小三案例,笔者认为此种情况下具有继承权,但在男方去世后,很多证据无法印证,如能提供足够证据,应该支持。

    六、男方能否获得“偷精”儿的抚养权
    即电影中案例,尽管大多数情况可能男方不愿意要孩子,但也有可能存在影片中的情况,首先根据上文分析,被偷精人不能豁免亲子关系,就有权争夺抚养权。至于归男方还是女方则要综合判断,影片中因男方使用了避孕套,女方偷精行为具有过错,法院判决归男方抚养。
    【详细】
    75531316
  • 孙吾饭
    2006/8/14 20:47:01
    老帅哥与小帅哥
    粗看了遍,没太费力琢磨蛮值得琢磨的台词。老帅哥Paul Newman的表演完全盖过了小帅哥汤酷,无悬念的得了当年的小金人。小汤当年正在壮志凌云的年代,多年混小角色终于能够和大牌导演老明星齐名共镜除了运气也的确有演技。不过彼时的他如同片中的角色,还嫩呢。

    本片的模式,老家伙欣赏、提携、教导、磨砺小家伙,小家伙成长、成名、独立、与老家伙反目、争斗,nine ball or what,无伦
    粗看了遍,没太费力琢磨蛮值得琢磨的台词。老帅哥Paul Newman的表演完全盖过了小帅哥汤酷,无悬念的得了当年的小金人。小汤当年正在壮志凌云的年代,多年混小角色终于能够和大牌导演老明星齐名共镜除了运气也的确有演技。不过彼时的他如同片中的角色,还嫩呢。

    本片的模式,老家伙欣赏、提携、教导、磨砺小家伙,小家伙成长、成名、独立、与老家伙反目、争斗,nine ball or what,无伦输赢,这就是人生。结尾超帅,击节。

    教科书式的摄影没得oscar有些遗憾,干净利落如同九球入袋的爽快。

    非常美国的片子,带着浓浓的导演个人风格。我喜欢这份纯粹。
    【详细】
    1065294
  • floyd999999
    2017/12/27 8:03:04
    沉思者(影评,Thelma)

    最近推送的影片大都平淡无奇,看点不多,谈资不足,今天换种口味,引荐一部神奇的北欧作品,绝对让你拍手称奇!

    北欧影片《Thelma》(西尔玛)

    作品类型:剧情、奇幻

    最近推送的影片大都平淡无奇,看点不多,谈资不足,今天换种口味,引荐一部神奇的北欧作品,绝对让你拍手称奇!

    北欧影片《Thelma》(西尔玛)

    作品类型:剧情、奇幻

    主要演员:Eili Harboe(饰演Thelma)...

    剧情概述:Thelma的魔幻人生

    上映时间:2017年9月15日在挪威上映

    9020551
  • Adelaide
    2018/4/6 14:18:25
    不完全浅谈第一话
    看之前还纠结了下,因为非常喜欢的MAMO役的莱皇,而我是死忠的伊谢尔伦党,爱杨提督一辈子!姑且不与经典的老版作比,就第一话来说,我觉得00的几句台词声线蜜汁合适,丝毫不出戏,加之我觉得杨的人设除了过年轻过帅,还是很能接受的;反而MAMO的莱皇声线压得太低,沉稳有余,...  (展开)
    看之前还纠结了下,因为非常喜欢的MAMO役的莱皇,而我是死忠的伊谢尔伦党,爱杨提督一辈子!姑且不与经典的老版作比,就第一话来说,我觉得00的几句台词声线蜜汁合适,丝毫不出戏,加之我觉得杨的人设除了过年轻过帅,还是很能接受的;反而MAMO的莱皇声线压得太低,沉稳有余,...  (展开)
    【详细】
    9276219
  • Ricky
    2019/2/3 23:30:17
    面面俱到,不如讲好一点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2勇士算是典型的战争片的负面教材了,特效,剧本什么的搞得都像一部要干大事的片子,但面面俱到的讲述方法却让电影传达的价值观浮于表面。。 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就是什么都想讲到,却什么都没讲到位。从美国大兵们的爱国热情,士兵家眷的儿女情长,到乱世将军的个人魅力,错综...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2勇士算是典型的战争片的负面教材了,特效,剧本什么的搞得都像一部要干大事的片子,但面面俱到的讲述方法却让电影传达的价值观浮于表面。。 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就是什么都想讲到,却什么都没讲到位。从美国大兵们的爱国热情,士兵家眷的儿女情长,到乱世将军的个人魅力,错综...  (展开)
    【详细】
    9935254
  • *银河甜心
    2017/11/14 11:02:01
    分享会记趣
    在妈咪侠的映后交流会上
    我为了和邵音音对话而随意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
    邵音音和曾江是一对怨侣
    她最后唱大戏到劳燕飞分句时眼泛泪光
    女儿冷笑质问她:“你还爱他吗,不爱干嘛理他那么多啊”的时候
    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我是不高兴他过得比我好,我是妒忌!”

    我问:
    “其实人真的能将自己的情绪分的这么清楚吗?我是爱你还是想占有你?我是恨你还是恨你不
    在妈咪侠的映后交流会上
    我为了和邵音音对话而随意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
    邵音音和曾江是一对怨侣
    她最后唱大戏到劳燕飞分句时眼泛泪光
    女儿冷笑质问她:“你还爱他吗,不爱干嘛理他那么多啊”的时候
    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我是不高兴他过得比我好,我是妒忌!”

    我问:
    “其实人真的能将自己的情绪分的这么清楚吗?我是爱你还是想占有你?我是恨你还是恨你不在意我?我是妒忌还是我离不开你?”

    音音姐回答后说
    “你还这么年轻想那么多干什么啦!”

    同场另一个男生提问
    在音音姐强调了好几次
    “香港很多人只是疯狂恋爱,享受披上白礼服那一刻的幸福,然后此生是无穷的不满和怨恨”
    “电影里那段角色已经没有爱了,是一种习惯,甚至有仇恨”之后
    该男生还是粉红泡泡直冒地反驳:
    “不,我觉得他们之间一定还有爱!”

