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烟

    全86集
  • 主演: 白鹰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1990

狼烟影评

13010375
  • 大海
    2023/3/25 20:44:47
    故事情节太假

    真搞不懂处心积虑的杀一个老甘有什么用?又不是老甘有什么特殊本事能帮县长办别人办不了的大事,杀了一个下人不会重新找个年轻的吗?还不如直接杀了韩敬明,还有罗五为什么进的监狱?不就是因为不跟官府合作吗?到头来弄的跟赖皮倪三混了,还不要多少钱,还不如跟官府合作分钱多呢。罗五的出现根本多余。

    真搞不懂处心积虑的杀一个老甘有什么用?又不是老甘有什么特殊本事能帮县长办别人办不了的大事,杀了一个下人不会重新找个年轻的吗?还不如直接杀了韩敬明,还有罗五为什么进的监狱?不就是因为不跟官府合作吗?到头来弄的跟赖皮倪三混了,还不要多少钱,还不如跟官府合作分钱多呢。罗五的出现根本多余。

    【详细】
    15061166
  • 沙漠中的西蒙
    2022/4/8 22:56:16
    不是所有的英剧都是优秀英剧

    腐国服装师还是很靠谱的。。。当然对象是加里奥德曼,他们应该也很兴奋;

    加里奥德曼是可以媲美艾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的演员,就是少了教父这样的电影加身;

    不光服装,你看看给加里奥德曼配的这本田黄色小破车。。。这是二十年前第六代雅阁[旺柴]。。。好好学学,看看人家这优秀英剧四十分钟的叙事量;

    军情五处的流放部门要是都有电视剧里这智商,那军情五处都能碾压cia了;

    腐国服装师还是很靠谱的。。。当然对象是加里奥德曼,他们应该也很兴奋;

    加里奥德曼是可以媲美艾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的演员,就是少了教父这样的电影加身;

    不光服装,你看看给加里奥德曼配的这本田黄色小破车。。。这是二十年前第六代雅阁[旺柴]。。。好好学学,看看人家这优秀英剧四十分钟的叙事量;

    军情五处的流放部门要是都有电视剧里这智商,那军情五处都能碾压cia了;

    这第三集开头叙事剪辑的牛逼啊。。。你得愣几分钟才能接得上第二集的结尾。。。当然,这是得优秀的英剧,其他大部分英剧也做不到。

    【详细】
    14326272
  • angelfish
    2021/2/23 2:00:02
    八九十年代港片中的"男人婆"

    今年百老汇的香港电影展全部选择了喜剧,开幕看了年龄比我还稍大一点的《最佳拍档》。这个系列在80年代特别火,许冠杰和麦家搭档,连拍了四部,张艾嘉也贡献了她荧幕中首个“男人婆”形象。“男人婆”这个符号对于八九十年代港片来说并不少见,并且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是让我年少时候看着特别不舒服,笑不出来的。如果是女主梯队的“男人婆”,那会找本身就是大美女的来饰演,比如《最佳拍档》系列里的张艾

    今年百老汇的香港电影展全部选择了喜剧,开幕看了年龄比我还稍大一点的《最佳拍档》。这个系列在80年代特别火,许冠杰和麦家搭档,连拍了四部,张艾嘉也贡献了她荧幕中首个“男人婆”形象。“男人婆”这个符号对于八九十年代港片来说并不少见,并且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这些特征是让我年少时候看着特别不舒服,笑不出来的。如果是女主梯队的“男人婆”,那会找本身就是大美女的来饰演,比如《最佳拍档》系列里的张艾嘉、《追男仔》里的林青霞,《家有喜事》里的毛舜筠等等。她们前期鲁莽刁横,但是一旦莫名其妙地和男人建立关系后,马上温柔跪舔、极尽卑贱,像张艾嘉这样的女警察会被呼呼喝喝、随便指点,像林青霞也演的女警,被梁家辉饰演的男妓在强上后,还哭着说”太感动了,我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女人”,梁说:“你就应该早点被我侮辱。”我从电视里观看这片时还是个小学生,但看到这一幕真真是“心理不适”,感觉到被冒犯。而由于她们这样的性别气质,所找的男性伴侣也往往是“次等”的,比如在职业身份上是男妓的梁家辉,比如在片中说话行为“娘娘腔”的张国荣。并非笔者看低男妓职业或者阴性气质的男性,而是在这些商业片背后的社会逻辑中,这些身份气质便属于次等梯级。将次等和次等匹配,在男权社会的话语体系里是最理所当然的逻辑。如果是非女主梯队的“男人婆”,那就将沦为彻底的丑角,或奸诈凶险或滑稽作呕。如大岛由加利、西协美智子这些打星所饰演的反派,没有人性、只剩凶残。又如《情逢敌手》里,袁和平甄子丹两位男主在健身房里一起戏弄一个男人婆。因为健身房是充满雄性气质的场域,被视作男人的主场。因此当有一个也有浑身肌肉的女性在挑展力量训练时,俩人便意图通过更强的力量展示来羞辱她,过程中不乏作弊的手段。等实在赢不了,俩人脱了上衣说“有本事就和我们男人一样把衣服脱掉呀!”女的这才崩溃暴走。而这些行为被视作幽默、机智的,并不会影响主角的光辉形象。喜剧的外衣很多时候冲淡了商业电影中性别不平等的气息,但在香港的八九十年代、商业高度繁荣的时期,它依然是以赤裸裸的面貌存在的。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到20世纪以后,这些很赤裸的歧视片段已然很少看见。两地的影视剧里都出现了阳刚气质但同时正面的女性形象,有许多是职场精英。但这依然是出于消费的考量——想要满足和讨好更多的女性消费者群体。而且并不意味着性别压迫不存在了,相反,它转头换面,以更无形的话语方式潜入更深的文化叙述中。

    【详细】
    132741006
  • 无法离地的飞行
    2022/9/13 10:56:38
    E2.第二集中的宗教隐喻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虽然Rick在这一集里反复强调“这不是宗教”,但我们不难从本集中看出一些对于现实宗教的反映。 一、 游戏中的每个人都是来自于同样的东西,有着共同的归属——Morty。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虽然游戏中的人物都同样来自于Morty的人格碎片,但却分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 反观现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虽然Rick在这一集里反复强调“这不是宗教”,但我们不难从本集中看出一些对于现实宗教的反映。 一、 游戏中的每个人都是来自于同样的东西,有着共同的归属——Morty。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虽然游戏中的人物都同样来自于Morty的人格碎片,但却分成了各种各样的派别。 反观现实...  (展开)
    【详细】
    14646261
  • 独行侠
    2021/11/15 0:51:49
    绝妙的故事和绝妙的叙事

