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在小人物上的塑造常常给人耳目一新。一个是经常演流氓的演员,一个是想演电影的黑社会流氓。两个人不经意间第一次遇到的时候,傲慢的演员,见到对下属的拳打脚踢异常凶狠的流氓,内心波澜,有较量一番的冲动,然而面部表情告诉我们,他胆怯,他害怕。黑社会流氓僵直的脸,显露出他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并不满意,而靠打“假拳”的演员看似风光,却被经纪人牢牢压制住,跟女朋友约会都是偷偷摸摸的。角色转换上,想演流氓的流氓,最终“仁慈”地放水,导致了小弟的死亡。而想演出流氓那股狠劲的演员,最终靠拳头,打败了流氓。其实在角色转换上,我更喜欢演员演流氓,演着演着真变成了黑社会流氓,而流氓当演员,最后沉浸期间无法自拔。当然题目得改成《电影不是电影》。韩国电影喜欢拳拳到肉,再配上声效,看起来确实“肉疼”。但是为什么有人说,流氓还不是真打,是在演电影呢?从力学上分析:如此速度一拳,不是牙齿打蹦掉,就得下颌关节脱位,然而这么多拳下来,演员就流了几滴“血”,第二天一洗,痕迹都没了。比较下来,还是李连杰的武打电影看起来更靠谱一些。动作漂亮,讲究躲闪,化力消力,不会硬杠。即使硬杠,也不会用身体柔软的部位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