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剧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0

豫剧影评

14400489
  • GALA
    2021/7/13 22:15:13
    伦理的形成

    如果大家有仔细玩过《最后生还者》,就会发现游戏似乎刻意回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乔尔和艾丽关系的形成。之所以说“刻意回避”,是因为结合后来对主创的采访来看,游戏中的反派大卫本来有更多的戏份,制作者有意将大卫刻画成一个与乔尔很像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两人对艾丽的态度,一个将艾丽当作女儿,另一个将艾丽当作童媳。

    如果大家有仔细玩过《最后生还者》,就会发现游戏似乎刻意回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乔尔和艾丽关系的形成。之所以说“刻意回避”,是因为结合后来对主创的采访来看,游戏中的反派大卫本来有更多的戏份,制作者有意将大卫刻画成一个与乔尔很像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两人对艾丽的态度,一个将艾丽当作女儿,另一个将艾丽当作童媳。

    索尼在审阅初稿后发现这部分内容过于劲爆,可能不被大多数玩家接受,因此要求顽皮狗做出改动,后来才有了现在这个版本的剧情。不得不说改动后的剧情相当怡人,大卫和艾丽的关系点到为止,乔尔在最后关头的出现也衬托出两个男人的不同,一个作为监护者,一个作为监禁者。如果按照最初的版本制作,那么玩家永远也看不到《最后生还者2》,第一幕就会将这个系列彻底送走 - 可以说索尼的介入(可能还有Straley)将顽皮狗的创作风格拖延到了后来。

    但是省略的剧情也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回避”,让玩家理解乔尔和艾丽的关系产生了一层隔膜。虽然序章就已经强调乔尔承受了丧女之痛,心底呼唤女儿的“复活”,但是这并不能作为乔尔和艾丽关系形成的充分条件,因为除了乔尔对艾丽的认知,还有艾丽对乔尔的认知,艾丽为什么会下意识地将乔尔当作自己的长辈,而不是情人呢?顽皮狗很鸡贼地将艾丽的性别认知设定为同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艾丽为什么将乔尔当作自己的长辈,甚至是父亲。

    但是假如艾丽的性别认知为异性呢?艾丽会不会对乔尔产生不该有的情愫?客观来说,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假如真地按照这个思路创作,那么《最后生还者》可能永远都不会与玩家见面,因为它触及了大多数人的道德禁地(Taboo)。然而如果现实中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我们就不应该过分回避对它的探讨 -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只有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才不会恐惧它。

    我下面要说的可能会成为《伦理学》的简介,所以大家最好先读斯宾诺莎的原著。

    斯宾诺莎说,任何情感的形成都有它的依据,而情感与情感之间又确有不同。那些声称爱只有一种的人显然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忽略了现实对人的改造。所谓现实并不是道德教条,而是人对于情感的迫切需求,比如最原始的情感就来自对父母的依赖,因为这关系到人生命的延续,然而这种供养关系并不能称之为“伦理”。性意识萌发后,人会对父辈产生一种天然的抵制,而对同辈产生一种天然的吸引,这种由激素决定的变化是伦理形成的最早依据,这决定了伦理并非来源于社会,而是来源于人先天的内在。

    接下来的变化就有些奇妙。被同辈接受的孩子会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并产生一种组建新家庭的强烈意念,不被同辈接受的孩子会产生“返祖”情结,他们更愿意与父母培育后代,而不愿意自己生产后代,如果父母拒绝这样做,这些孩子还会委曲求全做一个Babysitter,只要能呆在父母身边。可以看出“恋父”“恋母”的情结更像是一种自我封闭,在与同辈相处的不悦中,他们放弃了与同辈人组建家庭的欲望,而选择回到父母身边,永远地做一个“孩子”。实验证明弱小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恋父恋母情结。

    “恋童”的产生与“恋父”“恋母”的产生可以说如出一辙,我们可以归结为成人无法在新家庭中获得快乐,因为性意识萌发而组建的家庭并不如自己的预期,这些成人就会将繁衍的目标转移到弱小者身上 - 孩子,获得孩子的承认似乎永远比获得成人的承认要容易,这种寻求捷径的想法其实非常符合人的本性。