    1、写信的女人

    故事:一个女人看啥都不爽,殡仪馆的司机、街道上的狗屎、邻居的生活情况,一开始写信举报给她带来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上瘾让她路见不平写信举报,不论她是否了解事情的真相,当然,在她看来她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最后她进了监狱,与杀人犯交好,非常快乐。

    1、写信的女人

    故事:一个女人看啥都不爽,殡仪馆的司机、街道上的狗屎、邻居的生活情况,一开始写信举报给她带来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上瘾让她路见不平写信举报,不论她是否了解事情的真相,当然,在她看来她已经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最后她进了监狱,与杀人犯交好,非常快乐。

    过程:生活中她极少与人交际,她并不知道人类社会所制定的规则大多数只是一个标杆,做不到标杆的标准才是现实的妥协。而大多数人,本就该为“未达标准”妥协,因为“未达标准”就是大多数人的标准。故事最后她与狱友们建立起友谊,这是她非常稀缺的东西所以她很珍惜,在友谊面前她完全没想到这些杀人犯距离普通人的“未达标准”还差得很远,但是她并未觉得不妥。

    事实:如果你把别人当做敌人,自然眼里容不下沙子,但何必呢,如果把人们当做朋友,自然会谅解。与人为善,免得进监狱。

    2、普通女人

    故事:妈妈看到儿子青春期性征的成长、人格的成长之后,爱上了他,并在他与女友寻欢的时候爆发出来。最后全家都知道了她少数派的爱,只当是心理疾病,她寻医问药之后谎称自己已不再爱儿子。

    过程:乱伦之爱的禁忌程度似乎堪比恋童癖,我感觉恋童癖大多是性爱层面的,就是成年人一厢情愿的剥削和施暴。而乱伦之爱若不是从性爱层面出发实属悲剧。爱是感情的激发,无法控制,无法认为毁灭,母亲爱上儿子,这是事实,而不是她个人主观的意思。儿子鄙视母亲的爱,说这很恶心,这事儿说出去,别人都会说这很恶心,你怎么可以!?你怎么可以爱上亲生儿子?!但这是事实,不受她意志控制。

    事实: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对少数爱群体多一些理解吧。他们也很可怜,这只是爱而已。

    3、迎难而上——家道中落寡妇的正能量

    故事:丈夫去世之后大笔财产因儿子投资失败而消失,精神疾病女儿病情却在失去财富之后逐渐好转,寡妇精神状态很好。最后母亲坐在小小的没有几件家具的房间里听随身听,这对她来说是个新事物,她已经很满足了。

    过程:这个故事我没有看得很仔细,可能有点悬疑在里面,儿子骗走财产,父亲从小欺辱女儿导致女儿精神失常,父亲其实是母亲下毒杀害的。

    事实:不知道最后事情的走向是否如母亲所愿,但至少有一件事情是好的,女儿病好了。事实上她不需要漂亮的家具和衣服,有最好,没有也可以,确实是迎难而上了。

    4、大好机会——女演员一路睡成龙套

    故事:不太聪明的女演员整天被人占便宜,但她并没有不爽(也许)

    事实:可能就是女性职场现状吧,被索取被欺骗,倒是女性还要自己一个劲给自己找补,“没有付出没有回报”“我是好演员他才睡我”,醒醒。

    5、玩三明治——恋童癖

    故事:这个角色一路都很正常,似乎只是一个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大叔,过分苛刻的歧视而已,但是最后,在跟小女孩玩“三明治”——你的手叠在我的手上,我的手叠在你的手上的游戏——时,觉得女孩子想跟他做,所以他带小孩去了灌木丛。

    事实:他觉得他是正常人,他老婆觉得他是正常人,这就是变态的视角,你可以给他定罪,把他关起来,把事情写进档案里,告诉他这是犯法的,但没办法改变他的想法。他的想法就是,小姑娘想跟他做,因为她想把手指塞进他的拳头。除此之外,他就是正常人,你无法辨别。

    6、糖罐里的薯条——精神缺陷大龄妈宝反对老妈黄昏恋

    故事:儿子对健忘母亲的黄昏恋极为不满和恐惧,所幸男方已婚四舍五入是个骗子,让这段恋情破灭了,才算挽回了形式稳定了现有的局面。

    过程:很喜欢这种把人物重点放在最后才说出来的形式,慢慢透露男主角的精神疾病导致他很难与人交往,最后透露出男主是同性恋而在1980s还是禁忌所以他没有出柜(片子中有个镜头他把一本杂志塞进衣橱顶上的篮子里,杂志封面看不清)。如果没有主角的这层人物特性,故事的风向可能就不同了

    事实:其实母亲本不该与这个男人在一起,因为他是骗子。但是故事多少有点怪罪这个精神有缺陷的儿子,就好像是他故意拆散这对老鸳鸯一样。一个健忘的老人与另一个你没去过家里、没见过家人、婚后准备住进来的老男人结婚,这件事搁谁身上都会有点顾虑。儿子的顾虑合情合理,但是当他讲给社区健康中心那些人听的时候,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并称之为有爱的婚姻。作为观众。我也觉得这段婚姻不妥,但也不否认,我认为儿子的顾虑大多来自对他自己的考量,但又如何?不妥就是不妥,为何因为提出人而对事物的看法做出改变呢?

    母亲有一点很奇怪,她常常对儿子说爱他,并说如果他能幸福生活她死去也愿意。可这下一句话就是她要结婚让儿子搬去青年旅社。也许她的爱就是停留在口头上吧,是不是 有一种可能,母亲的口头上的爱禁锢了儿子,或者说,母亲想要身边有一个人,那个人可以是儿子,但是如果有T先生的话更好,T先生首选,不行的话她就继续让儿子留在身边。

    事实:一件事是否妥当、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否受了讲述人/利益关系人的影响,而改变了对事情本质的看法。

    吹一波:我太爱马丁的表演了,看这个表演我完全不认为他是马丁,他就是格雷厄姆本人。

    7、外面的狗——洁癖女因为狗子大义灭亲

    故事:妻子太讨厌狗狗了,所以决定不帮老公藏犯罪证据让他自生自灭。

    事实:不知道老公在无罪释放之后在家里横什么横,他似乎觉得他无罪释放是因为狗子,但他感谢错了人。所以了解事情的关键对象很重要。

    8、扁豆中的床——神父妻子出轨印度爱神

    故事:老公是神父太悲剧了,连性爱都是上帝的旨意,在教堂还有面对婊得要命的别的神父的妻子,烦死人了。但是,她的印度爱神还是离开了,她去酗酒救助会本事爱神的意思,却又变成了上帝的旨意。

    事实:做爱吧,去他娘的上帝。

    9、西班牙花园——我心爱的邻居太太死在了囚犯医院

    故事:女主的闺蜜/女友杀死了丈夫,因为女友常年被丈夫虐待,女主发现自己丈夫也是施暴人之一,而女友却因病死在了医院。而期间女主一直去探望女友。

    过程:我一开始不喜欢她的叙述,眼神游离(一开始我以为她没背词儿),奇怪的停顿,最后却被她的叙事节奏讲到爆哭。。一定是爱情太美了我才这样的55555

    事实:故事的最后女主说,有些植物,能在阴影里长得很好,但是她啊,不信谁会真的喜欢阴影,那些在阴影里长得很好的植物啊,只要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会变回自己。(好好哭)

    在这个故事里,谁是阳光呢,只有女主一人了,她是阳光,才让邻居太太有勇气开枪的。

    只是,只要坐牢两年,你都不能坚持一下吗,两年你就能出来了。

    10、神之手——古董店跟旧货店有什么区别呢 ?

