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11658
  • 姜悠璃
    2020/3/19 18:45:20
    支持霍东恋,表白峰少

    大概是小时候看的很认真吧,反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最爱的就是那个孤独且风度翩翩的黄杉客。纳兰哥哥守护了小玉一生,终生未娶……这是怎样的一生?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怎样的深情?再深的深情也敌不过命运弄人。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有了她一刻的回眸,可当他们准备相守一生的时候,却被告诉是兄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是,小玉的纳兰哥哥走了,从此只有黄杉客……最让我气愤的是后面来了个大反转

    大概是小时候看的很认真吧,反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最爱的就是那个孤独且风度翩翩的黄杉客。纳兰哥哥守护了小玉一生,终生未娶……这是怎样的一生?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是怎样的深情?再深的深情也敌不过命运弄人。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有了她一刻的回眸,可当他们准备相守一生的时候,却被告诉是兄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是,小玉的纳兰哥哥走了,从此只有黄杉客……最让我气愤的是后面来了个大反转(就不剧透了)反正我很生气,还我的纳兰哥哥????????

    【详细】
    12409233
  • 打怪兽
    2018/6/5 3:04:52
    性感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先知道有性,才能明白什么是性感。由于年少无知的错误认知顺序而导致了自己对于“性感”这一词汇长期与清凉泳装照的反射性意识链接(此处捂脸)。 可性感与这部英国6集短剧又有P关系呢? 该条目下小编的“剧情简介”显然是非常草率且不符合剧情的。与其强调“律师”这个身份限...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先知道有性,才能明白什么是性感。由于年少无知的错误认知顺序而导致了自己对于“性感”这一词汇长期与清凉泳装照的反射性意识链接(此处捂脸)。 可性感与这部英国6集短剧又有P关系呢? 该条目下小编的“剧情简介”显然是非常草率且不符合剧情的。与其强调“律师”这个身份限...  (展开)
    【详细】
    9414254
  • Enum
    2022/9/20 23:52:31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

    虽然演技生疏,剧情太跳还有些尬,但奈何19岁男孩的青春无敌啊。

    章广就是一对双向救赎的CP,绝望的时候伸出一双手带自己逃离,徐启章总能设法让叶广变得开心,这样的小天使谁能不爱。如果一开始叶广不曾突然出现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徐启章也不会无畏的闯进他的世界。有的人向你走了一步,就会有人走剩下的九十九步。

    虽然演技生疏,剧情太跳还有些尬,但奈何19岁男孩的青春无敌啊。

    章广就是一对双向救赎的CP,绝望的时候伸出一双手带自己逃离,徐启章总能设法让叶广变得开心,这样的小天使谁能不爱。如果一开始叶广不曾突然出现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徐启章也不会无畏的闯进他的世界。有的人向你走了一步,就会有人走剩下的九十九步。

    健Ray CP是遇见了让自己荷尔蒙爆发的爱情,遇见对的人总能突然迸发出火花,不掩藏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内心坦率。遇见了就不要错过,哪怕用最笨的方式挽留。

    【详细】
  • 14661299
  • yeah7
    2019/4/4 6:16:17
    第二集的隐喻。

    飞机是个微缩的社会(用船来比喻社会在文艺作品中很常见,登机登船同一个词),男主代表记者怀疑他人对社会有伤害。

    机长=政府首脑,空姐=行政服务,空警=国家暴力,在野飞行员=在野党,

    其他好理解,空姐可能不好理解。空姐服务所有人,给有钱人的服务更好(头等舱),哪怕你是好人坐经济舱召唤服务也

    飞机是个微缩的社会(用船来比喻社会在文艺作品中很常见,登机登船同一个词),男主代表记者怀疑他人对社会有伤害。

    机长=政府首脑,空姐=行政服务,空警=国家暴力,在野飞行员=在野党,

    其他好理解,空姐可能不好理解。空姐服务所有人,给有钱人的服务更好(头等舱),哪怕你是好人坐经济舱召唤服务也要不停等待。

    现实中空姐遇到刚开始男主表现的(有钱)人绝对会服务的很好,不用等待,甚至期待认识一下,只要别太丑。

    故事的过程,男主怀疑飞机(社会)出问题,我们撞鸟了(可忽略障碍认为灾难问题),怀疑异教徒,怀疑俄国人,对社会对国家产生伤害,自诩正义,乘客(公众)拍照围观。

    气氛嗨起来了(公众盲从加激动),记者掌握了推翻现政府领导密码(水门,拉链门,私照等),在野党上台,把大家带沟里了,最后,清醒过来的公众把记者扁死。

    撞鸟,伪装GAME的黑手党,不听话的异教徒,确实有问题,但对社会(飞机)来说并不是攸关生死的不可解决问题,记者把小问题放大制造恐慌,公众昏迷,飞机失事才是大问题。

    是的,虽然大家(公众)都没死,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了,这一段飞行(社会发展)不仅拖慢进度还要再来一遍。