    笑死我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简直隔着几万光年。
    【详细】
    8923434
  • 礻申丨亻山
    2022/11/11 17:45:49
    第七集还将就看,第八集预告我又有点炸了
    14756166
  • X
    2018/7/21 7:05:08
    关于婚姻 而非爱情
    完全不用看剧透直接从直白的片名就猜到大概的剧情走向。。。却不得不承认是一部动摇了自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婚姻存在价值的否定的电影。 关于婚姻,影片的大部分却讲的是两个还未完婚的人,于是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女主的突发病情才能更加体现出男主的爱与责任感。对于爱情与疾...  (展开)
    完全不用看剧透直接从直白的片名就猜到大概的剧情走向。。。却不得不承认是一部动摇了自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婚姻存在价值的否定的电影。 关于婚姻,影片的大部分却讲的是两个还未完婚的人,于是在这种状态下面对女主的突发病情才能更加体现出男主的爱与责任感。对于爱情与疾...  (展开)
    【详细】
    9531215
  • 雪歌
    2016/11/21 16:21:50
    视觉系摇滚的死亡
    作为典型的没什么业余生活的中国城市打工青年,最近话题度较高的几部电影我都看了:《七月与安生》《釜山行》《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动》《驴得水》《奇异博士》,当然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 各花入各眼,电影散场的时候,同行的人连连道好,我却只...  (展开)
    作为典型的没什么业余生活的中国城市打工青年,最近话题度较高的几部电影我都看了:《七月与安生》《釜山行》《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动》《驴得水》《奇异博士》,当然还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我不是潘金莲》。 各花入各眼,电影散场的时候,同行的人连连道好,我却只...  (展开)
    【详细】
    8187215
  • 竹子
    2019/12/6 15:53:04
    Less judge

    不太爱看沙雕剧的我却被这一部迷的五迷三道。大概真实原因就是沙雕背后的真情流露吧。

    这两个熊孩子在做了如此一系列的沙雕事之后,为什么就不令人讨厌呢?因为观众们相信,他们骨子里是个好孩子吧。单亲家庭,酒鬼父亲,为了生活拼尽全力的母亲……他们并非出生优渥,很多事情不是他们的错。但想到妈妈,他们会流泪,会为了妈妈纹身。很多沙雕事是为了家人而做,比如偷圣诞树,比如偷制雪机,比如将妈

    不太爱看沙雕剧的我却被这一部迷的五迷三道。大概真实原因就是沙雕背后的真情流露吧。

    这两个熊孩子在做了如此一系列的沙雕事之后,为什么就不令人讨厌呢?因为观众们相信,他们骨子里是个好孩子吧。单亲家庭,酒鬼父亲,为了生活拼尽全力的母亲……他们并非出生优渥,很多事情不是他们的错。但想到妈妈,他们会流泪,会为了妈妈纹身。很多沙雕事是为了家人而做,比如偷圣诞树,比如偷制雪机,比如将妈妈从医院里面“抢”出。对女友,对死党,他们亦有真心。

    而大人们真的懂。最为感动的一幕是,妈妈刚刚将Jock痛骂一顿,告诉他自己不喜欢他,让他离自己儿子远一点。但转身,发现他生活在这样的一种旋涡中无力逃脱后,她尽了全力去保护了他。这一刻,她并不是Jock好友的妈妈,她只是一个看不得孩子受苦的大人。

    还要那个最坏的Bill,简直蠢萌。但不知为何,他不会系鞋带的一幕让人伤感了很久。当你想批评一个人的时候,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样的童年和过去。所以,less judge, just enjoy the fkin life.

    【详细】
    12077488
  • 酱之
    2021/2/10 3:43:52
    让喧哗通往低语

    《小伟》有意地模糊虚实界限,却不是通过暴露画框的设计完成,相反地,它改造画框内的可用元素(包括声音),让观众在解谜游戏的参与中与创作者一同完成对影像感的构建。

    有一组合段实有此乐趣——由一鸣和朋友逃课开始,到他回家路上责问丽娜是否因她告状致使朋友被惩罚结束;朋友陈晋南的回力鞋和马刺球衣成为被移置的元素,当一鸣

    《小伟》有意地模糊虚实界限,却不是通过暴露画框的设计完成,相反地,它改造画框内的可用元素(包括声音),让观众在解谜游戏的参与中与创作者一同完成对影像感的构建。

    有一组合段实有此乐趣——由一鸣和朋友逃课开始,到他回家路上责问丽娜是否因她告状致使朋友被惩罚结束;朋友陈晋南的回力鞋和马刺球衣成为被移置的元素,当一鸣在教室回过神来时,我们看到他穿着一件马刺logo的文化衫,而除此和结尾最后一幕之外的其他时刻他始终穿着印有"BERKELEY"的衣服,如果BERKELEY代指他对加大、美国的向往,在这一幕里马刺logo则是他怀念以至将自己代入离去朋友的象征,且导演还要借老师和同学强调他只有一脚着鞋;还有回家路上那只挂在书包上的回力鞋,回到房间也要把它摆在书桌上,在拍到房间里的一鸣和远端的母亲这一画面中,鞋子处在画面中心,且受到画面中唯一光源——台灯的照射,递进强调的过程亦象征生成的过程。那么突如其来的呕吐和白日梦中动作的回流作为过程外的、例外而荒诞的瞬间,正是对这种后悔、难舍和「为什么自己也参与了却无须担责」的不解下所生成的错位感最具概括意味的人物反应,与象征符号的渐强形成张力。

    另一段超现实情节也有类似的移置操作,出现在伟明的梦境中,哥哥带伟明去看祖坟时,镜头先是对着伟明,而后随伟明视线向前望去,变成了「此前给他们一家三口搭顺风车的司机」牵着「虚实间的伟明在泡沫厂遇到的小孩」在前方领路,镜头再往回摇,哥哥在中间,伟明依旧在后。这是一组对位关系——在伟明的梦境中,日间遇到的司机和小孩被当作哥哥和他的儿时虚像。还有伟国说这是爸妈的墓,然后伟明将梭子叉在父母墓前札起的渔网上,这个梭子是前面幻景中母亲给的,这些象征构成了伟明潜意识中对少年时家庭光景的怀念,堪比《野草莓》结尾中同样行将就木的老者看见年轻的父母和自己在湖边钓鱼时面露微笑的情境。

