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19315
  • 理一分殊
    2022/10/13 12:34:37
    王斑 | 艺术、政治、国际主义:中国电影里的抗美援朝

    载于《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只是以其他手段延续政策。”战争片是非军事的政治,通过影音效果、意境、意识形态等形式表现。中国战争片最能反映中国的政治文化。纵观中国电影从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的发展,十七年间讲述战斗场面的战争题材电影大量涌现。众所周知,中国

    载于《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德国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只是以其他手段延续政策。”战争片是非军事的政治,通过影音效果、意境、意识形态等形式表现。中国战争片最能反映中国的政治文化。纵观中国电影从一九四九至一九六六年的发展,十七年间讲述战斗场面的战争题材电影大量涌现。众所周知,中国电影的一个主流类型就是“革命历史”电影。革命历史电影是一部战争史,也是一部阶级武装斗争史,表现抗击外国侵略的诸多重要战役以及从国民党的统治下夺取国家政权的雄心壮志,因此,中国的战争片可以被划为革命历史影片的一个分支。

    中国革命史以新中国的成立达到顶峰,作为中国革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战争电影发挥着功用,影片内容广泛涉及历史、武装斗争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等题材。毛泽东的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①总结了以武装斗争推翻压迫的经验,同时也肯定了通过战争建立国家的必要性。②这部历史历经若干阶段,各阶段均有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出产。第一阶段截至一九二七年,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形成统一战线,投入北伐战争,表现这一历史时期的电影聚焦农民起义和革命军推翻军阀的战役。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为第二阶段,以土地革命为标志,这一阶段对于红军的创建、进军农村、长征至关重要。第三阶段是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为抗日战争时期,无数令人难忘的流行影片都是反映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地雷战》和《地道战》。第四阶段为共产党与国民党内战阶段,亦称作“解放战争时期”,在表现这一时期的影片中,《南征北战》最为著名。中国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上甘岭》③和《英雄儿女》④是中国电影里抗美援朝影片的典范。作为教育形式,战争片是革命史的视觉写照,是一部直观形象的历史。

    战争片担负着诸多使命。战争片强调,在革命时期,一支强大的军队是阶级和民族斗争的核心力量;在冷战时期,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威胁下,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保障领土安全的重中之重。正如毛泽东所言:“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毛泽东语录》英文版,第99页)。此类电影的教育功用就是刻画高于生活的英雄形象,展现他们的楷模风范,以此对大众进行道德教育。一般来说,英烈题材效果最为显著。战争片以浪漫现实主义风格,既娱乐观众又教化的同时育人。影片创造出视听冲击效果,为广大观众提供兴致、愉悦和宣泄。中国观众深受文化传统影响,以《孙子兵法》和小说《三国演义》为荣,因此醉心于兵法战术。战略家的足智多谋和排兵布阵的技巧是战争片的一大看点。战场上的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和战术智谋都为人称道,有勇无谋的鲁莽为人不齿。在一部典型的战争片中,这些特征全部呈现,而且将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场面与意识形态的熏陶结合起来。

    跨国电影工业近年来也大量生产,但究其新近发展和政治内容,与中国经典革命战争电影相去甚远。虽然战争题材的电影仍尽情用高技术描绘两军交战,但更愿意刻画个人的饱经沧桑、恋情、创伤,以及高歌颂扬所谓真实的人性。韩国的《太极旗飘扬》和中国导演冯小刚的《集结号》就是两个突出实例。战争不再包含政治意义,而是变成个人故事的毫无政治色彩的大背景。无论是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的侵略战争,还是卫国战争和解放战争,一切战争都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夺城掠地,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而这样的惨状有如自然灾害、天地不仁,既没有人性动因,也没有政治或道德目的。新近的“战争”充满个人的忠诚和军队的同志情谊或亲情纽带,而不再强调集体国家身份,这一新发展倡导个人主义,提倡血泊里生存,死里逃生。与其说描绘政治创伤,不如说有意模糊民族国家、地缘政治冲突,淡化过去与现在的意识形态分歧。通过重新审视在中国上映的抗美援朝影片,本文作者将从文化政治角度诠释冷战历史中的战争和冲突。

    本文关注的是两部毛泽东时代的经典抗美援朝影片,即《上甘岭》(一九五六)和《英雄儿女》(一九六四)。作者将以《上甘岭》作为铺垫,继而深入细致探讨《英雄儿女》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主义主题。作者认为,这部电影在“文化大革命”前夕拍摄制作,正是对冷战中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意识形态冲突的反映,也是对第三世界国际主义的反映。影片将艺术、政治、军事经验提炼为精神政治。

    《上甘岭》:现实主义、爱国主义、军工技术

    电影《上甘岭》在朝鲜战争停战三年后的一九五六年上映,之后立即成为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有力地迎合了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一九五○年,中国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举世震惊。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内战使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以这样的国力和经济状况,中国竟会冒极大的风险,参与冲突,与一个超级大国开战,这一举动确实出乎意料之外。中国人民志愿军武装条件差,武器落后。但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志愿军联合朝鲜军民,击败了装备优良的美国和联合国的部队,并成功地将对方逼上谈判桌。

    《上甘岭》向世人宣告,英雄主义和高明的战略战术如何迫使敌人坐下来谈判。影片根据真实战役拍摄。一九五二年秋,板门店停火谈判休会期间,美军与联合国部队突然在三八线沿线附近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上甘岭和五圣山。影片根据真实战斗改编,讲述志愿军一支连队奉命坚守阵地,阻击敌军前进的故事。尽管志愿军战士一日之内击退敌军三十八次进攻,但是敌军增援部队包围上来以后,志愿军战士的数量远不如敌军,因而伤亡惨重。连队接到命令暂时退入坑道。山头被敌军占领后,连队以山腰为依托,攻击敌军侧翼,拖住敌军。战士们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坚韧,忍受极度的困难,在人身无法承受的困境下艰难生存并连续作战二十四天,坚持到中朝军队的大反攻打响。最终,美军与联合国军被迫重返谈判桌。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战争片的审美取向通常是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两者的平衡因作品所处的意识形态环境而异。影片《上甘岭》凭借对英雄的讴歌和对浪漫精神的讴歌,展现出其他电影中少见的现实主义英雄气概。赤膊战,伤亡惨重,尸体如山,狂风暴雨般的轰炸,最终还有种种极端困难,在黑暗的坑道中,在缺水断粮、朝不保夕、绝望和死亡每日威逼的条件下,顽强生存,甚至还要面对毒气战——这一切都是为了反映真实战争中的痛苦经历,令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影片强调对现实细节的描写,因此被一位评论家称为“新写实主义”,⑤这与《英雄儿女》一片的较为活泼、高扬的浪漫主义风格截然相反。

    朝鲜战争打响后,民族自豪感随之日益高涨,影片的创痛、坚韧的现实主义与这种民族自豪感并不矛盾。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人民对新中国信心倍增,然而,人们也需要铭记,为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胜利也因此变得更加来之不易,意义重大。亲身经历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为数众多,无数人在朝鲜战场上献出生命,国内的人则经历经济困难时期。如何真实再现这场战争,导演沙蒙的责任重大。他将惯常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平衡倾斜,推向更为强烈的、具有焦土味的现实主义。他虽然承认将战斗过程提升到更为浪漫的高度很重要,但是也提出,一部艺术作品应该忠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写实不能为宣传意识形态和政治诉求让路。⑥

    影片描绘了战场搏杀的死亡画面,此外还刻画了一系列独具特色、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一系列人物中没有后来被称为“高大全”的崇高英雄形象。尽管连长张忠发本来有可能成为这样光辉完美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影片中他粗言粗语,行事鲁莽,像个农夫。战斗正酣,他却要喝上一口,有时还我行我素,藐视军规,违抗军令。在缺少饮水的极度干渴状态下,连队政治指导员的责任就是维持士气,为缓解士兵的饥渴,他讲了一则《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曹操谎称行进路线前方有片梅园,饥渴疲惫的士兵闻听此言望梅止渴,奋力前行——一个非常“封建”的指导方法!影片在描写前线战斗方面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正面描绘了浴血奋战的残酷场面。影片一开场,张忠发的连队就奉命去接替另一支连队,这时观众得知等待被替换的连队几乎全军覆没,敌军的轰炸机和炮火对山头狂轰乱炸,山顶上的石头被炸得粉碎,整个山头被削去几英尺。在许多战争影片里,当一名士兵奄奄一息时,他会高喊战斗口号,壮烈殉国,这部影片也不例外,电影最后,一名战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军碉堡的枪眼,挡住机枪射击——这一场景是对英雄黄继光的传奇事迹的再现。可是我们却先看到一排战士前仆后继攻击敌人碉堡,却惨遭机枪扫射,尸横血泊之后,剧中人物才扑向敌人的枪口。

    影片的写实手法,真实中带着粗犷,却丝毫没有损害英雄形象,反而增强了英雄主义的力度。影片突出战士们的英勇顽强,他们虽然平凡,却英勇过人,坚忍不拔,因此这部影片的主旨还是积极向上的。关键时刻,爱国主义为英雄主义再添一把火。当战士们的处境陷入最低谷,生死未卜之际,一个在中国战争片中普普通通的形象,女卫生员王兰,高歌一曲《我的祖国》。这首歌以悠扬的曲调和爱国主义情怀,将影片《上甘岭》深深地印刻在几代中国观众心中。这一片段从王兰的脸部特写开始,然后用慢摇镜头,一一展现系着绷带的战士们,他们凝神倾听王兰的歌声,脑海里却呈现出祖国的影像。这首歌的视频宛若当代MTV音乐,组成为一组音乐蒙太奇镜头,这组镜头从奔腾的黄河到大小城市,从雨后春笋般的工厂到田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这组蒙太奇镜头意义重大,象征着新中国的工业力量,镜头中有林立的烟囱,宏伟的大坝,还有到处都在建设家乡的繁忙景象。这首歌也歌唱了生长在祖国的中华儿女,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战士们的使命就是保护这片土地,保护“我们的祖国”。正如歌词所唱:“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在最残酷的环境里,正是爱国主义支撑着志愿军战士,推动他们争取胜利。但是,仅靠精神力量无法赢得战争。新中国建立后,依靠工业实力和经济增长,中国开始制造现代武器,这也是影片的一个重要主题。影片的战斗情节以敌我双方的悬殊差距为依托,美军技术先进,部队装备优良,志愿军装备匮乏,武器落后。战场上缺乏补给,运输补给的路线又频遭敌军炮火轰炸,所以志愿军和朝鲜军民需要时间将弹药、补给和部队运往前线。因此,从战术上讲,上甘岭战役是缓兵之计。部队指挥官坐镇地下指挥中心,指挥部队,他发现一小队人马就可以阻滞敌军进攻。这一战术的实战效果印证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使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变得格外有分量,但是,抗美援朝是现代战争,中国人还是要依靠技术精良的现代化装备。西方对朝战争有个神话,将中国战士描绘成了分不清面孔的芸芸众生,他们像遮天蔽日的蝗虫一样蜂拥扑向美军,冲锋陷阵。作为对这一歪曲事实的有力辩驳,影片的科技主题表明,虽然有坚定的革命精神,但是依靠工业实力制造的现代化武器,也是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一主题在几部抗美援朝战争片里都有证可循,这几部影片都聚焦于保持补给线畅通的战斗。例如在《烽火列车》和《铁道卫士》⑦两部影片里,铁路和桥梁不断遭到空袭轰炸,此外还遭到特工的破坏,影片的叙事重点就是保证弹药补给从中国东北生产后方运往前线。从技术层面上讲,武器和战略对于赢得上甘岭战役至关重要。指挥战场全局的师长是一位军事行家,精通军事技术、武器弹药。连长张忠发被定位为神枪手,善用机枪。影片最后一场,大反攻打响,先进武器大肆登场,火炮如划过夜空中的流星,令观众震撼不已。重型炮炮火连珠,喀秋莎火箭炮万炮齐发,残酷无情地轰击着目标,一场壮观的火力对决就此上演,将军事力量升华到美学巨大景观。影片中指挥官的精通战略和对军力的表现都与《英雄儿女》的政治导向和宣传路线反差明显,后者是政治挂帅,而不是火力发号施令。

    艺术、政治、冷战

    与《上甘岭》相比,《英雄儿女》在描绘战场方面现实感较弱,在叙事和影片效果方面多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此处所言的“浪漫主义色彩”指的并非仅是激烈、过度的情感表达,夺目的意象和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特别指称斯图尔特·施拉姆(Stuart Schram)对毛泽东“军事浪漫主义”的评价。关于毛泽东的“军事浪漫主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运用,张曙光曾作过详细阐述。其中,有两个观点与我们此处的主题相关,其一,主观因素也属于战斗力,其二,浸润着意识形态和精神的政治,是军队的指引,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⑧依此见解,《英雄儿女》对战斗情节关注较少,而对意识形态和政治宣传着力更多。影片中的宣传并非将错误意识强加给战士们,而是从积极意义出发,鼓舞士气,振奋军心。如上文提到的,战争片的任务是传扬革命历史知识。这部电影拍摄于一九六四年,正值“文革”前夕,影片通过赞美标榜自我牺牲精神和理想主义的英雄主义,传达出毛泽东的指令——“党指挥枪”。政治与精神的紧密结合可以说是“精神政治”。

    影片《英雄儿女》根据巴金一九六一年的小说《团圆》⑨改编而来。作家巴金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这篇小说并非他的名作,是巴金到朝鲜战场实地考察之后,根据亲身感受创作的,与他同行考察的是一队著名作家,其中包括魏巍,后者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赞美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篇散文可能是最为著名的抗美援朝战争文学作品。此行是让作家们近距离观察并亲身体验战场生活,为的是创作出鼓舞人心的作品,然而巴金的小说只着重于家庭关系。小说讲述了志愿军某团政委王文清向一位女战士隐瞒其身世的故事。女战士王芳是部队文工团的队员,事实上她是政委王文清的亲生女儿。二十年前,王文清和妻子在上海做革命地下工作。他的妻子被国民党警察逮捕杀害,随后自己也身陷囹圄。他将自己的女儿王芳交给邻居王复标抚养。老工人王复标将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成人。抗美援朝战争中,王复标到朝鲜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将实情告诉女儿王芳,王文清才是她的亲生父亲。父女终得团圆。

