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游戏影评

122352897
  • Alysia
    2021/4/13 1:22:23
    女土匪和将军府少爷的小甜剧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大芒短剧超级可!????下饭小甜剧!拒绝半夜看,我好饿!!!女土匪竟是一绝世大厨???爱了爱了。第一集看的时候我就发现婉儿的一句“夭寿啦”贼搞笑:-D,截了一下图发现后面出现的频率贼高hhh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是老剧情了!一个新娘在轿子里啃苹果,然后还碎碎念,反差会觉得..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大芒短剧超级可!????下饭小甜剧!拒绝半夜看,我好饿!!!女土匪竟是一绝世大厨???爱了爱了。第一集看的时候我就发现婉儿的一句“夭寿啦”贼搞笑:-D,截了一下图发现后面出现的频率贼高hhh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是老剧情了!一个新娘在轿子里啃苹果,然后还碎碎念,反差会觉得...  (展开)
    【详细】
    13429258
  • 无尤、
    2017/11/21 21:44:45
    《大英雄》:一部反传统的英雄喜剧
    近几年网大市场的繁荣催生了很多古装题材的影片在网络上线,比起院线上的《绣春刀》等影片,这些影片的制作虽然体量小了很多,但还是能看到片方制作满满的诚意,以题材和内容的创新丰富着电影市场,《大英雄》无疑是这样的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以皇宫内政变开篇,深宫的斗争,宦...  (展开)
    近几年网大市场的繁荣催生了很多古装题材的影片在网络上线,比起院线上的《绣春刀》等影片,这些影片的制作虽然体量小了很多,但还是能看到片方制作满满的诚意,以题材和内容的创新丰富着电影市场,《大英雄》无疑是这样的一部诚意之作。 影片以皇宫内政变开篇,深宫的斗争,宦...  (展开)
    【详细】
    8938215
  • 画画的Merland
    2020/2/18 0:37:29
    滚你的形式主义

    这几天我尽量让自己少看一下新闻,多发现一下身边的美好,否则我感觉这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今晚打电话给朋友的时候,她跟我说刚看了护士剃头的一个视频,只看了几秒就整个人情绪崩溃,我当时还没看这个视频便安慰她不要去想这些事情,她已经在家里自我隔离了二十多天了再去看这些新闻只会让自己情绪更加不稳定。

    结果我刚刚还是点开了这个视频,我没有看完,因为我完全无法做到看完这个视频,

    这几天我尽量让自己少看一下新闻,多发现一下身边的美好,否则我感觉这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今晚打电话给朋友的时候,她跟我说刚看了护士剃头的一个视频,只看了几秒就整个人情绪崩溃,我当时还没看这个视频便安慰她不要去想这些事情,她已经在家里自我隔离了二十多天了再去看这些新闻只会让自己情绪更加不稳定。

    结果我刚刚还是点开了这个视频,我没有看完,因为我完全无法做到看完这个视频,仅仅几秒钟不到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

    如果剃头真的只是为了工作需要,那么就默默的剃掉吧!大家都说男女平权,男的可以剃女的也可以剃!我就不说什么女性剃头牺牲的更了了!。但是你们却要把这样的场面用镜头拍下来,你们把镜头拉近让我们看清她们皱着的眉,让我们看清她们的眼泪,让我们看清她们的不甘愿,只是为了你们狗屁的形式主义。

    你们以为把她们的剃头壮举暴露在闪光灯之下就可以获得一片赞美:“看啊,这是最美的战士!”“别哭,我们等你回来!”

    你们错了!如果你真的爱这些战士,就不会让她们一排一排的坐在那里,让男性挥着剃刀剪掉她们的秀发!

    如果你们真的对这些工作者充满敬意,你们会在她们剃完头后,默默的给她们一个拥抱,告诉她们:“好样的,我们等你回家!”

    但是你们却安排好了剃刀、安排好了镜头,安排好了记者,让这些奔赴战场的人成为你们的演员,给我们这些无能为力的人演上一场戏。

    她们真的需要网友们给她们安上一个英雄的称号吗?

    她们真的需要网友们给她们一句虚无缥缈的“最美女战士”的称赞吗?