    然而以上所述都可以说是一种理想模型,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模型,实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比如我们这一代人普遍晚婚晚育,早早脱离原生家庭,却迟迟不组建新家庭,中间产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在现代化背景下可以说非常常见,疏导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疏导方式就是加强与同龄人的沟通,创造一种同龄人的归属感,然而还是那句话,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与人的沟通都是困难的,更别说同龄人之间的沟通。

    发达国家在应对“现代化的孤独”上所采取的策略就是“自由js”,鼓励大家自由结成各种各样的娱乐团体和zz团体,这些团体就像是独立于原生家庭和新婚家庭之外的另类家庭,提供给人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而且年轻人可以在团体中遇到自己心怡的对象,与ta共同组建新家庭,所以这些团体又扮演了婚介的角色。

    欠发达国家因为财力的欠缺而很难形成跨地域的团体,而且欠发达国家往往只注重团体的经济属性,所以如果一个团体无法为人们带来足够的财富,那么人们往往没有参与的热情。

    但是国家不可能永远欠发达,所以鼓励大家“自由js”依然非常重要。

    总结一下的话,当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时,人们只需要两个家庭,原生家庭和新婚家庭,但是当人们的平均寿命整整扩展了一倍,两个家庭就不再满足人的需要,人们需要创作出更多的“家庭”,来满足自己交流的欲望,而且新的家庭很可能就在其中产生。