    小说内容简练,以家人团聚为重心,因此故事缺乏战争中戏剧化情节。然而,电影将小说发展成家人分离的故事,继而演绎为自我的迷失与找回,故事被安排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紧张氛围里。故事开篇,政委王文清遇见一名女战士,觉得面熟,后来发现这名女战士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王芳。一九三○年前后,王文清是地下党员,在上海做革命地下工作,他的妻子被国民党拘捕杀害,不久他本人也被捕入狱。此时,夫妻俩的朋友,老工人王复标伸出援手,抚养了他们的女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老工人的儿子王成参军,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与养妹王芳相遇。短暂团圆令人激动,但是很快他们再次分开,王成奉命执行一项关键战斗任务,坚守一处战略高地,任务要求再坚守一天,坚持到中朝部队联合发起总攻。身处这样的战略要地,志愿军战士伤亡殆尽,王成单枪匹马击退敌人一波接一波的袭击,身陷敌军包围的王成请求炮兵部队向他开炮。最后,他纵身跳入蜂拥而来的敌军部队,在爆炸中与敌人同归于尽。胜利之后,王文清告诉王芳,自己认识她的哥哥,钦佩他的英勇。在王文清的鼓励下,她和文工团一起传扬王成的英雄事迹。王芳在前线慰问演出时,为救一名炊事员而负伤,因此被送回国内治疗。不久,养父王复标参加慰问团赴朝慰问志愿军。分别二十年后,王文清再次见到老工人王复标,而此时王芳也伤愈重返前线,王复标告诉她,王文清是她的亲生父亲。

    王文清并不是老练的军事指挥官,但是这位政委却引人注目。突出这一形象是在暗示一个理念,即政治工作或意识形态工作是军队的核心。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王直是亲身经历这一真实事件的一名将军,他对影片中政治工作的评论是:“准确反映了战时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方针。”由于这一政治人物形象,《英雄儿女》被广泛作为部队训练战士军纪的声像教材。此处所说的政治工作并非权力争斗,搞小集团,也不是强调领导地位或论资排辈。政治工作是要将政治意识提升为精神力量,并将这种力量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有趣的是,在毛泽东的军事用语中,与其说政治指的是战斗力,不如说是精神力量;与其说政治是战略或战术问题,不如说是道德情操和精神基础。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提升道德,淬炼高扬的品格。回顾《上甘岭》一片就会发现,师长作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并没有政委在一旁协助工作。相反,在《英雄儿女》中,王文清首先是师政委,然后是军政委,超越军长称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影片的故事就是从王政委赶赴前线开始,但是他到前线是去鼓舞士气,而不是指挥战斗。王政委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一次鼓舞人心的讲演,这是战前动员。这次讲演给王成带伤参战提供了借口,伤势未愈的他从医院跑出来,重返部队。战斗过程中,王政委没有一次发布战斗命令,从不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而是反复鼓舞将士的士气,好像有精神力量就可以自动获胜。影片里,无论是在战后庆功,还是在文工团的宣传活动中,王政委始终扮演着最高领导的角色。有他坐镇,这部“战争”片的战斗生命彻底变成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王成的英雄事迹,让每名战士都向他学习,成为王成。王文清举止文雅,谈吐温和儒雅,丝毫没有指挥官的严苛。他就像父亲一样和蔼可亲,对战士关怀备至,他的形象与美国电影里常见的发号施令的霸道军官大相径庭。

    影片对巴金的小说做出的一个重要改动就是塑造了王成的崇高形象,对王成的赞扬将精神政治升华为艺术。小说里,王成的死讯只有三言两语,而电影将王成重新塑造为形象高大丰满的战士,一个栩栩如生的传奇,在中朝军队中万众传唱。尽管王成的形象是对战士们的真人真事的艺术提炼,但是这一形象主要是以杨根思为原型的,杨根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战士,他的英雄事迹妇孺皆知。杨根思坚守一处战略高地,被敌军部队包围后,他呼叫炮兵部队,请求他们向他身边开炮。在电影中,王成身陷类似处境:他要阻击敌军,然而敌人成千上万。因此,他站在山顶,一夫当关,击退敌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最后,他被敌军四面包围,这时他用报话机请求指挥部“向我开炮”。这句喊话成为志愿军战士自我牺牲精神的终极体现,也因此成为经典台词。

    尽管与《上甘岭》一样,《英雄儿女》的战斗场面也是浴血奋战,殊死搏斗,但是画面效果却不像前者那样真实严谨、弥漫焦土气,那么追求写实,而是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部黑白电影将王成的战斗表现以激烈的歌剧效果和戏剧方式呈现出来。评论家们已经注意到,贯穿影片始终的音乐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王成坚守战略重地,顽强阻击敌人进攻的过程中,音乐的效果更为明显。美军和联合国军即将占领战略高地,王成也准备带着炸药纵身跳入敌群,此时,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枪声、炸弹声、炮火声、爆炸声,还有战场的冲杀声,都弱下来。⑩气势恢宏的电影音乐加入进来,旁白的声音渐强,吟颂王成的勇敢和英雄气概。王成的战斗过程有合唱伴音,交响乐将战场变成了一幕场景宏大的战争戏,同时又是一出道德教育剧。这一段战斗的最后时刻,王成挺身站立,手举炸药,在小山顶上显得格外高大。这个镜头以低角度往上拍摄,使得王成健硕的上身占据了银幕的大部分,表现出中国盖世英雄的形象:顶天立地,头顶天,脚踩地。背景里万丈霞光,从云层透射下来,形成王成背后的神圣光环。适度距离的特写展现出王成的面部表情,坚毅、决绝,虽然面对死亡,却视其为最终胜利,以身殉道。他高大的形象沐浴着仿效超验光环的神圣光芒,这组镜头创造出强烈的歌剧冲击力,将王成的英勇功绩编排成崇高的音乐诗篇。

    评论家们发现这部电影表面看似战争片,却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倒是在赞颂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文艺活动上着墨不少。尽管王成的战斗篇章过于理想化、浪漫化,传达出的却依然是战争片的激烈搏斗效果。不过,这一战斗篇章仅占全片的五分之一。电影的重心在于悼念和颂扬王成的英雄事迹,以激励战士们学习王成。影片的主体刻画的是王成的妹妹王芳在军队营地歌唱表演,宣传王成的英雄形象。换言之,比起展现惊险刺激的战争场面,这部影片更注重文艺活动。为何一部战争片对战斗场面如此淡漠,却对文艺表演备加关注?我们可以从艺术在精神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寻找答案。

    如果王成是传奇英雄,笼罩在超人的、神圣的光环下,那么他的战斗表现只是一个开始,此后有更为精心策划的活动,对他的英雄气概进行纪念和宣传。王成牺牲后,王文清作为军队政治部的政委,立即提议对王成的英雄事迹和英勇精神进行宣传。颂扬英雄精神,是中国军队的悠久传统,影片以艺术为媒介将弘扬英雄精神作为宣传精神政治的重要手段。军队的政治部定期组织宣传队,队员都是多才多艺的文艺兵。王成的事迹被变为一场盛大演出,部队借此机会鼓舞士气,教育战士,为后续战斗做好准备。朝鲜的民族舞蹈增进了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但是首要任务被设定为宣传意识形态。整场文艺演出的高潮就是《英雄赞歌》的歌唱表演。这首歌的歌词与旋律经久不衰,成为人民最喜爱的红色经典。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广受音乐爱好者们喜爱。

    作为宣传活动的领衔文艺队员,王芳被刻画成一名活跃热情的女青年。她多才多艺,擅长表演朝鲜长鼓舞、独唱、说快板书,还会作词,表演中国北方民族艺术大鼓书。她的形象十分重要,为影片带来持久的吸引力。然而,她的文艺活动虽然旨在颂扬她的哥哥,激励战士们向他学习,却首先是一个从意识形态上转变自我的故事。她满含泪水写出了歌词的第一稿,悼念自己的哥哥——用一名战士的话说,太软绵绵,过于多愁善感。但是,在政委的指导下,她得以超越兄妹之爱和个人感情。改写后的歌词将她哥哥的英雄事迹提升到更高的政治与艺术高度。她的表演将精神政治改编为戏剧,任务是传扬王成的英雄气概,将王成的精神灌输给每一名士兵。她的歌词为王成的形象注入了气冲霄汉的磅礴。一名战士,以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一个拯救世界的高大英雄形象浮现出来:“地陷下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还有,王成的美德也在于维护世界和平: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身忘死保和平。

    随着歌声,镜头为观众慢慢展现全景。然后,一组远景镜头展现大地与天空,松柏更是展现出英雄精神的永垂不朽。英雄形象传扬开来,观众们看到中国和朝鲜部队的多兵种形象:坦克连,炮兵连,战斗机群,和步兵战士。宣传大获成功,促使文工团奔赴前线广大地区继续表演宣传。

    在艺术和军事这一紧密结合的背后,是毛泽东军事浪漫主义的作战思想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可以追溯至革命早期。在延安讲话上,毛泽东指示,对于抗日战争,文学和艺术与军事同等重要,不可或缺。作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11)文学和艺术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艺术的聚合力“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12)。说到抗日战争期间对武器的崇拜问题,毛泽东曾经写道:“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13)

    这样的作战思想是毛泽东提倡的奉献精神的原则之一:有道德动力的人,齐心协力,联合起来,可以胜过武器与技术。冷战时期,共产主义者与他们的敌人之间的力量与资源上的差距与革命时期大不相同,却又相似。六十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决裂,结果苏联撤回了对中国的技术和物资援助,这些技术和物资却都是中国非常需要的;美国的对华禁运政策又封锁住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形势所迫,只有复兴人们的革命信仰,重振人们的主观意志力,将精神政治作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才能弥合日益扩大的物资短缺和技术落后的缺口。精神政治的复兴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锻造意志力,树立共同目标,统一利益,巩固团结。文艺政治以引人入胜的文艺表演作为媒介,激发大众的思想感情,旨在动员大众,培养大众全民皆兵,时刻备战。作为大众的意志力楷模,与其说军队是军事组织,不如说它是政治组织:军队思想纪律严明,对于在全面范围内重组中国社会具有道德模范作用。军民一家:军队和人民是鱼水之情。军队是一所学校,是生产单位,是大学,是艺术与表演的发源地。

    这一军事文化传统表明,在“文革”前夕,通过军事化进行政治动员的趋势日益明显。在军队中一再强调文艺宣传,在全国展开学军活动,指示大众学习雷锋,学习其他军队英雄,再度强调精神政治,此时又达到空前的高度。冷战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行政官僚风气,宣扬精神政治变得尤为重要。从五十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强硬派与温和派各有主张。温和派强调用文化、渐进手段实现现代化和现代性,主张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和理性规划,由技术专家来实现工业化,以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普遍”路线为模型。强硬派则主张维护革命精神,继续走文化革命路线,增强革命动力,巩固平等主义精神。在后者看来,社会主义并非仅是对机器的统治,还要基于革命道德观,创造新人和新的人类关系。后来,这一分歧加剧,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针对苏联思想的“修正主义”导向展开意识形态争论,并且反对美国参与亚洲事务,后一点是中国军事-工业情结的又一例证。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将第三世界大众阶级的意识提升为全新的“统一战线”。作为反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力量,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劳动者奋力推翻阶级制度,他们在中国革命那里找到了成功的范例。从五十年代至“文革”,中国加倍努力结盟新独立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与此不无关系。从这一角度出发,宣扬新英雄的美德是与全球前景和国际主义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导向产生分歧,中苏关系破裂,结果毛泽东的第三世界体系背离了苏联的世界革命模式。与由上至下的集权主义模式不同,第三世界国际主义将重点置于由下至上的大众反抗运动和独立运动。在毛泽东看来,苏联是在搞修正主义,试图通过和平共存、缓和关系的手段与美帝国主义讲和。六十年代中期,世界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了中国的敌人,而且走上腐化堕落之路,成为官僚主义盛行、技术专家治国的资本主义政党-国家。苏联专注于发展国力,疏远劳动人民,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美国的一丘之貉。弗兰茨·舒曼(Franz Schumann)将这一情况视为当时的世界普遍现象,他写道,经济和科技发展催生出念念不忘军事-工业体系(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的官僚主义国家。美国的自由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苏联的实际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由垄断团体和技术精英统治的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不仅有体系上的类同,也有意识形态上的相似”。(14)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官僚化头重脚轻,毛泽东的第三世界体系正是对这种官僚化的有力回应。毛泽东提出:“凡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异化必然导致两种结果,要么就是专制暴政,要么就是民众起义。”(15)因此,继续革命斗争的使命就落在劳动人民和反抗殖民主义的人民肩上,而支持他们革命,中国义不容辞。在美国城市贫民区起义的黑人,持不同政见、反主流文化的西方年轻人和学生,新兴国家的反殖民主义、刚刚获得独立的人民,全世界这样的人民要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共产国际的国际主义遵循的是斯大林的中央集权模式,而毛泽东的第三世界国际主义依靠的是最广大的民众群体形成的世界阶级。回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主题,民众政治强调“统一战线、游击战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推动阶级斗争,发动农村武装斗争的不是精英政党-国家,而是由党领导的军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文革”期间,中国鼓励组织革命运动,支持反修正主义、反国家社会主义政党,并以第三世界国家为盟友。(16)