    故事:有些人会学电视上的讨价还价的手法,先问你A多少钱,表现得很想买,最后不经意间问起B,其实他们一开始就是想买B,别上当哦。

    事实:很讽刺的故事,你以为别人随意的馈赠都是垃圾,说不定那点馈赠里就有宝贝,感谢并重视每一次馈赠吧。

    11、女士新立足生活

    故事:足科医生喜欢女主的脚所以愿意花钱让她给他踩背,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人觉得她很随便可以出去卖,事实上这有点爱情意味而这个交易让女主容光焕发。女主的哥哥给护工花钱却被骗走了积蓄,一蹶不振。

    事实:性爱的事情,或者一些身体接触的交易,有爱和没爱,差很多。哥哥一方面心疼钱,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人爱,才更一蹶不振吧。

    12、神龛——丈夫事故去世之后发现他的性癖不是自己

    故事:深爱丈夫的女主常去事故事发地哀悼,但发现丈夫可能是同性恋(窥阴癖)或有别的什么奇怪的性癖,她做的三明治他送给别人,而跟别的哥特女子分享同一个三明治。那个哥特女子似乎也深爱着丈夫。

    过程:女主觉得性癖古怪的那个人是丈夫的另一面,她并不否认这个男人作为完美丈夫的那一面。怎么样都好,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并没有因此化为谎言。

    事实:女主似乎是在一厢情愿的自以为,而这源于她对丈夫的爱十分深刻。其实每个人的性癖和现实生活总是脱节的,丈夫有勇气实现性癖不失为一种勇气,不道德的勇气。不要随便否认他对妻子的爱,你的性癖和你的婚姻一致吗?

    总之太好看了,希望以后还会拍(请继续让马丁弗里曼参演,感谢!)

    【详细】
    139934264
  • 小鲜电影
    2018/12/12 10:29:21
    她第一次演戏就拿柏林影后,演技不知甩了韩雪几条街

    9819181
  • 凡依罗
    2019/10/3 18:51:42
    我从地底深渊刺向你

    《虐杀器官》是我喜欢的类型:末世战争,家国情仇,主角始终在个人意志和集体意识之间摇摆。昏暗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是小说家们笔下的永恒篇章。一如《和谐》《尸者帝国》,贯穿伊藤计划三部曲的母题始终是微观个体和宏观集体所呈现的不可协调性;命运交织的网将主角一头罩下,然后冷冷旁观他将如何狼狈逃窜,无声呐喊,悲凉反抗,最后黑暗将是这类人的归宿。读者的目光牢牢锁定其上,燃起怜悯和惋惜,继而生出冷汗,深

    《虐杀器官》是我喜欢的类型:末世战争,家国情仇,主角始终在个人意志和集体意识之间摇摆。昏暗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是小说家们笔下的永恒篇章。一如《和谐》《尸者帝国》,贯穿伊藤计划三部曲的母题始终是微观个体和宏观集体所呈现的不可协调性;命运交织的网将主角一头罩下,然后冷冷旁观他将如何狼狈逃窜,无声呐喊,悲凉反抗,最后黑暗将是这类人的归宿。读者的目光牢牢锁定其上,燃起怜悯和惋惜,继而生出冷汗,深思这夸张笔法下的人伦问题。

    克拉维斯·谢泼德:感情线上的傀儡

    关于主角谢泼德的身世,在电影和原著中有一个明显区别的。电影编剧删除了一条剧情线:主角总是梦见死去的母亲和战友和自己说话。原著中关于心理的诸多描写确实难以在画面上表达,这也导致人物性格呈现扁平化,在需要人物行为动机支撑的剧情节点变得不合情理。

    原著描述谢泼德童年父亲自杀,成年后母亲又遭遇车祸,成为无意识的植物人且无复苏可能。谢泼德在一番挣扎之后,签字结束了母亲的生命。很难想象一个童年有阴影,又背负愧疚的士兵如何自控,在复杂的敌对环境下保持稳定?不过电影想到了这一点,特意提到士兵在作战前会注射屏蔽感情的药剂,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电影为了大结局的戏剧效果,多次突出画面里主角有别其他士兵冷漠的情感,特意放大他的怜悯和面对杀戮时的犹豫。一个在战场上有迟疑的战士如何能够一次次安全归来?主角犹如提线木偶被剧情拉着前进,始终缺乏有力的心理活动支撑他的行为。作用也仅仅是以他的视角观察故进程,亲历结局。(这点和《和谐》的主角写法如出一辙)。

    因为删除了家庭的感情线,谢波德的情感就被安置在了露琪亚身上(反派女朋友):从开始接近,到日常行为接触,解女主角内心世界。可以朦胧地看到他对她的好感,或是一种探谜般的好奇心。这种亲近感不足以支撑结局的人物转变。所以在电影中因为露琪亚被枪杀而导致谢泼德的行为失控,是不专业且俗套的。

    性格决定命运,如此脆弱的谢泼德是无法承载重压,并实施反戈一击的。这也是诸多人评论剧情二三流的重要原因。

    露琪亚·希克罗波娃:献祭台中的夏娃

    在这个女性人物身上,电影和原著又出现了分歧。原著中谢泼德对露琪亚的评价是,她长得不算太美丽,但是笑起来却很亲切。在电影里她被塑造成一个身材婀娜的成熟女性,知性优雅,让人动心。这么做也是为剧情服务,让谢泼德在感情上的沦陷有了依据。

    在我仅有的圣经知识里讲到,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生活,一日一条蛇献上苹果给夏娃,夏娃和亚当分食。在那之后,他们开始对坦诚相待的赤裸身体开始有了羞愧感,开始用树叶遮挡身体。堕落源头是蛇献上了苹果,但真正原因是夏娃把苹果给了亚当分食,也即是夏娃把羞愧的情感给了亚当。

