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62175
  • 枨不戒
    2020/10/6 12:30:13
    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12896166
  • jin
    2020/10/5 20:59:47
    今年最好哭的电影

    今天把《再见吧,少年!》看了,说实话再不了解电影之前,我还以为是什么骗钱的国产青春片,但是在了影片介绍和演员后发现是我误会了。本片绝对是今年最好哭的电影之一,整场电影看下来我已经不知道我哭了多少次。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少年王新阳从一个原本阳光热爱音乐的男孩,却因为一场突如而来的疾病 打破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他们从一开始的心怀希望,到慢慢绝望,再到勇敢面对,影片里家人互相扶持的亲情

    今天把《再见吧,少年!》看了,说实话再不了解电影之前,我还以为是什么骗钱的国产青春片,但是在了影片介绍和演员后发现是我误会了。本片绝对是今年最好哭的电影之一,整场电影看下来我已经不知道我哭了多少次。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少年王新阳从一个原本阳光热爱音乐的男孩,却因为一场突如而来的疾病 打破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生活,他们从一开始的心怀希望,到慢慢绝望,再到勇敢面对,影片里家人互相扶持的亲情真的让人感动。特别是刘敏涛的表演真的非常精彩,几场哭戏表演的层次分明,真实的极具感染力。而前段时间因为《隐秘的角落》大火的荣梓杉,在电影里面也奉献了精湛的演技,无论是前期的阳光,还是病痛中的孤独,还是最后为了梦想,还有父母的坚强,都做到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小演员真的未来可期。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真的让人动容。白发人送黑发人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事情之一了,影片里一家三口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子的重病而一蹶不振,而是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鼓励照顾儿子,为了治病卖车卖房,而爱也是相互的,儿子反馈给父母的爱也在电影最后的歌声响起时达到巅峰。个人主观评分:8分,强烈推荐!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并不只是表现悲伤,而勇敢面对挫折,家人亲情的相互扶持,对梦想的坚持。就有如电影里面引用泰戈尔的诗那样“生命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一样,不要对于生活失去信心,绊倒了,继续前行才是电影想要传达的主题。PS:整场电影我真的是哭着看完的,但是电影中途王新阳因为化疗剃头发时,本来是一个泪点的,但是不知道后面哪位观众说了一句朱朝阳终于变成张东升了。一下子就给我出戏逗笑了。??

    【详细】
    12895678
  • momo(已黑化
    2020/10/5 20:37:37
    王新阳:我的生命有点短,却很旺盛。

    ------------------------------------------

    生命以痛吻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

    我却报之以歌。 死如秋叶之静美。

    -------------------------------------------

    ------------------------------------------

    生命以痛吻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

    我却报之以歌。 死如秋叶之静美。

    -------------------------------------------

    一、我是你们最爱的DJ--王新阳

    “新阳,你又变帅了”

    “那是必须滴”

    刷着贴吧的个人主页,看着数字为0的粉丝数,他很在意地叹了一口气,距离他想成为的音乐贴吧大神还差99999个粉丝,这个戴着耳机咬着肉包的骑车少年叫王新阳。

    校园广播站里,王新阳放了一首《西涌客栈》送给帮他藏住吉他的于晓诺,这也是新阳在学校艺术节上没能唱完的歌曲。而这首歌曲出自陈楚生2013年发行的专辑“一次成长的蜕变,一段音乐的纪念”——《我知道你离我不远》,正如专辑名字一样,陪伴和鼓励是《再见吧!少年》想要叙述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新阳给父母布置的最后任务要选陈楚生的原因。

    电影平铺直叙的开篇,就让我见识到荣梓杉非同寻常的少年感,他将一位十三岁少年的真挚自然,接地气且不浮夸地表现了出来。

    二、你好!战友王新阳

    想从幕后走向台前的王新阳,最终倒在了冰冷的地砖上,十三岁的少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临却已是生死的考验,年轻的他过早听到了命运的宣判,同房战友的突然离世,化疗剧烈的疼痛,枕巾上的掉发,布满针孔的双臂,带给他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让他开始质问“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开始嘶吼“我不想剃光头”。