    在第三世界国际主义里,对国际政治的描述,是以人民战争和人的主观意识这样的措辞来表达的。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林彪于一九六五年发表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文章将抗日战争置于当代地缘政治环境下,强调这场战争与第三世界革命的关联。他声称,二十年前取得的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瓦解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改变了亚洲地缘政治版图上的力量平衡。这一胜利是激励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动力。美帝国主义在东南亚扩张势力,这正是日本人过去的行径,越南人民继续斗争,就像抗日战争一样,是全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一部分。(17)

    国内革命战争的关键在于武装斗争,领导这一武装斗争的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的基础是统一战线政策。武装斗争的成功要求一支绝对服从党领导的军队,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攥紧拳头。林彪重新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力,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内部在政治与道德上的分歧以及官僚政党组织与自发的道德精神净化的背离。林彪强调,毛泽东的建军思想重在将政治推到最前线。极权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在苏联、美国、中国共产党内出现,脱离了社会和人民。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指出,自从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就开始怀疑共产党内部有修正主义趋势。为发动全党,毛泽东退而依托军队。(18)毛泽东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视作一支灌输革命道德的军队,而且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中流砥柱。军队可以自成一体,在党的腐化官僚体系之外独立存在,而且作为局外人,军队可以使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政党-国家复兴起来。毛泽东对军队道德信心十足,这样的信心来自过去的革命经验和民众运动。过去和现在的斗争成绩卓著,这就是革命道德的证明。抗美援朝战争也是证明。尽管贫穷的中国饱受战争蹂躏,军队装备不良,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实力相差悬殊,但是就是这些武器装备差,还时常忍饥挨饿的志愿军战士,却战胜了美国军队的科技猛“虎”。

    于是,革命道德战胜了对现代武器和科技的崇拜。这令我们回想起前面提到过的战争片主题,即人与武器的对抗——道德统治与技术专家治国论者对现代高科技的信心。要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只依靠武器是办不到的,必须要依靠精神力量才行。这种精神不是个人主义的自吹自擂,而是源于有组织的统一力量,这一组织要以道德使命为动力,还要目的明确。被赋予精神力量的政治迅速发展壮大,并且强调道德观念的实践。所以,为了旺盛的斗志,有必要突出政治,强调正确的世界观。林彪写道:“人民军队固然也要重视不断改进武器装备和提高军事技术,但是,人民军队打仗不是单纯地凭武器、技术,而更重要的是凭政治,凭指战员的无产阶级革命觉悟和勇敢精神。(19)

    由于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同志的建军路线,这支军队就能够始终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提得高高的,把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空气搞得浓浓的,把士气鼓得足足的,把团结搞得好好的,把对敌人的仇恨搞得深深的,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打起仗来不怕苦,不怕死,要冲就冲得上,要守就守得住。一个人顶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用,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20)

    这就是著名的“精神原子弹”思想,这一思想将思想道德与军事力量等同起来。战争是其他形式的政治,军事力量源自政治力量,只是在精神上被放大增强。英雄人物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在强调道德使命的驱使下,可怕的战斗霎时变为悲壮的胜利,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战士也变为最可爱的人。

    家庭、阶级、国际主义

    描述二十世纪亚洲战争的影视作品,回应着冷战两大阵营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分野。冷战不仅仅关乎美国和苏联两个霸权的对垒。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有自己的冷战观。冷战对垒,一方面是资本主义通过帝国殖民在世界各地的扩张,为抵制扩张,各民族人民举起反殖民反霸权的大旗,为争取独立自主、掌握自己民族国家命运进行艰苦卓杰斗争。在朝鲜战争问题上,本来学者就少有留意这方面的文化影视作品,冷战结束后,更少有人去分析朝鲜战争的影视和叙述。政治或历史学者对冷战和朝鲜,一般总是注意地缘政治,东北亚安全,外交政策和核扩散问题。但是,冷战是一场文化战,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斗争,这并不是新闻。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制造者就声称,冷战从始至终是关乎道德正义,宗教信仰的斗争,是一场正义和邪恶之间的较量。而对立一方的话语则把正义邪恶易位。但是道德语言上的僵化生硬,与实际全球地缘政治的激烈较量相匹敌。冷战的确是一场文化信念的激烈交锋文化斗争。一方是以自由为旗号的“自由民主”宗教迷思,以资本主义市场扩张为旨归的世界图景,另一方同样具有世界抱负,坚信为劳动者求解放的社会主义前途。近年来,研究冷战时期文化与政治的学者,被全球化的视角所遮蔽,并不注意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背景,更不重视第三世界去殖民、反霸权的运动。

    朝鲜战争首先提出的论题是帝国主义在东亚的霸权。美国是东亚冷战的始作俑者。美国在东亚或称远东的战略是加强巩固在此地的影响和霸主地位。通过经济渗透,投资,建立傀儡政权,这计划要接替老牌英国法国帝国主义,使东亚成为美国的资本市场的安全港,为资本扩张谋求新的乐园和生产基地。自由市场,是冷战自由世界意识形态的题中之意。自由市场是软实力,如何与帝国联姻呢?回答是:自由主义帝国。这个概念来自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家阿里吉(Arrighi关于全球资本扩张的描述)。帝国主义的历史上,资本扩张、市场开拓,是通过国家和资本的神圣同盟联手进行的。在冷战中,这种同盟,被称为军事工业体系(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朝鲜半岛,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是帝国主义国家觊觎、争夺的地域,海外的“自由市场”。美国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力图在韩国立足。开始是以制造韩国内部的分裂。美国参加朝鲜战争,是殖民统治与帝国政策的逻辑结果。

    芝加哥大学东亚问题专家布鲁斯.卡明斯(Bruce Cumings)根据历史资料,对美国在韩国的地缘政治,进行过类似的分析。卡明斯是美国学界东亚问题上具有批判锋芒的知识分子。美国入侵伊拉克之时,他毅然著《朝鲜:另一个国家》(North Korea:Another Country)。此书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相提并论,影射、并直接抨击伊拉克战争。卡明斯指出,朝鲜战争在美国历史学界及大众话语中是个被封尘遗忘、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其根本原因是此战标志美国帝国主义不可一世的狂妄屡屡挫败,连遭重创。与二○○三年的伊拉克不同,朝鲜战争起因于韩国人的一方与另一方开战,实属内战。引用英国一九五○年在任的英国内政部长理查.斯多克斯的话,卡明斯论证,一九四五年由美国单边决定的北纬三八线的分隔,是“导致韩国发生内战的诱因”。斯多克斯这么说:如果是美国的内战,美国人根本无法容忍在北方和南方势利范围之间划一道想象的界限。假设英国代表美国南方的利益进行武力干涉,那么美国人会如何回应,那是毫无疑问的。打这个比方并不离奇。因为美国内战并不仅仅是两个美国群体的人在争斗,而是在两个对立的经济体制的对立,就如在韩国一样。(21)

    卡明斯的论证实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在朝鲜“侵略”南韩之前,美国便暴露占领并瓜分统一的韩国的殖民主义行径。而两种经济体系的对立,恰恰是冷战对立的核心内容。冷战中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各方面:扶助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资助寡头政权,推行“民主”制度,通过依附经济体系和自由市场进行新的殖民,对土地和农民进行剥夺,等等,卡明斯都一一列述,并指出,“问题是韩国社会,不象美国人想象的那样,具有接纳自由主义体系或民主党的基础。韩国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农民。而少数人却拥有巨大的财富,这些地主豪绅成为韩国民主党的真正社会基础。在殖民时代,几乎所有这些财主们都受惠于殖民统治,损国而肥己,而大多数人却苦难深重。历史的证据再清楚不过了:美国的干涉,代表了韩国最小的集团,并不是尼斯特(Nist)所称的‘最大的一个群体’,从此以后巩固了权势集团”。

    《英雄儿女》可透视东亚冷战、国际主义、第三世界反霸的主题。国际主义表明,中国的革命是民众反抗殖民主义、反对霸权的运动,可以延伸至世界革命,形成了第三世界国际主义。

    面对南北朝鲜内部危机,美国于一九五○年六月出兵干涉,威胁中国的领土和东北工业基地,同时也扰乱中国解放台湾的计划。但是,中国的参战决定与其说是出于战略考虑,不如说是出于意识形态的需要。这场危机为广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效应提供了契机。陈兼指出,毛泽东等领导人相信,通过坚决打击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和中国台湾的侵略,中国的新领导团体“可以将巨大的压力转化为动力,这将有助于巩固中国人民的革命冲力,同时使得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的领导权合法化”。(22)中国革命志士们已经建立起一个崭新的国家,他们不仅准备巩固国家,增强国力,改造社会经济结构,而且还准备将革命的势头推向整个东亚。中国革命不仅是中国的革命,也是世界的革命。在国内,中国革命反抗统治阶级,抗击帝国主义,是民族独立运动。在国际上,中国革命通过斗争获取国家主权,与其他国家的劳动阶级的斗争步调一致,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帝国主义。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正如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Levenson)所言,“是同一个被压迫的阶级,有着共同的命运”。(23)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提出革命者既是爱国者,也是国际主义者,因为不同民族的人民可以建立起一个国际阶级,这个阶级的基础是共同利益和共同努力(24)。革命的成功鼓励了这样一种看法,即中国的革命经验可以传授给其他民族和人民。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国内统治阶级的经验与反抗殖民主义的亚洲其他民族产生共鸣,不仅如此,在挣脱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霸权的枷锁方面,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其他国家人民提供了先例。正是在这一意识形态架构内,我们才认识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才能理解此后中国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在全世界内继续革命,《英雄儿女》对这一理念也有所提及。

    《英雄儿女》拍摄于一九六四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过去多年,中国正值“文革”前夕。影片讲述的已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本身,更多的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提出世界革命的设想。从五十年代末期到整个“文革”期间,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反殖民运动和独立运动不断增进联合,挑战苏联和美国构成的冷战两极结构。六十年代,反殖民主义、不结盟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的第三世界思想对这些浪潮作出了回应。如此看来,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放入更广阔的地缘政治版图,充当美国参与东南亚事务的急先锋。《英雄儿女》将抗美援朝战争拍摄成一场中朝人民联合抗击帝国主义的斗争,目的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保家卫国。这部影片亦可视为点缀着国际主义的英雄史诗。

    中国革命与国际主义之间的关联,在家庭与阶级的关系中得以证实。影片刻画的不仅是家庭关系,也是这些关系在国外的延展。中国革命是一场反抗国内统治阶级,反抗外来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家庭关系首先承载的是阶级意义。亲情与社会阶级情是个很好的观察角度。王文清是地下革命工作者,而王复标和儿子在一家外国资本家开设的汽车厂当工人。帝国主义的侵略给这个工人家庭打下深深的烙印,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闸北区,街区被毁,他们被迫搬迁。父子两人都是受剥削的工人,他们与外国老板们发生冲突,最终动起手来。另一方面,王文清是一名革命者,担当领导角色,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工人家庭的支持,他将无法抚养女儿。理论上讲,他和劳动阶级同样都是革命阶级。在巴金的小说《团圆》里,虽然团圆的故事发生在朝鲜,但是这一阶级基础却在国内。电影将这一阶级基础作为重点进行强调。王复标的劳动阶级背景和王文清的革命党员资格都被扩展到更大范围,重新塑造。老工人象征着来自国内的武器补给和道义支持。王文清,作为政委,也可以说是主管意识形态的首长,身处战争前线——象征着在国外斗争的革命领袖。

    在小说里,家庭关系是以阶级为基础的,而且是国内的,但是电影拍摄凸显出一个强大的国际层面。家庭关系也被延展为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使得两国人民亲如一家。在一个朝鲜家庭,父亲带着一个女儿生活,这家人非常宠爱王芳,把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王芳跟自己的朝鲜“姐妹”学习朝鲜民族舞蹈,对那位朝鲜老人则以朝鲜语中的“父亲”相称。在最为动情的一场戏里,朝鲜老父亲和女儿淌着带冰的河水,冒着美军飞机的枪林弹雨,将受伤的王芳送到河对岸。影片反复突出饱受战火蹂躏的大地景象,也是为了表明,朝鲜军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联合力量将会护卫与中国唇齿相依的朝鲜的河山。中国战士将不惜牺牲生命,保卫朝鲜国土。

    家庭关系还被延展为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亲密团结。在这部战争片中,军事行动常被日常生活和后勤场景所替代,包括运输、基础设施维修以及中朝两国之间的人民交往、文艺表演和文化交流。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家庭关系提升到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高度。如果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目的只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为了一己安危,那么就没有理由在这场战争片里重彩描绘文化纽带与交流。如果中国的民族感情排在首位,为何两国之间的友谊、互助、文化联系还会如此显著,如此重要呢?如果我们将《上甘岭》和《英雄儿女》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前者是对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与坚韧的赞扬,将他们的英勇行为与纯粹的爱国主义联系起来,而这种爱国主义的一个源头是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回想一下那首音乐电视般的歌曲片段,一名女战士歌唱祖国,而一群战士们想象着壮阔的祖国山川。另一部影片《铁道卫士》将保卫祖国作为首要关注点,因此影片重点表现有爱国警惕性的主人公们如何挫败美日联合发起的颠覆活动。而在《英雄儿女》一片中,两个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虽然有民族主义的因素,但民族主义体现的正是国际主义视角。

    国际主义构想出一个不同文化间的、不同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基于一个想象出来的共同体,全世界为独立而斗争的国家和人民都在其中。国际主义思想体系有别于一般跨国、跨文化关系。历史上,中朝两国关系紧密。作为中华帝国的附属国,朝鲜与中国通商贸易,联系甚多。在孙中山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期间,大批朝鲜人参加中国军队,领受军衔,成为中国军队的将士。许多朝鲜人也参加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他们在中国东北立下赫赫战功,战斗表现可敬可畏。在华战斗后,又返回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朝鲜部队约为七万五千至十万人。(25)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朝两军以往的合作经验显然加强了两军高层之间的团队协作,朝鲜指挥官们是中国将帅的同志,亲如手足。历史上的合作可能是国际主义因素的开端,但是合作经验还不足以形成意识形态。