    合理性不足的是结尾,而为了表达概念而妥协。

    首先,全员活下来太玄幻,历史上不是不存在,可摔成那样还全员存活太玄幻了。而隐喻公众则正好,因为公众的整体总是能在国家(经济)灾难中活下来的。

    其次,没几个人知道男主有开门密码,且知道密码也不合理,和飞行员的关系也没亲密到众人皆知,其实有点映射野心家和记者的关系。秘密的,有意无意的替他们办事。

    这种情况下,一个上机后就神神叨叨不停找毛病认为飞机会出事的乘客,结果飞机真的出事了,肯定有人认为主角有先见之明,甚至能预知。

    落岛上自救后全员存活甚至少数人会崇拜男主,这是多么大的奇迹,焉能得知不是男主的存在救了大家,发生众人一起攻击男主的可能太小,只要有人不同意,就不可能实行。只有现实世界中,造成灾难的记者才会社会性死亡。

    ——————是否过度解读——————

    智慧不用来思考,真是各种意义的浪费。动物的本能随时影响个体意志与选择,而只有思考才能真切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部连续故事内容的职业剧,情景喜剧,做出类似解读确实有过度的可能,然而此类作品不同,创作的标准本来就是概念先行,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不商业化,而是做出有一定思辩余地的作品本是此类作品(包括黑镜等)商业化的一部分,迎合受众的方式,细分市场的自然结果。

    “艺术家的任务不是明确告诉读者我想表达的意思,而是赋予作品意义无限多样伸展的可能性,使作品不再只是作者的创造,更是读者的创造。”(《诗意的诠释学:文学、电影与文化史研究》)

    观众愿意深度解读,不同侧重的解读,绝对是创作者乐于见到的情况,是投资方更乐于见到的情况。

    如此,为了做出充分解读的余韵,给观众思考回味的余地,部分情节故事内容让位于概念绝不罕见,单纯看剧情本身,合理性流畅性往往有问题,但结合隐喻与映射,就会自然流畅起来。这也是很多观众不喜欢此类剧集的原因。

    当然,比起书籍这类作品表达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但视频媒介有天然广泛的受众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有意义的。观众对此做出解读,让更多人看到并思考,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智慧的魅力影响人生的角度,同样有意义。

    而一句话结论式否定,却没有具体说明分析,例如“典型过度解读”,除了显示自我优越感,对他人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进行更学术化的讨论,文艺作品的所谓“过分解读”其实是没有明确概念的,因为“度”难以划分标准,无法确定界限。

    当一部作品由创作者创作出来并发表后,作品相关权益各归所有,但作品的意义,作品的解读是不受原创作者限制的,作品的意义更是属于大众的。

    在满足两个前提下,任何人做出的任何解读,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有更符合多数人的理念与更符合少数人的理念。

    而这两个前提是,第一,所做解读不能在法律意义上对原作者产生影响,典型如因言获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第二,所做解读不能对原作者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质疑作者的人品与道德,并影响到作者身边的人,进而影响生活。

    当然,这两点其实相当有争议,不同国家地区所面临状况是不同的,时代不同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洛丽塔》的作者如果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今天这个时代写出《洛丽塔》并且是他的第一步作品,很可能会受到相当大的质疑。

    而公众的这种质疑,也不能简单判断是错的,因为第二点更具复杂性,且存在公众人物权利隐私部分的冲突,界定更加复杂。有时候潜在间接影响到作为公众人物的原作者,都不能算不道德。

    在此前提下,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同的解读的方向、程度、深度,都是符合理性的。理论上是不存在过度的,更别提过分了。

    另外,解读还涉及是否有权力,你行你上等等问题,那就是维护原作者的角度了,这方面可以参考另一个帖子的回复部分。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167509/discussion/615995473/

    当然,这只是理论,平常(正常)情况下大家都是靠直觉生活,在直觉的前提下,觉得你过度了就是过度了。但如上所述,一句话结论只对自己有意义。

    ——————关于作品定义——————

    回复中有人提到“ 魔幻现实主义,非要从故事中寻求现实逻辑这不可笑吗? ”

    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基本概念混淆。

    魔幻现实主义是表现主义的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用来抨击现实、社会现象、揭露社会弊端是其典型的表现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就是将幻想用故事、画面表现出来的同时不失去其真实性, 而不管怎么幻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揭露或抨击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

    如上所述,喜剧类剧情类职场类的剧集,往往不需要映射或隐喻现实,因为表现的就是其想表达的部分。

    反而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无论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或影视作品,其目的都是为了映射现实,只是表现手法为魔幻。

    所以正文联系现实世界,现实社会问题的解读其实是典型的对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解读。

    这是解读方式,这种解读的倾向,正式此类作品所需求的。

    有趣的是,《阴阳魔界》是否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其实是有争议的,所以不能直接结论性的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然后说上文所述解读就是最正确的方向。

    当然,部分集定义为魔幻现实主义没问题,但其中一些下现实主义倾向不强,另一些魔幻色彩不够。

    现在才两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浪漫主义作品(《爱、死亡、机器人》部分集)。

    现实主义倾向不必说都知道,魔幻色彩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主要是指用高度夸张,暗示,象征,梦幻,寓言等表现方法得到魔幻的艺术效果。

    所以对故事,故事内核极其延伸扩展进行解读是不足够的,至少不是唯一的方式。

    仅仅对故事解读是没问题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文艺批评(评论)方式,但是进行象征意义的解读,肯定算不上过度解读。这也是常见的方式的一种。