    如果说伦理的形成源自人们对家庭的需要,那么伦理的破灭则源自人们对家庭的失望,或者说,Solitude。

    【详细】
  • 136752469
  • I'sland
    2022/8/8 22:17:54
    全是剧透/记录

    1.天气人

    能力:控制天气

    来源:爆炸时马登兄弟二人正开着直升飞机逃跑,结果被暴风云影响坠机

    解决方法:逆着龙卷风跑

    结局:被乔Joe开枪打死

    1.天气人

    能力:控制天气

    来源:爆炸时马登兄弟二人正开着直升飞机逃跑,结果被暴风云影响坠机

    解决方法:逆着龙卷风跑

    结局:被乔Joe开枪打死

    14565372
  • 超级电影迷1973
    2021/3/22 13:33:15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3336186
  • 梁赞
    2011/6/14 6:38:59
    《假装情侣》:PG级的喜剧,R级的爱情
    《假装情侣》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导演刘奋斗在经历了前两部作品(《绿帽子》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探索和无法公开上映的挫折以后,通过一部爱情喜剧,对他个人富有特色的爱情观进行程式化的总结,再用商业手段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成果。
    《假装情侣》说的是江一燕饰演的女主角在挚爱的男友丧生以后,在一种半疯狂半游戏的状态下与偶然结识的黄渤假装情侣,借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
    《假装情侣》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更像是导演刘奋斗在经历了前两部作品(《绿帽子》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探索和无法公开上映的挫折以后,通过一部爱情喜剧,对他个人富有特色的爱情观进行程式化的总结,再用商业手段进行包装和推广的成果。
    《假装情侣》说的是江一燕饰演的女主角在挚爱的男友丧生以后,在一种半疯狂半游戏的状态下与偶然结识的黄渤假装情侣,借此排遣自己内心的痛苦,却在不断的折磨过程中爱上了对方的故事。表面上,《假装情侣》很像是中国版的《我的野蛮女友》,但从导演刘奋斗的创作历程来看,这样的故事情节和感情模式,却很难被简单地认为只是一种商业上的设计。
    在电影的高潮部分,江一燕说出了这样的台词:“和你在一起,我死都不怕。”黄渤的回答则是:“和你在一起,活着也不怕。”(大意)
    听到这样的台词的时候,看过刘奋斗的两部前作的观众会不会觉得耳熟呢?在《绿帽子》里,廖凡的角色说过“爱都不怕,还怕死吗”的话(大意);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还是廖凡说:“等你先去死,我就告诉你爱不爱你”(大意)。
    作为迄今仅有三部作品的导演(而且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在自己每一部作品里,在让主人公表达感情时,都设计了意象高度重合的台词(爱、生、死),这不会只是一种巧合——这三组台词,恰可以被当作打开刘奋斗独特的爱情电影世界的一把钥匙。
    虽然是从辅佐第六代导演开始跻身电影圈,但与第六代们普遍追求纪实性风格不同,刘奋斗的创作几乎是从一开始就有着戏剧化和类型化的自觉。但即使如此,他的两部前作依然没有被允许公开上映,这除了有诸如尺度上的关系以外,他所着重表现的爱情主题的过于晦暗的底色亦是一重要原因。刘奋斗所表现的爱情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它总是带有相当的残酷性,总是与生和死之类的命题相纠结,那种热烈的情感里总是掺杂着近似于虐恋的、不正常的成分。这种不正常,从《绿帽子》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再到这部《假装情侣》,是延续的,是一以贯之的——我相信刘奋斗会从“假装情侣”这款同名网络游戏里得到灵感不是偶然的,那里面正隐含有合乎他口味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只不过,《假装情侣》有了一个要比两部前作看上去更漂亮、更温和的包装。
    这种不确定和危险,来自于以爱情为中心的一组悖论:一面是信仰,一面是怀疑。而且,越怀疑就越信仰,越信仰就越怀疑。这种悖论会让我们想起诸如法国电影《两小无猜》这样的作品。而刘奋斗则无疑是深深着迷于这种悖论的另外一个人。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里,廖凡的角色在不断地考验和折磨着莫小奇,直到最后一点一点允许她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里,男女主角始终在相爱和互相折磨之间来回拉锯。而在《假装情侣》里,这种范式几乎是被完全相同地移植了过来,只是双方攻受易主,换成了江一燕百般折磨黄渤而已。
    当然,这种延续不是没有代价的。至少,刘奋斗不会希望他的新作重蹈无法上映的命运。这种妥协,可能不仅仅是赋予男女主人公一个光明的结局那么简单。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刘奋斗将他两部前作里更自发、更原始、更放肆而不加修饰的怀疑和残酷加以提炼,在《假装情侣》里,它变得更接近于一种被概括出来的程式,通过这种程式,刘奋斗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电影个性(至少是符号上的),同时也能相对更自然地揉入各色商业元素。在电影的前半段,江一燕对黄渤施以的种种考验和折磨,虽然亦不乏桥段拼合刻意逗噱的嫌疑,但相对于多数所谓国产爱情喜剧的流于肤浅的胡拼乱凑,还是要高出了一层。
    可能对于多数观众来说,会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还是因为黄渤。这是刘奋斗做出的另一个变化。不是说廖凡不好(他主演了刘奋斗的前两部作品),比起黄渤,他更像一把匕首,更硬朗也更尖锐;黄渤则要温和得多,他的存在,柔化掉了刘奋斗电影里另一部分硬冷的东西,让它变得容易为更多人接受。
    应该说,《假装情侣》的水准并不如导演的两部前作。刘奋斗的爱情是R级的,在《假装情侣》里被剪成了PG级。我想,无论它的好与不好,其实都应该是来自于这里吧。
    【详细】
    49881682
  • 朱氏潮
    2012/1/18 18:38:15
    《杀手欧阳盆栽》:反类型闹剧
    朱氏潮


    乘着2011下半年的台湾电影热余温,《杀手欧阳盆栽》多少沾了点人气,加上它本身对杀手进行颠覆的神秘感,这次登录国内算是颇受期待。

    原著小说自有一种阅读网络小说文字时的快感,它并没有把主要人物描述得跃然纸上,而是用信念与做事特点组成人物符号,电影在改编时除了遵循着这些信念与行为特点,还把人物都给具象化了,在众多的想象选择中,它用萧敬腾以及其林晨曦们固定了我
    朱氏潮


    乘着2011下半年的台湾电影热余温,《杀手欧阳盆栽》多少沾了点人气,加上它本身对杀手进行颠覆的神秘感,这次登录国内算是颇受期待。

    原著小说自有一种阅读网络小说文字时的快感,它并没有把主要人物描述得跃然纸上,而是用信念与做事特点组成人物符号,电影在改编时除了遵循着这些信念与行为特点,还把人物都给具象化了,在众多的想象选择中,它用萧敬腾以及其林晨曦们固定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套形象。