    在电影里,反派约翰·保罗趁妻女出游,和自己的女学生露琪亚在公寓偷情。不幸的是,保罗妻女死于萨拉热窝的热核爆炸中。虽然前者的死和露琪亚没有半点关系,可是两者的间接联系,依然导致约翰产生了负罪感。在某种意义上,露琪亚也是有罪之人,因为她手递苹果将羞愧带给了约翰。

    露琪亚对自己老师的盲目崇拜,继而生出的爱慕之情,是她最终走向死亡的源头。她对谢泼德也怀有一种朦胧的感情,剧中把它归结于谢泼德外貌和约翰有几分相似(权且把它当做一种移情)。我们无法苛责一个陷入爱恋的单纯女人,更何况她对约翰的所作所为毫不知情。不过上帝不因她无知而不降罪,沾染不洁的她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放上献祭台,成为大屠杀之前的最后一道仪式。

    约翰·保罗:深渊底下的凯撒

    语言在漫长文化积淀中进化,伴随人类成长。它了解人类的弱点,作为文化传承工具,信息沟通桥梁,将它当作人的另一个器官也不过为过。电影叫虐杀器官,其意就是虐杀语言。我们可以抵御外界攻击,却无法防备来自自己器官的伤害。从这一个巧秒构思出发,反派创造出一种语言上的屠戮文法,通过语种的不同来隔绝相互传染,在一定区域内实施清除目标。此时此刻,他已握有统治世界的武器,是语言上的凯撒。

    在约翰保罗看来,彻底清除罪恶国家,保护人民是一个美国公民该有的觉悟。可我们提到个人的想法始终无法和国家的策略相提并论。他奉行的恐怖主义很快被美国政府所否绝,被列为恐怖分子。充斥黑暗哲学的电影里不止一次暗示美国充当了这些国家恐怖主义的幕后黑手,其目的就是谋取利益。

    在荒原的树下,面对谢泼德的眼神,约翰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当见到自己的情人露琪亚也被波及。权力争夺必然带来流血牺牲和反抗,世界无法保持安宁,制造恐怖的源头就在美国,是他一心想要保护的国家,他遭到了自己国家的背叛。死亡不可避免,在他自愿被主角谢泼德击杀之前,不过他和谢泼德做了一次交易,他的王权传递。

    酒店老板曾对谢泼德说过一句话:年轻人常常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绝对与纯粹的自由,年轻人必须要先经历过,并且歌颂这种虚伪的自由。这样他们在长大成人后,面临必须自己做决定的情况时,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选择的自由,才是更自由的自由。

    在听证会上,克拉维斯·谢泼德上尉最终选择了他的自由。

    结语:历来最疯狂的就是不顾一切,把最美好的初愿变成了手中挥舞的大棒。伊藤计划的故事充满了对人性的唾弃,每一次都推倒重来,然而每一次都深深遗忘,可悲地重复着绝望。所幸我们的世界没有走到这样的悬崖边缘。如此黑暗寓言足够让我们警醒:千万不要试探人性的底线,否则它会从深渊里将你彻底击穿。

    【详细】
    105492561
  • lu_Ronald_
    2018/1/15 17:53:47
    励志治愈系音乐电影带给我满满的幸福
    《大乐师·为爱配乐》终于都看到啦,好正!一部纯净唯美的音乐电影, 看完后满满的幸福感涌上来,原来我都被治愈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电影中我看到了对待好音乐的执着态度,看到了为了演绎好歌逐渐戒烟戒辣游水练气的认真,看到了伴随音乐不断成长的阿勇和我们自己,这和Ronald的态度不谋而合吧!基哥你真的要多出点歌来治愈我们粉丝啊,让我们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我Ronald打call~《没听过的歌》金
    《大乐师·为爱配乐》终于都看到啦,好正!一部纯净唯美的音乐电影, 看完后满满的幸福感涌上来,原来我都被治愈了~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吧。电影中我看到了对待好音乐的执着态度,看到了为了演绎好歌逐渐戒烟戒辣游水练气的认真,看到了伴随音乐不断成长的阿勇和我们自己,这和Ronald的态度不谋而合吧!基哥你真的要多出点歌来治愈我们粉丝啊,让我们也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为我Ronald打call~《没听过的歌》金培达的曲,配上陈少琪的词,真的很适合Ronald,每次听都有新的感动!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曾经被郑中基的歌声治愈过,谢谢你一直没有放弃音乐才能让我们听到这么美好的声音!
    【详细】
    9074282
  • 大象
    2020/1/9 21:03:27
    谈恋爱吗,笑死人的那种

    被朋友强行拖着看这部剧,原本只想拉一两集敷衍敷衍,谁知道!这个上头的沙雕剧,刷起来停不下来了还!一口气看完8集,留着剩下的等哪天压力大了拿出来解压,真的能笑得头掉,再说这个男主,你长个霸道总裁的脸,却有个沙雕的灵魂,试问,你认真的吗,里面女主照顾男主时一本正经砸冰块,拔火罐的窒息操作,我哈哈哈哈哈哈,嗝。还有还有,小女真的是个在正经谈恋的甜宠剧,男女主从第一集开始发糖不断,两人互动频繁,我一

    被朋友强行拖着看这部剧,原本只想拉一两集敷衍敷衍,谁知道!这个上头的沙雕剧,刷起来停不下来了还!一口气看完8集,留着剩下的等哪天压力大了拿出来解压,真的能笑得头掉,再说这个男主,你长个霸道总裁的脸,却有个沙雕的灵魂,试问,你认真的吗,里面女主照顾男主时一本正经砸冰块,拔火罐的窒息操作,我哈哈哈哈哈哈,嗝。还有还有,小女真的是个在正经谈恋的甜宠剧,男女主从第一集开始发糖不断,两人互动频繁,我一般看剧两倍速,这个最多1.25x,就怕错过男女主某个撩人瞬间。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是个良心小甜剧。虽然刚看的时候我一个直女实在想吐槽那糖果色的滤镜,但后来真香了。我堂堂一个直女硬生生爱上了里面粉粉嫩嫩,有恋爱气息的服化道,最重要的是,看完,好想谈恋爱哦~最后,我就想说既然朋友把我坑了,我也想坑坑你们,去看吧,看完全部都给我谈恋爱去!