    她们需要的是与天下众多医护人员一样,救死扶伤后,能够平安回家。

    【详细】
    12268720
  • 人间有味是清欢
    2009/9/6 22:47:13
    伊人何处?总在寒冷清秋。
    此处所有评论,仅仅针对电视剧而言。与原著无关。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那么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相遇,究竟是哪一种?

    难道不是对的人吗?可除了他们,谁又能爱的那么绚烂,那么明媚?

    难道不是对的时间
    此处所有评论,仅仅针对电视剧而言。与原著无关。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那么金燕西与冷清秋的相遇,究竟是哪一种?

    难道不是对的人吗?可除了他们,谁又能爱的那么绚烂,那么明媚?

    难道不是对的时间吗?可他们毕竟在一生中甚至无尽轮回中最好的年华相遇了。

    他,还是总理府的七少爷,未经世事,纨绔子弟,心高气傲,一句“我说过的话,什么时候变过”,道尽了毫无疑问的自信与傲气。正是因为这傲气,才会满足的用善意对待这世界,会谦恭的对待长辈,潇洒的面对同辈中的朋友和女人,会平和友善的对待下人。他不在乎阶级,其实正是因为他站在阶级的顶端。他生长的环境为他打造了一个天堂,让他的灵魂长成了一个白雪雪的任性的天使,他那亮晶晶的眼睛中,没有一丝怀疑。

    她,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学生,才华横溢,十几岁的年纪,初露峥嵘的新式思想,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还有不可或缺的一点,就是她的美,曾借燕西朋友之口来描述,“雪白的皮肤,俏丽的鼻子”,沉静从容的态度,甜美可人的笑容。当她面对自己时(看花时),娇憨浅笑,温柔无限;当她面对他时,不卑不亢,漠然冷静。

    这样的一个女子,像吹进他浮华堂皇生命里的一丝清风,在头脑来得及思考之前,就不可自控的向之飞奔而去了。

    难道不是美好的爱情么?他为她,找遍了整个北京城,买下她家隔壁的房子,种满她最爱的百合花,到她的学校当老师,亲近她的家人,赶走潜在的情敌,收买她的朋友们。在这追赶的过程中,他也成长了。从随心所欲送人一堆上好布料,到百般谋划只为送她一双好鞋。他的眼睛始终炽热的注视着她的一切,她的样子,她的背影,她窗口的灯光。

    她不能体会他曾经经历过的感受,虽然她永远也不会忘记月亮门下,望向她窗口的热烈的目光。但当她终于在某个夜晚叫住了正要离去的他,说,“送我回家吧”,那一刻,我听到冰晶粉碎,融化成一股暖流,扑面而来。那之后,她为他向寡母撒谎,穿上难得的新衣,花前月下,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假如他们一早就知道这结局,还会不会义无反顾的相信,“只要有爱,不一样的人也可以在一起”?

    可惜,那时他们仍坚信着未来和爱情,于是,经历了层层相看,她终于还是离开了家,嫁入了层层桎梏的豪门,走进了深深深几许的庭院。空谷百合,终于还是与阳光下的向日葵依偎在了一起。婚礼上,我们多想说,“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就像天空中绚烂的彩虹吧,正是因为阳光没有早一秒,也没有晚一秒,照进了空中漂浮着的小水滴。可光线总在改变角度,水珠也总在随风飘动。所以,王子和公主不可能从此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就像彩虹不可能永远挂在天上。

    我们都像八妹一样想问,相爱而结合的两人,为什么这么快就偏离了彼此?可我们又都相信燕西的话:“我从未爱过清秋以外的任何女人,从来没有。”只可惜,葡萄架上的百合花,和失去了阳光的向日葵一样,总是要枯萎的。

    燕西是无奈的,撑起他澄净天空的支柱倒塌了,这世界的迂腐与残酷毫无防备的淹没了他。不再是金府的七少爷,被世事逼着张开眼睛,他终于明白自己是无力的,无力改变别人,无力改变自己,无力改变一切。他并不是一个坚定的人,他要逃走。逃避自己,逃避曾经的自己,更要逃避现在的自己。清秋像一个不得不清醒面对的伤疤,提醒着他自己曾经是多么的无知,而现在又是多么的无力。所以他对白秀珠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在一起比较合适。”