    132071023
  • Pilgrim
    2020/8/9 11:31:26
    评《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非常童话天真的电影,奔着RDJ主演和荷兰弟配音去看的。第一幕的公主设定还挺讨厌的,一个人突然闯到你家里面打扰你的生活还趾高气昂要求你去救人,那句“女王已经危在旦夕但你却在这里救一只松鼠?”让人感觉到微妙的不爽,但原本坚定不救人的多力特一下就被鹦鹉给说服了,原因是如果不救女王动物们就无家可归了,他原本以为是他自己死后庄园才会被回收,而造成那么大bug的原因是他当初让猴子审的合同。所以这个医生真

    非常童话天真的电影,奔着RDJ主演和荷兰弟配音去看的。第一幕的公主设定还挺讨厌的,一个人突然闯到你家里面打扰你的生活还趾高气昂要求你去救人,那句“女王已经危在旦夕但你却在这里救一只松鼠?”让人感觉到微妙的不爽,但原本坚定不救人的多力特一下就被鹦鹉给说服了,原因是如果不救女王动物们就无家可归了,他原本以为是他自己死后庄园才会被回收,而造成那么大bug的原因是他当初让猴子审的合同。所以这个医生真的喜欢他的动物吗?连收留他和动物们的家园都如此草率对待,令人不免疑惑。第二幕转场到了女王的寝宫,原本像是社交恐惧症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不想见人的主角突然就正常了?然后,反派角色一出现了,是主角之前的同学,一直非常嫉妒羡慕主角。利用各种动物诊断完女王的医生主角立马决定要去神秘岛找解药救人,反派在主角出发后阴险地派人去击杀他,让他有去无回。就这明目张胆派一大艘船去劫杀,王室里最后出现的将军一点反应都没有?小弟子的出现也挺突兀的,为了追随主角,他直接放弃了当猎人的家庭成员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一个世界的多力特。

    第三幕在船上,一阵惊险刺激的海战,最后以召唤鲸鱼加速离开结束。医生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一个瑟瑟发抖的娇羞猩猩,差点魂丧大海,但很奇怪的是他的弟子飞过去拉住绳子,最后力气不敌绳子断裂,按道理来说绳子往下掉了这么多,他应该是在海底很深的地方,本来应该不可能自己扶起来,早就死掉了,但是毫无逻辑的又爬上了船。这里只能说是主角光环,既然绳子的设计都没有什么作用,拉不拉得住你都能自己爬出来,那还有什么意义?

    最后一幕是和龙进行交谈。和动物能够无障碍交流的,可以当做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观察得出来的,但是龙在故事里面一直是一个传说中的生物,他几乎从来没有见过,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学会了龙的语言,是不是金手指开的太大了一些?如果说他是从他妻子的手账里面学会的,之前的情节里也提到过他的妻子,就是在前往神秘岛的路上死掉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记载了如何和龙沟通的方法写在手账本上,所以并不成立。等等一系列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而设计的脚本,希望更逻辑自洽一些,不要因为是面向儿童的作品就草率对待。

    当然如果无脑看的话,还是可以继续看下去的一个有趣的冒险奇幻童话片。

    (? ̄ ?  ̄?)

    127841126
  • 松岛雾奈
    2022/11/21 17:10:38
    Firebird

    浴火鸟讲了前苏联空军上尉罗曼和二等兵谢尔盖之间发生的特殊感情。作为一个上尉,在那个同性恋不被允许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是艰难,而又美好的。在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的时候,克格勃发现了罗曼的异常,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罗曼向谢尔盖提出分手,谢尔盖不得已选择退役,进入莫斯科剧院,成了一名演员。罗曼不久后也结婚生子,选择了被世俗社会认可的生活。然而爱情的火焰一旦燃起就无法熄灭,虽然远隔万里,但二人都明白,他

    浴火鸟讲了前苏联空军上尉罗曼和二等兵谢尔盖之间发生的特殊感情。作为一个上尉,在那个同性恋不被允许的时代,他们的爱情是艰难,而又美好的。在他们的感情更进一步的时候,克格勃发现了罗曼的异常,为了避免事态的扩大,罗曼向谢尔盖提出分手,谢尔盖不得已选择退役,进入莫斯科剧院,成了一名演员。罗曼不久后也结婚生子,选择了被世俗社会认可的生活。然而爱情的火焰一旦燃起就无法熄灭,虽然远隔万里,但二人都明白,他们无法将彼此从内心深处抹掉,无法停止思考对方。就像谢尔盖的碎碎念:“一个对自己撒谎,并相信自己谎言的人会变得无法辨别真相,无论是关于自己还是关于别人的真相。他最终不再自重,也不再尊重别人,一旦他不再尊重任何人,他就不能再去爱了。于是他会像自己的冲动妥协,沉溺于最低级的愉悦,最后像动物一样满足自己的一切。”谢尔盖知道罗曼虽然过着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并不快乐。最终罗曼到莫斯科出差时,他们又生活到了一起,可这一切最终被罗曼的妻子路易莎得知,爱情从来都不是理所当然伤害他人的借口,婚姻也不该是逃避世俗规则约束的掩护。罗曼痛苦的夹在世俗道德和内心真实之间难以抉择。谢尔盖与罗曼的爱情固然可贵,但这爱不该掺杂路易莎痛彻心扉的悲。就在此时,恰逢苏联入侵阿富汗,罗曼作为飞行员被征召入伍并牺牲在那里。在给谢尔盖的最后一封信中,他说:“我不能再伤害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了,我决定去阿富汗,我不能同时属于每个人,我不能分裂自己了。我选择的唯一地方就是天空,在那里,我仍会感到自由,不要等我了,谢尔盖,忘了我吧,无论以后会发生什么,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罗曼的选择其实正是拒绝对自己所爱的人撒谎也拒绝对自己撒谎,他忠实于内心真实的声音,一个自重的人必然会尊重别人,也会是一个感受到爱并会去爱别人的人。就像谢尔盖说的:“真正的爱情不是纵情声色,而是无法停止思考对方。”“若是一生万劫不复,不如把所有美好定格在灿烂的天空,这是我唯一能做的幸事,这是我能想到最浪漫自由的彼岸,我在那里等你。”我抱着感同身受的态度去体验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痛苦,他们的泪水,他们的抗争,都让我具有着切肤般的真实。我想也许下辈子,他们就会在一起了,在一个自由的国度,过上彼此理想的生活。虽然罗曼离开了世界,但他们的爱情还没有结束。谢尔盖会永远记住他们之间的爱情。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才是最让人感伤的。其实也许,死对罗曼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他无法再分裂自己了,他无法将自己同时献给两个爱自己的人,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选择解脱。希望我们都能勇敢 ,Please be bravely他们一定会再见的。

