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83405
  • 德州没有巴黎
    2013/4/17 17:54:52
    生存之民工——民工的血泪史
     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少有的好片,这是现实主义伟大的杰作,这是一部关于民工的血泪史。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有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悲悯。剧中任何几集裁剪下来弄成电视电影都能成为堪比《偷自行车的人》这类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的作品。暴力,犯罪,欲望,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影片中都有着深刻诠释。在那些深邃的镜头后面,民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已经是10年前的电
     这是中国电视剧领域中少有的好片,这是现实主义伟大的杰作,这是一部关于民工的血泪史。在我看来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有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深刻,如此的悲悯。剧中任何几集裁剪下来弄成电视电影都能成为堪比《偷自行车的人》这类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的作品。暴力,犯罪,欲望,人性的善与恶在这部影片中都有着深刻诠释。在那些深邃的镜头后面,民工的生存状况让人堪忧,他们的经历更是让人触目惊心。这已经是10年前的电视剧了,而我最近才有幸将它看完。在黑夜中流干了泪水,那一张张呆滞的面孔,那一双双焦灼的眼神,那些失落无助的背影,观看的过程中几度哽咽,不知为他们留过多少眼泪,有时候在梦中见到他们浑身都会战栗不已。这就是你所生活的国家,这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最平常不过的农民工。这就是底层人民最真实,最卑微的生活。他们像狗一样的活着,没有平等,没有尊严,他们做着最重最累的体力活,吃着最差的饭菜,住着最脏最乱的工棚。对于这些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就算这样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却还是被一些黑心的老板拖欠着,要知道这真的是他们用血换来的,这些钱是他们的命,全家人的指望都在这里了,老婆孩子父母。。。。。。
      在这里我向管虎导演以及这部电视剧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他们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处处“莺歌燕舞,国泰民安”,歌颂远远超过批判的时代里敢于着眼于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表明了管虎导演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底层人民最为深切的关怀体现了一个导演的良心。这部戏中未经打磨粗粝的质感,犹如纪录片般的真实感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不单单是视觉上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那些鲜活的人物,谢老大, 老陆,王家才,杨志刚,栓儿,薛五,薛六。。。。。。他们就如同我们身边见到的那些朴实的农民工兄弟一样,带给了我们太多的辛酸和感动。
     这部电视剧展现了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兄弟的挣扎与无奈,他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在社会的最底层苦苦的挣扎,饱经沧桑。人间冷暖,世态炎凉,饥寒交迫,生离死别他们都体验过,人世间的善和恶都在这里了。在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父辈的一些影子,他们吃苦耐劳,忠厚老实,朴实无华,然而他们也因为没有知识文化,封建落后,善良单纯而屡屡被人欺骗利用,每次看到这些心中便会悲愤不已。我有时候在想,倒退50年,工农阶级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引以为豪的阶级,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力军,真正的主人,反而资产阶级在当时被人们所不齿。50年后的今天一个阶级轰然倒塌,同样是占这个国家最多人口的工农阶级,作为这个国家真正生产力的工农阶级待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已然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人,城市人异样鄙视的目光,似乎他们正在被整个社会所不齿。不知这个国家到底是怎么了?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
    我喜欢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我也赞同他的看法,我同样认为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在乡村而不是城市,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扎根于乡村的,乡村才是人类精神真正的归宿。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而城市自私,浮华,虚荣,伪善是人性堕落的表现。
      在这里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的情感,为大家简单的剖析一下剧中的主要角色。
    谢老大:
      谢老大无疑是整部电视剧中最让人揪心的几个角色之一,马少骅的表演非常生活化,完全不露痕迹,几乎和局中人合二为一。我想这样强悍的演技,即使是阿尔帕西诺,丹尼尔戴刘易斯也不过如此了。他在整部戏中的演出可谓是张弛有度,总体上是显得比较内敛的,但是某些时刻也能有着惊人的爆发力和表演张力。最初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谢老大这个角色的,因为我认为这个人比较圆滑,比较事故,还比较小气。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角色的悲恸。在后来我准备把觉得极其震撼的一些情节都剪辑在一起的时候发现绝大部分原来都和谢老大有关。谢老大的儿子狗蛋得了大病,需要透析,需要换肾,他自己省吃省喝,小气抠门甚至是卖血无非是想为自己的儿子多省点钱看病。想到这里他前面所做的一切也就无可厚非,可怜天下父母心。这部戏中谢老大对我的震撼是最大的,他经历的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我现在想起仍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第5集向张彪要工钱,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只希望张彪能够给大家工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有点良心的人怎会不为所动?但张彪却显得极其不耐烦。谢老大无奈的蹲在角落,脸上写满了失落。第14集,儿子病危,再次找到张彪要工钱,他恳求张彪给他工钱,那语气似乎要哭出来了一样。张彪依旧无动于衷,驾车离去,只留谢老大一个卑微单薄的背影不知所措。第15集谢老大在石灰水里泡皮子,当他双腿第一次伸进去的时候,因为灼热的石灰水腐蚀双腿,谢老大痛苦的喊了声“呀,妈呀!”脸上因为疼痛而变得扭曲,但是最后却还是不得不忍受这种剧烈的灼烧将皮子泡完。将双脚泡在石灰水里面是什么滋味我没有尝过,但是我敢肯定那种滋味一定不好受,常人绝对也难以忍受那种灼烧,但是谢老大却只是为了那20元,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儿子,甘于忍受这样的疼痛,叫人无比辛酸。谢老大在影片中最打动人心的片段还是喝完酒后的那段内心独白,我相信看过这个片段的人无不为之触动。俗话说,酒后吐真言,此话不假。谢老大平时是个挺内敛的人,儿子的病他并没有跟常人提起过,只是在他一次次讨工钱都失败之后,他真的绝望了,他想逃避,他像大多数人那样借酒浇愁,那些平时没有说出口的苦闷,那些苦衷,那些不满都在酒后一一道出。他发泄着心中的愤懑,他诉说着儿子的病情,工钱的难求,生活的艰辛,大家在他歇斯底的诉说和呐喊声中早已泪眼模糊。关于谢老大的情节还有很多,因为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老陆:
       老陆同样是这部戏中导演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陶泽如的表演同马少骅一样出色。因为管虎最后向审查部门的低头,所以结局终究不能够那么惨烈。但是在大家似乎都越来越好的时候,只有老陆一人成了流浪汉,他的结局应该是最为惨烈的。初次见到老陆这个人的印象就像杨志刚说的那样:典型的南方人,花花肠子比较多,同样世故圆滑。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丈夫他是称职的。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老陆却成为了全剧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人。他多次无故被保安人员殴打,给人干活却没有给足工钱,最让他绝望的是自己的妻子也成为了城里人的二奶,犹记得在老杜家那一幕,发现自己的妻子成为了别人的二奶,他的愤怒,无奈和绝望。可惜他那不争气的儿子,不仅不明白自己的艰辛,反而变本加厉的问自己要钱。这种情形在大学并不少见,特别是那些来到大城市上学的学生,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身上原有的淳朴,单纯,变得贪慕虚荣,拼命榨取父母身上的血汗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了解自己父母赚钱的艰辛,不知道他们在大手大脚的花费着自己父母血汗钱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丝愧疚。有个镜头我记的特别深:老陆独自一人坐在花台下,一个大的仰拍景深镜头将他失落的情绪和一幢矗立的大厦放在一起极富象征意义:城市的繁华喧嚣,灯火通明,路上的华灯初上却没有一盏是为他而亮。全剧的最后已然变成流浪汉的老陆站在铁轨上,望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怒吼着带我回家!家?他哪里还有家!