    清秋却是坚强的。她会默默的流泪,也会坚定面对自己的决心。离群索居,安之若素。毫无食欲的清秋,为了金荣和丫鬟的一句“为了孩子,您也得吃点啊”,勉强自己。孩子安然沉睡,清秋一身素色旗袍,静静地吞咽白瓷勺中粒粒米饭。无由来的微风吹动她的头发,秋水般的眼睛中,泪水无声的落下来,诉说无尽的悲哀。可是在在转头看向孩子时,依然会露出无限宽容的笑容来。

    如果他有勇气面对自己,如果他有勇气走进小楼面对她,如果她能够看到他不顾一切的冲进火场来救自己,如果她能够听到他的呼喊,如果,如同他的幻想般,他们能够在车站相遇。

    可惜,没有如果。

    他走过落花胡同的房子,走过那小巷,那街灯,走过曾经的花店,走过曾经的向日葵田。夕阳晚照,燕过无痕。

    南来北往的列车带走了擦肩而过的彼此。他带着她的照片,她带着他的孩子。他们曾经带给彼此最甜美的幸福和最破碎的悲伤,最后只留下看客们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去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屋檐下,
    秋叶已凋零。
    悲欢离合总多情,
    伊人何处?
    总在寒冷清秋。
    【详细】
    23052067
  • 3669036
    2022/7/6 18:47:37
    生? 还是 死? 这次的迷题板是人的意识是一种怎么存在的?

    死亡的推定究竟到底是脑死亡还是心脏死亡?这剧对于死亡的界定的不同真真切切的理由是各人心中对于逝者最强烈的感情寄托的不同。小女主六岁因为溺水导致脑死亡,但是心脏却还没死。日本法律推定脑死就是死亡,当小女主送到医护室的时间在法律和科学上已经去世了,但小女主的妈妈对于小女主的死亡时间的界定是三年后睡梦里小女主的托梦告别(谢谢妈妈为了维持她的身体做出的努力,她也表达自己的

    死亡的推定究竟到底是脑死亡还是心脏死亡?这剧对于死亡的界定的不同真真切切的理由是各人心中对于逝者最强烈的感情寄托的不同。小女主六岁因为溺水导致脑死亡,但是心脏却还没死。日本法律推定脑死就是死亡,当小女主送到医护室的时间在法律和科学上已经去世了,但小女主的妈妈对于小女主的死亡时间的界定是三年后睡梦里小女主的托梦告别(谢谢妈妈为了维持她的身体做出的努力,她也表达自己的身体也为自己的生命力也努力了三年,但是脑死没办法弥补,就只能和妈妈说再见告别),而小女主的爸爸认为小女主的死亡是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那么小女主自己在心脏捐献的那一日才真正死亡,但是心脏为另一个小男孩重新创造了生命,也由另一个小男孩重新带来了心脏的跳动,那么小女主的推定死亡时间就会无限延长。科学和法律对于死亡的界定,出于对人类自身的共情,当我们失去意识,没办法思考、社交,没办法去和其他人类产生牵绊之时,我们就已经死亡。小女主妈妈对于死亡的界定更多的像是玄学,失去心灵感应和牵绊的那一刻才算是死亡,所以小女主在妈妈的眼中又活了三年多。我想东野想要表达的是对于死亡的界定,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必统合,互相尊重就好。小女主的妈妈坚定的认为,人不仅大脑有意识,心脏有记忆,身体会说话。而大脑更像是高级生物的标准,而不是出乎直觉的牵绊,当我们和挚爱的人失去心灵感应的那一刻,才能算是真正的告别。不管失去心灵感应之前,我们和他们是在用大脑沟通,还是用心脏沟通,还是用四肢沟通,我们都在相互传递着生命力和爱意。我想活下去,我想让你活下去,这个时刻的界定交给法律或许太不近人情,最有权利说话的还是真正在意逝者的人,连霍金都解释不了“爱”这个词在宇宙中存在的原理,法律和科学所界定的逝者只是形式上的逝去,但实质上的判定,不如交给那些玄学。