    尤其是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这一类作品当然不全是魔幻现实主义,但这一类作品经常表达象征与隐喻(包括科幻现实主义,不过科幻现实主义重点是科幻)。

    只看故事内容往往存在一些逻辑上的问题,因为想表达的一开始就不单单是故事本身的概念。或者故事本身过于简单。

    还有,上述解读不能简单理解成“深度”解读,而是侧重方向不同的解读,从象征隐喻方面对故事内容进行解读。

    所谓“深度”太敏感,必须澄清,真的一点也不深度,侧重点不同罢了。就像经常说的,“利他主义者只是爽点不同。”

    当然,上述解读不喜欢也可以当作胡乱联系,强行解释,但和过度不是一个概念。这里面的区分就不说了。

    另外,还有回复提出“脑补太多分析能力不足”的概念,单纯提脑补太多是不太好确定意思的,但结合分析能力不足,既没有缘由的脑补,这,其实是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并不是一件坏事:)

    关于超现实主义,《阴阳魔界》这部剧集与其联系可能比其他种种更紧密。

    初次接触超现实主义的人只看定义容易搞不明白,太理论给理解制造障碍,比起魔幻现实主义更难理解,因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有目的的,而超现实主义没有。

    那么到底该怎么理解呢,举个例子。

    某人胡乱涂鸦就能绘画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当某一天别人问他你到底怎么下笔的时候,他再也不会画了。

    可以说,最早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来源于招魂。(精神自动,词义引申)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感觉就出来了吧。

    从这个角度看待《阴阳魔界》,同样更有感觉。

    同样的,那些电影中各种作死的招魂方式,也可以看作超现实主义创作太过投入将自己吓死的例子:)

    当然,什么也不懂(未经训练)创作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可能是相当小的,几乎没有。

    因为没有训练,无法将潜意识正确(不是准确)表达。

    ——————关于飞行过程——————

    飞行员的最后告别,”Good night,New York“,这句话与当年马航MH370的最后一句“Good night,MSA 370”是不是有点像?是映射吗?

    夜航(红眼)航班与地面各部门的常用告别语就是“Good night”,”晚安“后报上航班代码(呼号)。航空公司代码+数字,既“Good night,MSA 370”

    一次航班面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多个)告别往往要用很多次,也包括打招呼的”MSA 370,Good morning“,飞到目的地还要反过来再来一遍。

    具体解释一下,关舱门联系放行,放行给指令,告别,联系地面,推出停机位,地面引导滑行道,告别,联系塔台,塔台指挥起飞,告别,联系进近,进近指挥上升高度、离场,告别,给区调,告别,下一个区调。

    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每次面对的部门不同,人不同,每次都要打招呼告别。基本都要说一句,”Good night,MSA 370“,并没有特别意义。

    而本片飞行员左后说的是“good night,New York"是代表自己,也可能代表机上乘客与纽约告别(临终告别),不是对放行、地面、塔台、进近、区调任何一方,意义是不一样的,是一次性的,有与世界诀别的味道。

    按飞机当时情况看,正常与区调告别方式应该是”good night,NGS 1015“,其中NGS是不存在的北方金星航空。

    而马航“Good night,MSA 370”完整的意思应该是“晚安,马来西亚航空公司 370”,不是对马来西亚告别的“晚安,马来西亚”

    如同国内航班常用的”晚安,东航XXXX“

    【详细】
    100875795
  • 圣墟
    2017/5/21 19:07:41
    这就是宫廷版的雷雨啊!
    《黄金甲》之所以称为古装版的《雷雨》,是因为彼此的情节的确是太像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对应上曹禺先生这部原著的人物形象,如“王”之于“周朴园”、“周平”之于“太子”、“繁漪”之于“王后”、“四凤”之于“小婵”……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华丽的电影,服饰华美、场面铺张,比之前的《夜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张艺谋的导演水平要比冯小刚高明许多,错落有致的镜头以及压抑的气氛营造,让这部片相对紧凑和动
    《黄金甲》之所以称为古装版的《雷雨》,是因为彼此的情节的确是太像了,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对应上曹禺先生这部原著的人物形象,如“王”之于“周朴园”、“周平”之于“太子”、“繁漪”之于“王后”、“四凤”之于“小婵”……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华丽的电影,服饰华美、场面铺张,比之前的《夜宴》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张艺谋的导演水平要比冯小刚高明许多,错落有致的镜头以及压抑的气氛营造,让这部片相对紧凑和动人许多。影片也具备不少商业片所应有的噱头和动作场面,沿袭着《英雄》和《十面埋伏》的传统,在为数不多的打斗场面中刻意经营,用心用力。最经典的一幕当属开头王与元杰比武的那一场,这场打斗和以前武侠片中恣意发挥、凌空挥洒的场面有所不同,而是相对写实和稳重许多,兵器相撞的火花四溅以及人物眼神的特写,让这场动作戏别开生面许多。在武器和装备上也让人大开眼界,不管是浮华威武的黄金甲,还是飞索武士们独特的套索镰刀,都体现着创作人员们优秀的想象力和原创水平。恢弘的战争场面以及兵种克制等等细节,都能看出导演对于提高影片观赏性和娱乐性所做的努力。不过这里面的问题也即刻就出来了,在影片商业元素的控制和把握上,张艺谋显然有些力不从心。影片开头的宫女起床场面和王的军队回归的平行蒙太奇叙述似乎很难让人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铺张到极致的场面,给人的感觉倒有些索然无味了。不错,在天福客栈屠杀蒋太医一家的情节是惊心动魄的,但逃脱不了古装片仇杀与逃亡的陈规,张艺谋在很多场面上极尽炫耀,譬如药房里成百上千御医的流水作业,成千上万的太监清理战场以及合唱之类,但这事实上对影片的叙事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只是单纯沦为卖弄的场面。
    【详细】
    8554694
  • 人生一瞬 珍惜当
    2018/7/20 21:04:57
    观后感
    这是一部暴露年纪的作品,相信会去看的基本都是为了曾经的那份情怀而买单,“温拿五虎”曾经多少人的偶像。作品以回忆成长的形式来讲述,五位年轻演员的演技又不足以担当,作品的前半部分演绎的又不够痞,七十年代的背景还原度又不够,伴随着进程的发展,才给我留下一丝丝的感...  (展开)
    这是一部暴露年纪的作品,相信会去看的基本都是为了曾经的那份情怀而买单,“温拿五虎”曾经多少人的偶像。作品以回忆成长的形式来讲述,五位年轻演员的演技又不足以担当,作品的前半部分演绎的又不够痞,七十年代的背景还原度又不够,伴随着进程的发展,才给我留下一丝丝的感...  (展开)
    【详细】
    9530214
  • Fooky
    2021/12/15 17:53:11
    科幻元素伦理剧还差不多