    【详细】
    12155371
  • 张楠
    2018/3/25 10:21:37
    战刀屠狼

    2018-3-24

    个人自用 非影评

    哥哥是警察弟弟是骑自行车送快递的 弟弟崇拜哥哥

    一次任务之前哥哥老婆来找他埋怨他不管孩子 哥哥给弟弟打电话被领导看见让他注意纪律 弟弟去送快递接了电话告诉他哥有任务此时来接头的犯罪分子经过听见后离开

    楼里一男一女偷情 另外几名犯罪分子接到电话与警方枪战后逃跑 犯罪分子在哥哥手里逃跑哥哥被上司训斥

    <

    2018-3-24

    个人自用 非影评

    哥哥是警察弟弟是骑自行车送快递的 弟弟崇拜哥哥

    一次任务之前哥哥老婆来找他埋怨他不管孩子 哥哥给弟弟打电话被领导看见让他注意纪律 弟弟去送快递接了电话告诉他哥有任务此时来接头的犯罪分子经过听见后离开

    楼里一男一女偷情 另外几名犯罪分子接到电话与警方枪战后逃跑 犯罪分子在哥哥手里逃跑哥哥被上司训斥

    弟弟被一位博士要求单独去送快递送到信箱内 博士给弟弟两本书弟弟拿错了弟弟被另一伙犯罪分子绑架要那两本书 犯罪分子来到哥哥家并留下毒品哥哥被停职 弟弟逃脱又被抓 犯罪分子抓了哥哥的老婆和孩子 犯罪分子让哥俩分别开车去送货

    犯罪分子手下一黄毛一女是卧底 警察来到 头目开枪哥哥给弟弟挡枪中枪 弟弟开枪打死头目 哥哥牺牲 弟弟当了武警反恐战士

    【详细】
    9247380
  • 赵之玦
    2019/3/17 1:01:59
    宝藏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银酱扯茂茂辫子那段在寝室笑到弹射十米被室友拉回来做心脏复苏 1、高杉同学坚持做周六野一个月前VS一个月后 2、2020东京奥运会点火仪式提前泄出 3、眼生大哥获得全场MVP ?????? 4、银魂2最大彩蛋———中日合资片 张杰、王迅纷纷参演 5、小栗旬是第几次做理发店店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银酱扯茂茂辫子那段在寝室笑到弹射十米被室友拉回来做心脏复苏 1、高杉同学坚持做周六野一个月前VS一个月后 2、2020东京奥运会点火仪式提前泄出 3、眼生大哥获得全场MVP ?????? 4、银魂2最大彩蛋———中日合资片 张杰、王迅纷纷参演 5、小栗旬是第几次做理发店店员了?  (展开)
    【详细】
    10048260
  • 言论自由
    2020/1/21 11:42:01
    第1集剧评:希望他做小贝勒的日子长一点,做崇利明的日子晚点来

    这个崇利明和那个崇利明并不是很像,至少是我观感里的不像。那个崇利明我看了90页,虽说是风流不羁京城小贝勒的设定,但总觉得有沉沉郁色压在眉间——是日薄西山的老大王朝,摇摇欲坠时,投下的阴影。

    这个崇利明我看了1集,确实是风流不羁京城小贝勒。

    有貌美的小姐姐爱慕,有父亲哥哥站在前头,有兄弟一帮帮的跟在身后。大部分的事,他报了名头就能解决,实在不行就去扇耳光。

    这个崇利明和那个崇利明并不是很像,至少是我观感里的不像。那个崇利明我看了90页,虽说是风流不羁京城小贝勒的设定,但总觉得有沉沉郁色压在眉间——是日薄西山的老大王朝,摇摇欲坠时,投下的阴影。

    这个崇利明我看了1集,确实是风流不羁京城小贝勒。

    有貌美的小姐姐爱慕,有父亲哥哥站在前头,有兄弟一帮帮的跟在身后。大部分的事,他报了名头就能解决,实在不行就去扇耳光。

    所以,他还能天真,觉得病入膏肓的老大王朝,一副药就能治好。他走在阴影之下,不觉得是泰山将倾,只是天边飘来了一朵云。

    可我真喜欢这个崇利明呀。

    会玩味的坏笑,神色有藏不住的飞扬。

    有忧无虑,因为对自己实在笃定,没什么是他解决不了扛不下,于是就算看着他的背影,都觉得安心开心。

    他笑起来好看,但不笑的时候又有些桀骜不驯的孩子气,坐在一顿暮色沉沉的老人家中间,是还藏不住锋的剑,没怎么被捶打,可实在讨人喜欢,于是希望这份锐气总是在的。

    小贝勒。

    我特别喜欢这个称呼。三个字读出来,就是没人能不喜欢的崇利明,就是还能天真的崇利明。

    但我又确确实实知道,总有一天,他再也当不了这个小贝勒。

    他得站在所有人的最前面,得用血色走绝一条路,再抽掉自己的筋、打断自己的骨的重生。

    他是被屠的龙,也是屠龙的少年。

    真希望,他做小贝勒的日子长一点,做崇利明的日子晚点来。

    12178930
  • CosmoCandy
    2018/11/27 17:00:50
    关于极权主义的记忆:世界在下沉,他们在狂欢。

    (本文首发「奇遇电影」)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有一部来自俄罗斯的传记片十分引人瞩目,来自三年前凭借《电子云层下》入围柏林主竞赛的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这位关注和擅长政治性题材的导演,带来了一部涉及前苏联历史的新作《多甫拉托夫》,一个关于个人如何与时代对抗,如何维持尊严与理想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就提出了关于“存在”的问题,身为作家如果不能加入作家协会

    (本文首发「奇遇电影」)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有一部来自俄罗斯的传记片十分引人瞩目,来自三年前凭借《电子云层下》入围柏林主竞赛的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这位关注和擅长政治性题材的导演,带来了一部涉及前苏联历史的新作《多甫拉托夫》,一个关于个人如何与时代对抗,如何维持尊严与理想的故事。

    影片一开头就提出了关于“存在”的问题,身为作家如果不能加入作家协会,便不能正式发表作品,也就意味着作家并不“存在”。

    这样的悖谬在那个政治逐渐高压的时代普遍存在,而青年作家多甫拉托夫的悲剧也由此开始。渴望得到官方(甚至是梦里的勃列日涅夫本人)承认与写出心目中好文学的矛盾作为线索贯穿影片,短短四天的线性叙事里,导演以四两拨千斤的形式,勾勒出一个深陷自我认知矛盾与创作悖论的年轻苏联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电影开场不久,便以一场调度精湛的长镜头室内戏,不露痕迹地显示了导演功底。多甫拉托夫和他同样不得志的作家/艺术家同侪们聚会,长达五分钟流畅自如的一镜到底,为我们徐徐展现一副七十年代苏联地下文学图景。大家觥筹交错,高声谈论着文学与艺术,暖黄色调的运用更帮助渲染出令人陶醉的梦幻氛围,恍惚间让你以为身处20年代的巴黎蒙马特。

    可这样的热闹与温暖也只能持续五分钟,屋外寒风肆虐而沉闷压抑的世界,才是他们日复一日必须忍受的真实生活。

    下一个镜头,从聚会出来,多甫拉托夫和他的诗人朋友布罗茨基散步,谈论到作家流亡的问题,小有名望且已遭受多年打压的布罗茨基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们只有一个祖国,不是吗?”