    【详细】
    14498767
  • 花翁i
    2019/7/8 10:09:06
    致敬我们的英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5月份上映的电影,要是没有小伙伴的建议,可能就错过了,那真的好可惜噢! 整部电影以一个新颖的叙述角度,以冼星海女儿的口吻来讲述那个年代,音乐家们的故事。它没有用以往叙事片那种主人公视角来描述,也没有纪录片那样第三方口吻般生硬。而是将两者结合了起来,女儿的角度...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5月份上映的电影,要是没有小伙伴的建议,可能就错过了,那真的好可惜噢! 整部电影以一个新颖的叙述角度,以冼星海女儿的口吻来讲述那个年代,音乐家们的故事。它没有用以往叙事片那种主人公视角来描述,也没有纪录片那样第三方口吻般生硬。而是将两者结合了起来,女儿的角度...  (展开)
    【详细】
    10294253
  • 微風
    2016/1/5 22:20:45
    诗人说: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17岁》--《5月一号》是金曲奖最佳MV导演周格泰首部剧情长片,名作家袁琼琼操刀剧本,任贤齐和贾静雯担纲主演。是一部描绘80年代17岁、与现代17岁的电影,片名《5月一号》来自1首比吉斯乐团的经典名曲「First of May」,这音乐巧妙地穿针引线贯穿全片,周格泰为了完成这部... &n
    《17岁》--《5月一号》是金曲奖最佳MV导演周格泰首部剧情长片,名作家袁琼琼操刀剧本,任贤齐和贾静雯担纲主演。是一部描绘80年代17岁、与现代17岁的电影,片名《5月一号》来自1首比吉斯乐团的经典名曲「First of May」,这音乐巧妙地穿针引线贯穿全片,周格泰为了完成这部...  (展开)
    【详细】
    7722229
  • 今何在
    2009/5/2 0:20:06
    被删改的拉贝日记。
    被删改的拉贝日记。


    同一时间两部南京题材大碰撞,不论票房胜负,倒是造就了南京题材的讨论热,这是好事。相信这两部片子也都会因为这种热议而受益,取得票房成功而双赢,没必要你死我活的。不过看掐架还是很意思的,所以我也不想劝架。

    《拉贝日记》中拉贝身为纳粹党员,和同盟国人一起聊天喝茶,任由中国人把纳粹旗在脚下乱踩,喝醉了和英国人一起唱:“希特勒是个胆小鬼……”这些也许不
    被删改的拉贝日记。


    同一时间两部南京题材大碰撞,不论票房胜负,倒是造就了南京题材的讨论热,这是好事。相信这两部片子也都会因为这种热议而受益,取得票房成功而双赢,没必要你死我活的。不过看掐架还是很意思的,所以我也不想劝架。

    《拉贝日记》中拉贝身为纳粹党员,和同盟国人一起聊天喝茶,任由中国人把纳粹旗在脚下乱踩,喝醉了和英国人一起唱:“希特勒是个胆小鬼……”这些也许不是史实,也许只是编剧的加工,但这给血腥的南京冬天蒙上了一层童话色彩,也使人更痛恨打破童话的人。

    但正如南京南京中拉贝的下跪和角川自杀等虚构情节让人不满一样,拉贝日记的一些明显缺陷使一个本来很好的题材与角度变得失色了。

    一、场景表现上,拉贝日记的大场面戏颇为粗糙,表情,动作,配音,时时提醒你这些人是群众演员。中国战俘在日军扫射时像多米诺一样的整齐倒下,没看到任何的惊慌挣扎,也没有《南京南京》中表现的麻木与绝望,好像日军扫射的是一堆木桩,但木桩也不会倒得那么整齐划一。

    二、张静初和那德国人的爱情突兀而且多余。

    三、张静初做为一个女学生,居然敢在杀死两个日军军官后还换上他们军服带着自己弟弟推着自己父亲尸体在夜里南京出城进城,如入无人之境,甚至还有日军来向她敬礼报告。看到这突然感觉在看《女子特攻队》,张静初一个女学生就能如此横行南京,日军没有被金陵女子大学屠杀也真是奇迹。


    最重要的一点,对历史的处理上。在一场义正词绝拒绝了交出妇女的戏后,在电影中,安全区好像真得就再没有女生被施暴了,也没有提及有妇女被交出。只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伤兵和几名医生,另一次日兵要求女学生们脱衣服以检查她们是不是都是女的……(很无语)