    我很遗憾地先在这里宣布这是一部根据不成熟的杀手小说改编的闹剧,一部烂电影。小说里九把刀赋予人物的信念建立在他一番自以为是的思想上,他认为拿着枪杀人的杀手是低层次的杀手,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杀手是靠一套复杂的工程来杀人的,靠着所谓的机智与智慧靠近目标,融入目标的生活,与目标打成一片,然后再伺机制造意外让目标死亡,他的理由是给小孩子一把枪他都能杀人,对于这个浅薄的理论我不会在这里进行辩驳,颠覆就颠覆,但不要草率暴露这份颠覆精神其实是没有内涵的。

    对于电影我并没有纠结在以上的理论,小说没内涵并不意味着电影改编就拿它没办法,人的能动性可以让电影改编变成是对小说的一次优化,只是现在看来《杀手欧阳盆栽》已经错过了这个机会,电影人让它滑向了另一个极端——闹剧。带着期待的心情看这部萧敬腾的处女作,面对开场一连串笨拙、粗劣的镜头眉头不自觉就皱了起来,后来影片就没脱离过这份嬉闹感。《杀手欧阳盆栽》的反类型性从一开始就为我们所知,所以观看《杀手欧阳盆栽》其实是在期待一个颠覆的过程,就像我们对一个名叫欧阳盆栽的杀手的好奇一样。

    首先《杀手欧阳盆栽》对类型的颠覆并非一无是处,冷面佛这个人物带着欧美黑色喜剧里的黑帮影子,还有电影中一些见血的场面,这让熟悉反类型电影的人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参照系统融入进来,冷面佛满口粗话、性格凶狠,命运又是带着喜剧色彩的悲剧,地道而又带着台湾特色,为本片一个亮点,这种借鉴说明创作人在创作电影时是有反类型意识,而非无意识的,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也得益于台湾相对宽松的制作环境,这在大陆是不可能的。

    但是《杀手欧阳盆栽》的形象系统是以萧敬腾为主的,这为影片带来了极大的限制,这基本就是一部萧敬腾的电影,杀手欧阳盆栽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萧敬腾上综艺节目时那傻傻的又让人忍俊不禁的谈吐对答,无论是《快乐大本营》还是《康熙来了》,每次遭遇他都能够笑翻,我们可以把这种傻视作单纯也可以称为可爱,但是把这种东西带到电影里来,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了。这样的结果无非两个,一个是他塑造的这个特色人物跟电影融合得很好,妙笔生花,一个是他的角色让电影看起来更傻,《杀手欧阳盆栽》告诉我们结果属于后者。

    包括萧敬腾的特色唱腔在内,他那不按套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气质就可以完全地诠释欧阳盆栽这个人物,但即使是不专业,如果电影能对欧阳盆栽这个杀手的菜鸟性来个更风格化的塑造,也是可能成为经典,可是电影就这样让萧敬腾的特色若有似无地在人物身上显现,这种不确定性让角色不再吸引人,也不够立体,所以比如在杀第一个目标时萧敬腾遥控着一辆真实比例的汽车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感觉在看萧敬腾这个闷骚男子一个自我陶醉的乐趣,那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着一颗欣赏的心情来看萧敬腾的独秀,而这部属于萧敬腾的电影,他的“表演”还有很多,在他僵硬的表演下,这让人直接失去了兴趣,当然萧敬腾的粉丝是不会这么想的。

    忽略掉萧敬腾,这部电影的故事是一个老掉牙的情节,俗套的设定,嬉闹的场景,这部电影就在“俗”中颠覆着类型,一部很没有“反”的精神的反类型片,也算是讽刺了。当说到嬉闹与酷的问题时,是不是反杀手/黑帮片永远只能在酷中才能出佳作,这纯粹是口味的问题而已,没有必然可言,不信,可以去看看英国的《一条名叫旺达的鱼》,一部颠覆盗匪的滑稽佳作。
    【详细】
    52741602
  • 蜉蝣
    2015/10/16 17:30:21
    专访 | “再过十年,可能片尾就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采访:祖伊、蜉蝣



    前一晚去看了《心迷宫》的提前点映,正在查阅影片的短评和导演信息时,祖伊突然走过来问我,明天有个《心迷宫》导演的专访,要去吗?