    第一篇 俗套,意味不明故事梗概就是一对夫妻,有沟通障碍,借用新技术“读心”,即一个可以实时在脑中指导人言行的读心系统,之后矛盾继续加深,在双双出轨后最后通过目睹身边人的经历,破镜重圆。技术在这篇(长达六集)的故事里,主要体现在:家庭管家AI对角色们嘘寒问暖,公司里开发虚拟旅游的VR,花里胡哨的投影手机(在公共场合直接把视频,别人的脸都直接投影的那种,我也挺好奇,未来咱是彻底实现隐私共享了吗)

    第一篇 俗套,意味不明故事梗概就是一对夫妻,有沟通障碍,借用新技术“读心”,即一个可以实时在脑中指导人言行的读心系统,之后矛盾继续加深,在双双出轨后最后通过目睹身边人的经历,破镜重圆。技术在这篇(长达六集)的故事里,主要体现在:家庭管家AI对角色们嘘寒问暖,公司里开发虚拟旅游的VR,花里胡哨的投影手机(在公共场合直接把视频,别人的脸都直接投影的那种,我也挺好奇,未来咱是彻底实现隐私共享了吗),读心系统。I have to say 编剧对科技想象力比较匮乏,把力气都放在了小情侣吵嘴架上。(既然这样你不要叫自己科幻电视好不好,看完六集我真他妈觉得浪费时间。)最重头的技术应该是读心。其实我是看完了之后,揣摩了下编剧的意图,才看出来这一点。因为我打一开始就觉得这个技术很愚蠢,像是在大脑里植入了可以与你对话的大数据推送模式的Know Yourself。它的指令看似有模式可选,但其实毫无原则。而且恰好两个主角为了与伴侣所谓的沟通顺利,都选择充当弱势的模式。没错,人类进步到可以通过在颈部贴上一个小小的芯片来实现私密的AI指导,而它最大的用处是教你怎么做舔狗,没错,这就是编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想象力。这是把伦理频道的人赶鸭子上架弄出来的东西吧?可能编剧想说,我就是想体现人的觉悟比AI的指导更宝贵嘛!但是这觉悟实在俗套,AI指导实在生硬,前者无法升华人物,后者无法点缀革新。你构建了一个技术实现革新的社会,但人际关系、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信念理念都完全跟进步不沾边,科技进步就很可怜地体现在了不痛不痒的地方,最浓墨重彩的技术还是把人工智障放进脑袋里面。只对所谓科技进步进行匮乏的想象,却未能展现未来人类才有的矛盾和心情,这是最大的败笔。不打着科幻的噱头,我都不会这样失望。第二篇 有在挽救,但实质差别不大具体分析一下这一篇的科技,如果梦中和最后现实中的手段都算数的话,那人就可以选取/提炼梦境并用全息投影给旁人观看,也可以构建和操控梦境以实施沉浸式心理治疗。我觉得女主角接受此治疗的前提,似乎并不明确。现实中是进行到哪一步了?她在步入这个梦境之前和母亲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有过怎样的交流和矛盾?现实和梦境的设定区别有哪些?梦境这样构建的理由是什么?细节的处理有什么依据?这些似乎都被略过,全篇的重点成为了将与自己的阴影的辩论具象化和最后的和解结局。我认为既然要构建出对人的心理影响如此之大的技术,那么也应该对技术运用的细节以及人对这个技术的认识进行刻画,不然展现出的戏剧效果会很薄弱且经不起推敲。这一篇对人性和科技交织的处理比上一篇稍微好一点点,毕竟科技对剧情的推动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个形式也并非不可替代,类似于“我在梦里悟了”变成了“科学技术助我在梦里悟了”。梦中的人物动力比较鲜明,虽然剧情极其狗血;梦外的走向不够明确,导致这个结局在升华技术之外,感情上显得有些轻佻。第三篇 俺没有下,也不想看了另一部看过的湾湾科幻剧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比这部至少是好多了。后者虽然对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革新的思考,但人物矛盾和新科技的交织紧密,故事也细腻很多。这一部剧情、人物关系都很俗套,对科技的想象也很有限。