    作为新阳的后盾,坚强隐忍的父母是少年蜕变的催化剂,刘敏涛老师和谭凯老师饰演的父母是令人动容的,具有穿透荧幕的感染力,面对正值青春年纪的爱子突遭病祸,他们心如刀割却束手无策。

    刘敏涛老师饰演的周岚是坚强且柔软的,她小心翼翼地向新阳隐瞒病情,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变卖所剩无几的家产,一切原有的生活都在流失,她时刻都在担忧失去新阳这个孩子,特别在剃头问题上的争执,母子的情感双双爆发,十分催泪。

    谭凯老师饰演的王业安似乎时刻以微笑示人,即便已经熬到要卖车卖房,他也要给新阳买一把他最爱的吉他,他生怕在妻儿面前漏出一丝疲态,时刻压抑着内心的悲痛。

    虽然这一家人深陷病祸的泥潭,但他们向我们展现出的却是逆风而上的勇气,尤其是王新阳在剃头后迸发出的顽强张力,那种即便在命运夹缝中苦苦生存,也要向阳而生无畏生长的蓬勃力量。面对无情的命运他痛斥过,面对未知的明天他痛苦过,但最终他选择勇敢追梦,与战友们组建了“Too Young To Die”乐队,并在天台唱响了那首反抗命运的赞歌--《当我长大》。

    三、原本是痛苦的持续等候,却成了自我的拯救

    “痊愈”后的王新阳回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他知道父母已经为他倾尽所有,买更大的房子不过是安慰之词,坐在篮球场的他,知道变不回去的是自己,面对同学无知刻薄的嘲讽,原本自信的他选择了默默承受。可惜一家人在绝望中守护起来的希望火苗,最终还是没能逃开命运的玩笑。新阳病情的复发,周岚在诊室的崩溃,让观众的心又一次降至冰点。周岚开始变得神经质,渐渐变得易怒敏感,绝望的母亲开始寻找所谓的“偏方”,逼着儿子喝花生衣的汤药,并最终对新阳说出了那句“你要是活不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干脆一家子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起跳下去”的话。

    “能成为你们的王新阳,是你们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我感到很幸福。”这一刻王新阳长大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自己的命运中,他要帮父母走出泥潭,“逼迫”他们重新生活。他向好友托付遗愿,为父母布置好任务,他希望这个任务能拖住父母一段时间,也希望自己的歌能陪伴父母好好活下去。

    最终父母也圆了新阳的愿望,完成了自我拯救、和解,全心全力地为新阳实现了和偶像陈楚生合唱的愿望。

    四、王新阳: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每年有4万个小孩子因为白血病离开这个世界,而我,王新阳,就是其中一个。”一首《当我长大》扛起反抗命运的大旗,一首《翅膀》架起追梦少年的虹桥。毫无疑问,整部影片的高潮就是王新阳和陈楚生合唱《翅膀》这段,已逝少年反抗命运勇敢逐梦的青春绝唱!极具感染力的现场音乐,配合影院超棒的音效,让人沉浸其中,观影结束后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平复心情。

    写在最后,影片总体来说给予观众的仍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希望观众能从少年王新阳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新阳面对命运的寒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肩负热爱勇往直前,向阳而生追逐自己的梦想。世间大多数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生活可以普通,但人生不能平凡......

    128952480
  • 星凡工作室
    2020/10/5 17:12:00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有幸提前两天看了点映,以下为当时看完当时就写的一些感受,与当时很多人跟我说的,泪流满面、特别好有所不同,仅个人表达~

    没看之前爆火的《隐秘的角落》。看之前先吸引我的,是在琅琊榜和伪装者的时候就被其演技所折服的刘敏涛,但现在已经已经妥妥被荣梓杉圈粉了。

    有幸提前两天看了点映,以下为当时看完当时就写的一些感受,与当时很多人跟我说的,泪流满面、特别好有所不同,仅个人表达~

    没看之前爆火的《隐秘的角落》。看之前先吸引我的,是在琅琊榜和伪装者的时候就被其演技所折服的刘敏涛,但现在已经已经妥妥被荣梓杉圈粉了。

    我一直很喜欢慢节奏的娓娓道来,但让旁边观众耍起了手机的原因不是节奏,而是前半段的拼凑感很强,一直到主角第一次出院前,剪辑都给我一种强烈的混乱感,情节转换的也很突然~