    王家才:
      王家才是典型的老实人,忠厚本分,胆小怕事,非常重感情,特别是对自己的亲人关怀备至。剧中他的遭遇也颇为悲惨,他有个不争气的妹妹,他家中还有个瞎眼的老母亲。可以说他的境况不比谢老大好多少,他对于自己妹妹的关爱让人感动。他也因为老实胆小被人陷害入狱,被黑煤窑老板殴打。最后被逼上梁山,在沉默中爆发,造成了全剧中最为惨烈的一幕:用刀捅伤陈佑良而入狱。
    杨志刚:
      讲义气,重情义,不过年轻气盛,做事情也颇为冲动,在剧中他和栓子应该属于新型民工的代表,对于他,遭遇显然没有前几位那么悲惨。他孑然一身,一直在找寻着自己的母亲,他在剧中多半时刻是处在董飞和宋娟娟的纠葛当中,他有属于他自己的一段甜蜜的爱情,不过他却无力掌控这来之不易的爱情,因为他卑微的身份,他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了,何谈爱情,爱情对于他这种人来说似乎就是一种奢侈品。
    栓儿:
      剧中他是一个流浪儿,被谢老大收养,作为一个男孩,他是单纯,朴实却又无奈的,对于生活他更加无力掌控。作为新型民工的代表,他和杨志刚一样被导演管虎给予希望:希望他们能够多学本领,多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不被人所瞧不起,同样,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坚强的去面对,活着就有希望,再大的困难总能扛过去,生活也总会好起来。
    王家慧:
      导演对于这个角色的设定我想应该是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类人:她们生长在农村,在忍受了那里的贫穷落后之后艳羡着城市的繁华,没有一技之长的她们为了成为一个城里人,什么样的代价似乎都愿意付出。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愿意做那些又苦又累的体力活,所以她们没有生活来源,只得寄希望于身边的男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都付给了那个男人,天真的认为那个男人会娶她,那个男人真的会娶她么?显然不会,他在占有了她的身体之后便会将她扫地出门。失去生活来源的她们对这个城市还抱有一丝幻想,靠着做皮肉生意赖以存活。对于自己生活的无力,麻木,对于自己灵魂的堕落,她们在这个城市越陷越深,最终迷失了自我。导演通过这个角色告诫我们那些对于城市有着美好向往的女性,这里的生存是残酷的,如果你们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只是想要依附他人在这里生存下来是不切实际的,下场会是惨痛的。你们同样应该学会自强自立。
    薛五:
      典型的北方大汉,憨厚耿直,顶天立地。对于自己的家庭有着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备至,一些细节之处对于薛六的关爱令人感动。
    薛六:
      那时候的黄渤还没有火,那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北漂的小歌手。管虎对他有知遇之恩,而后更是一步步将他捧上影帝的宝座。黄渤长着一张谐星的脸,也是一张极其大众化的脸,把他放到民工中去活脱脱的一个民工形象。他饰演的薛六这个角色非常传神,本身又比较喜感,他的每次出场多多少少能缓解剧中压抑深沉的气氛。薛六这个人真诚,有同情心,乐观豁达,由于年轻气盛有时候又显得特别强势,富有攻击性。他对于王家慧的爱让人动容,默默的为她付出自己的一切,他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真心可昭日月。我想王家慧在心底是喜欢薛六的,但是她又不能够去喜欢他,因为她想要的他给予不了她。
    李海平:
      对于民工这类弱势群体有着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并为之付出了许多努力,对他们是又爱又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说这个角色有着管虎导演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里面。
    吴英:
      这个角色是个很典型的东北妇女形象,对自己的丈夫泼辣,强势,做事干练,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无可挑剔。而且她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女性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她是芸芸众生中善良的普通百姓的代表。
    老周:
      作为工棚的厨师,他亲眼目睹了这群民工生活的悲惨,他也尽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他把栓儿和志刚当做自己的儿子对待,将老陆,谢老大,家才当做自己的兄弟对待,即使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作为一个卑微的厨师,他又能改变什么呢?他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他有一颗菩萨般的善心,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每天虔诚的拜佛,希望能够洗脱身上的罪孽。同时希望能够保佑这些悲惨的人们能够活得好些。观音菩萨,如果你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保佑那些受苦受难善良的人们吧!保佑他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
    艳红:
      这个角色与王家慧形成鲜明的对比,她虽然在风尘场所工作,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和道德底线,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却从未向他人吐露过:自己的父亲早亡,母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即使这样,她也从未放弃生活的希望。我很喜欢她说过的那句话:“什么农村城市的,谁想吃苦啊?生活不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谛。对于她,我从心底表示由衷的敬佩。
    董飞:
      对于这个角色我想多说一点。我觉得这个角色是整部戏中最丰满,最有血有肉的形象。应该说他本性并不坏。他从小出身于农村,可能在暴力和贫穷的夹缝中生存滋生了他日后对于自己出生的极端仇视。他渴望财富摆脱自己窘迫的出生,他仇视那些民工就如同仇视自己的出生一般。剧中他是张彪手下的一个打手,一个无赖。但是在受到爱情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发生了蜕变,他人性善的一面开始闪光,他不仅和杨志刚成了好朋友,还帮助志刚救出了谢老大,也算一个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了。
    杜建中:
      对于这个角色,平心而论,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从某些方面来看,他还是一个不错的人。他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并不骄奢淫逸。他白手起家,所以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从未将自己看的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孝顺。在男女感情方面也绝对专一,对于秋月的爱也是真心实意的。对于自己的弟弟更是关怀倍加,危急关头,宁愿自己扛下责任也不愿连累自己的兄弟,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男人。对于拖欠民工的工资他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他也的的确确有着自己的苦衷,公司的资金周转确实是遇到了一点困难,他并不是打算不给民工工资,他并不像张彪那样冷血无情。对于老陆他是有所愧疚的。老陆落到那副田地确实也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秋月:
      其实我十分理解她做出这样选择的不易,她也有自己的苦衷。光凭老陆那点工资根本无法养活一家人,她这样做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为了生活,无可厚非。不过她对于老陆,对于孩子,对于这个家始终是有所愧疚的,在她心中,中国传统妇女的伦理观念还尚存,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了默默离开,没有和杜建中在一起。
      管虎的这部戏,从人物上来说都非常丰满,立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也都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人性就是善与恶的综合体。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每个人都是在这种善与恶的不断冲突中生存着的。即使恶如张彪般冷血无情的人对于自己的女儿也关怀备至,疼爱有加。即使善如家才这样的老实厚道人,在自己的生存经受了巨大威胁时,面对不属于自己的皮包,他也不得不选择接受。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抉择,这既是生活的无奈,也是做人的无奈。复杂的人性在这部戏中有着极其深刻的展示。
      剧中的结尾是民工们都拿到了工钱,而且生活也越来越好。我想说的是,真实的情形真的是这样吗?但愿如此吧!10年过去了,不知道现在的农民工兄弟你们过得还好吗?
    【详细】
    58756174
  • 蕾蕾
    2008/10/8 20:31:30
    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
    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