    【详细】
    140681315
  • 岛主在1845
    2022/10/3 21:14:47
    你的不甘,我的不舍

    泰剧时常有惊喜。《穿越180度经纬线的拥抱》以一种剧场式的表现方式展开两代人的冲突与纠缠。

    剧情并不复杂,场景很简单,人物也不多……总之就是省空间、省演员、省服化道的一部剧。但有冲突有矛盾,语言写得很漂亮,表演虽略浮夸但总体可圈可点,其实还很有点话剧感。

    另外值

    泰剧时常有惊喜。《穿越180度经纬线的拥抱》以一种剧场式的表现方式展开两代人的冲突与纠缠。

    剧情并不复杂,场景很简单,人物也不多……总之就是省空间、省演员、省服化道的一部剧。但有冲突有矛盾,语言写得很漂亮,表演虽略浮夸但总体可圈可点,其实还很有点话剧感。

    另外值得一夸的是整部剧的无处不在的隐喻:《会饮篇》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暗示;经纬线条无处不在,可能是一道光影,也可能是建筑物的某根线条;卧室的屏风就是心的围栏,屏风后的人仿佛身处囹圄;墙上处处挂着的抽象画,分明是柏拉图笔下情人之爱、少年之爱的投射……

    结尾拍得好。两位演员的肢体语言和情绪把握很不错。回家的路,重新出发的路……叔叔门口探出的半个身子,孤独、脆弱、无奈,不舍……wang看向车窗的神情,伤痛、落寞、控制,不甘……wang的哭泣有没有让你想起call me by your name结尾甜茶贡献的那3分钟的经典?

    最后总结一句话,都是狗血的设定,泰剧可以把狗血拍得好看,居然也能把狗血拍得深刻而文艺……也挺神奇的。

    【详细】
    14684560
  • Beth
    2010/10/16 3:00:26
    那个不再的香港
     想写的不是影评,不过的确跟《妙手仁心》有关。想写的是剧里的那个香港,那个有点模糊了的香港,还有此刻的香港。我没有看过二和三,一来从来不看好续集,二来实在不忍看Paul谈恋爱那么辛苦。如果看过,可能有更多的话说吧,anyway看电视剧是为了娱乐,此类评说亦属娱己。

        1998年,《妙手仁心》播放的年份,香港发生着多少事啊。这个香
     想写的不是影评,不过的确跟《妙手仁心》有关。想写的是剧里的那个香港,那个有点模糊了的香港,还有此刻的香港。我没有看过二和三,一来从来不看好续集,二来实在不忍看Paul谈恋爱那么辛苦。如果看过,可能有更多的话说吧,anyway看电视剧是为了娱乐,此类评说亦属娱己。

        1998年,《妙手仁心》播放的年份,香港发生着多少事啊。这个香港主权从英国转交到中国的第一个年头,人们踌躇满志“港人治港”。这个金融风暴一浪接一浪袭击香港的年份,金管局一再大手笔出手,并引来中央声援,“大陆”从未如此深刻地进入港人视野。1998年,疯涨几年的香港房市进入拐点,市场忧云密布。

        有意思的是,《妙手仁心》里的香港社会如此安定有序。第一个镜头描述的就是急救病人的场面,跟足程序、秩序井然、技术娴熟。同样的镜头在开头几集中出现了几次,作为专业人士的医生、警察面对突发事件无不凭着专业素养充当定海神针,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训练有素,保证所有事件都恰如其分地处置。连个人问题的处置都是,Paul面对背叛的妻子理直气壮要求离婚的事实,充分理性与自信,冷静分析认定自己没有在婚姻中犯错,另一方面以高度责任感完成医生的职责。虽说资本主义社会的香港,出影视作品从不会高举***旗帜,贯彻***精神,虽说《妙手仁心》中几乎没有提到1998年香港的现实大背景,但看着这部剧,不能不让人对香港社会抱有充分的信任感,因为香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因为香港有一批不折不扣完成制度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理性与专业足以面对任何难事。

        吴启华从来没演过如此“正”的角色,在这部剧中彻底洗底。事实上,纵观香港影视剧,《妙手仁心》这样意含大关怀的剧也不多,少了很多港式无厘头,又不失可看性,或许这就是它是我破天荒喜爱的港剧。某种程度上,也塑造了我对香港的好感。等到十年后的2008年来到香港,街道上还跑着一样的大小巴,差不多的公屋里还继续住着一大部分香港人,商科的学生早早穿起正装举手投足初露专业风范,凡事首要“按程序跟进”,因为这个港人对许多事情抱着相对单纯的信任与相对大度的包容。我的确喜欢这样的社会,来自社会主义社会的孩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感到更多的安全感和温情。前两天一位香港学生说:“香港在文化上不知不觉变了很多。”我说是的,我也能感受到,理据的起点多少跟《妙手仁心》有关。