    狂点头。

    这绝对是能排入我个人今年院线片前三名的佳作。170万的极低成本,无任何可宣传的点,这个影迷型的导演的首部长篇,就能用极高的叙事能力,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演聪明又踏实,这样粗糙的影片里
    采访:祖伊、蜉蝣



    前一晚去看了《心迷宫》的提前点映,正在查阅影片的短评和导演信息时,祖伊突然走过来问我,明天有个《心迷宫》导演的专访,要去吗?

    狂点头。

    这绝对是能排入我个人今年院线片前三名的佳作。170万的极低成本,无任何可宣传的点,这个影迷型的导演的首部长篇,就能用极高的叙事能力,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导演聪明又踏实,这样粗糙的影片里,是藏不住的才华迸现。

    出发前,祖伊说,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三个采访。顿时没了信心。我问:“那轮到我们的时候导演是不是都讲吐了?”。祖伊:“那也得问。”

    于是就蹦到了Moma。

    有件小事是,我们打算送导演一点小东西,就在库布里克买了一本我俩都很喜欢的书。别人去做采访都是要导演的签名,我俩则是签了自己的名字送过去。那本书是马尔克斯的《迷宫中的将军》。希望他能喜欢。

    真正见到导演后,是连续的惊喜。我很怕第一眼看到的是他讲到一脸疲惫,口吐白沫的样子,没想到本人特别帅、声音好听,温和有礼,看到我们来了还主动出去点咖啡。采访中的导演健谈、思路清晰,即使是那些我们犹豫要不要问的问题,他都给出了满意又附加惊喜的回答。

    谈及影片,他讲了连共刷三遍的祖伊都没有意识到的细节铺陈,清晰的创作思路,以及清醒的未来规划,都让我们佩服不已。

    最后,请猛烈的支持忻钰坤导演的作品。《心迷宫》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 多线叙事结构在剧本阶段就定好了

    Q:《心迷宫》最吸引人的是结构,这样一个多线交织的拼图式叙事,在剧本创作还是剪辑阶段完成的?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就已经写成这样的结构了,剪辑只是按照顺序完成,并没有做太多加工调整,在剧本阶段都已经想明白了。

    Q:最后剪辑完成版本和最初剧本有没有出入的地方?
    忻钰坤:有一个小的出入。剧本里第一章很明确告诉观众,那天晚上白虎(片中角色)死了,两个年轻人开始逃亡。在逃亡路上,两个开始有一些信任危机,闹了一些小矛盾。这个女孩跑了一次,后来不忍心又回来,发现奖章,再劝男孩回去。开始拍的时候,预算一直没有到位,很着急,这段拍得比较粗糙。剪的时候感觉这段戏挺弱的。如果放进去,会让影片减分。再一点就是太长了,所以改了。

    Q:影片线索很复杂,但也能看出其中有不少场景和台词的设置是在帮助观众理解。比如重叠时间不同场景播放猩猩纪录片,还有台词中强调时间。还有其他更多这样的安排吗?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很明确了故事发生在第一天到第五天,每一章节的时序都是第一天到第五天。我特别希望观众能够记住发生了什么,当(观众)知道第一段里每天发生什么,才能和第二段第三段(衔接)。但第一版剪完之后是两个半小时,很多东西淹没了。这是一个取舍。

    >>>>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Q:您把故事“重组”时候,会有一个观众理解的问题,要换位思考,您是怎么考虑的?
    忻钰坤:我的经验在于,你一开始不用去想的,尤其面对今天的观众,你说观众到底能不能理解,其实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只能保证说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共有的情感底下是什么样子。所以我在每场梗概完成后,在每个情节点做个图纸一样的东西,说明这场戏情节点是什么,会给观众什么样的气氛。因为全片一定是这样,一定要把片子里面的正反和观众,三个角色带入,这是很重要的。我需要观众也参与进来,这很重要。就像在看希区柯克的时候,到底什么是悬疑。悬疑就是桌子底下的炸弹,我一定要让你知道有这样的东西。我很清楚这场戏一出来观众会说,哎呀,谁谁谁死了,那我知道将来我会在哪一场给你一个答案,告诉你,哦,不是他死了。然后还会在中间再有一些设计的东西,去误导你引导你。再适当做一些留白,让观众往里面填补一些画面,就能完成这样一部作品了。