    【详细】
    148211092
  • 天蝎♂
    2008/8/26 0:37:07
    精彩的收尾(只限未阉割原版)
    今天看了CCAV采访一位外国记者,屏幕上的老外在动着嘴巴,但是她说的外语被消音了,取而代之的是由CCAV配上去的中文,说中国如何如何好,北京奥运如何如何成功,北京人民如何如何热情。
    我觉得这很无耻,CCAV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性。它们消掉了被访对象的原音,爱怎么配就怎么配了!难道全中国人都听不懂那点外语?难道中国人都不会听外语看字幕?如此做法的唯一解释只能是CCAV为了歪曲事实,外
    今天看了CCAV采访一位外国记者,屏幕上的老外在动着嘴巴,但是她说的外语被消音了,取而代之的是由CCAV配上去的中文,说中国如何如何好,北京奥运如何如何成功,北京人民如何如何热情。
    我觉得这很无耻,CCAV违背了新闻最基本的原则——真实性。它们消掉了被访对象的原音,爱怎么配就怎么配了!难道全中国人都听不懂那点外语?难道中国人都不会听外语看字幕?如此做法的唯一解释只能是CCAV为了歪曲事实,外国记者实际上并不是那么说的。
    晚上又看了凤凰卫视,说的是在武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每天在做着高强度的苦力活,挑扁担。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了跟我们常人一样之外,还要在晚上12点到凌晨3点继续做苦力劳动,而夫妻俩熬一个通宵做苦力得来的工钱,仅仅是12元人民币。这位曾经的党支部副书记已经多年没交党费,因为他所住的贫民区没有人收,按照党章,他已经不再是一名党员。我在想,到底是他离开了党,还是党抛弃了他?

    和谐,如今中国一切都是和谐。以上的事情我完全可以一笑而过。但是我不理会不等于它不对我产生影响。我爱好电影,尤其是香港电影。可是近几年被“和谐”掉的电影实在是太多,“和谐”得很无耻。

    1、影响最大的一部电影应该是银河影像的老大杜琪峰的《黑社会》第一部。本来是一部纯粹讲述由香港黑社会内部选举引起的一连串事件的电影,被中国大陆引进之后,由广电总局的刽子手操刀和谐,硬是把粤语里本来是黑社会人物的古天乐篡改成普通话里的卧底,如此一来,整个故事就完全变味了!内地主流文化是容不得半点“不良思想”的,哪怕那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杜导一气之下,决定《黑社会》第二部不在中国大陆的电影院公映,宁可损失票房,也不给该死的刽子手乱改自己的电影。所以我才能看到粤语版本跟普通话版本都是同一个故事的《黑社会Ⅱ》。

    2、在经历了两部《黑社会》之后,杜导估计是受到电影出资方的压力——他的电影总是那么叫好,但是不能为了他个人的个性,对不起出钱拍电影的老板,拍出来了不在内地公映,对于老板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在接下来的一部银河影像的经典作品《放逐》,在引进内地的版本的片尾,硬是给加上了一个黑屏字幕和突兀的画外音,硬是把片中几位铁血江湖汉的壮举说成是警方安排的卧底计划,把其中某位纯粹的兄弟说成是警察卧底。这样的一刀,在熟悉银河影像的影迷来说,算是无伤大雅,因为我们看得出来这是谁砍的一刀,是为什么砍的一刀,我们能谅解,且如此一刀,也没有破坏整个故事的完整性,起码里面的台词没有被修改,只是在片尾加了一段该死的“和谐之音”。

    3、《黑拳》,罗守耀导演的一部由吴京主演的华丽动作电影。为什么要用上“华丽”这个词,在你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觉得用得完全恰当,吴京在电影里的一招一式,突破创新而且劲道十足,一点都不输给当年李连杰的《中南海保镖》。但是在我看普通话版本时,我就很纳闷,这个剧情怎么这么垃圾,整部电影支离破碎,像个被打翻的拼盘。一再思索,明白这必定由是内地广电总局刽子手的杰作。于是今天晚上下载到了粤语原版,证实了我的猜想。同时不得不佩服刽子手的胆量,活生生的在普通话版本里捏造出一个在故事里并不存在的人物出来,把吴京为爱情为美好生活而战的事实扭曲成吴京去打黑拳是为了救妹妹!佩服这帮刽子手的奇思妙想,佩服他们修改台词的能力,更佩服它们的刀子如此厉害,把一部完整连贯的电影剪得这样支离破碎,这就是小学语文老师教我们的,再创作?在我看的这么多部被阉割的电影里,《黑拳》应该是被阉割得最彻底的一部,在导演的名单里可以把广电总局的鸟人的名字加上去了。原版的总体情节我打80分,收尾打90分,因为真的很发人深思;阉割版的情节我打40分,因为实在太碎了,可以说是一部没有情节的电影,你只能光看吴京的打斗场面而已,结尾就打不出分了,因为阉割版的《黑拳》根本没有结尾。

    最后,总结陈词就是,“FUCK”!
    希望下次8级地震发生在刽子手的办公大楼,把他们全震死!
    【详细】
    14801655
  • Cassiopeia
    2020/2/22 14:18:36
    现实生活的映射与放大

    整个片子都很压抑,上一辈人完全还是老家的一套,那么搬来挪威的意义在哪里?可笑的是,女儿的悲剧就来源于她完全适应了挪威的生活。因为适应了挪威生活,不仅是被父亲扭送到老家“接受”教育,这完全就是扭曲了她所有的一切。被当地警察羞辱、在回家途中被父亲逼迫自杀。低音箱不停在咆哮,那音效真的是把人的心脏都咆哮出来了,那一刻不知道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还是对这一切的愤怒,恨不得把老爸给推下去。结果回来后,母亲

    整个片子都很压抑,上一辈人完全还是老家的一套,那么搬来挪威的意义在哪里?可笑的是,女儿的悲剧就来源于她完全适应了挪威的生活。因为适应了挪威生活,不仅是被父亲扭送到老家“接受”教育,这完全就是扭曲了她所有的一切。被当地警察羞辱、在回家途中被父亲逼迫自杀。低音箱不停在咆哮,那音效真的是把人的心脏都咆哮出来了,那一刻不知道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还是对这一切的愤怒,恨不得把老爸给推下去。结果回来后,母亲的冷言冷语、随之而来的相亲结婚、男方亲属直言老婆不必受教育和工作了,反正就是一个家庭保姆......