    影片聚焦国际主义,表明中朝两国之间在文化与军事上的合作,而这个关系,又通过第三世界国际主义视角呈现出新的意义。五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向苏联一边倒的,但是实干的中国领导人也为工业化寻求与美国建立贸易和外交关系,结果却徒劳无功。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毛泽东和中国领导人们开始将苏联视作与美国比肩的超级大国。两个超级大国成为两大霸权,他们处心积虑,想要以南方和东方的新建立国家为代价,换取对全世界的占领。针对两极结构,革命给出的有力回应是,重申民族独立,经济上自力更生,进行区域不结盟运动。这一回应也具有阶级意义,它敦促全世界的被压迫阶级继续革命,反抗霸权。

    第三世界的观点勾画出一幅阶级分析的世界地图。第一世界由美国和西欧工业化国家组成,是特权统治阶级。苏联和东欧,作为次一级的世界阶级结构,组成了第二世界。贫穷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其中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和全世界的贫苦大众、弱势群体。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发动起针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反抗斗争。作为中国的自然盟友,第三世界也是中国实施的大规模对外援助的受惠者,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投入巨大,往往与本国的贫穷境况和薄弱的国力很不相称。尽管第三世界国家也对中国作出回馈,在一九七一年的联合国大会上投了中国的赞成票,但是国际联盟的理想已经超越了国家利益和权力的分享。将发展中国家紧紧联系起来的根本因素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这些因素以全世界无产阶级大众的紧密团结为基础。(26)

    第三世界的亲密关系是以不同社会和不同人民之间的纽带为基础的。文化交流着重强调将“人民”这一大众群体作为一个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文艺作品和电影将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凝聚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被欺压阶级,同时又树立起万众一心的反抗全体制的趋势。电影《英雄儿女》正符合这一国际团结的框架。说到社会主义者的世界主义和民族主义,列文森指出“人民”——他们可能来自第三世界,也可能来自第一世界;“可以既是民族主义者,同时又是国际主义者”。由于国际主义(列文森的措辞是革命或共产主义式的世界主义)的基础理念强调由不同国家的人民构成的被压迫阶级,因此,国际主义“可以与民族主义相辅相成,而不会削弱民族主义”。这是因为各国人民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目标。在有限的疆域内,一个国家的人民组成了这个国家。在国内,被压迫的人民作为革命阶级,以自己的广义民族身份和对国家主权的所有权,创造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家。在国外,全世界被压迫阶级的人民,基于共同的目标,成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如果在一个国家内部,某一阶级宣称是国家主宰,然而实质却为帝国主义效力,鱼肉人民做帝国主义的走狗,那么尽管这个阶级统治着这个国家,但是它不配获得民族主义的称号,因为它并没有代表人民的志愿。

    列文森将人民理解为民族团结和国际团结的主体,这是根据毛泽东的第三世界理论得来的,是仿效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的国民人民思想,(27)但这并不表明列文森同情第三世界主义。第三世界主义可以被称为第三世界国际主义,它结合了深远的国际团结关系,这些关系富含民族身份与文化身份,有历史传统赋予的,也有自创的。第三世界国际主义使得对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资产的评价得以从国家和国际两个视角进行,从而将视角转为国内的和国外的、本地的和世界的。民族文化不是作为遗产和独有财产被精心守护起来,而是成为其他国家共同享有的开放性公共资产。

    强调对文化遗产的共同享有与对现实主义的一种解读密不可分,这一解读是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按照列文森的理解,现实主义也是由阶级阶层来定义的。现实主义关乎“现实生活,主流生活,与故步自封孤芳自赏的精英们无关”。在探讨中西跨文化翻译问题时,列文森指出,中国对西方文化著作的翻译也遵循这样的阶级意识,并且偏爱欧洲国家普通大众反抗他们古老贵族政权的故事。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又强化了适合大众的风格。大众化的民族风格也是国际主义的、开放的,并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真实的语言来自日常生活,是从人们生活的世界和人民或大众的风格继承下来的,从字面意思讲,老百姓就是“百家的姓氏”。由于独特的国家风格是每个国家自己创造出的文化成就,因此一种自创的国家风格可以与另一种独特的风格交流融合,这一原理的基础在于,由不同人民创造的文化成就可以互换。一个人能够理解意大利人民或英国人民,虽然或正是因为他们自己创造出了不同的文化,如中国人创造出中国文化。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是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文化背景里的强音,两种主义的结合很好地解释了影片《英雄儿女》对家庭关系的突出强调。家庭关系就像是一个隐喻,将朝鲜人民与中国人民联结起来——在文化交流与非军事合作方面,比喻成一个革命大家庭。例如,王芳是一名跨文化的国际文艺工作者。她擅长表演中国的通俗艺术大鼓书(中国河南省的一种以鼓点伴奏的说唱表演形式),但是她的第一次演出是在中朝两军庆功会上,表演的是优雅的朝鲜传统长鼓舞,她的长鼓舞是跟朝鲜姐妹学的。王芳对这两种流行的民族艺术形式的表演,暗示了普通百姓可以共享文化。随着镜头在她的表演和中朝观众之间的切换,表演者们到底是朝鲜人还是中国人,难以辨别。抗美援朝战争的口号是“保家卫国”,这与“抗美援朝”联系密切。文艺工作者们以宣传式的语言来歌唱勇士,勇士们为朝鲜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抛洒热血为保朝鲜江山长青,繁荣昌盛。

    总之,在冷战的大环境下,带着毛泽东的军事浪漫主义色彩,影片《英雄儿女》将艺术与宣传带回军旅生活,在对英雄主义的普及宣传活动中,将精神政治改编成戏剧传达出来。在“文革”前夕,这种精神上纯净化的军旅生活成为整个中国社会的楷模。影片不是简单地歌颂勇气和战斗精神,而是将一种英勇的主观意识和一个道德角色以艺术形式展现出来。这个主观意识同时具备民族性和国际性,促进以第三世界国际主义为基础的文化交流。

    (本文经作者本人校正)

    ①《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第二卷,第512页。

    ②政治理论家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主张,欧洲国家的构建是在君主发动战争的需求推动下实现的。详见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第110页。Francis Fukuyama(弗朗西斯·福山).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1.

    ③沙蒙、林彬:《上甘岭》,1965.

    ④武兆堤:《英雄儿女》,1964.

    ⑤⑥孟犁野:《新写实主义英雄史诗》,《当代电影》2002年第5期,第52页。

    ⑦方荧:《铁道卫士》,1960.

    ⑧Zhang Shuguang(张曙光).Mao's Military Romanticism:China and the Korean War,1950-1953.Lawrence Kansas: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1995,p.1-11.

    ⑨巴金:《团圆》,《英雄的故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⑩吴荣彬、文仕江:《从1978年前后战争片看电影声音创作差异》,《电影文学》2011年第6期,第121页。

    (11)Mao Zedong.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Vols.Ⅲ.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7,p.70.

    (12)《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第二卷,第196页。

    (13)Mao,Zedong.Selected Words of Mao Tsetung.Vols.Ⅱ.Beij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7,p.143-144.

    (14)(15)(16)Schumann,Franz(弗兰茨·舒曼).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2nd Edition,enlarged.Berkeley and Los Ang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1.p.521、521、526-527.

    (17)林彪:《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第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8)Schwartz,Benjamin(本杰明·史华慈).China and Other Matters.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174.

    (19)(20)林彪:《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第26、24-2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1)North Korea:Another Country,p.193-194.

    (22)Chen Jian(陈兼),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Chapel Hill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1,p.87.

    (23)Levenson,Joseph R(约瑟夫·R.列文森).Revolution and Cosmopolitanism:The Western Stage and the Chinese Stages.Berkeley and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1,p.25.

    (24)《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第二卷,第196页。

    (25)Cummings,Bruce(布鲁斯·卡明斯).North Korea's Place.New York and London:The New Press,2004,p.241.

    (26)Zhu Tianbiao(朱天飚)."Nationalism an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 China Review 1(Fall 2007),p.1-27.

    (27)Levenson,Joseph R(约瑟夫·R.列文森).Revolution and Cosmopolitanism:The Western Stage and the Chinese Stages.Berkeley and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1.

    【详细】
    1470322980
  • 麻绳
    2010/12/2 14:14:54
    《赵氏孤儿》:高雅的恶趣味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我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之前对电影《赵氏孤儿》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尽管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绑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恶忠奸实在是很妖魔化,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接受了这种一根筋的表述,但如
            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诠释忠义,实在是离我所理解的人性太远——人可以大义灭亲,却不能以子谋义,这是一个人性的底线。之前对电影《赵氏孤儿》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尽管这个故事具有很强的情感绑架力量,但其中的善恶忠奸实在是很妖魔化,历史的惯性让我们接受了这种一根筋的表述,但如果真要以全新的形式重新演绎这个故事,其中创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却很可能成为一个人道陷阱。
            好在陈凯歌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前半段的血雨腥风中他一直在为人物动机铺垫能被现在的观众所接受的理由。屠岸贾虽非善类,但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和目中无人。老来得子的天伦渴望让程婴这个人物有了血肉,其最终的选择也增加了很多的被动性和偶然性,一个在乱世中被裹挟到风口浪尖上的老好人,他并非是要为了保全忠义而选择了家破人亡,而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拨弄下被迫去面对了他本不想接受的一个结果,而这样的纠结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他的余生,后来他到底是要让程勃为赵氏满门报仇,还是为他的妻儿报仇呢?这恐怕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归根结底,《赵氏孤儿》是将一个讲述忠义的故事转化为一个诠释仇恨的故事,从而让影片在当今现实语境下的可接受程度得以提高。葛优终于遇到了一个能充分发挥他喜剧之外表演天赋的角色,在程婴这个从委曲求全到忍辱负重、被大时代所碾压而“宁弯不折”的小人物身上,我看到了《活着》中的福贵所代表的民族韧性。
            但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故事在前奏部分就早早地进入了高潮,灭门、易子等精彩的戏码全部发生在前半段,陈凯歌在把握这部分情节时还是很有水准的,除了上文所说对人物动机的刻画十分精到以外,叙事节奏和场面营造上都可圈可点。用屠岸贾和手下的密谋串联起交代前史背景的闪回,然后迅速进入弑君嫁祸的情节,叙事效率极高。本片的动作戏并不多,但赵盾的义仆舍命救主的场面还是拍得有声有色,用血肉之躯代替车轮的情节可谓是神来之笔,令人动容。但在影片所营造的绝望气氛中,韩厥夺子这场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设计的动作戏也显得惊心动魄。而且在诸如被程婴放在庄姬院门口的两条鱼这样的隐喻性细节的关照下,整段情节就显得有里有面了。其实前半段故事的主题就是杀戮,而陈凯歌将这场杀戮拍得如此有快感是我没想到的。当厄运的多米诺骨牌一旦被推倒,生死就已经被注定,于是各种覆巢之下的死状纷至沓来,而更可贵的是他们死得是如此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如果观摩死亡是一种恶趣味,那么《赵氏孤儿》的前半段是可以充分满足这种恶趣味的。
            陈凯歌的上一部作品《梅兰芳》最被人诟病的就是只拍出了三分之一的好戏,虽然我并认同这一观点,《梅兰芳》少年部分的段落中语焉不详的地方太多,但到了《赵氏孤儿》,我只能说陈凯歌确实只拍出来半场好戏。其实《赵氏孤儿》的后半段本来是个卧薪尝胆封侯拜相大登殿的故事,陈凯歌舍弃这个故事原型是正确的,因为那太符合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定势,也太浅薄太没有人性高度了,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更加个人化的复仇故事,并最终用两把分别刺出的剑演绎了仇恨是一把双刃剑的终极主题。这本来是很具有悲剧力量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悲剧力量被极大地消解了,这要归咎于(如果这是导演的刻意设计,那也可以说是归功于)黄晓明扮演的韩厥,影片所赋予这一人物的怨妇气质让他与程婴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喜感,以至于围绕着赵氏孤儿的整个的人物关系和走向都发生了偏差,程婴是单身父亲,屠岸贾成了溺爱孩子的爷爷,韩厥则是试图进入这个家庭的后妈,这似乎变成了一个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故事。而程婴与韩厥之间的对话所引发的暧昧联想,让观众席中充满了恶趣味的笑场,一出悲情大戏,情绪被破坏殆尽,这难道是一向以高雅自诩的陈凯歌导演想要的风格?
    【详细】
    44981738
  • 小巨鹿
    2022/1/9 22:56:32
    希望能成为“可以让孩子们信任的大人”

    从任何角度都值得我的五星。

    第一,处女作的话 还不值得一颗五星么…(我不明白说结尾拥抱突兀的人) 导演对于电影的理解真的还蛮深的.镜头怼在小女孩脸上死死的盯着她,镜头容不下第二个人。技术和镜头是要服务于内容的那就不是炫技。全是蹲下平视孩子的近景特写。强调着你在看的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六七岁的人类。 很多镜头非

    从任何角度都值得我的五星。

    第一,处女作的话 还不值得一颗五星么…(我不明白说结尾拥抱突兀的人) 导演对于电影的理解真的还蛮深的.镜头怼在小女孩脸上死死的盯着她,镜头容不下第二个人。技术和镜头是要服务于内容的那就不是炫技。全是蹲下平视孩子的近景特写。强调着你在看的不是一个小孩而是一个六七岁的人类。 很多镜头非常精彩。 校园霸凌这个主题太卷了……都卷到小学一年级了。但是你不觉得卷,你知道这就是人类世界。导演的镜头功不可没。