    >>>>开机前三天没有男主角

    Q:实际拍摄中,除了资金问题,有没有遇到什么意外困难或惊喜?
    忻钰坤:有。最初,村长这角色是从北京找的演员,结果他在来剧组的路上腰间盘突出犯了,没法再演。开机前三天,其实是没有男主角的,母子俩聊天说爸爸怎样怎样,其实脑子里根本没有爸爸的形象。后来才找到霍卫民老师。他来了之后,我又觉得他跟想象中的村长不一样。 后来他做了很多形象调整,还跟我分享生活经验,甚至试着让声音变沙哑。最后一场戏前,他熬了两天夜。父子在棺材前对峙的一场戏,心力交瘁的状态完全表达出来了。所有的人都说,这角色换对了。

    Q:故事发生在河南农村,有网友问为什么不用方言,可能会更有原生态的真实感。有想过吗?
    忻钰坤:这个片子里没有一个纯正面的角色,描写的是普世的、人性本源的东西,并非刻意在说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域。在国外放映,观众也没有理解上的障碍。 如果用方言,可能会让有些观众觉得地域歧视。另外,河南方言本身有很多幽默的地方。影片里面的一些黑色幽默场景是自然发生的,并不是语言幽默或段子。如果用方言,一上来就变成喜剧了,跟我初衷不同了。

    >>>>第一段戏剪掉8分钟,加快节奏

    Q:您曾提到,为了影片节奏,上映版比之前(《殡棺》)剪掉了约8分钟,具体是哪些?
    忻钰坤:第一段表现父子冲突的部分。比如,晚饭那场戏,母子吃饭,儿子一直说父亲的不好。同时父亲在另一个场景吃饭,不断说对儿子怎么好。这样来表现矛盾。这样节奏慢,会让后面逃亡的戏显得有点怪。其实现在的观众从各个层面都有,不可能拍一个戏满足所有人口味。我剪成这样,其实还有人觉得太啰嗦了,也有人说没太看明白。

    Q:从棺材的悬案到一个完整故事,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为什么选择用父子冲突这个角度?
    忻钰坤:《心迷宫》的创作没有我个人经历感受在里面的,是纯粹的创作。我觉得一个棺材换了三家人这个事很有意思,但讲这个故事我就要放在当代乡村背景。根据我的经验和观察,乡村留守的家庭越来越多,会有年轻人和父辈冲突的问题。这样一个大家熟识的背景下,观众看的时候不会出戏,有真实感。

    >>>>每个人的心事都有外化象征

    Q:有观众对一个地方有不同理解。村长处理完尸体后,和老赵“偶遇”,发现尸体一段。有人理解成真实发生,也有人理解成是村长内心的计划,或做梦。
    忻钰坤:这段不是真实发生,是后者。其实前面有对照,村长这个想法和之前王宝山描述的尸体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其实还有观众认为结尾白虎烧香,是不是还魂复活了?一些人以为还是正常时序发生的。
     
    Q:其实最后这段是所有故事的起点。
    忻钰坤:对。其实能圆起来。这样看下来,其实会让有些观众能提高,觉得有意思。
     
    Q:片中有一处点题,小风母亲对她说一句话。这句台词是开始就设计好的吗?
    忻钰坤:最早这个故事叫《心事》。开始想起英文名,好像只能翻译成secret,但又觉得不对,秘密和心事完全不一样。心事是写在脸上的,就像“殡棺”一样,想埋埋不掉。我就想,需要有个不是主角的人来提一下。生活中其实会有这么一个人。

    Q:结尾处,黄欢把徽章埋掉,有没预先安排的用意?
    忻钰坤:在剧本阶段,徽章起了很大作用。一方面是第一章的主要线索,两个年轻人的情感冲突和选择回来都是因为徽章。另一方面,每个主要角色都有一个心事外化的道具。父子两人是那座棺材, 黄欢是这个徽章,代表一个天大的秘密。 丽琴的心事是那个拐杖,大壮的心事是那个手镯。怎么处理呢?有的人是埋不掉(棺材),大壮只能留着手镯,丽琴把拐杖埋掉,黄欢也选择埋掉。 其实我告诉观众其他人处理的方式,唯独没有交代父子是怎么处理的,留给观众。