    片头:
    曹保平起先是个编剧,后来是了导演,此外,他还一直都是个教编剧的老师,是我大学的带班老师。他是个山西人,在云南拍了《光荣的愤怒》。
    《光荣的愤怒》说的是邪不压正,好人与坏人斗,最后好人胜利,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说,似乎没有错,但是要让曹老师听见,他肯定不干的。剧情一条道走到底,快到头的时候碰到点困难,是硬挺过去的,没有选择迂回战术。中间
    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

    片头:
    曹保平起先是个编剧,后来是了导演,此外,他还一直都是个教编剧的老师,是我大学的带班老师。他是个山西人,在云南拍了《光荣的愤怒》。
    《光荣的愤怒》说的是邪不压正,好人与坏人斗,最后好人胜利,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说,似乎没有错,但是要让曹老师听见,他肯定不干的。剧情一条道走到底,快到头的时候碰到点困难,是硬挺过去的,没有选择迂回战术。中间没有拐弯,更没有走错路的情况,不带犹豫的,万一要是碰见坎儿,就多使点儿劲儿,咬牙冲过去。
    按照片尾字幕中的讯息和影片内容中非常有限的提示,《光荣的愤怒》应该是在楚雄禄丰县的黑井镇拍的。楚雄是彝族自治州,禄丰是出恐龙化石的地方,还出醋。我去禄丰看恐龙的时候,县城里转了两圈,实在没什么可买的,只能拎上两瓶醋回去。
    《光荣的愤怒》是个不太中国电影的东西,不太乡村,更不城市,也很不云南。除了电影里的人都讲云南方言之外,我没看出来这是一部在云南拍的电影。