    似乎编剧是想表现:当时拉贝很努力的把安全区保护的很好。生怕描写多了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就会对拉贝的形象有所损伤。

    但真实的拉贝日记中是这么记录的:

    “有一个美国人这样说道:‘安全区变成了日本人的妓院。’这话几乎可以说是符合事实的。昨天夜里约有1000名姑娘和妇女遭强奸,仅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一处就有100多名姑娘被强奸。此时听到的消息全是强奸。如果兄弟或丈夫们出来干预,就被日本人枪杀。耳闻目睹的尽是日本兵痞的残酷暴行和兽行。”

    只看过这部电影,没看过拉贝日记文字版的人只怕会以为日军在安全区中相当的“守规矩”。只不过是一次“脱衣检查”而已,中国人为什么要哭天呛地?

    陆川在《南京南京》中让拉贝下跪,这有违史实,被指责。我认为很对,所有导演和编剧一厢情愿的虚构都可能造成对历史的歪曲。拉贝没跪过就是没跪过,日军没自杀就是没自杀,为什么一定要硬给他们加一些导演想要的“内疚”。

    而《拉贝日记》中用“脱衣”替换“强奸”的安排,是对拉贝的美化还是背叛?拉贝不是圣人,有些事他做不到,不能保护所有人,中国人也理解,同样也感激他,又何必为了让他的形像完美而连他日记中明确记录过的史实都回避或修改掉。拉贝在天有知,会感激制片方对他形像的照顾?还是为他的日记被删改而痛心?

    南京南京,因为其真实之处而震撼人心,也因为其虚构之处而失去了面对真实的力量。
    拉贝日记,日记本身比电影更真实。拉贝本人比编剧更诚实。















    【详细】
    20061459
  • 张菩菩
    2020/6/11 17:32:36
    人生步步是坎坷 笑到最后是大哥

    标题是片中一位打工小伙儿的话,他好像刚刚18岁,他的名言还有这么一句,“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身上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永远不知道爱你的人有多辛苦。”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哲学家无误了。这些昆山打工的年轻人里,有不少人生哲学家,他们这些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的人谈起人生来,总有一种悲悯的况味,即便是在打鸡血的时候,也有一种落寞,比如酒桌上的雪儿,当她坐在卖轻食的男朋友毛总身边

    标题是片中一位打工小伙儿的话,他好像刚刚18岁,他的名言还有这么一句,“抽烟的人永远闻不到身上的烟味,就像被爱的人永远不知道爱你的人有多辛苦。”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哲学家无误了。这些昆山打工的年轻人里,有不少人生哲学家,他们这些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人生的人谈起人生来,总有一种悲悯的况味,即便是在打鸡血的时候,也有一种落寞,比如酒桌上的雪儿,当她坐在卖轻食的男朋友毛总身边,说着努力奋进看书不要把时间用在看电视剧上的时候,插入的听众的镜头里,脸上挂着的是呆滞与倦怠,这些话,他们何尝不会讲呢?讲了又怎样呢?不过是用话术来骗一些廉价的劳力来进行一场营销的骗局,而那位雪儿,却过分地真情实感了。

    我是在豆瓣私信里看到这部纪录片的,该片的导演固力果或许给每一位看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的人都发了私信,邀请大家看他的作品,打一个评分,因为这个片子的气质以及拍摄方式,都与《三和人才市场》极为相像,所不同的是,一者的拍摄地在深圳,另一者在昆山。所以,后来与固力果导演在豆瓣私信聊天的时候,我建议他从传播的角度不如把片名改成“昆山打工的年轻人”,因为纪录片里的主角,就是这一群体。

    同《三和人才市场》一样,《小镇微光》同样采用了夜摊、酒桌、苍蝇馆子等打工者们比较放松的喝酒访谈的形式,让这些人聊聊人生、现状、畅想,谈谈家庭、婚恋、未来,这群打工者们,同样带着一种淡淡的疲惫忧伤与心灰意冷,困顿于现状,却与“三和大神”们不同,倔强地带着希望,心怀梦想,甚至,有了权利意识,比如那位吐槽工厂总是让他们加班半小时却又不给加班费的小姑娘。