    >>>>我希望自己像科恩兄弟那样

    Q:您在不同场合提过一句话,《心迷宫》是你第一部电影,也可能是最后一部。是说这次拍片机会很难得吗?
    忻钰坤:原话大概是在拍摄之初,觉得这是我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如果拍不好可能就再没机会了。并没有我以后不拍电影的意思。我以后还会再拍“这样的电影”。《心迷宫》能被人喜欢,是观众的整体观影品味在多样化。可能再早五年,大家只满足视觉的冲击, 现在大家想看一些不一样的,能打动人的。所以,做一些体量不是太大的,给导演更多发挥空间的影片,是有可能生存下去的。这一切源自于市场的变大,受众的细分。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像科恩兄弟那样,他们拍的电影永远有自己的风格,不去追求票房冠军(这样的成就),不断给观众惊喜。他们拍片也多不会赔钱。

    >>>>想和黄渤合作,他很“生活”

    Q:那么,如果资金不是问题了,接下来的作品最想提升哪方面?
    忻钰坤:所有方面。《心迷宫》的预算已经低于正常标准线了。设备,后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提升。在我看来,《心迷宫》各个方面在掉分,是故事在裸奔的一个状态。希望以后故事继续往前跑,别的方面都追上来。演员方面,我也不排斥和明星合作。

    Q:有很想合作的演员吗?
    忻钰坤:黄渤。我觉得他很“生活”,特别适合我这种“生活流”或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让他看着不会出戏。而且能看出他很用心,对每个角色塑造的那种差异。这很难得。

    >>>>会继续做原创,拍“这样的电影”

    Q:您既然向观众做成了“承诺”,还会继续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有没有什么计划,有压力吗?
    忻钰坤:压力很大。之前走影展的时候,心态有些浮躁。但现在不一样了,知道自己该是怎样一个姿态。所以我有底气回答观众,我还会拍这样的电影。接下来,我会和FIRST青年影展“并驰计划”的项目合作。他们在资源和资金方面扶持各种类型青年导演,我自己也可以专心创作有自己风格,但又有自己观众的作品。

    Q:现在有什么感兴趣的题材吗?
    忻钰坤:还是更想做原创的东西,更能有导演自己的骨血和神韵。

    Q:还会再玩结构这种手法吗?
    忻钰坤:不会了。之所以用结构的方式,是因为它符合我的故事,能把棺材换三家人的故事讲好玩 。后面就会根据不同题材来看。

    Q:不是为了结构而结构,而是看什么题材内容适合什么形式?
    忻钰坤:对,是这样。

    >>>>再过十年,可能片尾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Q:10月16日,《心迷宫》正式上映。不少人感叹不易,制片人任江洲先生曾说“感谢广电”。您经历了从拍摄到大银幕公映的漫长过程,有什么感受?
    忻钰坤:制片人说“感谢广电”,我也很认同。《心迷宫》有一些人性的灰色,没有传统意义的正面角色。最后能过审,我也觉得挺意外。 结尾处加一段字幕,我觉得并不影响表达。只有拿到龙标,才能让制片人回本,我觉得这不是很纠结的事情。另外,有很多影展是国家帮推送的,这可能是很多观众不了解的。

    Q:观众会有习惯性的猜想。
    忻钰坤:对。但其实你会发现,没有那么不尽人意。十年前,可能这个片子过不了审。五年前,可能要重新拍一个结局才能上。到今天,只需要加一行字幕。 可能再过十年,这个字幕是不是就没了呢?