    大量的哭戏,的确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座位后的大姐就哭的一塌糊涂。但大部分人感受到的,应该是向上的力量,而不是部分有些刻意强加的泪点。

    “生硬得像是在演戏”。但也有让我情绪上涌,触动到我的。一次是在王新阳剃光头的那场戏,并不是前面的王新阳和母亲的情绪爆发,而是在门外听到争吵的父亲进门说:“看爸爸给你买的按摩仪,打折买的!按背颈还能按腿…”然后王新阳抱着哭起来。另一次,是在决定卖房子那里,轻轻的表演和台词反而真实,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能引起的是共情,如果身边有过类似的情况,往往会从头哭到尾,这一点在映后分享上大家都说的亲身经历就可以看出来。

    不得不说徐敏涛把握情绪的演技是真的了得,特别是在准备服药自杀和在医院的崩溃那两场戏,但后者那场被医生的几句不带有任何感情像是复制粘贴一样的“一定会尽力”严重干扰。有些刻意和不真实,可能是因为我学医的关系,有关医生的许多场景看得我直尴尬。(专业性错误就不谈了,但我现在依然觉得他们口罩戴反了!我一度怀疑是不是一直都是我戴错了,因为他们全都是这样的…)

    也许青春片不可避免的理想化,是推动故事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吧。

    比较起来,父母就显得真实的多,卖车卖房,辞职崩溃。

    一面让彼此坚强,转头就泪流不止。

    就像在王新阳只听了一半“再生一个”时,我原以为会戏剧处理与母亲的冲突,意外的却是王新阳已经帮妹妹想好了名字,这是泪点也是笑点。

    现实的再生一个,理想的温暖幸福。

    跟刘敏涛和谭凯相比较起来,荣梓杉的表演虽很棒,但还是有进步空间,毕竟too young to die。几位小主角也是如此,台词太生硬,也许是导演故意的,毕竟他们本就是初中生或是更小的年纪。

    该片挺好的呼吁大家关注儿童型白血病。这是15岁以下儿童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男孩多于女孩,多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愈率达到90%以上,但别的类型相对治愈率较低,男主应该就是少见的类型。

    疾病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梦想,对于家庭都表达的很好,但对于自己和生命浮于表面,没有过深的思考,仅表现在为数不多的和键盘手之间的对话和冲突上,全篇也仅仅停留在反复提及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说了很多不足,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好在故事很完整~不仅泪点,笑点也很多,不拘于狗血形式,细节表现也很多,喜欢阳台上大量蓝白绿色的青春气息,一家三口在一起暖黄、洋红的温暖幸福,“月球”转动和停止的暗示。 喜欢小女主的故事情节都有些特别。虽然明显猜得出来,但我依旧很喜欢,喜欢好几次分享耳机时的无声,喜欢含蓄但又明显的感情,喜欢青涩又中二的青春。(我忘记女孩的网名了,没想到啥意思)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沉默)

    每次延长了两个小时人生后,我评价一部电影真实的心理感受,往往感性,且无法具体说明,是一种感受。 好坏之分的标准,成了在字幕滚动、灯光亮起时,内心是否多了一些平静,脚步是否更加坚定。

    【详细】
  • 128951888
  • Noel
    2020/10/5 12:55:41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原本冲着弟弟还有本片冲入国庆档的底气,加上首播预告观感尚可,非常好奇成片会是什么样子,刷到30号有点映第一时间就买了票。

    片头字幕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台湾的制作班底,而整个片子呈现出来的质感也是能让人感觉到电影是想往台系小清新绝症生离死别bitterswee