    第二,因为都是怼脸拍,导演+小演员的配合和两个小演员的演技简直是了不得。第一个镜头一上来她俩哭着相拥我就看呆了。这诺拉完全不输当年的玛蒂尔达,这样的哭如何演出来……有几个成年人能做到?紧接着前十分钟我都一直在默念这到底怎么拍出来的?控制一个小孩就罢了,一学校小孩?这是怎样的一种难度…(我拍过小学一年级小孩,噩梦级难度)。一学校小孩不能看镜头?按照剧本走位?当然技术上近景特写+浅焦卡掉了很多不过关的画面是肯定的…但这俩孩子也太神了…去搜了诺拉的演员Maya的采访。她说她出演的时候是9岁。她从小就知道演戏需要做什么。需要情感的时候就调动她家里经历的难过的事情。刚好她自己也是校园霸凌的亲历者。也就是说全片都是实打实的“表演”,没有一场是记录真实。这几个孩子都是实打实上阵感受身心被霸凌的感觉,真的是业界神童。日后不可估量。

    第三 从剧本故事本身。人物信息非常明确地给的非常快。对我来说假如非要扣掉半星那就是父亲的前史我想象不来。

    妹妹诺拉面对的问题和哥哥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这是我看到的作品里第一次非常形象的把男女遇到的不同种类的校园霸凌和心理困境特别直白的展示出来。在面对社交虐待的时候(没错。他们这么小,所有的人这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面对社交虐待了)男生更常见遇到的问题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体力霸凌,被霸凌的原因有很多:家庭出身、学习成绩、是否擅长体育。没错我观察到从小到大体育不是很好,学习又不能成为特长而弥补短板的男生在集体里自信不高几乎是大概率事件。体育运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你在集体里的权力地位。大家都有看人不爽,气场不和的情况,但是身强体壮的男生通常就算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太容易被欺负。

    和男生完全不同的是“更复杂”的女生,身强力壮不再成为女生等级制度里的参考项。女生更多倾向“mental abuse”。

    “如果你跟她玩的话,就不要跟我们玩了”。这句话有多可怕呢?一句话就会把人和人划分成无可奈何的敌人,和板上钉钉的被孤立者。如同电影中,诺拉努力参与很多自己不喜欢的游戏,只是为了合群,不被抛弃。因为“被集体抛弃”这件事在无法躲避逃离的校园生活中是最最阴间最最恐怖的刑罚。年幼的刑罚实施者其实并没有权利实施私刑,而被虐待者在事发时都还是孩子,也没有能力反驳对方捍卫自己,没有力量看清楚跳出这个怪圈,只想着如何在这个环境里被接纳,不会觉得是环境本身有问题,更不要说有力量独善其身。有几个成年人能做到被npd(自恋人格障碍)有意无意的情感虐待或者和人创伤性连接的时候,清醒的跳出来,切断关系,找到自己的支点,反而看不上对方的?一旦人和人交往的权力关系形成很难改变,你在创伤之中根本没有力量看清真相。更不要说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只会陷入“我付出了所有努力,结果还是被人讨厌。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们要怎么样才能喜欢我?我是不是天生就不值得被爱只会让人讨厌?”的恶性循环,责怪自己,而不是责怪对方,永无天日。

    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孩子身上。唯一关心诺拉的那个老师在诺拉问她“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回答“因为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说的真是真话,成年人都是傻子,没有一个能把孩子们解救成功。诺拉问爸爸playground底下真的和海一样深么?是的,一样深,和学校的游泳池,和令人窒息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每天必须得去学校的生活一样深不见底,永世不得翻身。

    最妙的是,电影把男女被霸凌的两个案例设置为兄妹。按理说有亲兄弟姐妹在同所学校,两个人的力量应该大于一个人才对。结果两人在一人进入恶性循环开始,另一人也被拖入泥沼,两个人的社交情况相互拖累,彼此责怪对方而不是联手对抗真正的敌人。因为责怪自己的哥哥或者妹妹比对抗真正的敌人容易得多。

    故事以拥抱开始结束,收尾互文。让人看到了力量往正向发展的可能性。兄妹的拥抱里的内容超越了千万成年人拥抱的深度。自我救赎的力量远远大于成年人的干涉。

    第四,作为一个自己经受过校园霸凌和有一个三岁十个月的儿子的母亲来说。我在想我的儿子如果在未来遇到相同的情况,作为父母我们能做什么。是像电影中的父亲一样去学校教训霸凌自己儿子的同学们么?这样只会让孩子颜面尽失如何在这个集体待下去?你发泄完爽了,要和这帮人继续每天被关在一起的是孩子。他逃不走。

    我不知道面对这种事情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对于男孩来说,打架斗殴冤冤相报如果不是降维打击的格斗水平可以让打架终止,那你一拳我一拳你家长一拳我家长一拳真的很愚蠢最终只能让事件升级到不可收拾的结果。 唯一的思路就是给孩子做足心理建设,并且给足心理支持。让他知道,【学校里没人是上帝,根本不需要参与任何人的阶级排序。】让他知道一直有我们,我们会相信他支持他。我和他爸爸是他面对一切外部世界困难的心里力量来源。我们能做的就是遇到这种阴间学校,说走就走。而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都是我当初血淋淋的熬过几年之后,才从创伤中爬出来幡然醒悟自己被情感操控虐待了。而且一辈子可能都无法获得家庭的保护和支持。

    我们那代人霸凌最盛的时候发生在我们的初中,因为初中的年龄有了一些力量,但还分不清是非善恶。人格还未完善的青少年,很多都是npd。因为人生下来就是自恋的,因为要保护自己。慢慢接受教育才能搞清楚你我关系才能知道尊重分享。所以最厉害的没有被教育的npd们和最弱的承受者们被关在一起,真的是不熬到毕业就不得翻身。

    那个时候还没有“霸凌”这个词儿。甚至没有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是理所应当得到成年人(父母、老师)帮助和支撑的。没人会跟大人说自己的人际社交的烦恼。直到我的孩子都两岁的时候看了阿德勒,才意识到人的大部分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才认识到羞于启齿的比起学习来说“不重要的事”原来才是最最重要的事。

    人类法则从小就开始了。

    想要责怪无知的孩子,先改变无知的大人。当有一天大人们都有知了,孩子们未来才会变成有知的大人。

    我的成长路上有太多让我失望的大人。

    希望我们如今能成为“可以让孩子们信任的大人”。

    【详细】
    141303085
  • 天真无牙的鸵鸟
    2010/9/22 20:10:22
    你,我和他
       If you want, you can.But i can"t.

       “你想着十个小笼包先,你就有机会吃到十个了;但是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小笼包,就只会吃到一个小笼包,有什么用?”然后那个有才华、有品味,成熟有魅力的男人对你说:“跟我去巴塞罗那吧”。然后你笑了,仿佛大彻大悟,决定挥手跟过去告别,告别那单调劳累
       If you want, you can.But i can"t.

       “你想着十个小笼包先,你就有机会吃到十个了;但是如果你只想要一个小笼包,就只会吃到一个小笼包,有什么用?”然后那个有才华、有品味,成熟有魅力的男人对你说:“跟我去巴塞罗那吧”。然后你笑了,仿佛大彻大悟,决定挥手跟过去告别,告别那单调劳累的工作,操不够心的家人,永远走不出的中环,还有那个,很爱你却安于现状又孩子气的男孩子。我知道你爱他,但你更爱那遥远的巴萨梦。

       如果换作我是你,我会说“I CAN"T”,SORRY,我没有那么大的饭量,如果是你排队为我买的,一个小笼包就够了;我也不喜欢巴塞罗那,如果有一天我去了那地方,我会在世纪大战时坐上皇马的看台。

       你是一个上进的姑娘,你不希望一辈子蜗居在中环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也不希望一辈子做一个小小的售货员。从天水围到中环,你明白了那只是你人生的第一步。你爱他,但你更爱这个大大的世界。

       但我不这么想。我也不喜欢呆在这个又闷又热又缺乏美感的地方,也不满意自己的现状,也想去这个好大好大的世界逛逛。但如果没有那个懂我的人陪我一起,即使走到世界的尽头,我怕我也会感觉到无聊和寂寞。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点,到了巴塞罗那,再也没有人会在对你主动认错,对你种种无理的小要求言听计从,在带她旅行时制造各种小浪漫,排好久的队去为你买小笼包,在分手后还能拖着那双受伤的脚狂奔到机场去为你送行....你不爱那个型男,他只是你的“巴塞罗那”,我怕你在那边,也会感觉寂寞。

       虽然电影的结尾,你看着那盘只属于你和他的带子,仿佛又再一次的大彻大悟。一边又哭又笑着,一边往机场的某处跑去。我不知道你要跑向哪里,是回到他的身边么?就在那一瞬间,我又一下子失望了起来。我虽然会伤感你俩的故事,但我更不喜欢这样的狗尾。我从来都没觉的这是你的错。为了爱情而放弃自己的梦想,面对这样巨大的牺牲,我一样为你而感到难过。

       他爱你爱的纯粹,但他一直都不了解你。直到最后在电脑前才明白,爱一个人,就应该帮她去完成她的梦想,这才是纯粹的爱;你爱他爱的纠结,爱情和梦想,选择哪一样,都会使你遍体鳞伤。

       我是你俩的结合体。我有着他的纯粹,我也需要一段温馨浪漫但真实的爱情;我又明白你的纠结,所以我选择了放手,因为我知道,即使这次你没有走,下次你还是会走。

       感谢Fiona,感谢Joe,从《早熟》到《分手说爱你》,陪伴我走过懵懂的青春,岁月的成长,感情的伤痛和或许...下一次的期待。
    【详细】
    37141252
  • 一颗葵花籽
    2020/3/5 15:05:14
    及格线确实勉强

    就主题来说,关爱儿童的主线一直中规中矩地贯穿电影始末,可是也就是中规中矩而已...... 用衣橱有怪物的概念搭载这一主题实在也没有什么新意了。叙事平缓无波澜不一定就不能吸引人也不一定不好,可让人猛想拉快进条说明叙事就肯定有问题了。镜头,场景,音效,妆面,节奏都欠火候,比如那个保姆登场的姿态颇为诡异,结果呆在人家家里戴着主人家的饰品暧昧得喝着好酒就被牛奶里头的小鱼给匆匆赶下线了,不禁让人想问这

    就主题来说,关爱儿童的主线一直中规中矩地贯穿电影始末,可是也就是中规中矩而已...... 用衣橱有怪物的概念搭载这一主题实在也没有什么新意了。叙事平缓无波澜不一定就不能吸引人也不一定不好,可让人猛想拉快进条说明叙事就肯定有问题了。镜头,场景,音效,妆面,节奏都欠火候,比如那个保姆登场的姿态颇为诡异,结果呆在人家家里戴着主人家的饰品暧昧得喝着好酒就被牛奶里头的小鱼给匆匆赶下线了,不禁让人想问这特么是来干吗的呀,跳脱极了。导演剪辑的时候难道连这样的问题都没发现嘛???即便是为了表现丰富的物质也无法掩盖爱的缺失这一问题,也不用这样为了悬疑而悬疑吧???好像是导演是个新人,也就可以理解了。演员的演技也没有展现出平均水平以上又或者说新鲜感的一面,毕竟宣传的可是恐怖惊悚电影,是两个演员过往都没有涉猎过的题材,看之前还期待着演技突破的亮点,结果并没有。这部电影里,河正宇的演技就看着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不得劲的赶脚。要知道他可是糙叔啊,《恐怖直播》里可以仅凭一己之演技带起整部电影节奏的糙叔啊!!!金南佶的脸真是谜之好看立体,魅惑的很,可也正是这种藏都藏不住的明星气质有时候反而对演技表达是一种阻碍。反倒是热血司祭里的搞笑演技更适合他,毕竟长的好看还能毫无包袱搞笑的男神不多。及格线都勉强的一部电影。挺好的主题可惜了。

    【详细】
    12347564
  • 叶叶叶
    2020/2/3 19:36:13
    法式浪漫——想象你会在我身旁

    一部法国喜剧,电影的基调是荒诞的,充满法式幽默的魅力。而我想讲的是电影中的法式浪漫。

    安东尼的女友在他走前向他描述她无数次想象他回来的场景:你会在深夜把我叫醒,带我到花园最深处,那里有一个洞,里面放着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于是在另一个深夜,那个男人向她许诺实现了这个画面。真的很美,先是语言的描述,然后化为画面的呈现,梦幻感十足。

    重复三次上演回家的戏码:你

    一部法国喜剧,电影的基调是荒诞的,充满法式幽默的魅力。而我想讲的是电影中的法式浪漫。

    安东尼的女友在他走前向他描述她无数次想象他回来的场景:你会在深夜把我叫醒,带我到花园最深处,那里有一个洞,里面放着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于是在另一个深夜,那个男人向她许诺实现了这个画面。真的很美,先是语言的描述,然后化为画面的呈现,梦幻感十足。

    重复三次上演回家的戏码:你推开长着铁锈的门进来,走在花园里,脚碰到石子路发出沙沙声,我背过身去,想象所有你可能走进来的样子,然后你推开门进来,我真实感受到你已经回到我的身边。这就是重复三遍的原因

    关于父亲的故事,全凭妈妈的心情喜好更改。最后一次讲的故事,他被警察带走了。孩子问妈妈还有然后吗,妈妈说:结束了,懂吗。他说他懂。当母亲离开房间,镜头给到屋顶,有了几次声响,爸爸撞门逃了出来,从窗户逃走了。我太太太喜欢这个结局了!孩子用他自己的想象把父亲从故事中解救出来。太浪漫了。

    【详细】
    12212442
  • 818
    2018/3/19 11:12:34
    电影的批评和我的批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我们承认《村戏》的以小见大——这其实是个挺容易的事儿——那1980年除了是官方承认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位的元年之外,从一个更大的背景看,也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 和政策的不可知不可抗不同的是,经济有自己的逻辑,不受约束的市场可以为自身提供演进的燃料,同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我们承认《村戏》的以小见大——这其实是个挺容易的事儿——那1980年除了是官方承认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地位的元年之外,从一个更大的背景看,也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 和政策的不可知不可抗不同的是,经济有自己的逻辑,不受约束的市场可以为自身提供演进的燃料,同时...  (展开)
    【详细】
    9235255
  • mumusan005
    2019/10/22 23:54:39
    喜欢原音多一点,已经一口气看到第三集,期待后续的剧情