    讽刺的是,影片临近尾声时打出字幕——“迫于当局压力,布罗茨基被迫离开了苏联”,这位当代最伟大的俄语诗人之一,最终客死他乡。这两个当年在雪夜里谈话的心高气傲的年轻人,终其一生以母语写作,恐怕从未想过自己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这让我想到在同一个时代苏联老大哥手下的“小弟”捷克斯洛伐克,也有两位著名作家遭遇了类似的命运——犹太裔作家伊凡·克里玛,以及我们更熟悉的米兰·昆德拉。

    「布拉格之春」后,米兰·昆德拉大肆批评苏联行径,他的作品很快就被禁止在捷克出版。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国,后来成为法国公民,在那里享受能自由出版自己作品的权利。在远离故乡的同时,他也渐渐远离政治,拒绝将自己的小说视为“政治作品”,尽管我们都对《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生活在别处》的政治隐喻十分熟悉。而同为作家的伊凡·克里玛那时在伦敦,他回到国内并坚持留下来,之后整整二十年生活艰难,被迫当工人谋生。他拒绝了美国几所大学的教职邀请,但在苏联控制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又无法真正当个作家,所有作品被迫沦为“地下文学”。几十年后,克里玛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自己当年的决定——“对于作家而言,流放是一种致命的决定,因为你失去了和自己语言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和社会的联系。”

    而选择坚守故乡和写作的多甫拉托夫,在1971年的那个冬天,发现熟悉的文学语言正在逐渐“陌生化”。报社总编要求他的文章要“正能量”,要出现“英雄和反派”,多甫拉托夫的回应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思考本身就是一种英雄主义。”但这种选择冷眼旁观的知识分子式英雄主义,在当权者眼里显然不合时宜。

    多甫拉托夫日复一日做着荒诞的梦,可醒来比做梦还要糟糕。

    同样看不到出版希望的青年作家,在杂志社割腕自杀;靠黑市贸易赚钱为生的好友,死在了无辜士兵的车轮下;他自己则因为写不出编辑要的那种文章被解雇,拒绝了“写烂诗”的要求,带着最后一丝自尊转身离开。只有在梦里,他才能够淡定地直面最高领袖勃列日涅夫,他才敢把手握“生杀大权”的泌尿科大夫骂个狗血淋头。就像在《1984》里,男主角温斯顿只有在写秘密日记的时候,才敢宣泄自己真实的情感,对周遭的一切提出质疑。

    那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熬的冬天。

    一群怀抱理想的文学青年和艺术家,出版的机会遥遥无期。最可怕的事情大概是“温水煮青蛙” ,日复一日地忍受失望,一点点磨蚀掉闪着激情的心灵。

    四天的时间里,他们可以反抗,可以对酒当歌,在聚会上朗读诗作然后把自己灌醉,忘记明天将是新的却又毫无新意的一天。可是一个月呢?一年呢?往后更久更久的日子呢?

    他们如何对抗数倍于他们本身的力量,继续过着孤独且不被认可的生活,并在这样的生活里保持创作的自觉?

    好在,看似无望的生活里,导演日耳曼仍为我们埋了一线关于善良人性的伏笔,我想这才是他拍摄这部回溯故乡历史伤痛的影片最大的用意所在。

    失意至极的多甫拉托夫,却有幸拥有一帮真心相交的朋友和家人。他身边的这些同样过不好自己人生的人,都发自内心地理解且支持他,也在尽最大努力帮助他。

    影片末尾,多甫拉托夫蹲在地上,脸上是无奈的神情,“一切还是那么乏味,那么可怕,而且没有尽头”。想到小说可能永无出版机会,多甫拉托夫痛苦地皱起眉头,前妻列娜蹲下来轻柔地安慰他,“你没做错”。她温柔而固执地一遍遍重复,“我们会熬过去的”。

    我记得一个镜头,多甫拉托夫抱着睡眼惺忪的女儿,告诉他的“战友”布罗茨基,“我从八岁起就决心当一个作家”。在文学失落的年代,在远离故土的异国,依然要坚持写作。

    在不自由的时期,当我们被谎言所轰炸,每一件真实的事情、每一件旨在提升人本身的事情实际上并不存在并被宣布为虚无和遗忘时,写作是为了战胜这种毁灭。写作是为了否定死亡,而它采取了如此众多不同的形式,其中每一种都将现实、人类尊严、受难、挑战和真诚在它手中泯灭。
    ——伊凡·克里玛《布拉格精神》

    其他的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时代的沉沦。

    在杂志社工作的女孩子,因为杂志社把不用的投稿当废纸卖掉而气得偷偷抹眼泪;落魄的艺术家好友们,随便找个什么地方就开始弹起吉他,开起派对。

    另一场令我印象极深的戏,是多甫拉托夫前去采访一位工人诗人库兹涅佐夫,在昏暗的地下隧道里,他以一种极力维持着自尊的方式,谈起自己破灭的爱情,但随后的镜头却无关这位工人诗人,而是他的工友们挖出了二十五年前被炸死在这里的儿童们的尸骨。在全速下沉、人人自危的世界里,最普通的工人依然会为二战时被纳粹炸死的孩子们痛哭失声。这样闪光的人性,令我肃然起敬。

    导演阿列克谢·日耳曼此番首次与《修女艾达》和《冷战》摄影指导卢卡斯·扎尔合作,为《多甫拉托夫》贡献了极具水准的视听语言。

    缓慢游走的镜头常常贴近人物尤其是主角的脸,在脸部的特写里,我们凝视着多甫拉托夫面无表情的脸,而他凝视着面无表情的现实。浅景深特写镜头将多弗拉托夫与周遭的人群拉出距离,强烈的疏离感油然而生。绝大多数时间,多甫拉托夫就没好好听人说过话,无论是杂志社的编辑、上流社会手握权力的泌尿科医生,还是自己的前妻、暧昧不清的情人或分别多年的异性好友,他的脸上总是一副游离而无谓的神情,回应也总是寥寥数语甚至沉默,他只习惯在文字里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影片将七十年代苏联压抑、忧郁的氛围营造得相当成功,刻意调低对比度的画面像在苍白的现实上笼罩了一层柔雾,更让人看不清未来在何处。整部片子的色调都是泛白的,尤其是多甫拉托夫做的几个梦,几乎就是白茫茫一片,像是对当时“白色恐怖”的遥相呼应,每个人都被困在这片看得见摸不着的白色迷雾之中。长镜头造就的克制缓慢的影片节奏和大面积的白色色调的画面,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权力对个人生活的钳制和几近窒息的环境,又不至于太过。