    所谓的“听话”,只是换来越来越残酷的生活。少女最后摆脱父亲的目光,跑向黑夜,一切似乎有所寓意。从剧作而言,电影非常大胆、残酷,以超出现代生活的界限来讲述一切,视觉手段来说,比较平庸,不过这样具有震撼的故事,不必多炫技了。

    【详细】
    12286371
  • 2017/8/3 0:40:42
    一条主线、三位主角,一个很难讲好的故事
    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首尾很奇妙——开幕片叫《猎凶风河谷》,来自著名编剧的泰勒·谢里丹的导演处女作,讲述的是在美国西北部怀俄明州发生的一起少女奸杀案;闭幕片《暴裂无声》(之前的片名叫《山野追踪》)是导演忻钰坤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剧情说的在内蒙的一个矿产丰富的地...  (展开)
    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的首尾很奇妙——开幕片叫《猎凶风河谷》,来自著名编剧的泰勒·谢里丹的导演处女作,讲述的是在美国西北部怀俄明州发生的一起少女奸杀案;闭幕片《暴裂无声》(之前的片名叫《山野追踪》)是导演忻钰坤执导的第二部作品,剧情说的在内蒙的一个矿产丰富的地...  (展开)
    【详细】
    8716217
  • 浮小凡
    2022/6/7 22:14:26
    梗不在老,感人就好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感谢演员们的倾情演绎。 讲真,我同情哥哥。 一生寥落失意,以为母亲终于能重新想起这个忽略许久的儿子。 谁知道母亲只是希望他能够背负照顾弟弟的责任。 但是最终,他还是与这个世界和解,诚心接纳了无法自理的弟弟。 朴正民的表演,大概会让日后想要饰演钢琴家的同行们觉得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感谢演员们的倾情演绎。 讲真,我同情哥哥。 一生寥落失意,以为母亲终于能重新想起这个忽略许久的儿子。 谁知道母亲只是希望他能够背负照顾弟弟的责任。 但是最终,他还是与这个世界和解,诚心接纳了无法自理的弟弟。 朴正民的表演,大概会让日后想要饰演钢琴家的同行们觉得无...  (展开)
    【详细】
    14443255
  • 追风筝的人
    2014/12/15 20:21:02
    谢谢帮我补足青春
    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匆匆那年》,整个观影过程痛苦不堪,不是说这部影片有多么逻辑混乱、情结扯淡,或者实在烂到无以复加,但确实就是觉得别扭,无比的别扭。回来以后就想写点什么,却总也无从落手。
    想来想去,还是写点我自己的故事吧,这样比较直接。不敢说我对这部电影有丁点儿的话语权,但作为小半个中国影视业的从业者,有些话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我和张一白算半个朋友。之所
    1
    周末去电影院看了《匆匆那年》,整个观影过程痛苦不堪,不是说这部影片有多么逻辑混乱、情结扯淡,或者实在烂到无以复加,但确实就是觉得别扭,无比的别扭。回来以后就想写点什么,却总也无从落手。
    想来想去,还是写点我自己的故事吧,这样比较直接。不敢说我对这部电影有丁点儿的话语权,但作为小半个中国影视业的从业者,有些话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
    我和张一白算半个朋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和他有过几面之缘。几年前有位投资人想拍一部献礼片,找我写本子,说白了就是所谓“命题作文”。那会儿我对这行非常没有经验(当然现在也不算有),只写过一个电视剧剧本,当过两个小成本电影的剧本统筹,另外还独立写了两个电影剧本(不出你所料,这两个本子也是“命题作文”)。由于缺乏原创性,没啥想象力,失之理想,毫无理念,对所有的影视剧本也没有任何主观诉求,于是我就理所当然成了“命题作文”的合理人选。
    在北三环团结湖附近约了一起吃饭,张一白也在,那回也是我第一次见识“二锅头掺红牛”的威力。他那时候不算非常大牌,但在中国电影圈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导演了,别的不说,98年大热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恐怕没人不知道。坦白说,后来张导拍的几部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秘岸》等等,我都挺喜欢。
    于我而言,我蛮佩服张一白,在国内导演中,他算是能坚持的了,起码一直坚持到拍摄电影版《将爱》——在此之前,他的理想化不容置疑,也绝对堪称第六代导演中探索性最强的一位。

    3
    既然算是半个朋友,当然不应该以最恶意的揣度来对应他——做不到两肋插刀,也不至于两面三刀。所以原打算以吐槽的心态来写这篇影评(应该是观后感),想了想还是尽力以我以为客观的角度来说两句吧。
    我说《匆匆那年》让我感觉拧巴,不在于这个片子完整的故事性。它有没有故事?有,而且从单纯改编的角度说,做得还不错。脉络大致清晰,没有人看不懂。
    那么问题就来了,看得懂并不代表看得进去。
    有一类导演,他们总是鄙视观影者的智商,动辄就用俯瞰的眼神审视他们的“上帝”;还有一类导演,他们尊重观众的智商,在他们的理念中,“平等”是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但是他们却不尊重观者的感受,以为自己的审美趣好和价值观念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凌驾”倒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推销摊派”。张一白属于后者。

    4
    我个人蛮喜欢青春电影的,无论是欧美的、日韩的、港台的还是内地的,如果和青春嫁接,通常我都会去看上一眼,这是个人的趣味,更重要是我和大多数70末80初生人一样,该到了回忆、纪念和反思青春的年纪了。
    九把刀的《那些年》上映以后,我在台北的电影院看了一次,回来以后又在线看了一版广电局审后的版本。那两次的体验就无比欢快且满足,所以也写了一篇观后感(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200198/)。坦率地说,从电影的角度看,《那些年》和《匆匆那年》其实别无二致,选取的体例相似,表现手法也类同。
    《那些年》的故事中描写的也是一群80后的孩子的曾经的生活,台湾人的青春大概和我们不一样,但为什么我对那些故事更感同身受呢?因为那确实就是我们的青春。
    而《匆匆那年》说的这些堕胎、谎言、友谊、虚妄、恋爱的理由、分手的因果,暧昧但谄媚、理想但纠结,所谓勇敢其实草率、所谓真诚其实装逼——这真的不是我们的生活,不是我们的身上发生过的,也不是我们的眼中亲见过的。
    既然不是,你们凭什么用胶片这样描述我们?