        凭什么“港人能治港”?这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问题。大陆的逻辑是:人民是主人,当然是当家做主的人,因此虽然大陆人明显不如香港人在自我组织合作动员上训练有素,对这点倒是深信不疑。香港人不是,香港英殖民地是殖民时代晚期的产物,大英帝国最大程度上保留了香港的本土文化,只是在上面顶替大清王朝加盖了一层英国统治机器及其本土办事人员。所以香港是世界上鲜有的从未反抗的殖民地,多少都存有对英国的好感,这在英国庇护下的百年,一如借来的百年,换得一个不一样的“香港”。当初时,英国人顶替了拖辫子的清人,将不列颠的制度一气搬到香港,和香港人一起跟着程序做事,再一齐效忠“英女皇”。既然都是“跟程序做事”,那就找个人“跟总督程序”做事吧,以此逻辑,特首出身必为公务员出身。如果说商人出身、只有短暂政府工作经验的董建华上任有政权交接的政治考虑,那么曾荫权全凭个人几十年不错的政府工作经验上位。为了保证顺利过渡,香港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功能组别”,赋予各方面“专业人士”第二张选票的特权,虽然按“基本法”早该撤销,但直至2010年爆发“五区公投”功能组别仍稳坐泰山。对“专业人士”的倚重“群众基础”根深蒂固。“港人治港”很大程度上是专业人士治港。

        《妙手仁心》讲的就是一群专业人士的故事。他们各有各精彩甚至从中国传统意义而言混乱的私生活,但在专业领域内绝对地保持专业精神,信奉“医生-病人,警察-犯人”的配对分清职责井水不犯河水,与情理发生冲突时仍然选择“专业精神至上”。我也的确相信正是这种专业精神让700万人的香港成为世界上最有序的地方。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可以放心地交给专职人士管,但一人一票的民主不是。专业精神造就专业人士可以从专业角度思考从工作对象的角度思考,但自动屏蔽从其他专业角度考虑问题,也难以把对立的医生病人警察犯人放到同一阵线来统合考虑整个社会。

        我想,看过《妙手仁心》的人一定对里面人物的规则意识印象深刻。无论公还是私,是讲求理性的工作还是感性的情感时,都会问:“问题在哪里呢?”再按照所出的位置来判断所负的责任,以责任评判应对与进退。如果在一己责任以外就释然,如果是自己的责任就该由自己担负起来,想出解决的办法。这种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专业化,极有利于责任范围内把工作做得完美。潜在的一个心理是:只做职责之内的事,担有限的责,尽量杜绝职责内犯错。曾荫权有一个故事广为流传,2009年10月14日他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泛民议员展示争取双普选的英文标语“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曾荫权读着报告突然停下来喃喃自语:“标语的文法错了,单数动词应该有s。”实际是标语为祈使句,无需加s。作为一个正在宣读施政报告的特首,还是难以摆脱几十年公务员对细节的追求。想到曾荫权一再拖延民主进程,甚至公开表示不倾向在任内达成民主,这个金融风暴时运筹帷幄颇有功勋的资深官员想来是感到了超越“专业”的责任和压力,不如留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吧。那么,作为一个公民的职责是什么呢?握着选票,把着香港社会的方向盘,要香港社会怎样走向哪里?正如所说,香港是个“行政吸纳政治”的地方,这套模式保证了过去港英政府的稳固统治,有行政没政治,政治的头脑在英国国会。的确制度很完备,港督走了,留下来的只是一架走了工程师的行政机器,机器要精密运转少不了维护,环境在变化少不了修补替换,香港怎么办?

        2003年7月1日香港破天荒出现几十万人大游行,其中包括了以团体身份出现的医生群体。要知道过去“专业人士”以团体身份绝少出现在游行队伍中,这次的缘起是对政府SARS期间处理不当而引起了不满。政府在跟足程序情况下的失职令医生无法行使职责,还人员受创惨重。同年队伍中的律师,也因为“二十三条”再次危及“司法独立”而参与其中。专业人士之中亦响起对政治的呼唤之声,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专业人士的质疑、争拗与困惑是那架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精密机器内部齿轮不咬合的表现。

        一直以来,香港教育训练的是怎样成为好的“办事人”,没受过“当家做主”的训练,更没人受过“特首”训练,有的是“效忠”。于是,从临近回归开始香港讲了很久“解殖”。说起解殖,“专业人士”很尴尬,这些“英式教育”下的精英,被殖民程度远远高于基层;奉为金科玉律的制度也很尴尬,它全然是舶来之物。更为尴尬的是,香港作为特区的身份决定他们还要与广阔中国内地划清界限。新出台的制度要怎样体现香港人主体性?董建华大力推广母语教育,结果被批得一无是处:香港学生怎么可以不学好英语?!比起更多地出入教会的中产及以上人士,打醮拜神的港人更能代表香港特色,更何况边境之外的粤文化早已染上社会主义特色。