    本文发于 不散 ,搜索微信号busan-movie关注吧~
    【详细】
    76284829
  • 妙介子
    2022/3/1 20:50:05
    极致光影布景——《麦克白的悲剧》

    14250172
  • 花花的微笑
    2020/9/13 3:05:11
    这个世界上,你喜欢Ta,而Ta也刚好喜欢你的几率是多少?
    这个世界上,你喜欢Ta,而Ta也刚好喜欢你的几率是多少? 那些不敢说出口的话,可以藏在哪里,然后又能刚好的能被你发现?却同时能留给自己不失尴尬的退场? 很喜欢里面有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我每次都会偷偷的看你,可是,当你的眼神对上我的时候,我就会马上移开,然后假装...  (展开)
    这个世界上,你喜欢Ta,而Ta也刚好喜欢你的几率是多少? 那些不敢说出口的话,可以藏在哪里,然后又能刚好的能被你发现?却同时能留给自己不失尴尬的退场? 很喜欢里面有一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我每次都会偷偷的看你,可是,当你的眼神对上我的时候,我就会马上移开,然后假装...  (展开)
    【详细】
    12863217
  • Chiu Pi Gu
    2018/1/7 16:10:36
    只评第四集!hang the Dj

    首先抛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会反抗系统的情侣,才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呢?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

    首先抛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会反抗系统的情侣,才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呢?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hang the DJ》剧情一开始,男主Frank女主Amy通过一个智能系统被匹配到一起,并且设定有12小时的约会时间。他们都说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第一次约会。在晚上回到酒店后躺在床上谈到这个系统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带来的“好处”。这个系统为大家省去了自己去摸索尝试的过程,给你做好了所有选择,甚至连时间也给你设定好了,只需要尊重系统指示就可以,连分手的过程也都省了。

    9051562
  • 高端猫
    2016/10/20 21:32:05
    因为我们都曾思考过,所以才那么真诚
    故事从城市里的合租开始,慢慢的延伸,有了交集,有了心动,也有了对她的惴惴不安。

    我们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如果回到家乡,回到承载着无数欢乐的大地。家乡历来是安静的,是熟悉和陌生的结合体。整个电影都以鲜明的对比来彰显这里与故乡的不同。在小城市,整个色调都是淡蓝色的基调,我可以在大街上肆无忌惮的骑车,没有地铁,没有高楼,更没有车水马龙到处急切的人流。小城市里更加关注自己,可能也更现实。在老家
    故事从城市里的合租开始,慢慢的延伸,有了交集,有了心动,也有了对她的惴惴不安。

    我们曾经无数次设想过,如果回到家乡,回到承载着无数欢乐的大地。家乡历来是安静的,是熟悉和陌生的结合体。整个电影都以鲜明的对比来彰显这里与故乡的不同。在小城市,整个色调都是淡蓝色的基调,我可以在大街上肆无忌惮的骑车,没有地铁,没有高楼,更没有车水马龙到处急切的人流。小城市里更加关注自己,可能也更现实。在老家的街道上,你的一支舞蹈会引来众人的围观“干嘛呢?”,在大城市大家没空关心你的一举一动,也见多了各式的人,各式的生活。

    我想把我的家乡介绍给你,这应该是恋爱的人对很自豪的一件事。你看,我的过往,我的曾经,我踩过的没一寸土地,都与你分享,也沾染了你的气息。我将你介绍给这座城,也赋予你窥看我的过往的权利。好像只有在这个小镇,只有在远离喧嚣的小屋,才有交流的欲望,才能将我们的关系跟整个家庭联系在一起。

    留恋这座城,更期望有美好的前程,所以我们不得不拼了命的,好像一定能成功似的,努力在大城市打拼。或许当一切看淡,一切都没那么重要,才能毫无压力的随性而走。

    还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别辜负了今天,也别辜负那些年的坚持。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详细】
    8137551
  • 僾文
    2017/11/7 14:10:15
    看张颂文版《乘龙怪婿》有感
    张颂文《乘龙怪婿》剧照
    张颂文《乘龙怪婿》剧照
    张颂文《乘龙怪婿》剧照
    【详细】
    8909229
  • 豆瓣漫
    2011/5/27 18:02:13
    立场不对
    一部电影立场不能太明确,,像这样的电影,就像60年的抗日片子啊,拿出来只能当笑料,根本起不到宣传的作用。。应该像变形金则和2012那样。。把要宣传的主题隐含在电影里面。
    一部电影立场不能太明确,,像这样的电影,就像60年的抗日片子啊,拿出来只能当笑料,根本起不到宣传的作用。。应该像变形金则和2012那样。。把要宣传的主题隐含在电影里面。
    【详细】
    49658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