    正文:
    黑井是哪里?
    很多电影都不必非在云南拍,但结果是,很多电影都在云南拍了。跑云南去拍电影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云南这个地方,是个挺概念化的地域,云南就是云南,有些电影在云南拍,无所谓云南的哪里,只要是云南就行了。
    一些作品中的地名是虚构的,只说是云南的某个地方,比如《玉观音》,里面还过泼水节,能看出是傣族地方,但不是版纳、也不是德宏、瑞丽或思茅,应该就是在这类地方拍的。而大多数有关云南的电影作品地点非常具体,就近几年的状况看,红河有《花腰新娘》,大理有《志愿者》,丽江的《千里走单骑》、《箱子》,昆明的《公园》,泸沽湖的《马背上的法庭》,边走边拍的《落叶归根》,纪录片中地域的分量更加突出和浓郁,田壮壮在怒江拍了《德拉姆》、孙悦凌在迪庆拍过《风经》,这些全部都不是云南本土的作者的作品。
    曹保平是个山西人,在楚雄拍了《光荣的愤怒》。全部对白都是云南方言。偶尔出现一个外地人,讲了两句河南话。
    但与上面提到过的那些作品不一样,《光荣的愤怒》跟楚雄的关系不大,或者压根就没有关系。除了电影里的人都讲云南方言之外,我没看出来这是一部在云南拍的电影。村长找支书喝酒,手里拎着的是两只野兔——但这是典型的外地人眼中的云南。就是说,把这部电影放到除了黑井之外的云南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成立,而如果不讲云南方言的话,把它放到云南之外的任何一个中国的地方,现有的剧情也全部都成立。
    黑井是个小地方,是禄丰县的一个镇,在影片当中被降了一级行政单位,变成黑井村。很少有人会知道黑井这个地方,我是因为看曹老师的作品所以看得比较仔细,看见了片中一辆经过的黑井至楚雄的长途班车。除此而外,全片没有提到过这个黑井村所辖属的的县以及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禄丰、楚雄之类的地点。所以,所谓的“黑井村”在很大程度上也只相当于一个虚构的地名,没有具体的意义。
    而且,片中的方言混杂而多样,所有语言当中,一半以上是昆明方言,而不是禄丰及楚雄话。主角叶光荣讲的话接近四川话,也就是云南北部的昭通方言,只有他的口头禅“是是是”有一点点楚雄的味道,熊老三、狗卵、大旺、光彩说的都是非常标准的昆明话,那个像《子夜》里的吴荪浦的吴镇长讲的是大理话,而雄老大、熊老二、土瓜、水根说的话也各不相同,但大体都是云南省内其他地方的方言。这当然也很容易理解,演员自身的状况以及同期录音的情况都在要求必须得这样做嘛。所以语言的混乱,也很难界定这个黑井到底是哪里。还有就是他的剧情不要求指明地点的具体。
    《光荣的愤怒》肯定不是在云南拍的电影里面最好的,但《落叶归根》肯定是有史以来所有在云南拍过的电影里面最差的。