    这样如迷雾般清冷忧郁的氛围,令人联想起以长镜头美学闻名的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的《鲸鱼马戏团》。 但比起压抑到令人喘不过气的《鲸鱼马戏团》,《多甫拉托夫》的“忧郁”气质被穿插其中的爵士乐和苏联文学笑话“消解”不少,“生命之轻”究竟不是不可承受。

    只是,布罗茨基、昆德拉和克里玛都活着看到了庞大体制的坍塌和个人境遇的改变,一切都仿佛发生在一夜之间。只有多甫拉托夫,1990年在纽约去世,一年后苏联解体,在那之后不久,俄罗斯官方正式认可了他的作家身份和文学价值,并冠以“伟大”二字纪念。但他没等到这些。多甫拉托夫好像永远还是那个忧郁的、在列宁格勒大街上游荡的年轻人,手里紧紧捏着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自尊,脆弱,易怒,天真,才华横溢,还有点醉醺醺的。

    影片以一个富有诗意而不失幽默的俯视镜头结尾——多甫拉托夫爬上车顶坐着, 比路面上任何人坐得都高,小汽车缓缓驶过雪地,他向四周张望。在那一瞬间,他仿佛是一位得到万众爱戴的明星,是自己文学国度里的国王

    【详细】
    97873671
  • my_dna_error
    2011/5/12 17:50:37
    補充資料:
    僵屍,或作殭屍 ,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一種死後經過很長時間卻仍然沒有腐爛的會行走的屍體。低級殭屍會隨趕屍者的鈴聲行動,卻通常沒有自我意識;而高級殭屍可隨自我意識行動。據《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殭屍還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及走屍。直到現時為止還沒有殭屍實物報告。與中國僵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木乃伊、喪屍等。

    屍體化成殭屍之說
    《閱微草堂筆記》把屍體成為殭屍 (
    僵屍,或作殭屍 ,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一種死後經過很長時間卻仍然沒有腐爛的會行走的屍體。低級殭屍會隨趕屍者的鈴聲行動,卻通常沒有自我意識;而高級殭屍可隨自我意識行動。據《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所記載,殭屍還有三個別名:移屍、走影,及走屍。直到現時為止還沒有殭屍實物報告。與中國僵屍相似存在的外國鬼怪,有吸血鬼、木乃伊、喪屍等。

    屍體化成殭屍之說
    《閱微草堂筆記》把屍體成為殭屍 (或稱屍變) 的原因分成兩項:新屍突變及葬久不腐,可能的構成原因如下:

        養屍地,這較為科學。土壤土質酸鹼度極不平衡,不適合有機物生長,因此不會滋生蟻蟲細菌,屍體埋入即使過百年,肌肉毛髮也不會腐壞,有些資料顯示屍體的毛髮,指甲會繼續生長,實際上是因為死後人體的肌肉收縮,致使原本藏在肉中的毛髮和指甲部份顯露出來。這種屍體稱作蔭屍,算是屍體和僵屍之間的過渡期形態,如果不加以處理很快便會化為僵屍。風水學中亦有此一說。此種情況在外國一部份地方的吸血鬼判斷方式相似。
        坊間流傳道家有太陰煉形之法,屍體葬數百年,期滿便會復生。
        新死的屍體被邪物/邪氣附身。
        屍體吸收了陽氣,借人生氣而屍變。
        人死之際,魂一散而魄滯。根據袁枚《子不語》:「人之魂善而魄惡,人之魂靈而魄愚」三魂七魄主宰人身,當魂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殭屍。
        人死後殯而不葬。甚至1950年代香港人仍有家中殮葬和停屍,所以其時社會屍變之說大行其道,如行雷閃電,大肚貓跳過棺材,屍體便會出現異變。

    殭屍的種類與特性

    傳說殭屍會吃人肉,也吸血。《閱微草堂筆記》曾對殭屍的形貌作出描述:「白毛遍體,目赤如丹砂,指如曲勾,齒露唇外如利刃……接吻噓氣,血腥貫鼻……。」殭屍也能成妖,變魃(或稱旱魃,因傳說黃帝之女旱魃為殭屍始祖而得名)。《神異經》載:「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變魃殭屍能飛,殺龍吞雲,做成旱災。所以人們每逢旱災出現,便會四齣搜索殭屍,把它們燒成灰燼。袁枚《續子不語》更雲殭屍可能化成犼:「常州蔣明府言:佛所騎之獅、象,人所知也;佛所騎之犼,人所不知,犼乃殭屍所變。」殭屍屍變後,便會發出怪聲哀號,三躍三跳,化作獸形而去。故或曰:屍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犼有神通,口吐煙火,能與龍鬥,故佛騎以鎮壓之。
    清代袁枚志怪小說集《子不語》有提到顏色各異的紫殭、白殭、綠殭...等,還有長毛的毛殭以及會飛但是怕火的飛殭。 《續子不語》中則提到雲南礦工遇土壓不得出,或數十年,或百年,為土金氣所養,身體不壞,化成乾麂子。 另外書中還有說到三種殭屍的分類,稱為「骷髏三種」。

        骷髏三種
            不化骨:人死後身體某些部位因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屍骨不化,所謂精神灌注就比如扛米工人因為一直用肩膀出力,他死了之後可能其肩膀附近就都不會腐化,而肩膀不化的部位就叫做不化骨,而不化骨若是之後得了日月精氣就會作祟。
            伏屍:千年不朽的屍體,無法移動,可以說是完整全屍的不化骨,久了之後得日月精華就會逐漸化為游屍。而《岣嶁神書》雲:「老蛤能辟伏屍。」
            遊屍:大概就是一般所說的殭屍、行屍,晝伏夜出,白天的時候依然是伏屍,但是到了晚上就會出來四處移動,吸收外界的靈氣,居無定所,久了之後更會化為飛行夜叉。
    【详细】
    49451706
  • 朗姐??
    2021/3/22 12:03:56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两位女主非常好,化学作用气贯长虹,抵御暴风雪。我不反对画外音,从头到尾画外音直接搬字过纸是偷懒,想想编剧之一是短篇小说的原作者先生,肯定是舍不得改。导演摄影两位主演都尽力了,原料如此,巧妇难为。令人扼腕的是,说一千道一万的绝世之恋,还是落到那只“我无能为力”的杯具中,想象代替不了一切,只留下酸涩的反高潮。其实她只需要一本9毛钱的地图册,一匹马。一支来福枪。