    《三和人才市场》试图给中国的年轻打工者梳理出一条“为什么会这样”的脉络,原生出生地谋生艰苦—-》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成为留守儿童—-》没人教育不爱念书—-》早早外出打工,打工的辛苦让他们不愿重复父母同样劳碌的人生,于是放弃一切,甘愿当“挂逼”,成为打一天工泡三天网吧的“三和大神”,甚至很多人,在此卖掉了自己的身份证。《三和人才市场》也试图给出他们一条出路,回去念书,学习技术,当然,对于“挂逼”们来说,生活早已没什么可指望的了,但凡他们愿意念书、学习技术,也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小镇微光》同《三和人才市场》里面打工者的价值观不同,那就是这些年轻人们都仍在挣扎着不做“挂逼”,包括那位被铁水烫得满腿黑点的小青年,他曾经颓废了半年,泡在网吧里靠远方父母的接济为生,靠在游戏里买装备升级获得存在感,但半年之后,他又开始找工作了。

    或许,因为这样的心态,导演才把片名取成小镇“微光”,毕竟还有光,毕竟还有希望。

    纪录片对打工者做了多层呈现,大体是工厂打工的《建筑工地打工的,服务员《厨师,创业者《个体户,几乎每一个打工者的梦想,都是自己开一家小店,不论是五金店还是小餐馆,似乎是这样,就有了依靠。工厂工作稳定工资低,建筑工地工资高风险也大,服务员天天站着太辛苦,厨师则有一技之长,创业者要不断传达自己的经营理念拉人入伙,而个体户,才是有了自己的一份家业。

    这真是一群一无所有的人,除了体力输出,别无其他,而事实上,当“little hunger”存在的时候,“great hunger”也从不曾离开。按照电影《燃烧》里面的说法,“little hunger”一顿饭就能解决,“great hunger”则要求更多的精神诉求。这群打工者们,同样存在着精神诉求,这些精神诉求,快手、抖音虽然他们也会沉迷,却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短视频的东西满足不了。“抖音里面的男人都又体贴又有钱,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男人是很辛苦的,女人也很辛苦。”喜欢拍快手的那位名言小伙儿这么说。

    当生活看不到希望,年轻人们便越来越不愿意结婚,寻找虚拟的快乐,但当我们坚持着不放弃的时候,说不定某个地方就会守得云开。正如片中有位从未写过歌的建筑工地打工者,他的梦想是成为音乐制作人,说不定呢?毕竟如果将一切放大到整个社会来说,人生也是无甚意义的,我们大多数人活着,不就是因为还没有放弃对更高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吗?开一家店,同做一个音乐制作人又有什么分别,对于历史的漫漫长河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同《三和人才市场》不同,《小镇微光》对于打工者层层的展示更加多元,细究了不同打工的区分,这些区分通过他们吃饭的地方也能看得出来。工厂打工的人在夜摊上吃饺子刀削面,坐办公室需要出业绩的人可以进小餐馆点一份烤鱼,而号称做“七日轻食”的毛总可以在一家体面的店里点烤肉和酒菜给朋友,似乎胆子越大,思维越开,人便可以混得越好。打工的姑娘们在夜市上灰头土脸,搞投资骗钱的“金融”从业者的姑娘们却可以涂抹得花枝招展出门蹦迪,建筑工人们天天在工地上死磕,忧愁永远都赚不到的彩礼,做“轻食”的样貌猥琐的毛总,却能抱得美人雪儿。

    在一个底层剥离了制度与文化以及准入门槛的世界里,“脸皮厚、不要脸、不怕苦、不死心”的“脱单秘籍”同样适用事业与爱情。大而化之地想想,这个社会的向上路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而只不过,到更高的层级,我们总有退路,而他们,却或许只能如此。

    相较《三和人才市场》这部纪录片的呈现更加多元完整,剥离了导演的主观判断,是比较好的原生样貌,正如饭店中理发哲学家说的,什么样的人生都应该理解,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他就行了,所以我们也要相信,这些打工的年轻人们,只要活着,便有希望,毕竟“人生步步是坎坷,笑到最后是大哥。”

    【详细】
    126552445
  • sitemap