    原本冲着弟弟还有本片冲入国庆档的底气,加上首播预告观感尚可,非常好奇成片会是什么样子,刷到30号有点映第一时间就买了票。

    片头字幕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台湾的制作班底,而整个片子呈现出来的质感也是能让人感觉到电影是想往台系小清新绝症生离死别bittersweet那方面靠的,特别是几乎全片大光圈虚化逆光大头照加上医院天台的“床单阵”力图营造一种清新梦幻感,可惜就算是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拍摄,依然是一种国产都市剧的质感,或许真的需要一到两位台湾腔演员(把斯外戈那个角色换成台商后代就可以了呀)。即使暖色调的调色依然是给人温暖但不温馨的感觉,特别是王新阳走了之后家中非常明显的冷色调对比更加反衬出前面氛围营造的失败。复发后父母在医生办公室那段摄影的角度更是一种保险广告之类宣传片的既视感。

    再来到剧情方面,先从爸妈到陈楚生演唱会开始留一个悬念,再以演唱会上全员到齐作为一个结尾形成一个闭环,可惜中间的故事确实流水账般展开,2个小时下来我并没有看到影片的内核或者主旨是什么,是少年对生命消逝的坦然还是亲子间的爱还是男孩女孩青春期的懵懵懂懂,以上内容都有但就是没一样是可以真正给你在柔软地方致命一击的,例如“我不想死”、剃头和复发后“不再要生日礼物”这三个很好的情绪爆发点却都有一种一拳打在枕头上的感觉,情绪的带动全靠文本和演员的表演。节奏上也略显跳跃,最后“寻找陈楚生”段落与前面的节奏显得特别割裂,或许是想展现父母那种尽力达成孩子愿望的迫切感,可这中间也太一帆风顺了,好像就是为了讲完这个故事而匆匆带过。虽有两小时的篇幅,但是男主健康活泼的戏份不多,没有与大部分病殃殃的戏份形成反差造成对比冲击。

    影片本身的音乐元素占比也不算小,而且音乐元素的存在是很容易通过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好感度的。但就论音乐这一块也是让人失望的,首先配乐上就让人感觉有点“满”,不是类似敦刻尔克或者信条那样的连绵不对,而是不需要的时候总有BGM在响,而且几乎没有主旋律,可以说毫无存在感且有点扰人。再说片中歌曲部分,组乐队的情节实在无法不让人联想到Sing Street,可惜这个组乐队的桥段也仅仅作为联系角色的桥段,没有通过乐队贡献出足够抓人的音乐作品,也没有通过乐队的情节来加深成员间的连结和羁绊,只是让这几个“工具人”多点戏份,唯一的作用或许是通过个别角色的离去来骗多几滴眼泪。

    表演方面:刘敏涛的演技这次没get到,影片尾声睹物思人那一段的情绪释放并没有触动到我,可能是刚好剧情安排糖糖来敲门。根据弟弟微博的照片推测,《少年》应该是《隐秘》之后拍的,可能经过一个暑假的拍摄,荣梓杉有那么一两个镜头给人感觉就是朱朝阳的影子没走出来,虚弱驼背的背影,转身回眸都是朝阳哥哥,一弹吉他我第一反应就是要唱小白船了,特别是有个镜头吉他第一声出来还贼像小白船的第一个音。

    这部能不能大卖我不好说,后排两个小姐姐是哭的蛮猛的,但觉得这一切可以大卖的元素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组合方式。成片出来的样子并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

    p. s. 因为片尾字幕出现了角色原型,于是搜索了相关信息,看完更生气了。那么多好听的歌为什么不引用却要在最后靠朴叔叔让我看完片尾字幕!好妹妹那首《我也可以是流浪诗人》做片尾曲多好啊!

    --------------------------------------------------------------二刷分割线-----------------------------------------------------------

    我竟然在影院看了两次这部电影,第一次因为带着非常高的期待而产生了强烈的落差,后来豆瓣开分之后我甚至一度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感受太过独特了。特意请了三位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朋友给我做鉴定,我也就顺便尝试一下不带预设立场不带滤镜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看看观感有没有改善。

    在放松二刷之后,发现之前提到的配乐问题没有那么明显了,甚至还能听出一点点主题旋律的样子,但是依然不是特别清晰,给人感觉就是导演找的temp music。此外,如果不动脑子的跟着电影的剧情走下来也没有什么不适,但是只需稍微细想一下都会发现整体还是流水账、没重点。