    两位女主非常好,化学作用气贯长虹,抵御暴风雪。我不反对画外音,从头到尾画外音直接搬字过纸是偷懒,想想编剧之一是短篇小说的原作者先生,肯定是舍不得改。导演摄影两位主演都尽力了,原料如此,巧妇难为。令人扼腕的是,说一千道一万的绝世之恋,还是落到那只“我无能为力”的杯具中,想象代替不了一切,只留下酸涩的反高潮。其实她只需要一本9毛钱的地图册,一匹马。一支来福枪。

    片中拍出了近年最好的初吻之一,农场荒原暴风雪,摄影剪辑一流......但我总觉欠缺点什么。单纯再现伤痕沉湎痛苦,难免陷入sentimentalism的坑。我无所谓HE或BE,但是电影需要一个觉醒时刻/cathartic relief,以对抗这压迫和无力,不然,再美的叙事,也终结于虚空。

    友邻分享了网友的一段话,我十分赞同。在我看来TWTC的败笔就是剧本的走向,也反映了直男的思维定式和局限。无论文字多么好,美则美矣,灵魂缺氧,或曰,灵魂仍是隐约的警告和训诫。即便他写出情感之绚丽,感叹女人的不幸,仍是那种苦难抒情的调子,单向的抚今追昔,只是赞叹追抚,囿于既定叙事中。牺牲不可避免,等一等,牺牲的不可避免?真的没另外的选择了吗?在漫长的不被看见的历史里,有没有不认命的人,做出不认命的事,被尘埃湮没在男性主导的主流叙事外?想想华老师的《房客》和其它女性们?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戴尔去,暮宿丛林边。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13336851
  • 小佛搞特
    2020/5/21 9:31:21
    #电光幻影# 《猴子》,当时代的脚步拼命的前进时,那尚未蜕变的尾巴,成了野生的最大标志。

    #电光幻影# 《猴子》,当时代的脚步拼命的前进时,那尚未蜕变的尾巴,成了野生的最大标志。

    1、现实里的翻腾

    电影《猴子》有种特别的苍茫感,或者,应该说是苍凉。虽然影片的青春度非常蓬勃,年轻的面孔占据了屏幕,但是满目荒凉的情节里,人就觉得莫名的干涸。

    影片开篇,即是一位负责人头目样子的中年人,给一群孩子喊口号、布置任务。影片之后的讲述里,通篇都

    #电光幻影# 《猴子》,当时代的脚步拼命的前进时,那尚未蜕变的尾巴,成了野生的最大标志。

    1、现实里的翻腾

    电影《猴子》有种特别的苍茫感,或者,应该说是苍凉。虽然影片的青春度非常蓬勃,年轻的面孔占据了屏幕,但是满目荒凉的情节里,人就觉得莫名的干涸。

    影片开篇,即是一位负责人头目样子的中年人,给一群孩子喊口号、布置任务。影片之后的讲述里,通篇都是这八名哥伦比亚游击队的少年,他们组成了特有的战队,接受任务,在山区的基地里看守一名美国俘虏的故事。简单的表述里看似非常英勇和坚韧的故事,但是镜头下,那就是一群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们全身的稚气成为了影片的活跃亮点,而所有的不该有的故事,都是在社会大背景下,一步一步推动着,走向了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影片的风景很特别,虽然很多评价都觉得美丽,但是这并不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在我理解中的状态下,这样的风景,更自然,更野性,更缺少归属,更扑朔迷离。也如同社会环境下的少男少女们一般,经历着他们的残酷和无奈。

    2、战争到底为了谁

    战争伴随的,从来就没有美好的词句。我们所有能够想象到的表述都是令人感到有杀伤力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我们人类自己都明白其中的残酷点,可是世界纷扰,这个星球上的战争竟然从来没有停止过。

    战争代表的杀戮也许不会波及所有人,但是只要有战争开始的地方,就有一定有伤害伴随。大概这个世界最终讨论的都是善和恶,侵略和自保,然而行为本身的意义就是负面的,有时候初衷如何,都改变不了那个过程经历起来的痛苦。对于经历过战争的人,还有谁会怀念呢。

    可是,我们乐此不疲。

    战争让经历者的一段岁月缺失。不必探讨其中的伟大和所得,抛开摘取的闪光点,只是战争这件事情本身,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可以享受和面对,学习和了解的,世界那么大,美好那么多,可是战争,会埋藏这一切,无论是时间还是经历,很多人的岁月,最后因此而蹉跎。

    影片中的少年,原本应该青春洋溢的年华,却与枪为伍。哥伦比亚社会长达60年的战争氛围带给民众的早已经不是积极的响应和面对,而成为了无尽的忧伤。太多人的生命和岁月从一开始就贡献给了战争。他们缺失了童年,缺失了安稳,甚至会缺失良知和判断力。在残酷面前,只有挣扎着更残酷的人才可以好好活下去,于是这一挂的推动里,多少人都是牺牲品。

    3、现代人的原始尾巴

    缺少历史底蕴了解的我,坐在电影院里猛然开篇,发现自己陷入了恍惚。在背景环境的自然里,我甚至不能判断这部影片描述年份。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化力量的推动,可是人类的技术在大自然面前就像是一种可笑的选择。像是孩子拿起玩具枪挑衅这个世界。虽然这不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影片,但是在大自然的宽广里,手持枪械,用力量对待力量的戏码,就让人觉得异常荒诞。美国俘虏又怎样,在原始的故事里,发达国家的发达也成了后腿,而那些一直就没有站在技术面前的人,更仿佛看不见这个世界的高度,只是眼前的大地,就已经埋没了所有人的影子。

    我们进化的现代里,突然觉得自己像是依旧原始的人类。

    影片的烂漫是青春和生命的本质,但是环境和人性的细节里,生活的推动下,那些不友好的样子都在一闪而过的善良之后频频暴露。也许他们本来是应该不存在的,但此时他们成为了上风。

    在影片的结尾处,因为匿藏了反叛的游击队少年中的一员,而被举家围剿的善良夫妇,被结束了生命,女孩“美人”用枪指向他们的孩子,像是刚要完结的故事,又准备新的开始了。于是那一瞬间我们也能够明白,原来这个循环的世界里,没有救赎,只有延续。

    4、精彩的残酷是悲哀

    能够被打动的一部影片,表述不清,太多细致的地方值得玩味,而且很多电影里的细节回忆起来非常困难了,只能影影绰绰。

    但是影片之所以吸引人,这内容的残酷性也是其中的一条因素吧。残酷的固然是现实,但是残酷的背后,都是生活、世界、人类的悲哀。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2019年北影节影片里,新片中,这是特别吸睛的一部。而且是强悍的作品,方方面面的完整,滴水不漏的感觉,特别好看。很感动,我居然选到了。

    或者“猴子”不应该是这个小分队的代号,而是我们始终没有抛弃的本相。多可悲。

    作者:小佛搞特

    【详细】
    12609182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