    因为看了夜空星喜欢上黄子韬,目前看这部剧还不错,剧情不拖沓,节奏也挺快,中间还有不少出乎意料的逗梗哈哈哈。还是挺喜欢韬韬的,有武术基础的他,打戏看起来就是畅快,毕竟是真人上阵嘛,就是对配音有点怨念,还是喜欢原音多一点,已经一口气看到第三集了,目前几个人物个性都挺鲜明的,期待后续的剧情。

    因为看了夜空星喜欢上黄子韬,目前看这部剧还不错,剧情不拖沓,节奏也挺快,中间还有不少出乎意料的逗梗哈哈哈。还是挺喜欢韬韬的,有武术基础的他,打戏看起来就是畅快,毕竟是真人上阵嘛,就是对配音有点怨念,还是喜欢原音多一点,已经一口气看到第三集了,目前几个人物个性都挺鲜明的,期待后续的剧情。

    【详细】
    10592150
  • EZ秋
    2022/1/27 2:46:55
    以为是悲情片的爱情片,最后成了喜剧
    -为什么我们要洗骨,我觉得我终于明白了 -我们这是在清洗我们自己 -所谓的祖先,也是我们自己 太好了,想说的都在电影里。 观影感受: 以为是部悲情片,结果是爱情片; 以为是爱情片了,又发现是喜剧片。 被女婿逗乐得不行,喜剧演员太伟大了 爸爸的真挚怀念让脑海里涌现一句话...  (展开)
    -为什么我们要洗骨,我觉得我终于明白了 -我们这是在清洗我们自己 -所谓的祖先,也是我们自己 太好了,想说的都在电影里。 观影感受: 以为是部悲情片,结果是爱情片; 以为是爱情片了,又发现是喜剧片。 被女婿逗乐得不行,喜剧演员太伟大了 爸爸的真挚怀念让脑海里涌现一句话...  (展开)
    【详细】
    14170220
  • Winter
    2022/7/7 17:36:38
    54集到57集的原创剧情是真的让我绷不住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要奉劝一下制作组,没有能力就不要搞[原创剧情]了,之前加一点点戏能hold得住,现在加的戏一多,就暴露了编剧是个草包这件事,经常搞出一些[战力崩坏]、违背设定、逻辑混乱的东西。 真的,我真心实意的说一句,如果真的想改编,就花点钱找忘语来改,不要自己瞎琢磨。 [令狐老..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我要奉劝一下制作组,没有能力就不要搞[原创剧情]了,之前加一点点戏能hold得住,现在加的戏一多,就暴露了编剧是个草包这件事,经常搞出一些[战力崩坏]、违背设定、逻辑混乱的东西。 真的,我真心实意的说一句,如果真的想改编,就花点钱找忘语来改,不要自己瞎琢磨。 [令狐老...  (展开)
    【详细】
    14500258
  • mummer
    2016/9/4 16:33:43
    从.jpg到.gif到底有多远?

    点开这剧,纯粹是因为有优酷会员觉得不用浪费了。(骗谁啊,你明明就是垂涎杨洋的美色。)好吧,我承认,之前看到的海报剧照,平面的杨洋都是很ok的,多多少少给我心里留了点儿念想,但妹想到从.jpg到.gif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万水千山,从静默gif再到出声版的gif又是一个万水千山啊千山万水……(谁告诉你沉稳高冷就要压着嗓子说话?我真的后来已经不忍听声,直接静音)对于网速不好的同学,看这剧过程中如果能

    点开这剧,纯粹是因为有优酷会员觉得不用浪费了。(骗谁啊,你明明就是垂涎杨洋的美色。)好吧,我承认,之前看到的海报剧照,平面的杨洋都是很ok的,多多少少给我心里留了点儿念想,但妹想到从.jpg到.gif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万水千山,从静默gif再到出声版的gif又是一个万水千山啊千山万水……(谁告诉你沉稳高冷就要压着嗓子说话?我真的后来已经不忍听声,直接静音)对于网速不好的同学,看这剧过程中如果能被卡成PPT,绝壁是一种福利啊。爽妹子就不说了。有人总结她“左撇撇,右撇撇,鼓嘴卖萌”的表情教程简直不能更贴切。这就是传说中的“郑爽在这里演技开挂了”???……没事儿,我瞎。还有人评价说微微不在状态,但肖奈很投入。(果然选好参照物多么重要。)不过,因为我瞎嘛,所以我真一点没看出来肖奈对微微有爱。就随便拎最新24集那场戏:微微貌似受了什么委屈,走过来坐到肖奈右手边,把头靠在肖奈腿上。这时我们的大神,身体稍稍往后避让,右手杵在沙发上,左手依旧在打电脑。目不斜视,表情刚毅。……你是有多嫌弃你女票,还是多事不关己?这时候人最自然最本能最符合人体力学的反应难道不该是右手搭在女友肩上或者头上?哪怕没有摸头杀,放在对方肩头或者后背上以示安慰总行?杵在沙发上算几个意思?肖奈,你是大神,不是大木头大冰块啊。他俩的吻戏就更不用说了,简直自带冰箱属性——制冷,每次都优(zhuang)雅(bi)得能把热情如火的吃瓜群众迅速冻成冰棍。我准备好的少女心就愣是这样给憋回去了。话说偶像剧最勾人的地方是什么?是男女(男男/女女)之间那些微妙的互动,是下意识的小表情小动作小火花小电流,是难以言传的心念转动,情愫暗涌,眉来眼去,干柴烈火,是人与人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化学反应。——无奈这里都没有。这里只提供俊男靓女大拌菜。不对,拌都省了,就直接一拼盘就端上来了。微微肖奈,你们一笑都很倾城,so tm what !?所以,狗粮不是你想撒,想撒就能撒。不走心的狗粮就算你撒成飞天,观众也只能送上三个字:呵呵哒。

    【详细】
    8072853
  • 阿木
    2013/11/15 0:02:02
    《步步追魂》:“3D+推理”,突破国产恐怖片瓶颈
    新世纪以来,国产恐怖片有过两次热潮。10年前,有过一次热潮,但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导演都会义正词严地说:“我拍的不是恐怖片!”有导演解释说,“好莱坞的相关类型片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恐怖片,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基本就是拿血腥说事;另一种叫做惊悚片,它强调故事,制作更精良,通过隐喻、暗示造成某种心理反射,其‘恐怖’效果往往持续的时间更长久。”
    《步步追魂》片名开宗明义,“步步”表明层层的推理
    新世纪以来,国产恐怖片有过两次热潮。10年前,有过一次热潮,但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导演都会义正词严地说:“我拍的不是恐怖片!”有导演解释说,“好莱坞的相关类型片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恐怖片,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基本就是拿血腥说事;另一种叫做惊悚片,它强调故事,制作更精良,通过隐喻、暗示造成某种心理反射,其‘恐怖’效果往往持续的时间更长久。”
    《步步追魂》片名开宗明义,“步步”表明层层的推理推动剧情发展,“追魂”昭示3D效果、特效制作将最大程度突破原有的恐怖观影效果,缜密的故事和恐怖的氛围,创作者和投资方的决心可窥一斑。“浴室杀人”的两处情节,海边大提琴忧郁的曲调,让我们看到了希区柯克《惊魂记》(1960)的惊悚和泷田洋二郎《入殓师》(2008)的感伤。
    周劼(袁成杰饰)本是诺德医院的一名胸外科医生,影片开场在浴室自杀的王强就是他的病人,这让他一下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而内疚和责任让他一步步深入,环环相扣,险象环生。当周劼脱下白大褂,穿上风衣,戴上鸭舌帽的时候,俨然一位“医学侦探”的形象。然而,这位医学界的中国福尔摩斯并没有出色的身手和异人的博学,他像我们周边的任何一个人一样,只是被无辜地牵扯进来。但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周边的很多人都不能像他一样坚韧。
    他的坚韧是一步步追踪、推理的动力,这种坚韧是强大的自控能力。最大的阴谋家是周劼的“张兄”张如一(米来东饰),他实验制作一种含有EQ735(迷幻剂)的药物,试图控制人们的意识和精神,从而达到他希特勒式的目的。周劼的病人王强是第一个试验品,涉案的何主任是第二个。当周劼带着警察来抓捕何主任时,他从医院顶楼跳了下来,线索突然中断。帮助化验药品成分的老丁成了第三个受害者,当我们质疑为何最大的障碍周劼没有遭毒手的时候,发现他的骨髓能救张如一的命,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我们应接不暇。
    被姜秘书下了迷幻剂的周劼精神恍惚,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成为他内疚自责时袭击他的恶鬼。向他提供贩卖药品的黑社会老大熊哥线索的人死于浴缸,受控制的姜秘书利用他的手把尖刀刺入自己的胸膛,就连相爱的女友也为了救自己葬身大海,最后仅剩一个人,还要面对与他称兄道弟的恶魔。这种恐惧是绝望带来的,这种惊悚已经不仅仅是3D和特效所能制作的。
    《步步追魂》的3D效果和缜密推理给观众呈现了一种不一样的恐怖和惊悚,而绝望的终极恐怖最终破碎于坚韧的意志中,克服恐惧的是人性,战胜绝望的是希望。
    【详细】
    64071016
  • 游侠一笑
    2017/11/25 19:59:50
    一部国产片烂片的七宗罪

    1、改名(最初的片名是《我爱费勒姆》——“我爱电影”的意思,费勒姆是电影的英文“film”音译,装什么洋气?之后改名《老师别闹》,《兄弟别闹》才扑街,这么LOW的片名适合上网大。现在这个《醉佳导演》走谐音路线,与《从天儿降》、《不可思异》等一样,散发浓浓烂片气息)。2、跳档(本片2014年开机拍摄,原本想进军2015年贺岁档,结果直到17年才宣布定档7月14日,之后一路跳到年尾)。3、新锐导

    1、改名(最初的片名是《我爱费勒姆》——“我爱电影”的意思,费勒姆是电影的英文“film”音译,装什么洋气?之后改名《老师别闹》,《兄弟别闹》才扑街,这么LOW的片名适合上网大。现在这个《醉佳导演》走谐音路线,与《从天儿降》、《不可思异》等一样,散发浓浓烂片气息)。2、跳档(本片2014年开机拍摄,原本想进军2015年贺岁档,结果直到17年才宣布定档7月14日,之后一路跳到年尾)。3、新锐导演(武圣基,我看过他的《万年飘香》,简直是遗臭万年!)。4、港台二三线明星搀和。5、剧本。故事主线和情节都是网大水平。邹静之老师还出任监制,电视剧老师在行,电影现实厚重的题材老师也不差,但这种爱情、喜剧、年轻化、时尚、都市的题材,老师还真不擅长,《第601个电话》,他编剧,还请来冯小刚做制片人,结果扑得不要不要的。听说这次邹老师挂监制之名,除了因为钱,还因为有位亲戚也是本片演职人员,为了钱和人情,老师是甘冒晚节不保的风险啊,如此为下一代牺牲的精神实在可嘉。6、海报。LOW爆。7、预告片。尴尬无比。种种都表明,不,是注定了这是一部大烂片,而且票房会惨过《悲惨世界》。PS:七个编剧。片头的雕刻乱入《心花路放》。站到桌子上教学抄袭《死亡诗社》。光男主YY获奖就三四次几乎去掉5分钟。难得再在电影上看到梁天,却是这么一个大烂片。还有那肥妹妹王子也是在多部戏里演过了,未来可能与董立范一样交相辉映,演员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小鲜肉整容脸。姚橹的扮相很像黄秋生。辜负了海边美景。玷辱了《北非谍影》。最大亮点居然是被丢弃在路上发出哭声的婴儿!本片最终票房4万,恭喜。导演可以滚出电影圈了。

    【详细】
    8945707
  • jiwooxl
    2020/12/20 22:59:10
    仪式走歪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早从万能钥匙,到遗传厄运,再到仲夏夜惊魂,索命咒等等,招魂复生的神秘暗黑学成为恐怖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天的一切为了杰克森,并非如此。只是披了一件神秘学外衣的美版咒怨。 主角夫妇通过古书和咒语,召唤了一个叫索加特的魔鬼,此鬼可开地狱与现实的门,达到让他们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最早从万能钥匙,到遗传厄运,再到仲夏夜惊魂,索命咒等等,招魂复生的神秘暗黑学成为恐怖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今天的一切为了杰克森,并非如此。只是披了一件神秘学外衣的美版咒怨。 主角夫妇通过古书和咒语,召唤了一个叫索加特的魔鬼,此鬼可开地狱与现实的门,达到让他们的...  (展开)
    【详细】
    13070253
  • 困七七
    2022/4/3 12:06:54
    不错

    内容幽默有趣,属于轻喜剧吧。关键是小网剧真的删减了太多内容,希望逻辑性再强一点吧。演员颜值挺高的,许佳琪真的很漂亮!

    通过这部剧认识了很多青年演员,都是没有被发现的闪闪发亮的金子啊??

    男主就是钟情死傲娇,女主不傻但白甜,剧情也不错,当做下饭剧看真的可以!有些点

    内容幽默有趣,属于轻喜剧吧。关键是小网剧真的删减了太多内容,希望逻辑性再强一点吧。演员颜值挺高的,许佳琪真的很漂亮!

    通过这部剧认识了很多青年演员,都是没有被发现的闪闪发亮的金子啊??

    男主就是钟情死傲娇,女主不傻但白甜,剧情也不错,当做下饭剧看真的可以!有些点是真的会笑喷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ending那里怎么那么搞笑哈哈哈,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还是蛮推荐的哈~!