    影片质感方面二刷和朋友总结下来就是缺乏电影感,整体更像一部国产剧,再加上摄影用了好几次的升格和滑轨镜头,妥妥的宣传片套路,所以才会给人一种保险广告的既视感。这里又要cue一下《隐秘的角落》,虽然都是爱奇艺的出品,但是在影调影感的塑造上,隐秘更像是电影,而少年更像是网剧。

    从导演的履历可以看到之前并没有太多在内地的工作经历,也许正是这样才会安排出演唱会内场是站票的场景(去过内地体育馆演唱会都知道内场都是坐着的,而且那个场地的大小绝对不是livehouse,电影开场时父母的背景也明显是体育馆)也正是因为这种与内地真实生活的脱节让影片显得架空了,观众会哭更多的是依赖于几位演员的发挥,从而引起的共情。

    另外关于引用故事原型作词的歌曲问题,跟朋友聊天了解到相关书籍的风评貌似非常一般,而恰好那些歌曲又在同名专辑里面。不知道是不是会涉及改编版权的原因或者是制片方有意与这本书做切割,所以故意不用这些歌曲,毕竟片尾字幕里面鸣谢都打上歌手们的名字了。而且就成片的质感来看,确实民谣风格的歌曲也不是很搭。好在最后压轴的《翅膀》还是不错的。

    【详细】
    128942574
  • 周浩
    2020/10/4 19:38:39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当你觉得剧情落入俗套时,电影立马告诉你并没有那么简单。最厉害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

    影片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由此,国产电影也让人感觉生生不息。

    后劲很大,看完后必须要看完字幕才缓过劲来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当你觉得剧情落入俗套时,电影立马告诉你并没有那么简单。最厉害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

    影片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由此,国产电影也让人感觉生生不息。

    后劲很大,看完后必须要看完字幕才缓过劲来。可是,回家后依然找来了影片中的音乐来听。

    这部电影让我对爱奇艺有了巨大的改观。

    【详细】
    12893268
  • 于成
    2020/10/2 13:30:57
    《再见吧!少年》剧作得与失

    《再见吧!少年》的题材本身很打动人,影片最终的呈现却不太令人满意。之所以如此,除了视听语言上过度精致的矫饰,剧作问题也是关键原因。

    一、情感和成长

    《再见吧!少年》的情节主线围绕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或许也可以叫儿童)王新阳乐观面对生活展开。除了自己的阳光心态,在王新阳身边还有一群关心

    《再见吧!少年》的题材本身很打动人,影片最终的呈现却不太令人满意。之所以如此,除了视听语言上过度精致的矫饰,剧作问题也是关键原因。

    一、情感和成长

    《再见吧!少年》的情节主线围绕身患白血病的少年(或许也可以叫儿童)王新阳乐观面对生活展开。除了自己的阳光心态,在王新阳身边还有一群关心他、爱护他的人。他的同学于晓若是其中之一。

    从开场段落来看,王新阳和于晓若明显是『后进生』和『好学生』的典型代表。从后续情节来看,于晓若又明显对王新阳暗生情愫。姑且不论她对他的好感因何而起(可能就是『男不坏,女不爱』模式),更重要的问题在于:

    王新阳是否知道这件事?

    这不仅涉及主角对异性示好的回应,更关乎影片本身的主旨:命不久矣的未成年,如何面对懵懂的爱。

    结合故事背景,王新阳和于晓若应该都是00后,他不太可能看不懂她的心思。所以,影片前半截让王新阳始终处于看不透的状态,甚至还问对方『你为什么帮我补习功课』,就显得很不切实际。这是1980年代少年儿童才有的想法,是那个时代的编剧才会写出的桥段。

    但结尾还是小小反转了一下,王新阳不仅看出于晓若就是此前一直给他心理慰藉的女网友,还问后者:『你会记得我多久?』这一问便把他们的关系引向了一种微妙的状态:看破不说破。

    这里之所以微妙,不是说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欲说还休、欲迎还拒、欲擒故纵,而在于将死之人和陪伴者的心理博弈。这其实是很多绝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真实写照:双方都清楚彼此的境况,但又都不明说,似乎独自默默承受,就能减轻对方的痛苦。具体到王新阳的想法,那就是