        过去读好英文做公务员做医生等等是港人阶层上升的主流通道,一旦上升多少程度上便采纳西方行为方式,努力摆脱传统中国人的种种“老土”,并极力与下层划清界限。Joe的妈妈是卖菜的,出了个医生儿子使妈妈成为街坊羡慕的对象,另一方面Joe的“老土”亦即种种不符行为潜规则的行为常常是Henry等人玩笑的对象,Jackey的爸爸开中药铺开中药,虽不会英文没喝过洋墨水却一身西装领结,同是出了车祸Joe的妈妈拉他去酬神,Jackey的父母责怪她过去跟下层人士阿广来往学了骑摩托才导致车祸。虽然这样,Joe还是有资格笑话差人张创业的老土,从台词上来说张的语言相比几个医生也乡土得多。Annie和Gilbert姐弟的父母移民加拿大,对这双儿女在感情上的颠覆传统大体上只能放任自流。当Joe的妈妈知道儿子挑中个寡妇,只能干生闷气,最后听之任之,否则难逃“老土”的标签。回归后,“老土”的那班人时来运转。港英政府采取合作方式,而没有动摇新界宗族势力,回归后借着“解殖”风与中方力量土著宗族的力量借重重“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大力量。中资机构大量进入,及与大陆联系的增多也导致更“中国”的劳动力有了更多的机会。就连喝洋墨水的人们负责的对象也已经成了内地的“阿爷”,普通话不会说也要卷着舌头说。

        对于脱离底层的人们来说,说英文、不迷信、守规则等等都是香港社会阶层的标志,不可能再回头。而要维持身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好好为现在的负责对象尽责。都说大陆的中国人有力量破坏世界上任何制度,大陆的行事规则先天与英国制度相左,死守制度还是灵活处理完成职责?这莫过于对“专业精神”的最大考验。

        《妙手仁心》中大陆来的Amy是个有意思的角色,她利用第三者好处来到香港,自己的好朋友在香港沦落贫贱。最终她凭着努力,靠着Joe等人的接纳融入了群体。那时候,香港人在大陆人面前多少有优越感,在Amy这样的大陆医生面前可以扮演者教化者的角色。2003年SARS开粤港合作新篇章,钟南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得到肯定,香港医生对大陆医疗水平另眼相看。近年,随着港澳行的不断开放,大量有钱人来到香港购物让香港人认识到一部分大陆人有钱到咋舌的一面。而大学对内地优秀学生的开放、对他们留港的鼓励,让香港人见识到大陆学生学业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他们的见多识广也让人讶异。无论是传统社会中的“效忠”情结还是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都造就香港人待人处事上的谦卑,当两者混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内心难以遮掩的“卑微”感。对中产以上人士,当“专业精神”的基石被动摇,信心还剩多少?无怪乎,对英国的“解殖”很快又转向对大陆“殖民”香港的恐惧,“解殖”的对象还有一方。
        毋论解殖的对象有多少,“解殖”的核心问题是:香港人该站在哪个位置?某种程度上,香港人在经历着自信心危机,而如本不该怀疑一个人的价值,如Joe教Amy那样,这本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香港社会总体上的趋于保守,经济起飞之后这些年香港社会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人们经历的变动少,大部分人都享受到了经济腾飞的好处因而倾向于维持现状享受成果,而对香港社会本身反思不够。再加上如前文所述,习惯上以所处“位置”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狭隘性,还有整体上教育对“个人意见”表达鼓励的不足,“勤力做事就可过上好日子”习惯想法的延续,以及效率至上任务中心的工作模式,消费主义至上思想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香港社会自由思想的茁壮生长和公议的形成,以至于无法形成有“香港人”鲜明标记的讨论空间。空失落。

        似乎话题扯远了,想说的是《妙手仁心》这个港人“专业精神”治港自信之下的产物在现实中逐渐隐退的状况,其中所描绘的社会我不知道是否存在过,于我个人而言是“那个不再的香港”。香港要避免沦为中国的一座普通城市,不是死抱殖民时代遗产,也不是兴奋或失落地空向往,而是不断地沟通、尝试、表达,从中塑造起自身独有的身份,那不是英殖民地的,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是香港自己的。这个失望与希望交织的时代与社会,谁能说清楚将来呢?我的确对香港的未来开始担忧,不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大陆人、越来越多的人民币,而是香港人对自身的迷失对未来的短视。作为一个大陆人,我为七一游行变成文艺游行而遗憾,我为一些人的政治“冷感”而遗憾,隐隐约约我觉得有过的机会错过便不再,可作为一个外人除了遗憾又能怎样。我不可能反对大陆人。本来,大陆人在香港的强势对个人是好事。
    【详细】
    39825071
  • 炳叔
    2022/2/17 9:39:40
    小偷演员:放下面子,都挺好

    “面子”为什么重要?

    最关键的原因是,“面子”问题,即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当“面子”出了问题,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应对当下困难,还要考虑未来的希望。

    《都挺好》第8集,苏明哲的“面子”出了问题。

    “面子”为什么重要?

    最关键的原因是,“面子”问题,即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还是未来的。

    当“面子”出了问题,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应对当下困难,还要考虑未来的希望。

    《都挺好》第8集,苏明哲的“面子”出了问题。

    他即是苏大强的儿子,也是吴非的丈夫,还是小咪的父亲。

    苏大强要他的孝心,吴非要他的责任心,小咪要他的爱心。

    而他,苏明哲,最在乎的是自己的虚荣心,也就是面子,他不肯承认自己“不行”了。

    苏明哲,他,

    既不能给他爹苏大强争面子,

    也不能给他妻子吴非好日子,

    还可能毁了他闺女小咪一辈子。

    如果,他没有一个超级能干的妹妹苏明玉,他能解决这个“面子”问题吗?