    无政府
    昆明人是这样说话的:称赞叫板扎,惊叹叫埋埋散,是不是叫咯是,有趣叫太仙啦,滑稽叫太雀啦,不服气叫枪的起,糊涂叫颠东,教训叫理麻,寒酸叫偻馊,窝囊叫日脓,多嘴叫岔巴,自作多情叫孔雀,过分地自作多情叫火鸡或者老火鸡……
    《光荣的愤怒》中的对白把云南方言中的谐趣戏谑的特点挖掘得很是彻底。比如那些日常挂在嘴边的说头,憨迷日眼呢,根楞半倒呢,乱五乱六呢,雀神怪鸟呢……这些词汇时不时地就从某个人物的嘴里蹦出来了,还有支书老婆说的那一句“惊头鹿耳呢”, 这个词连我都没有听说过。
    昆明电视台有个招牌的搞怪栏目叫《开心蒙太奇》,就是截取别人的电影片段,用云南方言重新配音,从卓别林到《魂断蓝桥》,《铁道游击队》到《甲方乙方》全部被做过,大人小孩都爱看,并且都还能背诵和表演其中的片断。从《开心蒙太奇》开播起,十几年来,卓别林在里面始终说的是保山话。《开心蒙太奇》后来改名《新新蒙太奇》,它的片头的广告语是米高梅公司的那个狮子扯着嗓门用曲靖的陆良话在喊“新新蒙太奇,肯定笑死你”。看曹老师的这个《光荣的愤怒》,让我很有一些看《开心蒙太奇》的味道,真的。
    曹保平这个山西人,他常住在北京,就算他跟云南的关系很密切,就算他确实经常去云南,他也不可能对昆明的方言熟知到这种程度。
    所以一定是有一个高级翻译,把那些对白统统地校正过,之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的。这个工作一定有趣得很,可惜没得着让我试试。当然其中有的成分,也可能会是演员即兴发挥,
    在一个地点虚化的前提下,还固执地坚持如此彻底地使用方言,它所呼应的是影片中的无政府状态,且至少为其无政府状态所必须要求的吧。
    影片自小说改编而来,原来的小说叫《乡村行动》,我没有读过也没有见过,看过电影之后感觉那个小说通篇无政府的气氛应该满强烈的,电影似乎也是在保留这个东西。
    无政府,在这里是政府的无政府,而不是非政府的无政府。事情或者说斗争,是在一个乡村的内部。一个自然村,是我们的行政机构中最小的单位,一个村庄的政府(行政状况)可能极其零散,自由化程度不可估量。无政府的状况非常普遍,并且形态千奇百怪。比村更大的是镇(乡),吴镇长,张书记。比镇更大的是县,镇长还要去县里开会。
    幻化为电影中无政府的氛围就是拥挤、狭小、混乱的空间,门洞里看人、门缝里探脑袋的气场。人多地方小,一直在打群架,既然是打群架,就得有群众演员,实压压的一大片,用拳头打,用棍子打,农民起义的技术含量肯定非常有限,就是用最笨的办法打架,打是赤手空拳地打,肉搏,打得肯定不漂亮,后面是打斗的场面中加入了水池等元素。打斗到最后的混乱状态。所以,即使通片都在打架,但这仍然不是武打片,武打片就是要打得漂亮,把打架舞蹈化,跳起来要能翻三个跟头,这儿没有,这儿就是在运动。
    无政府还在于,除了结尾之外,整个儿是没有法律的位置的,有点儿接近盗亦有道的黑帮片,中国电影里面这样的东西罕见。《可可西里》里面把法律放在了这样的一个位置。电影里面还有成龙始终是这个样子的,所有成龙电影都只相信拳头,因为他认为法律是扯淡,拳头才更能解决问题。但《光荣的愤怒》在结尾时又给找回去了,回归秩序和法律是结尾的封闭状态,村官的秉公执法,吃饭AA制,不赊账啊。一个光明的结局,问题解决了,一切向好了。
    意识形态的无政府是农民起义、武装斗争。在电影中被演绎成一次行动,缩小了一号,整个是一个过家家版本的武装斗争。这次“乡村行动”,从他的口号“打倒四人帮,黑井村有希望”来看,是文艺作品(小说)对政治的戏说,现实中,给某四人团伙安一个“四人帮”的名字的戏说随处可见,四人帮的种类五花八门,不带褒贬的。《光荣的愤怒》中对“武装斗争”的模拟是一个具规模的完整的体系,里面有明确的指涉,四人帮啊,林彪啊,总指挥,二路总指挥,以及三路四路,是有组织的抗争,当然也有政治风险,但这个风险也许不被当事人所知,“行动”与武装斗争的联动关系肯定是原来小说里边的。
    与武装斗争的小了一号相平衡的是在戏上使的劲非常大,整个表演都是大了一号的,除了那个最大的反派之外,没有一个人是按正常语速和语气说话的,所有人都是只要一张嘴就喘着粗气。包括,村民向支书汇报敌情的地点,为什么一定得在包谷地里?为最后一次大行动所做的所有的铺垫,为什么要爬墙啊?墙与墙之间很窄的巷道……表演的夸张和使劲让那一整套东西都变成了在一个假定性之下的,整个这些现实性都非常弱。
    我看这个劲儿不一定使对了地方,但是就这个剧情来讲,我也没有想出有什么别的更好的招儿。