    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太长时间,也很清楚于晓若知道这一点;

    他知道于晓若喜欢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给不了她未来。

    所以,他只能看破不说破,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在这个意义上,王新阳已经在情感、责任层面实现了成长。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片尾的《生如夏花》会有点动人了。

    二、生命和梦想

    作为身患白血病的少年,王新阳的主要戏剧任务就是活下去。为了对这个相对空泛的概念做更接地气的表达,编剧选择了音乐梦想这个切入口。

    梦想总是能鼓舞人心的,身患绝症的逐梦少年就更令人动容。应该说,活下去和音乐梦想的结合,是比较可取的做法。但在展开过程中,它又做得有点虚了。或者说,我看到的王新阳对音乐的爱,还不到能和生命等量齐观的程度。

    比如,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组建,就显得太轻松了,这里其实可以有很多戏剧性。但话说回来,这也不只是剧作的问题,而是涉及音乐叙事本身。目前影片中的音乐,基本还只是作为插曲而存在。

    在影片中和音乐有关的还有陈楚生,他在片中扮演他自己。

    那么另一个问题是:为何是陈楚生?

    不是质疑陈楚生的音乐水准,而是说,在前边(情节的前边,不是故事的前边)完全没有提及陈楚生的情况下,结尾忽然出现他,就难免显得突兀。喜欢音乐没问题,崇拜偶像也没问题,想在偶像的演唱会上唱自己写的歌同样没问题。但前后总该有所交代和呼应。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在讲述王新阳的音乐梦想时,引入陈楚生就好了,比如把后者作为引路人、前进动力什么的。

    三、配角和意义

    除王新阳外,片中还出现了其他少年儿童病患形象。影片也通过王新阳之口,引出了身患白血病的少年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遗憾的是,它并未能在这条路上走远。

    首先,影片塑造了白血病少年儿童的群像,但除了较年长的武寒还有点前史外,其他几个基本都沦为了符号。即便是武寒,其性格也不明朗,遑论其他人。试问:大壮除了爱吃零食,还有些什么喜好?吹哨子/口琴的小妹妹,则是干脆连名字都没有。这些人物如果都立起来,将使少年白血病群体的整体形象更为明晰,也将能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此外,影片对王新阳父母的着墨也不到位。小孩得了白血病,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而是一圈又一圈的社会关系。比如,王新阳父母怎样费劲地向亲朋借钱,他们的工作受到了何等程度的干扰,他们自身如何在心力交瘁而看不到未来的绝境中艰难挣扎。影片目前对此略有涉及,但还是不够。这种表达的有限,不仅使影片的社会意义失去了根基,也令王新阳母亲在医生面前的咆哮显得唐突了。

    就挖掘社会意义而言,这样的表现还是太有限。

    话说回来,影片不一定非得挖掘这种社会意义,但它分明流露出了相关苗头和趋势。起范儿还有点儿意思,后边就乏力了。不妨说,在描绘个体情感和剖析社会现象之间,影片自身也有点摇摆。如果不是这样,就没办法解释莫名其妙的演唱会。

    关于陈楚生演唱会,上一小节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是陈楚生?

    实际上还有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演唱会?

    或者说还有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死后才提出在陈楚生的演唱会上唱?

    如果说是为了个人梦想(还是在结尾『从天而降』的梦想),当然没问题。

    问题在于,如果王新阳的这个梦想就是编剧想表达的全部,那就有点单薄了。兴师动众、大费周章要在陈楚生演唱会上唱的歌,居然只是为了『谢谢爸妈和爱我的人』,这格局未免有点小,也辜负了那么大的舞台。

    如果结尾的这首歌(是编剧写的,而非王新阳写的),是呼吁关心白血病少年群体,那么立意马上就上去了。

    【详细】
    128882726
  • 番茄你个西红柿
    2020/10/2 13:22:08
    再见吧,少年!做成长路上不被打败的你!