    答案显然是:能。

    孝心、责任心、爱心,三选一,就行。

    明哲保身,认清自己的能力,在能力范围内,在过去、现在、未来之中,做出自己愿意的选择。

    14224842
  • 青鱼
    2018/11/6 9:41:51
    至此,终于把美恐看完了。

    第一季的死后鬼魂被困的凶宅。第二季的做着可怕人体实验的精神病院。第三季的帅呆了的女巫团。第四季虽然有着各自残缺却各有惨痛人生的畸形人。第五季的生活在酒店里的吸血鬼和鬼魂。第六季的殖民地亡灵赶走外来屋主真真假假的表演。以及这一季被邪教轻易鼓吹的可怕人心。第八季暂时还没更完的串联和女巫拯救末世。

    第八季暂未更完,最喜欢的是第三季,其次第一季,第五季,第二季,第四季,第七季,第六季。原

    第一季的死后鬼魂被困的凶宅。第二季的做着可怕人体实验的精神病院。第三季的帅呆了的女巫团。第四季虽然有着各自残缺却各有惨痛人生的畸形人。第五季的生活在酒店里的吸血鬼和鬼魂。第六季的殖民地亡灵赶走外来屋主真真假假的表演。以及这一季被邪教轻易鼓吹的可怕人心。第八季暂时还没更完的串联和女巫拯救末世。

    第八季暂未更完,最喜欢的是第三季,其次第一季,第五季,第二季,第四季,第七季,第六季。原本看评价似乎第七季最不堪,结果看完前三集后,发现后面还是挺好的,虽说不上惊喜,也不至于太烂。反而很多人喜欢的第二季,其实我并没那么喜欢,虽然氛围营造和画风等等都比较赞,但是故事主题我不太喜欢。第三季看的真的很爽!女巫团们真的好帅啊!棒棒哒!

    第一季刚开始看或许会有点沉闷,剪辑手法一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但是坚持下去就还好了。

    第八季前面真的很爽,女巫团加男巫团,末世,串联起了第一季第三季第五季,还有第四季?第二季?而且又组成一个独立的故事!第七集第一季主角团集体回归,要哭了好吗。但是第八集……希望不要烂尾。

    第四季是最先看的,看完一年多后,第八季开始播的时候才开始看其它系列。所以差不多已经忘完了,但是只记得,每个畸形人都很可怜,都让人心疼,到最后反而不觉得恐怖,而是觉得很感动。

    第五季概念挺好,鬼魂酒店,可是剧情感觉稀巴烂,基本上沦为gaga的服装秀,而且她并不霸气。但是警官好帅啊!而且恶魔之夜的概念很棒,警官查了半天,结果最后凶手是他自己也很赞。

    第六集的戏中戏加伪记录片边演边采访的形式感觉我不太接受,前面五集都是他们拍的戏,后面五集演后续……戏中戏的分量比现实还重,而且后面……

    相信看完第五季第六季坚持到第七季的伙伴们,看到第七季前三集也会和我一样懵逼,感觉坚持不下去,毕竟我第一次看了2集就放弃了,隔了一个多月才又从头坚持看完了。说实话这三季的确不太好看,但也不至于太垃圾,可以硬着头皮坚持下来,否则说起来怎么也说不上美恐看完了,总会有点遗憾。

    至此美恐系列全部看完,第八季看完最新的更新,第九季还在未来的路上。这么多年始终心心念念着要把美恐系列看完,如今终于完成了这一个目标,解脱了。谢谢美恐陪伴的日子,并不恐怖,并不吓人,却让我看到每一个熟面孔时都觉得很温馨感动。

    【详细】
    9745991
  • 豆瓣SM
    2019/7/15 13:59:55
    网大烂片_北京模特学校

    1.十年前网上说微电影是中国的希望,十年后微电影让我们知道了比烂片更烂的是什么。

    2.女性主角电影,可以看看《霹雳娇娃》等等外国很多,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本片几个网红脸,除了展示一下用烂的女汉子和花痴女外,基本分不出谁是谁,毫无角色特点。这点实在不行,可以学习一下金庸,比如段誉那么多妹妹,大家也能分得清。

    包括人质部分,这一看是北京一个模特学校全部出演了。

    1.十年前网上说微电影是中国的希望,十年后微电影让我们知道了比烂片更烂的是什么。

    2.女性主角电影,可以看看《霹雳娇娃》等等外国很多,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点。而本片几个网红脸,除了展示一下用烂的女汉子和花痴女外,基本分不出谁是谁,毫无角色特点。这点实在不行,可以学习一下金庸,比如段誉那么多妹妹,大家也能分得清。

    包括人质部分,这一看是北京一个模特学校全部出演了。

    3.黑东南亚。东南亚在二战后发展比中国早,曾经外号东亚四小虎。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变慢,由于人口数量千万级,世界排名跟中国差距较大。其实看人均跟中国现在相近。未来中国人均能否继续增长还是未知。

    当然,比如美国电影主角去拉美等地救人,展现优越感。本片也算是学习吧。

    4.以女性为卖点,却完全不露。

    学学美国,动作片基本要给观众1分钟福利。

    【详细】
  • 10310398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