    好人与坏人
    影片说的是“抗争”,好人与坏人斗,好人特别主动,要掀翻那个恶势力。前史全部模糊,前半部分还分不太清好人坏人呢,因为坏人始终镇定自若,好人咋咋呼呼像热锅上的蚂蚁,沉不住气,一心只就要往战场上扑,不讲究个战略,很欠考虑。所以坏人也不像坏人,好人实在不像好人。坏人心理素质及其了得,接近尾声的搜房间段落的心理战,让人实在是要怀疑谁是好人。
    剧情中人物众多,而且还都是些有名有姓的人,这个可能来自于小说的基础。关系很复杂的,关系万千重,所以看《光荣的愤怒》前面很大一段的时候,可能都会挺蒙的,总是会突然出现个人,直到这个人出现第二次第三次都很有可能还弄不明白这人是谁。所以,《光荣的愤怒》是一部需要聚精会神的看的电影,稍一走神儿就会乱不清楚掉。
    斗争的双方,一个是支书(党),一个是村长(政府)。抗争的对象当然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后盾,是一个盐厂,而盐这个话题肯定非常敏感,在中国是不允许私人制盐和贩盐的,更何况是劣质盐。所以这个抗争的对象有着双重身份,他是一股恶势力——“四人帮”,但同时又是村长,官与商的双重实体。
    而另一方——抗争的主体,支书带领的村民,是官与民的双重实体。他们的部队作为缩小了一号的国家机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并布置任务的,影片就是讲的这个过程,全部都交待了,都是看见了的。但那个村长的所有的动作都是在暗处的,怎么“四人帮”身后还有一个武装部队拿着棍子在伺机出动?何时有的?何时召集布置任务的?包括盐厂是怎么回事,那两个女人是从哪里来的。竟然就非常草率地用新闻报道作一个了结的交代。