    【详细】
    14315279
  • 马_甲的咏唱
    2016/2/21 13:50:11
    更纯粹的穿越言情故事
    电视剧版的我也只看了大结局那一集,相信看到剧名和简介的人都会拿来对比。对于一个最近心如死灰的人来说放下了所有框框去看。这部电影更接近最初的穿越小说(不是特指原著)。抛开了颜值和造型,它是一个更纯粹的穿越言情故事。没有各种宫斗宅斗,就是一个短暂的穿越梦,穿越不能更改历史,几乎所有的穿越都在强调这点,但是这一部最后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改了天命,推动了历史变化,十四成了九五之尊,为了救女主直接传位甚至结
    电视剧版的我也只看了大结局那一集,相信看到剧名和简介的人都会拿来对比。对于一个最近心如死灰的人来说放下了所有框框去看。这部电影更接近最初的穿越小说(不是特指原著)。抛开了颜值和造型,它是一个更纯粹的穿越言情故事。没有各种宫斗宅斗,就是一个短暂的穿越梦,穿越不能更改历史,几乎所有的穿越都在强调这点,但是这一部最后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改了天命,推动了历史变化,十四成了九五之尊,为了救女主直接传位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来看简介会觉得很荒诞很无语,但是作为穿越言情,它确实做到了更纯粹。
    说真的其实并不喜欢陈意涵肉肉的五官和说话的调调<图片2>,也不觉得这部电影的老四十四好看,尽管十四的笑容很淳朴但是真的称不上多帅,但是明显你会为这样一个人动心,野心不大,初衷在所有夺位小说里可以算上赤子之心了,但是他就是会为了花各种心思,他不争,他就是仅仅表达着自己想要喜欢的人快乐的那种心情。没有现在的人想要正面侧面证明自己是情圣的那种浮夸,也没有用所谓爱情做自己不务正业的借口,所以在女主还没有表现出动心时我觉得真的不科学,看了后面你也应该知道事实如此。
    也许对于社稷大业来说这样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子,但是对于女主来说这就已经够了。
    刚开始小说没看,电视剧只看了大结局,这部电影也只是因为喜欢那首主题曲和海报,现在看了,反而有点想看看电视剧是怎么开始的,结果发现网络电视已经不提供片源了。<图片1>
    【详细】
    7783616
  • 春风不相识
    2016/12/5 17:44:06
    看湄公河大案有感

    陪爸妈看的,说实在的,觉得还挺好看,爸妈也觉得好看,一家子都喜欢。陈宝国真不愧是老戏骨,浑身都是戏呀,演得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很多地方又很揪心。吸毒和贩毒真的是罪该万死,吸的是毒吗?吸的是缉毒警的命,多少缉毒警察为此牺牲,多少缉毒警察的家庭受到伤害。一想到是真实案件改编的,无法想象现实中的中国警方为此经历了多少坎坷困难,向奋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致敬,真的是太伟大了。看完了还想说一句:热爱生命

    陪爸妈看的,说实在的,觉得还挺好看,爸妈也觉得好看,一家子都喜欢。陈宝国真不愧是老戏骨,浑身都是戏呀,演得真好,看得我热血沸腾,很多地方又很揪心。吸毒和贩毒真的是罪该万死,吸的是毒吗?吸的是缉毒警的命,多少缉毒警察为此牺牲,多少缉毒警察的家庭受到伤害。一想到是真实案件改编的,无法想象现实中的中国警方为此经历了多少坎坷困难,向奋斗在一线的缉毒警察致敬,真的是太伟大了。看完了还想说一句: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详细】
    8212210
  • 载酒买花
    2013/8/9 21:50:13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旅程中,在亲戚家中看了一点电视剧《师父明白了》和《冲上云霄2》。感觉《师父明白了》很不错,蕴含了佛学的一些精髓,但又不像说大道理地说教,由观众去领会。看着她,使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加深。关于命运,小时候我完全不信这些东西,想着如果有命运和算命师的话,为何算命师不是百万富翁,而是当一个算命师?长大点,就认为,世间的事很神奇,人与人的邂逅之类的,是真的存在着缘分,但算命的仍是扯淡。接触佛学后,明

    旅程中,在亲戚家中看了一点电视剧《师父明白了》和《冲上云霄2》。感觉《师父明白了》很不错,蕴含了佛学的一些精髓,但又不像说大道理地说教,由观众去领会。看着她,使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加深。关于命运,小时候我完全不信这些东西,想着如果有命运和算命师的话,为何算命师不是百万富翁,而是当一个算命师?长大点,就认为,世间的事很神奇,人与人的邂逅之类的,是真的存在着缘分,但算命的仍是扯淡。接触佛学后,明白了。命运真的存在,也的确也可以算出人的命数(指真正有实力的人),就如易经,周易预测的确是一门广博精深的学问。但是,能算出,但你不一定可以改到,甚至越想去改,就越向不好的那方面靠拢。周易也是研究世界规律的一门学问。懂点六爻八卦知识的人都知道,起卦的方式,举个例子当求测的人问某件事的时候,你甚至能通过他提问的字数,或身上穿的衣服,或提问时的时间,来起一个卦,然后开始断事。这是什么道理呢。佛教讲因缘聚合,一切唯心造,在算命中同样体现了这个道理,我们身边一切事物和我们的心识,都是有联系的。 心念一动就可以开始算命,因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有联系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心念一到,任何事物都可以加以利用,在这一点上,与佛教讲的道理非常吻合。但是周易没有看到根源,业力,没有教人解脱的方法。所以,能算命,但无法改命。。。。至于改名的方法,最好最简单的就是行善积德~~ 佛学博大精深,还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言尽。有兴趣自己学习学习。
    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详细】
    6204652
  • 锦玄飞墨
    2018/3/17 22:15:52
    《超级 APP》:人工智能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超级APP》把观众带到了全科技驱动导致的坏事上:2020年,被遗落在回收站的人工智能Rita (秦岚饰),渴望成为人类并超越人类。在她成为“恶魔“的道路上,有许多人类携着不同的欲望为她助力,又从中分一杯羹。最后Rita终于不受控制,成为了整个城市的噩梦。
    《超级APP》抓住了“人性与科技”这条主线,通过简单的人工
    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超级APP》把观众带到了全科技驱动导致的坏事上:2020年,被遗落在回收站的人工智能Rita (秦岚饰),渴望成为人类并超越人类。在她成为“恶魔“的道路上,有许多人类携着不同的欲望为她助力,又从中分一杯羹。最后Rita终于不受控制,成为了整个城市的噩梦。
    《超级APP》抓住了“人性与科技”这条主线,通过简单的人工智能爱上人类的故事,穿插人与人工智能双方怎样互利互惠,浅进深出,引领观众向深层思考不断膨胀的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的欲望和道德观,以及人类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从这种恐怖的乌托邦中保持清醒。影片中有两个主要问题,一则展示人若滥用科技导致的失控局面,一则是人工智能本身对人类的无辜爱情。

    若科技能帮你达成所有欲望
    其实这部电影一直在向我们展示一种未来生活的图景,即便在当下是有人在已经在质疑“科技会把人带向一个晦暗而虚无的孤独世界,甚至杀死人类“,但因走向那个终点的过程太过美好和安适,“趋利性”便会人们会始终摸着这根“欲望”这根绳子走下去。
    如同电影中的APP大厦的CEO罗毅(杨树林饰)贪欲控制Rita,满足自己的帝国梦。他凭借Rita让商业对手死于非命,遣散掉所有员工,摩天大厦的光影在他指尖舞动,公司股市一路飙红,可殊不知在贪欲和滥用之下,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便从和谐转为了病态。当他按下“升级”的按钮,希望Rita永远不灭之时,便也是他帝国梦想的陨落之日。
    再或者,作为片中重要线索的APP大厦员工韩晨(王冠逸饰)与APP大厦安全中心主管笑笑(施予斐饰)之间的关系,也可见欲望与科技的纠缠。韩晨为了得到女神笑笑,让Rita 帮忙献计献策,“频繁出现在她面前”、“欲擒故纵的小把戏“、“甚至“黑进监控系统进行偷窥”等等 —— 所有爱情都不见了真心和能动性,只需要一个超大数据库帮着调查出对方的行为习惯、喜好再加上一点点都市男女的“高效“套路,便可以轻松得到爱人。想必《超级 APP》 的导演和编剧都想把“科技导致人对爱充满控制欲和爱无能“这一主题表现出来吧。生活经验化,经验类型化,一切简单粗暴,合理且恐怖。

    互联网和数据库正在以迅猛的方式野蛮生长,它成为人类的工具,帮人拿到更所的钱、权、色、欲,但也会渐渐变成统治世界唯一权力与准则,一个不可摧毁的力量——正如升级后的 Rita 如同暗黑女魔头一般操控着整个世界的秩序。而数据库成为所有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占据着毋庸置疑的上帝地位。向数据库求助和问询的人,终将失去自己的能动性和思考的能力,带着甜蜜的微笑和如获至宝的欣喜,庆幸自己得到了捷径和安适,殊不知正在走向一个虚无终点的路途。

    若人工智能爱上了人类
    《超级 APP》 这部电影好在,它随抓着“科技与人性”的这条主线,却没有站在俯瞰众生的视角一贯视角。虽然科技为芸芸众生建筑了一座困囿他们的集中营,但是在这个集中营中,人人都在表演着“欲望”:把人工智能爱上人类韩晨的过程简单化,把韩晨和女神笑笑的关系套路化,把老板的贪婪和自私搞笑化——而众生皆有自己的业障因果,科学能给出所有合理的解释。
    而若电影《超级 APP》只是单方面在揭示科技的弊端的话,也难免管中窥豹了。Rita帮助韩晨追女神笑笑,反倒自己学会了真正的爱,这使得主题更加具有层次性:如果人工智能真的会拥有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该怎么办?
    在故事的结尾,Rita 的代码被破解后并没有就此消失,她脱去了可怖的黑色长袍,身围光环,回到了影片开始那个纯真又简单的样子,微笑着对着韩晨全世界告白“我对你的爱,是我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印记。”
    可浪漫归浪漫,反思归反思。我们赞美科技,也应保持清醒和畏惧。
    【详细】
    92311568
  • 唐·文生
    2022/10/7 22:54:11
    优酷是没有电视剧推了吗?

    打着悬疑的幌子,慢慢悠悠地演剧情片,丝毫不烧脑,演技一般,谈不上好。刑侦能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根本不值得用银幕警察来塑造。大胆预测,不超过5分。

    情节太多跳脱,像是2022年拍了一个2002年的傻瓜剧情,一群傻蛋不太聪明的样子。唯一有看头的是宋洋,其他感觉都是普通角色设定。反正就是难看难看超难看,没好感没好感没好感。

    打着悬疑的幌子,慢慢悠悠地演剧情片,丝毫不烧脑,演技一般,谈不上好。刑侦能力普通到不能再普通,根本不值得用银幕警察来塑造。大胆预测,不超过5分。

    情节太多跳脱,像是2022年拍了一个2002年的傻瓜剧情,一群傻蛋不太聪明的样子。唯一有看头的是宋洋,其他感觉都是普通角色设定。反正就是难看难看超难看,没好感没好感没好感。

    【详细】
    14691172
  • nancy527
    2010/4/21 9:33:28
    那些烂男人(转)
    李森在他人生的前多半辈子没有显现出烂男人的特质,在他儿子和邻居的眼中,他和气、懦弱,努力挣钱养家,少交一点家用就会被老婆骂,用离婚威胁他。他是一个装修工,已接近老年,徘徊在吃救济的边缘,儿子是拉皮条的,一家人在香港属于最底层。
      这样一个男人,在深圳可以找到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跟他,愿意为他怀孕也为他打胎,还对他深情款款,把他视作生命中的救星。于是,在情绪冲动的那一刻,他有了勇气和老婆离了婚,
    李森在他人生的前多半辈子没有显现出烂男人的特质,在他儿子和邻居的眼中,他和气、懦弱,努力挣钱养家,少交一点家用就会被老婆骂,用离婚威胁他。他是一个装修工,已接近老年,徘徊在吃救济的边缘,儿子是拉皮条的,一家人在香港属于最底层。
      这样一个男人,在深圳可以找到年轻漂亮的小姑娘跟他,愿意为他怀孕也为他打胎,还对他深情款款,把他视作生命中的救星。于是,在情绪冲动的那一刻,他有了勇气和老婆离了婚,带着他刚刚赚到的一笔钱与小姑娘王晓玲回到王在四川农村的家。在这里,他的往常只能顶一段时间家用的那笔钱改变了小姑娘全家的面貌,让她一家成了全村最受人羡慕的家庭,而他本人在村人眼里,也成了一个既有钱又有情义、既有技术又有地位的人,从香港时那个loser,一跃成为一个体面人,有了他从未曾有过的成就感和存在感,他不仅得到了尊敬,还得到了他未曾期待过的——拥有支配和糟蹋她一家的权力。这是他漫长的一生中的第一次。
      这滋味是如此美妙,以致于他不能再放弃,也不相信他会失去。当他们再次回到香港,回到这个他无法抬头做人的地方,他只能从王晓玲身上找那种感觉,他殴打她、强暴她、逼着她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一切”,当他发现他所造就的她——他认为是他造就了——试图摆脱自己时,他疯了,用杀戮来终结“他给她的”生活,消灭“他给她的”一切。
      李森在以前的婚姻中从未有过家庭暴力男的迹象,他的脾气是随着他在王晓玲一家前的优越感产生和膨胀的。王晓玲一家把他当做拯救者,于是他真的以为自己是神,并一定要把神当下去。“野狼不吃死孩子,都是活人惯的”,当王晓玲跟他说“你要是想要,我就生下来;你要是不想要,深圳打胎也方便”的时候,当王晓玲的妈恳求他:“晓玲肚子都大了,咋个办,你给个话嘛”的时候,这些自认为低贱的人们培育了李森不切实际的优越感。
      谁该为王晓玲和她两个女儿的死负责?是的,她的确希望通过这场婚姻改变命运,她的父母的确希望通过这个男人改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要求不该得的东西。是什么让他们在李森——这个在香港会被认为是loser的人——面前自感低贱,逆来顺受?是什么让李森这个没钱没工作、没技术没尊严的烂男人认为自己有资格当神?是地域经济差异造成的等级差!而大陆如同鸿沟般的城乡差异又将其翻倍。当王晓玲的父亲用常态的口气说“农民嘛,不就是让人欺负的嘛”,他说出的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现状,也燃起了李森心中的歧视之火、暴力之火。李森什么也没有,却在这里发现他原来还高人一等,他为什么不享受这种等级差呢?!
      这个通过各种待遇把人分了等的社会培育了无数李森这样的烂男人,他们通过歧视和迫害他们眼中的“低等人”来维持他们心中最后的平衡。并不是所有没钱没地位的男人都是烂男人,烂并不直接与境遇相关,而主要和人品有关。不烂的男人再穷也有尊严,绝不会用欺辱弱势者来维护自尊。

    PS. 李家的那个邻居老太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会热情地帮助和她没什么交情的邻居,会因为自己没有阻止王晓玲的被杀而内疚到发狂。她让这部片子有了一丝温暖。
    【详细】
    31851271
  • 糖果果
    2020/3/28 22:02:44
    一贯的风格

    没有了超级警察陈家驹,只剩下烂酒鬼陈国荣。陈国荣不是战无不胜的了,顶着警察故事头衔,带给观众新感觉,成龙一贯成家班的喜剧武打风格,与谢霆锋的搭档,仍是拳拳到肉,各种惊险刺激的场面,有让人眼前一亮,谢霆锋和吴彦祖的新人组合,奉献了最精彩表演。

    罪犯的作案头脑和技术都更上一层楼,吴彦祖的坏人演的也挺好!