    再见吧,少年!做成长路上不被打败的你——10月5日致成长的少年

    一、打开窗子听听世界,爬上天台望望天堂王新阳,你像一颗流星划过,闪烁在曾经有你的街口,闪烁在你曾卧着的病床,闪烁在舞台歌声当中,闪烁在朋友家人心里,或许时间仓促,但你身后的夜宁静如此,眼前的星璀璨如斯……你们最爱的DJ,我们最爱的吉他手,也曾像我们一样嘻皮笑脸,是交作业的老油条,是篮球场上欢乐投篮的少年,但……新阳

    再见吧,少年!做成长路上不被打败的你——10月5日致成长的少年

    一、打开窗子听听世界,爬上天台望望天堂王新阳,你像一颗流星划过,闪烁在曾经有你的街口,闪烁在你曾卧着的病床,闪烁在舞台歌声当中,闪烁在朋友家人心里,或许时间仓促,但你身后的夜宁静如此,眼前的星璀璨如斯……你们最爱的DJ,我们最爱的吉他手,也曾像我们一样嘻皮笑脸,是交作业的老油条,是篮球场上欢乐投篮的少年,但……新阳刚患病时,也曾把所有的不安不甘,难受怨愤发泄在妈妈身上……起初 他用泪水去控诉生命的不公。但直到最后,他都以笑面对生活里每一分每一秒。他笑着注视屏幕,笑着看着“糖糖”;他笑着唱歌,笑着让青春躁动起来。他笑着送走朋友,笑着面向新生。悲伤或许从未逝去,但坚定的信仰却能迎来温暖。新阳的人生是绚烂的,在后来,他没有选择去抱怨世界的不公,而是去听听世界的不同——听听天台上飞机飞过的声音,听听街道上人流穿行的声音,听听大海呜呜卷起的声音,听听鼓,听听吉他,听听键盘——他可以打开窗子去听听世界不同的声音,去听听世界不同的人生——有些人幸运地活着,有些人灵魂也会飘回夜空,永不抹灭……城市霓虹喧嚣,病房灯火昏黄,但温暖不曾从此离去,少年所爱着的,所爱着他的都曾驻足于此,留下了一段时光中浅搁的回忆……窗外的世界纷纷杂杂,人生的天空却格外明朗——“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too young to die这是新阳通过敲击生命,燃烧青春发出的呐喊——就像海洋上飞行的海鸟,即使身处风暴也会不断地扇动翅膀,去拼搏,去挣扎,去挣脱命运的束缚。他的青春是躁动的,有过心爱的吉他,有过精彩的演唱会,有过一首歌,有过一个永远在后面拍他的女孩。他对生活的热情是病症与医院无法限制的,再小的天台也会被心灵放大,再薄弱的音乐基础也会被理想与信仰填满,再简短的歌词也会被他不一样的人生所丰满充实。而在你面向未知明天,不断奋斗的日子里,身边流淌的时间长河或许已恍然凝固,转动的命运齿轮或许也已然静止。“我的生命有点短,却很旺盛。”是啊,生命对于新阳来说也曾是一片荒芜,但他更会因此野蛮生长,汲取生命厚土中最野性自然的力量,与寂静中发芽,于温暖中开花,可以绚烂地肆意生活,可以平静地渲释死亡。人生虽短,但你已足够精彩,以音乐和热情拥抱世界,以微笑和纪念挥手告别。打破命运的安排,阳光正媚,青春正好,你用热情抓住时光,又将时光凝聚成音符,深邃的夜空会因你流星闪烁,澄澈的天空也会因你布置成天堂。勿失勿忘,亦步亦趋,你定格与成长却又不止于成长……天台上送别小胖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还是一座天堂?望望天空,送走了朋友,送走了梦想,送走了歌。但明天,还是新一轮的太阳——生命就是这样,一直生生不息地传承——新阳天台救下的武寒会好好活着,用心去感受新阳所带给他的生活的意义;爸妈留给新阳的平安符,被新阳留给了晓若,晓若会好好珍藏与新阳在一起的三年;新阳留下的信,会留给爸爸妈妈一个生活下去的希望,去等待王文静的诞生;留下的U盘,会让自己已完成也未完成的梦想与生命中每个行人相连,每个路人感动!生命很美,你很善良!愿未被带进医院的鲜花会在另一片草地寂静生长;愿一把破碎的吉他仍能被一个简单的柜子完整存放;愿墙上的照片永远留在墙上不曾取下;愿那些零零散散的视频能同晓若跟踪心中那永远无法忘记的三年;愿生命的歌声生生不息得以流传。人能死去,但意志不会消亡。愿天堂上的灵魂安息,愿地面上的行人安好,也愿,海边那个少年可以去笑去跑,去跳得更高!怎么办,王新阳,我又,有点,想你了……