    捉奸
    《光荣的愤怒》说的是邪不压正,好人与坏人斗,最后好人胜利,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样说,似乎没有错,但是要让曹老师听见,他肯定不干的。可我要是说《光荣的愤怒》讲的是个捉奸的故事,那他不干也得干。
    支书要掀翻那个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的熊家四兄弟,要实施的行动当中最主要的一块内容是捉奸。
    天哪,竟然是捉奸!
    关于这个捉奸,实在是要让我想起很多往事。
    曹老师教我们写剧本,刚进大学,第一个学期第一个作业,就让我们写《捉奸》。等到快到交作业的时候,大家一见面都互相打问,哎,你捉得咋样了?捉着了吗?回答是,没呢!捉不着啊!就连别的系的同学也都议论,文学系那帮人最近都在忙捉奸啊,有的已经走火入魔夜里两三点了还在捉呢。
    后来是,大家全部都按时交了剧本。对于剧本的点评和讨论也及时地完成并很快进入了下一个剧本的创作。可能 是因为这是大学期间的第一个剧作练习,大家对《捉奸》以及《捉奸》创作前后的那段日子都一直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烙印之深刻,是后来的很多别的事件都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后来我听说,因为这件事情,曹老师被系里领导批评了。说,这帮人,刚刚高中毕业,进了大学,有的甚至还单纯得连奸是什么可能还都不知道,你让这帮人写的什么捉奸啊?你啥意思嘛?
    事隔这么多年,当我看到曹老师的个人作品《光荣的愤怒》是一个有关于捉奸的故事的时候,实在让我惊讶不已感慨万千,许多往昔峥嵘岁月顿时涌上心头,岁月沧桑,眼角湿润。

    Wuleilei
    Oct. 31st 2007 晴朗的上午
    於 定慧东里
    【详细】
    15184795
  • 我叫德善呀
    2020/9/28 16:40:11
    从有趣来说,这对父母合格;从责任来说,这对父母不行。

    在孩子小时,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生活会打动他们。等到渐渐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正常、普通的生活是大部分人的需要,离经叛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亲的早逝就是例子。常存责任心,与孩子做朋友,两者结合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很多人质疑结尾的原谅,我觉得可以理解,血缘关系会让你原谅一个总是伤害你的人,总念着他好的一面。

    在孩子小时,天马行空、不受约束的生活会打动他们。等到渐渐成长,他们开始意识到正常、普通的生活是大部分人的需要,离经叛道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父亲的早逝就是例子。常存责任心,与孩子做朋友,两者结合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很多人质疑结尾的原谅,我觉得可以理解,血缘关系会让你原谅一个总是伤害你的人,总念着他好的一面。

    【详细】
    12882177
  • 2019/4/20 22:59:14
    Pitchfork 乐评中文翻译

    10125175
  • 浪浪军团总指挥
    2018/11/28 19:35:45
    常驻角色综合实力排行

    (以下对常驻角色讨论客观且无视主角光环)

    第一荣归片桐智司啦!开久组的老大,武力值简直逆天,满血状态几招KO掉残血伊藤,与混混老师几乎五五开,防御力超强,接了三桥实打实的一拳而无动于衷(虽然有后劲??),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而且讲义气!把三桥和伊藤看成值得尊重的对手。

    (以下对常驻角色讨论客观且无视主角光环)

    第一荣归片桐智司啦!开久组的老大,武力值简直逆天,满血状态几招KO掉残血伊藤,与混混老师几乎五五开,防御力超强,接了三桥实打实的一拳而无动于衷(虽然有后劲??),有很好的领导能力,而且讲义气!把三桥和伊藤看成值得尊重的对手。

    978931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