    5
    这其实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如果青春片也算是一个类型片,那么这两年真的是属于青春片的好年份。只要和青春沾个边儿,基本上收回投资成本就不算事了。但最好的时光不是被用来肆意消费的,更不应该成为为烂片遮羞的破裤衩。
    即便我曾看过九夜茴的原著,我也再不想被导演在整个混沌且混乱不堪的故事中拴着项链转圈,除了郑恺扮演的角色,剩下的一水儿渣男渣女。你想说的无非就“那都是年轻时候发生的事”、“年轻时的事再也回不去了”、“你会后悔也没用”;要么就是“青春时都不懂爱”、“懂得爱了爱却分离了”;再往高了拔,“80后生人是相对最缺乏理想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就是混乱、虚妄、不自爱”、“即便再混乱那也是青春啊”、“回忆起那些混乱的青春,谁都可以付之一笑”.......
    等等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汗牛充栋是罄竹难书......
    现在再回到和《那些年》的对比,后者说的也是80后的校园生活,人家没有上床更没有堕胎,故事性就不丰满了?再换个维度看,《蓝色大门》整的是女基友的故事,怎么看起来还是那样生机勃勃,浑没有《匆匆那年》们的沉溺黯淡?
    我个人觉得,两部影片——或者说两类影片(那些年、九降风、听说、蓝色大门、逆光飞翔等台湾青春电影;和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小时代系列等内地电影)最大的差别仍然是“态度”,或者索性更直白一些吧,最大的差别在于占两岸大多数人口基数的,其总体价值观和审美导向的差异。
    有人说风格不同,台湾人走的是青涩风,日本人喜欢纯爱,而韩国青春片的社会思考更多一些,整体基调也更晦暗一些。内地拍不出《蓝色大门》,台湾人也拍不出《熔炉》《少年菀得》,所以内地青春片要的就是这“垮掉的一代”的范儿。这话部分有理,但是内地影人绝对不是没能力拍那些,就青春片而言,你要纯爱有张暖忻的《青春祭》,你要晦暗有吕乐的《十三棵泡桐树》,哪个又差了?
    还有人说台湾影人拍青春片有传统,人家有杨德昌、侯孝贤,人家20年前就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有《风柜来的人》,有《黑暗之光》,我们有什么?
    但其实我们也曾经有过非常非常好的青春电影,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伍仕贤的《独自等待》,贾樟柯的《站台》,即便将时间线定格在“校园”内,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高晓松的《那时花开》,那也是足以让人看得下去的。
    60、70后的故事足够丰裕,沉重且跳脱,饱满而富张力,怎么现在开始轮到拍80后的青春,咱就只有堕胎这一条路了?

    6
    影片从主角到配角,没一个能让人喜欢,也没一个能让人记住,但这原本是一本不错的小说,群众基础还是有的。
    好比说,一个新来的女生不说话,走的高冷的路线,结果两个最优秀的男生就开始疯狂喜欢她。怎么喜欢上的?你一点铺垫都不做,难道80后的青春都是弱智?
    再好比说这个高冷女生和男主玩暧昧,男主被人打了以后她吼一句“我们分手吧”,好家伙男主就顶着青皮蛋傻乐“原来我们在一起了啊”,于是就真在一起了。难道80后的爱情趣味都是脑残?
    再再好比说男主踩两只船玩暧昧,女主发现了不去说,自己臭屁着吼“打今儿起开始咱分手”,人家真分手了,你又哭爹喊娘得要复合,不和你复合就去找个人渣上床,彻底将高冷进行到底,这样女孩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偏好都是重口?
    再再再好比说男主在电影里前后5次提到“为了她我少做13分的大题”,当然中间要配合4次动力火车的《当》、3次《灌篮高手》配乐和2次陈赫飘逸的长发,他是在表现自己的爱情伟岸,还是烘托“我用13分爱你,就足够炫耀一生”的影片主题?这样的男孩又到底值得爱在哪里?我还是没发现,难道80后的帅小伙都是人渣?
    我是真的很少看一部主打回忆的青春片,可以看到最后极端不喜欢每一位主角配角路人酱油的,这也是奇迹。一不小心还真的会以为张一白是企图用这部电影表现他70后之于80后的优越感呢。只能痛声疾呼:“我们80后的青春,真的不是这样的啊!”唯独一个郑恺的故事,和我们大部分人很接近,也仅此而已。
    哪怕,你把魏晨在“快乐大本营”上给初恋女友打电话的那一幕拍成电影,都会好很多,因为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7
    类型片导演里面,张一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值得尊敬,比如他拍的《秘岸》,某种视角上看影片格局和贾樟柯的《小武》很像,但后者拍得更克制些。尽管《秘岸》的对白设计有硬伤,但镜头语言有新意,叙事独特,故事的张力也够,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探索。
    他开始消费中国电影工业,或者说他的沉沦始于《将爱》,而自我毁灭在于其监制的《杜拉拉》,这是大部分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们都曾经、正在和将来要做的事。
    张一白是1973年生人,比我大7岁,他不是80后,严格意义上也沾不上那些70末生人的边儿。所以真正80后的生活他未必懂。
    80后是这样的吗?
    绝对扯淡。
    当然,2014年有许多比这部影片更烂得多的电影,前几年只有更多。但是豆瓣评分似乎却比《匆匆那年》好一些,为啥呢?很简单,后者宣传公司的枪手少请了一些,软文少写了一些,新注册号评分少发了一些,仅此而已。
    说起来可笑而且悲哀,假如这也算是一种风骨,我们不得不为此拍手叫好,因为烂着电影、圈着钱并承认烂着并继续圈着钱的电影人,当下居然还不多。别人还不如张一白。
    说到这里,我了然了,这群人还能拍出好的青春电影?我反正呵呵,你随意。