    二、你听听世界,我听听你于晓若,别忘记在之后的人生里海燕芝士要加糖,你真的好甜,融化在新阳的心口,温暖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晓若,总能在新阳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与理解,交作业,拍视频,补课业,组乐队。晓若既作为新阳不会被阳光淹没的影子跟随他成长,又作为屏幕与生活中两个不会被雨水打湿的太阳照耀新阳的远方。屏幕里的糖糖,让新阳去听听世界的声音;生活里的晓若也无时无刻不在聆听新阳的心声,当新阳第一次将半边耳机主动与晓若分享,晓若或许还只是新阳的糖糖,学习委员;可当晓若晓若主动摘下新阳半边耳机侧耳倾听时,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已早生羁绊,就像那一对成双的耳机,两人早已成为生活中的彼此,倾听着互相寂静生长的声音。两人互相传递生命里的温柔——你给我帽子、我给你平安符;你给我成长,我给你远方。晓若淋着雨穿过街道来到新阳身边,新阳弹着歌住进晓若心房。或许新阳每一次吉他的弹唱声也都是晓若心跳的悸动,而晓若每次的鼓励支持与理解,都是新阳荒芜土地上的一处生机与希望。即使海燕芝士不加糖,也无法阻止生活的苦涩变为甜美;即使网络光缆千遥万远,也无法阻止现实生活中两人的遇见。“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减肥啊”……或许,这个网名,就只是单纯的要与新阳做到人生理念的重合,生活的相互理解吧——生命中少不了欺骗与隐瞒,却又无时无刻不在留下线索暴露自己,暴露心底潜藏的珍爱。站在新阳身后,总会有一个女孩拿着一台摄影机,记录一个少年三年的成长,记录一个女孩三年的守候。“我走了以后,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或许多年很多年以后,当晓若摩挲着手中一枚老旧的平安符,想起多年很多年前那段感情,那段长达三年之久的守候时,她会继续微笑沉默不语,但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128882361
  • 关钟鹏的衣柜
    2020/10/1 21:04:03
    高配版?小小的愿望?,“朱朝阳”终于有人爱了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让我在十一国庆节第一天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但获得了久违的治愈。

    这部片子前期宣传很少,话题只靠刘敏涛和“朱朝阳”荣梓衫撑着。看完影片之后不得不说,这两位贡献出了期待值以上的演技。

    刘敏涛的演技自不用多说,荣梓衫弟弟真的太适合这种可可怜怜,但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让我在十一国庆节第一天就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但获得了久违的治愈。

    这部片子前期宣传很少,话题只靠刘敏涛和“朱朝阳”荣梓衫撑着。看完影片之后不得不说,这两位贡献出了期待值以上的演技。

    刘敏涛的演技自不用多说,荣梓衫弟弟真的太适合这种可可怜怜,但又很乖很让人心疼的角色了。好在,这一次他有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父母都爱他,朋友也爱他,班里的女同学也不再冷漠,悉心地陪伴他,让我莫名有了一种对朱朝阳情愫的填补感。

    他和刘敏涛的母子演技,真的代入到了现实,没有任何违和感。荣梓衫弟弟的演技天赋以及观众缘,都让我觉得这个孩子未来一定会前途无量的。

    以下有简单剧透:

    电影的情节不算新,但结尾部分的处理更好。它没有停留在悲伤之中,而是像小小的愿望一样,告诉生者如何面对亲人的死亡。但这部电影的处理,明显比小小的愿望要真实,真诚,不做作许多。正是因为这样,这些看起来老套的故事,人物才走进了观众心理,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他们命运的起伏中,无法自拔。

    希望大家在这个假期,留给这部电影两个小时,让更多真诚的作品被大家看到

    1288680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