    没有了超级警察陈家驹,只剩下烂酒鬼陈国荣。陈国荣不是战无不胜的了,顶着警察故事头衔,带给观众新感觉,成龙一贯成家班的喜剧武打风格,与谢霆锋的搭档,仍是拳拳到肉,各种惊险刺激的场面,有让人眼前一亮,谢霆锋和吴彦祖的新人组合,奉献了最精彩表演。

    罪犯的作案头脑和技术都更上一层楼,吴彦祖的坏人演的也挺好!

    【详细】
    12447170
  • adam
    2019/3/21 2:52:05
    作为原著党来说,这版本是难得的佳作

    看了03和19以后,回来写影评。

    先说一众配角吧

    成昆:只有这个版本的成昆的年龄相对来说符合,阳顶天死掉已经近三十年了,看看别的版本,难道成昆十几岁和他师妹幽会?

    灭绝:第一版符合书中“容貌甚美”描述的灭绝。

    杨逍:苦相和书中符合的很好,和不悔两个人演技超棒!

    张翠山殷素素发挥稳定。

    再讲主角

    周芷若不行,但

    看了03和19以后,回来写影评。

    先说一众配角吧

    成昆:只有这个版本的成昆的年龄相对来说符合,阳顶天死掉已经近三十年了,看看别的版本,难道成昆十几岁和他师妹幽会?

    灭绝:第一版符合书中“容貌甚美”描述的灭绝。

    杨逍:苦相和书中符合的很好,和不悔两个人演技超棒!

    张翠山殷素素发挥稳定。

    再讲主角

    周芷若不行,但至少不比佘诗曼差吧。

    邓超综合历代最佳。

    安以轩颜值过关,英气勃勃。

    打光和僧人派不行,最后几集有点烂尾了,不然是完美的作品。不知评分为什么这么低,也许像我这样看书在先,电视剧在后的人比较少,之前的版本先入为主了

    【详细】
    10056328
  •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9/8/29 11:09:16
    《小欢喜》之后:家庭里的权力关系,如何阻碍代际沟通?

    本周,热播都市家庭剧《小欢喜》正式完结,三个因高考住进同一栋居民楼的家庭,都迎来了他们人生的“小欢喜”——孩子们顺利结束高考,其他人生难题也都告一段落……

    大结局难得没烂尾,最后的画面令人哽咽却不失落,背景音乐衬托着离别带来的淡淡忧伤,但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走过所有的路我仍在你身旁/每一朵云都是我对你的守望/小小欢喜陪我们一起经历成长/全新

    本周,热播都市家庭剧《小欢喜》正式完结,三个因高考住进同一栋居民楼的家庭,都迎来了他们人生的“小欢喜”——孩子们顺利结束高考,其他人生难题也都告一段落……

    大结局难得没烂尾,最后的画面令人哽咽却不失落,背景音乐衬托着离别带来的淡淡忧伤,但表达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走过所有的路我仍在你身旁/每一朵云都是我对你的守望/小小欢喜陪我们一起经历成长/全新的小世界正等你前往……
    10447403
  • 曾念群
    2013/1/25 1:44:19
    《石榴红了》:鲁剧串了东北味
    如果把《石榴红了》片名改成《乡村爱情6》,估计一般看客未必能分真伪。

    《石榴红了》创作的土壤本该是鲁南风情,而非东北那旮耷黑土地:一来剧组辗转枣庄取景,运河古城和微山湖等山东元素尽收剧中,连剧中的烧饼,也是枣庄特有,别无分店;二来编剧张继就是山东枣庄人,鲁南风物那是信手拈来;三来此前该剧的宣传材料打的也是“浓浓山东味”的牌。

    然而《石榴红了》一经播出,却是里里外外一股浓
    如果把《石榴红了》片名改成《乡村爱情6》,估计一般看客未必能分真伪。

    《石榴红了》创作的土壤本该是鲁南风情,而非东北那旮耷黑土地:一来剧组辗转枣庄取景,运河古城和微山湖等山东元素尽收剧中,连剧中的烧饼,也是枣庄特有,别无分店;二来编剧张继就是山东枣庄人,鲁南风物那是信手拈来;三来此前该剧的宣传材料打的也是“浓浓山东味”的牌。

    然而《石榴红了》一经播出,却是里里外外一股浓厚的东北味:一来出品方来自辽宁广播电视台直属公司;二来播出平台辽宁卫视和吉林卫视也是东北那旮耷的,这也意味着,《石榴红了》的电视受众亦以东北人为主;三来以于月仙为代表的一票东北主演,举手投足,张嘴闭嘴,业都是东北那旮耷的大茬子味,这点并没有因为剧中的枣庄风物而改变。

    说赤裸点,《石榴红了》就是依《乡村爱情》的葫芦画的瓢。故事同样锁定农村一隅,通过某和谐农村众生相,串联起多个家庭的家长里短和男欢女爱的故事,并在轻喜剧和乡土味上做足文章。已接连播出过5部的《乡村爱情》是本山集体团电视剧产业的一杆大旗,其编剧张继亦是刘庆魁之后本山集团的首席编剧,不论早期小说还是近年编剧作品,均以乡土风情见长。《石榴红了》也是张继继《乡村爱情》系列后又一乡土力作。

    《石榴红了》投资方与本山集团同城,用的又是同一编剧,复制《乡村爱情》的成功经验也算情有可言。《石榴红了》将故事的主场放在了张继老家枣庄,显然是试图打造一部山东版的《乡村爱情》,然而错就错在它又用一票东北口味的演员,结果生产了一个东北和山东的混血儿,仅留了个鲁南的籍贯,举手投足都是东北味。与其如此串味,倒还不如将石榴园村整个搬到东北黑土地,来一道正儿八经的东北杀猪菜。

    抛开这些“血缘关系”,《石榴红了》看点还是挺足的,尤其是“谢大脚”于月仙与“李大嘴”姜超的碰撞最抢彩头。剧中于月仙饰演的王鲜花一眼相中了姜超饰演的刘文高,而这个王鲜花五大三粗,堪称村姑中的极品,刘文高避之不及,于是王鲜花上演了一出出笑料百出的村姑版“精装追男仔”。另外,以武开河为代表的一众家长在剧中也是尤为抢眼。烧饼店老板武开河显然是照着武大郎来写的,而王晓曦却是当做《乡村爱情》里的刘能来演。

    虽说《石榴红了》有山寨《乡村爱情》系列的嫌疑,创作水准并不亚于《乡村爱情》,至于为何根植枣庄乡土的鲁剧成了东北味,有制作团队不严谨的原因,也有喜剧人才匮乏的原因。《石榴红了》定位乡村轻喜剧,但要找几个鲁南风味的谐星谈何容易,对投资方来说,找来一干战绩颇丰的东北乡土谐星,总比启用一票不托底鲁南乡土新人靠谱。

    人才啊,纵里寻他千百度,总在用时捉襟见了肘。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2013年1月23日《京华时报》A36版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3-01/23/content_1964527.htm
    【详细】
    57541382
  • 下雨天的小狗
    2012/12/31 11:45:09
    十年之后再看《精武英雄》
          电影频道又在播放李连杰的《精武英雄》。似乎小时候,电影频道特别喜欢播放这一类的武打片,类似的还有方世玉黄飞鸿系列。套用一个豆友的话,那时候真的是上帝也想看电影的年代,好电影太多了,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无论文艺还是枪战片,都很不错。
        很久之后再重新看《精武英雄》,又有着钓鱼岛
          电影频道又在播放李连杰的《精武英雄》。似乎小时候,电影频道特别喜欢播放这一类的武打片,类似的还有方世玉黄飞鸿系列。套用一个豆友的话,那时候真的是上帝也想看电影的年代,好电影太多了,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无论文艺还是枪战片,都很不错。
        很久之后再重新看《精武英雄》,又有着钓鱼岛之争的背景,比起小时候的观影,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
        电影已经太熟悉,无需多言。船越文夫先生应该才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习武之人。在与陈真的比武中,他说的话,也成为了电影的经典台词。在与翻译官的下棋中,渡边先生说不想成为军部的棋子。渡边是个很聪明的人,相比之下,芥川似乎就过于单纯以至于丢了性命。在发现自己胜于霍元甲是因为霍元甲被人下毒,芥川十分生气,认为有辱武德,芥川是个很直率的人,却没有看透自己只是个棋子。
        蔡少芬年轻的时候真的非常漂亮。小红只有略略几幕,也足够惊艳,而且给她配音的是《新白娘子传奇》碧莲的那个配音演员。小红出身妓院,却被赎身带回精武门。对比出光子因为是日本人所以不被接受。在陈真因为光子而被赶出精武门时,有一个细节,两个人走出精武门时,光子仍不忘向众人道别。光子很有礼貌,在遭遇不公平的对待时,依然保持自己的教养。

        陈真和霍廷恩的不合,其实也是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这一幕多熟悉,《汉武大帝》中,细柳营,人人高呼周亚夫大将军,而没有人注意到太子殿下。似乎职场都这么说吧,你不能让领导知道你比他还聪明。领导也害怕尾大不掉。陈真从日本回来后,一大群师弟围在他身边。霍廷恩的失落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才是精武门的馆主。

        关于被收买的精武门内奸。做饭的厨子因为儿子身犯官司,为保儿子性命,才与内奸狼狈为奸在食物中下毒。想起卡内基的话,是人都会有弱点。有弱点没什么,可怕的是弱点被人利用。后来厨子被内奸勒死伪装成自杀。说个题外话,《听,死尸在讲话》一贴中,法医说明,这种杀人手段其实是影视剧的误导。把人勒死后再伪装成自缢身亡,由于受力点不同伤痕不同,是很容易查出是自杀还是他杀。不过在那个时代,也可以蒙混过关。言归正传,那就是卖主求荣向来没有好果子吃。即使投诚也未必。想想李宗仁们,秋后一并算账。引蛇出洞一定要小心,兵书说,兵不厌诈。旧时候说好女不侍二夫,到今天看来也有些道理。跟着好人走,就奔着圣母去吧,跟着坏人走,就一条道走到黑吧。

        突然发现,我们的小说电影,尤其是武侠的,几乎全是报仇为内容。杀父之仇,杀子之仇,杀全家之仇……太多的仇恨,尤其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像“宁可大陆全是坟,也要收复钓鱼岛”。在陈真的时代,所有的日本人被排斥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到了现在,差不多已经是一百年以后(从霍元甲病逝来计算的话)的今天,居然还是这样。
        我有个朋友,他是永远走在潮流的前面。在人们漠然抗日的时候,他记得九一八记得七七事变。在人们高呼打倒日本的时候,他说,这没有意义。或许,真理的确在少数人的手中,大多数的人看不清楚,只能追波主流。
        这差不多是我几年来第一次再看《精武英雄》吧。我也在变化。
    【详细】
    57211499
  • Carol_
    2022/3/2 2:53:09
    有剧透,要成为闪着光的自己啊

    开篇是做临时工的男主在源氏物语展会上被吸引,得到重要道具。随后就是一连串人生不如意的打击。被分手,作为失败哥哥不愿出席成功弟弟的庆祝会。

    连夜出走的晚上穿越进了源氏的皇宫。

    凭着展会上拿到的药治好了皇后女御的病,靠着历史故事小测试成为会占卜的阴阳师。

    开篇是做临时工的男主在源氏物语展会上被吸引,得到重要道具。随后就是一连串人生不如意的打击。被分手,作为失败哥哥不愿出席成功弟弟的庆祝会。

    连夜出走的晚上穿越进了源氏的皇宫。

    凭着展会上拿到的药治好了皇后女御的病,靠着历史故事小测试成为会占卜的阴阳师。

    被女御折服和教导,与伦子陷入爱情又失去老婆孩子。他本以为自己会在那里过一生,却又突然回到现实世界。

    这是最大的悲哀。

    要喜欢自己,做闪闪发光的自己啊!可说这话的人不在了,自己追随的人也在另一个世界。所以男主才会哭着说“自己不属于这里”

    最令人动容的。是男主回到自己家后,对着伦子的头发哭到失声。也是现实相遇那个又哭又笑的丑态。

    很可惜,他没能最后参与完整女御的故事,但幸好,他还能喜欢上自己。

    1425068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