    8
    在《匆匆那年》中提到了新概念作文,提到了韩寒、郭敬明。所以我就说说他们两个。他们两个我都认识,现在他们是不是还记得我就不知道了。
    认识郭敬明,是在2004年的北京图书秋交会上,那时他已经有了名气,但不像今日般风生水起,那会儿说话轻声细语,有些安静,不算偏激。我说挺喜欢你写的书的(那会儿我还不知道庄羽和她的《圈里圈外》),他会抬着头说谢谢,很简单地说谢谢。
    现在他会异常客气地和你打招呼,稍稍低着头,但已经没有精力和你寒暄,然后正襟危坐地在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评委席上谈笑风生。郭敬明无疑是极端聪慧的一个人,所以他选择拍的电影也正是这种因为过度聪明而导致有些投机的类型。
    认识韩寒要晚两年,那会儿我在北京主编一本杂志,有期杂志要做文化名人,通过好姐们吴虹飞的关系采访到了崔健,她那会儿还在《南方人物周刊》工作。想着崔健这么难做的都做到了,索性就搞搞大吧,于是又要到了韩寒的电话。电话拨过去,那头客气得很,比郭敬明还轻声细语,爽快地约在上海采访,思维照样活跃,言辞倒不犀利,期间还经常会心地发出大笑。对韩寒,第一印象比郭小四更好。后来他的电话再打就不通了,可能换手机了吧(所以不要再来问韩寒电话了)。
    现在他们都去拍电影了,尽管我对他们印象都不错,并且也确实佩服他们,但我必须诚实地说,对他们的电影,我还是不敢苟同,难道中国电影的门槛就这么低?是个人都能拍吗?
    《小时代》上映以后我没有写文章吐槽,实在是槽都不想吐,最大的问题和《匆匆那年》一样,小时代中发生的任何一个故事,你在哪一个正常的80后生人的身上看到过?你郭敬明自己体验过那种生活吗?既是完全的瞎编乱造,又如何代言我们的青春?
    至于《后会无期》,我只想说,这是一部我很想为之欢呼叫好的电影,但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基本结构完备的电影。所有的一切想要表达的盲目、沧桑、萧索、体验、探寻和试图隐藏的意识形态,他的剧本结构,根本无法将其承载。
    无论好的坏的,是不是电影的,可不可以有信心让人完整看完的,甚至自己睡了一觉就忘记拍到第几场的,一窝蜂地统统跑来拍电影——而这,正是我们当下的文化现状。

    9
    我始终认为,投资人、导演、编剧,你们中最少应该有一个人,是对自己所拍的青春片感同身受的。我一直说《那些年》拍得并不怎样,但回忆足够真诚,且饱含炽情,就是因为编剧导演对自己的故事感同身受,这很重要不是吗。
    看看匆匆那年,古永锵感同身受的是他的微视频理想,还有这部影片能给他的投融资领域带来多少利好;
    张一白感同身受的是票房是不是超过了《一生一世》,并且盘算着20年后他终于拍完了《将爱之将爱进行到死》《杜拉拉升职记之九》和《八生八世》以后,可以攒下足够的钱去追逐自己真正的电影理想;
    很遗憾的是,对这影片唯一有所感悟的应该是编剧之一,也是《匆匆那年》原著小说的作者九夜茴,但作为本片排行老三的“编剧之一”,毫无疑问这一次她彻底丧失了话语权。

    ——————————

    10
    下面是一个题外话,和本片无关,可以跳过。
    电影体裁会有一个类型趋势,这是由市场决定的,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早先情景剧,后来历史战争、都市伦理、古装武侠,再后来谍战、清宫,曾流行过一阵体育,到现在终于流行抗日(当然抗日剧由市场决定的规律例外,因为审查制度对于抗日剧出奇得宽松,大多数投资人出于不让剧集无法上星播放的考虑,这才致使洛阳鬼子贵)。
    市场决定流行类型,这很正常,如果你做过图书就会知道,几乎所有的出版社和书商考虑的最多的就是未来三五年内的热门题材,假如你能打包票告诉他在图书二渠道市场,明年流行盗墓小说,后年讲究人物传记,大后年唯玄幻武侠是从,那么你躺在家里年入百万不成问题。
    很多年前,我对一个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总说,未来几年势必流行青春剧,那时候《匆匆那年》小说才刚刚问世,竞相致青春的人不多,当时正在致青春的是林青霞而轮不到赵薇。
    这很容易理解,电影市场消费的主力是80后,这群人正在步入他们的第一个三十岁关口,进去了以后,他们势必开始无比怀念自己的青春,这种现象在70后和60后身上是很难看到的。
    80年代是中国最后一个文化思潮,7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自己曾经无比波澜壮阔的理想化命题;6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他们怀念的是在戡乱中自我救赎和生存的物质化命题。他们不会花钱买票去看只有风花雪月和人流堕胎的感情化命题。
    只有80后生人来到30岁以后——我们只能怀念那些狗血的,矫情的,自己觉得惊天动地海枯石烂,但其实真的一名不文的所谓爱情,我们觉得我们的青春就是爱情,以及点缀在爱情身旁的那些流行符号、审美趣味、歌曲、漫画、书籍、电影亦或网络春晚。
    既然我们只能怀念这些个破东西了,你还指望他们能把这些破东西拍出怎样天花乱坠的美好瑰丽?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啊,我们原本就不配拥有好的承载青春的电影,所以是个导演就凑过来拍青春片是正常的,他们以如此的心态去描绘本不属于他们的青春,说是“贩卖青春片”委实轻了,而应该说是糟践——反正糟践的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是无所谓。但是我们招谁惹谁了,你糟践我,我还要付钱给你?

    11
    你肯定会说,你丫说得那样溜,那么未来几年影视剧的流行类型是什么?有种你说一个啊。
    我还真不是纯粹为吐槽而吐槽,假使你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过一阵,这个答案并不难找。2005年我在北京做图书,曾对21世纪出版社的社长提过,玄幻武侠小说纸质化,将是未来一个趋势,很荣幸,他采纳了我的意见,最后的结果也不差。
    第一类仍然是青春片,并且必定从大荧幕大量转战电视屏幕,直到有一天终于消费完我们所有人的青春记忆,这才算完。
    第二类是集中在院线的恐怖类型片,目前粗制滥造,未来势必继续粗制滥造。在欧美电影市场,恐怖片也是小众,但却有非常固定的收看人群,而且票房保障非常稳定,换言之就是只要你拍得不是太烂,那么拍一部恐怖片上院线,基本是不亏的。在国内,这个风头刚刚兴起,虽说大多幼稚,但我相信在未来三年中,出现一部较之目前所有国产恐怖片都好得多的此类类型片,并不是难事。而在此之前,你放心,投资恐怖片是很好的生意。
    第三类集中在电视领域,具有时代印记的人物类传记改编故事片。这在最近几年已经有所尝试,比较成功的是段奕宏主演的电视剧《大时代》,当然还有不久前的《中国合伙人》。一方面,中国梦是上头说的,而目前除了改编几个马云柳传志王健林的故事,咱还真做不出旁的什么梦;另一方面,拍一拍大佬们曾经的打拼岁月,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怀念逝去青春的途径,兼具励志疗伤功效。投资吧,百赚不亏。
    不要怪我没有给你分析了,未来的流行趋势,就这三大类,再赶着趟拍什么公路片、文革知青、铁岭医生、山东爱情故事、蜗居媳妇小姨子、泰囧韩囧日囧马尼拉囧,这些统统风险很大,投资须谨慎啊。

    ——————————

    12
    最后来个结尾吧。
    朋友看了《早熟》、《匆匆那年》、《同桌的你》、《一生一世》、《致青春》,等等等等以后,QQ给我留了句言,他说:
    “再不堕胎就老了......”
    我回了句:“我没让女人堕过胎,是不是我的青春白过了?”
    他说:“没事,这么多大导,都帮我们堕了。”
    也算补足青春了。谢谢啊。

    13
    最后的最后,请大导们不要再请王菲唱主题曲了,但凡她唱过的,无一例外的,统统歇菜。话说你们不是一个个都挺迷信的吗?就不怕彼此毁了彼此吗?
    拍一部烂片,毁的无非你自己的口碑;但赵薇张一白赵宝刚们一起拉着王菲拍烂片,毁掉的就是天后和属于我们的共同的时代了。
    【详细】
    72497002
  • 黎黎洲
    2016/5/4 23:42:39
    另类解读版的《国王的新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分类为喜剧,但因为提前看过一点剧情介绍,我的观影过程,其实是在担心的状态中度过的。 不过电影自带一种哀而不伤的气场,每每当你觉得编剧要煽情了,编剧总会适时安排一点小笑点,小吐槽,或者干脆来段Florence女士的歌声,瞬间你就笑崩了。 朋友看完问我:你觉..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分类为喜剧,但因为提前看过一点剧情介绍,我的观影过程,其实是在担心的状态中度过的。 不过电影自带一种哀而不伤的气场,每每当你觉得编剧要煽情了,编剧总会适时安排一点小笑点,小吐槽,或者干脆来段Florence女士的歌声,瞬间你就笑崩了。 朋友看完问我:你觉...  (展开)
    【详细】
    7880258
  • feelflame
    2008/11/5 21:17:42
    Too beautiful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太美了而不能生存,太小了而不能死亡”。我喜欢轻轻把这个题目翻译出来。感觉有点像破茧而出的蝴蝶。那种挣扎的样子,特别有一种冥冥中重生感。

    《人民公厕》最后的一个字幕。

    认真想一想,我还是没有最终领会它要表达的东西。

    围绕厕所,排泄,疾病,灵药,一群年轻人展开了他们的人生路途。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种情境去阐释他的思想,因为当你看到荧幕上活生生的人群
    “太美了而不能生存,太小了而不能死亡”。我喜欢轻轻把这个题目翻译出来。感觉有点像破茧而出的蝴蝶。那种挣扎的样子,特别有一种冥冥中重生感。

    《人民公厕》最后的一个字幕。

    认真想一想,我还是没有最终领会它要表达的东西。

    围绕厕所,排泄,疾病,灵药,一群年轻人展开了他们的人生路途。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种情境去阐释他的思想,因为当你看到荧幕上活生生的人群的排便,小便,大便,站着,蹲着,坐着,躺着,在公厕,在医院的病床上,在运行的火车上,在海边的礁石边,在众目睽睽的大街上……你会无可奈何,甚至恶心。

    这一切显得有点突兀。我想到经典的《英雄本色》,老师曾提到过的“暴力美学”。那面对《人民公厕》,面对人们的日常生理需要,面对电影中为苦难的肉体而展开的救赎,我突然臆断它一个词——肮脏美学。

    我脑中浮现出一个个不同的画面,纽约的被一个害怕生命如何延续的称作“自由神医”的自由女神,韩国的大海边的那个简单的圆柱形静静的公厕,印度的恒河里把洗澡当作减轻压力的神学信仰,意大利罗马的宏伟的斗兽场,香港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还有中国的荒凉的长城和迷信者祈求的眼神。

    似乎它在表达一种寻找和抵触,年轻人都在寻找遥远而缥缈的“灵药”,世界的进化和人性的黑洞又无时无刻不在给这种寻找带来抵触。表面上的意思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渗透,但是导演所要传达的更深刻的涵义也许就和人生,社会,人类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了。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看到了生,看到了死,看到了不同社会的生活方式,看到了“逆境破坏的明天”,如野火般壮大的疾病,污染,战争,天灾,人祸,电影中的独白这样提问:是什么样的高度文明才能阻止它的蔓延?

    我冒昧地觉得这部片子不简单。起码它透着深深的神秘感。

    我喜欢片中的那个独白,听着让人无比安静,用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其他人,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觉。我还喜欢那些年轻而不通世故的面庞,简单干净的眼神,心中总有一个地方,然后就是到达那个地方的路途,特别酣畅的人生,无所羁畔。
    【详细】
    154689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